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营销体系;房屋建筑设计;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建筑项目招投标体制下,建筑设计机构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获得客户的青睐,还须在市场营销范畴下建立起前期接触机制。似乎业界同行对此较为反感,但建立在偶然性大于必然性的竞标背景下,惟有加强前期沟通与接触,才能深化客户对该设计方案的理解。毕竟,与采购专用性资产不同的是,这里的客户往往并不是业界专家,其更像是执行资本运作的人格化代表。
所谓“营销体系”可以理解为,营销活动所依次经历的各个环节的总合。以4PS为代表的营销体系,分别经历了产品选择、价格制定、渠道建立、促销构建等四个环节。然而,就房屋建筑设计本身来看,其无法完全依照上述4个环节开展营销活动。理由在于,其作为高端服务型产品无法通过调研来确定产品形态和价格;同时,设计方案的专用性也使得分销渠道成为多余,且更不需要促销的参与。
为此,如何建立营销体系与房屋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模式,便成为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一、对房屋建筑设计的技术环境分析
本文不打算讨论建筑设计的具体技术流程,而是假设技术具有可行性的前提下,聚焦于技术环境分析。具体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三个方面。
(一)经济环境分析
这里以建筑结构设计为考察对象。众所周知,房屋建筑设计不仅须满足客户对建筑项目的功能要求,也须控制在一定的造价之内。因此,后者便构成了技术环境中的经济因素。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对房地产开发的价值取向,都使得客户对于项目造价更为敏感。当然,在造价控制下将能在一定程度上维系正常的资金投入,但造价概算仍然基于房屋建筑设计图纸而进行的。实践表明,诸多由国家设计院所转型而来的设计机构,似乎相对更关注内部结构的合理性,而弱化了对项目造价的考虑。
(二)社会环境分析
如果说以上技术的经济环境须在“工具理性”的驱动下来适应,那么建筑设计的社会环境则需要与当地人文环境相匹配。上文已经指出,客户方一般并不是建筑设计业内的专家,其只是从概念出发给出房屋的一般构想。此时,设计机构则需要在多元目标导向下给予满足。因此,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人文环境,并在房屋的功能定位上最大化的满足当地民众或商家的使用偏好,这种设计方案才能获得客户青睐。而目前在这个方面更多的体现为,设计机构把设计理念强加给了 当地民众。
(三)自然环境分析
这里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称作自然生态环境。其对于房屋建筑设计而言,不仅关于它的室内朝向,还关注于它的整体结构设计能否与自然环境形成共生效果。如,根据不规则的土地表面形态合理设计房屋结构,以及根据当地地质结构科学设计承重结构等。
以上三个方面的环境分析说明,如何通过营销体系的适应性建构来逐一满足它们,将最终决定营销体系的适应性程度。
二、技术环境对营销体系的要求
遵循营销体系的本质特征,将产品选择、营销组合、公共关系等三个方面引入到房屋建筑设计中来。那么技术环境对它们的要求,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产品选择的要求
作为专用性很强的房屋建筑建设方案,一般植根于客户方所给出的基本要求之中。在此基础上针对产品选择的要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环境适应性要求。简单而言,这里的适应性要求便是成本造价控制要求。在造价控制的基础上,再来努力寻求与客户实际需求间的契合态势。实践表明,客户选择方案时的往往更关注方案的建设周期、造价和功能优势。
2.社会环境适应性要求。特别对于涉外房屋建筑设计中,对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更为关注。如,针对东南亚、中东国家民众多建设的房屋建筑,对于房间的功能定位应展开市场调研。
3.自然环境适应性要求。关于这一点,一般不构成房屋建筑设计机构的难题。但在竞标中的方案陈述环节应突出本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共生效应。
(二)对营销组合的要求
若要使客户青睐本机构的房屋建筑方案,还应使客户感觉到方案具有增值效果。所谓“增值效果”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方案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且其所释放的功能定位形成了外部性效应。这时,我们把它称为营销组合。由此可见,其仍然依赖于在设计方面的构思,而不是传统意识上的产品组合。
(三)对公共关系的要求
从营销体系的构成上看,公共关系构成了6PS中的一个要素。与客户关系管理不同,公共关系不仅包括与客户的关系,还包括与各类媒介、政府的关系。不难看出,对于诸多从事房屋建筑设计的机构来说,在公共关系的把握上呈现出明显的软肋。为此,设计机构应通过广告宣传、建筑实物展示等途径夯实以上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就为下文的模式构建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要求驱动下的适应性模式构建
这里并不讨论营销体系的具体构建,并且在“要求”部分已经对此进行了一定的讨论。这里主要关注于,如何在建筑设计机构内部形成营销适应性的土壤,以及如何从企业行为中去满足这一点。为此,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将营销观念植入机构文化中
首先应在能源机构塑造产品营销的文化氛围,特别对于“客户关系管理”要素更是文化营造的重点。从具体的实施步骤来看,可以遵循这样的环节:(1)机构管理层根据产品营销的适应性要求,提炼出核心价值观;(2)通过仪式、树立标杆,以及绩效考核等方式推动这一核心价值观;(3)在员工岗位培训内容中,增强营销观念培育的权重。
(二)跟踪当地城市的发展动态
房屋建筑设计产品营销的目的存在着社会效益性,因此机构管理者应组建专门团队,密切跟踪城市的发展动态。动态方面着重掌握开发区的建设状况、城市范围拓展的方向、城市社会人文环境的具体情况等。通过主动掌握情况,从而在建筑方案设计上努力与城市发展同步。
(三)与当地政府、民众保持良好的沟通
政府作为管理当地各项事业的实体,必然影响到客户在房地产领域的开发状况。建立与政府良好的沟通关系,不仅能改善政府对自身的态度,还将借助政府的引见来获得客户的重视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因此,建筑设计机构在遵循低碳发展的同时,还应根据政府的目标导向,在社会和自然环境适应性上针对地方房地产发展规划进行整体设计理念调整。与民众的沟通则在于,强化他们多本机构项目设计上的认可度,从而营造出有利于我方的舆论环境。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篇2
论文摘要: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方案应吸收设备工种参加
现在有不少工程,在方案阶段只有建筑师埋头创造,不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方案设计,结果建筑方案中选后设备空间没有考虑,造成设备设计很大困难。机房设在某一角落,风道拉得很远,既不经济也影响通风效果;进风口与排风口挤在一起,不合规定;管道夹层当机房使用,噪声、振动直接影响上、下客房,不但增加了消声减振的费用,还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诸如此类举不胜举。要改变这一现实,要想适用、经济、美观地建造起现代化建筑,建筑师在方案阶段就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设计实为当务之急。
二、设计前对建筑物要了解清楚
要想做好一个建筑物的空调设计,达到真正良好的使用效果,应当是各工种综合的好效果。用我们的政策语言,就是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俱备。为此目标在做设计的时候各工种必须配合好。一般说来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清楚,才好采取对策,即选用适合的方案和系统。
2.1弄清该建筑物在总图中的位置,四邻建筑物及其周围供热、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方式与可能的接口地点。这可为本建筑物设计供热入口时的客观条件。也可作为计算负荷时考虑风力、日照等因素的参考,还可以根据主要入口的朝向,确定大门的做法。
2.2弄清建筑物内的人员数量,使用时间,有无废气要排等。作为计算负荷及划分系统的依据。
2.3层数、层高及建筑物的总高度,看其是否属于高层建筑。按现行的规范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应遵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款。
三、可行性和可靠性问题
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这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有关方面的要求(如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对于温湿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或比较特殊的工艺性暖通空调设计项目,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年工况分析,以确保其在全年各种室外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
四、经济性比较问题
经济性比较是目前暖通空调方案比较中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经济性比较时首先应注意比较基准必须一致。应采用相同的设计要求、使用情况、设备档次、能源价格、舒适状况、美观情况等基准条件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保证方案比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对采用名牌设备和采用低档设备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不考虑舒适性的区别,对有新风供应和没有新风供应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不考虑美观性和舒适性进行经济性比较,对集中式空调方案显然是不公平的。
五、调节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容量通常是按接近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确定的,因此系统应有较好的调节性能,以适应全年负荷的变化。调节性能好的系统方案,如采用VAV空调系统和VRV变频空调系统的方案,其一次投资通常较高,但运行能耗较小,在经济性计算和比较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于部分时间使用的办公建筑、写字楼和教学楼,设计方案应能适应其夜间不工作时的调节要求。
设计方案的管理操作方便性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空调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从而使人工费减少,但使一次投资增加,对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是否采用自动控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经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对于大型空调系统和需要经常调节控制的设备较多的工程,宜采用自动控制,以减少操作管理的工作量。但自动控制系统应尽可能简化,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对于只有季节转换时才操作的阀门不宜采用自动控制。对于一些各部分不同时使用的建筑物或各部分出租给不同使用单位的商业建筑,系统设置应考虑分别管理控制和运行费用分别统计交纳的要求。
六、安全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环境安全、防火安全、人员环境安全、重要设备物品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安全5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弹药厂房和库房、煤矿等易燃易爆工程的通风空调系统时,安全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技术方案和措施。在设计燃油燃气锅炉房时应考虑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应设置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并相互联锁。防火安全问题应按照有关防火设计规范来考虑,在此不作详述。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北方暖通空调系统冬季防冻、空调系统电加热与风机联锁保护等问题。在方案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暖通空调系统故障可能对室内重要设备和物品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重要机房、重要资料库和文物库房不应采用在吊顶设置风机盘管的空调方案,因为一旦空调水系统漏水将造成严重损失。
七、环境影响问题
篇3
[关键词] 生物制药 环境影响评价 营运期环境污染 环境风险及生物安全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速。在生物制药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 重点问题有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选址合理性适应性分析、设计方案合理性分析、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及生物安全等, 顺利解决以上问题, 会为环境影响报告的顺利审批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建设项目的工艺、产品和规模必须符合产业政策, 才能立项和建设。建设项目须遵循的国家产业政策主要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4 年修订) 等。建设项目还必须符合地方产业政策。在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中属于“允许类”和“鼓励类”的生物制药项目才能建设。
2.选址合理性适应性分析
选址合理是项目通过环保审批的前提条件。建设项目选址必须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有关法规和规定; 必须符合城市有关规划和所在区域的规划。环评报告中须提供项目选址的相关依据, 如开发区用地意向文件、规划审批部门的意见。对于城市规划区以外的项目和涉及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功能区的项目, 还应符合相应功能区规划( 如风景名胜区规划等) 。
由于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生物制药项目还应进行选址适宜性分析。
首先, 必须判断拟建设场地是否已受到污染, 即原有场地是否会给建设项目带来环境问题。例如拟建设用地原为农业用地, 由于农药、化肥残存在土壤内, 在不加处置的情况下则可能会对未来的生物制药企业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应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规定核实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判定是否存在污染问题。如果存在污染, 必须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彻底消除不良影响。
其次, 必须调查拟建设场址周围存在的各种污染源情况, 例如, 周边是否存在较大的工业污染源、各种废气或异味污染源等。应明确各种污染源与项目的距离, 对其对生物制药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并提出避免其影响的方案或有效措施。“鼓励类”的生物制药项目才能建设。
3.设计方案合理性分析
建设项目应合理设计, 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提供良好的生产、办公环境, 并有利于保护环境。生物制药项目的设计方案合理性分析分为两项: 技术经济合理性分析、布局合理性分析。
在进行技术经济合理性分析时, 将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列表形式叙述,以直观检查比较其指标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生物制药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包括征地面积、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红线距离等控制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须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
在进行布局合理性分析时, 应考虑内部和外部环境情况。合理布局的原则是: 合理设计主体厂房和辅助用房、做到产污厂房集中布置, 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开布置; 将污染区布置在远离居民聚集区的一侧; 合理布置厂区绿化, 利用不同树种的种植, 起到隔声、吸声、吸收异味、净化空气的作用, 保护周围环境。分析重点是: 分析人流通道、物流通道、低度和微度菌种生产厂房、中高度菌种生产厂房、化学品库房、动物房、污水处理站等布局是否合理, 是否会对内部工作人员和外部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对于不合理的布局, 应提出合理的调整建议。
4.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营运期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垃圾、噪声。
生物制药项目一般均选址于已建成的工业开发区, 其废水排入开发区污水管道, 可不进行定量的环境影响预测。如果废水直接排入地表水, 对于大项目, 则应进行定量环境影响预测, 小项目作一般性分析。需特别指出的是, 对于生物制药项目, 应在厂区内设置污水处理站, 含菌废水需单独收集, 经灭菌处理后再汇入厂区污水处理厂。厂内自建污水处理站应设置灭菌消毒工艺。厂区污水处理站排放标准需根据最终污水去向确定。
生物制药项目的生产废气包括有机废气和一般通风的废气。应根据生产工序对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分析, 特别指出的是要分析废气中是否含有菌体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设有动物房的, 还应分析动物房产生的恶臭。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确定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
生物制药项目的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环评中应列出固体废物产生的种类、数量和处理处置措施, 特别是危险废物的种类和处理处置措施。
生物制药项目的噪声包括生产设备、公用设备( 如冷却塔、水泵、空调机组) 产生的噪声。环评中应列出声源位置、名称、源强和防治措施。大项目需采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以定量分析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小项目可进行定性分析。还应提出合理的声源布置方案和控制要求。
5.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的处理措施。
生物制药项目产生的废水, 主要特点是带菌、有机物含量高, 即CODcr、BOD5含量高。环评中应分析厂内自建污水处理站采用工艺的可行性、处理效率。特别要对废水灭菌工艺进行详尽分析, 列出灭菌设备的参数, 如灭菌温度、时间、药剂等。
生物制药项目通常是在密闭设备中进行生产, 废气的产生量较小, 但废气中含有菌体。环评中应列出带菌废气处理措施与排放参数( 如处理效率) 。
生物制药项目产生固体废物中, 一般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可由环卫部分收集处理。危险废物则须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环评中应明确危险废物的处理原则, 并附处理协议书。
生物制药项目噪声可采用隔声、降噪、减震等措施, 环评中应列出噪声处理措施。
篇4
关键词:暖通空调;设计;分析方案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 unceasing enhancement, hvac design scheme in the field of new emerge in a large amount, according to the same design projects, often can have several, dozen of the even dozens of different design can choose, design personnel had to do a lot of scheme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work, design scheme and technical economical comparison is becoming influence hvac desig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n important job.
Keywords: hvac; Design; Analysis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暖通空调专业设计现状分析
由于一些原因,在暖通空调设计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和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设计人员对设计质量的重视不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负荷计算书、水力计算、设计图纸质量降低,施工可实施性不强;二是由于现在项目多采用建筑方案设计招标等,建筑造型趋于复杂化的趋势,使暖通设计人员较多的参与到方案编制中,导致具体项目专业设计时间得不到满足;三是随着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引进的或国产的暖通空调设备新产品不断涌现,相关人员缺少相应的使用实践;四是投资方考虑使用功能调整需要,变化较多,又往往不能给与设计人员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计质量整体的提升。
2、可行性和可靠性问题
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这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有关方面的要求(如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例如采用水源热泵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当地地质情况、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冬季热负荷和夏季冷负荷不平衡所产生的热(冷)蓄积效应等问题。对于温湿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或比较特殊的工艺性暖通空调设计项目,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年工况分析,以确保其在全年各种室外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能否有足够的机房面积也是评判设计方案可行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改造工程和建筑面积比较紧张的情况。
3、经济性比较问题
经济性比较是目前暖通空调方案比较中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经济性比较时首先应注意比较基准必须一致。应采用相同的设计要求、使用情况、设备档次、能源价格、舒适状况、美观情况等基准条件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保证方案比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次投资是投资方最为关注的一个参数,在计算投资时应全面准确、不能漏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一次投资不仅包括各种设备、管道、材料的投资,而且应包括各种相关收费(如热力入网费、用电设备增容费、天然气的气源费等),相应的安装、调试费用,相关的工程管理等各种收费,相关水处理和配电与控制投资,机房土建投资与相应室外管线的费用,而这些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容易被遗漏。
在设计方案经济性比较时应综合考虑投资、运行费用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同时有供暖和空调要求的项目,应考虑冬季和夏季设备综合利用问题,进行冬夏季综合经济性比较。对于可以兼供生活热水的工程,应综合考虑生活热水供应的投资和能耗。
4、调节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容量通常是按接近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确定的,因此系统应有较好的调节性能,以适应全年负荷的变化。调节性能好的系统方案,如采用VAV空调系统和VRV变频空调系统的方案,其一次投资通常较高,但运行能耗较小,在经济性计算和比较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于部分时间使用的办公建筑、写字楼和教学楼,设计方案应能适应其夜间不工作时的调节要求。
设计方案的管理操作方便性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空调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从而使人工费减少,但使一次投资增加,对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是否采用自动控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经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对于大型空调系统和需要经常调节控制的设备较多的工程,宜采用自动控制,以减少操作管理的工作量。但自动控制系统应尽可能简化,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对于只有季节转换时才操作的阀门不宜采用自动控制。对于一些各部分不同时使用的建筑物或各部分出租给不同使用单位的商业建筑,系统设置应考虑分别管理控制和运行费用分别统计交纳的要求。
5、安全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环境安全、防火安全、人员环境安全、重要设备物品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安全5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弹药厂房和库房、煤矿等易燃易爆工程的通风空调系统时,安全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技术方案和措施。在设计燃油燃气锅炉房时应考虑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应设置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并相互联锁。防火安全问题应按照有关防火设计规范来考虑,北方暖通空调系统冬季防冻、空调系统电加热与风机联锁保护等问题。在方案设计时应注意考虑。
6、环境影响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燃煤锅炉的排烟又是北方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北京等大城市对燃煤锅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环境影响成为了关系到设计方案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分析时,应综合考虑暖通空调设备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治理的费用。如何对设计方案污染物排放的危害、对臭氧层的破坏和产生的温室效应的危害、系统和设备全过程(包括设备制造、使用和淘汰处理的全过程)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等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经济性评估比较,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7、设计方案比较中的一些误区
由于设计方案比较是一项影响因素多、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复杂技术工作,即使是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人员,要在众多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也非易事,对于局外人更是雾里看花。目前在该项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认为采用最新技术的设计方案就是最佳的设计方案,出现不管使用条件而盲目追求新技术的倾向,甚至以此作为卖点进行炒作。方案选择时不能赶时髦、搞攀比。另外往往认为投资最低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但是一次投资低的方案有可能因为其运行费用很高或设备寿命很短,需要经常更换,从长期运行来说并不合算。设计方案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系统越简单越好。此外,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切忌不加分析地采用建设方的意见,对建设方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通过全面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篇5
关键词:城市绿地;景观评价;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主要包括六大类型: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区绿地。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而作为城市规划专门术语,绿地包括公共绿地、生产和防护绿地两个种类。
2.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现在高密度大容量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绿地显得更为重要。城市绿地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也是生态平行的调控者,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绿地,不仅是美化城市景观和市容的需要,更是减轻和净化城市环境污染,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对保障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或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城市绿地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重要的生命保障系统, 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也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绿地景观评价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建设水平虽已不断提高,却也存在设计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具体指导,特别是绿地规划设计者与绿地使用者的脱离,现阶段在城市绿地设计规划和建设中一些只注重形式的绿地规划设计并不能真正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绿地功能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引入科学的城市绿地评价体系让使用者对建成后的城市绿地进行评价,以便将评价结果反馈至设计者以修正绿地设计方案。
3.1评价方法
在评价绿地景观设计方案时,需从生态、艺术、经济、功能等方面多角度考虑,涉及的评价因素与指标较多,而且这些指标大多为定性指标,在反映设计方案效果时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各指标的权重也对方案的评价产生较大影响。层析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实质就是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简单化,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利用AHP一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能够全面考虑影响绿化设计方案评价的各种因素,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够充分体现评价因素和评价过程的模糊性,又尽量减少个人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弊端。能够有效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模糊性问题,也能够消除或减弱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
3.2评价的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一致。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分解成若干层次。通过对每一层次中每两个不同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以定量表示,并在它们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最后计算出所有相关元素的权重,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者无结构特征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3.3选取评价指标
3.3.1植物材料应用
主要评价绿地植物配置层次、植物材料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3.1.1植物配置层次
指绿地中乔、灌、草结合种植,各自所占面积及其比例的协调程度,以及所产生的视觉美感。要求植物配置合理、层次丰富,乔灌草比例协调,景观空间形式多样。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植物配置层次丰富,是体现绿地生态价值和构建节约型园林的重要内容。乔灌草结合种植可控制城市绿地中单纯草坪的种植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生态功能。
3.3.1.2植物材料的多样性
是衡量绿地设计及建设中使用植物种类是否丰富程度的指标,是生物多样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要求植物品种选择多样,提高景观色彩丰富度和景观季节变化。
多样的物种构成使城市绿地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而单调的物种构成使城市绿地显得相对脆弱,一旦发生具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绿地可能失去它应有的形态及功能。
植物材料的多样性可以塑造景观的多样性,不同的植物其形态、质地、色彩均有差异,多样的植物可以营造更加丰富的景观,从而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满足城市不同的环境要求。
3.3.1.3植物材料的适应性
是衡量植被乡土化程度以及绿地建设过程中保留设计区域内原有植被状况的指标。本地木本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具有抗逆性强、资源广、苗源多、易栽植的特点;不仅能满足当地城市绿地建设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
若绿地建设使用的植物多为地方特色树种或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的树种,则植物材料的适应性就强,而绿地内保留有较多的原有植被,则植被天然性程度就高,绿地建设成本也相应减少,从而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
3.3.2景观特色
主要评价城市绿地的设计理念、表现形式、艺术价值、材料和技术应用水平,以及城市绿地对于地方风貌的反映。
要求构思独特,设计科学合理,具有较鲜明的特色和较强的艺术表达力,地形改造、水体设计、园林建筑及小品符合绿地水土的实际情况,植物配置与绿地小品设施、周边建筑、道路等硬质景观相和谐。
3.3.3施工工艺和养护管理
施工工艺主要评价城市绿地的施工质量和工艺水平,养护管理主要评价城市绿地的养护水平。施工工艺和养护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绿地景观的可持续性。
绿化工程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材料,种植的树木品种较多,规格较大,所以确保工程能够达到设计效果,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必须进行精心的施工和养护管理,才能使园林植物更好的生长,达到如期的观赏效果。
3.3.4功能性
3.3.4.1使用性
主要评价城市居民对绿地的使用程度。
绿地的建设以及改造更新,都要牢牢地把握人性化的原则,体现对人的关怀,应该将其自始至终贯穿于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前期调查分析、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以及使用评价过程之中。
3.3.4.2服务性
主要评价街头绿地、公园绿地等绿地内各项服务设施的完备,包括绿地的主要游路是否实施无障碍设计,绿地内活动设施和功能区的安排,以及其他便民物品设置安排等。
即绿地面积容量与预期的服务半径是否相符。
3.3.4.3适用性
主要评价城市各类绿地的营造是否考虑了城市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特点。
3.3.4.4可达性
主要评价城市公园绿地,包括出入口位置,公交线路安排和游览道路的组织是否方便城市居民到达和进出。
3.3.4.5安全性
主要评价城市绿地对公共安全的保障。如道路绿化要满足行驶者的安全视距,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绿地的发展,城市绿地建设影响着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加大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可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必须统筹兼顾,通过科学合理的绿地景观评价,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优绿化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合理布局,以最小的空间创造出最佳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双文.城市绿化生态建设浅谈[A].山西建筑,2008,34(36):348-349.
[2].简兴.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绿地景观评价中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市场[A],2009,25(7)
[3] 张庆费. 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4):34-36.
[4] 朱庆华. 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J].林业调查规划,2002 ,6(4):95-97.
[5] 王军,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篇6
关键词:暖通 空调 设计 方案
设计方案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成败优劣关系重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往往可以有几种、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选择,设计人员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方案比较和优选的工作,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正在成为影响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评价因素很多,一些因素很难定量表述,许多因素又不具可比性,每种设计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目前在设计方案比较中存在的一些混乱状况使设计人员无所适从。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
1 .方案应吸收设备工种参加
现在有不少工程,在方案阶段只有建筑师埋头创造,不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方案设计,结果建筑方案中选后设备空间没有考虑,造成设备设计很大困难。机房设在某一角落,风道拉得很远,既不经济也影响通风效果;进风口与排风口挤在一起,不合规定;管道夹层当机房使用,噪声、振动直接影响上、下客房,不但增加了消声减振的费用,还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诸如此类举不胜举。要改变这一现实,要想适用、经济、美观地建造起现代化建筑,建筑师在方案阶段就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设计实为当务之急。
2. 设计前对建筑物要了解清楚
要想做好一个建筑物的空调设计,达到真正良好的使用效果,应当是各工种综合的好效果。用我们的政策语言,就是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俱备。为此目标在做设计的时候各工种必须配合好。一般说来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清楚,才好采取对策,即选用适合的方案和系统。
2.1 弄清该建筑物在总图中的位置,四邻建筑物及其周围供热、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方式与可能的接口地点。这可为本建筑物设计供热入口时的客观条件。也可作为计算负荷时考虑风力、日照等因素的参考,还可以根据主要入口的朝向,确定大门的做法。
2.2 弄清建筑物内的人员数量,使用时间,有无废气要排等。作为计算负荷及划分系统的依据。
2.3 层数、层高及建筑物的总高度,看其是否属于高层建筑。按现行的规范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应遵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款。
3 .可行性和可靠性问题
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这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有关方面的要求(如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对于温湿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或比较特殊的工艺性暖通空调设计项目,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年工况分析,以确保其在全年各种室外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
4 .经济性比较问题
经济性比较是目前暖通空调方案比较中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经济性比较时首先应注意比较基准必须一致。应采用相同的设计要求、使用情况、设备档次、能源价格、舒适状况、美观情况等基准条件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保证方案比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对采用名牌设备和采用低档设备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不考虑舒适性的区别,对有新风供应和没有新风供应的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显然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不考虑美观性和舒适性进行经济性比较,对集中式空调方案显然是不公平的。
5. 调节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容量通常是按接近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确定的,因此系统应有较好的调节性能,以适应全年负荷的变化。调节性能好的系统方案,如采用VAV空调系统和VRV变频空调系统的方案,其一次投资通常较高,但运行能耗较小,在经济性计算和比较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于部分时间使用的办公建筑、写字楼和教学楼,设计方案应能适应其夜间不工作时的调节要求。
设计方案的管理操作方便性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空调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从而使人工费减少,但使一次投资增加,对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是否采用自动控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经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对于大型空调系统和需要经常调节控制的设备较多的工程,宜采用自动控制,以减少操作管理的工作量。但自动控制系统应尽可能简化,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对于只有季节转换时才操作的阀门不宜采用自动控制。对于一些各部分不同时使用的建筑物或各部分出租给不同使用单位的商业建筑,系统设置应考虑分别管理控制和运行费用分别统计交纳的要求。
6 .安全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环境安全、防火安全、人员环境安全、重要设备物品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安全5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弹药厂房和库房、煤矿等易燃易爆工程的通风空调系统时,安全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技术方案和措施。在设计燃油燃气锅炉房时应考虑可燃性气体、液体泄漏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应设置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并相互联锁。防火安全问题应按照有关防火设计规范来考虑,在此不作详述。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北方暖通空调系统冬季防冻、空调系统电加热与风机联锁保护等问题。在方案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暖通空调系统故障可能对室内重要设备和物品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旦空调水系统漏水将造成严重损失。
7. 环境影响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燃煤锅炉的排烟又是北方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北京等大城市对燃煤锅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且限制的区域不断扩大。在这些区域内,环境影响成为了关系到设计方案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方案选择时应特别注意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避免建筑物建成不久就进行改造。在空调设备选型时,要特别注意各种氟利昂制冷剂替代的进程要求,不能选用以已经或即将禁用的制冷剂为冷媒的空调产品。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选择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暖通空调工程项目的成败和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问题。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复杂技术工作。一个优秀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案,应对设计方案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使其综合效益最高。综合考虑的因素越多,通常其方案设计的水平越高,同时其设计工作量和难度就越大。 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避免因片面性和主观性带来的失误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亓去鹏.采暖工程中的室温调节与节能[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5,33(1):54―55.
[2]空调设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值得重视,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伍小亭,载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
篇7
在人类的科学研究中,有不少研究成果得益于大自然的启发,例如仿生学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的科学研究越来越与生物学紧密相联。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经实现了能用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模仿人类生物体的看、听、和思维等能力;另一方面,受进化论的启发,科学家们提出了基于生物学的电子电路设计技术,将进化理论的方法应用于电子电路的设计中,使得新的电子电路能像生物一样具有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免疫、自我进化及自我复制等特性,用来实现高适应、高可靠的电子系统。这类电子电路常称为可进化硬件(EHW, Evolvable HardWare)。本文主要介绍可进化硬件EHW的机理及其相关技术并根据这种机理对高可靠性电子电路的设计进行讨论。
1 EHW的机理及相关技术
计算机系统所要求解决的问题日趋复杂,与此同时,计算机系统本身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而复杂性的提高就意味着可靠性的降低,实践经验表明,要想使如此复杂的实时系统实现零出错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寄希望于系统的容错性能:即系统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的适应能力。对于如何同时实现系统的复杂性和可靠性,大自然给了我们近乎完美的蓝本。人体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最复杂的生物系统,通过千万年基因进化,使得人体可以在某些细胞发生病变的情况下,不断地进行自我诊断,并最终自愈。因此借用这一机理,科学家们研究出可进化硬件(EHW,Evolvable HardWare),理想的可进化硬件不但同样具有自我诊断能力,能够通过自我重构消除错误,而且可以在设计要求或系统工作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自我重构来使电路适应这种变化而继续正常工作。严格地说,EHW具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把进化算法应用于电子电路的设计中;另一方面是硬件具有通过动态地、自主地重构自己实现在线适应变化的能力。前者强调的是进化算法在电子设计中可替代传统基于规范的设计方法;后者强调的是硬件的可适应机理。当然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模糊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EHW在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对EHW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进化理论中的进化计算(Evolutionary Computing)算法,特别是遗传算法(GA)为设计算法,在数字电路中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媒介,在模拟电路设计中以现场可编程模拟阵列(FPAA)为媒介来进行的。此外还有建立在晶体管级的现场可编程晶体管阵列(FPTA),它为同时设计数字电路和和模拟电路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下面主要介绍一下遗传算法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相关知识,并以数字电路为例介绍可进化硬件设计方法。
1.1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遗传和进化过程的一种自适应全局优化算法,它借鉴了物种进化的思想,将欲求解问题编码,把可行解表示成字符串形式,称为染色体或个体。先通过初始化随机产生一群个体,称为种群,它们都是假设解。然后把这些假设解置于问题的“环境”中,根据适应值或某种竞争机制选择个体(适应值就是解的满意程度),使用各种遗传操作算子(包括选择,变异,交叉等等)产生下一代(下一代可以完全替代原种群,即非重叠种群;也可以部分替代原种群中一些较差的个体,即重叠种群),如此进化下去,直到满足期望的终止条件,得到问题的最优解为止。
1.2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是一种基于查找表(LUT, Lookup Table)结构的可在线编程的逻辑电路。它由存放在片内RAM中的程序来设置其工作状态,工作时需要对片内的RAM进行编程。当用户通过原理图或硬件描述语言(HDL)描述了一个逻辑电路以后, FPGA开发软件会把设计方案通过编译形成数据流,并将数据流下载至RAM中。这些RAM中的数据流决定电路的逻辑关系。掉电后,FPGA恢复成白片,内部逻辑关系消失,因此,FPGA能够反复使用,灌入不同的数据流就会获得不同的硬件系统,这就是可编程特性。这一特性是实现EHW的重要特性。目前在可进化电子电路的设计中,用得最多得是Xilinx 公司的Virtex系列 FPGA芯片。
2 进化电子电路设计架构
本节以设计高容错性的数字电路设计为例来阐述EHW的设计架构及主要设计步骤。对于通过进化理论的遗传算法来产生容错性,所设计的电路系统可以看作一个具有持续性地、实时地适应变化的硬件系统。对于电子电路来说,所谓的变化的来源很多,如硬件故障导致的错误,设计要求和规则的改变,环境的改变(各种干扰的出现)等。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当这些变化发生时,个体的适应度会作相应的改变。当进化进行时,个体会适应这些变化重新获得高的适应度。基于进化论的电子电路设计就是利用这种原理,通过对设计结果进行多次地进化来提高其适应变化的能力。
电子电路进化设计架构如图1所示。图中给出了电子电路的设计的两种进化,分别是内部进化和外部进化。其中内部进化是指硬件内部结构的进化,而外部进化是指软件模拟的电路的进化。这两种进化是相互独立的,当然通过外部进化得到的最终设计结果还是要由硬件结构的变化来实际体现。从图中可以看出,进化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是根据进化算法(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来进行的。整个进化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设计的目的,产生初步的方案,并把初步方案用一组染色体(一组“0”和“1”表示的数据串)来表示,其中每个个体表示的是设计的一部分。染色体转化成控制数据流下载到FPGA上,用来定义FPGA的开关状态,从而确定可重构硬件内部各单元的联结,形成了初步的硬件系统。用来设计进化硬件的FPGA器件可以接受任意组合的数据流下载,而不会导致器件的损害。
(2)将设计结果与目标要求进行比较,并用某种误差表示作为描述系统适应度的衡量准则。这需要一定的检测手段和评估软件的支持。对不同的个体,根据适应度进行排序,下一代的个体将由最优的个体来产生。
(3)根据适应度再对新的个体组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挑选一些个体。一部分被选个体保持原样,另一部分个体根据遗传算法进行修改,如进行交叉和变异,而这种交叉和变异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更具适应性的下一代。把新一代染色体转化成控制数据流下载到FPGA中对硬件进行进化。
(4)重复上述步骤,产生新的数代个体,直到新的个体表示的设计方案表现出接近要求的适应能力为止。
一般来说通过遗传算法最后会得到一个或数个设计结果,最后设计方案具有对设计要求和系统工作环境的最佳适应性。这一过程又叫内部进化或硬件进化。
图中的右边展示了另一种设计可进化电路的方法,即用模拟软件来代替可重构器件,染色体每一位确定的是软件模拟电路的连接方式,而不是可重构器件各单元的连接方式。这一方法叫外部进化或软件进化。这种方法中进化过程完全模拟进行,只有最后的结果才在器件上实施。
进化电子电路设计中,最关键的是遗传算法的应用。在遗传算法的应用过程中,变异因子的确定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它的大小既关系到个体变异的程度,也关系到个体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而这两个因素相互抵触。变异因子越大,个体更容易适应环境变化,对系统出现的错误做出快速反应,但个体更容易发生突变。而变异因子较小时,系统的反应力变差,但系统一旦获得高适应度的设计方案时可以保持稳定。
对于可进化数字电路的设计,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个是在基本的“与”、“或”、“非”门的基础上进行进化设计,一个是在功能块如触发器、加法器和多路选择器的基础上进行。前一种方法更为灵活,而后一种更适于工业应用。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细胞机(Cellular Automaton)的神经网络模块设计架构。采用这一结构设计时,只需要定义整个模块的适应度,而对于每一模块如何实现它复杂的功能可以不予理睬,对于超大规模线路的设计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来将电路进行整体优化设计。
3 可进化电路设计环境
上面描述的软硬件进化电子电路设计可在图2所示的设计系统环境下进行。这一设计系统环境对于测试可重构硬件的构架及展示在FPGA可重构硬件上的进化设计很有用处。该设计系统环境包括遗传算法软件包、FPGA开发系统板、数据采集软硬件、适应度评估软件、用户接口程序及电路模拟仿真软件。
遗传算法由计算机上运行的一个程序包实现。由它来实现进化计算并产生染色体组。表示硬件描述的染色体通过通信电缆由计算机下载到有FPGA器件的实验板上。然后通过接口将布线结果传回计算机。适应度评估建立在仪器数据采集硬件及软件上,一个接口码将GA与硬件连接起来,可能的设计方案在此得到评估。同时还有一个图形用户接口以便于设计结果的可视化和将问题形式化。通过执行遗传算法在每一代染色体组都会产生新的染色体群组,并被转化为数据流传入实验板上。至于通过软件进化的电子电路设计,可采用Spice软件作为线路模拟仿真软件,把染色体变成模拟电路并通过仿真软件来仿真电路的运行情况,通过相应软件来评估设计结果。
篇8
关键词被动式设计策略;建筑集成设计;设计模式
引言
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的热点话题,占全世界生产能耗总量近50%的建筑活动[1]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点领域。被动式技术理论的出现,发掘了建筑长久以来与环境协调的潜在意识,用现代自然科学的论断去客观理性地总结建筑适应气候的内在规律。依据被动式理论,建筑师可以通过对建筑形态和空间的合理设计,实现建筑物对环境气候的调节与融合,在创造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舒适环境的同时,减少对高能耗、非环保类主动式设备的使用[2]。对于地区气候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情下的中国社会而言,被动式技术提供了一种促进低能耗绿色建筑发展的适宜手段[3]。随着被动式技术研究的蓬勃发展,建筑师获得了大量的策略参考与选择。然而,各种技术策略的环境控制原理和适用的气候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简单的将所有策略尽数使用难以得到最理想的气候调节效果,因此,各个环节和各种类型被动式设计策略之间需要相互协调。此外,影响建筑的设计和建造的因素还有诸如:使用功能、结构技术、艺术审美以及地域文化等[4],气候适应性作为建筑的一方面特质和上述诸多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的矛盾关系,这些也需要建筑师综合考虑与协调处理。因此,本文引入“集成”设计的概念,借以探讨被动式策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的整合与优化模式。
1建筑集成设计的概念
“集成思维”是具有主体性、整合性和倍增性特征的科学思维方式,它强调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的整合效应,具有明显的现代思维特性。“集成设计”(IntegratedDesign西姆•范•德莱恩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就是采用集成思维方式来指导设计工作[5]。从集成设计的思想出发,依据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属性对于建筑内部各子系统有着不同的划分。比如由屋顶,墙体,门窗等子系统组成的护结构系统,其各子系统的稳定性能和热工性能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建筑护结构的综合性能;又如体现建筑视觉审美要求的外观和造型系统,它由不同形状尺寸、材质颜色的建筑元素通过一定比例,尺度搭配关系组合而成。而建筑集成设计就是将建筑看作各种影响因子归类组合的若干子系统构成的整体系统(图1),在建筑集成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分析各个子系统的优点和相互影响,通过一个动态演进过程,协调其相互矛盾,优化其结构逻辑,在发挥各子系统自身优势的同时,使整体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化的设计思想。不仅如此,通过系统集成设计,往往还能使整体性能指标得到提升,甚至优于各部分性能指标的简单叠加(图2)。
2被动式集成设计原则
2.1系统性原则
从宏观策略体系来说,建筑的整体宏观性能是其内部各级子系统微观性能共同作用的体现。类似“短板”原理的描述,宏观性能表现总是会因为个别微观性能的明显缺陷而大打折扣,好比在冬季只要有一处门窗隔热性能不好,就会引起室内采暖效果的明显下降。因此,被动式策略的设计集成需要做到系统性的总体规划,面面俱到,不应忽略任何一个局部性能的完善。从单项策略组合来说,在对玻璃的隔热性能进行优化的设计过程中,简单的将玻璃厚度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其隔热性能的提升相当微小,只有不到1%的提升;而如果将同样总厚度的玻璃一分为二,玻璃之间留一个空隙做成真空玻璃,隔热性能成倍增长,达到“1+1>2”的效果[6]。因此,采用系统整合的策略方案效果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在单项策略的有效性提升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项策略的集成设计达到性能提升目的。系统性的原则帮助建筑师建立系统观,用系统整合[7]的思维进行被动式集成设计,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技术策略,综合性、系统性地解决问题。
2.2开放性原则
被动式策略的集成设计对于建筑师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集成设计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体系,体系内部各系统随设计进程解体、重构,从而优化内部关系;同时,被动式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对于集成设计体系内部的关系产生新的变因,系统通过对这些变因的梳理和整合,实现更新、优化、升级换代。例如:功能的复合化趋势颠覆了传统博物馆以展览陈列为主的单一空间功能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灵活多变,复合大量服务性、商业的复合空间模式,这既是被动式设计策略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新的功能空间模式、不同的室内环境气候要求必然改变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体系的内在关系。开放性原则要求建筑师不断的吸纳新的被动式技术策略以及与策略关联的其他方面的设计革新,对于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不能因循守旧,应采取更灵活、开放的态度应对建筑的发展和变革。
2.3创新性原则
集成设计的系统性和开放性原则要求建筑师具备创新能力,利用创新思维综合解决设计问题。过去传统的被动式设计模式将建筑设计的创造性过多的倾注于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而在创新性原则指导下,建筑师需要参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在选址规划,建筑设计以及构造设计各个环节综合考虑被动式设计策略的使用,同时建筑师要梳理各种被动式策略与功能、空间、结构设备等其他技术问题的关系,最终完成具体的建筑方案。综合多种因素而形成的建筑方案需要建筑师创造性的规划和设计,这种形式不再是简单基于形式美的原则的雕刻和塑造,而是建筑由内而外本质特性的具体表现,这种设计和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3被动式集成设计内容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的内容分为两个层面,第一,被动式设计策略系统内部的集成设计,其结果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外部气候调节性能、室内热舒适性和设备能耗。第二,被动式策略系统和建筑其他系统设计的集成,包括:使用功能设计、结构技术设计、造型外观设计,其结果决定建筑在适用、安全、美观各方面的整体性能。
3.1物理性能集成
被动式气候调节的能力体现了建筑的物理性能,在屋顶的隔热设计中,可以采用增加隔热层,设置架空通风屋顶、蓄水屋顶或者种植屋顶等单项策略的做法,也可以采用多项策略,在保温隔热层屋顶的基础上增加架空通风屋顶共同作用,或者是将蓄水和种植的做法合并设置屋顶蓄水种植花园来实现屋顶隔热[8]。单向策略的效果那种最好,多项策略的使用能否更为理想?这就需要对于被动式设计策略进行物理性能的集成设计。物理集成设计需要考虑策略之间的矛盾性和协同性问题,矛盾性体现策略之间的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影响,协同性则体现策略之间相互促进、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夏季室内降温可以采用遮阳和自然通风两种策略,如果外部遮阳的形式不当,就会影响窗户的开启或者阻碍自然风进入室内;又如:前述蓄水和种植合二为一的做法,就可以在保证屋顶隔热性能改善的前提下,利用蓄水池提高土壤的保水性,使屋面种植效果更为理想。因此,被动式策略的物理集成设计要求建筑师充分理解各种策略的作用和使用方式,采用合理的建筑形式规避策略之间的矛盾,促进策略间的协同。
3.2功能使用集成
建筑物内部的使用功能由不同的系统协调实现,需要有满足功能容量的使用空间,也需要满足功能使用的采光照明,设备设施,还需要满足使用舒适的温度、湿度和净化空气等,这些因素对于被动式策略的采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博物馆建筑的陈列厅为例,展示对象对于空间尺度和室内环境的要求是陈列厅内部功能需求的基本标准,对于要求恒温恒湿的陈列厅,采用自然通风和大面积的自然采光策略显然是不合理的,通风和光照带来的温度和湿度波动违背了功能使用的要求;然而,增加陈列厅墙体的蓄热性则是保持内部温度稳定减少空调能耗的合理策略。相反,就会展建筑的展厅而言,展品没有恒温恒湿的环境要求,因此可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以节约空调和照明能源[9、10]。当然,使用功能对于被动式策略也并不都是限制,相反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促进作用,例如:采用自然通风和天窗自然采光的会展展厅,其使用空间高大的特性有利于热压形式的自然通风,而顶部的自然采光口通过太阳辐射增大热压通风的效应,为散热换气提供风道。
3.3结构技术集成
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要通过具体的建筑构件来实现,而实现这些需要结构技术的有力支持,在同一性能前提下,不同的策略对于结构技术的影响也不同,合理的策略不仅能简化结构设计难度,降低结构的荷载,还可以利用结构体系原本的物理特性提高策略的效用。简单来说,玻璃幕墙的外遮阳百叶如利用幕墙龙骨和框料的分隔关系来设置就是简化结构形式,顺应结构特点的合理方法。同理,在无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如果采用加厚墙体的策略来提高蓄热性就会增加结构体系的荷载,倒不如采用带空气间层的轻质墙体作法。此外,被动式策略也可以利用结构本身的蓄热性,比如钢筋混凝土大跨度结构梁和采用剪力墙结构做法的交通核心都是良好的蓄热体,建筑合理的布置这些蓄热体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热稳定性能,降低内部空调能耗[11]。
3.4造型美学集成
被动式设计策略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建筑形态,将满足被动式策略气候调节性能的各种空间、构件和材料作为美学设计元素,考虑它们自身与组合的形式美关系,形成满足视觉审美和地域文化表达的建筑外观造型,就是被动式设计策略的造型美学集成。例如:建筑外窗遮阳设计选取水平遮阳板的做法,遮阳板的形状可以是厚重的立方体的混凝土板状形式,也可以是轻薄的流线或曲线型金属片状形式。在设计和选择时,建筑师除了要考虑其遮阳构件本身的造型是否美观,还要考虑遮阳构件、窗洞以及整个建筑立面形体之间的尺度和比例关系是否协调。审美多元化的思潮为被动式策略的造型美学集成设计提供了积极的创作环境,使得建筑师的创造性得到更自由的发挥;而对基于地域气候适应性的被动式策略还能深度发掘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促进建筑文化地域特性的延续和发展。
4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模式
被动式策略的集成设计模式是一个设计——分析——评价——设计的动态演进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全面考虑的设计影响因素更多,分析、比较、判断和系统整合的流程更为复杂,引入集成设计模式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充分理解和辨析建筑各组成部分和影响设计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客观基础资料(包括:气候、文化、经济、技术等等)的系统分析,以满足集成设计所需要的基础条件。第二,搭建一个强大的集成设计平台。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各种不同类型和需求的设计因子的系统整合优化,传统的人力手工设计评价体系只能起到杯水车薪效果,建立一个集设计、分析、评价于一体的高效集成设计平台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4.1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的流程
4.1.1收集准备阶段本阶段是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的基础阶段,是对后续设计阶段的准备工作。其工作内容包括一下四方面:第一,对于设计区域气候环境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和提出适用的环境应对策略,包括可利用的环境气候资源、被动式设计策略和主动式设备技术等[12]。第二,解读设计任务书解读,对业主以及使用者的调研、访谈等,了解设计项目的基本功能组合关系和使用要求,分析单个功能空间的使用特性、空间规模和能耗标准,区别不同功能空间的使用差别,在满足项目工艺流程使用和研究其历史沿革、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列举更多有利于建筑集成设计的整体功能组合关系的方案备选。第三,对设计项目可能会使用到的结构选型和技术进行列举,对当地的可利用的建造技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在权衡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分析结构和建造技术的地区适宜性以及结构体系选型的合理性范围。第四,对同类型项目的空间造型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其设计手法和艺术处理的特点和规律;对项目所在地区建筑的文化地域性特征进行挖掘;对可采用的当地材料进行收集,判断其对于策略目的的协同性;提出在形式美学上需要表达的重点意向,结合地域性特点归纳各种造型、空间和符号的设计可能。4.1.2分析设计阶段如果说收集准备阶段是对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各种资源和可能性的列举,那么,分析设计阶段就是要将这些资源和可能进行复杂的系统整合,形成建筑设计方案,将影响建筑设计的各种因素综合表达在具体的建筑形体上。这个过程是一个表现为通过系统内部因子的矛盾与协同、分化与重构建立一个具有动态平衡秩序体系的过程。对于建筑师而言,这个阶段的工作需要采用主体主导型和客体优选型两种的思维方式去处理:第一,主体主导型是以设计主体也就是建筑师的主观想法为主,通常是建筑师凭借自身对大量资料的理解和分析、对设计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以及长期工程实践的历练和经验,通过理性思维分析,确定一个主要的概念方案意向,而后在此基础上深化和调整最终形成设计方案。其优点在于,建筑师的主导设计的方向明确,设计和深化的周期短可以很快得到一个成型的设计方案,提高工作效率。但缺点也在于所形成的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完全取决于建筑师的个人能力,这对建筑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极高的要求。这种方式适用于规模不大,功能简单、设计复杂程度不高的项目。第二、客体优选型是以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能优选为主,通过多个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优选或者合并形成最后方案的方式。通常情况下,一个建筑设计项目所有设计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只有一个方案作为答案,每种方案都有自身优缺点,将多个方案进行对比,优选其中一个方案或者将几个方案的优点合理的结合,这种集思广益的做法,可以降低不合理设计出现的概率,使得最终的设计方案在各方面的性能都有较好表现。但是,这种方式也会带来成倍增加的设计工作量,方案优选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设计周期延长,大量人力和技术投入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因此,这种方式适用于规模大,功能复杂,设计难度大,设计周期长的大型工程项目。4.1.3整合评价阶段整合评价阶段并不是设计的最终阶段,当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结论不理想的时候,整合评价就会对本阶段的设计分析工作进行反馈和调整,重新整合各设计要素的关系后形成修改过的新方案,再回到此阶段进行综合评价,在多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之后,形成最后理想的方案。下文将整合评价阶段的工作归为客观指标和主观因素两大类:对于建筑被动式策略的物理性能、功能使用以及结构技术三方面集成设计的评价属于客观指标评价类型,其中物理性能集成的评价取决于被动式设计有效性,最终体现在各种气候适应性调节的计算机模拟数据以及能耗数据上。而功能使用和结构技术的集成设计的评价主要是体现在建设指标与结构成本的合理性上,如果仅仅为了满足被动式设计策略发挥作用而造成使用的弊端和建造难度的提高是不合理,也不符合集成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于造型审美的评价则是主观因素,包括基本的形式美原则,文化地域性的形式表达,建筑师、业主、使用者、城市居民的审美取向,对于这部分评价工作通常采用公示和公开投票的评价方法,对于专业人事和业主的意见要提高权重比例,具体操作方法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4.2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数字化平台
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的数字化设计平台是基于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的理论和设计工作流程框架通过接口软件程序的编写,对建筑信息建模软件,参数化编程软件和建筑环境性能模拟软件进行集成开发得到的设计辅助工具。它利用参数化编程将建筑功能结构的参数要求和组合逻辑落实到建筑的三维模型上,通过接口程序使得建筑调节环境的物理性能和建筑三维模型在数据上联动起来,依靠计算机对大量数据高效处理能力,实现建筑环境性能模拟、建筑信息建模与建筑形态建模3个过程之间的数形关联与交互设计(图3)。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的数字化设计平台分为建筑性能模拟平台、建筑信息建模平台和参数化编程平台3部分。建筑性能模拟平台包括:气候环境模拟分析软件:AutodeskEcotectAnalysis,流体模拟分析软件:Phoenics、Fluent以及热工能耗模拟分析软件:EnergyPlus等;建筑信息建模平台包括:Rhinceros、Sketchup和3dmax;参数化编程软件有Grasshopper、Rhinscript;同时还需要用于环境模拟数据交互,使数据可以高效联动各个设计平台的接口程序编写软件:Geco,它可以将性能模拟平台的AutodeskEcotectAnalysis数据信息导入参数化编程软件Grasshopper。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的数字化设计平台集成了热环境、风环境和光环境等模拟分析功能,使得建筑的空间舒适度指标得到更加系统化的分析和采集,通过直观可视化的交互界面,揭示了建筑各方面因素对于能耗构成的影响以及建筑和环境动态作用的客观规律,使得集成设计的各项内容能够落实到客观的科学数据,对于被动式策略的集成设计产生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采用数字化设计平台的被动式策略集成设计模式(图4)。
结语
篇9
关键词 投资估算;优化设计;限额设计;合同管理;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
中图分类号 TP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126-01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在工程造价领域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外国电力厂商将迅速地进入中国市场,在电力领域里参与竞争;二是国内电力企业也将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三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电力工程施工这一领域,形成国内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电力企业必须与国际接轨,改变过去那种静态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参照国际惯例和规范来对工程实施动态的管理,促使电力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压缩利润空间,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而忽视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但要看到,当预决算人员编制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时,建设方案和设计图纸都已经确定了。假如项目在经济上不合理,决策存在失误;假如设计方案不是最优,预决算人员就无能为力了,因此要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控制。
1 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投资估算是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造价文件,是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对于项目的决策及成败十分重要。
投资决策阶段要做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须做好如下工作:
1.1 确定好项目的建设规模
近几年来,电网项目呈现高电压、长距离、大容量、多回路的建设趋势,从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但盲目建设和超规模建设的现象也屡有发生,我们认为一个地区的电网建设一定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用电负荷相适应,不能一味追求“多”和“大”,要因地制宜的建设一批适应性强的中小项目,大力推进项目改造,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在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建设成本,而且要考虑运行成本,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1.2 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投资估算
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是确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总投资的限额。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和细度,不仅要分析评价项目是否可行,更重要的是对多方案进行优化论证,投资估算必须准确且能满足限额设计和控制概算的要求。初步设计概算是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必须控制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范围内。因此,决策阶段应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在市场经济下,要做到设计经济合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推行设计招标和设计方案竞选方式择优选择设计单位积极推行建筑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办法,进行多家竞投、由专家组评定,遵循科学方法,按照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以及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满足建筑节能和环境等要求,综合评定设计方案的优劣。中选方案的投资估算须接近建设项目的投资范围。如此发包既有利于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竞争,保证选用的设计方案技术先进、新颖独特、适应性强,又能控制工程造价。
2)采用合同措施有效控制造价。重视设计合同,在合同中增加设计变更的费用额度限制条款,如设计变更费用超出施工合同价的某一比例[3%]时,则扣罚一定比例[20%]的设计费。
3)优化设计。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利用各种指标对厂区总平面图设计、工业建筑的空间平面设计进行分析比较。
4)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在设计开始就强化成本意识,推行限额设计,推广标准设计及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等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造价人员须及时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对比,反馈造价信息。能动地影响设计,优化设计,以保证有效地控制投资。
3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3.1 招标投标阶段
通过投标竞争,降低工程造价,是造价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的标底造价是工程质量的保证,造价人员应综合各种有关要素认真编制标底,使标底控制在概算或预算内,并做好标底的保密工作。
3.2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占大部分时间,该阶段投资管理具体而繁琐,对投资的影响度在10%左右。其管理主要是依据合同为基础,根据施工的进行,编制和审核进度款、变更价款及处理有关现场签证和索赔费用。
4 认真做好竣工结算价的审核工作
竣工结算是根据工程建设全过程所收集的资料,对工程投资情况的汇总,涉及设备费、建安费、管理费、财务费用、其他费用等为工程投入的一切费用,是全面反映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是在建工程转固资产的财务依据。在项目竣工后,工程价款结算往往是施工单位瞄准的最后一道防线,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费用增加,而变更索赔则是结算的关键点。在现有的电力项目管理模式下,技经人员、中介审计机构脱离现场实际情况,凭图计算工程量,进行工程价款的审核结算工作,这造成了结算中很多的漏洞。所以,必须加强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与技经人员、中介审计机构的紧密配合,杜绝发生不合理的费用,从而控制工程造价。
5 结束语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否,它与质量、工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同等地位,三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随着中国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电力工程建设中来,工程造价管理将会进一步凸显其管控效能。
参考文献
[1]谭德精,杜晓玲.工程造价确定及控制[J].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1:30-160.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城市化的发展,让我们的建筑更集约化,高层建筑就日益发展,高层建筑的发展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时代感,我们的生活每个角落都离不开空调,从居住的地方,到工作的环境,出行的地铁,购物的商场,学习的教室,娱乐休闲的场所,餐饮消费的酒店,都能看到空调的影子,正因为此,对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的建筑、新的使用功能对建筑设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暖通空调已成为现代化建筑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暖通空调产业进入了黄金时期。因地制宜的合理选择能源资源,充分有效的用能,提高高层建筑用能系统的效率,合理设计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而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室外环境的负面影响,是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
暖通空调系统种类繁多,但是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其常见的几种类型是:全空气系统、空气一水系统和全水系统。另外还有:分散式供冷或供暖、热泵系统、热回收系统和蓄冷。全空气系统:在这类系统中,空调空间的所有要求(如加热、加湿、冷却及除湿等)都靠送风来满足。空气- 水系统:这类系统通常是用冷水带走空调空间的大多数显热负荷,而用空气提供通风以保证空气质量并带走由于空间的潜热负荷造成的湿气,当然空气也提供一些额外的显热冷却。全水系统:这类系统指那些具有风机一盘管、组合通风装置或重力循环式室内末端的系统,未调节的流通空气通过墙上的通风口送入或渗入。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应许多建筑物空气调节要求,并且可灵活地应用在空调系统的改造中。
2.方案设计要统筹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问题是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不仅关系到高层建筑的室内环境参数能否满足使用要求,而且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工程投资、维护费用、舒适性、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并影响到环境、建筑层高、建筑美观、机房面积等诸多指标参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案例因为在设计的时候没有通过科学的论证而仓促上马的工程,总是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从而导致在实际施工建设阶段发生了很多的失误和漏洞,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很难满足整体的功能需求,所以我们在确定一个工程方案的时候要考虑整体性,系统的考虑到每个细节,尤其是要统筹的解决设计中的问题,才能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3.设计工作中的细节把握
3.1方案应吸收设备工种参加
现在有不少工程,在方案阶段只有建筑师埋头创造,不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方案设计,结果建筑方案中选后设备空间没有考虑,造成设备设计很大困难。机房设在某一角落,风道拉得很远,既不经济也影响通风效果;进风口与排风口挤在一起,不合规定;管道夹层当机房使用,噪声、振动直接影响上、下客房,不但增加了消声减振的费用,还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诸如此类举不胜举。要改变这一现实,要想适用、经济、美观地建造起现代化建筑,建筑师在方案阶段就吸收设备工程师参加设计实为当务之急。
3.2设计前对建筑物要了解清楚
每个建筑物都是不同的,再设计之初要求每个设计人员要对其有足够的了解,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的认为这样或者那样,很多设计漏洞都是因为我们的盲目造成的,没有经过实际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对一个建筑物没有从细节上掌控,就不可能给予系统的空调设计方案,我们不仅要有对目标建筑物进行足够了解的习惯,更应该有这样的职业操守。才能从实用,经济,美观三方面来对目标建筑物的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提出和修正。
4.可行性和可靠性问题
空调的主要功能就是调节空气温度这是对一个空调方案最起码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对目标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规律都有明确的认识,并对建筑物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有足够的数据分析,才能制定满足此建筑采暖和降温空调的要求。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有关方面的要求(如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对于温湿度等参数要求较高或比较特殊的工艺性暖通空调设计项目,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年工况分析,以确保其在全年各种室外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
5.经济性比较问题
经济性是最受关注的指标之一,所以我们在提出暖通空调方案设计之初,就应该明确这一概念,在经济性比较时首先应注意比较基准必须一致。应采用相同的设计要求、使用情况、设备档次、能源价格、舒适状况、美观情况等基准条件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保证方案比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调节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容量通常是按接近全年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确定的,因此系统应有较好的调节性能,以适应全年负荷的变化。调节性能好的系统方案,如采用VAV空调系统和VRV变频空调系统的方案,其一次投资通常较高,但运行能耗较小,在经济性计算和比较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于部分时间使用的办公建筑、写字楼和教学楼,设计方案应能适应其夜间不工作时的调节要求。
7.安全性问题
- 上一篇:康复训练课程
- 下一篇: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