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伦理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护理伦理学;护理;应用
护理伦理学从利用卫生学规则照顾患者演化到界定其实践领域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一门专业[1]。其研究对象是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应遵守的护理伦理道德规范。护理模式已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护理向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整体护理发展,其重在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技术为框架,开展各专业协作的程序护理,向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服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士素质,我院在护理工作中,密切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从实质上着手,遵循护理程序,不断研究探讨适应我院的护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深深认识到运用护理伦理学有利于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将总结如下:
1护理伦理学贯穿于整体护理工作之中
护理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科学。学习护理伦理学可以提高护士的道德认识,激发护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提高护士的道德水平和奋发进取的事业感,以满足社会对护理的需求更好地为护理发展作导向。护士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患者,护士要带着爱护、同情的感情不厌其烦地为其护理、治疗,带着最大的职业涵养去理解患者的痛苦。所以,护士要在平凡的职业工作中,不断努力刻苦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勤奋工作,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关心体贴照顾患者,对患者一视同仁,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
2用护理论理提高自身修养,营造美好氛围
2.1护士的语言、仪表、行为直接影响护士的外在美,也能给患者初次见面留下良好印象,所以护士要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学会使用语言的道德美,与患者交谈时注意使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治疗性语言,保护性语言。患者住院后由于角色的改变,自尊心受到压抑,沟通时要顺从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能做到尽力给予满足,限于条件做不到的要给予耐心诚恳的解释,使他们产生信任感、安全感、温暖感,决不要冷淡他们,更不能奚落和讥讽他们[2]。患者入院后从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出现恐惧、焦虑、自尊心增强、猜疑心加重等心理反应,所以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要有同情心和关怀心,帮助患者尽快熟悉适应新环境,使患者感到安慰与鼓励,减轻焦虑,消除陌生感,并随时观察掌握患者的准确信息,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使患者与护士之间建立一种温暖和谐的关系。
2.2语言是心灵美的表现。心理护理是护理伦理的基础,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所以护理人员必须重视语言的学习与修养,善于沟通的技巧。临床调查表明,护理人员是否有同情心是患者愿意与其交谈的关键,要善于引导患者谈话,要有“转移”或“通情”的沟通能力,使其对谈话的内容感兴趣[3]。护士主动热情关心照顾患者,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详细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社会状况和心理变化,反复耐心细致地做患者思想工作,让患者倾吐心中的苦闷和忧虑,引导患者明确生活目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放下了思想包袱,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这正如伦理学说的:“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4]。这说明语言对情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护士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还应具备广博学识,要熟悉了解所接触的每一个患者,给予最恰当语言交流,这要求护士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交流技巧,让患者心理处于最佳接受治疗与护理。护士高尚的道德情操,能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操,促进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的内脏调节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效的心理护理上,也是护理伦理的充分体现。
3运用护理伦理对工作进行自我评价
3.1护理工作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护士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将护理技术与护理伦理结合统一,才能做到动作敏捷,头脑冷静、思维清晰、紧张而有秩序工作,才能提高操作和救治效果,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系统的全身心护理。护士的工作质量、技术水平、道德品质均能在实施护理工作中体现。如:瘫痪患者翻身,是否按时实施或只是流于形式记录在翻身卡上;无菌操作过程是否正规,只有操作者知道;夜班护士是否按时巡视病房,也无人知道。因此,护士必须认真学习护理伦理知识,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严格执行各种操作标准,表现出高尚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2利用护理伦理学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关键。伦理学认为:“良心是在人们履行社会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4]。护士的道德良心表现在为患者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上,道德良心能使护士对自己职业道德的行为后果和影响作出自我评价,感到对工作的满足、喜悦、惭愧或内疚。因此,我院要求护士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对符合护理道德要求的情感、信念、行为做出正确的抉择,对自己所做的每项护理工作都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进行自我评价,自觉改进,避免单纯依靠逐级领导监督检查批评而引起逆反心理,从而保证了护理程序的操作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
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组成的统一体,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必须转移到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工作上,而不是只重视患者的生理或病理反应的局部。要做好此项工作护士除了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具有广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学科运用于人性化的护理工作中,才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总之,要加强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和宣传,护理人员只有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达到一个良好的境界与水准,才能将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临床工作做好,才有利于医院护理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而得到患者及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杜慧群.护理伦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2:18-26.
[2]李本副.护理伦理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9:122-123.
篇2
【关键词】 管理心理学;高校饮食管理;服务水平
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使高校食堂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高校食堂的管理需要。作为高校饮食服务管理工作者,应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会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手段来加强食堂管理,提高饮食服务质量,让高校食堂发挥出保障生活和服务育人的双重功能。本文试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将管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高校饮食管理和提高饮食服务水平工作中。
一、管理心理学是高校饮食管理者科学管理的必修课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领域中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它运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现代社会里,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在组织中,人是管理的主体,是各项活动的决策者、执行者和实现者,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正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 [1]。
高校食堂是高校的一个重要场所,食堂经营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甚至社会的稳定。高校饮食管理工作者面对着高校食堂的经营者、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等不同群体,学会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创造融洽的心理氛围,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领导绩效是非常有必要的。
经过几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食堂引进社会力量承包经营的现象已比较普遍,在这一进程中,涉及到各方面错综复杂关系的处理,例如,如何正确协调和处理好校方监管与经营企业、企业负责人与企业内部员工、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各种关系,如何激发食堂经营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对高校饮食管理者的心理、行为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高校饮食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是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管理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实践任务,就是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水平,使领导者能够科学地驾驭整个管理过程。作为高校饮食管理工作者,学习并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对于学会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健康健全的性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作风和品质,增强管理者辩证思维能力和处理复杂事务的本领[2],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搞好饮食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人际关系原则的运用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之一是要重视研究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人际关系。结合我院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实际来看,在改革前,学校直接经营学生食堂,学校既是管理者也是经营者,管理和经营、效益和责任相统一,学校饮食服务的管理者和食堂负责人之间是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相互联系紧密,沟通便利,既可以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也可以直接参与食堂内部的管理,达到对食堂工作进行直接管理和监督的目的。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后,食堂的管理结构和模式发生了变化,社会专业性饮食服务企业成为学校食堂的经营者,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其内部的管理上具有自主权,学校在对食堂的管理上处于间接的、宏观的管理地位[3]。因学校食堂管理者与食堂经营者之间管理目标不一致,又不归属同一单位,不存在上下级关系,相互之间缺乏了解,难以沟通。作为高校饮食管理者,应把握运用好管理心理学中人际关系原则,与食堂经营者及员工进行全面的交流、沟通,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并在食堂经营者和企业总公司之间起到一个桥梁作用,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帮助改善和提高食堂组织的整体效率。
激励理论的运用
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实质是根据人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目标物,从而激发人为满足需要而努力从事某项活动的行为意愿[4]。管理者通过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被激励者的主观能动性,获得最佳的工作成效,从而更迅速、更完满地实现管理目标。
高校食堂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学校直接经营时,由于管理权和经营权相统一,是以服务为主旨的,食堂经营者不用过多考虑食堂经营成本,没有经济目标,没有激励机制,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学校引入社会专业性饮食服务企业后,食堂经营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社会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也就必然要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动力。学校食堂管理者应学会运用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来规划、决策和制定合适的利润空间,给企业一个合适的经济目标,即“期望值度”,并使食堂经营者能通过努力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企业才能保持充分的活力和动力,如果目标太高、难度太大,企业就会对完成目标失去信心。因此,制定科学、可行的经济目标是激发企业内在动力的重要方法,这一目标确定的正确性是调动企业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竞争心理的运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企业经营如果没有竞争,企业的动力和活力就不会长久。高校饮食管理工作者学会运用管理心理学的这一理论,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竞争环境,通过引进适当几家规模相当、专业性强的饮食服务企业分别承包经营学校食堂,有意营造一种公开、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使企业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通过竞争,促进食堂经营者提高服务意识,把提高服务质量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作为达到食堂经营目标的手段之一。同时,引导食堂经营者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竞争环境,将食堂的经营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相统一,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竞争的持续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饮食管理者还要善于发现、抑制“不健康竞争心理”,防止发生“不正当竞争”的现象。
人性化管理的运用 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对人的尊重,也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其目的是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与学校直接经营食堂时其管理、经营和利益相统一不同,学校食堂引入社会专业性饮食服务企业后,食堂经营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承包企业的利益与学校的整体利益和学生的利益相独立甚至相矛盾。表面上看,食堂经营者所追求的经济利益与学校无关,实际上,食堂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和学校的稳定。 因此,高校饮食管理者应在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经营承包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干涉其内部事务,除了行使监督和管理权外,还把食堂的经营状况当成学校自己的事来关心,监督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了解和关心食堂经营的经济效益,帮助食堂经营者查找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如协助办理经营许可证、保障水、电、冷气等的供应、联系相关单位为食堂员工进行身体检查和办理健康证、帮助联系安排员工住宿、协调食堂与社会各相关单位的关系等等。同时,也建议和协助食堂经营者在其内部建立法制化管理的同时,融入人性化和柔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理念有利于校方和经营者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相互的沟通和理解,随着双方感情的加深,使食堂经营者逐渐把学校的利益融入经营理念中,把提高服务质量和食品安全放到重要位置,使学校和企业的利益逐渐达到协调统一。
三、管理心理学理论在提高食堂服务水平中的运用
高等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饮食服务质量和需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饮食管理者学会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对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师生对饮食服务的特殊需要有很大的作用。
审美心理与环境育人 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总是能给人带来愉悦和激情。大学生这个群体正处青春靓丽阶段,对美和时尚更是有着强烈的追求。
如今的高校食堂已不仅仅是满足学生生理需求的就餐地方,也成了大学生们聚集、交流之地,是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公共场所。高校饮食管理者和食堂经营者应创造条件适应大学生们的审美心理,给学生一个优美的就餐及放松心情的环境,如食堂无蚊蝇飞舞、地面和就餐用具清洁卫生、窗明几净;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服务,如服务人员着装整齐、仪表端庄、笑容可掬、服务规范;给学生提供一份色香味美的佳肴。通过发挥美的感召作用,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文明的语言和举止,在满足学生生活需求的同时,又达到了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营养的需求心理 大学生的年龄多在18-25岁之间,正值青春发育期,活动量大,生长发育旺盛,新陈代谢率高。这一时期,如果不注意饮食调理,不能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日积月累,必然会导致营养不良、体质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填饱肚子,对进餐的营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饮食管理者和食堂经营者应重视这一需求,学习食物营养知识,对配餐师提出要求,注意营养的科学搭配,并以宣传栏的形式,加强对学生正确营养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膳食平衡的方法,使他们保持健康,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繁重的学习中。
求新、求异、求快、求实心理 思维敏捷、反应快速、标新立异、追求时尚但又缺乏耐心和经济不独立是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主要特点。他们希望食堂的菜式常有新鲜花样;希望就餐时能方便快捷,以增加自由活动的时间;因为经济不独立,以及贫困学生的存在,希望就餐花费能够价廉菜美。高校饮食管理者和食堂经营者应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尽量做到菜式多样化、品种多样化、口味多样化、有特色有变化。在学生集中购饭时间段增加售卖窗口,增加技术熟练的员工,开设自助式、快餐式、点心、小吃等多种就餐方式。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在饮食供给上做到经济实惠、质价相等和高、中、低档次兼顾,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对饮食服务的不同需求。
反馈需求心理 对学生在饮食或服务上提出的不同需要,应建立定期反馈制度,加强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沟通,合理的需要应及时满足;条件尚不成熟的需要应努力创造条件去满足,并给予解释,取得学生的谅解,对学生来说,谅解也是一种满足;对不合理或不切实际的需要应加以解释和疏导,不能横加指责或压制。
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满足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高校饮食管理者也应与时俱进,学会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来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虽然管理心理学理论并不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一切问题,但作为2l世纪高等学校的饮食管理工作者,学会掌握和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学会把管理心理学理论与本校的实际管理工作相结合,探索适合本校饮食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有利于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经验的积累和改革的深入,有利于切实维护师生的利益,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孔祥勇. 管理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王云伟.孙卫克.管理心理学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 卫生软科学,2002.16(2):31-33.
篇3
关键词:图式理论 听力理解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英语,尤其是英语视听说显得更为重要。据统计表明,人们在工作的时候,一般交际所使用的言语技能的比例分别为听力45%、交谈30%、读写25%。作为一个大学生,必须了解世界的最新发展状况,通过英语来积极吸收国外有用的思想方式和科学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英语视听说能力的教学力度,充分贯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目前教育司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听说,突出读写。然而,听说依旧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中国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听力往往是在被“测试”而不是在被“教”,只注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播放语音材料――学生听后做练习――教师给出答案――再放音,教学效果差、效率低。这无疑导致了我国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偏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鉴于听者与读者在接收理解上存在的共性,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了现代图式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实际指导作用,提出了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图式理论模式与听力理解过程
(一) 图式理论模式
所谓图式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单位,即人们在接触新事物时总会把新事物与相关的已知事物相联系,通过大脑的能动反应,从而激发出能认识或帮助认识新事物的图式。图式的总和便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图式(Schema)提法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1781)的著作,一个人在接受新信息、新概念、新思想时,只有把它们同他脑海里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以后经过皮亚杰和巴特利特(Bartlet)等人发展成为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图式理论在阐释储存图式对人们认知理解影响的过程中,强调两种基本的信息处理方式,即“自下而上(bottom up)”和“自上而下(top down)”方式。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任务也是让学生理解文章所承载的意义,依靠听觉与视觉两种方式相结合,来共同激活图式网络,它不仅涉及对口头信息的处理,也包含对书面信息的理解。
(二)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人们在接触新事物时总会把新事物与相关的已知事物相联系,通过已知认识未知,因此,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中已形成的图式,即背景知识。Rumelhart和Ortony认为,“口头语篇并不含有任何意思,相反,它只是给听者提供了他们应如何从背景知识中提取或构建意图的方向”。Anderson认为,“每一次理解都需要一个人已有知识的参与”。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头脑中的图式越多,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就越正确、透彻。图式对听力理解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的作用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紧张、疲劳、焦虑都会影响注意力集中,因而必然影响听力理解。教学实验也表明紧张焦虑情绪是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些情绪都是因为听前对所听内容无思想准备而担心听不懂所产生的。但听前图式的激活能够为听者指出了听的方向,缩小了听的内容范围,故能缓解听者紧张害怕的情绪,从心理上增加了听懂的信心。
(2)预测作用
预测是指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已知信息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推理猜测。预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理论上讲,50%的听力技巧与预测有关。由于图式是对各种各样已知知识的综合概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所以它具有为听者吸收语篇信息提供心理框架的作用,当输入的信息激活了听者头脑中相应的图式,听者就会对即将要听到的内容产生一种预期。当预期同所述内容相一致时,对材料的辨认会加速,理解会加深;相反,当预期同所述内容不一致时,图式将阻碍对材料的理解。
(3)补充信息差的作用
由于图式是一种抽象的知识结构,它概括了具有不同细节的各种已知的实例,所以,当材料中省略了一些常识性的信息时,这时只要激活相应的图式,听者就能推理出被省略的信息,并把它们添入到正在处理的图式中去。
(4)筛选信息的作用
这一作用体现在图式对所要加工的信息并非全部接纳,而是有选择地进行加工。某一图式一旦被有关线索激活,就会为信息的加工储存提供一种框架与图式密切相关的信息,就会被图式组织进来并获得巩固的记忆,而与图式无关的信息因没有被纳入图式而很容易被遗忘,因为听力思维具有时限性,在听的过程中,声音是转瞬即逝的,听者不可能一字不漏地记住每一句话,所以,听者必须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筛选,将注意力放在他认为重要的信息上,这样才能保证抓住文章大意。相关研究表明,注意力是听力策略中对听力测试成绩影响最为显著的一个因素。认知科学表明,如果大脑中没有相关的图式为理解语篇内容提供参考和向导,听者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抓不住关键词句,就很难达到对文本中心意思的理解。
二、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分析图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信息储存、加工、提取中的作用,探讨图式对听力加工模式及听力策略的影响,对指导听力选材、听力教学、有的放矢地采取听力策略、提高听力理解等都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听力选材
听力教材的选择与编写一般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而教材的难易度不仅取决于语言知识,如生词量的多少、句子的复杂程度、篇幅的长短及体裁的熟悉程度,还应对学习者的背景知识、话题的熟悉程度给予足够关注。这就意味着听力教材的来源不应满足于单一的西方英语国家,还应多样化,应将百科知识及传统文化因素纳入教材。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不仅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听力素材,而且使他们听起来倍感亲切,增强与英语学习的亲和力,克服精神紧张和焦虑,树立心理优势,发挥理解中的能动作用,提高听力理解。
(二)扩充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与我们有诸多不同,教师应更重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结构中有关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与空缺。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所输入的信息与大脑已知的信息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否则,如果缺乏跨文化背景知识,听者就无法建构起由缺省文化来填充的有效认知图式,达到理解的目的。
(三)利用大众媒体扩充新闻背景知识
由于图式具有动态性,随着世界知识的增长而丰富扩大。因此,增强学生对文化信息的敏感性就尤为重要。语言学习不仅是语言技能的学习,还应是吸收文化信息、丰富世界知识的过程。而世界知识不仅存在于语言学习中,更取决于对国内外时事的关注程度。反过来,关注时事,也有助于丰富世界知识,建立新图式,提高听力理解。利于学生及时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很快进入语境,激活图式信息,把握语篇,发现答案;相反,如果缺乏对时事的关注,缺乏世界知识,以上的本质特征反而会成为理解的障碍,影响信息的激活与提取,理解率就低。
(四)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听力教材中的情景类语篇大多来自于生活,学生大脑中也都具备相应的图式,关键在于如何激活。具体做法是,先鼓励学生进行group work or pair work模拟练习,如到银行存款、到医院就医、到商场购物等,由于学生都有这方面的经历或体验,参与热情很高,在激活图式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听力练习,学生感觉非常容易,理解得更好。
(五)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图式,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们展示与新图式有关的东西,使他们在大脑中建立新图式,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增加了有关英美国家风俗习惯的知识。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寻求意义、预测、推理和证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搜索语篇信息,并利用所得信息对语篇的内容进行预测并最终证实。因此,这样的听力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且还把听力教学从以往的以“单词、句子”讲解为中心的方向转移到以“语篇”为中心上来。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听力课堂不仅仅是播放录音,然后再测试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这么简单,这里面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探索。我们必须将听力课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作为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师,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听力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习者能将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听力技巧和策略应用到真实生活的交流中去,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提高他们运用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学生们自己的认知意识不容忽视,教师们应该利用图式理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并最终使他们无论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能成为一名在听力方面应付自如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Anderson,A. &Lynch,T. Listening[M].1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Howard,R. W. Concepts and schemata:an introduction [M].London:Cassell Educational,1987.
[3]Kant.Critique of Pure Reason[M].London:Macmillan,1987.
[5]丰玉芳.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1,(1).
[6]黄子东.话题熟悉程度语言水平和问题类型对EFL听力理解的影响:一项基于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实验研究[J].外语界,1998,(4).
[7]黄子东.西方二语P外语听力理解策略研究述评[J].外语界,1998,(2).
[8]李冬梅.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0,(2).
[9]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J].现代外语,1996,(2).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SIVA;营销方案;市场规律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人,社会现有岗位供不应求,大学生创业俨然成为了解决越来越严峻的就业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对新型营销理论进行研究,帮助大学生找到能运用于创业中的营销理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SIVA模型概述及对大学生创业的营销阻碍分析
(一)SIVA模型理论概述
SIVA理论是IMC理论教父唐・舒尔茨于《SIVA范式》一书中提出的,它切合了近年来我国大众传媒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形式变化,倡导在传播中构建营销体系,在营销中体现传播作用,不但适用于大型企业的内部营销变革中,更可用于新创项目的实际销售模式之中,可以有效地帮助新创项目从无到有地建立营销资源。
SIVA模型以四个要点作为理论核心,分别是方案(solutions)、信息(information)、价值(value)和途径(access):方案要求营销活动要围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而非卖出产品即可;信息要求营销组织诚实地为消费者提供显性信息;价值要求组织要让消费者为解决问题所付出的代价与解决方案的价值相符;途径要求组织在传播信息时要按消费者期望的途径,而非简单露骨地向消费者推销方案。
(二) 大学生创业团队在营销过程中遭遇的阻碍
本项目团队在自营的创业项目的营销状况的基础上,对来自西华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的42个创业团队进行了问卷调查,搜集了处在不同环境中的创业团队的相关营销数据,分析了这些新创项目在营销过程中的阻碍,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①缺乏有效客户。64.29%选择了这一项,表明如何吸引客户是新创项目最为关心的问题,有了客户购买产品或者服务,企业才得以生存和盈利,新创项目往往难以把握客户心理,对客户行为分析不到位,容易形成“一次购买”的局面。
②缺乏管理经验。28.57%选择了这一项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普遍缺乏运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上下级关系形成、团队有效沟通、决策集中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上难以系统化,但对于管理结构简单的小型团队并没有太大影响。
③缺乏信息反馈。21.43%选择了这一项,新创项目团队由于用户较少,在销售产品或服务后会记录下客户信息,利用QQ、微信等方式寻求信息反馈,但是由于这种反馈是单对单的,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④难以整合渠道。33.33%选择了这一项,新创团队通常具有创新型产品,不量产的话对渠道要求并不高,立足校园的市场定位又引出渠道较单一的问题。
二、对SIVA模型如何解决上述营销问题的分析
(一) SIVA模型的理论优势
随着传播中心的转移,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集中而易于收集,消费者对于自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有多种选择,过于突出“传者”的作用只会使消费者对其丧失好感,而SIVA模型的理论核心则是围绕消费者体验建立的,具有现实意义。
(二) 在SIVA模型下寻求大学生创业营销问题的解决方案
SIVA模型建立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运用这个模型应保证在建立服务包模型或者产品推广时以网络媒体为媒介,SIVA模型提供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我们理解碎片化决策的消费者的心理,抓住他们的喜好并将其转化为我们的客户。因此SIVA理论适用于服务提供商、产品制造商、中间商、终端零售商和使用B2B/B2C/C2C等商业模式的企业,用该模型来解决新企业的营销问题较为合适。
①对于缺乏有效客户的问题,SIVA模型会以方案为主导来解决。根据市场经验,可以知道消费者的决策时间逐渐增加,想要简化决策过程,就要了解消费者在交互式市场中如何决策,通过大数据服务,可以便捷地得知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及购买偏好,这些信息对于缺乏销售经验的创业团队来说弥足珍贵,它们可以让企业主动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案,从而吸引到有效客源。
②对于缺乏管理经验的问题,SIVA模型要求企业在初创或者变革阶段坚决地整顿组织(包括内部流程和层级系统)。促进管理层次的扁平化发展,明晰核心管理层和员工层的区别和分工,提高管理效率。组织应首先考虑消费者利益,而非产品和利润,为了达到这点,企业就要进行管理培训,在SIVA模型下逐步建立适宜组织发展的企业管理系统。
③对于缺乏信息反馈的问题,SIVA模型明确指出要获得信息反馈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需要第一时间了解完整、透明的信息,消费者很有可能通过网络获得企业试图隐瞒的信息,从而降低好感度,与其如此,不如主动了解消费者想要知道什么,并最大程度提供真实信息,满足消费者的主导意识,增加他们选择的期望值,促使其产生评价,由于这种评价产生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上,因此更具客观性,这个主动寻求“挑刺”的过程也是企业改进的过程。
④对于难以整合渠道的问题,SIVA模型提出可从构建有效的方案传递的途径来解决。经多次实证,可知大学校园内的消费者多数对第一次感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具有依赖性,企业应该利用这种依赖性,第一次就提供最好的服务,让消费者印象深刻并保存企业网站或者安装APP来便捷地获得企业更多的服务,同时也从消费者的层面解决了企业的渠道整合问题。
三、基于SIVA理论的营销策划建议
1. 新企业的成立一般是建立在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服务)的基础上,这也是企业的竞争核心,而这个核心是否能支撑企业成长的标准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性能好坏,而是产品能否解决顾客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企业的新产品策划要建立在对消费者问题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2. 新企业在成立初期就应该建立基本的CIS系统(VI可以暂缓),并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修改,逐步形成企业的形象代表、文化底蕴和行为准则,以提高新企业整体形象,这一点在消费者日益重视品质购物的今天尤其重要。
3. 充分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寻求校园外的客户。尽管大学生创业主要立足于校园内,但是该市场太小,其细分市场更是难以哺育一个新生企业,所以企业应当建立与校外消费者的联系,争取更多提供解决方案的机会,因此进行大数据分析对于方案的产出必不可少,此谓“对症”才能“下药”。
4. 设立企业公开日,公开企业的生产资料(商业机密除外),充分保证消费者的信息透明度。
在校园网、企业官方网站或企业自建APP上搭建交互式分享平台,分享模式要以消费者自主反馈分享为主,搜集甚至诱导顾客“抱怨”,这样企业才能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消费者期望获得方案的途径,但是要控制“抱怨”的数量和程度,因为数量过多、程度过大也会损害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 唐 E.舒尔茨(Don E.Schultz) 菲利普 J.凯奇(Philip J.Kitchen).全球整合营销传播[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唐 E.舒尔茨(Don E.Schultz).SIVA范式:搜索引擎触发的革命[M].中信出版社,2014.
[3] 陈悦棠 吴春平.基于动态能力整合视角下营销新思维探讨――SIVA理念[J].现代商贸工业,2010(06).
[4] 杨玉婷.SIVA理论下企业品牌的精准营销及适用研究[J].商,2014(39).
篇5
关键词:合作学习 应用型人才 语言应用能力
Abstract: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of promoting study through small-group interaction. The positive rol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help solve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large class sizes. Using the theory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process can help the college students enhance the acquiring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between themselves. Other advantages are: an increase in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red and learnt, awareness of the benefits in participation, the improvement in the abilities of analysis and expression which untimately lead to the goal of promoting and raising the levels of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language skills
高职学院学生现状:我国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多为高中阶段后进生,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三校生,这部分学生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同时,两种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普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他们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高职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目标: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大多数教学仍然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在教学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 重应试教学、轻素质培养等现象。而高职学生传统应试观念使他们学习的目的很多是以应付过级考试为核心。吴启迪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决定高等教育 “如何应对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眼下高等教育界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这就意味着现在高职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完全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尤其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等这些作为“应用型人才”必备的能力,笔者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尝试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理论依据: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开展学习活动(Penny, 1991),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学生们在没有教师直接管理的情况下开展学习活动。目前,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教学中。合作学习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 而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是最为重要的, 小组成员深入讨论,相互启发、开拓思路。学习者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在活动过程中, 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每一个成员都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小组任务从而达到预定目标。
下面笔者具体阐述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这一教法所设计的一项学习任务的开展过程。
一、任务布置
开学第一堂课,根据一学期要求完成的八单元教学,让全班四十八位学生自由组合成八小组(每组六人),分别选择承担其中一单元内容讲解任务,互不重复。每个小组组员共同对课文进行探讨,收集材料,分析整理重点难点,随后根据各自特长承担课件制作、课内讲解(三至四名组员进行15 分钟 Presentation)等任务,最终老师按照预先公布的评分标准给每小组打出一个总分。
1.合作学习步骤一:分组、选题。学生根据对彼此的了解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愿意合作的团队伙伴,以最快的速度确定自己想要选择讲解的单元课文。
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个别学生最初没有小组愿意吸收的状况,这让学生本人体验到集体的重要性。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如此,以后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呢?在最短的时间内确立好题目既是对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一个挑战,又是同伴间互相妥协协商的过程。因为不同题目的难易程度存在差异,而各组员的兴趣方向同样不可能一致,因而这个过程也是组员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理由阐述和辩论的过程。
2.合作学习步骤二:内容讨论,材料搜集。按老师给出有关的要求,首先让各个学生单独阅读课文,然后在组内讨论重点难点,给出自己的想法。紧跟着,同学们分头查询资料,在对相关资料讨论之后由同学一进行整理。
为了理解课文,必须对课文进行阅读、自学。为了帮助理解,上网查询课文、作者、相关文化背景,学生的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得以训练和提高。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可以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学生从这一过程不仅比较出自己观点跟同伴观点的异同,还锻炼了他们利用资源、记录整理、归纳总结等认知策略。
3.合作学习步骤三:课件制作。在步骤二整理材料的组员的帮助下,第二和第三位同学开始课件制作。能否得到高分,能否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成功课件的制作可以为前期材料的准备提供良好的展示平台,更为最后演讲的同学提供保证。一句话,良好的课文理解和精湛的演讲离不开现代的科技手段。课件从视觉上得到大家直观的评价。大家需要的不仅是美感,更是课件手段对讲解目标的辅的认同。
4.合作学习步骤四:课堂Presentation。如果说前期的三个步骤都是在课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进对课文难点、重点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件准备的话,那么课堂Presentation则是惟一个在课内进行的展示。各个组,通过他们一致推选的三至四名组员,将大家一直以来精心准备,并很可能因为看到前面其他组的讲解而进行了改良的作品进行亮相时,他们的期待和目标都是一致的、热切的。从他们课前早早就将材料在讲台前的电脑上准备好这一简单的动作就已不言而喻。
当看着他们站在讲台前,或者流利或者还带着一些发音问题但是都一致熟练地讲解课文时,毋庸置疑,他们都是花了时间,花了精力,很努力地在完成集体共同的任务。他们基本都用英语讲了,他们一开始都显得有些紧张,但他们有的采用提问的方式制造和其他同学的互动,有的甚至想到用小小的奖品当场奖励回答正确的同学,气氛因此十分活跃。
5.合作学习步骤五:评价学习。学生课堂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进行了拍摄,有的作品挂到了网上。在看别的小组的演讲的过程中,每次都让大家各抒己见评奖优缺点,而后面准备的小组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课件的制作形式和具体的讲解过程,都不断的在改进。当然为公平起见,一开始就向大家说明,越是后期的小组,评价将越严格。
二、任务总结
通过实践,笔者以为,旨在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任务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功。这个贯穿几乎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有以下优点:
1.在充分合作的前提下,讲解的组员在准备的过程中对课文预先有了很好的预习,理解,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互相学习、分析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责任,彼此间充分协调,而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是发挥到了极致。所有这些能力都是作为应用型人才所需要培养的能力。
2.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授知识,合作理论指导下这次教学任务布置,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在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合作学习能打开思路, 激发新想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间的共同讨论,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个体信息量。
3.不需要老师多说,同学们就可以看到小组间的差异同学间的差异,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在不知不觉中比较自己的演讲能力、口语能力和其他同学的差异。小组间的竞争,反过来同样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动力。
4.学生的讲解,激发其他同学的好奇心,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5.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老师再用不同的方式点播课文中重点难点,学生不知不觉中对课文多了一遍学习了解的机会。大部分的同学经过了这次全班同学面前的演讲,他们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将大增。
当然,还有一部分不敢开口的同学选择了幕后的课件制作的工作,但是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他们从其他同学的表现那里得到了激发自己尝试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Dudley-Evans T. & Maggie Jo St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Ham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篇6
关键词:酒店管理教学 合作学习法 应用
善于合作、乐于合作是现代社会对这一时代人才的要求。合作学习法成了多数技校酒店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已经普及到技校酒店管理教学的课堂中,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有关合作学习的介绍
在现代教学领域中,很多技校都提倡将合作学习法应用于酒店管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改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技校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合作学习的含义
一说到合作,我们都知道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合作学习就是让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中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互相帮助一起讨论,其是一种有指导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大家的交流与探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这样学生既可以在教师那学到知识也可以在同学身上学到东西。
2.合作学习法的实际应用意义
在合作过程中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互相合作,是合作学习法核心内容,其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合作学习法在各技校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其优点,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反省和改正,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酒店管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应用
1.合作前的准备工作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让其做好准备工作,然后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对于在酒店管理教学,要先让学生了解各酒店的组织机构,教师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搜集资料,并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有利于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2.合理的划分小组
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小组之间的平等性,分组时最好保证每一组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自身素质及男女比例平均分配,使每组成员之间在各方面互补,从而更好的促进合作学习的进行。
3.合作学习的规则
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设定合理的合作学习原则。如果这些规则由教师提出来,虽然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完全接受,大多数学生都有逆反心理,估计他们会不认同教师提出的要求。所以由学生来决定比较好,其可以通过讨论来确定合作学习的规则,这样他们会更拥护这些规则,而且增加了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酒店管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合作学习的主题
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合作学习中来,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关酒店管理的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影像资料、提供背景资料、话题讨论等方式创设意境,让学生关注教学内容,引起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技校的教学进度。
5.合作学习前进行独立思考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不能直接进入到合作学习中去,这时就需要先独立思考,让学生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想法,然后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获得了其他同学的想法,在思想上进行了交流,这样有助于技校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6.分配学习任务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对各小组进行分配任务,在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倾听及尊重他人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并及时介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合作学习法在技校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7.合作学习成果的评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评价,把学生个人的竞争扩展到小组间的竞争,采用小组评分制,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合作的诚意、积极性及考试成绩等各个方面仅评价,提倡一种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的学习方式,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利于对酒店管理教学方式的开发。
三、合作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1.有些学生不在合作学习时发言。这个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方面的原因,或者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合作学习时经常不发言。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忙,教师可以知道其在合作讨论之前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准备,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其自信心。
2.组内成员不能友好相处。这个问题也是很常见的,在小组内,学生的性别、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及家庭背景都有差异,这些可能都是他们不能友好相处的因素。处理这个问题,可以在对学习成果评价阶段进行控制,当他们成绩不高时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明白他们是一个整体,必须合作学习友好相处。这也促进了整个技校内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为合作学习法在技校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提供了方便。
3.小组之间的竞争太过激烈。这也学习方式有可能造成小组之间产生矛盾,影响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其感情也产生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评定结果引起的,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学生,评定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应该得到重视的是合作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经验,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也使合作学习法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也促进合作学习法在技校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4.课堂喧哗。在合作学习时课堂太喧哗,会影响到大家的听力,教师必须严格维持秩序,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附加分的方式,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这就有效控制了其他小组喧哗的形势,让合作学习有秩序的进行。
结语:
合作学习法在技校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人人都得到了锻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促进了技校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贝静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6).
[2]王小明,谢利民.论当下课堂学生合作学习理念的偏离与回归[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2).
篇7
关键词:审计学;审计案例;实践教育
一、引言
案例学习(Case Study)教育是实现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之一,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探讨相关典型案例,从而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审计学作为财务类应用学科,学生如何很好地掌握审计理论并运用到具体的财务审计中,是该课程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内容,同时也是对审计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挑战,它既丰富了审计教师自身的审计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也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审计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审计理论与实务操作内容的解释和深化。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启发性。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在案例教育改革中,教师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积极寻找多种答案,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后,学生就能获得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有效的学习。
2.针对性。案例可以将抽象的原理、概念、原则等具体化,将其置于特定的现实情境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增进其学习兴趣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基础理论的特定含义和操作范式。
3.应用性。案例教育中的教学案例,是教师在实地调查与实战操作的基础上提炼整理编纂出来的,可以虚构某些案例的情节或场景,但本质性的内容必须依据客观实际,这样,学生通过案例的钻研和探讨,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4.综合性。案例教学有助于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大体归纳出对案例研究、研讨会、课堂讲授、模拟练习、指导式自学、角色扮演、敏感性训练、电影、电视录像等九种教学法教学功能的评价结果。案例研究在这些教学方法中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这三方面占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上占第四位。
三、案例教学在审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审计学课程案例库的建立
1.确定审计学教学案例库的使用对象。设计审计教学案例库,首先应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然后选择可以达到目标和满足教学要求的理论资料和经验技术。为此在设定该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科设置的先后顺序,让学生在了解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门课程的学习。
2.调研和收集数据。与企业管理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及审计机构、证监局的执法人员等对案例问题有独到见解的人员进行交流,是编写案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此审计教师应走访一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一定的调研,且通过参加全国《审计学》精品课的培训,在论坛上与其他高校审计学的授课教师进行了探讨。在调研和收集数据时特别注意保持开放型思维,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不限定具体问题。
3.撰写案例。首先,对已经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其次,组织这些材料和笔记,准备案例大纲。有关案例的突出事实,如案例的背景和涉及的审计理论内容等最重要的信息应该首先加以介绍。在撰写案例时注意论据不应太难或者太模糊,即使案例很复杂,也能使学生找到线索,确定哪些是能充分地唤起学生们的兴趣的内容。能使学生参与讨论,使他们有机会提问且得出可供选择的办法。
4.修订案例。首先是仔细观察介绍信息的方法,删除那些不必要的信息,且以读者的眼光来看待案例。为此案例课题组老师应共同商讨,检查措辞、拼写、标点符号、语法、句子和段落结构等,大家集思广益尽可能编入所需的全部信息。其次是修改完第一稿之后,应让同事或专家审查一遍,尽可能做到完善。
(二)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通过本人对《审计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个人认为,案例教育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目标明确,即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案例目的、案例要说明的主要理论内容、案例如何引入、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有哪些内容、如何分析等。另外,为便于对案例的分析、节约上课时间,必须要把案例都做成PPT等形式,上课时及时调出使用。
2.课中个体参与阶段。审计老师可通过在课上向学生发放文字材料、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多种方式展示案例,教师或学生也可用语言描述案例等。学生了解案例及相关的审计理论后,教师应设疑问难,引导学生剖析解惑,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 “循序渐进”的目的。教师设疑后,也不能放任自流,要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研究分析进程等进行“微观调控”,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时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包括相关审计准则、会计知识等内容。
3.团队合作探究阶段。这一阶段是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主要目的在于挖掘个体汇集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在这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看法、知识和经验来评价和分析案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安排4-6人作为每个小组成员,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进行总体协调,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提高整个团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班级整体自主探讨互补阶段。全班所有学生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班级交流,主要任务是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解决。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围绕审计中的不同主题,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同时,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5.个体和整体综合能力提高阶段。老师的总结评价是案例教学实施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总结和归纳案例本身所蕴涵的理论与实务操作,使学生分析、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得以提高。二是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表扬有独特见解的同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等相关内容,即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调整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6.课后修改完善案例阶段。案例讲完后,审计老师应及时检查和添加相关教案和笔记。对于在讨论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作出总结,且必要时进一步追踪案例的发展状况,修改和完善案例,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基础性工作。
四、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内容
1.知识内容有高度的综合性。审计课程内容丰富,涵盖的知识面广,需要综合运用审计准则、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及经济法等多方面知识内容。其不同于传统授课,易于学生接受,能充分利用课上宝贵时间,培养学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案例内容有频繁的调整性。审计学课程的基础是现行审计准则,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会计、审计准则不断调整变化,所以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最新的会计、审计准则内容,以及这些准则在审计业务中的实际运用。且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课程设置体系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能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注册会计师如何在审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财务审计操作。其教学目的应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能活学活用,不断分析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简单肤浅地停留在只是教会学生掌握书上的理论知识上。
五、审计学课程教育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审计案例教育要与会计和财务管理教学环境相融合。案例教育要求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广泛的知识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巧,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且需要学校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各高校自身应尽其所能,在工商企业、税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特定教学实习基地,或提供审计模拟仿真的环境,做到审计案例教学的实施与会计和财务管理教学环境相融合,更好地改进教学效果。
2.审计案例教学不能取代传统审计理论与实务的讲授。传统教学虽然有某些局限性,但传统教学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案例教学优势虽明显,但不是完美无缺。其次,传统教学对于加强审计、会计、管理等相关知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3.审计案例与其他工商管理类案例的区别。虽然审计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工商管理的教学方法,但二者在案例的具体运用上还存在很大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工商管理的教学案例的作者一般是在采取措施的地方停止案例描述,让案例中的学生接管过去;审计案例必须给出具体的案例分析方法并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出此案例所运用的会计知识、审计知识,找出理论依据所在。
4.审计学案例教学需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审计学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影响。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启发者,其角色定位是引领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涉税难题的自主学习意识,完成向社会提供“学以致用”的高等教育最终产品的教育改革目标,因此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帮助开拓他们的分析视野。
5.案例教学库定期更新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相结合。审计案例内容应以新颖为特色,其案例库的内容应随着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变化,及时更新和调整。审计案例库的构建与更新是一个团队分工协作、整合资源和提高效率的产物,为此,审计老师应分工协作,共同沟通、商讨最新中外事件案例。为此,审计老师应经常登录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审计署网站,关注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公告;关注和阅读《审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审计》、中国审计报、中国证券报等杂志和报纸及登录国外相关网站等获取该方面的信息资料内容。为此,审计老师要善于总结、善于观察和善于搜集,在案例库的更新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江虹.案例教学在审计课程中的创新实践[J].会计之友,2011(7).
[2]郑丙金,郑韵楚.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2(6).
[3]张雪梅.高校开放式审计案例教学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0(2).
[4]李颖丽.审计案例教学之案例选择的新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3).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理论 学习小组 学习任务
一、引言
从教学方面看,体育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体魄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合作学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用,其体现的成果也越来越明显,下面将结合教学具体工作对此进行分析,并准备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二、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与特征
教学理念的不同对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合作学习理论的内涵和特征分别是:
(一)概念。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新的理论,指的是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互动和分工,发挥学生之间的合力,相互探讨与交流,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各自的能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特征。合作学习理论具有自身显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在进行分组和学习的过程中,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进行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他们都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为整个合作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组员之间必须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并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其他小组和同学的优点,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策略
(一)设立学习小组。要想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分组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身高、成绩、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内容,同一小组成员之间允许存在差异,这样有利于相互学习和交流。同时各小组选出小组长,也可以由组员轮流担当组长,负责督促本组成员的学习。
(二)分配学习任务。为提高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更好的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的学习任务,教学中应该对每个组员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根据组员的基础、能力、性格等情况,给他们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明确他们扮演的角色,以促进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组员数量应该适中,在5―7名较为适宜。体育教学内容不同,不同小组承担的任务也不尽相同。
(三)实施教学任务。第一、课前合作学习。课前小组成员应该做好预习工作,学习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对将要开展的学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堂上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做好准备。第二、课堂合作学习。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任课老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对各小组的任务进行合理安排,让各小组分别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到课堂体育活动当中,掌握基本的体育训练技能,完成教学任务。第三、课后合作学习。课后合作学习也不能忽视,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要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跳绳运动、足球射门训练、篮球定点投篮等内容,并做好总结工作,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四、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实例
(一)应用实例。为了让人们对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下面将通过具体实例对此进行探讨分析。选择篮球定点投篮和篮下运球技巧训练作为教学内容。具体的实施方法为:第一、学习之前向学生讲解和展示定点投篮、篮下运球技巧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基本的了解。第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5―7名学生,并选出组长,负责督促本组的学习和训练。第三、让学生分组进行定点投篮和篮下运球技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每组要有序的进行,老师加强指导工作,组长敦促每位学生的训练,同时优秀的学生要对本组成员进行辅导,发挥示范作用。第四、训练完成之后各小组进行训练成果展示,由老师和其它小组作为评委,肯定各小组成员训练取得的成就,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评选出优秀的学习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应用效果。在篮球定点投篮和篮下运球技巧训练中,通过采用合作学习理论,不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还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篮球定点投篮和篮下运球技巧训练技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教学工作者,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经验的总结,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合作学习理论得到更好的应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对后期的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朱玉香.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的研究[J].运动,2013,(7).
篇9
关键词:物理实验 实践能力 思维能力 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实施物理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实验教学尤显重要,它更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物理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作用。
一、物理实验能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进行新课前,通过演示实验,充分创设情境,恰当设置问题,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良好途径。我们可以在讲平面镜这一节内容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只一面开通的空箱面,取出一张纸币,从空箱顶端投币口中放入,结果纸币竟不翼而飞,难道这个空箱有什么“魔法”。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有了探究的欲望,情绪高涨。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发现箱子的魔法来自箱中的平面镜,从而引入课题,于是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参加讨论、探究。通过这一些现象明显,趣味性强,印象深刻的物理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兼有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题:现在是九点一刻,再过多长时间,时针和分针重合?中国学生听后赶忙拿出纸和笔进行计算,而国外学生则不慌不忙地抬起手臂,将腕上手表的时针和分针调至重合,可想而知,中国学生费半天劲,结果还不一定正确,而国外学生的答案立刻就出来了。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的学生习惯于理论的计算,而国外学生则善于实践。而物理实验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特别对一些探索性的实验而言,学生的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就能从观察到的许多物理现象中,产生一个个问号,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促使他们找到理想解释;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就可寻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设计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做“测液体的密度”实验时,充分把握学生设计实验环节和选择实验仪器的过程,抓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时机。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还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对学生肯动脑筋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首先肯定学生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让学生充分讨论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是否可取,学生通过分析后得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误差。学生最终会找到减小误差的好办法这个分析的过程,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但是,学生在这个思考、分析、设计、否定、再思考、再设计、再设计的过程中,增强了减少误差的意识,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学生如果经历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处理实验结果等一系列过程,就能正确的思维,加上基本的实验技巧,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长期坚持,就会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初步的锻炼。
例如,在做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力气大的学生拉,不论怎样拉都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打开阀门,让空气进入半球中,这时让两个力气较小的学生来拉,却轻松地将两个半球拉开。两相比较,总结得出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大气压强还不小。这样,给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动手操作,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系统、熟练。在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时,我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将测温时间和测得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按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做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熔化与凝固图像,分析归纳该物质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特点。这个探究过程,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数据处理的能力。实验中学生亲自观察研究,亲自动手操作,经历着“感受实验――观察实验――出错纠错――再次实验”的过程,也伴随着“科学思维――应变处理能力――建立实验理论”的培养。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四、充分利用物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动手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时,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果因势利导,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由于学生没有竖直放置玻璃板,出现了玻璃板后放在桌面上的蜡烛无法与像垂合,我便乘势指出了小汽车前面的的当风玻璃,都是斜放的,可以防止平面镜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影响司机的视线。教师经常做这样的引导,学生会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起理性认识,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目标。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手段,并且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离开了实验,物理教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发展中,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充分运用好物理实验教学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泽农.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1.
[2]乔际平,刘甲珉.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首教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罗星凯.低成本、高智慧的物理实验欣赏[J].物理教学探讨,2000,(9).
[4]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4):11.
篇10
关键词:“慕课”理念;理论力学;教学改革
“慕课”(MOOC),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在线学习方式,也是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目前,“慕课”已经在国外高校教学中广泛应用,并逐渐进入中国学习者的视野。据三大“慕课”平台之一Coursera的统计显示,2014年每8个新增学习者中,就有1个来自中国。可以说,“慕课”已经开始影响当今的中国教育。
一、“慕课”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网络公开课不同,“慕课”不是传统课堂的重放,而是一种理想课堂的呈现。它有强烈的学习现场感而且重视学习过程,通过严谨的知识点拆分,以精妙的短视频完成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上更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传统“灌输式”的线性教学方式转变为“对话与协商式”的非线性教学方式。此外,“慕课”教学设有交流平台,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交流、讨论学习,并以协作式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过程。
二、“慕课”理念在高校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理论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有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具有“理论易懂,做题难”的特点。理论力学的教学中一直存在诸多难点亟待解决:(1)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2)多媒体课件讲授公式定理效果差;(3)教学内容无法按需学习;(4)教师无法及时获得学生反馈信息。因此,利用“慕课”的优势,发展一种适合中国高校理论力学教学的全新模式,可以为高校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途径。
针对问题(1)和(2),利用“慕课”教学“数字化”的特点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当今的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即时通讯软件QQ几乎是每个大学生电脑或手机中的必备软件。利用QQ群的文件共享功能,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短视频进行学习。工程实际问题的视频可以通过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获得,理论推导的视频则由任课教师出镜录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面对面”地学习理论推导过程。经调查显示,学生平均每周会花1~2小时在网络资源上,一些学生会投入更多,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
针对问题(3)和(4),“慕课”教学的“网络化”特点可以充分发挥优势。以QQ群为媒介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将学生集中在网络上形成“第二课堂”。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针对课堂内没有理解的公式定理进行反复学习,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前置知识点对后续学习的影响。不仅如此,“慕课”教学重视整个学习过程,线上资源与课堂教学同步,教师可以根据网络互动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存在问题,让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下一步教学工作,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慕课”的线上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现阶段理论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以线上资源为线下课堂提供扩展与补充,线下课堂为线上资源提供目标和方向的全新教学方式。同时,这种创新教学方式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核心精神,让课堂教学“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
三、“慕课”理念在高校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慕课”作为教育界的新生事物要正确对待,在看到它优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它的缺点。近几年来,“慕课”逐渐暴露出弊端,课程完成率低和课程成本高。因此,现阶段的“慕课”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但是其理念可以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为高等教育的组织和运行带来新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舶来品的“慕课”应该被正确地“本地化”,发展适合中国高校的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对传统大学课程的“升级”,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艾薇,侯作富,周思柱等.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力学与实践,2009.
[4]刘玉威.“慕课”对于大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初探[J].时代教育,2015.
作者简介:周震寰(1983― ),男,辽宁大连人,博士,副教授,固体力学,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叶宏飞(1984― ),男,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
孙家斌(1983― ),男,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