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育的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教育的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能让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目标以及企业的需求,从而不断提升员工自身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成为适应企业发展新要求的合格人才,也是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更好的胜任目前岗位或完成职业规划,担任企业更高职位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创新思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也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企业在新时代、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培训相关人才,为实现企业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虽然成大事者必须不拘小节,然而,注重细节在很多时候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相反,很多怀揣着“大志”要想远方高山迈进的“大丈夫”,却往往止步于鞋底的一颗小石头。
在教育培训创新方面,注重教育培训的细节,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将通过简单的分析当前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从而对企业的教育培训创新提出一些建议,同时说明注重教育培训的细节,对于企业教育培训创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教育培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及其意义
员工的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何加强对于员工教育培训的效果,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在企业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必须要具体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注重培训对象的普遍性
员工不论职位的高低,工龄的长短,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培训的权力,这是尊重员工教育权的重要体现。诚然,企业的一部分精英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也是企业的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和代表。但是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员工,都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综合素质。所以,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时候,应当注重培训对象的普遍性,在坚持重点培训对象的重点培训的同时,应该兼顾到对企业的其他员工的培训。这不仅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也能为企业培养越来越多的精英人才。任何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其他理由,而不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或只对企业的部分员工进行培训,都是不可取的,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
2、科学、合理的增强培训需求
对于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能够一味盲目的提高其培训需求,要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年度中心工作、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岗位工作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也要针对普及性培训和员工的个人培训的不同,对培训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
3、强调培训内容的适用性
任何培训都有着其目的和作用。企业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规划,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所以,在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内容,应当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实际技能和工作态度等各个方面,以提高员工胜任其岗位或更高职位、适应企业需求为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有预见性、先进性、战略性、长远性的培训内容,从而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综合素质,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4、培训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孔子提出之后,就一直是最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哪怕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也是企业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理念。针对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素质水平的员工,进行不同的培训方法,是提高员工教育培训效益的做好方式。有道是“教无定法”,在社会文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无疑得到更好的诠释,可以有更多的现代培训方法可供选择。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可以针对照顾到更多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比如一些高级的管理人员,用局域网、录像、模拟和案例培训,可以得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对于普通的工作人员,使用学徒、授课、交流工作经验、团队学习的培训方法可能更为妥当。对于不同的培训内容,也应当适当采取不一样的培训方法,比如知识培训可以采用授课、师徒教学的方法、技能培训也可以采用录像、授课等方法,能力培训则采用模拟、案例进行培训也许更有效益等等。
5、对培训效果的准确评估
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是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意义重大。所以,培训工作的实际工作效果,必须受到企业的重视,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衡量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能够通过了解分析工作岗位、绩效的标准和管理以及各种培训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把培训的效果定性定量的表达出来。
通过了解培训的效果,分析培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使企业的教育培训各种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真正适应企业的发展规划,服务企业的经营战略,为企业发展目标提供更多的动力。
二、对企业教育培训创新的建议
对于企业的教育培训创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为企业创造利益,也有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企业的教育培训,应当积极调动一个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切实有效的合理政策措施和成长机制,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最大化的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实现员工的价值。
2、教育培训不仅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员工完成其职业规划,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方法手段。所以,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应该是员工被动、消极的接受,企业要让员工正确认识到教育培训对其自身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作用,引导员工积极、主动、合作的接受企业的培训教育。
3、教育培训要注重对员工岗位技能的培训效果。教育培训的目的是要培养能为企业所用的人才,所以在实际的培训教育过程中,不能只讲一些空泛的理论知识,而应该注重实际岗位技能的训练,必须有针对性,更加要有其实用性。
4、必须针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实际的培训要求,不断的创新培训管理思路和培训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既能够符合当前企业发展培训需求,又能逐步发展成为更先进有效的培训机制的制度,不断的拓展培训管理的思路,才能使企业的培训管理水平真正得到质的飞跃。
5、培训效益管理的创新
教育培训的效益是企业进行教育培训存在的意义,一个合理有效的培训效益评估体系,能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从而真正推动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三、结束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下还是社会环境下,优胜劣汰都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壮大,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就是提供这种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最好的方式。而如何使教育培训不断改革创新,并真正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关注教育培训的细节,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和切实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徐世雄.关注教育培训细节 实现教育创新培训[J].中国电力教育,2006(3).
[2] 徐世雄.注重教育培训环节 实现教育培训创新[J].湖北电力,2005(5).
篇2
1.1主观方面
④逆反思想。自我情绪太强,不服从他人的管理从而做出一些危害工地,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情。某些工人的反抗意识太强,从不听从管理人员的指令,逆反心理导致其对工作也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定是做不好工作的。更有甚者,在职工正准备坐罐笼时,由于自己没乘上这次罐,在其他人刚到罐门口,罐门关住时,向罐笼内扔自救器,矿灯等。这样不成熟的行为,常常导致了危险的发生。⑤惰性思想。懒惰是人的天性,但在工作中是万万不可取得。一些员工为了省时省力不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得过且过,常常出现脱岗,离岗,睡岗等现象。这也是酿成事故的一大原因。⑥逞能思想。个人的工作能力不尽相同,但在一个团体工作中,相互协调,和谐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当一部分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懂装懂,目中无人,抱着自己强于他人的心理工作,不听从他人的管理,也不听取别人的良好意见。面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向他人请教,逞强,逞能,按自己的方式处理,最后反而害人害己。⑦好奇心理。当矿厂引进一些新设备新机器使,人们总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理,随意乱动,随意操作,使一些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而影响自身或他人的安全。
1.2客观方面
①管理不严。有的单位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反三违宣传和惩处力度不够,结果导致三违多次发生。②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对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照顾不够,缺乏必要的关心,根本不了解职工的实际情况,例如有的职工心理烦燥,生活、工作不如意,存在后顾之忧,心理负担重,精神疲惫,导致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引发安全事故。③施工作业条件恶劣。煤矿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关注生产,不顾井下条件差,设备简陋,使职工产生厌烦心理,影响作业行为。
2、在煤矿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的对策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进行煤矿安全培训先从职工的安全意愿着手,通过意愿巩固意识,进而用意识强化安全。
2.1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的树立是一个矿业工作安全与否的重要保障。煤矿职工安全意识与煤矿安全生产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职工只有懂得安全生产的必要性,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根据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的七条规定,使煤矿职工体会到领导的关心和照顾,都是为了确保煤矿职工的安全,帮助煤矿职工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不断巩固和强化法制观念,施工作业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职工要学习新的技术,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要按规程操作,对于作业时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主保安能力。
2.2加强安全培训,保证职工持证上岗煤矿企业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属于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的意识要特别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大职工的生命财产以及人身安全。为了更好的保证安全工作,煤矿企业加强安全培训,让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保证。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在进行安全培训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绝对不能知识走形式,要真正把培训的内容落实下去,变成实实在在的质量。然而,在目前的安全培训中,一些职工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施工人员,一定程度上,导致培训质量不高,这也是以后下井工作产生隐患的一个重要原因。安全培训一定要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最好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际参观演练想结合,这样职工接收的程度比较深,也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培训的过程中,因为广大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尽量针对不同等次的员工开展不同的培训,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主动性安全生产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任何时候都不过时,一定要常抓不懈。只有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安全意识的主动性,才能从根本做好安全工作。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的主动性,有助于员工更好的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才能理解到做好安全生产的重要目的,这样安全生产的制度以及各项措施才能顺利有效的落实,成为保护广大职工的坚强后盾。当职工明白“安全为了谁”后,才能时刻注意安全;只有明白“安全为了谁”,职工才能在单调、枯燥、紧张的环境中过得更加充实,麻痹大意才能消除。最终克服“安全意识疲劳”,时刻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进而使职工的安全意识成为一种习惯。
3、结论
篇3
幼儿教师培训问题 建议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加大了对在职幼儿教师地培训。为了课题研究,我们听了一些幼儿教师培训的示范课、比武课(下称”两课”)。
一、问题
问题1:“两课”的教室会议室化、手段贵族化,城市非公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都不可模仿。
“两课”绝大多数是选择在富丽堂皇的会议室进行。教学手段都是用多媒体电脑和投影仪,甚至一堂课同时用放图片、放视频两台投影仪,两个大屏幕。生动热闹得不仅上课的幼儿应接不暇,就连观摩者也自叹奢华过头了。
问题2:“两课”的教学形式是过去小学生上课的缩影
参与“两课”的少量幼儿都是在幼儿园中相关班中挑选出来的,上“两课”时都是一字排开安静的坐成一排。跟教师看大屏幕、听多媒体声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么要求举手后才能回答;要么搞一些教师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喜不喜欢”“想不想要”“想不想玩”,学生答“是”“对”“好”“喜欢”“要”“玩”等随意问答,高声地一问一答显得课堂师生互动热情高。
问题3:教师包揽编、导、演三个角色,课堂上始终由教师尽情地演、讲“两课”的内容都是教师根据参赛的要求按照成人思维从教材、图书、网络等媒体上找来的音乐、图片、电影片段等素材。大多是幼儿没有感性认识的。如一堂“了不起的中国人”的课。教师用多种教学手段讲授了中国历史伟人9名,科学家2名,艺术家3名,明星4名,中国航天员2人,还有雷锋等道德模范人物。但下课前提问“谁是你心中最了不起的中国人”,只有个别幼儿小声说“孙悟空”。
问题4: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如战场——伤员抬下去。
有一堂“打擂台”的课,内容是两个幼儿“斗鸡”(两个幼儿各自抱起一条腿,单腿跳动着相撞,双脚落地者为输)。其中有一位幼儿在斗鸡中倒在地上不起来了。教师没有安慰鼓励,只说“你为什么不注意安全呢,请×老师带下去”。协助上课的×老师把倒在地上的幼儿抱了下去。离开比武课会议室后该小孩大哭不止。其实该小孩没有大的伤痛、只是希望教师安慰、鼓励罢了。
问题5:“两课”传授知识欠缺准确。
某市幼儿教师“国培”班结束时到省城某大型幼儿教育集团请来专家上示范课。内容是:双休日到肯德基店吃东西。课堂设在一个大会堂的舞台上,台上用课桌贴上红纸写着“肯德基店、商店、玩具店、公园、中国人民银行……”。过程是:幼儿在家长(教师扮)带领下先到“中国人民银行”取钱,后去公园、商场,最后去肯德基店吃鸡腿。第一步到“中国人民银行”取钱就是不准确的。当前,中国人民银行是货币的管理部门,公民在这里是取不到钱的,只能到商业银行取钱。
二、原因分析
1.相关人员缺乏对“两课”的先期实验和调研,为了“两课”而上课
“两课”教师为了获得好评,把教育目标拔高、教学内容加深、教学方法成人化,不知不觉中使“两课”“旧小学化”(把过去小学以教师为主体、灌输知识为主要内容、学生为客体被动接收知识的现象称“旧小学化”)了。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大到教育的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两课”的当事者在准备时欠缺对观摩者的研究分析;欠缺充分调查她们所在幼儿园的现状和当前教学中所需所求;欠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形式、手段。导致“两课”欠缺可观摩性,一味讲求比赛而脱离实际。
“两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在一边观摩者回到自己的幼儿园后模仿“两课”的样式做,以此推进幼儿教学改革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2.与组织者的引导有关
组织者为了“两课”显得有水平、够先进、上层次,都找当地最好的场所(会议室),租借最先进的设备,选最好的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问题的出现。
当前大多数的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园没有象样的会议室,没有多媒体电脑,更没有大屏幕的投影仪等设备。能配备电视机和影碟机就是很不错的幼儿园了。如果上课都要有会议室的环境、多台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那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根本就没有了模仿“两课”心意。花大量人、物、财主办的“两课”成为了“花瓶”,欠缺示范性、观摩性。
3.实施者欠缺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
《纲要》中要求教师充分尊重、爱护幼儿,以幼儿为主体,时刻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帮助每一个幼儿进行积极有效地学习。
面对幼儿摔倒,由于是比武课,老师急于要解决比武问题,导致态度生硬,欠缺关爱而把幼儿抱出了课堂,虽合情但不合理,也显现出教师处理突发事件欠缺给观摩者的示范。
4.“两课”标准欠缺实用性
据了解,多数的“两课”事前设定了相关的评比标准,聘请了相关的专家做评委。评审的内容、条款没有顾及国情民情和大多数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现状,促使上述问题的出现。为此提如下建议。
三、建议
主管部门组织的“两课”在设置评审标准时对软件、硬件方面都要明确的要求,要尽力接近当前当地幼儿园的现状。
要选择整班幼儿参加“两课”,关注每一个幼儿,把参加活动的幼儿数量作为评估的标准之一。
我们推荐美国哈佛大学伯顿提出的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十个要点作为“两课”优劣评审的主要依据。
幼儿教师要学会借“题”发挥,把偶然性和意外情况当作是一个教育契机。如前述“打擂台”课,在设计教案时就考虑到“斗鸡”可能使幼儿摔倒,就设计好处置的预案。这才能成为“两课”。
幼儿园要以培养幼儿各种行为习惯为主,少传授幼儿没有感性认识的知识。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参考文献:
[1]我的教育探索——顾明远教育论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667.
篇4
关键词:网络教学;多媒体;英语;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的全球普及,利用网络时效性、便捷性、经济性等有利条件所构建的互联网远程教育教学培训平台现已被世界各国视为国家战略和 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 。基于此 ,本文拟对 当前我国利用互联网技术较多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问题略加探讨 ,以期对互联网远程教育之良莠利弊有清醒认识的同时,还可对远程网络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方法手段 的改进与提高有所裨益。
一
、中小学远程英语教师网络培训的优势性(一 )对于 网络课堂 的课程可 以达到重复收 听的 目的:一 个 人 不 能保 证 上 课 的所 有 时 间都 是100%注意力集中,稍微一走神,可能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就漏掉了,而这一知识点恰恰是其所不掌握的,但是如果利用 网络教学 ,学生可以反复收听、收看老师讲解的知识,就不会存在知识点被遗漏的问题,这样保证了授课老师的最终目的;而且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可以做更为详细的笔记,这样在 自己觉得重要 的部分不会漏掉授课 的每一个 细节 的同时,将 自己薄弱的知识环节全部弥补上 ,从而更加有利的提高 自己的专业水平 ,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 )利用 BBS如遇问题可 以随时和授课教 师沟通 :1.一般的课堂,如果老师上课,学员只能在课堂休息期间提问,那时很多学员没有领会全部的知识,只能是提出相对肤浅的问题,而且一旦下课,无法找到授课教师,那样没有办法沟通 ,往往是在课后学员经过消化理解之后会 出现大量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这样沟通就会 出现问题 ,而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果应用 网络教学 ,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在网络平台上建立针对各个教师的 BBS,或者针对授课教师和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有问题的时候就提问,每天保证教师到 BBS上浏览学员的问题,保证学员的问题在几个工作 日内必须做出回答 ,这样 ,学员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 的回复 ,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深层次问题的解答。
2.课堂教学中每个学员所问的问题只有其本人能够知晓,同时教师也只能面向某一位学员的问题进行解答,而其他的学员不知道这一问题是否也是自己所未了解的知识点。通过 BBS这种方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某学员在网络上提出问题,所有学员是可以看到这一问题的,然后通过老师的解答,不仅提问的学员可以了解相关 的知识 ,其他学员也可 以看到问题以及答案,这样就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其他学员如果存在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在别的学员提问的基础之上继续提问,老师也可以继续答疑 ,这样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多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出现,从而解决了一系列 的相关问题。这样一来 ,所有的学员都能对最初的同题以及从该问题引发 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做一个系统的了解 ,如此就可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对一个问题的深入讲解能够达到全班的学员的理解 ,大大提升了问题解答的效率 ,提高了知识面的拓展。
(三)普通课堂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让学员在课堂上所学的资料可能很多人 只是稍微熟悉 了一下就结束了,没有深人的了解到每一个细节 ,老师讲解 的地方对于学员来说也未必面面俱到。如果下课之后学员还能继续学习课堂上的资料那么对于学员来说可以把课堂上的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网络教学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课后教师可以将本堂课程中的所有资料上传到学员空间,大家都可以分享这些资料,在空余的时间就可 以把这些资料进行 反复整理 ,进一步消化老师上课所教授的知识 。这些资料的形式不仅是文本的,同时可以是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多媒体的形式 ;内容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可以是新闻的,那么这种多媒体形式就是视频信息,不仅从画面 ,而且从声音 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可以是一位主要人员的讲话,那么这种多媒体形式就可以为音频信息 ,从听觉的角度 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可以是相关文化的介绍,那么这种多媒体形式可以为图像、图形、相关的动画等,从视觉上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这样就省掉了老师上课时的担忧 ,可 以让学员下课后更好的学习课堂上没有那么多时间讲解的课堂资料。
(四)作为语言学习 ,教师不仅需要 了解学员写的情况 ,同时所 留的作业还包括学员的说的能力 ,这种作业在课堂上虽然也可以做到,但是由于学员太多,对于个人来说有用的时间仅仅为几分钟,这样的效率实在是过于低下了;同时这种作业对于课堂式教学还不能课后完成,这样就导致教师无法了解学员的说的能力 ,不能有效的安排后续 的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却可以做到这一点:教师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口头训练 ,布置 口头作业之后 ,学员可以根据作业要求课后完成相应的口头作业,利用录音设备将 自己完成的口头作业制作成电子版的作业,然后上传到教师的空间中,这样就能够达 到教师 了解学员 口头学习的情况。这样从说的角度对培训的学员进行有的放矢 ,从而达到一对一 的说的训练 ,这样就能够达到大幅度提升学员说的能力,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也大大提高了针对性 。
二、中小学远程英语教师网络培训 中的弱势 问136题解决策略目前很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存在着基础相对薄弱,尤其针对教授给学生的英语知识很多是所谓的“中国式英语”,很难 和外 国友人进行有效 的沟通。
这种情况主要是 由于对“英语思维”模式的不解所致。
就以受诟病最深的写作为例,英语世界的人们在陈述问题和作文时一般思维模式是 以“总分 ”的方式来说明观点,也就是每段的开始部分直接说明观点,然后再对该观点进行非常详尽的论述 ,同时举出大量的事实作为该观点的支撑;每一个段落只有一个核心的“idea”,所有的论据都要围绕着这一“i-dea”而论述 。当然 ,有一些习惯我们的国语也一样,但是大部分的国语思维和英语思维不同。比如:国语思维中存在的分总模式。我们更习惯于“分总”的方式 ,即先阐述论据 ,然后经过利用这些论据来总结观点;同时国语的写作中喜欢在开始部分写入铺垫,给人以渐进的方式,最终才是我们所要阐明观点。这与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英语的写作思维中以总分的思维方式为主,当我们使用分总的方式时,英语思维的人就无法理解我们所要表述的含义,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篇5
关键词:创伤救治;全科医学;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交通事故、地震、洪涝等灾害等引发的大量创伤事件是极为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1]。据我国临床统计显示,在14~4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创伤是主要死因。初级创伤救治(PTC)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救治突发事件中的受伤者提供快速、有效的创伤治疗措施[2,3],此培训是通过模拟事故现场,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操作[4]。
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师制度,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全科医师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提出从2010年起,连续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5]。
目前全科医学教学中因部分患者不配合临床教学,学生见习机会少,在临床工作中缺少直观面对患者的经验,所以影响临床教学质量。高等教育要求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引。现行全科医学教学还在使用"填鸭式"教学,讲授模式比较僵化,多注重知识点的学习,师生之间互动较少,缺乏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6]。
利用PTC培训模式弥补上述教学中的缺点,使学生熟练运用规范化、标准化的创伤救治原则,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应用PTC培训模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师资选择 已取得PTC讲师资格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1.2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0级订单定向培养的全科本科学生,共60人,随机分为两组,30
人接受PTC培训,30人未接受PTC培训。
1.3方法。
1.3.1理论教学 观察组在PTC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理论考试(选择题40道),收回有效问卷30份。对照组未接受PTC知识培训,课后同样理论考试,收回有效问卷30份。PTC培训主要包括气道管理(A)、呼吸管理(B)、循环管理(C)、神经损伤程度评估(D)、全身检查(E)。
1.3.2情景模拟教学 依据PTC培训的内容分别模拟不同的情景创伤病例,准备好所需各种教具(包括颈托、气管插管设备、吸引器、血压计、胸腔闭式引流器械等),利用模拟人进行操作,教师先进行演示,分别进行角色分配(接诊医师、助手等)。以五人为一小组,进行各种现场模拟演练,分别让学生担任各种角色,使每人都能熟练独立操作,操作后小组讨论,指出不足。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归纳总结。
1.3评估教学效果 在PTC理论和操作培训完成后,对二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选择题40道)和模拟现场操作能力考核,评价教学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所采集的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学生测试题成绩(满分100分:操作50分,理论50分)比较,见表1。
2.2观察组学生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见表2。
3讨论
3.1PTC培训模式有利于提高全科学生的院前急救能力 PTC培训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先进行理论课程学习,课程结束后马上进行情景病例模拟,在情景模拟教学中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临床病例的综合处理能力。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相对于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显著提高,并且观察组学生培训后相对于培训前理论考试成绩显著提高。现场模拟考试的内容包括初级评估中讲授的内容:气道管理(A)、呼吸管理(B)、循环管理(C)、神经损伤程度评估(D)、全身检查(E)[7]。通过模拟各种创伤患者的现场,进行院前初步急救,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次损伤。让学生熟练掌握偶见临床意外场景的处理,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操作,争分夺秒,做到临场不慌,通ABCDE点进行有效的系统化全身评估,找出最威胁生命的伤害,果断施救,并减少其他损伤。培养学生的院前急救能力。
3.2模拟必要的场景与病例结合的教学法有助于将培训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模拟必要的场景和各种复合创伤病例与传统的模拟教学不同,通过设定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融入到现实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伤情评估和在最短时间内妥善处理病情,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并且因学生轮换不同角色,参与的积极性高,临床操作能力增强。小组每人轮换不同角色进行急救后,小组进行讨论,大家自由发言,评估每个人操作时的优缺点,如何改进,讨论结束后再重新转换角色练习,最后做到每个病例急救操作都熟记于心。在操作和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根据考核结果,操作和理论考试成绩表明观察组学生的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说明了PTC培训课程对学生教育的优越性。
3.3把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改变为师生互动教学,有助于提高全科医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 PTC培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教学,在改变场景和角色中演习院前急救,使学生有新鲜感,易于接受新知识。运用学生对队友的评价,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比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3.4 PTC培训模式有助于提高全科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PTC培训中以5人为一组为单位进行情景病例模拟训练,在模拟训练中使用合理的分工和默契的相互配合,通过团体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操作后互相交流心得,纠正缺点,发挥别人的优点,使临床思维和操作技术能力快速提高。也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
4结论
院前创伤救治是急救工作中的最重要的环节,做好院前创伤救治可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在全科医师的教学中不仅要掌握理论问题,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技能。结合现场示范讲解及演练的教学方法,明显提高创伤救治培训的教学效果,很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会民,宁宗.PTC培训项目对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191-192.
[2]Amiri H,Gholipour C,Mokhtarpour M,et al.Two-day primary trauma care workshop:early and late evalu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J].Eur J Emerg Med,2012,14(23):58-59.
[3]Vafaee Najar A,Khabbazkhood M,Alidadi-Soltangholi H,et al.Investigating the relative risk factors of injuries caused by accidents on roads in the mashhad area in 2007[J].Iran Red Crescent Med J,2011,13(8):530-536.
[4]张海涛,郭建英,吴红梅,等.借鉴灾害医学教育国际化标准培养我国实用性灾害医学人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1061-1063.
[5]王柳行,辛程远.农村定向全科医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1(12):153-154.
篇6
【关键词】中职生 口语交际 应聘 礼仪形象 训练
当今社会,口语应聘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面试是成功求职的临门一脚。中职生即将走入社会,在将来的求职中,中职生光有学历证书和技术证书,未必就能在应聘时得到理想的职位――应聘者口才的优劣,形象礼仪的得体对成功求职起着重要的作用。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85%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强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形象礼仪,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应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中职语文教学口语交际的培养及应聘礼仪形象的训练浅谈一些看法。
1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
1.1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如何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中职毕业在口语应聘时顺利过关,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和教学和技巧和技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中,我采用讨论法教学。如:《项链》一文的教学,我把小说和口语教学结合在一块,让学生讨论女主人公的特点。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说。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最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这就达到了教学口语表达的目的。
1.2 强化敢说训练,培养口语表达的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多口语表达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有声有色。教学中,可采用简单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其愿意说,敢说。如:讲笑话、故事或作自我介绍等均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实,自我介绍的训练就是一个简单的话题。我,姓甚,名啥,X岁,毕业于XX,喜欢做什么,等等。这些话题相对轻松愉快,教师只要指导学生训练的方法,技巧对学生进行练习。然后针对学生训练的结果点评,指导,然后让学生再练。通过反复“讲、练、评、练”,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通过展示自己,能熟练运用学过的知识应对突发的问题,会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活跃,更让学生收获口语交际能力。
1.3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需要设置一定的情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经历模仿、运用、再运用的知识积累过程,只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才能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心情愉悦,乐于思维、加与思索,敢于表达。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的情境,会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现,如教学生口语应聘,就应针对性地指导,如: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招聘练习,先设定问题???,然后再由每位应聘者提出2-3个问题,最后根据回答情况给每位招聘者打分。应聘模拟结束后,每位同学总结自己的得失。这样,学生就可尽情讲练、感受、讨论、交流,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可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又达到促进口语交际的实效性。
2 培养口语交际与形象礼仪训练相结合
美国形象设计大师罗伯特?庞德说“服装是视觉工具,你能用它达到你的目的,你的整体展示――服装、身体、面部、态度为你打开凯旋、胜利之门,你的出现向世界传递你的权威,可信度,被喜爱度”。因此,形象设计与口语的应聘完美结合是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培养塑造形象礼仪
所谓形象就是指一个人的风度、仪态,是一个人气质修养、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美好形象是美好心灵的表露。
在应聘前,指导学生对用人单位进行多方面信息采集,对应聘者来说非常重要,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企业用人的特点,多方面多渠道获得对职业形象的感官能力。在应聘中注意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
2.2 注意训练面试中的社交礼仪培养
在应聘求职过程中注重基本礼仪和技巧,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主考老师在面试中往往会在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中表现出其特定的心理状态,教师指导学生应聘求职时,应注意社交礼仪的培养。着重训练:
(1)求职面试前的礼仪。如:头发干净自然,服饰大方,修剪指甲,不得涂指甲油。不带标新立异的饰物,擦亮皮鞋。注重培养学生注意个人的体型特点、发型特点、化妆特点(淡妆),服装款式要求、个性要求、心理要求、文化修养要求等有正确认识和作相应调整。(2)求职面试中的礼仪。如:进房先敲门,待人从容有礼,目视前方,面带微笑,主动、礼貌向主考官问好。回答问题语速适度、声音响亮、咬字清晰、不用过多手势,在交谈过程中时刻保持微笑,给人以自信感。(3)求职结束:礼貌地与主考官握手致谢,轻声起立并将椅拉回原位。
总之,面试中的走、站、坐姿、以及握手的技巧,眼光技巧的肢体语言,都要训练有素,要求:站有站姿,坐有坐相,何时何刻都要体现优雅大方、举止优雅。
2.3 注意提升语言沟通技巧及应答技巧的训练教学中,重点分析面试问题的类型以及问题涉及的目的进行针对性的立体训练。如:陈述时要用具体、生动、可信的实例展示自己的素质,不能用空洞的语言,诸如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来描述。要扬长避短,把自己的长处同应聘的工作有机结合,变不利为有利;适当表现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对主考官提出的刁难性问题要冷静回答,避免手足无措。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根据行业和职业的要求,注重在教学中对中职生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口语交际形象礼仪训练,使其养成优雅举止,从而让中职生在应聘过程中抓住机遇,赢得主考官的好感,让学生提升个人职业发展的空间,就会让语文教学达到突出实效。
【参考文献】
[1] 林琼《中专生的口语交际教学》[J]
[2] 梁荣照《口语交际的内涵及其训练》
篇7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是建立我国职教师资培训体系的关键,中职师资培训机制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职师资培训的制度、组织、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创新是我国职教师资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挑战,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实践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观念创新
观念引领行为,观念创新是机制创新的先导,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创新须以观念创新为基础。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观念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树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战略观。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职教师资培训的战略意义,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当做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的长期投资,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在行动上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在措施上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2.树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改革观。根据我国“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和机制为保障”的思想,大力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手段,办出我国职教师资培训特色,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树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创新观。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要重视职业教育教师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改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培训模式,变为以能力、素质提高为主的培训模式,要树立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训为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教育教学观念。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制度创新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某一方面的体系。①制度创新是机制创新的主体内容之一,它影响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的运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创新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快我国职教师资培训的政策体系建设。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政策是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
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政策一方面要协调有关物的因素,如培训经费、场地(企业、学校)、时间(保障)等;另一方面要协调人的因素,如政府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教师本人、提供培训的企业管理者、培训人员(企业人员和高校教师)等。如何将人与物的因素协调解决好,实现各方利益的互利、互惠、互赢,是政策制定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建立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必须应对的问题。
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政策要考虑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要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长计议。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创新需要长期的保障性政策,如法律法规等,也需要短期的调整政策,正确处理好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特别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制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减少政策制定的随机性。要建立起有利于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创新的政策体系,使政策引领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是起着打补丁的作用。
2.完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培训。政策与法律关系密切,一方面政策对法律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政策依照法律贯彻实施。职教师资培训机制的创新,需要在我国现有《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教师从业标准和培训办法,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法制化。
3.制定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具体包括:(1)培训目标,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职教师资状况,理清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我国未来职教师资建设的终极目标,应达到的水平目标,要确立一揽子师资队伍建设目标。(2)培训实施方案,这涉及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包括培训实施步骤、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手段、培训考核与评价等,保证我国中等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常规化。(3)培训机构认定和定位,要明确划分培训机构的职责和任务,保证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有步骤、有秩序、有分工、有合作、有重点、有特色地开展。
4.加快建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效果考核体系和制度。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职教师资培训成绩考核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培训成绩作为任职和晋升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仅把培训与评职称挂钩是不够的,还应与教师任职、晋级、加薪等挂钩,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定期对职教师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形成长期有效的评估机制。
5.建立完善的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制度。我国要对现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进行完善,并进一步出台鼓励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的配套政策,形成企业与教育的互利互惠培训体系。
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组织创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组织创新是机制创新的物质基础,观念的落实、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组织这个实体。
1.要形成有利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创新的组织管理系统。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管理机构框架,职教师资管理机构应突破教育与部门、行业条框分割,成立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协调管理小组,建立管理机构的责任制,明确管理职责,统筹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组织与协调工作,领导和指导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
2.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形成全国职教师资培训网络。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是师资培训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主要途径。目前,应率先集中办好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带动整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发展。同时,优化现有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之间的横向联系,建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资源共享,杜绝多头培训、重复培训,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此外,师资培训基地要加大市场调节的力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建立师资培训机构的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它们在竞争中以效益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3.强化校本培训。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某些省份职业高中,有30.3%的教师从未接受过任何培训。②对此,应尽快建立起从培训内容、实施途径到运行机制一体化的校本培训制度,探索满足不同专业发展需要的校本培训方案,解决处在不同专业发展水平阶段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改变校本培训中单一价值取向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单一评价标准,解决校本培训存在的教师专业发展个别化与培训内容千人一面的突出问题,从而保证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高。
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内容创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内容是师资培训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它既影响着师资培训机构能否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职业学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1.要针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目标,优化设计培训课程。制定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目标时,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既要关注职业学校教师急需的知识和能力,也要重视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以及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设计课程和体系。
2.开发个性化培训的课程体系。要建立培训机构与参训者共同开发培训课程菜单的模式,搭建培训课程超市,满足教师个性化培训要求,将规定培训内容与自选培训内容相结合。
3.加强应用性实践活动的培训,突出职教师资培训特色。积极开发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学方案,拓展实践技能培训内容。一方面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积极与师资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及企业联合办学,开发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方案,进行提升师资实践能力的培训;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企业实践制度,与合作单位共同制订教师技能培训实施计划,加强对本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
4.培训内容体现国际化视野。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国家之间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的许多优秀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面向世界,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是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必须关注的内容。
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形式创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形式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培训形式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的培训参与度。因此,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形式创新是培训机制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1.培训形式要体现“以人为本”。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对象是教师。因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应从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实际培训需要,实行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提高学历与提高单科水平相结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提高实践技能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多层次、多类型培训在职教师。(1)学历达标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行业部门要紧密依托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积极开办成人专升本职教师资班,采取系统进修、函授、自考、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加速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学历达标问题。(2)各种非学历培训。要充分利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对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业务培训,包括专业理论培训、知识更新培训、教育理论培训、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方法的培训及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等,加强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及专业能力的培训。(3)青年教师培训。重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把教师进修提高同任职和职务晋升结合起来,保证师资培养培训的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4)骨干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行业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通过国内外培训,逐步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化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78.
②刘琴.中职教师培训模式亟待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7-04-05.
[参考文献]
[1]腾飞.师资培训的新领域——人本化课程体系的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篇8
(2013年8月29日)
为贯彻党的十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校长(含幼儿园园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下同)队伍,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提高校长培训工作水平。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培训机制为动力,进一步提高校长培训工作专业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中国教育梦提供坚强保障。
二、加强统筹规划,开展校长全员培训。各地要有计划地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开展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重点加强农村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民族地区校长培训,加大薄弱学校校长培训力度。重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按照倡导教育家办学的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和幼儿园名园长培养计划,为优秀校长、园长成长发展创造条件。教育部组织实施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和培训者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实施相关合作项目。
三、精选培训内容,满足校长专业发展需求。各地要全面推行需求调研,针对不同层次、类别、岗位校长的需求,围绕校长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专业素质要求,丰富优化培训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校长培训必修内容。任职资格培训重点提升校长依法治校能力。提高培训重点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高级研修重点提升校长战略思维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改进培训方式,发挥校长学习主体作用。各地要更新培训理念,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目标,采取专家讲授、案例教学、学校诊断、同伴互助、影子培训、行动研究等多种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探索建设校长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开展区域内、区域间校长网上协同研修,推动校际间、城乡间校长网上结对帮扶,形成校长学习发展共同体,实现校长培训常态化。鼓励各地设立优秀校长网上工作室,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五、完善培训制度,实现校长培训规范化。各地要严格执行新任校长持证上岗制度,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必须参加不少于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在任校长全员培训制度。规范校长培训证书制度。完善校长组织调训制度。建立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推动校长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学分互认。建立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制度,把完成培训学分(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校长考核、任用、晋级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六、创新培训机制,激发校长培训工作活力。各地要积极探索校长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信息化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校长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机会。改革课程资源开发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吸引优质培训机构参与课程资源建设,重视开发典型案例、微课程和网络课程。实行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专职培训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鼓励培训机构依托优秀中小学建立培训实践基地,加强与境内外优质培训机构、高等学校的合作,探索联合培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培训者专业能力。教育部制订培训者专业标准。各地要采取多种措施为专职培训者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保证其每年参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拓展培训者队伍来源渠道,重视遴选熟悉教育规律、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干部、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一线校长担任兼职培训者。建立国家、省两级培训专家库,推动优秀培训者资源共享。
篇9
论文摘要:骨干教师入馆教育可以使教师与图书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他们尽快认识、了解、熟悉图书馆,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为骨干教师培训中的科研和学习服务。
入馆教育一般是指新入学的学生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启蒙教育。通过入馆教育可以使他们对图书馆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由于骨干教师在校时间短、课程紧,学员流动性大等原因,图书馆对其基本上没有入馆教育。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对骨干教师培训学员进行入馆教育,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学员了解图书馆,更加充分地利用图书馆,多层面地发挥图书馆在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中的辅助作用。
一、骨干教师入馆教育的现状
经过大量的文献调查和实际了解,我们发现骨干教师培训机构往往只重视学员培训课程的设置,如聘请了多少省内外知名专家,设置了多少研讨、参观、实践观摩等,而对于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册图书的图书馆并没有重视起来。我们在调查中还了解到,骨干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已经老化,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普遍感觉需要大量充电,以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后劲不足的问题。而许多老师毕业后就没有到过高校图书馆,缺乏对图书馆的了解,对于图书馆的文献、馆设、馆藏布局、文献的分布等情况都一无所知,这就使图书馆这个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在骨干教师培训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骨干教师入馆教育与新生入馆教育的区别
1.骨干教师需要有更强的针对性。新生入馆教育主要使学生尽快了解图书馆各类藏书,从而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图书馆。而骨干教师则不同,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使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到理论的提升,但这些教师所拥有的实践经验不同,所需资料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的图书馆员在入馆教育前对其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入馆教育时将他们感兴趣的文献资料的获取方法放在前面讲解,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掌握自己需要的文献的查阅方法,从而提高骨干教师利用图书馆的效率。
2.更加强调科研功能。科研是骨干教师培训的又一目标。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骨干教师到校前就对图书馆有着很高的期望值,他们希望借助高校教师或图书馆查阅一些与他们教育教学相关的较前沿的教研资料,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入馆教育中对科研功能的强调也是对骨干教师入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转贴于
三、骨干教师入馆教育的实践
1.在培训课程中设置图书资料检索课程。在培训课程中设置文献资料检索、电子图书馆使用等课程。由图书馆派馆员讲解图书馆的重要性、如何利用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馆网页功能简介等方面的内容,使学员对图书馆的总体概况、馆藏布局、图书的排架、代书板的使用、借阅手续、流程、有关规章制度、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网上查询功能等都有全面的了解。
2.利用业余时间,请骨干教师到图书馆实地参观考察。利用骨干教师培训的业余时间,将教师请到图书馆,对他们进行实地培训。从期刊、报纸阅览室开始,然后是各文献资料库,中小学教参室、教案室、电子阅览室等实地参观。首先对文献资料的检索、借阅方式、代书板的使用等一一讲解,然后发给教师临时借阅证(培训期间可以使用),模拟借阅图书,使教师们对文献资料的借阅有初步的了解,在培训期间可与在校生一起借阅图书。其次是通过对电子阅览室使用方式的讲解,使老师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借阅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
3.参观中小学教参室及骨干教师教案室。我院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十分重视其在骨干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图书馆针对骨干教师培训开设了中小学教参室和教案室。每位骨干教师都是一份宝贵的资源,他们到我院培训期间,请他们留下自己最满意的教案复印成册,存放到图书馆教案室中。近几年我院已收集骨干教师教案五千余份。
四、骨干教师入馆教育在培训中的作用
骨干教师入馆教育是老师们认识、了解图书馆的开始,也是图书馆与骨干教师之间良性互动、有效沟通的起点,为骨干教师返回单位后仍能正常借阅图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入馆教育,教师们了解了图书馆的情况,同时在培训期间与图书馆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关系,返校后,他们也可以定期向院图书馆借阅图书,很好地解决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篇10
关键词:芭蕾舞教学;基本功训练;舞蹈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205-01
芭蕾舞是一种高雅艺术,是完全的形体语言艺术。每个舞蹈动作都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表现,芭蕾舞通过不同的动作体现人物不同的精神面貌,用纤柔的肢体语言把音乐、舞蹈、呼吸、情感融合在一起 ,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培养控制力,表现力与头、手是学习芭蕾舞蹈课的重要环节。中专芭蕾舞教学的课堂基本功训练是重点内容,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芭蕾舞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与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问题,希望和同行们商榷。
一、对芭蕾舞基本功的理解
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是芭蕾舞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舞蹈表演的基本功训练。在教学中,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锻炼,使身体各部分的柔软性增强,提高身体控制能力,锻炼四肢的灵活性、稳定性,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地训练学生自身的跳、转、翻等各种技巧。在熟练掌握后,让学生具备各项基本专业素质、能力,培养超强的体力,所有这些都属于舞蹈的基本功范畴,也是学好舞蹈的重要因素。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基本功训练,是为学生的舞蹈生涯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所以对于初学芭蕾的学生,教学中应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在每节课的教学开始,教师都应该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教学,学生也应该以完成基本功训练为主要任务。
芭蕾舞从站直,一位脚一位手开始。组合基本训练的突出特点,是首先对身体部分进行分门别类的专门训练,再把几个简单的动作组合训练。芭蕾的基本功训练一腿部训练为重点,腿功的训练目的在于保持芭蕾舞蹈的基本特点 ―― 外开性。芭蕾的腿部动作特点就是舞蹈中的外开性,也就是双腿自髋关节至踝关节能充分地外开,只有这样,舞蹈动作才能达到较大的幅度。
二、认识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力的关系
芭蕾舞的学习和其他知识的学习道理一样,是从基础开始,由浅入深,由简到难,逐步向高、深前进。首先由一位手和一位脚的基本动作开始,渐渐把几个动作组合在一起,由各种动作连起来,形成一套漂亮的综合动作。然后再继续锻炼一些较难的动作,连接起来成为一段小的舞蹈动作组合。舞蹈的动作、组合就是一种工具,是基础功夫和基本技能,是为日后的舞蹈思想性表现提供基础的阶段,是初学期间的主要任务。随着日后的逐渐学习和训练,学习和训练的重点要转移到体现舞蹈思想性方面上来,通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思想感情的波动,体现人物的思想风貌,融合音乐、动作、情感和呼吸,让观众体会到舞蹈所要表达的涵义,在思考中和观赏中愉悦身心,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芭蕾舞这种无声的表演形式,反应一种情感、体现一种精神、表达一种文化。所以,学生没有很好的基本功训练基础,很难有日后舞蹈的充分表达,就不会有深刻的舞蹈内涵的体现。
三、把握舞蹈表现力的关键问题
舞蹈是形体艺术,更是视觉艺术。在芭蕾舞蹈中,最能体现思想和情感的动作是手和头。
基础学习就要带头手做动作训练,头、手、脚都在正确的位置上,就可以了。这几个部位练习好了,那么就可以自如的舞蹈,充分地表达了。在这个基础及过渡阶段,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对头和手的位置进行正确指导,使其能够自如控制此2个部位,随着音乐素养的提高和表现意识的增强,使学生的表演血肉丰满,气质、神韵、动作俱佳。动作到位,手、脚、头自如伸展发挥,看不到刻板的痕迹,表现出来的是舒展和优美,流畅中透出无限的美感1。这种境界是不容易达到的,没有坚实的基本功训练,是不可能有这种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的。只有强化基本功训练,才能克服刻板的束缚,实现自如挥洒的表现,创造舞蹈的最佳境界。
四、把握艺术修养的核心
在芭蕾舞的修养中,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就是控制力和表现力。所以教师在提高阶段的教学中 ,应该重点解决控制力的问题。学生能控制好,也就不难表现好了。首先是理解能力的提高,这个理解力,和对文章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不需要用语言表达,而是要把自己对舞蹈内涵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那就是舞者控制力的体现。所谓控制力就是控制好自身的重心、身体的协调能力、动作的舒缓程度、情感的表现等。这是舞蹈表现力的核心内容。
综上所述,对于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没有坚实的基本功,就不会有自如、优美、舒展的舞蹈表现,打好基础,具备良好的基本功,是教师教学别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