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理财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金融理财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是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其能够获得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技术动力,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其所服务的市场的庞大需求动力。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为普通白领、工薪阶层甚至学生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高效的理财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有理财的机会,让理财的观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频发的非法理财平台跑路事件则又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在这种情况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想要继续发展,营造安全的平台环境,给用户带来信任感是平台首先需要做到的。
1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现状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所出现的新形式,首先出现于欧美国家,但由于其在美国并未形成独立的金融业态,因此在美国一般并不直接使用“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这一专有名词,而是多用“电子金融”(Economic Finance,E-Finance)等称谓。一般认为,谢平在国内最先公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这一概念,相较于国外,国内无论是媒体、企业家还是普通群众,都对这一名词津津乐道,这一方面表现了大家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热衷和强烈兴趣,另一方面反映了这一领域的庞大市场。
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其用户群的特殊性。传统的理财方式,如股票、证券、期货等,投资门槛高、风险大,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用户多为具有相当经济基础的中年及老年用户。与之相比,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借助互联网进行进行投资、获取收益、提现等一系列操作,方便快捷,它投资门槛低,为收入不高的广大人群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理财方式,从而迅速地获取用户占领市场。
2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常见形式
互联网金融涵盖的模式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金融门户等,其中尤以前三种人们最为熟悉,常见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也主要在这三种模式中寻求通过普通用户获得发展的途径。
常见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以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最具有代表性,它其实属于一种货币基金,用户将零钱存入其中即可获取利息,收益以日解算,支持随时提现,极大地满足了普通用户的使用要求。以余额宝为范例,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将自身的基金产品或P2P理财产品打包成各类“宝”类产品,分为固定和非固定期限,用户可以自由投资,锁定期过后随时提现;部分专注于P2P理财的平台则直接对接借款方和出借人,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将钱借给借款方并按时获取收益。
3理财产品用户特征分析
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的用户主要为接触互联网比较多的年轻人,他们具有随时随地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社交欲望但又缺乏耐心,这使得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并快速地以自己为中心进行分散式传播而又会很快抛弃;他们中多数人具有稳定的收入,没有多少储蓄但却拥有存钱的现实需求和心理欲望;他们经常通过网络进行消费,对网络支付非常熟悉,没有戒备和抵触心理;他们具有丰富的互联网使用经验,具备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他们对于互联网产品的品质具有较高要求,重视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和用户体验。
用户需求决定了产品设计的方向,而通过用户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需要解决的几个痛点,首先是理财产品信息呈现要更加直观全面;其次是产品使用流程要更加明确简洁;再次是个人账户收益信息的实时反馈;最后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用户的社交欲望进行分享推广。
4理财平台设计中的用户信任度要素
在进行了用户分析并得出理财平台需要解决的用户痛点后,我们需要考虑在平台的各个关键模块和流程中加入用户信任度的考量。不同于社交平台等需要先注册登录才能使用的平台,理财平台的用户在决定使用前必然会先对平台进行综合性的考量,所以理财平台用户信任杜的构建,首先是理财产品信息呈现设计,界面呈现要合理有序,信息层级要更加扁平,让用户能够清晰明确全面的获取产品关键信息而不产生疑惑,这是信任的基础;其次是用户注册登录流程设计,在简化注册过程的同时保证关键信息的录入,登录过程适当采用移动端验证,让用户在注册的过程中感受到平台的规范性,在登陆的过程中感受到平台的安全性;第三是投资流程设计,投资流程应简洁明确,不产生额外信息干扰,让用户能够准确快速的完成投资;第四是个人账户和收益反馈设计,个人账户应直观明了,直接反映用户资金状况,将理财产品收益细化成每日收益,让用户能够每天感受到投资的回报。
5结语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模式先进,其市场需求庞大,具备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而理财平台获得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获得用户的信任与支持,通过对用户群进行研究分析并将用户信任度运用到平台的设计中,构建出用户充分信任的平台是最关键的问题,把握用户需求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A].经济研究参考,2013,01(49):29-35.
[2] [美]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消费;理财;调查分析;建议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RXY2015007)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4日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为目标,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科技与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在国外起步较早,以美国为例,经历了金融体系的长期发展和变革,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1999年美国推出了美版支付宝paypal。在日本、德国、英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行业也颇为发达。日本的电子商务平台乐天几乎涵盖日本大半金融行业,德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尤为发达,英国则是P2P借贷的起源地。
相比于国外,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步较晚。2003年5月阿里巴巴公司投资建成淘宝,同年10月推出支付宝。2013年6月余额宝的上市,使各家电商纷纷推出“类余额宝”产品,如理财宝、活期宝等。2014年余额宝资金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余额宝的标志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进入了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人们的关注,也使得其他竞争对手纷纷效仿,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其发展可谓欣欣向荣。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大学生这一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庞大群体被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灵活多变、操作简单便捷以及市场服务面广等优点所吸引。互联网金融产品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习惯,也改变了大学生的理财投资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金融产品虽然种类齐全为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它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各种监管制度并不完善,仍存在安全隐患。
二、文献综述
国外较早就有学者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进行研究,而对于大学生互联网理财观念的研究较少。国外学者针对大学生进行互联网消费的原因、差异性等方面展开了研究。Donna Mccloskey(2002)指出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原因是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Yoo-KyoungSeock、Lauren R.Bailey(2013)指出购物乐趣、时尚意识、价格意识、购物信心、方便意识及品牌忠诚度是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
国内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和理财的研究尚不完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王春晓(2009)认为性别、网龄和上网时间使用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因素。钦国巍、顾若愚(2012)等指出便捷、自由和价廉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要因素。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于区域性尤其是皖北地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不同区域之间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对皖北地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进行研究,可以对大学生消费理财观念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区域性文献进行补充和发展,以及指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理财观念,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十分广泛,为了准确地把握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的影响,本文仅围绕互联网金融消费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这两方面对蚌埠市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和蚌埠学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以实地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设计了《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与理财情况调查问卷》。调查者随机抽查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出500份有效问卷。在受调查者的性别分布上,男生占42.15%,女生占57.85%;在年级分布上,大一占16.12%,大二占23.14%,大三占34.17%,大四占26.03%。
(一)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消费统计分析。在500名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参加过网购消费的占98.76%,未参加过网购消费的占1.24%。受调查者去市区消费的频率分布上,经常去的占6.3%,一般占29.34%,不经常去的占37.19%,很少去的占27.27%。
由受调查大学生月均网络消费和月均生活费图可得知,大多数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为1,200元以下,少部分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超出1,200元。近乎95%的大学生网购消费为500元以下,500元以上的消费极为稀少。由此可知,网络消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会拿出月均生活费的10~30%来进行网络消费购物。又由于受调查大学生去市区消费的不频繁可以得知,网络消费已经成为蚌埠三所高校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途径之一。(图1、图2)
由统计数据可知,上网时间越长、网购软件数量越多的大学生网络消费越多,在上网时间为3~5小时的大学生中,电子设备中的网购软件数量集中分布在2~5个之间,并且月均网络消费金额较多。据分析得知,网购软件数量与月均网络消费金额呈现正相关。(表1、表2)
(二)影响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消费的因素。通过以上调查数据的统计,我们针对影响蚌埠大学生互联网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于蚌埠市三所高校地理位置相近,所以校区与市区距离的因素并不在此次分析之中。
1、性别。性别与消费是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女性对于消费偏爱的天性也决定了她们对于网络消费的喜爱。在网络消费中,女性总是处于主体地位。本次调查中,57.85%的女性,占据了网络消费的78.23%。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因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2、年级。年级不同,学生对于消费的需求也不同,据统计调查发现,大一与大四学生进行网络消费较为稀少且月均消费额度较低,大二与大三的学生进行的网络消费较为频繁且月均消费额度较高。统计者认为,大一新生刚踏进大学校园,处于适应大学生活中对于网络消费相知甚少,而大四学生进行过的网络消费较多,加之实习等原因对于网络消费需求较低,大二、大三学生正处于对网络消费的活跃期,相对而言热衷于网络消费。
3、大学生月均生活费。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用是大学生进行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月均生活费用高的大学生生活宽裕,进行的网络消费也相对较多,月均生活费用低的大学生则较少的将钱财花费在网络消费之中。大学生月均生活费用与网络消费金额呈现正相关。
4、大学生使用网购app软件的数量。大学生使用网购软件数量的多少对于其网购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网购软件数量较多的学生更愿意在闲暇时间进行“逛淘宝”、“逛天猫”等行为,从而有更多的消费机会,进行了更多的网络消费。网购软件较少的大学生,所占网络消费的份额较少。网购软件数量与大学生网络消费金额呈正相关。
5、大学校园的快递种类数量。网络消费依靠着快递实现买卖双方的交易,因此快递种类是否齐全对于该校学生进行网络消费至关重要。统计中,93.39%的大学生学校的快递种类齐全,92.98%的大学生取快递都较为方便。因此快递对于网络消费影响颇大。快递种类的不齐全,会影响买卖双方能否达成交易,而领取快递是否方便则影响了消费者继续进行消费的意愿。
(三)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使大学生的消费更为便捷。互联网金融工具作为新时代的新技术,在社会中应用广泛。逐渐出现的网银、支付宝、百度钱包等使得网络消费有了相对可靠的支付平台。京东、淘宝商城的出现令大学生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不必到市区进行寻找。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更为便捷。
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银行对于分期付款支持力度较低,小宗消费银行并不支持分期付款,而大学生对于大宗商品的消费能力颇弱。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分期付款产品如趣分期、名校贷、学生贷等层出不穷,大学生在消费中就可以直接进行分期付款,不需要到银行办理复杂的贷款手续,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信用消费,促使更多的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
2、互联网金融激发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互联网金融消费的便捷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天猫淘宝商城的立即购买,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各种快捷方便的消费通道,使得离市区较远、消费不方便的大学生获得了新的消费渠道。
网络购物平台的产品种类繁多,使大学生可以买到在附近买不到的东西,而低廉的价格也使得消费更为实惠,这些都大大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
四、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影响
(一)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统计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74.79%的大学生生活费用有结余,25.21%的大学生生活费用无结余,54.96%的大学生知道有理财产品但并未使用过,29.34%的大学生使用过理财产品,剩下15.7%的大学生并不知道理财产品。(图3)
由统计数据可知,蚌埠市三所高校的大多数大学生理财观念较为薄弱,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知之甚少,只有少数大学生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理财,且理财方式相对单一,近半数的大学生选择余额宝等理财产品,仅有不到8%的大学生选择股票、基金和P2P平台。(表3)
据图表可知,大学生选择互联网理财的最主要原因是其操作的方便快捷,而非理财收益。
(二)影响大学生理财的因素
1、月末结余生活费。是否有月末结余生活费是能否进行理财的前提,而月末结余生活费的多少则决定了理财的方式,月末结余生活费较多可以进行的选择也多,月末结余生活费较少则理财选择也相应较少。
2、理财最低金额。大学生月生活费有限,相应的其月末的结余生活费也有限,理财最低金额则决定了大学生所掌握的流动资金能否进行理财行为。
3、理财收益。财帛动人心,收益是影响大学生理财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收益往往能吸引大学生进行理财,较低的收益则不能有效地激发理财的欲望。
4、理财方式的方便快捷。大学生都喜爱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处理问题,理财方式是否方便快捷也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理财的重要因素之一。快捷的理财方式能使大学生更方便的管理自己的钱财。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就是因为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吸引着广大的大学生们。
5、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理财产品的风险大小决定了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大多喜爱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三)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影响
1、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理财意识增强。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互联网理财,他们将闲置资金投入其中,获取收益,锻炼了理财能力。理财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大学生规划生活,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掌握理财知识,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也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2、互联网金融让大学生敢于尝试其他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随着大学生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广泛使用,他们对于理财产品的理解也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敢于购买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从赚取微薄的利息变为投资理财高收益,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在改变,不再局限于银行利息,而是放眼于广大的金融市场,依靠自己的判断进行理财。
五、大学生进行互联网金融消费和理财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飞速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法制的不完善,监管力度的不足。因此,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问题较多,如今网络诈骗层出不穷,而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轻易相信别人,正是骗子的重要目标群体之一。据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其中就有24.38%的大学生遭遇过网络诈骗,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消费和理财时需要更加理智和谨慎。
(一)加强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教育,网络消费需谨慎有度。首先,学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同时开展防范网络诈骗教育,防止大学生网络受骗,降低大学生受骗风险;其次,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做到消费有度,不攀比,不盲目,培养自己良好的消费习惯。在进行网络消费时要谨防上当受骗,在进行交易付款时看清楚交易金额、网站信息等。此外,家长也要做好对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教育,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络,了解孩子的消费支出,避免不恰当、不合理的额外消费。
(二)加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网络消费中要仔细辨别商品真伪,使用第三方支付软件,不要与商家直接交易,购买商品时要向商家索要并保管好发票。当权益受到损害时,主动与商家协商解决,若解决不了问题,再向网站服务平台投诉,对于仍旧未解决的问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反映。总之,大学生应当提高维权意识,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建设和谐的网络购物环境。
(三)谨慎理财,接受理财教育,积极了解理财知识。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人才,掌握理财的基本知识是必要的。不应盲目从众,而是应该建立在理财知识的基础上,对理财产品进行充分了解,进而选择购买。盲目的购买理财产品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而合理的理财方式则能够降低理财风险,增加理财收益。因此,掌握理财知识至关重要。
(四)投资理财组合要多样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投资理财皆有风险,不应只关注收益而忽视风险,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大学生应该进行多样的投资理财,在降低风险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收益,进而培养自己的理财思维和意识。
六、结语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蚌埠市三所高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行为比较普遍,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理财方面却知之甚少。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光明的,它将成为大学生消费投资理财的重要渠道。互联网金融在刺激着大学生消费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引导着大学生进行理财。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飞速发展,虽然方便了人们生活,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和成熟期,不应盲目跟风,而应多学习消费和理财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运用我们所学的消费理财知识,为自己服务,为大众服务。相信随着制度的完善,监管的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更加健康繁荣。
主要参考文献:
[1]曹素芳,彭兴富.加强大学生理财观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
[2]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
[3]谢平,邹传伟.The Theory of Internet Finance[J].中国经济学人(英文版),2013.2.
[4]赵昊燕.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
[5]郑晨曦.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分析――以1066名90后在校大学生为样本[J].金融经济,2015.1.
篇3
一、解读互联网金融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的广泛运用,在这一年随着“阿里金融”的诞生而注入了“强心剂”,引发了业界、学界的大讨论,“颠覆论”、“伪命题论”、“影子银行论”、“非替代论”,众说纷纭。
“颠覆论”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既不是银行模式,又不走资本市场模式,是可以与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并列的第三种金融模式,本质上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可称之为“互联网金融模式”。
“伪命题论”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互联网的本质是技术,其作为技术的普遍适用性,对传统金融产生巨大的冲击,但是并不能将其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形态,它只是一种技术手段。
“影子银行论”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影子银行的一部分,主要服务于那些被传统银行忽视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他们认为,影子银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存在较大风险。
“非替代论”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和金融机构面对面交流的需要,未来互联网金融不会取代传统商业银行,正如网络购物不能取代实体店购物一样。
以上观点,各有角度。但我认为,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应该从辨析“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开始。“金融互联网”仅是金融机构在原有的营运模式与盈利模式下,植入了信息化与电子化。但“互联网金融”则并不只在技术和渠道层面,它还包含了客户服务范围、交易方式、交易市场、交易制度和调控机制的重大转变。因此,把握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应该聚焦在盈利模式与营运模式上。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
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等技术,具有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交易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小微信贷模式、大数据服务平台模式、众筹模式、网络保险模式、理财产品网销等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享“大数据红利”。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盈利模式与营运模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客户资源。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就是获得庞大的客户信息。《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提出未来数据将会像土地、石油和资本一样,成为经济运行中的基础资源。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项最重要优势,对于商户真实经营数据和用户真实消费数据的掌握能够使互联网金融更加容易地对客户进行捕捉和跟踪。
实现“长尾效应”。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特别是其零售业务来讲,由于规模的限制,很难兼顾分散且有限的长尾需求。然而,互联网金融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分散资源的跨地域整合,客户更容易找到需要的产品,交易费用大幅降低。因而,互联网金融模式有效地突破了规模效应的瓶颈,实现了“长尾效应”。
使用便捷高效。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主流支付手段逐渐被移动支付手段所替代,快捷、方便、成本更低,互联网平台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使其受众更加广泛,对传统商业银行结算类业务、小微融资业务、投资理财业务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冲击。
丰富营销手段。运用互联网平台,产品推介信息通过推送、关注、点评、转载等方式,极大丰富了产品的推广手段,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推广更加精准,使产品推广信息产生了更大的聚合度,对提升客户“粘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加快了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倒逼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算类业务。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迅猛发展,网络购物、缴费还款、线上收单等支付结算方式已经广泛应用。凭借跨行支付平台、良好支付体验和突出创新能力,第三方支付企业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主渠道地位发起了有力挑战。随着支付方式的不断革新,行业应用的深入挖掘,预计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传统支付业务的渗透将更加深入。
储蓄与理财。互联网理财,诸如余额宝,表面上的影响是分流商业银行储蓄资金,属于“金融脱媒”的一个表现,但是深层次看,余额宝集成了“支付”与“理财”。“余额增值”成了吸引客户的“题材”,打开了“碎片化”理财的大门,填补了“高攀不起”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空白,其主要特征是时间地点灵活自由、信息对称、选择性强、操作方便快捷,本质上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模式形成了冲击。
融资类业务。互联网融资模式主要有网贷公司、P2P融资、众筹融资等。诸如P2P借贷类业务加快了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金融脱媒,尤其是在小微领域。由于“在线融资”的门槛低、方便快捷,引起商业银行存量客户的流失,被排斥在商业银行之外的客户,亦会被互联网融资所吸纳。预计,网络贷款对传统信贷的替代将会越来越明显,从而倒逼商业银行实施信贷智能化。不过,规模较大、期限较长的融资类业务则是互联网金融的短板。因此,在融资类业务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更多是结构性的,当前主要为小微客户的融资业务。
业务。互联网金融将影响商业银行保险、第三方理财等业务。银行销售模式将逐步被保险机构与第三方理财公司自营的销售平台替代。客户自行通过第三方公司自主的互联网销售平台便可实现购买,由于线上销售平台具有流程简化、申赎费率低的特点,因而势必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商业银行如何转型升级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应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根据自身特点与竞争优势,打造自身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快速抢占互联网金融市场先机;二是积极推动向智能化网络银行的转型,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经营的灵活性与竞争力。
树立用户管理理念。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是互联网的基本精神。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必须注重客户的交互与体验。“以客户为中心”是一个老话题,然而当前商业银行更应树立“用户”的理念。“客户”强调消费者给商业银行带来什么效益,而“用户”更强调商业银行的服务给用户带来什么,诸如为用户理财、为用户扩大影响力、为用户提高效率、为用户创新、为用户体验,等等。只有树立“用户”理念,才能提高用户“粘性”。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理念需要融入互联网精神。
重新定位物理网点。商业银行应该深度思考网点布局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替代问题,尤其是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物理渠道众多的大型商业银行。如果商业银行只在传统业务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发展电子金融服务,那么只能说,这在互联网金融的道路上才迈出一小步,仅仅停留在“金融互联网”的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必将进一步提高电子渠道替代率,而商业银行应该适时调整物理网点布局战略,追求点多面广的布局战略已不合时宜。
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应有效运用以云计算、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技术,积极构建电商平台,使“金融互联网服务”提升至“互联网金融服务”,以发展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移动金融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支付方式创新、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渠道创新和平台模式创新,抢占银行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制高点。具体包括:一是要尽快实现支付方式线下、线上融合发展,诸如在资金归集、线上收单、电子支付等领域,不断完善与创新线上支付结算体系;二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贷产品工具与流程优化,构建在线融资、自助贷款、网商融资等平台,搭建互联网融资平台;三是开辟在线理财超市、移动理财、小额理财等“碎片化”理财服务;四是打造智慧银行,改善用户体验,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
篇4
过去三年,互联网金融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三年,有阳光也有惊雷,全民理财的意识被逐渐唤醒。到2015年,互联网金融发展日趋成熟。互联网金融不再只局限于P2P,而是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理财、保险等各类互联网金融消费产品百花齐放。
宜信的《互联网金融消费白皮书》显示,截至2015年底,即使以最为严格的口径统计,曾参与过互联网金融消费的人群也已经达到2亿-3亿人,市场规模接近2万亿元,用户基础基本确立。调查显示,在受访对象中,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家庭数量高达80%。本金不亏和收益不低于银行是消费者对互联网理财的普遍收益要求。
随着互联网理财方式的普及,人们网络理财的习惯已经养成,卖什么产品成了众多平台和机构绞尽脑汁要思考的问题。
宜信CEO唐宁认为,安全因素是阻止消费者选择互联网理财的首要原因。在20%对理财说不的用户中,网络不安全和风险高是首要原因。同样,安全是消费者对互联网理财的共同期待。“资金安全且收益高”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是互联网理财用户最希望改善的方面。
货币基金是近些年投资比例最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尽管线上投资者的“身家”不同,选择货币基金的投资人比例均超过30%。P2P理财是第二受欢迎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尽管P2P平台质量分化加剧,风险事件频现,但凭借其收益率优势仍获得近20%投资者的青睐。
唐宁表示,投资者进行投资一定要放眼全球,投资组合要多元化,才能够兼顾风险又能取得相对较高的回报。
对于中国投资者们面临的风险,唐宁认为,无论是面对美联储加息的外部因素,还是中国股市下跌的内部因素,投资者都无法判断这些因素最终将带来怎样的后果,这只能交给市场去检验。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始终存在的,尤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还有加大的可能。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大的风险并不是美联储加息或者股市下跌,而是没有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
唐宁在与投资者进行交流时发现,高净值人士现阶段做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的资产组合。这个道理放到其他理财者身上也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应用型的问题,投资者们要想想自己的资产组合,有多少固定收益,有多少另类投资,有多少保险保障。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绝不是只盯着单一的资产进行投资。
“最近两年,‘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就如北京的天气一样充满雾霾。”积木盒子CEO董骏说,“互联网+”概念被很多公司滥用,金融行业的风险导向定价变成了营销导向定价,除了为混乱的市场经济增加杠杆、增加泡沫,并没有真正触及互联网本身应该触及的长尾市场和碎片化需求。
董骏发现,美国市场上并没有“互联网金融”这种热词,取而代之的是叫“科技金融”。市场上无论是老牌金融机构通过利用互联网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是硅谷车库创业公司通过核心技术来更好地匹配供需,都是在踏踏实实地用科技的手段改善金融服务。
为何中国的金融市场风景迥异?董骏认为,传统金融的前辈们是通过一家一户走访,年复一年积累的经验,筑建起今天的金融服务形态。这种依赖大量人工参与的服务,财富管理成本过高,必定只能够服务有限的客户群体,而很多合理的客户群体被无奈地挡在了门外。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科技的力量解决传统金融行业的痛点,必定是一个方向。在用户体验、风险管理、服务效率等很多方面,都有技术可发挥的空间。
即便如此,金融的本质并不会改变,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科技金融,其本质的一部分都是对风险的经营。就像铺路,以前用人工,现在用机械,但修一条方便人们通行的道路,始终是筑路行业存在的意义。
董骏认为,展望中国科技金融的未来,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概括行业趋势:合规与回归。
合规是指,科技金融公司所设计的各种产品都有既有的监管体系,公司也应当为这些产品申请相应的牌照做监管支持,从而化解管理运营中的监管风险。除此之外,各个层次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也会为市场开出负面清单,界定准确的行业边界。
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客户行为;转型;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5-0070-05
近年来,伴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移动支付、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快速融合,带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对商业银行客户和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分析客户金融消费行为变化,研析银行经营转型之道,对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范畴和发展背景
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工具和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2. 互联网金融的范畴
目前,学术界、金融业和互联网行业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理解各不相同。从广义上讲,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电子化发展,以及互联网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向客户提供支付、贷款等金融服务均可视为“互联网金融”。而从狭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指的是第三方支付、人人贷(P2P)、网络理财等互联网企业直接或间接向客户提供的第三方金融产品和服务。本文侧重探讨非银行金融机构类互联网金融对客户行为及商业银行的影响,故采用狭义的互联网金融概念。
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技术变革的产物。金融中介的价值在于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而依托于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金融极大程度降低了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和信息透明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只需网络终端设备,无需物理网点就可以实现资金的划转、借贷等基本金融业务,其固定成本与人工成本要远远低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另一方面,交易双方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无需通过金融中介直接交换个人资金、信用等信息,开放透明,有效降低资金融通时的信息不对称和获取成本。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银行,发挥着类金融中介的作用。
(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产物。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正在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将是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步,而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大大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互联网理财的出现,使名义储蓄利率迅速接近实际利率,大量中低收入人群的闲余资金享受到了真实利率带来的收益。同时,由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冲击,不少商业银行也开始推出远高于活期利率的低门槛理财产品,事实上加快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监管套利的产物。监管套利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动力。在中国,金融牌照是稀缺资源,持牌金融机构受制于一行三会的资本约束和审慎监管,以分业和稳健经营为主。然而,互联网金融“一方搭台,多方唱戏”,可以在同一平台上推出跨银行、基金、保险的综合性产品,在监管空白下借助混业经营套利;同时,随着创新的不断深入,其产品和宣传常游走在“违规”灰色地带,有时可能超出了现有法规的监管范围,或是出现了监管真空。如有些互联网理财产品过度强调收益率忽视风险提示、互联网金融企业没有资本金和存款保证金约束、P2P信息缺乏透明等,监管缺位导致互联网金融套利机会增加,其在与商业银行不平等竞争下快速成长。
二、互联网金融客户行为研析
从产品本身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体系并不相悖离,并没有发生颠覆式的变革。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带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客户的金融需求也产生了一系列变革,由简单的物理化、低效化、个体化和普适化逐渐转向综合的移动化、实时化、社交化和个性化。互联网金融契合了这种趋势,它并不是简单地将商业银行线下金融业务向线上进行平行迁移,而是在“电子化―互联网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下,架构符合互联网商业惯例和用户体验的金融产品销售与服务体系,使传统金融业务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成本更低、受众面更大、操作更便捷,是以客户为中心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的互联网式解读和重构。
1. 从客户群体看,互联网金融定位“长尾”群体,颠覆银行“二八”法则
20%的高端客户带来80%的利润,出于成本和盈利角度,商业银行往往将有限资源投向高端客户,而忽视数量庞大的低价值客户。面对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长尾群体,互联网金融却有着天然的优势。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和信息透明度,而便捷的渠道、低门槛的准入和人性化的操作,使得受众面无限延伸,产生长尾并形成了独特的需求方规模经济。余额宝人均投资额度不到2 000元,阿里小贷平均每笔金额6万元,正是银行眼中的低价值客户,造就了互联网金融庞大的客户群体。截至2013年末,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金融的个人客户数已分别突破8亿人和2亿人,尤其是支付宝的注册客户数已超过同期工行和建行的个人客户数之和(见表1)。
2. 从客户体验看,互联网金融秉持客户至上理念,移动便捷化繁为简
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设计和销售模式,更多的是出于风控、合规、法律等银行自身角度考虑。而互联网金融继承了互联网企业“体验至上”原则,将产品的设计、销售理念根植在客户的需求中,并尽力提供简明的操作流程和感知,必要时甚至牺牲部分风控。例如余额宝,其实质就是货币基金的网络直销,但其借助互联网实现传统金融产品网络重构。一是移动化,开户、申购和赎回流程都可通过网络简单实时实现,契合新时代网络化生活习惯,省去了到柜面冗长的交易时间;二是便捷化,将理财、支付手段合二为一,满足客户的碎片化资金理财与便捷化支付需求;三是普适化,低准入门槛,1元即可申购,促使客户参与热情高,受众面广;四是明晰化,基金份额、每日收益等实时更新,简单明了让客户获知收益,无形之中实现了客户情感上的优越体验。与之对比,商业产品在客户体验方面有待完善。
3. 从客户习惯看,新兴渠道成为主流,物理网点黏性下降
与过去的传统客户偏爱物理网点不同,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网络社会群体不断壮大。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网络购物等新兴经济模式的快速发展,对客户金融渠道选择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以传统物理网点为主的渠道结构受到广泛冲击,柜面业务量占比逐年减少,网络和移动渠道占比不断上升。互联网金融契合这种发展趋势,依托电子商务(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社交媒体(微信)等庞大的客户数据信息,通过产品不断创新和丰富,对商业银行形成明显的替代作用。例如,网络一族经过简单在线验证即可采用快捷支付等方式满足个人跨行多账户的资金归集、支付、缴费等基本金融需求,同时在同一平台亦可实现理财、基金、保险、小额贷款等高端金融需求。客户对互联网平台的粘性进一步加强,割裂了客户对银行的依赖与联系。对商业银行而言,客户分流的作用必将愈发凸显,留住老客户和拓展新客户的难度都将越来越大。
4. 从客户营销看,互联网金融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精细营销
互联网平台积累了大量客户的身份、账户和交易信息,借助云计算、搜索引擎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其可以对客户信息、浏览记录和交易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解析研判客户的金融需求、行为模式、兴趣爱好和风险偏好,并借助网络实现差异化的产品定向推送和个性化营销。与之对比,商业银行数据挖掘分析尚处于初级阶段,除个别高端客户营销外,主要由大堂经理和客户经理采用通用型产品的普适化营销,略显粗放。
三、互联网金融客户行为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按照现代金融理论,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通过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等方式开展经营,促进资金融通并获取利润。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客户对于理财、贷款、支付结算等方式都有了新的认识和需求,金融消费行为的变化全面影响商业银行业务经营。
1. 互联网理财持续火爆,银行低成本负债业务面临挑战
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对接货币基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截至2014年2月末,其资金规模已超过5 000亿元,客户数突破8 100万户。腾讯、百度等也推出了如“理财通”、“零钱宝”等一批互联网理财,受到客户的追捧。据统计(见图2),我国货币型基金净值规模由2013年6月的3 038.7亿元,快速增长到2014年4月的1.75万亿元,不到一年时间增长近4.8倍,超越股票型基金成为我国市值最大的基金品种。而客户资金向互联网理财的单向流动,对银行存款造成了一定的冲击。2014年4月,我国居民人民币存款较上月减少1.23万亿元 ①,剔除“时点”因素,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分流作用不可小视。从存款所具备的“交易”、“预防”和“投资”三大功能看,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开始通过第三方支付账户分流“交易”和“投资”类的个人存款。虽然说短期内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有限,但集腋成裘,商业银行低成本的存款资金将面临严重挑战(见图2)。
2. 互联网融资迅速升温,银行小额信贷面临挑战
信贷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互联网金融以其信息、成本、效率的巨大优势,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模式进行颠覆。目前看,互联网融资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一是P2P模式,即借助网络撮合借贷双方、将小额资金聚集借贷给资金需求人的一种商业模式。由于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利率,目前已经吸引了大量个人客户以及招商银行、平安集团等金融企业参与其中。截至2013年末,我国P2P贷款余额约为268亿元②,是2012年的4.8倍,预计2014年余额将超过1 000亿元。二是众筹模式,即项目发起人通过网络平台项目需求,向网友募集资金,并提供一定回报的融资模式。从国内实践看,项目以影视、动漫、音乐等文化创意类项目为主。2014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投资于《小时代3》等电影的“娱乐宝”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不保本不保底,该产品首期四个项目募集资金7 300万元,22.38万网友抢购一空,这就是典型的众筹模式。三是电商小贷模式,比较典型的代表是阿里小贷、京东和苏宁等。阿里小贷依托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云四大电子商务平台的资金流、信息流和客户数据信息,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并向“抵质押物不足”的互联网平台商户提供信用类贷款,截至2014年2月,已累计向70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发放贷款超1 700亿元。目前看,越来越多的小额借贷行为以网络融资的方式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匹配,对商业银行信用中介主体地位造成冲击。
3. 第三方支付厚积薄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面临全面挑战
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承诺、担保、代销、咨询等,其中作为支付结算业务是最核心的部分。然而,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业务领域的不断延伸,对银行支付结算市场份额进行抢占,已然替代了商业银行大量的中间业务。除未拥有实体账户介质外,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已形成相对独立、与银行功能类似的跨行结算账户体系。例如,支付宝、财付通等能为个人客户提供快捷支付、信用卡还款、转账汇款、购买保险、生活缴费等支付服务,并为对公客户提供大额收付款、多层级交易、批量付款等各种结算产品。数据显示③,2013年第三方支付金额达16万亿,虽然与商业银行近千万亿的规模相差甚远,但其150亿笔的业务处理量已与商业银行近200亿笔的数量相当。同时,在支付2.0时代,互联网平台还以支付为基础,深入挖掘行业潜力,如银联依托支付数据打造POS贷,快钱借助客户交易数据开展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和供应链融资等产品。总之,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与银行相同或相近的服务,已然对银行的支付、结算、收付等中间业务形成了明显的挤占效应。
四、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顺应客户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点数量、客户规模、电子渠道、风险管理和商誉品牌的优势,推动客户服务、物理网点、新兴渠道和产品的全面转型。
1. 推进客户服务转型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优化完善现有产品,采用交互设计理念让新产品易用好用。充分利用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搭建与客户的交流互动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深入挖掘客户信息和金融需求,根据客户金融消费习惯和偏好构建智能化的客户聚类集群,并实现分层分类管理和特色营销。运用网站、微信、微博和手机APP等线上渠道,借助有奖体验、赠送“红包”等方式将线上流量转变为线下客户资源;在高校、高新区、中心商圈等区域开展电子渠道类产品营销,将线下客户流量转化为线上流量。
2. 推进物理网点转型
一是定量分析,优化网点布局。对物理网点的业务量和投入产出进行量化分析,对部分已沦为“人工存取款机”的产出效能低、服务功能弱的低效网点进行撤并或功能改造,结合产业迁移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做好新增网点布局,如工行2013年优化调整了370家低效网点。二是结合技术发展趋势,探索低成本的“微银行”模式。在社区、高校等以零售客户为主、需求相似的地区,加大VTM(虚拟柜员系统)等自助设备布放,探索电子渠道和物理渠道相结合的低成本、少人员、多自助的金融便利店经营模式。三是线上线下结合,物理网点带动电子渠道发展。顺应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电子化升级的趋势,打造特色小微企业专业支行,将POS、转账电话等支付系统和设备与市场及客户进行对接,全方位掌握客户资金流、物流等信息,为特定产业行业的小微企业群体提供批发类金融服务。
3. 推进电子渠道转型
一是加快传统业务和产品的电子渠道部署,如加快外汇、贵金属、公共事业缴费等产品线在网银、手机银行等的部署,提升电子渠道类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优化新增自助设备,提高电子渠道分流率。增加繁华地段、专业市场的离行式自助银行布设,加大VTM、移动发卡机等自助设备的研发和投放,完善理财产品、跨行转账、外汇业务等在ATM等设备的功能加载。三是关注新兴电子渠道,拓展社交群体。探索打造移动视频在线银行,结合指纹、虹膜等验证技术开展高端私人银行业务;加大微信、微博等新兴社交媒体渠道创新,推动微信银行建设,培育社交消费客户群。
4. 推进产品转型
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的银行线下产品线上化,而是按照互联网思维基于客户体验对银行产品的拆解和重构,在产品渠道接入、经营模式、信息处理、客户交互、风险管理等方面都产生颠覆式变化。建议围绕移动支付、网络融资和网络电商等重点领域,加强银行类互联网金融模式产品的研发。同时,借助银行在信息技术、客户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创新互联网产品接入模式,探索纯互联网经营的虚拟化专业支行。
五、结 语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必须以创新转型的思路加以应对,顺应客户移动化、便捷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变化,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销售和服务理念,利用大数据、社交媒体等信息技术和新兴渠道,加快商业银行转型和产品创新。
近期,工商银行了“E-ICBC”品牌,建立了“融E购”电商、“融E联”即时通讯和“融E行”直销银行三大平台,构建了涵盖电子商务、移动社交和金融交易三大业务领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建设银行在做好“善融商务”的同时,也加大“微信银行”和“移动手机银行”创新力度,并推出在线快贷产品,实现了线下个人贷款业务的线上化部署和推广;平安银行着力打造“橙E平台”,将客户线下交易行为引导到线上平台,通过涵盖支付、结算、物流、上下游等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实现他行资金引流和本行资金闭环运作,构建了“自循环”金融生态圈,实现了客户价值贡献度的最大化挖掘;民生银行打造“民生E贷”和直销银行,并在P2P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总的来说,各大银行纷纷根据自身特点,围绕客户需求变化,一方面开展传统线下业务的线上化,另一方面,在移动社交、P2P、电商等领域,基于客户衣食住行购物社交医疗等应用场景,开展探索式新兴业务创新。
展望未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并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可以预见,在技术变革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会以更加蓬勃之势发展。而顺应客户的互联网化行为特点和发展趋势,打造“互联网+金融”的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发展转型的关键。
[注 释]
① 数据源于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② 数据源于《2013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蓝皮书》。
③ 数据源于《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4)》。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
[3] 侯文瑾.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农村金融,2014(1).
[4] 谢平.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J].新金融,2014(4).
[5] 薇赵春,凌鸿.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上海金融,2013(9).
篇6
关键词: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128
1 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的金融行业,它依托于现代网络平台,以网络消费、移动通讯、搜索功能及资金融通等金融活动为基础,实现新一代普惠投资理财金融领域。从2013年开始,以P2P网贷、支付宝、理财通、第三方支付等为代表的创新互联网理财方式火热的发展起来,得到理财用户极大的关注和认可。这种理财方式受到消费者的热捧,P2P借贷行业仅在2015年,其用户人数突破千万,累计交易规模超9750亿元。我国互联网理财业务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累计成立的P2P理财平台有3657家,其中停业及问题平台为1733家,占平台总数的50.23%。我国现有的法律条文一直以来主要是针对普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能覆盖到所有互联网理财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相对而言,互联网理财消费者较普通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前者的权益保护环境不容乐观。
2 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消费者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在进行互联网交易时,P2P理财消费者通常要向经营者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本人相关的联系电话、银行卡信息等,这都属于消费者隐私的一部分,经营者可根据提供的数据分析归纳出包含消费者交易信息,交易习惯等行为数据。由于一些P2P理财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完善,不重视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得不到切实的保护,这些信息资源被商家或个人非法获取、使用的风险隐患增加。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信息泄露的渠道多且范围广,一旦信息出现泄露,有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是财产上的损失。互联网金融交易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但却没有对数据使用作出明确的限定,外加这些信息本身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增加了被网络黑客攻击的概率,进而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这几年,P2P理财消费者绑定的银行卡被盗刷的新闻时有发生,让用户不得不怀疑P2P理财在信息安全方面所存在的某些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在用户支付时会使用手机木马截取短信,获取验证码,导致用户财产损失。
2.2 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障
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权对其理财产品进行了解。传统的金融机构可以对其信息披露进行详细的要求。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消费者不能直接面对理财产品和相关配套服务,只能依靠其经营者所展现的信息进行判断,有不充分性。目前,互联网金融理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披露不完全、缺乏统一规范的一系列现象,加大了消费者辨别有效信息的难度。例如一些不正规的P2P网贷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出借资金,往往对预期回报率进行虚假、夸大的宣传,而对于有关风险披露不充分明晰,使消费者难以真正认识到理财产品的本质,侵犯消费者的知情唷
2.3 消费者维权面临挑战
由于互联网理财交易都是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存储于网络数据中,是无纸化操作,一旦网络平台出现风险,网上交易、转账等功能失效,使消费者收集证据就极为困难。目前,我国在P2P理财平台方面还缺乏专门的维权机构,法律制度欠缺,纠纷解决与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明确,消费权益如果遭到侵害,往往得不到合理解决。高额的维权费,使许多理财用户不愿浪费过多的金钱和时间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利益。且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可以走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进一步导致了侵权行为的泛滥。
3 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
3.1 信息不对称
近年来,互联网理财得到极大的发展,影响并改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带给我们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隐患。由于P2P模式缺乏统一规范,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依旧存在,使市场交易价格得不到充分反映。信息是消费者进行投资、理财的主要依据,P2P理财经营者通常拥有更多讯息与市场资源,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出现道德风险,在交易过程可能会对消费者有所隐瞒和欺骗。而消费者主要依靠这些信息作为决策,很容易受虚假信息的误导。信息不对称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披露是为了消费者能充分了解理财产品与服务,承担相应的风险,以确保双方交易信息对称。由于目前没有明确说明充分披露信息的界定,无法确保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互联网理财消费者缺少相关的专业化知识也会致使信息不对称事件的发生。互联网理财涵盖互联网和金融两个方面,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如果消费者想要理解互联网理财业务运作流程,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有关法律规定。但是一般消费者并没有花费更多的精力了解相关理财知识,因此多数理财消费者对行业信息了解程度相当有限。
3.2 相关立法缺失
目前我国在对传统金融行业服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尤其是对互联网理财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效率较低、可操作性太差,使其在解决纠纷时很难起到有效的作用,且易受到来自经营者方带来的风险。在P2P理财方面,我国相关的立法体系尚不完善,不能较好的维护消费相关者权益。我国目前颁布的相关法律文献,并没有针对P2P理财消费者保护这一概念作出具体的立法。P2P理财平台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划分尚不明确,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使用的有关制度还未有效建立。
3.3 消费者金融知识匮乏
在我国,由于互联网理财业务发展时间不长,且理财知识宣传普及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完善,导致消费者识别风险能力不强,在投资产品时缺乏理性的认识。部分P2P理财平台经营者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进行夸大、误导宣传,致使消费者过多注重投资收益而忽视其风险。加之,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复杂性,消费者了解其内容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一些国家,已经出现针对消费金融产品相关人士的受教育机构,而我国目前尚未开始着手于此项工作,在此方面仍有待加强。
4 针对我国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4.1 加大消费者信息安全保护力度
4.1.1 强化信息披露
互联网理财产品信息是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投资理财的重要依据,会极大影响消费者的决定。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不完全的问题,消费者有必要通过自主搜集信息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解,如其他媒体与消费者的评价、互联网理财产品经营者的诚信记录等多种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尽快采取关于信息披露的相关措施,要求互联网理财产品经营者对理财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充分、真实的信息披露,保证信息对称性,使消费者全面考虑其风险,作出理性判断。
4.1.2 完善相关立法
为了互联网理财产品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创造出一个健康的网络理财环境,有关法律部门就要从根本上出发,解决互联网理财风险。我国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设立专门针对互联网理财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法律,从法律的层面为消费者的交易活动提供保障。加强制定相关法律工作的同时也要落实好监管职责,有效规范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明晰互联网管理部门的职责,使经营者受到法律的约束,以统一的标准保证行业的自律稳定性。从我国的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建议先从现有的法律条文进行修订,逐步完善理财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如明确消费主体的权利义务、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对消费者主体权益的维护。近年来,丢失手机或手机被窃事件在全国各大城市常有发生。线下应加强与线上的互通机制,保证消费者在手机丢失后个人账号信息安全仍能受到保护,让消费者可以迅速冻结账号信息并进行密码修改。
4.2 建立互联网金融理财监管机构,完善保护机制
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真空、效率不足、权责不明晰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建立规范法律监管与金融机构自律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体系,出台各级有关部门相协调的实施条文,建立统一监督管理。并在统一监管机制下做到不同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管理,落实各部门责任。监管部门可以设定市场准入监管制度,对P2P理财经营者等互联网理财机构进入市场进行严格的审查,如对企业的注册资本、人员素质、基础设施、业务经营范围、风险防控等作出一定的要求,将不符合要求的经营者拒之门外。以保护消费者主体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互联网理财消费方保护机制,设立统一有效地救济渠道,使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受损害。
4.3 普及互联网理财知识教育
4.3.1 开展金融教育活动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互联网理财活动中来,培养互联网投理财资者正确的理财观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应采取一系列办法促使消费者正确了解、理性对待投资理财产品。政府应联合媒体,开展多S的金融理财教育项目,可以披露典型的案例,做好风险提示工作,提高互联网理财消费者的风险识别能力与知识水平。一是增强消费者对自己所要购买的金融理财产品的理解能力,引导消费者正确评估产品与服务。二是提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要向消费者充分揭示互联网理财产品与服务的潜在风险。三是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提高消费者对理财产品与服务的内涵理解与规避风险的能力,让消费者根据其适用性做出合理选择,避免因盲目购买而给自身来来损失。
4.3.2 利用消费者协会的保护作用,降低维权成本
其一,消费者协会作为保障一般消费者正当权利的重要组织,一直以来起着积极显著的效果。但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消费者协会也应该有所完善与创新,妥善利用其职能。其二,鉴于因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出现侵权行为不能及时维权的情况,须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积极引导消费者加强维权意识,认识侵权行为带来的危害。其三,为了实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最大化,可以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出台相应的损失赔偿机制,降低维权成本。
参考文献
[1]吴弘,徐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理探析[J].上海:东方法学,2009,(5).
[2]宋晓源.基于互联网金融条件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J].海南金融,2014,(6).
[3]程鑫.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思考福建金融,[J].福建金融,2015,(2):51-54.
[4]张海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5,(5):74-75.
[5]林剑波.互联网金融崛起下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J].青年与社会,2015,(2):47-50.
[6]胡光志,.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法学评论,2014,(3):142.
[7]周昌发,李京霖.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探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4,(4).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二十世纪末,互联网飞速崛起,在随后的十年,互联网渗透进了各个领域。这其中也包括经济学。于是就出现了“互联网金融”这个热门概念。
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率先打破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领域的垄断,开发出多种前所未有的金融产品,以微信红包为例,2015年除夕至初五(共六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其中除夕当日收发总数达到10.1亿次,平均每个红包里有10.7元,巨大的资金流创下了历史新高。面对这种金融模式的成功,诸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发力,依托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的粘度和搜索引擎等新兴技术,开创了如第三方支付、平台贷款和移动端交易等金融创新业务,这些业务统称为互联网金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未来甚至可能改变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格局。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是,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简单加法,目前对互联网金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谢平(2012)首先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界定其为“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林采宜(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宫晓林(2013)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依托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的金融活动,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谢海(2014)从狭义角度解释了互联网金融,他认为通过互联网方式来实现的资金融通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
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为现有的金融模式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形成一个既不同于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体制,称之为“互联网金融模式”(Internet Finance Model)。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即支付方式、投融资方式、渠道、金融机构(陈一稀,2013)。
(一)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第三方支付,常见产品是支付宝和首信易。第三方支付是由非银行第三方机构作为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系统与客户的支付中介,以资金流转为目的提供移动端支付结算的服务。以互联网作为媒介,商家和客户之间的支付由第三方来完成,这种形式和流程设计一方面解决了银行卡不一致所导致的货款转账不便,省去了手续费;另一方面这种支付方式提供了货到确认付款的服务,降低了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欺诈风险,可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据艾瑞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406.0亿。
(二)投融资方式
互联网金融投融资方式实际上是部分取代了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代表产品是P2P(Peer-to-Peer lending)和众筹。P2P就是点对点信贷,中国首家P2P网贷网站是成立于2007年8月的拍拍贷。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众筹,即大众筹资。众筹充分体现了“人多力量大”。众筹利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 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众筹方式为更多有创意却无资金的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于2011年5月在北京成立的点名时间是中国首家众筹平台,目前已经有70个项目通过这个平台获得了目标金额的集资。
(三)渠道
渠道表现在传统金融渠道的虚拟化。互联网有效整合交易、支付和理财等业务,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多样化金融解决方案,促进虚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如理财通、余额宝等。渠道的虚拟化让我们理财不用跑银行、炒股不用去营业厅,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交易。
(四)金融机构
这里的金融机构创新指一些有资质的互联网企业通过申请金融牌照、收购中小金融机构、联合有牌照的金融机构等方式进军金融领域,并探索新的金融机构运行模式。代表是网络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利用积累的用户数据,向个人用户和公司用户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信息的银行。2013年10月16日,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获批开业,由阿里巴巴、腾讯科技和中国平安联手创立,他将不设分支机构,产品销售和理赔工作完全通过互联网来进行。
三、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总体来看,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速度虽快,但交易量仍然赶不上传统的商业银行,短期不会动摇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传统商业银行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仍有优势。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认知和诚信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实体银行可建立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任。一些金融业务需要专业人士经验判断,信息技术无法完全替代。
(一)发挥核心竞争力,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应该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对于资产负债结构的要求,建立合理的风险应急机制和风险隔离机制,努力降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和营运风险;对于为客户提供风险资产综合管理方案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自身金融产品的开发,以自己为主导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活动,争取为客户的风险资产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并利用自身管理能力为其控制风险。
(二)借力互联网金融,加快转型步伐
平台模式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模式,而商业银行却忽视了这一模式的发展。考虑到平台模式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商业银行需要学习互联网金融,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弱势,在这一方面的经验,建立属于自己的平台生态圈。
(三)重视全方位人才培养,提升竞争力
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时候,商业银行要加大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无论是金融产品的开发,还是一线业务的办理,都离不开专业化的金融人才。其次,商业银行应该引进优秀的信息科技特别是大数据研究方面的人才,与商业银行的金融管理人才一起,打造基于大数据分析处理的全面的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2日
一、互联网金融及其理财产品相关概念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云端通信技术、移动处理技术等高端领域技术实现资金的融通、支付、存储和信息中介等金融业务,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流通模式。与实体经济不同,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客观限制,特别是如今手机的大量普及,只要有网络和通信的位置就有其存在的市场土壤,大大弥补了传统金融理财产品的地域限制等缺陷。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货币基金。这类理财产品以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以及腾讯推出的微理财为代表,截至2014年2月26日,上市短短8个月的余额宝已积累用户8,100多万,融资规模已达4,000亿元,且仍以飞快的速度向上发展。余额宝的成功随即引发了货币基金型理财产品的井喷式发展,其特点是无需任何手续费即可完成资金的消费、流通与收益,灵活性大大加强,其收益取决于货币市场的资金利率水平,因此不太稳定。
(二)证券投资基金。这类产品以京东推出的“超级理财产品”为代表,将以货币基金为主的现金流通管理模式转向为定期管理。2014年4月15日,京东更是推出了年化支付率的新理念,年支付率达到了8.8%,这种按约定的年化支付率为投资者提供现金效益的模式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推广开拓了更大的投资空间以及吸纳了更多的投资对象。
(三)公募基金。上述两种互联网金融产品模式虽然风险较小,收益仍然较低,为了吸引那些渴望巨额回报的投资者,阿里巴巴与新华基金合作又推出了新华阿里一号保本基金,集借款、公募、贷现等功能于一身,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投资者的投资潜力,整合投资资源,且其投资年限一般至少超过一年,风险较大。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优势
(一)投资门槛低。我国的主要人员架构仍然是富裕集体少,中下阶层多,民众手中普遍具有一些闲散资金,但数额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百姓对房市、股市、银行等高收益但是高风险、高成本的理财方式望而却步,余额宝这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正好满足了这类群体的需要,使用户手中的闲散资金能充分利用从而增值,不仅利率远高于银行活、定期存款利息,同时成本和风险都较低。
(二)功能多样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产品不只是作为一种支付、消费工具,以余额宝为例,除了帮助用户建立投资、消费渠道之外,已经兼顾到居民的衣食住行中,不仅可以完成水电煤气费的缴纳,还能进行信用卡还款、股票投资、游戏充值等各类城市服务。
(三)经营成本低。与传统银行理财实体化不同,互联网金融理财完全是虚拟运作,只需要有网络及其终端设备就可以进行互联网的金融经营,不再依赖一个又一个实体网点,所耗费的运营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大减少,可以不断扩大产品的运营规模,实现资本的再增值,同时大多数互联网理财产品无需任何手续费,极大地降低了理财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的影响因素
(一)功能价值。首先,消费者选择一件产品注重的应该是其功能价值,针对金融理财产品来说,其功能价值主要有五个方面:投资收益率高、操作简单、品牌信誉好、功能实用性、平台稳定性。以投资收益来说,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要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效益和普通理财产品收益,如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可达6.24%,而银行普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在4%~5%,二者高下立判;其次,由于银行上班时间、排队等候、转账时间较长,而余额宝可以省掉这些步骤,实现资金的快速认购、支付,且无任何手续费,操作方便快捷;品牌信誉方面阿里巴巴、京东、腾讯一直都是资金充裕、信誉较好的公司,深受消费者特别是青年人群青睐;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功能繁多,不仅具有支付、转账、信用卡还款、投资等多种功能,还能完成水电费缴纳、煤气缴纳、游戏充值等家居事物;至于互联网理财产品平台的稳定性一直是业外人士颇为担忧的情况,一旦平台崩溃,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但目前看来,各大理财产品平台一直比较稳定。
(二)感知成本。感知成本指的是消费者使用理财产品所总共花费的费用,包括产品货币支付成本、产品学习使用、搜索时间成本以及心理成本等。产品货币支付成本很好理解,指的是使用该产品所需花费的购买成本,由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普遍都是虚拟运营,只需要网络就可以下载相关客户端,因此只需花费很少一部分网络运营费即可;时间成本为隐性成本,包括用户搜索产品所花费的时间、学习产品操作方法时间等等,对一些年老人群,这一部分时间普遍较长,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些操作简单的理财产品;为了购买到最满意的理财产品,消费者往往需要货比三家,尽可能搜集和判断产品的质量,购买之后也会担心售后服务问题这一部分,由此增加了消费者的心理成本。
(三)感知风险。感知风险指的是用户对理财产品及其附属功能使用后出现的各种风险后果和不确定状况的感知,包括对理财产品资金保管安全的担忧、产品投资效益或收益率的担忧、互联网产品的监管力度不够、国家政策的不明确,等等。首先,资金保管安全是最为直接的风险感知,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不可控性,用户对相关理财产品的资金保管功能一直存有疑虑,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群接触网络较少,对互联网金融还不能接受,认为理财产品的实际效益不如广告所宣扬的那么高,一旦投入过多,可能会出现较大的亏损;其次,担心产品的提现慢或是有限制,带来很多麻烦,国家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态度还不明确,相关的监管措施也未实施,用户也会担心一旦出现风险没有申诉途径,因此无法完全放心使用。
(四)情感价值。对年轻一代来说,购买一件产品不只是看中了其使用功能,同时还需要满足其好奇心、时尚感以及优越感。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面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大多数用户的第一印象就是新鲜、好奇,产生渴望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其次是追求便捷省力的心理,无需动身前往实体网点,直接在家中动动手就可以完成消费活动的支付、转账等,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最后是用户的效仿、从众心理,看见其他人使用便觉得高端时尚,继而产生学习炫耀的欲望。
(五)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指的是用户为了强化社会层面的效用产生使用欲望的感知,认为该款产品能帮助用户提升社会层次感及良好印象。使用同一款产品会让同事或朋友在社交沟通中有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或是在那些还没有使用过该产品的人面前有一种轻微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会得到善于理财的赞许,等等。
四、结语
互联网与金融领域的融合是大势所趋,随着人们对空闲资产的增值理财意识越来越强,相关的理财产品也有了用武之地,但是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各类产品,用户的使用欲望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只有仔细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应用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邱均平,杨强,郭丽琳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5.1.
篇9
关键词:余额宝 银行 互联网金融
1、余额宝是什么?
余额宝常常被用来和银行活期存款相比,相比银行0.35%的活期利率,余额宝以成立起就在5%左右的收益水平夺人眼球,2013年末更达到了6%以上。但是余额宝本质是天弘基金公司通过支付宝平台直销的货币基金,4%―5%这个收益对于货币基金来说并不是什么高水平,高收益也是因为市场流动性偏紧的大环境影响。
不过余额宝一元认购的零门槛,却盘活了银行体系未开发的潜在资源。由于其“闲钱理财”的定位,T+0的交易模式,银行的活期存款受其冲击最大。银行代销的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常常有5、10万的认购起点门槛,让草根阶层望而却步。靠着目前户均4305元的广大草根,余额宝硬生生创造了规模突破千亿的神话。可见,余额宝相比活期存款有着更高的收益,相比货币基金有着更强的流动性。
明白了余额宝的本质是销售货币基金,就知道余额宝的竞争力不在于收益比较上,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被拿来作余额宝的参照着实有点冤。余额宝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贡献和独有优势在于它可以直接用于购物,全面支持网购消费、支付宝转账等功能。2013年“双十一”购物节中,37.93亿元的资金就是通过余额宝进行支付的,占了支付宝全天交易金额的8%。
2、用户至上的客户体验
国有银行人士不屑于余额宝,说银行也在不断改进,部分理财产品、基金也已实现了T+0到账,余额宝做到的银行也都能做到。既然这样,为什么余额宝还那么受欢迎?可见,如果仅以产品功能来解读余额宝的成功,就没有看到它的标杆意义。借助于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广大用户基础,余额宝将客户的支付货币和金融产品无缝对接。对于消费者而言,钱存放在余额宝,一方面可享受高于活期存款十几倍的收益,另一方面时刻可用于消费――购物即可视为自动赎回基金。
余额宝还将使用流程的简单方便发挥到了极致,哪怕是不经常接触网络的人,使用过一次后也能轻松掌握。在产品概念上,它刻意将天弘基金隐藏在支付宝的名号之后,强调操作提示简洁明了,品牌形象权威统一。而在银行,常常听到客户抱怨流程长步骤多。客户的满意度是金融行业常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但是如何在业务发展中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优化精简流程,余额宝给商业银行们现身说法。
3、渠道冲击,更是观念冲击
有人说,余额宝的问世让银行的存款搬家,目前来看,对银行的冲击仅在于活期存款、理财和代销基金,其体量不足以撼动银行,但是理财渠道的多元化已经让银行端着架子做业务的模式难以为继。前有余额宝,现在百度理财、腾讯、新浪也在积极跟进,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跑马圈地,客户坐在家中点点手机和鼠标即可实现理财,银行不会坐视不理,不少已经开始行动,通过各种渠道寻求突围之路。有些和淘宝合作,成立旗舰店或在淘宝销售存款,如光大银行设立了网上营业厅,卖起了“定存宝”存款产品,华夏、广发、嘉实等10多家基金公司也已在淘宝开店。
但仅仅通过简单的金融电子化实难帮助银行突围,在淘宝上卖存款或者卖理财不过是从一个渠道转到了另一个渠道。淘宝银行旗舰店如果没有亮点,那么和既有的网银渠道又有何区别?各大银行近年来纷纷营销自家的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考核中“网银”、“手机银行”相关指标也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这离搭上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列车还相去甚远。长期以来,电商倡导“平等、共享、草根”的互联网精神,而银行常用专业的术语、复杂的业务结构等来贩卖产品,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余额宝的问世让众多用户感觉到自己也有理财的需求,有理财的,也有DIY理财的能力。
4、应对之道
余额宝也有其短板,说到底它还是一个通过渠道平台销售货币基金的产品,有着所有货币基金共同的投资风险、操作风险。另外,相对于货币基金产品固定的投资期限,实时赎回和一元认购门槛的模式又隐藏了一定的期限错配风险。尽管在“双十一”购物节,支付宝和天弘基金方面提前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顺利应对了当天的天量资金赎回,但一些互联网公司效仿开发的类似产品如“现金宝”、“收益宝”、“活期宝”,在监管层面没有及时跟进的情况下,难保某“宝”会不会在经历大规模赎回潮时发生现金流风险。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有钱存银行的传统观念,这是银行的先天优势。银行培养了大批线下用户,通过银联网络,将服务渗透到了百姓日常生活中。余额宝等产品目前尚未进入银联体系,因此阿里巴巴是用余额宝这项大胆新鲜的创新触动了银行代销基金、活期存款的蛋糕。余额宝给银行业的启发是,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基础上吃老本,向特定的人群销售阳春白雪的产品,首先要有观念上的革新,在此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全面改进既有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
总之,应对余额宝的挑战,银行单纯地提高存款利率是远远不够的,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系统内部的左右手互搏。银行应更加全面深入地推进与基金公司的合作,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开发更符合客户使用习惯和偏好的产品,让客户手中的闲钱真正变成可投资、可变现、可消费的资源。只要银行切实改进自身的观念、产品和服务,在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浪潮中还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于润鸿.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分析[J].管理观察,2013(25).
篇10
互联网时代,孕育出了许多创新模式和创新思维,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虽然商业银行具有难以被替代的优势,但传统银行的运作模式在互联网思维下已经落伍,倒逼着商业银行进一步转型升级。顾名思义,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和新业务,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支付、理财产品在线销售、网络借贷、金融中介等模式,具有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等特征。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不能满足客户价值诉求
传统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外部系统性竞争者,创新动力不够,服务能力有限。在这种格局下,普通民众快速产生的消费信贷及理财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而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从支付宝的孕育而生到低门槛的众筹,再到余额宝的横空出世,互联网金融彰显便捷、高效的优越性。互联网金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产品创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为金融和理财提供了新的突破点,使普通民众能够享受到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二)冲击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域
余额宝、京东“小金库”、苏宁“零钱宝”等一大批互联网理财产品进入大众视野,直指商业银行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一是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亟须完善。依靠传统业务粗放式增量扩张的路径已行不通。要以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智能网点为方向,拓展服务客户渠道,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尚待创新。近几年,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商业银行需通过持续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流程、创新担保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降低小企业融资门槛,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弱化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角色
近几年,第三方支付公司、金融中介公司、网络贷款平台等互联网公司强势发展,逐步弱化了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角色。一方面,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活动更为便捷,大大降低了普通民众对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支付模式,移动支付已成未来支付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互联网金融技术的不断渗透严重冲击了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地位。2014年,“双12”支付宝大规模进军线下收单市场,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支付体验,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支付产生了明显的替代作用。
(四)商业银行利润增速下降
截至2014年12月,四大行中有两家银行存款都较上月出现下滑,剔除监管政策变化的因素,银行存款增加乏力也将成为常态。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崛起已成为商业银行存款有力竞争者。同时,网络借贷也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以信和大金融为代表的P2P网贷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底,我国P2P网贷运营平台达1575家。中小企业通过低门槛的网贷满足融资需求,造成商业银行利息收入进一步收窄。第三方支付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也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商业银行亟须突破现有传统的经营模式,通过互联网渠道服务客户,推出个性化、专业化的个人银行、电视银行、微银行等产品,与遍布城乡的ATM共同打造方便快捷、种类齐全、纵横交错的银行服务网络。通过专属产品、便捷服务及资费优惠等方式,优化客户体验,加速客户服务升级。优化移动金融产品流程,提升服务易用性,创新移动理财、近场支付、网络贷款等方式,贴近客户生活,推动移动金融的不断普及,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金融服务模式。
(二)再造现代化银行
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需依托先进技术深挖潜在市场,打造出产品创新平台。一是推出具有特色的平台经济模式,促使服务更加多样化,增强客户黏性。二是在移动支付领域,推出先进的移动支付服务,通过移动终端为客户办理业务;三是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积极探索理财在线签约和互联网理财等金融产品创新;四是在智能网点方面,通过研发新产品,提升网点智能化服务能力及综合营销能力;五是与互联网企业加深合作,服务内容从支付结算向理财、信贷等方面延伸,逐步走出一条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现代化银行发展道路。
(三)突出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求新求变,须具备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高标准的公司治理水平和优秀的人才等优势。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商业银行推进国际化战略,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就会更加快捷;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才能持续有效地推出创新产品和新型服务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团队,掌握移动互联等各项新技术手段,通过新型网点、微银行等各种新渠道和新媒体,为客户提供优越的综合金融服务,有机组合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新业务,突显竞争优势。
- 上一篇:企业诚信的案例分析
- 下一篇:今日说法网络诈骗观后感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互联网营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