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6 11:5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赏识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医生的有医德,当演员的有艺德,做教师的有师德。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几天来的师德专题培训,更加强对自己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从教水平。
尤其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方面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赏识教育。赏识-成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应该说,赏识教育的提出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而言是一剂良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们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要骄傲”、“好上加好”,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了。缺乏赏识、肯定、赞美的激励机制,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显得动力不足。
但对于赏识的“度”的问题,我想谈一些比较粗略的看法。大批父母以“赏识”为圣经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指出“赏识教育”的局限所在。在学校教育)中,赏识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赏识毕竟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既然是手段,它就缺乏作为一种模式来推广的根基。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赏识不可滥用。我们需要认识赏识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
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
首先,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换句话说,“赏识”其实改变的并非孩子的现实,而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度地对孩子一切方面“赏识”,孩子的心理感觉与孩子的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这时,孩子便可能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幻梦,而不愿去面对现实。这还不单单是我们常说的“被表扬冲昏了头脑”,更重要的是,如果教师过于强调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能,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可能是让潜能永远成为潜能,他不愿意尝试着去使之成为现实。为什么?因为恐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更聪明,当自己真的在别人心目中显得“更聪明”之后,我们又盼望
篇2
关键词: 赏识 尊重 惩罚
1995年,周弘明确提出了“赏识教育”这一概念,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良好品行、点滴进步表示真诚的赞赏;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相信自己。赏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但是,许多教师和家长扭曲了赏识教育的本意,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过度的、无差别的、甚至是没有原则的赏识,让学生在“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甜言蜜语中成长,许多学生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受挫能力特别差,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赏识教育的内涵,了解人们在运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并理性地运用赏识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认识别人的才能并予以重视或赞扬。《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者失也”。《左传·襄公十四年》中也提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赏识的原意是指对人的才能给予认可,并加以重视与赞赏。而现在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优点进行欣赏和赞扬,以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等,激发其创造性。[1]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正面的、积极的、鼓励的教育方式,它以尊重学生、承认差异和尊重差异为前提,倡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此鼓励赞美学生,对学生充满希望,抱有信心。教育心理学证实:当学生受到肯定与赞扬时,心中会产生愉,在愉快心情中学习,其学习效率高。[2]因此,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开展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赏识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它是指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以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总体来说,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二、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赏识的随意性和过度化。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赏识教育就是“说好听的话”、“说赞美的话”,不管学生的成绩是有所退步还是某一行为方式欠妥,都给予表扬鼓励,认为表扬越多越好,实施赏识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过度化,赏识学生没有一个标准。过犹不及,人生之中的任何事都重在把握一个度。一味地用赏识满足学生,无论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鼓励,容易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让学生一味期待老师家长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赏识依赖症”。[3]稍有不如意,就会造成学生心情低落、叛逆,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过度的赏识也可能造成学生对赏识的轻视心理,最后造成无所谓的心态,不能起到赏识应有的激励作用。
2.赏识方式的单一性。在目前的赏识教育中,往往只单纯地强调物质奖励,许多老师家长片面地认为,对孩子笑一笑、点一点头的鼓励方式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似乎只有一定的物质刺激,学生的兴趣才会高涨。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物质奖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奖品上,这样就会滋长学生的虚荣心,让学生学会攀比,也会促使学生逐渐把爱理解为功利的、可物化的,且一旦学生对奖励的水平不满的话,就会产生懊恼的情绪,他的行为积极性也会降低,结果是毁掉了个体的内在动机,使奖励代替了原本的激励作用。
3.赏识教育目标的狭隘性。自从我国掀起“赏识教育”的热潮后,家长和教师们便踊跃加入其中,开始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但受到现代社会功利化的影响,以及中考高考这两大核心指挥棒的存在,我国教育仍然是“以分数论学生,以成败论英雄”,重智育,轻体育、德育和美育,因此,在教育评价中,教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就给予表扬鼓励,对分数以外的良好品质都不予关注和培养,对有些能力的培养甚至是采取了压制的态度;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给予高关注高评价,而对于“差生”教师和家长更多的是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这些学生不可教,对他们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来的,年龄越大越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4]因此教师的这种不关注、低评价甚至放任自流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构建。
4.赏识教育中有奖无罚。我国是一个“师道尊严”的国家,教育是一种“上所施,下所效”的上下关系,教师往往高高在上,可以对学生进行任意的惩罚,甚至是体罚,而赏识教育的理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师的“学生观”,改变了教师以往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但似乎赏识教育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赏识教育的风靡造成了惩罚教育的隐退,一时间无人再提及惩罚,仿佛提到惩罚就是不懂教育,是有背于教育真理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有时老师或家长的一句批评,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逃学、退学甚至轻生的念头,这可能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不当有关,但影响最大的还是这种有奖无罚的教育方式,学生习惯了表扬、鼓励和赏识,形成了一种优越感,但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处处充满着荆棘和坎坷,而一直生活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之下的学生将无法很好地面对现实生活的荆棘和坎坷。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也指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很可能会更失望。
三、理性地运用赏识教育
1.赏识教育要因材施教,客观具体评价。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智力因素、学习方式及爱好等各不相同,教师和家长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不能将赏识教育的理论死搬硬套地运用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要采用有差异的、有针对性的赏识教育的策略。例如,对于胆怯害羞的学生,应多在众人面前表扬,让学生树立自信;对于学习成绩优异但容易自满的学生,应注重赏识的度,必要时对学生骄傲自满的态度进行忽视或批评。同时,在进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防止以偏概全,教师常常因学生的某一种好的行为而大肆表扬学生整个人,以致学生被表扬冲晕了头,而忘了受表扬的原因。因此在进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像惩罚教育一样,对事不对人,表扬鼓励其优秀的方面,以此强化它,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发扬这些优点。
2.赏识教育以精神奖励为主,慎用物质奖励,同时注重语言艺术。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时,教师和家长应运用语言以及点头、微笑和竖起大拇指等体态语来鼓励学生,慎用物质奖励,偶尔的物质奖励应该是不贵重但有意义的,比如,绘画比赛得奖就奖励一盒画笔,歌唱比赛得奖就奖励一张CD等。当然,在运用言语进行鼓励时,也要注重其语言艺术,并不是所有赞美的语言都能达到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语言运用不当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徳韦克实验研究表明,对给予“你真聪明”评价的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会选择相对简单的题目,对难题的解答不会坚持太长时间,若失败了很容易沮丧,并且会对自己的能力提出怀疑;而给予“你真努力”评价的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会选择相对较难的题目,且坚持的时间更长,尽管是没有成功,他们也会充分地享受解题的过程,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因此当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时,最好的方法不是告诉学生他们是多么聪明,不要把这个成绩归功于学生的先天优势,比如相貌、智商等,而是把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后天努力上,告诉学生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作为长者对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这样的成就而感到骄傲,以此来鼓励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3.赏识目标多元化,坚持赏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类具有八种智能形式: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智能和存在智能。人的智力表现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具有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数学智力却非常低下;有的人虽空间智力发达,但音乐智力却很低下。美国积极心理学家Tal指出,你不去欣赏赞美人生的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就会枯萎凋谢。因此,在赏识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戴着放大镜去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冲突传统分数的限制,不要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差生,有的学生这门功课学得不好,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得很优秀,以此鼓励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成才成人。
4.以赏识教育为主,惩罚教育为辅。由于教育的对象是有着鲜明个性的学生,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万能的,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都不例外,只谈赏识教育而不谈惩罚教育只会让学生永远生活在甜言美语之中,经不起一点挫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只谈惩罚教育而不谈赏识教育,说严重一点那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是私塾的延续。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也不符合新课程新理念新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将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结合起来,以赏识教育为主,惩罚教育为辅,当然这里所谈的惩罚教育不是心理惩罚,更不是体罚,和赏识相比惩罚更需要艺术,因为一个不好后果便不可收拾,因此在运用惩罚教育的时候也要坚持其原则和方法。惩罚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渴望,因此不能出现任何羞辱学生的手段,惩罚只针对事而不对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让儿童心中成为好孩子的火花熄灭,而羞辱学生只能让孩子产生自己是坏孩子的感受,进而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
赏识教育在我国惩罚教育甚至体罚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出现,对我国教育的民主化发展,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任何事都要避免过犹不及,老师和家长要正确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避免赏施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以上误区,使赏识教育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武艳.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A].教育与职业,2012(8).
篇3
一、要准确把握赏识的对象
一次英语课,教师布置了话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大部分学生都活跃起来,有的学生很亢奋,争着抢着发言,力图在教师给定的有限时间内,将刚学到的口语尽可能完美而连贯地表达出来,因而声音有点大,课堂显得有些混乱。教师为了控制局面,维持课堂秩序,就用黑板擦敲着桌子说:“大家请安静,咱们可不可以声音小一点,能不能向这组同学学习,他们就做得很好,声音很小,一点都不影响别人。”其实,教师表扬的这组学生刚才根本就没有练习会话,而是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窃窃私语。就这样简单的几句话,教师就把其他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全都抹杀了。而所谓的遵守纪律,对活动表现得无所谓的学生却得到了教师的赏识和表扬,被视为“榜样”。由此可见,这样的赏识和表扬是不正确的,它会误导学生的行为。一次简单的教学活动,其实并不简单,它关系到学生的行为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赏识的对象。该表扬谁,不该表扬谁,心中要有一杆秤。教育观念要改变,千万不能不该表扬的表扬了,该表扬的未表扬。
在评选“好学生”时,教师的观念也要有所更新,不能把听话的、不乱动的作为评选“好学生”的重要标准,而对那些有好奇心的、聪明好动的和表现欲强的学生强加抑制。在学校,难免有一些调皮的、好动的,甚至经常犯些小错的学生,教师应该恰到好处地运用赏识表扬,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千万不能因为一些小错就全盘否定这些学生的优点。要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适当的赏识表扬,使这些学生树立自信心,改正小错,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要面向全体进行赏识教育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受教育者――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些个体。让每个学生都有经常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教师要用心去观察每个学生,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找到值得赏识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我们发现,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受到表扬,那么他的自我感觉就好,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很少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奖励,那么他就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丧失信心,参加活动时,就会表现不积极或者故意捣乱。
对于那些能力稍差或行为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学生,教师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每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样他就会从教师肯定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使本来很小的优点得到放大,表现会越来越突出,进步也就越来越大。
教师的赏识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而教师的忽略和轻视也可能会断送学生的一辈子。现在有很多学校,在排座位的时候,不是按学生的高矮个排,而是按成绩的好坏排。成绩好的学生坐在最好的位置,成绩一般的学生坐在一般的位置,而成绩差的学生则坐在最不好、最不利于听课的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好处。例如,它鼓励了好学生。然而,从普遍性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它会严重挫伤那些成绩暂时偏差的学生,使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因为,有一部分学生是彻底放弃学习,想无事生非、故意捣乱的学生,他们会使那些暂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还想学习的学生无法很好地听课,从而永远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最终变得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如此一来,在一个班级里,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多。到最后,还会因为课堂秩序混乱,影响到那些原本学习好的学生。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有正确的教育观,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总之,要多表扬奖励,多肯定赞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三、正确对待赏识教育中的批评
在赏识的概念里不只有表扬和鼓励,也有批评。有些人认为,赏识教育不能有任何批评,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部分教师只能唯唯诺诺,束手束脚。事实上,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因为这样的批评是建立在赏识教育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说,经常得到赏识的学生会把教师看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当他犯错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因为,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当学生以感激的心态接受教师的批评时,他一定会加倍努力地想办法改掉自己的缺点,以换取教师更大的信任。
例如,一位教师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乱的学生:“你不该做这样的事。像你这样的学生,老师一直都很看重你,我很意外。你一定是有原因的,能跟我说说吗?”当然,这种话要发自内心,是在学生经常能感受到被赏识的前提下,才会行之有效,不然就会显得很苍白、很虚假。
又如,对于一个成绩一直保持在70分左右的学生,教师看了他的考卷,故作感慨地说,“你进步了,考了70分”。这种虚假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忽视,因此,学生不会把这种表扬放在心上,而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口是心非的迁就,则会使自己忍下的火气越积越多,忍无可忍时,就会猛烈地爆发出来。于是,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开始对教师反目。教师在遭受了挫折之后,也常会得出一个结论:赏识教育行不通啊,听惯表扬的学生感情太脆弱,不能接受挫折打击。
事实上,要让学生健康成长,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不犯错;因为,没有经历、阅历,没有准确的是非观念,学生犯错的可能性要比成人大得多。于是,批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是这种批评一定要在学生把你当朋友、信任你和尊重你的基础上进行,才会行之有效,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此外,千万不要不顾及学生的颜面,肆无忌惮,讽刺挖苦。例如,“提醒过你多少次了,还这样,你完了”“都在一个班上课,为什么人家能考90分以上,你为什么就老不及格?别人比你多长一个脑袋?”其实,这样的批评,就像被针戳的气球,不泄气才怪。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千万要注意批评的方法,要培养学生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使学生不怕挫折与失败,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坚定自己的信念,朝着目标努力前行。
篇4
“赏识”不能简单等同于“赞扬”或“奖励”。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应该用赏识的态度去对待,用赏识的语言去夸奖,用赏识的目光去欣赏,用赏识的动作去鼓励。爱是最美的语言,微笑是最具感染力的行为,赏识是最大的认同。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从教师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中获得鼓励,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长处,赏识孩子就是尊重孩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的潜力是平时的二至三倍。作为一名教师,赏识孩子,更是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为他们的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赏识教育,至少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抓住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
赏识幼儿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实践证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幼儿,发现其“闪光点”,特别是要给发展慢的孩子以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让孩子从老师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觉得“我能行”,要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毎一个幼儿,并注意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幼儿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该讲究艺术,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幼儿找到不足,又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在教学中就时时关注每个孩子的点点滴滴地小进步,为孩子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加油鼓励。在与孩子相处中,我总是以肯定的口吻对他们说:“你一定行”,“我相信你可以做好”“你真棒”等。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自信心的话,当孩子有进步时,马上在孩子面前竖起拇指,让“大拇指”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在赞许的目光、的动作、鼓励的话语里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而信心十足的成功迈进。
二、关注差异,激发幼儿内在动力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关注幼儿的发展,鼓励幼儿促进情感发展会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这也是赏识教育的重要方面。《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去年我刚接手一个班时,注意到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他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当老师一靠近他时,他就会全身紧张,特别是在学习新操的时候,老师纠正他的动作时他的手硬到掰都掰不动;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美术、音乐、语言等方面的能力跟其他孩子比相对慢一些……看到这样的孩子,我很心疼。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他,我们已无从去追究,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给他新的教育。于是,我开始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希望捕捉到他的闪光点,给他鼓励,给他希望。当发现他在运动方面很出色时,就在全体孩子面前表扬他,并让他做示范。当他能够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会摸摸他的头,给他一个微笑;当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能简单地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给他掌声或一个小小的物质奖励。在这样的赏识中,他渐渐大方起来,肌肉不再僵硬,眼睛也敢和老师对视了,这些进步就是简简单单的鼓励与夸奖就能改变的。通过这件事,使我领悟到,关心幼儿就从关心个别幼儿开始,赏识幼儿就要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教师要真诚的对待幼儿,幼儿也会用真诚回报你。
三、耐心倾听,培养幼儿创新精神
教师耐心的倾听意味着教师给幼儿搭建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幼儿正处在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老师为他们打开创新的大门,教师要用自已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去探究了解孩子。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赏识;应试教育;尊重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44-01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要能生活得幸福,愉快而又实现自我价值必须依赖于高效而优质的教育。那么怎样的教育才是高效而优质的教育?现在我们教育界在倡导素质教育,即旨在提高人的素质,使人们具备适应于社会的各方面的素质。不但掌握专业知识还要获得诸如诚信、友爱、自信、乐观、宽容、合作等品质,培养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精神,形成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机制却存在着某些缺陷: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身心的发展;过多地开发了智力资源,忽略了道德、做人方面的教育,造成了重智轻德,高分低能的现象。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了学生身心疾患的出现,激烈的竞争助长了家长的虚荣心,加诸于孩子身上则成了无形的精神包袱,使得学生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不能轻松:身心疲惫,心力交瘁……这种累更多地来自于精神上的压力,学习过程如履薄冰,诚惶诚恐,担心成功以后的高期待,担心失败背后的受伤害,心灵无法舒展,这样虽然有些孩子在某方面成功了,比如学习成绩很理想,但其它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如自理能力、交际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等。
赏识是一个出发点,从赏识出发,就会导致发现,发现孩子的优势,孩子的巨大潜能;赏识导致觉醒,父母身上巨大教育潜能的觉醒以及孩子认识自我的排山倒海般的向上的力量:赏识还导致超越,超越自己进而超越别人。比如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的女儿是一个聋童,她却超越了自身的缺陷,并超越了周围的同伴:六岁认识二千多汉字,八岁写小说,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童大学生。这也说明赏识导致成功,正是因为周弘坚信自己的女儿能够战胜一个个困难,并不断地鼓励女儿婷婷,使她相信自己是“天才”,才使她敢于向一个一个的困难挑战,如背圆周率后1000位――婷婷在八岁的时候,周弘就做了这样一个尝试,结果她果然做到了。后来,还有很多智力平平甚至是“双差生的学生到了周弘开办的“聋童学校”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最后,赏识导致和谐。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使人达到一种“和谐”即让孩子与自身生命和谐,与周围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也即是一个“通”字。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就是沟通、共鸣、接纳、宽容、舒展、和谐、幸福、快乐,也就是说教育首先应该教会我们做一个不自私,有合作精神,能够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使别人幸福的人;教会我们做一个有自知之明,追求不断成长的人……然后教育还应该教会我们自食其力所需的那些知识技能,创造力、实践力等等。因为快乐、幸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主观心理、精神状态,而且它还是一个人的能力,它是生活必需的,生命必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试着去“享受”一切遭遇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可能无师自通,它是学习的结果而非本能,它是自学的结晶,而非自然。只追求知识的传授,仅仅为工作、职业而准备,放弃对人的心灵的关怀,放弃对人获得快乐、幸福能力的培养,是对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的最大浪费。
这就是应试教育与赏识教育的根本区别。它们实际是两种不同的心态,不同的价值观。应试教育只着眼于孩子一时的成功,所以容易导致心态的倾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分,不达目的则容易动怒上火,或打或罚,造成急燥烦乱的心态;而赏识教育则着眼于儿童全方位的发展:心灵舒展、精神愉快、思想活跃、积极进取,获得快乐而成功的人生,因此教育者的心态是平和的,自然的。既不过分苛责,也不有意包容,抓住优点无限夸张,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最终使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在有意无意中把孩子引上成功之路。
能否以赏识的心态对待孩子也是一个人素质的反映,因为赏识是源于“爱”,而爱心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所以在今天要想推行素质教育,就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使每一个老师和家长重新来学习怎样去“爱”孩子。因为正如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所说,尽管在父母无限爱心的“摧残”下,很多孩子也在成长着,但这种成长却包含了太多的艰辛。如果不会爱,还不如不爱,因为扭曲的爱反倒具有一种杀伤力。现在父母们太多的溺爱,没有理智的爱,没有原则的爱就是在摧残着孩子。
篇6
一.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健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老师不能真正改变观念,师生平等就只能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所,只有老师在心底真正想明白了,觉得师生的确应该是平等的,这样的平等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尤其是对教学成绩的提高大有好处,才能真正自愿地和学生平等相处了,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平等对话,才可能自觉地去搭建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因此我以为,要做到师生真正平等,只有先让传统的师道尊严彻底搁浅,师生平等才可能成为现实。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惟命是从的卑微者。只有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有了安全感,才会充满信心,思维才会活跃,才会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亲其师,信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会心的微笑,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的期望,真诚的关怀,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恋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他的成功,教师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赏识学生。罗林塔尔效应实验证明,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信度越大,成就就越高。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助都具备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可能,都有成功的希望。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实实在在地给学生赏识
是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实实在在地给学生赏识。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尤其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或者当学生的答案显得很幼稚、肤浅甚至版面、错误时,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死,或置之不理,而应当给予热情地鼓励、耐心地引导、细心地呵护,存留其熠熠生辉的思想的火苗,这一点,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可能只是多一点耐心就可以了,但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可能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一个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发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四.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总是干巴巴的,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学生的作文完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失去了其应有的鲜活的生命和色彩。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是高高在上生闷气,或是不停地在心里埋怨学生不该如此,或是大声地吆喝学生没长脑子,这些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相反,只能带来学生越来越不会写作,越来越害怕写作。不会写就害怕写,害怕写就更不会写了,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后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学生也正为此而烦恼呀!谁不想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谁不想写出受人称赞的好作文?他们也想,只不过长时间的依赖“范文”的作文模式已经残酷的扼杀了他们写作的天性,消灭了他们创造的萌动和热情,所以才会出现“不管什么样的文章在结尾的时候都不忘记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的好政策”的不良现象。
篇7
关键词:赏识教育、欣赏、触摸、由点到面、滋润、以人为本
赏识教育是在尊重学生、尊重个性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关爱、肯定,以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具有活力的教育方法和思想体系,它是成功教育的重要原理之一。笔者在实践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思想方法,收到了意外的教学效果。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赏识教育的实践课堂吧。
一、 赏识教育是一种纯净的欣赏,它能触摸到学生的心灵
那天中午,我为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我要求没有拿到作业本的学生到我的办公室来订正。一下子来了四位高高大大,穿着又十分显眼的男生。他们的脸上露着忐忑不安,但又不耐烦的神情。他们是四位数学成绩相当差的学生。我不动声色地把作业本给了他们,让他们坐下好好订正。过了一会儿,他们便坐不住了,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我把他们叫到我身边,就开始给他们讲解。他们装得很虔诚,也很认真。但我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想快速离开办公室。
讲解完后,我很认真、很严肃地看着他们,对他们说:“正好你们四位学生今天都在这儿,老师有句话一直想对你们说。”他们听了,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其中一位摸着后脑勺说:“老师,我们没犯什么错误呀。”我笑着说:“老师想对你们说的是,老师在心里很佩服你们,也很欣赏你们。每当老师到你们班去上课,你们四位学生从不违反课堂纪律,你们都很努力地,也很认真地想要听懂数学,并能坚持四十分钟。这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相当不容易。这也是需要毅力才能完成的一件事。老师从心底感谢你们。”
等我说完,四位大个子的脸上已无之前刚进来时的那种无所谓的表情了,他们个个神情肃然,也很受感动。我接着说:“所以,老师愿意帮助你们,你们愿意再给自己一次学好数学的机会吗?”他们忙不迭地点头。因为这短短的几句鼓励,浅浅的一些赏识,让我的学生感受到了自身所拥有的可贵品质。
此后,上课的时候,他们不仅更注重课堂纪律,而且也能积极动脑筋了;下课的时候,他们还能主动地向我提问了。这难道不是一幅在高中校园里很美丽的画面吗?
二 、赏识教育可以由点到面,滋润一颗幼苗,成片幼苗都会生机盎然
在高中,很多老师对学生的抄作业现象是司空见惯的,并且都会为此困惑和烦恼。各种道理都讲过,各种教育手段都用过,可是往往都是收效甚微的。我也曾教过一个抄作业成风的班级,并且有一对女生被我发现连续三次抄作业都不知悔改。面对这种境况,我也曾深深地矛盾过、挣扎过。但是没想到关注和赏识了一颗“绿苗”,竟会慢慢地扭转这种形式。
小凯是一个内向、文静的女生,刚进高一6班的时候,她几乎不多言语,一点也不引入注目。但是在课堂上,老师极容易对她产生好感。她是那种在课堂上特别专注、特别认真的女孩,时而记笔记、时而动脑思考、时而小声地回答你的问题。但是第一次数学测验,她的得分只是位于中等。我能看得出她的失望,但是感动于她很快地就能调整心态,并且重新投入学习。
第二次测验,当我还在批改考卷的时候,小凯轻轻地跑到我身边,小声地对我说:“老师,能不能看看我考了几分?”我连忙找到她的卷子,立即给她批改。她这回考得比上次好,但也仅是中等偏上一点。眼看她又要对自己不满意,我连忙对她说:“小凯,老师觉得你这次考得比上次好。”她连忙抬头说:“真的吗?看来认真是有用的。”我点点头,说道:“小凯,老师看了你在课堂上的表现,觉得你的数学会越来越好。”她很兴奋,涨红了小脸,问:“老师看得到我的认真吗?”我肯定地说:“看得很清楚,而且老师对你的表现很赞赏,尤其是发现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你不会气馁,而会静下心来,找到方法,继续努力。所以老师说你会越来越好。”小凯非常开心,她说:“老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动脑筋,也会更认真的。”
看着她欢快地跑出去的身影,我暗暗地对自己说:“对这样一个安安静静地学习,又那么有上进心的女孩,我要陪伴在她身边,不能让她感觉在奋斗的路上很孤单。我要让她更多地感受到自己所拥有的潜质,优点,并且让她明白她所拥有的某些闪光点会对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
直到那次批改作业,让我又找到了一个机会。
当我正在恼火班上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作业明显是抄袭的时候,我批到了小凯的作业。引起我注意的不是她的正确率有多高,而是恰恰相反,她的作业错误挺多,但是能感受到通篇做的非常认真,尤其是填空题,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过程。
此后,我每次都会注意她交上来的作业,总是非常认真,正确率绝大多数都不是很高,但第二天都会有详细地订正。并且她对于自己做的作业还有各种标记,等到我讲评作业的时候,她对于自己错误的地方,听得尤为认真,并不时地点头。课后,她甚至还会和我交流对于某道做对的作业题的理解是否正确。
我感动于这个小女孩所做的一切,她正拥有着一个诚信的品质,和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也做了一个有心人。我对她的作业,批改的特别认真、细致,甚至有时还会有一些批语。
当她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并且位列班级前列的时候,我请她把她的所有数学作业整理成册,并在某堂数学课上,向全班学生一一展示。
同学们好像已经忘了小凯初到高一6班时并不出色的成绩,只记得她现在是班中数学的佼佼者。所以当看到她的很多作业都是鲜艳的红×时,震惊不已。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觉得小凯的作业和你们的作业有什么不同呢?”有的学生垂下了头,我又说道:“小凯的作业也许是班上错误率最高的,但是却是最真实、最有效的作业之一。她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正视它,改正它,从一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女孩,成长为一个学习上的佼佼者。在她的学习过程中,她不仅拥有了“诚信”的高贵品质,也获得了老师的信任和赞赏。但是反观同学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作业和学习的呢?”
更多的学生垂头,陷入了沉思。我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其实在老师面前暴露出一些缺点,一点也不可耻。就像小凯那样,她每天都会真实地在老师面前展现出她学习上的不足,老师也从来不会因为她犯的这些错误而去指责她。相反,老师会根据她反馈给老师的真实信息,不断地调整教学,会对她做错的一些题型进行重点讲评。这对我们双方都是一件最有利的事情,同学们为什么舍不得去做呢?”
这时,有一些学生抬起了头,专注地听我讲着。我把目光瞄向小凯,她正炯炯有神地盯着我,我对她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同学们,老师最欣赏小凯的是她为人的一份真诚和学习的一份真实,以及对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断改正的一份执着。其实,我们无论做学问、还是做人,讲究的不就是一份“真”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功。但是反观有些学生利用一些手段蒙蔽老师,把自己的一些缺点藏着、掖着,绝不改正,是多么得可耻,终究也造成了学习成绩不断下滑的事实。你们愿意成为哪一种人,获得哪一份成绩,自己好好想想吧?”
下课后,小凯跑到我身边,她已没有了初时见到我的那份拘谨。笑吟吟地对我说:“老师,我要谢谢你。”我以为她是说我表扬她的事情。没想到她说:“老师,谢谢你的理解、赞赏和信任。其实,一开始我看到自己作业本错了那么多,也以为你会骂我,批评我,或者认为我是一个差学生,但是你允许我犯错误,给我改正的时间和方法,我才能真实地坚定下去。还有谢谢老师给我作业本上的那些批语,我会做得更好的。”最后,她神秘地对我说:“老师,我们班以后抄作业现象会越来越少的,相信吧。”说完,调皮地跑开了。
有时,我想学生犯的一些错误,在他们的人生中都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教师要求学生做“真”人,讲“诚信”,首先得从赏识他们的“错误”开始吧。教师用自己灵巧的心灵,真心地赏识学生的优点,而学生能从你赏识的细节中,分辨出好坏,学做“真”人,学做“真”学问。
教师赏识真善美,学生就会成为真善美的人。也就是说正确的赏识方法,正确的赏识内容,可以从一颗幼苗开始,而一颗幼苗的成功,必定能令所有的幼苗积极向上。
三 、赏识教育的根本是真正回归到“以学生为本”
有一回,一位家长告诉我他儿子在家里对我的评价:“我们韦老师真聪明啊,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敏捷、妙语如珠,我们都很佩服她。”初听之下,我沾沾自喜。又一回,坐公交车,周围围了好多不认识的学生,叽叽喳喳。见他们在评论老师,我竖起耳朵认真听。只听一位学生说到:“我们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傻傻的,笨笨的,但他讲的我们都听得懂,我们都非常喜欢他。”
两种对老师不同的评价,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思维敏捷、妙语如珠,但老师不是真正的表演者。老师应做那个抛砖引玉的人,把课堂这个舞台留给学生来尽情表演。老师在课堂上偶偶的示弱,偶偶的冒点傻气,不仅能让学生感到你很亲近,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迸发。等到问题真正由他们解决后,他们才能油然生出一种成就感。
篇8
不过今天她有谱了,她刚听了一场关于“赏识教育”的讲座,她热血沸腾、脑袋发热,迫不及待地要把刚学到的“教育新理念、好办法”用在儿子身上。
儿子正在家忙着画画,爷爷马上70大寿了,他想创作一幅画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爷爷。这是件大事,马虎不得,他要拿画得最满意的一张送给爷爷。第一张,不满意,撕了,第二张,还是不满意,又撕了。正打算撕掉第三张时,妈妈回来了。
妈妈看见儿子在画画,只扫了一眼,就扑上去眉飞色舞地夸上了:“我的儿子是小画家!我儿子画的画就是好,就是棒!谁的画也比不了我儿子的!”
这就是妈妈今天学到的:孩子是夸不坏的,只要可劲夸,就能夸出一个自爱、自信、有担当的孩子。
妈妈夸完之后,看到的却是儿子疑惑的脸。儿子问:“妈,你今天这是怎么啦?”妈妈平时对儿子可不是这个态度,总是没完没了地批评儿子这,数落儿子那,没有一处满意的。
妈妈傻眼了,说好的“不看广告看疗效”呢?
其实,教育孩子是一件很复杂的事,而只简单地夸“孩子你真棒”了事,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孩子你真棒”这话,说给还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小孩子(0~5岁)或是弱智尤其是残疾的孩子,可能有点效果,不管妈妈是如何不顾事实,如何夸张都可以。而对于已经上初中的正常孩子,他已经具备自我评价能力,知道自己哪行哪不行,再去如此无原则地“吹捧”,孩子肯定反感。
“赏识”二字,辞典上的解释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者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个被夸,至少是先有被夸的“资本”。但是现在鼓吹、推销所谓“赏识教育”的人,是要家长不管孩子做得怎么样,都得“不吝啬”地说“你真好”,“你真棒”,“你是天底下最好、最棒的孩子”,一味奉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这不是“教育”孩子,这是在“哄孩子”。是把懂事的孩子看成是“不懂事”的小孩子,把正常的孩子看成是不正常的“弱智”的孩子,十分不尊重孩子。
没错,家长要多肯定、赞扬孩子(但不是百分百哦)。这样,孩子会很开心,内心得到满足,从而受到激励,孩子可能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这远远不够,在表扬孩子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知道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的长处,也知道自己的弱势。
肯定、赞扬孩子,必须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不管是真棒还是假棒,坚决执行无原则、无边际的夸赞,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吹捧中,就会心浮气躁、眼高手低,孩子永远学不会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
这样长大的孩子,挺危险。
在家里,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一旦进入社会生活,看到比自己棒的,孩子很难适应,但是又不肯沉下心来好好工作学习。一个孩子行不行,好不好,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是最公正、客观、权威的评价。何况,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最棒,只有更棒;没有全棒,只有某个微小、局部棒。但是,孩子会觉得周围的人都故意跟自己对着干,看哪儿哪儿不顺眼,最后只能“逃离现场”。现在有很多硕士博士“啃老族”,就是因为不能适应现实生活,回家里养着的。一路吹捧,一路凯歌,落这么个结果,再重新教育就难了。
早年间,人们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经常打骂孩子,唯恐一表扬,孩子骄傲的尾巴就翘上天,没有鼓励的教育当然是违背教育原则的,不会有理想的教育效果。而现在,家长走另一个极端,以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夸奖,也是片面的,同样不符合教育原则,自然也不会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那到底教育孩子是夸,还是批呢?
篇9
【关键词】赏识教育 赞美和鼓励 鼓励和赞扬
把赏识提升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源自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自卑自怜、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
周弘说,所谓“赏识教育”,无非就是要看得起自己的孩子,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
我的学生魏艳的成长历程,让我非常认同这位“赏识教育之父”周弘的教育方法。
记得那是在二十四年前的春天,我带学校腰鼓队准备“六一”表演。魏艳是我教的四年级的女学生,她怯生生地来找我说“姜老师我也想参加腰鼓队。”当时我怕伤害她,没有简单地拒绝说“人满了,不行。”而是婉转的说:“哎呀,真对不起,你来晚了,现在腰鼓的学生满了。”看到她失落的样子,我马上说:“我知道你特别想参加,对吗?”她认真的点点头,我又说:“那你现在要参加,我就得刷掉一个孩子,那么刷掉的孩子会怎样?”她说“会难过,会哭。”我就说“那样你愿意吗?”她摇着头说:“老师,我懂了,我不参加了”。我亲切的拍着她肩膀说:“对啊,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我相信你一定干什么都行,你又勇敢又善良,将来你一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这样吧,今年你晚了,但如果以后你想参加什么只要提前告诉老师,老师一定给你机会。”多年后,她回忆说当时能得到老师哪怕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她感到无限温暖,给她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被我的赏识点燃了希望之火。从那以后,她就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善良、懂事,将来一定有出息的孩子。她就是在这句话的鼓励下成长着的。记得她初中毕业考上模特时,她没有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妈,而是第一个告诉我,知道吗?那份感情让我特别兴奋,我又赞扬说,“我早就知道!你是你班最棒的!”快把你的好朋友都找来,到我家,我请客,为我最骄傲的学生送行。晚上我正领孩子们玩,老公突然回来,一看那场面,生气地用手势把我叫出去说“你行啊,领一帮初中孩子在家闹腾?”吓得我赶紧陪笑脸小声说千万不要吓着我学生啊,给我留点面子,过后解释。”这些我都不记得了,但是学生魏艳记得。她每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她每次回忆起来都是特别地感动。眼睛里闪着幸福的泪花。后来她就是在我的“我早就知道!你是你班最棒的!”鼓励下克服人生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一个农村孩子,没有上过大学,甚至高中,没有靠任何人,在北京靠自己,打出一片天地,拥有自己的房子和车,拥有两个大店面和40多员工的一个优秀的老板。她的成功并不是她有多少钱,而是她的自信,善良和勇敢。她说这是我给她的最宝贵的财富。
魏艳的成长证明了赏识教育的重要,赏识教育,能让学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我教的很多学生都特别喜欢我,很多还想认我做妈妈,因为他们喜欢和我在一起,我爱他们,从不打击他们,我懂得赏识我的学生。
赏识是一种科学的心理暗示,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培养、诱导一个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学会赏识他的学生。赏识让你的教育事半功倍。
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他的成功是从画蛋开始的。而他画的第一个鸡蛋虽然说什么也不像,但他拿给他的老师看时,他的老师不是一味地否认,而是像拿到了一件稀世之宝大加赞赏,称赞他画的不错,有画画的天赋,将来定会成大器,尔后又指出了画的不足,让他认真观察鸡蛋的特点,就这样,由于达芬奇第一次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成功的种子,由于他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世界上的著名绘画大师。试想,如果老师看到了达芬奇的第一幅画时,不是赞赏,而是横加指责,那么会有后来的绘画大师吗?其实很多的天才,都是被人们扼杀在摇篮里了。
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每个学生都肯定有他的优点,哪怕是一个思想差,学习差的双差生,他在某一方面都有可能会有闪光点的。作为老师,要处处留心学生,做一个眼光独到的伯乐,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亮点。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的烈火。
篇10
[关键词]赏识教育 操作原则 具体运用
运动训练过程也是对运动员教育的过程,教练员在训练中同时也扮演着教育家的角色。教练员的各种教育理念都会反应在运动训练的不同环节中,甚至会对运动员的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
1.赏识教育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教练员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发现运动员的优点。无论运动员水平高低,都有自己的优点。当教练员的切入点就是怎么发现运动员的优点,把运动员的优点培养成闪光点,再经过高水平加工,就能把闪光点锤炼为运动员制胜的武器。
赏识教育可以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中所反应的社会教育心理机制,由于期望产生对运动员情感上的支持,形成良好的氛围;由于厚望给予运动员更多鼓励和赞扬式的反馈;针对运动员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及时评价和鼓励运动员的行为和反应。
反之,抱怨教育则注重教育对象的弱点和短处,不断与缺点和错误作斗争,甚至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最终可能导致运动员在“我还有很多缺点”、“我不行”的意念中挣扎或沉沦。
如果教练员的教练目标不是抓运动员的优点,而是“为改变运动员的缺点而奋斗”,他们每天一进训练房就开始改进运动员的缺点。在这个改造过程中,往往当教练员为一点小的改进而欣喜的时候,运动员却要忍受大强度、很痛苦的训练。
教练员发现运动员的优点比运动员的优点本身还重要。如果能抓住优点来训练,这很可能就是他的闪光点。
运动训练中的赏识教育观是注重运动员的优点和长处,使之逐步延伸、发展,形成燎原之势,最终成为运动员在赛场上独特的闪光点,让运动员在“我是最优秀的”、“我能”的心态中觉醒和成长。
天才运动员处处表现都很优秀,我们容易看到他们的优点,但天才运动员很难遇到。而有优点的运动员虽然比比皆是,但教练员是否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关键在于采用什么眼光看待运动员,采用什么观念去训练。
2.赏识教育的操作原则。
2.1 信任一学会崇拜、学会自豪。信任运动员的潜能。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百分之十,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2 尊重一学会倾听、学会平等。尊重运动员的人格,让运动员感受到被尊重。
2.3 理解――学会陪伴、学会交流。理解运动员的差异。陪伴运动员,同喜同忧。
2.4 激励――学会发掘、学会分享。运动员点滴进步本身具有激励价值,给运动员制造一个表现优点的机会,让大家分享。一个人若能感受到别人因他而快乐,会受到最大的激励。
2.5 宽容――学会反思、学会等待。要耐心地宽容。看待运动员不能绝对化。允许运动员重复犯错误,因为这是运动训练的自然规律,要学会等待。
2.6 提醒――学会批评、学会分担。要真诚地提醒。赏识教育不仅不否认批评、惩罚,而且认为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更加大胆的批评、惩罚。真诚的安慰运动员,为他分担痛苦,而不是在伤口上抹盐,雪上加霜。
3.赏识教育的具体运用。
3.1 积极思维,全面挖掘优点。如果用积极的思维去看待,一个人可能浑身是优点;如果用消极的思维去看待,他可能处处是弱点。比如,做动作僵的运动员,从消极的思维去看,觉得他不能练好;要是从积极角度看的话,则运动员的素质较好,做动作也比较规整。要是把它看成一种优点,而且训练中把它发挥起来,或许就会成功。如果一味地去改变这种僵,那可能会得不偿失。我们帮助运动员从各个层面共同发现、共同挖掘优点。
3.2 关注优点,强化优点。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与发掘、利用好运动员的特点和潜力息息相关。教练员要要求运动员自己关注自己的优点,在训练中要注意去主动加工运动员的优点。让赛场上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注视在自己身上,首先运动员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并能充分地把自己的优点表现出来。
4.赏识教育的作用。
4.1 赏识教育有益于保护运动员的天赋,激发内在潜力。通过挖掘优点,找到培养重点,比较容易成才。
4.2 在培养运动员优点时,肯定要不断赞扬、表扬运动员。围绕着运动员的天赋去教学、去培养,就能从小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很多天赋需要教练员去发现,去挖掘。
4.3 强化优点,容易看到运动员的进步,教练员会觉得很有意义,对事业的热爱程度会加强。
4.4 赏识教育让运动员心灵解放、天天快乐,教练员日日赞扬。训练气氛会好,运动员的自信得到提高。如果整天在批评或责骂中渡过,会很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