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控制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社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实现对整个工程的有效监控,而且传统管理方式中的弊端也得到了改善,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质量,所以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分析

首先,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战略规划。建筑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战略部署,根据工程特点建立信息化结构模型,而且可以从全局角度出发进行工程规划,进而为工程项目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完善工作流程。及时获取工程建设信息,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意义重大,而信息化建设则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借助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对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监测,这样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工程信息会随时更新,而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则可以帮助工程管理者及时掌握实时动态信息,及时对建设工作作出调整,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再者,可以有效减少工程风险的出现。借助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工程建设规避风险,减少企业损失,通过互联网络,可以找到最适合企业的原料供应商,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工程原料采购,通过与原料供应商进行及时沟通,整个交易过程变得更加透明,这样有利于减少工程采购中的风险。利用信息系统,承包商可以对所有的工程原料有一个全面地了解,通过比对分析,选出质量好、价格优惠的产品,进而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多的保障。

三、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

1、信息化下的建筑工程质量和工期管控能力度有待提高

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则是在现有的信息系统控制下,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工期管控能力还不高。筑工程质量控制是整个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工期的有效控制,可以大幅降低工程成本。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人员技能和管理能力有限,无法对信息系统进行熟练操作,这就导致其无法借助信息系统对工程现场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也无法实现对工程进度的有效控制。再加上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少,所以,大多数人员是通过查阅设计图纸以及相关资料,或者进行交流协作来实现信息获取,进而对工程进行监控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效率低下。

2、工程成本控制不科学

信息化下建筑工程管理的另一个问题则是管理成本控制不佳。在项目建设中,最终消耗的成本会和预算成本产生一定的出入。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工程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难以及时理清项目实际工程成本,而且无法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处理,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根据项目的变化对预算进行及时调整,进而无法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控,这就会促使建筑工程成本显著增加。

三、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探究

1、加强管理阶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受限必须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人员认识不清引发的。所以,通过开展必要的培训工作,使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有一个全面地认识,转变管理观念,让他们成为新的管理制度的有力推行者。

2、加强政府号召力

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关系到某一地区的市政建设,所以,为了不断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政府部门必须从宏观角度出发,做好引导工作。我国的相关管理规定明确指出,为了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的所有资料必须被录入信息系统,然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使各类工程信息获得良好的安全保护,这种方式也可以为承包单位节省一定的成本费用。为此,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工程特点,下达信息化管理的相应指令,并且做好监督工作,确保信息化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3、做好工程管理工作,

在推进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 信息化建设要以工程管理为前提, 这关系到建筑工程发展的切身利益。通常情况下,工程管理包括工程预算、原料采购以及施工过程控制等工作,而做好这些工作才是信息化管理的前提,这些工作无法完成,那么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而且,为了使信息化系统更加的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根据建筑工程的变化进行随时调整。

4、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可以对管理活动产生有效的约束,而且可以为管理活动提供科学指导,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制度的建设要从工程自身出发,所建立的制度必须符合工程的要求。其次,制度的建设必须对管理人员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因为管理人员是信息系统操作的主体,通过制度来规范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行为,进而实现对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但是,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 一定要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 建立起符合管理阶层要求, 维护施工工人利益的有效信息化管理制度。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也要建立开放的局域网平台,使信息能够高度共享,促进信息化管理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周斌,高愈滋.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中的问题[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8)

[2]王晓飞,许晓阳. 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04)

篇2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基本单元,是建筑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建筑企业经营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许多企业和项目的管理者遇到了很多困惑:项目价格偏低、质量标准提高、安全风险增加、项目效益减少,很多管理团队兢兢业业、疲惫不堪也无法完成各项预定目标,分析其主要原因,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无法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多方利害关系人和多个职能部门,而工程项目信息化无疑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它遵循精细化管理的有关原理,以项目的基础数据为中心,重新调整工作流程和资源配置,根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制衡条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可以随时向管理者提供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项目的异常情况提出预警,从而实现项目监督、管理和控制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同时为建筑企业职能部门提供真实的项目决策信息。

1 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现状

当今,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不高,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对于现场的监控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和国外的同类企业差距较大。计算机和工具软件在一定领域得到了应用,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基本走过了建立包括行业网站、政府网站、企业网站等以信息或进行信息服务及宣传的各类建筑方面网站。利用包括预算、现场管理等各类单项工具式软件以提高管理效率,在施工中推广包括同步提升大型构件安装等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等阶段。在实现内部业务管理和办公管理信息化、电脑化、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同时,要能够与客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进行网络连接,实现数据共享。有小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在一些要求较为严格的项目上,针对一线现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市建管局的监控调度室看到,透过监控系统,全市主要建设工地的现场环境、物料堆放、工程进度等情况一览无余,随着焦距的变换,工人的安全带是否系好、钢筋捆扎是否规范,这些细节也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而对于发现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地方,监管人员也可以利用这一系统,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施工现场进行整改。在局部工程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以及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部位中,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和前景。

2 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实施建议

(一)搭建多层次管理平台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外涉及业主、监理、设计、地方政府和上级管理机关等多方利益关系人,涉及到合同管理、现场施工管理、财务管理、概预算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应充分考虑不同参与方的需求,建立一个涵盖施工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项目多方协作、企业知识和情报管理等多层次的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

(二)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受建筑行业工作流程的影响,项目在立项和招标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国家、地方、行业定额,这些内容管理体系庞杂,数据计算量大,运用标准灵活,是各建筑企业必须遵守的内容,也是企业测算工程成本的主要依据。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计划进度、资金会计、定额成本、质量安全、人员管理、物资设备、分包管理、变更设计等内容。这些内容是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内容的影响,在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应突破各部门单一应用的局限,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各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并能有效地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方的工作关系,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三)创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流程

项目管理过程是数据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流动和传递的过程,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信息都是以书面通知、电话、传真等方式缓慢地,重复地进行,一个环节信息的获得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协作方可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了避免出现重复和交叉工作,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传递质量。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必须以数据为中心,项目参与者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以数据管理为依据,实现“一次输入、多次利用”即项目的每个人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系统将实现业务的自动流动。

(四)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增强适应性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受地质条件和天气变化等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大,市政工程、房建工程等受天气变化、城市允许施工时间、噪音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限制,这些都影响甚至决定工程进度、资源投入等,同时也增加了成本预测的难度,降低了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具有施工参数设置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项目所处环境自定义相关参数,从而使系统的运行能够更加切合实际,增加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其次,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在确保项目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是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

(五)构建企业项目管理数据库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尚未采用企业定额投标的方法,但通常采用的根据设计院或业主公布的概算编制投标价格的方式其实是企业定额的反应,排除恶性竞争和占领市场需要等因素,中标价格其实是一个企业能够承受的项目最高成本。在建项目实际承担着积累项目管理经验、积累同类项目实际成本、考核承包商的优胜劣汰和树立企业信誉等多重职能。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设置企业定额的编制模板、材料总库、承包商和供应商数据库以及各类合同的编制模板,用户可以根据现场需要进行删减和维护,便于其它项目直接调用和借鉴。

3 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工程项目信息化工作已在建筑领域陆续展开,一批各有特点的系统开始在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使用,这些系统的使用在优化工作流程。改善项目管理状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监控工程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莉;王曦;基于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24期

[2]吴和明;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J];才智;2011年03期

篇3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心课程群;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87-02

一、引言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建筑自动化的方案制定,并具有初步的建筑环境设备系统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能力,很显然这个专业是工程性非常强的专业,那么对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课程的内容应该体现工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原供热通风专业考虑的主要是建筑物单纯的供热和空调,缺少建筑物内热、湿、声、光及空气质量等的综合考虑,尤其对创造人工建筑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1998年国家专业调整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又增设了《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和《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等三门专业基础课。在修完共六门专业基础课后,至少要陆续修图1所示的专业课程[1]。

但是新增设的三门专业基础课与图1所示的专业课程内容重复、衔接性差,如《建筑环境学》定位为专业平台课程起主导作用,虽与后续专业课有内容重复之处,但经过实践证明却是起到主导的作用[2],但是《流体输配管网》和《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却没有起到明显的专业基础平台的作用,内容反而像专业课程共性的提炼和升华,对于未接触过专业知识的人而言过于深奥且难懂。新增设的三门专业基础课必须要开设,学生学时增加,但是效果却不显著,尤其是后两门在这样的定位下显得可有可无。由于内容的重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管互相沟通却仍存在内容衔接不合理导致内容重复或重点遗漏等问题。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级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既然他们以后要面对的是具体工程,那么应该强化他们工程的概念,并尽量让他们了解整体性和系统性是工程项目必备的特性。根据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和回访可知,根据专业课程的学习绝大部分毕业生掌握了本专业主要的技术,但是却严重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工程概念。

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系统化核心课程群的建立

在深入研究和掌握新增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定位和内容后,确定课程群的元素,即哪几门课成为群的一员;在明确课程群内部各课程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先后开设顺序;在掌握课程群内各课程的内容后,优化教学内容、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环节,提升教学实效性。

在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任务,要完成此任务应该采取哪些技术和手段,掌握此技术和手段的方式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让学生知道我们是工科专业,以后接触的都是具体工程,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整体性和系统性。课题组成员根据多年来教学经验,根据目前主要课程之间存在的问题,从系统化的角度,将讲述调控和创造建筑环境技术手段的主要相关课程拟定为课程群,具体包括:《建筑环境学》、《供热工程》、《空调工程》、《工业通风》、《建筑给排水》、《流体输配管网》,其中《建筑环境学》是专业基础平台,起到让学生明确专业任务的目的,相当于抛砖引玉的作用;《供热工程》、《空调工程》、《工业通风》、《建筑给排水》是对创造建筑内部环境的技术和手段的讲解和介绍;《流体输配管网》是所有技术和手段共性的提炼和总结。课程群内课程的定位和开设顺序如图2所示[3]。

四、完善核心课程群的必备条件

1.科学设置课程群。课程群是以项目的形式,综合相关几门核心课程的内容,完成从构思-设计-实施到运作的过程,不仅巩固基础知识,还提高了工程应用技能及强化了工程系统性和整体性概念。课程群项目内容涵盖若干门核心课程的内容,具有丰富的题材和实践空间,通过研究和试验,完善项目的合理设置及指导性方法。

2.建立课程群教育模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控制者,他的角色应该是导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研讨,增加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概念学习。如何从简单的知识二传手向教学过程导演的转换,提高教师本身的认识和素质以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课程群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

3.以总―分―总系统化思路定位群内元素及其开设顺序,最后的“总”其目的是提炼和升华各技术手段的共性和特性,强化学生工程系统化概念,这个过程的教与学是需要花心思设计的,同时也是核心课程群建设的难点所在。

五、结论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系统化核心课程群建设首先是以专业基础课程――《建筑环境学》为平台进行建设的,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特色;其次从工程系统性角度建立专业核心课程群,从系统化角度建立群的元素;最后以总―分―总系统化思路定位群内元素及其开设顺序。通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系统化核心课程群建设和实施,同时完善和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使本专业的同学建立工程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概念,进而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付祥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设置平台课程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3):58-60.

篇4

关键词:新形势;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信息化

目前,很多建设单位纷纷探索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部分单位获得了信息化支持,但部分单位却被信息化建设所困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建设单位的决策层、管理层给予管理信息化的支持不够,导致建设单位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信息化建设,无法使建设单位获得战略性支持;②建设单位中的工程管理人才的能力水平有限,无法满足管理信息化的需要,且单位既有的管理平台、管理系统也难以适应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急需改进。

1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1帮助建设单位做好战略规划

建设单位只要分步骤、高标准地做出战略规划,并搞好预算管理、生产监控、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的信息化建设,就能围绕自身的核心业务建立各种各样的主题数据库、数据模型、功能模型、信息体系结构模型等,从而帮助建设单位做好战略数据规划[1]。

1.2促进单位全面管理施工过程

建筑施工过程广泛涉及各个环节、各个相关单位及部门等的相互协作。如果建设单位无法全面管理施工过程,就极易导致资源交流、信息交流的延误,而使用信息技术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就能成功解决该问题。通过电子交流方式使施工管理更加快捷、方便;利用摄像头则能实时监控、管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等,从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深入信息化建设,加强全面管理。

1.3促使建设单位有效降低成本

在设备、材料采购环节,建设单位可依托网络、电子邮件等信息技术,增加供应商、承包商等相关各方的信息透明度,促使各方都能深入了解建筑工程材料的价格、质量、信誉以及供货等信息,在降低建设单位采购成本的同时有利控制双方的长期合作,维持正当竞争。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建设单位协同施工总承包、项目监理及设计单位通过对合同管理、预算控制、施工现场管理、财务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实施标准化、信息化控制,建设单位就能更有效地对工程成本加以控制,并按照成本预算合理规划工程的施工进度,有效规避风险。

2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举措

2.1注重单位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按照自身的管理特征,不同的建设单位要建立起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推进信息化进程。在该环节,建设单位则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有针对性地更新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因为软件是整个建设单位建设信息化的基础,如果单位缺乏软件资源,不管其硬件资源有多么丰厚,最终都难以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具有高效性。因此建设单位要坚持开发、更新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保证其高效性、实时性,使其能适应建筑工程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的要求,促进建设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夯实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建设单位要针对信息化建设专门建立起考核制度,增强各工程参建单位的执行力。在单位项目部门、业务部门很多人的认知里,信息化建设似乎只是信息部门的职责,跟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且单位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初期往往会加大业务部门人员的工作量,还会涉及对权力的再分配以及公开信息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些人员甚至抵触信息化建设。因此,在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务必要建立考核制度,处罚执行不力的业务部门、项目部门、分公司,奖励在信息化建设中有较好表现的部门或个人,从而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单位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范畴,提高执行力[2]。

2.2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建设单位只有具备坚定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意识,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主要作用:①建设单位不但要逐渐增强管理信息化意识,还要确保管理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实施;②建设单位的领导务必要带头增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意识,从而促使整个建设单位形成强烈的信息化意识,提高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建筑工程管理环节,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尽忠职守,和其他参建单位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实施相互的监督与协调;各参建单位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要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编写施工方案、会审图纸,并做好技术交底;现场管理人员不但要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等合理安排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还要节约成本、确保质量。现场管理人员不仅要验收分项工程以及分部工程,还要做好整个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凭借信息化手段实施全面的管理与组织,从而促使建筑工程项目部、施工班组、建设单位等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

2.3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系统

建筑工程管理包括确定项目管理模式、设置项目管理组织、分解管理职能、设计具体的工作流程、制定信息管理流程与规章等,因此建设单位要及时搭建囊括施工现场管理、项目多方协作、项目远程监控、企业知识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系统,促进建设单位和建筑工程项目实现标准化的信息交换与整合。单位还应统一基础数据,避免出现信息孤岛。为预防各部门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陷入怪圈,需做好整体规划,统一基础数据、编码,包括组织、物料、供应商、客户以及分包商等的编码,这是共享信息的前提。建筑工程管理涉及进度计划、定额成本、资金会计、质量安全以及分包管理、物资管理、人员管理、设计变更等诸多内容,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在研发、使用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务必要考虑这一系列因素,通过实施改造工作流程、建立数据中心等措施打破各个部门单一使用信息化系统的局限,有机联系各部分内容,联合监控各个业务模块,有效协调建筑工程参与各方的关系,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环境。建筑工程管理软件具体涵盖了对人、材、机、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管理,它能对建筑工程进行实时的跟踪与控制,有效应用建筑工程管理软件是推进管理信息化的最佳选择,有效促进数据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流程规范化等的实现。建设单位还可选用具备项目控制、施工日志等功能的工程管理软件,使工程核算准确、实时,明确建筑工程管理的权与责。

2.4建立起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是建设单位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同样需要坚实的人才后盾[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在新形势下的有效推进迫切需要发展一大批既懂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人才,建立起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单位可及时制定人才培养政策,采取有效形式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并成立开发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团队,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在构建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阶段,建设单位要使工程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进去,为设计系统、构建系统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使其尽早熟悉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流程,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水平;当建成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之后,建设单位则要重视培训现有的管理人员,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采取扩大发展空间、提高薪酬水平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增加单位里层次高、水平高、能力强的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大力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3结束语

现在整个建筑行业正在迅猛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程度难以想象,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推进中不要受到信息技术的局限,要将信息化视作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充分认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能得到快速、健康、有效的实施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林.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155.

[2]陈东,夏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5,(11):92.

篇5

【关键词】工程建设 项目信息化 集成策略

近些年,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呈现规模扩大化、结构复杂化和信息海量化特征,对项目管理工作提出极高的要求,促使项目管理工作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实现对管理对象、流程和措施的信息化,构建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体系,极大的提高了工程的管理水平,降低施工中的各类风险,推动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

1 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管理对象的信息化

管理对象的信息化是项目信息化基础管理的基础。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涉及到的人员、材料、机械等资源的种类日趋多样化,总量不断增加,给项目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只能通过对管理对象的信息化,实现项目资源管理的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项目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源基础。

1.2 信息集成化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集成是项内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牵涉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工作必须依托先进的集成管理理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建筑工程建设相关工作纳入到信息系统的管理范畴中,实现各施工单位和个人的信息共享,加强相互之间的动态关联,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性。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集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大多局限于项目部或建筑企业内部,由建筑企业具体负责各自的信息化建设。由于缺乏权威性的统一标准,导致建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各行其是的问题,自行设置信息化建设的标准,确定工作流程、定义数据标准等,导致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兼容性,仅能实现企业个体内部的信息共享,无法与企业外部的工程参建单位系统进行有效对接,严重影响建筑项目管理的效率,现状信息系统的作用和优势。

2.2 信息存储方式不合理

目前,建筑工程领域的信息存储仍然以纸质版为主,该种存储方式能够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便于工程权责的界定。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长工期、大数据特征,导致信息的利用难度极大,需要从繁杂的数据中进行有用信息的搜集。此外,由于工程施工单位的选择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导致参建单位分散于各个地区,进行纸质版信息传递的效率极低,影响信息的沟通效率。

2.3 信息集成技术落后

上文提及,国内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各自为政状态状态,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存在不兼容情况,导致信息孤岛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效率,对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时空上具有连续性,工程施工单位之间,施工的前后环节之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集成技术实现不同企业间的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进而发挥信息集成系统的优势,实现集成化管理。这在当前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项目信息呈现多格式、分散特征,信息系统过于专业化,具体到业务流程,导致系统集成难度重重,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系统的互操作。

3 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的实施策略分析

3.1 尽快出台信息化基础管理的标准体系

当前,建筑行业信息化基础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导致各行其是的问题严重,造成工程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该问题的解决依靠企业自身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提升到行业全局层面,借助国家立法和行业标准的出台,实现建筑项目信息化基础管理标准的统一,为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标准,实现信息格式、存储方式和工作流程的统一,规范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消除建筑单位之间的系统壁垒,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3.2 积极推进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前,许多建筑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纸质版管理模式,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需要。针对此情况,应该积极转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使其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给予信息化建设强有力的支撑,组建信息化集成管理机构,给予必要的人员和资金支持,推动建筑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构建满足国家、行业规范要求,符合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

3.3 提升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牵涉到巨额资金的运用,信息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是事故追责的主要依据。正是基于此种考虑,纸质版信息管理模式才能延续至今。要想改变该现状就必须从信息的安全防护水平入手,积极进行电子印章的研究,提高印章的保密性,从而实现对电子信息的安全防护,提高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从而满足项目管理对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实现项目信息系统的应用拓展。

4 结束语

总体来看,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工作的实现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方可实现,应该从行业、企业两级层面进行考虑,提高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和安全性,满足建筑企业对项目信息系统的功能需要,实现系统应用范围的拓展,进而发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推动项目管理的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董祥.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J].建筑界,2013(11):32-33.

[2]杨龙盘.信息化系统集成多项目管理路径的研究及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157.

[3]杨帆.信息化系统集成多项目管理路径的研究及思考[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03):00150.

[4]董润秀.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中国外资,2014(05):203.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信息化 必要性 管理对策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时展的重要力量,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管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的飞速发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

一、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建筑施工的技术难度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各个单位和各个部门之间需要传递的信息量也就不断增多,信息的传递也就变得越来越频繁,由此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模式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可靠性、经济性方面都明显制约了施工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时,对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加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进而实现高效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极强,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的增加与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都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的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就难以实现管理的高效运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加大施工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比重,还有更深刻的内涵。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前景

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1)信息化水平每年都在不断地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许多建筑企业向信息化进军,在一些规模或者水平还不错的企业,局域网首先得以被建立,为企业内部数据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渠道,与此同时,建筑企业也开始关注一些具有专业色彩的项目管理软件。

(2)国产项目管理软件发展不成熟。与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软件相比,国内管理软件落后很多。国内外企业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软件应用范围也大有不同,使得国外软件无法在国内企业得到有效应用,另外,国内一般企业很难承受国外软件的昂贵价格。

(3)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深刻。有些项目部仅仅将信息化管理停留在上网和接发邮件等形式上,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信息化的一些核心内容,例如规范工作流程以及识别项目风险等功能。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都想要实现项目信息化,却又担心项目信息化会使工作量有所增加。

(4)区域及行业信息化的不平衡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的项目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有深浅之分,另外,与市政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程度相比,公路工程项目在信息化方面的基础就没那么强,符合整个行业实施信息化的整体程度。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前景。目前,CAD的技术改造在全国设计勘察单位基本得以完成,使得无图版设计得以实现。近年来,一些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信息网得以建立,为办公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点多、面广以及劳动密集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制约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对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力度。

项目管理可解决企业的一些问题,比如,建立信息传递机制并予以完善,加强沟通,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从而使项目的动态控制得以实现。将网络计划技术运用进项目实践中,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目前,集团化运作的方式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大多数公司得以被采用,许多分公司、子公司的业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并且具备一定基础。

三、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对策

1、明确建设目标。在做出任何改革之前,都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也不例外。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就是在国家深入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各个施工单位的信息化交流,建设无纸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来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完善管理制度。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技术,但是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改善,更是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所以,在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的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技术手段的实时更新,更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形成更加新颖、更加适合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思维模式。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完善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制度,是快速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根本保证。

3、加快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且这个因素对工程的前期预算以及工程后期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又由于国外软件对国内环境适应性很差,很难适应国内建筑行业的大环境。所以加快国产系统、软件的研究和开发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国外软件,国产软件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实时调整对应参数,保证各项工作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施工工程效益。

4、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管理自然是整个建设过程的中心内容。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还要统一整个项目管理体系中各个部门的工作平台。在项目施工时,这个平台可以对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保证项目工程高质量地完成。

5、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延伸为产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并不是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自完成的,而是需要整个产业的相互合作,共同参与。所以,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将这个产业的各个企业有机的整合起来,统一部署、管理,全面发展信息化管理。

6、推进企业特征性信息化管理。对于不同的建筑企业,应建立起企业特征信息化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各个方面,不能盲目跟风和没有目的的建设。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深入信息化管理建设,逐渐完善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共享资源,努力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建筑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带来整个建筑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屈东坡.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科技向导,2011,(11).

[2]李壮,扈德宇.浅议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J].轻工设计,2011,(1).

[3]陈远,李洪欣.设施管理信息化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1).

[4] 米帅,贾宏俊.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J]. 项目管理技术,2010(5).

篇7

我国建筑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进程,但是,全国建筑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各个建筑行业虽己普遍实现计算机画图,但仍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项目的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表现形式是表格或单据等,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的,信息之间的交流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传递,很多信息的检索主要依赖于对资料的翻阅、查看。建筑的信息资料从它本身的产生、加工、处理、检索和利用,都要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本身的工作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相对低下,这将很容易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进度而没有及时发挥其功能,从而造成该建筑工程项目在管理工作中的滞后或失误。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在管理方面,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在适应当今时展的步伐,严重制约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本身是具有分工明确和劳动力较集中等特点。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具有工程施工人数比较多、工作过程复杂、施工范围分散、流动人口较多等特点。在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下,负责工程的设计人员每天大约有37%的工作时间花费在查阅图纸资料上;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时常需要花费多达49%的工作时间用来搜集、调查必要的资料信息,鉴于这种情况下,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进度。

我们国家的建筑工程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积累了很大数量的建筑资料和工作经验,能快速进行分类、归档、查询、查阅等功能、能快速地建立建筑工程档案,共享必要的信息资源,建筑的信息化管理不但能解决以上功能,而且还能快速、准确地管理施工,使建筑工程管理上一个更大的合阶。

2.目前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主要面临的问题和滞后的原因

2.1 涉及领域广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涉及多领域、多专业,具有复杂性。它还涉及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生产进度,施工人员、人员安全、材料质量、工程计划、工程合同等管理内容。

2.2 工作信息量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它需要管理建筑材料、管理施工人员的工程进度、管理施工人员的生活起居和人员安全等,还要对所有这些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可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信息量非常大。

2.3 规模普遍较小

我国建筑行业数量从数量上看比较可观,但它们都正处在资金、技术、人才的积累阶段,从而它们的资金实力不太强,技术优势不大明显,人员素质普遍比较低,管理形式传统。在现今社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大多数建筑行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大,管理层次也就上不去。

2.4 现代信息意识薄弱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建立时间不到30年,人们适应现代网络技术还需有一个过程。所以导致投入力度不够,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差。由于种种认识上的不足,从而造成对现代信息适用意识差。

2.5自我封闭的思想严重

在建筑行业中,各个地方所形成的资料文档,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共享,这些建筑行业人士或建筑行业的投资者总是认为这些资料、经验是他们自己的,容不得和其他人分享资源。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信息化技术的发挥。还有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的投入力度小,或只建不联、只建不转的现象很多,这样,不仅使网站难以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同时也降低了网站的影响力。

3.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随着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逐步扩大,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与之相关的各部门和单位信息需求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从过去的保守变得比较开放,使得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正因为如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明显。当然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无论在速度、可靠性都明显地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6]。近几年来,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化的实用性。可见,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的先进性,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划时代意义。因为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可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一些信息进行有效地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共享,减少了其他部门对相同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把这些共享的信息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资料,为施工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通过共享资源,使监督检查工作及施工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而有效,使工作计划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合理和准确,这种信息化管理,能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点

4.1 一体化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标准化和模块化,这是实现不同生产厂家产品互相兼容、具有互换性和互操作性的重要保证。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使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最大限度保护用户的投资和利益。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把不同功能、不同技术、不同厂商、不同要求、不同操作平合,不同接口的不同设施和系统,用统一的系统平合把它们连接起来,协同动作,实现一体化管理。建筑整合应用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内具备一定实力的服务商,依据自身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经验,为广大客户提供_体化信息化管理方案。

4.2 采用领先技术,搭建开放架构

作为贯通的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合,要求在技术上必须采用符合开放、标准化的主流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先进性。

4.3 功能全面,安全可靠

全面的功能模块,确保满足管理者和用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用户界面可定制,SVG矢量图的采用充分保证了系统界面友好、直观;_站式登录避免了繁琐的资格审查;系统具有丰富的决策支持功能,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预案灵活地定制系统联动;具备丰富的选装门户程序模块。

4.4 低投入,高收益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合是一个可供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的二次开发的行业应用平合。它融合了国内厂商多年的建筑行业经验,因此适用性和贴近性更高。它使得其他各种建筑方面的集成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合下开发应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建筑产业链。

4.5提高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合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快、更准确、更具体地了解整个建筑的运行情况和故障信息,监督故障处理,避免传统的逐级上报可能造成的延误。平合提供灵活的B/S模式,整合在一起的各个独立子系统,实行综合分析和实时决策功能。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结构图如图1。

5.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的领域

5.1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在投资中

针对建筑工程投资的复杂性,应用主要如下:

1) 将在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总造价及工程报价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且把这些资料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依据。还可以正确判断和计划施工项目工程量。

2) 在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工程中,还可以对材料,资金等进行优化分析。

3)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明显的协助施工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5.2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在进度管理中

应用主要如下:

1) 利用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对工程的优化,特别是大中型建筑工程,用手工管理和操作是不行的。

2)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可对确认的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以及部分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计划进行优化和分析,输出最新计划和进度计划,作为监理工程进度的依据,并发放施工单位按此计划落实月进度计划。

3) 项目施工单位将月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上报监理公司,监理公司将此数据反馈,根据反馈的信息,管理人员通过优化分析,输出下个月可行的进度计划。

5.3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在质量方面

1) 利用计算机建立原材料、设备台账,系统地加以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对原材料进行把关;

2) 应用计算机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监理公司运用相关软件将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数据输入计算机,其验评结果就会准确无误的自动输出,减少人为误差;3、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方便查阅和调用。

5.4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

应用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建立工程数据库,通过建立数据库,对施工项目进行评估,系统所需基本数据如下:

1) 基础数据。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国家、地方和建筑行业所采用的材料等常用代码以及其它相关数据。

2) 未采集的工程数据.未采集的工程数据主要包括根据建筑施工图纸计划工程量、施工过程中实际数据信息等。

3) 已建工程数据.主要包括采集的工程数据如工程的建筑面积、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各种材料用量及其它技术经济指标。

6.加强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意见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精神,贯彻这些精神和要求,加强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是推进建筑行业产业升级,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6.1 提高思想认识

在现今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大家必须认识高新信息化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我们必须从当代科技发展的世界化、信息化的高度,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紧迫性。从信息化的全球发展及未来应用的角度来提高建筑行业人士的认识,特别是高层决策机构、施工单位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对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决不能把网站建设仅看成一种虚设,要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高度,认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6.2 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要结合建筑行业的本身特点,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投入资金与人才。在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提高本建筑行业的实际研发能力。以最经济、最合理的投入,争取开发出符合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的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

6.3 实现资源共享

在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中,要统筹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和结余,提高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效益。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共享。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应用能力,保证提供更权威、更广泛、更实用的信息。

6.4 加大合作力度

根据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重点解决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技术来源。要积极引进和吸收社会资金、技术投入建筑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当中,逐步实现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的丰富性。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在更广泛的投资空间中发展和促进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篇8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策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到全面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在现代化生活生产中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存在,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在实际管理中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专业素质的提升,完善建筑工程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化建设。

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通过现代化技术,对相关信息的不断收集、加工和处理,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具体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2.1改进管理方式

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各个流程进行交叉工作,比如技术工作管理、人员工作管理、材料设备管理、资金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管理人员从自身做起,同时代的步伐共同进步,改进以往陈旧的管理方法。随着技术的更迭,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技术,以此确保工作流程的正常运转和工作质量效率的提升。不得不说,将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方式相结合,是当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改进的最佳方式之一。根据建筑工程的复杂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案,改变管理方式,因地制宜的处理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施工进度、资金链、工程质量安全等。依靠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让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2.2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中,具有工程施工的分布面较广,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专业化要求高等特点,也正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这些特点,让实际施工管理难度增大,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发展突破了建筑施工领域中的诸多局限。例如,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用户端连接,让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工程的进度并且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处理,提高了建筑施工的工程效率。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中“效率”成为了各个企业的制胜法宝。将管理工作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既是造福于管理人员,更是造福于企业的不二之选,企业也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3.1建立信息系统和信息分类

建筑工程信息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进度管理信息、投资控制信息、合同管理信息和质量管理信息。首先,进度管理信息指的是建筑工程的进程,将建筑工程在各个阶段的进展进行跟踪整理,为了方便管理工程项目的进展,因此将信息归类整理,方便日后查阅。投资控制信息指为了在项目中获得良好的收益,对项目的生产成本和预计利润进行汇总分析,并将分析汇总表整理后保存在工程管理系统中,方便日后查阅。合同管理信息是一种有法可依的保障,指为了保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有发生事故,或事故索赔的纸质依据,需要建筑企业方和业主方共同签订合同的指定信息。质量管理信息指,在工程中为了避免出现有关安全质量问题而整理的信息,该信息是保证企业质量的管理信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与普通信息不同,信息来源多、杂、散。包括有关建筑工程的各个有关方面:行政管理方,勘察设计方,建筑方,监督管理方,建筑材料供应方等。工程操作和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又导致了在大型复杂工程管理项目中需要利用不同的学科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工程实施的顺利实施。再依据方案并作出相关分析,控制和管理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同时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2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高素质人才

建筑工程管理需要流程化、系统化工作,在人员安排上需要健全管理人员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需要具备相关的信息化技术,需要的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素质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对信息化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认真负责的把控,合理衡量利弊,细心有耐心的对待管理工作,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对良好的管理方式及时记录和反馈,对有纰漏的环节及时完善。此外,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还需具有先进的思想,当前社会的发展快速,科技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化工程管理工作人员需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以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将信息化技术灵活的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去,同时要根据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将本职工作做到最好,保证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与质量。

3.3加强数据化应用

BIM技术是一种在当下比较先进的建筑信息处理技术,熟练运用该项技术并把有关核心内容与管理工作结合,会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熟练应用信息的数据化,对建筑工程作业中影响较大的部分进行探讨和科学化的分析,确保该项技术的有效开展。此外,在实现数据信息化作业的工作中,要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规范管理人员的基本行为,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跟随当下的技术潮流,适应工作发展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化信息化培训,保证其在日常工作中可以胜任该项工作。

3.4改进信息化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快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和改进。以往的技术已经不适应工作需要,应该及时更新技术。而该项工作涉及的工种和部门较多,改进技术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因此,改进技术可以从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开始,设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据不同部门的不同工作特点对平台的设施进行更新改进,如创建共享电子公告栏,共享信息模块,为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便捷。此外,对各部门的基础设施如文件资料的使用也要严加管控,实现各个部门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浪费不破坏。在技术更新改进下,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转和稳定运作。

3.5完善信息平台透明度

建筑工程信息化的不完善根源于建筑工程作业的不透明。完善平台即提高平台的透明度,实现建筑工程让业主安心,让政府放心,让企业舒心的效果。由于建筑管理中包含了许多外部企业,因此企业信息化平台项目需要科学化管理,使用企业局域网,目的说是充分利用信息的便捷性,降低企业的外部风险。根据企业的不同需要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制度,工程的信息化要朝着规范化、合理化方向前进。把以往传统的工作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传统与新技术融合。数据化整理方面要避免数据的重复化,浪费资源的同时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对待业主方面,首先考虑的是业主的需要,在与业主沟通后进行工程作业,而不是对业主的需求弃之脑后,考虑不同用户需求可安装远程遥控设施,对特殊需求用户以远程观看模式操作。对政府工作汇报方面,要落实信息的透明度,准确无误的向上级有关部门交代施工的进展和施工的作业情况。完善工作平台化,完善工作的透明化,达到让业主满意,让社会各界满意。

3.6注重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

各个管理单位都应该具体了解自身的管理特点,并且加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力度,以便显著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在这过程中,每个单位都必须高度的重视信息化建设,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信息化管理系统。因为软件对于信息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软件资源非常匮乏,那么及时硬件资源多,也不能帮助企业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所以建设部门必须不断更新现有的系统软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工程管理的高效性,满足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还有,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环节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已有的考核制度,加强对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对于那些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表现较好的工作人员,需要视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

4总结

综上,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已经在那些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管理人员通过科学合理的创建、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让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企业必须拔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看做工作中的重点,在充分认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技术和思想上不断进行补充、更新,以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健康、有效的创建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利君.巧用信息化管理方法,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9):3708.

篇9

关键词: 施工监理; 信息化; 企业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 信息化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建筑工程中的监理是出于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而对建筑施工单位进行监督的一种机制。延伸到IT 产业, 实际上, 建筑施工监理就是对IT公司实施的项目进行有效监督, 从而维护行业或企业用户权益的一种机制。

1.建筑施工企业迫切需要信息化监理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众多的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然而投入与产出并不都成正比。根据国家经贸委2009年底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 施工企业对本企业信息化效果满意的企业仅占总数的6%, 较满意的企业占52% , 不满意的企业占26% 。可以说, 接近1/ 3 的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不理想, 是不成功的。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很多, 如没有健全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把施工监理信息化作为一个简单的软件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多; 或者由于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大, 越来越复杂, 所以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从客观上也增加了施工企业信息化成功的难度。究其原因, 主要是项目管理不善, 缺乏经验, 同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严格按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规范办事。正如我们都知道,施工企业的监管,信息技术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知识密集,高风险的系统工程,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据报道, 一家咨询集团曾对美国24 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其中68%的项目超过了预定的开发周期, 55%的项目其费用超过预算, 88% 的项目必须进行系统再设计。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未雨绸缪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施工监理信息化项目进行全程控制, 引进监理机制是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程投资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主要指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数据的收集、存储及分析, 辅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规划决策和监督、检查, 其核心是实现项目目标的有效控制, 即对进度、成本、质量及合同目标的规划和控制。施工监理信息化是建立在己知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 施工管理中除应了解计划方法之外, 还应了解各项工作的工艺及组织,根据网络计划的性质和特点, 网络程序的方法不是应用程序一定能够随意缩短施工工期,它只限于给管理人员提供在哪些工作上会合理赶上工期以及与成本和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化发展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or 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设计师通过运用新式工具,改变了以往方案设计的思维方式;承建方由于得到新型的图纸信息,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流程;管理者则因使用统筹信息的新技术, 改变其前前后后工作日程、人事安排等一系列任务的分配方法。B I M 给建筑行业(Architecture,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or AEC)的软件应用,增添了更多的智能工具,实现了更多的职能工序,帮助所有工程参与者提高决策效率和正确性。

(2)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MIS)包括各种信息系统模式,如事务处理系统(TP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决策支持系统(DS 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等。

3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集记录、查询、计算、传送、决策信息等功能于一身, 对施工和工程监理提供了科学、快速、准确的管理方式, 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其优势主要表现如下。

(1)缩短施工期限,可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网络,减少窝工和返工,缩短建设工期。

(2)节约项目成本,可利用网络招标系统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基建财务管理系统加强投资和成本监控,实现快速工程决算。例如香港瑞安集团通过引进“电子工程管理系统”第一期,减少了工序,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效益, 其属下的建筑部门估计每年可以节省1%~3%的营运开支,涉及金额达3000万~4000万元。

(3)简单化建筑施工项目,现在的建筑项目的规模与复杂性日益增加, 工程的复杂性变化多端, 施工监理信息化可加强施工中各工作的协调性, 可使项目经理与工程技术人员及时进行反馈、调整和改进施工管理的信息交流, 使施工得以全面的达到优质、节省和快速的要求。

(4)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可将招投标信息在网上公开,招标、投标和评标都在网上完成,可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

(5)塑造企业形象——互联网网站的建立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形象塑造。

4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

4.1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信息化应用主要存在的问题

(1)信息管理手段落后。目前监理信息基本采用手工填写、人工传递的方法,造成填写不规范、附件不齐全、共享性差、效率低的局面, 无法满足建筑监理的需要。

(2)应用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 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

(3)应用范围较狭窄。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 招投标、工程造价预算、工程设计, 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

(4)买方市场的竞争压力,忽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参与单位在不同的阶段,形成项目信息的质量不能共享、存储、处理和传输工程质量信息不是很多,各参与单位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项目信息。大量的实时,动态的质量项目管理的数据收集困难。项目文件,档案的收集、保存,再利用管理不善,项目质量管理的决策支持信息不充分。

(5)现行的质量评定方法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工程项目的质量情况。

(6)监理过程不规范,不能满足需求。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 必须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缓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4.2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对策

4.2.1 在企业自身方面,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质量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负责制信息源,加强领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基本信息数据。

(2)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实施计划管理的必要性的认识,尽可能完全实行网络化、规范化, 施工管理严格化。

(3)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度的管理依赖于横道图管理, 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化的管理知识掌握不系统。应急需培养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

4.2.2 在政策主管部门方面,应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建设

(1)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横向信息平台的搭建。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切实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2)搭设工程质量监理信息平台。监理单位既要对建设单位负责, 也要对社会负责。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条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要把监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作用强化起来。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 鉴于我们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遇到的种种问题, 监理制度的建立和应用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只有将监理制度深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才会少走弯路,使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 李志刚􀀁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J] 􀀁 企业研究, 2003, ( 2) : 8l- 82􀀁

篇10

关键词: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

一、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项目工程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计算,有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手段必须实现计算机化,或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使用全面质量管理(TQC)方法、网络计划方法和核算方法,要运用计算机就要进行两项建设:一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以软件建设为重);二是人的文化素质建设。两者缺一不可。必须集中力量,大力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软件,作到资源共享、操作简便、速度快、可优化、效果好。

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区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此同时,国外施工企业也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这种双向的流动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国际化。我国的建筑企业与国外承包商的差距将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施工及管理方面,在项目现场施工技术、快速、有效、高质量的施工管理方法和信息决策手段等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工程管理。国外的先进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管理手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是我国的建筑业面对的巨大的外部压力。只有正确面对这种外部冲击和压力,切实采取有效对策,行业才能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从整个国家内部来看,各行各业都在迅猛发展,同时也要求和促进建筑业必须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程。它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建设发展速度。

二、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准确,对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重视不足

企业把信息化建设当作是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工作,企业从领导到职工普遍存在一种思想。他们认为,信息化就是配备几台电脑,能上网,或者建立自己的网页,宣传公司的业绩,用电脑代替手工劳动,通过电脑制作标书实现办公室自动化等等,这就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显而易见,这种观念是片面的、错误的,这严重阻碍了工程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而那些处于观望中的企业,鉴于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更是逐步放弃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二)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

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房地产交易管理、市政公用等各个领域,已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能够有效地引导、规范、整合信息化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严重滞后于信息化的实际进程。由于缺乏数据标准,已有的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应用,譬如,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虽然已基本实现了电脑出图,但这些众多的图形电子文档并未或很少能在其后的建筑施工、建设监理、物业管理中得到利用,许多基础工作又在各个建设管理环节重复进行。由于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有的还存在文档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投资管理系统等公共的基础数据编码不一致,子系统的编码方式也各有不同,同一数据“多处输入、多处使用”,而非“一处输入、多处使用”,导致数据重复输入、数据质量难以有效控制、数据共享和关联程度不够。从而产生了“信息孤岛”。这种孤岛不仅存在于各个企业内部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也存在于建设项目的管理中。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已是遏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遏制网络平台及项目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

(三)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建设工程项目整体管理未能得到有效重视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技术还局限于部分企业,而在这些企业中往往又局限于局部的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往往以单机为主,把管理信息系统定位在信息检索和打印报表上,同时信息化的推广也仅仅停留在企业的管理层,有的甚至仅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并没有在一定的范围形成网络和信息的共享平台,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企业的电子采购、电子商务也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有的即使开展起来,也主要集中在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项目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极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随机处理能力。除个别企业外,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也存在局限,多数企业及政府网站仅仅是建立了内容较为丰富的网页,或者以信息为主,或者是作为企业业绩的展示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还缺少合理的平台。因此,现阶段信息技术充其量只不过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工具,而并没有带来工作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由于一些企业的短视,其购买的软件功能单一,没有提供多接口,无法实现不同类别间数据的关联、整合及分析,更无法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资源共享便如无本之木。

(四)建筑企业业务流程及组织机构改造滞后,企业管理与流程再造不匹配

企业的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方式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所进行的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是对企业传统管理体系直至产权体系的伤筋动骨式的根本性变革。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过程是一个流程再造的过程,需要的是整个行业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不仅仅是局部的、细节的改进、优化。一部分建筑企业尚未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还保持着原有的形式,组织机构还停留在过去的组织模式。按照传统的组织原则,许多网络状的信息流通(如:对其他部门信息的查询)不能算作为正式的沟通,只能算非正式的沟通,而这种沟通对项目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会削弱正式信息沟通方式的效用。这样的状态不但不利于信息化的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及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以及我国在进入WTO后与国际并轨的步伐。而在一部分进行所谓流程改造的企业中,由于建筑行业多为传统企业,管理人员由于流程再造削弱了自身的权利,往往不能自觉遵守信息管理程序的要求,既想享受信息化管理带来的成果,又不愿改变企业的管理组织、管理模式,企业的业务流程成为虚设,最终成为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桎梏。

三、推进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建筑工程信息分类及信息化系统

1、信息分类

信息分类是指在一个信息系统中,将各种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建筑工程信息依据建设工程的目标可划分为:

(1)投资管理信息

投资控制信息是指与投资控制直接有关的信息。如:各种估算指标、各类工程造价、物价指数、设计概算、概算定额、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合同价组成;投资目标体系;计划工程量、已完工程量、单位时间付款报表、工程量变化表、人工、材料调差表;索赔费用表;投资偏差、已完工程结算;竣工结算、施工阶段的支付帐单;原材料价格、机械设备台班费、人工费、运杂费等。

(2)质量管理信息

指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有关信息,如国家有关的质量法规、政策及质量标准、项目建设标准;质量目标体系和质量目标的分解;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的工作制度、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的风险分析;质量抽样检查的数据;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工程项目决策的质量、设计的质量、施工的质量);质量事故记录和处理报告等。

(3)进度管理信息指与进度相关的信息,如施工定额;项目总进度计划、进度目标分解、项目年度计划、工程总网络计划和子网络计划、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偏差;网络计划的优化、网络计划的调整情况;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进度控制的工作制度、进度控制的风险分析等。

(4)合同管理信息指建设工程相关的各种合同信息,如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建设施工承包合同,物资设备供应合同、咨询、监理合同;合同的指标分解体系;合同签定、变更、执行情况;合同的索赔等。

2、信息化系统

系统是一个由相互有关联的多个要素,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的产生和应用是通过系统实现的,信息系统是整个工程系统的子系统,建筑信息系统是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的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建筑工程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查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建筑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查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系统和高效的运做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全新的条件和可能。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提供了方便,对实体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样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

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应该着手建设三大系统:一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系统;二是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三是建筑工程基于互连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