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技能训练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表象训练;体育教学;状态焦虑;实验;实验班;对照班
一、表象和表象训练
对表象的理解往往由于各心理学家研究目的、研究角度、研究观点等不同也不尽相同,在心理学中常将以形象为表征的心理现象分为表象、想象和心象。对于表象和想象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表象是大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想象则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所形成的新形象。
二、有关表象训练的理论依据
表象训练的理论是指围绕表象训练的作用机理而进行的理论解释。长期以来,它一直是表象训练研究的核心内容,以下几种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入手,试图为我们提供表象训练作用机理的合理解释。
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当人们对一种动作进行表象时,总会伴随有实现这种动作的神经冲动,从而引起大脑皮层有关的运动中枢兴奋,相应的神经就会支配肌肉进行难以觉察的运动动作。心理学家们将这种表象时引起的这种运动反应称作念动动作,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心理神经肌肉理论。该理论认为,表象训练对运动技能学习的促进作用是由于表象过程所激发的神经肌肉活动模式的性质,表象过程所激发的肌肉活动虽然很微弱,但它与实际的身体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
2.符号学习理论
符号学习理论最初是由塞克特率先提出的。符号学习理论认为表象训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或获得运动动作图示,并强调表象训练之所以对技能掌握有利,是在于表象练习可以为运动员在认知上做好计划和准备,因而表象训练对于认知因素为主导的运动技能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对于以运动成分或力量成分为主导的运动技能学习来说,通过表象训练来提高训练效果则需要较长时间。1983年菲尔茨和兰德斯通过对60多项有关表象的文献进行多元分析发现,表象训练对认知因素为主导的任务的效果(效果量3.31)好于那些运动性为主的任务(效果量2.26)。
3.注意――唤醒定向理论
注意――唤醒定向理论认为:运动员进行表象训练可以将自己的生理唤醒水平调节至适宜水平;在实际的运动技能训练前进行短暂的表象训练,将有助于将运动员的注意指向于与实际运动技能训练有关的事物上,排除有可能干扰运动员进行实际运动技能训练的不利因素。注意――唤醒定向理论认为表象训练不只是要在头脑中重现运动动作,更重要的是要重现达到运动技能最佳操作水平时的情绪状态和情绪体验,从而使运动员将自己的生理唤醒水平调节至最佳水平,提高运动员的自信,使其在实际运动技能操作时达到最佳水平。
4.生物信息理论
生物信息理论又称心理生理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以信息加工为基础,认为表象训练可以理解为大脑信息加工或信息处理的产品,表象作为特定的信息结构可缩减为某种命题单位,大脑通过表象的组织功能对命题进行储存。最初假设表象具有组织功能,即通过大脑储存命题的功能,人们对一种表象的描述包括刺激命题和反应命题两类。刺激命题描述的是表象情景内容,反应命题描述的则是对这种情景所做出的反应情况。研究者在研究中发现,在做表象训练时,生理反应的量越大,相应的行为变化就越大;同时包括反应命题因素和刺激命题因素的表象训练要比仅有刺激命题因素的表象训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的量更大。
三、实验实施过程
从周口市第三高级中学一年级两个班,随机选取一个为实验班,另外一个为对照班。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也就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实验班在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增添表象训练的内容。开始阶段也是采用顺进式分解法,最后两周进行完整练习,然后测试。
四、结果与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五步拳考核成绩对照 图表
注:*表示差异具显著性,**表示差异具高度显著性
从图表可以看出,两个班在经过两周的五步拳学习后,在动作规范性、协调性、熟练性等几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实验是在两个班学生在武术套路学习的能力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
五、结论
表象训练法教学是先进的教学辅助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也弥补了传统教法在体育教学上的不足,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状态焦虑,提高了教学效果。表象训练法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模式,必将给体育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手段多样化;评价多样化
新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选择多种形式和方法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达成课程学习目标。下面就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谈几点认识。
一、教学内容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全面围绕“健康第一”的总目标,力争做到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多样化,各教学环节从准备活动、新课学习、游戏活动、课堂总结做到有机结合,衔接紧凑。可以结合游戏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教学内容的设计。如在30米往返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安排跑的多样训练,如起跑姿势、抢物跑、持物跑、过障碍跑、接力跑等提升学生跑的技能。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多样性的游戏活动,如在教学中开展找朋友、打鱼、掷沙包、过山洞等活动,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学中,教师依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可以运用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如在体育活动中借用体育教学幻灯片,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选取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匹配的体育教学视频,可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从而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进行体操、动作、球类、技能训练时,教师播放有节奏的音乐,在音乐中让学生进行运动与竞技,学生参与的热情就会高涨,相应的动作也就会更加标准,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体育教学的评价要改变以往以技能为主的评价方法,教学要遵循发展性原则,综合考虑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和训练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人格。所以,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既要注重过程,还要注重结果,二者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客观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多元化,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有同伴和小组对其的评价,也可以引入家长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就会更为全面,更为客观,更为科学,更为
准确。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探讨思考
初中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兴趣,为其终身受益奠定体育基础,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关注学生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进行教学。根据这个理念,初中体育教师要把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用能力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健康知识及健康技能作为教学的目标来展开有效的教学,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初中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思考和探索,就目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应如何去按照新课程理念去实现三维目标?目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哪些因素制约着其良性发展?教师只有在深入了解和分析之后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破解之法。
就目前广大农村中学,其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的问题:
一、受社会现实的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的滞后
在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人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遍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人们的观念里,只有让自己的孩子把文化知识掌握并取得好成绩考取高一级学校,最终考取大学就是在学校学习的最终目标。他们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与否根本就不重视!如此滞后的思想观念与新课标要求的体育教学格格不入,它对学校体育工作新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背道而驰。
二、对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认识不清
在人们的思想里,似乎个人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分不清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的区别。殊不知,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和体育课堂掌握强健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为自己终身受益打好基础。竞技体育是体现个体在某一项目的超常人发挥,虽然它也同样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才能真正重视体育教学,才能有利于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体育教学的管理方式和目标的不能与时俱进
在广大农村初中学校,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在管理方式上没有形成体系,体育课堂教学基本没有目标、过程、评价等体系的构建,仍旧沿用的是“放牧式”的教学模式,认为体育不过就是让学生跳跳玩玩追追打打的游戏,尽管在课表上有安排,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名存实亡。由于缺乏统一的总体目标,教师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来进行。教学形式单一,对学生未能进行全面系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仅仅是打打篮球、练练短跑或是做一些简单的游戏。这种体育教学的管理方式不能与时展的需求相一致,严重影响新课标的实施。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
一、澄清体育价值本质,明确体育的真实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大舆论宣传,要让学生及其学生家长真正了解体育工作及其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学校是通过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来促进学生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帮助其智力的开发,为学生的体能锻炼奠定基础,养成良好习惯,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学校、家长、体育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要互相联系,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渠道宣传体育的各项功能及其社会价值,使人们真正认识体育的意义,从而为体育教学带来帮助,加速体育社会化进程。
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体育技能训练
初中学生正处青春发育期。此时学生身体成长迅速,肌体发育快,心血管、神经等系统都有很大发展,神经系统兴奋细胞占优势,其反应迅速可是容易情绪激动,而其心脏发育却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因此学生的运动持续能力差,而且容易疲劳。特别是性特征的发展,学生体态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就男生而言,体型纵向发展,第二性征突出,如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并开始出现胡须;而女生呢,其身体开始横向发展,月经渐现,声音变得尖高,乳腺发育明显。学生的生理变化,必将引起他们的心理、行为的变化:首先,学生的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喜爱运动并喜欢自我表现;其二,因为身体发育不均衡,因此在进行体育技能训练时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不灵活,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做事不能善始善终。其三,学生性特征的日渐明显,其性意识开始觉醒,对异性有了明显的意识;其四,逐渐有了成人意识,而且能评价别人和进行自我评价。心理上出现既独立又依赖、自尊与自卑并存、反抗与屈从同在,理想与挫折同现的矛盾,因此他们的心理表现为偏激或逆反,体育教师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体能技巧的训练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在语言用语上要温和悦人,不可粗语辱骂,而要以鼓励为主。
三、体育教学要注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锻炼
体育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体育的技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自我锻炼的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适用社会和受益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把学习的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善于鼓励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堂中掌握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转化成自我需求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练习时相互帮忙、相互交流、相互纠正,在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表现和展示自己,从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总之,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唯如此,体育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威. 适合农村初中体育课堂的几种教学方法[J]. 考试周刊,2011,(18)
篇4
1.职业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职业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也称职业体育教育,它与专业、工种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以其鲜明的专业服务性特点区别于普通体育教育。职业中学尽快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迅速提高体育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已成为当前职业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2.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
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虽然也有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内在功能,但这些并非是其真正的出发点,就其实质而言,职业实用性体育重在实用,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些专业针对性的身体练习,积极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受这种教学目的的制约,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为专业、工种服务。其一,满足不同专业、工种对学生身体条件提出的特殊要求;其二,进行补偿性和对应性的身体练习,防止因职业而造成的身体损伤,保护学生身体健康。
二、职业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设计
1.整体改革设计。
依据职业中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我们将职业中学的体育教学分成“基础教学阶段、选项教学阶段、分科教学阶段”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开设以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综合必修课,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全面发展健康身体,着重发现发掘学生的优点、优势项目,加以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坚毅不拔的性格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第二阶段开设以学习专项运动技术或与职业直接有关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选项必修课,使学生掌握一般运动技术、职业技能与基本练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心理品质;第三阶段开设包括健身、竞技、娱乐和保健等为主的选修课,体现运动健康文化和实际运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与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
2.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第二学年选项教学)的改革设计。
我们在第二学年开展选项教学,也就是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不同专业、工种的特点和学生的承受能力来选择教材,除田径、球类、体操等常规教学内容外,还选用武术、舞蹈、游戏等多种体育项目。教材内容的安排和项目的选择力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在教学方法上,由于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重在对学生的身体训练,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练习法。旨在提高专业体能的训练采用“课课练”的形式,安排在课的基本部分中进行;补偿性、对应性的身体练习以“工种操”、“基本体操”等形式安排在课的准备活动或放松活动中进行;有一些基本练习可以结合专业技能训练进行,如建筑专业的攀登、烹调专业的单臂臂力训练等。
三、教学效果分析
1.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可以调动学生主体与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可见,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身体素质的提高,教学形式单调,教材内容低级重复,学生练习情绪较低,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增加了专业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教法灵活,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2.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对于专业、工种来说处于服务性地位。
职业中学对学生实行专门化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不同专业要求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而不同的专业技能需要相应的体能保证。如建筑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臂力和腰腹力,以及较好的平衡感;服装、机电专业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灵敏性、协调性;烹调专业又要求学生要具有很强的臂力和耐力;电子专业要求学生要具有很强的灵敏性和体力等。其体育教学应围绕专业、工种实际,实行有针对性的身体锻炼,对强化学生专业体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3.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对于基础体育教学来说处于补充性地位。
职业中学的体育教学已不像在普通教育中那样只具有单一的属性,而是具有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专门教育的双重属性,即基础性和实用性。基础性体育教学各专业通用,属于共性教育;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要受到专业的限制,属于个性教育,正是二者的不同属性形成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对基础体育教学起到了进一步补充的作用。
4.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保护和补偿的作用。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年龄都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过早的职业性训练,会造成人体某些部位的发展不平衡。为了矫正和预防学生因劳动中长时间固定姿势、单一动作所造成的身体局部疲劳或畸形发育,我们在实验中选用了一些交替与对应性的身体练习,以发挥体育锻炼对专业训练的补偿作用,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得到协调发展。因此,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又有保护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减少职业性身体损伤的功能。
四、教学建议
1.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精神,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和行为,深入到学生内部探索、调研,创造学生喜欢的、新颖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
篇5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原则;体育教学;启示;
作者:高鹏
在众多高校中,体育活动首先以体育教学为具体的行为表现,其次才表现为体育训练,而就竞技体育运动而言,体育运动训练是其最主要的行为表现.因为体育运动训练明显区别于体育教学,尤其是二者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原则、特点方面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相互关联与彼此作用.深入了解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之间在原则、特征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对于推动我国的体育训练工作与体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体育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赛事的具体表现行为,通过它人类可以顺利完成预期的体育目标,实现规划中的体育任务,在激烈的体育赛事中获取胜利.通常体育运动训练就是指以提高大学生或专业运动员的体育成绩为目的,在高校体育教师或专业体育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的专业化的体育学习、体育训练过程.一般专业化的体育训练由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两部分内容组成.此外体育运动训练还经常通过一种专业化较强的教学过程表现出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员日常进行的多种活动本身就是训练,这种训练经常以练训课为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训练课中,学员开展反复、频繁的身体练习活动,从而完成预期的体育运动训练目标.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训练中,多种外在因素共同影响了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成果.这些因素通常包括训练场地、教学水平、学员自身素质、体育训练项目规则以及体育赛事的场地条件、日程安排等等.就理论方面讲,体育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有着非常明显的教育本质.首先,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文化素养.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也是每个体育运动员接受专业的体育技能教育与体育文化教育,增强自己综合文化素养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可以确保运动员的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技能两方面共同提高.其次,体育运功训练作为竞技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有着身身的专业需求,即体育体动员必须以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为指导,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身体动运动训练[1].
2体育运动训练的原则
2.1全面训练原则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为了增强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必须坚持全面训练的原则.所谓全面训练就是指在进行体育训练时,要把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体育项目自身的特征、运动员的实际运动水平以及训练的阶段性目标,协调好身体训练与专业训练的比例安排.全面训练是一种经过科学安排的针对性训练,不是一种面面俱到的盲目性训练.一般身体训练是指在体育训练中,借助各种身体练习方法,来达到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提升运动员专业技能水平的目的.也就是说身体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从而为运动员获取良好的专项成绩打下身体素质基础.而专项训练是针对某种专业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的,它通过多种专业的训练方法,对该种体育项目进行为时较长的专业性训练.专业训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显著提升运动员的某种专项体育技能.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就体育训练目的、体育训练方法以及体育训练内容而言虽然可能存在些许相通之处,但它们之间表现最为明显的还是差异性.身体训练是进行专项训练的身体基础,专项训练必须以身体训练为基础,才能逐步提升训练成果,提高训练成绩.两者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最终目的上是一致上,都是为了提升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某些时候.在具体的实践训练过程中,二者是很难区分的.因为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训练实践中,身体各项机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引发体内各个器官的相互联系性,使他们彼此作用,共同提升.身体训练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多种身体练习内容和采用多种训练手段,这也为运动员日后专业体育技能的提升奠定了深厚的基础[2].
2.2区别对待原则
在运动训练中,坚持区别对待原则就是指在进行类型各异的体育运动项目时,体育教练应该综合考虑体育运动项目的类型、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运动员的专业运动水平等多种因素,并以些因素为参考依据,科学制定出合理的训练方法与训练进程,从而确保运动员能适宜负荷,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训练方法与训练进程.在体育训练中,虽然每种体育运动项目都有自身独特的训练特征,训练决定因素以及训练方法,但由于个体的体育运动员的训练状况能够映射出该体育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性,所以在开展集体体育运动训练时,个人训练作为集体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体育人士的关注.比如在进行排球训练活动时,有的运动员扣位球技不纯熟,有的运动员接发球姿势过低,接发球困难大.教练面对这些体育运缺陷就应该合理安排一定的个人训练,并科学协调好个人训练与集体训练的训练比例.目前我国高校的课余运动训练项目繁多,训练人员数量巨大,但高校的体育教师却非常少,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正确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尽量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将类似或相同训练项目的学员归为同一个训练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这样就显著减轻了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训练工作中,不但不同种类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区别对待,处于同一体育项目的不同训练阶段时,体育教练也要区别对待,制定出最佳的训练方法.一般在进行同一种体育项目的训练时,训练前期倾向于身体训练,以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后期倾向于体育专业技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体育技能[3].
2.3主动积极性原则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体育教练必须清晰地告知运动员进行本次体育训练的训练目的,激发出运动员的主动训练意识,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彻底改变传统的体育训练模式,把运动员看作体育训练的主体.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将运动员脑中“要我练”的被动思维转变为“我要练”的主动思维,从主观意识上唤醒运动员的训练潜能.因为体育运动训练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也是一个授人以渔的知识传递过程,所以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必须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体育教练及各种训练方法等因素是外因,运动员的个人主观意识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只有增强了运动员的主观训练意识,调动起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运动员才能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吃苦耐劳,深入思索,勇于创新,最终取得优异的体育训练成果[4].
3体育运动训练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也极为有限,这极大地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对此有必要将体育运动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运动训练,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使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却使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状况下,高校体育教学只有不断从体育运动训练中吸取经验,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5].
3.1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方法、训练原则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就理论方面而言,体育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有着非常明显的教育本质,尤其是专业的体育运动训练,其在训练进程中的教学因素表现得就更为明显.因此各种体育运动训练与高校同一类型的体育教学活动之间有着共通性与互补性,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先进训练方法、科学训练原则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同样适用.另外,通过研究与总结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训练原则、训练方法等,可以从中归纳一些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方法.比如,个体运动员示范法、教练演示法等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应用较为广泛,如果高校体育教师将这些体育运动训练方法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那么就可以显著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虽然这些方法以前也偶尔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但是今后,高校体育教师要变“偶尔”为“经常”,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全面普及应用这类方法,真正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再比如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全面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主动积极原则等,也应该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最常用最普及的原则依据.体育运动训练的原则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原则在理论上是相通的,只是在具体实施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一点高校体育教育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具体调整安排.所以说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很多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很都可以借鉴专业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方法与训练原则[6].
3.2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内容、训练过程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就理论方面而言,体育运动训练主要的训练项目是竞技体育,站在广义角度讲,竞技体育是一种重要的大众娱乐方式,普通的人民大众在精彩激烈的体育竞赛中获得身心愉悦.虽然体育运动训练和高校体育两者的教学内容不完全相同,两者在整个训练过程与教学过程中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两者所属的范畴也不相同,但是体育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增强人的身体素质.这种共同一致的最终目的也决定了体育运动训练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部分适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一般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时间相对漫长,训练过程循序渐进,这些都证明了运动员从体育训练内容、体育训练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体育训练方法,增强了自己的身体机能,高校体育教学要以此为鉴,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运动成绩.虽然与国外某些体育强国相比较,现阶段,我国的体育运动训练体系还不是十分的成熟和完善,但是体育运动训练自身就是一种专业高的训练活动,它比高校体育教学的专业性、技能性要强很多,所以将体育运动训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将会对高校体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可以适当借鉴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内容、训练过程,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轻松化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难题[7].
3.3体育运动训练中先进的体育训练知识与训练技能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由于专业体育训练是一种高水平的体育项目训练,它对运动员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所以在专业体育训练一般都会采用最先进的体育训练方法、体育训练技能.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也应该具备这种先进的、高水准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8]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吸取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先进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此来完善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丰富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革新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最终获得优质的体育教学成果.校方也要积极配合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主动出资为其购买先进的体育教学设备、体育教学器材,优化体育教学的教学环境,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条件.其次,高校作为一种教育单位,在归纳总结教学经验、教学规律方面有自己的特长,体育运动训练可以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吸取教学经验,借鉴教学规律,从而提升专业运动员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再者,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只是在技能上比较突出,但在体育理论知识上就趋于一般甚至有些落后,高校体育教学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体育运动员可以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习更为系统化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弥补自己的体育理论知识欠缺,为以后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运动训练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4体育运动训练中的专业竞技技能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体育运动训练是为专业运动员参加竞技体育赛事而进行的,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从单一性质方面讲,体育运动训练是一种高水平的专业体育竞技活动训练方式.专业体育竞技运动以体育运动训练为手段带来给人身心愉悦的.[9]比如在职业运动员开展竞技体育比赛时,观众往往会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进行观看,遇到精彩刺激之处还会不由自主地大声欢呼雀跃.专业体育竞赛带给观众的这种强大吸引力,便是观众对体育运动参与体验的显著表现.专业体育运动训练正是凭借运动员们极高的专业竞技技能才有效吸引观众的参与体验.高校体育教学尤其要注意学习体育运动训练中专业性较高的的体育竞技技能,一方面这种专业性高的体育竞技技能能够有效吸引高校深学生,调动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另一方面这些高专业性的体育技能都是体育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摸索形成的,是对运动员漫长训练过程的一种行为总结,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深入了解这种行为总结背后的运动技能规律,并将它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10].
篇6
关键词:低年级;体育教学;游戏
G623.8
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之中,要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特点,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成长规律,合理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并采用有效的游戏技能化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础技能,使小学体育课堂焕发出知识的光彩。
一、低年级小学体育中的游戏技能化教学必要性
对于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而言,其宗旨主要是在于用有效的身体练习方式,增进学生的运动技能,并促进学生自我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运动技能的把握和理解是有效的载体,教师只有在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条件下,才能完成实现身体健康的目标。因而,在小学体育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游戏技能化的手段和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如速度、灵敏度、柔韧度等,通过相应的体育运动方式,可以使学生较好地在游戏中掌握各项运动技能,从而为终身体育打开坚实的基础。
当然,由于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期,在小学体育游戏技能化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进行适时的调节,而不致出现个人体育运动负载过大的情况,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二、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游戏技能化教学路径创新探索
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游戏技能化创编过程中,要依循适合性、锻炼性和趣味性的原则,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根据体育游戏的形式、运动负荷量进行设计,在游戏与运动技能相结合的“运动技能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出学生的天性,增强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从而实现运动技能与游戏的有效整合,获得体育教学效果的双赢。
1.小学体育游戏技能化教学内容“前滚翻”的创新设计
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前滚翻内容中,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准备活动,让自己的小手臂上举至头顶,两手指交叉上翻,并左右摇摆。准备活动完成之后,即可以开展体育游戏,比如小刺猬遇到敌情,进行自我防御的动作游戏。在这个游戏活动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想象小刺猬遇到敌情攻击时的自我防御状态,进入相的技能学习之中,教师再对技术动作要领进行讲解:(1)蹲撑;(2)两腿蹬直,并弯曲手臂、头下垂、提臀,把身子蜷曲,依靠腿的蹬力,蹬动自己的身体向前滚翻;(3)前滚翻时,自身的肩、背、臀都要依次着垫,在两手抱小腿的团身动作中,向前滚动,最后保持身体的平衡,完成蹲立。
在这个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游戏的合理穿插,使学生在趣味游戏中,掌握了动作基本要领,并了解到刺猬灵敏的身体协调性,直观而形象地掌握了“前滚翻”动作的技术要领,同时,也在小组竞争的游戏活动中,增强了团结合作的能力。
2.小学低年级体育游戏技能化教学――投沙包的教学设计
在“投沙包”的游戏技能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手段,渗透技能动作教学,从而达到相应的运动技能目标。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游戏:你的落点,我的起点,也即投沙包接力游戏,分成五人一组的游戏活动形式,并划分好投沙包的游戏区域,以小组的总直线距离为胜负抉择依据。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进行分阶段的、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讲解投沙包动作的技术要领,而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游戏情境之中,介绍相应的游戏规则和方法,并进行示范。在初步进行小组游戏活动的时候,学生对于游戏还不太熟悉,容易出现投出区域的犯规问题,也会出现投沙包的各种错误姿势和动作,在初步游戏竞赛之下,学生竞相表现,并出现不服输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及时把握这种心理状态,为后续的真正的动作技能训练埋下种子。
第二阶段:为了保持学生的好胜心理,并将其加以升华,教师可以继续创设相应的游戏,让学生在初次尝试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思考和总结:“为什么刚才A组能够获得胜利呢?”“他们胜利的关键秘决又在哪里呢?”这时,学生的动作技能学习兴趣高涨,纷纷要求教师将动作要领进行传授,在顺理成章的游戏导入情境中。教师要言简意赅地传授投沙包的技术要领:要在投掷过程中,通过肩上屈肘、背后过肩的方法,形成一定方向的投掷抛物线,在教师的技能重点讲解之下,还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动作进行点化。这样,学生就在第二次游戏之中,进行有意识的技能运用,从而较好地表现了动作技能运用实践。教师要在这个练习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指导和纠正,从而鼓励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规范,并且对于失败的同学的动作要进行点拨,让学生意识到动作技能的重要性,意识到动作技能的把握程度是决定成功、胜负的关键,随后进入到自我的反思和对照环节。
第三阶段:为了巩固学生的动作技能把握程度,并进一步地改善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师可以采用选取“制胜小明星”、“灵活的小精灵”等手段,激励学生进行动作技能把握之下的公平竞争,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誉。
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实践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化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征,进行合理的游戏技能化教学设计。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动作技能学习兴趣,并在游戏和动作技能相互转化和渗透的过程中,实现游戏和动作技能的整合性教学,在合理安排游戏形式和游戏运动负荷的前提下,真正实现“运动技能游戏化”,为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带来转变与创新,也使学生真正从中收获快乐和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慧,张冰雨.体育游戏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04)
[2]祝旺灵.融游戏于体育 提高学生体育素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篇7
关键词: 职高体育 音乐运用 教学改革创新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其全部任务在于对学生进行体能和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笔者从教学实践和社会观察中总结认为,职高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预备役”体育人才,而在于通过有效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体育个性发展,帮助其在初步确立终身意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体育与健康”运动项目的学习能力和锻炼习惯。因此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努力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从而“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自觉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音乐体育教学法即是教学艺术之一,笔者试简要阐述。
一、音乐教学法在职高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职高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他们思想开放、性情活泼,唯有兴趣化教学才能对其产生吸引力,让其保持足够的热心、耐心与恒心。而传统模式下的职高体育教学,一直强调体能和技能方面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视和关注,且教学过程大多单调、机械和枯燥乏味,因而许多职高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是“可有可无”“远离躲避”甚至“畏惧厌恶”的,其中女生比例大于男生。实践证明,把音乐引进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并能发挥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
一是有效激发学习情趣,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有一次,笔者无意中观赏到了校园音乐剧《歌舞青春》,一下子被剧中男主角特洛伊及其队友们一边唱一边跳一边耍篮球的精彩画面所吸引,那帅气潇洒的动作与篮球击地的和谐节奏给人传递透彻心扉的淋漓尽致。受其启迪,笔者在体育教学中也开始有意识地把音乐运用其中,一下子激活了课堂教学状态,原先那种慵懒拖拉、我行我素的状态很快消失了,代之以热情充沛、轻松活跃的学习情形。二是有效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成功信念。把音乐设置为体育运动背景,既可以代替单调的口令,又能让学生在和谐协调的节奏中事半功倍地完成训练任务。如在教学跨栏跑内容过程中,让学生按照多媒体播放的音乐节拍对着墙体进行摆动腿栏侧过的强化训练。学生们边练习边欣赏音乐,既培养了音乐节奏感,又增强了动作的协调性,大大提高了成功训练的效率与信心。三是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推动身心协调发展。体育运动的体能消耗较大,对于责任意识薄弱、学习品质较差的职高生生而言,是一项不受欢迎的学习任务。因此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把音乐运用于体育训练之中,能有效迁移学生的注意力,变相减轻其身心疲劳程度,充分发挥提振士气、愉悦心绪、陶冶情操的功效,使运动机体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音乐教学法在职高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
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在职高体育教学中,把音乐的美妙旋律与体育的运动节奏融合在一起,能够发挥催人奋进、张弛有度的作用。音乐教学对于职高生而言,是心情是热情更是激情;而对于职高体育教学来说,则是探究是创新更是效率。
1.让音乐吹响在体育教学的开启之时。体育教学活动多以室外进行为主,而课前几分钟的准备活动则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身体器官有效调整到某种活动需要的状态,实为基本课堂教学做好身心准备所必不可少的前奏曲。这是音乐体育教学法登台亮相、进入辅助程序的第一适合期,能从中充分发挥调节机能、铺设心境、集中精力、振奋精神的重要作用。如在篮球课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往往选择一些球性练习让学生进行活动前的热身准备,尽管这也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如果代之以一段动感十足的音乐旋律,或者以音乐陪伴球性练习,则能传递或生成活力无限的。这与热舞开启前的前奏曲一样,能把人带入主动投入的运动状态。
篇8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创新思维 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主要环节是操作与实践,在操作与实践中学生有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体育运动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中十分明显地包含着智力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新思维对体育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必然发展思路,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体育教育能提高情趣、陶冶情操,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智育,都有很深沉的默化作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品质都能起到其独特的作用,体育教育是一种很独特的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美感。在研究、探索、改革和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法上,大大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积极实现体育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首先成为富有创新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让课堂活起来,在“学中玩、玩中学”形式中教学,既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教师积极培养创新思维的发展,起良好的引导作用
体育教学中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启发学生创新也应该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体育教学是否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的重任?毫无疑问,应该是的。从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看,重身体练习,重技术技能训练而轻思想意志品质培养的片面现象仍普遍存在。在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体育不就是身体的活动吗?那是对体育的无知。同时有一些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生的模仿练习,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所以学生也把体育课看成简单的身体活动,脑子可以休息一下,所以上课时很少动脑子,对体育动作技术技能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外形上,只是简单的模仿,而缺少个性化的独创动作,不善于发现和抓住动作要领;更没有创新的动作出现。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一些动作错误或失误了,就不知道去找原因或问一问自己为什么没做好,有的学生只是盲目的去练习,有的同学就等待老师来给他找原因。这些同学不是没有思维活动,而是他们不善于去思考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是老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小学生天生好动,在课堂上就应该让他们自己主动的动起来。
3.体育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体育教学的两大重点是技能和体能,由于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也就不同了。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思维的发生不是依据普遍的原则,而是由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以动作思维为主要特征,就是指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决定采取相应的动作。所以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深入细致的观察。只有在学会一定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有可能进行创新。第二步就是尽可能把学过的同类技术技能进行归纳和总结。这一个步也就是“默”的过程,背是记忆,记住了;默是在记的基础上进了一步,也就是创新。例如:在学习不同套路的体操、徒手操、武术拳术等,学生就会遇上同一动作名称,而表现形式不同。这就需要他们进行回忆、归纳、总结。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这样大脑就产生了类化经验,就可能出现新生事物。发挥想象,进行创新当然是第三步。有了类化的经验,就可以发展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例如:我国体操运动员童非就独创“童非倒立”,是双杠动作之一。
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开放性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136-02[ZW(N]
[作者简介]严疆(1983―),男,江苏张家港人,本科,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教师,中学二级。
体育与健康是集“德、智、体、美”于一身、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体育课程普遍存在“重技能训练、轻德智美发展”的不良现象,而且长期采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封闭型活动模式,直接导致了体育教学的“高消耗、低收益,低层次化发展”,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产生了“虽喜爱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教学”的心态。这些是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如何突破这种困境呢?
一、以优化教学思想为抓手,积极开展体育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活动[HTSS]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鉴于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坚持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相辅相成的施教原则,积极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元的开放性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比如,体育新课标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在于“健康第一”,而不是一定要培养出批量的专业性体育人才。正因为如此,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弱化“质量”性意识和要求,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让学生根据其个性特征、个人兴趣爱好等自选一些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训练。若是违背学生意愿而进行强制的统一,容易形成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
二、以优化教学内容为抓手,积极开展体育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活动[HTSS]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教学内容―学生”构成教学活动,其中教师是主导,教学内容是客体因素,而学生则是一种主体性力量。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深入教材,超越教材”的指导思想,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对教材内容的顺序做出一些适当性的调整,如可把简单枯燥的田径运动项目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球类运动项目穿行,以调节学生的学习训练心态。再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男女性别差异和学习能力强弱,在教学内容和课堂容量(男多女少、体育强生多而弱生少)等方面安排一些不同的训练内容。此外,还可把一些新流行的运动项目,如街舞、少儿武术和健美操等,适时适量地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如此,则既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又能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从而取得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优化教学形式为抓手,积极开展体育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活动[HTSS]
古语有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启发我们,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对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这一内容,可采用“教师讲解―动作示范―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形式,也可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的形式,或者“学生训练―实践感悟―教师规范―总结交流”的形式。再如,对于一些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及学生容易搞错的体育内容,可以采用“理论讲述―学生训练”的方式进行,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形成“知识技能集锦”,让学生在正误对比中认真观察、实践体会和纠偏改错。值得强调的是,多媒体教学具有“快放、慢放、定格、回放”等技术性优势,有利于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从容学习。
四、以优化教学手段为抓手,积极开展体育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活动[HTSS]
体育课程活动多以室外训练形式为主,体能消耗相对较大,有的项目运动形式简单机械、枯燥乏味。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把握并充分利用学生“求新、求异、求趣”的心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转移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减轻他们的训练强度。以游戏教学为例:中长跑是一项有利于发展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田径项目运动,然而一味遵照其竞技比赛的要求,让学生在运动场上一圈一圈地单跑训练,会让他们体力疲乏、心生厌倦甚至感到恐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鉴于此,可将中长跑转换为追逐或越野游戏,如“雄鹰逐兔”“警察缉盗”“蛇形跑”等,或者赋予其一定的情节,如“环球旅行”“快乐向前冲”等。
五、以优化教学评价为抓手,积极开展体育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活动[HTSS]
教学评价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活力元素。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往往采取“重结果,轻过程”“重体智,轻德美”及“单元评价”的模式,这对于许多学生尤其体育潜能生来说,无疑是“有压力而无动力”,“有潜力而无活力”。开放性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有机结合”上:一是把课堂教学与课后延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训练教学与思想培育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四是把硬性标准和弹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五是把室外考评与书面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六是把单项评价与全面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七是把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表明,只有积极优化评价形式和方式,才能逐步实现开放性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优化,这样,开放性模式就会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技能,教学安全
引言
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工作,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稳定校园的核心内容。体育作为中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因其特殊的教育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较为剧烈的运动、学生之间经常会发生肢体碰撞,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一旦体育老师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就很容易演变成安全事故,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有关调查表明,最近一段时间来,有相当多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遭受到意外伤害甚至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并且这种现象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由此引发的校方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法律纠纷对学校开展正常的教学行为形成了十分消极的影响。此类事故的不断发生,对学生的身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与此同时,也大大打消了体育教师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十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以上种种情况表明,重视学校的体育教学安全对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体育教师要切实提高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一、体育教学中出现安全问题的因素分析
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环境与器材的因素
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课堂的教学环境包括课堂所处的体育场地、教学所用的教学设备和器材、室内体育场的照明条件和室外体育场的天气气候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相关专家统计分析表明,在体育课堂上发生的安全隐患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环境与器材因素。比如,体育场地的运动设备旧,不牢固,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倒塌事故,因此而被砸伤。有的运动场地的卫生条件很差,比如学校的校内游泳池换水不勤,自来水不经过特殊处理就直接输入泳池,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感染细菌,患上皮肤病。还有部分教师遇到恶劣的天气条件上课,比如在炎热的夏天,高温天气下开展剧烈的体育活动,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中暑,严重时出现休克甚至死亡的危险。这些由于环境和器材的因素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年年都有发生,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给予重视,杜绝安全隐患。
2、部分教师思想麻痹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图省事,往往忽略课前的热身准备活动,直接进入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在进行快跑训练时,学生的身体条件尚未准备好,直接进入十分消耗体能的快跑状态,这种行为极容易发生韧带拉伤等事故。有的教师安全意识不强,上课之前没有检查体育器械的习惯,想当然地认为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离自己很遥远,这些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课堂中。还有的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教授给学生的动作不规范,的教学器材不科学,导致有学生在掷铅球时抛球动作不准确,砸伤同学的现象。上种种情况都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安全隐患的思想认识不够深刻而造成的。
3、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
有的学生十分好动,在上课时往往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纪律视若无物,自由行动;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稍微从事较大的活动就容易出现心跳加速、呼叫不畅甚至休克情况;还有的学生调皮捣蛋,动作不规范,在体育活动中故意对他人不友好等都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提高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策略
1、建立健全各级体育教师教育和培训体系
近几年来,我国对体育教师的培养过于关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指标,往往忽视了体育教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教师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体育教师技能考评体系,造成有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偏低,体育课堂上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由此可见,一个教师若是不具有先进的教学技能,将直接引发体育课堂的安全问题。体育教师在入职之前掌握的往往是关于体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仅仅意味着他们拥有最基本的开展体育教学的知识储备,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而这些需要通过不断的参加培训,从实际经验中才能得以获取和提升。各级部门应该建立健体育教师教育和培训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体育老师进行职前和在职培训,强化训练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
2、采取多元化的体育技能培训手段
传统的体育教师培训主要采取观摩教学的方式,即观看有关教育专家或者同行上课,分析总结出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技能并且加以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严重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思维,使得教师所获得的教学技能十分有限,所学到的教学技能难以和自己所教育的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在教学中不知道具体怎么去预防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导致体育技能培训的效果甚微。相关专家和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采取多元化的教师体育技能培训手段,充分发挥相关教学单位对教师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3、规范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
现阶段,我国相关专家、学者研究出了许多体育教学技能培训的方法,包括:微格教学法、小型教学法和反身教学法等,也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培训程序,包括:入职前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的相关教学技能的观摩学习、确定需要培训的技能并对其进行培训方案的设置、实施培训方案、体育技能的测评、对欠缺的技能进行再培训等。各级部门在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时,应该按照基本程序稳步实施,落实好体育技能培训的各个环节,让体育教师能够真正有所学、有所得。
三、总结
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教师如果对他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极容易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教学安全,使学校真正成为和谐的学习圣地,从而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庞明星. 体育教学安全问题之我见[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1 .
[2]张彬浅谈体育教学安全问题[J]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05,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