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孝道文化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孝道文化的理解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引导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都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小学数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实际运用到生活当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加大了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的能力教育也受到了较高的重视。但是,由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且整体以知识性内容灌输为主,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逐渐降低了学习兴趣,问题解决多样化的思想也因此得不到落实和发展。问题解决多样化不仅是小学数学的核心教育思想,还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导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多样化的思维和能力,小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注重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实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的关键

1.科学地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为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问题解决的多样化,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科学地提出一些适用性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合理调整问题的难度,进而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探讨和解决。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应当进行适当地考虑,因为问题的难度设置必须要有问实际的可行性,如果超过了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会导致学生产生盲目的感觉,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如果问题难度太低,对于问题解决多样化能力的提升也不会产生实际的作用。此外,教师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地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并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2.教师所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强,很多课本内容都建立在生活问题的解Q上。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与生活的联系,并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与实际的生活偏离太大,且没有适当地提升趣味性,学生会认为数学问题十分枯燥乏味,不会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多样化解决的引导就失去了其原来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教学问题的时候,必须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进而设计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以丰富教学的形式。同时,教师应当将课本的核心知识贯穿于整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享受课堂的趣味性,并迅速汲取数学知识,培育高效的解题思维,逐步形成数学解题的多样化思考方法。比如,在学习基础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教室内的一些物件为引导,作为解题的实例,如粉笔盒内的粉笔,在一个空粉笔盒内,先放进2根粉笔,接着再放入5根,然后问学生:盒子里现在有几根粉笔了?在学生回答以后,可以鼓励一部分学生上讲台去数一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会迅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想出多种问题的解决思路,有效地培育了学生问题解决多样化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思维引导的方法

1.创新数学教学活动的形式,提升教学活力

正如前面提到的,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很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板块,分别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活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小学生的问题解决多样化思维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掌握全面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升解题能力。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由于许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对于这些图形面积的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接龙,分别让学生说出一个对应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或面,如文具盒、书本、橡皮等,不仅可以迅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巩固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知,简化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形成多样的解题思维。

2.创新数学问题提问的模式,提高学习活力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多样化思维的引导培育,主要通过数学问题提问的方式展开,当前阶段,由于问题的提出依旧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提问,教学氛围过于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也十分低,起不到实质的效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实时地对数学问题提问的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使数学提问模式产生新的活力,带动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乐趣。比如,在讲解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特别的设计,让每位同学代表一位数字,随机叫起两位同学,并向其他学生提问:他俩相乘的答案是多少?虽然也是乘法口诀提问,但是随机打乱数字后,可以增强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可玩性,能够激起小学生对于这一部分问题的解题兴趣,促进多样化思维的生成。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要求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须得到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教师要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问题解决多样化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孝道教育;幼儿;教学方法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孝文化是我国古往今来永恒的经典教育。一般来说,一个懂得尽孝的人都是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期。因此,孝道教育应该从幼儿阶段就开始抓起。良好的孝道教育可以促进幼儿从小就对父母、对家庭怀有感激之情、感恩之心,还可以培养其亲社会的行为。

然而现在的孩子,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娇生惯养,父母都把最好的给孩子,可是孩子们还是不知足、不领情,甚至为达不到要求感到委屈,根本不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父母的辛苦。父母平时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稍有点头疼脑热,就心急火燎地求医问药。而自己病了,孩子竟想不到给父母倒上一杯水,实在令人心寒。他们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自然也不会将心比心,关心体贴父母。

出现这种现象,也不能全怪孩子,做父母的也有责任,那就是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而幼儿园受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只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与培养,忽视伦理教育和家庭德育。同时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结构呈现三代人的“一二四”金字塔形,孩子处于金字塔的最顶端,几代长辈众星捧月,享受着“王子”“公主”般的服侍和呵护。在这种“博大无私”的爱中,淡漠了幼儿的回报意识,堵塞了幼儿的回报渠道,从而使他们养成心安理得地享受爱,而不懂回报爱。

雨果曾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引导他们正确地接受爱,更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种撒播爱和孝的种子,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回报爱。我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孝道:

一、借助交谈引导幼儿懂得孝

我首先创设“接受爱,回报爱”的情境,通过提问、讨论、引导、交谈,让孩子懂得孝敬关爱父母,不仅仅只停留在物质上,还要从精神上关心父母。比如情境课“给爸爸洗袜子”和“给妈妈吃点心”等,让幼儿在生动真实的氛围中,慢慢融化对“孝”字的理解,尝试着去爱、去孝。为了巩固理解并把孝落实在行动上,我给小朋友布置了一个作业:每人做一件表达孝心的事,第二天把自己的“孝心故事”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以达到进一步强化孩子“孝的意识”。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孝道教育活动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孝道教育活动。例如:经典孝道文学作品诵读大赛、孝道主题活动、工艺孝道行动等,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到养老院或社区里搞敬老活动等,通过这些孝道教育活动,让幼儿体味爱与被爱的情感体验,增强实践孝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引导幼儿以父母为榜样孝敬长辈

电视上有一则孝道的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亲自打水给老母亲洗脚,她的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端了半盆水请妈妈洗脚。广告词温馨提醒:上行下效。父母是幼儿孝道的启蒙老师。父母要从自己做起,孝敬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孝道形象。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从观察到模仿实践孝道,逐步培养孝敬父母的品德。家庭可以配合幼儿园“给父母洗脚”的孝道教育活动,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洗脚,孩子给爸爸妈妈洗脚,在给父母洗脚的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母爱的伟大。

四、播放孝道故事和视频教育幼儿

陈红的一首《常回家看看》打动了无数老人的心,打动了无数子女的心,可以给幼儿播放,并教会幼儿唱。幼儿园也可以组织幼儿观看关于孝道的动画片,如,《二十四孝的故事》等。在观看结束后,可组织幼儿谈观后感,通过古今的孝文化浸润,增强幼儿和父母的感情。

五、利用传统节假日传承孝道

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包含着孝道的内容。我经常在传统节日来临之前,给幼儿讲解节日的来历、风俗等,并在班里分角色演情景剧,表达对父母的孝,这样他们就会在节日按部就班地回报给父母。比如:在父母的生日,表示祝贺并送生日礼物;在母亲节、父亲节,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在中秋节,与父母一道回家探亲、送月饼等等。

六、通过布置孝道家庭作业让幼儿行孝道

篇3

[关键词]美术课堂 孝道文化 “五四”模式

《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明确告诉我们“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得以施行的根源。在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小学课堂之中,美术课堂教学以它特有的教育直观性、形象性、情感性、潜移默化性的学科教育特点和优势,辅以创新的孝道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渗透孝道文化教育,对培育学生良好的德行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化艺术是文人墨客表情达意的有效载体,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优秀艺术作品,无疑为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可选择的丰富资源。教师应该成为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和选择赋予孝德的优秀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美好艺术形象,立足美术小课堂,遵循渗透五步(感知、进入、渐进、入境、提升)规律,运用孝道“五四”模式(五大内容、四种模式)的课堂策略,建构孝道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和行孝激情,寓孝道教育于美育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一、欣赏・评述。推己及人爱父母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方式。美术课上选取父爱、母爱为核心的作品,适当运用情境陶冶式教学法,创新“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中的孝道感受,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多角度欣赏作品,通过推己及人的感悟,使孝道文化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心中,懂得感恩,学会尊敬和体贴关心父母长辈,并树立努力学习为父母争光的信心。

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中国当代画家佟金峰《母亲》的木刻版画美术活动的创设情境环节,教师可以在出示欣赏作品后,播放歌曲背景音乐,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不限制他们的思索,旨在创设人性化的、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

二、造型・表现。循循善诱敬师长

“造型・表现”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在教学中,利用教师节的契机,抓住尊师这个重点,可以进行良好的孝道教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将美术知识的学习和尊师教育相渗透,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尊师因素并进行引导。在教学环节设置上,要找准尊师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有序推进。如《老师和同学》一课,最后让学生创作一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或同学的绘画作品,要突出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相貌特点和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观察,捕捉老师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激发尊师情意,进行创意表现。通过人物肖像的大胆表现,在提高美术综合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和尊敬,培养高尚的尊师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三、设计・应用。创意缅怀学先烈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信息,美化生活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充分利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特点和目标优势,结合四月份清明节,确定以缅怀先烈为重点,以孝道教育为核心,以创意制作为手段,组织学生思念、缅怀古今中外的能人贤士、革命前辈,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立志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图强,成长为有用人才。此领域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由“目标确定――搜集信息――欣赏筛选――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六个环节组成。

模式中“目标确定和搜集信息”这前两项,是课前要做的准备,它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保证。在了解学生情况、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在把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搜集信息,师生齐心协力,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缅怀先烈》小报制作活动中,首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分工到图书馆、网络查阅先烈英雄们的资料。其次,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分享,并做好阶段性小结。第三,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内容并对材料进行检视和评议:如资料是否丰富,归类是否清晰、合理;是否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参与态度是否认真;能否做好相应的记录;能否与别人良好地交流和是否做作好阶段性小结等,让学生在材料搜集中饮水思源,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四、综合・探索。润物无声谢他人

“综合・探索”领域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感恩他人为重点,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并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加以综合运用。以制作贺卡为例,可以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主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五步进行,加强学习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通过活动懂得感恩周围的人和事,培养感恩心,立志回报社会。

篇4

近年来,县老年学学会联合县老干局、老龄办、教育局等部门在城区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孝道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孝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有无现实意义,如何在校园中开展孝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今后应如何引向深入?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县城及周边的几所中小学,与参与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了深入地座谈讨论。集大家所言、所为、所思,汇集成《孝道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这篇文章,与大家共酌。

一、孝道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

1、孝道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传统文化的根本和核心,是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邦的内在柱石,传统孝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在党的十提出民族复兴中国梦,构建美丽中国的今天,大力弘扬和践行孝道文化,对于焕发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进一步拓展中国几千年孝文化的内涵,丰富孝文化的内容十分必要。只有加强青少年孝道教育,培养青少年孝亲敬老的优良品质,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具有现实的意义。

2、孝道教育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在我国城乡有着不同的家庭结构,在城镇,现在普遍的情况是“421”的家庭结构,6个大人爱着一个“小皇帝”,“爱小轻老”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爱心,孝敬意识相对较差。因而应当以孝道为切入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做个有道德良心的人。

3、孝道教育是解决青少年孝行缺失的需要。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日益发展进步,使学校、社会、家庭无形中削弱了对传统孝文化的教育。于是各种不良孝道观越来越年轻化,使青少年孝道伦理缺失。青少年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只知自爱,缺乏大爱。这样的思想传承毒害的不是一代,所以加强孝文化教育是势在必行。

4、孝道教育是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国热情的需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一中国力量就包含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传承,“小孝事亲、大孝为国”。孝道教育从少小抓起,奉亲敬老从小事做起,这是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孝道文化新理念,是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社会、爱祖国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将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一份巨大的助推力。

5、孝道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心的需要。青少年学生爱心品德的形成,应该由表及里、由亲至疏、由家至国,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做起,再将爱的感情如同水圈一样,由小到大,一圈又一圈地波及开来。

培养孝心就是培养孩子的知恩图报的感恩之心。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对父母感恩之心才会延伸到感恩社会,感恩祖国之情,从而才会使孩子放眼乐观天下事,爱心善待世间人。

二、在校园中开展孝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

(一)搞好调查

1、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及孝亲敬老表现的一般情况。我们通过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召开多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的一般情况。通过座谈交流,初步发现我县城区各学校学生的家庭生活诸如亲子关系等总体上基本是健康的、正常的,但在孝敬父母、长辈等道德表现方面,似乎与学校的教育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一些在师生印象中在校表现较好的学生,在家里却未必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2、开展问卷调查。为了解学生孝亲敬老的孝行表现,我们又开展了各中小学全校性的问卷调查。我们将问卷内容按“尊敬长辈”、“关心长辈”、“与长辈沟通”以及“分担家务”四个部分,共设计了10个学生便于回答的“孝亲”问题,在城区10所学校近500名学生中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汇总分析,我们基本掌握了各校学生及部分家庭在孝亲敬老方面的大体情况。

(二)问题分析

学生在“孝亲敬老”方面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分为“叛逆型、依赖型、奢侈型、自私型、冷漠型”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根据情况分析,我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认识偏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曾狭隘地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孝顺父母。

2、知行脱节。多数学生知道体贴父母,关爱老人的道理,但缺乏行动的自觉。

3、认识错位。大部分学生认为孝敬父母是大人的事,自己还是学生,需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抚养、呵护,自己还没有能力孝敬父母,等自己长大成人再尽孝也不迟。

4、认识失误。相当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一味迎合子女的无理要求,对子女只讲付出,不求回报。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致于现在不知道孝敬父母都是小事,长大了就会知道孝敬父母了。有了这种思想,家长就疏于对孩子的孝道教育,客观地造成了孩子的不孝行为。

(三)几点作法

针对上述情况,在对青少年孝亲敬老教育中,我们不仅在认知层面上加强宣传教育,更注意努力创设有效载体,搭建孝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平台。

1、举办作文大赛,学生人人参与。为了更好地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县老年学学会会同县老干局、县老龄办、县教育体育局共同发起,在县 移动公司大力赞助下,于20__年9月举办了“移动杯”《镇安县首届中小学生“孝亲敬老”作文大赛》。这次大赛涉及了镇安城区十一所中小学校,有9000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学会与各学校教师共同组织对优秀作文进行了评选,并在县二中召开一千多名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颁奖大会,县上四套班子的领导出席,对优秀者进行了奖励。这次活动,历时一年时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广大师生普遍反映良好,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大赛,使孝道教育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使学校孝道教育作为学生德育的常规内容,并纳入了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

2、利用县关工委、教育局、科协、老年学学会联合举办的《镇安县中小学生科普夏令营》主办《孝亲敬老》讲座,用现实生活中孝亲敬老的动人故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3、孝道文化进幼儿。2013年“六一”儿童节在县欣星幼儿园、东坪春晖幼儿园开展了“幼儿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献孝心”活动。让孩子们向长辈献上自己绘的画、拥抱长辈并亲吻,使到场的幼儿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自己的孝心,也使幼儿从小受到孝道的教育。

孝道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初步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少学生反躬自问,开始检讨和纠正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中的毛病和缺点。一些家长感动地说,孝道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就是好,它使孩子们知道了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立志读书,报效国家。

三、孝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如何引向深入的思考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延续下去的德育工程,它没有捷径可走。怎样才能使这项工作行之有效,对青少年爱心孝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抓好以下措施。

1、扩面延伸 在城区中小学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大赛的扩面工作,将大赛从城区中小学扩展到农村中小学,让全县中小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仅将获奖作文结集出版,还选拔出最佳习作的践行者,在中、小学校巡回演讲。

2、抓好基地 不仅组织作文大赛,而且要引导学生践行,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每个学校在校园的相近社区、敬老院建立德育基地。学校与社区互动,定期组织学生为基地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困难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如清扫庭院、整理房间、提水拾柴、清洗衣物等献爱心活动。常年坚持,届届传承,基地不变,让践行的学生争心小使者、为老服务小义工。

3、开展“三进”

(1)孝道文化进课堂。各校以《孝道十八课》为基本教材,在政治和思品课上学习。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小故事诠释了孝道的意义、功能。通过晨会、班队会、辩论会、绘画、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其中内涵与阐明的道理。(2)孝道文化进家庭。“孝”文化教育根本在于示范传承。从小在孩子以上中播下孝的种子,靠的是成人的示范教育,身体力行。为了让的孝道教育走进家庭,每周末要求孩子回家后必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做记录,班里进行评比,以激励孩子积极帮助家长做事的兴趣。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夸夸咱家小孝星”的征文活动,评出优秀者请进学校给学生演讲。

利用特定节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每逢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感恩节,学校倡导每个学生为这长做一件“感恩长辈”的事。(3)孝道文化进心灵。举办“学会感恩,立志成才”、“让孝心飞扬”、“孝心,在这里闪光”的报告会。给孩子们的心灵播下孝的种子。

篇5

【关键词】现代技术历史教学孝道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拜金主义也逐渐深入一些人的心灵深处。虽然中国文化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外来文化的侵蚀,给我们许多中小学生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当前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传统的道德理念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以广东台山地区为例,有比较多的中小学生把出国作为主要途径,传统文化和道德在较多的中小学生的心目中简直是过时的废物。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传输给学生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应该肩负起培养初中生初步的人文主义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素养,笔者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大传统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孝道”教育。“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学生连最起码的“孝道”都不能理解和掌握的话,他怎么可能尊敬师长?怎么可能热爱自己的祖国?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21世纪接班人?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贯穿孝道教育,历史教师应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影像动画形象直观地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孝道”教育

初中生普遍的具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形象思维异常发达。影视动画溶声音、光色、情景于一体,视听并举,动静兼备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的情感世界产生波澜。它能让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孝道”教育绽放出绚丽的色彩。例如在讲解《世界历史》上册第19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中的爱迪生时,我们都会强调爱迪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光明。但是真正促使爱迪生的大脑中产生发明电灯的源泉是一个关于他母亲生病的故事。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这段动画片《爱迪生》,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要从爱迪生身上学习什么了?在讨论过程中,我们把这个故事的亲情进行升华,让学生们内心深处的火焰更加高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到自己的父母和影像中的母亲一样伟大,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亲情是无私的,是无声无息的,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的,用行动去报答的!联系现实生活,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平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帮父母盛饭,帮父母洗脚,整理家务等等,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巩固课堂中和书本上的“孝道”教育。

二、利用乡土教材知识使“孝道”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孝道”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石之一。一个中学生如果连最起码的孝道都没有的话,他拿什么来说自己是一个爱国主义分子了?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尊敬和爱护的中学生是一个不合格的中学生,是一个严重缺乏人格教育的中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道德标准。“修身”摆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面,可以看出,一个拥有良好的“修身”的中学生才可以真正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如果我们的中学生能深深的热爱他们的父母,那么他们应该也会热爱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应该把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有一种可以接触的感觉,逐渐的树立和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介绍到英国的铁路时,我们可以联系本地历史。陈宜禧是台山人的骄傲,也是中国铁路史上熠熠生辉的明灯。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陈宜禧在美国艰辛地工作,但是他回国以后,力主在自己的家乡建立中国人自己的铁路。他的提议得到了当时很多华侨的热烈响应,很多华侨把自己毕生的血汗钱全部捐资出来修建新宁铁路。我们应该通过这个伟大的爱国爱乡题材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教育,把“孝道”教育升华为爱乡爱国教育。

三、网络知识教育加强课堂以外的“孝道”教育

网络不仅仅是人们共享信息资源的理想场所,也是人类智慧的联网。很多中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会涉猎网络,我们要把网络平台变成课堂以外的孝道教育基地。我们老师应积极引导中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有意义的知识信息,把那些道德模范的典型事件视频资料介绍给学生。例如《感动中国》,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目,会让我们中学生潸然泪下的节目,他们会从中得到很多感触。

“孝道”教育是唤醒后进生的重要利器之一。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后进生和待进生都是严重缺乏孝道教育的学生。他们根本不懂得尊敬自己的父母;也不明白自己的“无所谓”会让自己的父母伤心流泪;他们也很难体会父母的辛劳,他们更加不能理解老师的谆谆教诲。其实并不是他们天生就是后进生或待进生的“坯子”,是他们内心的深处缺少“孝道”教育这颗眼泪的滋润。如果我们能打开她们的心扉,点燃他们内心的传统道德火焰的话,他们应该会迎来一个全新的自我。记得向他推荐了《感动中国——洪战辉》的视频,他嘻嘻哈哈的状态慢慢地消逝了,他的“无所谓”也灰飞烟灭了。

四、利用报纸、杂志上面的典型案例加强“孝道”教育

报纸和杂志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越来越重要了,它们的影响像“润雨细无声”一般!报纸和杂志经常报道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件,我们老师应该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特别留心,向我们的学生介绍一些典型事件,感动人物的故事。让他们理解爱就在我们身边,传统道德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闪烁的光环我们努力了同样可以获得。让我们的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对那些负面事件和人物,我们应该评判,我们要引以为鉴。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简单的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已经无法满足多数中学生的要求了,也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必须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究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到快乐!必须加大人文主义辅助教学充实课堂内容,树立学生优良品质。传统的孝道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为我们传统的孝道教育的传播和发展添加了新的活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赵克礼:《历史教学论》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3.张大均:《教学心理学》

篇6

一、科学性原则

孝道教育的科学性是指孝道教育的内容要真实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和实际,教育的方法要恰当合适。在教育内容上,要以事实为依据,传统孝道的内容都是已经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要以史育人,必须尊重史实,说真话,讲实话,不能进行塑造和想象;学习过去的知识应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来进行,不能为达目的而随心所欲想当然,把杜撰不实、模糊不清的内容教给学生,更不能离开具体内容进行空头说教。尤其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高中生有多种了解知识的渠道,失去真实,脱离实际,教育的效果是难以维持的,甚至会出现与教育者主观愿望相反的结果。进行孝道教育时,教师一定要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说理要合乎逻辑、贴切自然,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同时要投入真情实感,因为任何教育,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接受,只有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讲真史,诉真情,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力求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孝道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好的效果。

二、体现历史特点的原则

在我国,传统孝道历史悠久,涉及的内容、人物、事件,许多都已久远,在时间上具有过去性,在空间上具有不可接近性,而且还具有强烈的个性、偶然性和不可重复性。但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除了利用课本上的教育资料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历史遗迹等。学习场所也可以从教室走向实物和遗迹的现场,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和学习内容的距离,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亲近感。学习传统孝道要史论结合,讲孝道理论不能抽象、空洞,一定要结合真实人物、真实事件。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孝子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于史料的搜集、研究和学习要特别注意真伪、时间、地点和作者的鉴别,应该始终有一种既善于理解,又绝不盲从的态度,有一种求证、求实、求索的态度,既不能人云亦云,盲目崇圣、崇上、崇书,也不能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对于历史上的孝子行为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对历史人物做出准确的、客观的评价。另外,我们学习传统孝道,就是为吸取历史上孝的智慧,为今所用,所以进行孝道教育要联系实际,以历史的经验教训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孝道文化的基础上要建立和发展新时代的孝道文化。我们知道,传统孝道教育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过强大的影响力,发挥过重大作用,最重要的原因是它适应了家族宗法制小农经济的需要。今天社会的文明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孝道依托的社会基础已丧失,如果面对当代学生的教育,我们对传统照搬照抄,就会脱离时代、脱离实际,为现实所不容,孝道教育便无效果可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就是以辩证的观点,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吸收传统精华,赋予孝道以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涵,以满足当代高中生的需求,让孝道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高中生,进行孝道教育的目的要使学生有孝心、有孝行、有孝德,所以一定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就是在进行孝道教育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差异、个性差异和家庭状况的差异;循序渐进就是教育活动既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并抓住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有次序地、系统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因材施教,首先要做的是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其次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的家庭状况进行有区别的教育,要把集体教育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这一原则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孝道实践的要求上,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父母的爱是伟大无私的,作为人子都应该感恩父母、尊敬父母、关爱父母、孝顺父母。同时孝心的培养是长期的,孝心的表达也不是一时的,它需要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使之成为习惯,并不断提高层次。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实现孝道教育的合理、优质和高效。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篇7

关键词:“孝”文化;学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085-01

做了那么多年的老师,经常会看见或听到一些不孝子的“逸事”:有的学生家里条件很差,却逼着父母为他买名牌衣服;有的学生因为嫌父母灰头土脸,怕来学校丢了他的面子,因此不允许父母来学校;有的学生在家因父母不能满足他的愿望而同父母大吵大闹,个别学生甚至因此走上轻生路,给父母留下了无尽的痛苦……联想到媒体中所报道的社会上一些不孝子女的恶劣行径,笔者认为在学校大力弘扬“孝”文化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情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孝道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孝文化是几千年来的民族伦理道德的精华。《孝经》中记载:“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这句话的意思为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孝行,是德行的根本。也就是说,看一个人怎么样,首先看他孝不孝。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意为尊敬自己家的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孩子,同时也爱护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管理天下的事情就易如反掌了。孔孟二位先贤的言论一直成为炎黄子孙尊崇笃信的美德,也被视为为人处事的人格体现,是不可缺少的立身之本。在今天他们的言论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孝”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当今学校德育工作中孝道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忽视了孝道教育,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很多都是人格不健全的学生,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孝的现象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的应试教育,把教师和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教师的职称和评优同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因此,教师们只为成绩而工作,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造成了部分学生性格的扭曲。2、学校德育目标的“空、大”。长期以来,学校制定的德育目标太空、太大,甚至有许多不科学的东西。殊不知,一个不懂得爱父母的孩子怎能爱祖国;一个不知道从小事做起的孩子,长大后怎样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3、独生子女教育的困难性。当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这不自觉造成了他们唯我独尊、自私狭隘的性格缺陷,这些也间接的催生了一些不孝子女。

三、学校德育工作中孝道教育的重要意义

1、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保全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自己生病,更不能陷自己于不义而使父母担惊受怕,也就是说保全身体、保全名望是为了不要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这些对当代青少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这与许多青少年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娇生惯养,少受锻炼不无关系。如果现在的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孝文化,培养自爱精神,并在实践中践行孝道,那么很多现实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成由勤俭败由奢。在我们的优良传统中,“勤俭”是一种重要的美德。而“勤俭”这一美德显然是由孝衍生出来的。没有人会认为一个挥霍无度的人是在践行对父母的孝道。勤俭也不是一种时尚,它是永恒的一种美德,不仅在古代,在现代更是如此。

一个青少年能否成长,最终要看他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取得了多少成就,要看他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多少贡献,还要看他的道德品质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如果没有勤劳俭朴的品德、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就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可能做出贡献,也不可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一句话,他就不可能成为于国家、社会、人类有用的人才!

3、弘扬爱国精神。儒家思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践行对家、对社会的孝道之后,还要对民族、国家行大孝,这个大孝,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孝文化的升华,也是孝文化的精华。孝是爱国心的根源。中国人的爱国心不仅包含着对故乡土地的情感,而且包含着对祖先的崇拜。中国人不管走到世界哪里,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爱国也就是爱祖,这也是家国同构血缘文化的主要特色。在中国,爱国心与孝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孝是爱国心的根源。故强化孝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

4、和谐社会的根基。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为基本细胞的,国家的和谐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孝”是家庭伦理关系的根本纽带,父母生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是人自然的天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近年来“遗弃双亲”、“虐待老人”、侵犯老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有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当今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关于“孝道”讲得太少了,与古代社会相比,可以说是教育的缺失。而这一切无疑从学校教育做起方能从根本上加以改观。而只有青少年学生将孝道的合理成分内化为自己的修养,那么其家庭方能和谐;而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方能和谐。

篇8

[关键词]韩剧,孝道;表现模式

最近几年来。电视剧领域韩潮滚滚,韩剧不仅占据了大多数人的业余时间,而且也成了公共场合最容易切入的谈资和话题。韩剧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形式上看,有成功的商业包装、优美的背景音乐,剧中的主角都很英俊、漂亮。从内容上看,剧中的故事情节都很贴近现实生活,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爱情故事浪漫唯美,符合大众的口味。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韩剧对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表现,特别是对于孝道思想的肯定和宣扬,切合了中国观众怀念传统文化、回归民族经典的心理情结。单从儒家传统文化的视点来看,可以说,韩剧中的孝道叙事无疑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韩剧中的孝道叙事从表现模式看具有如下特质:真诚、顺从、和美。下面分而述之。

一、孝道植根于血浓于水的真诚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根本是孝道。但是,儒家对孝道的倡导,特别侧重于内心的真诚,而不是外在形式的作秀。这一点,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得很清楚。《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敬父母,不能是仅仅提供优裕的物质条件,否则,无法区别于犬马。韩剧中的孝道之所以感人,真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大长今》中,长今的妈妈已经死了,长今还喂她吃果子,还说:“你嚼不动吗?我替你嚼。”然后这样徒劳地嚼着果子,再塞进她的嘴里,直到再也塞不下,才流下泪来。而后面她一边埋葬母亲,一边画外音复述她母亲的遗言,希望她入宫做御膳房的宫女,当上最高尚官,在最高尚官有权写的碑文上书写自己的冤屈。从此长令听从她母亲的遗言和教导,为她实现所有的事。观众看了无不为她的孝心所深深感动。

在《人鱼小姐》中,雅俐英对瞎母予以了精心照顾,后来嫁到婆家每天忙于厨房,把厨房收拾得干净利落,想尽办法打动婆婆,还给奶奶写信,改善公公婆婆的关系,她深深地爱着她的丈夫以及她的婆家。观众看了,无不对她这样的媳妇心生敬意。在这部剧中,就连没有任何收入的老奶奶,在家中的地位也犹如太上皇。让电视机前的老人看了心生羡慕。

这一切都折射出韩国人非常信守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尤其深受儒家文化中“五伦”思想的影响。韩国人重视家庭和人伦关系中长幼尊卑的定位,对父母要孝顺,对朋友要守信,对师长要尊敬,夫妻要职责分明。而在“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当中,他们认为 “父子有亲”是第一要义,孝是人类一种生生不息的亲情之爱,是家和万事兴的基础。

二、孝道崇尚恭敬谨慎的顺从

儒家的孝道,十分讲究一个“顺”字,《论语・里仁》:“子日:‘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在这里,孔子强调,侍奉父母要轻微地谨慎小心地去进谏,如果自己的意见不被父母采纳,仍然要做到顺从而不违抗,辛劳而无怨言。这一点,在韩剧中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表现的。

在《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中,有以下一段对白:

秀京:妈妈,今天我不回去了,打算在敏基家过夜。

英子:你在说什么疯话呢你?

秀京:不是的,妈妈,敏基的父母都去美国了,他家的保姆本来说好了今天回来。可是因为临时有事,回不来了,晚上家里就敏基一个人,多寂寞啊。妈妈。

英子:少废话,快回来。

秀京:妈妈,敏基说他怕黑,晚上不敢一个入睡。

英子:你懂什么呀,他哪是害怕,那是骗你呀,你了解男人多少啊,男人都是肚子里有三十头豺狼和十条蟒蛇的东西,千万不要相信男人。快回来!他要是怕黑,让他来咱们家睡。

秀京(捂住话筒):我妈说男人都是肚子里有三十头豺狼和十条蟒蛇的东西。叫我不要相信你,让你到我家睡。

秀京是典型的时髦女孩,不会煮饭,不会做家务又时常忘记对未婚夫说敬语,在和母亲的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时,还是建议男朋友到自己家去睡。由此可见。韩国人的家庭观念是很强的,青年人处理自己的恋爱关系时,不时地要咨询父母,如果长辈们反对这桩婚事的话,问题可能会很复杂。这便是韩国家庭中长辈们的绝对权威地位,如果儿女敢和父母顶嘴,便是不敬不孝。做爸爸的极可能是不问青红皂白,一巴掌就过去了。

韩剧中对父母的孝顺还体现在日常行为的细节之中,在《看了又看》中。朴家经济可以说是很富足的,但是,两个儿子结婚后,全部在家里居住,他们不是没有钱购买房子,而是觉得孝敬长辈是第一的,搬出去居住是对长辈的不孝。

三、孝道的最高境界是礼乐合一的和美

儒家提倡孝道,有着境界上的追求。最高境界的行孝。不但行为上符合孝道的各种外在礼仪,行孝者的内心应当是愉悦快乐的。《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日:‘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在这里,孔子认为,行孝时要做到和颜悦色是有难度的。如果行孝者内心愉悦,那么和颜悦色并不难,可见,孔子所说的“色难”,实际上是指世人的行孝难以达到既符合孝道礼仪又心灵快乐的礼乐合一的最高境界。在韩剧中,我们发现,剧中人物的行孝并不是一种苦不堪言的负担,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精神上的追求,因而在气氛上能达到礼乐合一的和美境界。

在《加油!金顺》中,金顺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和奶奶相依为命,刚结婚三天丈夫就出事故了,一个人带着孩子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刚开始婆婆百般刁难,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孝顺公公婆婆,早早起来给家人做完早饭才上班,勤奋工作。终于感动了公婆全家。更难得的是,在得知亲生母亲身患重症的时候,把自己的肾脏捐献给了母亲。金顺的孝是内外合一的,她的结局也是和美的。

篇9

中华孝道不可或缺

邢东矿位于河北邢台,是华北地区最深的矿井之一,也是全国煤炭行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已连续8年创造安全生产无事故佳绩。

多年来,该矿树立建设文明和谐企业的理念,一方面用科技成果推动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用传统美德涵养员工的身心,书写着现代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篇章。这当中,中华孝道的推崇和传扬,使员工思想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道德楷模”、“好儿子”、“好媳妇”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再一个新奇的事实,就是该矿绝大部分员工能通篇背诵教化人们孝老爱亲的《弟子规》。采访的一天下午,30多名当班矿工整齐列队准备下井。笔者随机点将,请出三四位矿工,1080字的《弟子规》都倒背如流。

矿党委书记达乙更说:“一定意义上说,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东西,可是,文化又如影随形存在于我们的言谈举止间。‘润物细无声’,优秀传统文化时时影响员工的身心和行动。而煤矿的生产,‘没有安全一切都是零’。那么,如何打造安全文化,以文化人,以文化促安全,我们想到了中华孝道。中国人讲亲情,一人下井,全家牵心;一朝出事,亲人牵挂。安全生产的根本在于人,人的根本在于亲情,亲情的根本在于孝道。孝道连着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朋好友。”

“读、听、写、行、立”步步递进

邢东矿推崇和传扬中华孝道,始自2009年,从全员学习《弟子规》开始。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泓波介绍说,《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据孔子的言论编写而成的,通篇以简洁形象的文字,对人们居家、外出、求学、做事和待人接物的礼仪规范,娓娓道来,堪称为人处世、躬行孝道的最佳读物。

该矿动力科160多名员工人人可以熟背《弟子规》。党支部书记袁德润最喜欢的两句话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袁德润说:“煤矿一线作业,劳动强度很大,也造就了煤矿工人直爽粗犷的性情。《弟子规》三言两语,浅显易懂,每次班前会上,利用几分钟时间,读上几句给大家听,入脑入心,很管用。”

矿党委推而广之,步步递进,先是读,即通篇诵读《弟子规》。员工每人一本配有译文的《弟子规》,党委、支部两级班子学习会,员工周三、周五学习日,班前班后会等,都要个人背诵或集体诵读。党员干部带头,记不住的还要抄录数遍。走在矿区,《弟子规》全文上墙,输入电子屏,印制口袋书,写进罐笼、巷道、餐厅、宿舍,编成微信、微博,营造了浓厚的诵读氛围。

再是“听”,即听孝道音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矿党委书记达乙更认为,听觉艺术较之视觉艺术更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不经意间影响人的思想行为。矿党委挑选了《父亲》、《母亲》、《常回家看看》、《妻子好辛苦》、《感恩的心》、《团结就是力量》等等孝亲敬老励志的歌曲几十首,刻录光盘,送给员工。矿里开会,听歌唱歌作为一项议程,常年坚持,启迪员工的心灵。

三是“写”,即写体会、写孝道作品。“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得落实在笔端,才能记得牢。矿党委要求干部带头写,员工人人写。2011年以来,矿领导以“孝道与职业道德”、“以感恩心做人、以责任心做事”为主题,撰写体会文章140多篇。巷修区“煤矿诗人”何泉强的诗作《咏煤》,“你黑/但你懂得孝/你和太阳一样燃烧/不屈不挠……”很有感染力。

四是“行”,即有孝道之行,做孝道之事。该矿规定,赶上春节、中秋节等,员工都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当天可往返的要带上礼物回家看看,算出公差;不能回家的要打电话报平安,还要汇款寄东西。再如,矿里提倡员工过生日这天可以不上班,回家陪陪父母,也算公差。还有评选最美孝子、最美儿媳,全家福照片进矿井,丈夫无“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妻子来矿抽奖等活动,全员参与,影响深远。

最后是“立”,即立身。邢东矿制定的员工立身标准是:在家孝敬父母、夫妻恩爱、育子有方;在矿守纪、敬业、奉献;在社会守法、文明有礼、助人为乐。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伴随着对中华孝道文化的不断接纳、消化、吸收,邢东矿员工的身心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通过孝道文化的滋养,该矿动力车间一对员工夫妻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这位员工的父亲给车间党支部书记写信说:“我是一个年过古稀的父亲,老伴儿瘫痪在床,我的儿子在您那儿上班。最近,儿子和儿媳的变化让我们老两口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过门儿十几年的儿媳改口喊‘爸妈’了,而且主动给婆婆洗头擦身子,老伴儿高兴得泪流满面。以前,儿子和我说话都是粗声大气的,现在说话也轻声细语了,去哪儿都跟我打个招呼。后来我听说了,他们学了《弟子规》,懂得孝道了,这才发生转变了,我们真不知道如何感谢您哪!”

一个“80后”矿工对笔者说:“学了《弟子规》,一些经典语录和言行规范也在脑海里时常浮现。过去,下井时磕磕碰碰受点小伤,总觉得不是什么大事,现在醒悟了,《弟子规》中有说法,‘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就是要爱护自己,不要让父母忧虑,一想到这些,生产中绝不能马虎。”

该矿有个副井把钩工,平时就好喝一口,过去常常因为酗酒不能正常到岗。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了“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的道理,彻底改掉老毛病,成为最守时的员工。

当然,在这个多年致力于“创建精品工程,处处事事皆有标准”的现代化煤矿,更多的还是优秀员工,他们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传统美德,坚守着安全生产的最高领地。

这当中,就有综采区区长刘振书。他创造了安全生产12年无事故的矿区记录。他对中华孝道的理解很实在:“对于煤矿工人来说,安全生产就是最大的孝道。”还有巷修区员工石北京,从2010年起,他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访该矿周边上百户人家,每次拿出两三百元,送给贫困孤寡老人。他说,《弟子规》有言“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两三百元钱,就能让这些老人改善一下生活,何乐而不为呢!目前,该矿已有30多人加入他的行列。

篇10

关键词:孝文化 高校 孝文化教育

所谓高校孝文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具备孝道品质的一个过程,它不应是传统说教式的理论教育,而应涉及到大学生品格、身心、学业等各方面的完整性开放式的教育。作为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各高校要把大学生孝文化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把孝文化合理的融入到学校德育文化中去,革新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出适应新要求的现代高校德育模式,努力构建一套易于被大学生接受的德育体系,以此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现象:

1.1对“孝”的理解不充分

在我国当今高校之中,真正了解“孝”的确切含义的学生并不多。知道一点皮毛的,也无非就是孝敬父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殊不知由孝生爱,要爱父母;更不知道由孝可生忠,要忠于人民,报效祖国。没有弄清“孝”的真正含义,就严重影响到了对学生孝德教育的质量。所谓“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亲人的一种真挚情感的流露,是晚辈对长辈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际之间的一种密切关系。

1.2对“孝”的践行不到位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按理说,个个都应通情达理、善解人意,但是还是有不少同学在这一点上做得差强人意。有些同学思想幼稚,个性刚强,为人处事很少替别人着想,从不顾及父母的感受,着实让父母伤心。譬如,不少城里的同学动不动就对父母大发脾气,骂声一片;有些同学对父母态度极为冷淡,爱理不理,更有胜者,竟然对父母大打出手,给父母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还有少数农村来的同学,虚荣心极强,为顾及自己的面子,对从乡下来到学校看望他的父母产生一种默然、厌恶态度,生怕让人见了笑话。在我国东部某学校,就有一名同学将从河北农村来探望自己的母亲拦在校门口,并让母亲将带来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带了回去。由很简单,就是不想在同学面前丢面子。一个享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居然有如此不孝之举,实乃教育之不幸,国之不幸。

2.当前高校孝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

2.1高校忽视孝文化教育

时下,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忽视对学生道德教育特别是孝文化教育的现象,“重文轻德”已成不争的事实。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时候高校教育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理论教育上,或流于形式,或应付检查。而德育工作,往往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甚至实践高于理论,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也是极其薄弱的环节,孝文化教育则更容易被人遗忘。

2.2大学生自我孝文化教育意识缺乏

当前,高校大学生动辄轻生,自杀,这样的新闻屡见报端,亲人痛绝,舆论哗然。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大学生们自我孝文化教育意识的缺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正是因为大学生缺少这种自我教育的能力,所以才不辨是非,善恶难分。在孝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对于自身主体地位和自我意识认识不充分,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是由于这种自我教育意识的缺乏,使得当代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大学生只有通过自我孝文化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各种有利条件丰富自身的孝文化理论知识,提升自身修养,才有可能养成这种意识。

3.高校加强孝文化教育措施:

3.1优化校园孝文化教育环境

外部环境的美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校园环境是大学精神载体的一部分,其育人功能不容忽视。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能够起到愉悦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我们要重视高校校园环境的优化在大学生孝文化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媒介,加强孝文化的传播,积极引导大学生。校报、校园网应该尝试开辟孝文化知识专栏,加大相关文章的刊载量,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孝道的关注度;校园广播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孝老爱亲的歌曲,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孝文化教育;学校或者是学生社团组织也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多开展以“孝”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如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歌赛比赛等等,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让学生受到“孝”文化的洗礼。

3.2加快课改速度,提升德育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孝文化知识的传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孝文化的思考,加深学生对孝文化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学生孝道意识的提升。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教师应提高授课水平,既要善于联系实际,特别是结合反面事例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多开展课堂讨论与辩论,采取让学生授课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另外,选用合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也十分重要。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校向大学生传播孝文化知识的唯一教材。书中涉及到的孝文化知识十分有限,深度不够,因此,很有必要重新编写或审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从而丰富学生课本中孝文化知识,为学生更广泛地吸取相关知识营养提供保证。

3.3完善相关机制,加大奖励力度

各高校可以把孝道作为院校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校训设计上,也可以加入孝文化的成分,也可以尝试将孝老爱亲实践情况作为学生品德测评的重要标准,将孝行纳入操行评定。学校应把对孝行定期总结制度化,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要让孝行得到表扬,要使孝义得到传播。总之,学校应该在宣传孝文化,培养学生孝德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晶.孝道文化与社会和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邱伟光,张云.新编大学德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王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西华大学学报,2006.

[6]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