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债务危机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债务危机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破产重组 破产和解 债务终止 确认原则

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案件申请和处理包括三种途径:破产清算、破产重组、破产和解。申请重组包括两种情形:A、在资不抵债或不能支付的情形下;B、在具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情形下。债务人申请破产和解包括两个时点:A、陷入不能支付的困境,主动申请破产和解:B、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无论由谁提出)后,债务人可申请和解。

一、法律法规分析

1、有关债权、债务终止确认的原则

破产重组或破产和解中涉及的有关债权、债务,属于金融资产或负债。相应的,破产重组或破产和解中有关的债权、债务的终止确认原则,均应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第25条至29条的有关规定。例如,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相比,新修订《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范下的债务重组中涉及的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只有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所规定的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才能终止确认。

具体而言,重组债务的终止确认条件为:该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已经解除的,才能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其~部分。即当且仅当该负债(或该负债的一部分)消除时(即,当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解除、取消或到期时),债务人才能将该项负债(或该项负债的一部分)从资产负债表内转出。

在金融负债全部或部分终止确认的,企业应当将终止确认部分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包括转出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新金融负债)之间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

2、有关重组债务终止确认的具体条件

债务重组或和解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会计处理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如上文所述,有关重组债务、和解债务,仅当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第26条至29条的有关规定条件,才能终止确认。

二、相关问题在会计实践中的具体处理办法

笔者认为,破产重组的债务重组完成日,应以重组计划监督期结束、重组计划被完全执行(或债务人有能力完全执行)为确认标准,才能终止确认有关债务、并确认有关债务重组损益(营业外收入)。破产和解的债务重组完成日,应以和解协议被完全履行为确认标准,才能终止确认有关债务、并确认有关债务重组损益(营业外收入)。

以破产重组为例,具体而言,只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认为债务重组已完成(有关协议履行完毕)、债务重组收益已实现:

1、按期制定并表决的重组计划,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或直接批准

情形包括:各表决组均通过重组计划,且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或部分表决组未通过重组计划,但经申请后人民法院直接批准(应符合《企业破产法》规定的六项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的重组计划,并不能保证债务人依法不再承担对计划减免债务的清偿责任,如《企业破产法》第93条规定:如果债务人不能执行或者不执行重组计划,经申请人民法院裁定终止重组计划执行的。债权人在重组计划中作出的债权调整的承诺失去效力。

2、债务人在规定的监督期内(包括经人民法院裁定延长的监督期限内)。重组计划被完全执行或债务人有能力完全执行

重组计划的执行期间很可能在一年以上,因此不能下“重组计划被完全执行”的结论。如会计仍坚持在重组计划被完全执行时确认重组损益,则又不能反映债务人未来很可能的债务清偿金额,不利于反映债务人的资产负债率,不利于债务人的未来经营。而破产法规范重组的立法宗旨在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若会计不确认很可能的负债,则直接影响债务人的经营,间接影响债权人的利益,或者说,债权人的利益并没有得到保证。因此,可以考虑替代的标准,这就是要求债务人有能力完全执行,有能力的标准包括:(1)债务人的经营方案是可行的;(2)债务人取得了第三方,特别是控股股东的财务支持。

三、相关案例分析

1、ST海纳(会计师: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

破产重组的债务重组。以重组计划监督期结束、重组计划被完全执行为确认标准,终止确认有关债务、并确认有关债务重组损益3.68亿。

2007年度财务报表附注有关披露:2007年9月,因面临债务危机,浙江海纳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重组,并被法院宣告进入破产重组程序。根据债权人会议通过并经法院批准的《重组计戈4草案》,浙江海纳及重组方在按申报债权本金的25.35%清偿后。剩余本金债权、全部利息债权和其他债权予以减免。2007年12月,因本公司重组计划已在重组计划期内执行完毕,经法院裁定,浙江海纳管理人监督职责终止,按照重组计划减免的债务,浙江海纳不再承担清偿责任;并且重组方承诺。对在本次破产重组中可能存在的未申报债权,如果经法院确认,由重组方按照重组计划规定的同类债权的清偿条件负责清偿,因此,导致浙江海纳出现债务危机的连带担保责任得到解除。

2、ST浪莎(会计师:四川华信会计师事务所)

篇2

一、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金融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金融风险管理的教学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金融风险一般是针对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其他相关金融风险。单从老师的“教”很难让学生掌握基本管理方法,应该让学生以“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灵活掌握,让学生更能自主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2]。金融工程专业是一门建立在金融学、数学、计算机基础上的学科,以研究金融衍生品为主,以工程学原理、系统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专业构建和完善金融体系为目标,是一门系统研究虚拟市场的专业[2],对实际操作方面是有做相应教学要求。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教学中也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只掌握了理论基础却无法再实际中应用,这也是现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另一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学改革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二、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一)改进理论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石,没有理论学习就不具备实践基础。一般理论教学往往枯燥无味,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学习一直是目前高校理论教学的短板。专业课大多设置在第三学期以后,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掌握基础课程之后,有能力参与专业课的学习与研究。所以,理论教学除了注重教授教材知识外,还需要调动起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式、参与式以及探讨式教学。例如,在讲授金融风险种类时,可以精选国内外相关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更清楚判别金融风险种类。教材内容多数属于滞后信息,而现在的本科学生大多属于信息化意识较强的90后,如果只按照滞后信息灌输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式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们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找到积极参与的乐趣,通过阅读查询大量相关信息也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金融行业相关风险管理知识,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参与式”教学是一种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定位[3]。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也可以积极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最重要是需要学生的自主“学”,而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多方位的发现新信息化时代里的新知识。因此,互学型的参与式教学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参与学习并为以后深入的研究学习打下基础。在改变现有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应当多借鉴国外大学经验及教学理念,如CDIO理念也可以积极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方式之中。CDIO教学思想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和瑞士皇家工学院从2000年开始研究的新型教学理念。CDIO主要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主要是提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实践为载体的新型教育理念[4]。虽然CDIO教学理念多适用于工科专业,但金融工程专业也是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潜在热门专业,因此,应该将此观念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创新能力、个人能力以及与社会协调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

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金融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从马科维茨投资理论可以知道获得高额收益回报就必须承担一定风险,而这些风险都是无法通过分散化方式进行消除。所以必须认清风险以合理方法有效管理风险。金融风险管理的思想都是以量化风险的数理方式来进行管理,因此除了理论教学之外,也要加强实践教学。比如精选金融风险建模相关教材便可以让学生正在接触到风险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实践上机课程让学生们使用Excel、VBA等软件学会量化信用风险的工具;通过股票、期货风模拟交易让学生了解股票市场以及其面临的金融风险。通过一些实训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为毕业后从事金融相关联专业打下前期基础。

(三)课堂外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学习机会。金融风险管理属于交叉学科,其中内容与金融学、投资学及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等学科内容有重复部分。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接触相关的网络公开课、慕课及微课等各种课外学习方式更全面的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学校也可以多组织专家或者相关从业人员的主题讲座,让学生们能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科,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每学期组织研讨会,找出与金融风险管理贴近的主题,让学生们自主讨论并从中拓展知识面。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丰富考评方式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学习后,也需要用有效的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考评也能及时为老师提供依据,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单从几次考试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丰富考察形式。考评形式应多样化,比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课发言、期末考试、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多方位考察学生。这样便可以从基础知识到分析能力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堂外教学以及考评方式四个方面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从理念到实际仍需要经历推行磨合。总之,我们应该突破传统,在各个方面完善金融风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发展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国际金融 实训教学 实践 改革发展

近些年不少的高等教育机构都纷纷采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真正的实现“国际贸易”的本质,实践教学是经济管理教学创新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教学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新一代教学机构发展的重点。

一、国际金融教学自身存在的缺陷

(一)虽然模式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大体上并没有较大的改观

目前虽然有多媒体教学,但是总体上没有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的缺点,仍然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和其他大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课一样,多媒体课件仅仅类似于黑板,只是以课件代替板书,仍然以讲解为主,缺乏模拟实践教学,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无法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教学素质缺陷导致教学效果打折扣

国际金融教学难度较大――金融本身就是抽象的知识,而国际金融的实践教学却是要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就需要大量配套的教学材料和仿真的实训设备,更重要的是还需要老师具备在企业、银行、证券以及保险公司从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帮助学生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施教,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及学校对于国际金融实训基地的投入,这个对于中职类学校而言,难度往往较大。

二、国际金融实训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的发展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实践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良原有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注重课堂教学,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针对其具体金融业务进行模拟操作。具体如下:通过解读外汇市场行情,运用外汇交易方法:即期、远期、掉期、套汇与套利、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互换交易等来帮助个人、企业或者银行来进行外汇风险管理,规避汇率波动风险;通过学习贸易融资业务:福费廷业务、保理业务、出口信贷业务的运用来帮助进出口企业合理收汇和付汇,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做应用型金融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丰富教学案例,巩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背景和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自2008年6月起,源于美国的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最后,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次贷危机;以及自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债务危机――欧债危机。通过让学生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探讨欧债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关系,从而提出一些能够缓解或解决危机的具体措施等,做到让学生主动分析这些具有热点实时性的案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三)深化校内外实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目前,国内的高校已经逐步普及的教学模式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技能训练和能力锻炼,且营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国际金融涉及的内容虽然比较抽象,但是和现实相联系的知识也比较多、可操作性较强,提高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模拟相关角色,身临其境感受逼真的职业氛围,培养学生多思、多问、多说的习惯,来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校外实训,可以通过到企业、银行、证券外汇公司的参观学习,进行现场的操作等,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而开展系统性实践性教学,来检查学生对于国际金融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国际金融实践的专业操作能力。

(四)多种语言教学,真正实现国际化

国际金融是存在国家与地方上的贸易关系,因此针对语言沟通上的缺陷,需要教师在语言上面方便学生以后的就业做出指导,目前英语是国际化语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最起码也应该做到“双语教学”,真正意义上实现“国际化”。但是,在深度学习英文中,一定要摆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一定要以国际金融实训基本原理和理论为主,不要转变成了英文的侧重学习,这样不仅没有实现效果上的提高,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另外教师本身一定要明白双语教学的实质,避免造成学生对双语课程内容掌握过于浅显,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刚,林锦峰,李方敏,易霞俊.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2年21期

[2]贺丽丽.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8期

篇4

【关键词】高职金融学 实践教学 教学设计

高职金融学的课程设置是指在学生在熟练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货币金融政策和当前的金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使学生能够判断出货币金融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金融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金融学的基础课程抽象性强、概念繁杂,理解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教师应该加强金融学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金融知识的理解,激发出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学习热情。

一、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践,分析实际案例

在高职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实际案例分析是最常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可以把案例分析与理论教学相互穿插、交叉进行。教师可以在学生学过理论知识以后,利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做内容汇总和理论拓展,也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来作为课前引导,引出所讲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货币形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对美元/日元、人民币/美元、英镑/美元等进行核心价格区域分析,然后进行概念讲述,引出等价交换、货币的性质以及商品与货币的关系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货币的演进规律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讨论“银行卡算不算货币,货币最终会不会消失”等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货币相关概念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当前国际金融热点或国内的经济金融现象进行案例分析解读。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对金融现象多加关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欧洲一些债务危机和一些货币政策问题等,教师都可以拿来作为金融案例分析的话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实体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模拟经纪公司和股票交易的实践训练。教师可以把学生课堂学过的理论知识和重点内容在模拟实践中进行仿真训练,让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在模拟训练中,教师可以设定若干个练习项目,并对训练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对于模拟股票交易教师要设定具体的数额,并进行一个阶段的实际交易,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盈亏情况、选股依据、技术面分析思路以及投资心得、经验教训等,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实际模拟训练。比如在学习信用形式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六个模拟实践情景创设的任务,让学生分成六组用抽签的形式任意抽两个进行情景创设,使学生通过扮演真实角色来增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把学过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增加了知识的实用性。

二、分析职业特点就业需求,设计模块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能够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一般高职学校的课程都是学科性的,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不利于使教与学完全达到一致。因此教师根据就业岗位来设置课程模块,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高职的专业设置中往往在一个大专业下分出许多子专业,如在金融专业下面分有投资理财、金融管理、证券交易等具体的专业方向,而这些专业群有着同一的专业方向,他们的专业模块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但这些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具体专业任务又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划分课程模块时既要相互联系,又要根据不同的岗位、任务分别教学。教学实践活动要从低年级开始,教师要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从低层次模块开始学习,在掌握了相应的工作技能后,循序渐进的进入高层次模块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工作技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高职的模块化教学要以培养就业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实践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核心专业能力与特色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的行业要求发挥出自己具体的专业能力。比如在金融行业中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务管理能力、银行业务结算、投资理财等能力。模块化实践教学目前还在探索、尝试阶段,缺乏标准、规范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材与模块实践相结合,自己编写出模块实践教学的教材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对于模块教学的课程设计,教师要根据行业的就业要求来确定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工作岗位把实践课程分为岗位认知、校内实习、校外实践三个模块,给每个模块设置五到六门相关课程。教师要通过实施模块化实践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构建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实地调查

在高职金融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对实际社会金融现象进行实地调查,以此来增加学生对某一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金融现象的发生原因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措施策略。比如教师在对货币供求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对当前物价情况进行实际调查,让学生走进农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饭店、路边小摊等场所,对当前的农产品、服装、饮食、家电、交通、文化等物价变动情况进行实际考察,然后通过总结形成调查报告,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调查结果。项目实地调查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PPT的制作和讲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当前高职教学实践中需要重点改革的应该是评价、考核方式。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还停留在简单的理论知识考核模式上,这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我们要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模式,采用理论掌握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水平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比如教师可以规定金融学的理论分数占总评价的30%,实践能力占60%,加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比例,另外10%成绩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核以及竞赛、创新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高职院校金融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财务杠杆概念;财务效用;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8日

一、财务杠杆概念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在一定的税前利润范围内,债务融资的成本是不变的,随着息税前利润增加,单位利润所负担的固定性利息费用就会相对的减少,从而单位利润可供股东分配的部分会相应的增加,普通股股东每股收益的增长率将大于息税前利润增长率。

二、财务杠杆的效用

一般讲,企业经营中总会发生借入资金。企业负债经营,不论利润多少,由于企业负债筹资而产生的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债务利息是不变的。于是,当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对地减少,从而使投资者收益有更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作用。但是,当企业息税前利润率小于借入资本的利息率时,借入资本所赚得的利润还不足以偿还借入资本的利息,需用企业自有资金来支付利息,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其结果是企业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三、企业运用财务杠杆应注意的问题

(一)将财务杠杆视同为企业负债。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杠杆是通过负债来起作用的,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但是,这容易使人们产生“负债决定财务杠杆的存在与否,财务杠杆决定是否负债”的疑问。负债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前提,但有了负债,并不一定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同时,负债也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杠杆的使用,还可以从企业实际情况来考虑。

企业的盈亏平衡点需要提高,企业运用财务杠杆负债筹资经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增加企业的债务利息负担。由于利息费用属于固定费用的性质,债务使用越多,财务杠杆也越大,企业在实际筹资过程中必然会有筹资费用的产生,从而计入固定营业费用中的固定筹资费用也越多。企业综合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是等于固定成本总额除以加权平均贡献毛利,故势必使企业的综合盈亏平衡点垫高了。

(二)忽视财务风险,过度利用财务杠杆。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企业之间的杠杆收购、杠杆并购情况,这两个情况的实质都是通过负债获得更多可用资金,都强调财务杠杆的正效应。然而,任何资金的获得和使用都是有条件和代价的。借款的最直接代价就是利息,利息的固定性决定了不管企业将来收益如何、有没有足够的资金都要偿还。因此,借款可能同时带来财务杠杆双重影响:未来经营效益增长的情况下,财务杠杆会加速这种增长,形成杠杆利益;而未来经营效益下降的情况下,财务杠杆使这种下滑进一步加剧,给企业资金带来更多压力,企业必须承担到期无法支付借款本息的财务风险。因此,在关注企业获得资金的基础上,更要关注资金未来的使用情况,注重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三)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1、合理控制风险。根据风险与收益同在和风险与收益同增规律,财务杠杆在增加权益资本收益的同时,也在增加企业的则务风险。所以,企业的负债比率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地扩展。

2、合理确定负债。不能超过企业经济实力超额负债,主要在负债时机、负债比率、负债结构、降低负债利率等方面下工夫。

3、提高息税前收益率。企业必须注重扩大再生产和挖掘增效潜力,通过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合理配置资产加速企业盈利能力的增长,从而提高企业的权益资本利润率,发挥财务杠杆正效应。

4、建立相关偿债制度。主要是建立偿债基金,妥善安排还贷时间,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四、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一)合理举债,借债有度。主要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息税前总资产利润率应高于负债利息率,这是前提;另一方面资产贷款负债率(贷款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一般掌握不超过 50%(随行业不同而略有差异)。负债方可以灵活多样,力求低成本吸收资金,高效率使用。

(二)优化资本结构,弱化债务筹资风险。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即负债结构。企业应该衡量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确定了应该进行负债经营,就应随之确定负债的额度和比例,前提是根据企业所属的行业及经营情况进行论证。从理论上说,当企业的负债总额与权益资本总额相等时,企业就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只要经营利润增长稳定,企业就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企业就可以保持较高负债率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针对由利率、汇率变动带来利息额的变动进而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和汇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规避筹资风险。

五、财务杠杆案例分析

韩国第二大集团大宇集团1999年11月1日向新闻界正式宣布,该集团董事长金宇中及14名下属公司的总经理决定辞职,以表示“对大宇的债务危机负责,并为推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韩国媒体认为,这意味着“大宇集团解体进程已经完成”,“大宇集团已经消失”。

大宇集团1967年由金宇中创建,初创时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20世纪70年代侧重发展化学工业,80年代后向汽车、电子和重工业领域投资,并参与国外资源的开发。经营范围包括外贸、造船、重型装备、汽车、电子、通讯、建筑、化工、金融等,有系列公司29个,国外分公司30多个。大宇集团曾经为仅次于现代集团的韩国第二大企业,世界20家大企业之一,资产达650亿美元。在一代人的心目中,金宇中及其大宇集团是韩国的象征。然而,就这样一个曾经辉煌的大公司,由于超速发展,背负了高额的债务。在1999年,由于经营不善、资不抵债被迫向法院申请破产,2000年12月,大宇汽车亦宣告破产,成为韩国历史上最大的商业破产案。

大宇集团破产原因:1、错误判断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宇集团错误的判断形势,继续大量借外债扩张,使得公司面临风险很高。由于风险过高,集团无法生存;2、政府盲目支持,从1万美金做布料贸易起家,在发展初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使得他很容易从银行得到各种贷款用于兼并其他企业,从而使企业快速发展。正是这一路高歌的兼并把大宇集团送上了绝路。

从财务角度分析其倒闭的原因,大宇集团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在作怪。1997年年底韩国发生金融危机,根据财务杠杆原理,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减少利息支出,,而要减少利息支出就必须偿还债务。其他企业开始变卖资产偿还债务,以降低财务杠杆系数。大宇集团非但不减少债务,而且发行了大量债券,增加了他的财务负担,更增加了财务风险。

大宇集团的事件给我们的启示:财务杠杆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当总资产和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举债给企业带来的是积极正面的影响;相反,当资产和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时,举债给企业带来的是消极影响。我们应从“大宇神话”破灭中吸取教训,加强企业自身管理的改进,及时从多元化经营的幻梦中醒悟过来,清理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无关的资产和业务,保留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相关的业务,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六、结语

通过对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我们得到财务杠杆是在企业负债经营下起作用的,而且利用得当财务杠杆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企业财务风险必定会随着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而加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厌恶风险的。所以,财务风险是不应该被忽视的,企业要尽量控制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财务杠杆率越高,财务风险也越大。在这里我们提出财务风险问题,希望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过程中加以注意和规避。

主要参考文献:

[1]袁春丽.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管理,2012.

篇6

关键词:财务杠杆;资本结构;投资决策

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它是投资者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而在这种利用中,只要企业在筹资中通过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财务杠杆在企业的现实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会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债务资本比例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反之,如果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财务杠杆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对一个企业的兴衰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已有资本结构理论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评价,借鉴国内外资本结构理论的成果,由此引出我国企业应该在应用财务杠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回顾: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及其评价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其发展的最新趋势

1、MM理论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莫迪格莱尼和金融学家默顿·米勒提出MM定理,并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不断修正改进,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MM理论1——资本结构无关论即假设不考虑税收情况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是权益资本筹资,企业总价值都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第二,MM理论2——资本结构有关论,是考虑公司所得税的MM理论,认为因负债利息避税利益,企业价值会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增加,当100%负债时企业价值最大,故理论上企业最佳资本结构为100%负债;第三,MM理论3——米勒模型,是同时考虑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的MM理论,认为企业所得税提高时,资金会从股票转移到债券以获得节税效益,此时企业的负债率提高,另一方面,如果个人所得税提高,并且股利收入的税率低于债券利息收入的税率时,资金则会从债券转移到股票,此时企业的负债率降低。该理论暗示的一层含义是:现实的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因而资本结构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正是基于这一推断,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金融学界的关注。虽然MM理论数理逻辑严密,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体系创立的标志,但难以得到实践的验证。

2、基于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

1976年简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ing)将成本理论引入到财务学分析,分析股东与经理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探询公司资本结构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1)股东与经理之间的成本。外部股权融资是现代大型企业的典型特征,企业规模庞大,企业中的经理人通常只持有一部分或小部分企业股份,他们只能享受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所产生的部分利益,而要承担相应的全部成本。于是经理会平衡个人管理投入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它是管理层的最优决策,那么,相对没有外部股权融资的企业,有外部股权融资的企业则会降低经理的管理投入,从而降低企业价值,这就给外部股权融资企业带来成本,它可体现为管理懈怠、利益侵占等。

(2)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成本。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实质是源于股东的有限责任、源于股票的期权性质。股权是公司给予股东随时可以买卖的权力,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企业股权可看成是企业资产为标的的资产的看涨期权,一旦企业存在违约风险,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就会出现利益冲突,如资产问题或风险转移问题、投资不足问题等,都反映可能导致企业因债务融资而做出次优投资决策,形成企业债务成本。企业可以通过消弱债务价值与企业资产风险之间的关系,有效降低债务成本。

3、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

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企业的融资行为都离不开资本市场这个沟通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重要场所。不过,从前面的回顾可以看出,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似乎没有给予资本市场以足够的关注。近年来,一些文献开始重新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如动态资本结构权衡理论、市场择时理论(Market-timingTheory)和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资本结构理论。

(二)资本结构理论的评价

西方资本结构主流理论以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之间关系为核心,不断拓展延伸对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从MM理论创立,到权衡理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的提出,理论体系得以发展丰富,许多时候后者往往是在对前者研究的修正与延伸,各种理论有其既定的假设前提且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其最新趋势可以看出,目前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开始越来越倾向于研究资本市场的微观因素,如交易成本、交易行为、流动性和信息等对资本结构造成的影响。这为我国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事实上,作为上市公司融资的场所,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学者对此一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且,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有别于国外的特征,如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时并存、实行指令驱动的交易机制、市场监管不完善等。为更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我国公司资本结构形成规律,应该把国外先进的资本结构理论与我国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促进我国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二、案例分析:财务杠杆之滥用与韩国大宇集团的倒闭

韩国大宇集团是金宇中先生于1967年靠借来的10000元美金创立的。1997年,美国《财富》杂志将带领大宇集团的金宇中评为当年“亚洲风云人物”。然而,在大宇集团世界化经营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企业的大举借债,这个庞然大物逐步踏上了靠借债度日的不归路。1997年7月,大宇集团宣布因负债800亿美元而破产,这是韩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企业破产案。

大宇集团倒闭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财务杠杆的滥用。1997年年底韩国发生金融危机,根据财务杠杆原理,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减少利息支出,而要减少利息支出就必须偿还债务。其他企业开始变卖资产偿还债务,以降低财务杠杆系数(即降低财务风险)。大宇集团非但不减少债务,而且发行了大量债券,增加了它的财务负担,更增加了财务风险。此时,它的借款利率已经远大于其资产利润率。1998年其债务危机已经初露端倪,1999年前几个月其资产负债率仍然居高不下,1999年7月该集团被韩国4家债权银行接管,一度辉煌的大宇集团实质上已经倒闭。可见此时,大宇集团的举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杠杆效应是消极的,它不仅未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反而因巨大的偿付压力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财务困境。

一般而言,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使企业息税前利润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大幅度变动的现象。企业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债权人拿走某一固定利息之后,投资者(股东)得到的回报也就愈多。相反,企业盈利水平越低,债权人照样拿走某一固定的利息,剩余给股东的回报也就愈少。当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由于利息是固定的,因此,举债具有财务杠杆效应。所以,从根本上说,大宇集团的倒闭是财务杠杆的消极作用影响的结果。

大宇集团在政府政策和银行信贷的支持下,走的是一条“举债经营”之路。试图通过大规模举债,达到大规模扩张的目的,最后实现“市场占有率至上”的目标。由于经营不善,加上资金周转困难,举债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使公司的总资产利润率小于利润率,巨大的偿付压力使企业陷入无法解脱的财务困境。

三、结论

由上文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总结和对大宇公司破产原因的分析,对于我国企业在运用财务杠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得到以下结论。

(一)企业应根据所处的环境确定合理的负债水平

大宇集团高负债的资本结构导致的破产的例子使我们清楚的看到,财务杠杆发挥正效益需要在赢定的范围之内,当企业投入某一数额的资金可以产生一定税前利润水平时,企业应及时合理调整其资本结构,据此提高企业的每股收益水平,即前面所说的“分饼原理”。只有当总资产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才会给企业带来有利的积极的财务杠杆作用;反之,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任何企业不能无条件地从事举债经营。在财务决策中,应该首先对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可行性研究把握市场和把握项目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项目的盈利能力谨慎选择相应的筹资模式,以充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效应,提高企业的每股收益水平。

(二)财务杠杆水平的利用必须与公司预计实现的现金净流量相匹配

MM资本结构理论中的无公司税模型认为,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所创造的现金净流量,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虽然我们认为MM的这条定理所设定的假设条件与现实有着遥远的距离,也无意评价资本结构是否影响公司价值。但MM理论却揭示了企业发展最为本质的一条铁律:增加企业价值、增强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企业获取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有着选择各种财务杠杆利用政策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驾御财务杠杆的利用,能够更好地控制财务杠杆利用不当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篇7

关键词:乡村债务;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13)01-0075-06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僵化的农村财政体制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农民承担的税费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国家每年为收取农业税费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十分庞大,结果导致农业税费收取特别无效率。因此,国家从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收费行为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税费改革。第一个阶段从2000~2003年将所有的农业税费全部转化为农业税来征收。改革后,几乎所有的农业提留统筹和集资收费全部取消,同时作为过渡,农业税提高了几个百分点以保证村委会的正常运转;第二个阶段从2004年开始,全国逐步免除了农业税。

农业税的免除的确减轻了农民的税费负担。与此同时,税费改革却切断了村一级的财政收入,这不仅会影响到村民自治和村庄日常运转,而且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村财务的有力保障。政府转移支付就成为农村财政收入的最重要部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截留、挪用、改变用途等违纪现象发生,由此导致乡村财务状况的不平衡。

对乡村债务的成因已经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王佩君和谭博(2007)、李伟(2008)、马文杰和冯中朝(2004)等普遍认为乡村债务形成有五大原因:一是兴办公益事业;二是盲目投资兴办乡村企业;三是垫交税费;四是沉重的利息负担;五是乡村的日常运转。还有学者施从美(2006)认为乡村债务的形成原因是包括政治体制上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导致的。对于乡村债务的直接成因,任子俊和李庭(2011)基于某一个县的实证分析认为,经济发达的村债务大多形成于早期筹集资本发展经济,偿债能力强,所以债务比较轻;而经济发展缓慢的村债务基本是为了筹集资金维持日常运转,偿债能力弱,因此债务负担较重。

关于乡村债务的现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乡村债务巨大。如白景明指出,在省一级单位中,乡村债务总额有的达279亿,有的省乡村债务总额也相当庞大。李伟(2008)对于四川达县的研究认为乡村债务不仅庞大,而且增长速度快,乡村的偿债能力弱。而对于乡村债务的治理,贾康等(2002)、陈锡文等(2005)和中国基层政府财政改革课题组(2006)从财政体制创新和建立农村公共财政等角度提出化解乡村债务的途径。

农村乡村债务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案例分析或者个别地区的一般性描述,缺乏具有全国代表性数据的支持。本文试图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样本数据来描述分析乡村债务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我国村级财务数据只有单一的个别地区,或者是全国范围内加总的数据。虽然有许多学者,如李伟(2008)和张白鸽(2007)等使用这类数据作了一些分析,但我们认为深入分析这类问题有必要进行全国范围内抽样的第一手资料的数据收集。为此,西北大学“中国农村公共投资与公共服务调研”课题组于2012年4月从村(社区)一级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谪查数据。调查组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5个省(江苏、四川、陕西、河北和吉林),运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101个样本村。首先,调查组共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省的数据收集。调查小组在每个省随机选取5个县,作为调查的样本县。调查组再将样本县的所有乡(镇)根据人均工业总产值按照降序排列,分成高、低两个组。然后,在每个组中随机的选取一个乡(镇)。最后,同样在每个乡(镇)按照村人均纯收入将村庄分为高低两个组,然后在各个组中随机选取1个村庄。这样,我们最终选取了101个村庄作为样本村(见表1)。

村财务状况的调查问卷是由村主任或者村会计来访谈完成。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2011年村庄的债权债务情况、债务的来源和欠债的原因等。

三、乡村债务现状特征

(一)乡村债务总体状况

1.实际净债务明显高于村庄的平均净债务。从调查的总体状况来看(见表2),村庄的平均债务为41.46万元,村庄的平均净债务是村庄平均债务的一半为22.51万元。村庄的平均实际净债务是指村庄的债务减去可以收回的债权的平均值。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村庄的平均实际净债务比村庄的平均债务少4.14万元,但是明显的高于村庄的平均净债务,说明村庄的债权大多数是收不回的,预期可以收回债权的村庄只有42.57%,而且在可以收回债权的村庄里只有少数的村庄收回债权的比例超过30%。

2.负债面广,规模大。在全部的样本村中,负债情况相当普遍而且数量庞大,只有10%的村庄没有债务。从省份来看,四川省的村庄平均债务最低,只有15.61万元。其他省的村庄平均负债都在30万元以上,吉林省的负债更是超过了60万元。从村庄平均实际净债务来看,吉林的村平均实际净债务是最高的达到54.74万元,江苏、四川和吉林三省的平均净债务明显的低于平均债务,说明村庄拥有很多债权,只是在现在的情况下,无法收回债权,导致这三个省的债务庞大。总的来说,村庄的债务不仅庞大,而且分布面广,这种情况如果不得到尽快的解决,会严重地影响到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不利于新农村建设。有些地方拥有很多债权却无法收回,这是造成债务庞大的一个原因。

3.村庄的债务负担极不均衡。将村庄的债务按照规模进行排序,可以看出,村庄债务负担之间存在了很大的差距。在101个实际调查的样本村中,债务在0~5万元的村庄有34个,其中12个村庄没有债务负担,占所有样本村的33.67%;债务在5万元~10万元的村庄有15个,占总比的14.85%;债务在10万元~20万元的有11个村庄,占总比10.89%;债务负担在20万元~50万元之间的有18个村庄,占总比17.82%。总的来看,债务小于50万元的村庄占到了78%,此外剩下的23%的村庄债务超过50万元,最高的债务有700多万元。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乡村债务的严重性不是一个局部的现象,而是一个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农村地区的债务是相当严重的,村庄拥有的债权收回的可能性和比例都比较小,所以村庄债务的问题不仅会影响乡村公共事业的投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农村的长期稳定。

(二)债务来源分类

一般来说,村庄债务由上级政府、金融机构、工矿建筑企业、拖欠人员工资、个体工商业或私营企业、村民和其他债务七个部分组成(见表3)。就全部样本村来说,村庄总的平均债务为41.46万元,其中债务来源最多的前四位是金融机构17.02万,村民7.54万元,工矿建筑企业6.55万元,上级政府3.44万元,分别占到总债务的41.05%、18.19%、15.80%和8.29%。从我们的调查了解中发现,这些债务80%以上都是从90年代开始累积的。其他债务有3.34万元,大部分都是村干部的垫资。

债务的主要来源金融机构中,河北的债务比例最高达到了77.51%,也就是说河北的村债务中有33.32万元都是金融机构债务。其次是吉林省24.63万元,陕西省21.10万元,这三个省的金融机构债务明显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村庄的债务很大比例是金融机构债务。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来说,四川和江苏两个省样本村的金融机构债务比较少,分别只有3.76万元和1.90万元。

村庄债务中村民债务比例也较高,占总债务的18%。其中吉林和江苏两个省样本村的债务中村民债务分别是14.20万元和10.11万元,而且其他三省的村民债务都比较低。在工矿建筑企业债务中,四川和吉林的债务分别为13.43万元和8.57万元。在上级政府的债务中,吉林省的债务最多7.75万元,其次是四川和江苏两个省样本村的上级政府债务较多。

从各省的样本村债务来源来看,陕西、吉林和河北省的村庄债务中金融机构债务都占到总债务的30%以上。村庄金融机构债务是主要的债务来源,这必须得到重视。此外,工矿建筑企业债务也较多,说明公共投资项目比较多是造成村庄债务的重要原因,其不利于新农村的公共事业发展。

四、乡村债务的成因分析

(一)乡村债务的直接成因

为了能了解到造成乡村债务的直接原因,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关于村庄欠债的主要原因的多项选择问题,选项包括:(1)公共投资及配套资金;(2)生产性投资失败;(3)村办企业欠款;(4)日常运转;(5)拖欠税费款;(6)其他需要说明的原因。

村庄的共同投资及配套资金和维持村庄日常运转支出是造成样本村庄负债最普遍的两个原因。从汇总的结果可以看出,问卷中所列出的原因,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税费改革以后,修建学校、改造农村公路、兴修农田水利和兴办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形成了很多债务。在负债的89个村庄中,有57个村庄因为公共投资及配套资金而欠债,占比例为64.05%;其次是由于村庄日常运转带来的负债,占负债村庄的21.34%;拖欠款也是村庄负债的普遍原因,占14.60%;由于村办企业欠款造成的负债村庄,占比例为12.36%;生产性投资失败也带来了不少的村庄负债,大约有7.80%。

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因公共投资及配套资金而欠债的普遍性更高。由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村庄为了招商引资或改善村庄环境而进行公共项目投资,必然要进行融资产生债务。从省份来看,由于公共投资及配套资金而欠债的样本村,在吉林、江苏和四川更为普遍些,分别占比82.35%、72.22%和55.56%,在陕西和河北则相对较低,分别占比为35.29%和45.00%。

拖欠税款也是造成村庄债务的主要原因。江苏和吉林有更多的村庄由于拖欠税费款而欠债,占比分别为44.44%和35.29%,其余3个省份由于拖欠税费款而欠债的村庄比例相对较低,特别是陕西和吉林没有一个样本村由于拖欠税费款而欠债;为了维持日常运转支出而欠债的情况,在吉林省的样本村是相当的普遍,占比例为47.06%,而在其他省份就比较少见,四川省仅有两个样本村存在因日常运转支出而欠债;因村办企业欠款的情况,更多的发生在吉林省,占比为35.29%,在其他4个省份都不普遍,仅在江苏有2个和陕西1个样本村因此而欠债;因生产性投资失败而欠款的样本村在各个省份都不普遍,最多的吉林省仅有3个样本村存在这种情况。

上述分析已经充分表明,样本村庄的欠债原因呈现多样性而且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各地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这些问题已经明显的影响到了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不仅不利于农村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而且会成为基层村民自治的社会经济负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乡村债务形成的制度原因

从表面上看,乡村债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公共投资及配套资金和维持村庄日常运转而造成的,但是归根结底是由于制度上的不健全。

1.政府转移支付的制度不健全,导致资金分配不均衡。由于制度的惯性,虽然国家实施了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让“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但是,某些制度弊端仍然在乡村组织运转中起作用。村庄的收入来源由税费改革前的自筹变成了现在的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村庄“寻租”行为。这样本来经济落后的地区无法拿出资金进行“寻租”,导致无法获得转移支付的资金或者只获得很少的资金。没有上级政府足够的资金支持,如果要进行农村公共事业投资,只会产生金融机构债务或者工矿企业债务。

2.政绩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乡村盲目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了村庄的支出,产生了不必要的债务。

上级政府大力提倡兴办乡镇企业,不切实际的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并纳入考核奖惩。一些项目便盲目上马,举债办企业。随着短期经济的结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倒闭,产生了大量的无法偿还的债务。同时,为了获得上级的认可,很多乡村投资了很多与其财力不相适应的项目,这样不仅产生了很大的债务,而且所进行的修路、农村水利建设和其他项目的质量同样很大比例不达标,浪费资源并造成不必要的债务。

五、简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对我国5省101个村的债务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乡村债务的复杂性和庞大性。总体上说,由于多年的公共投资及基础建设、拖欠税费和日常运作支出等导致的债务积累现象相当普遍,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乡村的正常社会经济活动。在税费改革以后,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大部分村庄的收入来源只能靠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然而政府在进行转移支付的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的因素,所以有些村庄得不到政府的财政补贴,就会落后于相对富裕的村庄,贫困村由于没有什么财力争取上级政府的补贴,就越得不到补贴,这样的结果是恶性循环,造成乡村之间贫富差距扩大,不利于农村稳定发展。村庄的日常运作支出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困村的债务危机,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地建立保证财政转移到位的制度,确保财政补贴能起到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设立财政专项化债资金。县级财政部门除每年安排专项兑付款外,还应建立化解乡村债务工作专项资金。由于乡村债务数额较大,在目前乡镇财源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尚未发展壮大的情况下,除乡村自身努力外,县财政每年预算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化解乡村因税、“普九”、修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偿还债务时,由债权人提供有效借款依据,经县、乡财政确认并报县政府同意后,列入偿债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 可持续增长率 企业增长方式

一、引言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如何解决资金的来源,并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在高级财务管理的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内容。根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调查发现,如果仅仅根据现有教材,如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等教材中的内容去讲解,多数学生在学习了可持续增长问题之后,只会简单的计算,对基本原理仍然心存疑惑,似懂非懂。尤其是对什么是可持续增长,以及为什么用股东权权益增长率来推导计算可持续增长率觉得不好理解。本文主要通过对可持续增长率概念的深入剖析,简化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公式的推导,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影响可持续增长率的因素,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难点。

二、“可持续增长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定义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其实质

当前多数《高级财务管理》教材中对可持续增长率的定义是:“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发行新股,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的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当前教学中对这一问题的讲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没能解释为什么要存在可持续增长的问题,它与其他几种增长模式间有何联系和区别;二是未能清楚解释为什么不发行新股,保持当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不变有何内在含义,能得出什么结论等,从而导致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

(二)计算公式推导过于复杂

大部分教材在讲解可持续增长率计算问题时,都使用了期初股东权益和期末股东权益两种方法,但是没能交代清楚为什么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要转化为股东权益增长率的计算问题,尤其是在推导根据期末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时,过程十分复杂,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存在较大障碍。

(三)分析不够深入,案例较少

在分析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因素时,大部分教材未能充分从提高经营效率(提高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和改变财务政策(改变资产负债率和留存收益率)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也未能举例进行说明。

三、可持续增长率讲解的基本思路

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可持续增长的概念和计算推导原理,在对该部分内容的讲解中,笔者认为可遵循概念导引、概念解读、公式推导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思路展开。

(一)导引:从企业不同增长方式引出可持续增长问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企业增长方式的角度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问题。主要思路是:首先是从企业实现增长的第一种资金来源方式回答企业为什么发展慢的问题。当企业完全依靠内部资金积累发展时,资金来源有限,会限制企业的快速发展,以温州企业为例,由于长期靠内部和有限的、不稳定的民间资金支撑,导致温州企业规模小,上市企业少,当前经济发展较为困难,并得出相关结论:仅依靠内部资金的增长是蜗牛的速度,容易失去商机。

其次,结合案例讲解主要依靠外部资金实现增长企业为什么容易倒闭的问题,并分别从外部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两个角度展开。先是讲解长期依靠外部债务融资的弊端是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融资能力越来越差,利息费用不断上升,财务风险越来越高,并结合光伏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江西赛维和无锡尚德出现债务危机、甚至破产的案例,并使用相关的数据来说明。

对于长期依靠外部股权融资的弊端,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不断发行新股会导致企业股权不断被稀释,如果没有好的项目做支撑,则企业的利润会被摊薄,股价越来越低,如果股价长期低迷,则会被剔除资本市场的角度来展开。

最后,得出结论。由上述分析可知,仅仅依靠内部资金增长企业发展慢,容易失去商机,而仅仅依靠外部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企业会出现财务危机,这两种增长方式长期来看都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很自然地引出企业如何才能持续、稳健发展的问题,而这正是可持续增长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注意强调,财务管理仅仅从财务的角度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增长问题,与经济学中所谈的可持续增长概念是不同的。

(二)可持续增长率概念的剖析

1.观察可持续增长的表现形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增长率的概念,可以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可持续增长的表现形式。如某企业年初资产总额100万元,其中股东权益50万元,负债50万元;预计下一年度需要增加资产10万元,在增加的资产10万元中,股东权益5万元,负债5万元。并且强调,企业只有在股东权益增加时,才能同比例增加负债。从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按照股东权益的增长同比例配置负债的增加就是可持续增长吗?答案显然是不一定,那么,究竟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是可持续增长呢?从而引出以下对可持续增长率中几个关键性假设的分析。

2.不发行新股的解释。满足可持续增长的第一个条件是不发行新股。在这个问题的讲解中,关键要解释清楚不发行新股在此处的含义。

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回答所有者权益类包含哪几个项目,不发行新股意味着什么等问题。然后强调,不发行新股意味着股本和资本公积不变,股东权益的增加只能来源于留存收益的增加。其次,还可以通过和财务会计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生在这方面的思考。

延伸思考1:假定A企业持有B企业30%的股份,对B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当期B企业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1 200万元。A企业应如何做会计处理?如果A企业根据增加的资本公积来同比例增加负债,是可持续增长吗?

通过上述案例,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增长的条件之一“不发行新股”,不仅是强调股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不变,而且通过其他形式导致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改变来同比例增加负债也不是可持续增长的形式,满足可持续增长的条件之一是股东权益的增加只能来源于留存收益的增加。

其次,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通过留存收益的增加来同比例增加负债就一定是可持续增长吗?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超越。可以通过列举以下案例来说明。

延伸思考2:假定A企业年末获得政府补助1 200万元,按照会计准则可以确认为当期收益。问:A企业应如何做会计处理?假设不考虑所得说和股利分配,会导致企业留存收益增加多少?如果按照这种形式增加的留存收益来同比例增加负债,是可持续增长吗?

通过提问的形式,很显然否定了通过营业外收支等非经常性损益实现利润和留存收益增加,并以此为基础同比例增加负债的形式并非可持续增长。从而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严格来讲,可持续增长情形下留存收益的增加范围仅指企业通过日常经营活动获得的收益增加额。

这样层层深入的讲解,让学生充分领会到对理论概念的把握非常重要。

3.经营效率不变的解释。这里的企业经营效率不变意味着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不变,然而,一般的教材中对以下两个财务指标不变意味着什么并未作深入探讨。在讲解这一内容时,要通过以下两个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和不变条件,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具体推导如下:

资产周转率不变:资产周转率不变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假定销售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分别为λ1和λ2,则由资产周转率不变的假设可以得到:

总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0 /总资产0 =销售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0/总资产0=[销售收入0(1+λ1)]/总资产0(1+λ2)]λ1=λ2

同理,销售净利率不变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假定净利润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分别为γ1和γ2,则由销售净利率不变的假设可以得到: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0 /销售收入0 =[净利润0(1+γ1)]/[销售收入0(1+γ2)] γ1=γ2

4.财务政策不变的解释。这里的企业财务政策不变意味着资产负债率和利润留存率不变,在讲解此处内容时,要通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和不变条件,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具体推导如下:

资产负债率不变总资产增长率=负债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假定资产增长率和负债增长率分别为η1 和η2,则由资产负债率不变假设和会计恒等式可以得到: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0 /总资产0 =[总负债0(1+η1)]/总资产0(1+η2)] η1=η2

利润留存率不变净利润增长率=留存收益增加额的增长率=股利增长率,假定净利润增长率、留存收益增加额增长率分别为μ1和μ2,则由利润留存率不变假设和净利润等于股利加上留存收益增加的等式可以得到:

留存收益率=留存收益增加额0 /净利润0 =[留存收益增加额0(1+μ1)]/总资产0(1+μ2)]μ1=μ2

5.结论。通过对概念的详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1)可持续增长率=满足特定假设条件下的销售增长率;(2)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负债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股利增长率=留存收益增加额的增长率;(3)要计算可持续增长率,就转化为计算股东权益的增长率,而且该股东权益的增加仅仅来源于留存收益的增加。通过以上三个结论,非常清晰的表明,要计算可持续增长率,就需要计算股东权益的增长率,而股东权益的增长,需要全部来源于留存收益的增加。这样就很自然过渡到可持续增长计算公式的推导上来。

(三)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公式的推导

1.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计算的公式有两种:一是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由前面对可持续增长率概念的分析可知,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而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本期增加/期初股东权益,由于股东权益本期增加额只能来源于留存收益的增加,所以可持续增长率=留存收益增加/期初股东权益,并且留存收益展开为当期净利润与留存收益率的乘积,并结合杜邦公式展开即可得到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公式。这里的关键是提醒学生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时,要注意权益乘数计算中的股东权益使用的是期初数而非期末数。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强调期初权益)×利润留存率

建议公式推导出来后通过例题的形式,以手工计算或是结合excel使用计算机操作演示计算,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使用计算机解决大批量计算时的便捷。

2.根据期末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推导。根据期末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推导一直是一个难点,比如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中,对此公式的推导篇幅太大,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都较为困难。在此,推荐一种简洁的解决方案。假设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为R,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利润留存率和权益乘数分别为a、b、c、d。则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可得:

可持续增长率(R)=销售净利率(a)×总资产周转率(b)×利润留存率(c)×(期末总资产/期末股东权益)×(期末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a)×总资产周转率(b)×利润留存率(c)×权益乘数(d)×(期末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

所以,接下来关键是如何解决最后一项期末股东权益除以期初股东权益的问题,根据对可持续增长率概念的分析,在可持续增长的情形下,股权权益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R,(期末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1+增长率)/期初股东权益]=1+R,所以:

R=abcd(1+R)R=abcd/(1-abcd)

权益净利率(roe)=销售净利率(a)×总资产周转率(b)×权益乘数(d)

所以,R=(roe×c)/[1-(roe×c)]

同理,此处建议公式推导出来通过例题的形式,以手工计算或是结合excel使用计算机操作演示计算。

(四)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为了持续稳健发展,就需要提高可持续增长率。由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在不发行新股的情形下,影响可持续增长率的因素有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利润留存率等4个因素。并且,这4个因素都和可持续增长率之间呈正向变动的关系,即这4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的增大,都会导致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的增长。因此可以从两个角度、四个方面分析企业要提高可持续增长率的途径。

1.从改变财务政策的角度。企业为了提高可持续增长率,可能的途径之一是改变现有的财务政策,也就是通过提高权益乘数或者是提高利润留存率。提高权益乘数必然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提高,财务费用的上升以及财务风险的上升,最终使得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如果无限制提高利润留存率,则企业就会面临资本市场的惩罚,因为一个长期不分红或是分红很少的企业,最终必然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惩罚。因为,改变财务政策只是权宜之计,只能使用一时,而不可能长期使用。

2.从提高经营效率的角度。企业为了提高可持续增长率,就需要提高经营效率,而从影响经营效率的财务指标来看,主要有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所以,可以考虑的途径有:(1)提高销售净利率。为了提高销售净利率,就必须提高产品价格,同时降低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而要提高价格,如果产品没有竞争力,没有创新是很难办到的。在此可以列举苹果、三星等企业在这几年手机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通过不断创新扩大市场,并提高价格的例子进行讲解。此外,通过国内部分企业通过产品造假的途径降低成本或是提高价格案例,增强学生对于理解创新重要性的认识。(2)提高资产周转率。要提高资产的周转率,就需要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等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的闲置。而要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一方面是改善企业的管理,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可持续增长率的最有效途径,还是落实到“创新”的问题上,包括产品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

四、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讲解《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可持续增长”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的理解问题。在通常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可能集中在如何计算可持续增长率这一指标上,但是对其定义的内涵、公式的推导缘由以及提高长期可持续增长率的途径探讨有限。我们一直认为,高级财务管理的教学更应该强调的是思想和理念,而不仅仅是公式的记忆和简单的计算。本文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采取“抽丝剥茧”般的手法,从可持续增长概念的导引入手,层层深入,逐步解剖可持续增长率概念中的三大假设,并由此推导出计算公式,对如何提高长期可持续增长率进行了探讨,最终发现产品和管理上的不断创新才是提高企业持续增长的最终源泉所在。由于这一部分的讲解常常比较抽象和枯燥,建议讲解时多结合小的案例和幽默的语言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可持续增长率的理解。

(注:本文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规划立项课题,项目编号:12JDZS02Z;浙江省教育厅课题的资助,项目编号:Y201120987)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EVA 政府投融资公司 财务战略 绩效评价 激励

随着各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在融资渠道有限、财政收入有限的背景下,由地方政府出资、管控,以其政府信用为背景,通过各种渠道吸引资金,并用于对辖内基础、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这些政府投融资平台对解决地方政府部分资金短缺,发挥政府对启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私人资本难以流动的一些低效益、高投资的民生和社会项目以及较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试图从企业角度出发,为政府投融资公司搭建一套“EVA”思想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帮助企业从制定财务战略到业绩评价最后转化为激励制度,从而促进企业新一轮发展。

一、政府投融资公司发展新思路:EVA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一)政府投融资公司的特征和存在问题分析 普遍看来,政府投融资公司的运营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特征:政府全资组建的投融资平台,其权益资本全部来自于政府,具有政府独资、单一股东的特征。尽管政府投融资公司所有权益资本都来自于政府,但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在其总资本中,权益资本仅占极小部分,而为了满足其运营中对资金的需求而采取向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贷款的方法,带来了大额的债务资本,最终表现为极高的资产负债率。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在2010年一季度的银行新增贷款中,仍有40%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经营过程当中,盈利性经营占极少数,绝大多数权益资本及举债获得的债务资本都投入了社会公益性项目、基础或公用设施建设当中,这些投资项目的特点是微薄的利润和巨大的成本。经营管理混乱,使得其经营过程中投资战略不完善,导致其投资项目盈利性低;融资渠道单一,仅通过商业贷款,本身造血能力低下,只能用政府拨款来偿还所欠银行债务。投融资理念的落后,有效投资战略的缺乏,造成公司运营效率低下,运营效益几乎为零;有效融资战略的缺乏,造成企业资金的短缺,甚至难以达到公司建立最初的目标:支援市政建设,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去;市场化机制的不健全,缺乏完善科学的经营管理,投资和融资的困境,使得政府投融资公司面临经营困境,自身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出,当今的政府投融资公司,仅仅是起到一个单纯的借入资金,并将资金投放到需要建设的项目当中去这样单纯的职能。2009年以来,国家各职能部门及地方政府对政府投融资公司的发展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如加强贷款管理,降低融资风险;地方政府积极整合所辖投融资公司,充实其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规范运作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主要是金融危机后大手笔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带来的大规模的地方投融资规模。一方面被动式的大规模投资所带来的是许多尚不具备条件的项目上马,在中国特有的“倒逼”机制和2009年商业银行本身流动性过剩情况下,信贷审批有所松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收入并未以相应趋势增长,导致财政风险较大。因此,政府投融资公司要进入良性发展,仅靠国家和地方政府引导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如此发达的今天,更应该用科学的企业管理理论作为引导,制定良好的财务和企业运营战略,使得经营效果从企业内部获得根本改善。

(二)在政府投融资公司中引入EVA思想的作用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实践,日益成熟,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更是一个企业全面管理架构,是经理人和员工薪酬激励机制,是战略评估,资金运用,兼并或出售定价的基础。笔者认为,将EVA思想合理的运用到政府投融资公司的经营管理当中去,应可以大大改善公司运营效率和效果。进一步来说,EVA的内涵通常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评价指标。EVA是衡量业绩最准确尺度。公司可以把EVA作为全面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管理决策的所有方面全都囊括在内,包括战略企划、资本分配、制定年度计划甚至包括每天运作计划。激励制度。以EVA增加作为激励报偿的基础,正是EVA体系蓬勃生命力的源泉。EVA增加最大化,就是使股东价值最大化。理念体系。在EVA制度下,所有财务营运功能都从同一基础出发,为企业各部门员工提供了一条相互交流的渠道。下文将围绕上述四个方面,结合政府投融资公司具体情况,讨论如何以EVA为基础制定财务战略,检验所指定的财务战略是否有效,将绩效评价结论转化为激励制度,使企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

二、基于EVA的政府投融资财务管理框架

(一)财务管理战略框架融资战略是用来规划战略期间内融资的规模、渠道、方式、时间等,并实现最优化资本结构和为企业战略实施提供资金的保障,以解决公司发展需要的资金并通过控制与利用财务风险来达到降低筹资成本的问题,它与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大小有关,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资产负债表右边的项目。而投资战略主要解决战略期间内企业的投资目标、规模、方式和时间等问题,企业筹集的资金有不同的用途及投资渠道,主要针对资产负债表左边内容。对政府投融资公司而言,投融资战略是密不可分的,融资是为了投资,融资规模与时间等要依据投资战略来进行决策,投资的风险与收益预期会影响融资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基于EVA思想策划的融资决策与投资决策组成了完整财务战略,也是政府投融资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基于EVA的融资战略 政府投融资公司的融资活动中很少考虑资本成本,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的问题,这并非资本成本概念和风险意识得不够,而是筹资战略的操作体制的问题。在筹资过程中对资本的占用使得资本成本和风险真实的存在,尽管负债率过高,但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并不能清楚权益资本的支出,因此大多数政府投融资公司在“利润”仍高高在上的光环下,对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关注不多;其次,以利润或利润率作为评价管理者业绩的综合指标与筹资决策没有直接关系,这样的评价指标又从根本上违背了筹资决策的目标,背离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总体目标。政府投融资公司在其融资环节体现出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政府独资,资本结构中少部分的权益资本及大量举债获得的大量债务资本使得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利润,但也会造成过高的财务风险,可能对投融资公司的持续经营产生影响。二是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金融机构贷款,单一的融资模式,使还本付息金额逐年增加,抵抗融资风险的能力逐年降低,缺乏自身“造血”能力,而基本靠财政拨款来偿还债务。一旦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供血”渠道受阻,不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更使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大,最终使地方财政陷入困境。因此,对于政府投融资公司来说,融资战略的开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确认识股权融资成本。股权融资并不是“免费午餐”。EVA中的权益资本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以投资者期望报酬率表示,这个报酬率不应低于金融市场一般预期收益率。EVA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总体目标是完全一致的;EVA是筹资决策与总体目标的桥梁,提高了经济增加值,也就创造了企业价值。第二,增强内源融资能力。巨额的应收账款也是政府投融资公司的一个典型特征。然而根据EVA的理念,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是有成本的,这是机会成本的概念。在经济增加值压力下,管理者必须努力提高资本运用能力,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提高流动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增强,能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企业经济效益也跟随着提高。第三,拓宽融资渠道。改变绝大部分融资来源于银行贷款的单一化局面,探索构建以政策性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短期、长期债券融资、基金融资)以及项目融资、企业债券、收费权信托、资产证券化等低成本、高额度、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第四,调整合理的资本成本。由EVA的计算可以看出,在运用资本和运用资本报酬率既定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越低,经济增加值越大。公司在达到最优资本结构的同时,必然是达到了其总资本成本的最低,也必是EVA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因此,政府投融资公司在面临不同的融资决策时,可以按照不同融资方案的组合计算得到最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达到相对最低的资本成本和企业最大价值。

(三)基于EVA的投资战略 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能否将所筹集的资金投放到收益高、回收快、风险小、高利润的项目上,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政府投融资公司而言,企业本身经营环节不创造价值,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到项目当中去。普通企业在投资战略中需要考虑的仅是挑选低成本高回报的项目,而政府投融资公司建立的初衷就是在政府引导下进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因而对项目挑选范围狭窄很多,这使得其投资战略并不能单纯的从市场角度考虑。然而摒除以上因素之外,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对投资项目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使得项目预算、项目实施、项目监控各阶段互相脱节,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对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采用同一评估方式,往往造成企业生产能力的闲置,并遗漏很多虽然规模不大,但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项目;在日常投资决策中,只注重显性成本,而忽略隐性成本,造成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积压、变质和贬值,有时甚至导致亏损。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进程中的问题呢?EVA方法提供了以下一些思路:第一,对项目各阶段评估标准的统一。有时造成实施项目最终失败的原因,并非企业投资方向或项目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对项目评估的各阶段采用不同的标准,使得项目前后互相脱节,并最终导致失败。EVA就可以解决此问题。首先,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预测项目每年可能带来的经济增加值,并将其贴现以确定这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其次,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即看此项目是否创造了价值。最后,将项目前后的评估统一起来。以经济增加值作为评估标准不会再造成项目评估脱节的现象,因为其在进行项目后评估时具有“跟踪”功能,使项目预期投入的资本及其成本均在后期的实施中给予了充分的反映。只有将项目各阶段联系起来,实现项目预算、项目实施、项目监管的有机统一。第二,对日常投资决策的改进。在政府投融资公司日常投资决策中,可能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是采取宽松的应收账款政策还是紧缩的应收账款政策呢?是享受现金的流动性还是收益性呢?对于这些问题,采用EVA方法对它们进行选择和判断,答案就非常清楚。经济增加值考虑资本成本的理念,就是把资产负债表转化成另一种支出项目清单,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对任何选择进行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较和衡量,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尽管所筹集的资金注定是要投入到社会公共及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去的,但相对狭窄的项目选择机会并不代表着不能选择,并且对于投资项目仍旧需要进行投资可行性、本量利等分析,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如果公司有较多好的投资机会(EVA>0),公司应尽量采取低股利支付率政策,以使用内部资金,降低资本成本。同时,公司应切实避免通过缩减EVA>0的投资项目来发放股利。

三、基于EVA的政府投融资公司业绩评价与激励

(一)DDM模型为基础的短期EVA业绩评价模型财务战略制定并付诸实施后,需要检验财务战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也就是需要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在绩效评价模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股东对企业盈利性评价。作为政府投融资企业,对其经营业绩评价最关键的因素则是作为股东的政府是否对企业的盈利性给予肯定和认可,这需要其企业近期业绩状况以及业绩持续性状况作为支撑。近期业绩状况可以用以DDM模型为基础的EVA业绩评价模型来衡量,而持续性业绩状况则可以用EVA结合BSC来衡量。近期业绩是企业出资人关于企业赢利性评价态度的首要而基本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近期”可以定义为企业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并且主要针对财务业绩,一些财务指标可以直接用来表示企业的业绩,另外近期业绩主要是分析各个主营业务的财务业绩,非主营业务可不作为关键性因素考虑。以DDM模型为基础的EVA近期业绩评价模型,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政府投融资企业中,弥补常规性财务指标的不足:它是企业以现金流衡量的销售收入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增加值。经济学上企业的真正盈利在于其创造的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的机会成本,这样的盈利才是给企业带来真实价值的增长。根据费尔萨姆和奥尔森的股利折现模型(DDM),企业的经济价值(Vt)等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Vt=。考虑企业特定期间的会计账面价值的增值,剩余收益Xt(即EVA的原型),及资本成本k,推导出企业经济价值就可以表示为:Vt=At+。从股利折现模型导出的EVA评估模型,实质是从股东财富增长的角度来评估企业价值,能更有力地发挥EVA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使被评价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企业经营的好坏,取决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否超过投入资本的价值。企业创造的越多经济价值增加值,必然会导致更高的市场价值增加值(Market Value Added)即:MVAt=Vt-At=。由此可知,MVA的大小取决于EVA的折现值,因此,EVA是衡量近期绩效改善的最好标准,也必然成为以业绩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的最佳衡量标准。而政府投融资公司传统的短期业绩评价方法,还停留在会计指标评价的阶段。每一个会计期间根据所生成的报表上利润等相关数据得出在本期间公司经营状况,以检验短期财务战略是否凑效。基于DDM的EVA模型可以帮助政府投融资公司更加全面的评价本期绩效,以为下一期财务战略的制定和激励制度的进行提供基础。

(二)“EVA综合计分卡”:衡量企业持续性业绩状况 前文所述,政府投融资企业短期业绩评价可以反映本期财务战略的实施程度,但对于企业长期的发展来说,需要能够更全面更全局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EVA与BSC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EVA综合计分卡”。结合政府投融资公司的特点,可以做以下设计:第一,EVA放置于“计分卡”的顶端,处于BSC中因果链的最终环节。投融资公司发展目标就是实现EVA的增长,其他所有战略和指标都围绕其运行。第二,EVA综合计分卡中引入时间维度。企业要做出未来EVA的预算,包括次年预算、中期甚至长期预算,并在计分卡的时间轴上标明管理者必须达到的目标。第三,任何战略的部署分解与EVA时间轴紧密相联,“综合计分卡”的布局尽量从短期EVA向长期EVA的增长倾斜,这也是EVA与BSC的“综合”之处。第四,EVA为核心的财务绩效评价:即在各个划分好的时间维度内使用前文所述“DDM-EVA”模型计算本期财务绩效。第五,客户方面绩效评价:政府投融资公司主要的客户关系群就是其投资人和债务人,以及其所投政府项目。追踪本企业在市场上创造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能力,并针对企业自身的客户群体和市场提出价值建议。即一方面考察所接受资金的政府投资目标、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设法降低投融资成本,更好地留住客户群。第六,内部业务流程方面绩效评价:考察三个核心业务流程(融资流程改进、投资流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中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否有效果,有效率,改进业务流程的成本情况。第七,学习与成长方面的绩效评价:考察企业是否注重培养员工能力,重视员工个人发展并取得了成果;考察组织信息交流渠道是否通畅、企业内部是否有足够的沟通;考察企业员工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员工之间是否能充分合作。

(三)将绩效评价结论转化为激励制度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对企业本期发展情况的肯定和对下一轮发展战略的支撑。对于政府投融资公司而言,单一股东即政府,因此作为经理人及员工,无法掌握权益资本的多少,而无论是试图争取债务资本的融资活动,还是对社会基础项目进行建设的投资活动,都并不能切身的体现他们自身的利益。那么,员工在绩效评价的结果之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使得所有员工都意识到企业利益与其自身切身相关,最大化企业利益,就是最大化员工个人利益。“EVA红利计划”对政府投融资企业较为适用,考虑经营者制定出预期EVA值,将实际EVA值与预期EVA值进行比较来发放奖金。其公式表示为:B=?茁×EVAF+α×(EVA-EVAF)。

其中α,?茁为比例系数,且α

参考文献:

[1]刘运国、陈国菲:《BSC与 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 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07年第9期。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61-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主阵地。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难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实效性较差,无法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尤其是对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较少。因此,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新生事物,没有其他成功的经验可以参考,要摸着石头过河,难度很大,但我们还是做了大胆的尝试。

一、广泛进行调研活动,寻找问题,确定教改目标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意识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在“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改革、建设要求下,我们根据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交流沟通和问卷调查,发现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诸多原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教材缺乏吸引力,不论国编教材,还是省编教材,都是按照传统模式编写的,虽有突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教育性,但可读性不强,学生除了上课看看书,其他时间基本不看,有些甚至上课也不拿书。第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教材进行解读,并没有很好地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只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造成学生形成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学习状态,课堂效果欠佳,主阵地作用较差,有时还会出现师生对立的状态,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起了负面作用。第三,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也存在评价简单、片面,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行为的倾向,造成学生课程考试成绩与日常政治思想和行为严重脱节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当作一门课来学习,没有体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难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教改的主要目标:一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新体系,逐步形成适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新模式;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两个转化”,即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完成教师组织者、协调者、管理者的角色转换,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三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和特长,解决学生的人生困惑和关注的社会问题,让学生真心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四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环节,让教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改变课程考试成绩与日常政治思想和行为严重脱节的现象,让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当作一门课来学习,而把它变成认识社会、解决人生问题的手段,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自由的思考空间和环境,搭建出一个能供学生自主思辨、自主认知的平台,要通过课堂教学设计促使学生产生共鸣,完成从理论知识的接受到行为实践、信仰追求的转变。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德识和德能,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学理论和学做人的统一,培养技能与提升素质的统一,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真正受益、终身难忘的课程,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首先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开始,由教改团队的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展开的。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第一,树立教改理念,明确教改目的,奠定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首先建立教改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实现“两个转化”,即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做到“三个结合”,即必须将要给大学生传递的理论同大学生规律性的成长需要相结合;必须将课堂内容同社会热点、大学生人生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他们的引导相结合;必须将对大学生的培养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成长的具体需求相结合。教学改革伊始就明确,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是在完成育人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从实际需要出发,要更多地考虑“社会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为此,我们打破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有的教材体系、学科界限,重建课程教学体系,在整体课程设计和单元课程设计中,更突出了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如在“人际关系”这一专题中,在课程单元设计中,我们就非常具体明确提出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任务设计”、“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反思、回馈”等内容,对老师、学生的活动,所起的作用、所用的时间都有具体的要求,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白,要掌握什么知识,受到什么教育,培养何种能力和素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课前准备课堂学习活动的素材。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在问卷调查中,学生100%支持教学改革,学生们谈到,“教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同学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更有团队精神”、“开拓了思维,有了主见,得到了锻炼”等,学生的认同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构教学体系,实现教育目标,创新教学实效性的手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培养的一门课程。课程从大学生发展的新阶段导入,从人生目标、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以及人生道路上需要处理各种关系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实践性。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培养目标,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分主题进行教学,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分为道德和法律两个部分,又依据每一部分的内容设置不同的主题,内容的取舍完全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确定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指导者、组织者角色。为了更好地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每个主题都有课堂单元设计、PPT展示,课堂教学活动分小组进行,学生根据内容提前准备,采用PPT演讲、表演小品、演讲故事、制作视频、诗歌朗诵、演唱歌曲、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生活回放、专题论坛等方式诠释课程内容,形式灵活多样、新颖,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知识是主线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展示了学生的个性魅力和优势。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突出。

第三,突出教学特色,提高教改效果,实现教学实效性的目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一直在坚持的、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课前“时事新闻一刻钟”,虽然名称和形式有所变化,现在有的老师叫“PPT演讲”,有的叫“时政论坛”、“话题讨论”等,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没有变。每节课都要针对学生的成长阶段和教学内容,在课前进行精心设计,不是让学生随意地选取内容,也不是老师代替学生选题,但是要暗示和引导学生选题。通常的做法是,国际、国内、校内各选一题来准备。选取国际新闻,是要让学生放眼世界,具备博大的胸怀,不做井底之蛙;选取国内新闻,是要让学生有爱国情怀、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选取校内题材,是要让学生熟悉本专业、本行业问题,主动关心身边事、身边人,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爱心,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三方面也是要有内在联系的,不能国际新闻说体育比赛,国内马上转入物价高涨,校内又评论学生会选举。的新闻要由一个主线串联起来,如国际谈论美国债务危机,国内新闻就要找其对相关企业的影响新闻,校内可以联系这个社会对就业的影响、对物价的影响、对生活的影响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新闻完后,让其他学生先来讨论、点评,“这则新闻好不好?新闻的学生讲得好不好?好在何处?不好在哪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智慧和判断力。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并做记录,作为学期末的考核指标之一,对表现好的、能独立思维、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加分鼓励。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教育和锻炼是全面的,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实效性突出,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亮点和必备环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初步成绩,也得到了学院的认可和鼓励,但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学生的课外辅导问题、知识容量问题、社会实践问题、活动经费问题、实效性考核评价问题、学生能力全面培养问题、教学设备保证问题等。因此,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