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保鲜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保鲜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保鲜技术

篇1

【关键词】现代化 教学保障 教育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相应的技术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也越发突出,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做好现代化条件下的技术保障工作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高等院校的教学手段也由最初的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及早期的幻灯、投影、视听设备等电教设备的使用转变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媒体运用,如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模式和基于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等。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所有的教员均能利用计算机制作图文并茂、集影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多媒体技术其有交互性,能够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各种图形图像、音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多媒体教学能够以非线性方式组织信息。多媒体教学以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信息的方式,可使使用者在进行各种操作时任意组合、跳转,这种组织方式客观上能够极大程度地发挥人类的联想思维能力。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需要现代化教学保障技术的支持

现代化教学手段需要现代化教学保障技术的支持。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增加,管理人员缺乏与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量大的矛盾日趋明显,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分散配置和管理的条件下,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多,连接复杂。比如台式电脑、视频展台、投影仪、电动屏幕、音频功率放大器、话筒、DVD等设备,设备连接的越多,操作就越复杂,产生错误的概率就越大,给设备使用过程带来不可预测的问题也就越多。由于教师对设备使用的知识了解不够,容易出现误操作使设备损坏或无法使用,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增加了维修费用。

(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控制工作实际上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过多地耗费教育技术人员的精力。在遇到一些教师不熟悉系统的情况下,上课前教室管理人员须打开设备,指导正确使用;在下课后,教室管理人员检查教室设备关闭情况。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而且分散的情况下,教室管理人员就不得不楼上楼下地跑。不难看出负责教室管理的人员始终干着开、关设备和维护设备的简单重复性劳动,体现不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三)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和维护队伍人员不足。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入课堂,大多数的课堂都用到了多媒体设备,这就造成设备使用率高、使用时间集中的问题,相应的给设备管理者带来繁重的工作,工作具有任务重,要求急的特点,如果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不及时,就会给授课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院校中,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的现状已经渐渐凸显。如何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使用的难度,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是如今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院自身教学设备特点,我们对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设备远程控制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具体开发,其主要目标是:通过选用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远程中央控制室的控制主机,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作为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以IP控制模块为桥梁,将多媒体教室中教学设备的集中控制器连接到校园网,从而用基于控制主机―校园网―IP控制模块―集中控制器―多媒体教学设(被控设备)这一技术方案实现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群进行分布式、网络化远程控制的目的。整套系统由两级控制模块组成:现场控制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现场控制系统以多媒体集中控制器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被控制对象组成控制系统。它可以在远程控制系统不工作或由于各种原因而瘫痪的情况下,由使用者通过操作控制器上的相关按钮使多媒体教学系统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远程控制系统是以专用计算机为远程中央控制主机,以分布在不同教学楼里的几十甚至上百个多媒体教室作为被控制对象,通过校园网和以“IP控制模块”为桥梁而连接到网络上的控制器,达到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控制的目的;它比现场控制系统优先级别高,可以通过相关操作使现场控制系统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或关闭状态,可以将多媒体教室内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反馈到远程中央控制主机,并显示在监视屏上。

经过实际使用,我们认为,该控制系统将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和网络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上,实现了计算机、视频展台、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的远程监视和集中控制,保证了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了院校教学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校园网和监控主机,教室管理人员对所有教室的设备运行情况了如指掌,并可协助教员进行远程控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保障效率。

三、结束语

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保障技术。虽然教学保障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表面上显不出它的重要,但离开了它的支持,任何的教育手段都不能顺利的实施。尤其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化条件下的教学与教学保障技术的联系也越发紧密,越发不可分割。失去现代化教学保障技术的依托,现代化教学的优势也就无法显现出来。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使用的今天,教学保障技术也要摆脱传统的束缚,与时俱进。对于教学保障人员来说就是要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领域,要能够使用新的教学保障技术服务于现代化条件下的教育教学,为之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马齿苋总黄酮;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SOD;MDA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3-0237-03

中图分类号:R 285.5 文献标识码:A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由AS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我国一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病理状态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lls,V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后,迁移至内膜,大量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由此导致血管增生重构,这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变化[1]。研究VSMC的异常增殖机制,通过不同方式阻断其增殖途径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策略之一,抑制VSMC增殖是目前有效防治AS、高血压、血管再狭窄和延缓衰老的新途径。马齿苋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也是人们常作蔬菜食用的野菜。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马齿苋具有抗氧化、抗血栓、降血脂[2]、增加膜脂流动性[3],整体动物实验显示有抗AS作用[4]。马齿苋总黄酮对VSMC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在国内外报道很少,因此,本文报道研究马齿苋总黄酮抗VSMC增殖作用及其机制,为寻找开发满意的抗VSMC增殖药物,为马齿苋用于防治AS、高血压、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主要心血管疾病和延缓衰老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1.药品和仪器 马齿苋总黄酮(PTF)由本实验室按文献方法[5]制备,实验前用DMEM调渗透压、pH值,储存在-20℃冰箱中备用,加药时在培养基中稀释到所需浓度,使二甲基亚砜(DMSO)占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不超过1%。丙二醛(malonyldia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uroxide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5C628)

作者简介:卢新华(1957-),男,湖南省郴州市人,高级实验师。 dismutase,SOD)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胎牛血清(FBS)为杭州四季清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产品,DMEM培养基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MTT和DMSO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HH.CPTW水套式二氧化碳培养箱(上海福玛实验仪器有限公司),1×70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olympus公司,日本),C×7 Delta 生化仪(Beckmom,美国)。

2.实验动物 雄性SpraqueDawley大鼠一只,8-10 W,100-150 g,由中南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

3.大鼠主动脉的平滑肌细胞(RASMC)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与鉴定[6] 采用组织块种植法进行RASMC原代培养,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胸动脉Hanks液洗涤,剪成25 mm×30 mm的血管段,放入10%FBS DMEM培养液(含1×105u・L-1青霉素,100 mg・L-1链霉素,25 mmol・L-1HEPES),剥离外膜,将动脉纵行剪开,刮去内膜,剪成1 mm3左右的组织块,移入培养瓶,于37℃孵箱静置培养。每三天更换一次培养液,待细胞生长融合出现“峰与谷”结构时,用0.05%胰蛋白酶(含0.02%EDTANa)消化,首次传代按1∶1,以后每隔3~5天按1∶3传代,经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为平滑肌细胞,实验用第5~10代细胞。

4.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分离提取[7] LDL(α=1019~1060 g/ml)用序列超速离心方法分离正常人血浆获得,在0.005M Nacl,0.02%EDTA,pH7.4盐溶液中充氮透析48 h,4℃保存备用,在使用前透析48 h去除EDTA获得LDL。LDL在含10 μmmol/L,pH7.4 PBS中透析5 h,获得oxLDL,与非氧化LDL电泳速度为15∶1。

5.PTF对RVSMC增殖的影响

(1)RVSMC计数:取生长稳定80%~90%融合的VSMC,消化后以相同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1×106/孔,1 ml/孔37℃培养24 h,更换含0.5%FBS的DMEM培养液培养48 h,细胞同步化。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含0.5%DMSO), PTF组:2.0、4.0、8.0、16.0、32.0、64.0 μg/ml。每组6个复孔,各组均用10%FBS DMEM培养液配制,加药后孵育72 h,终止反应,胎盼蓝(trypam blue)染色,活细胞计数,实验重复3次。

(2)MTT法:取传代培养5~10代RASMC 1×106/孔接种于96孔培养瓶中培养,实验分组剂量同(1),每组6孔。培养24 h后每孔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PTF,培养48 h后加入MTT液(20 μl/孔),继续培养4 h,吸出孔内培养基后,加入DMSO,终止反应,室温下振荡10 min,使结晶溶解,置酶标仪在吸收波长570 mm条件下测定吸光度值。

(3)PTF对oxLDL促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取传代培养5~10代的RASMC(1×106/孔)接种于96孔培养瓶中,培养24 h后每孔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PTF (64.0、32.0、16.0、8.0 μg/ml),每组6孔,每孔均加入oxLDL(10 μgLDL蛋白/ml)3 ml,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培养液中不加马齿苋总黄酮及oxLDL,oxLDL组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相同剂量的oxLDL,培养48 h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数量。

6.PTF对RASMC计数时效关系的影响 取生长稳定80%~90%融合的RASMC,消化后以相同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3×106/孔,1 ml/孔,37℃培养24 h。更换含0.5%FBS的DMEM培养液,培养48 h,细胞同步化,实验分组:①对照组(10%FBS DMEM 培养液配制),②PTF组(PTF 32.0 μg/ml, DMEM配制),③oxLDL组(10 mgLDL蛋白/ml,DMEM配制),④PTF+oxLDL组(同②、③),每组6个复孔,分别于孵育24 h,48 h,72 h终止反应,胎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实验重复3次。

7.PTF对RASMC凋亡的影响 取传代培养5~10代的RASMC(2×106/ml)接种于100 ml培养瓶中,48 h后给药。分4个组,第1~3组为PTF诱导细胞凋亡组(培养液中PTF浓度分别为128.0 μg/ml、64.0 μg/ml、32.0 μg/ml), 第4组为空白对照组,每组3瓶。给药28 h后收获细胞,用Y啶橙结合台胎蓝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8.培养液中SOD、MDA含量测定 选用生长良好的第4~5代RASMC,调整细胞密度为2×105/ml,接种在小培养皿内的盖玻片上,每片0.1 ml,让其贴壁后从培养皿周边加培养液至15 ml,置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生长成片状时,分为两组给以不同条件培养,对照组不加药, PTF组(终浓度为每ml培养液中含PTF 48.0 μg),培养24 h后收集培养液,离心10 min(1000 r/min)。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样品, 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的稳定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按试剂盒方法测定。

9.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1.PTF对RVSMC增殖的影响 PTF 2.0、4.0、8.0 μg/ml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增加到 16.0、32.0、64.0 μg/ml时,抑制RASMC增殖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PTF对oxLDL促RASMC增殖作用的影响 PTF 64.0、32.0、16.0 μg/ml剂量组对oxLDL促RASMC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与oxLDL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3.PTF对RASMC计数时效关系的影响 从PTF抑制oxLDL促RASMC增殖的时效关系显示,PTF预处理24~72 h,RASMC增殖数量比oxLDL组低,分别是oxLDL组的47.5%、32.6%、24.2%,能时间依赖性地抑制其生长。从RASMC计数时效关系显示,PTF预处理24~72 h,RASMC增殖数量比对照组低,分别是对照组的42.4%、35.3%、28.7%,能时间依赖性地抑制其生长,结果提示PTF孵育24 h已出现明显的抗增殖作用。

4.PTF对RASMC凋亡的影响 PTF 128.0 μg/ml、64.0 μg/ml、32.0 μg/ml剂量组的RASMC胎盼蓝着色百分率分别为(54.0±6.72)%,(10.45±2.43)%,(6.12±1.30)%,空白对照组的RASMC胎盼蓝着色百分率为(4.74±1.84)%;PTF 128.0 μg/ml、64.0 μg/ml、32.0 μg/ml剂量组的RASMC凋亡率分别为6.5%,4.7%,5.1%,空白对照组的RASMC凋亡率为0.8%;PTF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5.PTF对培养液中SOD、MDA含量的影响 PTF预处理24 h后培养液中SOD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MDA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TF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诸多危险因素中,一般认为高血脂症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SMC异常增殖等作用而成为导致AS的重要致病因素,在AS的发生与发展中,VSMC的增殖、迁移及表型转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寻找抗VSMC增殖,特别是能够抑制oxLDL刺激的VSMC异常增殖的药物将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转变为合成型,并有促使平滑肌细胞迁移和游走作用,可诱发一系列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反应如SIS、JUN和RAS的表达增加,还可促使血管壁细胞合成内皮素、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激活蛋白激酶C,促使VSMC增殖[8]。本文实验结果显示oxLDL具有促使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PTF能明显抑制oxLDL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同时也具有直接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能诱导少量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近年研究发现,氧自由基能明显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SIS基因表达,促使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还可释放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易作用于膜脂质引起脂质过氧化,产生大量脂质过氧化物(LPO),LPO能刺激中膜平滑肌细胞转入内膜增生。本文实验结果显示,PTF组培养液中SOD含量明显提高,MDA含量明显降低。结果提示,马齿苋总黄酮有抗RASMC增殖作用,该作用与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但有关马齿苋总黄酮抗VSMC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

致谢:本实验研究承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陈钢等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篇3

1 我国生鲜食品保鲜技术发展现状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是根据食品的品质特点、变质机理等,在生鲜食品加工生产与流通中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抑制或延缓生鲜食品的腐烂变质,使生鲜食品保持相对良好的品质和鲜度。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保鲜技术主要有降温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三大类。其中,每一种保鲜技术又演变出了一些新的保鲜技术,各自的保鲜原理多不大相同。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国内生鲜农产品保鲜技术有了大幅度发展,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保鲜技术,如高压静电场处理保鲜技术、热激处理保鲜技术等。虽然每种保鲜技术的原理不同,但都以生鲜农产品的品质特点和变质机理为依据,主要目的基本都是控制对保鲜品质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①保鲜技术控制生鲜农产品的生理、生化变化进程,延缓生鲜农产品品质恶化的进程。②有效控制生鲜农产品所处环境中的微生物,防止腐败菌出现,影响生鲜农产品的品质[1]。 

保鲜技术是保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鲜度的有效方法,在我国生鲜农产品加工流通中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部分人对保鲜技术的应用不太了解,错误或不合理地使用保鲜技术,严重降低保鲜技术的作用。为解决人们应用中的困惑,应当对保鲜技术在生鲜农产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使保鲜技术得到更好地使用[2]。 

2 保鲜技术在生鲜农产品加工流通中的应用 

2.1 降温保鲜技术 

生鲜农产品降温保鲜技术主要是通过低温来控制微生物的繁殖,达到抑制生鲜农产品呼吸的目的,进而减缓生鲜农产品腐坏变质的进程。降温保鲜方式有自然低温储藏法和人工冷却储藏两种方式。其中,自然低温储藏法有沟藏、窖藏等,人工冷却储藏法有冷库、冰箱等。生鲜农产品商业加工流通过程中,一般采用冷库的人工冷却储藏方法,借助氨压缩机和一些辅助设备制冷降温。温度设置以生鲜农产品各自的适宜储藏温度为准,可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 

降温保鲜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持生鲜农产品的固有的风味和鲜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商业价值[3]。在国内,果蔬等生鲜农产品基本都采用降温保鲜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杨梅水果本身是一种南方产水果,采后易腐坏变质。如果想要运输到北方地区,并保持固有的品质与鲜度,必须保鲜技术。使用降温保鲜技术时,根据保鲜期限设定保鲜温度。一般20~22 ℃温度下,保鲜期限为3 d;10~12 ℃温度下,保鲜期限为7 d;0~2 ℃温度下,保鲜期限为10 d。在降温保鲜技术基础上,额外采用壳聚糖涂膜,保鲜期限可以延长至16 d左右;额外采用二氧化氯缓蚀剂,保鲜期限可以延长至30 d左右。调查显示,当杨梅保鲜22 d左右时,硬度仅下降5.9%,总酸含量下降29.7%,没有发霉现象,口感、色、香、味等基本不受影响。 

2.2 生物保鲜技术 

生物保鲜技术在生鲜农产品加工流通中的应用,主要是将某些具有抑菌、杀菌的活性天然物质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喷洒或涂抹于生鲜农产品表面,用于抑制和防止生鲜农产品腐坏。这一种技术的保鲜原理是灭杀掉生鲜农产品中的微生物,将生鲜农产品与空气隔绝开来,从而达到抑制或阻止生鲜农产品腐坏变质。生物保鲜技术的保鲜方法主要有天然提取物质保鲜、微生物拮抗保鲜、基因工程技术保鲜等[4]。

      2.2.1 天然提取物质保鲜 

这一种保鲜方法从天然物质中提取一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将其喷洒或涂抹在生鲜农产品表面,抑制生鲜农产品表面微生物的活力,如酶的活力,从而降低微生物对生鲜农产品的影响。这一种保鲜方法具有无毒性、无害性,是一种绿色的生鲜农产品保鲜技术。在天然提取物质保鲜方法应用中,提取物的作用方式主要有喷洒、浸泡、涂抹、蒸熏和涂膜,其中对涂膜的研究成果较多。例如,从肉桂中提取出肉桂酸物质,将其制成比例适合的溶剂,喷洒桃子、苹果、油桃等生鲜农产品上,可以明显延长保鲜期限。 

2.2.2 微生物拮抗保鲜 

微生物可以产生蛋白酶、抗生素、过氧化氢等物质,这些物质会降低pH值。所以利用微生物菌的拮抗作用可以抑制或灭杀生鲜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将有害物质从生鲜农产品中剥离开来,以免这些有害物质争夺生鲜农产品中的营养物质,降低生鲜农产品的营养和品质。如,利用木霉发酵液保鲜茄子,在20~25 ℃温度下,保鲜期限可以延長至20 d。此外,国内的部分人利用复合生物酶对辣椒进行保鲜处理,辣椒的发酵期限得到了明显延长[5]。 

2.2.3 基因工程技术保鲜 

基因工程技术保鲜主要是通过减少农产品成熟期内源乙烯的生成,降低农产品细胞中的降解酶活性,延缓农产品成熟过程中的软化进程,达到生物保鲜的效果。这种保鲜技术在欧美国家的应用较多,国内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就目前而言,我国开启了“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课题,对生鲜农产品的基因工程技术保鲜方法进行了首次研究,并已取得一些成果。 

2.3 化学保鲜技术 

化学保鲜技术主要是在生鲜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中使用化学品延长保存期,达到保持产品品质的一种方法。如,在生鲜农产品中添加一些保鲜剂、抗氧化剂等,减缓产品本身的腐坏进程。其中,常用的保鲜剂活力多效素、消毒杀菌剂等,具体的作用方式有浸泡、蒸熏、喷洒等。浸泡型的保鲜剂可以杀死生鲜农产品体内和表面的病源微生物;蒸熏型的保鲜剂可以通过挥发的气体杀死生鲜农产品体内和表面的病源微生物。 

化学保鲜技术在生鲜农产品中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但是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如果剂量过大,存在致癌、致畸的隐患。所以,化学保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6]。 

3 结语 

我国生鲜农产品保鲜技术常用的主要有降温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等。此外,还有高压静电场处理保鲜技术、热激处理保鲜技术等新型技术。其中,生物保鲜技术因为无毒无害,是一种绿色的生鲜农产品保鲜技术,受到人们的大力称赞,在我国生鲜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较广。尽管如此,国内生鲜食品保鲜技术水平依然不高,还应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保鲜方法,更好地适应生鲜农产品保鲜需求。 

参考文献: 

[1]余江涛,谢 晶.生菜保鲜技术研究现状[J].食品与机械,2013(5):226-229,233. 

[2]高 磊,谢 晶.生鲜鸡肉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4(5):310-315. 

[3]秦 娜,宋永令,罗永康.鱼类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14(12):28-32. 

[4]侯玉婷,施 威,孔令云,等.采后水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5(8):226-231. 

[5]张惠然,张军.冬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2017(1):66-82.

篇4

关键词:冷杀菌 原料乳 保鲜

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识码A

食品腐败变质大多是由于微生物代谢活动引起的,杀菌也成为了食品保鲜防腐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杀菌可以杀死微生物,钝化酶类等,以使食品的保质期、货架期得以延长。食品工业采用的杀菌方法主要有热杀菌和冷杀菌两大类。冷杀菌又称为非热力杀菌,即不直接采用热能方式来杀死微生物,其在杀死微生物的同时,能够较好的保持食品固有的营养成分、质构、色泽和新鲜程度。而传统的热杀菌法虽然也可以保证食品在微生物方面的安全,但是,热能会破坏对热敏感的营养成分,影响食品的质构、色泽和风味。相比之下,冷杀菌技术更符合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和原味的要求。

1 目前我国原料乳保鲜处理现状

牛奶由于营养丰富,各营养素配比也比较合理,微生物极易在其中生长、繁殖,又因为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奶户榨奶、贮奶和奶站的贮奶条件都比较差,导致牛奶酸败大约占收奶量的50%。过去牛奶保鲜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通过添加苯甲酸钠等化学防腐剂使得鲜奶保存期得以延长,但是,化学防腐剂添加过量可致癌;第二是利用低温保鲜,挤出的鲜奶在2~3小时内冷却至6℃以下,可保存24~48小时,目前,低温保存鲜奶还是我国原料奶保鲜贮藏的一个主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奶牛90%为一家一户分散饲养,每户养牛2~5头的占90%,养牛50头以上的只占少数,这些分散的奶户基本上都没有比较好的冷却条件,因此,利用冷杀菌技术对原料乳进行保鲜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2 乳中微生物来源

实际上,牛乳在从奶牛的挤出之前就已经被微生物污染了,但是,在挤奶的过程中污染又进一步加重,在牛奶被挤出后,被细菌污染的机会又大大增加。原料乳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奶牛的中、中、牛舍空气、炎、表面、手工挤奶时工人的手表面、机械挤奶时器械表面、器械管线等。

3 冷杀菌技术及其在原料乳保鲜中的应用

由于原料乳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要使得其具有一定的保质期,必须对其进行杀菌处理,若利用热杀菌技术对其进行杀菌处理,对原料乳的营养成分极易造成破坏,冷杀菌技术能够在杀灭乳中微生物的同时使原料乳的营养得到较好的保存,现将几种能够应用于原料乳的冷杀菌技术综述如下。

3.1辐照杀菌保鲜技术

辐照杀菌是利用一定剂量的波长极短的电离射线对食品进行杀菌,在食品杀菌中常用的射线有x-射线、r-射线和电子射线,电子射线主要是通过电子加速器获得,x-射线由x-射线发生器产生,r-射线主要由放射性同位素获得。

射线辐照对食品的作用分为初级和次级,初级是微生物细胞间质受高能电子的照射后发生的电离作用和化学作用,次级是水分经辐照后发生电离作用而产生各种游离基和过氧化氢再与细胞内其他物质作用,这种作用会阻碍微生物细胞内的一切活动,从而导致微生物细胞死亡。

1980年的FAO/WHO/IAEA联合国专家委员会根据长期以来的毒理学、营养学和微生物学资料,以及辐射化学分析的结果确定:总平均剂量不超过10KGy辐照的任何食品都是安全的,都不存在毒理学危害。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多种辐照食品,我国自1958年开始研究辐照食品,至今也有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多个单位,对多种食品进行了辐照保鲜、杀虫防霉、灭菌消毒、改善品质等方面的研究,但在乳制品上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刘银春等人用电磁波辐照技术灭菌牛乳,使牛乳的保存期延长了3倍左右。辐照杀菌技术是可以在产品已经包装好的情况下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

3.2超高压杀菌保鲜技术

超高压杀菌技术又称为高压技术或高静水压技术。用某种方式将食品物料包装好后,放入液体介质(通常是食用水、油、甘油、油与水的乳液)中,在100~1000MPa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达到灭菌的要求。其基本原理就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和影响DNA等遗传物质的肤质来实现的。

不同微生物的耐高压性不同。病毒的耐高压性较弱,在较低的压力下即可使其失去活性;细菌的耐压性比酵母菌、霉菌的耐压性要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压力的升高,灭菌效果会不断增强;芽孢的耐压性比较强,300MPa以下的压力反而能够促进芽孢发芽。鲜奶的处理压力高低以及保压时间的长短,决定了鲜奶中细菌菌落的尺寸,保压时间越长,处理时的压力越高,细菌菌落的直径越小。研究表明,对需氧嗜温微生物和需氧嗜冷微生物进行间歇式和加压处理能更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同时,基质水分活度高时,高压杀菌的效果较好。不升温的高压杀菌,可以保存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及其良好的风味。

3.3超声波杀菌保鲜技术

超声波杀菌技术室利用超声空穴现象产生的剪应力能机械地破碎细胞壁和加快物质转移的原理进行杀菌。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KHz的声波,是在媒质中传播的一种机械振动,在液体中,当超声波强度超过某一空化阈值时,会产生空化现象,即液体中微小的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被激活,它表现为泡核的震荡、生长、收缩及崩溃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空气泡绝热收缩及崩溃的瞬间,泡内呈现5000℃以上的高温及109k/s的温度变化率,产生高达108N/m2的强大冲击波。利用超声波空化效应在液体中产生的瞬间高温及温度变化,瞬间高压和压力变化使得液体中某些细菌致死,病毒失活,从而延长食品保质期。研究表明,用超声波进行牛乳消毒,经过15~60s处理后,牛乳可保存5天不变质,若牛乳经过一般消毒再经超声波处理,在冷藏的条件下可保存18个月较之传统高温加热灭菌工艺,超声作用不会改变食品的色、香、味,也不会对食品组分造成破坏。但是,超声杀菌存在杀菌不彻底的问题,因此,目前仍主要用于辅助消毒。

4 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果蔬保鲜 瓦楞纸箱 表面涂覆 气调包装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农产品包装要求的提高,瓦楞纸箱作为重要的运输包装制品,其作用越来越大。在果蔬运输中,据农业部的资料显示,中国的水果产量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然而我国每年因包装不当造成约8000万吨的水果腐烂,损失总价值近800亿元。按农业部规划,到2010年,我国农产品的保鲜处理率要达到45%~55%左右。因此,保鲜成了水果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其目标是减少采后腐烂损失,满足市场需要。鉴于人们对果蔬运输过程中的保鲜追求越来越高,保鲜瓦楞纸箱也应运而生,并被认为是果蔬运输包装的首选方式。

一、果蔬保鲜技术概述

(一)影响果蔬保鲜的因素。采收后的果蔬仍是一个有机生命体,要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同时释放热量,使产品对不良环境和致病微生物具有抵抗能力。这些都与果蔬鲜度密切相关,影响和制约着其贮藏寿命。影响果蔬新陈代谢活动及贮藏效果的因素,主要分外界因素和果蔬自身的因素两类。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气体组分和湿度。低温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和其它的代谢过程,从而延缓衰老,在不发生冷害的前提下,应采用尽可能低的温度来延长贮藏期。改变周围环境中的气体组成,例如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减慢新陈代谢速度。另外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水分损失对于保持水果鲜度和质量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常用的水果保鲜技术。目前用于水果保鲜方法主要有物理和化学方法2种,分别控制水果腐烂的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也即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抑制其生物呼吸作用和细菌生长同时除去促使果蔬熟化老化的乙烯气体。

物理方法主要有: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电磁辐射贮藏等。其中,较先进的保鲜技术主要有临界低温高湿保鲜、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臭氧气调保鲜、低剂量辐射预处理保鲜、高压保鲜、细胞膨压调控保鲜等。这些保鲜方法虽然应用广泛,但是需要特殊的设备、操作复杂、成本高、大范围内使用有一定的困难。

化学方法主要指保鲜剂保鲜。目前常见的保鲜剂有:涂料涂膜剂、乙烯处理剂(吸收剂)、杀菌防腐保鲜剂等。其中,涂料涂膜剂主要是利用在水果表面覆膜达到限抑制水果呼吸和抑制微生物活动的作用。乙烯处理剂又包括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与乙烯吸收剂。

二、瓦楞纸箱的保鲜原理及方法

保鲜瓦楞纸箱正是从上述方面入手,通过在瓦楞纸箱内表面涂布或复合其他材料等手段使瓦楞纸箱具有较高的阻气、防潮等性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内装果蔬释放的乙烯类气体,以达到保鲜目的。此外,有害于果蔬保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病原性微生物的污染导致果蔬凋萎、腐败。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来抑制微生物繁殖以达到抗菌保鲜的目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瓦楞纸箱的保鲜原理。传统瓦楞纸箱的保鲜原理是利用纸质纤维材料对水分的吸收来调节包装内的水分与湿度,使包装箱内不产生露珠和水滴,从而消除某些细菌和维生物在包装箱内的繁殖,同时可在纸箱表面涂布对食品卫生没有影响的抗菌防腐剂,最终达到有限的保鲜效果。这种方法对水果(如苹果、梨等)的包装起到了较好的保鲜效果。但保鲜效果十分有限,例如,一旦环境较为恶劣,或包装物本身具有特殊的要求(如湿度大、包装内温度和卫生条件要求严格等),就很难实现保鲜功能。现代瓦楞纸箱的保鲜原理是借助新技术和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使瓦楞纸箱对包装产品实现保湿、保温、调节气氛、抑制微生物、降低呼吸强度、防止氧化和腐烂等。也就是在制作瓦楞纸箱包装时,必须利用化学、环境、生物、机电、材料等学科知识,对包装材料进行改性或组合,达到纸箱作用的多功能化。

(二)瓦楞保鲜技术方法。保鲜瓦楞纸箱技术与方法,是根据保鲜包装的产品所要求的保鲜特性,将具有满足其特性的功能材料或技术加以组合,利用包装工程的特点,使瓦楞纸箱具有保鲜的功能。孔洞布置保鲜技术指纸包装的透气孔的布置方法。包括纸质本身的孔隙大小和在包装上专门设置的透气孔的布置,纸质本身的孔隙在纸板制成后很难改变,但为了利用现有的纸张制作一定孔隙(透过率)的保鲜包装,就需要合理选择不同密度的纸张或将不同孔隙的纸张进行组合或复合使用。

三、保鲜瓦楞纸箱的应用实例

目前已经有的瓦楞纸箱主要有隔热式、气调式保鲜瓦楞纸箱。

(一)隔热功能的保鲜瓦楞纸箱。具有隔热功能的瓦楞纸箱有很好的保鲜功能。这种瓦楞纸箱是在传统纸箱内、外包装衬上复合树脂和铝蒸镀膜,或在纸芯中加入发泡树脂。这种瓦楞纸箱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防止流通途中水果自身温度的升高。例如,复合在瓦楞纸箱内表面的铝蒸镀膜能够反射辐射线可防止瓦楞纸箱内温度上升同时,它还能吸收乙烯气体防止水分蒸发。

(二)气调功能的保鲜瓦楞纸箱。气调瓦楞纸箱是在纸箱内装衬和外装衬中夹进保鲜膜或在造纸阶段混入能吸附乙烯气体的多孔质粉末,通过调节箱内气体氛围达到保鲜目的。如在瓦楞纸箱内表面复合一层特制的薄膜能够吸收氧分子而让氮气通过。这样在空气通过薄膜进入瓦楞纸箱后,氧气含量大大降低,而氮气含量可高达98%以上,从而减缓果蔬的呼吸作用,达到较长时间保鲜的目的。

在包装日趋于多样化的情况下,低成本、高保鲜效果并兼顾绿色环保的优势是果蔬包装的首选。保鲜瓦楞纸箱作为一种特殊的包装及技术创新产品,体现了现代包装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关键是对传统瓦楞纸板进行改性和对传统瓦楞纸箱结构进行保鲜设计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高荣芳.果蔬储存简易小冷库的设计[J].山西食品工业.1999(01)

[2]高德.臭氧果蔬保鲜包装技术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4(04)

[3]耿健强.壳聚糖保鲜包装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0(06)

篇6

关键词:鲜枣;贮藏保鲜;影响因素;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S6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910(2008)02-0029-05

近年来,我国鲜食枣品种栽培迅速发展,但由于鲜枣不耐贮藏,自然状态下采后几天即失水萎蔫、软化褐变,严重制约了鲜枣产业的发展。我国对鲜枣贮藏保鲜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对延长鲜枣贮藏期和货架期,促进我国鲜枣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枣的贮藏特性、影响枣果保鲜的因素以及各种贮藏保鲜技术进行综述。

1 枣的贮藏特性及保鲜原理

鲜枣(脆枣)的耐贮性很差。在室温条件下,一般自然存放5天左右即变软,失去鲜脆状态;1周后明显皱缩,维生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失去鲜食价值。鲜枣贮藏保鲜,是在一定的贮藏环境条件下,通过控制各项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体成分以及采取防腐措施等,使采收后的枣果尽量减弱呼吸强度及物质的转化与消耗,能在较长时间维持其鲜脆状态和营养成分。

2 影响枣果贮藏保鲜的因素

2.1 品种

鲜枣的耐藏性因品种不同而差异很大。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耐贮,鲜食制干兼用品种较鲜食品种耐贮,抗裂果品种较耐贮,小果型品种或大果型中果肉较疏松的品种较耐贮。曲泽洲等对9个品种耐贮性进行研究发现,以西峰山小枣最耐贮,经45天贮藏(0℃、0.015mm打孔聚乙烯袋),好果率达79.4%~98.7%,到100天时仍有少量好果。王春生等对50多个品种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贮藏条件下,有的贮期仅有20多天,有的贮期可达70多天。王贵禧对30个品种的耐藏性试验表明,襄汾圆枣、临汾团枣、永济蛤蟆枣耐藏性最好;太谷葫芦枣、屯屯枣、相枣等居中;郎枣、骏枣等最差。因此,各地在发展鲜食枣产业时,须结合当地实际,既要考虑品种的鲜食品质、适应性,也要考虑其耐贮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2 采收成熟度

采收成熟度对鲜枣贮藏寿命有明显影响,成熟度低的果实较耐贮藏。据陈祖钺等报道,无论在同株树上,还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树上,同时采摘的全红果(着色100%)、半红果(着色约50%)和初红果(着色25%以下),在0℃贮藏时均以初红果最耐贮,全红果耐贮性最差。同时发现不同品种的耐贮性受成熟度影响的程度有很大差异,如贮藏65天,郎枣全红果的脆果率较初红果低85.5%,而蛤蟆枣仅低8.9%,说明采收成熟度对不耐贮品种的贮藏寿命影响更明显。王春生等研究发现,对于多数品种,如山西的郎枣、圆枣、骏枣,河北赞皇大枣、山东圆铃枣、金丝小枣,辽宁朝阳大枣,新疆哈密大枣等干鲜兼用品种,采后即销时,应在接近全红时采收;准备贮存一段时间上市的应在初红到半红期采收。对于梨枣、冬枣、雪枣、软核蜜、冷白玉等鲜食品种,采后即销时,可在半红到全红时采收;准备贮藏、长途运销或出口时,可在白熟期至初红期采收。

2.3 贮藏环境条件

2.3.1 温度温度是影响鲜枣贮藏寿命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张道辉等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贮藏效果越好。低温能有效地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0℃时枣果的呼吸强度比20℃时低一半还多;低温能减慢果实水分的蒸腾速度和抑制微生物活动,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减少腐烂,延长果实的贮藏期。成熟度高的鲜枣应适当降低温度,不应与半红期、初红期的鲜枣在同一环境内贮藏。

贮藏温度低于冰点时,枣果会发生冻伤。枣不同品种的冰点不同;同品种鲜枣在贮藏过程中不断进行着生理生化反应,冰点温度会随内含物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据陈祖钺等测定,半红期郎枣的冰点为-2.4~3.8℃,冬枣的冰点温度为-3.5~7.8℃。

2.3.2 湿度鲜枣果实很容易失水,失水可引起呼吸强度提高、膜透性增加,加快衰老进程。据薛彦斌等测定,在库温0℃、湿度低于85%的条件下,15天内鲜枣会发生失水软化;在冷藏条件下,适合鲜枣贮藏的湿度为90%~95%。陈祖钺等发现,在库温6~10℃,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同时存放14天的郎枣、红星苹果和山楂的失水率分别为22%、1.2%和11.2%。可见保持较高湿度对鲜枣贮藏很重要。曲泽洲等和陈祖钺等试验表明,用0.03~0.06mm的聚氯乙烯打孔袋贮藏鲜枣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

2.3.3气体成分鲜枣是高呼吸强度的果实,在缺氧条件下会迅速转入无氧呼吸,加速果实变质。王春生等对不同气体成分进行试验表明,鲜枣不耐CO2,高于5%的CO2会加速枣果软化褐变。在基本无CO2的情况下,1.5%的低O2并未使襄汾圆枣、金丝小枣等品种比对照(空气)更早地出现软化变褐,说明鲜枣对CO2比对低O2更敏感。张培正等研究认为,圆铃大枣贮藏最佳气体组成为O2 3%~5%,CO2<2%。

2.3.4 化学药剂处理 钙为构成果实细胞中胶层的重要成分。许多研究表明,钙离子处理可提高果实硬度和贮藏寿命。陈祖钺等研究表明,采后立即用2%氯化钙浸泡郎枣,贮藏2个月时好果率比对照高20%。但也有研究表明,氯化钙浸果无明显效果。

2.3.5 微生物作用 在冬枣果实成熟和贮藏过程中,对贮藏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的微生物会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繁衍并侵入果体,成为果实变软腐烂的重要原因之一。生产中为了解决各种病菌的浸染和发病,多采用采前喷药和贮期灭菌的方法加以控制。

3 贮藏保鲜方法

3.1 低温贮藏保鲜

低温贮藏又称冷藏,是指在0℃或略高于果蔬冰点的适宜低温环境条件下进行贮藏的方法。枣果采收后,尽快清洗、预冷、装袋,然后进入冷藏库。果实贮藏期间,库内温度稳定维持在0℃左右,相对湿度维持在90%~95%。枣不能忍受5%CO2,库内要适时通风换气。冷藏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冻害发生。近年来,国外出现了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冷库,库内装卸作业和温、湿度控制等全部实现自动化,但能耗较高,需要大型的机械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资金回收期长。长时间贮藏会引起某些果实的生理伤害,耐低温细菌、病毒繁衍滋生并使鲜枣萎缩,因此冷藏时间不宜过长。

3.2 气调贮藏保鲜

气调贮藏是采用低温、低O2和较高浓度的

CO2,使鲜枣呼吸作用降低,营养物质消耗减少,抑制贮藏物的代谢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同时抑制乙烯的产生和乙烯的生理作用,从而使后熟衰老过程减缓,使鲜枣保持较好的品质并延长贮藏寿命。气调贮藏包括人工气调贮藏CA(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和自发气调贮藏MA(Modified atmosphere storage)。

继1918年英国Kidd和West创建苹果气调贮藏法以来,这项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推广,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仍在不断发展。在我国发展最快的气调技术是小包装大帐自然降氧贮藏、大帐充氮快速降氧贮藏和硅橡胶窗气调贮藏。气调贮藏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枣果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适宜温度为-1~0℃,相对湿度为90%~95%,贮后果实口感好,风味得以保持。适宜的气体指标为CO23%~5%,O22%。王春生等应用气调贮藏调气系统,对不同品种鲜枣在不同浓度CO2和O2条件下的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梨枣和骏枣随着CO2浓度的提高,果实明显变软、果皮转红;适当降低O2分压,有利于多数品种的贮藏保鲜,高于21%的O2分压对鲜枣贮藏不利;无CO2条件下,多数鲜枣能承受1.5%的低O2。

目前生产中应用的气调库有FACA气调库和硅窗气调库,能根据不同果蔬的要求调控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低氧和二氧化碳气体环境,并能排除呼吸代谢放出的乙烯等有害气体,可以显著地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达到延迟后熟、衰老并保持果蔬品质的目的。中国林业科学院于2001年在山东省济南市和东营市进行冬枣贮藏保鲜的应用,冬枣贮藏保鲜期可以达到4个月以上,好果率达95%以上。但国内目前的气调库均为通用型的水果贮藏设施,并未针对鲜枣专门设计,湿度和CO2等均达不到适用于鲜枣的最佳指标。此外,目前的气调库一般容积都比较大,并要求在短时间内装满库房和密闭库体,而目前国内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模式很难做到。近年来,山西省专为贮藏鲜枣兴建的七八座气调库,无一座大量贮过鲜枣并取得成功。全国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3.3 减压贮藏保鲜

减压贮藏(Hypobafic storage)是气调贮藏的发展,又称低压贮藏或真空贮藏,是低温和低压相结合的一种贮藏方式。其方法是在贮藏室内采用特殊密闭包装容器,使枣果实处于低压条件下,并经压力调节器使室内枣果始终处于恒定的低压、低温、高湿的贮藏环境中,使其代谢活动降至最低点,长期地保持鲜脆状态。王亚萍等研究了在-1±1℃,大气压分别为86.1、70.9、55.7、40.5和25.3kPa的减压条件下贮藏冬枣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减压贮藏可以较好地保持冬枣的硬度,抑制其转红,降低果实的干耗率,使枣果保持较好的外观颜色;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冬枣有机酸、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保持可贮藏性的品质,延缓其衰老速率。在供试的5个负压条件下,以55.7kPa负压处理效果最佳。减压保鲜贮藏的冬枣失重率最低,在不加湿的情况下,贮藏2~3个月的失重率小于0.5%;浸水处理一般不失水,反而增重1%~2%。

减压贮藏的特点一是能迅速冷却,短时间内能使库内达到预定的温度;二是能快速降氧,随时将有害气体净化;三是低能耗,多功能,兼有冷藏和冻藏双重功能;四是高效杀菌,应用臭氧进行杀菌和减压杀菌,消除公害残留。张有林等发现在充足的湿度条件下,温度控制在~2℃,每隔10天用30mg/m3的臭氧处理半小时,之后立即除去臭氧,每天抽真空一次,使压力保持在40.5~47.0kPa,冬枣贮藏140天时,好果率达92.6%。

冷库内减压贮藏的方式是目前先进的贮藏方式,但对设备条件要求高、操作技术更复杂、操作环节增多、风险增大、成本较高等诸因素使得这项技术在生产上的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

3.4 湿冷系统保鲜

湿冷系统是在机械制冷和蓄冷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它通过机械制冰蓄积冷量的方法,使获取低温的冰水经过混合换热器,让冰水与库内空气传热传质,得到接近冰点温度的高湿空气来冷却果蔬。它能把果蔬快速冷却到贮藏温度,并维持在该温度,同时结合臭氧的协同作用,使果蔬处于低温高湿环境中,而又不受霉菌的危害。湿冷保鲜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表现在:①压缩机配套动力比常规冷库减小30%~50%,制冷剂用量节省20%~30%;②利用低谷廉价电力蓄冷,贮藏保鲜成本可下降20%~30%;③免去加湿、除霜作业,库内温度、湿度稳定;④臭氧可抑制霉菌产生,氧化乙烯、乙醇和残留农药,达到无乙烯贮藏的效果;⑤采用高湿冷气流压差预冷,冷却果蔬的速度比一般风冷快4~6倍,并且水分损失少;⑧产品可以随时进出库,便于连续流通。通过对南、北方果蔬的长期贮藏来看,湿冷保鲜库完全可以实现库内温度高于0℃以上,相对湿度达到95%~100%,而在低于0℃环境中,相对湿度达到92%~95%,使果蔬的呼吸强度大幅降低,蒸腾作用受到抑制,最大限度地保持果蔬原有的新鲜程度和风味。刘晓军通过对湿冷条件下,不同采收期、不同成熟度的冬枣耐贮性比较,发现湿冷保鲜和臭氧杀菌技术能有效地延长冬枣的贮藏寿命。李守勇等采用多种消毒防腐保鲜方法处理枣果,证明在一定的消毒措施下,用高锰酸钾作为乙烯吸附剂,并配以合适的包装,在低温高湿的冷库条件下贮藏效果较好。

3.5 热处理保鲜

果品贮前的热处理是指利用果品的热学特性和其他物理化学特性,在贮前将果实置于热水、热空气、热蒸气等热的环境中处理一定的时间,以延长果实的保鲜期,通常用30~45℃处理数小时或用40~60℃处理数分钟至数十分钟。适宜的热处理可以延缓果蔬的衰老,保持其风味,抑制生理和病理伤害,降低腐烂指数、软化率、失水率和呼吸强度。霞等就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冬枣货架期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用的热空气、热蒸气、热水处理中,热空气处理时间较短,对冬枣货架期品质影响不显著,如延长处理时间,不但容易造成冬枣热伤害,而且会促进冬枣在货架期间失水;热蒸气处理易对冬枣造成热伤害,如降低处理温度则起不到应有效果;适合于冬枣的热处理方式为热水处理,处理条件为水温50~55℃,时间6~8分钟。鉴于热处理单独使用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热处理同其他技术的结合得到广泛研究。已有的研究表明,热处理同浸钙相结合可以改善苹果、枣的品质;热处理结合酸浸熏硫在荔枝上使用可以得到较好

的效果;热处理与化学杀菌剂相结合,既可以提高杀菌效果,又可以减小用药量。因此,热处理同其他保鲜技术结合使用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就热处理技术的实施而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热处理方法,简化操作,降低成本,是该技术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

3.6 防腐保鲜剂保鲜

防腐保鲜剂保鲜主要是利用一些化学药剂处理采收之后的果蔬,以消灭病菌,防止贮藏过程中病菌的浸染,从而延长果蔬的贮存期限。防腐保鲜剂种类:①吸附型防腐保鲜剂。这类保鲜剂主要用于清除贮藏环境中的乙烯,降低氧气含量,脱除过多的二氧化碳,抑制果蔬后熟。其中乙烯吸附剂应用最为广泛。②溶液浸泡型防腐保鲜剂。此类保鲜剂主要制成水溶液,通过浸泡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是最常用的防腐保鲜剂。③熏蒸型防腐剂。该防腐剂指在室温下能够挥发,以气体形式抑制或杀死果蔬表面的病原微生物,而其本身对果蔬的毒害作用较小。④蜡和涂膜剂,用蜡和成膜物质涂布果蔬表面成膜,不但可以减少果蔬水分损失、抑制呼吸、延迟后熟衰老,还能阻止微生物浸染,增加果蔬表面的光洁度,提高产品质量。

3.7 其他保鲜方法

近年来,许多物理和化学方法如采前采后激素处理、Co60辐射处理、真空保鲜、电磁辐射和急降温等都在枣的贮藏保鲜中进行过应用试验,有的方法虽然对延缓枣果软化有一定的效果,但尚未看出有显著的作用。

4 建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气调贮藏技术、减压贮藏技术、低温贮藏技术、辐射贮藏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保鲜等方面的研究都已经取得较大进展,这些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篇7

[关键词] 蔬菜 贮藏 保鲜

[中图分类号] TS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57-01

常温贮藏

常温贮藏又称简易贮藏。不需要特殊的制冷或加温设备,是根据蔬菜的特点,利用昼、夜温度及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等自然的低气温调近代蔬菜贮藏温度,采取自让降温或保温措施,创造适宜贮藏的温度条件,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常温贮藏设备工艺简单,投资少,贮藏费用低,但受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不能是贮藏温度很好地满足不同蔬菜的要求,在温暖地区或高温季节难以应用。常温贮藏包括堆(垛)藏、沟(埋)藏和窖(库)藏三种基本形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冻藏、假植贮藏、挂藏和缸藏等。

1.堆(垛)贮藏

堆(垛)贮藏是将蔬菜直接堆(垛)在田间地面或浅坑中,或在荫棚下堆成圆形或长条形的垛,表面用席子或作物秸秆等材料覆盖,利用低温季节的自然气温和覆盖材料的保温、保温性能,维持蔬菜适宜贮藏的温、湿度条件,防止受热、受冻和水分蒸腾。堆(垛)贮藏的常用形式有浅坑堆藏、地面堆藏、散堆贮藏等。

2.沟(埋)贮藏

沟(埋)贮藏是指将蔬菜堆放在事先挖好的沟或坑内,上面用土壤覆盖,利用低温和覆盖土维持贮藏蔬菜适宜的温、湿度。埋藏与浅坑堆藏的区别,在于覆盖物的不同,习惯上把覆土叫埋藏。沟(埋)藏实际上是一种封闭式的贮藏方式,保温性能比堆(垛)藏好。沟(埋)贮藏应用比较普遍的有土地上式埋藏、半地下式埋藏、地下室埋藏等几种形式。

3.窖(库)藏

窖(库)藏是利用比较稳定的地下温湿度和通风保温设备,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贮藏环境。窖(库)藏可以自由进出检查产品,也便于调节温湿度,它保留自然降温这样一条最基本的适温创造方式,仍利用,空气对流原理,引进外界冷空气进行降温。窖(库)贮藏按结构形式不同分为棚窖,井窖,窖窟和通分库四种,除此之外,利用现成地下室,防空洞贮藏蔬菜,也算作窖藏。

4.冻藏与假植贮藏

冻藏与假植贮藏是沟藏或窖藏得特殊利用形式。冻藏又称为冻贮藏,是在入冬上冻时,把收获的蔬菜放在背阴处的浅沟内,并稍加覆盖,利用自然低温使蔬菜入沟后迅速冻结,在。整个贮藏期内始终保持微冻状态。食用前经过缓慢解冻,蔬菜仍能恢复信息新鲜状态,并能保持其品质。假植贮藏是将蔬菜连根收获,单株或成族簇密集假植在沟或窖内,使蔬菜处于极其微弱的生长状态。假植贮藏的蔬菜仍能继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以补充蒸腾的损失;同时还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使蔬菜外部叶片中的养分向内叶或食用部位转移,有的还有微弱的光合作用。假植贮藏多用于秋末季节气温降低到蔬菜生长的适温下限,而蔬菜食用器官尚未充分长成的一种补救措施,一般不作为越冬贮藏手段。

5.挂藏与缸藏

挂藏是将凉晒和预贮后的蔬菜绑把编辫挂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或挂于室外防雨的荫棚下面,使蔬菜处于休眠状态,利用蔬菜休眠期易于贮藏的特点进行贮存。但蔬菜休眠期过后,将陆续发芽,适于短期贮藏或配合化学处理长期贮藏。缸藏是将蔬菜放入缸中贮藏,利用缸内密闭的环境条件,进行保湿,保温和调节气体成分贮藏。缸藏保水效果好,并能起到类似自然降氧的贮藏效果。

5.1化学贮藏

化学贮藏是利用化学物质处埋贮藏蔬菜,防止蔬菜腐烂,抑制蔬菜生长,达到保鲜的目的。化学处理可作为其他贮藏方式的辅助措施,在有的贮藏中起主导作用,成为蔬菜贮藏保鲜的一种独立方式。由于蔬菜收获后的水分蒸散,呼吸,老化和发芽等生理上的变化,以及因生理病害和病原菌引起的腐败等原因,是蔬菜的品质边变劣。为了抑制这种品质上的劣变,可采用多种化学物质,在贮藏前或贮藏期间对贮藏蔬菜进行处理。如利用蒸散控制防止蔬菜的凋萎;用老化抑制剂防止后熟和老化;用发芽抑制剂抑制块根,球茎等蔬菜的发芽;用杀菌防腐剂防治疏菜的感病腐烂等。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可有效地防止贮藏蔬菜品质劣变,达到贮藏保鲜的目的。用于化学贮藏的物质,按其成分,性能和作用不同,分为杀菌防腐剂,液膜保鲜剂和植物激素保鲜剂。

5.2辐射贮藏

辐射贮藏是一种物理贮藏法,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Y射线去照射蔬菜,杀死蔬菜上的病菌和虫卵,抑制发芽,纯化蔬菜中的酶类的活性,抑制后熟衰老延长贮藏期,减少贮藏损耗。

Y射线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电离射线,它不仅可杀死蔬菜表面的昆虫和微生物,而且能透过生物机体穿入蔬菜的内部,使机体中的水和其它物质发生电离作用,产生游离基或离子,导致蔬菜组织不能正常生活,从而影响到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

5.3减压贮藏

减压贮藏又称低压贮藏,真空贮藏,是把贮藏场所的气压降低,造成一定的真空度,一般降1/10大气压,甚至更低。降低气压,空气中各种气体组成的分压都相应降低,还能减少蔬菜组织内源乙稀的量。减少贮藏对对延缓蔬菜组织后熟衰老,保持绿色,防治组织软化,减轻冷害和某些贮藏生理病害有利。但蔬菜的减压条件下,组织内水分极易蒸散干萎,必须保持很高的空气湿度,一般在95%以上,高湿会加重微生物感染,要注意配合应用消毒防腐剂。刚从减压贮藏中取出的产品风味不好,不香,但放一段时间后有所恢复。减压贮藏基本上有两种方式:定期抽气式(静止式)和连续抽气式(气流式)。

参考文献

[1]李全忠,王发禄. 茄果类蔬菜的贮藏保鲜技术[J]. 青海农林科技,2007,01:57.

篇8

【关键词】食用菌;功能性食品;保健功能;保鲜技术;质量安全

食用菌作为菌物类食品,以其所含的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所青睐。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其所具有的保健功能也受过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经研究发现,长期食用食用菌可起到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胆固醇、抗癌防癌等保健功效。我国是食用菌的生产大国,是全世界约三分之二的食用菌出产地。但食用菌在采集流通过程中,往往存在水份容易蒸发、易腐败变质等问题,加强对食用菌贮藏保鲜和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技术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了世界领域目前广泛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命题。另外,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食用菌安全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成为了保证食用菌安全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食用菌加工技术还存在加工程度低、产业发展落后、农药残留及病源微生物超标都成了制约我们食用菌生产加工。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食用菌产业走上一条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1.食用菌的食用价值及保健功能

我国食用菌资源广阔丰富,对食用菌的采摘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人工采摘香菇、木耳的栽培技术一直流传至今。与普通食用植物相比,食用菌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首先,食用菌富含丰富蛋白质及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另外,食用菌中还含有钙、磷、镁、钾、钠、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从对食用菌中分离出的多糖成分研究显示,长期使用食用菌可发挥出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压等药理作用。而食用菌中所含有的矿物质成分具有保健、延年益寿、抗衰老、抗肿瘤及防治多种疾病的功效。经研究发现,食用菌除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外,对呼吸、消化、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疾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目前,食用菌已被公认为是防癌抗癌的天然保健品之一,在食用菌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除采用加工直接食用外,还可通过进一步加工提纯食用菌中的有效成份,制成保健茶、保健饮品,随着食用菌药学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深化,食用菌在医学和药学领域的研究,展现出的广阔前景对食用菌进一步开发指明了方向。

2.食用菌保鲜技术

由于食用菌其特殊生长条件和本身构造,具有水份含量多、容易腐败变质、不易储存、加工、运输等特点,如果对食用菌不恰当保存,极易导致食用菌出现变质腐败等问题。因此,处理解决食用菌去农药残留、保鲜问题,在食用菌存储与加工过程中,食用菌保鲜存储与加工技术已经成为食用菌生产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重要命题。食用菌保鲜即利用活性物质使食用菌对抗微生物环境及不良环境的侵袭,在一定时间内使用物理或化学相关技术,使食用菌在低分解代谢状态下保持活性,避免出现腐败、变质等问题,以延长食用菌储存时间,保持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及商业价值。食用菌储存过程是一个由简至繁,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食用菌保鲜科研技术重点是使食用菌在一定低分解代谢的情况下保持食用菌生物活性。

3.食用菌安全检测新技术

3.1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农药的使用在大大提高食用菌产量、缩短食用菌生产时间的同时,增加了食用菌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负面作用。化学分析法、比色法及微生物法是目前常用于食用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中。

3.2 重金属污染及其检测技术

重金属污染是指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金属元素,通过食用食用菌进入人体体内,严重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食用菌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包括铅、铬、汞、砷等重金属元素。食用菌重金属检测方法,目前常用中子活化分析法、原子吸收法、荧光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极谱法和分光光度法等。通过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目前常用的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包括,冷冻干燥保鲜技术、液体深层发酵技术、超细粉体技术、微胶囊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使用该项检测技术后,可了解食用菌重金属污染程度,用生产源头上节制不安全因素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伤害。

3.3 甲醛残留及其检测技术

甲醛是农业生产场所常用的化学杀菌消毒剂,为不法份子在食用菌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甲醛是一种细胞毒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与人体内蛋白质相结合,产生致癌物质,导致人体肝肾脏严重受损,一定量的甲醛在人体内蓄积后,可导致人体死亡。在严厉打击不法商贩违规在食用菌上使用甲醛的同时,可采用必要手段对食用菌残留甲醛进行检测。目前,检测甲醛残留的主要技术包括,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乙酰丙酮法等检测技术,都是检测食用菌甲醛含量的常用技术。

3.4 二氧化硫残留及其检测技术

亚硫酸及其盐类在人体内代谢会产生在人体内发挥毒性作用的物质二氧化硫,超标的二氧化硫蓄积在人体内,会影响组织代谢,造成人体慢性中毒。因此使用二氧化硫残留检测技术,可有限阻止含二氧化硫过量的食用菌流入市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目前,检测二氧化硫残留的主要技术包括,冷冻干燥保鲜技术、液体深层发酵技术、超细粉体技术、微胶囊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

食用菌产品检测过程中,关于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甲醛残留及二氧化硫残留等多项有害物质超标问题,已经有诸多报道,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健全规范的食用菌安全检测技术为构建食用菌形成环保、健康、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为构建食用菌产业发展健康平台,搭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道路。

参考文献

篇9

1、熟柿子存放可以采用低温保鲜,一般将柿果在(0±1)℃冷藏保存。柿果冷藏前必须进行预冷处理,先使果温由常温降到5℃,再逐渐降至0℃。

2、一般将冷藏技术与其他措施如PE包装相结合,柿果贮藏期约为3个月。目前国内外柿果保鲜中最常使用的化学保鲜剂包括生理活性调节剂、乙烯吸收及抑制剂、脱氧剂及其他相关保鲜剂。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1 我国果蔬收货后的主要处理方式

我国果蔬收获后的主要处理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

①在采摘地应季销售。如运到当地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市、超市等进行销售。

②运到异地反季节销售。如南方的果蔬运到北方进行销售。

③对果蔬加工处理后销售。如加工成净菜、果蔬汁、调味品、罐头及脱水蔬菜等形式进行销售。

④采摘后的果蔬进行贮藏。如利用各种冷藏、保鲜技术使果蔬延长保鲜时间,保持原有风味和营养不丢失。将果蔬销售给高档需求人群或者国外消费者,达到增收创收的目的。

2 我国果蔬的主要贮藏保鲜技术

2.1 传统贮藏保鲜技术

2.1.1 产地贮藏保鲜

产地贮藏是我国的传统方法,如四川的地窖、湖北的山洞贮藏柑橘;山东等地的地窑贮藏苹果等,是一种基本符合贮藏库、土窑洞加机械制冷、简易节能库、复合节能冷库、柑橘改良通风库、苹果常温双相变动气调技术等。

2.1.2 温控贮藏保鲜

①简易贮藏保鲜。简单贮藏方式有埋藏、堆藏、窑藏和通风库贮藏等。这种方法是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创造水果蔬菜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并利用土壤的保温作用,来实现水果蔬菜的保鲜。需要定期通风换气。

②冷藏保鲜。冷藏是现代化水果蔬菜贮藏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采用高于水果蔬菜组织冻结点的较低温度实现水果蔬菜的保鲜。可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常年进行贮藏,以保证果品的常年供应。

③控制冰点贮藏保鲜。在冰点湿度下对食品进行保鲜的新方法称为控制冰点贮藏法。运用此方法保存的水果蔬菜新鲜如初,未发现细菌败坏或变质现象,有害微生物繁殖甚微。

2.2 气调贮藏保鲜

气调保鲜技术是一种现代化贮藏理念,它在冰镇储藏的基础上人为控制气体中的氮气、二氧化碳、氧气、乙烯等化学物质的比例、湿度、温度(冰冻临界点以上)及气压通过抑制储藏物呼吸量来延缓其新陈代谢过程,使之处于是近休眠状态,而不是细胞死亡状态。从而能够长时间的保持被储藏物的质地、色泽、口感、营养等基本不变。进而来达到长期保鲜的效果。我们称之气调保鲜技术。

3 农产品冷链物流中气调保鲜技术的应用

在冷链物流运转流程中从食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中,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是冷链物流最基本的保障。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无论是在综合大卖场、超市还是在传统的菜场购买需要温度控制来保鲜的产品时,除考虑产品是否是货真价实,无假冒伪劣等基本条件之外,更多的可能考虑的是产品的新鲜度(质量),随着当前冷链物流技术的进步,各种良好的保鲜技术层出不穷,气调保鲜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这对当前的冷链物流产品的保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果蔬质量的重视和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气调保鲜技术在冷链物流中逐渐得到应用。其主要保鲜工艺技艺步骤如下:

3.1 贮前准备

①对制冷系统、气调系统、加湿系统等进行检查:贮藏前应着手做好贮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制冷系统、气调系统等是否能正常工作,发现故障及时修理。并且在入贮前3天,开启制冷系统对库房进行梯度降温,达到贮藏要求的温度。

②库房的消毒灭菌:库房的卫生是影响果蔬贮藏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库房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无毒、无异味。贮藏前应进行彻底灭菌,以免其浸染果蔬,引起果蔬病烂。

③原料的采收:最适采收期的确定;把握好果蔬的成熟度和最适采收期的确定,对果蔬气调贮藏是至关重要的。必须严格要求,采收过早或过迟,都会对果蔬贮藏不利。采收期的确定方法,可采用感观测定、物理测定、化学测定,以及根据日历气象与果蔬生长发育的关系综合判断。

④预冷和整理:收购来的原料,应及时预冷。预冷的目的是迅速除去田间热,使其急速降温,冷却到适宜的温度,以有效地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抑制酶活性和呼吸强度,减少产品的失水和乙烯的释放。

⑤整理:按照贮藏原料质量标准对原料进行严格地挑选,剔除异形、病虫、伤残等果蔬,并按一定质量捆把包装。整理加工可在预冷库进行,工作力求快捷。没有预冷间应在阴凉处进行。

⑥防霉保鲜处理:在预冷阶段,应对入库的原料及时进行灭菌保鲜药物处理,由于原料在田间带有许多真菌和细菌。另外,原料在采收、运输及装卸过程会造成一部分机械损伤,这样就更容易被浸染。如果不有效地进行化学药物处理使病源菌发展受限制,否则就会造成一定贮藏损失。

3.2 贮藏管理

贮藏管理是贮藏效果好坏的关键,贮藏过程中必须调节控制好库内的温度、相对湿度、气体成分,通气循环系统等,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库内温度波动不能超过0.5℃;对相对湿度管理重点是加湿器及监测系统,适时开机增湿,气体成分管理应在封库后迅速降氧,最终使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三者之比达到一个适宜的平衡状态。在贮藏期内,应对原料的感观性状、硬度、总糖含量、失水率、腐烂情况等进行观测,并作好各项记录,总结分析,指导贮藏管理。

3.3 出库销售

出库是贮藏的最后一个环节,何时出库,每次多少,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由于气调间库门一旦打开后,贮藏环境被破坏,这样会引起果蔬呼吸加快,失水增加等等,因此应做到开一间,销售一间。如暂时发运不走,应将出库的果蔬转入冷库。出库后应进行必要的挑选、分级、包装使果蔬具有良好的外观,提高其产品档次,赢得更大的市场。

气调贮藏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探索、完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在我国,开始实施气调保鲜技术应该也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关键在于需要看成本和其推广的力度,但是相信在未来,这种新的冷链物流保鲜技术将会在国内冷链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4 果蔬气调保鲜技术推广的目的和意义

果蔬气调保鲜技术推广的目的和意义可以从健康营养以及经济两个层面来体现:

从健康营养层面来分析,气调贮藏能在适宜低温条件下,通过改变贮藏环境气体成分、相对湿度,最大程度地创造果蔬贮藏最佳环境,其效果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气调保鲜贮藏库属于高温库的范畴,被保鲜的食品不会结冰,保留食品原有的新鲜度和风味不变,营养也不会丢失,且安全环保,无污染;

②气调贮藏营造的低氧、适当CO2浓度能有效地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果蔬中营养物质的损耗,同时抑制病原菌的滋生繁殖,控制某些生理病害的发生。另外,从经济的层面来分析,气调保鲜贮藏技术可以带来三个方面的收益:

1)在相同的保鲜品质和温度条件下,气调保鲜贮藏库的保鲜时间是冷库的3~5倍,有些食品甚至可达数十倍,是冷库所无法比拟的;2)气调保鲜贮藏库运行温度在0~12℃,比普通低温冷库(运行温度-25~-18℃)高18~37℃,在相同的保鲜时间内,气调保鲜贮藏库的电耗远远小于普通冷库;3)清除贮藏环境气体中的乙烯,以抑制其对果蔬的催熟作用,延缓后熟和衰老过程;增加环境气体中的相对湿度,以降低果蔬的蒸腾作用,从而达到果蔬长期贮藏保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