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展厅的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展厅的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展厅的设计方案

篇1

以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主题展馆的设计方案为例,研究展览建筑设计在体现主题方面的意义,并对展览建筑主题设计的主题生成方法和主题表达方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

展览建筑 主题 表达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36-02

展览建筑是传承文化与交流文明的载体。近年来,作为这一重要的角色,展览建筑在中国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从而也带动了其主题设计的发展。在展览建筑的设计中,由于其性质的不同会采用不同的展示设计观念和展示设计方法,主题展馆的主题设计已成为展览建筑设计的重要趋势。

通过对展览建筑主题的理解,将主题表达在方案设计中进行实践。示例方案项目为沈阳世博园内展示关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主题展馆,其中世界遗产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古老的地球文明缔造的一个又一个自然造化的奇观,孕育的一个又一个饱含着人类智慧与劳动结晶的历史奇迹。”根据方案条件,结合方案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寒地特点,同时实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主题内容的传达,完成具有主题特色的展览设计方案。以下结合这一方案,对主题展览建筑的主题意义和具体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1 展览建筑主题的意义

“主题”是源自德国的音乐术语,指乐曲中的那一段主旋律,它是整首音乐中的核心思想所在。后来这一术语被广泛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之中。文学创作中,主题被认为是通过利用文章的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而在建筑创作中也有类似的意义。

1.1 主题是展览建筑的核心

在建筑创作中,“主题”则是建筑作品表现中的核心思想,主题展览建筑以其欲传达的主题为核心,并围绕这一特定主题创造展览建筑,运用建筑设计手段和表现手法来表达展览建筑要传递给参观者的思想。不仅在创造展馆的建筑形式上,同时在营造展馆环境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上也要实现对建筑核心主题的体现。围绕核心主题设计的展览建筑如主旋律鲜明的音乐般让欣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展览的目的。

1.2 主题使展览建筑具有独特性

设计有核心主题的展览建筑,是依据展览建筑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背景状况、技术条件等限制,结合具体展览的内容和欲传达的意图,得出独具特色的创作思想,并以此为设计依据,指导完整的建筑设计过程。“意义在于针对具体的城市、文化和受众群体定位满足其需求,使建筑形式能够清晰、充分地表达创作主题并且具有独特性;其优势在于能够使建筑形式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深刻、全面、系统地表达创作者的设计思想。”

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展馆方案设计尝试通过具有主题层次的设计,摆脱展馆建筑的任意性,而使其具有唯一性,让参观者能够从整体到细节都体会到其特有的展示内容,让参观成为一次独特的经历,最终让参观者感受到设计者传达的设计思想。

2 展览建筑主题的生成

展览建筑的主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生成,除了结合背景条件的限制,设计者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决定了主题生成的方向,方案中主题生成采取的是对主题内容的解读,将展示内容进行信息整合,提出所理解的主题概念,并将主题元素进行提炼、抽象、转化等方式,最终实现将抽象意义的主题转化为具体建筑视觉化表达。

2.1 展览内容的解读与主题元素的提炼

示例方案中对展示内容的解读具体方式是通过了解比较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发现世界遗产中所存在的共同特点。通过具体名录比对解读发现:在文化遗产中有多文化交融的潜在宏观特点,如中国的布达拉宫、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在自然遗产中具有自然与历史融合产生出的壮丽奇观,如中国武陵源、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等;而中国的乐山大佛、印度的阿旃陀石窟等这样的双重遗产更是体现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相互融合。综上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总结,最后提出了本次设计的主题“融合”。同时“融合”主题与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状态相契合,在后续设计中这一主题将成为主要依据。

2.2 抽象主题元素的转化

建筑本身是可视的、具象的,而主题的概念往往是抽象的,抽象的概念无法直接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作为其设计表达的直接元素,因此需要将抽象的主题概念通过一些转化的手法转化为可以直接运用的可视化元素,进而在建筑中得以表达。如示例设计中提出的主题“融合”,能够体现“融合”这一抽象概念的可视化元素有很多,如颜色的“融合”、符号的“融合”、不同形体的“融合”等都是可视的融合元素。可视化元素不但要能体现融合的主题,还不能与展示内容相脱节。在本方案中采用的是可视的形态“漩涡”,“漩涡”的形成为两股或两股以上方向、流速、温度等存在差异的能量相互接触时互相吸引而缠绕在一起形成的螺旋状合流。可以说有差异的地方就有形成漩涡的可能。因此“漩涡”不但符合世界文明交融的状态,而且与“融合”的定义不谋而合。因此“漩涡”的形态成为方案建筑表达中的可视化元素(图1)。

3 展览建筑主题的诠释

诠释主题则是主题展览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设计中实际操作的过程,从建筑形体到建筑细部,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空间都围绕建筑的主题进行设计表达。最终诠释出具有主题含义和具有唯一性的展览建筑。

3.1 建筑形体对主题的诠释

建筑形体需围绕主题展开,在转化的可视化元素基础上进行表达诠释。本方案运用主题“融合”转化的“漩涡”的具象形式,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结合符合寒冷地区建筑“体形系数”越小越节能的特点,将建筑平面限定为其他条件相同时体形系数最小的“圆形”的集中式布局,最后用体形切割的手法塑造出具有流动感的“漩涡”式的建筑造型(图2),使建筑形体诠释出“漩涡”的建筑主题可视化形态。

3.2 空间流线对主题的诠释

在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对主题的表达是整个展览建筑主题表达的核心,空间的形式与变化可直接牵动参观者的心理变化及对展示主题内容的深切感触。方案中建筑展厅空间流线为了符合建筑的“融合”的主题,首先结合建筑外部形态设置螺旋上升的展示形式,然后采用以“地球文明的进程”为线索的进程式展示流线,分别展示“文明的起源”、“发展与交融”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式主题,诠释具有主题性的展览流线。主展厅的展示空间分割成由小到大变化的空间,结合展厅渐变式变化的采光,实现空间变化对应进程式流线,最终达到对主题的诠释。

3.3 景观环境对主题的诠释

对主题的表达不但是建筑本身的表达,其周边的景观环境设计同样可以对主题进行充分的诠释,以真正实现主题从内到外的统一表达。本方案建设用地开阔且周边自然景观环境较好。总平面设计从基地周边道路与环境入手,根据园区场地的限定确定主次入口及道路的设置,设计中将整个道路、水体、绿化相互交织以延续建筑形体的“漩涡”形态,营造出优美的基地景观环境,并在呼应基地周边的曲线道路形态的同时,完成了对主题的诠释(图3)。

篇2

埃及是拥有6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5000年前的埃及法老第一王朝时期,尼罗河流域就已经有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国王谷、木乃伊等大批埃及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令人不能不惊叹古埃及人的智慧。

长期以来,埃及众多风格迥异的各类博物馆把埃及丰富的人文和历史古迹展现给世界。完善和扩大博物馆建设是埃及近年来加强保护文化与文物遗产的重要措施。21世纪以来,埃及陆续在全国实施了20项国家与地区博物馆的新建、扩建、改造工程。其中新建项目有中东与非洲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宏伟和最现代化的“大埃及博物馆”以及“亚历山大皇家珍宝馆新展馆”、“西奈沙姆沙伊赫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塞得港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新馆”等。扩建和改造的有著名的“埃及国家博物馆”、“亚历山大希腊罗马艺术博物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埃及科普特博物馆”等。

位于开罗市中心解放广场的埃及国家博物馆是埃及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它建于1902年,收藏了自古埃及法老时代至公元6世纪的历史文物16万件。最著名的有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掘”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18岁夭折的法老图坦卡蒙墓的大量珍宝,在位67年、享年91岁的埃及第十九王朝鼎盛时期法老拉姆西斯二世木乃伊等。其中,用450磅纯金制成的图坦卡蒙金棺及金面具堪称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埃及国家博物馆还收藏着成千上万的记载着古埃及文学、历史、法律、科学、社会生活等内容的纸莎草纸文献。埃及国家博物馆近年来面临展厅陈旧、空间不够、改善珍藏文物保护等严峻挑战。目前已经达到“极限”的展厅仅能容纳8万件文物展品,其余8万件文物长期“沉睡”在非常拥挤的储藏室内。于是,埃及计划兴建一个全新的国家级“大埃及博物馆”。

篇3

1工程概况

该工程地处福清市,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艺术中心建筑。在该文化艺术中心内,主要有前厅、休息厅、观众厅以及舞台等部分。在该建筑内,整体建筑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30.884m,地上总建筑面积为17247m2,地下建筑面积为4261m2。同时,在本次福清两馆一中心之文化艺术中心的空调设计中,需要将原设计预留的150mm预埋管改成110mm,这样才可以与甲方订制的座椅配套。文化艺术中心内,每个风口的风量为50m3/h,送风支管使用100mm的金属软管,支管上设风量调节阀,并做好相应的消声处理,预埋口定位由厂家提供。空调系统中送风口预埋件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2合理划分艺术中心内的空调系统区域

由于该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的功能复杂,在投入使用之后文化艺术中心的隶属单位较多,对此,在优化设计文化艺术中心内的空调系统时,需要做好分区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可以根据文化艺术中心内不同厅使用功能的不同[4],优化设计不同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2.1观众厅空调系统。应用一次回风低速全空气集中式系统。计算冷负荷为343.7kW,运用2合组合式空调机,单台空调机制冷量是176kW,送风量为30000m3/h。2.2舞台空调系统。应用一次回风低速全空气集中式系统。计算冷负荷为248.2kW,运用2合组合式空调机,单台空调机制冷量是132kW,送风量为25000m3/h。2.3展厅空调系统。应用一次回风低速全空气集中式系统。计算冷负荷为284.4kW,运用1合组合式空调机,单台空调机制冷量是286kW,送风量为45000m3/h。

3优化设计文化艺术中心的空调设计方案

3.1优化舞台空调设计。在福清两馆一中心之文化艺术中心空调设计中,舞台面积约1100m2,舞台至三道天桥处高度约为19.5m,舞台上空灯光和幕布纵横交错,火灾危险性很大。因此,在舞台的室内空间内,有4台排烟风机,单台排烟风机的排烟量达到28400m3/h。所以,在设计文化艺术中心舞台空调系统中,可以合理设计安排空调系统设计与排烟风机的布局,合理设计空间布局,节省舞台空间,也可以进一步降低舞台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在建筑的空调系统设计及舞台空调设计中,噪声会影响演出效果,气流会使幕布晃动影响舞台视觉效果,对此应该处理好噪声与干扰气流的问题【5-7】。实际进行舞台空调设计时,空调、通风系统均采用高效率、低噪声设备,并设置减震装置,提升舞台内人员的舒适性。还应用定风量全空气系统,并且还设置空气处理机组,可以根据室外空气状态调节空调系统新、回风阀开度控制新风比,并根据新风比数据进一步控制排风机的运行速度。还可以采用侧送风、下送风的方式,可以将嵌入式、风管式等吊装式空调室内机与吊装式风机设于吊顶内,还需在四周设活动吊顶或检修口,以便在日后对设备进行检修。在空调系统设计中,通过信息化智能设备,控制好空调系统的主风管与出风口风速,就能够很好控制空调温度,使空调风速可满足舞台要求,有效规避气流对舞台幕布的扰动现象。3.2优化设计文化艺术中心观众厅的空调系统。在初始的观众厅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中,经对观众厅设计安装好的空调系统进行冬季调试运行,证实在观众厅内一层、二层温度可以达到16~20℃,仅观众厅前几排与后排相比温度略显低。分析可能与观众厅前部侧壁没有设置回风口有关。本来设计中在观众厅前中后部分别留有回风口,但由于内装单位与安装的施工配合出现了一点问题,致使漏设一处风口,导致无法有效控制观众厅温度。在福清两馆文化艺术中心中,优化设计观众厅的空调系统,需要联合观众厅实际情况,考虑到该厅是观众较多的厅,因此,需要提升空调送风量,可以合理调控观众厅的空气环境质量。由于文化艺术中心观众厅高度达到16.3m,且观众厅吊顶下净高达10m,室内面积达1100m2,观众厅的人员密集,若是采用常规的空调系统下送风方式,将很难达到满足观众需求的空调效果,且也会在无形中增大空调能量的消耗。在设计中也需要考虑相邻厅的发热量,不同厅的温差传热会导致空调房产生冷负荷,而冷负荷又不随时间变化,因此,在实际中,可以优化设计观众厅空调系统方案,确保可以降低能源消耗[8]。在计算冷负荷中,能够按下式进行计算:Qc(τ)=AiKi(to.m+ta-tR)式中:Ki表示文化艺术中心观众厅内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如观众厅内墙、楼板的传热系数);Ai表示观众厅内维护结构面积大小;to.m表示夏季观众厅空调室外的日平均温度;ta表示附加温升。在文化艺术中心的观众厅空调系统设计中,可以在一层观众厅内运用置换式送风;在观众厅二层,采用空调旋流风口下送风的方式。在实际运行中,能够运用组合式的空调机组,开启新风管的电动调节阀,关闭排风管的电动调节阀,就可以对文化艺术中心观众厅进行补风,从而维护好观众厅的空气环境,调整观众厅温度。3.3优化空调系统的冷源设计。考虑到整个剧场空调系统很少同时使用,供冷系统设计了一大一小两台电制冷机,可以根据文化艺术中心内不同文化厅的实际情况和使用需要开启空调系统。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用户在各种情况下的需求,避免了单台机组过大,大部分时间处于低效率运行情况的发生。最初考虑了外部蒸汽热源供热或自备燃气热水炉的方案,但考虑到剧场在冬季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使用外部蒸汽热源需要很大一笔增容费,每次使用时又要负担大量的管网损耗,且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经济上相当划不来。使用燃气热水炉,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用气时间短,用气总量小,燃气公司的增容费也居高不下。在文化中心的空调设计中,空调冷冻水回水温度为7~12℃冷冻水系统配3台循环泵,其中1台为备用设备,并运用变频启动方式,低负荷时运用变频运行。同时,本设计中冷冻水管运用冷却塔调节空调的供水温度。此方案几乎无需额外增加电增容费,这就省掉一大笔初投资,另外利用了峰谷电价差,供电部门提供了很好的电价支持,使得运行费用也占有很大优势。由于剧场的使用特性决定了空调的开启具有很大的可预约性,完全可以通过变频的方式提前调控文化中心内的温度。3.4节能减耗设计。在本次设计的福清文化艺术中心空调系统中,为满足艺术中心内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也应该合理对防火分区与排烟分区合理划分,减少设备占用空间,减小排烟风机容量与耗电量,实现节能减耗。在文化艺术中心通风空调设计方面,需要在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入口位置,安装排烟防火阀,若是排烟温度达到280℃,则需关闭排烟防风阀,并使排烟风机停止运行,确保文化艺术中心内消防排烟安全。在设计空调系统中,将空调系统与建筑空间内其他设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在文化艺术中心内形成一个综合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使本次设计的空调系统整体能够体现出安全、节能、减耗的优势,使空调设计方案满足实际使用需求。3.5设计研究小结。在本次设计的福清两馆文化艺术中心空调系统中,从多个方面结合文化艺术中心各个文化厅的实际情况,优化选用空调系统设备,并优化设计空调系统方案,确保能很好地满足房间舒适性要求。同时,在本次设计的文化艺术中心空调系统中,形成复合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将空调系统与文化艺术中心的排风系统、消防系统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文化艺术中心内的有效空间,满足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的舒适性要求,也满足实际在文化艺术中心使用空调系统的要求,并且空调系统也可满足文化艺术中心内的节能要求与消防安全要求,是经济合理的空调设计方案。

4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福清两馆一中心之文化艺术中心空调设计方案,提升空调设计方案的质量,可以确保为文化艺术中心内的人员带来良好的通风体验,也可确保文化艺术中内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为人们营造良好的馆内环境,发挥积极研究意义。

作者:陈宁 单位:北京华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曾宪帼.新乡文化艺术中心空调排烟系统设计方案[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355-355.

[2]岑建智.平舆县文化艺术中心空调设计[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1):636-637.

[3]郑坤,徐俊杰,孙淑萍,等.泰山文化艺术中心空调设计[J].暖通空调,2011,41(10):22-24,64.

[4]周敏.高大空间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6):541-541.

[5]王小波.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1):28-28.

[6]闫坤惠,丁子虎,潘峰,等.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2航站楼暖通空调设计[J].暖通空调,2016,46(10):106-111.

篇4

一、引言

光是自然界中最普通,但恰恰也是最奇妙的元素之一。众所周知光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之一,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光是人们感知和体验建筑空间丰富过程中重要的介质之一。光能使建筑空间变得活跃生动,富于生命力,它是空间视觉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在实践中,光与影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结合为营造土木建筑空间起到了烘托与推动作用,也影响和体现着人们对建筑与自然的认识与感触,是联系建筑自然并使之融为一体的重要催化剂,它在人类建筑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光影在建筑中的巧妙运用,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建筑哲学。在许多建筑作品中,自然光影的出色运用总是能使建筑空间舞动起来,使人觉得这些建筑空间是有生命的,也即“光影赋予空间灵魂”[1]。本文通过某一建筑方案在光影艺术方面的应用,引发人们对自然光影的重新思考与定位,从而形成营造光影融合的建筑空间,创造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有机建筑。

二、建筑空间的非物质塑造

当建筑的艺术造型已被过多的去讨论的时候,建筑更需要一种特别的元素来展现它,建筑空间就成了它的寄托。与建筑其他要素相比,空间与光有更多的相似性,它们都是一种更为精神化的存在。空间就是建筑的精神世界,它需要一种自由,丰富,灵动的物质来塑造,而作为自然界的光则表达出了这种需求,“设计空间其实也就是设计光”,这一点在很多的经典建筑中已经深刻的体现出来了。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出现,让人发现建筑空间可以不是传统固定的。空间之间原来也可以联系的很紧密,而光在这里起了一定的作用,相同亮度和均质的光线使不同性质的空间得到了串联,人穿插其中的时候,对于其空间的心理感受保持了统一性,感觉就像人动空间也随之而动。空间本是个三维的概念,光产生影,影是有时间性的,光的加入使得空间引入时间这一因素,达到了四维,空间就不再是静止的了。光本身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一定的方向,更没有特定的形状。随着时间的变化,光透过建筑的缝隙,以各种角度和形状,投射出不同的影子,清晰模糊,寂静明动,将空间的动态表达的淋漓尽致,空间也在这一刻得到了强化[2]。

三、土木建筑方案设计

1.立意生成

建筑的实质在于空间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光影越来越重视,“光影流动机制”展示空间设计中强调空间体验,突出空间展示主题。当建筑空间不再以传统的实体围合定论时,光赋予了建筑空间新的生命力,并以此营造了各种建筑空间意境。本次设计以光影作为设计出发点,着重表现光影在校史馆中的表现,达到艺术建筑,光影追寻的效果。

2.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中采用了“三位一体”的构思。这个概念贯穿在整个建筑的空间组织上[3]。具体说,包括三个展厅,三种光线特质,三种行为,三个主要楼层和三种参观路线。通过这种概念来表达一种“非辩证的体验的开放性”。从建筑整体造型来看,具有直的刚毅之美和曲的柔和之美,浑然天成,融为一体。由于光环境的不同,这些展厅也表达出三种不同的时间概念。有的展厅通过均匀漫射的光线表达出一种线性的行进时间的概念;有的展厅的弧墙上,光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而表达出一种循环性的时间概念;片断性的时间概念则在工作室展厅里的东西向天光中表达出来。步入建筑,便开始光影的追寻。首先是一个贯穿上下的门厅共享空间,通过这个虚空的空间连接了辅用房和展厅。

体量的切割,交通的便利,疏散的要求等使得我本次设计的三个主展厅之间形成了有意思的负空间,构成了人们交流停歇的共享平台。这些平台”蔓延”到建筑的各个角落,伴随着阳光和视线的变化,创造出许多不同主题的交流共享空间,从而将街道空间的某些经历延伸到建筑内部。漫漫求学路上,莘莘学子的活动使这栋建筑更加充满生机。一年中,太阳的高度角是波动变化的,所以,阳光的性能完全被施展在一个水平的空间里。同时,我在这个设计中想出“交错”的概念,以将建筑和城市景观的几何学联系起来。光的表演,也围绕这个主题和学校的物理特征展开。

3.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的立面展示了建筑的类型和性格.建筑的形象也是设计的关键。校史馆的立面反映学校的形象.展现学校的精神风貌,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呈现一栋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是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基地周边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设计的出发点便是希望以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形式,既代表学校的形象又从城市的角度使建筑立面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立面的处理上,部分采用相同的色彩将周边的建筑统一在相同的秩序之下。室内具有和室外立面相一致的红砖墙面以及开窗方式,使建筑室内外有相同的逻辑关系,并保持了建筑形体的纯粹和室内外相一致的延续性[4]。

主入口采用体块倾斜,这样的设计手法加大了主入口平台的空间尺度感并增加了进深感。在紧张的用地条件下,使校史馆的沿街立面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随着时间的改变,呈现出变幻的光影效果。尽显建筑丰富的形体变化,使建筑立面随着光线的韵律跃动起来,展现出丰富的建筑表情。在此次立面设计中,通过对校史馆立面的对称、非对称、变化、统一、对比、色彩、质感、韵律等设计来表现建筑立面的美感,使各种要素相互协调并达到和谐的组合效果。

篇5

文章基于循证设计理念和大量的医院调研数据,结合北京友谊医院老医院的现状和实际需求,系统阐述了该院新院区以“患者为中心、高效的功能组团布局、实现环境治愈与集中设置物流发配中心”的规划方案和创新设计理念。

关键词

友谊医院 功能组团 环境治愈

一、引言

北京友谊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一所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另设有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和北京市卫生局泌尿外科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机构。在保持综合优势的基础上,泌尿、消化、中西医结合、热带病4个专科特色日益突出。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现有条件和规模已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为此医院于2011年启动了新院区的规划建设。该项目基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北临机场北线,西邻残奥中心,东临天北路,交通十分便利,环境优美。总建筑面积14.557万平方米,住院部设床位1000张,其中儿科床位设置不少于200张(图1)。

此次设计是基于循证设计理念,从多年积累的研究和设计经验出发,针对友谊医院老医院的现状和实际需求,侧重前期对基地的分析和功能的论证,并强化实施科学的方法和医疗建筑系统的专业性,使之成为一个研究型的设计方案,即从实际出发通过研究论证和逻辑推理而得出的设计结果并赋予医院新的设计理念。该设计方案的研究型设计理念主要包含4个方面,即:以患者为中心、 功能组团、环境治愈、物流发配中心。

二、设计理念解析

(一)以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为中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做患者之所需”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方案设计的全过程。

在功能布局方面,方案围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就医效率为出发点,把联系紧密的部门合理科学的安排在一起形成功能组团,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往返流程。

在环境质量方面,方案引入“治”与“养”的理念,设计以效率为中心的治疗轴和以养为中心的景观轴,并设置春、夏、秋、冬4个庭园景观,为患者营造一个步移景异、心旷神怡的环境。

在医技设置方面,方案设计打破了过度集中和过度分散布置的模式(图2),从医院特殊需求出发,以病种为核心,将儿科门诊、妇产科门诊、分娩中心、儿科病房组合设计,内部设置妇产儿相关的医技设施,创造以患者为中心的院中院模式;重点、特色科室消化科与窥镜中心相邻布置,并在消化科内设置简单的胃肠镜检查,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的路线迂回,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二)功能组团

功能组团是指将医疗功能联系频度、密切度和紧急度较高的两个以上相关功能单元尽可能就近布置,并形成功能组团。

1.中心手术功能组团

中心手术功能组团(图3)是一个集合中心手术室、血库、中心供应、病理科和ICU这些高紧急度联系科室的重要组团。这个组团理念在方案中得到了完整的实现。鉴于手术中人流、物流的高急切度和高密切度要求,设计方案中将中心手术、ICU、病理科及血库均同层布置相联系,ICU与手术部距离较近,有利缩短术后患者运送距离,便于医生和麻醉师与ICU护理人员进行术后监护的交接安排并提高医疗质量。手术部需要大量的消毒、灭菌和一次性物品,为此方案将中心供应与手术室物流垂直联系,并设单独的提升机以便快速发送、回收。手术部在医院中用血量最大,用血急,血库设在手术部附近便于血液配送。现存医院的中心手术室忽视了与病理科的联系,导致手术中等待病理检验结果的时间过长,造成手术流程不连贯,影响手术效率。因此,病理科布局在本方案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安排。

2.心内科功能组团

心内科功能组团是针对心脑血管患者的高紧急度组团,内部主要由DSA、CCU及心内护理单元三部分组成。由于该类患者来自住院部和急诊部,所以要求其与急诊部有便捷的联系。在造影手术和CCU监护过程中,患者随时会有紧急情况发生,因此DSA、CCU与手术部有快捷的联系。现存医院通常的误区是将DSA与中心影像放在一起,但两者其实并无功能和流程上的直接关系,这样布局使DSA距离CCU、心内护理单元和手术部等的距离较远,造成流线上不合理,并降低心内科的救治效率。本方案四层DSA、CCU及心内护理单元同层临近布置,患者始终在同一楼层上移动,免去了等电梯或走楼梯的麻烦,花费在路程上的时间始终在1分钟左右。DSA也与急诊及急救区上下对应布置,与中心手术部上下可用专门的手术电梯联系,路程时间均不超过两分钟,形成了布局集中的高密切度功能组团。

3.产科功能组团

产科功能组团(图4)主要针对产妇这类特殊人群,她们一般行动不便,应避免与其他患者流线交叉,所以涉及到的服务科室应尽量自成一区,就诊流线应十分便捷。方案在满足200张儿科病床要求的同时传承了老院区单独设置妇儿楼的优点,将妇科、产科、儿科等关联度高的相关科室,以病种为核心,进行功能科室的布置,单独设置妇儿楼,形成产科功能组团。妇儿楼有单独的出入口与垂直交通系统,避免了与其他人群的交叉,并且内部单独设置治疗与检查设备,创造以患者为中心的院中院模式。

(三)环境治愈

在已往我国医院传统医疗流程中,大多只注重患者单纯的医疗需求,而忽视了患者的精神需求。国外心理学家对同样两名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一名患者病房窗对着一面砖墙,另一名患者病房窗对着绿地树林,窗外有树林的患者要比窗外是砖墙的患者服用止疼剂量低,服务需求少,并提早出院。可见,医院疗愈环境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患者对医院空间环境的认知往往来自于个人的体验,让患者从水泥丛林走进天然美景,让医院从单一化的医疗功能空间到多元化生活空间,让患者从被动接受药物治疗到主动交流,这样可以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的与丰富的体验性。

1.现代医院医疗环境从水泥丛林到天然美景

研究表明,患者在医疗环境中使用便捷的室外花园利于身体和精神的疗愈。在医疗建筑中花园的种类有庭院和屋顶花园等可以刺激患者做些休闲、交流、就餐、散步、等候、探视患者、儿童嬉戏以及室外治疗等活动。患者对在室外花园的治疗反应是具有不同的感受,更放松、更乐观、更能改善心情。

本方案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并强调景观与建筑空间的有机结合,整个景观规划以入口景观、景观花园、内庭院景观、绿化隔离为基本点来组织展开(图5)。从中心公共广场引出三条景观轴和两块绿化缓冲带,三条景观轴为:一条是从入口广场往东西侧,贯穿住院广场、门急诊广场的景观轴;第二条是门诊与医技之间围合的室内医院街景观轴,所有医疗活动都在这里完成;第三条是贯通住院护理单元之间的休闲文化立体绿化景观轴,这里只涉及到与康复相关的休闲活动,沿景观轴布置景观休憩空间,花园贯穿整个院区,建筑内部的中庭与患者的等候空间相渗透,使庞大的建筑内部充满阳光、景观宜人,为患者和医务人员创造美好的微气候环境(图6)。两块绿化缓冲带为:一是基地北侧,二是基地东侧,除了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外,对于外界造成的噪声影响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现代医院功能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患者在住院部内部完成所有在城市中进行的活动,如购物、娱乐、休息、用餐、居住、工作等(图7)。从这一层面上讲,住院部可视为一座微型城市,它的功能应该包罗万象,而不是单一化的医疗功能空间。本方案将4个护理单元用一条景观文化街联系,沿景观街设立花店、超市等设施,将银行、餐厅、商店、休息厅、儿童娱乐设施、问讯、健康咨询、网络、院史展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引入医院公共空间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多样化生活需求与体验。

另外,美国和西欧国家正在开展环境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如瑞典率先将投资预算的1%用于布置艺术品,对改善心情和减少压力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在景观街首层结合娱乐休闲空间设置了艺术作品展厅,很多当地的艺术家和雕塑家被委托提供的艺术作品摆放在医院内的展览空间,既给艺术家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又可以满足患者的艺术追求(图8)。

3.现代医院患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交流

患者刚进入医院住院治疗,最初心中充满怀疑与恐惧,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治疗的过程,这种被动与消极的心态会一直伴随其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单一、严肃与冰冷空间环境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消极作用,加上疾病本身所带来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也会加重患者心理上的负担,而主要原因在于住院患者远离自己的亲朋好友、社区邻里,从而缺乏人际交往,倍感孤独。

让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到主动交流,首先就是要让患者走出病房,进入到公共空间中去,增加接触机会,所以本方案在景观文化街内设置丰富多样、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势必会激起患者自发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的发生。如果你喜欢喝茶,可以在喝茶休闲中结识新的朋友;如果你热爱艺术,这里的艺术展厅有琳琅满目的绘画、雕塑、摄等作品,可以漫步其中感受艺术气息;如果你喜欢下棋唱歌,可以在灿烂的阳光下的庭院里就共同兴趣爱好交流沟通;或者你饭后可以在康复花园中闲庭信步。我们秉承如下设计宗旨:创造家一样心理无障碍的环境,让患者更有尊严,并鼓励家属的参与。

(四)物流发配中心

本方案物流系统设计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设置物流调度和发配中心(图9),集中设置物资收、存、发中心楼及物流调度室,形成一个独立统一管理的部门,解决了全院的物流分配问题。通过物流调度室的时间安排,将洁物和污物错开分配,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同时该设计打破了在空间形式上洁物污物完全隔离的传统模式,既避免了空间的浪费,也避免了运输物品时造成电梯拥堵与流线交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方案规划设计理念的深入解析,可以发现基于循证设计理念出发的方案设计,对提高医护人员的管理效率和患者的就诊效率与个人体验具有重大意义,希望此设计理念能得到广大医院建筑设计同行的认可,并为今后医院建筑设计提供普遍的指导意义。

篇6

【关键词】流动几何设计形式流动艺术展览馆扎哈・哈迪德香奈儿

一、流动空间与展览模式

在中国古代,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从事于游牧生产常需要迁徙定所。于是经过千百年的探索,游牧民族终于一步步建造出了适用其劳作特点,选用木料、毛毡建造的蒙古包。以木杆为主要支撑材料的蒙古包给游牧民族自由迁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便是中国早期流动空间建筑的雏形[1]。在国外,最早提出流动空间的是法国的空想建筑家――尤纳・弗里德曼,他在5O年代末提出的“移动建筑”的设想从而引起建筑界的极大争议。

从1851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第一届水晶宫世界博览会开始,展览模式作为一个营销和共享并存的新形式孕育而生,给予了商品除了销售价值外还提供观赏价值。传统的展览模式局限于地域性以及临时性,使展览的内容不能得到共享和有效的传播,而且展览设施的短暂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于是,居于此类问题,流动展示作为一种新兴的展览模式开始被设计师们运用及实践。其中的经典作品便是由扎哈・哈迪德为香奈儿设计的流动艺术展览馆。

二、扎哈・哈迪德与流动几何设计形式

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2004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她于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学习建筑学,1977年获得硕士学位。在学习期间,哈迪德致力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和塔特林、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的研究,其今后的设计风格深受其影响。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强调情感抽象的理性,反对物象的具象传达。[2] 在动态的、抽象的几何构图中,运用冲突、穿插、叠合与错位的手法,创造出对比强烈、充满动感、极不稳定的视觉形象与构图效果[3]。反应在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中是她在整体的建筑形态中十分重视“势”的表达,强调“流动感”的表现。利用动态的、抽象的空间和几何结构,来反映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这种流动几何形式在德国的魏尔市维特拉家具厂消防站以及中国的广州歌剧院都有所体现。

德国魏尔市维特拉家具厂消防站的设计是由一系列的三角形、契性这种几何形体的线性板块聚集、交叉和叠合而成。作为墙体的板片之间既相互冲突却又向某一点聚集,给予建筑强烈的方向和流动感[4]。入口处的雨棚形成了整个形式构图的焦点,尖锐的造型像一把飞刀往天空刺出。投射在墙面上的阴影随阳光的照射角度改变而富有流动感。整个建筑在平面上就像几只纸折的飞镖。

广州歌剧院以其“圆润双砾”的设计方案在众多优秀方案脱颖而出并确定为实施方案。建筑的内部、外部以及城市空间看作是城市意象的连续片段,通过刻意的几何切合和连接,形成具有强烈几何形态的流动空间形式[5]。在室外^域,以几何三角形形体天花和具有流动性的倾斜柱体,墙体构成开放的公共空间,成为社会化的城市共享休闲场所。在室内区域中,同样贯彻了整个地景建筑的设计理念,借助大面积的玻璃与室外景观的内外相互交融,模糊了边界,构成流动和连续的功能交织、景观渗透的动态空间。

三、香奈儿流动艺术展览馆

扎哈・哈迪德以其敢于打破现代主义建筑所推崇的“形式服从功能”的思想,创造“功能追随形式”的新建筑理念和流动几何设计形式与香奈儿经典菱形手袋所有表达的含义完美的契合从而受到了香奈儿首席设计师卡尔・拉格斐的青睐,并应邀为香奈儿设计流动艺术展览馆。

3.1 以菱形格纹手袋为灵感

香奈儿流动艺术展览馆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庆祝香奈儿经典菱形手袋l2.55 50周年而举办的。菱形手袋的设计者是其创始人香奈儿女士,她的设计敢于突破传统,为传统的手拿包加上背链,让女性得以解放双手。在形式上采用立体菱形成格纹由不断重复的几何菱形形成清晰的流动线条,避免了单一面料的枯燥,给予手袋流动活跃感。并且包包细节处理上设置了放零钱的隔层、放口红的小袋、附拉链的内袋、寓意MISS等都是香奈儿女士精心考究而成的。

香奈儿流动艺术展览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香奈儿经典菱格纹手袋,利用几何形形体构架组成展览馆外形与手袋的立体菱形成格纹相契合。菱形手袋内部这种对细节考究让扎哈哈迪德在展厅内部空间设计中也有所注重。展厅空间的内部与外部、明与暗、自然与人工景观这种人与空间的细节设计也在重塑每个展览空间的特性。

3.2 螺旋形展馆造型

香奈儿流动展馆的弧形流动形体是扎哈・哈迪德近来对自然有机系统的研究成果,在自然界中,有机系统的生长是最频繁的,这恰好适应了建筑周边向外扩展的需要。香奈儿流动展馆的有机形体演变于自然界的螺旋形贝壳。在纯粹的几何造型中,环形地盘的弧形流线有着螺旋形向内运动与集中的趋势。展览馆随着建筑底盘按一定参数变形创造了一个环绕周边持续变化的流动空间。

3.3 流动空间设计

香奈儿艺术展览馆入口处是128平方米的巨大公共区域,弧线性的公共区域自然的引领人们进入内部的展览空间,巨大的入口公共空间设置符合了有机系统的生长,适应了建筑沿周边向外扩展的需要。内部是环绕弧形流线持续变化的多样性展览空间,呈350度以流动的自然几何定律建构成一个流畅而充满动感的相连空间。中心是一个65平面米的中庭。巧妙的引入了自然光线,为参观者提供了一处会面和讨论展览的地方[6]。这样的安排同时也能让参观者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彼此相遇,促进交流。

3.4 可拆分单元结构

为了方便在不同城市间的大量搬运,香奈儿流动展馆是一座预制件组装而成的建筑物。由300片玻璃纤维、750组钢拧⒘串延伸式的弧度组件构成。展览馆有机体的外形由一系列轻质曲面组件构成。当展览馆需要在世界各地巡展时,组件可拆分成结构单元,方便运输管理。每个结构单元的宽度都不超过2.55m。拆分的接口既成为展馆外立面的主要特征,也为展馆内部营造空间透视的节奏感[7]。其可拆分的单元模块便是香奈儿流动展厅从2008年起陆续在香港、东京、纽约、莫斯科、伦敦和巴黎巡展的结构基础。

四、总结

香奈儿流动艺术展览馆是扎哈・哈迪德在过去30多年里对自然环境与人工系统相结合的的不断探索的成果,利用数据成像软件及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和先进性使流动艺术展览馆的建造成为可能,其几何形态的流动空间,实现了展览空间的持续蜕变,它打破了传统设计的局限,它不再是20世纪工业时代的重复建筑。而是运用新型空间理念和大胆创新的流动几何设计形式,改变了我们对未来展览空间的憧憬。

参考文献:

[1] 常莉. 浅谈移动展览模式[J]. 科技信息. 2010(17)

[2] Martin Ruestchi,刘胜杰. 扎哈・哈迪德与至上主义[J]. 城市环境设计. 2010(09)

[3] 任小君. 我国城市消防视觉文化形象价值研究[D]. 西南大学 2014

[4] 何亚男. 自由与重生――德国维特拉消防站建筑空间的解读[J]. 大众文艺. 2011(22)

[5] 黄捷,张广源. 艺术性与自然性的表达――广州歌剧院设计创新与实践[J]. 建筑技艺. 2012(04)

篇7

[论文摘要]专卖店是对品牌进行二次包装和经营,这种包装更多地体现在对产品以外元素的把握上。在专卖店的商业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环节也不容忽视,设计得当与否也会和商家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重视并处理好专卖店空间设计环节,不仅能从市场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利益回报,更重要的是强有力推动着整个品牌在形象、文化、品质上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前进,同行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对品牌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出要求,专卖店空间设计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这是长远而常青的视觉营销战略。

在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契机下,大众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商业空间的设计细分程度也越来越高,专卖店就是商业空间中较为典型的一类。这种集形象展示、沟通交流、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卖店服务营销模式,是在原来专柜宣传的基础上其功能具体地拓展和延伸,专卖店的建立对销量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塑造、消费者的吸引,企业文化的宣传,产品陈列和推广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专卖店与商家利润之间的关联。在专卖店的商业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环节也不容忽视,设计得当与否也会和商家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通过专卖店的陈设,品牌的风格、理念和人文概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体现,品牌的每一个信息都会以不同表达方式,向每个进入空间的消费者传递出品牌的魅力,促成消费行为。在专卖店空间设计中,是否运用最华丽或最新奇的装饰效果就能达到商家预期的效果。如何让设计元素和商业因素更加有效地密切,应该抓住那些关键点才能更好地体现专卖店的产品和服务?本文将从设计者的角度,从空间设计环节出发,对如何帮助专卖店获取最大利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在空间设计中,了解专卖店的市场定位是前提

近年来,专卖店的设计已逐步从“向顾客展示、销售商品的场所”这种简单的思维中解脱出来,转向注重“是否更加吸引顾客关注商品、有利于促进商品销售”的商品营销战略。在设计最初阶段,首先要明确的专卖店的风格、发展方向等,这被称之为“定位”。在负责专卖店空间设计与展示工作前,了解商家的定位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方向准确的前提下,空间设计才能真正做到为商业服务。专卖店空间蕴涵着巨大的潜力资源,它所具备的动力系统对品牌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产品的陈列方式,灯光、色彩的运用,空间功能的划分,店内装饰品的选择,甚至宣传海报的设计和员工的统一着装,等等,所有的设计要素都应该围绕品牌的定位和经营理念展开。

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专卖店空间设计为商家带来利润的直接途径之一。

以处在青少年消费群聚集为主的商圈佐丹奴服装专卖店为例,针对消费目标群,商品策略规划以牛仔类衣裤为主。为配合品牌的市场定位,室内空间的设计定位风格也有别于以往传统的店面,不锈钢材质的搭配,透露出年轻人青睐的“酷”感;黄、白混光效果,让空间流淌着活泼清新的气息。整体设计以现代、前卫为格调,突破了制式设计的视觉印象,也赢得了潜在消费者的共鸣。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布艺沙发的专卖店设计,经营方希望展厅装饰上能色彩缤纷,突出其产品年轻化的特征,设计师与经营方充分沟通后对其产品做出以下分析定位:1.其产品体量较小,主要是面对较为年轻的消费群。2.比较重视产品的360度协调效果。3.产品色彩比较丰富。4.价格在同类产品中属中上水平。根据专卖店的市场定位,设计师为展示产品沙发的前后左右位置巧妙地设置了空间,让进入卖场的每一个人都能从360度的角度观察产品,成功地突出了产品的全面协调性优势。同时针对其产品本身色彩比较丰富的特点,在装饰设计中注意选用素雅的材料来烘托产品的缤纷色彩,避免了喧宾夺主的装修效果。在展厅设计的总体风格上紧扣商家的市场定位,在年轻、时尚当中显露贵气。笔者认为,专卖店设计更要讲求战略,好的空间设计,首要任务就是把品牌的定位和经营理念凸现出来。消费者购物一般都会把卖场体验添加到购买行为中,良好的定位意识前提下的设计方案,能有效地扩大商家的利润,成为专卖店成功的重要商业因素之一。

二、展示与产品的关系,是专卖店空间设计中的重点

在专卖店设计中,当设计师明确了商家的市场定位,设计的主题定位也就找到了方向。接下来实际设计工作中要面对的重点问题,就是把握空间展示与产品的关系。

专卖店的消费者直接面对的是同一个品牌的系列产品,对品牌的可选择面较窄,这是专卖店的优势体现,避免了与终端同类产品的竞争。因此,专卖店的中心就是产品,产品的展示空间是专卖店中的核心空间。一个专卖店的成功在于它能够给产品提供一个合适的展示平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及对产品品牌产生兴趣和关注。因此,实物展示部分是关键,如何更好地表现或突出产品的特性,是专卖店空间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在展示设计的细节考虑中,从LOGO的位置到产品的摆放与相互搭配、产品结构设置实用与有效等,都不可忽视。产品展示风格独特别致,特点突出,不仅使品牌形象变得个性鲜明,还将丰富产品的外在形象,渲染品牌的感染力,影响着品牌的发展和延伸。

可是,并非所有的经营方和设计师都能理智地认识到展示效果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喜欢脱离产品自身的特点去追随流行风格,或者孤立地考虑展示效果的美观与否。当关注点仅仅集中在展示上的悦目时,产品的地位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从主角变成了配角。很多大投资装修的商业场所,尽管装修效果富丽堂皇,但却总激不起顾客的消费欲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只能是昙花一现。追溯失败的根源有很多,其中之一也和设计师、经营方的出发点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品牌无论具有多么丰富的产品线,占据80%份额的都是少数几个畅销产品。那么在展示设计当中,不仅要考虑产品陈列的美观性,更要考虑专卖店的平方效益,避免专卖店出现局部热、整体冷、造成大部分普通产品滞销的局面。例如美陶居品牌对陶瓷城专卖店的改进方案中,产品的陈列进行了整体的规划,选择五到八款畅销产品,分别布置在专卖店的不同位置,在畅销产品周围搭配常规产品,在专卖店形成不同的热点,以此来聚集人气,销售额同时也得到可喜的提升。如何在设计当中提升整个专卖店的效益,把握展示与产品的关系,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的。

归根到底,商家的最终目的是销售产品,获取最大的盈利。而为专卖店进行空间设计的最终目标也是为其推介产品和推介产品的服务,所有展示效果的最终目标围绕的也应该是产品,以及产品向消费者传递的信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专卖店空间设计中的关键。三、专卖店设计中如何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问题

为专卖店开展空间设计工作的同时,要根据产品特点或推广特点来进行,而且还会面临产品更新换代的问题。譬如前面提到的布艺沙发店,其产品色彩较为绚丽多彩,同时产品的推陈出新速度也很快,这样就面临着在展厅同一位置先后可能要摆上不同风格的沙发的窘况了。能否在不需要大动土木的前提下,就可以让现有的展厅风格和功能陈设适应新的产品呢?这是很多专卖店设计中经常要直面的问题。在设计中,如果想推广个性鲜明的产品,往往需要在空间设计中为它度身订做特定的背景,以求更好地突出产品特点。但同时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商家会根据市场调研进行产品结构的定期调整,适时推出迎合消费者所需求的新产品,对产品进行品系的递进,让终端消费者时刻感受到产品的更新换代,时刻吸引消费者,促使消费热情不断攀升,保持专卖店的经营不间断,利润永创新高。一般来说,店面的布置最好留有依产品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余地,使顾客在不断产生新鲜和新奇的感觉的同时,激发他们不断来消费的愿望,这种令消费者产生小惊喜的变化已成为许多专卖店经营者的促销手段之一。那么当新的产品到来时,如何保障现有设计风格的可续性和展示陈设的适应能力,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商家的资源就不能很好地被节约利用,利益就会不同程度地减弱。

四、结论

专卖店是产品、形象的最直接展示,是视觉识别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卖场终端,建立品牌形象是一种便捷的宣传推广形式,而各具空间特色的店面设计构成了品牌各自的卖场风格,并从多个角度向消费者传达着品牌的个性。良好而巧妙的空间设计风格能够烘托出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重视并处理好专卖店空间设计环节,不仅能从市场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利益回报,更重要的是强有力推动着整个品牌在形象、文化、品质上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前进,同行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对品牌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出要求,专卖店空间设计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这是长远而常青的视觉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谷口邦:商业设施[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2~67

[2]方圆:商业空间设计[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66~71

篇8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 舞台美术 陈列艺术设计

引 言

作为表演艺术中心,演出是国家大剧院运营的核心。演出不仅离不开角色,也离不开布景、服装、化妆、灯光、道具等舞台美术元素。随着戏剧等舞台艺术的发展,舞台美术成为演出的又一重要符号,日益为人们所了解与认可。国家大剧院因其自身的职能与定位,其展览工作始终紧密围绕表演艺术,在策划方面更是探寻演剧、美术等不同艺术之间的切合点,结合剧院特色、发挥剧院优势,相继举办了不同主题的艺术展览。在众多极具特色的主题展览中,舞台美术作为演出的重要元素,更是得到了国家大剧院展览工作团队的重视。一方面,服装、模型、道具等舞美作品被应用于各项展览中,成为展览的重要展品或辅助展品;另一方面,剧院也通过举办舞台美术类专题展览,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呈现这一领域的重要成果,使观众了解演出、走近舞台,揭开演剧工作的神秘面纱,拉近了舞台艺术与观众的距离。

舞台美术具有其独特属性,无论是服装、道具,还是布景、灯光,都极具艺术魅力,同时又极具应用价值。舞台美术是一门应用学科,通过艺术设计感染观众,传递信息。展览陈列同样追求以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带给观众启迪,引发观众共鸣。通过对舞台美术的探索,将舞台元素引入陈列艺术设计之中,可以丰富展陈形式,创新展览设计,而设计制作舞台美术题材展览更需要融入舞台元素,传递舞美理念,如此方可展现出舞台的魅力,真实再现舞台美术的艺术之美。

一、舞台美术与展览展示

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其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舞台美术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随着时光的推移,它不仅成为舞台艺术的重要一环,更融入当代人文生活之中,成为了一门学科、一个行业。舞台美术从传统的戏曲布景到现代的舞美创意,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融入新观念、新元素,影响着演剧事业发展,传递着文化讯息。舞台美术不在局限于舞台之上。它不仅受到艺术爱好者、演出团体的关注,更为学术团体、乃至整个文化领域关注。二十世纪中期(1967年),各国舞美设计组织成立了“国际舞台美术组织”,同时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办“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这是舞台美术与展览陈列的首次“融合”,虽然此次展览仅是作为舞台美术设计们展示自己作品、交流创作心得的平台,并未将舞台美术元素与展览陈列设计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加以融合,但仍给予人们以启迪,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表演设计展览、世界舞台美术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自此之后,此项展览成为舞台美术领域的盛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是国际唯一的、最具有权威性的舞台美术展,在世界艺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极高声誉。2005年在加拿大多伦多首次举办了“世界舞台设计展”,每四年一次,在世界不同国家举行,是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之外世界上最重要的舞美展事。除此以外,世界各国也各自举办本国的国家级舞台美术展览,如美国每年举行一次舞台美术年会,形式趋向于行业博览会,院团、院校、工厂、个人均可参与;而英国则是于每次国际性舞台美术展览前一年,举办学术性舞台美术展览,并评选优秀作品参加国际大展。中国的舞台美术与展览陈列的首次结合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82年在北京首次举办全国性舞台美术展览,即“第一届全国舞台美术展览”。1986年中国代表参加了第六届开始参加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首次登上世界舞台;1987年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加入国际舞美组织,为“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加强了与世界舞台美术领域的文化交流。此外,地方院团、院校及舞美学会分支机构则不定期举办相关展览。这些展览虽以展示设计作品、交流创作心得为目的,但为更好的展示设计作品、还原艺术氛围,舞台美术设计师们也日趋注重设计作品与展示环境的融合,从而推动了舞台美术元素与陈列艺术设计交叉、应用。

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成立后即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原创剧目的生产制作之上,并对舞台美术行业发展投入极大关注。自开幕运营至今,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京剧、话剧、舞剧等共36部,其中58%的舞台美术为中国舞美设计制作,42%的舞台美术为国外知名舞美大师进行设计,由中国舞美工厂、服装厂进行加工。一方面加大投入,为国内舞台美术的创作提供平台,推动了国内舞台美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通过与国际知名设计的合作,促进国内外舞美领域的学习与交流。此外,为使舞台美术“走出幕后”,使更多观众、艺术爱好者了解舞台美术、喜爱舞台美术,剧院自2009年始,举办“回眸经典――国家大剧院原创与制作剧目展”和“精彩在这里绽放――国家大剧院艺术成果展”两项展览,并将其作为常设陈列向观众开放,展览包含了剧目制作背后的故事、舞台美术设计等诸多内容,其中舞台美术模型、演出服装、舞台美术效果图、服装设计图、舞台场景复原等为展览亮点,展览每年更新一次,对文字、图片、展品等进行增补调整,截止至今两展览共吸引观众超过300万人次,极大地拉近了观众和舞台美术的距离,促进了舞台美术知识的大众化、普及化,使舞台美术不在藏身于幕后。除普及性展览外,国家大剧院也举办学术性展览,以期促进舞美领域学术交流,推动舞台美术行业发展。2011年,国家大剧院策划、主办了“2011・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该展览由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协办,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进行学术支持,周本义、薛殿杰、刘杏林、高广健等国内老中青三代舞美设计齐聚于此,以作品展示、研讨座谈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2012年,举办“古典也时尚-国家大剧院舞台服装展”,以舞台服装为主题,以服装、配饰、设计手稿、制作图样为展品,并于展期内举办专题讲座,旨在通过多个角度展示舞台服装的魅力,将舞台服装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观众舞台美术产生深层次了解。同年,国际舞台美术专业学生作品交流中心主办、国家大剧院协办“2012国际舞台美术教育展”,此展览以舞美专业学生作品为主,旨在鼓励青年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促进青年――代舞美设计们学习、成长。

通过剧目制作、举办展览、学术研讨、作品收藏等方式,国家大剧院积极融入舞台美术领域,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舞台美术发展平台,推动、促进舞台美术行业发展。同时,在展览展示方面,剧院策展人们向舞美设计们“偷师”,将舞台美术设计元素融入展览之中,改变博物馆、美术馆等传统、常规的展陈形式,以舞台美术之观念呈现表演艺术、舞台美术题材展览,使展览更加灵活,更具舞台效果,从而创新展览理念,丰富展陈形式,增强观展体验,引发观众共鸣。

二、舞台美术与陈列艺术设计

舞台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应用技术。通过色彩、明暗、光线、听觉、视觉、触觉等多角度、多方式向观众传达信息。展览陈列同样依靠视觉、听觉等方式来呈现。舞台元素的引入可丰富展陈形式,创新展览设计,而设计制作舞台美术题材展览更需要融入舞台元素,方可展现出舞台的魅力,真实再现舞台美术的艺术之美。

(一)、环境设计

舞台美术是不仅是视觉艺术,也是环境艺术,通过营造立体的感官环境,渲染舞台氛围。因而,制作舞台美术题材展览即需要加强对环境设计的研究。国家大剧院舞台美术题材展览在陈列设计注重对色彩、明暗、光线、视觉高度等因素的运用,追求舞台效果的营造。

在整体光环境的营造上,此类展览多以暗调为主,原因之一是演剧大幕拉开前即给人昏暗、神秘之感,暗调的展厅环境可引起观众共鸣,营造“舞台”之感;原因之二则是考虑到服装、舞台美术模型、头妆设计、道具等展品均需各自独立的小型光环境,整体暗调的环境便于各区域的光线处理,从而达到展品所需的光要求。光是舞台美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无论是舞台服装,还是舞台布景,都离不开舞台灯光设计,舞台美术题材展览也是如此。以舞台美术模型的展示为例,在布展时需根据舞台美术效果图,对每一件舞台美术单独打光,处理好灯光的照度、明暗、主次、远近关系,更有一些舞台美术模型需带有特殊色泽或纹理的光线(如水纹灯等)。

视觉高度方面,舞台美术模型、服装、头妆、道具等展品的展示也有特殊要求。以舞美模型为例,此类展品对视觉高度的要求较高,100-120cm高为适宜的展示高度。高出此数值,则超过大部分人的视线高度,观赏会造成疲劳感;低于此数值,则会因舞美模型的台口设计等因素,导致遮挡视线。头妆、小型道具的展示同样对视觉高度有所要求,展具高度应为90-110cm,此高度便于观众从各角度近距离观赏展品。无论是舞美模型,还是服装、道具,均以人体视觉高度舒适为宜,特殊的模型、服装、道具等展品还需依据演出内容,通过悬挂、倾斜摆放、平铺地面等方式陈列,已达到最佳展示效果。

(二)、多媒体设计

随着高新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展览策划、展陈设计的理念在逐步更新,新技术、新观念不断地被应用于展览之中。科技改变生活,无论是展览设计还是舞台美术,都因为科技的变革而日益发展,并逐步产生同一、交融之趋势,多媒体技术即为其中代表。

步入新世纪,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舞台美术的必备元素之一。要完美呈现舞台效果,多媒体技术可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果说一部演剧中失去了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演出将大为失色。同样,展览陈列也因运用多媒体技术而使其更具真实性与带入感,使展陈更为灵动、更具活力。所以,作为舞台美术与展览设计交融的舞台美术题材展览是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如何灵活、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舞台效果,突出展览主题,营造艺术氛围,成为展览设计的重要一环。

在烘托氛围方面,视频、音频等手段是最为直接、最易见效。通过结合展览主题,预先编制音频文件,在展厅入口、特定区域等空间进行播放,使观众在进入展厅之后即通过“声音”这一元素所感染、暗示,从而带动情绪,融入展览之中。视频手段便于补充实物展品的不足,以“2011・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为例,舞台美术设计方案信息量极大,仅通过1000多平方米的展陈空间无法全面传递给观众,因而工作人员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数千幅舞美设计方案编辑为视频文件,分区域、分主题进行展示,既解决了环境的局限性问题,将舞美设计方案予以充分展示,也将分散的、原属于不同类别的信息融于一体,帮助观众梳理、掌握信息。此外,视频技术也是展览的展品之一。演出是持续性的艺术,而舞台美术设计图只能展示瞬间场景,不能完整体现演出、舞美的变化之美。这就要求在展览中将演出视频、舞美场景切换变化的视频作为展品,以便展示实物展品无法展示的内容。

投影、动画可以强化展览的美感,还原舞台氛围,使观众易于理解、乐于观赏。以“舞・影――国家大剧院现代舞摄影艺术展”为例,展览工作人员运用电脑技术制作出一个动态的“舞者”,通过投影使其在展厅入口翩翩起舞。这种动态化的展示增强了展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不仅在展览开篇即点明展览主题,更直观、具象的再现了舞者在台上起舞的场景,从新的角度实现了舞台美术与多媒体的联姻。除作为展陈手段外,投影、动画也是舞台美术类别展品的一部分。在舞美设计方案中,常以投影等方式呈现时空变化,如河水流淌、春秋更替等。因而在舞台美术模型的制作中,部分设计师会将微型投影作为模型的一部分,用以呈现舞台效果。

(三)、展具设计

小中见大,展具、辅助展品等专项设计是展览的专业性和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展览设计专业水平的标尺之一。好的专项设计可以强化展览主题,烘托艺术氛围。因而,要完美阐述舞台美术题材展览,展具等专项设计同样不可忽视。

在环境设计中,曾谈到视觉高度问题。为达到便以观看的视觉高度,展具的高度与文物类、绘画类展览有所区别。模型类展品的配套展具高度以100-120cm为宜;头妆、小型道具类展品的配套展具高度则以90-110cm为宜。不同类型、不同体量的展品需要搭配不同展具,虽然舞台美术题材展览的展品与文物相比,对安全的要求有所降低,部分展品更需要观众的参与、接触,但对展具的设计同样需要严格把控,单独设计。以演出服装为例,不同类型的服装展示方式也有所不同。欧式风格的演出服装,适宜使用立裁模特进行展示,在服装穿戴完毕后再通过针线等小工具进行固定,突出身形、曲线等立体效果。京、昆戏服等则适合平铺展示,将戏服中华美的纹饰呈现于观众眼前。造型类服装则需要人形模特穿戴展示或是垂挂展示,以便将特殊的设计造型展现给观众。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服装,展具的设计也需有所不同。如立裁模特展具需要便于塑形、固定的材料,如使用苯板、衬布、钢丝等综合材质制作;戏曲服饰需要根据戏服预先测量、画样、定做衣架,并避免尖锐物剐蹭丝织品。

在展具色彩方面,舞台美术题材展览较多选择黑色、灰色等单一、暗调展具,目的是突出展品、淡化展具对观众视觉造成的影响。在演出场景变更时,舞台往往为一片漆黑,舞台布景工人则身着黑色制服进行换景。国家大剧院展览团队在进行舞台美术题材展览的展具设计时,同样融入了这一理念。通过选取暗调、单一色彩的展具,突出展品的繁复、艳丽,以展品自身之美来抓住观众视线。展具结构方面,同样依据上述原则,以极简的框架式展具为主,以满足功能为前提,杜绝展具上出现繁复的装饰,较少使用通柜、玻璃柜等大型、厚重、易反光的陈列柜,较多使用鱼线等进行垂吊、固定,从而降低展具对观众视觉的干扰。

此外,为切合舞台美术题材,国家大剧院展览团队在展具设计中运用苯板、亚克力等舞美常用材料,营造舞台美术氛围。苯板是舞台美术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因其价格低廉、轻便易于搬运、易于塑形上色等特点,常被用于舞台布景、道具的制作,以致成为了舞台美术的“符号”之一。国家大剧院舞台美术题材展览在展具设计之时,采用了舞台美术布景、道具制作的概念,将造价低廉、便于塑形及搬运的苯板制作成展览各层级部题版、头妆设计辅助展具等。一方面,突出了“舞台美术”这一主题,引发业内人士的共鸣,并使一般观众了解舞台美术的幕后生产环节,增强展览趣味性;另一方面,有效地节约了展览成本,缩短展览制作工期,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

(四)、版面设计

陈列艺术设计不仅存在于立体的空间中,版面设计也是陈列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展览是图、文、物所共同构建而成的,是二维与三维交织的产物。通过对版面内的文字、字体 、图像、图形、线条、表格、色块等要素的编排,通过视觉方式,使观众直观的感受到策展方所要传递的信息,从而阐述展览主题,普及相关知识,引发观众思考。舞台美术题材展览的环境设计较为特殊,因而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便需着重注意如何在“暗”环境下处理展览版面,使之既做到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又便于观众观看,不造成视觉疲劳,不淹没于环境之中。首先,从环境氛围来看,版面设计的整体色彩需着重把控。不同于文物展、美术展,舞美展中绚丽多变的灯光是必不可少的。在多变的光环境中,版面设计如使用过多的色块,会导致观众产生目眩、烦躁、焦虑之感,影响展出效果。其次,版面设计的过于花哨、复杂同样不适合舞台美术类展览。以文字为例,选择过多字体、增加多种字效,都会使观众有眼花缭乱之感;而图片方面,过度的进行处理,大量、繁杂的使用阴影、缩放、旋转、曝光等手法,装饰大量纹饰,同样会影响展示效果。其次,从内容方面看,舞台美术题材展览较多涉及的内容为剧照、效果图、设计图、手稿、创作思路、创作技法等图文资料。因而在进行版面设计时,需要注重对图片原汁原味的呈现,反对将图片加以过多装饰,反对版式背景方面的“重口味”设计,以免造成对原设计的“歪曲”,影响对剧目、舞台效果的阐述与展示。以“2011・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为例,其版式设计以黄、黑两种色彩为主,辅以白色、灰色。版面从排版到字体,均以简洁为基调。从展览部题到文字说明,字体使用三种,分别为宋体、黑体、英文字体;字号使用五种,分别为展览主形象、展览一级部题、展板文字(使用二种字号)、说明文字。图片处理方面,为避免版式设计抢夺剧照、效果图等,均采用黄色背景,灰白渐变过度。展板尺寸在设计之时放弃了高、宽、大的版面,选取了简洁、轻便的小版面,规格控制在为1.5米高、1米宽之内,且放弃了对层叠、突起等字效的使用,避免过多的装饰与变化给观众造成视觉压迫。

(五)、安全控制

“安全”从来都是展览陈列设计中的重要原则,需要常抓不懈。它包括展品安全和观众人身安全。对展品来说,在展陈设计中,应尽量排除人为因素破坏和自然因素损害。策展方应从陈列环境、陈列设备、陈列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处理。首先是在陈列设计应注重对展品的保护。舞美模型、舞台道具等材质特殊,多为纸浆、苯板、航模条等材料,在高热、潮湿、光照等条件下,易变形、褪色、损坏。此外,由于舞美模型、舞台道具、服装等受到舞台灯光、多媒体设备等因素影响,适宜裸展,不适宜放入展柜,变极易受到人为破坏。由此,在展陈设计之时,必须考虑如何在不影响展示效果的同时,保障展品安全。钓鱼线固定为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通过纤细透明的鱼线将展品巧妙固定于展台之上,一方面可以避免展品丢失,另一方面也不会形成阴影或反光,影响模型、道具等展示效果。在确保展品安全的同时,观众的安全也不可忽视。展厅既是展品的展示场所,又是观众的集散场所。舞台美术题材展览因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展厅往往光线较暗,展具也多为暗调支架,较易被观众忽视,从而易发生观众磕碰、绊倒等情况。为确保观众安全和展品安全,展陈设计时需要注重对安全通道、安全标志、安全提示等的设计,如采用荧光材料、加设警戒杆等。此外,展陈设备、装修材料等也需严格把控。以舞台美术中常用的苯板为例,它极易产生静电且易燃,存在安全隐患,因而在电路设计时就要做好预防措施,将此因素考虑在内;舞美展中大量使用灯具,用电量大,线路架设复杂,也存在安全隐患,同样在展陈设计之时需多加考量,科学处理。

正如前文所述,舞台美术与展览陈列同为视觉艺术、应用技术。在陈列艺术设计中融入融入舞台美术元素,可以更好的把控展览设计整体风格与艺术质量。在环境设计、多媒体设计、展具设计、版面设计、安全控制等专项设计中勤加思考、科学处理,在确保舞台美术的安全性、实用性的同时,提升展览的艺术性与感染力。国家大剧院展览工作者通过不断摸索,较好的诠释了“舞台美术”这一主题,并利用多样化的手段为观众呈现出不同于文物展、绘画展的又一展览类别,将舞台美术设计、展览陈列设计这对看似无关的领域融合为体。

篇9

关键词:公安局 建筑设计方案 “山”字形青铜器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城。总用地面积26700,合40亩。建设用地整体呈长方形布局,东西方向宽约300m,南北方向长约95m,地势东西向平整,北高南低,高程高差较大。规划总建筑面积19169.9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7759.15,地下建筑面积1410.8。

二、规划设计

建筑整体面向南侧呈“山”字型布局,通过裙房的联系,围合形成庭院空间,“山”字型构图来源于在平山县境内出土的中山国古文物――“山”字形青铜器。此文物为国之利器,一方面象征国家的权力机关,另一方面寓意公安机关执法如山。

总平面布置图

建筑东翼主要为办证服务大厅,接待大厅,巡特警值班室等功能。建筑西翼主要为办案用房,刑侦技术用房及大会议室等功能。建筑南北向主楼为各科室业务用房及局领导办公用房,其中首层为接待大厅,顶层设指挥大厅。

用地南邻规划路,东临50米宽钢城路。在用地南侧上开设礼仪性出入口,入口结合建筑前区广场形成完整的对外主要景观形象面。于用地东侧钢城路设对外服务入口,方便居民办证业务。于用地北侧临钢城路处设次要入口,主要为内部机动车辆出入。地基内通过环形道路将南侧与东侧广场相连,解决内部流线组织的同时形成消防环路。

在用地内南侧及东侧广场周边,结合绿化设置机动车临时停车位,东侧主要为外来办事人员使用。内部办公人员机动车位位于场地西侧。

三、平面功能

建筑功能分区明确。其中地下一层为变配电室、换热制冷机房,水泵房等设备用房及二十五米靶场。一层为接待大厅,办证服务大厅,接待大厅,询问室,讯问室,案件汇商室。二层为巡特警值班室,档案室,各类实验室。三层为枪库,大型多功能厅及科室办公室。四至十一层为各科室办公业务用房,其中四层设电视电话会议室。五层设中型会议室。六至九层东侧为局领导副职办公室。十至十一层分设接待室及小型会议室,东侧为局领导正职办公室。十二至十三层为备勤宿舍及活动室。十四层为荣誉展厅,网监室,专用机房,公安信息库,应急通信机房等。十五层为指挥大厅,上部夹层设首长指挥室。

首层平面图

十二层平面图(备勤用房)标准层平面图

四、立面造型

建筑采用竖向线条划分,摒弃多余装饰构件,突出其特有的威严、庄重、大方的气质。一方面通过提取“山”字形青铜器的元素,经抽象提炼后,在檐口、柱廊等部位加以引用,与历史紧密相连,文化性显著增强;另一方面采用中轴对

东北视角效果图

称的构图方式,经典的上中下三段式布局,高大屋檐,平稳基座,象征安定、统一、团结的公安队伍。

篇10

关键词:既有建筑;老城区;民居改建;建筑设计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建设已日新月异。既有的老城区住宅建筑改造过程中,有些质量尚可的民居将在保留中进行改造和修缮,有些危房简屋或环境条件恶劣的房屋将被拆除或改建。目前,大多数老城区内的民居大多为个人所有,在考虑居民切身利益的同时,保留老城区民居的传统特色,并加入现代生活的元素制定出老城区民居改建的工作建议和设计方案,是符合该市老城区现状的。

该市传统民居的特点之一是房屋高度参差不齐,不同街道之间的民居建筑形态有很大的差异。既然将整个老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则希望能在整体规划布局和各街巷民居住宅体系上均能求得一个平衡点,在不影响大空间布局规划的前提下,使老城区民居能焕发新的光彩。

1整体规划布局与改建设计

在老城区改造工程中,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给居民更多的关爱与体贴,这不仅仅体现在居住小区的绿化、设施等方面,更体现在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

1. 1设置满足儿童与老人行为需求的空间

现代社会已逐步迈入老龄化时代,妥善解决好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居住环境问题,创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老龄居住形态是现代民居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人居环境建设同样不能忽视老年人的交流与活动场所,应专辟老年人活动场地,为老年人的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允许的话,应尽可能设置专门的老年会所,以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1. 2采用“人车分流”的道路交通体系

根据老城区民居原有的空间结构体系,各街巷主要是居民邻里交往、休闲散步等的空间场所,车辆的出入会使原本狭窄的空间更加拥挤,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老城区内设置“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是必要的。主要考虑以下3种解决方式:

(1)通过区分地砖颜色达到人车分流,不过这种方式并没有减少对老城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和面积的占用。

(2)在社区内围绕整个社区设置专门的车道,这样虽能够保证居民的安全,但噪声污染、浪费公共活动空间和面积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3)在社区外设置专门的停车场地,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居民的安全,还能够有效地管理车辆,应该说是一个可取的设计方案。

有条件的设置集中停车场地。这样在老城区内就形成了步行社区,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空间,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整个社区的环境保护和人文建设。

2老城区民居建筑形态改建设计

老城区民居建筑形体的设计十分重要,它是还原老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满足民居使用功能和居民心理需求,要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延续传统建筑文脉。老城区内的建筑主要包括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两部分。

2. 1公共建筑形态改建设计

老城区的公共建筑主要包括社区活动中心、街道办事处、小区图书馆、小区内的文化馆以及一些建筑小品等。对这些公共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重点,突出强调某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一般情况下是以活动中心及社区办事处作为设计的中心。设计思路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民居的设计形式,以办事大厅大厅为中轴线,两侧设计横轴,以满足其他的功能需求。可以在大厅设计室内花池、竹林等,在室内引入室外环境小品,还可以加入该市传统民居中的影壁等设计元素,使整个会所充满浓郁的传统特色。另外,在这些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中,也可以考虑设置传统特色的小商店、手工艺品店等,体现老城区的本土特色。店铺设计可以着重考虑建筑外立面的设计,用现代的设计方式转化传统图案,多加入一些传统工艺和天然材料,注重民族色彩的营造。文化馆也是最能体现老城区特色的地方之一,小区的居民利用这一空间进行文化交流。文化馆的设计可以采用固定多功能大厅与临时展厅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展示具有本土特色或中国传统特色的工艺品或者是小区居民的私人收藏品。文化馆的设计为老城区居民提供了文化交流的空间,对儿童来讲也是一个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的好方式。

2. 2居住建筑形态改建设计

老城区民居建筑的设计在整个规划中是重中之重。不仅在空间设计上要延续传统建筑文脉的精髓,而且在建筑造型上也要体现该市传统民居的本土特色。民居建筑的朝向设计还是沿用原先坐北朝南的朝向,以保证充足的阳光;民居内部各院落之间要留有充足的间隔,保证庭院的绿化空间。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城区民宅高度参差不齐,空间狭小,私密度低。为了满足老城区居民既和谐、又私密的居住需求,建议将那些年代久远的2层或3层住宅规划为四合院建筑形式,这样的尺度在心理上不会产生压抑感。

3老城区环境景观改建设计

环境景观设计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塑造两大部分。自然景观塑造是利用自然山石、植物花草、鸟兽鱼禽、山泉湖泊等创造出来的小区的环境。人工景观塑造同样也是运用这些元素,在艺术家的指导下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小区环境,它还可以包括一些带有文化意境的雕塑、园林小品、休闲设施等。

3. 1自然景观的塑造

自然景观是老城区民居设计中体现特色的主要区域。要体现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在原有景色的基础上,再种植一些四季的植物,让人们感受春有桃红柳绿,夏有粉荷绿树,秋有硕果累累,冬有踏雪寒梅。将这些景观遍布老城区的各个角落,可以使老城区的居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与绿树相依、与清泉相伴的宜人美景。

3. 2人文景观的塑造

人文景观能够更深层地挖掘与表现老城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例如采用传统的工艺来创作具有时代感的雕塑,既可以体现传统的美,又不失时代感。又如在绿地景观区设计类似于中国象棋的棋子状材料铺地,不仅铺地设计的造型引人入胜,而且提供了老人、儿童活动的场地。在老城区的景观设计中,还可以运用摩崖石刻的设计,将古代书法家、诗人的作品雕刻在造型各异的岩石上,专为一些书法、古诗词爱好者提供临摹、欣赏、讨论的场所,同时将这些山石配以翠竹可打造成文化气息强烈的景观。在老城区的各个小绿化空间中,可以设计有历史故事情节的人物或情景雕塑,通过融入现代的施工工艺,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4老城区民居内部空间改建设计

4. 1民居室内布局的合理性

老城区民居的室内布局设计必须符合基本的使用功能,从使用性质出发进行设计分区,分清公共区域与私密区域、动静分区要明确、注重洁污分区的处理,使居民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合理。例如将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将卧室与卫生间集合在一起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内部。

4. 2户型多样性与可变性

民居住宅设计必须具有多适性、可变性,需要设计不同面积、不同设施、不同装修标准、空间布局各异的套型,以适应现代人的居住需求。如老式住宅设计的一室一厅的大房间,根据需要分隔为可分可合的两代居“二加一”住宅形式。同时由于家庭规模、经济状况是变化的,住宅应具有可改性,在住宅设计中要留有余地。

4. 3老城区民居的技术结构使用

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结构是土木结构,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由于西风东渐,促使民居建筑的技术与结构发生了变革。首先是引进了西式砖木混合结构,之后是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有些属于国内现代“组装”技术比较好的地方,这与其开埠早有关。工匠能接触到最新的材料工艺,视野开阔,善于吸收。这也正是该市的优势所在。所以,在老城区民居的改建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案,使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与西方新型建筑结构有机地融合,从而创造出具有该市特色的建筑结构。同样,材料的选用对于老城区民居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在方案设计中应尽量使用当地资源,通过精加工与施工来提升其质地和功能。对原有民居小区改造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大量的废旧建筑材料,也可以回收再利用。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环保,而且可以将原有民居的风貌营造得恰如其分,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