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幸福教育课堂;自主互动;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学校应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幸福之地,使学生快乐。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就是寻求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实践中,我校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把学生“自我管理”融入教学,构建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自主互动”教学模式,打造“幸福课堂”。
一、理论依据
幸福教育理念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其过程本身应该是幸福的过程。要让教育与幸福相连,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乐土。
成功教育理论成功教育主张:人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成为成功者;成功是多方面的,不局限于某个方面。把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内部动力作为教育目标,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
新课改理念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实践与探索
通过考察、研读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课改成功经验,汲取他们主流思想,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尝试、探索,提炼出“幸福课堂”。经历四个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一是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二是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吸纳先进经验,明晰课改思路,在思想上做好准备。
2.组织实验阶段首先在4-5年级尝试,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试行,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先行实践,探索、论证教学模式可行性。其次,组织实验教师上示范课,做课例研究,并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调整思路。第三,学校制定推进课改措施,建立制度保障课改顺利进行。
3.理论提升阶段通过全面实施、论证“自主互动”教学模式,从理论上提升,完善每个环节任务,对教师、学生的要求,教师的关注点等,形成完整教学体系。
4.全面推广阶段在所有学科、年级、班级全面试行。一是开展全员练兵活动。二是组织“三种人”上示范课。三是重点指导,对于刚试行的学科、教师进行研评指导,使模式逐渐步入常态化。
三、幸福教育课堂解读
幸福教育课堂是一个广义的“大课堂”,它既包括35分钟的“课中”,也包括“课前”、“课后”,推进中教师重新分配时间,在课中用减法,课前、课后用加法,课前编制导学案,课后反思修补导学案。概括为“三高一有”:
1.高效备课提出“3+2”备课模式。“3”是教师做好“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2”是指两种备课方式,即教研组集体备课和个人再次备课相结合,个人备课和专业研究会备课相结合,形成导学案和导学提纲。
2.高效课堂总体研究思路定位在“二十四个字”:整体把握、分段落实;研究课堂,主攻一课;同课异构,点上深究。将课堂定位为“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顾名思义,自主:自主学习。互动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模式:激趣导学――自主探究――交流互动――反思提升――实践拓展
(3分)(10分)(10分)(5分)(7分)
自主学习五个层面:教师根据学科实际、课型特点灵活运用教学基本模式。其中激趣导学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参与,做到“快、新、实”;自主探究主要任务是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交流互动主要任务是学习反馈、沟通交流、个性展示、解惑答疑;反思提升主要任务是理清思路、学会反思、学习评价、总结归纳;实践拓展主要任务是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在教学模式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要求及评价关注点,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学预设、组织,对学生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和评价,其余时间全部让学生参与,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敢说、会说,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真切感受到“我的学习我努力,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幸福我创造”。
3.高效反思课后教师认真反思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及时写课后小记、教学反思,并修补改进导学案。
4.有效作业“基本+特色”模式,周一至周五布置基本知识、技能作业。双休日、假期安排特色作业,坚持“课外作业活动化、课余生活兴趣化”,让作业焕发出生命活力。
四、成效和反思
1.成效一是教学模式得到全体教师认同,在实践中运用、完善、提升。二是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凸显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反思一是把握好课堂改革方向。二是注意“三性”:一是模式的实效性,二是过程的生成性,三是实施的常态性。模式环节不能缺失,可据学科、内容调整每环节时间,也可加小环节等,但基本思想不能变,依教学内容扩展到不同课型中,即:自主学习课、交流展示课和训练反馈课。
我校在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将“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经历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究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实践提升“自主互动”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的幸福教育。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第4期。
篇2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继续实施教师“自主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的自主性和层次性,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月两次自学,关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师生和谐沟通能力”方面的学习。学校培训,学习《生命化教育》。记读书笔记,写体会和反思,召开读书交流会。通过对理念研究、行为研究、运用研究、发展研究,加强了教师对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自我进取意识,使之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加快知识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分层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采取“师徒结对子”这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师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缩短“磨合期”使他们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培养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的指导,打好基础,过好教育、教学基本功关。对青年教师专人指导,对他们承担的各级研究课实行全程指导,对他们的成长过程实行跟踪指导。青年教师在师傅的“传、帮、带”下迅速成长。
(2)合格教师的“升格”培训
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合格”教师,培训的主要任务是追求教育教学“升格”,成为有一定特色的骨干教师。
(3)骨干教师的“超越”培训
对有一定特色的骨干教师,培训的主要任务是追求教育教学创造,不断超越自己,成为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色的专家型教师。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提升。主要方式包括:精研理论完善自身,科研攻关不断创新,总结经验形成体系,立说带徒帮助他人。
三、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1、领导的练兵
领导参与教研活动,与教师一起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观课、议课,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研方式。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关注教研细节,注重教研实效,切实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把教学理念转变成教学行为。
2、教师的练兵
(1)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工作制定教研组活动内容,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每次活动有教研内容和主题,有主持人和中心发言人,组内教师互相观课议课,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2)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我们启动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帮一结对子工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每周互听一节课,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实行跟踪指导,通过“一帮一”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本学期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引领作用,积极营造互相欣赏、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提高我校教师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改革进程。
4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上课教师:*
6月份:青年教师汇报课,上课教师:*
(3)赛课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示平台
本学期我们搞两次赛课活动,一是课题组的课题研究课,二是骨干教师的引领课和青年教师的示范课,通过教师备课、观课、议课,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全面地练了老师的基本功。
(4)上好课题研究课
树立“科研引领教学,科研服务教学的理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上课题研究课,增强学校在科研氛围,提高教师在教育科研能力。撰写论文、实验报告。
5月份:上课教师:徐玮佳、林清芝、沈娜娜
(5)加强朗读、板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
(6)教师要制定“个人成长规划”,确定发展目标,通过专业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撰写教育叙事,开展反思性教学,将岗位练兵活动贯穿与课前系统,课中系统,课后系统,实现教学技能的提高与自我超越。
四、开展学生的竞赛,提高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力
篇3
关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分析
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长期困扰着作文教学改革的问题。近二十年来,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根本问题逐渐形成了共识,这给解决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带来了希望。因此,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入研究和认真实践以便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紧迫性
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其主要表现在作文课堂教学的理论方面的缺失和实践方面的随意。
⒈“学”与“术”的关系问题——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没有形成本学科相对独立的话语系统。
在作文教学以及学生作文的评估中,有不少人引入了某些文学创作原理和技法,并固守已相对陈旧的文章学、写作学概念。
2.开放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作文教学的无序、弱化,以至在个别地区或学校几乎被取消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即使在最近编写的几套初、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大部分依然是将作文、漫谈式的知识短文附在单元教学之后,或编在各册教材的后半部分,虽有简明、精要、实用的特点,但显然缺乏作为“教科书”的系统性和严密性,难于给学生以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的有效的作文训练。
3.系统性和逻辑性的问题——作文研究和作文教学改革尚未追本溯源。
新时期以来,大批有志之士大胆探索,我们必须承认,在每一面旗帜的背后,都有一个新鲜的见解或一个给人启迪的思想,而且一般都已经拥有了富于操作性的付之行动的实践案例——所有这些,都给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但是它们还远远不是严密、科学的学科体系。
4.作文教学实践当中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问题——很多长期流行的和新兴的作文观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中学作文教学是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基本素养而进行的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作家,它与作家创作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综上所述,对于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没有唤起学生写作文的主体冲动,没有真正让全体学生掌握表达的基本技巧,人格境界也未能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提升。
二、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性
1.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使得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深化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语文素养是人们得以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写作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写作交际能力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可见,作文教学是完成公民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表达技巧,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解决作文课堂教学的缺失,探究并开发相对完备的作文课堂教学的内容系列,探索一种相对有用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不断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2.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往往是学生素质水平的体现。素质教育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从素质教育出发,培养初中生的作文素质是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如果把作文素质分解一下的话,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应是:
(1)传授“精要、好懂、有用的作文写作基础知识”
写作知识在写作训练中起着指导、调节和评价作用。很显然,必要的有用的写作知识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培养学生现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根据对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他们在作文训练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文不切题,漫无中心,思维混乱,条理不清,语句不通,词汇贫乏等等。这些问题说明初中作文课堂教学要务实,要把培养学生具备现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作为当代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
(3)发展学生智力
作文是一种心智活动,作文教学担当着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其实,每篇作文的写作过程,抑或是社会、工作、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各种书面文字,都是作者以自己的思维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某个问题,都是作者以自己的思维来适应新情境的需要。
(4)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和教学是不可能分开的,世界上绝对没有不渗透教育的学科教学,作文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精心创造时机、切实有效的育人过程。
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传授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其中,培养写作能力是关键。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中心,前承写作知识,后启发展智力,达到培养人的目的。这样,作文教学就能走上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3.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真正培养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界定几个关键性的概念。
(1)“新课程背景”。新课程背景是指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新教材的实际运用过程中,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在充分继承作文教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理论的与实践的研究。
有效性。“有效”是指学生在作文训练课中学会了什么样的技能,能否运用这一技能来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观察、体验、感悟。所谓“有效”,并非“无效”,它是相对于过去的“低效”而言的,就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师生的多向互动,达到可以检测的“效益”。
(3)作文课堂。有别于阅读教学或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关注如何训练初中学生形成作文写作基本能力的课堂教学。
(4)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主导的,内容确定的、目标明确的教与学的活动,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相应的训练目标。
三、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
1.对作文教学终极目标、主要任务、教学效果的正确认识。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如地反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成为作家。这个终极目标是由许许多多小小的阶段性目标所体现的,而阶段性目标又是通过一次次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教会学生怎么写,让学生把现有的生活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学生去表现他们原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去深入那原本不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一堂作文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教师的表演是否精彩,不在于学生的举手发言是否热闹,而在于学生在这堂作文课上究竟学会了什么,他们实现了作文终极目标之下的哪一个阶段性的具体目标,他们能否运用这一技能来表达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观察、体验、感悟。
2.促进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初步构建作文篇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已熟悉了记叙的基本要素,能按时间顺序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和一事一议文章的写作。但是,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把一个事物说明准确,把一个道理说清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而这恰恰又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从作文训练的角度来看,片段写作是作文训练极其有效的重要途径和科学方法。作文片段训练的目标具有具体、科学、灵巧而实用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这里的片段,指的是文章局部,是从句到篇章
的中间环节,即文章中意义完整、相对独立的一个或几个核心的部分。
片段写作犹如素描、速写,是写好完篇作文便捷而有效的训练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训练:一是内容集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中心确定写作要求,力求在一点上真正做到有效的突破;二是篇幅短,可以有时间和精力逐字逐句地推敲,在写作基本训练上多下工夫,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片段训练为主,构建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要实践从片段写作和完篇作文的结合上安排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研究和训练的重点是片段训练;同时,以片段训练引导到完善成篇,提高构篇能力,使初中生真正练习好“写具体、写生动、写准确、写清楚”的写作基本功。
参考文献:
高志华.中学生作文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产业导向法;教学英语;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从实质上来看,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使用的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更加注重教学的实践性,是对职业实践能力的有力展现。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进行教学方式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内容。产业导向法教学主要是对教学活动中的相关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确定产业导向法在教育范围中的主要任务,其中的内容有:头脑风暴、卡片显示、角色互换、案例分析、项目教学、兴趣小组、虚拟教学、引导文教学等方式。
一、使用产业导向法教学法的意义
产业导向法的教学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对象,要以职业环境中的实际行动能力为主要任务,并且以职业环境中的行动过程为主要方式,构建独立的计划、实行步骤和自我评价模式,也就是要有序地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构建,并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因素作为行动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开展产业导向法的意义
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但是很多因素使得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英语综合能力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基础薄弱、对基础知识认识较少、没有感性认识等方面。主要原因是:一是学生基础较差;二是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具有恐惧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一时的热情,没有长久地坚持下去。这些因素使得职业英语教学急需要进行变革。英语教学在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怎样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是现在每个老师急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产业导向法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应用
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身为英语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就需要以产业导向法为主要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理论和实践融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我使用的是头脑风暴教学法、卡片展示法、角色互换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1.头脑风暴教学法。属于英语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
2.卡片展示法。使用卡片展示对书写情况进行讨论,让学生之间进行沟通。
3.角色互换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需要参与人员、观察人员一起融入到真实的环境中去,并且获得结果。
4.项目教学法。就是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项目”所组织的教学活动。
5.兴趣小组教学法。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接受知识,这时学生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在上课时,我会让一些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活动Warming--up exercises。像开火车数数,轮到的学生要大声地报出自己的数字,或是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还可以读绕口令或是击掌,这些方式都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到课堂中来。
四、“产业导向法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产业导向法教学”主要是以独特的职业目标为活动向导,以职业中的实际状况为基础进行教学。学习者可以在实际的环境中进行角色互换,在完成项目的时候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产业导向法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主要优势表现在:
1.“产业导向法教学”中的英语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和积极性等特征,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产业导向法教学”目标准确,具有针对性。
过去的课堂教学只是老师把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传递。而“产业导向法教学”则是根据某个场景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对于学生实际工作中可能产生的情境进行预设,目标准确,针对性强。
3.“产业导向法教学”中的英语课堂教学,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都知道,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过去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是接受的主体,盲目地学习语言中的有关知识,不注重对于技巧的培养。“产业导向法教学”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发挥其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这种转化不再是以老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核心,更加注重学习者在课堂中对于学习技巧的把握。
五、实施产业导向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因为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可能会涉及英语交流。所以,职业英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教学观念,使用产业导向法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把头脑和行动结合起来。职业教师还要发挥其中的引导作用,教师是行动引导教学的主要人物,所以教师观念的变化和意识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
六、结束语
“产业导向法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过去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特的课堂学习中把握英语的有关技巧。但是我们还要认识到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验和推行的过程中,是潜移默化的。身为教师,不论是在行动中还是在意识方面都需要慢慢地融合它。而且,我们也不能一味地照抄,要根据实际的课堂和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产业导向法”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严良娟.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评估体系的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3):78-80.
[2]彭耀兰.基于钻石理论的地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8):146-148.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学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225-01
高效率教学是一场充满智慧的挑战,高效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堂教学主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合格公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转变“教师为主、先教后学、课后训练、集体教学、个体学习、目标单维、面向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目标三维、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的意义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学生为主的课堂
所谓学生为主,是指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而不是老师讲授用的;课堂是学生表现用的,而不是老师表演用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而不是老师完成“教案剧”的地方。也就是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的,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占据的集体授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高效率学习强调教师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初中化学课程学习时间短、内容多,这就更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浓缩教材的能力,要在课堂上尽量压缩集体讲授时间,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我们不提倡“一节课只讲4分钟”,但要明确提出,一节课教师持续授课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一节课留给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性教学、师生情感交流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一节课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0分钟。这种“三分课堂”并非呆板的划分,它只是指出课堂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导向性的课堂教学策略。这样的教与学, 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发展。
二、先学后教的课堂,切实加强预习环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以前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甚至在新教材中也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一方面,我们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没有用到这一环节。另一方面是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应有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习任务,没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学习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
所谓先学后教,是指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书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教师要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主要方式,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明白,自学教材之后完成课后练习,这是天经地义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初中学生与小学低年级学习方法的最大不同。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最重要的作业是预习作业,学生上课之前要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同伴及老师的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然后把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出教室,这才是最正常的课堂学习方式。
三、当堂训练的课堂,狠抓展示的精彩
把握好课堂时间进行高效率化学科练习有其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大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大部分本属于课堂反馈环节的练习,布置成家庭作业。这是一种长期伴随中国教育的错误习惯。事实上,课堂教学的练习反馈环节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本属于课堂一个重要环节的练习反馈,变成学生带回去的家庭作业,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教师切不可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训练内容布置成课外作业,一定要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在“学科小先生”的帮助下当堂完成。
所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要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而不要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更是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四、目标三维的课堂,创造性使用教材
篇6
一、重视情境创设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教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些什么”等问题。例如一年级教学“9+4=?”,出示情景“小猴子数桃子,筐内有9只桃,外面还有4只桃,一共有多少只桃子”让学生领悟“凑十法”。关键要让学生明白:筐内再加1只后,有10只,外面还有3只,这样变成“10+?= ?”的算法,从而明白其算理。
二、确保知识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目前还是不懂的,但学后马上能奏效的内容。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就能用。教学内容是否有效与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熟练的知识才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的、深思熟虑的、实在且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熟悉小学数学十二册教材,对其中的知识点及学生掌握的重难点要胸有成竹,这样才能确保课堂的有效性。
篇7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初中教学 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尽管主要任务是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进程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应发生巨大转变。结合自身的实践,以下为个人的浅见,不足之处请予以指正。
一、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 如果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上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就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
二、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言语实践亦即语感实践,让学生自己接触和使用语文材料。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习得语言的实际能力,或者说以感性为主,而感性又总是直接与实践联系着。“学生的语感由学生自己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而成,是学生‘感’的结晶,而非教师‘讲’的产品,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说实践。”所以,学生学习的能动参与性发挥得怎样,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感受。
三、锻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①开展课前3分钟说话活动。按学号顺序,每课一人,轮流进行,登台作即席讲话。要做到内容自由广泛,形式灵活多样。②进行课堂内叙述、说明等实践。可介绍课文、介绍自己、口头描述人和事。③结合课文中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的不同语言特点,开展故事会、诗朗诵、演剧、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一种浓厚的语言氛围中紧张活泼、快乐有趣地训练口头表达技能。④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机会给学生,让学生问问、读读、议议、辩辩。
四、凸显语文个性
语文教学要凸显个性,首先应当解决好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以阅读教学为例,同样一个社科类文本.不同学科的老师都会用自己学科的眼光来指导学生阅读。历史老师引导学生主要关注文中含有什么历史事件及其评价;地理老师会让学生关注文中说明了哪些地理因素;政治老师会要求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政治的、社会的、伦理的内容等。同样是一个科普文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老师也都指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本学科的相关知识。这里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非语文学科的老师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他们对待文本的态度却是一致的:在文本中搜集带有结论性的学科方面的知识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不要弄清楚文本传递了什么知识信息?要,但不能仅止于此,因为这不是我们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讲明白文本是如何传递知识信息的。
五、出奇制胜的采用幽默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情趣采取有悖常理的举动,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柏格森说:“将某一思想的自然表达移置为另一笔调,即得滑稽的效果。”柏格森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换言之,不论何种操作方法,幽默之所以产生,根本的一条就是反差。出人意料的反差是引笑机制的关键所在。比如预料的是甲,出现的却是不该出现或不可能出现的乙;期待的是丙,冒出的却是丁;A本应与B搭配,却奇妙地与C搭配在一起;等等。有了反差效应,幽默才随之产生。
六、创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的成效好坏,关键在于氛围,因为在热烈的氛围中,最消极的人也会被感染,被激发学习的热情。反之,如果氛围冷淡,那么连最积极的学生也将受到影响,慢慢退缩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中去。可见,课堂的氛围成功与否,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有些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缺乏教学经验,面对学生不知道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试着活跃课堂氛围却使得课堂变成了市场,最后不得不一味地赶进度而按自己的速度讲解,氛围调动工作归于失败。那么,如何才能够在调动课堂氛围的同时,保证教学进度呢?我认为,其关键点在于一个字:互动!教师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一方面引导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思维活跃范围通过提问的方式加以限定,从而使得氛围活跃,话题不跑题,教学进度得到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使得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七、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篇8
本文从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对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所发挥作用的举例阐述,来说明充分利用多媒体色彩鲜艳的动画,生动美妙的音响,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的优势,辅助阅读课堂教学,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多媒体;阅读教学;兴趣;情境;重难点;巩固;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所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学的效果。整合的基本要求是要使教师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软件。
那么,如何运用多媒体来辅助语文教学呢?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是理解,就是要学生凭借书面语言,做到:如见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识其人,如经其事;还要能够通其心,感其性,明其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心灵只有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充分发挥多媒体色彩鲜艳的动画,生动美妙的音响,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的优势,辅助阅读课堂教学,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兴趣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对活动过程本身产生的直接兴趣。因此,教师要利用已有软件,精心设计出多媒体形象逼真的声、光、形、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画》一文,教师可利用电脑,将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放录音,让学生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自主理解课文所写内容,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
二、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教材形象生动,每篇课文都有一个特定的整体情境,其中又包含一个连一个的局部情境。针对小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是同时发生、相互作用的理论,教师应先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情境的基调:或欢乐或悲伤,或喜爱或憎恶,或似"小桥流水"舒缓细腻,或如"大江东去"气势磅礴。进而制作、选用恰当的多媒体,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内心体验,进入具体的情境,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写的是1976年首都各届人民自发地送别的真实情景,对今天的孩子来说,时间跨度大,难以理解课文本中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感情。若在导入新课时代,让学生观看影片《》的录像片段,接着播放沉痛的哀乐,教师再包含激情地叙述人们等、望、追灵车的感人场面。学生便能感受了解人民群众悼念总理的悲痛场面,对总理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三、突破难点
难点往往有是课文的重点,正因为有一定的难度,才更能激发学生在课堂这个训练场上,积极思考,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将力。多媒体利用形、色、声、光、动感的优势,可以变小(大)为大(小),变虚(实)为实(虚),变繁(简)为简(繁),变静(动)为动(静),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难点是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老师可这样设计教学步骤:(1)录像初步感知威尼斯城(包括小艇在内)的各种风光。(2)看配有课文朗读的录像。思考:威尼斯有多种绮丽的风光,作者为什么选小艇写?是小艇的什么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自悟出小艇的三大特点:样子独特,船夫技术高,小艇作用大。
学习课文第2、3节,继续落实训练重点、难点,教师可这样设计:(1)听录音,默读,理解作者抓住了小艇样子的哪些特点。(2)出示文字灯片,比较句子,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抓特点的独到之处。(3)运用电脑演示小艇模型,指导有感情地复述。(4)录像再现乘艇打招呼的情境,领会乘坐小艇"有说不完的乐趣"。
四、巩固深化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多媒体的出现,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设计成课件,把形象与语言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注意课文的内在联系 ,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课文有比较完整的、深入地理解。
如,读完《弯弯的月儿》,可以用灯片出示一组填空,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1)弯弯的月儿( )。
(2)我在( )只看见( )。
五、迁移创新
篇9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四个变革,而这些都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地探究,反复地实践。因此,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研究素养与研究能力,使他们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当前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则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基础。
[关键字] 新课程 究型教师 问题意识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问题,都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所谓研究型教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的前提,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四个变革,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反复的尝试,这些都要在教学研究中进行,因此,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研究素养与研究能力也就相应地成为我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1.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研究状况
(1)我区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比较好教学能力
从2001—2004年这四年间,笔者参与了区教育局教研室对我区部分中小学的教学调研分别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通过调研及平时听课、与教师交流及教研活动中发现,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已具备了比较好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能力,如根据我区教育研发中心(原区教育局教研室)所制定的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指标,被调查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等级都是在B等以上,其中A等的占32%左右;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及自已对教材的理解来重新设计组织教学内容,课堂中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又如,在杭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我区也是多次取得较好成绩。因此,我区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具备了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
(2)我区信息技术教师的论文撰写能力亟待提高
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讨论式;展开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56-01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的展开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主干和核心,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引领学生探索研究,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新知;二是引领学生运用新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此阶段,教师应“张开课堂教学的翅膀”,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教学手段,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新授课的“展开”
新授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探索、体验、理解、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新授课的展开阶段,应充分发挥讨论式教学的优势,组织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解题本领,循序渐进地采取“全扶式――半扶式――自主式”的课堂讨论模式,引导学生获取新的知识。
如,教学“多位数加减法”中的“360+470”和“520-380”时,应在学生感知和明确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后,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根据几十几加减几十几、几百几十几加减几百、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推想怎样口算几百几十几加减几百几十几。当学生讨论后急欲知自己的推想是否正确时,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再让学生将推想和自学中的认知与同桌交流,对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一般方法形成共识;然后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里讨论“360+470”和“520-380” 的其他口算方法;最后全班交流展示各学习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样的讨论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是实实在在的讨论。
二、练习课的“展开”
练习课不等于做题目,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它不可能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可能像复习课那样有“成就感”。练习课既要体现数学的知识性,也要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和应用性。练习课既要发挥教师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练习课的展开阶段,应按学生的知识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采取“说算法――说算理――说解题思路”的课堂讨论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
如,“ 2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先进行基本练习:(1)计算:7+5;6+7;13-8;8+7;6+10;14-9。(2)同桌交流每道题是怎样口算的。
再进行综合练习:(1)计算:6+7-8;9+6-7;16-9+6;16-8-5;13-7+6;4+6+7。(2)小组讨论“怎样算才又对又快?还有什么算法?”
最后进行发展练习:(1)6+( )=14;( )+9=16 ;19-( )=6;( )-6=12。(2)同桌讨论“括号里的数是怎样计算的?”
如此展开,既能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又能为学生后续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三、复习课的“展开”
复习课具有“回顾与整理、沟通与发展”的独特功能。复习课的展开阶段,应充分运用课堂讨论,将知识横向联系,构建成知识网络;纵向梳理,把知识串点成线。零散的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学生学一点就懂一片,学一片就会一面。
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中的一组题:(1)城北停车场里有20辆大客车,小客车比大客车多5辆。小客车比大客车多几分之几?(2)城北停车场里有20辆大客车,小客车比大客车多1/4。小客车比大客车多几辆?(3)城北停车场里有20辆大客车,小客车比大客车多1/4。小客车有多少辆?(4)城北停车场里有20辆大客车,比小客车少1/5。小客车有多少辆?(5)城北停车场里有20辆大客车,比小客车少1/5。大客车比小客车少几辆?(6)城北停车场里有25辆小客车,大客车比小客车少5辆。大客车比小客车少几分之几?(7)城北停车场里有25辆小客车,大客车比小客车少1/5。大客车比小客车少几辆?(8)城北停车场里有20辆大客车,25辆小客车。①大客车比小客车少几分之几?②小客车比大客车多几分之祝竣坌】统嫡剂街殖底芰臼的几分之几?④大客车占两种车总辆数的几分之几?要求学生:(1)小组讨论“题目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2)逐题列式并计算。(3)全班交流、展示、评判。如此展开,不但能帮助学生理清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而且能让学生完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结构。
- 上一篇: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
- 下一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