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雕刻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材雕刻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石材雕刻技术

篇1

关键词:雕塑艺术;雕塑材料;金字塔

中国分类号:J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6-2

一、雕塑艺术介绍

一位当代最盛名的英国雕刻家在谈到从事这一行业的目的时说:“每一个雕刻家,通过他过去的经验、对自然法则的观察、对自己及他人雕塑作品的批评,根据他们的性格和心理构成以及发展阶段,会发现某些对他来说极为重要的雕塑特性。在我看来这些特性是:忠实于材料、充分的三维实现、对自然物的观察、视觉和表现、生命和表现力。”

人所共知,雕塑艺术从诞生那天起,便是通过一定介质材料的实体形式展现于我们生活一定空间之中的艺术品。从雕塑语言的构成层次中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它其实包括了物质介质层、形式成分层和技法表现层三方面,而物质介质层是雕塑作品形式构成的物质性载体。物质介质层主要包括石材、木材、金属以及人造硬质材料等;形式成分层则包括雕塑作品的整体形式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即雕塑作品本身的形式构成体、形体、空间、节奏等等一系列雕塑造型因素的有机整合关系;至于技法表现层系即雕塑家个人的艺术表现力,雕塑家所处的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即生产力水平),而这些又不同前者的是材料介质构成依存关系。材料性能的特点制约、影响着艺术表现方法。雕塑的技术层面意味着发挥某种材料的特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雕塑的语言特点和艺术价值。换句话说,雕塑就是靠这些实体形态说话,其一系列外在表现力与内蕴寓意,皆产生于不同的石块、铜块、木块或泥块之中。这些自然物质,从常规概念来看,是一种普通的、不含情神意义的物质。但一经转换为艺术形态,其自身性质就大不一样了,它就脱离了常规的物质性而成为一种人类感情的寄托物,它就与人的智慧联系在一起,也就有了可思维的空间。一件雕塑艺术品早已不再是原有的石头或铜铁,不再是自然物的再现。由于材料制约和限制,雕刻家有时没必要去表现一些细微末节,而是常常是根据他们的意图创造一个立体的造型艺术品。雕塑是人的聪明才智、精神世界物化后的创作行为的结晶,是人的审美理想的实现。雕塑艺术的发展,除了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宗教等影响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对材料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不同风格的无数雕塑艺术精品,都以其鲜明的特色展现了不同介质材料的魅力。

二、埃及金字塔雕塑艺术

曾经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任何一件雕塑作品都是石头所写成的一首诗,也造就了历史。所以我们可以说岩石或者说石材在雕塑艺术材料中是最为悠久的一种。由古至今雕塑家对石材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欣赏角度,石材也对雕塑家具有丰富的诱惑力。这些早已印记在雕塑艺术的历史长廊中。经过长久的雕塑艺术发展,雕塑家已经能够全面地认识到雕塑材料能够经久不变到什么程度。我们知道材料的质量对雕塑作品的保存年限起决定性因素。在西方国家的一些雕塑家,他们通常把一座优秀的雕像比作成富有灵魂的诗人,J・马戈利斯认为雕塑作品以物质客观之体呈现出来就好比一个人体现在他的躯体之中。“说艺术品被体现在一种物质对象中也就等于说艺术作品的特性必然是和那个体现着艺术作品的物质的特性联系在一起的。”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发现,进入智人阶段已经有几十万年的悠久历史,但是大自然的身躯―――岩石一直稳定、刚毅的矗立在万物之中。将其神秘感和圣洁呈现在人类眼前,使人类对其感到敬畏与敬仰,在人类的历史上,古老的埃及是最先在雕刻史上画出神秘的一笔,也创造了人间奇迹之一。我们知道埃及人是相信人死之后灵魂还在,正所谓“灵魂不死说”,聪明、勤劳、技艺精湛的埃及人将一块块巨重的石头堆砌成具有艺术价值的金字巨塔形状。金字巨塔能够让我们看到只有如此庞大的体块以及不朽的盘石才能象征着埃及法老王权的权威。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埃及统治者的意念和夙愿主要通过庞大的岩石魅力实现。三、我国古代雕塑艺术

在我国古代,统治者们对岩石的魅力也具有深厚的感情,通过媒体或者历史典籍上我们经常会发现统治者通常会用山河、江山等代表他们的政权或者国家社稷的象征。其实,这些统治者的期望是他们的王权与山河并寿,与日月同光。其实我国古代也是相信灵魂不死之说,在历代的陵墓石刻中我们不难会发现一些代表帝王、贵族的灵魂思想。这正是古人有效的将大自然的崇山峻岭等坚实有力的环境与体块特征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其具有独一无二的审美特性。在我国古代的一些陵墓门前都会摆放一些狰狞的怪兽来守卫陵墓,这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典型封建文化,也是封建法权不可侵犯的象征;在很多陵墓前我们会看见长着翅膀的马和鹿等,这也是古代人的神秘幻想,也是封建君主龙种非凡的代表,石马、石羊等俯首屈膝代表着天下子民对天子的敬仰、尊重;捧贫持剑的文武大臣代表着死去君主的侍卫,保护着君主的灵魂,也表现出君臣之间严格的秩序观念。古代的雕塑家通常都注重雕塑作品的庄严、威武以及给人以敬畏之情,能够使后人在这种宏大的气势下感受到崇高感,这也是君主被岩石魅惑的表现。

四、松山吟和心语作品的艺术价值分析

作品《松山吟》(尺寸300×480×150,如图1所示),以木化石为材,作者根据材料的固有形态,奇思妙想、因材施艺,构造自然形体美。以山水、风景为题材,刻画了万年松在下面坚硬的岩石衬托下,于清丽中显得风姿绰约。深入欢乐,充满情趣。简单的点缀情景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手法丰富且不拘一格,或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或精雕细刻、简洁概括,巧用自然美的自然协调。

作品《心语》(如图2)是根据材料的自然成型似双峰的自然形状和独有的外表特点,通过现代艺术手法,把释迦摩尼在前和达摩在后,突出时间关系。山有高低和沟壑的无限距离,但心灵相通,心的距离却是近在咫尺。通过达摩面壁的专心致志和释迦摩尼面向前方的坚定心灵,传达出他们共有的一心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把自然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给人自然美感和现代艺术的融洽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结语

雕塑家往往通过雕刻作品展现自身对岩石的内涵以及特征独特的理解。在西方最为著名的雕塑作家是米开朗基罗。对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有人这样比喻,将其比喻成是一座葡萄园:在文艺复兴的早期,将其比喻成尚未成熟的葡萄;晚期的艺术则太熟了,甜得过分;唯有鼎盛时期的艺术犹如刚刚成熟的葡萄,最为鲜美。他的艺术便是这最令人渴望的“葡萄”。大理石在雕刻艺术中发挥的岩石这一介质的作用,米开朗基罗确已达到前无古人的历史顶峰。

参考文献:

[1]刘敏.钢琴技法的民族风格之探讨―――古筝奏法在钢琴中的应用[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2]李宛平.论司空图的“韵味”说[J].南都学坛,2005,(04).

[3]杨延帮.论当代中国油画创作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运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篇2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述

工程名称:深圳证券交易所营运中心项目室内装饰工程第一标段, 工程地点:深圳市福田中心区32—1-1地块(原高交会馆所在地), 工程范围:45-46层会所、1-46层核心筒的外立面(第16、32层除外)、7层阳台及技术中心办公区域室内装饰以及本项目室内、外所有建筑标识及导视系统工程等;工程规模: 建筑面积约8000 m2,核心筒外立面面积约15000 m2。工程内容:完成本项目室内装饰工程第一标段招标工程范围内所含各专业工程的深化设计、材料及设备采购(招标人采购供应的材料设备除外)、施工安装、调试、验收、保修期内的维护保养工作;负责与总包及其它专项承包工程的配合工作。详见室内装饰第一标段招标文件相关内容。质量标准:合格。质量总体目标:“钢结构金奖”及“鲁班奖”。绿色建筑目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公共建筑类三星级。施工工期:总工期315日历天,开工日期为2011年04月15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02月23日。安全施工目标: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零死亡率),不发生重大施工机械设备损坏事故,不发生一般或重大火灾事故,不发生一般或重大垮(坍)塌事故。文明施工目标:深圳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

1.2?施工环境

工程位置:深圳证券项目位于鹏程二路、民田路、深南路、福中三路围合处,毗邻福田中的高档住宅区和高档商业办公区,与深圳市民中心西翼相隔200米左右。

周边环境:本项目地处深圳市中心区、东临市民中心及建设中的市交通枢纽,交通虽然方便、但白天运送材料受到交通管制的很大限制,对工地噪声控制的要求很高。

气候条件:深圳市所处纬度较低,属南副热带季风气候。适用于中原地区的用天文角度划分四季的方法,即以3~5月为春季、6~8 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至翌年2月为冬季。深圳市有长夏短冬的特点。春季有回潮的天气,夏季炎热、受台风的影响雨量充沛,秋、冬季雨量较少是施工的好季节。

二?施工管理重点、难点

1. 本项目人造石雕刻需采用大型CNC设备以满足雕刻的精度要求,手工镶贴工艺需由专业镶贴技术人员精心施工。尤其在大堂、八层及八夹层、45-46层会所等高大空间,核心筒外立面人造石饰面雕刻的设计图案需经过特别的技术转化为雕刻程序文件,要求承包人具备较强的雕刻、镶贴及技术转化整合能力,严格按照确认的样板进行制作安装;

2. 45层竹木饰面铝板天花及46层不规则穿孔阳极氧化铝板天花制作加工、安装工艺复杂,要求承包人具有高超的施工工艺水平以及施工管理措施;

3. 45、46层大面积的褶皱丝绸墙面的制作、安装施工要求较高,要求承包人能够适应其施工方式并合理地组织施工;

4. 建筑标识及导视系统加工及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与各专项承包人的施工界面复杂,要求承包人有高水平的施工工艺以及高超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求承包人对室内/室外、地上/地下,独立标识/与装修饰面结合的标识,建筑标识/地下车库标识要综合统筹考虑,在深化设计中拾遗补缺,保证整个项目标识导视系统的完整性;

5. 本项目核心筒外立面除大堂、八层及八夹层、45-46层会所等空间采用雕刻人造石饰面外,其它部分核心筒外立面暂定为天然石材饰面,该部分材料的选择、方案确定、采购计划及招标方式,是能否按计划工期完工的关键问题,承包人应高度关注石材供应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可行的措施保证天然石材按施工进度计划保质保量供应,防止出现色差或裂纹等质量问题,承包人还应预估因方案比选确定可能带来的反复调研和样板制作而引起的相关措施费用;

6. 本项目在大堂、八层及八夹层、45-46层会所等高大空间的核心筒外立面采用了在白色纯亚克力人造石上雕刻"山水画"并镶贴金箔的装饰方案,使大楼顶部、中部、底部互相连贯呼应,既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又具有简约、现代的质感。其余普通办公楼层核心筒外立面的采用天然石材饰面的装饰方案,该方案应与大楼顶部、中部、底部的雕刻山水画装饰方案相协调,与本项目竖线条的设计元素相呼应,同时将造价控制在本次招标暂估价范围以内,鉴于该部分的设计方案尚未确定,而工期又不能因此顺延,要求承包人对此充分评估并制定有效措施克服工期紧张的困难,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7. 本工程对各装饰材料的环保性能及节能要求较高,要求承包人在材料采购及现场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的标准;

8. 施工现场地处中心区,对运输车辆、施工噪音、防火、防尘要求很高,要求承包人采取周密措施进行控制;

9. 施工现场施工单位数量众多,多标段、多专业交叉施工作业,施工条件复杂,对于配合总包现场管理、材料垂直运输、材料保管、成品保护等方面要求较高,承包人须有完善的应对管理措施;

10. 深圳大运会期间,全市禁止施工,应采取何种措施保证工期目标;

11. 部分公共空间的装饰造型复杂、三维造型很多,对基层钢结构的定位要求高。

三?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 本项目人造石雕刻需采用大型CNC设备以满足雕刻的精度要求,手工镶贴工艺需由专业镶贴技术人员精心施工。尤其在大堂、八层及八夹层、45-46层会所等高大空间,核心筒外立面人造石饰面雕刻的设计图案需经过特别的技术转化为雕刻程序文件,要求承包人具备较强的雕刻、镶贴及技术转化整合能力,严格按照发包人确认的样板进行制作安装。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将山水图案转化为数控机床程控文件对技术人员的协调能力要求高;定购石材时间长、雕刻面积大1962平方米;山水图案选择时间长、雕刻加工周期短,石材规格大、厚度只有18mm,搬运、安装难度大。

应对措施:事先选定足够的、有经验的即懂得绘画艺术、又懂得计算机程序的技术人员到工厂CNC设备情况,与工厂的相关技术人员统筹安排;

安排2-3家有CNC设备的厂家,保证有足够的加工能力;采用我公司发明并申报实用新型专利的薄板石材加厚技术,保证运输安全、安装方便。

2. 45层竹木饰面铝板天花及46层不规则穿孔阳极氧化铝板天花制作加工、安装工艺复杂,要求承包人具有高超的施工工艺水平以及施工管理措施;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由于天花造型使用两种以上的材料,不同材料之间的收口方式对装饰效果影响大;部分区域天花造型复杂,对施工工艺要求高。

应对措施:安排有经验的图纸深化人员,对造型复杂,两种以上材料搭接处进行深化设计,保证达到业主和主设计师的要求;放线时要统一基准线,将复杂或超高天花的放线控制点引到地面,异形板材等统一放线后,采用1:1放模。

3. 45、46层大面积的褶皱丝绸墙面的制作、安装施工要求较高,要求承包人能够适应其施工方式并合理地组织施工;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这种特殊墙布因为社会上使用的范围小,粘贴经验少,所以可能出现问题。

应对措施:认真将基层找平,请该产品的生产厂事先到现场对墙纸工人进行培训,先试贴样板,经各方认可后,展开大面积的施工。

4. 建筑标识及导视系统加工及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与各专项承包人的施工界面复杂,要求承包人有高水平的施工工艺以及高超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求承包人对室内/室外、地上/地下,独立标识/与装修饰面结合的标识,建筑标识/地下车库标识要综合统筹考虑,在深化设计中拾遗补缺,保证整个项目标识导视系统的完整性;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整个标识及导视系统因内容多、反围广、涉及的专业多、施工界面复杂;所以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

应对措施:为适应这种复杂情况,我公司项目部将安排三名不同专业的、知识面广,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专门的协调小组。对建筑标识标识及导视系统作出专门的施工方案、统筹解决地上地下,楼内、楼外的标识设施一并考虑。将室内和室外测量基准点进行有效的复核及对接,保证室内、外地坪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5. 本项目核心筒外立面除大堂、八层及八夹层、45-46层会所等空间采用雕刻人造石饰面外,其它部分核心筒外立面暂定为天然石材饰面,该部分材料的选择、方案确定、采购计划及招标方式,是能否按计划工期完工的关键问题,承包人应高度关注石材供应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可行的措施保证天然石材按施工进度计划保质保量供应,防止出现色差或裂纹等质量问题,承包人还应预估因方案比选确定可能带来的反复调研和样板制作而引起的相关措施费用;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这部分天然石材的面积很大,连个区域分别有2769平方米、5778平方米。选用石材品种还未确定;如果是进口石材还有采矿、海运、通关时间;国内将方料加工成现场使用规格板材的生产周期问题,现场实际安装时间很短。

应对措施:事前进行评估;选择有实力的供应商,确保颜色一致、加工周期合理缩短;

配合业主、设计做好方案确定;配合业主做好海运、通关、加工环节的协调工作;解决色差:加工好的石材在加工厂进行试排版、编号;施工队伍专业化:人数满足工期要求。

6. 本项目在大堂、八层及八夹层、45-46层会所等高大空间的核心筒外立面采用了在白色纯亚克力人造石上雕刻"山水画"并镶贴金箔的装饰方案,使大楼顶部、中部、底部互相连贯呼应,既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又具有简约、现代的质感。其余普通办公楼层核心筒外立面的采用天然石材饰面的装饰方案,该方案应与大楼顶部、中部、底部的雕刻山水画装饰方案相协调,与本项目竖线条的设计元素相呼应,同时将造价控制在本次招标暂估价范围以内,鉴于该部分的设计方案尚未确定,而工期又不能因此顺延,要求承包人对此充分评估并制定有效措施克服工期紧张的困难,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石材造价控制问题;前期设计、效果方案确定时间长,后期施工时间紧。

应对措施:根据现场实际,结合设计效果,提供出材率较高的排版方案供业主和主设计选择,力争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石材成本。在完成墙面放线的基础上,将大批量的标准规格板 及早交给厂家加工,对边、角处的非标准板材。根据可行性分批从中后期开始交给加工厂加工。为加工、安装创造时间。在施工进度计划的排列中应把安装单位的施工周期考虑进去,充分考虑到其他单位的施工、检修方便。积极主动地同总包、监理、安装施工单位通过每周的例会进行工期进度的协调。与相关单位交流进度计划,及时调整确保整个工期。

7. 本工程对各装饰材料的环保性能及节能要求较高,要求承包人在材料采购及现场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的标准;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从主材、辅材的选择上保证环保的要求;从施工工艺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应对措施:从主材、辅材的送样阶段就要确保符合“绿色建筑三星级”的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用;可以在工厂加工的都必须在工厂加工,现场只进行安装。从而保证不增加现场的污染,并保证完工后的办公环境质量。

8. 施工现场地处中心区,对运输车辆、施工噪音、防火、防尘要求很高,要求承包人采取周密措施进行控制;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保证静、畅、宁,符合环境和政府对文明工地的各项要求。

应对措施:加强对员工的素质教育,实行进场员工挂牌上岗,对进场员工进行环保、安全,消防教育。制定规章、照章办事、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9. 施工现场施工单位数量众多,多标段、多专业交叉施工作业,施工条件复杂,对于配合总包现场管理、材料垂直运输、材料保管、成品保护等方面要求较高,承包人须有完善的应对管理措施;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不同单位交叉施工的协调问题;现场材料运输能力不足,造成的抢占电梯问题;人员复杂造成的成品保护问题。

应对措施:进场20天内、深化本标段的施工图纸,进度计划交给各专业施工单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事先与相关单位达成电梯货运时间表;实行楼层封闭及进出人员的登记制度。建立现场成品与半成品的现场接交制度。建立各专业的交接档案。

10. 深圳大运会期间,全市禁止施工,应采取何种措施保证工期目标;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大运会期间停工,使得实际施工时间缩短15天。

应对措施:从前期的施工计划中做好材料和人员的安排,让现场停工变成工人培训、工厂加工时间;设计深化时间、完善施工计划时间。保证施工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数量投入是确保工程工期的另一大因素。本工程量大、工期短,我司在本工程施工管理团队的配置上考虑了各专业的协调配合,均参与过办公楼工程的施工。我司在本工程劳动力的投入上,确保工人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将根据工程进度实时调整工人数量,确保不因劳动力的缺少而影响进度。

11. 部分公共空间的装饰造型复杂、三维造型很多,对基层钢结构的定位要求高;

篇3

关键词:雕饰、材料、题材、文化成困

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它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面,地处九龙江出海口,东临台湾海峡,背靠祖国大陆。由于其优越的地理、气候和自然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鼓浪屿成为当时殖民者争抢发展的地盘,随着厦门被迫开放为“五口通商”口岸,殖民者先后进驻鼓浪屿。大使馆、商会、别墅、民宅等纷纷建立,岛上兴起了一段时间的建设,逐步成就了当前鼓浪屿建筑独具一格的建筑风貌。

鼓浪屿建筑除了具有内部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特点之外,更具特色的是其在选材、外观形式与装饰风格等方面的多样化。由于鼓浪屿建筑外观的装饰材料、雕饰形式各异,种类繁多,形象生动,引得诸多文人、建筑专家和游客等在此驻足观赏,其建筑包含了浓郁的艺术价值。

鼓浪屿拥有百年的殖民历史文化背景,这一百多年的建筑活动促成了岛上建筑功能和类型的多样化:领事馆、学校、医院、教堂和大量的私人别墅、公馆及民用住宅等等。设计师和雕饰工匠利用了混凝土雕、石雕、砖雕等不同材料采用圆雕、透雕、浮雕和凹雕的雕刻手法,对建筑进行装饰,并在建筑物的柱子、柱头、窗楣、门楣、檐口、檐楣、穹顶、拱券等装饰部位,以及各楼层的水平线和建筑构件的横竖交接部位上进行集中刻画。设计师和雕饰工匠赋予了雕饰作品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图案和多元的装饰元素,增强了建筑的表现层次,传达了建造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体现了鼓浪屿建筑浓郁的艺术感染力,散发出特有的魅力和灵气。

在鼓浪屿建筑中,常见的雕刻装饰有混凝土雕饰、石雕、少量砖雕。因选用材料不同,雕刻装饰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1.混凝土材料

鼓浪屿的建筑外观雕饰除了传统的石雕、砖雕和木雕外,还有较大比重的混凝土雕饰。混凝土凝固后具有与石材相似的稳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还具备雕饰工期短、可塑性强和造价低廉等优点,因此受到建造师和设计师的青睐。

经过实地调研,20世纪初的鼓浪屿建筑混凝土雕饰,并没有采用当今流行的翻模技术,而是采用传统的做法:将水泥、砂浆和水以一定的配比,在材料凝结之前即进行塑造和雕刻,并不断加水使得混凝土不会快速凝固,整个过程包括初步打底稿、塑造基础形象、修正外形,以及深入刻画等几个处理步骤,根据雕刻形象的复杂程度,刻画过程有的要达到十天左右,最终才使得形象达到圆满和逼真的程度。在混凝土的处理上,设计师还掺杂了水刷石或者细海蛎壳,使得混凝土表层的视觉效果更为丰富。最后再通过透雕、浅浮雕和浅凹雕等手法处理,赋予建筑材质表面生动的艺术表现力。

混凝土雕饰常见于鼓浪屿建筑的门楼、窗户、柱子、山花、檐口、入口台阶等重点装饰位置(图1) “门楼”是建筑装饰的重点,其中门柱和门楣部位更是工匠们表达思想、装饰建筑的中心,展现了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鼓浪屿建筑的门楼,大量采用了混凝土雕饰,粗犷的混凝土材质借助丰富的雕刻题材、繁复的雕刻形式及细腻的表达手法,以展现门面的大气和雍容华贵。

2.石材

福建南部盛产石材,鼓浪屿建筑中多采用花岗石和青草石,石材因其材料的稳定性及独特的气质特点,在建筑中得以重视。除了用于常见的建筑台基、柱础、墙裙等大部位外,石材雕刻还在门窗框、门楼柱子、窗柱及门楣、窗楣等小部位装饰中得以呈现。

石材的雕刻一般经过选料、设计、出胚、细雕、磨等工序,泉州、莆田一带的雕刻师擅长石雕,匠师一直受到当地人尊重,他们一方面为了回馈这种热情,一方面为了展示才艺,不自觉地将极大的创作激情投入到细部装饰中,因此鼓浪屿石雕装饰集中体现出内容丰富,形式繁琐的特点。例如,笔山路9号的“奕足山庄”(图2),门楼上茂盛繁复的花草装饰,矮墙上大量的植物缠枝雕刻,楼梯的栏杆、柱头细腻精美,复杂繁冗接近西方洛可可装饰风格的雕刻,无不诠释着柔美和富有生命力的建筑形象。

3.砖材和琉璃瓦

在鼓浪屿建筑中至今仍保留有为数不多的砖雕和琉璃瓦饰,这些特别的装饰大都保留在现存的少量20世纪前闽南的传统古厝中,集中在鼓浪屿的中华路和海坛路一带。近代鼓浪屿建筑民居中亦出现了红砖墙面装饰,在相应的一些构件如门楼中,出现了与墙面相呼应的砖雕,如漳州路38号李家庄的中式门楼,顶部起脊挂瓦,红色砖雕采用浮雕的技法,既丰富了门楼形式,又与建筑外观相辅相成。

琉璃瓦饰则在女儿墙,栏杆、围墙等细部装饰经常用到,有常见的盘花状,宝瓶状等制品,也是鼓浪屿岛上建筑的一大特色。

三、鼓浪屿雕饰的装饰手法和艺术特点

1.手法多样化

岛上建筑文化的精华之一便是建筑外观的精细雕饰――浮雕,透雕、凹雕和圆雕是鼓浪屿建筑雕饰中常见的雕刻手法。透雕表达的内容轻盈飘逸,圆雕雕刻的对象生动丰满,浅凹雕和浅浮雕表现效果丰富低调而不呆板。这些附着于建筑外观上的雕饰,与建筑和谐统一,而精湛娴熟的技法结合细腻的装饰元素和装饰图案,又使得建筑生动且富有情感,呈现出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提升了鼓浪屿建筑的艺术价值。

2.题材、内容多样化

鼓浪屿建筑雕饰表现的题材丰富,内容多样。雕饰题材主要包括动物,人物形象、植物、水果形象、海洋元素等,基本涵盖了大部分东西方的雕饰题材和内容(图3、图4,图5)。

东方的雕饰常以动植物的形象,来传达建筑的・隋感。如中国的吉祥乌兽包括貔貅,蝙蝠,麒麟、鹿,喜鹊,龙,凤等动物形象,以及蔷薇、松柏、梅花、兰花、竹子、莲花等植物形象等。如福建路4号的海天堂构建筑群的柱子,柱头雕刻图案为貔貅和卷草,寓意招财纳福(图4);又如安海路36号的番婆楼建筑正立面柱子雕刻着麒麟祥兽图案,寓意太平,祥瑞(图5)。

西方的雕刻多采用忍冬草、苕茛叶、丰硕果实、猫头鹰、天使等雕塑师衷爱的装饰形象。这些形象以丰富的层次、广泛生活化题材和象征的意义,体现了雕塑师对创作的热情以及建造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风格嬗变与交融。

雕饰的风格形式多样化体现在具有东方的传统元素,同时混合了西方的建筑装饰元素和东南亚建筑元素,如西方的“蛋矛”“齿状”线脚、退层的雕刻处理方法、漩涡和曲线等设计元素均被运用在设计装饰之中,包括中国传统的“回形纹饰”“云纹”线脚也随处可见。装饰元素相互穿插,描绘了鼓浪屿特有的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景观。

假设将建筑看成一个整体,将建筑比喻成人物,那么建筑的外部雕饰便是人物身上的服饰,服饰的样式和风格展现了人物的气质和内涵,即体现了建筑的精神和灵魂。鼓浪屿建筑雕饰作为鼓浪屿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特定的装饰功能外,还展现特定历史,人文背景下的时代文化特征,反映了特定时代下设计师的思想、和建造者的喜好及民众的审美情趣等。

四、鼓浪屿雕饰的成因

在鼓浪屿一百多年殖民殖民化背景下,鼓浪屿也持续进行了近百年的建筑活动。期间,大量的领事馆、教堂、学校等建筑,以及到后期的华侨建筑,形成了鼓浪屿特有的建筑风貌。因此,鼓浪屿建筑具有鲜明的历史时代特点,多数建筑吸收了西方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如巴洛克风格、哥特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风格等。各类建筑中雕饰的题材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与鼓浪屿当时的历史和人文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鼓浪屿建筑的多样性受到西方折衷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期,欧美国家的建筑师大多注重建筑形式的新、奇、美,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不讲求固定的形式,对不同国家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并进行自由拼凑和组合”是当时建筑折衷主义思潮的特点。鼓浪屿建筑风格的五花八门及雕饰的多样性,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其次,鼓浪屿殖民中期西方建筑文化的强行输入与传播,逐渐受到当地建筑文化的排斥,纯粹西方建筑的模式在鼓浪屿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包括设计师、工匠,建筑材料等,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这些地域特征,在雕刻装饰形式上,主要体现在西方的装饰图案和东方特有文化寓意的中式装饰题材的结合;在建筑材料上,则体现在用当地材料表现西方建筑装饰特点的做法,如选用水刷石、或海蛎壳作为雕饰面层用材。在建筑风格及建筑装饰上,出现了典型的地域特点。再次,殖民后期,海外华侨归国发展或定居,在参与鼓浪屿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彰显他们在国外经商的见识或者财富,大力兴建土木。他们带来的西方建筑风格的设计图纸,在被理解、消化、吸收、改进的过程中,夹杂着建造者报效乡土的热忱,形成了整个鼓浪屿地区建筑风格的一种特有模式。

鼓浪屿建筑雕饰经历了早期西方建筑雕饰的洗礼之后,进入到对西方建筑文化从“排斥”到“改造”,从“不自觉模仿”到“主动吸收和模仿”的过程。岛上建筑文化和雕饰文化呈现出不断变化、融合的趋势,表现在各种东西方装饰元素、装饰题材、装饰材料彼此之间相互结合、相互穿插、相互渗透。一幢建筑里面既有闽南当地材料,也有引自西方或者东南亚的材料,不同雕饰风格常常在同一建筑物中出现,显得别致又新颖。这种“亦中亦西”“百花争鸣”的雕饰特色,展现了鼓浪屿建筑文化在与多元文化的较量和影响下,由嬗变到交融的演化历程。

篇4

关键词:砚雕刻工艺;绝窍;雕琢技法;石品花纹的文化独特性

曾在2007年6月,“传统岭南手工端砚雕刻工艺”被纳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七年来,在当地政府以及社会各阶层对该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挖掘保护之下,该项手工技艺文化得到完善和创新式的发展。下面笔者将向大家浅谈近几年中对这一门手工技艺的实践学习和认识。

“传统岭南端砚雕刻工艺”至今已有千年的发展和传承的历史,自古以来该项传统手工工艺的制作,在追求一种实用与工艺美的统一,就作品而言,自唐始至今工艺大师们都在追求自己的作品,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那么在这门手工技艺里底蕴含着什么绝窍来支撑这些工艺大师,通往这一境界?在几年的实践学习和研究中逐渐探寻出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总结出以下三点:

1 端溪砚石材料选材与维料的目的和意义

(1)选材(又称相石)。端砚石料种类很多,关于端砚的古代和现代的文献里大量记载石料的石品花纹、石质的赏析和叙事也不少,比如《端溪砚普人》宋代人所著,在这篇文献中详细论及到端砚石料的产地,分析端砚石料的石质,并且书中对各种岩砚石料的优良加以剖析,比如《硯史》是宋代书法家米南宫所著,书中介绍26种硯的历史,对端,歙硯的记述只集中于石质,石才产地以及实用性的赏析和论说,指出好硯石应以容易发墨为判断标准;因此笔者不再过多叙述。而在此,笔者主要谈论关于选材与围料的目的和意义。

一般传统砚雕大师们在选材时都会细品手里的这些砚石材料,观察石质特点和石品花纹等诸多方面,自古以来端砚文化独特性体现在端砚所拥有与众不同的石质和石品上,并且端砚石质与石品的特性对端砚设计和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将石质极佳的位置设为砚堂的制作区域,以此为中心来构思这块石料适合雕刻的装饰纹样和刻画的题材,但有些材料并不完美,总会有裂纹和石疵,因此在选材过程中大师们就会根据这些石疵和石品花纹进行联想构思,在设计最终的构图时就会尽量利用一些巧妙的纹样来加以升华,使砚雕作品达到实用与美观的最佳效果,增加作品的市场收藏价值。

(2)维料(璞料)。将石料裁切初培打磨成型的过程,过程中需要把石料的相对的两面打磨平整使石料放稳在台面上,保留材料的最大利用范围,保持触摸感圆融,不割手等等。(如图1)

在维料的过程中被加工的这块石料也会出现新的石品花纹的变化,如果比之前出现的石品特点要好,就会考虑改变设计构图,重新构想方案直到方案与所选的石料相匹配为止。

2 端砚石料特点与砚形结构设计的关系

随形花式砚的砚形结构设计,大多要考虑石料特点。下面将举例说明这种关系的主要体现。

坑仔岩出产地广东肇庆市羚羊峡端溪斧柯山至北岭一带,根据地质调查资料显示,该砚岩为泥质板岩是泥质岩石的变种,颜色主要是深灰色和深紫色,其中石品花纹种类也很多。

坑仔岩的石品特点在端砚雕刻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决定了雕刻制作过程中尽量保留这些石品花纹的观赏价值,保持端砚作品自然美的欣赏性。比如坑仔岩石品中鱼脑冻、蕉叶白必有火捺围之,有细缕围之。丝丝如理发者,谓之马尾纹,其外有紫气围之艳艳若霞者,谓之胭脂晕等等,这些特点都是砚堂区域的设计要素。在传统端砚雕刻工艺观念里,砚堂区域的设计必须体现天然石质美和端砚的石品独特性。

针对石眼的设计也很重要,根据现存的宋代端砚文物来看,早在宋代时期的端砚就十分重视突出石眼的设计装饰。现在石眼设计的方法就更灵活,根据本身的石眼的自然放置来设计,将石眼和石料本来的形态结合,创作出拟人的生动形象。

由于石料的稀缺,石料的利用方式多采用随形花式的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关键是打破固有砚形构造的组合,使作品保留砚形构造的主要元素(砚堂,砚岗,砚池等)即可,但更重要的是作品凸显天然的石品花纹的特点,有时碰见一块上好的石料其中石品花纹很美,就干脆不雕任何纹样,只在石料上打磨出平整的面作为砚堂。因此端砚石料的石质和石品特点对砚形结构设计起着很重要的决定作用。

3 端砚雕刻的具体雕琢技法

端砚作品的完成是离不开具体的雕刻技艺,根据民间从事砚雕的师傅和工匠们的口述“端砚的手工雕刻技艺是以(打凿手法)为主的雕石工艺”这种砚雕技艺是从古代砌石凿打技艺中演变而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门手艺的国家非物质传承人,程文师傅的刻砚手法,这种雕刻手法的关键是一气合成,直接用凿刀刻画形象而且生动,运用刻刀如用笔刻画一般。

根据图2中的作品可以看出这种技艺对凿刀运用的精准度要求极高,并且对所刻画的纹样要熟记在心,才可以达到心刀合一的状态,所做的作品浑然天成,因此这种特有的砚雕技艺才是传统端砚雕刻工艺传承的重要核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一定要建立在实践学习的基础上,才会更有力度。能够从以往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的方式中进行新角度的探索,因此笔者的这篇浅析主要在对传统端砚雕刻技艺的实践体验和认识的前提下,将传统技艺进行分解和提炼性的思考后得出的结果,它可以使传统硯雕工艺中技艺理念得到自由应用,丰富传统硯雕工艺的表现内容。由此,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对手工技艺的“活态传承”思想内容。

参考文献:

[1] 《端溪砚普》页一.刊《美术叢书》.

[2]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端砚》.

篇5

在野生动物的创作过程中,内容和形式,情和景,构思和构图的相互作用与对接,是艺术家创作中应当用心思索的重点。由于这一创作课题富有挑战性,想像空间很大,艺术家可以透过对生活、人文等等的认识,隐喻特定的理念、思维,植入拟人化的元素,用野生动物的艺术形态去发展一种精神,使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获得审美享受、艺术感染和美好联想。

有造诣的艺术家契而不倦地凝聚生活体验中积累的理想“美”因素,并不遗余力地把它熔铸到创作构思构图中去。生活和自然界中上文万事万物,包括野生动物无不具备了各自独特的“美”的特征:比如虎的威武,狮的雄壮,熊的沉稳,鹰的潇洒,牛的憨厚,马的英俊等等,创作中雕刻家需要抓住特定表现对象的特征,运用造型技巧把野生动物身上的个性美充分呈现给人们。

野生动物玉雕的造型构图,在经营位置、布局章法上可以有不同选择: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倒悬结构,倾象性结构 ,铺展性结构,铺展型结构,圆雕型结构,浅浮雕结构,深透雕结构等等。但任何都需要内容与形式的协调统一(图1)。

利用一切偶然效果,抓住自然材料组合中创造的出其不意的美感,寻找相应配景来烘托和展现主题,这是雕刻家在创作主题和构思方案确定后,也是整个创作设计环节中一个不可忽视部分。创作设想可以在设计稿上初步完成,也可以在主体雕件完成后,寻觅不同形状、质感、皴纹、尺寸、颜色的自然原石,通过雕件和实材作比对来找到匹配的陪景底座。雕刻家经常会惊喜地发现,实材比对的再创作有时会擦出灵感的火花。在实材摹似推演中,酝酿已久的设计因为偶然发现,而使原来朦胧不定的想法产生裂变,这种“二次补充创作法”是纸上谈兵或凭空想象所得不到的。这种收获似乎出于意外,但其实是取材自然,求其神韵,这种意外其实寓于情理之中(图2)。

二、雕刻与工具的使用

“材美、工巧、艺高”是玉雕艺术的三个支撑点。行谚云:三分工具,三分材料,四分手艺,指的是发挥雕刻家才艺,依靠人的能动性,灵活运用工具,用各种恰当的技艺手法在特定材料上施艺。工具和材料是固定的,而人是灵活的,雕刻家可以娴熟地操作不同用途的工具,随心所欲地用锯片切割,用小锯和平铊压层次,用金刚钻打洞,用铊钻掏膛,用细钻]线,用细]钻做弯势。用现代的软轴机、快速玉雕机,不但可以做出传统磨具制作的感觉,而且优越的现代先进工具,解决了原始简陋工具的很多局限,使玉雕制作“如虎添翼”,在发挥玉雕工艺技巧上更趋向精致。

玉石雕刻常用机器设备有切料机、粗形切割机、粗坯机、钻头细坯电钻、薄片锯、水沙轮机、磨砂纸机、软轴机、抛光机、钻孔机,上述机器配合相应的金刚粉锯片、磨具,运转时和水同时工作可以有效地切割相当坚硬的石材料。雕刻工艺带有很强的技术性,技巧性,专业性,琢玉工作者不仅要熟悉玉的材质、掌握玉的性能,而且也要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不同机器工具使用功能,把工具的技能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充分发挥加碧材料的可雕性,表现雕刻家想象中的形象,更好地呈现玉石美丽的特征。

充分发挥加碧材料可雕性。不仅包括了掌握一般相料、用料方法,还包括了善于运用相应工具:灵活自如地抓大形,压层次,先整体,后局部,循序渐进地刻划细节,进而整体调整,这是玉石雕刻成型过程的基本方法。由于雕刻流程中每个工序的不可替代性,因此不同功能,不同用途,不同尺寸,相应机器和工具的综合使用,是雕刻过程中连环交叉运用的技术手段。

三、应料制宜与因材施艺

应料设计与随机应变是表现材料的重要手段。由于加碧玉石纤维体结构,以及在其溶解吸收诸矿物原素的造玉过程中,因大气压正向和逆向的作用,使得加碧表面会隐现水纹、花斑,呈现尚未完全被吸收的黑点、白点、绿点或金点。当一块玉料被切开后,上述玉料自然纹理基本展现眼前,雕刻家此时需要根据玉料色块、纹理、裂缝、斑痕、黑点等,作统筹考虑,应料制宜,因材施艺,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玉材,最合理地避开瑕疵,最巧妙地施以俏色,把用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设计转化为有利因素。材料是固定不变的,但设计者的用料方案是可以合情合理作出适度调整的,有的甚至容许作重大变动,目的是为了充分地把玉色最美丽的一面呈现在正面醒目位置,这是玉雕之所以不同于其它雕刻如牙雕、木雕或陶塑的特点。

应料设计可以按材落料,也可以套裁落料,由于玉石材料的多变性,要求设计意图同用料方案的密切对应,有时一分一毫的疏忽大意,也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尴尬。因此应料设计除了考验设计者技术层面的专业经验,而且也在检验设计者处理危机的能力。由于有些加碧的纹理自然流动不完全均一,所以设计意向中的大概形块可以在玉料上套用,也可以直接在玉料上应材设计。玉雕作品的立体效果是要起多面观赏的效果,裁料过程中也需要对雕件不同的立体面作前瞻性考虑,仅仅照顾正面效果是不全面的,裁料时也需要兼顾到雕件的另外几个面。玉雕从落料到雕刻的全过程一直充满变数和挑战性,在步步深化进程中随时会出现情理之内甚至情理之外的问题,雕刻家最大的本领就要胸有大局,以天然的玉石作媒材,用减法技巧步步深入,步步为营,遇到危机,勇于面对,随机应变,在雕刻过程中把意想中的形象从无到有地在玉石上呈现出来。

四、雕刻工艺流程

玉雕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设计、选料、切割、粗坯、细坯、打磨、抛光、浸蜡、配座、组装、等工序。它需要综合运用玉雕中的切、割、锯、凿、钻、缕、掏、括、拼、磨、抛、装等技巧和各种处理手法,以表现不同形象的最佳效果。

玉雕制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要点:切割的要求,形的处理,轮廓的形成、造型的表现,打磨的方式,组合装配等。各个工序之间环环紧扣、相互交融:设计选料是出坯定造型的重要一环,首先对作品所表现内容以应料设计,确定用料最佳方案,这包括玉石的选料、配料、落料和合理套裁。玉石材料本身非常珍贵,所以雕刻家、设计师对玉料的长短、大小、形状、石纹走向,都需要充分了解,了然于心,然后才进入应料设计,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寸的原材料。动刀之前,对原料物质、形态定位、进刀顺序、和造型的构成,需要有统筹考虑,成竹在胸才能进入切割和划线程序。

玉雕制作基本步骤:

A选料,首先择定符合设计意图的玉料。色泽、质地、纹理、尺寸、厚薄、形状需要综合考虑。意向中的雕件大小、厚薄容纳于材料之内,斑疤、裂痕、瑕疵都则排除于雕件之外。

B直线切割,按照划线位置直线切割,逐步接近轮廓形体。

C曲线去料,整体接近形体。(可以用激光、水刀、金刚钻和锯排刀除料。)

D立体打坯,由方到圆确定形体、层次、动态、比例等。

E摩沙纸,精加工表面装饰效果,整理制作粗坯时留下的痕迹。

F抛光,光泽处理。(高光型,中亚光型不同选择。)

G浸蜡,均匀玉色,增加滋润效果。

H配坐,选择适当形状、尺度、玉色、材料作主体陪衬或背景

I装配,把主体雕件、陪衬或背景、底坐及配件双向钻洞按钉、粘胶水装配成型。

五、玉雕中的对比处理手法

对比手法是一种利用视觉上的反差对立造成的失衡错觉,进行阴阳对立、双方互补的造型方式和技巧。通常雕刻家用这种手法来比较形态和程度的差别,为创作服务。玉雕中实体或虚体的线和面、主和次、繁和简、实和虚、疏和密、粗和细、动感和静态的对比处理手法经常被雕刻家反复运用在同一件作品中。两个或多个不同东西放在一起时,一物的形态、质感、视觉感受在对比中形成鲜明差别,给人以深刻印象。这种异同现象,相互间彼此衬托,并加强各自的存在感。北美玉雕的对比手法还运用在雕刻形式上,形态刻划准确到位,表面处理光泽,与粗糙带纹的陪衬物互相衬映,形成粗细对比,精拙反差,能很好地显示出玉石自身的质地美,极富审美情趣(图3)。

变化统一是对比中寻求平衡的一种表现手法,将野生动物依构思所需,夸大一样东西和缩小一样东西,使其形成变化的二个个体,在艺术处理上又特意用动物之间的一些联系体将它们尽量统一成一个整体。譬如一件表现母子魁熊的雕刻,在母熊硕大魁悟的形体旁,雕置一只活泼动感的幼熊,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大熊沉稳,小熊灵动,这一对比组合体,以生动的形象,将一种变化统一的形成一览无遗地展示于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又譬如一件表现三文鱼和陪景对比的雕件,二组海蓝随着海潮缓缓波动,柔软的草叶婉转折叠,似水如波地悠然摆动,衬托着三文鱼在海中生动游弋的姿态,作品意雕置了二块墩实的海石,一静一动,一粗一细在衬映中营造了此地无水似有水的感觉。虽然雕件反映的仅仅是大海的一个小小视角,但海水波动时,如此“动和静”对比中产生的环境真实感,把一对三文鱼在水中的动感,海的蓬勃生机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变化统一也体现在对比中联系,适当的联系又使之成为默契的组合。再譬如,一对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特征的魁熊动物在比对中形成差异,一雌一雄,一豪放,一沉稳,作品中它们同时向前行走,前者大步流星,回首顾盼,后者慢步细走,二熊眼神对接。虽然彼此对比中形成鲜明差异,但二者在作品中的顾盼和呼应,不但增添生动感,而且相互联系的艺术处理使变化取得了协调(图4)。

六、洗练与概括

玉雕作品的深入表现与细节刻划,并不等同于工艺技巧的堆积或重复,它应该是从内容到形式,从造型到形象,去粗取精、渐进深化的过程。提练是纯化形态的一种手段,省略局部细节,意在加强整体表现。外形提练着眼外部轮廓,夸张特征,强调形象整体性,使形象鲜明醒目。提练一种形

体往往是较难的,如果发挥得当,这种艺术提练往往是最能突显加拿大碧玉朴素的原始美态。但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变得空洞呆扳。因此玉雕中洗练与概括的艺术处理,务必要掌握好形的结构、比例、骨子和形象美。与此同时,提练也需取舍和加工,夸张是加工的一个手段,为了突出和加强特定物象个性特征,局部夸张,整体夸张,或适形夸张,舍弃细碎小节,强调某部分特征,无疑都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作品感染力。

加拿大玉雕具有造型洗练、形体概括、线面简约的特征,把野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动感曲线,皮肉质感,尤其是特定结构,关切要点,用精准到位的雕刻语言表现了出来,简洁明了,手法简约,精练扼要。这一艺术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将复杂东西简单化,繁文缛节精练化,虚拟了从次细节,突显了主体部分,把作者想要表达特定对象的特征、尤其是主题和神韵意境鲜明醒目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譬如,常规题材中的魁熊(图5)、白头鹰,虽不见眼睛,却让人感觉它炯炯有神,虽不见皮毛,却有淋漓尽致的神似。由此可见,简约的造型手法,洗练的雕刻形式同样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反映出简洁朴素的原生美态。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件让人过目不忘的玉石雕刻,常以它清新的立意、独特的造型、滋润的玉质、生动的形态等视觉形式给人愉悦的观感。所以原始的美往往是简单朴实的,同时也是富有品味、时尚和美好的。

七、写实与夸张

写实与夸张是表现野生动物玉雕中经常结合使用的手法,写实就是形似、物象,夸张就是夸大特定对象整体或局部的特征。写实和夸张恰当运用,有助于表现对象,在概括提练中获得更加真实、鲜活的美感。

雕刻形式构成的造型是无声的“雕刻语言”,雕作中不仅有诗一般、亦有近乎于音乐的境界,给人以丰富的韵律美的享受。“气韵生动”是雕刻家在创作中历来苦心追求的最高境界。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的因素,气息近乎品格,往往与雕刻家的人格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融合一致,这其中体现的是一种纯正不凡的气息,健康向上的力量。正因为西方玉雕在造型格局上强调了主体鲜明醒目,毫无遮拦,它既不同于浮雕只注重正面效果,也区别于绘画摄影可以做虚实处理。因此,作为三维立体的雕刻,在表现形象的形体特征、比例结构、外表质感,尤其是表现传达心灵活动的眼睛和肢体语言,都务必处处精致准确,由基本的具象入门,进而追求气韵生动和传神入化之境。

八、配景与整体

加拿大野生动物玉雕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让清晰的主题出现在粗犷疏松的背景上。首先它清晰的主题是用一种结构精简洗练的形式出现,舍去任何锁碎的肌理和无关紧要的细节。它的配景也是在形式到风格上以主次相互匹配的形式对接。

北美玉雕完全不同于东方传统,东方以大比例的工艺技巧表现配景,而加拿大玉雕特点是“以玉衬玉”,用粗拙的原石衬托光泽的雕件。这种可以产生“美感”的,或创造一种境界和感觉的陪衬背景,都是为主体意象服务的。在作品整体中它为主体的存在点明环境、产生氛围,起着基石的作用。所以,运用这一手法配景,不仅担当着烘托的角色,而且也是表现整体内容和形式中密不可分的一个环节。玉雕作品如同大自然环境的浓缩体,雕件虽然小,但艺术家追求的是“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从一个瞬间、一个局部、一个视角,让人去感受大自然气息和野生动物。北美野生动物总是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加拿大玉雕处理配景的一个精妙手法,就是原汁原味地用自然的材料来展现自然本来面目。如表现动物在崇山峻岭,就用坚硬凌厉的玉石做底坐;如表现动物在冰山雪地,就用酷似冰块的阿拉巴斯特白石做基石;如表现海洋动物时,就用看上去如同海礁的玉石做陪衬;如表现高山峡谷间翱翔的飞禽,就选择类似山峰石壁形状的原石来陪托飞鸟风动的飞姿。这种与雕刻内容联系的配景不是信手拈来的附属品,而是需要反复推敲,在色质、形状、比例、位置、布局、构图等方面经过缜密艺术思考。所以配景的功能不仅是雕件整体的补充,它在形式上服务于雕件主体内容,而且配景所营造出来的自然空间和环境氛围,也是作为突显主体不可分割的组合体、延伸体。

加拿大野生动物玉雕原始坯料底座与雕件成品是两个完全不同感观的物体,光泽的主体雕件与粗糙带纹的陪衬物、底座部分互相衬映,形成粗细对比和反差,这不仅很好地显示玉石自身的质地美,而且概括洗练的主体部分会在衬映中显得格外鲜明突出、自然协调,具有朴素的审美情趣。其实,这种偏向于原始状态的艺术处理方法,不仅仅只是为了表现玉石自然润泽和坚硬凌厉的材质特征,这种配景特有的“触摸感”、“原始美态”中阐发的天然属性,其实也是和西方人对野性粗犷、遒劲坚硬的先天性偏爱有着内在的联系。玉雕配景与整体效果可以是多样性的,有的偏向仿真写实,有的抽象写意,有的细致入微,有的粗犷洗练,不同的风格和表现会给人不同的观感,但同一件作品中的主体部分和陪景部分,要有自然的衔接和统一的整体美。

篇6

 

一、公共雕塑与雕刻的概念

 

公共雕塑艺术是公共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公共艺术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它所呈现的复杂性和特征性与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雕塑在公共环境中起到了视觉焦点和标志的作用,是公共艺术中重要的创作手段。雕塑是通过雕、琢、刻、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艺术形象的总称,它与建筑、绘画、工艺美术并称为造型艺术。在众多的艺术种类中,雕塑作为一种空间凝固的艺术,它的多维展示极为丰富,能给人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多方面的感受,它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

 

在雕塑中,雕是通过减少物质材料,塑是通过堆增物质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用各种可塑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嘲雕刻是指在原本就存在的硬质材料(如石头、木头、石膏)上以雕、凿、敲、磨等方式把不需要的部分去除,直到做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创作过程来说,艺术家在创作雕塑时,用的是“加法”;而雕刻时,用的则是“减法”,其创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是不一样的。

 

雕塑的价值不仅在于反映现实、表现生活,从历史的角度讲,它还凝固个人记忆、民族记忆和时代记忆。雕塑作品审美价值的高低,不在于制作过程的难易和制作时间的长短,不依赖于文字的说明,只在于他是否能通过展现自己的魅力来影响观众。

 

二、中国玉雕工艺概况

 

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中国玉石雕刻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智慧、宗教观念等内容。由于历代琢玉审美情趣、工具、技巧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每个时期的玉雕作品主题及风格造型也是不同的。从玉雕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

 

1.玉雕的发展简史

 

早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玉器。其中最知名的一件红山玉龙,造型古朴雄浑,极富动感。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技术更加完善,制作更加精致,对于型的把握更熟练。两汉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玉器的生产制作受到了限制,玉器开始走向民间,雕刻风格简单,用途简化。唐宋时期是玉器发展史中的一个辉煌时期。自唐朝开始,玉料大多使用和田玉,这个时期雕刻纹路非常细腻鲜明。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爱玉成风,缅甸的翡翠得到了皇室的青睐,由此玉渐渐走向民间。此时,南北派玉雕的风格也逐渐形成,南派玉雕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派玉雕以北京为中心。南派玉雕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北派玉雕古朴庄重。

 

随着工艺的发展和进步,玉雕作品越来越精美,玉雕师的想象力不再受到限制。同时,一批醉心于玉雕的艺术家,在传承传统玉雕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创新,发展了全新的雕刻技法,使得玉雕成了可以用心品味的艺术。

 

2.中国现代玉雕的四大流派

 

中国现代玉雕流派,分别为海派、扬派、北派、南派。这四大玉雕流派风格各异,却又殊途同归,共同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玉器世界。中国四大玉雕流派是当代的分类,而在古代,我国玉雕界只有南工和北工之分。南工做工细腻、工巧,致重雕刻,更有时代感;北工风格豪放粗犷,讲究少用刀工,偏古朴典雅。

 

三、在“雕”与“塑”之间磨练探索。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作为大的环境艺术下的玉雕,它与雕塑同是空间的艺术。二者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形成了一系列表现自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语言。其构思与表达,怎样将公共艺术理论与玉雕实践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是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等。传统的玉雕工艺,是一项复杂的工艺过程,原料材质、设计理念和加工技巧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因此“因材施艺”的设计理念贯穿于制作过程的始终。一件完美的玉雕作品,应该是玉石材料与造型设计的高度和谐。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懂得美术设计,更应了解各种玉石的各种特性,如韧性或脆性、硬度、裂纹及瑕疵延伸情况等。设计人员要根据玉料在制作中发生的变化,随时改动设计稿,逐步引导完成制作。将公共艺术理论与玉雕实践有机结合,如在玉雕设计中加入“灯光、轨道”等现代雕塑思维,能使玉雕工艺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器具、花卉、鸟兽、人物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在最初接触玉雕时,我被浑然天成的原石所吸引。与雕塑作品相比,未经人工修饰过的原石有着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让人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喜欢玉石观赏,在某些特定的角度看玉石,能够唤起我的意象创造。在校期间,我创作大量的泥塑作品,并以这些作品为原型,运用雕塑的思维设计创作玉石作品,如《心莲》《古道悠悠》等作品得到了玉雕界和工艺美术界肯定和认可。在玉雕设计创作中,难免会受到限制,所以我努力克服,将传统与时尚结合。我希望通对各种材料的尝试,提高对玉石材料的理解与使用,并提升达到一定的高度。例如,因为水晶的晶莹剔透,我用水晶雕刻佛教题材的作品;因为玛瑙色彩斑斓,所以用这种材料来练习“俏色”创作,利用黄龙玉水草材料来练习表现“环境自然”题材的内容。每遇到一种材料,我都会去查相关的文史资料,了解材料形成条件、类别、产地、历史发展、珍贵原因和相关典故,努力提高作品内涵、胸怀境界和审美主张。几年来,我在泥塑和玉石雕刻之间找联系,找差距,在泥塑中锻炼自己的魄力和胆量,在玉石设计雕刻中学会精致和严谨。

 

四、运用公共雕塑艺术思维,进行玉石设计创作

 

公共雕塑作为新的艺术实践,它采用形、色、声、光等多种知觉感受,融进了许多现代精神。运用公共雕塑的思维设计玉石作品是我尝试方法之一。我认为艺术创作是人类情感的表现,一件作品首先必须有属于作品自己的强烈的生命力。我努力探索一种崭新的表现方式,来提高对玉石材料的理解与使用,提升作品的内涵。

 

公共雕塑注重以公共空间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为背景,以造型与空间为核心,吸收东西方传统造型艺术精华,并与当代艺术思想观念融会贯通。公共雕塑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意象思维,意象思维超越了概念和逻辑,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注重直观的意象,通过对事物由渐到悟的认识,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如作品青金石作品《古道悠悠》,我就是运用公共雕塑中的意象思维方式,从题材、表现手法、材料的运用等不同角度来创作探索的。并运用了“倒流香轨道”的设计,通过美的读解和自我反省来达到欣赏差异的共享,从而实现对人性和人文诉求的“唤醒”。

 

青金石是通过”丝绸之路”从阿富汗传人中国的,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之一。除了美学价值,在中国民间中,青金石的颜色是蓝色,蓝色是一种希望之色,是知性灵性兼具的色彩,象征着理想和希望。青金石又是自古以来人们喜爱的佛教七宝之一,可帮助催眠及深层冥想,提升灵性。所以在设计上,我用“古道”来唤醒人们对中华古老悠久文化历史的回忆。

 

当我久久地凝望着这块满载着岁月痕迹的青金石,我眼前的画面是:一条绵绵的历史古道开始在我眼前漫延,一个个遥远的故事,从山脉深处、汉唐遗风中款款而来。古道一头连着过去,一头连着明天,一头连着故土,一头连着梦想。士兵在这里集结过,诗人在这里流连过,行人在这里休憩过……它尘封在深深的岁月长河中,每一个角落,都是一首典藏在山水间的史诗。在这块青金石上,我竭力地捕捉着周秦遗风、汉唐古韵的瞬间。这就是无数先贤走过渐成的古道吗?祥云缭绕,四季如春,翠柏林立,蜿蜒通向山顶。我仿佛看到老子如一位慈悲的老人,正牵着青牛向我们走来,南山不老松下与人们谈古说道,讲述人与自然的故事。传达“道法自然”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在设计上,我选择了这块材料上方最纯净的位置,雕了一位慈悲的老人,将老人的胡须与山川河流融为一体。并通过倒流香轨道的设计,使“香”带着古韵和清幽,顺着河道而下,如高山流水般,滋润万物。材料的侧面多泥沙包浆和杂色,为了能保留材料的原型,我将有杂色的整个侧面设计成饕餮纹牛图腾。因为牛图腾是人类第一图腾,最高崇拜物,牛的双角象征着对宇宙重生的护持。牛头顶的太极图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有裂纹的地方设计成古松、河流,代表宇宙万物中的自然形态。材料的侧上方的一个平面,我用一个大大的篆体“道”字来表现。“道”字在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种是代表“先贤走过渐成的古道”,另一种“道”是中国(含东方与西方)哲学的最高范畴。在雕刻上没有用精雕细琢技巧,尽量保留着青金石原始的形态。

 

我认为一块玉石,就是一段悠久的历史。如青金石,它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从阿富汗传到中国,我希望人们在欣赏这件作品的同时,和我一起探索人类历史的渊源,了解传统文化,从圣贤文化中汲取营养,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使浮躁的心复归宁静!

 

思考:玉雕本身承载着审美、实用、文化传承的作用。用雕塑艺术思维创作玉雕作品,能够更好地推陈出新,在宣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走出一条新路。我们应学习历代艺术家们从艺态度和敬业精神,坚守玉文化,传承玉雕技艺,关注玉雕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传统技艺中融入新的审美理念,创造出时代经典应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篇7

近期,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行业自身发展洗牌等影响,建材行业部分业态处于低迷时期,那么,石材行业的发展如何呢?对此,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材料委员会主任委员严克明教授认为,我国石材业总体发展形势不错,在保持平稳的同时趋于上升态势。

对外贸易再创新高

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石材出口943万吨,出口创汇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2.8%,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石材出口大国。

在这个基础上,石材出口继续增长。今年1-5月份,我国出口石材459.4万吨,出口创汇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2%。严教授说,今年的贸易形势更好些,各种石材产品出口额应该达到18亿美元左右,进口各种产品6~8亿美元,所以,进出口贸易将近30亿美元。

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石材贸易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国石材出口主要是以原材料,即荒料为主,现在,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荒料出口已经成为次要,主要以各种产品为主,包括一些生产设备也开始出口国外。我国的石材生产设备由于经济实用、易操作,得到了东南亚、西亚等国家的认可,这些国家的企业有大量的进口需求。

我国进口的主要是先进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已经有将近400条先进的石材生产线。同时还进口一些珍贵稀少的高档石材品种。

贸易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出我国石材业生产、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突破。

进入"多石"时代

严教授说,石材业在我国是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说起古老,石材的应用在我国由来已久,在那些古老的建筑中,都能找到石材的影子,还有石舫、石雕、石刻等,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但那时石材的应用,还是在雕刻中更多一些。

我国石材业的发展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后,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业等的发展,对石材的需求日渐增长。尤其是近几年建筑装饰业、旅游业、城市建设等的蓬勃发展,直接拉动了我国石材业的消费需求。

说石材是新兴产业,是因为如今石材业的产品品种、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应用中也发生了改变,主要是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石材产业结构已经由"三石"时代进入了"多石"时代。在以前,我国的石材只有花岗岩、大理石、水磨石三种,品种单一,质量也不高,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目前,石材业已经发展成为集花岗岩、大理石、人造石、石材雕刻、园林石材、文化石材、石材机械、磨具、金刚石机具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产业。

目前,我国的石材产品有四大类:第一类是原材料,即荒料。前几年,我国的荒料出口是主要的出口产品;第二类是板材,由石材加工成的各种标准板(厚度一般在2厘米),用于铺地或是外墙装饰;第三类是异型加工产品,如各种线板、条板等;第四类是石工艺产品,为工艺性的石材加工,如石雕人像、动物等。但主要还是以板材为主,用来贴墙、铺地等。

严教授说,北京2008年的奥运会,为石材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旅游业也不该忽视。旅游业也为石材行业提供了很多商机。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铺路、园林景观等建设都会使用大量石材。

遍地开花各有千秋

严教授说,我国石材业的分布可谓遍地开花,除了少数几个地方没有外,其他省市都有,只是发展的规模不一样。

在南方,以广东云浮市为中心,辐射广州市、广西等地,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石材生产和贸易中心,发展成熟、规模大的企业也较多,仅云浮市石材企业就有几千家。在福建,以泉州为中心,形成了辐射水头镇、惠安市、厦门市等地的生产贸易中心。

在北方,形成了以山东莱州为中心,囊括青岛、平都、平邑等地的石材生产和销售中心。一个莱州市,就有两三千家石材企业。北京、天津、唐山,形成了京津唐石材中心,主要以销售为主,这些地区自身的需求很大。上海、杭州、江苏也已经形成了以销售为主、以生产为辅的销售中心。

在东北地区,形成了吉林、大连、长春为中心的石材生产基地,虽然比南方等地的规模小一些,但在振兴东北的战略发展中,石材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

篇8

关键词: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表现技法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59-02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的表现技法主要有木雕、石雕、砖雕、彩绘等。

一、木雕

木雕按雕刻技术分为五种:混雕、线雕、隐雕、剔地雕、透雕(见图1)。

混雕:相当于雕塑技法里的圆雕,具有三维立体的效果,可多面观赏,多应用于撑拱、垂花等部位,常利用混雕技法,将形象刻画得非常精细,充满生气。剔地雕:是传统木雕中最基本的雕刻技法,通常指的是剔除花形以外的木质,使花样突出,剔雕有两种刻法,一种是半混雕刻法,将花样做很深的剔地,再将主要形象进行混雕,成为半立体形象,常用于额枋上。另一种是浮雕刻法,花做得深浅不同的剔地,以表现花样的起伏变化。或者在花样上做刻线装饰,勾勒花形,增加作品的装饰效果,或表现花瓣的轮廓和结构,多用于装板、裙板的雕刻中。线雕:通常以刀刃雕压花纹,讲究刀法,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于花纹的刻画和形象的勾勒有着重要作用,还可以雕刻纹理,表现景物的质感。通雕:是将木板刻穿,造成上下左右的穿透,然后再做剔地刻或线刻,刻成的作品可正反两面观赏。常见赣南客家民居的花罩、挂落、雀替、木门窗中。贴雕:是后期雕刻技术创新的结果,即将雕刻好的图案直接粘贴到建筑构件中,通常一些难以做剔地的刻件、连续纹样、轴对称的构件都是利用贴雕来完成。

整个赣南民居吉祥装饰木雕多采用具象的表现手法,工匠常以神话传说、良禽怪兽、寓意丰富的植物、受人尊敬的人物等题材,采用谐音、寓意、象征的手法刻画出一副副精美的吉祥木雕装饰。在大型装饰木雕中还常见几种雕刻方法的穿插与融合,虚实分明、线条流畅、层次富有节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石雕

石雕是古建筑传统三雕之一,它是使用切割、雕、刻、研磨等手段在石料上制作的艺术手法。赣南客家传统民居中的石雕装饰也很丰富,有石立兽、石抱鼓、门槛石石雕、门边石石雕、柱础石雕、泰山石石雕、旗杆石石雕、栓马石、还有宅门两边的石刻对联等等。这些石雕的材料以石灰岩和花岗岩为主,采用的雕刻手法主要有圆雕、浮雕两种(见图2、图3)。

圆雕: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与木雕中的混雕技法类似。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应用范围极广。赣南客家传统民居中的石狮、石柱础等大多采用圆雕手法。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石料的平面上,使物像凸起,只从前方位表现物像的“半立体感”,后方位或贴在石料上,或根据石料层情况简略雕刻,或用浅浮雕,或用高浮雕。如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的抱鼓石、门槛石、泰山石敢当等多采用浮雕手法,有的雕饰简单,只凿有线条成简单的图案,或加以简单的文字记录建造时间等信息;有的则在上面刻精美的瑞兽图形。由于气候潮湿的缘故,赣南客家传统民居中室内连接户外的门槛多为石材,条件好的在石门槛通常设有抱鼓石一对,石鼓来自于楚巫文化,被认为有镇灾辟邪的用途。鼓抱石中心部位为鼓型,鼓边刻有鼓钉,或有鼓柄,鼓的下端与下方的整石融为一体,形成“抱”势,鼓边刻有万字符号或卷草纹样,下方的整石通常刻有祥云图案,烘托出石鼓的形状和或神秘或庄重的氛围,鼓的两面通常都雕有或华繁杂或简洁的图案,以吉祥题材为主,通常利用民间传说、谐音的方式寓意。比如赣县夏府的戚氏宗祠门前的抱鼓石上有圆雕狮头,同在夏府的谢氏宗祠门前的抱鼓石却有圆雕猴头,两个宗族一个出武将一个出文人,所以在吉祥事物的选择上也是各异的。另外,常见说法还有八仙的法器能避邪,麒麟有王侯之相,花瓶有平安之意,瓜果有多子之意实,草木有长青之意,天仙有送财赐福之意,鱼有跳龙门高升之意等。

三、砖雕

田野调查中看到,在许多赣南传统民居中还常常出现砖雕。砖雕有平雕、透雕、镂雕、玲珑雕等多层次的雕刻技法。赣南客家传统民居中常见的有砖雕文字,这些文字多为单字,如“福”、“孝”、“寿”等字,常常出现在照壁上或者建筑的墙体上。显露出客家先民们祈求天仁地和、健康长寿、家庭和美、五谷丰登、子孝孙贤、家族兴旺的意愿。

四、彩绘、壁画和壁书

除木雕、石雕和砖雕外,赣南客家传统民居也喜爱用彩绘、壁画和壁书来装饰(见图4、图5)。彩绘的表现技法主要是线描与平涂。线描,也叫白描,即单纯的用线画画,在线描中线条可以有许多变化,如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和有韵律等。平涂法指的是每块颜色均匀涂抹的方法。赣南客家传统民居装饰彩绘中平涂往往与勾线结合,即在色块的,用线进行勾勒、组织形象。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彩绘通常附着于建筑物的上端及内部的藻井。上端的彩绘整体风格与建筑物风格一致,着色以黑、白、灰为主,也有蓝、绿等冷色,朴素自然、清新淡雅。内容主要有:表达健康长寿意愿的,如“鹤鹿同春”、“松鹤延年”等;表达富贵平安意愿的,如“花开富贵”“四季平安”等;表达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意愿的,如“和合二仙”、“连理枝”、“鸳鸯戏水”等;表达升官进爵意愿的,如“马上封侯”、“连升三级”等;表达人丁兴旺意愿的,如“葡松万代”、“连生贵子”等;“文房四宝”、“花开富贵”、“八仙过海”、“梅兰竹菊”、“四季平安”等。藻井彩啊绘及墙体壁画的用色丰富,十分显眼。题材与前有教大区别,多为戏曲故事或演义传说,如“鲤鱼跳龙门”、“百孝图”、“福禄寿三星”等等以宣扬道义和诱导教化。还有些祠堂的大门上绘制有门神的形象,一些祠堂墙体上留有许多壁书,内容多为“忠、孝、廉、节”等。这种题壁书法,是唐宋题壁风尚的延续,也是赣南传统民居吉祥装饰的独特之处。

五、结语

我国多元的民族构成,各异的地理形态、历史形态使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在建筑吉祥装饰艺术上呈现不同的审美倾向,表现技法亦不同。对赣南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表现技法的研究,不仅是对地域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继承,对深入了解和掌握赣南客家地区建筑审美特征和赣南客家人特定时期的生活追求及审美倾向有着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赣南传统民居研究基础理论知识的丰富和补充。

参考文献:

[1]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6.

[2]罗勇.走进赣州――客家赣州[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篇9

由最初的雏形“横门”,演变到 “坊门”、“ 棂星门”、“冲天式牌坊”,再到单体的、无门无墙、独立成型的牌坊出现,最后形成具有屋脊和各种装置雕刻的多柱多间多楼式牌楼,可以说,牌坊的演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牌坊与牌楼的概念定义略有不同,有无楼顶是区分两者的主要标志。泰山地区多数为有坊顶的牌楼,以明清时期建造的数量居多,尤以清“康雍乾”三朝的成就最高。从现存的泰山牌坊、牌楼建筑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融汇了诸多朝代的建筑技艺,与泰山风景名胜和古建群落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呈现出泰山地区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

一、 泰山牌坊、牌楼建筑构造与形制

泰山石是泰山地区古建筑施工材料中最常见的一种。不仅是因为石料便于就地取材,且牢靠持久,也因其坚硬粗犷的气息和自然舒展的肌理,能够使建筑与泰山景象浑然一体。大部分的泰山牌坊、牌楼建筑整体全部用泰山石打造,石材的美感与自然美景相互辉映,看上去既有人工雕琢之美,也有宛若天成之意。

(一)单间石牌坊

单间石坊是泰山牌坊建筑类别中最为简洁明快、古朴庄重的一种。因为石条建造材料的长度较为有限,牌坊“间”的宽度受到很大的限止,单间牌坊即使再宽也宽不到哪去,所以泰山单间石牌坊体量一般较小。此类形式的泰山牌坊中最典型的是“中天门”、“五大夫松坊(1984年重建)”、“昇仙坊” 、“廻马岭坊”、“望吴圣迹坊“等(图1)。“中天门”高约5.4米,宽约3.2米,高宽比约1.68,比例协调、适中(图2)。两侧方形立柱跨路而立,配以稳固的底座基石,方石柱两侧设两尊通体雕饰有卷纹的门鼓石,鼓石的造型简洁质朴,线条连贯,富有韵律和变化。门间高约2.8米,上下额枋之间夹一字板,题“中天门”三个大字。额枋上五个方形石斗,承托五脊简瓦顶,正脊脊面高立,两端对称出头,垂脊平整,并有简易形式的挑檐造型。其整体形态古朴、简约,轩昂有力,浑厚稳重,可谓泰山传统牌楼建筑色鲜明、形态独到的一种。此类坊较注重实用价值或纪念含义,具有明确的功能和文脉精神,外观简易大方、比例匀整、结构严谨,虽体量不大,但丝毫不欠缺凝合力和厚重感。

(二)四柱三间石牌楼

泰山牌坊、牌楼建筑的形制是依据其结构的变化,以及构造形式的繁简程度而确立的,在大的结构框架之下,变化出各种不同形制的建筑。除了单间石坊之外,泰山地区比较多见的便是四柱三间石牌楼。此类形制的牌坊大都建造于明清时期,规格与等级都要高于单间石坊,且结构复杂,装饰繁琐,具有华美的外表,如“岱庙坊”、“岱宗坊”、“孔子登临处坊”等。 “岱庙坊”建造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位于泰山南麓的岱庙正阳门(图3)。坊为石质四柱三门的牌楼式建筑,高约12米,宽约9.8米,进深3米。中间正门宽大,两侧次间窄小。次间所用的四根雕饰立柱分别矗立于两块巨型雕刻石基座上,石座之间产生的宽度当作正立门入口,次间不作通行而用,更多的是展现牌楼的宏伟气势和均衡感。石座之上,每根立柱的前后分别设立夹柱抱鼓石,其上方各圆雕一蹲居的立体石狮,鼓石表面高浮雕有麒麟、鹿、凤等纹样,与姿态逼真的石狮组成一个丰富、生动的整体。正间两柱上施对联,柱上方设过梁,过梁下为两根额枋和两根平板枋,下额枋表面高浮雕有云龙图案,上额坊浅浮雕花卉、枝蔓等纹饰,意蕴着吉祥与高贵,平板枋表面只字未题,也无雕刻的装饰图案,次间两额枋间各夹有一根透雕菱形图饰的花板。正间过梁上有6个石方斗,两次间各3个,承载上方的双昂五彩式斗拱,方斗间的拱眼透雕有宝瓶形状的孔洞。屋顶为九脊歇山顶,正间宽高,两次间窄低。由上至下,正脊高耸,竖立面透雕龙纹,两端对称雕有螭吻,中间立体雕长形葫芦宝瓶,垂脊与戗脊上雕有走兽,坊顶屋面有瓦楞、勾头、滴水等。整座建筑充满了庄重高雅的艺术气息,其雕工精美,形态生动,在中国牌坊、牌楼建筑中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

“岱宗坊”虽然也是四柱三间石牌楼,但风格却与“岱庙坊”迥然不同(图4)。“岱宗坊”有8根巨型的石戗柱斜顶于立柱,石基座变为四个,分别置于石立柱下部,立柱两侧沿用了夹柱抱鼓石的做法,具象的巨型立体雕刻变为抽象意味的斜式卷云纹造型。当心间的立柱之上有额枋、过梁,中间夹有大字板,上面篆书有贴金大字“岱宗坊”。额枋下均设计了卷云纹雀替,过梁上有6个石座斗,次间分别3个,梁斗上承托九脊歇山式的挑檐坊顶,斗拱的设计被去除了,正脊、垂脊与戗脊的做法、雕饰与“岱庙坊”大体一致,坊顶浮雕出瓦垅、垂兽、滴水等建筑构件,尤其在东西对峙着两座高浮雕龙纹碑头的石碑,碑身分别刻《重修泰山谕碑》和《重修泰山记碑》,碑文尚可读,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脉价值。相比而言,“岱宗坊”减少了繁缛的雕刻装饰图案和结造线条,但更增添了高大稳健的体积感和雄伟大气的气息,这也恰巧反映出泰山牌坊的一个特点,即在整体结构和基本形制统一的前提下,随着细节设计与装饰程度的不同,塑造出牌坊各自的艺术特色,确立出各自的艺术风格。

(三)冲天式石牌楼

牌坊的形制特征,还可以分为柱子出头与不出头两种形式,前者又称为冲天式牌楼。冲天牌楼在我国古代的木牌坊、石牌坊建筑中都比较常见,在泰山地区也是重要的形制类型之一。冲天牌楼最早的形式是坊门与华表的结合体,宋代后称为“棂星门”,之后这种组合方式被作为牌坊的一个血缘分支保存延续下来。因华表柱远远高出牌坊的额枋和楼顶,呈冲天状,故称为冲天式牌楼。

泰山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冲天牌坊要数“遥参坊”和“天街坊”(南天门)。“遥参坊”位于岱庙的序幕—遥参亭建筑群前,为四柱三间无楼顶的冲天式石牌坊(图5)。四根坊柱柱身为方形,树立于巨石基础之上,每柱的前后均施以夹柱抱鼓石,通体雕饰拐子龙图案。柱头形制为仿华表形制,柱头顶部雕有承露盘,承露盘上还蹲有石兽,4根坊柱柱身在与坊顶额枋相交的上方,有贯柱伸出、雕刻精美的大片云板,坊正间和次间分别设两根额枋和一根额板,正间两额枋中的字板上刻行书“遥参亭”,额枋下沿设有浅浮雕云纹的雀替,坊顶额枋有雕刻精美的立体式火焰宝珠,整座牌坊古朴、庄重而威严,令人肃然起敬。

“天街坊”为四柱三间三楼的屋宇式冲天牌楼,四根立柱以屋檐为分割线,下部分为方形石柱身,上部分为冲天华表式圆形石雕柱头(图6)。两部分虽同属于一根整线,但具有明显的形式差别和分隔迹象,四根柱头均为华表柱身式精致的龙云浮雕,雕刻十分精美,与规整呆板的方柱形成鲜明的对比。楼顶为九脊歇山顶,三个楼的正脊两端均有浅浮雕螭吻造型,当心间正脊中间立体雕火焰宝珠。与“遥参坊”相比,“天街坊”既有高高冲天的华表柱,又有华美的楼顶,牌坊、牌楼、冲天牌楼三者的形制特征兼而有之,且外观华丽高贵,造型优美,气势威严,纹饰瑰丽,雕刻精美,是泰山牌坊建筑中形制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的一类。

二、泰山牌坊、牌楼建筑艺术特征

纵观泰山牌坊,我们可以从这些复杂、多样,充满传统文脉精神,但又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中,感受到建筑的浓郁艺术气息和地域文化色彩。

(一)选址讲究、取材精良

泰山牌坊建造选址并不是随意而定的,都是依据相应的根源,经过严谨的考究。登山途中各个牌坊的位置,选择的路径顺序,或是依附相应的景点、场所,或遵循明确的目的和原则,人们在辗转游离中参照牌坊就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记录下浏览的信息,而且一些牌坊从属于古建筑群落,充当古建的标志和门面,具有显著的位置优越性和重要性。此外,泰山牌坊基本选择就地取材,将泰山石材进行打磨加工,营造出来的建筑景观与泰山景象融会贯通、浑然一体。这两点足以说明牌坊与泰山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是泰山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庄重高雅、气势雄伟

泰山牌坊建筑更注重于“势”。“形”是泰山牌坊建筑表现的外观特性,透过“形”所传递的态势、动势、气势则是建筑的“势”。泰山牌坊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成就中,不能算是最为华丽高贵的,与精美绚丽的北京牌坊、牌楼相比,其在“形”的因素上要简易很多。但就是如此简易的“形”,却拥有凝重威严、器宇轩昂的气势,不需要极致繁复的形式,却用简单的形态元素和组合方式,创造出庄重高雅、气势雄伟的建筑艺术。

(三)精雕细刻、装饰精美

泰山牌坊建筑有着华丽细致、精彩绝伦的石雕装饰艺术,雕刻内容极为丰富,雕刻手法十分广泛,且追求细节的塑造和雕刻技术的精湛细腻。泰山牌坊建筑须要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具备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才能与泰山久远的历史溯源和显赫的政治、文化地位相契合,而精致的石雕艺术则恰恰是体现这一内涵的最佳艺术语言。无论是雕刻装饰的文字、图案,或是雕刻的繁缛程度、精彩程度,都从另一种角度证明着泰山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篇10

[关键词]产业化;曲阳石雕;发展;传承

1、曲阳石雕发展现状

1.1曲阳石雕发展SWOT分析

曲阳石雕在现在的情况下,可以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1.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防止出现大量模仿问题;2.要鼓励雕刻工作者对雕刻工艺进行优化,增加工作者的创新;3.要大力开通网上市场,拓宽市场渠道;4.要提高石雕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培养创新力;5.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化发展,使石雕发展更上新的台阶。

1.2曲阳石雕的产业化发展现状

曲阳雕刻文化产业园作为河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园,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国家的大力扶植,且产业化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全县多个乡镇和村都已成为雕刻基地,雕刻企业、雕刻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曲阳已形成县城至羊平集9公里长的“雕刻走廊”,13平方公里的雕刻园区和6个小区。全县雕刻企业固定资产超千万的企业达到20多家,建立企业集团3个已经成为带动产业群群的工头企业,此外,雕刻艺术节、雕刻展销会、雕刻大讲坛、雕刻大奖赛等重大雕刻产品推介活动也为雕刻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市场的需求使曲阳石雕这门古老的艺术出现了紧跟社会需求的石雕作品,曲阳流传一句话“只要你能把想要的做成图片,曲阳人就能给你雕刻出来”。近几年的企业数量并没有大幅度上升,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产业化过程中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模式进行探索。

2、曲阳石雕产业化分析

尽管曲阳石雕被列入了国家保护名录,石雕业被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产业化的眼光看,曲阳石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成为石雕技艺发展与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下面将从生命周期来分析曲阳石雕的产业发展。

2.1导入期

上世纪90年代,处于曲阳石雕的导入期。此时企业规模不大,结构零散,优化欠佳;产品单一,产品原料来源多,企业目标和战略一直在变化;企业以接受订单为主要销售手段;大部分企业以自己擅长的工艺为主,自己尝试的新产品少。同时,企业开始意识到销售的重要性,开始进行宣传。总体上,产业化结构不太成熟,产业发展缓慢,利润率低,但市场增长率在提高。

2.2成长期

1990年到2000年,此时的企业产品步入成长期。企业销量越来越大,产品开始出现差异化,小型企业规模逐渐完善。同时,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始接受不同层次的产品,因此,曲阳石雕产业的厂商增多,但产品层次及特点有极大不同。产品价格增加,利润也开始上升,原有企业也会同时在此阶段扩增,努力增大市场份额。

2.3成熟期

2000年到现在,曲阳石雕产业化向成熟期步入,竞争者之间的价格战日益严重,同时,市场接近饱和,新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因产品逐渐标准,差异化小,技术、质量、创新方面缓慢进行,新客户不会大幅度增加,各个企业主要依赖老客户重复购买,产品价格不会上涨,略有下降,各年的增长变化不会太明显。同时,石雕原料、雕刻中产生的粉尘污染、机器的噪音等问题逐渐出现,不太盈利的小型作坊也会有一部分退出市场。

3、曲阳石雕产业化中出现的问题

1、产业化带来过分追求利润,传统工艺逐渐流失,产品复制化严重

产业化核心是利润,由于过分的追求利润,工人们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精密的仪器、高科技的机器代替手工,使传统的曲阳手工雕刻技艺不断受到冲击,大部分手工技法已经失传,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机械。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放弃许多原来的雕刻类型,以前多以口传心授方式继承的传统的技艺逐渐流失,现代工厂内的学徒多以模仿为主,很难真正学到传统石雕工艺的精髓,故整个石雕行业后继乏人。

2、工人文化素质低,产品创新性差,版权保护意识不够

曲阳是河北省的贫困县,虽然石雕大有名气,但经济落后,很难引进外地的知名雕刻人才,初中毕业即从事石雕行业的农民占了大多数,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传统石雕工艺的保护及理论意识不够,模仿严重,创新意识缺乏,曲阳石雕的传统技艺传承困难。此外,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雕刻材质和雕刻类型也受到影响,佛像制作越来越少,这对传统曲阳石雕技艺的保留与传承也造成了不少损害。

3、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销售渠道窄,大量经济利润流失

无论是雕刻产业就业人数还是产值,曲阳都明显低于市场竞争者。产业链条不完整,销售渠道窄,利润外流。虽然曲阳石雕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但其主要经营方式是外地的外贸企业经销。市场靠别人开发,销售有别人来做,企业只注重雕刻,大多数都是等订单上门据当地走访发现,就连特别大的集团企业,都没有采用网上销售方式,获得的雕刻市场信息少,不能很好地与世界接轨,并没有发展覆盖国内外市场的网上销售渠道。

4、石雕产业效率低,环境污染重

石雕产业还是没有摆脱小型作坊式的加工模式,而且产业化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尚未形成以开发促发展、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科技水平低,产业效率低。同为雕刻之乡的福建惠安2004年拥有雕刻企业不到1200家,出口占80%。按企业平均人数,曲阳不足22人,不到惠安(超过83人)的30%;按企业或人均产值,曲阳企业平均60万元、人均2.76万元,分别为惠安的10%和40%。曲阳的产业效率明显低于惠安。同时,石雕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分追求利益,忽略环境带来的问题,使得曲阳当地环境不好,小黄山遭到严重破坏。

4、促进曲阳石雕产业化发展和保护的建议

1、政府要根据市场,进行引导和规划,提供资金支持,加大专项基金的投入

曲阳石雕的产业化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出路。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支持和服务平台,为石雕寻求出路。要通观全局,为石雕寻找合理化的空间格局和市场定位,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其发展。

2、要扩大宣传,让石雕走出去,提高版权保护意识

要加大宣传,适当通过旅游业等来带动曲阳经济的发展,激发曲阳人民对本土文化的热情。“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曲阳石雕最有利的名片,这个称号带来的自豪感能激励民众自觉地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打造曲阳石雕旅游品牌、扩大其影响力,才有机会让曲阳石雕的技艺走出去,进而引进来高素质人才,创造出更好的石雕,提高石雕的创新性。

3、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利用自身优势形成完整产业链

石雕产业链虽有初步模型,但不完整,在发展中存在重生产、轻销售问题,且轻市场、粗放经营问题严重。这些不利方面都阻碍了石雕的产业化。曲阳要建设产业集群,打造自己的专有品牌,利用石雕传统优势寻找市场定位与发展,要利用多种渠道推广自己的石雕,要走出去与世界接触,发展自己优势,使自己利益得到保障。

4、要大力引进人才,努力克服人才瓶颈障碍

曲阳石雕在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带动下,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同时,在新形势下,曲阳政府对于石雕产业化提出了“两个转变”的新思路,制定了《关于加快石雕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石雕文化产业管理的意见》,曲阳要顺应趋势,充分利用曲阳雕刻学校的优势,加大与各培训机构的合作,大力吸引高素质人才来曲阳交流,提高雕刻品质。

5、要注意环境问题, 促进雕刻业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有利于曲阳雕刻健康发展的意见,各个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全面落实环境的保护措施,向社会公开承诺。要建立独特的企业保护制度,促进曲阳石雕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辛儒.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旅游业的互动研究[J].经济论坛,2009(5).

[2]辛儒,张淑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性研究――以河北省曲阳石雕技艺与旅游发展为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09.

[3]辛儒,张淑芬.产业化与产业升级是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以河北曲阳石雕与旅游开发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5).

[4]熊丽.惠安县:做精石雕产业书写港口文章[N].经济日报,2008.

[5]苑金生.曲阳石雕产业化的困境及对策[J]石材,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