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消费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消费研究报告

篇1

环保现在这么热,不断有新词涌现,并且一个比一个高大上。今年上半年,中央提出了“绿色化”的概念,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嗨,无非又给环保多准备了一顶大帽子,要生态文明,要可持续发展,要绿色,不都是一码事吗?但专家们可不能同意,简单三个字,要真解读起来那也必须是一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那么“绿色化”究竟是几个意思?先来看看权威版解读:

人民日报:“绿色化”既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也是养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与此同时,“绿色化”还将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在会上解读“绿色化”时指出,“绿色化”是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来改造国民经济存量,构建增量,大幅提高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中国传统经济发展伴随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代价比较大,形象的说是“黑色经济”或“褐色经济”,“绿色化”就是要“去黑存绿”,用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实,“绿色化”可以小到个人的一次绿色出行,也可以大到全球的一场绿色革命,总之是包罗万象,凡是环保相关,皆许收之麾下。如要仔细想想,这绿的对象是什么,化又要化到什么范围,什么程度,似乎又变得抽象了起来。

目前,中国的绿色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庆丹表示:“环境的最大压力来自于经济发展,解决环境问题要依赖于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必然选择。”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响应。里约+20会议成果文件也明确提出,必须对各种社会、环境和经济因素进行评价,寻求绿色经济政策的评价方法,并鼓励各方在国家情况和条件允许范围内将这些因素纳入决策中。

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环境不再是经济发展负担,而是经济发展动力之一,对环境的投入和治理的是能够带来经济增长的。

那么经济要绿又应该从何绿起呢?作为决策者必须首先明确一个问题,实现真正的“绿色化”,目前的差距和不足到底在哪里?中国很多问题的解决之道都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在推行,大量研究报告亦如是,参考了很多国外完善的指标,借鉴了大量国外先进的经验,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在层层下放落实的时候非常缺乏实用性。所谓具体,就是把这些“高大上”的宏观研究微观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某地区的绿色化程度不够高,那么到底短板在哪里?要解决这块短板需要什么样的投入产出比?以治理空气污染为例,是控制机动车数量、出行,还是要减少燃煤量,还是说露天烧烤,居民油烟才是罪魁祸首?而这些问题都不是单一化的,可能还牵扯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法律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大量的跨部门、跨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才能实现,听起来会比较困难,但最终得到的结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个好处是,在相邻行政地区的研究报告里,可能会存在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又为更高一级的行政区域的“绿色化”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

绿色投资

提到绿色经济就不得谈绿色投资,因为资金分配比例和流向可以准确直接的反映出一个国家要实现绿色化的决心和程度。国内很多观点认为,凡是用于增加绿色GDP的货币资金(包括其他经济资源)的投入,都可以称之为绿色投资。西方国家的学者则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出发,通常把绿色投资称作“社会责任投资”(Socially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SRI),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为投资者和社会带来持续发展的价值。

对比国外的投资项目就会发现,中国的大量资金还是投向了重化工和高能耗高污染的东西,而真正用于基础设施,比如高速公路,电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等设施还远远不够。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要忍受褐色发展,这是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但我们可以在政策导向方面做一些工作,就是通常所说“萝卜和大棒”的问题,我们现有的指标很多都是“大棒”,是约束性指标,比如排污企业,怎么排才符合标准,而未来绿色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积极的、鼓励性的政策,需要“萝卜”来刺激和推动企业更多的去投入环保产业。

可以看到,现在的绿色金融投资领域企业也正在发生一些质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只是达到国家的强制性标准,他们更多在考虑从国家产业政策中寻求相应的激励和鼓励措施,或者是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所以即便政府一时间难以扩大绿色投资的比例也可以鼓励和引导企业率先进入这些绿色产业领域。

绿色消费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常常受此局限。谈到绿色经济,大家可能更多在关注生产端。比如有新闻报道,某某企业又排了多少污染物,大家就会不约而同的现身,一起站在道德的至高点痛骂黑心企业污染了我们的环境,影响了我们的健康。但事实上消费不绿色是中国环境质量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简单来说,到底是谁养活了这些黑心的污染企业?还是消费者。如果大家都能够选择达标环保做得最好的企业产品,倒逼企业不敢再以牺牲环境质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勾当,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近年来,中国清洁生产法的关注点已经开始从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转移,从早期的重视工业生产的投入来减轻污染和污染带来的危害,转向了对产品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还有就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对资源产生的影响,所以绿色消费是实现绿色化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因为人类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对于整个绿色经济的发展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结语

中央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发展已经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而且是超过了承载能力上限,或者叫褐色经济。环境的不可持续性早已路人皆知,雾霾、垃圾围城、饮用水污染。那么从经济角度来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这些问题是由经济哪个环节造成,这个环节造成当中谁贡献大?弄清楚这些问题,恐怕才是真正面向决策的“绿色经济”。

篇2

一、遏制气候变暖的目标

全球极端气候现象已经成为新常态(NewNor-mal)。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发达国家的研究预警表明,如果全球气候变暖超过2℃这个底线,将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海洋、海岸带生态系统崩溃;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及岛国被淹没;热带地区将因气温升高而导致粮食大量减产,极端天气频发,生物生存环境改变,缺水人口将达20亿。因此,应在本世纪将气温升幅控制在2℃之内,这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地球升温的最高限度。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2007年的报告指出,为实现本世纪将地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发达国家应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40%。但实际上,发达国家仅承诺减排12%~19%。据测算,2020年以前,全球共需减排140亿吨,而有承诺的减排量只有90亿吨,其中发达国家承诺减排37亿吨,发展中国家承诺减排53亿吨,全球碳排放减量缺口达50亿吨。因此,IPCC预计,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将超过2.5℃,甚至达到5℃,超过2℃导致灾难性气候变化的概率达50%。且保守估计,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还要以平均每年4毫米的速率继续上升,到2050年,全球将有大约2亿人被迫离开家园,成为“气候难民”。尽管国际社会早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就对“2℃目标”达成了基本共识,并在2010年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设定了2℃的控温目标,但在减排责任承诺上,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歧过大,迟迟不能就2012年以后第二阶段的减排承诺与相关协调机制达成一致,而且39个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第一阶段减排承诺能否真正兑现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2007年以后,全球碳排放增长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

二、全球碳排放超量增长

虽然IPCC的预警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在以发展本国经济为首要任务的情况下,全球碳排放继续超量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研究,20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306亿吨,比上年增加16亿吨,比2008年创下的历史纪录增长了5%,其中3/4来自新兴经济体。而要实现2020年之前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这个数字不应超过320亿吨。如此看来,未来10年,除非各国采取果断措施,否则把碳排放增量控制在14亿吨之内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能源情报署(EIA)2011年的一份报告预测,受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强劲需求的拉动,未来25年内煤炭的使用量将继续增长53%,化石燃料将继续占世界能源的80%。到2035年,全球市场的能源消费量预计增长53%。如果没有重大的政策改变,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从2007年的300亿吨增加到2035年的420亿吨,增长了百分之四十多。另据IPCC预测,如果碳排放仍然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4℃的可能性达50%。遏制碳排放成本惊人。根据麦肯锡公司的测算,要将地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最乐观的情形是,到2030年全球每年减排成本为2000亿~3500亿欧元。在油价为每桶60美元的情况下,到2020年每年需要的增量投资约为5300亿欧元,到2030年达到每年8100亿欧元。如今,国际油价已经上升到每桶100美元以上,必然导致相关减排成本极大上升。

三、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

1.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剧增我国经济已经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但能源消耗强度大,能效不高,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剧增。根据世界银行2009年报告,2007年我国(大陆)向大气排放了65.33亿吨二氧化碳(比2006年多4.25亿吨,比2005年多9.24亿吨),超过美国同期排放量7亿多吨,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占全球306.49亿吨的21.3%;人均排放量为5吨,在已有数据的196个经济体中排名第73位。此后的发展势不可挡。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研究报告,2010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能耗增长11.2%,全年二氧化碳总排放量83.3亿吨,增长10.4%,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5.1%,而同期全球总排放量仅增长5.8%。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2010年,我国煤炭使用量增长了10.1%,消耗了世界上48.2%的煤炭,全球煤炭生产上升了6.3%,而我国增加了9%,估计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对此贡献不小。从碳排放结构看,我国火电排放占41%,增长最快并持续增长的汽车尾气排放占25%,其余是建筑排放,占27%。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制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2011》绿皮书特别指出,30年内,若没有显著的技术变革与结构转型作支撑,加之人口增长、人均GDP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会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报告估计,2035~2045年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顶峰,徘徊在130亿吨左右;到2045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将接近9吨。

2.能耗强度居高不下2010年,我国GDP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比2005年增长37.7%。得益于政府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有效实施,我国万元产值能源消费量下降了4%,但能源消耗强度仍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欧盟的3.8倍。虽然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但日本能源消费总量仅为6.6亿吨标准煤。从运输业能耗水平看,我国载货汽车油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30%左右,乘用车单位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2%,比日本高39%,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机动车尾气排放在一些大城市占大气污染物的比重达60%。一般认为,我国交通运输业占用了社会总能耗的9%左右(其中石油消耗约占34%,碳排放约占25%),仅次于制造业。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要高出25%~60%。

3.发展与减排高度纠结

(1)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源支撑。2010年,我国人均GDP不足4500美元,仅为日本的1/10,排世界第94位;2011年,我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折合2130美元,不及美国同期的1/7;2010年底,我国城市化率为47.5%,预计2015年将超过51%。从人均能源消耗水平看,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10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为2.43吨标准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为美国的23.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家的38.7%;人均用电量3200千瓦时,人均油耗0.29吨,分别是美国的1/4和1/10。即使按照《BP世界能源统计2011》的数据,2010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为1.77吨油当量,也才略高于世界人均水平1.74吨油当量。从发展来看,我国能源总量供应不足问题将长期存在。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8亿~10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4.8%~5.5%,到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41亿~42.5亿吨标准煤。为此,国际能源署(IEA)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FatihBirol)2010年提出,未来20年内,我国需要在能源领域投资约4万亿美元,以便为经济提供动力,避免发生停电和燃料短缺;未来15年,我国将新建约10亿千瓦装机容量,基本相当于美国现在的总发电量,而美国是用数十年才建立起来的。

(2)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到2015年,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据此,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节能6.7亿吨标准煤。但实际情况却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了1.5亿吨,2011年增加了2.3亿吨。如果这种上升势头不减,后期减排压力将越来越大。从目前的情况看,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已调低到7.5%,2012年一季度GDP增长已回落到8.1%,工业和重工业用电量增幅分别同比降低了7.6%和7.4%,京、沪、浙、粤等经济发达地区1~2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几乎下降了66.7%,预期全年能源消费增幅可能会放慢。

四、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迅速增加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9月7日联合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公众版)》。这是我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即绿色GDP报告。报告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如果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对2004年点源排放污染物进行全面治理,需一次性直接投资约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GDP的1.80%。而我国“十五”期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仅占GDP的1.18%,环境欠账之大不言而喻。上述数字触目惊心,可谓环境污染猛于虎也!但实际情况仍在继续恶化。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2010年12月的我国第二份绿色GDP报告———《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8(公众版)》披露,2008年我国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2745.7亿元,占当年GDP的3.9%;环境治理成本达到5043.1亿元,占当年GDP的1.54%。特别令人瞩目的是,与2004年相比,我国环境退化成本增长了74.8%,虚拟治理成本增长了75.4%。2008年,GDP环境污染扣减指数为1.5%。报告还显示,2008年环境污染成本比2007年增加了1613.5亿元,增长了22.0%,增幅略高于2007年,但远高于同期9%的GDP增速。麦肯锡公司认为,未来中国每年要将1%的GDP用于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按2011年47.2万亿元GDP计算,应该是4715亿元。实际上,《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但据世界自然资源研究所(WRI)分析,从节能技术应用来看,还有众多节能减排技术我国并不掌握,基准减排情景下需要的六十多种技术,有四十多种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里。这就意味着,我国为履行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可能还要花费大量投资从发达国家引进相关节能减排技术。钱从哪里来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麦肯锡公司的建议是,可通过控制出口配额多寡,换取发达国家的减排技术。即使这个可以暂且不论,在享受了“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红利以后,现在恐怕也要反过来投资治理环境污染了。问题是,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可持续吗?物流业现有的运营模式还可持续吗?

五、物流业节能减排路径清晰

作为全球三大二氧化碳排放源之一,物流和运输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根据埃森哲咨询公司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供应链低碳化报告》,全球运输业每年排放温室气体约28亿吨,占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5%左右;公路货运碳排放超过15亿吨,约占物流和运输部门总排放的60%;物流和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占产品生命周期排放量的5%~15%,其中运输排放占80%以上,仓储建筑物排放约占17%;能源成本约占交通运输企业生产总成本的30%~40%,但有6%的燃油被消耗于交通拥堵。如物流业进行环保改革,每年可为全球减少14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约占所有人类活动排放量的近3%。

另外,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报告,航运业承担了全球80%的贸易运输量,年碳排放量超过10亿吨,仅次于公路运输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4%,且有迅猛增长之势。好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已于2011年7月颁布了旨在提高船舶能效性的两项强制标准。显然“,绿色”公路运输和“绿色”海洋运输将成为物流业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也是绿色物流发展的机会所在。幸运的是,我国2011年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据交通部《2011年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总结》披露,与2005年相比,2011年我国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0%和11%,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5%和16%。与2010年相比,民航运输吨公里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均下降3%以上。交通部乐观预计,通过提高能效水平实现节能减排“十二五”目标的空间很大。尽管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有关物流设施碳排放强度的具体报告,但考虑占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量17%的仓储建筑物排放,我国上千万平方米数量级仓库或配送中心的节能减排、上亿平方米数量级物流园区的节能减排潜力也非常值得期待。

六、物流企业“绿化”之路

在了解上述绿色物流发展所处低碳经济环境状况后,传统物流企业“绿化”路径也基本确定了。

1.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埃森哲咨询公司在2009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供应链低碳化报告》中指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活动中最具潜力的减排措施有五个:一是采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约可减排1.75亿吨二氧化碳;二是按照效率原则优化配置农业和工业生产地点,可减排1.5亿~3.2亿吨;三是适当降低运输速度并增加一次载运量,可减排1.71亿吨;四是减少产品外包装体积和重量,可减排1.32亿吨;五是改进物流系统布局结构,可减排1.24亿吨。对此我们不用怀疑,因为上述五个有潜力的绿色物流活动,传统物流企业一直在做或孜孜追求,只不过在企业发展战略中还缺乏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战略表述,还没有按照标准规范对物流活动碳足迹进行核算,并据此制定明确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以及调整企业运营模式罢了。因此,绿色物流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一个更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概念。节能减排就在日常运营之中。

2.做好低碳运营适应性调整与企业过去主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不一样,低碳经济要求企业根据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硬约束———做企业运营适应性调整。适应什么呢?适应国际和国内低碳经济法规要求,适应产业技术和管理标准规范要求,适应供应链系统节能减排要求,适应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和运营特点要求。物流企业适应低碳经济运营环境的过程就是所谓“绿化”的过程。为此,传统物流企业要关注低碳发展和全球环境变化,关注政府相关法律和产业政策的变化;要努力提升制定低碳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力,创新低碳客户服务模式;要在传统决策模式基础上,依法把物流活动造成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等外部成本内部化,一并纳入企业物流管理活动的成本效益考量,并据此调整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简单来说,物流企业绿色核算就是要在现有物流服务收益中,按照公认的标准和方法对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降级成本来作必要的扣除。可用公式表示为:绿色物流=物流业增加值-(物流资源耗减成本+物流环境降级成本)与之相应,绿色物流总成本计算公式调整为:绿色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存货占用资金成本+一般管理成本+资源耗减成本+环境保护支出+环境污染损失和治理成本由此可见,在现有物流业增加值不变的情况下,依法需要扣减的外部成本越小,说明物流企业“绿化”越成熟。

3.尽快开展碳足迹认证由于企业绿色物流总成本计算口径增大,且需要超越传统企业边界计算外部成本,专业性特别强,因此需要借助专业第三方认证机构力量。作为通向绿色物流的技术和管理路径,也作为接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实现国际化运营的通行证,物流企业应像对待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那样,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国际公认权威标准———英国《PAS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进行企业碳足迹认证,并支持客户实施碳标签制度。

篇3

绿色和平:棕榈油贸易致印尼雨林毁坏严重

10月22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了调查报告《丰益国际印尼毁林实录》。该报告指出,全球最大棕榈油贸易商丰益国际(Wilmar)纵容其子公司及第三方供应商在印度尼西亚天然雨林的毁林行为,引发严重的雨林危机,并有大量毁林产品流入中国市场。

报告称,根据最新的地图分析,在2009-2011年间,印尼遭到破坏的热带雨林中有1/4是由于棕榈油商业化扩张而造成的。油棕种植肆意扩张导致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面积正在以每年250000公顷的速度消失,相当于5600多个天安门广场。目前森林破坏情况最为严重的是苏门答腊岛的廖内省,即苏门答腊虎的栖息地。岛上有15%的老虎栖息地因为油棕种植遭受破坏,野生苏门答腊虎仅剩不到400只。除了老虎栖息地,红猩猩栖息地也同样面临严重威胁,在2009-2011年已有14.1万公顷红猩猩的栖息地被清空,其中三分之一的破坏由油棕种植导致。报告中提到的全球最大棕榈油贸易商丰益国际,占据全球棕榈油加工市场逾三分之一的份额。截至2012年底,丰益国际已掌握了总面积为25.6万公顷的油棕种植园,其中四分之三(19万公顷)位于印尼,同时在印尼拥有多个供应商。

在印尼德索尼洛国家森林保护区内,已有约3.6万公顷被转换成油棕种植园。而这些被非法转换得来的棕榈油原料被丰益国际所采购。中国是全球棕榈油的第二大进口国,同时将近一半来自于印尼。丰益国际在中国独资成立的益海嘉里集团也是中国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和加工商,占有中国整个食用油市场的40%,以及1/3的油脂化学品市场。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绩效表现国际比较研究》出炉

绿色信贷将成银行业的重要投资领域

为推动中国银行业贯彻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11月4日,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普华永道共同完成的报告《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绩效表现国际比较研究》在京。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为520亿美元,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而203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到2020年底全球碳能源市场预计将达到2.2万亿美元的规模。

报告认为,随着可再生能源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向可持续行业投资和放贷也可以成为银行业对冲碳强度较高的投资或客户风险敞口的途径;不仅如此,还提升银行形象,改善银行声誉,使银行成为绿色、负责任的机构。会提到,兴业银行通过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到2012年8月末已经累计投放4000笔绿色金融项目;累计投放金额近2000亿元。

没概念、没创新、没人、没钱

社会企业在中国遭遇四大挑战

11月11日,在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创业与社会创投高峰论坛了《中国社会企业于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报告》。报告指出,社会企业在中国遇到没概念、没创新、没人、没钱的四大挑战。该报告由瑞士银行赞助,由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21世纪社会创新研究中心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学院共同撰写完成。

报告称,社会企业在中国遭遇的问题在于概念仍不明确,认识也不广泛。其次,社会企业集中在残疾人就业、扶贫和养老等领域,尚未触及教育、医疗等核心社会问题,其思潮和实践也集中在大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未能参与进来。而且社会企业概念目前的推崇者主要还是相对年轻的群体,社会上的主流商业公司和管理层对此缺乏认识。此外,社会企业家的培养和教育滞后,中国缺乏真正的社会企业家。从投资角度来看,社会企业缺乏天使投资人和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创投。

第五届“非公”论坛在京举行

民间寄望为公益捐赠开绿灯

11月14日-15日,第五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3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理性公益,多元发展—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的康晓光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唐钧研究员代表本届论坛的研究团队了“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为主题的行业发展报告和“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税收政策研究报告”。报告首次对中国具有免税资格的基金会与无免税资格的基金会的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10年后有资格的基金会的财产也将是无资格基金会的财产的1.622倍。两个研究报告勾画了中国非公募基金会未来发展的蓝图,并就税收政策改革提出了两点具体建议:“第一,将基金会的免税资格和公益性捐赠的税前资格合并;第二,国家应该加快非营利组织,主要是非公募基金会营利性收益税收的收税优惠政策研究,尽快出台可供操作的政策。”

10家基金会首登“金桔奖”榜单

“黑马”千禾脱颖而出

光棍节,一场基金会与民间组织的联姻在北京开展得如火如荼。百家NGO首次披露了中国基金会评价榜(2013)报告,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 10 家境内外机构荣获首届中国基金会评价榜“金桔奖”的殊荣。

该评价榜由爱聚公益创新机构、罕见病发展中心、乐龄合作社、社会资源研究所、新公民计划五家民间公益组织于今年联合发起,旨在通过民间公益组织的视角,对境内外基金会做出独立评价,呼吁基金会与民间公益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将放开单独二胎:日前,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称,启动“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由各省(区、市)按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届时只要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允许“单独两孩”,单独夫妇就可在那里申请再生育。

@梁建章-关注人口问题: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宣传,使得人们的生育观念极度扭曲,许多人认为不生二胎是为国家做贡献。要在宣传上肃清“人口是负担”的流毒,让更多人意识到生孩子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件好事。建议把每年2月2日定为“二孩节”。

恒大折桂亚冠:11月9日晚,2013赛季亚冠联赛决赛次回合在广州天河体育场展开争夺,最终,广州恒大1-1战平首尔FC,凭借客场净胜球夺冠。

@石述思:恒大亚洲夺冠是给三中全会的一份厚礼。改革任务很重,足球却验证了一个道理:在不差钱的中国,只要用钱的主体是企业,钱用对地方,还是可以出成绩的,相信市场,相信企业,相信职业化,土豪主导比政府主导强。

之前美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主要是金融业、房地产业,但这些行业并不提供多少工作机会,大多数的经济收入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集中化程度太高,会限制经济的增长。有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是必然的,但如果贫富差距太大,国家的发展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原美国总统克林顿11月18日在华演讲时告诫中国勿走美国老路,房地产不靠谱。

篇4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1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6.6%;食品价格上涨13.4%,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0%。

30%的电子商务企业在注册当年死亡

深圳电商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深圳市注册的3700家电子商务公司中,有近500家倒闭或转型,协会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有增无减。据统计,深圳30%的电子商务企业在注册当年就会死亡,人才、资金以及观念正成为越来越多电商企业的短板。

国内蜂蜜造假占每年消费量1/5

一直以来,养蜂采蜜被称为“甜蜜的事业”,但如今这个行业却被爆出造假成风。日前,河南一食品公司经理在微博上爆料:全国年销售蜂蜜50万吨,其中有40万吨是用白糖加工成的假蜂蜜。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质量的质疑和忧虑。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蜂蜜销售量和产量之间肯定是有缺口的,但是比例应该没那么大,综合各方面的数据推算国内蜂蜜造假的数量应该在8至10万吨之间,占每年消费量的1/5,虽然表明造假程度数字没有像微博标的那么严重,但是蜂蜜造假一个情况却也是不容乐观。

国内奥特莱斯总数400家超美国

从2002年燕莎奥特莱斯开业至今,中国的奥特莱斯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如今中国各地大大小小奥特莱斯已经多达近400家,从数量上甚至超过了美国。

沃尔玛重庆10门店停业或损失4500万

在首批3家门店被查出销售假冒绿色猪肉之后,沃尔玛在重庆地区“假绿”事件愈演愈烈,至今已有10家门店被查。据悉,就 “假冒绿色猪肉”事件,重庆市工商局依法对沃尔玛重庆涉案门店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约269万元以及停业整顿15天的行政处罚。据业界保守估计,沃尔玛因停业将面临着约4500万元的营业额损失,还将面临协调供应商退货等难题。

篇5

关键词:低碳旅游;两型社会;消费方式

本文为河北行政学院2011年度项目《低碳旅游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2月19日

一、引言

人类在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进程中走向了低碳时代,低碳化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对于工农业生产而言,旅游业属于低耗能、低污染产业,但碳排放不容忽视。2008年世界旅游组织出版的《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应对全球挑战》研究报告指出,仅2005年世界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就达到13亿吨,占世界总排放量的4.9%。从“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指标看,整个旅游业占5%-14%。另据相关预测,到2035年,旅游部门中的碳排放量将增加152%,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将增加188%。

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和“旅游发展黄金期”。“十二五”时期,随着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相比世界发达国家美、日、韩人均出游都在7次以上频次,我国刚刚实现每年人均出游1次的目标。按照旅游经济发展规律,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已经达到爆发性增长的基线,旅游消费将逐步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二、低碳旅游概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2009年12月初,《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将“低碳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明确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强调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并重,全面推动生态旅游。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尽量减少碳排放量并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综合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它具有游玩节奏慢、游客参与深、体验内省化、文化性和生态性色彩强等特征。低碳旅游不仅是一种和谐旅游、可持续旅游,而且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旅游”,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面。

三、低碳旅游模式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资源掠夺性开发,景区粗放式管理,产业结构失调、管理体制不顺、保障体系欠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都对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要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旅游发展方式低碳转型已迫在眉睫。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分别作为旅游的主体、客体、中介机构和管理部门,构成了整个旅游产业链,应该有机联动、形成合力,树立“低碳旅游”新理念,建立起四轮驱动的“低碳旅游”模式,积极推进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

(一)旅游目的地建设低碳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应严格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旅游开发、旅游活动,把清洁生产、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和旅游者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例如,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禁止机动车入内,使用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以及建设低碳旅游道路等,发展低碳旅游交通设施。通过使用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建设生态厕所,使用生态垃圾桶等方式,发展低碳旅游环境卫生设施。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建设新型的低碳旅游能源供应系统。

(二)旅游企业行为低碳化。旅游企业包括旅游交通企业、餐饮企业、住宿企业、购物企业、娱乐企业等,是旅游产品开发和资源消耗的主体,更是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实践者。

1、旅游酒店。旅游业发展中,旅游酒店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是碳排放的大户,涉及实现旅游低碳化发展的诸多方面。要鼓励建造绿色和碳中和的酒店,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能等低碳或零碳能源,少排碳,甚至不排碳。要继续实施绿色饭店行业标准,将愈演愈烈的酒店强调奢华之风转化为强调酒店的方便、舒适。酒店要以节约能源与环境友好的方式经营,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水、废气等,要做好净化处理,再利用或排出。还应特别注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物品尽可能多次反复使用或调剂使用,并在物品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做好回收再利用工作。

2、旅行社。旅行社不应只关注经济利润,而要注意保护旅游目的地乃至支持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支持并参与低碳旅游计划,引导游客热爱、保护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旅行社应在保持传统旅游线路产品的基础之上,大力开发依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景区景点的低碳旅游项目和线路。例如,低碳旅游示范景区、景点、使用清洁能源或完全人力的交通工具、低碳运营的酒店(旅馆)、低碳化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等。同时,导游要通过讲解,向游客普及低碳理念,宣传低碳旅游的作用和途径,鼓励低碳旅游行为,增强游客低碳自觉性。

(三)旅游消费方式低碳化。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尽量减少碳排放量。在同一旅游过程中,不同的旅游消费方式会产生迥异的旅游碳足迹。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低碳饮食、低碳住宿、低碳旅行、低碳游览和低碳购物。

1、低碳饮食。选择餐饮食物应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食品,以减少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和添加剂的使用,从而减少排碳量;尽量食用旅游目的地本地产的食物,避免外来品因运输、包装、存储等环节而产生能耗和排碳量;此外还应少吃肉,减少铺张浪费。世界观察研究所(WWI)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每生产1kg肉类,排放36.4kg的二氧化碳,牲畜及其副产品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世界总排放的51%。少吃肉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一种促进,更是对环境保护的有力支持。

2、低碳住宿。选择酒店应把舒适、便捷、环保、经济作为首要原则,尽量选择带有“绿色标签”的旅游酒店,选择到乡村客栈、家庭旅馆住宿,既省钱又惠及当地百姓,还能极大地推动旅游酒店的低碳建设。另外,旅游者应尽量自带洗漱用品,以减少一次性洗漱用品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塑料废弃物。此外,旅游者住宿时的细小习惯对于减少碳排量也有重要的意义。如:住宿超过一晚时不换洗床单与毛巾、不将电器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等等。

3、低碳旅行。有数据显示,公交汽车和铁路占所有旅游运输量的34%,占CO2排放总量(不包括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部分)的13%;长距离旅游只占2.7%的旅游总量,但却占有17%的CO2排放量;自行车旅游或背包旅游的CO2排放量几乎为零。因此,旅游者在进行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中,应尽量以徒步、自行车、电瓶车、畜力车、公共汽车、铁路等相对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取代自驾车、航空等高碳交通方式。这样既可以降低排碳量,又有益于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另外,尽量选择个人旅游碳足迹相对少的旅游线路,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制定行程安排。使用电子客票、网上预订客房,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印刷票据产生。

4、低碳游览。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应做到“留下脚印,不留下任何东西”,减少自身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比如:不乱扔垃圾、途中回收废弃物、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拒绝“白色污染”的塑料袋。在选择旅游活动时,应优先选择体育、运动、康体低碳旅游体验活动。还可以利用植树造林等“碳中和”手段,“反哺”环境,减缓气候变化,降低地球负担。

5、低碳购物。购买旅游目的地的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惠及当地经济,可以减少当地人为了谋生而砍树、采石、挖矿等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另外,旅游者应尽量自带饮用水,减少一次性用品及过度包装的纪念品消费,以减少废弃垃圾量和资源浪费量。

(四)旅游政策体现“低碳化”。政府要从长远利益上来引导旅游企业在低碳循环方面的外部合作,以政策和市场为旅游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出台发展低碳旅游的规划,制定有关财政、税收、人才方面的政策鼓励、扶持旅游企业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低碳经济模式;其次,建立低碳旅游指标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标准,推动旅游企业提升自身低碳化水平,进而带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环境保护。

此外,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水平,提高行业运行效率。如在线旅游服务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旅游分销模式,基于庞大的用户量及快速的信息服务方式,不但可以间接降低损耗,降低整体碳排放量,而且有益于旅游者低碳出游计划的实现。

四、结语

低碳旅游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寻求旅游活动方式和旅游产业形式创新的结果,是“十二五”期间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比较优势的战略性选择,是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低碳旅游实现方式会变得更加多样和丰富,旅游业正在走全新的发展时期。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月浩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政策全解读[N].中国旅游报,2010.1.13.

篇6

关键词:支付意愿绿色消费家庭汽车环保节能

一、前言

截至2007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28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3239.39万辆。家庭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对能源供应和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同时,汽车污染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预测,20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3亿辆,对应的车用燃油消耗将达2.5亿一3.0亿吨,相应的排放数量惊人。因此,推广环保节能汽车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环保节能汽车推广的关键在于确定潜在的目标消费群体,并根据其特征确定相应的策略。环保节能汽车能效高、污染小,但相对普通汽车来说,存在一定的额外成本,属于绿色消费范畴。支付意愿是绿色消费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关于绿色消费有一定的研究,但研究结果随具体的消费领域、地区、时间等不同,差异较大。国内在绿色消费定量研究上,特别是针对环保节能汽车消费的研究相当缺乏。绿色消费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

影响绿色消费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可以划分为五类:人口统计变量、绿色消费知识、相关价值取向、消费行为及消费态度。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可比性的限制,多数研究集中于讨论人口统计变量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支付意愿的影响。根据现有的研究,与绿色支付意愿相关的人口统计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居住地等。

一般认为,年轻、女性、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者倾向于有更高的绿色消费支付意愿。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如Reizenstein研究认为,男性更愿意为控制空气污染支付额外的费用;Robe,s研究发现,富有环境意识的消费者的年龄高于平均水平;Sandahl等人的研究发现,此类消费者其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低于平均水平。

因此,尽管人口统计变量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随具体的环境不同,可能会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本文将在分析人口统计变量与环保节能汽车支付意愿关联性的基础上,再引入相关认知与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

二、本文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绿色成本分析法是绿色消费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绿色成本是企业在经营中涉及到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所有支出,包括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支出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环境管理成本和环保支援成本。

本次研究对象是环保节能汽车,即限定为以目前市场上投放的同类可参照车辆的平均能耗及排放水平而言,排放相对更低、能耗相对更少的普通家用汽车。为达到排放低、能耗小的要求,支付意愿以受访者最高可接受的环保节能汽车相比同类型汽车的高出部分价格为度量。

为达到排放低、能耗小的要求,环保节能汽车需要在技术与设备上相对同类汽车有更大的投入,即绿色成本。这部分额外增加的成本,一部分通过汽车制造企业加强管理从而内部消化,另外一部分成本必将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基于前面的综述,本文提出与人口特征相关的假设1:年龄、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等3项人口统计变量与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存在相关性。

绿色消费方面的多数研究都支持人口统计变量与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混合动力汽车②的购买者有相对更高的平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及年龄。

假设2: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对绿色消费的支付意愿。

通常认为,产品相关知识直接影响消费者从信息收集到决策再到消费后评价的每一个阶段。尽管也有研究认为,环境知识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联系,但多数研究表明,生态及环境相关知识是绿色消费行为的一个很好的预测指标J,有更多相关知识的人可能有更强的绿色消费支付意愿引。

三、实证研究设计

首先,根据研究的假设,进行变量设计(所有的测量条款均采用5点Likert量表)和问卷预试,在此基础上得到调查问卷。

然后,问卷调查以网络调查和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共计回收问卷25017份。调查范围覆盖国内主要省区。受访者中在校学生占45.03%,剔除学生样本后,受访者人口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问卷统计基于网站内建的SQL数据库。

最后,选定SPSS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具。

四、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假设检验

本次调查中,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的支付意愿分布如表2所示,其中,不愿意支付任何绿色成本的受访者仅占8.3%,分别有68.1%及48.4%的受访者愿意支付高于3000元及5000元的绿色成本。

1.人口统计变量与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存在相关性的假设检验

为排除地区影响,本次研究仅选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接近的京、沪、穗三地有购车计划的3022个样本进行比较。在进行支付意愿简化归并后‘年龄、受教育程度、年收入与绿色成本可支付意愿的关联性检验如表3所示,统计结果拒绝了年龄与支付意愿之问的关联性假设(P=0.464),但不能拒绝受教育程度和年收人与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P=0.000),这表明受教育程度与收人对支付意愿存在影响。具体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拒绝支付任何绿色成本的可能性减小,但在高支付意愿的比例上,各受教育程度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别,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较低群组在支付意愿上两极分化越严重。而收人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更为明朗,收人越高,支付意愿越强。

考虑到收人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在将收人作为控制变量引人后,受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假设除年收人低于1万元的情况下(P=0.005),其它全部被拒绝,其对应的P值分别为:1万一3万(P=0.225);3万一5万(P=0.350);5万一l0万(P=0.081);>10万(P=0.969)。也就是说,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来自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应的收人差距,而并非受教育程度本身,单纯受教育程度与绿色成本支付意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联性。

同样,在将年收人作为控制变量后,关联性假设除收人大于l0万元组以外(P=0.002),其余各组均被拒绝。以上检验表明,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收人等人口统计变量中,仅收人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统计关联,其它要素与支付意愿的绝对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关联。将受访者可支付的绿色成本除以年收人,得到相对支付意愿,则京沪穗地区有购车计划的受访者,其相对支付意愿与年收人之间的关系如表4所示。也就是说,虽然低收人受访者的平均绝对支付意愿略低于高收人群体,但其相对支付意愿明显高于高收人群体。

2.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对绿色消费的支付意愿的假设检验

调查中发现,了解环保节能汽车特性有助于提高支付意愿,同样,认识到环保节能汽车虽然在短期内负担一定的成本,但符合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提高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如表5所示,二者均与支付意愿有显著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环保节能汽车会影响驾驶性能”及“环保节能汽车不仅不会影响驾驶性能,反而会节省燃油”两项认知与支付意愿之问的关联假设均被拒绝,其P值分别为0.268和0.221。这表明环保节能汽车在驾驶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方面,性能的改变并不足以影响受访者的支付意愿。

本文通过前期获得的2.5万份调查问卷对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1.受访者对环保节能汽车普遍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分别有68.1%及48.4%的受访者愿意支付高于3000元及5000元的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

2.就人口统计变量而言,在控制收入因素后,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对于受访者在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的支付意愿上均不存在明显的影响。

3.收入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关联,有购车计划的低收人群体尽管支付意愿的绝对值略低于高收入组群,但其相对支付意愿更高。

4.对环保节能汽车的了解和积极认知有助于提高受访者的支付意愿,但技术细节的一般性了解并不一定能显著提高支付意愿。

中国目前正处于家庭汽车逐步普及的关键阶段,推广环保节能汽车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现有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当前各阶层消费者对环保节能汽车都存在较强的支付意愿。政府应积极推动燃油经济性标准及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激励企业产品升级,向市场及时供应环保节能型汽车。

篇7

保健品调研报告范文(一)

摘要:保健产品的功能和种类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进一步了解保健品市场,获取更多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需求及要求的信息,特做了以下市场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正逐步升级。而保健产品的丰富多样化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8份,收回有效问卷48份。此次调查对象包括各年龄阶段,涉及到各阶层。

二、消费状况

(一) 购买目的及用途。有( 43.1% )的被调查人表示购买保健食品自己用。有(34.7%)的被调查人表示作礼品送人。

(二)对保健品的看法。有( 43.7%)人表示自己偏好名牌产品,有(24.6%)人表示偏好广告产品,有(53.2%)人表示更愿意接受性价比高的产品。

三、存在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概念模糊。有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分不清保健品是药品还是食品。保健品只有特定保健功效,而没有治病的功效。

四、总结:

第一、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一般食品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围。

第二、保健品的真伪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在我们购买保健品的时候应当注意一下几点:①、购买保健品确保通过正规渠道[1]购买。②、先看有无卫生部的 小蓝帽 这是国家为让消费者辨认区分真假保健品的特制标志。③、 看GMP认证标志:GMP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医药企业良好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是我国药品和保健品生产的强制项目。

第三、我们应该注意产品的信誉,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联系老客户的同时加强产品的创新,为未来的市场发展奠定基础。

保健品调研报告范文(二)

报告名称: 全国保健品市场研究报告

调查地点: 全国

调查方法: 综合分析

调查时间: 20xx年

调查机构: 夸克市场研究公司

报告内容: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从原 先的功能单一型发展到今天多元化保健,保健品功能层出不穷,种类也多种多样。在目前保健品市场受到绿色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化潮流的冲击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是值得生产厂家的关注的。

夸克公司在本篇研究报告中,通过综合公司历次有关保健品方面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保健品消费群体的特征及保健品市场的总体状况,为各生产厂家今后的产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层出不穷,广义的保健品应该包括:保健类食品和保健类药品这两大 类。但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保健品,即保健类药品(我们简称之为 保健品 )。我 们把狭义的保健品市场分为四类: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这也是目前保健 品市场主要的四类产品。

一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二类城市不同年龄消费者保健品消费趋势

消费者消费保健品时关心的因素

场环境及前景预测

在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上,从1995年起,一类城市(以上海为例)和二类城市(以杭州 为例)的年平均每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

无论是一类城市还是二类城市,保健品的消费比例都很高,均达到半数以上, 未购买 也未服用 的比例均不到三成(见表一)。可见保健品消费已趋向大众化,保健意识也有明 显提高,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地区,仅35 55岁女性的补钙产 品消费量就有近3亿元。与此同时,保健品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电视广告是认知保健品的主要途径

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针对服用保健品的消费群体,我们就其家庭收入、性别比例、年龄构成、购买季节等因 素从消费能力、消费动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的季节性等方面对一、二类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

消费能力:一类城市强于二类城市一类城市的保健品消费比例要高于二类城市,且消费 比例与收入基本呈递增关系。这与目前保健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有关联。 从一、二类城市纵向比较,年收入18000元以下被访者服用过保健品的比例,一类城市明显 高于二类城市;收入较高者消费比例都处于较高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家庭年收入达到60000 元以上的家庭消费比例高达79%。

消费动机:一类城市 自我服用 ,二类城市 馈赠亲友 一类和二类城市 购买过但 未服用过 的消费者是随年龄递增而下降的,而 服用过但未购买过 的曲线则是上扬的。消费者购买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而服用的主要对象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 群体。由此可见,保健品消费主要是以 表达或传递感情 为目的。而这两类城市里曾经购 买或服用过的人群年龄分布是相对平均的,二类城市的消费者较一类城市来说相对年轻。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就保健品的消费途径进行了调查,发现保健品的消费主要有以下 四种途径:即自我服用,馈赠亲友,给家人服用和送礼。除了 自我服用 之外,其他三种 方式均是为 传递或表达感情 ,而一、二类城市又有些差异。一类城市自己服用的比例很 高,二类城市则更注重于感情联络。

消费季节:冬季虽为旺季,但季节性开始淡化冬令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因此冬季无疑 是保健品的销售旺季,这点依旧表现得很明显,夏季是最少服用保健品的季节。但同时也有 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季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二类城市(如宁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表明 现在保健品消费的季节性已经开始淡化。同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就保健意识而言,一类城 市高于二类城市。

消费心理:关心功效、价格、服用方便及口味保健品的服用者较为慎重,一、二类城市 中按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81%和80%,表明保健品的消费种类目前依然 是以药品保健为主,此类产品的说明书的内容对消费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保健品调研报告范文(三)

一、报告内容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从原 先的功能单一型发展到今天多元化保健,保健品功能层出不穷,种类也多种多样。在目前保健品市场受到绿色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化潮流的冲击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是值得生产厂家的关注的。

夸克公司在本篇研究报告中,通过综合公司历次有关保健品方面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保健品消费群体的特征及保健品市场的总体状况,为各生产厂家今后的产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层出不穷,广义的保健品应该包括:保健类食品和保健类药品这两大 类。但我们这里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保健品,即保健类药品(我们简称之为保健品)。我 们把狭义的保健品市场分为四类: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这也是目前保健 品市场主要的四类产品。

二、 市场环境及前景预测

在医疗保健费用支出上,从1995年起,一类城市(以上海为例)和二类城市(以杭州 为例)的年平均每人医疗保健费用支出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

无论是一类城市还是二类城市,保健品的消费比例都很高,均达到半数以上,未购买 也未服用的比例均不到三成(见表一)。可见保健品消费已趋向大众化,保健意识也有明 显提高,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地区,仅3555岁女性的补钙产 品消费量就有近3亿元。与此同时,保健品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电视广告是认知保健品的主要途径

电视是消费者信息来源最多、最广泛的媒体。电视广告是以其媒体导向性强、直观等特 点,成为消费者最易接受的媒体广告形式。对于保健品的选择,电视广告中对症状的描述会 引导消费者结合自己本身的状况去选择,找到自己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吻合的契合点。在这 一点上,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是相同的(详见表二)。

三、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

针对服用保健品的消费群体,我们就其家庭收入、性别比例、年龄构成、购买季节等因 素从消费能力、消费动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的季节性等方面对一、二类城市进行了比较分 析。

消费能力:一类城市强于二类城市一类城市的保健品消费比例要高于二类城市,且消费 比例与收入基本呈递增关系。这与目前保健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有关联。 从一、二类城市纵向比较,年收入18000元以下被访者服用过保健品的比例,一类城市明显 高于二类城市;收入较高者消费比例都处于较高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家庭年收入达到60000 元以上的家庭消费比例高达79%(见表三、表四)。

消费动机:一类城市自我服用,二类城市馈赠亲友一类和二类城市购买过但 未服用过的消费者是随年龄递增而下降的,而服用过但未购买过的曲线则是上扬的(见 图一、图二)。消费者购买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人,而服用的主要对象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 群体。由此可见,保健品消费主要是以表达或传递感情为目的。而这两类城市里曾经购 买或服用过的人群年龄分布是相对平均的,二类城市的消费者较一类城市来说相对年轻(见 表五)。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就保健品的消费途径进行了调查,发现保健品的消费主要有以下 四种途径:即自我服用,馈赠亲友,给家人服用和送礼。除了自我服用之外,其他三种 方式均是为传递或表达感情,而一、二类城市又有些差异。一类城市自己服用的比例很 高,二类城市则更注重于感情联络。

消费季节:冬季虽为旺季,但季节性开始淡化冬令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因此冬季无疑 是保健品的销售旺季,这点依旧表现得很明显,夏季是最少服用保健品的季节。但同时也有 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季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二类城市(如宁波)表现得尤为明显,这表明 现在保健品消费的季节性已经开始淡化。同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就保健意识而言,一类城 市高于二类城市。

消费心理:关心功效、价格、服用方便及口味保健品的服用者较为慎重,一、二类城市 中按说明书的要求服用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81%和80%,表明保健品的消费种类目前依然 是以药品保健为主,此类产品的说明书的内容对消费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产品所描述的功效是否确实,这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一类人群高达68%(见 图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保健品市场存在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广告宣传言过其实 的现象。

当被询问到对最常使用的保健品的满意之处时,除了功效、价格外,一类城市的被 调查者有20%提到了服用方便,而二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有26%提到了口味,11%提到了包 装,而只有9%提到了服用方便。可见,一、二类城市的消费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紧张度不 同存在着一些差异。

四、购买习惯分析

购买主要地点: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超市自选商场和药店是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主要 地点,也是保健品比较集中的地区;医院则是消费者最少购买的地方(均不到5%)。这表 明,无论对于生产厂商还是消费者来说,对保健品的定位均是介乎食品和药品之间的。相比 较而言,二类城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超市,比例达到65%,药店的选择只有20%。

购买数量:多数倾向于每次购一瓶或一盒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倾向于每次购买一瓶盒保健 品,如一类城市这一比例达到73%,这跟保健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存在着一定的试用心理有 关。

促销:买一送一、专家咨询者多

保健品的促销方式较多,其中以买一送一和专家咨询为主;从比率看,对消费 者而言,专家咨询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有最强的刺激。原因可能在于二类城市消费者的保 健意识相对较弱,同时说明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识更侧重于保健药品,对其功效更信赖专家 的观点。

五、品牌状况研究

我们就目前市场上洋参类、补钙类、美容类和机体调节类等四类产品,进行消费者知晓 度的研究对比。

经过对比发现,一类城市的保健品的整体知名度高于二类城市,这可能与媒体在一类城 市投放量大有关。另外,一类城市的被调查者所知道的保健品的品牌明显多于二类城市。在 具体的各类品牌中,美容类和洋参类的品牌知名度一类城市明显高于二类城市。而个别品牌 当中,昂立和万基的品牌知名度在一、二类城市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近些年,补钙类产品异军突起,在对比中我们发现巨能钙在二类城市享有绝对的知名度。 被调查者第一提及率达到13%,总体提及率达到85%。与此相同的是红桃K,在一类城市 没有被提及,这可能跟红桃K集团的目标消费群集中于二、三类城市有关。

六、结论

虽然生产厂家目前不断推出各类保健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各类产品的广告也 打得铺天盖地,但由于保健品的种类多得几乎已经可以覆盖所有人群,使得消费者保健品的 消费进入成熟期,开始由冲动性购买转向理智型消费,消费群体也已由以前的单一型转向多 元化。

面对此种状况,厂商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必须认真分析市场的变化。 夸克的研究人员提醒厂商:

1.由于人们对于保健品的消费还存在着谨慎的态度,功效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 因而,解除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担心,是目前的保健品行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 避免夸大的宣传,大力宣传有关保健知识,在消费者心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十分重要 的。

2.在媒体习惯方面,电视广告仍是消费者获取信息最快、最多的方式,但不一定是最 可靠的信息渠道;专家咨询是最能够刺激消费的方式,表明这是消费者信任度最高的方式。前者能提高产品知名度,后者能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厂商如能把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 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会赢得消费者。

3.在销售渠道方面,由于药店和超市的销量远高于其他渠道,因而应注意攻打这两个渠道。

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营销策略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省统计局《关于200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中指出,在全省生产总值中,个私经济增加值为6195亿元,占55.1%,比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个私经济已占浙江省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浙江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求生存、谋发展中学会了企业营销,运用了正确的营销策略。所谓营销,是指在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所进行的有关产品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旨在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企业的产品、服务等市场的竞争将逐步变成营销战略的竞争,任何竞争都要通过企业的营销来体现和应对。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美国250家主要公司的高级人员认定,他们的第一任务是“发展、改进和执行竞争性市场营销策略”,而第二、第三任务才是控制成本和改善劳动组织。企业为实现其营销的目的和任务,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系统、有效的营销策略。营销策略就是指为实现营销管理的目的、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企业传统的营销策略是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简称4Ps。其适用条件是:存在巨大的市场、无差别的顾客和某种程度上的标准化产品;以企业为中心,企业是营销策略的出发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竞争已无国界,以企业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的营销策略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为此,本文根据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对民营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营销队伍组合与市场占有策略

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强有力的营销队伍

营销队伍是促进企业成长、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获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优秀的营销队伍能发现获取竞争优势和利润的机会。民营企业的营销队伍,最早是由农民建立的,其特点是: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强、营销能力较弱,但具有勤劳、朴实、诚信、肯吃苦等优点。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必须加大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现代营销意识,提高现代营销能力。从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方法、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培训,大力推行“高级营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民营企业造就一支强有力的营销队伍。

通过培训,使营销人员有较强的领会、应变能力,能迅速处理获取的信息;有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能提出独创性意见和建议;有了解消费者需求的能力,能判断消费者购买行为;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能提出并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理性分析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能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进行市场细分,实施补缺营销策略

市场细分的概念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Smith)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是指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过程。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需求和欲望将显得越来越强烈。企业不可能采用无差异化的产品策略,用大批量生产产品的方式来有效地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为此,企业必须对现有市场进行细分,寻找补缺市场,确定目标市场,提供能满足目标市场的消费群体所需求的产品,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如浙江省著名的民营企业万向集团,由一个乡办农具厂发展到现在的跨国集团公司,与该集团发展之初选择进口汽车这一补缺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是分不开的。

细分市场不能以原有产品系列来确定市场,而要从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来确定补缺市场,从而按市场需求设计产品,或从改进产品角度来确定细分化市场。通过市场细分确定生产经营方向,对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策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企业赢利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市场细分是一种必然。这种细分不单单是在产品市场上的细分,而应该是多层面上的彻底细分,查漏补缺,实施补缺营销策略。

客户关系与网络营销策略

建立客户网络,重视关系营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多元化,客户成了企业争夺市场的焦点,客户关系的管理也就成了企业营销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营企业在拓展市场过程中,必定会形成自己的客户群。要把握关键客户,建立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档案。

客户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购买或者消费关系。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除了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外,还有企业与潜在客户、与政府行政部门、与媒体、与市场监督部门、与其他对企业的营销有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等关系。这些关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重视和管理,就很有可能会阻碍民营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因此,企业应当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营销环境,为企业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创造条件。

在市场竞争中,顾客具有动态性,其忠诚度是变化的。要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需要通过某些有效的方式在业务、需求等方面与顾客建立关联,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把顾客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减少顾客流失的可能性。

通过搜索引擎,企业产品信息

网络营销,是指以互联网为传播手段,通过对市场的循环营销传播,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商家诉求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网民获取工作、学习、生活和商业信息的主要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在中国大陆有1796万商业决策相关人员(即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经常使用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已上网的商业决策相关人士寻找商业信息的主要方式。将互联网视为传播媒介已是不争的事实,其跨时空、覆盖全球、以多媒体形式双向传送信息和信息实时更新等特点,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通过互联网,民营企业可以将产品的相关信息传递给目标消费者,使消费者能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了解自己所需产品的产地、质量、价格和服务等信息,以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最终达成成交的目的。

现浙江省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建立了公司网站,或是登录了新浪等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调查结果显示,搜索引擎是全国83.4%的用户得知新网站的主要途径。企业要把搜索引擎作为网络营销的核心。在使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营销时,要注意:首先,使自己的网站领先于竞争对手,能够最先进入消费者的视线;其次,要选好搜索引擎的门户网站。此外,还要在搜索引擎上获得前10位的排名。

企业形象和品牌策略

设计企业标志,树立企业形象

民营企业要注重企业形象,设计与企业产品的商标图案相一致的企业形象图案。如“娃哈哈”集团公司,就以一个活泼可爱的儿童作为企业形象标志。企业的形象标志能使消费者看到其标志就能知道该企业的主要产品、主要品牌,为此,企业在对产品进行宣传的同时,也要十分注重企业形象的宣传。企业可以聘请名人作为企业的形象大使,借助名人的名气为企业扩大影响力,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以质量为基石,体现产品特色

品牌就是商标,是指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也可以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识别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牌意识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品牌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企业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区分开来,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有助于树立产品和企业形象。

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机,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永恒的规律。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十分注重品牌效应。推进品牌战略,坚持质量为本的理念。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用优质的产品创品牌,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优质的售后服务树立企业的形象,抓住产品的功能、品质、款式、特色、包装、运送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要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联盟和进军国际市场策略

进行企业联盟,实行集群营销策略

集群营销即多家相互独立的民营企业,利用变动的市场机遇,通过信息共享、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民营企业联盟,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集群营销策略使相对弱小的民营企业,组合成相对强大的企业联盟,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减少联盟企业间的内耗,增强共同对外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将加盟企业的产品推向市场、立足于市场。如温州的打火机,正是采用这一营销策略,使小小的打火机成功地走向国际市场。而我国的竹筷行业,由于未能形成企业联盟,同类企业为使本企业的产品进入日本市场,而竞向减价,最终造成企业受损,其教训十分深刻。

实行绿色营销,进军国际市场

近几年时间,浙江省民营企业外贸出口量增长迅速。1998年,浙江民营企业外贸出口额仅为9.6亿美元,占全省总出口额的8%;到2001年则达到了54.75亿美元,出口比例迅速提高到24%。2003年,浙江省外贸出口额为416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出口额占36.5%,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到2002年底,浙江已有3944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占全省外贸自营进出口权企业的48.5%。据统计,浙江省现已有600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各种形式“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投资区域遍布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多个行业;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已在全球建立分市场40余个,设立境外机构132个。全省有1.58万家民营企业的产品销往全球的15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值883.94亿元人民币。

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对外贸易与国际化的规模和速度如此之快,离不开企业自身有效的营销策略。针对当今国际竞争的现状,使民营企业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问题。针对时下盛行的绿色贸易壁垒,应当走绿色营销之路。

加入WTO后,我国市场进一步开放,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于本国同行业的竞争,还来自于外国同类企业的竞争。针对此现状,市场营销策略将会是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市场、占领市场、扩大市场的锐利武器,更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的一项单独职能,而且已经成为整个企业的一切活动的基础。只有通过营销才能使顾客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产品、企业的服务,进而达到让顾客接受企业产品、服务的目的。正确、有效的营销策略将使企业在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占领和扩大市场领域的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应仙.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组合及其模式.市场营销,2004(11)

2.刘纪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挑战与机遇.研究报告,2001(6)

篇9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但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在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而低碳经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那么,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如何树立低碳消费理念?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大学生如何养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行为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如何培养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理念?作为社区的成员,无论在宿舍、校园,还是毕业后的居住区,大学生作为社区的居民享有社区自治的权利,同时负有关注和参与社区发展的义务。通过社区居民理念的培养,大学生成为社区的一分子,把社区作为自己的家园,关注社区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这是气候变化约束条件下亟待解决的课题。三是经济方式的转变对大学生就业会不会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低碳消费理念的培育

社会个体的消费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社会行为?我们往往看到消费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个人的消费是基于自己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产品价格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综合选择。个人消费什么产品、消费多少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并且,个人消费自己偏好的产品对其他人并没有产生负性的外部影响。这种理念和行为方式是经典消费者行为经济理论的基础。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个人的消费行为和偏好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具有社会意义,具有鲜明的外部性。这种个人消费行为的社会意义源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公共产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个人消费产品的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经济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正是这些无数社会个体排放的温室气体的积聚,导致全球气温的提高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给社会成员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生命健康的损害。

对于大学生来说,低碳消费的理念和行为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大学生在正处于心智可塑阶段,低碳消费理念的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对气候变化和碳约束的关注,进而加强对理性消费行为的理解,并将低碳消费的理念贯穿到大学生自己的日常行为中。低碳经济要求人们转变对“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的片面理解,越盖越高的摩天大楼、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高能耗的能源消费不是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对高耗能、高排放生活方式的依赖不仅会引发身体疾病,而且会导致精神活动的空虚和孤独。

具体而言,低碳消费的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社会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应当注意的是,低碳消费理念和行为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

二、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的培养

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的理念是指居住在特定区域内的社会成员是该社区内不可分割的一分子,承担保护社区环境的义务,积极地参与当地社区的环境保护,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性。大学生生活在相对集中化的社区内,有的高校已经开始探索社区学院的培养机制。在集中化的大学宿舍区内,大学生通过自治性组织积极行动起来,把宿舍区看着自己的家,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理念下,应当扩大吸收大学生的自愿性参与,培养大学生的环境居民意识。

对大学生居民和社区居民理念培养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后勤管理社会化服务。有的高校宿舍管理和教室卫生清洁服务已经由专门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经营,环境卫生服务已经商业化。这种社会化的服务虽然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但是不利于学生行为的培养。在社会化服务体制下,学生极易形成依赖心理,学生的自觉性没有得到积极调动。在无约束的环境下,学生会在无形中养成懒散、追求奢侈等不良的行为习惯。

尽管学生的居住社区会发生变化,但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社区居民的培养下逐渐养成的。这种大学生环境居民和社区居民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宿舍区和学习区的环境保护中,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志愿活动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关系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之处,实则涉及高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和体制。

三、就业的绿色化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这个论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严峻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改变人类的消费行为和生产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大学生最现实的挑战就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一组数字。2009年2月和6月,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制定了《美国复兴与投资法案》和《美国清洁与能源法案》。根据美国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的《投资清洁能源的经济利益》的研究报告,这些投资每年将会增加25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也会导致近80万传统能源领域的失业,但每年可净增就业岗位近170万个,即绿色就业岗位。

从上述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气候变化的解决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大学生就业方向和职位选择有重大影响。按照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定义,绿色工作指那些可以减少企业和经济部门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又符合“体面劳动”标准的工作。作为一个庞大人口而生态环境脆弱的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非常敏感,全球变暖同时威胁到国家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就业战略提供了双赢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经济增长、创造工作岗位、就业保障和保护环境的宏伟目标。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积极转型。

那么,如何扩大绿色就业岗位呢?这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一系列的条件。就高校而言,应当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及时指导,以及绿色就业的技术教育和培训。在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程中增加绿色就业的内容。重要的是,大学还会积极地与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我国高校而言,应当积极与国际劳工组织进行战略合作。至目前,国际劳工组织已经与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研究和实践项目。同时,国际劳工组织还提供了一些培训课程,我国大学应当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对企业而言,企业应当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地进行技术化改造,扩大绿色就业机会。政府出台优惠的政策,鼓励社会成员从事绿色职业,并对特定的环保行业和岗位提供政府补贴资助。

四、绿色大学的实践

绿色大学一词在国际间的共同意义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为愿景的各类活动,代表了高等教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应负的重要责任。我国的部分高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已经开始了绿色大学的建设,在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的有机结合,不仅有效地实现了生态理念塑造和行为培养的结合,而且有机地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生态主体的结合。尤其是每一位学生对绿色校园的亲历参与,对生态理念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将永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大学教育中,充分发挥大学教育的功能。

为了促进绿色大学的发展,有的高校内部设立了独立的机构负责绿色大学的建设和实施。如清华大学设立了绿色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和绿色大学办公室,专门负责绿色大学的实施机制。为了更好地吸引外部智力因素和专家力量,清华大学还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在其他高校,也存在类似的机构设置。另外,绿色大学建设的实施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对学生低碳行为的培养,一些学生自治性的社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自治性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在校园生态氛围的塑造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治性社团积极开拓校外的合作,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绿色学生社团联盟,不仅扩大了其在校园的影响力,而且在社团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和技术信息,提高社团组织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生态平衡 十分之一定律 林德曼效率

中图分类号Q-9

文献标识码E

林德曼效律(严格来说应当是林德曼效率定律),又称“十分之一定律”。它是194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家林德曼在其发表的《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研究报告提出来的。他对50万m2的湖泊作了野外调查和研究后用确切的数据说明,生物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按食物链的顺序在不同营养级上转移时,有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从绿色植物开始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约为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其余90%的能量因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这个定律被我国的中学和大学的生物教科书载用几十年,也被科普类书籍经常引用,可谓家喻户晓。此定律虽然出名,但对其错误的引用也是数不胜数,比比皆是,可以说已达到以讹传讹的地步了。究其缘由,是由于很多人对其原理理解的不够深入,对其应用前提和适用对象不清楚造成的,下面将对比此进行分析探讨。

1 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是应用林德曼效律的前提

虽然在1941年林德曼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了该定律时没有提到生态平衡,但在1942年,林德曼在其发表的论文《生态学的营养动力论》中指出: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流动在不同的营养级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是维持所有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稳定的生态系统是林德曼效律的基础。流到下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之所以这么少,就是因为对于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来说,只有上一营养级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才能使下一营养级生物有可能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因此,能量大部分是被用于本营养级生物体自身的呼吸、生长发育和种族延续等生命活动,也勃是说绝大部分的能量是用来自己需要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流向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也只有这样,才毹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中。对于那些开放的或是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比如一个小水池中的生物群落,或是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该定律也就失去了应用的基础。它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不再是10%,而可能会更高。若再依据这个定律,则得出的结果必然是错误的。

2 营养级是林德曼效律适用的对象

林德曼效律明确指出,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约为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因此,林德曼效律所适用的对象是营养级,或者说是其适用的对象是生态系统中整个食物网上处于上下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而不只是在一条简单的食物链上的上下营养级的生物,更不是表现为捕食关系的两个生物的能量转换效率。在一条食物链上的前后营养级的生物是不能适用林德曼效律的,上下营养级个体间的捕食关系的能量传递更是不符合林德曼效律。

3 常见错误分析

据此两点,再来分析一下有关错误应用林德曼效律的例子。

3.1 适用对象错误

此类错误相当的普遍,陈阅增在《普通生物学》里说“按这一数字计算,人的体重每增加1kg就需要多供给他10 kg鱼,或100kg浮游动物,或1000kg浮游植物”,Neil A.Campbell等在《生物学导论》中提出“如果先用玉米喂猪或牛后人再吃猪肉或牛肉,那么对我们来说,玉米90%的能量就已经损失掉了,因为产1kg腊肉或牛排至少要用10kg玉米”。与此错误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祝廷成等和吴人坚等在他们编著的书中都提出10kg鱼正好是人长1 kg肉所需要的食物的观点,钱俊生等也提出“一个人要靠吃牛肉来增加1 kg体重的话,至少要吃10 kg牛肉”的观点。吴庆余也提出毛虫被食虫鸟摄食后,也仅有大约8%的能量被转化贮存在食虫鸟体内的观点。孙儒泳等也提出“人如果直接以植物为食品,就比以吃植物的动物(如牛肉)为食品,可以供养多10倍的人口”的论点。还有2003、2004两年的上海高考生物试题均出现类似的错误应用。考题1:若生产者有5 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加_______kg(2003年上海卷第40题)。考题2: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_______kg(2004年上海卷第21题)。根据命题者的思路或参考答案,不难看出他们是根据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推出“吃十长一”的。这样的观点还有很多,比比皆是。这些论点,都把林德曼效率理解为“吃十长一”定律,这是严重违背了林德曼效率的原理的。因为林德曼效率是建立在营养级水平之上的,它的适用对象是营养级而不是具体的某个生物个体,能量流动效率之所以这么低,就是因为生物体把所获得的能量大部分胜于自己的呼吸、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的生命活动。在保证自身能生存的前提下,才有很少的一部分能量进入了下一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林德曼效率不能体现在单一食物链上的处于前后营养级的两种生物,更不是两个有着捕食关系的生物个体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两个有着捕食关系的生物个体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是同化效率,对动物来说,同化效率=同化的食物能/摄取的食物能,对植物来说,同化效率=固定的太阳能,吸收的太阳能。同化效率是远远大于林德曼效率的,因为林德曼效率=同化效率×生长效率×消费效率。其中,生长效率=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n营养级的同化量,消费效率=n+1营养级的摄食量/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3.2 系统没处于平衡状态则林德曼效率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