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1-22 17:5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

篇1

【关键词】 设计趋势;室内颜色设计家庭装修;室内设计创新;可持续发展

一、 设计的整体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了城规建筑设计、园林广场设计、雕塑与壁画等环境艺术品设计上以及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部环境设计,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以至于发展迅速成为了一门专业性很强、十分实用的新兴科学。

回归自然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生活在绿色的、天然的环境之中。

整体艺术化: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得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一种统一整体之美。

高度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再室内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设计中达到最佳的形、色、光、声的匹配效果,实现高效率、创造力强的理想的值的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高度个性化:相同的楼房、房间、结构,相同的设备。为了避免雷同,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段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室内外通透联合成一个整体。打破传统的结构特点,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过精心的设计,给每个家庭以个性化的独特的属于自己的象征。

二、 室内设计色彩的基本原则

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利用室内色彩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注重地域、气候要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室内设计的基本规则。再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不同民族、地域、风俗、文化、传统的把握。因此既要把握一般规律,又要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和分析。

三、 室内设计如何推陈出新

一切艺术创作的创新问题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谓标新立异、推陈出新,都是指在继承过去的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发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找新的题材。在建筑创作范畴,还要探索新结构、新技术领域、开拓新能源。我国现阶段的室内设计,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阶段的制约,还没有形成既结合国情又有鲜明时代感的设计风格趋向,普遍出现照抄照搬西方或者中国古典样式的或装饰部件的情况,这就是社会上公认的以拼凑代替设计的现象。说明我们缺乏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的文化素养。其具体原因就是对室内设计的意义缺乏理解,缺乏正确的环境艺术设计意识与观念。社会整体建筑文化发展的落后。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景观艺术设计 价值取向 目标 实践主体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词。从学科分类及组合结构来看,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科与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它有别于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今全国各高校很多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都增设了这一专业方向,并在传统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了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嫁接,学科结构中融入了部分景观设计的内容。客观地讲,目前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缺少一定的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笔者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学科价值取向的目标定位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学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英文对应词是landescape或者称为landscape Architeture,“景观”一词早期源于风景绘画,1885年丁·温默将其引入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术语,指特定区域或者类型单位的统称。 

景观学是一门跨越了多个领域的复合系统学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地学、农学、生命、社会、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之上的环境应用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将景观学这一复合系统加以归纳,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城市建筑环境系统、人文社会环境系统所构成的并且跨越了三个环境系统的空间层次关系体。从景观艺术设计反观景观学体系,我们不难看出,景观艺术设计是作为景观学系统的视觉组织形式而存在的,是景观学展现其构成系统的手段,借助这种手段将各景观要素组织起来,以期最终获得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景观形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1.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2.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3.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4.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以生态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艺术设计 

篇3

关键字:室内景观设计;生态;室内装饰设计;室内空间

Abstract: th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e people to return to natural desire more, can will be natural elements in interior decoration reality, with artistic means create indoor natural landscape and to that of the interior design, combining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his paper studies indoor environment design art and landscape, sex, scientific combination of tactics to create meet the function requirement have again at the same time of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e and nature of modern indoor environment.

Keyword: indoor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Interior decoration design; Interior space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室内装饰源远流长,古代遗址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室内装饰的精细和华丽,古希腊和罗马在建筑艺术和室内装饰的水平也很高。室内自然景观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它将大与小、远与近等矛盾体协调在合适的范围内,凸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室内生态景观与室内装饰设计间不仅仅是单纯的从属关系,没有室内装饰设计的生态景观就没有生活的味道,室内生态景观和室内装饰设计应该在设计方法、设计思想上相互融合,创造出科学、艺术的室内环境,不但满足功能需求,又能体现文化内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的关系分析

⒈室内生态景观设计。室内生态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设计出一种完美的室内生态空间,缩小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差距,使人们在室内中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环境,现代室内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是:

①室内生态景观设计是现代室内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贯穿于整个室内景观的微观细部设计、局部设计、整体设计和管理的整个过程;

②室内生态景观设计首先从整体出发,综合充分考虑到环境美学、生态功能、人的需求等各个方面而进行的三维空间设计;

③室内生态景观设计在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社会和美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旨在改善人们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④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了塑造室内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不断完善和维护的过程;

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不但是要营造以人为本的绿色空间,使水体、植物、景观等和谐自然的过程,也是要构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地域空间综合体,使人、动植物、微生物等自然和人工要素处在和谐的人居环境系统中。

⒉室内装饰设计。装饰作为整个建筑的组成部分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功能等联系在一起,组成空间环境设计的内容。室内装饰设计是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根据其所处环境及使用性质,运用艺术手段、物质技术等,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人们需求的内部空间环境。即室内装饰设计是对空间存在形式的设计,完善和再创造已有的建筑内部空间。

⒊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的联系和区别。两者共同作用构成了完美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从属于室内设计的一部分。室内景观设计主要运用园林设计思想对室内空间布局规划,没有改变地貌或地坪主要利用建筑结构本身。与室外景观不同,室内景观的空间尺度、影响因素、生态流之间的聚散都会受到建筑本体的限制,把生态思想运用到建筑空间,是当代建筑中最具生命力的设计理念,生态环保的室内景观已经成为室内设计必然的发展趋势。室内生态景观的营造不但是对室内装饰设计的深化也是对室内装饰设计的补充。室内设计虽然是造型艺术但是也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感知体会。不营造室内生态景观就感知不到自然的味道,没有室内装饰设计的生态景观营造也缺乏生活的味道。所以,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二、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的共塑机制分析

共塑,即是共同的作用和反作用。生态景观的成功表现与室内装饰的特征主题密切相关,室内装饰设计的完美体现也需要生态景观所创造宜人的室内环境的衬托,只有两者的共塑才能创造出舒适、美观的室内环境。

⒈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共塑的指导思想。在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营造出于周边环境、建筑环境相协调的生态景观系统;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确保室内空间中植物等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要把握好室内空间的功能与性质,凸现现代文明成果,营造出适宜人类生活、生产、工作的室内空间环境。

⒉共塑的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都应该注重对整体性的考虑。室内设计是以建筑整体为基础的,是对建筑环境和空间等的整合和再创造。在整个设计中,设计师要将艺术的完美性和使用舒适性相融合,在强调自然的同时把握好整体性。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要根据空间形式和环境特点利用合适的设计方式与建筑、环境相协调;②审美性原则。室内装饰和室内生态景观设计相融合的室内空间环境应该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不仅依赖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也与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相关,所以应该从使用者的审美心理和空间体验考虑整个设计的过程;③坚持因地制宜、因环境制宜的原则。应该充分结合建筑群环境与室内空间地形特点,以营造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科学合理的组织景观空间,特点突出、主次分明;④生态学原则。整个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健康环保的材料,各种植物合理配置,防治室内环境污染,营造出生态效益良好、自然美观的室内环境;⑤时空艺术原则。规划设计中,鲜明合理的区分空间功能,提高室内景观的品味,丰富室内空间的艺术内涵;⑥坚持文化内涵、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园林文化、西方理性文化,展现现代文明,并且把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作为根本,改善城市人居住和活动的空间环境,提高人的参与核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能力。

⒊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共塑的空间分析。室内生态景观设计和室内装饰设计是室内空间设计的一部分,在对其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室内空间的性质,根据建筑用途对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满足功能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室内空间所面对的人群,只有充分分析之后才能了解人群的心里,满足不适应不同的具体的人群需要。因为室内设计也是要纳入经济运作的轨道,经济的预算决定对室内空间的设计档次,所以在设计之前也应该明确室内生态景观和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设计定位,设计出与空间环境定位相符的档位层次。

⒋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共塑的和谐构架。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共塑时要做好风格流派的统一,在传统设计风格、现代设计风格、后现代设计风格、高技派设计风格、超现实主义设计风格中寻找平衡点,使其相互协调。同时也应该注重创作手法的协调,模拟与提炼自然,充分运用具体与抽象的手法对自然事物进行模拟,对自然中的典型形象进行加工和深化,丰富饱满的生活气息。也应该注重设计要素的综合,例如植物、组合盆栽、盆景、插花等的组合,设计出舒适、美观的室内环境。

结论

室内空间具有动态与静态空间、开放与封闭空间、凹入与凸出空间等多种空间形式,在室内生态景观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的共塑中要保持装饰景观的效果与空间的特点相协调,室内设计应实现生态景观与装饰的共融,同时也应该从营建各种类型的室内空间作为起点,生态景观与装饰设计结合的设计手段,多角度、多层次的创造舒适、自然、和谐的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1]龚楹.观赏植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06,06

[2]秦晋川.室内景观——现代建筑空间中的文化载体[J].室内设计,2005(4)

[3]周明.浅议居室的室内绿化装饰[J].甘肃科技纵横.2006(4)

[4]孟欣慧.室内植物景观调查研究[J]. 北方园艺.2007(8):

[5]王丽莹,王逢瑚.浅析生态酒店室内自然景观的构成要素[J].家具与室内装饰设计.2007.05

[6]胡长龙.家庭室内空间绿化设计[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9,

篇4

[关键词]北方 绿色生态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13-01

绿色生态建设的主要优势在于节能环保,消耗较少的资源、产生最少的废弃物,具有健康、舒适等特点,由此可见,针对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建设推行绿色生态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更好的实现高效率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创造更舒适、更生态的居住环境。

1、绿色生态建设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

生态建设的设计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要满足人们的舒适、健康和便利,同时也要符合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要尊重北方地区当地的风俗习惯;要适应当地的经济条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因此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在恶劣的条件下建立舒适的生活空间。

1.2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我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寻找一条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能够满足当代条件又不破坏后代人需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在北方地区生态建设的设计中,要减少对环境、大气造成的破坏,保证人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建立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与建筑。

1.3 因地制宜

我国北方总体来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筑的建设也相对落后,对于一些偏远的地区,受限于交通问题,影响了住宅建设的发展。因此生态建设的设计首先要适应当地的经济、生产力条件,结合当地的技术、运输条件、资源等方面来进行设计,要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减少建造的费用,更好的完善生态技术。

2、外部环境设计

2.1 能源系统

建筑中所需要的能源主要有电、煤气、煤,因此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案,针对这些能源进行优化设计,要对建筑的围护结构和供热系统、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采用新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等再生资源。

2.2 水环境系统

对于建筑中的水系统要注意水质和水量的相关问题。针对室外系统,要设立能够把杂水、雨水处理后能够重复利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杂水循环利用系统等;针对水景工程的景观要设立专门的系统,同时也要纳入中水系统中进行综合考虑。小区供水设施尽量采用节能节水型,要尽量淘汰掉耗水型室内水器具,广泛应用节水型器具;在有必要的地方还要设计管道直饮水系统,便于提供直饮水。

2.3 声环境系统

建筑的声环境系统包括室内、室外都要设置噪音的隔阻措施,建筑室内设计的隔音系统要满足以下标准:日间噪声低于35分贝,夜间低于30分贝;室外的隔音系统要满足以下标准:日间噪声低于50分贝,夜间噪声低于40分贝;对于建筑附近影响声环境系统的要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

2.4 气环境系统

建筑的气环境系统分为两个内容,分别是室内和室外:室内要满足自然通风,要尽量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卫生间要设立通风换气的设施,厨房要设立集中排放油烟系统,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室外空气质量的要求要达到二级标准。

2.5 光环境系统

建筑的光环境对日照的需求很高,建筑内要采用自然光;另外还要注意要尽量避免光污染,例如玻璃幕墙、强光广告等。在建筑外公共场所要使用节能的灯具,要尽量采用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2.6 热环境系统

建筑的热环境系统要能够满足人们对热舒适度的需求、建筑节能需求以及环保需求,因此要对建筑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保温隔热效果进行优化。

2.7 绿化系统

绿化系统要满足人们对绿化的需求,可以进行植树、种草,一方面能够起到防风、隔热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美化环境,另外还能对空气产生净化效果,更好的维持生态平衡。

3、建筑本体设计

3.1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建筑材料必须要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所谓绿色建筑材料就是指少用能源、资源,而使用工业废弃物制成的无毒无害、绿色天然的建筑材料,一方面对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对人们的身体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绿色建筑材料要引进先进的制造工艺,采用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能够循环、回收利用。

3.2 屋顶设计

屋顶能够有效接收太阳光,光伏太阳能板能在屋顶上大面积铺设。现如今光伏板的形状在不断发生改变,最新的为光伏瓦屋面和无定形光伏板。屋顶的有组织排水就是雨水收集系统,把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再利用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非常常见,流入中水循环系统,也就是把能够二次利用的排水和收集的雨水经过科学处理之后作为水源加以利用。

3.3 门窗设计

常见的绿色生态建筑中,所采用的玻璃主要有中空玻璃、真空玻璃、镀膜玻璃等,但是绿色生态建筑是需要能够呼吸的表皮来调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而热通道玻璃幕墙正是能够呼吸的目前,也称为双层动态节能幕墙,分为敞开式外循环体系和封闭式内循环体系,同传统的玻璃幕墙相比,采暖时间能够节约能源的43%到50%左右,制冷时能节约39%到60%左右,另外在两层玻璃中装入遮阳系统能够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结合到一起,形成多功能的复合表皮。

3.4 墙体设计

墙体是否保温隔热同人体的体表感觉有着直接的关系,保温隔热主要是由墙体中的保温隔热材料来调控墙体的传热系数,当前市场上常见的保温材料有EPS板、XPS板、聚氨酯、膨胀玻化微珠等。另外还要考虑到透光的需要,流入毛细管材料、玻璃管桩材料能够在满足采光的同时还能起到保温个人的能力,要因地制宜的选用。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我国北方地区绿色生态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设计之前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提出能够适应人们居住、生活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尽最大的可能该保证北方地区绿色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景观艺术设计价值取向目标实践主体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词。从学科分类及组合结构来看,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科与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它有别于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今全国各高校很多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都增设了这一专业方向,并在传统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了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嫁接,学科结构中融入了部分景观设计的内容。客观地讲,目前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缺少一定的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笔者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学科价值取向的目标定位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学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英文对应词是landescape或者称为landscapeArchiteture,“景观”一词早期源于风景绘画,1885年丁·温默将其引入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术语,指特定区域或者类型单位的统称。

景观学是一门跨越了多个领域的复合系统学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地学、农学、生命、社会、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之上的环境应用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将景观学这一复合系统加以归纳,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城市建筑环境系统、人文社会环境系统所构成的并且跨越了三个环境系统的空间层次关系体。从景观艺术设计反观景观学体系,我们不难看出,景观艺术设计是作为景观学系统的视觉组织形式而存在的,是景观学展现其构成系统的手段,借助这种手段将各景观要素组织起来,以期最终获得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景观形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1.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2.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3.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4.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以生态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艺术设计

广义上讲,景观艺术设计同样属于艺术设计学科的范畴。艺术设计是由多个与艺术有关的设计学科所组成的学科群,它涵盖了当今所有与艺术有关的设计活动,其中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染织服装设计等。景观艺术设计就艺术本体而言,与其他艺术设计门类一样,是按照艺术设计学科规律而运行的。但是,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的设计门类,因此,它有着明晰的景观学特征,景观学的学科内涵决定了景观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景观艺术设计在具备了艺术设计学科特质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将景观学系统中的生态学所涵盖的内容作为学科环境系统的基础,将生态文明融于设

计之中,并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从某些方面讲景观艺术设计也可以称为生态景观的艺术设计。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设计目标是景观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它不是单纯的学术思潮的流变,而是源于人类对生存状况的担忧,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矛盾所激发的环境形态的演变结果。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在帮助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拓宽研究范畴的同时,也使景观艺术设计的内涵得到了扩展和丰富,在生态为先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重新确定健康的生存观,逐渐认识到生命与美的相互依存性,健康的生命是美的形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景观艺术的必要支持系统。逐渐确立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完美统一为目标的生态景观艺术之美,为景观艺术设计带来景观视觉空间形式之外崭新的美学标准。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对生态系统外表与内在、形式与内容、结构与元素、直观与精神、情感与理性等多层面的生命体验与创造,当代景观艺术之美实质上,在包含艺术设计所拥有的艺术性、实用性、多元性、创新性的同时,更多的是融入了生态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它是一种健康、质朴、理性的生命之美。景观要素的健全之美,生态系统的秩序之美,生态要素的多元丰富、生态结构的有序运行成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表现与再现的对象,成为超越外表形式,区别于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审美要求。

另外,生态价值取向也改变着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评价标准。对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考察不仅仅是在形式、形象上,而是对景观空间系统内在品质的评价,更多地关注景观功能、人文、效率、生态等多种价值的平衡。除了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艺术性之外,景观的可识别性、舒适性、心理满意程度,对活动行为的支持程度等都成为新的景观艺术设计评价标准,特别是景观生态现状的健康程度、生态景观的安全性等评价标准的引入都使景观艺术设计有了更新的评价标准,并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实践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支持。

四、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上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纵观景观学科的实践范围,不难看出景观学科涉及到自然生态、城市环境、人文社会的全部内容,包含着从宏观景观到微观景观的各个层面。可将其归纳为宏观层面——景观策划;中观层面——景观规划;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1.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2.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3.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建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以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通过以上景观学科实践范围分层及各层次完成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主要体现在景观学科的微观层面的内容上。它主要应包括: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针对建筑环境、庭院环境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园、园林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景观的改造与更新设计等。

当然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层次相融的关系体,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不可能截然分开,尤其是中观和微观景观有着交叉联系,直接作用于景观艺术空间内容的生成。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景观空间不同层面的渐进关系,较清楚地说明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范围。

结语

近年来,景观艺术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艺术实践工程项目相比,其学科发展与理论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正因为这一缘故,景观艺术设计面临着许多课题,从学科观念、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主体,都有待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毕竟它已经成为当今设定该专业培养方向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美)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郑曙旸.景观设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篇6

环境艺术又被称为环境设计,关于它的学科对象研究和设计的理论范畴以及工作范围,包括定义的界定都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说法。按照生活层次的组织关系,环境设计逐渐分化,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类:建筑、园林、城市……这种现代学科研究的分类是人们的认识由混沌走向明晰的演变结果,也是环境设计不断深化过程的表现。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该定义指出,环境艺术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不仅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征,还具有科学、技术、工程特征。在多伯定义的基础上,我将环境艺术的定义概括为: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环境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对话艺术和生态艺术。”实际上,“环境艺术”有着其自身的内涵,它是依据环境而存在的艺术形式,作品强调与环境的依存、融合关系,强调作者艺术观念的表达,以材质肌理、空间体型、光影色彩、比例尺度等造型西言的表现,使作品融于环境的氛围之中。作品形式包括环境雕塑、壁画、装置、大地艺术等。

如果说“环境艺术”是艺术家更多地依托具体环境并通过其作品表达他们的理想和观念的艺术形式,那么“环境艺术设计”则赋予设计师更多的社会责任,其表现形式除具有艺术审美和精神需求之外,具体的功能、技术、经济等因京也制约着设计与创作,事实上它已是跨越艺术与科学之间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设计分支学科,具有多种专业内涵和属性。

在国家学科目录中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艺术设计下的专业,其专业内容包含室内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即以研究和设定室内空间、光色、家俱、陈设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室内设计,和以研究和设定建筑、绿化、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和设施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环境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立以来的十多年中,环境景观设计借助于室内设计专业的母体迅速成长壮大,加之风景、园林、景观、建筑等专业学术内涵的渗透与融合,“室内”与“室外”由“环境艺术设计”逐渐走向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也将从单一专业成长为以“环境艺术设计”为名称、由众多相关而又不同的专业组成的专业群。但从历史,世界上最早出现有意识进行绿地经营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经营绿地的意识非常浅显。人们在一些自然条件能满足居住要求,但缺乏与自然山水有更亲密接触的地区,通常利用绿地经营来调节与自然接触的心理需求,获取情感安宁和审美的满足。这是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的初始阶段。也发展到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设计形式,主要是“唯美主义”形式。文人、艺术家、设计师们史诗般的意境创作,给大地织上了无比美丽的锦绣地毯。

十六世纪以后,人类逐渐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发展,文学艺术思维不断进步,环境艺术环境的艺术性需要自然的要素,也需要人工的要素来实现。为打破传统上生活与艺术相隔离的状态,需要创造出一种能使观众有如置身其中的艺术环境。这也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同城市园林化思想的提出和城市园林艺术的发展一样,环境设计以及大地景观规划等学科的进展,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环境艺术观的形成和发展。环境艺术与人的生活空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功能使用上我们要结合它的科学性,以科学美为前提,表现功能美,以功能美为基础来完善科学美,以创造出某种艺术氛围或艺术境界,从而使环境艺术实用功能与科学审美功能达到统一。可以说随着审美主体欣赏角度和视点的变化,在静态和动态的发展关系中,环境艺术就会表现出多样变化的形式和形象,但总是以人为中心,以创造空间形态美为目的,将各种要素和艺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谐调关系却逐渐产生恶化。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城市,我们的身体和精神被禁锢在我们自己建造的机械的环境中。在现代都市这样复杂的生活空间里,我们不得不重新来审视人类最本能最深层的需要-----。所以环境艺术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针对我国的建筑与环境设计状况早些年就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概念。他认为“广义建筑学,就其学科内涵来说,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地景和城市规划学科的精髓融合为一体”。⑴这无疑是对经典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科的整合,明晰了环境设计的理念。换句话说就是要实现涉及环境设计各学科之间交融,以及建筑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因为只有在这种互动整合的基础上才能使可见的物质环境体现不可见的设计意向,进而达到美化、净化人们生活空间的目的。此外,在一些具体施工的环境设计项目中,往往以盲目选择高档装修材料来掩盖设计的缺陷,甚至为弥补规划失误,而随便添加离题太远的雕塑作品乃至水体,绿化等。这种表面的装点办法,绝非正确之道,只能带来不良的后果。倘若设计没有着眼于或没有体现其整体空间构思意境内在联系的话,则会导致东拼西凑、杂乱无章、乱贴材料等毫无章法的肤浅效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哲理是颇能点破这个因果依存关系的。论及环境空间的创造,就不能不关系到人的参与,弄清人与空间的关系,对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强烈要求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型环境艺术,已必然成为当今设计的主要趋势。因此我们不仅能随时吸取新思想,运用新科技,而且能创造性地组织实际操作,变美好的蓝图为现实的人居环境”。超级秘书网

总之,环境的艺术性需要自然的要素,也需要人工的要素来实现。为打破传统上生活与艺术相隔离的状态,需要创造出一种能使观众有如置身其中的艺术环境。这也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同城市园林化思想的提出和城市园林艺术的发展一样,环境设计以及大地景观规划等学科的进展,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环境艺术观的形成和发展。环境艺术与人的生活空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功能使用上我们要结合它的科学性,以科学美为前提,表现功能美,以功能美为基础来完善科学美,以创造出某种艺术氛围或艺术境界,从而使环境艺术实用功能与科学审美功能达到统一。可以说随着审美主体欣赏角度和视点的变化,在静态和动态的发展关系中,环境艺术就会表现出多样变化的形式和形象,但总是以人为中心,以创造空间形态美为目的,将各种要素和艺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注释:参考文献

马国馨,建筑师和艺术家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周干峙,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城市规划。

沈蔚等,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屈德印/李慧玲,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扫描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篇7

关键词:现代城市;生态小区;设计

一、生态小区内涵及其特点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与区域和城市融洽,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二、生态小区的规划内容

(一)生态小区规划目标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第57集报告中指出:“ 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根据这种描述,我们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二)生态小区规划的方法

运用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支撑,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区进行规划设计,使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小区,以小区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小区规划的内容

包括小区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

1、自然生态规划

绿化指标:该指标是衡量

生态小区建设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绿地率(包括景区和水面)须达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应在28平方米 以上。地面保水指标:本指标强调建筑基地渗水保水能力,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小区80%的地具有透水性能。

节水指标:此指标以开辟另类水资源(开源)与省水器具的使用( 节流),作为节水的主要方法。前者系指在小区建筑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净水系统的设计,后者系指把雨水、生活废水汇集处理后,达到规定的用水水质标准、重复使用于非饮用水及非与身体接触的杂用水。

2、经济生态规划

总体目标是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养成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为此,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加速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应用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能源消耗;在小区内实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3、社会生态规划为增强小区的归属感而建立标志性建筑、具有中心性的广场和对居民有魅力的开敞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提供多样性、个性化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小区有商业活动、市民服务、文化活动、娱乐活动等集中的中心地区。

三、生态住宅的内涵

生态住宅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是开发商不能随意自封的。生态住宅要求在能源和水、气、声、光、热环境以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等9 个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在能源系统,应该避免多条管道入户,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冷热系统进行节能设计,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2、水环境系统要求设立室外污水处理再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室内外采用节水型器具,采用节水型的景观用水系统。

3、气环境系统要求室外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室内保证自然通风,卫生间有通风换气设施,厨房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国家规定的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4、声环境系统方面,建筑设计中要用隔音降噪措施,要求室外日间噪声50dB、夜间噪声小于40dB,室内日间噪声小于35dB、夜间噪声小于30dB.

5、光环境系统要求室内设计满足日照时数,尽量采用自然光;室内外避免光污染,如强光广告、玻璃幕墙等;室内外采用节能灯具,提倡使用太阳能绿色照明。

6、生态住宅还要求采用取得国家环境标志认可委员会批准并被授予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要符合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无挥发性的要求,使用3R(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小区环境绿化是生态住宅的重要主题,同时,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是相当主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生态住宅,生态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达100%,分类率达50%.

四、生态住宅的类型及特点

(一) 生态住宅的类型

1、生态住宅类: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把这类与艺术衔接的生态住宅当成艺术品去创造,去营造,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

2、生态智能类:主要是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智能性。凡对人的居住能够提供智能服务的可能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享受。

3、其他类型还有生态宗教类、原始部落类、部分生态类、生态荒庭类住宅。

五、生态住宅的设计及建设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的一些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污染”城市。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一)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3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据资料介绍,安装一套供300 人全年用热水洗浴的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需投资约15 万元,全年的节能费约为8万元,2a就可收回全部投资,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寿命为15~20a,那么这套设备的节能费就高达100~140万元。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 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一些地方,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其中饮食用水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其余95%用于洗涤、排污等。在住宅小区,根据两种用途设置A、B 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包括冲茶、洗米、洗菜、煮饭)。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篇8

关键词:环境设计;形态;色调;心理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344-0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得到重视。人们开始越来越密切地关注自己周围生存空间的环境品质,环境设计作为一个与人们生活、个性密不可分的设计领域也已获得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设计是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桥梁,人们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变世界、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于是环境设计的质量问题也随之敏感起来,而如何把握人对环境的使用心理及以此指导设计就成了环境设计领域的一大课题。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到工程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边缘性学科,它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学科,即它必须尊重人的自然性和自然的自然性。人文因素是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社会整体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个体的行为需求。其中个体行为的需求包括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其中环境心理学是支撑这个专业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于“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建筑与室内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和室内设计中去,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它一方面研究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环境提出的要求,进而根据人的心理需求,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人的行为也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人的环境行为就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心理活动和在表现,环境行为和环境心理是对应的。

谈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不提的就是在环境设计中形态与色调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下面就这两方面为主论述一下这个问题。

1 形态对心理的影响

研究人对环境的心理感受,需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寻求最佳刺激点,再根据心理需求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人的感觉属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也主要是以人的认知图形为前提,并加以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其次是环境的空间属性,空间的利用与使用者的文化有关,同时还受着信息交流和感觉的影响。

人对建筑环境的需求是广泛、具体而细致的,而且因人、因地、因时、因目的要求而异。建筑环境在人的交往中起到了场所、背景及媒介作用。建筑环境设计心理的“场所”观强调人在场所中的感知、情绪和行为。以人的自身为中心,其行为和情绪事件所规定的位置就是场所。环境场所具有物质基础,也含有精神因素。人有感觉、有思想,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广阔无际的天地,人的需求是丰富而且永无止境的。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越大的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就越强烈、越重要、越迫切。人的精神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增长是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及其发展速度成正比的。同时,我们必须创造一种既能满足人类情感的物质需要,又能激发人类精神需求增长的物理环境。人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反过来也对人产生影响。要使建筑环境创作既有“情”又有“理”,既有高度的科学性,又有浓厚的人情味,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是丰富复杂的而不是平淡单一的,这样才能符合人对环境的心理需求。

在我们视觉能感知到的世界里,五官和肌肤能感知到的一切均以形态存在,甚至大脑的幻想和心灵感应中也伴随着形态。什么是形态?形态是形体内外有机联系的必然结果,是人精神之外的物体,是外貌和结构特征,是视觉和触觉能感受到的物体形象。

建筑环境是与物质形态和知觉相联系的,是与人的活动相联系的,是与人的经验和生活幻象相联系的。在形容一个人性化的空间时,不仅使人联想到一定的人与空间的功能关系,还包含了审美、想象、浪漫、充满人情味的感情空间。人置身其中,必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心理产生情感的波澜。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形状也会调整空间感觉,如虚实的比例会给人带来错觉;圆形令人感觉柔和;多棱形状则给人压迫及危险的感觉;高的东西令人觉得庄严,矮的东西则较平易近人。客厅中沙发排列的方式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U”字形排列有利于谈话,“一”字形排列降低沟通效果。不同的设置都会影响家人之间、主客之间的感情交流与沟通。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表现和各具特色的构造细部,在创造空间时应对表层选材和处理十分重视,强调素材的肌理,暗示动能性。

除了形状与材料的影响外,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环境的设计中,光不仅起照明的作用,而且还是界定空间、分割空间、改变室内空间氛围的重要手段,同时光还表现一定的装饰内容、空间格调和文化内涵,趋向于实用性及文化性的有机结合,成为现代装饰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色调对心理的影响

在环境设计中,除了环境形态以外,还有许多元素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感受,色调就是其中之一。在空间的设计上除了形态的合理外,颜色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比如说:书房、办公室是需要冷静思考与精神专一的地方,所以大部分的书房与办公室都会采用一些白色、灰色、黑色,尽量采用中性色彩,减少环境的存在感,增加工作或阅读的效率。相反的,儿童房却要表现出亲情之间的温暖,彼此可以感觉很轻松的环境,因此就比较适合使用一些暖色彩,像金黄色等。

人们总是用视觉来最先感受环境,而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最先闯入人们视觉的是色彩,色彩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着视觉美感,而且影响着人的情绪及工作生活效率。例如研究发现,人置身于绿色的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至2度,脉搏每分钟减少4至8次,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心脏负担减轻,表现出一副安静自若的神态,促使人更加冷静地对待现实。所以现在几乎所有的医院手术室的颜色都是绿色的,同时人们也在居室中使用越来越多的绿色来装饰环境。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次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凉爽的感觉。颜料也是如此,在冷食或冷的饮料包装上使用冷色,视觉上会引起你对这些食物冰冷的感觉。冬日,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暖色系列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以上的冷暖感觉,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温度,而是与我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总的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冷色与暖色除了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除去寒暖色系具有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明亮的暖色给人活泼感,深暗色给人忧郁感。白色和其它纯色组合时会使人感到活泼,而黑色则是忧郁的色彩。纯度与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

色彩在设计构图中常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分为以下四点:

(1)可以使人对某物引起注意,或使其重要性降低。

(2)色彩可以使目的物变得最大或最小。

(3)色彩可以强化环境的空间形式,也可破坏其形式。

(4)色彩可以通过反射来修饰。

现在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大胆的运用色彩来调节空间的环境气氛,创造舒适的环境以利于身心状态的调节。

3 结论

从环境的功能来说,就是要合理设计、安排、组织空间。空间的设计首先要保证人能安全、高效、便捷的进行日常的学习、工作及其它活动,要保证人在各种环境当中能够顺利、便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此外还要满足人的心理上的安全、舒适。在人和环境组成的环境系统中,人是核心,因此环境设计理所当然应以人为本,把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放在第一位。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人们的行为朝向有益的方向引导,从而达到较为完善的动态平衡,这就是说人们不仅关心通过个人体验而创造心理的环境,同时认为较易被忽视的心理环境也不是脱离人而存在的。故而在现今“以人为本”的时代,环境心理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篇9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与区域和城市融洽,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谐性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

可持续性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整体性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二、生态小区的规划内容

(一)生态小区规划目标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第57集报告中指出:“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根据这种描述,我们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二)生态小区规划的方法

运用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支撑,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区进行规划设计,使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小区,以小区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小区规划的内容

包括小区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

1、自然生态规划

绿化指标:该指标是衡量

生态小区建设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绿地率(包括景区和水面)须达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应在28平方米以上。地面保水指标:本指标强调建筑基地渗水保水能力,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小区80%的地具有透水性能。

节水指标:此指标以开辟另类水资源(开源)与省水器具的使用(节流),作为节水的主要方法。前者系指在小区建筑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净水系统的设计,后者系指把雨水、生活废水汇集处理后,达到规定的用水水质标准、重复使用于非饮用水及非与身体接触的杂用水。

节能指标:重视节能建筑的设计,通过空调系统、照明、白昼光利用、太阳能利用等途径节约能源。

二氧化碳与废物减量指标:此指标鼓励应用轻量化的建筑结构,如使用钢构造建筑来减少砂石、砖等建材的使用;提倡居家简朴的装潢设计、建材的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省资源、减少废物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污水垃圾处理指标:前者要求建设雨水、生活污水分流管道系统,一方面有利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可减少污水的处理量。后者指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绿色交通指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对健康有益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交往活动。据台湾对交通运具的绿色评估,徒步、脚踏车、轻轨、电车等的得分达40以上,而一般公车、货车、机车等得分在0分以下。因此,生态小区绿色交通规划应鼓励居民使用绿色交通。

2、经济生态规划

总体目标是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养成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为此,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加速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应用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能源消耗;在小区内实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3、社会生态规划为增强小区的归属感而建立标志性建筑、具有中心性的广场和对居民有魅力的开敞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提供多样性、个性化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小区有商业活动、市民服务、文化活动、娱乐活动等集中的中心地区。

总之,生态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生态住宅的内涵

生态住宅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是开发商不能随意自封的。生态住宅要求在能源和水、气、声、光、热环境以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等9个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在能源系统,应该避免多条管道入户,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冷热系统进行节能设计,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2、水环境系统要求设立室外污水处理再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室内外采用节水型器具,采用节水型的景观用水系统。

3、气环境系统要求室外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室内保证自然通风,卫生间有通风换气设施,厨房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国家规定的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4、声环境系统方面,建筑设计中要用隔音降噪措施,要求室外日间噪声50dB、夜间噪声小于40dB,室内日间噪声小于35dB、夜间噪声小于30dB。

5、光环境系统要求室内设计满足日照时数,尽量采用自然光;室内外避免光污染,如强光广告、玻璃幕墙等;室内外采用节能灯具,提倡使用太阳能绿色照明。

6、生态住宅还要求采用取得国家环境标志认可委员会批准并被授予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要符合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无挥发性的要求,使用3R(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小区环境绿化是生态住宅的重要主题,同时,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是相当主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生态住宅,生态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达100%,分类率达50%。

四、生态住宅的类型及特点

(一)生态住宅的类型

1、生态住宅类: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把这类与艺术衔接的生态住宅当成艺术品去创造,去营造,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

2、生态智能类:主要是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智能性。凡对人的居住能够提供智能服务的可能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享受。

3、其他类型还有生态宗教类、原始部落类、部分生态类、生态荒庭类住宅。

(二)生态住宅的特点———健康

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生态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实处。房地产不是以卖地皮为最终目的,也不是以卖钢筋,水泥的房子为最终目的,更不是以卖概念和环境为最终目的,而是以营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性需求的健康文明新家园为最终目的。可以说,房地产是卖一种生活方式,是卖一种亚文化,卖一种新社会和新的时尚。作为一个社区的业主,要真正享受社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不仅体现在房地产商的设计图上,也不仅是在房地产小区的配套硬件设施上,而是要落在社区服务软件上,要让人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悦。这才是进了健康文明的家园。

五、生态住宅的设计及建设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的一些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污染”城市。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一)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3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据资料介绍,安装一套供300人全年用热水洗浴的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需投资约15万元,全年的节能费约为8万元,2a就可收回全部投资,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寿命为15~20a,那么这套设备的节能费就高达100~140万元。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以澳大利亚和以色列最为显著,其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分别是30%和50%.我国研制开发太阳能起步较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普及率仅为6%左右,且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较集中,云南省普及率最高,达10%。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500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000h.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一些地方,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其中饮食用水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其余95%用于洗涤、排污等。在住宅小区,根据两种用途设置A、B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包括冲茶、洗米、洗菜、煮饭)。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三)规划用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关于住宅小区的节地问题,应从3方面着手:

1、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

2、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

3、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万方数据公寓,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更不应建造高档别墅和私家花园供极少数人享用,而应建造小区公园等公共设施,供大众享用。

(四)强力整治、促进环保

房屋的建设和使用都存在着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被污染,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关于环境污染问题,过去只提“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现在增加了防治声污染和光污染的内容。这是切合现实情况的。还有个问题,就是电磁污染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也在日益提高,电磁污染已经出现,并有不断增长之势。建议把这方面的内容纳入治污计划和措施之内。

篇10

关键词:城市CBD;景观形态;发展趋势

城市CBD是英文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中文称之为“中央商务区”。它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明显区别传统城市商业购物中心的城市特定功能区域。对于CBD景观形态的研究是城市CBD规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CBD内建筑景观和区域空间景观的有形表现,而且包含了更为广泛深远的精神文化内涵。随着我国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开始或准备规划设计自己的城市CBD,在此,笔者姑且不论是否这些城市都已符合建设所谓城市CBD的条件,单是从CBD景观形态设计上的盲目跟风、抄袭造成的城市景观的雷同和千城一面上就认为应值得我们深深思考。国内外好的经验固然可以借鉴,但是不要照搬,不要忘了跟自身的实际相结合。

经过研究,笔者认为未来CBD的景观形态设计将会出现以下五点发展趋势,希望能对我们城市CBD的设计规划起到一些借鉴和参考作用。

1.景观形态的多元化趋势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发展的世纪,城市发展的多元化使得城市CBD景观形态的发展也呈多元化发展的倾向。目前我国城市正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CBD的发展要依据国情、地情,与地区整体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不能简单的类比或生搬硬套某种模式。现在城市有一种危机,叫“特色危机”,就是由城市面貌的雷同引起的。地不分南北,城市不分大小,面貌大体相同,一些颇有地方特色的及民族特色的城市正被着装一致的新建筑所淹没,原有的特色正在消失。如果高楼林立、公司密集、商务氛围浓厚可以说是世界各地CBD的共性的话,那么,包括功能规划特色、建筑设计特色、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等在内的特色及凝聚力才是CBD的灵魂和生命力。CBD的名气与力量不在其所拥有的面积和高楼大厦的数量,而在于其是否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凝聚力。

2.景观形态功能的复合化趋势

城市景观形态的发展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功能上的要求。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在其内部存在着各个部分彼此错综复杂的相依性,具体的表现就是城市生活的多功能交叠。国外CBD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单一办公功能的过分集中会造成交通、环境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夜间往往形成空城和黑城的现象,使城市中心区缺乏人气,城市功能在这里无法实现,城市风貌也大打折扣。公寓与高档酒店的混布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使公寓与酒店的功能在夜晚充分发挥,与白天商务活动互补,形成全时段24小时都充满活力的真正的城市中心区。复合功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实更加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这种功能复合不仅体现在CBD用地功能的构成上,也必然体现在CBD未来景观形态的发展趋势上。

3.景观空间立体化趋势

由于城市中可利用土地日趋减少,传统的城市二维使用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职能立体化的要求。因此,CBD内必将趋于土地的集约使用,乃至城市空间的三维综合利用,以构成一个地上、地面、地下互动的空间体系。这种三维空间关系在建筑实体、流线方式、空间组织、景观视线和形态美感上均是以立体的方式呈现的。立体化的城市空间开发既可以扩大城市容量,又能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丰富城市CBD的尽管空间效果,满足人们不断丰富的社会生活需求。例如,城市空间立体化开发,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活动内容、增强空间的吸引力;商务中心的中庭和室内步行街的出现,增强了人们对气候的防护能力;高层办公楼内绿色休憩空间的出现,大大缓解了人们的工作压力;混合使用综合体的出现,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人们各种需求;城市交通的立体化出现可以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给CBD高速快捷的工作节奏提供高效、便捷的保障。

4.景观的巨型化和高技化趋势

CBD是功能复杂、高效、便捷的城市功能区域,有限的土地资源和高度的聚集效应使区内的建筑积极迅速的介入城市环境系统,其职能要素正突破建筑自身功能体系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接纳原本属于城市的职能。这就要求未来CBD建筑朝着巨型化的建筑综合体方向发展,而不是一些各自为政的建筑单体的集合。庞大建筑综合体将不同的城市与建筑功能综合容纳其中,建筑空间中引入城市街道,中庭成为城市交通的集散枢纽,屋面成为城市广场,建筑空间真正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若干这种巨型综合建筑,通过地铁交通或立体步道系统连接在一起时,就形成了规模更大的综合体群。这种高效能的建筑综合体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城市CBD至今都令人头痛的交通问题,而且将大大节约能源消耗,堪称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而有效的模式。

这种建筑综合体的巨型化必将导致的CBD景观形态的巨型化和高技化,致力于城市与建筑的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循环途径的技术和措施的研究,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生态和高技术,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帮助。

5.景观环境的人文化趋势

人是CBD的第一要素。国外CBD的建设倾注和强调对人本的关注,如美国开展“再城市化”研究、“城市再生”计划、新加坡重视“心件”建设等,都将和谐、稳定、合作与价值观融合在一起。从关注硬件建设到重视软件建设,追求物质与精神、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结合的实现是国外城市建设和CBD建设的主流和新趋势。

高楼大厦背后更重要的是人与文化、文化或者说独特的人文精神、人文文化是 CBD的灵魂,是涵盖在其中的无形资产。在开发建设城中之城―CBD的时候,应该跳出以前的窠臼,把物质与精神、建筑与文化、经济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建设具有人文环境的CBD作为追求的目标。浓郁的商务氛围与深厚的人文氛围两者交相辉映,是造就一流CBD的重要基石。

综上所述,未来城市CBD的景观形态将呈现多元化、复合化、立体化等五个发展趋势。或许这并不能完全涵盖未来CBD景观设计的发展道路,但笔者期望随着对CBD景观研究的深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符合中国国情而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CBD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沛. 当代全球性城市中央商务区(CBD)规划理论初探[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