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途径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素质教育的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素质教育的途径

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文素质;有效途径

近年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竞争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相当部分职业院校长期以来对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急功近利和狭隘的,许多高职院校对办学宣言和教育宗旨都明确而过度地强调和彰显对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职业技术训练基本取代人文素质培养,以现代科技教育取代传统文化熏陶,以单一专业灌输取代整体人格塑造,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最终导致学生文化素养贫乏、道德品质缺失、适应能力低下等诸多负面效应。这种过于强调产销对路,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悄然形成。事实上,职业教育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在当下竞争激励的现代社会,学生不仅要有现代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品质、完善的人格和较高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质的含义

人文素质由“人文”和“素质”两个词语构成,“人文”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包含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素质”指人与生俱来的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合成短语的“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就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及由这些知识系统反映出来的综合品质和发展程度,包括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等。通常来说,一般认为人文素质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2)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素质作为构成一个人基本素养的基础,在任何阶段都不能缺失,尤其是对于职业教育面向即将踏上社会的青年学生,培养丰富的精神品格和完善的人格更是迫在眉睫。现代职业教育中很多院校重专业技能培养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多地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加强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职业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始终。要寓人文素质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建立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模式,就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人文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要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适当减少必修课,增设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美术、音乐等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增加选修课,设置文理交融渗透的综合课,并定期举办人文知识讲座。其次,要在各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因为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本身就蕴涵丰富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研究自然科学的任务是求“真”,但自然科学内在地存在“善”和“美”;人们愈来愈关注的科学美、技术美,就是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发掘出属于人文科学的美学分支———可以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内在联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通的。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作用,把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专业教学中,自觉地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在认知、价值和审美相统一的学术情景中,探求人文素质的真谛,掌握科学知识的内涵。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学生耳濡目染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有极深的影响。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可以在校园定期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质;其次,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园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摄影展、文艺晚会等;再次,由学生会等相关部门负责,建立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陶冶情操;最后,在校园建设中,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通过这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人格修养,而且可以为学生施展才华、增强人文素质提供广阔的舞台。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关键要处理好专业知识、实践教学和人文教育的关系,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有现代的教育理念,克服知识、技术至上的观点,提倡技术中的人文精神。树立技术伦理观,懂得技术是为人民服务,在技术服务中要渗透对人的情怀。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要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和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充分挖掘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人文因素,赋予理论以人的精神品格,使学生不仅能够看到理论本身,而且能够看到理论之中的人格形象,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全面总之,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大力提倡和呼吁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职业教育这一领域,在抓好技术、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把人文素质教育摆在相对重要的位置,做好“两手抓”。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主编.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研究分卷.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

[3]谷育红.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 途径

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可见,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那么,如何对高中生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和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使人的天赋素质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的同时,对先天素质上的某些缺陷或不具备的方面,通过教育和实践获得某种程度的补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人的后天素质获得充分的发展,以达到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教育、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和社会素质教育七个方面。我们应当完整地把握这七种素质教育,全面地协调发展各种素质,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把青少年培养成跨世纪的人才,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使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相互渗透,互相交织,呈现出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二、对高中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改进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学生在校时间的很大部分在课堂中度过,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能力的提高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过去我们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归纳为“讲、准、讲、清、教、懂、教、会”八个字,今天,随着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变化,为完成教学过程服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也要不断改进。要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

但是,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试”部分还占相当大的比例。主要表现在备课只注重备教材,不突出备学生;注重备知识的讲解过程,不注重备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研究教法,不注重研究学生的学法;讲课则一讲到底,平铺直叙,重点难点不突出;练习上搞题海战术,层次不分,多多益善,加重学习负担;课堂中常常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或表面热闹,外动内静,思维不够、不深,学生的素质难以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当今社会知识爆炸,学生学习时间又相对有限,素质教育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教育科研,做到因材施教,推陈出新,努力寻求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2、强化德育工作,构建新的德育模式

德育立校,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首要之举。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才的培养,关键对人的道德教育,就失去了教育的价值。鉴于这一认识,在学校的发展中,要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之首。为此,要认真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的四个转变,即德育目标从抽象的整合型转变为具体的层次性,体现德育目标的针对性;德育内容从单一型转变为综合性,实现内容的规范性;德育途径从封闭型的学校管理,转变为开放型的网络育人,做到德育途径的多样性;德育评价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强化德育评价的导向性。

3、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网络。

(1)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们协商推荐一些懂得教育,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的家长,组成学生家长委员会。该委员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计划、方案,帮助学校解决有关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负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向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及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工作。

(2) 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是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家长会通过座谈、答问、交流介绍、讲座等方式,起到双向交流,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信息的作用。进而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4、评价体系要多元化、多样化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实现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多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的活动。这就意味着“学生评价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足由教师及其群体、学生同伴及其群体、家长、社会评价机构和学生个人等构成的群体实现共同决策”,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评价中的共同责任。多主体学生评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本人自我认知的积极性,同时测评要素全面,信息来源渠道广泛,也提高了学生评价的效度。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素质教育

Talking about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an effective way

Duan Shu-rong

【Abstract】Basic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our school education and lifelong education foundation stag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children aged 0 to 3 conservation education and primary education convergence period, according to China's "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health, language, social, scientific, artistic and other five areas, so , is a comprehensive, enlightening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children's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so that the contents of various fields closely interwoven, focusing on an integrated, fun, activity, combining education in life, the game itself,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promote early childhood emotional , attitudes, abilities, knowledge, skills and other aspects of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world focus o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from purely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urned to be consistent.

【Key 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发现,要想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个人素养,就必须在孩子小时候开始着手,家庭是孩子们学习的第一站,我们老师或许鞭长莫及,但是幼儿教育是我们能做到的,就一定要做好,做满,做到位。幼儿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幼龄儿童,提高所有孩子们的基本素质,为他们今后接受更高的教育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幼儿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相关问题。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不是个人英雄的时候。如今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学会团队合作,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取胜。在幼儿时期,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分工合作,相互帮助,比如在进行值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每个人做一件事,共同完成值日工作,让他们明白他们是一个整体,有人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其他人要去帮助。让能力相对强的孩子去帮助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一同进步。在课下活动的时候,老师要观察幼儿的娱乐活动,让他们能够友好相处,引导他们朝着友好、和谐的角度来发展,教育他们从小形成学会关心朋友、关心家人、帮助朋友等优良品质。

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很多新事物都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所以,笔者以为,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这是从小培养孩子们创新意识的最好时机。对于幼儿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应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来进行,任何人,包括教师和家长,不要把孩子当孩子来看,不要以为讲某个事情时孩子听不懂你对他的讲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懂得去培养他们的这种创新意识,让孩子们从平时的生活中、娱乐中.从大自然的环境中去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明白,对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不难,多说一句话,多问一个问题,多教孩子延伸一个动作,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生活点滴。就会给孩子带来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能力

幼儿时期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都非常强。我们在很多时候可以发现。他们会先于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和一些我们都没有注意到的事物,往往都是他们指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幼儿喜欢想象,喜欢新颖的东西,这些都是创造性想象的根本特点。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上本没有任何的条条框框,想象本就是丰富的,联想本就是发散的。但十分可惜的是。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反而被丰富的知识和生活学习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所取代。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素质中最根本之一就是敢于大胆质疑,质疑是培养想象力最好的途径。

当然,在幼儿开发创造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培养,让他们在挫折教育中明白我们的生活今后也会充满曲折,只有敢于前进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四、加强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

幼儿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在他们上面涂上什么颜色,他就是什么颜色,所以,如果我们在进行幼儿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应该是首当其冲的。结合前不久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十八个路人的冷漠和冷眼旁观,已经说明如今这个社会最最缺乏的就是思想道德素质。为什么现在大街上老人摔倒了没人上前去扶起来?为什么有的想扶的人也要在有人拿手机录像的情况下去做呢?人们从思想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劣根性,所以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这种思想,就必须从幼儿时期就加强对孩子们进行良好、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否则以后人们相互之间会更加冷漠,更加缺乏感情。

五、注重幼儿在家庭中的素质教育

篇4

在实践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初始阶段,推进素质教育被等同于开设活动课。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一认识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课堂也随之凸显出来。素质教育进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课堂教学开始自觉地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突出表现在: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受教育权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体现,它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基础、不同籍贯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心,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靠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为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灵魂,也是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和教师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

课堂是学校中最平常、最常见、最细小的细胞。强调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意味着: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本次课程改革绝不是教科书和课程文本的简单替换,它是一场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变革,实质上是一场既广泛又深入的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是这场变革和创新的根本落脚点,课堂变革和创新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内在组成和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是课程内容不断生发、课程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课堂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的殿堂,而且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过程。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思想者和批判者,没有探究的教学只能是训练。为此,要着力弘扬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课堂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在批判性的阅读、观察、操作和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从不同维度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意义,产生和形成自己的观念。当然,强调探究,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人性人格自由、健全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要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没有无教育性的教学”,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具有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对教师也具有生命意义和发展价值。

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44-1

一、培养语言素质,提高交际能力

①正确掌握读音规则和语音语调;②通过语篇、语句、词组、惯用法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词汇。注意构词法,兼类词,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③教会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和常用表达法;④学习英语语言国家的生活习惯、社会文化、禁忌风俗、风土人情、体态语言、等等,这有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使学生懂得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

其次要加强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听、说、读、写是四项基本的语言技能,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在英语教学中,应把听说能力的教学放在首位,从而带动读写能力的形成。另外,要积极创造情景,经常地对学生进行交际操练,多方面着手加强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

二、培养文化素质,了解西方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和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新教材《牛津初中英语》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关于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恰当的话,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知识,而且要教文化知识。

三、培养思想素质,加强品德教育

《牛津初中英语》许多单元的课文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哲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向他们渗透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等思想内容,到初三时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要求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要有意识的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如:在教名人传记时,通过所教课文,学生可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在教科普知识这一类课文时,可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名著时,可使学生从中领悟人生哲理。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做到因势利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一次笔者走进教室,虽是晴天,但室内日光灯却开着,必是清晨早读后未关掉。笔者就说:I am sure the classroom is bright. Do you think I should keep the lights on or turn them off ?学生都表示应该关灯。我在黑板上写了To save the energy几个词,并补充说:We should try to save the energy. I do not mind if you keep the lights on when the room is dark. Some electricity to make our room bright,but not today. 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

在《牛津初中英语》7B中有这样一句话,“There is less air pollution in Sunshine Town than in other areas of Beijing”, 针对“pollution”这个单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污染?有哪几种污染?使学生对污染有个总体印象。然后,向学生介绍污染的原因,污染的种类、范围及后果。如提到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激增,产生了大量的废物、毒物、噪音等方面的污染,范围之广、后果之严重使人不堪想象,借以激发学生对污染现象的关注,引起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高自身修养与道德素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到这种变化,当然为之欣慰。

四、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篇6

一、留学生培养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从国家层面来讲,文化和教育交流被视为增强其全球影响力和实现政治利益的有效途径,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可作为其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来说,发展留学生教育有利于中外学生全球化思维的培养,增加国际交流,提高高等教育学术声望,提升国际知名度,丰富多元文化,形成国际化人才高地,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由上可以看出,留学生培养目标可分为两个:一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建设者,二是培养担负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实施者,其中,后者的目标更加突出。开展留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使其具备除科学素养之外的人文素养,同时深入感悟中国人文文化的博大精深,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基础。从这一角度来说,开展留学生素质教育,是满足留学生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二、实行人文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中心

首先,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而人文教育便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通过人文教育培养出的人文精神,是“人格塑造”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留学生到中国来的主要目的除了学习一技之长,还要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发展,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只有通过人文教育,才能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了解中国人文的精髓,从而更快更深入的融入到中国的发展中。

其次,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人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留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科学轻人文的教育观念和方式,难以在学校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蕴涵,难以在学校形成整体形象和文化气质。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无法离开人文教育这个主渠道。实施人文教育,可以带动高校从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从而重组、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与育人过程,能够有效加强高校师生的人文修养和文化素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最后,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体现在各种具体实际的校园教育教学和文化活动中。主要内容包括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系列讲座、各种读书活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社团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以上内容、途径、方法等各方面的系统构建,将无形的校园文化融入到有形的人文教育活动中,将学校的内在精神理念外化为各种可见的文化符号,从而全方位推动大学素质教育。

三、文化的共通价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共通价值”的意思是,在不同民族文化之中可以有某些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念。为什么存在各不同民族文化的“共通价值”?这是因为同为人类,必然会遇到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在各种不同文化中都会有对解决人类社会遇到的问题有价值的资源。

当留学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时,不同文化的冲击会使他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感,甚至会出现忧郁症状。这种认知、情感及行为上的不协调的心理行为体验称为文化冲击。文化冲击的影响力足够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结构。除组织多元文化体验活动,丰富和发展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经验,以经验促认识,提高文化差异认知能力和文化冲突对策能力的常见方法外,还应以文化的共通价值入手引导留学生提高文化适应能力。这样做的优点在于:

1.帮助留学生发现、挖掘中华文化的魅力。崇尚友道珍惜人伦是文化的共通。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伦情怀是一种不但在空间上不分地域,普遍存在的情感,而且在时间上不分古今,十分持久而又十分高尚的情感。

2.让留学生在心理调整过程中尽快渡过文化冲击期。留学生走进校园时,大部分却仍未从心理上真正“留学”:怀念以前美好生活,对学习前景焦躁不安……面对从国内到“国外”的角色转换,学校要帮助留学生积极调整心态,尽快度过文化冲击期。除了从学习环境、生活上本着急留学生所需的角度出发外,从教学上以文化的共通价值入手培养其文化适应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3.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留学生教学管理中,经常遇到留学生难以管理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留学生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除了来源于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外,更多的是由于所采取的教育方法的切入点的问题。如何让留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如何把握留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一个通畅的交流平台成为摆在教学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只有借助文化的共通价值这个桥梁才能让留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其教育方式,从而有效地加强教学管理。

四、留学生素质教育亟待加强的几个问题

1.优化课程设置,充实人文教育内容

人文教育的落实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没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的内容,不注重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协调和统一,人文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加强人文教育,就是要改变课程结构,使人文课程进入整个课程体系,确立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使课程成为把教育思想、观念、目的和宗旨转变为教育实践的中介。要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要把愉快教育、情境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等纳入教学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接受,在心灵上有所触动,真正在思想上解决深层次问题,力求实效。

2.加强实践环节,注重三课堂相结合

课堂教学作为传播人文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在留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是一种教化、一种示范、一种熏陶,起着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健康向上、充满活力、富于创新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风尚统领校园。

3.强化通识教育

自2006年起,凡被复旦大学录取的外国留学本科生,第一学年将不分专业,进入复旦学院接受一年“通识教育”——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文理兼顾的系统教育。次年,复旦将依据留学生本人志愿、通识教育成绩等原则,来确定外国留学生的专业划分。这种在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值得其他高校借鉴。通识教育能全面提升留学生的文理水平,对留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千龙网.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突破29万人.2012,(2).

篇7

关键词:远程教育 人文教育 意义 途径

1.引言

三十多年来,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的远程教育,在坚持依据成人教育特点,实施大众化教育,服务基层,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具体表现为:成人学生存在急功近利,职业道德差,诚信度差,文化教养水平偏低;年龄较小的中、高考落榜生,学习成绩差、信仰缺失、对真理与金钱取舍颠倒、做人标准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等。如此表现,与教育的目的相去甚远,因此,各类远程教育学校必须注重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2.远程教育环境下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即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传承人文精神为手段,以提升灵魂、塑造健康人格为目标的教育。针对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个人乃至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包括文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思想道德的、社会伦理的、科学的等等,这一切对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2.2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通过有目的培养而获得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除了具备宽厚而有深度的自然科学知识,更要具备高品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素质,使学生能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叉、互相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教育的重要责任。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优良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必备心理品质。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都具有优良的人格特征和一流的人文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创新精神和可贵的人文品格。

2.3良好的人文素质可有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容,是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等其他方面发展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只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而人的人文素质,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教养,才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标志。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人格,不断由必然王国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攀登。

3.远程教育环境下,强化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面对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问题,学校应利用自身的软硬件和教育优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全面建设学校人文环境,以图解决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

3.1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学校要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纠正唯技术、唯知识、唯学历的倾向,以人为本,把重点转到培养学生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全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建设和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设置诸如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3.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和教职工队伍

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应加强对教师的包括师德在内的文化、品德等人文教育,使其始终以高雅的文化素养教育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依据远程教育特点,加强学校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

和服务质量,避免出现管理、服务与教书在“育人”上的“两张皮”现象,净化和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3.3在专业课程传授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

教师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积极地渗透人文教育:一是在导学过程中,在讲解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同时进行灌输。可采取情景式教育,置学生于实景中,使其从中受到教育,得到感悟。二是通过网上答疑、小组学习讨论等形式,由教师给出题目或问题,师生共同进行探讨,达到共识。

3.4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摄影书画展、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等;三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设,突出大学的学术精神和教育理念,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4.结语

人文素质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是人才的必备素质。我们充分分析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人文素质低下和人文教育缺失的状况,强化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并针对性的就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提出了建议。使学生的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远程教育》2008.1

篇8

1转变教育观念,努力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负责,使他们在各个方面达到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普及外语,培养外语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就要走成功教育之路,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功,让每个学生学会争得成功。因为:①它对于只抓少数,不抓多数的唯升学主义教育来讲,是一种否定。成功教育这一命题,不仅使少数人成功,也要使多数人成功,可以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②它对于只抓多数,放弃少数(后进生)的唯升学主义教育观异曲同工,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成功教育的命题将后进生从被抛弃的地位,转到了被爱护、被转化的地位,从而为其成功和成才创设了良好的条件。③它对于只抓少数后进生,而不顾多数差生的教育来说,是一种优化。成功教育以人人成功为目标,旨在从根本上杜绝差生现象的产生。它要求已有的合格学生不再变成差生。立足于“预”,防患于未然,是一种主动的教育,与产生差生再去转化差生的亡羊补牢式的被动教育相比,是一种优化。④它对于只抓多数,而不抓少数(尖子)的教育来说,是一种进步。因为现代教育水准不仅体现在普遍水平上,还体现在突出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人,施以他们各自需要的不同水平的教育,也是教育均等的一个完整的体现,成功教育的命题,既保障了教育普遍水平的提高,又确保了突出水准的充分提高,这是教育观的一种完善和进步。

2广开门路,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素质

2.1学历培训。几年来,我们协助教育行政部门,积极鼓励,选送青年教师参加学历培训,提高在职英语教师队伍的学历合格率。

2.2岗位培训。主要是通过寒暑假举办6~10天的短期培训班。以学习英语教学法、新教材教法、英语听、说、读、写、画、唱六项教学基本功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培训。受训教师通过考虑后发给结业证。未经培训的教师不准上岗任教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

2.3送教上门。为了将教改的春风吹进边远学校,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一方面将优质课竞赛的一些最佳的课摄制出来,既由各县市教育电视台展播,又供教研员携带下乡播放。另一方面,我们组织了教学轻骑队,准备了教法专题讲座和各种类型的优秀示范课先后去进行示范教学,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2.4走出去,请进来。为了开阔教师的视野,广泛吸收教改信息,我们一方面组织英语骨干教师们走出去,到北京、南宁等地听课学习。另一方面将专家、教授们请进家门开设讲座。近年来,我们就邀请过英籍教师Katharine Taylor来我校谈英国教育,上海特级教师张思中老师讲“十六字”教法;省教科所专家龙耀、杨银建老师教改趋势和新大纲、新教材教学。

2.5其他形式。为发现和培养教学新秀和尖子教师,我们每年举行青年教师优质竞赛。为青年教师们设立了一个表现的舞台,使他们有机会和同行们互相切磋,激励他们尽快地脱颖而出。竞赛的同时组织教师们观摩研讨,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教法改革。其次,一年一度的英语教学、教研优秀论文的评比,也兴起了教师们理论研究之风,让他们有机会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

3博采众法,积极进行教改实验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竞赛教育

一、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及竞赛教育的意义

(1)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竞赛能够对学生们的活动进行鼓励,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磨练。学生在活动中要经常对一些棘手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各种的思维方法。所以,通过竞争的渠道可以开启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可能不少学生今后不一定从事与化学相关的职业,但是从中锻炼出来的能力却会使人受益终生。

(2)锻炼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相关经验表明:竞争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更锻炼了学生成就事业的冷静头脑和坚强不摧的意志。竞赛就是顽强不认输;竞赛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自信,但是绝不盲目自信,促使学生健康高质量地成长。

(3)促进了课堂教学的进步。竞赛教育的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强调创新的作用,要求老师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们的大大潜力爆破出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最近这几年,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动下,在各个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化学竞赛活动,是一个教学方法的试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校课堂教育水平的提升。

(4)对第二课堂的内容进行的扩充。关于化学的一些活动中包括化学竞赛,化学竞赛则包括在竞赛之前进行的相关培训和进行竞赛的整个过程。化学竞赛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十分深入和广泛地进行着,这样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活动增添了光彩,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其使同学们在增长了大量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兴趣,增长了才干,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化学素质教育与竞赛教育实现的途径

(1)扎实理论,提高素质。化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明确当前教育的核心是进行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教学思路。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锻炼学生能力,发展个性。作为新的教育形式下的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

(2)了解政策,用好教材。教师要根据相关的文件,领悟精神,明确化学教学的具体规定,处理好新旧知识的承接关系,传播新知识,尊重学生的特点,删繁就简,注重实践。教师要通过学习化学教学大纲,使之难易适度,为学生着想,创造好的化学理论学习环境。

(3)更新方法,狠抓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进行改革,一线教师不仅要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还要结合其他渠道的经验,双管齐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加大科研的投入,走出一条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路,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创新,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打下基础。

(4)注重实践,开展活动。进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认真对待,同时争取条件在试验中传授知识,提高质量。开展化学实验小组活动,在活动中扎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锻炼学生的其他能力。

(5)做好学生视野的开拓工作。基础知识除了课堂所教授的知识外,还包括生活中个人的认识与感悟,其是否扎实,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能顺利开展,因此学生视野的开拓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做实验的同时,我们对一些基础知识反复强调,夯实了基础,开阔了学生视野,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取得了良好的竞赛效果。

(6)要善于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做铁生锈的实验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夯实基础,锻炼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庆生.开展竞赛培养能力优化素质[J].化学教育,2000(1).

篇10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1.受到旧式教学的影响。现在中职学生因为受到以前小学初中学习英语的影响,造成学生难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的局面。中职老师也仍然沿用应试教育的模式,造成学生处于学习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没有太多激情,也不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不太关注每个学生的基础。因为每个学生英语的基础不同,在课堂上的一些问题,基础不好的学生不容易理解,有些需要句子一字一句地翻译出来,教师认为基础稍微好一点的学生会就觉得没必要了。教学过程中不好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

3.学生的信心遭到削减。因为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要依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依靠良好的语言环境,但是目前根本没办法解决创建英语口语的氛围,并且英语的学习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如果学生运用的较少就会失去对英语的信心。

二、实现素质教育的策略

1.加强听说读写的锻炼。大家知道英语是一门语言,然而学好语言的目的就是能够跟别人进行交流。目前社会越来越国际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掌握好英语的学习。只要能够具备一定英语的交际基础,就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要加强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热身运动和听力两部分锻炼学生的听力,要求学生掌握听力材料的中心思想,教师要教授学生一些听力技巧;教师可以利用听力材料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知道听力材料的内容后用自己的语言阐释出来;加强阅读的训练,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训练;写作从最基础的看图写话开始锻炼。

2.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录像、图像等方式,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五官等器官教学的时候,大多用声音和图片教学,创建比较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信息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进行发音、听力、对话的练习,也可以在网络上交流学习心得促进英语的提高和进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