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8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75-02医院内感染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医院人群的健康和病人的康复问题,也是当代卫生学、临床医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面临的综合课[1],目前国际医院感染控制的理念是对医院感染要“零宽容(Zero Tolerance)”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保障和提升,关键在于有一支业务精、知识广、董管理、敬业奉献、执行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因此,加强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和对医院全员职工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显得极为重要,医院管理者应增强意识,运用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的只能,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奖惩力度,充分调动科室感控小组职能作用和发挥临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我院在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工作中不断探索,提高集中培训,重点科室针对性培训、现场指导针对性培训、医院感染管理通讯等信息平台培训、岗前培训、模拟演练培训、实习生培训等多元化培训路径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全员参与医院感染管理意识,从而满足现代医院感染管理的需求,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从2006年开始陆续对本院新上岗人员及在岗职工进行全员感染管理知识岗位培训,累计培训1074人次。其中:大夫360人次、护师319人次、工勤人员98人次、药械人员83人次、进修实习生126人次、保洁人员88人次。
2培训内容
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消毒灭菌技术及隔离知识、标准预防、手卫生、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
3培训方法
3.1制定培训计划每年底制定明年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对象要求等。然后制成课程表发到各科室。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精心准备课件,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幻灯教材,直观易懂。
3.2岗前培训目前感染管理在各大院校还没有独立的专业课程,所以,每年对新员工、进修、实习生上岗之前的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介绍医院感况、医德规范、职业道德守则、仪表仪容要求,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等等,帮助新员工及进修实习生转变角色、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从专业素质上要求具备医院感染知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培训应不少于3学时,培训结束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3.3监控小组成员培训各临床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中级职称以上医师、护师组成。首先有计划的对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成员进行培训。科室再对科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科主任或护士长主讲,对科室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晨会讲评,每月有针对性的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感染控制知识、本科室耐药菌普等等,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3.4全员集中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职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医院感染涉及临床、医技、后勤、等多个部门,医院感染的防控需要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因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应普及每一个工作人员。我们规定医务人员全年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不得少于6学时,每年1-2次举办培训班,要求各临床科室参加率不低于90%,工勤人员参加率不低于80%。利用每季度医院感染管理通讯的信息平台强化培训。传递信息、新观念。新知识,反馈督查信息,与临床互动。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诊疗活动中。
3.5专职人员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感染管理科人员首先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理论。要求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参加感染管理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专业理论学习不少于15学时,学习了解国外新的感染管理信息,避免知识老化,造成管理工作滞后或缺陷,并定期选送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骨干到省及以上医院感染管理基地参加培训。
3.6重点科室针对性的培训对手术室、产房、供应室、ICU、血透室内镜室等科室专职人员及全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涉及专科知识、职业防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目标监测等等,专职人员定期到科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如多重耐药菌的消毒隔离、双向防护、手卫生宣教、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规范诊疗措施,使这些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从而降低这些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3.7应对突发事件得模拟演练,我院自2003年收治SARS病人以来,消毒隔离技术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对禽流感、地震、职业暴露,我们模拟从120接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检测、问诊、体格检查、转运、诊断治疗、会诊、个人防护转诊传染病上报、消毒隔离等方面进行模拟演练,经过多次演练医生护士的应急能力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8对保洁人员的培训保洁人员担负着医疗环境的保洁医疗垃圾的清洁转运等工作,是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最多的工作者之一,对这一群体的感染管理培训,尤为重要。由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要求参加率100%。培训内容涉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正确转运、常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手卫生的重要性等。
3.9重视手卫生在医院医疗护理工作中,正确的手部卫生工作对于减少感染和耐药性病原体的交叉感染的作用均已得到了共识。并且,据文献记载不正确的手部卫生工作方法是引起许多感染爆发的重要因素。所以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手卫生依从性的督查至关重要。医务人员应注重手卫生,相互监督,自觉把手卫生贯穿在对病人的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中。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院长 职业化 医院管理
[Abstract] China has been a professional director of the hospital has cause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the importance, In this paper, hospital professional difficulties, goals, actions and results to be described in four areas.
[Key words] president, professional, hospital management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人力资源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最为宝贵的要素,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是当今社会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在人力资源真正被中国管理者认识之前,只有“人事”,而无“人力资源”的概念。现代人力资源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格,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需求,其管理职能也主要是直线管理和进行协调。严格的制度,命令式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令员工难以接受。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不再是纯粹的命令式直线管理和协调,更重要的是为决策层在各重大决策提供信息,为制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提供信息。“以人为中心”贯穿了整个过程。
经济全球化带来医疗全球化。医院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它的理想运行状态是优质高效低耗,虽然不是单纯的企业,但也要引进企业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关键的环节,医院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的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要顺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就要有一批能够迎接挑战、了解医院事业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型管理人才。医院院长既是人力资源中重要的一环,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者。人力资源改革计划的制定要依靠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院长,如果院长不具备现代管理知识,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整个医院人力资源的变革也无法进行。因此,医院人力资源的变革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应该从院长入手。
由于中国几十年来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卫生行业各企业内部基本上是经验管理,绝大部分各级管理人员也都从卫生专业人员中选拔,他们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医院高层及中层管理者主要来源于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就是所谓的专家当院长。他们身兼数职,既要管理医院、出专家门诊、又要带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会议不能落,还要在各种学术团体尽职,可谓分身乏术。因此,中国医院的院长被称为是“专业做专家、业余当院长”。他们虽然在专业技术上是强者,但是在上岗前后却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管理方法属于传统经验型和封闭型,上亿元的大摊子由此漏洞颇多。专家并非不能当院长,而是有的专家未必懂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摆在院长面前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医院院长“职业化”迫在眉捷。医院院长“职业化”的进程包含了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用一个英文单词――STAR来概括。
S:Situation=What background?阶段行为主体―中国医院院长的整体情况。为什么要“职业化”。认清背景是制定职业化目标的前提。
T: Target=Whataim?些素质。A: Action=What done and how done? 在这一环境之下,行为主体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怎样去实施。这一实施过程包括:步骤,实施过程中的细节,哪些是要把握的,哪些是要避免的。即怎样“职业化”。R: Result=What effect? 行为的结果或者影响。即院长职业化的未来趋势。
一、Situation――专家当院长的困境
进入新世纪,以改革而著称的北京某医院以“副院长”待遇从南方挖来了一名30多岁有MBA学历背景的总会计师;在广州、深圳,有MBA背景的医院院长更不在少数。这些事例引发了众人的思考:新世纪的院长由谁来当,MBA还是医学专家?甚至有人认为,专家当院长即将走向终结。这并非本文讨论的重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中国传统的院长选拔方式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院长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国内大医院绝大多数是医疗专家当院长,这一点和日本相似。而其他国家逐渐学习美国模式,即医院由CEO任院长。国外的院长知识结构与国内不一样,一个医院由三种类型的院长构成,第一种是管理院长,工商管理硕士出身(MBA),或者是公共管理硕士(MPA)。MBA强调把医院经营成企业形象,注重医院的经济,赢利性医院尤其如此,注重成本核算,医院的公共形象,研究医院更多占领市场份额。非赢利性医院的院长则是MPA担任,他们多半来自政府机构的管理官员。不管MBA还是MPA,他们都注重管理,前者注重经营管理,后者注重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第二种是副院长,允许医疗专家来担任,以保证医疗质量。第三种是护理院长(部分国家的医院存在),国外医院人员构成是低年资医生和大量的护士,资深医生是单独开业的。由于体制的问题,我国医院的院长不得不扮演“三合一”的角色,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他们身兼数职,既要管理医院、又要出专家门诊、还要带硕士生、博士生做科研,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还要在各种学术团体任职。我国的医院相当于国有企业中的大型企业,省级“三甲医院”每所业务数亿元,工作人员几千人,门诊人次超过百万,这么大的摊子把管理者却把管理当副业,有些医院院长甚至因为是学术权威,“赶鸭子上架”逼到这一职位上去的。目前,我国医院管理方面漏洞较多,比如经营管理成本核算,我国很多医院处在粗放经营的初级状态,根本谈不上经营和成本核算,财力和物资方面浪费,人力方面也有浪费,做不到奖勤罚懒。此外医院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为了向上级做报表,而不适合做内部的微观管理,所以干了多少活,消耗了多少能源、人力设备都没有详细数据,这样就不能很好地管理医院。医院管理的漏洞与专家当院长有一定关系,专家身兼数职,怎能全心投入医院管理。医学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分科很细、具有高度工作自治性的特点并经过严格训练,所以他们的思维比较程序化,很难把他的视野从尖端的领域引开而达到宽广、多样化、兼收并蓄的思维方式,而管理学科恰恰需要跳跃性、多元性、甚至是反向思维。专家的素质和类型并非不合适做院长,但是如果他们不具备行政、金融、财务、人事、政策等综合素质和管理知识,就很难管理医院。随着医院市场化的推进,院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一家医院的经营业绩,甚至医院的命运。目前,我国医院都试图引进一些专业管理类人才,但管理领域人才相对缺乏,懂得医院管理的人才就更难找了。MBA做院长还处于起步阶段。体制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二、Target――医院院长的重新定位
目前我国医院里的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从专业人员中选拔,基本上是实行的是经验管理。管理的落后制约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行业有识之士已经发现,新世纪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一大批适合不同层次卫生工作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建立一支懂经济、懂法律、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化卫生管理干部队伍。2000年12月29日,卫生部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领域建立的第一个培训基金――“中国卫生管理人才培训-丽珠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主要用于开办国内医院高中层管理人员研修班,普及管理知识,推广管理新理念;开展国外医院管理考察学习活动,促进国内外医疗卫生管理领域的相互交流,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创办“医院管理论坛”,拓展中国医院管理科学研讨园地,交流管理经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摆在院长面前的难题也越来越多:“怎么才能用好大家辛苦挣来的钱?”“为什么提高了奖金,员工的积极性还是调动不起来?”“为什么制定了那么多医院操作规范,医疗纠纷还是在增加?”这些都是院长们参加职业化管理培训时摆出来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主动接受培训,边学习职业化管理理论边实践。医院职业化管理短期培训班的开设为医院院长的自我提升提供了途径。据有关人士介绍,1999年他们第一次办班时,只有不到20人参加。到了2001年,每期培训班都有100多人参加。培训班以 MBA 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战略制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市场管理、经营运作和信息技术管理、变革管理等。像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都是目前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但院长们又不具备的知识。院长们认为,现代医院管理者除了需要培养医疗行为的行销与策略管理经验,需要学习医院品质管理和绩效评估、成本分析的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外,还要学会资本运营的知识,而这一切都需要系统培训。由于国内医生和医院是连为一体的,不像国外的医生是流动的,因此国外的医院管理者只懂管理就够了,而中国的医院管理者还必须加上医学背景。总而言之,现代中国医院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是:学医出身,懂经济管理,掌握组织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知识,懂信息技术。从管理素质上来说,院长应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管理的智慧。从理论到实践应有扎实的医院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
三、Action――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职业化进程
由于我国医院的管理者都沿袭了“医生――出色的医疗专家――院长”的成长模式,职业化的道路相当艰难。要真正地搞好职业化的进程,要把握要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宏观:体制再造――要与现实相配、与国际接轨,就非得体制再造。无论什么样的改革,体制的变革应是根本。资料显示,美国有3家医院管理集团进入了世界500强,整个医疗卫生产业占GDP的14%,而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却面临着体制和结构的双重困窘。北京现有68家三级甲等医院,实际上20~25家就足够了。多余的怎么办?大量的乙级、二等怎么办?生存都有问题,何谈职业化管理?至于医院管理者、尤其是院长的职业化角色转换之所以艰难,有一种说法是:管好医院的确有太多的东西需要系统地学习,但还得挤时间坚持出门诊、查房。为什么?心里不踏实。现在提倡干部能上能下,如果把临床全放下,哪天不让当院长了,哪个科肯要?内科医生还好办,外科手术刀扔三个月手就生了!这种情况又怎么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医院管理工作?还有,在现在的机制下,院长一个月也就比一般职工多几百元工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又能支撑多久?提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目前在我国32万个医疗卫生机构中,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近百家其中医院30余所,营利性医院仅有0.73%,远不及美国市场营利性医院所占的比例;美国医院最大的支出是人力资源,占到总支出的50%左右,而我国医院最大的支出却是所谓的“三片”:药片、铁片(设备)、瓦片(基建),人力资源所占比例不到20%,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行政和后勤人员,真正创造价值的医护人员实际上被忽视了。这可以回答红包、回扣为何屡禁不止的问题:灰色收入已然成了补偿机制;另一方面,成本核算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医院利润跑冒滴漏现象的大量发生。中国同美国相比,医疗水平、设备、医源都相差无几,差就差在管理。美国人怕看医生,是因为医生的“天价”收费,而医生的“天价”是由医院的成本核算决定的。国内就没有这种概念,医院每一环节的人流、物流都缺乏成本核算:一切由政府定价。人力资源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院长作为人力资源最为关键的一环,如果不把院长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配合,职业化的进程将难以进行下去。
微观:加强对医院院长管理的培训――具体形式有:举办院长岗位培训班,时间控制在1个月内,根据情况设置课程,包括医院管理与经营,领导艺术,财务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和计算机应用等。请法律专家,经济学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授课,理论教学的案例教学相结合,系统学习有关管理理论指导工作实践;选派院长赴国外进修,可以到国外有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医院,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进修,也可攻读学位或者重点作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或者参观考察;短期研修班,时间一周左右,以当前医院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主,结合国内外医院管理最新动态和国家有关卫生政策进行探讨;举办专题研讨班,医院管理某一专题有关院长和职能部门管理干部学习研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四、Result――“职业院长”登堂入室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医疗改革的深化,未来5年,中国医疗改革速度将超过其它行业。专家认为,与健康有关的产业已成为或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医疗市场几年内将出现巨大变革趋势。医疗竞争将比想象的来得还要快。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医疗市场,已成为国外资本觊觎之源,现有的公有制医疗机构将面临着内外夹击、不得不变的竞争局面。医院院长由职业经理人出任,董事会管理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将出现在公有制医院中。原来医院院长主业当医生,副余抓管理的现象将越来越少;连锁医疗管理集团的数目将增加,新的医院管理集团将出现;医院作为企业运作、MBA出现在医院管理队伍中将不足为奇。医院将设立品质管理、企业策划、危机公关等部门,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去年,北京大学将招收50~60名本科硕士学位连读的7年制卫生管理学生,为医院培养管理人才。此外,北大医学部计划招收有工作经历的人,培养MPH(卫生管理硕士)。北京大学将2002年定为“医院管理机制转变年”,在这一年里医院管理机制转变将有三个大动作――学校卫生管理专业要招本硕连读7年制学生;医院将设立专管经营的副院长;现有医院管理队伍逐步接受职业化培训。今后,北大医学部的三家综合医院都必须配备一名专职分管经营的副院长。原来医院只有分管医疗、教学、科研、后勤等工作的副院长,经营和财务工作并没有单拎出来专人管理。此番想通过设立经营副院长的方式,将医院的经营与医疗学术工作逐步分离开来。经营副院长将是脱离医疗工作的职业管理人,不再像以前的院长那样“专业当医生、业余做院长”。广州部分医院则推行总经理负责制,院长抓医疗技术,总经理抓医院经营。
篇3
关键词:旅游教学 问题与现象 手段与措施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1.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对专业教学没有兴趣,这就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专业课程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以后灿烂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旅游专业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的旅游专业课堂上教学单一,导致学生对旅游专业课态度消极。这表明旅游专业课教学方式中仍存在着巨大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1]
2.旅游教育院校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旅游培养行业迅速兴起,在各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也火热展开。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前沿阵地,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各职业院校的骨干专业,承担着为旅游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培养教学是学生重视的,也是学院对旅游管理教学的重视部分,保证旅游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性。
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1.教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认识不够,不能进行正常的实践培养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重视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教导,只灌输知识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更深的知识研究造成了阻碍。专业教学应该贯彻“能力本位”理念,实践能力训练应该占有极大地比重,将学生带入到旅游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去,让他们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才是教育中应有的旅游管理教学。教师对实践能力教学的认识不高,认为灌输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没有认识到实践技能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技能的掌控,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实践能力方面的保障。所以教师应该改革自身的思想,对旅游管理教学中实践能力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过关
课堂考核是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及考核,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知识总结,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技能理解程度的了解,推动课堂进度,让学生在考核中了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学生能够进行较为全面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但是却忽略了课堂考核,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教学进度,使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与使用也不能深入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不深入,对旅游管理教学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3.调整旅游管理专业结构
对应于旅游业不同的从业要求和管理层次,旅游管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也需建立不同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但是有些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立,并不是在合理的计划和谨慎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产生的,而多少带有求生、转行、从众的因互,而且在层次结构上也欠合理。为促进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必须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为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手段与措施
1.注重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发掘学生的潜力
在生源质量下降的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多数自身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不牢固,但是社交能力较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较深,所以在学校中要充分将旅游管理知识与旅游管理实践相结合,锻炼更熟练的人际能力,有利于以后直接进入旅游管理行业进行工作,但是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解,对学生传授知识,灌输思想,以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深,仅仅是死记硬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程度相当高,在学习中也积极要求个性,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愈加明显。教师如果能做到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发掘每个人心中潜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就能帮助学生在实践能力技能培训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再由教师灵活的解读教材与引导,将学生带入到生动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对旅游管理学习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
2.积极进行教法改革,带动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旅游管理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将旅游管理的知识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属于半强迫性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教师的讲解会不充分,让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教学计划,逐步进行教学。还有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性,而不是纯粹的灌输知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旅游管理知识的兴趣与劲头,这是最不妥善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从初步的旅游管理知识与职业操守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服务思想先教育,再将那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专业性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具体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图画,声音等高科技教具的方式对学生的头脑内感官造成记忆的刺激,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重点上,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完善我国旅游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院校人才模式改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者切实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改革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 《湖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湘政办发[2012]41号)。
篇4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提高感染管理 认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6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69
院内感染管理是关系医患健康,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基层医院要做好这项工作,得从以下几个环节下功夫。
院内感染管理是关系医患健康,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基层医院要做好这项工作,得从以下几个环节下功夫。
加强感染管理意识,提高认识
加强感染管理意识,提高认识
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缺乏,意识不强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1]。目前,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内涵不是很理解,院内感染工作的开展只停留在管理层,加之好多医院多数是兼职人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立。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甚至管理者认为,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是感染科的事,没有意识到这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另外,好多医务人员认为自己从事医疗工作多年,并未发生大的感染或暴发的感染,存在侥幸心理,思想麻痹,这些都是缺乏感染管理意识的、对感染管理知识缺乏的现象。因此,加强感染管理意识,提高认识势在必行。
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缺乏,意识不强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1]。目前,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内涵不是很理解,院内感染工作的开展只停留在管理层,加之好多医院多数是兼职人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立。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甚至管理者认为,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是感染科的事,没有意识到这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另外,好多医务人员认为自己从事医疗工作多年,并未发生大的感染或暴发的感染,存在侥幸心理,思想麻痹,这些都是缺乏感染管理意识的、对感染管理知识缺乏的现象。因此,加强感染管理意识,提高认识势在必行。
建立健全院内感染控制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①建立健全组织:建立以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控制小组为主的三级管理网显得尤为重要。院长亲自担任院感委员会主任,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院感委员会成员;临床感染控制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医师、护理骨干组成。②完善相关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与保证。院感专职人员应首先熟悉并掌握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评价方法等。并在工作中不断地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指导、规范临床,院感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停留于表面。
建立健全院内感染控制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①建立健全组织:建立以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控制小组为主的三级管理网显得尤为重要。院长亲自担任院感委员会主任,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院感委员会成员;临床感染控制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医师、护理骨干组成。②完善相关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与保证。院感专职人员应首先熟悉并掌握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评价方法等。并在工作中不断地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指导、规范临床,院感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停留于表面。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培训: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培训: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的认识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的认识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是控制院内感染重要手段[2],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在手卫生方面存在意识淡漠,而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对预防医院感染极为重要。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大大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是控制院内感染重要手段[2],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在手卫生方面存在意识淡漠,而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对预防医院感染极为重要。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大大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一步认识手卫生在院内感染中的重要性,普及、强化手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对手卫生依存性的认识。
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一步认识手卫生在院内感染中的重要性,普及、强化手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对手卫生依存性的认识。
加强投入力度,为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购置控制医院感染的设备-病房空气净化设备;安装非触摸式洗手装置;购买快速手消毒液、三合一抑菌洗手液等,并为了时刻提醒和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可制作“医务人员七步洗手法”图示,张贴于洗手装置旁,病区醒目的墙面张贴宣传画,让病员及家属重视手卫生。
加强投入力度,为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购置控制医院感染的设备-病房空气净化设备;安装非触摸式洗手装置;购买快速手消毒液、三合一抑菌洗手液等,并为了时刻提醒和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可制作“医务人员七步洗手法”图示,张贴于洗手装置旁,病区醒目的墙面张贴宣传画,让病员及家属重视手卫生。
加强手卫生细菌监测,每季度将手卫生监测情况反馈给各科室,并纳入科室考核,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的认识。
加强手卫生细菌监测,每季度将手卫生监测情况反馈给各科室,并纳入科室考核,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的认识。
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加强消毒、隔离技术的执行,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日常消毒工作,提高消毒质量,确保消毒灭菌效果,避免医源性感染。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侵入性操作不断增加;另外,ICU病房患者由于使用呼吸机的较多,加之长期卧床,患者抵抗力较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认识到加强无菌观念,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才能严防交叉感染发生。
加强消毒、隔离技术的执行,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日常消毒工作,提高消毒质量,确保消毒灭菌效果,避免医源性感染。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侵入性操作不断增加;另外,ICU病房患者由于使用呼吸机的较多,加之长期卧床,患者抵抗力较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认识到加强无菌观念,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才能严防交叉感染发生。
学习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和监测目的,使临床一线人员能够及早诊断感染病例,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才能把感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学习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和监测目的,使临床一线人员能够及早诊断感染病例,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才能把感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①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掌握预防用药,联合用药及经验用药的指证,能够有效地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菌群失调的发生。②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选择抗生素,将抗生素使用量控制在50%以下,杜绝滥用抗生素。充分发挥微生物室验室的作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正确选择抗生素,以免盲目及滥用抗生素。
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①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掌握预防用药,联合用药及经验用药的指证,能够有效地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菌群失调的发生。②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选择抗生素,将抗生素使用量控制在50%以下,杜绝滥用抗生素。充分发挥微生物室验室的作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正确选择抗生素,以免盲目及滥用抗生素。
加强消毒监测工作: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院内感染病例上报管理力度,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必须进行统一采购,并加强环节验收,在物品的接收、领取中按规定做好供需双方的签字记录以供备查;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产品或出现热源反应的,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进行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单独存放,按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暂存、转运、和最终处理,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市场。
加强消毒监测工作: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院内感染病例上报管理力度,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必须进行统一采购,并加强环节验收,在物品的接收、领取中按规定做好供需双方的签字记录以供备查;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产品或出现热源反应的,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进行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单独存放,按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暂存、转运、和最终处理,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市场。
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中严格加强自身防护,减少职业暴漏。实行标准隔离[3],加强手卫生;按规定做好一次性用品的处理,防止锐器刺伤;严格无菌操作;使用防护用具;保持环境清洁等。发生职业暴漏须按流程正确处理。
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中严格加强自身防护,减少职业暴漏。实行标准隔离[3],加强手卫生;按规定做好一次性用品的处理,防止锐器刺伤;严格无菌操作;使用防护用具;保持环境清洁等。发生职业暴漏须按流程正确处理。
总之,通过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职责,才能使基层医院院感管理步入正规化;医务人员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才能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随着院内感染知识的不断更新,工作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新的诊疗技术的不断出现,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职责,才能使基层医院院感管理步入正规化;医务人员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才能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随着院内感染知识的不断更新,工作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新的诊疗技术的不断出现,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雪芹.县级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51-52.
1 陈雪芹.县级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51-52.
2 宋丽红,贾学会,等.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5-37.
2 宋丽红,贾学会,等.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5-37.
3 叶兰英.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中采取标准预防的紧迫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476.
篇5
对人力资源管理分15项进行单项评估。
1、工作种类及分类
⑴员工表现与能力
⑵团队精神
⑶就业及录用条件
⑷上岗主使用条件
⑸职业发展道路(计划)
⑹激励和奖惩的实施
⑺达到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⑻安全工作实践管理
⑼职来健康管理
⑽不断完善管理
⑾环境健康管理
⑿事故调查和工伤管理
⒀工作环境改造计划与实施
⒁紧急情况(非常时期)的计划
⒂合同人和合同安排
2、评估小组的组成方法
评估小组的组成: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的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部长,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主任,财务部主管,发展部部长,各业务部门(车间、处室)主管2—3人,普通员工3—5人。
3、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分为10项,每一项后面的数字为计算基数。
⑴法人知道00
⑵政策及规章20
⑶有危机感10
⑷了解并咨询10
⑸研究与发展10
⑹管理知识和责任10
⑺发展计划10
⑻问题分类与记录10
⑼培训与教育10
⑽具体实践10
4、评分原则
评分原则分为5项,每一项后面的数字为计算基数。
⑴没有考虑(单位对这一项没有兴趣,无考虑)00
⑵已有考虑(单位对某项已开始感兴趣并了解)25
⑶准备并开始(对某项已做了准备并试着做)50
⑷已建立并进行(积极行动并为此而进行培训)75
⑸已成例行规律(对该项已摸出规律并完善)100
5、计算方法
本评估方法的计算方法分为四步:
⑴将15项的其中某项套到评估方法的10项里来衡量,确定属于哪一项。
⑵将属于这一项的该条套入评分原则里的5项来测定是属于25,还是50。
⑶将评估方法项所得的数字乘以评分原则的百分比,看得出的是2.5还是7.5。
⑷将各项乘完的分数相加,看得出的是多少分。
6、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分为4种:
⑴分数在00-35分,为较差;
⑵分数在36-70分,为一般;
⑶分数在71-90分,为较好;
⑷分数在91-100分,为出色。
为了使读者对方法有所了解并且会使用,下面举一实例。
单位:北京某集团公司
性质:私有
人数:152人
员工学历状况:硕士生:无
大学生:4%
中专生:62%
高中生:34%
评估小组:总裁,人力资源部部长,发展部部长,财务部部长,分公司总经理2人,普通员工4人,专家1人,共计11人。
评估项目:全部
为简明起见,我们选出几项来看。
第四项:员工表现评估和能力考核。
⑴主管失职,主管在这一方面抓得很紧75,00×75%=00
⑵政策及规章制度,公司已有成型的政策和制度100,20×100%=20
⑶危机感,已进行75,10×75%=7.5
⑷了解与咨询,已进行75,10×75%=7.5
⑸研究与发展,开始感兴趣25,10×25%=2.5
⑹管理知识与责任,已进行75,10×75%=7.5
⑺发展计划,已进行75,10×75%=7.5
⑻问题分析与记录,已成规律100,10×100%=10
⑼培训与教育,拟订了有关的制度并准备开始50,10×50%=5
⑽实践,已进行75,10×75%=7.5
将以上各项得分加在一起,就得75分。这个分数说明该公司在员工表鹂做能力考核方面的工作属于“较好”这个层次里。
下面,我们再做一个较差的单位。
单位:北京某工厂性质:国有人数:660
员工学历教育状况:硕士生:1%大学生:15%
中专生:43%高中生:31%
评估小组:厂长,人事科长,财务科长,市场销售科长,车间主任3人,工人代表4人,专家1人,共计12人。
评估项目:全部
我们选出其中一项进行分析:
第五项:团队精神的建立和发展
⑴主管失职,开始准备有关制度和规定50,00×50%=0
⑵政策及规章,已有考虑25,20×25%=5
⑶危机感,没有考虑过00,10×00%=0
⑷咨询与了解,已开始进行75,10×75%=7.5
⑸研究与发展,已有考虑25,10×25%=2.5
⑹管理知识与职责,已有考虑25,10×25%=2.5
⑺发展计划,已有考虑25,10×25%=2.5
⑻问题分析与记录,已经进行75,10×75%=7.5
⑼培训与教育,没有考虑00,10×00%=0
⑽实践,已在开始75,10×75%=7.5
以上10项的分数加起来共35分,在评比结果里属“较差”的一档
篇6
关键词:煤企;区科;管理人员;综合能力
一般来讲,煤企区科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现场指导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
一、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一是建立以会代训制度。可组织技术管理部门针对区科管理人员的技术短板和疑难问题,以专业例会、技术例会等形式,通过上级点拨、专题培训、交流答疑等方式,及时解决生产需要与区科管理人员能力不匹配的问题,逐步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二是开办技术大讲堂。针对区科管理人员在专业技术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定期邀请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组织专业知识考试。定期组织区科管理人员业务知识考试,检验区科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学习效果,根据考试结果,给予对应的奖惩,增强区科管理人员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二、组织实操技能培训,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现场指导能力
一是开展专项学习活动。根据生产工艺操作要求,组织区科管理人员定项目、定标准、定周期、定指导人,每批项目学习结束后,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联合技术部门进行验收。二是组织实操培训。围绕解决制约区科安全生产的多发性、重复性、关键性的问题,组织小范围、多频次、短周期的实操培训,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实践技能水平。三是组织实操比武。不定期地组织区科管理人员针对常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故障的处理、生产工艺各环节的规范化操作等方面开展实操比武,营造浓厚的“学练比”氛围。四是实施见习锻炼机制。有计划地选派生产经验欠缺的管理人员到班组长岗位进行历练,使其融入现场班组管理,丰富其班组管理经验,提高区科管理人员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指导安全生产的能力。
三、组织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一是举办管理知识讲座。适时组织管理能力专题讲座,邀请煤企领导、管理经验丰富的区科长或现场管理人员上讲台,丰富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提升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组织主题座谈。围绕落实煤企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等重点工作,定期组织召开管理人员主题座谈会,组织管理人员献计献策,增强其参与管理意识,提高其善于思考、精于分析的能力。三是组织青年沙龙。建立青年活动站,定期组织青年管理人员开展管理性质的研讨活动,通过选定研讨主题,组织研讨发言,不断拓宽青年管理人员的管理思路。
四、组织攻关创新培训,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
一是组织前沿科技培训。适时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技术应用培训,开阔区科管理人员的视野,提高驾驭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二是组织立项创新攻关活动。围绕制约煤企安全、生产、经营等难点问题和瓶颈问题,组织区科管理人员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进行创新立项攻关,提高区科管理人员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促进煤企科学发展。三是开展发明大赛活动。定期组织区科管理人员结合岗位特点,以实用型专利、先进工艺、经验操作法、“五小”成果为着力点,开展科技成果发明大赛活动,对推广应用的成果予以奖励,促进区科管理人员拓展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磊.排查治理露天矿山重大隐患提升职业安全健康水平[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S1).
[2]孙厚广,李世海,冯春,潘鹏飞,郭汝坤,乔继延.露天矿边坡安全管理SEA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金属矿山,2016(03).
[3]胡光鹏,王贺.我国露天废弃矿山治理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3).
[4]秦品光.露天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中的质量、安全管理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3(08).
[5]樊运学.对露天矿山安全管理人员的思考[J].露天采矿技术,2012(01).
篇7
高职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创业意识淡薄,创新能力薄弱。且创业没有经济基础和经济来源,缺乏风险创业意识和创业经验,耐挫能力差。在创业过程中因缺乏实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各种理财能力,在真正处理事务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高职生创业要把计划和愿望变成现实,必需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做好充分准备:
一、积极参加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意识
学生参加实践,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掌握市场行情,这是创业活动必须进行的第一步。高职在校生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首先,平时多参加社团活动或学院和其他部门组织的职业规划大赛。在比赛中可以获得专家教师及各行各业有识之士的指导,提前熟悉创业流程,学习、了解创业的系统知识,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增强创业意识,培养高职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其次,深入企业,参观考察。高职院校趋向于走校企合作化道路,服务地方经济,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开设就业指导课,并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还以多种形式开设创业指导课、创业讲座,进行创业培训。高职生应整合与优化上述资源,加以利用,为创业做准备。再次,利用各种实习机会,锻炼自己。高职生可以寒暑假到企业实习,进行实践锻炼;也可以利用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时间,通过勤工助学的形式了解社会;还可以通过创业园区寻找创业实践场所,尝试创办企业。通过实践高职生可以体验创业的乐趣,体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
二、做好创业知识的储备
(一)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拓宽综合知识面。作为以技术见长的高职大学生,专业知识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好创业教育课程。将纵向的专业知识和横向的综合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准确地分析形势,把握创业契机,实现创业目标。
(二)掌握与创业有关的商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商业知识(如商品供求、价格、流通等)可以使创业者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增值。管理知识(如人力资源、行业知识、物资、生产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改进管理方法,丰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工商注册登记知识、经济合同知识、税务知识等基本的法律知识,这些对高职学生创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助创业者顺利走过创业之路。
(四)了解一些金融和风险投资常识。学生创业自有资金很少,融资借贷是首先要遇到的问题。无论是与银行还是与投资者打交道时,具备一定的金融和投资常识往往使我们降低投资风险,更容易取得成功。
三、培养和提高创业综合能力
(一)较强的学习能力,即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是学会学习,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并拓宽学习渠道。不仅能从书本中涉取知识,还要懂得利用网络和社会大课堂,善于从实践中学习真知。同时还包括对知识的接受、转化和应用能力,要善于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二)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将自己头脑中的思想、创意和灵感转化为现实的科技发明成果或技术创新产品。创业者的发明项目技术含量越高,市场前景就会越好。高职毕业生创业前应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最好先在规范的公司中实习一段时间以积累实战经验。
(三)组织领导能力。高职生创业者开办企业、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就要具备统帅能力和用人能力,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转变。要善于管理团队,有对人力资源及非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调度、使用的能力。
(四)经营管理能力。高职生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必须掌握现代的科学管理知识,提高综合经营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营经验。
(五)社交协作能力。高职生在与人合作时要讲究诚信,平等待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善于理解对方、体谅对方,善于合作共事。
(六)较强的沟通能力。这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随机应变,在人际交往中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能充分把握对方的心理,促进相互间的心灵沟通、情感融洽,多与陌生人打交道,扩大社交范围,广积人脉,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信息及人际资源。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
高职生在创业过程中,困难、挫折在所难免,这就要求创业者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刚强、百折不挠,正直、守信、有责任心,心胸开阔,科学调控,心理健康,是高职生创业者应具备的创业成功的良好品质。
五、谨慎选择创业项目
选择既有市场需求又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高职生创业既要客观地分析自身的创业条件,更要冷静地分析创业环境,立足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项目或者选择符合自己综合优势高的项目,扬长避短,选择擅长的行业项目创业。总之,创业是一项十分艰巨、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高职生应先就业再创业,创业前对市场进行透彻地分析,多结识成功人士,向他们学习,等到熟悉创业项目,达到心智上的成熟,兼具商机敏感性时再去创业,才更有把握成功。
篇8
【关键词】 职业卫生 职业危害 职业健康体检 职业健康监护 劳动防护用品
职业健康和生产安全是处于生产劳动一线的广大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只有保障劳动者的安全权益,才能激发劳动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企业必须承担职业卫生主体责任,为员工构建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健康。笔者,就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谈谈新新形势下应如何提升职业卫生的管理水平。
1 职业卫生管理问题分析
职业卫生管理意识薄弱,企业领导不重视,用人单位责任不落实;职业卫生防治机构未建立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未能有效的预防职业健康。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未做识别与分析,职业危害场所未充分辨识,日常监测不到位,职业健康监护不够完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员工不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
2 职业卫生管理防治措施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卫生管理方针。很多职业病是可防而不可治的,所以职业卫生的预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加强职业卫生防治的意识,防治职业危害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职业危害是一个慢性积累的过程,各部门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职业病防治技术。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防治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企业应设置职业卫生防治组织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同时,企业应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加强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管理。企业应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一次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定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对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进行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监管。一是对生产现场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情况进行日常监测,发现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要求是,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二是在职业危害场所的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三是设置的警示标识和载明职业危害种类、后果、预防等内容的警示说明;四是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设施、药品。五是要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六是要加强职业危害作业场所机电设备的管理,防止有害、有毒物的跑、冒、滴、漏。
加强职业卫生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公司在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时,将职业卫生纳入检查项目,对现场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限空间等作业场所设备设施情况、员工的劳动防护用品佩戴情况等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采取整改和治理措施。
完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危害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职业健康监护将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公司应根据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确定职业危害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岗中,岗后体检,对体检发现的异常应予复查、处理;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本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禁忌体检,发现职业禁忌证人员应及时处理、报告;同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加强职业卫生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水平。一是要增强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知识,,使他们积极主动提供相应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设施,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健康。二是要对员工开展职业健康意识培训及职业危害防护技能培训等,使员工了解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及相关应急预案,积极主动采取防护措施,拒绝无防护措施的有害作业。
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自我保护的最后的防线,企业应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其发放标准,配备适宜的有资质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及定期检测劳动防护用品。同时企业要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的管理,使员工养成自觉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保证正确佩戴。
3 结语
总之,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企业应要加大工作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防治机构和管理体系,在隐患排查治理、职业健康监护、宣传教育培训和劳动防护用品等方面,全面提升企业的职业卫生的管理水平,,保护员工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奇,杨德敏.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及对策的概述,职业与健康2005年8月第21卷第8期.
[2]张恒,黄关麟,王丰.石化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探讨.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1年第二期.30-32.
[3]雷玲.微电子工业的职业卫生[J].劳动医学,2001,18(2):113灢116.
[4]沙焱,何家禧.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探讨[J].巾围职业医学,2008(2):45-47.
[5]张敏,李涛,等.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评选标准解读[J].劳动保护,2006(7):15-18.
[6]叶方立.职业卫生与可持续发展[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2000(4):23-27.
篇9
一、文秘工作定义及其特征
文秘岗位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该岗位人员需要具备公关与文秘的理论基础,并熟悉现代文书学和秘书学的原理方法,其涉及到的工作内容也比较多,例如文章写作、新闻、公关工作、信息宣传、日常协助管理、公共关系等工作。文秘工作具有独特的特征,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即职业性、多需求性、公共性等。因为文秘人员会涉及到对外公关事宜,因此要求文秘工作者具备职业性,组织的语言要严谨、逻辑清晰、经得起推敲;而且还具有多样化,工作内容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不同内容的工作深度也不同,因此对文秘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同;公共性是指文秘工作要考虑企业全局,对内要协调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配合,对外要处理相关事务等[1]。
二、文秘行政管理能力问题
1、专业性较差
专业性人才匮乏是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多数企业的领导者更加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人才的重视相对较弱。尤其是文秘工作方面,企业管理者认为文秘工作就是简单的接待、编辑工作,忽略了其所起到的承接作用,因此没有进行重视,在选拔人员的时候也只是简单随便的进行筛选,没有考虑人员的专业性,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2、管理效率低下
目前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导致文秘工作人员出现职务界限不清的情况,甚至某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支出,将文秘工作分化给不同的人员,严重的影响了文秘工作的效果,导致企业的管理工作出现问题。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使企业无法充分发挥服务、管理、协调三大功能,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阻碍企业的发展。
3、管理脱离实际
另外在企业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管理与实际情况不符,形成两种极端的情况,即好高骛远和故步自封,这也是导致许多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个别企业的文秘行政管理工作都存在对企业业务不熟悉的情况,在进行信息或者是公关活动的时候,通常会出现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因此导致公司形象受损,进而影响公司的发展[2]。
三、提高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意义
提高文秘行政管理能力能够帮助文秘掌握更多的行政管理技巧,使得文秘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文秘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编辑工作,但是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文秘人员的书写能力可能会出现无法满足企业要求的情况,通过培养文秘行政管理能力能够改善这一状况,提高文秘人员的写作能力,使其工作更加有成效。由于文秘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文秘人员更加注重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完成情况,缺乏服务意识,没有认识到工作的内涵,通过培养文秘行政管理能力能够帮助文秘认清自己的工作实质,理清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开展工作,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方法
1、培训行政管理知识
行政管理知识的培训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课堂式和轮岗式两种。课堂式是由企业选拔需培养的人才,将其送至特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或者是聘请外部人员开展讲座的形式,此种方式能够保证被培训人员的学习效果,培养内容更加全面,理论基础更扎实,但是其风险也比较大,因为所选择的的培训人员具有不稳定性,即将其培训完以后可能会出现离职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培训经费和耗费时间毫无意义。轮岗式是通过企业内部岗位轮换,内部人员制定培训课件的形式进行培训,企业内部选拔一些行政管理能力比较突出的人员,让文秘人员进行课件学习、实际工作实践的方式来进行培训,此种方式的优点是成本低,培训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内容更适用于企业自身,但是科学性和全面性比较差,对于企业发展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因此在选择培训方式的时候也要格外的注意[3]。
2、建立行政管理实践平台
这种实践可以是内部也可以是外部的,内部实践即文秘岗位之间的轮换实践,即文秘人员独立操作某一特殊的工作岗位,不同于轮岗式培训,该实践更注重文秘人员的独立操作性,即考验其在岗位上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不是学习能力。外部实践是指不同企业之间,可以企业之间可以举办一些技能比拼大赛,通过赛事来提高文秘人员的工作能力,这种外部的比拼不仅能够学习到其他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能激发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加深对企业的热爱,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当中。
3、构建管理交流机制
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方面,可以从经验交流的角度进行培养,通过经验交流可以帮助文秘在宽松的经验交流环境中提高行政管理能力[4]。企业可以将各种现代通讯交流技术结合起来,建立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平台,例如QQ群、微信群、公众平台等。在这些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平台中,文秘可以随时同其他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反馈个人能力不足,获取其他人的帮助,学习更有效的行政管理技巧,实现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提高[5]。
结束语
文章对企业文秘工作人员进行总结,并分析了一些提高其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方法,以期能够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意见,促进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枝.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究[J].亚太教育,2016,36:237+229.
[2]王雪,张甜颖.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J].科技展望,2016,11:337.
[3]解涛.高校对农村知识溢出机理及溢出绩效研究[D].江苏大学,2016.
[4]张露萍.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108-110.
[5]刘文艳.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0:157.
篇10
关键词:管工融合 工科院校 工商管理
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并对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了部署。与此同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党的十明确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突破口,也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大举措。“先进制造业”的“先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业的先进性、技术的先进性和管理的先进性。对于制造企业来讲,要实现管理的先进性,急需一批既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流程,又具备一定工科背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一、管工融合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
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先进制造企业更需要能够将管、工等学科知识交叉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管工融合,指的是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交叉渗透、相互迁移与互补共进,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重组、创新和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要求。
1.培养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工科院校可通过创新教学氛围及管理制度支持,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通过创新实践环境的不断创造和优化,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工科院校可实施以下各种层次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举措: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建设及课外实践活动的培训;开展专业基础素质的训练和竞赛活动;组织参与国家及省内高层次专业竞赛;开展校内外实践创新活动。这些举措将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创新能力。
2.培养扎实的综合理论应用能力。管工融合导向下的教学体系,既使得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获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交叉学科知识的广泛学习,又使得学生提升了知识重组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从知识结构上看,管工融合教学体系在工科院校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综合理论运用能力的提升,使得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既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坚实的管理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工科知识;既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突出的综合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不仅体现为专业表现,还表现为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借助管工融合的教育理念,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为企业培养各级管理人才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但行业较强的实践性以及此前单纯的管理类知识的学习,使得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毕业生往往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管工融合的教育理念以及多层次的实践环节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不仅要完成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还要经历从学校到企业就业所需的行业实践。在校期间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有效实施,使得学生的职业道德得到了培育,职业技能得到了提升,职业行为得到了规范化与标准化,职业意识得到了强化,实现了就业的“高位对接”。 二、管工融合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工科院校可以依托学校工科背景优势,按照“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融合、区域特色鲜明”的原则,吸收世界先进管理教育理念,扎根地方本土经济,服务先进制造业,经过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和工科技术教育及企业实践等环节,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用意识。人才培养框架如图1。
1.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目标是办学的方向和目的,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不同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管工融合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包括三块:理论知识、通用知识和职业知识。理论知识包含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包含与工商管理类专业有关的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知识,以及一定的产品设计、材料加工、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工科知识;专业知识是指专业核心课程,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通用知识是普通高等学校所有专业学生都应掌握的基础性知识,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职业需要的非专业工作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法律知识和工具技能知识。职业知识是围绕理论知识在具体职业岗位运用而形成的实践知识,针对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以职业分析乃至工作过程分析为依据,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与职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能力结构划分为专业技术能力、通用技术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三块。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紧密相关,总体反映学生在特定职业岗位上具有的专业业务能力,它强调应用性和针对性。通用技术能力主要反映学生在工作活动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它强调适应性和规范性。社会发展能力主要反映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容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它强调迁移性。素质结构包含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三块。专业素质指在所从事的职业或承担的专业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本质属性是职业性。人文素质指在人文方面所具备的综合品质,即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的气质和修养。身心素质指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它是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得以建立和提高的基础。
2.打造四大理论教学平台。课程设置要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统一,注意知识的交叉融合。为此,理论教学体系可以按照四大平台来设计: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工科技术课程模块和应用性专业课程模块。基础课程模块含科学人文与基本技能工具性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相邻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含专业核心主干理论课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所应具备的能力来设计;工科技术课程模块围绕先进制造业相关工程技术知识设置;应用性专业课程模块含实务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以管理体验和实践为基本特色,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减少必修课程,加大选修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增设一些拓宽基础和专业口径、有明显时代特征、体现学科交叉等的课程,专业教学总学时控制在一定的幅度。
3.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打破原有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在课程设置和训练方法上融合系统工程的原理,通过与工科知识相结合,构建知识、实训与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课程体系设计如图2。公共基础课是专业的基础科学,围绕专业课程展开教学。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群的纽带,专业基础课要注重综合设计实验的教学内容,为课程设计做前期预备知识。鼓励学生运用课程设计中所学到的知识来参加各类创新大赛,以此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课程群的教学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真正让“做中学”贯穿整个专业课程群的教学之中,将多门课程关联起来做课程设计。工科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先进制造业工程技术知识,结合工科技术实训,分组做综合设计项目,培养专业知识运用和团队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校企合一实践则为最终的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4.建立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做中学”的方法,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管理知识与工科知识融合,由简到繁,逐步形成一套“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实训-实验-实习-创新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图3),从而达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实训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实验教学主要是在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探索性实验。近年来,开设了企业运营电子对抗赛、ERP沙盘演练活动、人力资源模拟实验、综合物流实验等;实习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由于先进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不仅包括一般管理问题,还常常存在着一些具有工科背景的特殊管理问题。因此,在知识结构方面,先进制造业的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而且也应该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材料加工、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工科知识。管工融合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是适应现代化制造企业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将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及素质塑造有机结合,通过各个环节去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职业生涯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