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8 11:3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德育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德育教育

篇1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思想;德育教育策略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的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社会主义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对我国将来的民族精神、社会风貌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构成部分。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我国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评估标准和观念也应当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发展创新。国内现行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严重滞后,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①过分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这也是国内教育体制的通病。②教师难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德育工作成效不够明显。③德育工作的评价标准不够合理,部分要求偏向成人化,用成人的德育标准规范来要求小学生,学生身体力行的积极性不高。④学校德育的方式方法过于古板单一,没有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自然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根据上文阐述的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结合本文作者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策略:

策略一:把小学德育工作融入教学实践当中去,秉承生活即教育德育理念,凸出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目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在单一的课本知识,应当让学生自己走入生活,走进社会,主动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自身存在的道德问题,学以致用。而且,在小学展开的德育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们易于接受和喜欢的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循序渐进地渗透和融合德育,使学生们能够在简单趣味的实践活动当中不自觉地获得德育教育,有效地将实践与德育相结合,充分地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策略二:明确德育主体,重视德育目标。学校应当明确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研究学生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问题,真正地重视学生的具体感受,从而凸显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学生打开心扉。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德育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篇2

1.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 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2.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2.1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2.2 情感陶冶。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2.3 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

篇3

过去几年,学校德育活动有点只注重形式,完成任务,表面看好似轰轰烈烈,但实则实效并不理想,那么怎样才能使学校德育教育有更好的实效呢,特别是在这偏远的新疆南疆学校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校德育教育离不开家长得配合

新疆南疆的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由于环境的因素的制约,对有些事物认识不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甚至常常袒护孩子的过失,更难要求其对孩子高尚品德和及国家意识的教育,因而学校德育教育一定要家长常常参与,逐渐提升家长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家校一致的教育目标,这一点不可忽视。

二、注重课堂教育,强化各科教学德育渗透,突出课堂育人效果

注重各科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教育,而非少数教师认为的课堂上的德育渗透在语文、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比较容易,其它课上则被不重视,这是不对的,每一门科目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最明显的是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体现在每一节课堂上的,课堂上的遵守纪律,认真听讲是每节课都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言行一致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候,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使他们养成不诚实、两面派、假正经的坏品质”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承诺好要认真完成作业,而实际并不认真完成的大有人在,这同样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契机。关键是老师们怎样引导,所以说德育教育是各科教师共同的责任。

三、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成员

在学校,班主任有诸多的因素影响着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如:班主任有良好的言行和整洁大方的仪表,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注重个人仪容仪表;班主任能与其他民族的同事和睦相处,做民族团结的表率,学生就可能不会有很多的民族情绪等。而且养成教育过程,不是一次两次就有效果,班主任需将从最细微的事物入手,严格要求,决不马虎了事。如开关门窗,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扰动他人心思,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是好习惯养成了。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农村小学生就像一张张白纸,纯真可爱,可塑性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判断很简单。你爱他,他就爱你,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从而把爱传播。教育必须结合身边实际。冰心曾说的:“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就不能抽象。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的,如爱自己的教室、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口头的说教毕竟太抽象,因此教育要贴近学生实际,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开展德育活动时的点评是实现德育效果的关键

农村孩子娱乐活动少,相对于城市孩子见识欠缺,在十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各项德育活动过程中的点评引导很重要,例如:开展爱国演讲比赛、知识问答、做游戏等活动后。适时的总结、点评、引导是很关键的环节,它可以把活动的目的引导到学生身边,从活动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从而把故事联想到自己的实际,这样效果会非常明显。

五、身边的实例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资料

实践告诉我们,生活实例是取德育教育效果的直接素材,身边的好人好事,教师要及时的加以利用,以此来展开对其他学生的影响教育。有的老师可能经历过经常对学生说教,效果不大,但用身边实例时,学生就很愿意接受,并能牢牢记住。这种方法在交通安全教育上效果非常好。

六、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又一途径

篇4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教育教学手段

Abstract:Anoutstandingpersonalcharacterclassclassroominducts,notonlyneedbeabletoattractstudent’sattention,butmustbeabletoarousethestudentrealexperienceoflife,thusguidestheybetterunderstandinglife,theacademicsocietylife.Thisrequestsuswhenthedesignclassroominducts,mustactaccordingtostudent’sage,thepsychologicalfeature,from“stimulatesthestudentinterest,enlightensthestudenttoponder,arousesthestudentemotion”toobtain,toattractstudent’sstudyattention,thedrivefunctionwhichthedisplayinducts;Therecombinationconcreteclassroominstructionsubject,“makesuptheunderstandingfromthefactspeech,thescenereappearsthewarmexperience,experiencesthestrongfeelingtoobtainbyoneself”todesigninducts,serveswithemphasisforthebreakthroughclassroominstruction,“releasesfromthevividsensationthinksgratefully,theanalogyfeelingbecomesawareinfiltratesthetruth,thescenerealizesfromexperienceuncoverspuzzled”obtainstodesigninducts,servesforthesolutionclassroominstructiondifficulty,thedisplayinductsupholsteryfunction.Thusenhancestheeffectivenesswhichtrulythepersonalcharacterclassroominstructioninducts.“tolive,stemfromthelife,tobehigherthanthelife,theguidancetoliveandtodevelopthelife”theideaisthenewcurriculumtothepersonalcharacterdisciplineteachingmostprofoundelaboration.Thepersonalcharacterclassroominstructionistheteacherprimarymission,isthebeltteachingmaterialmovestowardinchild’slifeandthelifechild’sprocess.Intheteachingmaterialappearsaseriesof“thelife”“thelifeevent”“thelifesubject”or“thelifescene”basicallyisbelongstothecarefulchoice“thehappylifeprospect”,butisnotormajorityisnottheoriginaltasteandflavorlifescene.Therefore,intheclassroominstruction,theteachershoulddisplaystudent’sstudyinitiativefully,guidesthechildfromtheteachingmaterialtothelife,theteachingmaterialloadbearing’svalue,thegoalandchild’slifelinkseffectively,letsthechildinitiative,positivelylaunchesintheteachingmaterialwiththereallifeandtheindependentactivity“thelife”and“theactivity”,thusachieves“thefeeling”,“experience”inteachingmaterialloadbearingvaluegoal.Thisbreakthroughpointonclassroominstructioninduction.

keyword:Elementaryschoolmoraleducationmoraleducationteachingmedia

前言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3、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3)、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2)、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

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篇5

关键词:小学;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53-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小学教学作为我国教学计划的初始阶段,其对学生早期潜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经验,谈谈对小学教学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些策略。

一、确定目标,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拔河比赛,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强抓常规,实施德育教育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小学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三、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教材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四、表扬为主,强化德育教育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树立德育榜样

小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加强家庭德育教育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知识、培养小学生品德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履行的一个重要职责。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呢?

一、重视诵读,以读来进行德育渗透,进而感染学生

学生通过朗读、诵读更能真切地体会到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良好的朗读、诵读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文章内容当中,接着,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传达出来的喜怒爱憎之感情。伴随着语言文字的急缓转合更真切地去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例如,在分析《在艰苦的岁月里》一文时,语文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中对外貌的描写片段,切实去体会那种不怕艰苦,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念的精神,在诵读中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朗读,孩子们的思想也能在读中得到有效感染和传播,在读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为进一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大家都知道,小学课文选取的文章大都脍炙人口、文质兼美,很多文章之所以被师生认可,主要是因为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也充分体现出可文以载道的原则。例如,在欣赏的《七律•》词时,这首诗词气势磅礴,胸襟开阔,既表现出了革命的浪漫情怀,又见证了历史的岁月峥嵘。但是,自幼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必定是很难体会到这样的意境,为此,则需要学生了解当时的年代背景、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深重的苦难与无尽的悲伤。当学生了解了战争的艰苦,了解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乐观主义精神后,会进一步体会诗词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对战士们的敬爱。通过故事情节和背景介绍,学生自然地了解了战争,自然激起对战争的愤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对和平的热爱之情。德育教育也自然渗透到了教学之中。

三、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目的在于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感染上。小学生阅读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一方面既能较好地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之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和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纽带,加强情感体验。例如,在阅读课文《白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反复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以及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像白杨树一样扎根在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文章中最能启迪孩子们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既“献了青春又贡献了终身,献了终身又献了子孙”的无私精神,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这样的教学也能更好地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祖国的西部、将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有效促使了小学生进一步产生相类似的道德行为,这样的德育教育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的。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语文德育教育的开展既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在处理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也一定要结合孩子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所处的生活环境等因素进行问题分析,从实际出发就问题展开更理性的分析与处理。为使语文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打好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效创新,通过营造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将德育工作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工作和他们自身发展的切实关联,在此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更能加深学生对此的认识和体会。课外活动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能力的塑造等都肩负着一定的提升效果。教师在开始活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等,组织学生到相关的纪念馆当中进行实地参观,或者组织学生到社区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等实践活动,通过实际锻炼促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当学生回到教室后,教师要及时让学生就这些课外活动进行记录、评价,并将自己的心得与感受及时记录下来。通过将课外活动与语文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有效场所与基地,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语文在德育过程中所发挥着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这门资源、及时掌握好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等,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洗礼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这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综合能力的提升发挥着十分重要之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君.基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23);112-114.

[2]赵佳,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

[3]何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J].基础教育研究,2012(18).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68-01

记得有位著名的音乐家这样说过:“如果我的音乐只会让人觉得非常愉快,那么我很遗憾,因为我创作音乐的目的是让人们变得高尚起来。”简短的一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音乐创作的真谛:学习音乐不是为了掌握音乐本身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通过其独特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力、鉴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品质的升华。

一、通过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如果教师告诉学生要热爱祖国,那么他们对“怎样做才算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不透彻。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必着急,可以告诉学生热爱祖国就是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就是从点滴小事做起。当然,在这些教育方式中,我认为还是音乐背景的效果最好,它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在音乐课堂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可以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时,我通过音乐背景的介绍,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国歌是一首高昂、雄壮的歌曲,每当听到国歌响起,我们都振奋起来,充满力量。有的学生虽然会唱,却不知道国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因此他们的歌声中没有灵魂。所以,我为学生介绍国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中华儿女为争取自由而奔赴前线,与帝国主义进行不屈的斗争。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每个人都神情严肃,似乎在心中做出重大的决定。我想,学会这首歌曲之后,每当学生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国歌的旋律荡满校园的时候,心中一定会有满腔热情,充满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自己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音乐背景的介绍和文化知识的灌输,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育人育才的双重效果。

二、通过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音乐欣赏可以感染人们的内心,震撼人们的灵魂。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广大的欣赏者,让很多人接受了美育的熏陶。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教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注重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聆听民族音乐,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感。

例如,《忆江南》是一首优美的乐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所表现的意境也很迷人。这首乐曲的歌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词,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将这么美丽的词配上音乐,怎么会不吸引人呢?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己聆听,感受其中的美好。在学习歌词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朗读歌词,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有什么风俗、有什么迷人的景物、有什么美丽的传说等。此时,我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此情此景,让学生的感触很深,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它给学生带来的冲击是其他艺术形式不能给予的。尤其是优秀的民族音乐,其中蕴藏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过了音乐本身,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及内心。

三、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课堂教学的及时补充。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因为小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表现,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会急于将自己的才艺展示给大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开展一些课外艺术活动,让学生懂得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唱出和谐的音符;只有协调一致,演出才能获得成功。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全面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1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除了需要完成既定的体育项目知识的教学外,还担负着学生的品质教育。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牵扯到的内容也较多,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细心观察的话,小学体育的教学对学生忍耐力、意志力、宽容理解和修为操行有着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也有自身的优势,只是需要教师依据学情,巧妙的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的感受德育。体育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类课程,体育课更多的是活动课和实践课,这就少了满堂灌和说教式的授课,也是学生较为喜欢的课程之一,所以在这样的课堂渗透德育具有明显的优势。体育活动往往不是一个人完成的,需要与同学合作,那么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交往,能够学会沟通与交流,懂得尊重和谦让等,这些就是德育的内容,也是德育的方法。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不是灌输而是通过直观的体验,所以效果要好得多。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德育的有效性,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和乐意参加的教学模式,比如体育比赛、小组合作、体育游戏、多媒体辅助授课等方式和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他们的个性,让学生的思想、想法、个性、爱好和特长得到尊重和发展,并通过这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给与强化,势必会大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德育有效性的提升。

2创新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小学体育的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这门学科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可以说体育课程教学中能呈现学生的个性,学生跟随着老师的授课,在创新意识上能有所提升。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自身的个性,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正面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敢于展示自我,敢于探究,学会创新。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之外,还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学会及时的评价,做好课堂管理。小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赞许,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充满信心,才会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中,他们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所以教师尽量多鼓励,多引导,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师生构建良师益友关系。在宽容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发展。在体育项目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都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扩大交流,相互合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必须学会交际,学会尊重,懂得全局意识,给学生和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些其实就是德育的过程,也是德育的结果。比如篮球和足球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要树立团队意识,有团队归属感,队员之间多交流,学会奉献自己成全队友,学会肯定别人,尊重对手等,这些体育项目的教学中除了要赛出成绩外,还要收获友谊,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和学习,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一定会大大提升。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一定的规则,任何人违反规则都是不行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项目给学生讲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这些也是德育的范畴,通过这样的引导绝对比理论性的灌输效果要好得多来得快。

3以身示范,发挥教师的德育模范作用

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交流的主体,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自身的言行就是最为有利的工具。体育课堂,老师的各种表现,比如上课态度、对学生的心态、有无迟到早退现象等,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德育重在言传身教,如果教师兢兢业业工作,积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艺,那么在学生心理就会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和威望。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

作者:王爱霞 单位:河北省定兴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篇9

一、在课堂常规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是日常规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常规教学,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二节课的学习,以后的课学生在铃声响完之前都能很好地排好队,而且做得非常好。

3.从排队跑步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体育课我们经常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跑步,如在热身跑、50米、100米跑中,我们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不插队,不推人,不串道,通过这些跑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跑的能力,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在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内容,例如:结合教材,在学习《投掷》时,我们拿一些关于害虫、、网吧的图片让学生拿小沙布或自制纸团来进行投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讲解害虫、、网吧的危害性,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远离香烟、远离网吧、拒绝。

2.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喜欢游戏,更多的喜欢竞争类的游戏,在比赛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如结合教材,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同学跑得快,有些同学跑得慢,或者棒没有交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这时埋怨声便来了:“你怎么跑得那么慢,都是你跑得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交好掉在地上,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接好的学生便委屈的哭了,这时教师要对那些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接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信心。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行。通过这类游戏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3.从偶发事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喜欢体育,在体育游戏中难免会发生动作之类的错误,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和纠正。例如在篮球《四角传球》游戏侧重教会学生弧线跑和传接球的方法,为了把游戏做好,老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传接球和弧线跑的单个动作的练习,注重动作的质量,在质量的基础上要求速度,最后用二个球进行游戏,此时学生都急于进行游戏,都会努力按老师要求尽快完成正确的动作,这就促进了正确动作形成和掌握。但在游戏中会出现个别学生动作问题,这时老师应该详细讲解,多做示范;而不能因此而停止练习,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做游戏也一样,从不会到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有成功,有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失败时要及时找原因,并给予鼓励。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中,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有一个强竞争性的特点,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时,教师应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它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田径课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如何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篇10

关键词:学校体育;德育教育;体育教师;学生

“教育的秘诀,便是使身心两种锻炼可以互相调剂。”“身”的健康要靠体育锻炼来完成,而“心”的愉悦则要依赖于良好的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适时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下面是我在12年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点不太成熟的想法,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前提是营造一个优越的体育环境

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其前提是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越的体育道德环境。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越的物质环境,如:篮球场、乒乓球案、上课及训练用的各种体育器材等,以及课间活动用的小件器材,如毽子、跳绳、呼啦圈、大绳等,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多样性,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纯净的体育道德软环境。学校对于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要有完善的监管机制。长此以往,在学生的思想中就会形成不可逾越的体育道德标杆:体育比赛是真实实力的较量,是血和汗的象征,只有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永不言弃、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的关键是具有体德兼备的教师

(一)体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即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1 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 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体育教师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素养。

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崇高的理想,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具有高尚的集体荣誉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一)首先,学校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上要有针对性。

学校每年要开展参与范围广、体育竞技性比较强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受到不同方面的教育,比如:一年一度的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培养同学们的奥林匹克精神;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让学生拥有胜利的自豪感和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迎新长跑比赛、每天的晨跑,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耐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大课间评比、拔河比赛等全班性的比赛项目则让学生懂得,自己是生活在大大小小的集体当中,我们比赛就是为了集体争光,经过这样的引导,教育学生热爱集体、要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等等。

(二)体育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针对性。

(1)首先,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针对性。

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每节课都会总结出本节课的运动强度和肺活量的指标,却忽略了德育指标。我认为教师在写课时计划的时候,应该把本节课的德育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德育指标体现在教案上,并有针对性的将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所达到的德育目标加以整合,从而形成新的体育与德育目标相结合备课模式。

(2)再次,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项目设置上要有针对性。

每节课训练内容和形式不同,所体现的德育目标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以及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确定不同的德育目标。比如:训练持久跑、耐力跑等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单双杠、跳木马、跳山羊等训练项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畏困难的精神;训练接力跑、传球等项目的目的则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等……

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要持之以恒、细水长流

体育教学中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不够,德育方法比较简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再加之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这些都是导致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或半路夭折的主要原因。为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强化育人观念,做到持之以恒,“育真实的人、育有用的人”,充分发挥体育教师角色职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优势,优化德育方法,确保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让德育教育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有力保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五、结语

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功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亲身感受德育教育,真正体会到体育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才能使他们更加重视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及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