绿色设计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设计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设计的概念

篇1

关键词:绿色生态设计;绿色环境;绿色建材;室内环境污染;田园风情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室内设计基本特征

绿色室内设计是建立在对地球生态与人类生存环境高度关怀的认识的基础上,有利于减轻地球负载,有利于人类生活环境更加健康和纯净地发展的设计。室内环境无污染、无公害是消费者健康的绿色精神家园。

1、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料

通过在表层选材和处理中强调天然素材的肌理,大胆地表现木材、竹类、藤本、金属、纤维织物等材质,或原始粗犷,或精雕细琢,或儒雅高古,或热烈质朴。采用天然、环保、保健,具有隔音、隔热、防静电、防虫蛀等独特功能的“绿色建材”。

2、植物成为室内主题

绿色,被赞美为生命之色。崇尚绿色、爱护绿色是悠久岁月磨砺和沉积下的根深蒂固人类本能的偏爱。绿色始终维系着一种人类回归的情感,人们身处绿色之中,安心、放心、宽心,回归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现代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交通快捷,网络密布,必然产生噪音多,污染多的后果,容易使人听觉迟钝、视觉模糊、生理紊乱、心理疲惫。绿色植物具有吸尘消音、杀菌灭毒、兼收并蓄多种有害气体、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特殊功能,能缓解环境污染。绿色植物色彩丰富,形态优美给居室融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使缺少变化的室内空间变得活泼、充满清新与柔美的气息,使人的情绪在“绿”的氛围中松驰,更能陶冶情操,抒怀。花园餐厅、园林式卧室和起居室等,仿佛是搭起了一座通向自然的“桥梁”,让人心里升腾起对大自然的神思和向往。

3、充分利用太阳能及各种自然能

景观设计与防灾设计相结合,最大限度做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节能、高效、舒适、安全和有益于环境的照明灯具和新型照明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室内空间,注意提高视觉舒适度,提供柔和、清晰的光环境,并合理配光,注意灯具的悬挂高度,安装位置等,避免直射眩光和二次发射光造成的视觉。

二、 绿色室内设计的实现方式

通过以上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绿色”室内设计的总的设计原则是能源利用最优化原则、废物生产最小化原则。在这个大原则的前提下,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建筑结构的“绿色”设计

虽然这方面是我们室内设计师无法控制和操作的,但是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是永远无法分割的。因此,室内设计师应该利用专业优势尽可能多地去影响空间使用者们对空间的选择,为“绿色室内设计”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2、空间结构的“绿色”改造

室内设计师可以在原始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绿色”改造。这就要求设计师首先在空间的结构格局设计中运用各种手段,尽可能地实现自然通风和采用自然光,不能由于自己的一些形式化的设计而使自然光的射入减少,或者使通风不流畅。太阳能、风能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有着其他能源不可媲美的优点:可再生、无污染,因此,太阳和风对未来的室内设计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应用自然光

自然光的引人,除了可以创造空间氛围,增强室内空间的自然感外,还可以满足室内的照明,这样就可以减少人工照明,节省能源。空间结构的“绿色”改造可以适当地改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能使光线更好的材料进行反射、折射的设计,如玻璃、镜子或一些透光的有机塑料等材料,进一步利用自然光。

4、注重自然通风

空调制冷技术的诞生是建筑技术史上的一项重大进步,但空调技术也有负面影响,对空调的过分依赖和不加限制地滥用,是造成当今环境污染和能源过度消耗的重要原因。因此,自然通风是当今生态设计普遍采用的一项比较成熟和廉价的技术措施。采用自然通风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空调制冷系统。

5.采用“绿色材料

采用“绿色材料”是室内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目前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绿色材料的概念是在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首次提出的。1992年国际学术界给绿色材料定义为: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绿色新材料的开发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室内环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应该要求其具有高度的环保性能,特别是应该注意所研制的环保材料的成本问题。大部分的“绿色”材料成本较高,这也是部分人选择劣质材料的主要原因。一些绿色材料如甲醛释放量较低、达到国家标准的大芯板、胶合板、纤维板等;环保的墙饰有:草墙纸、麻墙纸、纱绸墙布等产品,具有保湿、驱虫、保健等多种功能;防霉墙纸经过化学处理,排除了墙纸在空气潮湿或室内外温差大时出现的发霉、发泡、滋生霉菌等现象,而且表面柔和,透气性好。瑞典开发成功了一种新型无毒塑料地板。该地板外观与普通地板相似,不含有聚氯乙烯,回收利用时不会放出氯,有利于人体健康和对环境的保护。环保漆料一般指生物乳胶漆,除施工简便外还有多种颜色,能给家居带来缤纷色彩。涂刷后会散发阵阵清香,还可以重刷或用清洁剂进行处理,能抑制墙体内的霉菌。美国发明一种戒烟壁纸,由于纸中含有某些化学物质,当空气中有烟味时,壁纸会散发出一种特殊气体,能使吸烟者对香烟“大倒胃口”,从而达到戒烟的目的。在设计中新技术的开发也很重要,设计者应该时刻注意创造一些新的艺术形式和生态环境,如用材料吸热降温,利用构造通风和降温等是目前设计师正在尝试的技术。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建筑中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同时建筑空间的质量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结 论:本文在结合当前住宅室内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奢侈浪费、缺乏文化内涵、负载过重等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符合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的新时代室内设计理念。

本文在室内设计过程和家居装饰过程中充分融入了生态保护思想,绿色家居思想。在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采用更加合理的室内空间设计、更加环保的建筑和装饰材料、更流畅的通风和采光设计、更加人性化的设计、突出以人为本、建立更加自由更加开放的居住氛围。

参考文献

[1]郑曙阳,陈静勇.全国室内建筑师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陆震纬,来增祥.室内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王卓琦,杨伯平,乐嘉龙.别墅室内装潢.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4] Keneth Yeang.Designing with Nature.New York:Me Graw·Hill,h e,

1995

[5] Wolfgang Amsoneit.Contemporary European Architecture 1.KolII:Be·

nedikt Taschen GmbH,1994

[6]James Stele.Architeeture Today.London:Phaidon Press Limited,1997

[7]周浩明.现代主义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生态探索.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2003(3)

[8]胡剑虹.从上海全装修住宅看室内设计的趋向.CIID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04(5)

[9]孙天文.传统与现代空间概念之比较与分析.ID+C室内设计与装修.2004(2)

[10]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LEED Green Building Rating System(tm) Version 2.0.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1] 赵姝岫. 别墅看板:中式别墅 VS 西式别墅 市场为谁买单.安家.2004(11)

[12] 詹春华.别墅设计误区.中州建设.2004(2)

[13] 雪树.丽高王府:把住新一代豪宅的脉.当代经理人.2004(11)

篇2

关键词:绿色概念;抗震安全;学校;建筑设计

引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各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为此,我国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方方面面上进行优化和完善,希望我国教育事业能够快速平稳的发展。构建学校绿色建筑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构建绿色建筑能够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安全的、健康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学习。另外,构建学校绿色建筑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更好的进行。要想构建具有实用价值的学校绿色建筑,需要加强绿色建筑的设计环节,有效的结合绿色概念和抗震安全准则的相关内容,从而设计出最佳的绿色建筑,保证绿色建筑安全、环保、节能等特点。

一、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建筑、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最大限度的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从建筑建设、建筑使用、建筑回收期间都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危害,并最大限度的做到节约资源,其所用的建筑材料尽可能的选择环保材料、施工设备尽可能的避免污染环境、施工工具尽量降低使用低耗能的等等,从而实现无论在建筑建设、建筑使用、建筑回收任何一个期间,都要以生态平衡、资源回收再利用、再生能源、节约能源等发展思想为主。

二、基于绿色概念的学校建筑设计

学校作为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构建学校绿色建筑对于环境教育和呼吁环保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学校绿色建筑设计时以“绿色概念”为中心,促使学校绿色建筑的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绿色概念这一目标。基于绿色概念的学校绿色建筑的具体设计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的。

1.自然采光设计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对自然光进行利用,达到节能绿色的设计目标,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学校建设区域的实际采光情况,将教学楼主体设置为长轴式的长条形体量,同时还可在侧窗上部设置反光板,充分利用自然光(注:反光板应当设置于眼睛高度以上,避免光线过强而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设置反光板进行采光的依据在于:直射日光可通过顶棚放射至室内,光线折射至室内天花板,进而漫射至室内远窗。以此种方式,能够使内墙空间照度水平显著提高,提高室内光线分布的均匀性。以此种方式,还可利用辐射热量,提高室内环境温度,降低冬季低温气候下的采暖负荷;而在夏季高温气候下,可遮挡阳光直射,降低室内热量,控制制冷负荷水平。

2.自然通风设计

学校建筑内部人员密集,因而保障室内通风条件的可靠同样是绿色概念的重要体现之一。通过自然通风设计的方式,除可有效排出教学楼室内废弃,引入外部新鲜、洁净空气以外,还可显著控制机械通风设备以及空调制冷能耗量。举例来说,对于盛行东南向风的建筑区域而言,可以在东南向适当位置形成自然通风的豁口,将自然风引入相邻建筑中间区域,达到提高通风水平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开窗位置的选择上,应当特别考量上气窗、下气窗对应换气的功能,而开窗访问的选择还需要尽量与夏季季风方向配合,避免冬季季风贯入教学楼内。

3.气候缓冲区设计

气候的缓冲与控制同样是影响学校建筑使用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学校建筑主体东西两端的房间为楼梯间和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因此,可以在东西两端外侧设置了阳台和防晒墙,有效防止建筑物的东西日晒,此项措施成为热缓冲策略中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连廓部分的少量东西房间,东西两则设垂直和水平综合型深遮阳板,且西侧有宽阔的走廓,遮挡日晒,可以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不但如此,通过设置半围合庭园空间的方式,不仅具有景观和休闲、交流的功能,同时可以调节局部的小气候,提高学校建筑整体利用价值。

三、基于抗震安全准则的学校建筑设计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其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能最大限度的做好的抗震工作。在设计学校绿色建筑过程中,加强抗震性能的设计,促使绿色建筑具有一定的抗震功能,及时不能够避免建筑倒塌,还能够为师生创造逃跑时间,避免生命受到地震的威胁。要想设计学校绿色建筑红增加抗震性能,就需要按照安全准则进行具体的设计,才能够保证的绿色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基于抗震安全准则学校建筑具体设计内容是:

1.明确学校建筑抗震要求,按照建筑要求进行设计

在学校中建设绿色建筑,就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相应的建筑的抗震功能也要适用于学校,才能够发挥抗震功能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进行学校绿色建筑抗震功能设计前,需要结合学校的整体情况和学校的抗震特点,提出全面的、深入的、细致的、合理的学校建筑抗震要求,促使学校绿色建筑抗震功能设计在抗震要求的约束下进行的,从而保证学校绿色建筑的抗震功能即适用于学校又符合抗震安全准则。

2.根据不同的地震带,合理的划分学校建筑抗震标准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其对学校的破坏较大,能够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了尽量降低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在构建学校绿色建筑工程中的设计环节中需要加强抗震功能实用性的设计,从而保证学校绿色建筑具有一定的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力。要想提高绿色建筑抗震功能的强度,需要明确学校建筑抗震标准。学校建筑抗震标准的制定是根据不同地震带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在制定合理的学校建筑抗震标准后,评估学校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抗震功能程度,如若学校绿色建筑抵抗当地地震的效果不佳,对学校绿色建筑的抗震功能进行优化设计,直到达到标准。因此,根据不同的地震带,合理的划分学校建筑抗震标准对于提高学校绿色建筑设计抗震功能有很大帮助。

结束语:

近几年学校绿色建筑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其能够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安全的、健康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学习,还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良好习惯。建设学校绿色建筑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设计。如何能够设计出最佳的设计方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基于绿色建筑概念和抗震安全准则进行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能够有效的解决此问题,有利于建设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学校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刘宝箴.创造幽美的育人环境探索教学楼建筑的新模式[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03)

[2]邹卫,张曦晖,滕凌.交流、创意空间的创造――由教学楼设计引起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3(03).

[3]张立刚.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广告绿色化发展分析[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

[4]胡海涛.绿色建筑艺术创作理念与手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篇3

关键词 绿色 轨道交通 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轨道交通的概念

众所周知,公共交通是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轨道交通更是公共交通的主力军,是绿色轨道交通的重要内容。绿色轨道交通主要从功能上的结合和空间层次上的结合来体现其绿色的特点:

1、功能上的结合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是由各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系统。轨道交通是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人工环境的一部分。因此,轨道交通规划要与其它功能区域部分相联系,通过轨道交通的合理规划,改变各功能区的联结方式,改变居民出行方式,以达到能源清洁、资源高效、经济发展,增加各功能区的亲密度和社会活力。

2、空间上的结合

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要与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以及地面交通组织之间不同地域空间层次相结合。不同的规划部门要统一规划思想,在同样的规划指导思想下,把不同的地域空间规划联系起来,与地域的空间需求和发展联系起来。

图1绿色轨道交通空间结合关系示意图

绿色轨道交通的建立,将住宅、交通、基础设施及消费过程自然与生态系统融为一体,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和社会工程等手段,合理开发利用和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绿色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

在“绿色轨道交通”理念的指导下,对城市轨道线网的规划必须注重轨道交通与综合运输、土地使用模式、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生态协调发展,同时考虑建设的可实施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

从轨道线网方案的总体结构上衡量方案是否支持城市的发展格局,轨道线网在市中心区形成的客运枢纽站以及与城市活动中心区域相匹配形成的客运交通走廊是否与城市的扩展方向吻合,是否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

体现轨道交通线网的布局线路及场站设置与城市的布局结构、自然地质、人文历史、土地利用、景观风貌、旧城改造等协调程度。

3、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规模、分期建设与城市近远期经济能力的适应程度,以体现“绿色轨道交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经济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环境的可持续性。

4、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

评价城市轨道线网在运营以及项目建设期间对城市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粉尘、水质等。

5、与城市景观风貌的协调性

主要考虑轨道交通路基和站点的布局、形态、造型、色彩,轨道与两侧人造、自然、历史景观的协调性,以及轨道布置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保护。

三、绿色概念在轨道交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某市轨道交通5号线设计前期,设计秉承“绿色轨道交通”理念,从城市规划角度着手,深入进各个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在每个细节上努力更“绿色”。该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共设18座车站,在满足功能、乘客和工作人员基本舒适度的情况下,基本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规模节省投资

1)车站建设规模根据控制期客流量进行确定。标准车站站厅层净高4.8m,站台层净高4.55m,车站顶板覆土3m;各层层高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能为乘客提供一个高度舒适的空间环境,没有造成车站层高的浪费;车站顶板覆土的厚度满足绝大部分城市管线敷设的深度要求,做到了地铁与管线的和谐共存,并没有一味的加大车站埋深,控制了车站投资;

2)车站附属工程如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的设置充分考虑车站周边环境并通过多方案进行比较,尽量减少附属规模和对建筑物的拆迁。

2、减少环境影响

1)尽可能保护当地文物、自然水系等,规避不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段,减少房屋和管线拆迁,保护地下资源;维持原有的地形地貌,避免因场地建设对原有生态环境与景观的破坏;

2)地下车站综合考虑并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规划建筑)、地下管线(规划管线)、地下构筑物的相互关系,做到综合平衡,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城市交通、商业活动及市民的影响;

3)地面车站建筑的设计要求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措施;采用降噪措施,降低车站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节约用地,同时控制车站体量以降低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4)车站风亭、冷却塔对城市景观和环境影响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车站风亭及冷却塔设计必须应满足以下要求:

风亭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布置;

风亭布置在开阔、空气流通的地方,远离住宅、学校;排风口不面向建筑,风亭进、排、活塞风口距邻近建筑物门窗直线距离必须满足环评要求;对于建成区,在交通干线两侧区域设置的风亭、冷却塔,其噪声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区的噪声限值;位于2类区和1类区的风亭、冷却塔,其噪声应达到相应区域噪声限值;对于规划区或远郊地区,风亭与建筑物的最小控制距离为15米;

地面风亭有条件时与地面建筑合建,不同风亭的风口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与合建建筑的门窗距离不小于10m;

单建组合风亭进风、排风、活塞风口之间的水平或垂直净距不小于5m,并严格控制风亭体量和高度,满足城市景观要求和环评要求;

单建低矮风亭,风井底部设排水设施,风口最低高度满足防淹要求,且不得低于1m,开口处设置有安全防护装置。低风井之间满足下列最小净距要求:进风井与排风井、活塞风井之间不小于10m,活塞风井之间、排风井与活塞风井之间不小于5m;进风井与敞口出入口之间不小于3m,排风井、活塞风井与敞口出入口之间不小于10m;

当高风亭设于路边时,风口底距地面的高度不小于2m。

3、确定合理的车站、出入口位置吸引客流

1)车站总平面设计应满足控制期客流量和运营管理需求,统筹考虑城市规划、公交规划等控制条件,因地制宜地布置车站,最大限度的吸引客流。优先考虑跨路口设置,当站址周边有控制性因素不能跨路口设置时,必须考虑车站的过街功能。

2)车站总平面设计结合道路和建筑的布局与规划,合理布置通道、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的位置,充分考虑与地下过街通道、人行天桥及地面建筑的统一建设。

3)车站总平面设计应考虑与铁路、公路、公交等各类交通工具换乘的方便,应使换乘客流组织合理、快捷、避免交叉。

4)车站出入口应靠近地面公交车站、出租车停靠点及社会停车场,实现与地面交通的无缝或短距离接驳;

5)在城区有条件的车站附近,设置自行车公共租赁系统或非机动车停放场地,实现车站和人员的合理换乘。

6)地面车站、高架车站与周边建筑之间应满足日照的间距要求,避免过多遮挡周边建筑,以保证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4、平面功能合理

车站规模根据控制期设计客流量、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及该地区远期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车站站厅、站台布置功能合理,并做到了以下几点:

1)站厅、站台设计客流组织合理,减少交叉干扰,方便乘客进、出站,各部位的运营设施通过能力与客流相匹配,紧急状态下能保证迅速疏散客流;

2)车站站台设站台门,保证乘客安全;

3)车站公共区设广告、ATM机、广播、通信等设施,方便乘客出行需求。

4)车站公共区、管理用房、设备用房等各部分空间,分区明确,合理组合,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

5)车站设公共卫生间和工作人员卫生间。公共卫生间设于车站站台层公共区,工作人员卫生间设于站厅层设备管理用房区。

5、无障碍设计以人为本

1)从站台至出入口设地面盲人导向带,并与车站外城市道路的盲人导向系统连通;

2)每个车站均有一个出入口设无障碍设施从地面直达车站站厅层,同时从站厅到站台也设置有无障碍电梯;

3)自动检票机附近设置宽通道检票机,方便残疾人轮椅及大件行李通行;

4)公共卫生间设置无障碍专用卫生间。

6、垂直交通

1)楼扶梯设计要求:

车站出入口至站厅以及站厅至站台均设有楼梯,以便在自动扶梯检修时仍能保证站内乘客的使用,并满足紧急状态下乘客疏散需要;

当车站设备管理区分为上下层时,应有一部上下联系及火灾时作为消防及疏散的楼梯,供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使用;

公共区楼梯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倾斜角度宜为26°34′。

自动扶梯的设计按客流控制期超高峰小时设计客流量确定,自动扶梯在站台和站厅层的布置尽可能的均匀;

车站出入口提升高度超过6m时,设上行自动扶梯,超过9m时,上、下行均设置自动扶梯;

站厅与站台间设上、下行自动扶梯,高差超过12m时,应设置2台上行,1台下行自动扶梯;

自动扶梯倾斜角采用30°,有效净宽不小于1m,运输速度采用0.65m/s;上、下水平梯级分别不少于4块、3块,上下平台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客流,自动扶梯采用公共交通型重载扶梯。

2)垂直电梯设计要求:

车站至少有一个出入口设置一台直通站厅的无障碍电梯;

车站公共区付费区内至少设一部电梯,运行于站台付费区和站厅付费区之间。

7、综合开发、合理利用资源

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可充分利用本工程对其沿线地面、地下空间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提高城市整体功能的作用。合理的综合开发不仅为建设方谋求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动工商业、房地产业和旅游观光业的繁荣,加快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能带动客流的快速增加。

站点地下空间和上方空间的开发利用综合考虑站点区位、客流、周边商业开发潜力、市民出行及购物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对车站站内空间、车站配线空间、周边地下空间和地上物业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同时也是一条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号线综合开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利用车站配线上部空间进行开发

图2 地铁车站配线区上方商业开发实景图

2)车站周边发展模式

车站位于城市道路下,通过出入口、天桥、地道等与道路两侧物业结合。也可与物业、广场等整合为同一建筑群,联系密切,相互促进。

图3 车站与地下空间结合开发模式

3)上盖物业开发模式

轨道交通站点上盖物业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产权明晰,建设简单,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容易实现。同时,轨道交通站点使上盖物业具有极佳的可达性,交通极为便利,相对于周边物业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轨道交通站点上盖物业开发逐步成为各个城市轨道站点综合开发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四、结语

轨道交通作为百年工程影响深远,但目前国内以“工程型”为主的轨道交通研究较多,“规划型”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前期研究概念的把控,将绿色的概念贯穿整条线的设计,有助于推动轨道交通事业向着更好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S].

[2]GB 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S].

[3]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绿色车站设计导则[R].

篇4

产品人性化思维设计自从被人提出到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设计理念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使人们更加关注绿色理念,人性化思维设计也成了产品设计的焦点。产品设计思维人性化的一个关键是不能忽视对人类自身的关系,从全球乃至全世界的政府机关、普通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增强,产品设计师必须增强自己的环保设计意识。人性化思维设计的主要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把用户放在首位,通过用户的要求生产出适合用户要求的产品,与此同时,绿色产品概念也将满足人们的不同心理要求。通过产品中的各种功能来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2绿色理念产品设计

绿色理念产品设计也就是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环境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环境意识设计”(EnvironmentConsciousDesign)。虽然称呼很多,但内涵是一样的,基本思想也是统一的。因为产品的生产和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象征生命个体、世界和平、食品安全、天然环保、大自然、理想等。它是2l世纪人类绿色消费浪潮下的必然产物。在产品设计时就把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并融入生产当中,使生产出的产品在满足用户的基础上还应当把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化。绿色理念产品设计主要是通过改善之前产品的设计方法、降低产品成本和减少进入市场周期来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且保证产品的环境属性。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设计师把用户利益和环境保护考虑在设计中,采用绿色理念进行不断创新设计,在绿色概念的约束下降低产品对环境的破坏。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便提出了“绿色设计”的概念,同时在他出版了一本专著《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fortheRealWorld)。该书专注于设计师面临的人类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足以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有限地使用地球资源,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特别是在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后,他的“有限资源论”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

3人性化思维对绿色设计的拓展

3.1人性化思维融入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理念日趋成为全世界设计领域研究的课题,它关注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绿色理念产品设计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要采用绿色设计理念处理好产品和人们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解决好人和产品、产品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产品、人和环境三者之间有一个比较好的协调关系。由此可见,绿色理念设计倾向于绿色产品技术方面的因素,对产品的外观不是特别注重,所以,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和社会作用相对比较小。随着人们对绿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性化思维的不断融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只对产品结构中清洁性和易折性的注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影响消费者行为入手,进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引导。很多工业设计师在这方面产品设计有很大的优势,具有很多其他专业设计师所不具备的条件。所以,把人性化思维融入绿色产品设计中去,这种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能够很好地弥补单纯以绿色技术为基础的各种产品设计,很好地把绿色概念不断扩展。人性化思维往往和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但是随着物质不断丰富,在市场销售中出现了依情论点,所以,人和物质之间也存在着某种感情,工业产品设计完全可以运用这种情感进行表现,采用人性化的产品来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德国伦理学家汉斯•约纳斯(HansJonas)在其著作《责任原理》中提到:维持生存是伦理的第一律令,人类必须存在,绝不能允许任何人“拿人类孤注一掷”,同时他呼吁一种对人类世代生存的责任感,呼吁一种对前代的感激的态度和对后代的预先关怀的态度,呼吁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人类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是置于一代一代相续的链环中的,要有一种维护生命的共同体一代一代相续蔓延的情感。

3.2人性化思维融入绿色设计的方法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较快,技术更新步伐很大,但是绿色产品设计也只局限于产品的某个环节,不能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和整个功能项做到完全的绿色,所以,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需要根据产品的自身属性,力求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污染减至最低程度,运用人性化思维明确产品绿色设计的涵义,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绿色产品。绿色设计程序是解决绿色设计的一种标准程序,也是解决绿色设计问题所要遵循的基本步骤。首先,绿色产品设计时需要对不同层次消费群体进行产品需求状况的分析,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产品兼容性的详细研究,设计者通过对产品进行合理的优化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合理的优化包括了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寿命的基础上对产品的造型、材料和设计标准化等进行合理优化。完善绿色产品设计中的人、产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目标。工业绿色产品设计时通过设计向人们展示简洁的产品,使人们在正确消费的前提下,来调整人性化产品对环境的协调性。

4绿色理念产品设计的结构与应用

4.1绿色理念产品设计的结构

在进行绿色理念产品设计时,通过不同的改进方案,绿色产品能够给环境带来不同的改善。绿色产品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利用产品的性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环境的角度来看绿色产品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很多的长远发展战略设计方案能够有很好的体现,在新概念开发中对改进的方案有很好的战略目标。@是新概念开发战略中最为代表性的标注符号。这种标注符号和其他符号有本质上的区别,@代表了一种革新,它形象的代表了绿色产品设计中的创新系统。新概念开发战略不是产品概念,主要是对产品系统怎样才能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讨论,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更好的产品开辟了一条道路。

4.2绿色设计战略的应用

战略@、产品宜人性的优化和使用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应该在绿色产品设计初级阶段进行使用,由于这些方面和产品系统层面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和不确定性,能够对整个产品概念进行改变。分销系统的优化、生产技术优化和材料使用的减少等这些战略的确定进行必须要在目录完成之前,因为这些战略很有可能影响到产品结构的变化。低影响材料的选择和新概念开发,是绿色产品设计的初始点,产品的材料选择和尺寸选择非常重要。以上战略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和不同类型产品有很大关系,并且如何实现这些战略也非常关键。绿色产品设计战略体系应当对自然环境、产品和消费者进行全方位定位和考虑,还需要对产品生命周期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产品的设计不但满足消费者而且还应当和生态环境有很好的协调。

5结束语

篇5

关键词 设计新概念;以人为本;绿色生态;亲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买房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居住”需要。住宅逐渐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所以住宅的设计理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绿色生态住宅”和“亲情住宅”这些新概念住宅不断被提出,满足人们对住宅的需求,适应了当代人们对住宅发展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以人为本

住宅新概念的提出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我们不能脱离人来探讨未来住宅的发展。在研究人居生活需求的同时,需要营造高标准、个性化、多层次、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现代新住宅,满足人们需不断提高住宅质量的要求。所以,在新概念住宅中,静谧、清新、体现十足的个性特征的多层甚至小高层住宅花园化渐渐成为一种新的设计主流,大面积退台设计、入口大堂花园式设计比比皆是,诸多独栋、联排或叠拼住宅的设计手法被更多地运用到多层住宅的设计中来,同时“情景花园住宅”也进入人们的眼界,渐渐成为当代住宅的新宠。

景观环境的设计理念也日渐深化,使居住体验更能体现人文本质。依山就势、与当地地脉等人脉相融通和谐的设计,极大的尊重了景观的均好性。同时出色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使住宅透出弥足珍贵的文化底蕴,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绿化,进入式草皮和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的各类植物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通过园路铺设、布置桌椅、点缀小品等措施适当吸纳人流入绿地, 在保护绿色的同时将人的行为融入绿色,让住宅用户乐于长时间在户外活动, 享受温馨阳光的呵护, 感受鲜花绿叶的芬芳与清香的快乐。

2.绿色生态住宅

真正的绿色生态住宅的内涵是全面的,它即适应当地的生态而不破坏当地的生态,具有绿色、生态、节能、低碳、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它综合运用了当代建筑学、生态学以及科学技术的成果,把住宅建设成为一个小小的舒适完美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了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浓厚,舒适健康经济的居住环境。随着我国住宅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住宅要求的提高,绿色生态住宅作为新的设计概念被广泛提起并且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成为当代住宅设计代表性新概念。

绿色生态住宅是以与自然相和谐为宗旨,在进行住宅的设计时候要大量采用更适合人类生存。同时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低碳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所以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要考虑节约能源并讲究回归自然。所以绿色生态住宅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风,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建材上要使用更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绿色环保型建材,主要使用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新型装饰材料等高科技材料。使使用的材料降低天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废弃物治理与处置应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垃圾处理举措措施.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并由小区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居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绿色生态住宅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应用高科技进行细节处理,提高人们住宅生活的舒适度。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建造高技术集成型住宅来塑造高品质的生活。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3.亲情住宅

住宅在满足以人为本和绿色生态需求后,更应体现亲情这一元素。亲情住宅这种新概念住宅的提出直面现在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同时邻里关系不断疏远。通过这种新概念住宅的功能设计,同时营造一种亲情社区氛围,加强了住宅社区的亲情沟通和相互的邻里交流,这无疑是一种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型概念住宅形态。

亲情住宅的“亲情”主要体现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上:在住宅家庭内部,住宅户型设计上,让一家三代人可以同居一处。使家庭内部三代人有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还同时使子女可以更好的照顾老人。比如每个别墅底楼配有主卧并带书房、卫生间。这样,有老人的家庭,老人就可以在这一层独立居住、也十分方便老人的出行。这种情况下既可让老人有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减少了两代人之间观念上差异的冲突,又方便子女照顾老人和老人和子女之间的交流,增进两代人之间的感情,促进了家庭的和睦发展。

邻里之间,在“现代邻里,都市街坊”的规划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将中国的传统居住文化和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相结合,并且给“街坊”这一古老词语赋予了新的含义,让传统的四合院落感重新回到现代居住小区。在邻里的相处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培养邻里的亲情,比如将整个园区都种上果树,一户一棵,四季瓜果飘香。

4.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宅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住宅设计概念的创新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认真体会品味生活,把生活所需的元素融入到现代住宅的设计中,切实提高住宅的设计质量,创造优美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薇.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城市生态住宅设计”[J]. 文学与艺术,2011(1):220-220.

篇6

关键词:绿色技术;绿色环境;设计;应用

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绿色技术遵循3R的理念,即:Reduce(减少)、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它是构成绿色技术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的概念已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绿色技术在环境设计的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进步。绿色环境设计必须依赖绿色技术而生成,绿色技术策略应该切实实施相关的理念和技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环境保护的理念加上改造生态的知识与能力,以及相关的物质技术手段才形成完整的绿色技术效用。

1 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1 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

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对眼下的环境问题要负约50%的责任,其中有相当的比例是因为室内外装饰中材料的生产、施工与维护造成的。现有的环境设计行业的装修周期一般为10年,重新装修时,以前的装修一般都要拆除,包括各类地板、瓷砖、墙纸、板材等等,这些废旧材料往往没有任何利用,直接丢弃,产生大量的垃圾,对环境也造成污染和破坏。因此在环境设计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了。

现如今“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等概念成为时代进步的追求。环境设计不能落后于时展的要求,而是应当大力提倡绿色设计与绿色环境消费,并在设计实践中努力实现绿色设计理念,同时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绿色环境消费观。绿色环境设计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以创造人类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为设计追求,反对以牺牲社会资源来追求环境艺术设计的所谓“纯艺术化”。

1.2 环境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体现

设计师的任务就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设计来引导社会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设计师通过设计实践,会对社会的自然观和审美标准产生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现。另一方面,绿色设计本身就来源于设计师对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社会也是存在于自然中的社会。阿尔多・列奥波德在《大地伦理学》中指出:地球是有机的整体,人类是生物联合体中的平等成员,人类在自然中的作用不在于征服和统治,而在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去促进人和自然的和睦相处,共同进化。在绿色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应把环境保护观念放在优先的位置,处理好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1.3 绿色环境设计的内涵及社会价值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约翰・西蒙兹指出,环境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环境设计专业的研究内容是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之间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最终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其次,环境价值的体现就是一种环境设计价值的社会体现。绿色环境设计贯穿着设计对象的全过程,将方案的前期概念、方案确定、施工、建成后的使用直到停止使用后的回收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装修和装饰,这种包括了设计层和评价层的反复过程,它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内含有设计的社会价值。

2 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2.1 设计师具有主体概念的积极作用

设计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设计出具有自然感的空间,往往是通过改造建筑使得内外空间相互融合,使得更多的空气、阳光和水分可以与内部空间保持畅通的同时,也使得外界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很多的住宅和餐饮建筑都在追求一种自然风,希望以一种自然复古,顺应自然的氛围来赢得客户的青睐,这事实上给大众灌输了绿色生活的理念。在内部环境设计方面,广泛使用的室内造园方法,也就是在室内多摆设绿化植物,使得室内的绿色感增强。关于室内设计的颜色搭配和材料选择,设计师尽可能地让使用者感受自然的趣味,体会自然的味道,设计师关注的就是颜色与材料的组合,从而使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设计理念完美结合。

2.2 提高环境的健康性与和谐性

在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过程当中,一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艺术性融合,降低污染;二是注重处理人工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环境采光、温度、空气等系统可以高效运作。从内部环境空间来说,降低甲醛等空气污染,设计师在环境设计的阶段,就会对施工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筛选。另外,还会考虑到环境中的放射污染,氡是现代室内环境的主要放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材。所以,在环境设计的过程当中,常常在人们不常接触的区域范围内设置石材元素,并尽可能的使用天然无放射石材。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对采光、空气以及温度等空间系统的设计元素进行仔细的考究,使室内能够尽可能地接受自然光照射,使空气的流通能够自然、顺畅,并使温度可以始终保持在一个令人舒适的区间内。这样可减少能源消耗,并与自然环境能够融为一体,使人工因素与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2.3 尽可能利用绿色材料

当前,有许多的材料都以“绿色”为卖点,这为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绿色材料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节省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绿色材料在功能上也更为杰出,并能够在回收处理的问题上体现出传统材料无法达到的环保属性,最大限度满足了绿色设计理念的核心需求。通过对绿色材料的应用,有关人的健康的很多问题能得到解决,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设计中会尽可能的选用绿色材料,这是绿色环境设计实践应用的一个有效途径。

2.4 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

绿色环境设计活动已经在考虑能源的利用率:尽可能以最低的能源消耗,满足人对环境的功能需求。要降低能源消耗,主要可以从温度控制、光线采集、水资源利用以及隔音等方面来实现。例如,门窗对室内温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在设计中会考虑到门窗的材质和空间位置因素,尽可能使环境空间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保持最适宜的温度。再如,现在的环境设计师们都很注重节约水资源的设计,常常采用废水回收处理以及雨水收集,用以浇灌绿色植物等等。

3 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3.1 绿色技术要始终围绕环保与健康的环境概念

绿色材料的应用是绿色技术的基础,绿色材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无毒无害无污染;其二是“低碳”,要尽量用大自然中的原始材料,减少地球的排污和排热,尽量使用可降解材料,比如可再生的藤竹木、可分解的玻璃、可循环使用的钢材等等。绿色技术应当在人的需求满足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思维下,以保护环境、友好自然的方式给人们(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生活带来健康、方便、舒适的绿色空间环境。

3.2 智力资源应成为绿色环境设计发展的重要资源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智力的重要性,它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智力资本的发展不仅推动物力资本的不断创新,而且使劳动者本身的素质提高,使社会财富增加。设计是具有创新性的智力资源,环境设计尤其如此,一个好的绿色环境设计可以节约资源、节省空间,带给人们健康的生活。故在设计专业教育中,给未来的设计师灌输绿色环境设计概念也将是长期的重要任务和更重要的发展资源。

3.3 绿色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应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

知识经济崇尚知识、脑力,重复劳动不再占据主要地位,知识经济为环境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土壤。绿色环境设计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艺术含量,提高产品的审美附加值,从而往往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是绿色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设计师应自觉、主动把握经济社会的特点,在设计思想、设计观念、设计方法、设计手段等方面做出回应和体现,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

3.4 绿色技术必须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

绿色技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片面的,它必须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从而更好地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在当今,环境设计中智能化设计体系广泛运用,如智能化的节能减排系统在环境设计中正逐渐被大量运用,如何让环境设计空间更符合当代及未来人群的需要,绿色技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设计也会随之进入智能化绿色设计的新阶段。

4 结语

绿色环境设计是今后设计界的主流设计方向,而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就显得尤其重要。绿色环境设计充分体现了低碳、节能、减排的生态设计观,同时,绿色思维、绿色理念、绿色生活方式对绿环境艺术设计也至关重要。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带给人类文明长远的利益。注重绿色技术、注重绿色环境设计,为营造“绿色、和谐、低碳”的环境空间而努力必将是环境设计从业者的责任和设计事务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大卫・伯格曼(美).可持续设计要点指南[M].徐馨莲,陈然,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 黎德化.生态设计学[M].徐馨莲,陈然,译.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Jean Carroon .可持续设计要点指南[M].陈彦玉,等,译.

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陈华钢(1968―),男,广东广州人,硕士,教授,广东白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研究。

篇7

Abstract: the "green building" in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guidanc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k and arise, actively develop green buildings, in line with today's world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instream. The article first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that fu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llowed by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elaborated the basic principle, finally,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in the design of green building.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概念 特征 原则 设计要点

Key words: concept of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 design featur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绿色建筑设计,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

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 建筑- 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2.整体性原则。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共生性原则。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4.反馈性原则。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了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3.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传统的建筑设计分为很多分散的阶段:首先是由建筑设计师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工程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其他的水、电、暖等系统的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可以系统地整合各设计专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加强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换,增加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减少因采用绿色方案而造成的建筑投资的增加值。

五、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2. 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3. 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 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5.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包括: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局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包括对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须留有发展余地。

6. 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这一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古建筑的妥善保存,对传统街区景观的继承和发展;2) 继承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生产技术;3) 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4) 保持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使居民参与建筑设计与街区更新。

篇8

关键词:绿色再制造;设计流程;并行工程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20-0231-03

一、绿色再制造的传统串行设计流程

绿色再制造的串行开发设计流程是指产品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工艺设计、原形制造及检测、生产制造、上市销售及使用、废旧产品回收、绿色再制造,直至绿色再制造产品再次上市销售等全过程是一个串行的过程,产品开发工作是按照顺序一步步完成的,上一环节的全部工作完成后才开展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见图1)。

在绿色再制造的传统串行设计流程中,首先是概念设计,如果方案通过,则转入设计流程的下一个环节——详细设计和工艺设计阶段。由设计部门负责对产品原型进行设计,并进行产品生产中使用的工具及设备的开发工作。

其次,由制造部门进行产品原型制造和模拟使用测试。如果原型不能满足所期望的产品性能,则反馈给设计部门进一步修改完善,然后重复“设计—产品原型制造—模拟使用测试—设计改进”的循环活动,直至产品性能达到期望的要求。

再次,产品上市销售,消费者在使用后将意见反馈给企业,企业结合用户意见对产品概念设计或详细设计、工艺设计等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便使下一次上市销售的产品更符合用户的需求。

产品在第一次服役期满后,由绿色再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将废旧产品进行回收、清洗、拆卸和检测,然后将有再制造价值的废旧产品和零部件运送到绿色再制造部门。物流部门也将其回收、清洗、拆卸、检测和运输等过程对产品设计方面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部门,以便进一步改进产品设计,使其满足物流环节的运输、拆卸和检测等的需要。

第四,绿色再制造部门在对有再制造价值的废旧产品和零部件进行绿色再制造加工时,结合工艺、设备状况及再制造加工的需要,将对产品设计方面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部门,以便进一步改进产品设计,使其满足绿色再制造加工环节的需要。

最后,绿色再制造产品的营销部门结合销售需要和用户反馈意见,将对产品设计方面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部门,以便进一步改进产品设计,使其满足绿色再制造产品销售和用户需求的需要。

二、绿色再制造的传统串行设计流程存在的问题

从绿色再制造的传统设计流程图可以看出,其采用的是串行模式。产品开发工作包含一系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相对独立的步骤,由绿色再制造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实施。这种传统的串行设计流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通

绿色再制造的传统串行设计流程采用的是一种“我设计,你制造”和“我设计,你销售”的所谓“隔墙抛砖法”的设计流程和工作模式。这种开发过程是一种静态的、顺序的和相互分离的流程,各部门之间隔着隐形的“墙”。除了在设计的后期和制造阶段发现问题后将意见反馈给设计等部门以外,设计部门和上下游各部门之间不存在经常的信息交换,尤其是事前的信息交换。

(二)设计流程周期过长

由于串行模式下的产品开发工作是按照顺序一步步完成的,上一环节的全部工作完成后才开展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设计流程周期本身就较长。再加上由于各部门之间信息不通畅,尤其事前信息沟通不足,导致这个串行设计流程的下游发现问题需要修改设计方案时,整个流程要重新进行,即发生返工状况。这又会造成产品开发周期变长,成本增加。

(三)缺乏对设计流程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一个完整的绿色再制造设计流程所包含的各项任务分散由各个职能部门分别完成,缺乏对设计流程全过程的统一管理。例如,产品概念开发由营销部门负责,详细设计和工艺设计由设计部门负责,原型制造及测试有制造部门负责,废旧产品回收由物流部门负责,等等。其结果是各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工作和利益,没有人真正关心其设计是否满足下一环节操作的需求、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或是否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缺乏对设计流程全过程的统一管理,还使得各部门在衔接中浪费大量的等待时间和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最终大大增加任务完成的费用、延误任务完成的时间,造成产品推迟上市或缺乏竞争力。

三、构建基于并行工程的绿色再制造的设计流程

绿色再制造的传统串行设计流程存在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通、设计流程周期过长和缺乏对设计流程全过程的统一管理等问题,这就需要对以往的设计流程进行优化,构建基于并行工程的绿色再制造的设计流程。

(一)并行工程的内涵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化方法。它将传统的串行工作模式尽可能地并行,在产品开发前期就全面考虑后期的各个环节的需求,重视产品的装卸性、可回收性等要求。它运用交叉职能集成的思想,把产品开发的各个活动看成是一个集成过程,并从全局优化角度出发,组织协调各环节有效运行,对集成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行工程的集成表现在以下方面:(1)过程集成。采用并行工程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可以在产品设计的前期就充分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设计需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再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2)人员集成。在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优化的同时,并行工程也有助于实现多部门、多领域、多学科专家群体的协同工作。来自设计部门、制造部门、再制造部门、物流部门、营销部门的人员,甚至供应商、销售商和消费者代表,可以形成一个集成的开发团队,增强产品开发的合理性。(3)功能集成。并行工程设计方法强调产品设计环节不仅要考虑制造环节、工程技术环节的需要,重视产品的可拆卸性、易装配性、可再制造性等的设计,还要对用户需求、成本、质量和进度计划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保设计方案在各个方面都做到既合理又可行。(4)信息集成。采用并行工程,借助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可以在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实现双向的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参与设计的各方人员既能接受信息,又能为他人提供信息,有助于产品设计的成功。

并行工程的并行表现在以下方面:(1)各设计工序可并行进行。传统的串行设计方法是各个设计工序按时间序列有顺序、孤立地开展设计工作,上一工序的全部工作完成后才开展下一个工序的工作,设计流程周期本身较长。而并行工程设计方法是将产品设计周期分解成若干时间段,但各个时间段之间有一部分重叠,即设计过程可以同步进行,从而可以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2)各领域专家设计活动的并行协作。各领域专家的设计活动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彼此进行信息沟通,实现思想的碰撞和设计活动的并行协作,最大程度地发挥集体的智慧。

(二)基于并行工程的绿色再制造设计流程的具体框架

绿色再制造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设计的合理性,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确保产品及再制造产品市场推广的成功,应将产品设计和工程技术设计同步进行,构建一个基于并行工程的绿色再制造产品设计和工程技术设计流程框架(见图2)。

绿色再制造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应组织跨部门、跨专业的项目组,将产品设计人员、制造/绿色再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新产品/绿色再制造产品的营销人员,甚至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等一起组成团队小组,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和消费者数据库等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和并行开发,以提高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杜绝不必要的返工浪费。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应该将概念设计、具体设计、细部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简化组织机构和信息传递,提高系统柔性,降低资源投入和消耗,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此外,可利用现代CI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的缩写,指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阶段,辅助项目进程的并行化。

从图2可以看出,基于并行工程的绿色再制造设计流程框架中既包含横向的并行,也包含纵向的并行。

横向的并行是:产品设计与工程技术设计同步进行,以产品设计为主体,工程技术设计为产品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咨询和支持。另外,营销部门负责的新产品/绿色再制造产品的市场推广设计也可以同步进行,为产品设计和工程技术设计提供咨询和建议。

纵向的并行是:新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同步进行,如概念设计与具体设计同步进行,具体设计与细部设计同步进行。上一个工序还在进行工作时,下一个工序就已开始本工序的准备了。这种做法大大缩短了传统串行设计模式所需的设计周期。

参考文献:

[1] 刘润本.再制造产业化发展趋势[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3): 30-33.

篇9

[关键词]绿色住宅;室内设计;关键因素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百姓对环境方面要求的提升,对于绿色住宅室内设计的关键因素与实施方面则越来越注重。本文将探讨绿色住宅室内设计的关键因素与实施。

1绿色住宅室内设计的内涵与概念

1.1绿色住宅室内设计的内涵

绿色住宅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环保、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基于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原则与资源的有效利用来实现住宅内外资源的循环利用。

1.2绿色住宅室内设计的概念

(1)健康和高质量的室内物理环境。绿色住宅的设计必须要创设出具有高质量的物理空间环境,因此空间设计上要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风与日光,确保屋内适度合理。(2)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绿色住宅首先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应使用有利于环保、节能的产品,避免由于照明、制冷、采暖等设备运行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要避免因噪音、粉尘、渣土、废弃物而给周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切实实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生态环保。

2绿色住宅室内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2.1绿色环保的理念

以绿色环保为核心理念的室内设计,不仅要包括设计材料的选用,还要包括空间布置、家具选择、风格搭配,甚至装饰摆设。最近几年,我国对于“绿色环保”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绿色出行”、“绿色办公”、“绿色生活”等。而以“绿色环保”为核心理念进行室内设计,既是对社会“绿色”化建设的支持,也是现代人生活的必然选择。(1)绿色家具。家具是提高住户生活舒适度的重要道具,选择绿色家具不仅是绿色生活、绿色住宅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现代人心理追求的满足。绿色家具能够为住户提供更舒适、更踏实的生活享受。家具作为绿色住宅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对家具的外观、质量及价格等进行筛选,而且要重视家具对居住人员健康的影响。如沙料可以采用天然棉麻,灯饰选择树脂材料,地面选用天然地砖,门窗表面涂料则选用树脂漆等。室内墙面设计可以纯色为主,凸显室内空间的自然色调,如以白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等。细节部位可以红花、黄点作为点缀,从而通过色彩表达出室内空间出生机勃勃的韵味。(2)绿色装饰材料。以绿色环保为核心理念进行室内设计,绿色装饰材料是影响室内环境的重要因素。目前室内装修采用较多的绿色材料就是硅藻泥。硅藻泥作为新型墙面装饰材料,选用为水生浮游类生物———硅藻的沉积物为原料,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改善室内空气,吸音、保温,防火、阻燃,适合现代城市生活。在使用硅藻泥进行“绿色环保”设计时,也要与室内装修的风格、空间格局相互配合。有些建筑的墙面材料选择的就是绿色硅藻泥,整个室内装修以绿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客厅内也没有太多杂物、摆设,简单大气,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3)装饰品的选择。装饰品设计、装修材料的选择都是绿色住宅室内设计的重点。通过对室内空间进行规划,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借助各类装饰品对室内空间进行设计,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现代城市生活,公寓内封闭性较强,每个室内空间都构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通过合理规划室内空间,选择合适的装饰品,能够营造出不同的室内风景。如装饰壁画的应用,就可以明显突出室内空间的整体风格。作者在某共享空间内设计出一个四季厅,以风景壁画和花鸟鱼虫等的合理搭配,将大自然在室内这个小空间内展现出来,为室内空间增加了艺术氛围,不但陶冶了情趣,舒缓了身心,同时也能够净化室内环境。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是绿色住宅室内设计必须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现代社会对绿色概念的界定越来越宽泛,绿色环保不能只停留在选材、用料、节水、省电等方面,还应该涉及到公共环境、时间成本、感官享受等多个方面。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绿色住宅的室内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施工的技术材料与建筑外观的形式美学等因素,还必须将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心理及人体工学等因素考虑在内。针对各阶段不同年龄、不同工作的居住群体进行特别关注设计,充分考虑家庭成员的多种需求。室内设计风格简单、大气,空间布置舒适合理,既适合老人、孩子居住,又能满足现代人不断提高的生活需要。功能区设计较为集中,且区域性强,能够预留出更多活动空间。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能够缩小活动区域,生活更加方便;对活泼好动的儿童,空出更多游戏空间;室内留白空间也能有效缓解现代人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另外,家具边缘都采用圆边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磕碰的伤害,装饰设计高度方便成年人生活,也能降低儿童活动过程中受伤的可能。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相关绿色建筑标准的进一步出台,更多的绿色建筑会不断出现,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高质要求将会起到非常巨大的影响,从而更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汝.浅谈绿色住宅室内设计中的理念与因素[J].美术教育研究,2016,(04):69.

篇10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节能 特色要点

前言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近年来,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概念在建筑市场上日益热门。最常见的就是某些社区建设高档的园林景观提高绿化面积来宣扬是“绿色建筑、绿色社区”,还因此而提高售价,给人以绿色建筑要靠花大钱来做的错误概念。本文对绿色建筑的一些相关设计概念及思路作予论述,望有助于此理念的推广和应用。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助设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 绿色建筑设计特色

所谓绿色建筑设计,是指紧密结合当地情况及用户需求,采用一系列先进材料、机械和控制技术,使楼字系统最佳化,在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大大减少能耗、水耗以及废水处理等运营成本。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从对环境影响、建筑物内环境和全寿命周期投资等角度综合做出决策。一座建筑物的“寿命”跨越它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直至其最终的拆除或再利用。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阶段,所做的决策会直接影响以后各阶段的费用和效率。但负责建筑物设计、施工以及做出初投资的,往往和使用维护建筑、承担其运行费用、支付雇员二资和利息的不是一个单位。这就导致许多建筑在使用中出现各种由于设计不当引起的问 题。绿色建筑设计需要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表现,在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的基础上,不是仅仅考虑节省初投资,还要考虑节约运行与维护费用。也就是说,绿色建筑关心的是建筑物“一生”的“健康状况”。

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近年来许多国家发展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来推广和规范绿色建筑的目标,这些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设立了数百道门槛,其中关键的是六大要点:一是选址和规划是否合理.绿色建筑必须尽量保护原来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要充分考虑有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二是是否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绿色建筑必须降低资源消耗,并尽量使用再生资源;三是是否采取了各种节能措施,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是否尽可能地采用了如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能源.四是是否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其得到再生使用;五是是否有效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使室内有良好的日照、自然通风和一定标准的舒适度,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质量。六是是否具有建筑功能上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易于维护的建筑体系。

4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4.1重视整体设计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4.2 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人,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4.3 尊重当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4 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4.5 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

它包括: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局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包括对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留有发展余地。

4.6 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这一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 )对古建筑的妥善保存,对传统街区景观的继承和发展,2 )继承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生产技术,3 )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4 )保持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使居民参与建筑设计与街区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