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4 10:2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教育

篇1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育事业;合作方式

任何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合学生,顺应学生,服务学生。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也很辛苦,但是我们教师要有以苦为乐,乐在其中的心境,因为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了苦孩子,甘为骆驼”的胸怀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大爱,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要想做到教育教学适合学生,顺应学生,服务学生,我们教师必须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还有教师具有以前那种传统观念,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地淹没,只能导致师生间的隔膜、对立甚至怨恨。只有师生平等、和谐地交往,才能让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了解。教师千万不能认为学生是小孩。陶行知先生在他的《小孩不小歌》里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便比小孩还小。”“四块糖果”的故事就充分体现陶行知先生的那种师生平等、和谐共处的博大情怀: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教师只有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良好氛围,才能创造有利于学生求知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高效教学。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教育过程中的领导者、操纵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在当今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配角,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我们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充满求知欲的强烈心境。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相互启迪,产生共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的挑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高效学习。

培根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教师要善于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并给予表扬和适当的奖励。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就是没有人本精神的人,肯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就不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篇2

1、传承文明 ,培育新人。

2、培养良好习惯,收获幸福人生。

3、爱护一草一木,注意一言一行。

4、传播育人理念重在行动,创新教育方式重在行动。

5、大家常弯腰,校园妈妈笑。

6、艰苦奋斗好传统,勤俭节约最光荣。

7、鸟要高飞先震翅,人要进步先读书。

8、携手呵护幼苗

9、弯腰捡废纸,校园更美丽。

10、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11、做孩子的好朋友、好老师、好榜样--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2、今天养成勤劳习惯,明天建造五彩世界。

13、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人文二小。

14、美丽校园是我家,清洁文明靠大家。

15、只要人人讲文明,二小才会更和谐。

16、好习惯,终受益,决定性格与命运;少时养,终生用,成功得来很容易。

17、养成读书好习惯,快乐生活常相伴。

18、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心灵,播种文明美好的三明未来。

19、关爱成长人人尽责,富民强国代代传承。

20、轻松读书,快乐成长。

21、从我做起,创造和守卫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22、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培育健康文明一代。

23、幼小的树需要呵护才能茁壮成长-让我们共同关爱未成年人!

24、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5、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

26、关注一个成长的心灵,播种一个灿烂的明天。

27、现在的未成年人,就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28、养成好习惯,快乐伴我行。()

29、讲文明,懂礼貌,争做国家小公民。

30、山好水好校园好,习惯养好会更好。

31、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32、书本伴我成长,习惯给我力量。

33、船欲远航先,人欲进步先努力。

34、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35、今天老师教育我,明天我将教育人。

36、关爱未成年人重在行动,培育合格接班人重在行动。

37、认认真真听,大大方方说,工工整整写,端端正正坐,平平稳稳走。

38、二小二小是我家,诚实信任靠大家。

39、为了未来奉献一片爱心,为了孩子送上一份真情。

40、好习惯我知道,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

41、垃圾废纸随手捡,礼貌用语随口讲。

42、上下楼梯右侧行,讲话走路尽量轻。

43、求真求善求美,成人成材成功!

44、和谐发展迎奥运,文明礼含仪伴我行。

45、工工整整写字,认认真真读书。

46、言谈交往讲礼貌,团结互助记心间。

47、校园文明靠大家,众手浇开文明花。

48、节水、节电、节能源、约你、约我、约大家。

49、讲文明,树新风,团结友爱泰山移。

50、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

5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未成年人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

52、一花一草皆风景,一举一动铸文明;时时刻刻重环保,绿色家园更美好。

53、勤剪指甲常刷牙,健康快乐人人夸。

54、和谐发展迎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

55、废纸也有家,全靠你送它。

56、朗朗书声飘满园,安全文明记心间。

57、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差定乾坤。

58、礼貌不花一分钱,却能赢得全世界。

59、你添彩,我添彩,文明校园更精彩。

篇3

良心之一:教学水平要高

眼见身边尽是沽名钓誉之徒,不学无术,往往装着很有水平。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水平低,就是误人子弟,误人子弟就是教师的最大腐败。教学水平高就是一颗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国家的良心。

本人从教十几来,一直兢兢业业,努力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过的学生一批一批地走进高等院校的本科课堂,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修炼自己。

1、注重终身学习,成为知识型教师。在当今崇尚终身学习的社会大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断补充新知识。这两年我为了更好胜任机加专业课教学向孙景贵老师求学,虽然很艰难但收获很大。建设学习型组织,做知识型教师,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加强能力培养,成为技术型教师。多年来利用各种机会,如技能大赛、专家讲座等,抓紧时间培养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我们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3、提升职业精神,成为研究型教师。相比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精神的提升对于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职业精神不仅仅体现为爱岗敬业的传统教书育人品德,更是一种反思型的教研精神。教师需要具备将个体实践中零星的、分散的、片段性的经验逐步进行总结归纳,从而逐步形成新的专业体验与感悟的能力。本人多年来坚持进行教育科研及教研工作。有《问题式学习方法论》专著。现如今,正在研究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着手制定各本教材所涉及理论内容的实训工作页。同时按工作页,指导学生做中学。

良心之二:永远坚持劝学

中职生中因为对某一专业特别爱好而选择上职校的不多,更多的是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达不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而被迫选择职业高中。所以学生文化普遍不高,行为习惯不够好,可总结为“三低一高”,即“求学士气低,求知基础低,行为习惯素养低,就业期望值高”。

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就要在思想上引导他们。为此,多年来做了如下及方面的工作。

1、坚持“教可教之人”教育理念。我校机械加工专业设备少,所以工位不够。学生只能轮流进行实训,但因为时间问题,也有练不上的学生。我告诉学生,谁练不上,我也没办法了。只能教可教之人。于是一些学习差的、动手差的学生纷纷找我,要求参加训练。通过这种招数,使不少差生开始积极努力地学习。通过“教可教之人”,刺激“不可教之人”的自尊心,使他们成为“可教之人”,最后达到劝学的目的。类似于“恶语伤人六月寒”产生的反向教育效果。

篇4

关键词:班主任 爱心 爱学生 创造性 自由 平等 团结

一、班主任、爱心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一般说来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搞好学生管理,让他们在成绩上有进步而不顾他的其他方面,只顾学生们在成绩上的进步,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发展。我觉得不仅要帮助学生知道怎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用爱去教书往往会事半功倍。要想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拥有一颗爱心。小学生处于儿童期,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心理发展处于较低阶段,也就是承受不了太大的打击,特别需要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然而爱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不至于让他们只知道自己而不管别人,这样时间一长中国的大街上还是会出现老人倒地没人扶的现象。爱学生,就是充分利用正面的教育、道理和谆谆善诱的引导,让学生不断发扬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克服缺点和不足;爱学生,就是使学生树立爱心意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里都用一颗充满友爱、热情之心,去面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当然有爱就有严,对于做了错事的学生一定要有一定的惩罚对策,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二、区别对待、团结

筷子有长短,同样人也一样,小孩子亦是如此。老师爱学生要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开展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根据我的经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心理或心理存在缺陷的弱势群体,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领他们走出阴影,用我们的行动来告诉他们我们没有抛弃他们,我们爱你。然后就是对待他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真正的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二是缺少社会和家庭关爱的环境中长大的群体,他们在学习上面很努力,但始终不够理想,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经常去鼓励他们,以为他们都是未来的黑马,他们如果有理想然后去坚持了,那么大鹏恰恰就是他们这类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第三种是学习成绩好,老师们对他们有种偏爱心理,这也许会让一些成绩普通的学生心理感到不平衡,这是班主任要分清当前的任务不是一两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全部学生,身为学生的启蒙老师一定要负责,因为这是身为一名老师的最基本义务。对于学习的时候,要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从而在以后工作中能够很好地跟同学和同事团结工作。

三、创造性

班主任及其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教会他们知识的同时让他们知道怎么去思考,思考是一门艺术,在往后的时代知识才是王道,知识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不缺寻根溯源的精神,这时老师他们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在与一个时期的学生的好学性和兴趣有很大关系,老师起引导作用,创造力在一切工作活动中都很重要,有创造才有进步。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培养真正的人才,比如物理学领域要培养出能得诺贝尔奖的人,也就是说要有真正的贡献。

学生的创造性的能力培养出来了,就可以在实践中很好的应用,为社会发展增加新动力。如果从事理论研究,这创造力就能让他有新的发现,甚至普通的的学生可以通过艰苦的努力,让他的创造力、创造性的思想对科学界原有的理论形成革命性(或者说颠覆性)的影响。如:爱因斯坦的创造性思想就对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理论造成了改变。

我们中国的教育教学模式现正在改变,而且在学习美国等国家教学的优点,他们都是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创造性!

四、总结

班级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让他们各有所长,让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就必须用爱心去教育、去说服、去培育、去管理,还要从学生的心灵深处去唤醒、去感化、去激发学生,只有坚持不懈的去做,才会有良好的结果。我觉得我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有关的案列应用到我接下来的工作中,真正的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参考文献

[1]秦义林;浅析当代教育中的“师爱”[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9)

篇5

关键词:关心了解尊重信任学生 一视同仁 热爱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责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教育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左右,又存在许多互相关连的关系。对这些因素、关系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师处理这些关系时所表露出来的言谈、行为举止,对其教学、教育效果有着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教师就必须要热爱学生,而且是每一个学生。

一、热爱学生包括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1.首先是关心和了解学生

对学生的关心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思想品德方面,注重学生道德观念、是非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引导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帮助其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身心发展方面,既要注意身体健康,又要注意其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要关心学生就必须先了解学生。否则,便不知从何爱起。对学生的了解应当做到全面、客观、深入。全面了解学生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对于一个学生,你不仅要了解其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情况,还要了解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而客观是取信于学生的关键。客观会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公平公正的,能妥善地解决问题。而深入则是对学生的分析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去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

2.其次要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与信任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学识才干,管理能力等的肯定,它能给学生的进步带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对于职专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职专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精神,对事物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但自控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出现违纪违规的行为并不少见,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对这些同学责骂、挖苦、讽刺甚至歧视,更不能通过体罚或变来以罚代教。如有些教师因为作业或考试做错,便罚抄多少遍,有的学生上课讲话或搞小动作,要么罚站、要么赶出教室,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更多的时候是适得其反。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加剧了师生的对立情绪,使教育难以继续教育或深入进行。

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一个班里有好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智力水平、相貌性格各不相同,教师不能凭个人的喜好,对学生“厚此薄彼”。受到偏爱的学生易形成高傲自负、任性等不良个性,而被冷落或歧视的学生,则易形成自卑、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心理,有的甚至因此而产生心理变异,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因此,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学生都能关怀、爱护,都能平等地看待,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教师的高大形象,树立教师的威信。同时,热爱每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也是教师高尚师德的重要组成,是教师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二、热爱学生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1.教师的爱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学生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集体对他的评价,社会对他的期望,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从而形成自尊、自重 、自强的精神。这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而通过教师的爱,学生会对教师,对班集体、对学校产生一种亲切感。他因此而把读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感到满足、快乐,会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生活。这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益的外部条件。有不少的事例表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缺乏教育或被赶出学校的青少年,犯罪率特别高,可以这样说,教师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了一个学生,而排斥一个学生则可能将他推向堕落。

2.热爱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

篇6

1.德育工作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方面,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忽视思想素质基础教育内容的落实和实施,而一味的偏重年初计划和年终总结,这样一来,给学生造成一种“德育教育只是走过场”的假象,更加打消了学生德育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学校的政教部门对政策的落实方式也不科学,经常通过大量发文件和评比的方式,这往往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排斥的心理而不愿意学习德育课程。

2.德育工作执行体制不完善

由于学校的学工系统管理复杂,教学环节的相互渗透甚少,专业课老师认为德育教育应有班主任或辅导员负责,班主任或辅导员则认为德育老师是分管学生德育工作。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使德育教育缺乏统一的管理。同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德育工作的要求比较笼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指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更没有把德育工作渗透在平常的学生学习中,这极大的制约了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3.德育工作对于建设缺乏职业化

一方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大多数是由学校的团委、团支部和辅导员具体参与,随着近年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德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也有更大的需求,但相应的队伍配备却不能快速增加,学生数量众多加上师资力量的薄弱,德育教学工作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教学分管老师总体年轻,工作经历短,除了校团委的老师外,班主任或辅导员大部分是刚工作不久的年轻老师,他们的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并且很少进行过系统的德育教学训练,这支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水平的对策

1.树立为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

学生的自我展示,从而使学生在产生成就感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老师们也可以借助这些机会,在适当的场合展开德育教育。同时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权利,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正处于青春的敏感期,对于自我的权利有强大的保护欲,学生只有在自我权利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的和老师交流自我的想法,进而有利于德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德育教学者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老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情绪波动,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精神上鼓舞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和学生培养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考核成绩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专业课成绩,还要细化到学生的平常学习过程中去,将德育学习融入评价体系内,使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建立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借助同学互评来从同龄人的角度认识学生,使评价体系更加健康。

2.丰富德育教学内容

首先,要加强形势政策的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德育教学课程中,涉及社会形势的知识较少,学生们也普遍缺乏对国内外形势的了解,这不利于学生的德育全面发展,使其无法对国内外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形势和政策的教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其时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对时事热点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扩宽教学形式,将形势和政策的教学与团日活动、班会以及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主动理解社会。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职业素养和道德观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许多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能及时意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无法很好的融入工作,所以要改革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针对不同的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中,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定位职业目标。再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中职学生面临竞争日趋严峻的就业环境会产生各种困惑心理和挫败感,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职院校的重要课题。特别要关注个别差异,积极的、科学引导学生开展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一年级的学生适应中职生活、帮助二年级学生完善自我人格、为三年级学生提供就业心理教育。

3.加强和改善德育教学方法

完善德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比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因时因地地针对学生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比如案例教学法,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们分析和讨论,在具体的问题探索中提出见解、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活跃的课堂气氛。

4.构建统一的德育教学体系

篇7

关键词:思维;兴趣;激发;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中学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怎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技术革命和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迫切要求中国教育模式变革转型。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传授知识型”的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把学生的脑袋当成储存知识的仓库。

杨振宁先生指出:“中国传统教育强调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提倡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老师循循善诱,学生亦步亦趋。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打下扎实的根基。但是,相对来说在进行科学创造的时候缺少创新意识。”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读书型’居多,有能力、有知识且能独立思考的‘开拓型’人才少。这样很不利于鼓励学生向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最活跃的领域发展。”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和信息猛增,知识老化速度正在加快,更新周期急剧缩短,使这种“仓库理论”面临严峻的挑战。即使是世界上最聪明、记忆力超常的学生,大脑也无法包容内容如此之多、增加如此之快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中国教育变革转型是当务之急,即必须由“传授知识型”的应试教育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型”的素质教育转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更新两个观念

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都明确要求:要以物理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教好、学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两个观念需要更新:

其一,强调物理“双基”教学。不只是为学生考进高一级学校做准备,还要考虑到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未能升学,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物理基本知识和初步的物理科学素养。

另外,“大纲”提出的“进一步学习”也不单指“升学”,还包括在实际工作需要时,以中学物理知识为基础,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如自学或业余进修等。

其二,中学是基础教育,是“不定向”教育,它的根本宗旨是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基础。

中学开设的课程是一般的、通用的文化课程,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厚的文化、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必须改变那种以应考、升学为目的,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的脱离实际的倾向。

二、改变教学模式,启动学生思维

“应试教育”偏面强调灌输,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的过程,不重视学的过程。教师习惯于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滴水不漏地讲给学生听,唯恐因某一点没讲到而造成考场上的失分。学生的学习被教师包办代替,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能力,实施发展性教育行为。在课堂教学中,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现代教学论的根本观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实验,实验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这是一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及创新精神和实践综合能力,能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来探究新知识,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教会学生学习。

例如:我们让学生设计一个“探究橡皮筋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探究性实验,要求用一根较长的橡皮筋,20g的钩码一只,细绳一段,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橡皮筋伸长和所受拉力的关系,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1)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获得比20g更大的拉力?

(2)你打算如何测量橡皮筋的伸长和拉力的大小?

(3)请你猜想一下橡皮筋的伸长和拉力的图线是什么样子?

(4)你准备怎样处理数据和作图?

(5)作出的图线有什么特点?怎样解析?

(6)在逐渐加大拉力做出一条图线后,再逐渐减少拉力回到原来初始拉力大小,再作图线,这两条图线是否重叠?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己购置橡皮筋,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操作测量,设计实验报告,推证有关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此外,我们还可以把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的实验适当改成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来进行探究。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探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探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机会和锻炼机会,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的时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当代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观念、能力、学识等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效。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学生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在实践逐步完成的,而不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所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在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的过程中,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刻不容缓的,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化为教与学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我们要努力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坚定改革步伐,以提高全民素质,振兴中华为己任,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开创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篇8

美德是一种大众所推崇的高尚道德行为,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德,智,体,美的发展上。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攻击,力量,勇气,自信等,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是自制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从全体。

中国人推崇的十八种美德: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创新、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生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把养成教育作为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实现文明说话、文明做事、文明做人的教育目标。

校园环境有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般的力量,校园环境的每个细节都在无声地、静态地传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师生每天都学习工作在富有礼仪的校园中,自然能唤起礼仪意识,于无声中丰厚师生的礼仪素养。以礼规行。行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礼仪教育不只是礼仪知识教育,更是规范品行的教育,是融入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教师立足文本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潜在的教育因素,找准教学内容与礼仪教育的结合点和礼仪训练点。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灵魂,取得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要求学生尊师敬长,友爱同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向老师、同学、家长问好;知书达理,能在升旗、领奖的场合熟练应用队礼、注目礼、鞠躬礼和握手礼;谦恭懂礼,会礼貌待人,迎来送往。

学生学会自理自立,如写作业、洗手帕、就餐等一些小事自己做好;自尊自律,学会电话和书信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尊重自己和他人;自强、自爱,会待人接物,关心体贴父母,关爱他人。学生乘车、探视病人、参加生日、婚礼、葬礼、宴会的要求。真正起到了礼仪标准导“我”行的作用,深化礼仪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时时处处提示学生话该怎么说,事该怎么做,衣着该如何打扮

国学是记录中华传统美德的大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礼仪教育的宝库,通过经典诵读,让愈来愈多的少年儿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在诵读中求得知识,在诵读中明了事理,在诵读中学会文明做人。

篇9

一、注重实际,学用结合

当下,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是通过对一个事例的详细阐述,然后和学生进行探讨,使他们明白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因此,如果教师在阐述道理时不重视与实际之间的联系,那么所说明的道理也将难以使学生信服。由于聋哑学生某些生理方面存在着缺陷,这使得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时效性。而教师继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从各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便于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如,在讲尊敬孝顺父母这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说说尊敬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然后举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子路、东汉时的黄香孝顺父母的故事,再联系他们的父母进行阐述,暗示他们父母培养他们是多么不容易,让学生对父母存一份感恩的心,同时,也激励了他们更加认真努力的学习。

二、情感教学,联系生活

情感支配着人们的行为,而道德情感是人们进行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当准确地抓住这一点,在日常的生活中,积极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特殊学校的孩子几乎都是住校的,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每天在老师的呵护关怀下生活,老师于他们而言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笔者在教学中,把每天与学生生活在一起的场景都拍摄下来,制作成课件。内容有老师备课、批改作业、和学生交谈,给学生量体温,喂学生喝药,晚上巡视宿舍,给学生盖被子,把这些生活中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也许他们还不知道的事呈现出来,让他们知道老师的艰辛,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身边的人事。我们一定要通过教育让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以此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最后达到教学所要求的效果。聋哑生虽然失去了说话和听的能力,但其观察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上思品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给学生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导自演。如把课件的内容呈现出来,学生在自己编导的过程中可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当时的氛围,以此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师的艰辛,更加懂得感恩。总之,在特殊的小学思想教学中,要立足于实际的特殊情况,注意学生的情感教育、体育教学,还有实践教学,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体会道德的力量,使聋哑孩子成长为自强不息、自尊自信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仲伟伟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篇10

一、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行为

有个老教授曾这样讲他的童年故事:

上学时,他遇到这样的老师:英语老师把他当成得意门生,有机会就让他回答问题,并一再夸他聪明,学习好;而数学老师却总是看他不顺眼,就是答对题,也不表扬,还常就他学习上的失误进行讽刺。他们两人的不同态度,令他的自尊每天沉浮不定。英语老师的赏识使他的英语课进入了良性循环,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数学老师的偏见使他的数学课学习进入了恶性循环,学数学的兴趣锐减。这个故事应该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够赏识他的学生的结果――聪明,学习好,就必然能强化孩子的行为――努力学习该老师的科目。反之,结果适得其反。

二、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我在去年接了三(3)班,在上半学期的一次单元考试中,有一个同学考了56分,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感觉他有点失望。我查了他二年级期末的成绩,于是我把他叫过来,对他说:“很好啊!某某同学,你这次成绩比二年级下已经进步很大了!你只要在方式方法上多注意一下,很快就能冲上及格线。”

“能行吗?”他小声地问。

“完全行!相信下一单元你肯定能超越。”我鼓励道。

结果,该同学在期末考的试卷中考了62分。我让这位同学进步6分只是过程而非结果,用这个过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首先是他力所能及的,6分是可能实现的目标,他才有兴趣去争取,也就有了学习的动机,从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

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适当地打破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界限,让老师成为学生,学生成为老师,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很好的情感交流。然而,当学生作业没好好完成时,我们做老师的往往是:你又没完成作业,昨晚又干什么去了?一天到晚只知道玩,看电视,一番话,便将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的心门关闭了。因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多关注学生的心情,创造一个温暖、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才会把你当作朋友,愿意与你分享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只有这样,你才能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

四、适当提醒,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赏识教育不等于不批评学生。对于学生严重违反原则的事情,教师要学会批评;但要讲究批评艺术,在批评中赏识学生,让批评变为鞭策学生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