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行业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业行业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业行业发展报告

篇1

智能科技含量更高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橱柜行业呈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智能科技含量更高。一线品牌橱柜比如科宝·博洛尼、欧琳、志邦、豪森、金牌、欧派等都加入了“智能化橱柜”的行列。

LED液晶显示屏、触摸抽屉、升降式吊柜……一系列尖端科技已经走入了南京高端消费群的家中。南京豪森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鑫强表示,智能化橱柜极大地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这也是整体厨房未来的竞争焦点。

除了科技含量更高,环保仍然是消费者追逐的热点。记者采访不少消费者后得知,目前他们选购橱柜时,仍将环保放在第一位。“厨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消费者在购买橱柜的时候当然更希望买到绿色环保橱柜。所以导致橱柜行业竞争激烈,大大小小的橱柜都争打‘环保牌’。”南京市装饰行业协会会长朱炳生告诉记者,很多消费者对选择橱柜心存疑虑,尤其是环保性能方面,环保是否达标是其决定购买该橱柜的重要指标。

消费者更加理性

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在装修中对厨房的投入都在加大,对橱柜产品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南京的橱柜市场包括全国性品牌、地产品牌、进口品牌等,大大小小有近百家,竞争相当激烈。

欧派橱柜南京公司总经理姚刚表示,由于市场愈加成熟,竞争也相当激烈,今年的消费者在购买橱柜的时候明显理性了很多,“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和认识橱柜产品。以前他们更关注价格,来选购橱柜时第一时间就先问价格,但是现在他们更加理性了,从产品的质量、品质、服务到设计,他们都一一询问。”

“消费者购买时不再盲目,而是有选择地比较产品,再谨慎下单。”朱炳生表示,以前消费者购买产品只会盯着单一的方面,比如环保质量或者产品款式,但是现在会从多个细节角度来衡量购买标准,全方位考虑后再选择。

橱柜企业谨慎“过冬”

“今年的橱柜市场可以说是急转直下,上半年还很红火,下半年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转折点。”朱炳生表示,今年的橱柜市场总体下滑了20%到30%,上半年还能明显感觉到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但是从下半年以后,整个橱柜行业就渐渐冷了下来。

面对销量下滑的市场,各家橱柜企业也启动了不同的措施来应对市场。东方邦太今年的销售量虽然和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但是和原定计划的销售量相比仍差一段距离,所以东方邦太走出南京,开拓全国市场。南京地产龙头品牌东方邦太的副总经理丁军表示,从全国市场的销售来看,东方邦太和预期计划的销售量差不多,特别是一些二三级城市,不仅没有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销量反而有所上升。

“从欧派目前的情况来看,订单量虽然在增长,但是离我们的预期目标相差还很大。”姚刚说,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各家企业都在很谨慎地寻找对策。

明年市场会慢慢转好

篇2

**市位于**省南部,地理位置处于北纬22°33′—25°12′、东经116°54 ′—118 °90′,辖芗城、龙文两区,龙海一市,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八县,以及**经济开发区和常山经济开发区。2010年全市人口468万人、生产总值702.02亿元。**市地理交通条件优越。辖区地势由北西向东南倾斜,地貌依次为中低山、丘陵台地和冲海积平原,有**省最大的盆地~**盆地。水系发育,主要河流有九龙江、漳江、东溪和鹿溪;交通便捷,324、319国道和厦(门)漳(州)、漳(州)诏(安)、漳(州)龙(岩)高速公路及鹰(潭)厦(门)铁路穿境而过,**港可直通东南亚国家,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网络。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暖多雨。区内地层主要有奥陶—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系,广泛出露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侵入岩。区域构造处于政和—大埔深断裂带的西南端,南部属闽西南拗陷带,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三组断裂组成本区的主要构造格架。

**市矿泉水资源十分丰富,已经鉴定40处,除东山县外,其他七县一市两区普遍分布,类型以偏硅酸为主,个别含锌和锶,累计探明可采储量2834.77立方米/日。二十世纪80年代末,**开始勘查和开发利用矿泉水。90年代是**矿泉水行业发展壮大时期,在此期间全市矿泉水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优胜劣汰后又从多到少的大起大落过程。以1990年、1995年和XX年三年为例,矿泉水企业数分别为5家、18家和15家,年采水量分别为1.099、3.443和1.862万吨,年工业产值分别为864、1137.27和1356.57万元。本世纪初,**矿泉水行业经重新洗牌而出现了新的格局。2010年度,全市共有矿泉水生产企业12家,直接从业生产人数292人,年采矿泉水3.89万吨,年工业产值2258.74万元,主要产品有**紫山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紫山矿泉水、龙海虎甲山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龙谷矿泉水、**市长力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力矿泉水、**省平和三平矿泉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平圣水、**市金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文矿泉水、**省闽南地质大队劳动服务公司生产的灵芝山矿泉水、**闽宝矿泉水饮料厂生产的闽宝矿泉水等。

**矿泉水行业的发展变化过程,历经曲折坎坷,饱含经验教训,其中有一条最值得回顾反思——科学开发利用是矿泉水质量创优的根本途径。

篇3

为全面摸清铸造行业发展情况,加快机电泵业配套产业发展,提升壮大机电泵业主导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区中小企业局深入镇办、企业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铸造工业是获得机械产品毛坯的主要方法,是机械制造工业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我区铸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设备等领域,铸件在许多机械产品中所占比例较大,铸件重量占整机重量的比例很高,在泵类机械中达50%-60%。根植于老工业基地的铸造业,随着老工业区的转型,近年来我区铸造业也在发生着悄然的转变,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截止底,全区配套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企业132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总资产4.7亿元,固定资产原值2.亿元。,全区铸造业铸件产量为14万吨,产值为7.3亿元,利润4700万元,上交税金2750万元。其中铸铁件11.8万吨,铸钢件1.8万吨,铸合金件吨。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配套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来,我区的铸造业依托配套机电泵业,特别是在泵业集群的带动下,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加快了产业聚集发展。目前全区铸造行业,配套泵业企业达33家,配套减速机企业55家,配套电机及其他机械设备企业44家。从产值来推算,估计全区泵业集群配套率在50%左右,减速机集群配套率在80%以上。我区铸造产品总量的80%以上提供给本区泵类、减速机及其他机械设备厂家,近20%的其他铸造产品,除了满足本省市需求外,还销售到上海等省市区。

(二)铸件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我区规模以上铸造企业29家,占总数的20%,而产值却占66%。产值过1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实现产值3亿元,占整个行业40%以上,总资产1.85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38%。年产在5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仅有5家,占企业总数的4%,年产在1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有30家,占企业总数的23%,人均年生产铸件40吨,与整个行业人均年生产铸件相比有较大差距。(附:全区1000万元以上铸造企业汇总表)

(三)板块发展特征明显。从铸造企业分布来看,我区铸造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白塔、域城、开发区、八陡、崮山等镇域,其中白塔镇有27家,域城镇有36家,开发区有17家,八陡镇有9家,崮山镇有16家,特别是发展比较集中的域城镇大域口村铸造生产企业达12家,铸造业有力地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从配套情况来看,白塔镇主要配套泵业,域城、(来源:文秘站 )开发区主要配套减速机,八陡主要配套其他机械,崮山主要配套泵及其他机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铸造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增长。从铸件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占45%左右,能源、燃料占10%左右,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废铁、废钢等铸件材质价格增长30%以上,焦炭等燃料价格增长幅度也较大,而产品售价增长较小,导致企业利润下滑。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品种较少。大多数铸造产品是初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不能满足大型铸造产品的需求,我区泵业龙头骨干企业博泵、华成等所需大型铸件主要依靠外协提供,与我区做大做强机电泵业的要求相比,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从品种来看,我区铸造产品品种不够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我区大部分铸造企业都属小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没有能力进行先进工艺技术水平的改造,多年来仍用传统技术,由于熔炼设备、检测设备的简陋,精密铸造发展滞后,废品率比较高。

四是节能降耗与环境污染压力较大。通过技术改造,部分企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改观,但总体来说,我区铸件能耗较高,估计在900kg标煤/吨铸件。中小铸造企业排放出来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三、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区目标,抓住产业链配套这条主线,依托重点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突出泵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形成配套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品种较齐全的铸造业体系,不断壮大主导优势产业。

目标:十一五末,基于全区泵类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的发展目标,全区铸造业实现产值过20亿元,年均递增40%,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0家,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4亿元,泵业集群配套率达到80%,减速机及其他机械设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

四、措施建议

总的来看,我区铸造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及时把握机遇,完善措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促进铸造生产向优质、精化、高性能、多品种、低消耗、低成本和低污染的方向发展,使铸件质量与水平大大提高,努力膨胀产业规模,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一)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植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积极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限制新建在生产规模、环境保护及劳动保障等方面不达标的企业。鼓励引导骨干铸造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联合等方式,着力培植壮大腾龙泵阀有限公司、龙友铸造厂等骨干企业,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全区机电配套协作能力,带动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科技投入,切实推动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工艺水平,新上技术设备,大力发展精密铸造,提高行业发展水平。以企业为主体,联合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扶持大型专业铸造企业尽快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加强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下延伸,着力策划建设一批 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突出抓好铸造专业化协作配套项目及“专精特新”项目建设,拓展产业集聚发展空间。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大企业零部件本地配套率。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劳动生产环境。积极引导行业企业为开展岗位培训创造条件,通过组织开展行业技术培训、加强行业交流等措施,提高铸造行业人员素质与水平,特别要加大铸造行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通过提高人员待遇、优化作业环境、加强劳动保护等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篇4

近年来,平邑县紧紧围绕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龙头企业为骨干,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农业经营格局,有力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基本情况

平邑县辖15个镇(街道),695个行政村。截止2014年底,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56家,入社农户12518户,带动农户84330户,联系基地198800亩,生产经营涉及粮食、畜牧、蔬菜、苗木、水果、水利、农机等产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24396万元,辐射到60%的村。专业大户基地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家庭农场实现了零的突破,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全县从事种植养殖的专业大户达到89家,品种为果品、黄烟、畜禽、苗木等,主要分布武台镇、地方镇、保太镇、平邑街道。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44家,经营面积2万多亩,其中有38家从事种植业,3家从事养殖业,3家从事种养结合业;家庭农场经营耕地总面积16300亩,全年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2100万元。当前,随着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增大,管理方式的日趋完善,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1.2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具规模

1.2.1以农村土地流转为载体,以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创建为抓手,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水平。全县流转土地面积26.8万亩,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31.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以上认证面积达到20.32万亩,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0处,拥有“郑城金银花”、“天宝山山楂”、“天宝山黄梨”、“蒙山黑山羊”等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品”认证总数达到88个,涌现出“康发食品、奇伟罐头、万利来食品”等80多家果蔬罐头生产出口企业,其中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水果罐头十强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

1.2.2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年来,着力培养农业经营体系主体,立足“生态、绿色、特色”优势,坚持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产业基地”发展之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已培育省级龙头企业 7 家,市级龙头企业 34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56个。直接带动农户8万户,带动面达到36%,农产品加工率达55%。

1.2.3以科技推广为基础,以农产品质量监管为手段,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就是扶持“三农”发展的理念,通过强化管理服务,着力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环境,指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提高对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的针对性。搞好对口帮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新时期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载体,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合力推动,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把农村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建立领导、部门和科室对口联建和帮扶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不牢、农业组织化程度还较低。平邑县地处山区,全县农户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且分布零散,加上丘陵山区的地理条件,使得劳动力和土地资产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加之承包农户不断分化,兼业化倾向明显,农村大量土地复种指数不高甚至闲置搁荒。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数量少、规模小,需加大培育力度。 同时,农业保险发展才刚起步,其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影响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

2.2 没有完善的利益机制。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核心动力的利益机制。由于许多不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与农户没有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所以达不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甚至个别还出现了“宰农”、“坑农”的现象。

2.3 融资困难。融资困难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企业大都缺乏实物产权抵押,同时一些没有土地、山林流转的经营主体无“三权”,融资要件不具备;另一方面,农业项目投资回报低,融资成本高使得一些主体“用不起钱”,农业项目贴息不管是主体覆盖面还是在利息总额中所占比例都不高。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瓶颈”,融资渠道少,贷款难,资金周转缓慢,阻碍了正常发展。

2.4 没有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长链条的发展,其包括产、供、销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的正常运行对物资、信息、资金、科技的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就目前平邑县仍有许多地区没有健全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致使服务的力度也不到位,效果也不明显。

3 下一步的建议和打算

3.1 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产业化水平。

要加强培育新型职业的农民,并对养殖户进行严格培训,争取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领头羊。还要通过流转土地来逐渐扩大养殖规模,从而增加大型养殖户的数量。此基础上,逐步发展经营家庭农场,并进行合理规范经营。条件符合的话,可以依照法律程序申请工商的营业执照。根据“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研究与发展家庭农场,并在不同领域制定不同的生产标准与激励制度。

3.2 完善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政府要正确带领农民沿着生产的产业链前进,并积极建立产品的品牌。逐渐形成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各种合作组织,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农技等大型农业项目,这些项目由于要耗费较多的人力与财力,所以更适合由合作社来承担。

3.3 坚持标准,严格申报认定。由于各级每年都有一定的扶持资金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个别经营主体出于得到低息贷款和扶持资金的目的,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工作,只要能沾边,根据自身所需申报农业经营主体,造成一些农业经营主体刚登记,只要项目或补助到手,当年或次年就倒闭的现象发生。因此,务必严格执行认定标准,使符合标准的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都能得到认定和稳定发展,并相应得到政府的扶持。

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164-01

一、融资租赁公司的现状

1.融资租赁行业快速发展

由中国租赁联盟、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等组织编写的中国租赁蓝皮书——《2015上半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3185家,比上年底的2202家增加983家;行业注册资金,按人民币以实缴计算,约合10030亿元,比上年底的6611亿元增加3419亿元;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36550亿元,比上年底的32000亿元增加4550亿元,增幅为14.2%。

2.国家密集性政策扶持

国务院方面:2015年9月,先后《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68号文)、《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69号文),对通过加快融资租赁及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科学规划和全面部署。《意见》明确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快重点领域融资租赁发展。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跨境租赁。推动融资租赁公司创新经营模式,加快发展融资租赁配套产业,提高融资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引导和规范各类社会资本进入融资租赁业,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等。

3.山东省属国企加快配套融资租赁服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山东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精神,省属大型国企通过新设、增资或收购形式进入融资租赁行业,加大产融结合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如:华鲁集团旗下华鲁租赁、浪潮集团旗下汇通租赁、兖矿集团旗下中垠租赁、高速集团旗下中侨租赁等。考虑成立较早的新汶矿业集团旗下国泰租赁、鲁信集团旗下的金鼎租赁、莱钢集团旗下的荣达租赁,目前山东省属国企大部分完成了融资租赁行业布局。

二、从经济发展新常态分析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可行性

1.有色集团公司在集团战略指导下,通过布局有色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内蒙有色矿业发展基地等战略举措,在积极开拓有色矿业市场的同时,依托矿山项目积极打造产融结合平台:通过与租赁公司、银行的双向合作,在盘活现有矿山存量资产同时,锁定矿山(冶炼)企业3-5年期相当于基准利率下浮5%的实际用款成本,对于改善负债结构、争取长期建设资金有积极意义。从实践情况看,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发挥集团公司及有色集团公司在矿业人脉、技术、专业等优势,弥补外部融资租赁公司存在对矿山企业不了解、不专业的短板,实现产业优势与外部资本强强联合。

2.国企改革背景下新设公司运营路径有利于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引入某主板上市公司、民营资本参股目标融资租赁公司的多元化股权设计,符合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新设企业主要通过参股的形式的相关要求,实现传统有色产业向金融投资服务的延伸和拓展。拟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围绕有色产业链植入式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一方面可以充分集聚内外部优势资源、有效分散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融资杠杆效率,实现公司财务业绩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

三、新设融资租赁公司的财务管理框架设计

1.内部资源整合方面

在融资租赁公司财务管理框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公司采、选、地质、设备等矿山专业人才优势,全方位把控资金投放风险;可以借助融资租赁增值税抵扣优惠政策有效降低内部有色矿山企业的融资成本、推动有色实体经济发展;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可以理顺山金瑞鹏贸易公司正常贸易业务,以有限的单体授信开展有限的贸易活动,降低其两金占用和有色集团公司银行担保额度;同时,通过为产业链上下游内外部优质贸易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或保理业务,可以降低公司整体融资风险并有效剥离公司内部类金融业务。

2.外部市场开拓方面

公司通过内蒙矿业基地建设及打造有色全产业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潜在的融资租赁客户,并通过贸易合作充分了解目标客户的资金成本承受度,拟设立的租赁公司将立足内蒙古和山东核心区域,依托内蒙有色矿业基地建设及有色人脉资源圈向纵向、横向延伸,面向全国开展新建或改扩建有色矿山机械装备配套金融服务,借助与外部矿山设备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设备供应端和承租端的双向谈判议价,实现融资租赁收益最大化。

3.积极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跌,矿业及相关企业集体业绩低迷的发展态势

公司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共同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将依托山东黄金上述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吸引专业人才和社会资本,围绕有色产业链开展相关配套金融服务,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拓宽融资渠道并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保障在不利行情下融资渠道畅通,平稳度过行业发展低谷期;可以在融资租赁业务开拓过程中发现矿业并购标的,储备矿山优质资源;可以通过矿权、股权抵押等担保形式,合理保障公司利益。符合目前矿业市场发展新态势的客观要求。

四、结论

融资租赁投资项目面临着投资决策风险、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团队风险、人才缺乏风险、退出风险等主要风险,可以通过风险规避、风险转移等方法化解,最终达到控制风险、合理保证实现项目投资预期的目的。总体看,设立融资租赁投资项目的风险可防可控。

参考文献:

[1]郭宏论.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管理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08).

篇6

关键词:矿业企业;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矿业企业作为工业、制造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电力等行业提供原材料的企业,市场需求大,占据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趋于平稳,金融业、服务业大力发展,制造业发展速度放缓,国内矿业行业发展活力减弱,逐渐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各家矿业企业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加。笔者在调查我国矿业企业产量后,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的矿产品产量虽然在增加,但是增速出现了明显下降,表明我国矿业产品市场开始逐渐饱和。因此,很多矿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影响,资金链不健康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财务管理问题也逐渐突出。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和逐渐饱和的市场,矿业企业如何有效、科学地进行财务管理,是当前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矿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风险管理不健全

首先,矿业企业风险控制目标设置不科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根据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风险控制目标设置必须包括合规性目标、资产安全完整性目标、报告时效有效目标、战略目标以及运营效率效果目标等等。而根据笔者对我国多家矿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调研发现,矿业企业在设置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时,往往只关注了合规性目标,对其他风险管理目标的不重视,只是停留在财务工作的合法合规以及按时披露上,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设置要求低,同时还缺少宏观性的风险控制目标,导致企业应对风险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其次,矿业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健全。我国矿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设上存在较多问题,一些企业虽然规模较大,但是在风险管理责任上责任分散,将企业的财务责任分散到各个业务部门中去,没有针对财务风险管理设置专业的管理岗位及人员,从而企业财务风险没有具体的负责人,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可能会相互推诿。另外,将财务风险的管理职责分散到各个业务部门,各个业务部门自己的主要业务开展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只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效果。第三,矿业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流程设计不完善。一般而言,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流程需要包括有财务风险识别、风险预警以及风险控制几个层次。根据对我国部分矿业企业的风险控制流程调查结果来看,在风险识别上,很多企业在风险识别中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建立风险识别框架,调查结果只能反映一部分问题,可靠性不强。在风险预警上,很多预警指标在设置前没有进行充分调查,另外风险预警指标设计过于扁平、单一,导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不能保证可靠性,产生的偏差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在风险控制上,矿业企业保留了国有企业审批程序多、审批时效差的特点,在发现风险预警信息后,企业从防范风险的方案制定到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需经历的环节过多、耗费的时间过长,导致控制措施的滞后性。

2.财务信息沟通不顺畅

首先,矿业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系统建设重复问题。由于矿业企业的建设规模较大、时间较早,很多矿业企业在建设初期即建设了一套财务系统。由于传统财务系统使用的时间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系统的熟悉程度较高,并且传统的财务处理系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信息。现阶段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大多数矿业企业开展了ERP系统建设,涵盖了所有的财务工作内容。实务上,往往ERP系统无法与传统的财务系统兼容,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因此新的财务系统应用不仅没有带来好的效果,反而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负担。其次,矿业企业的财务系统信息化程度不高。矿业企业一直以来对财务系统的应用领域较为简单,一般只是一些常规的工作,例如会计核算、资金支付、账务记录等简单的会计工作,而没有将财务系统用于财务数据信息的汇总分析,没有充分利用起信息化财务系统的功能,导致了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浪费。另外,财务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出数据分析、监管跟踪的功能,导致企业在沟通资金项目时还需要通过部门会议的方式,不仅仅是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导致信息滞后,资金安全存在较大漏洞。第三,矿业企业的财务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很多矿业企业对财务信息的安全并不重视,在对企业财务安全信息进行检查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基础岗位的财务账号密码公开,或者保密意识非常低,存在较大的数据安全风险。另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并不习惯运用企业的OA系统进行数据文件传送,仍然使用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财务数据等重要信息传递,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性不断增加。

3.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文化建设不完善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文化氛围是良好制度建设的反馈,在各家矿业企业调研中发现,企业内部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识十分单薄。一是财务管理工作积极性低下。很多矿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年龄构成偏向老龄化,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完成日常报账、会计核算等内容,没有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财务数据的深度信息得不到挖掘利用。二是财务管理人员的晋升通道不明确。部分矿业企业在建立财务人员晋升制度时,还是将管理人员的年龄和工作年限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导致年轻而富有创造力的员工无法发挥工作积极性,财务管理团队的年轻化难以实现。

三、矿业企业优化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1.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矿业企业要设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目标。矿业企业不能仅仅关注合规性目标,应当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和实际工作,确定企业的风险管理宏观目标。合规性目标是最基础的内容。企业需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保证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对于资产管理目标,企业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资产管理工作,保证资产的安全,尽可能地减低资产风险。对于报告目标,企业必须保证及时披露、公示相关经营信息,对可能存在的经营管理风险进行预判并向社会公众及时传递。对于运营目标,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经营发展阶段设置不同的运营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短期目标需要根据经营状态进行调整,保证运营的安全,长期目标要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保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于战略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必须与战略发展相一致。其次,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矿业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确定财务风险的负责主体,能够更有效地把握风险分散和权责一致的问题。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要承担起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责任,不仅仅是财务风险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识别,还包括财务风险预警标准设置,财务风险信息,风险防范方案设计等等,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建议,切实保证企业的风险管理效果。最后,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流程。规范、科学的财务风险流程能够及时发现并反馈管理效果。优秀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需要进一步细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财务风险信息收集,包括对内收集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对外了解行业政策法规;二是识别评估财务风险状况,优化财务风险识别定性框架,提高风险识别准确度;三是深层次分析财务风险具体情况,及时开展纵向风险对比,分层次开展风险横向分析;四是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针对矿业企业的运营风险集中的现状,针对性地财务控制措施。

2.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

首先,优化信息沟通渠道。针对我国矿业企业普遍存在的多个财务系统功能冗杂的现象,企业必须明确选择一套信息化系统,规范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传递和使用,进一步发挥信息化财务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其次,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企业要发挥出OA系统的沟通和信息传递功能,并且定期开展信息系统风险管理评估,安排专业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和维护,在保障信息安全性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企业的信息传递效率。最后,强化员工信息化培训。除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以外,员工的信息化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很多员工的保密意识不强,自己的权限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或者随意告知他人,企业要注重对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更好防范无意识的信息泄露。另外,企业针对自己的财务信息系统应当编制系统使用手册,更好地帮助员工使用系统。

3.加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首先,企业要优化人事管理制度。我国矿业企业一般是发展历史悠久、规模大的国有企业,企业应为员工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包括财务管理文化氛围的建立。企业可以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财务知识的宣传,影响员工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其次,企业要严格绩效考核制度。从个人层面上来说,对于财务管理部门各个岗位上承担的重要责任和任务,企业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发挥的作用和贡献,制定合理的岗位目标,将财务风险岗位目标考核作为选拔任用、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淑春.矿业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中外企业家,2020(05).

2.杨涛.新时期下矿业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举措.财经界(学术版),2019(30).

篇7

引言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不仅决定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上市公司良莠不齐、违规造假现象屡见不鲜[1]等,因此,全面认识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希望从中挖掘一些有用信息,为我国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有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数据和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本文先对1990―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及股票交易额数据进行分析,再以2013年第三季度公布的2 48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统计2 487家上市公司(东电B股、*ST长油两家上市公司因停牌或其他原因无法获取数据)的行业以及所属省份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巨潮资讯―公司概况),进行地域分布分析和行业分布分析。最后,以2013年2 487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原始资料,经过仔细筛选,确定了如下10个指标作为解释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见表1)。

二、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一)上市企业规模分析

从上市公司数量[2~3]分析,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为2 489家,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含A、B股)2 494家,上海交易所境内上市公司954家,深圳交易所境内上市公司1 540家。分析1990―2013年上市公司数量变化,可以发现从1990年的10家上市公司到现在,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大体上随时间成线性增长关系。从股票交易总额分析,不难看出,我国股票交易总额大体上随时间成指数增长关系,2005年之前,交易额处于稳步增长状态,2005年之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二)地域分布分析

地域分布差异大[4~6]。将全国2 487家上市公司按所属省市统计出来。我国经济区域通常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根据统计结果发现,我国开放较早,经济发达的东部十省上市公司个数最多,为1 623家,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65.2%,其中北京、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广东六个省市就已经有1 421家上市公司,占据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57.1%。我国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的中部六省有362家上市公司。自然资源丰富、物产富饶的东北部三省有137家上市公司。疆域辽阔、人口稀少的西部十二省有367家上司公司仅占全国的14.7%。

为进一步了解各经济区域的各门类发展情况,本文统计了各地区各门类的上市公司数目及比率,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房地产行业发展比较占优势,这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关。中部地区平原居多,比较适合发展农耕,该地区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发展比较好。东北地区在农、林、牧、渔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两个行业相对该地区其他行业发展也较好。而西部地区地大物博,且草原牧地较多,在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发展不错。

(三)行业分布分析

统计各门类上市公司个数,发现部分门类上市公司个数严重偏少,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到目前无一家上市公司,教育仅有一家上市公司,而卫生和社会工作也只有3家。分析各门类上市公司所占总上市公司百分比,其中部分门类上市公司因数量太小,归为其他列,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不均匀[7]: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只占我国上市公司的2%,资本规模太小;房地产业因其产业贡献率大和带动作用强的特点长久以来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批发零售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这两个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所占比率还是较高的,分别占整体的6%;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行业,然而建筑业资本规模只占房地产业的一半;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仅制造业就已占据行业的63%。

(四)行业竞争力分析

为了解各行业的竞争力,本文以2 48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筛选并确定了10个指标作为解释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但由于财务指标数量众多,为综合分析带来难度,因此采用因子分析[8],对高维空间变量做降维处理,借助SPSS统计软件,在基于2013年公司年报数据的基础上,对全国2 487家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初步排名。然后分别统计前100强和后100强上市公司各门类所占比率,进而分析各行业竞争力情况。

1.缺失数据的处理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变换及正向化变换。由于统计时部分数据缺失,运用SPSS中的序列均值法对缺失数据进行替换,为消除不同变量在量纲或量级上的影响,使指标具有可比性,利于综合因子的解释,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此外,流动比率X4、资产负债率X5是适度指标,可以通过公式X=1/|Xi-Xi|进行正向化处理。

2.求解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通过SPSS统计软件数据处理后,自动生成F1、F2、F3、F4、F5五个因子,这五个因子可以代替原来数据的71.221%的信息量,可以得出综合因子公式:

F=18.821F1+18.171F2+12.140F3+11.664F4+10.425F5

3.选取公因子和因子载荷(见表2)。由表2可得,因子F1在X10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故称F1为资本因子;因子F2在X1、X2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企业投资收益能力,故称F2为收益因子;因子F3在X6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故称F3为盈利因子;因子F4在X5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故称F4为偿债因子;因子F5在X8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企业经营能力,故称F5为经营因子。这5个因子都具有很好的解释意义,得到5个因子得分的值,如:

其他4个因子得分公式依此类推。

4.各行业竞争力分析。为分析各行业竞争力情况,本文分析综合因子排名在前100和后100的上市公司,结果表明制造业公司占据前100强比率最多为51%;其次是金融业占21%;采矿业和建筑业所占比率一样为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房地产所占比率相同为6%;批发和零售业占据8%。但由于各门类上市公司数目本身差异大,故分析各门类进入前100强的上市公司数量占该门类的比率才是比较可信的。如制造业总上市公司数目为1 576家,而进入前100强的只有51家公司,该门类入前100强的比率仅为3.24%,相比其他门类,制造业比率是最小的。而金融业就比较占优势,上市公司总数为43家,结果进入前100强的就有21家,比率高达48.84%。排名落入后100的门类明显比进入前100强的门类多,其中,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及住宿和餐饮业落入后100的公司占本门类上市公司的比重偏高,分别为7.5%、7.94%和8.33%,相对其他行业,这三个行业竞争力相对比较弱。

启示与建议

1.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工作。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影响一国的投资总量,而且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而资本市场的基石就是上市公司,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一是在资本市场中,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宏观调控上市公司的度以及各行业的分配比率。二是加大扶助优质民营企业、培养高科技公司、培育现代化农业上市公司的力度,促进这几类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拓宽上市公司的行业面。

2.鼓励各省因地制宜,根据本省特色发展上市公司。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这个特点一直存在,但是,每个地区或省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之处,例如沿海省市因靠海,发展渔业比较占优势,中部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多,发展农业占优势,西部地区牧地较多发展牧业占优势等。综合分析各省市的经济、地理、气候等因素,制定出适合该地区发展的行业,特定地区带领特定行业发展,形成一个区域分布的多元化资本市场。

篇8

1.1起步阶段(1989年——1990年)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89年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共同了《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产权的暂行办法》和《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同年,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了《关于在国有资产产权变化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若干暂行规定》。1990年7月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了资产评估中心,负责对资产评估项目和评估行业的管理工作。这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工作的起步。

1.2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1997年)

1991年以国务院第91号令形式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同时资产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等评估行业基本法规、制度的起草和工作也相继完成。这些工作的完成,为建立我国的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管理制度、资产评估资格管理制度等提供了法律依据,推动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在初期阶段的快速发展。

1993年12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成立,并于1995年代表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加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中介行业。我国评估行业管理体制也走向政府直接管理与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道路。

1993年至1998年间,评估机构和评估从业人员的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建立了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完善了资产评估行业准入制度,了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等技术性规范,资产评估行业空前发展。

1.3发展完善阶段(1998年至今)

1998年资产评估协会划归财政部,政府管理与行业管理相对分离。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2001]102号),之后财政部相继制定了《国有资产评估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六个配套改革文件。这些措施是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方式上的重大变革,财政部将评估项目的立项确认制度改为备案、核准制,加大了评估师在资产评估行为中的责任。这次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强化自律管理的新阶段。

2001年,根据国务院清理整顿鉴证类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和财政部的统一安排,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合并。合并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评估和审计两个行业、两种资格进行管理,同时保留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牌子,在国际交流和评估行业统一管理工作中使用。

2003年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财政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职能划归国资委。财政部则作为政府管理部门负责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工作。这次改革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与资产评估行业管理不分的局面,实现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与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完全分离,使评估行业在形式和实质上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中介行业。

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101号文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的意见》。根据文件精神,2004年2月,财政部决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继续单独设立,并以财政部名义了《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根据101号文件的要求,财政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对资产评估行业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

截止到2005年8月,我国已有3400多家评估机构,30000多人通过考试取得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其中22000多人为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自1998年以来,全国资产评估行业累计完成国有资产评估约15万亿元。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在政府大力扶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十多年来,在国有企业改制、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建设、中外合资合作等经济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资产评估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2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评估行业多头管理,不适应评估行业发展的要求

目前,评估行业多头管理,在经济生活中先后介入评估行业的部门有财政(国有资产)、国土资源、建设、计划(物价)等9家部门,设立的执业资格有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注册乡镇企业资产评估师、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员、价格鉴证师、矿业权评估师、旧机动车评估师、珠宝首饰鉴定师等。虽然在2001年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活动中,价格鉴证师已淡出中介服务市场,注册乡镇企业资产评估师被并入注册资产评估师,集体资产评估员资格被取消,珠宝首饰评估也被纳入到了评估业的组成部分中,但目前我国依然有五六种评估执业资格。其中在经济活动中影响较大的有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土地估价师三种职业资格。

各职业资格各有业务规范,各有收费办法,在实际工作中既造成了评估质量的不统一,又造成了重复评估、重复收费的局面;既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又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还导致了评估行业无序竞争、条块分割。而且评估行业的多头管理局面导致了诸多不良后果,形成许多地方评估机构小、散、乱,服务单一,市场竞争乏力,甚至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评估机构出现难以生存的情况。这些问题,使得评估机构难以发展壮大,评估标准不统一,也使得社会对行业的认知度不高。

2.2评估法制不健全,不利于行业的统一管理

律师行业有《律师法》,注册会计师行业有《注册会计师法》,而资产评估行业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我国目前的评估法规体系是以《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为核心、中央政府颁行行政法规和中央政府部门颁布的规章为主、部分省市出台地方性评估规章补充、行业协会辅之以自律规范并有国家其他法律法规配套的法律体系。这一法律体系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由于立法层次不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已极大地影响到了行业发展。

2.3评估人员复杂,队伍不过硬

资产评估强调的是评定估算,如果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和职业道德,其评估的结果可想而知。同时评估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涉及到会计、审计、机械、建筑、经济法规及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而目前我国的资产评估人员大多是由会计人员或机械、建筑工程人员构成,其知识结构单一,评估范围受限。同时评估师队伍学历层次低,我国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在50%左右,远低于美国的85%以上的水平。这种局面既不利于资产评估理论上的研究和创新,又不利于专业资产评估人员的培养。

2.4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评估准则体系尚待完善

应当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资产评估理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资产评估目的、评估主体、评估假设、价值类型、评估原则等基本形成了统一认识,对于评估的三大方法及其程序以及评估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也都有了深入地探讨。但不可否认在一些资产评估理论问题上我们和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诸如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资产评估相关问题,资产评估结果如何为会计报告服务等。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的资产评估理论更多的是从便于指导实务角度论述的,如会计学原理那样的资产评估原理还是空白。我国的评估准则体系包括资产评估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资产评估质量控制准则和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准则四部分。但目前颁行的只有两个基本准则(《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一个具体准则(无形资产准则),其他多以指导意见、指南的形式出现,虽说也基本满足了评估实践的需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评估准则体系急需完善。

3发展资产评估行业的对策

3.1统一资产评估管理,变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为“一言堂”

所谓“一言堂”就是将注册资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和房地产估价师等职业资格尽快统一起来,并出台统一的评估准则及行业执业标准。前文已述及,由于我国的资产评估管理政出多门,才导致评估标准的不统

一、评估行业的恶性竞争;也正是缘于此,评估行业的发展及认可程度才不如另外两个中介行业。这是解决我国评估行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显然这样做会触动一些部门的利益,但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利大于弊,长痛不如短痛。新晨

3.2加快立法程序,尽快出台统一的行业管理法律

解决了资产评估行业的统一管理问题,出台统一的行业管理法律既是行业管理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需要。

3.3发展学历教育,提高评估人员素质

我国的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此行业协会应与教育部门协商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发展。虽然我国目前有些院校已开设了资产评估的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也已有个别开设。但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差异较大,这也需要协会出面予以协调统一。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原则,以建设“安全矿业、绿色矿业、和谐矿业”为目标,在全市山石开采企业中深入开展综合整治活动,切实提升山石开采企业整体办矿水平,促进山石开采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整治,建设管理科学、开采规范、绿色环保、安全和谐、技术先进、规模大型的新型矿山,形成科学管理、规范开采的长效机制,逐步解决山石开采与安全、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突出矛盾,促进山石开采企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服务。进一步提高办矿门槛,严格执行管理标准,压减矿山数量,力争到“十二五”末,使全市山石开采矿山企业达到30家左右。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1、坚决关停取缔禁采区内的山石开采企业。将三区一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规划区,重要交通沿线可视范围)设为禁采区,坚决关停并取缔禁采区内的山石开采企业。重点防范双山办事处境内、圣井办事处鸡山、曹范镇龙埠、官庄靶场等区域内的非法山石开采现象死灰复燃。对关停后的山石开采企业或重点防范区域,明确市、乡、村三级盯防责任人,采取“人防、技防、物防”(即动态巡查、录像监控、设置路障)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监督,坚决杜绝非法开采行为。有关乡镇(街道)要负责做好已关停矿山的善后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2、限期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根据开采实际,对部分符合相关规划,但不具备长期开采条件的山石开采企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合评估结果,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和恢复地质环境为目标,逐矿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完善综合治理目标平面图、剖面图、效果图等各类图纸,矿山企业与主管部门签订治理承诺书,主管部门根据治理恢复所需时间,适当延续相关证照,治理完毕经验收合格后,立即予以关停取缔。

3、进一步规范提高办矿水平。为满足全市工业生产和社会建设需要,对部分符合相关规划、资源条件好、各项管理到位、达到安全标准的山石开采企业,验收合格后予以保留,并进一步提高办矿标准要求,实行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开采。

一要严格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规范化开采;

二要聘请专家定期对企业开采情况进行会诊和规划,提出针对性建议,实现科学开采、合理开采;

三要推行采掘计划审批制度,每矿要逐采区制定开采方案,上一采区按开采方案开采、治理完毕,并经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予以批准开采下一采区;矿山企业要对山石开采治理进行承诺,对不按设计方案进行开采治理的实行警告否决制,警告2次仍不改正的采取关停措施;

四要继续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收取,适当加大征收额度,有计划的开展破损山体治理工作。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年9月15日—9月30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全市山石开采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及时传达相关文件,面向辖区内有关矿山,深入宣传本次综合整治工作的意义、要求、目标、措施等,为下步工作奠定基础。

(二)自查自纠(10月1日—10月31日)。山石开采企业对照验收标准逐条进行自查自改,整改完毕、材料齐全、现场条件达标后,形成书面整改报告,并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由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盖章(属村办集体企业的由村委盖章)后报乡镇(街道)。

(三)乡镇验收(11月1日—11月30日)。乡镇(街道)根据企业申请报告进行逐一验收,经验收合格的,由乡镇验收人员、分管领导及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市山石开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不符合验收达标条件的不得上报。

(四)联合验收(12月1日—12月31日)。市政府山石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联合验收组,对山石开采企业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坚决取缔关停不符合规划、验收不达标企业。对达标企业,市政府与企业及所在乡镇(街道)逐矿签订治理承诺书,严格按照治理设计方案进行开采。

四、工作要求

篇10

摘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按行业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运营能力、生产效率、赢利能力和销售能力是构成企业综合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运营能力偏低是阻碍行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工业企业;因子分析;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0-0070-02

经济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的最终指标,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竞争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

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值,即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 / 生产成本。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实质就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的评价。从生产经营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等指标反映;从物化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税率、固定资产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反映;而从活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率等指标反映。这些指标大多是依据财务报告数据计算出来的。

(二)评价指标体系

对企业经济效益因素分析,一是从资金占用和资金周转的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资金因素;二是从原材料、工资、费用等支出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成本因素。此外,还要把企业自身的微观经济效益与全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联系起来,把当前的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1995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10项指标,国家统计局1998年制定了一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含有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和资产负债率七大指标,改变了过去采用产值和产量等单一指标考核的状况;2002 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制定了关于《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8 项指标。

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为研究样本,按行业进行综合评价。

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些企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经济的水平。对其按行业进行综合研究,一方面能有效反应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另一方面反映各行业的规模经济程度。

按照行业分类,我国经济统计部门将工业分成39个行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等等。本文原始数据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2006》。

(二)计量方法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测度的多个指标之间可能会因为存在彼此相关而增加分析的复杂性,需要对指标集进行降维处理。Delphi法、AHP法、加权平均等方法存在主观片面性,而因子分析法应用范围广泛,已逐渐形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多指标评价技术。

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指标分组,使得同组内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不同组指标的相关性较低。每组指标代表一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这样就可以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的每个分量。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因子模型的形式为:X=AF+ε

其中X表示指标向量,A表示因子载荷矩阵,F表示公共因子向量。将因子载荷矩阵的第j列的各因素平方后求和,所得的就是第j个公共因子对Xi的方差贡献,它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按其大小排序,可以提炼出最有影响的公共因子。为了使每个因子的意义更加明确,可以使用一个适当的变换(如正交变换)进行因子旋转,来得到我们比较满意的公共因子。因子模型建立起来以后,将公共因子用指标的线性组合来表示,运用多元回归计算每个样品的公共因子得分,这样就可以用公共因子得分来分析因子的性质。

(三)计量结果

运用SPSS13.0软件,通过对8个指标进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和KMO检验,Bartlett 检验中,P值为0.000

对标准化数据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后,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选取标准,4个公因子符合要求,累计贡献率达到92.65%。因此,可以用这4个公因子代替原来的8个指标来计量和评价工业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从各指标在4个公因子上的载荷数可以看出:

第一个公因子载荷较大的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成本费用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共5个指标。这5个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工业企业降低中间消耗能力、经营风险的大小、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可以定义为经营效率因子;第二个公因子载荷较大的指标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定义为生产能力因子;第三个公因子载荷较大的指标是产品销售率,反映工业企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能力,可以定义为销售能力因子;第四个公因子载荷较大的指标是总资产贡献率,反映工业企业资产的赢利能力,可以定义为赢利能力因子。

采用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个行业企业的综合因子得分F,并进行行业排名。用F1、F2、F3、F4分别表示4个公因子,那么综合因子得分F的表达式:F = 0.4743*F1 + 0.2012*F2 + 0.1676*F3 + 0.1569*F4

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率评价与分析

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名前10个的行业依次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其他采矿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工艺品及其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分别排在第11位、第14位和第27位。能源及矿产资源采选行业的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在全国各行业当中优势明显,各类机械和设备制造业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普遍较低,这与行业发展情况相符合。

能源及矿产资源采选行业,由于能源和矿产资源供求偏紧,价格上升迅速,利润增长幅度大。2005年全国能源类矿产品价格,全年总体水平同比上升30%。与2002年相比,国内原油价格翻了2.2倍,原煤价格翻了1.6倍。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等采矿业利润分别增长了78.9%、38.2%、35.2%、97.7%和100.6%。这些行业在赢利能力、运营能力方面优势明显。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他采矿业在赢利能力方面排名前三。但是生产效率偏低,除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排第6位外,其它采选业在F3 上的得分均为负值,排在20位以后。

传统行业工业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处于中游。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等行业综合得分排名都介于10―30名之间。由于这些行业发展都比较成熟,并且人们对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偏小,所以行业企业在4个公因子中的得分变化居中,经济效益波动幅度较小,处于中游。

各类机械和设备制造业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普遍较低。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综合得分最高,为-0.0942,排第15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排第30位;在设备制造业中,综合得分最高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仅排在第31位。专用设备制造业综合得分最低,排最后一位。

参考文献:

[1] 李喜荣、于倩.关于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研究与探索,2002,(12):23.

[2] 刘春慧.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要点及指标体系[J].山西财税,2007,(12):23.

[3] 周勇.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与比较[J].现代城市研究,2006,(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