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益处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锻炼的益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锻炼习惯 养成 自我指导 终身体育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在不断地改革中,体育教育是科学领域中一部分,同样也在寻找改革的途径。现在,虽然课程在不断地改革中,但体育教育的注意力依然仅仅局限在发展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上,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竞争、需求。而学生终身体育观的缺失,学校体育的教育要负很大的责任。因此,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加强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指导锻炼的能力、体育运动的能力,奠定一个厚实的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强化终身体育意识
1.要转变教师的职能,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
教师要以终身体育教育为前提,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努力更新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由“技术型”教师向“智能型”教师转变,由单纯的传习运动技艺模式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
2.要让学生懂得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得到深刻教育,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比如,有资料显示,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死亡的3倍;某高校全校中青年教师在一次健康普查中发现,有75%以上的人患有顽疾,2007年对我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抽样调查材料揭示60%以上的人患有疾病,平均寿命为58.52岁。比同期全国人均寿命少10岁。著名学者英年早逝现象屡见不鲜。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3.让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形成最佳衔接
学校还要将体育教学、运动竞赛、课外活动等协调地统一起来,从而使体育教师在完成教学外,还能指导校外活动与竞赛。那么,体育教师可以成为学校体育多样化教学和多种职能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促使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建立。
4.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促使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形式,如校报、橱窗、黑板报,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校运动会、体育节、体育比赛、俱乐部、体育知识竞赛等)。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自然和谐的体育环境中。体育运动项目多,内容众多,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场地,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在良好的环境中,在发挥、展示他们特长的同时,掌握终身锻炼的技能,同时促使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运动的能力
1.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
新课标中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心理学认为“兴趣爱好是活动的动力”。所以,在学校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使他们享受体育的乐趣。有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再明确锻炼目的,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锻炼自觉性,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运动的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近些年来,学生体质连续下降20年后的今天,学生的体质健康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根本原因在于教学体系。为了初三的体育加试,大多数的学校并没有贯彻课改的精神。例如,如果学生在某一项目一旦达标,此项体育教学即告终结。这种终结性严重影响学生从事和继续活动的兴趣,也阻碍了发掘学生的运动才能。因此,结合《国家体质锻炼标准》的对学生素质达标的要求,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新课改确立的“目标统领内容”,为一线的体育教师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积极性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三、培养学生自我指导锻炼的能力
1.让学生参与教学,自我指导进行锻炼
自我锻炼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后天培养才能产生的,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指导锻炼的能力极为重要。
在教学中,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活动内容中或自己想到的能达到目标的活动,自主选择,并自己组织进行“上课”,如需用音乐,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简案(即步骤),经由教师帮助指导,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还可以互相交流、评价。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上经常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等对身体有何作用等。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满足了学生的愿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关注早期体育锻炼的心理感受,持之以恒
学生对未来运动方式的选择与喜爱程度,深受早期参加锻炼时获得的心理感觉影响。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天赋与特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项目,助其所好,让学生对早期进行的体育锻炼项目感到有乐趣,他们才会持之以恒,把其作为终身体育来进行锻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大多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的性格,要求摆脱被动的从属地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秉承“授人以鱼,只供一顿之炊,教人捕鱼则终身受益”的意识和觉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通过体育实践,让体育锻炼意识通过各种活动自然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认识体育,自觉把体育作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最终形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标准.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 心理素质 锻炼策略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评判的基本标准,而初中阶段是锻炼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作为唯一在户外进行的教学活动,初中体育教学应如何结合体育教学的灵活性、竞赛性和交往性等特点,锻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良性的竞争意识、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自控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初中体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解析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青春期,调查表明,这一时期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生理和心理发展速度的不均衡现象,由于自身阅历有限,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他们的思想和认识往往与实际脱轨,在心理素质上大多呈现明显弱势,如羞怯、敏感、冲动、焦虑、自卑等倾向①。
随着情感的日益丰富,人际交往的不断深入,这一时期的学生在个性心理发展上也呈现出显著特点。
首先,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其思想意识重心逐渐从客观世界返回主观世界,内心世界不断丰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听不进周围人的意见和不同观点,对他人的态度表现得十分敏感,表现出极端性或偏执性,容易产生压抑、孤独、逆反、烦躁等负面的情绪体验。
其次,逆反心理严重。初中生随着生理和心理发育出现不平衡性,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当他们的想法或行为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很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及偏激的想法和行为。
再次,较易产生消极心理。步入初中阶段,初中生将在短时间内面临许多新鲜事物,并产生多方面的需求,当自身经验和能力不足、或受到外界的阻力、或愿望不切实际时,就会导致这一时期的中学生面临的挫折失败较多,从而易受到打击,陷入矛盾、困惑之中②。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策略
体育学科是初中教学中唯一在户外进行教学的学科,它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它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又不必面临其他学科那样紧张的考试压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因此,能够通过体育教学中的游戏、竞技等有趣的活动,有效锻炼学生自信、向上、乐观等积极的心理素质。
1.在体育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如今的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正所谓优胜劣汰,若不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绝大部分的体育项目都体现出竞争性的显著特点。在初中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如游戏赛、竞技赛、等级赛、让分赛等,在比赛中增强学生的竞争观念,培养不屈的竞争意识,锻炼超越自我、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同时在比赛之后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保持积极的竞争意识。除此以外,教师可在成绩考核中适当引入激励法则,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更上层楼,勇攀高峰。
2.激励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激发人们勇于迎接挑战、产生积极的自我认知的现实功能,是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开展能够锻炼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小组赛来组织教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小组间的竞争性,激发集体凝聚力,促进成员团结合作,不畏困难力争荣誉的勇气和自信心。同时,对于有进步和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在竞争中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3.通过科学设置障碍与难度,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品格
当前的初中生,成长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家长在生活和物质等方面给予了他们过多的关爱,很多时候也不忍过多苛责,造成了其依赖性强,独立性弱,心理承受能力差③。具体表现为娇气、怕脏苦累、容易生病,不愿参加体育运动,害怕失败,适应力不强,受到一点打击就情绪低落,甚至丧失斗志。针对这样的学生状况,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障碍与难度,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教师要注意逐渐增加难度和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使学生始终保持参与的积极性。
三、总结
总体来说,通过初中体育教学加强初中生的心理素质锻炼的有效策略丰富多样,传统的体育精神里面蕴含了丰富的、积极的正能量,初中体育教师应最大限度地采取多样化策略,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势,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注释】
① 李会涛. 浅析中小学生体育教育与心理素质养成的关系[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73-274.
② 杨茹芳. 体育教育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30):15-16.
篇3
1.对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监管的常用方法
在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方案中,主要是采取强制性管理措施,如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与地点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然而,大多数学生在体育课中,仅是为了应付考核,并未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另外,学校方面也缺乏对大学生运动能量进行监测的方法,特别是客观、可靠、准确的方法。近几年,一些较有效的体育锻炼监测方法逐渐受到广大高校的认可与应用,常见的有这几种。
1.1间接测热法
以人体运动时吸进氧气量及呼出二氧化碳量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对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消耗情况作出判断,并根据能量消耗情况对运动情况进行测定,该方法称为间接测热法[2]。这种方法能够对被测试者的真实运动情况作出客观且准确的反映,但所需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加之实验器材本身也会对测试者的正常运动产生影响,故只能用于实验室测试中,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普遍应用。
1.2现场监督法
在大学体育课中,为了保证大学生真正进行体育锻炼,大多数学校会安排专门的老师在现场监督学生的锻炼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现场监督法,是当前大多数学校仍在使用的方法[3]。该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是否进行真的体育锻炼,但因为大学生数量多,教师数量有限,无法全部顾及,且会导致教师异常辛苦,效果并不甚理想。
1.3计步器法
根据测试者的运动步数对其运动情况作出判断,是计步器法的原理[4]。在计步器中,有一个核心器件--加速度传感器,当人体处在走路或其他运动状态时,肢体会加速度,而传感器会将这些信号记录下来。测试者在运动过程中,将计步器佩戴在身上时,计步器可实现对测试者身体运动情况的实时检测。测试者在进行俯卧撑、打羽毛球、仰卧起坐等运动时,虽位移不明显,但身体产生了加速度,计步器也可实现对这一情况的有效检测。除此之外,在跑步类运动中,计步器也可结合测试者的步幅将其步行距离计算出来。
计步器的好处是成本少、体积小、便于携带、检测结果准确性高,适用于运动监测中。传统的计步器不足之处是:数据无法保存,即使可以保存,不具备上传至电脑的功能,或者是上传后数据格式不相同,影响高校的统一监测与管理。
1.4心率监测法
在平静状态与运动状态时,正常人的心率差异较明显。利用这一原理,人们发明了心率检测法。被测试者通过佩戴心率仪,其心率被检测出来,然后根据检测出的数据即可判断测试者的运动情况。然而,人体处于激动或者紧张状态时,心率也会较高,但心率仪无法区分心率增大是由何种原因引起,故其可靠性也大大降低。
2.手机计步器软件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的运用
2.1手机计步器的工作原理
智能手机内的计步器软件,它能实现对人体运动情况的测量,主要是借助手机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顾名思义是可感受加速度的仪器。它不需要电池供电,只在储存数据时才需供电,故其尺寸与重量均可减少。
肢体在运动中的姿态或者位置的变化,是人体运动的最直接体现,与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位姿、速度、力等信息有紧密联系。获得了加速度的信息后,则可通过积分方式获得其他参数。当人体在运动状态中,会产生加速度,而手机一旦捕捉到加速度的信息,则会进行实时记录,然后通过测试者的步数与步幅可将其行走路程计算出来,步幅信息也可计算出来。在一些高级计步器中,还可对人体消耗能量进行检测,但主要通过检测测试者的步数而得到结果。
2.2使用方法
手机中安装有相关的计步器软件后,计步器软件则可获取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然后实现硬件与软件间的连接。计步器软件通过分析与整理获得的数据,然后用图形化界面直接显示给测试者,还可把数据上传到云空间,实现对数据的显示、存储于导入、导出。测试者在运动时将智能机固定于胳膊或是放到口袋内,开启计步器软件,或者保持后台运行状态,计步器则可对人体运动信息进行自动记录。
2.3监督作用
在大学群体中,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且智能手机内普遍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下载相关计步器软件就能实现记步功能。利用计步器软件可实现对大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有效监测,故大学体育老师只需要查看学生在课外运动时段的软件记录,则可较准确地判断出学生有无真正进行体育锻炼。
市面上手机内的计步软件,种类多、功能也各异,故学校可结合实际,开发适合本校体育教学的计步软件APP,要求软件中应包含有多种功能,如记步、分析、统计及上传等。学生统一安装本校的APP软件,然后要求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佩戴上有记步软件的手机,软件则可对学生真实运动情况进行记录。运动结束后,学生可将手机内的软件数据手动上传至学校服务系统,或是设置软件自动上传功能,若学生未能在特定时间内上传数据,APP可自动上传。
学校可结合学生特点及体育课要求,设定一个合理步数为阈值,服务器在接收到学生运动信息后,然后对其运动步数进行排序,数值超过学校设定的阈值,则可认为参与锻炼,且达到锻炼要求;反之,则未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体育课老师可利用APP健身软件定期统计学生的运动数据,然后结合学校的体育课要求,提醒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并加强体育锻炼指导。除此之外,体育老师还可在APP健身软件中加入位置信息或其他功能,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指定时间、场所内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及运动轨迹。通过APP健身软件,体育老师及学校可实时获取到学生的运动信息,并对其运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改善学生体质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可靠数据。手机计步器软件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效率及效果。
篇4
关键词:体能;大学生;体质健康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归根到底就是科学实力的竞争,高级人才之间的竞争。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大学生可以表现为国家的科技实力,在科技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保证大学生身体健康,才能不断促进我国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
1 大学生体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1)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学校因素
依据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高校招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跟不上时展的脚步,远远落后于学校的招生规模,学校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所以不能保证学生的体能发展。学校的体育场地只能满足体育课的要求,但课余时间学生的体育锻炼场地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2)影响大学生体能的家庭因素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财富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发展,很多孩子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对孩子的爱护越来越重视,但不容忽视的是,对孩子的过于爱护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由于孩子在一个家庭当中具有核心地位,很多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任何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去做,一家大人为孩子做好所有的服务。但是,这种过分的疼爱也会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使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不会处理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遇到困难时不会自己处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这种性格一旦形成,在短时间内不易纠正,所以家庭对孩子的体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3)大学生体能下降的自身原因
体育意识指的是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依据统计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只有1%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人的体能没有影响,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参加体育锻炼,都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体质,这是最近几年高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结果。
2 发展大学生体能的对策
(1)加大学校体育的宣传教育,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随着教育界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学校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能在教育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加大体育宣传力度,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减少文化作业的数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使教育环境能够适应学生的锻炼要求。
(2)在体育经费方面要舍得投入,在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方面要合理谋划
只有具备充足的体育锻炼场地,才有利于不断推进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开展,学生的体育锻炼必须具有一定的锻炼场地,使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才会喜欢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依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到,由于缺少体育设施,所以很多学校不能正常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致使很多学生的体能有所下降。所以,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国家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建设体育锻炼场地,可以使大学生拥有数量充足的锻炼场所。体育主管部门不但要保证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尽量减少因为场地缺乏而无法正常开展体育活动的现象,而且要重视体育活动场地的开发和利用,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舍得投入,才可以有效解决学校当中存在的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的现象。
(3)提高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校应该广泛宣传体育锻炼的益处,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的意识,从而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当中,体会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使体育锻炼活动围绕在学生四周,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运动会、体育竞赛等活动,吸引大量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思想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大学生的意识当中,使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提高体育锻炼兴趣,争取保证每天要参加体育锻炼一个小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还有,学校在测试学生体能方面要成立专门实验室,给每个学生建立体育锻炼档案,将体能测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指导。
(4)加大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水平
研究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目前运用的体育教学方法已严重落后于教育改革,我们在对课程进行改革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程设置问题,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正确认识,根据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发展趋势,以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加大体育课程改革力度,不但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创造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总之,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当中,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认识到自身职责不只是传授各种运动技能,主要工作目标应该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状况,正确认识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体能问题,确定合理的工作办法,选择学生兴趣较高的运动锻炼项目,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身体状况得到好转,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同时又保证了自身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性;趣味体育
教育者越来越意识到,体育课程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与锻炼,提升学生的生命与生活质量,是学生能认真健康完成其他学科学业任务的基础与保证。由于体育教学是一项技术指导为主,理论教学较少的运动型科目,所以在面对面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更应当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通过师生双方的信息反馈,能让学生更好地激发起自己体育锻炼的兴趣,也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动作掌握情况,更好地进行计划性教学。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更深入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参与体育课程锻炼,是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下面我将从几点谈起,分析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技巧与方法,来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动参与性与积极性。
一、普及学生的体育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思维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极为强调,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教学,包括理论知识普及和运动动作指导,让学生真正在学校的体育课堂有所收获,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人们常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运动比起其他文化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形式方面尤其显著的特点:教师通过自我的动作演示与经验常识对学生的运动动作进行指导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动作熟练度与完整性。所以在体育教师教学期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以自己为主体参与到体育课堂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升自身的体育运动热情,是体育教师应当认真分析策划的。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当有目的、有意义、有策略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学,引导并教育他们有关的体育基础知识与体育锻炼心理,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这种兴趣诱导与思想渗透,教师可以在室内体育课堂进行,通过对新闻案例、体育信息、医学资料的整体分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全面深化初中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与理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与性格。比如,在教师进行理论课堂教学时,可以依据“体育是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保障”“田径运动对耐力、爆发力的锻炼是可以影响到日常身体机能的”“体育棒的学生看起来健朗威武”等话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与益处,以便更好地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教学的心理。
二、游戏化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
游戏是中学生感兴趣的动作,可以让学生迅速地产生兴趣与热情,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激发与保持学生内心的运动积极性与兴趣心,是培养学生更好地参与运动的动力,也是构建积极自觉地体育课程的前提。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过于单一,加上教师本身的教学表情,会使学生很快对课堂产生无聊感与疲惫感。这样一来,学生虽有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兴趣,但无法真正透过体育运动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化教学,让学生真正在体育课程中感受到乐趣与能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积极自主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策划分析,探究出一些让学生真正觉得快乐积极的游戏运动。学生的自我课堂满足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爱玩乐的天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引导教学,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改进完善,趣味性多点,竞技性少点;灵活性多点,规则性少点。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器材、场地,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集体组织的器材练习中展现自己的特长,锻炼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在自主锻炼的课堂中能自觉地吸取体育锻炼的精髓,把体育课堂表现得有声有色、活力四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体育运动兴趣与锻炼意识,这是体育教师应当在自我教学的能力与经验中认真分析思考的。
多种形式的体育游戏会让学生在趣味的体育体验中获得体育锻炼的益处,由于体育课程的形式与体育器材有很大的关联,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器材对学生进行多彩化游戏活动,在提升学生运动兴趣与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体育项目掌握的能力。例如在投掷课堂中,可以用圆球代替铅球,进行“彩球争宠”的游戏,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游戏环境中掌握投掷项目的标准,提升学生的肌肉力量与身体素质;篮球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篮球互传”的游戏,在趣味的篮球游戏中锻炼学生的篮球掌握能力;还有诸如“弹球舞蹈”“投掷沙包”“兔子找家(足球)”等活动,在多元化的游戏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参与的意识,让学生掌握器材的实用,锻炼学生在玩乐的时间充分发展自我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热情。
素质教学的重点在于实践,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主性参与的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趣味化、游戏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活泼、热情欢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性体育课堂中充分发展自我的体育锻炼能力与参与意识,是教师自主化体育教学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志忠.体育教学的主动性意识培养[M].浙江教学出版社,2013-05.
篇6
【关键词】全民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1 前言
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的全民健身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笔者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2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入的心理健康。对这一假设进行的检验首先来自于临床心理学,一些心因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在通过健身活动辅以治疗后,不仅生理疾病减轻,心理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对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己取得了一些有新意和有价值的结论。
2.1体育锻炼能延缓机体衰老
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相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此外,体育锻炼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提高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2.2体育锻炼能提高自我感知和自信心
体育锻炼在个体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与其他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体育锻炼活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感知。同时,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锻炼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健身活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笔者通过对江西省随机抽取的200名中学生调查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中学生有更高的自信,这说明体育锻炼对树立自信心有影响。转贴于
2.3体育锻炼能增加社会交往
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和改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锻炼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交往的最佳手段。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是人们团队作战,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减轻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缓解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增强和改善人际关系。
2.4体育锻炼有利于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锻炼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适当的强度的活动量,就有利于消除疲劳。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有利于消除疲劳。因此,体育锻炼活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
篇7
本文作者:张美玲工作单位:新乡学院体育系
农民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知情况在对体育健身活动有何认识的调查表明,认为农民同样需要体育健身的占79.2%,认为体育健身活动是一种健康文明的活动的有85.4%,认为生产劳动等于或胜过体育锻炼的占80.2%,认为体育健身是城里人的事、参加体育锻炼是游手好闲的占10%。农民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农民不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原因方面,选择没锻炼兴趣占28.5%,没时间占55.4%,劳动太累占54.6%,不会锻炼、无人指导的占33.8%,没有体育设施占63.1%,身体好不用锻炼占6.2%(见表5)。结合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体育设施的匮乏是制约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豫北地区农民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体力劳动繁重,还有26.9%的农民认为生产劳动等于或胜过体育锻炼,所以也就认为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必要。可见农民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吸引广大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要使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深入人心,广泛开展,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橱窗、墙报、讲座、制作宣传单等行之有效的多种途径,宣传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享受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带来的乐趣和益处。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吸引农民参与健康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条件改善以后,他们也像城里人一样同样需要丰富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因此,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特别是一些简便易学、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适当开展一些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活动,吸引广大农民参与健康、文明的体育娱乐活动,帮助他们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满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增加资金投入,促进农村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地方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增加资金投入,畅通活动经费筹措渠道。
可采用政府划拨一定专项资金,地方乡镇、行政村财政支出一部分,厂矿企业捐资一部分,农民个人交纳一点点的多种融资方式。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农村乡镇体育辅导站、村体育活动场所发挥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利用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资源,解决农民体育活动场所的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资的增加,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农村中、小学一般都有专门的体育活动场地,配有简单的基本体育设施。若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设施在特定的时间段对当地农民开放,将会快速有效的解决农村体育活动场所缺乏的现状。但这需要乡镇、村干部与当地学校协商,达成协议。发挥农村体育教师的资源优势,缓解体育指导力量的缺乏农村体育教师是一支数量较大、相对固定、具有一定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建议主管部门和乡镇、村出台相应政策聘请他们在空闲时间担任体育指导员,体育比赛裁判等角色,指导农民科学健身。这样可以缓解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缺乏组织管理和指导的状况。
篇8
关键词:新乡市 大学生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209-01
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体育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基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线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等新的体育理念已逐步形成。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也成了社会关注度的问题,很少大学生有健康意识,对自己的健康不重视,因此,有必要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与习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高等机电专科学校、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五所高校的 1~4年级的男、女学生,其中,每所高校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男、女大学生各35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方法,查询相关文献,咨询专家,设计问卷,经过校度检验确定11项调查内容。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问卷1280份,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回收率86%。
2 调查结果
2.1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
通过调查和发放问卷我们了解到女生体育锻炼的方式80%是在操场上慢跑,其中45%的学生表示她们一般在操场上跑步只有15分钟,大多数女生表示她们一般跑两圈,也就是慢跑800米就会感觉很累,还有一部分女生表示她们会报一些舞蹈班,包括街舞、体育舞蹈、爵士等,有的学校有健美操,交谊舞学习班,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其中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就有一部分学生去学习,另外,很多同学也表示她们会在晚上打羽毛球、跳绳,她们认为晚上这样运动会减肥;男生则表示他们体育锻炼的方式一般是打篮球、踢足球、打排球等,其中打篮球较多。
2.2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
2.2.1通过调查,我们得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有以下几方面: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好的身体对学习包括以后的生活都有很大的益处;很多女生则表示是为了减肥。她们说她们最重要的目的是减肥其次才是锻炼身体;还有学生表示他们锻炼身体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自愿的;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他们锻炼身体是为了提供生活质量。他们表示,应该劳逸结合,不能一味的只是去学习,体育锻炼可以缓解紧张的大脑,而且体育锻炼在精神上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并且带有娱乐性。
3 结果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在锻炼方式上,男生多喜欢对抗性集体运动项目;女生则多喜欢非对抗性的、个人锻炼的运动项目。而在体育锻炼的动机上,绝大多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增强体质与健康,其次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生活质量。该动机的形成与体育教育对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男生随年级的升高,消遣娱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人数增多;女生随年级的升高,减肥与健美体型、提高生活质量的人数增多。
4 结论与建议
目前,大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造成认识和实践的脱节,大部分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未能养成。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是自身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学校体育教育以及媒体的作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是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基础,兴趣越浓厚,参与体育锻炼越积极;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对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有心理定向作用,良好的动机能驱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进而养成锻炼的习惯;体育态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学生体育态度越积极,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因此,应该不断的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根据这次调查以及结果的分析,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宣传。现在国家推出全民健身计划,我们应该相应国家的号召,体育锻炼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更是彰显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国人的身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生的体育能力与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锻炼习惯的形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与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因此,要改变过去那种固定的、缺乏多样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内容丰富的、灵活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加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激情与热情,变被动训练位主动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快乐感和喜悦感;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要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
参考文献:
[1]魏建.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兴趣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文教资料,2007,(5):52-53.
篇9
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基本理念。就是说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健康奠定基础,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近几年仍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生即无参加体育活动意识,又无参加体育活动能力的毕业生。所以说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已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 转变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进行身体练习就会有一定的运动量。而当今学生受社会、家庭和自身多方面影响大都存在极强的惰性。学生体育课上学习、练习都不是很积极,更不用说拥有锻炼意识,课余时间自觉进行锻炼,增进健康了。从这点出发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首先要转变学生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益处及作用。使学生知道加强体育锻炼能增强抵抗力,少得病,增进健康;能帮助学生控制体重、健美体型;能帮助自己调控情绪;能增强自尊、自信等作用。另外教师的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将所学在生活中应用,并亲自体验。
比如,在“鱼跃前滚翻”教学课上,教师明确学习鱼跃前滚翻除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外,还能使学生免受伤害。当你生活中一不小心被什么绊倒,要向前倒时,就可以瞬间做个鱼跃前滚翻动作,利用鱼跃前滚翻避免自己受伤。学生懂得了锻炼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生活中应用,亲自体验到锻炼的益处能更好地转变学生思想。再有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与学生单独交谈或利用课上进行集体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锻炼目的,知道健康的重要性,重视健康,逐渐转变思想,变懒惰为积极锻炼。在不断的锻炼中,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能力就得到提高,进而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2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经常性地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入手。依据新课标,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将教师讲为中心改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思想,与学生建立合作互助关系,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有了平等关系学生自然会对教师的课感兴趣。其次,从选择教学内容上尽量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有趣味性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再有,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采用多样化教学。多利用游戏、比赛等方法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还有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即时评价、形成性等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3 体验运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有这样一段话:“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愈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他认为体育运动的本质就是快乐。所以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有了快乐这个动力,学生才会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养成锻炼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选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游戏或将一些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编成或编进游戏中,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运用一些比赛,如接力赛、互助合作比赛、篮球赛等,使学生通过比赛看到自己成绩,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快乐是运动的动力,学生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拥有了锻炼的动力,进而就形成了锻炼意识。
篇10
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是离不开一个健康的、强魄的身体。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与终身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就要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的去进行体育运动,加强自身的体质。这也是为学生日后的高强度的学习阶段打下一个好的身体基础。体育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来设计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本文结合目前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来简要谈谈如何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并让他们能够有意识的保持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
小学体育 终身体育 培养措施 现状分析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一个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来,从而体会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改变以及乐趣。在大部分的小学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小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其实是十分匮乏,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没有进行一个创新性的设计,导致小学生无法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因此,教师要能利用一些新兴的教学理念,改善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也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步骤。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来简要谈谈如何具体有效的来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一、如何正确认识终身体育意识
所谓终身体育意识,顾名思义,指的是能够贯穿一个人一生所保持的一种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终身体育指的是一个人一生进行的体育锻炼以及接受各种体育理念过程的总和,它也能称为是一种终身的体育教育与学习。一般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人群,会自发的自主的去进行体育锻炼,他们没有固定的教师与体育锻炼时间,而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去学会调整自己的锻炼时间,学习新的体育锻炼知识。
什么才是养成了终身体育意识的表现呢?(1)运动者能够自发去进行体育的锻炼,并且逐渐形成一个规律性的锻炼周期;(2)运动者往往会有一个长期坚持的锻炼项目,单纯的爱好跑步或者打球等;(3)运动者能够享受体育锻炼的整个过程,并且在其中获取乐趣与满足;(4)体育锻炼已经成为运动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甚至会带动身边的人进行集体性的体育锻炼。
二、加强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丰富课堂教学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往往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引导,教师在学生整个体育意识的建立起着核心的作用。我们要想让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够得到一个有效的培养,首先要做的是加强教师自身的体育素养。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即便拥有扎实的教学基础知识与教学技能,他也无法在体育方面达到全能的状态。体育教师更多的是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然而,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群体,这个群体中学生们的体育兴趣爱好往往各不一样,当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遇到自己的瓶颈或者难题时,往往需要向教师进行请教。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全面的去提升自己的教学知识,不断扩充与提升自己的体育知识系统,才能真正在课堂中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一个有效的指导。而且随着如今教育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完全可以与时俱进,去学习这些新的教学技术,并且利用这些资源与设备来辅助自身的教学。
例如,前几年较火的一款仿真游戏――水果忍者,它用一个主屏幕来播放游戏画面,然后通过感应器感应人的四肢的变化与位置,游戏参与者只需要站在指定的区域内,就可以实现一个真人的游戏体验。教师可以向校方申请这种游戏的设备,将其运用到体育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个设备开展各种有趣的真人游戏竞赛活动,一定能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
三、正确建立学生的体育意识,加强小学体育的理论教育
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理念与体育锻炼理论的灌输,这是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完理论以后,更能深刻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给他们自身生活带来的益处,也将是支撑他们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也要适当的引入对体育理论的一个教学,来让小学生从小就对体育建立一个正确的认知,培养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理论的教学往往应用于较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进行羽毛球项目的学习与锻炼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羽毛球运动的历史与比赛场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来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一个放映。同时教学也可以和学生讲解有效的羽毛球运动给自己的身体会带来怎样的好处,让学生进行一个有目的性的体育锻炼。
【结 语】
小学阶段的体育学习,是学生对于体育建立起基本意识与认知的重要阶段,学生今后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的发展,往往就是由这个阶段学生对不同的体育活动的接触所实现。同样,这个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就获得一个优质的体魄,为学生日后身体更好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的体质在小时候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增强,那么,当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发育时,他们身体的成长往往会低于身体成长的预期。因此,小学的体育教学是为学生终身的身体发育奠定基础,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