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把阅读的方法与手段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能力。

一、鼓励学生质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前提

小学生已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而且也有了一定的质疑素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进行适当的鼓励,绝不能简单地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再能提一些较高质量的问题,那便是“水到渠成”了。那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的质疑精神呢?我的具体做法是:(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我常常从小学低年级就充分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促进他们的思维活动,给他们创造多想、多读的机会,在读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自己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在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没有写明事情的经过,而是给读者留了思考的余地,这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用以启发他们的想象。

二、重视朗读训练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措施

目前小学教育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在人是否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逆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虽然小学生人生阅历少、知识储备少,但是也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也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措施的改进和创新,来达到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鉴于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实施场所,因此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好、学生思维活跃。同时,笔者要强调的还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

此法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在一般的看图说话、看图作文中都要用到。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强调细节能够锻炼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让他们考虑问题、观察事物更全面,而且在写作和陈述训练中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表达内容和方式的完整性。

二、迁移法

迁移法是学生向优秀作品学习时的一个主要方法,只有通过模仿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在文章结构、一些生字词应用等方面,迁移法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具体应用中,教师要先着重讲解被模仿的文章,引导学生如何迁移使用,从而达到以一点带动全篇、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应该说,迁移法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到自学成功的乐趣,思维得到训练。

三、分析综合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教授字、词、句,只有让他们理解这些,才能找到课本本质和非本质的内容,并最终通过综合,对课文主旨、中心思想等进行概括,只有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小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也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

四、表演法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超过半小时的课堂学习是不容易的,而如果换成表演互动参与学习,效果和接受程度就大不一样了。因此教师应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尽量根据实际情况多安排学生以参与式的表演方法来学习情节比较生动的课文,比如一些童话、寓言故事等等。通过表演,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都得到了发展,并且能够在教师的总结下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口语表达;培养方法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口语表达能力,应从小的时候进行培养。制订口语表达的目标,然后,分析课堂上存在的影响培养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找出合理的培养方法。

一、制订语言表达的目标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述方式等方面进行培养。表达的完整性包括语言是否吐字清晰、简洁明了、生动明确等。首先,语言的表达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性,语言要通过逻辑性的思维言语表达出来,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的交际工具应该被完美地应用。然后,语言表达要得体,要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合的话,让对方明白言语中的含义。再者,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能够将想表达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三点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语文课堂中影响表达能力培养的原因

语文课堂上表达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语言表达所需的情景匮乏、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针对性较弱。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和学生无言以对,学生不够活跃、教师无可奈何的场景。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对语文的表达充满恐惧,尤其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长期积累导致学生胆小自卑。语言的表达需要一个合理的场景,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的教材设计当中多设置一些生动的情境来锻炼学生。缺乏针对性是指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文章的思路,表达起来就会清晰明了。

三、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要从学习的氛围谈起,营造一个活跃的、可以互动的环境,能让学生畅所欲言,语言的表达是一个发自内心的诉说,要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维将想要表达的内容流利地阐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新思路

一、引言

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知识和培养习惯的起点,而小学的语文教育则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而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鉴于此,把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提上日程,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创教育新局面,展开教学新思路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重心所在。二、小学语文教育开展新思路的意义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推进,如今已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众所周知,这种教育体制的改革是一段长期且复杂的路程,因此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教育观念老旧、教育水平较低和教育方法落后的尴尬局面,使得素质教育难以真正得到实施[1]。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另辟蹊径,开拓创新,以新思路战胜旧观念,新方法代替老路子,做到真真正正的实现对小学生语文教育的改革,把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到一个高层次上来。

二、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小学语文教育在改革道路上收获颇丰,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小学语文教师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难免成为影响课堂质量的因素。或者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小学生的引导性不够强,没有能够做到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鉴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对教师引导能力和启发学生思维的能力要求是较高的,这些不足需要及时认识并抓紧解决[2]。

三、小学语文教育的新思路

第一,教师要提高对教材的认识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能力,强化对小学语文基础教材的认识能力,小学语文在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因此,教师要以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教师在备课和授课阶段,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剖析,延长教材的知识内容,对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和安排,对学生进行合理授课。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表现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化特点,传播正能量,以听、说、读、写四种方式向结合,利用流畅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渲染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教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有着明确的认识,在课堂中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对学生进行授课,通过教学视频、学生表演、课后练习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对于这一课的认识。

第二,以启发和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极强,因此,教师才要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教材,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多思多想,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引导,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不断加深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且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坐井观天》这一课时,要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然后进行多媒体教学,利用教学视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画面感,并且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故事道理的理解。

第三,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建情境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积极良好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要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内容中,通过学生自我表演、合作表演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思考创造积极良好的教学环境,将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的创设背景,利用现有的生活理论常识,通过多媒体、演绎推理等途径,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常态化。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这堂课时,要求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说说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如问题太阳到底是什么时候大,让学生进行讨论,充分调动了课堂氛围,扩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去创建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

四、结束语

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要真正将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上来,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从学生自身和教学实际出发,以开创教育新局面,展开教学新思路作为指导思想,把小学语文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走的又快又稳。

参考文献:

[1]于英武.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新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56.

[2]吴丽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材选编及教学研究的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2(08):26-27.

篇5

关键词:以人文本;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87-01

在小学语文中以人文主义精神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是引导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比较特殊,好奇心较强,而且比较多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小学生的特征,将人文主义精神发挥到极致,以小学生为主,对其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以此作为提高学生潜能的重要发力点。比如在课堂教育上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精神、自尊自强精神等,都可以使得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从而有更强大的动力去完成其他学习目标。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育中各种理论性内容依旧是主要教材,因此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革,加强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以保证和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形成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主的状态进行改变,使得学生可以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以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新的学习环境,将人文主义精神当做一种重要的思想载体,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比如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转变,学生可以变成教师,教师作为旁听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讲解,学生扮演教师,对诗歌的主旨、意境等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在学生讲完之后对他的讲解进行评论,从而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以及突破点,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结合人文主义精神,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

1、对语文课程的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

传统的语文课程中,最常用的教材内容是各种理论教材,由于太过理论化的知识会让小学生产生疲劳感,这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学的情绪。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要兼顾学生的情绪以及个性特征,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较重,因此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完善,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融入更多实践教育内容,将语文教学实践化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发展途径,利用生活教材进行语文教育,可以极大地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可以提高他们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将语文教材上的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更多有趣的图文信息,比如视频、音频等材料,都可以作为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的素材。同时,还可以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利用,从网络平台上搜集更多有趣的语文素材,给小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加强课外活动教学的力度

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的有限的时间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比如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在课外进行相应的练习才能不断加深锻炼。对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课外活动的拓展,比如可以让学生采用记日记的方式,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记录,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学习,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的过程。对于语文课程而言,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阅读材料的主旨的看法,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听到其他同学的意见,相互之间分享,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预留出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与人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主的思考,学会自主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老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加强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练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为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所有的人都采用同样的作业设计,明显是不合适的。当前语文作业一般都是根据教材后面的各种材料进行设计的,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定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多层次作业的设计,抛开传统的教材作业,将更多人性化的作业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对诗歌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做好温习,通过新媒体查询相关的消息,可以采用朗诵、表演等方式,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展示出来,这种作业形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语文自主学习过程中,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加深对语文的深入理解。

在以人文本的理念下,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的改进,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从而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基础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志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25)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低年级要注重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感悟体验,培养思维能力;高年级要学会把握情感,读写结合,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和素养,学会延伸拓展,培养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阅读是了解文化、弘扬传统最基本的方法,阅读可以拓宽视野、感悟人生、升华精神、滋润心灵,因此,我们老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在阅读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思维能力。我们要根据学生在读时存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新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老师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和阅读能力为目标,以训练学生思维为核心,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素养,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在阅读中,要注意学生在阅读中的对话关系,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与作者之间,这些对话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在阅读中联想、质疑和思考。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不能将阅读教学模式化,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思维方式,这才是开放式阅读的目的。由于个人经验见解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每个学生都应该对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在阅读中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小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教师文学水平和素养

老师作为传道授业的第一人,首先应该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和素养,不断充实自己。真正为人师,要时刻注重以身作则。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首先要给自己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在一个时间段要读哪些书,是什么类型的书,在阅读中平静下来,不断熏陶自己,完善自我。

三、深入研究文本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老师对于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因此,老师要提高自身对文本的造诣,不能过度依赖教材参考以免陷入思维定式,要深入阅读、分析和理解文本资料,能够正确创新式自我解读文本,将自己的阅读感触和体验与学生一起分享,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多加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见解和心灵感触。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然而文本理解不能靠老师将自身的理解死板硬套地灌输给学生,因此,要在老师深入和全面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帮助和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联想和创造性思维,在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中真正认识和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

四、完善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老师对于语文水平的判断仅仅凭借成绩,这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小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很多老师开始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阅读产生的思维和联想对于每个人都不相同,老师不应该为了片面追求成绩而压抑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学生将自身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并鼓励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阅读成果,增加学生阅读的自信和积极性,在阅读中获得最真实的成就感。也许,他们的思维存在一定的不客观和错误性,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增加阅读能力。

五、在阅读中反思与升华

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从小学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质疑、批判和反思的习惯,不尽信书本和一家之言。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多角度地创新性阅读,提高阅读的水平和质量,在阅读中学会反思、批判和质疑,不断拓展自身思维的空间。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以对文本的内容和格式进行反思,还要反思文本的主旨和意义,质疑也是思考的一种。只有在真正理解文本和作者意图的基础上,才能对文本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时真正理解文本,不断进行思考,这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真正实现阅读的价值。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老师在提升自身阅读水平,转变教学方式,深入研究文本,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自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学水平和素养。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发展

1.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1.1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目前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常常忽视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只是单纯进行文字认识、书写等机械记忆锻炼,尤其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只是单纯进行填鸭式的机械训练,根本没有考虑到加强学生阅读写作等文学素养教育教学工作。这会对学生未来思维逻辑和文学素养起决定性影响。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认知水平不足,单纯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机械的填鸭式训练是这个阶段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式。这种认识直接导致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没有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意识,影响学生未来文学素养的发展。

1.2在课堂上不能合理把握提问和朗读技巧

我国进行的中小学教学改革对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问有着明确要求,课堂对学生提问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更有代入感、活跃课堂气氛等,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这是进行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的。但是实际工作中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往往为了达到目的而走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只想满足课程改革对课堂提问环节的考核要求。这样的工作态度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实行了课程改革提出的课堂提问要求,经常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但是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学工作中不能抓住教学关键点进行提问,单纯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增加学生心理压力,甚至让学生对语文先去兴趣产生反感,使原本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提问工作收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事先做好课程备案工作,保证课堂提问的问题高度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准确有效,避免提问达不到预期效果。

1.3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部门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进行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学工作者理解接受并付诸实施。但对部分一线教师来说,接受理解能力较差,短时间内对课改不够适应,导致这些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能正确处理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单纯进行反复机械训练不仅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目前在一些农村小学,许多一线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法。

2.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方向

2.1将学生置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门要求学校教育不仅先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求增加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一切教学工作要以学生发展为教育教学中心,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并加以引导,主动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老师努力和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可以迅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学习,还要学会把握学生心理,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平时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达到在与学生保持轻松交流的同时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目的,增强学生接受能力。2.3教学目标设置要合理新课改后广大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不仅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行,既实现预先设定的授课目标,又使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

3.总结

新课程改革使当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同时开阔了语文教学视野和语文教学思路,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中快速掌握知识,从开始接触文学就加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态度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京莉.中小学生课外生活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07(03):53-66.

[2]黄少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41-79.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培育;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上,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仍不尽如人意。因此,要想切实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在语文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且不断的完善与改进教育教学手段,进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不断的提高。

1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的升级版,其在内容和结构上均与小学语文有较大的差异,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综合应用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为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提高考试成绩为最终目标,这样就使得语文成为一门普通的学科,难以充分发挥其作为人文学科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没起到多大作用。因此,要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全面发展。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1.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所受重视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不足,他们认为语文学科就是一门与文字相关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新字新词,阅读文章与诗词才是最重要的任务。教师将学生通过考试当成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优雅性。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个阅读文章在字词使用与修辞应用方法都具有很强的巧妙感。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让语文学科内容的魅力无法得到发挥,更影响语文学科教育的进步。

2.缺少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正确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利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利用整节课的时间讲解课本知识,很少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这就让很多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教师的控制,只能跟着教师的脚步走,死记硬背一些知识,不能自由地发表看法。部分教师习惯了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觉得没有必要更新教学手段,更很少考虑思想的创新,没有意识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课外实践的重要性,这就使初中生丧失了很多思维能力锻炼的机会。

3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更新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与快速进步。

1.加强语文课堂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想象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利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进行形象化与具体化处理,有利于语文学习难度的降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会让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在语文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教师要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激发,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锻炼思维能力。学生有机会进行自主思考,就很有可能得到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观点,描述理解,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首轻音乐,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学生能够利用想象与思考将文字转化成为图画与现实,就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

2.加强语文课堂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对于其语文学习效率的高低有重要影响。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用眼、用脑、用手、用心、用耳,每一个感官都得到调动,才能实现个人学习效果的优化。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袋去思考,将课堂中的阅读与写作学习结合起来,记好笔记,才能让课堂知识被消化。学生调动思维,将课堂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构建成知识体系,才会让语文课堂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于一切事物都有想法。但是,逻辑思维尚不健全,个人理解自然会缺乏理性,想法的逻辑性不强。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利用阅读与写作教学,引导学生整理语言,发现语文应用中的技巧,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过故人庄》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一个诗句之间的联系,通过思维运动分析其中的内容联系与结构联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故人”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思考说说写作思路。写作思路越顺畅,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就越强。将阅读与写作完美结合,可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加强语文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将创新作为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元素。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就会有更多学习想法,有更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通过讲解让学生有灵感,有新想法,新角度。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与表达事物的教学。比如在讲解《女娲造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女娲造人的利与弊”为主题开展课堂辩论,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的想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4.图画课文

形象生动是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这种形象是借助文字进行表现的。所以,在进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语言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图画法不仅可以将形象的语言转化为画面,还可以将抽象的语言转为画面。学生在进行这种转化的过程中要展开想象,认真动脑,这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形象语言画出五幅画: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迎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文的语言,很好的将这几个画面用图画形式表现出来。

5.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监控

整个教学及学习情况要及时进行监控和反思,调整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自我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核心体现。如魏书生提出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特点。他在“科学化”中的建立了“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与“总结反馈系统”,体系了教师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习了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检查学习效果、取补救措施的能力。

4 结语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个人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应用性,在语文课堂中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创新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将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等多项思维能力相整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系统培养,促进当代初中生整体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泽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亚太教育,2015,04:60.

[2]胡玮玮,李继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56-58.

篇9

[关键字]: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优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综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切入点,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是与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的理念相符合的,是素质教育强调的重点。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很大阻碍,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强调教学手段的创新,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状况

1.1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且好玩好动的小学生来说,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束缚了他们的天性,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严禁学生讲话或讨论,学生只能规规矩矩地做好,眼睛盯着课本或黑板,这对于好动好玩的小学生来说,无疑会引起他们的排斥与反感,进而对课堂乃至这门学科产生厌恶情绪,这是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让学生培养起并保持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甚至让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感,主要原因还是语文课堂或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结果。

1.2教学设置不合理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新教的内容与他们的学习基础结合起来优化教学内容设置,例如在拼音教学阶段,忽略了小学生的学前教育基础,至注重对拼音的繁复拼读与书写等,在识字阶段,主要强调对字词的音义解说上,要求学生不断的重复背诵与书写,而且会将拼音、识字以及阅读写作等这些紧密联系的内容割裂拆分,识字阶段就只注重对字词的讲解,没有结合拼音教学内容而加强对学习的巩固,也没有在写作教学阶段,结合对阅读理解教学的内容来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等,使得各阶段教学单调而薄弱,这些都是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不合理设置导致的结果。

1.3课堂教学单调乏味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遵循了“填鸭式”教育模式,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书写、背诵,教师提问时学生方能讲话,在整个课堂中只有教师一味的讲解或领导,忽略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维模式,不注重个性化发展。而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能面对书本或黑板中的文字,不仅教学内容单调乏味,而且对于接受新知识的学生来说,单纯的文字晦涩难以记忆与理解。主要是课堂教学方法过于单调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结合图片、色彩、影响声音等活跃课堂氛围,也没有充分利用有效手段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

1.4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常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注重考试成绩的提高,却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力较差,对于无法理解与吸收的知识,只要求他们不断地重复背诵以加强记忆,而不是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理解与消化,倡导“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仍然没有理解之前迷惑不解的知识,而且家中他们的学习压力与负担,造成他们的厌学情绪。并且,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许多事物的认识都停留在书本中,没有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感知、去体会,缺乏实践活动。

2、小学语文优化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创新

2.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首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心的同时,积极自主地去进一步探索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结合图文音响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看图说话或编儿歌认字等教学活动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应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好玩的天性,从他们的特点出发,设置一些能加强学习并巩固知识的游戏或活动,通过劳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

2.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而乏味,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综合提高敬爱呕血效率。例如在拼音教学阶段,辅助一些绕口令、儿歌或谜语等,巩固学生的拼音记忆,而在识字阶段,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程艳的身体表情或口语表达等传达的意思,猜出其想要表现的字词或成语等,一方面巩固学生对所学字词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也加深他们的记忆。又如,在阅读理解教学阶段,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一理解,如六年级《马踏飞燕》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直观的理解马保持平衡中所含的科学原理是相当困难的,若结合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理解用动画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便易于加强理解了。

2.3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加强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应基于教材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语文素养引导他们的认知,进而指导他们的具体实践活动,例如二年级《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理解雷锋精神,还要让学生懂得将雷锋精神发扬出去,对此,可以组织周末活动,通过深入社会实际让他们去发现与体会雷锋精神,善于发现并懂得运用,让学生在思维意识的认知与理解下,规范自己的实际行为。

3、结束语

综述,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根本无法适应适应时展的需要以及教育改革的落实,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从创新的角度着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是基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为教育改革的进一步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慧春.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创新的活力[J].素质教育论坛,2009(11).

篇10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 读写教学 重要性 策略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加快,使得小学语文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出发,对其读写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的重要性

从语文教学层面分析,语文素养的直观体现就是读写能力。阅读能力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阅读,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才能够为交流与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在听、说、读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读写能力可以说是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直观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展开。同时,读写能力也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读写教学,能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帮助。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读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的创新策略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确保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的有效展开,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应该及时更新认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1.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育教学中,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教师而言,应该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点出发,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材料,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助。阅读完材料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于材料的看法写出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随意书写,相互点评,使得其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主动地去阅读和写作。

2.注重素材积累

读写材料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读写教学的效果,应该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没有联系实际生活,对其进行延伸和拓展,缺乏对于学生的思维引导,从而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此,教师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对读写材料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与写作前,首先将读写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对生活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去体会生活中所蕴含的美。正如罗丹所言,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我们所欠缺的,是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盛开的花朵会给人一种热情的感觉,萧瑟的秋风和落叶则带来一种孤单与寂寥,这些通过相应的形容词所修饰的自然现象,能够呈现出独特的韵味,赋予自然景观以勃勃生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通过日记等形式,对每天发生的事情以及自身的心情进行记录,对相关素材进行积累,进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对“我们的校园”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校园的布局如何?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变化?校园中有没有比较特殊的标志性建筑?这样讨论后,使得学生对校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确保写作的顺利展开。

3.营造读写氛围

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语文读写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读写教学中,往往都是照本宣科,按照教材限定的内容,沿用枯燥的教学模式,通过讲授――练习――点评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通过轻松愉悦的读写氛围的营造,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其能够快速投身到读写教学活动中去,大胆发表自身的想法,并以此为基础,对文章进行构建,从而提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对新课标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白鹅》进行教学前,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白鹅”的相关特点进行讨论,对生活中的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对比,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动物特有外形、特点,在勾起学生的兴趣之后,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运用本组教材的一些写作方法阅读、仿写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提升读写能力

实际上,在新课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中,存在着许多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具有优美的文字应用,同时也包含着许多常用的写作方式,教师应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逐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例如,在对长春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夜莺的歌声》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赏析。在文章开篇的第一自然段:“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两句话中运用的环境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争后的荒凉,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做出了良好的铺垫。同时,在阅读课或者课外时间,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如《海底两万里》《鲁滨孙漂流记》《小鹿斑比》等,使得其能够学习和模仿其中的写作手法,积累一些写作素材,从而逐步提升小学生读写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师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素材激烈,营造读写环境,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使得其语文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提高,实现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