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动物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护动物的必要性

篇1

【关键词】反虐待动物;动物保护;立法

现行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已不能有效的保护动物。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相关立法研究,不难发现,很多国家在动物保护方面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反虐待动物上,很多国家已经到了谋求动物福利的层面上了。现阶段我国对于大多数动物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究其根本在于国民素质和经济发达程度,因此从反虐待动物立法起步来逐步推进我国的动物保护立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反虐待动物概念及立法考察

在我国关于这一概念有许多不同观点,笔者认为所谓虐待动物是指对动物施加的各种痛苦或伤害,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以获得某种利益为目的,故意杀死或残忍伤害动物的非人道的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其中“获得某种利益”与“该做法给动物造成的痛苦的程度成合理比例”为准。

英国是动物保护立法的先行国家,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动物的专门性立法是英国1822年通过的《马丁法》。1849年又通过了《防止虐待动物法》规定了“对动物进行殴打、不良对待、过分使用、虐待、酷刑折磨或导致或促使上述行为发生,均属犯罪”。对于英国来说,1911年通过的《动物保护法》,使动物保护法更为系统化,规范化。

新西兰现行的动物福利立法包括:1977年《野生动物管理法案》、1999年《动物福利法案》、1991年《动物管理产品限制法案》、1999年《动物产品法案》及附属法案、1993年《动物识别法案》,以及相关的动物福利、动物产品和生物安全法规。

我国的台湾地区则于1998年颁布了《动物保护法》,这是一部综合性动物保护法律,具有全新的视野和较为完善的规定,体现着尊重全部动物生命及对其人道保护的立场。我国香港的《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旨在“禁止与惩罚残酷对待动物”。另外一些国际性的动物保护公约对动物保护的力度也是相当的大,如典型的1767年通过的《保护农畜欧洲公约》、1979年制定的《保护屠宰用动物欧洲公约》等。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类似反虐待动物的相应法案。

二、我国反虐待动物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虽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立法保护动物,但该类立法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动物保护立法。发生的“骆驼乞讨”“虐兔门”、“宠物狗被割下声带”等残忍的虐待伤害动物的行为与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相悖的。我国是农蓄产品生产大国,但是我国农蓄产品的出口比例却极低,主要原因是我国兽医卫生质量不过关,家畜在饲养、屠宰等环节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远远达不到西方国家制定的动物福利标准,这严重阻碍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的增长。自从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以来,中国已被列入了欧足联的“黑名单”,2011年4月10日,欧足联在官网发出警告,球员们都对中国产的肉类产品敬而远之。作为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台一部符合国情的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已经很有必要。只有如此,我国的畜牧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国畜牧业经济也才有可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和谐社会的建设,少不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制定反虐待动物法能够有效地制约人的行为,善待动物,达到人与动物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体现。我国自古就有保护动物的思想。如《礼记・王制》中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秦汉时期体现在《田律》中,“邑之皂者,时毋敢将犬以之田,百姓犬之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捕兽者,杀之。”由此看来,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反虐待动物立法的精神是极其融合的。网络上虐待动物的视频和不断发生的虐待动物新闻报道,每一次都引发社会巨大反响,可以看出群众对动物保护的关切。

三、对我国反虐待动物立法的建议

有学者称,要对动物实行“分类管理”和“全面、全过程保护的经验”这些值得借鉴。另外应该明确规定我国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以及潜在可能发生的危害或可能构成“虐待”动物行为的反虐待措施。对于处罚,只有明确具体有很强的执行效力,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借鉴各国先进的动物保护和反虐待动物立法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需要并能够有效调整社会秩序的法律才更为现实。目前我国对于动物的保护应当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外制定类似于反虐待动物的动物保护法律,除此之外还应在立法中详细规定“反虐待动物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其中应详细规定动物的范围和分类,区别“野生动物”和“经济动物”,在国家现有的基本政策下谋求保护动物福利的对策。反虐待动物应该是一种法律的强制性责任,而这种责任需要社会的监督。

善待动物,决不是人类对动物的施舍,从长远看,这无疑可以使人类本身生活得更好,将动物保护和利用纳入良性发展的法制轨道,无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制定反虐待动物法应有利于在全社会提倡保护、爱护动物的良好风气,有利于人文关怀的发扬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最后笔者想强调的是,我们今天的立法借鉴的是“动物保护法”而不是“动物福利法”。现如今,关怀动物应该有着新的视角,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同情和怜悯,还行上升到人道的,法律的层面,因为“众生平等”,每一种权力都值得被尊重和保护。

参考文献

[1] 常纪文.动物保护法与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与各界争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 杨德孝.关于我国施行动物福利及相关立法的必要性[J].家畜生态学报,2006(2).

篇2

一、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一)然生态系统复杂多样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系统复杂,有不同演替时期的多种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冰川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这些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相互镶嵌组合,形成了适宜多种动植物、昆虫栖息的生态环境,奠定了保护区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环境基础。在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占主导地位,系统内生物成分复杂、物种丰富、种群数量庞大。

(二)生物物种多样

祁连山保护区植物物种丰富,现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95科451属1311种,约占全国植物种数的4.8%。有野生脊椎动物28目63科286种。保护区已采集命名的昆虫有16目175科1609种,目数占世界昆虫33目的48.5%,占甘肃森林昆虫23目的69.6%。

(三)珍稀、濒危物种多样

祁连山保护区有雪豹、藏野驴、斑尾榛鸡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鸟类8种、兽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9种(鸟类26种、兽类13种),濒危鸟类占全国濒危鸟类的17.49%,兽类占全国濒危兽类的19.14%。甘肃省保护动物6种(鸟类2种、兽类4种),甘肃省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24种。保护区内保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裸果木、半日花、星叶草、绵刺4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桃儿七、瓣鳞花、黄芪、蒙古扁桃4种。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兰科植物12属16种。

二、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依托

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联系的间接使用价值,占其总价值的约95%,这一部分价值也正是生态旅游存在并大行其道的资源基础[3]。生物多样性是祁连山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和依托。如果丧失了生物多样性,就失去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保护区生态旅游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二)生物多样性满足了游客亲近自然的需求

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形成的生物及其生境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为游客提供了最为原始、最为生动的自然景观和环境,让游客在感受大自然神奇奥妙的过程中得到了放松和休憩,促进了身心健康,满足了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需求。

(三)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生态旅游经营者收益

在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为经营者带来的不仅仅是门票收入,野生菌类和野菜为游客提供了别具风味的美食,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在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同时,还为人类提供了名贵的补品和药材,为生态旅游经营者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四)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以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为欣赏对象,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生态良好,物种多样,环境优美的休憩场所。生物多样性既是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又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如果失去了生物多样性,就丧失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生态旅游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境遭到破坏

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活动,以及大量游客的活动干扰,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景区内游客活动频繁的地区已经没有野生动物栖息。

(二)植被遭到破坏

由于游客的过度踩踏,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的植被遭到破坏,调查发现,保护区金露梅、紫花针茅、疏花针茅等主要低矮植被的高度和覆盖率都低于景区外草原,保护区景区内植被覆盖率比景区外平均低26%。

(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

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内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明显减少,景区开发之前活动在景区及周围的马麝、马鹿、盘羊、岩羊、棕熊等野生动物,目前在景区及周边5千米范围内已找不到活动踪迹,血雉、兰马鸡、雉鹑、斑尾榛鸡、草兔、中华鼢鼠等野生动物在景区的数量下降了68.4%。

(四)生物遗传资源流失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保护区部分物种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生物遗传资源流失。景区内的山丹花因游客过度采摘,分布面积锐减91%,植株数量锐减87%。

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一)加强游客管理

及时加强对游客的管理,规范游客的行为,尽可能减少游客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二)严控旅游设施建设

加大旅游设施审批监管力度,旅游设施建设必须遵照必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严格审批,坚决杜绝随意建设旅游设施,破坏景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生境的现象。

(三)严格执法

严格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对破坏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加强宣传教育

篇3

[关键词] 开发现状 概念 内涵和作用 资源储备情况 措施和建议

重庆具有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资源,拥有潜力无限的生态旅游市场,美中不足的是缺乏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品牌。然而,旅游业作为一种资源性产业和可再生性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成为重庆主要的支柱产业和带动重庆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基于此,重庆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目前,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生态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现在,就怎样挖掘、利用好生态旅游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生态旅游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全面科学的论证、评估与规划。在理论指导、实践论证严重缺失的情况下,许多项目便匆忙上马,进行粗放式开发,从而对许多不可再生旅游资源造成了损害性浪费,甚至已经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产生了负面效应。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有22%的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因开展“生态旅游”而受到破坏,11%的生态旅游资源出现退化,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及作用

1.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

“生态旅游”, 又称“绿色旅游”,最早由墨西哥学者谢贝洛斯・拉斯克于1983年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会议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们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即是说,“生态旅游通常是一种指向自然区、野生生物和传统文化的小尺度旅游,它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的前提下,既利于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旅游者实现旅游的审美需求,同时还是一个生态伦理道德的陶冶过程。”据此可见,生态旅游是以满足生态时代人们高层次的旅游需要,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生态教育的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的作用

生态旅游是21世纪创造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先导性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消费热点,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对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生态旅游是开放式旅游,资源整合度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重庆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构筑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大旅游;其次,从产业关联度上来说,由于旅游业综合性和向前、向后的关联效应强,重庆发展生态旅游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改变重庆一、二产业过重的落后的产业结构现状;再次,生态旅游还可以提高重庆的声誉,塑造重庆大都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三、重庆生态旅游资源储备情况

重庆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幅员辽阔,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特殊的地理构造造就了重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地、古树、花卉、珍稀动物、古生物化石,以及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现业已探明拥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2个国家森林公园、63个国家A级景区、16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对生态旅游的开发具有极大的潜在能量。

1.植物资源储备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有维管植物6000种以上,其中木本植物约占3000种,列为国家级保护和珍稀濒危维管植物55种,特有种和模式标本植物16种。其中Ⅰ级保护植物有银杉、水杉、珙桐、秃杉、桫椤等;Ⅱ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光叶珙桐、香果树、鹅掌楸、红豆杉等;Ⅲ级保护植物有黄杉、穗花杉、白桂木等。仅“川东小峨眉”缙云山就有亚热带树木达1700多种,至今还保留着1.6亿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乐树、飞蛾树等世界罕见的珍稀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川金佛山,是重庆的天然植物园之一,有名贵树种3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树种3种),乔木1000多种,竹类17种,尤以“金山四绝”银杉、杜鹃王树、大叶茶、方竹笋闻名。江津四面山有1500多种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数量众多。

2.动物资源储备情况

重庆动物种类繁多,域内各类动物资源600余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主要有金丝猴、黑叶猴、云豹、白鹤、中华鲟、长江鲟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金冠鹿、穿山甲、林麝、水獭、大鲵等;国家Ⅲ级保护动物有青羊、小灵猫、白腹锦鸡等。这些珍稀生物种类,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与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构成“生物基因库”,是研究生态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的宝贵场所。重庆饲养动物有60余种,其中生猪、羊、牛、兔是优势畜种,荣昌是全国著名的种猪基地,有“华夏国宝”之称。石柱县是全国著名的长毛兔饲养、加工和出口基地。重庆域内有江河鱼类120多种,鱼类养殖遍及各区县,长寿湖、大洪湖是重庆的鱼类养殖基地。

3.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重庆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渊源流长,文物积淀相当深厚。在三千年的岁月中,重庆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巴渝文化,历代的劳动人民在巴蜀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其中,古代石刻文化、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蜚声中外,尤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璀璨迷人的山城夜景闻名遐迩。

四、产业开发思路

1.政府主导

做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对生态旅游经费的投入,将生态旅游挖掘保护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政府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公共产品的投入,如:策划、规划、宣传、信息、招商、营销、培训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如:水、电、气、通讯、宽带等,特别是接待设施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

2.立法保障

即通过立法机关立法,建立生态旅游的一整套法律体系,以保障生态旅游的正常发展。其体系组成为:宪法―生态旅游法―生态旅游管理条例―生态旅游分类规章及地方性规章―生态旅游区具体管理制度。

2.狠抓宣传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社会熟知度不够,还需要广泛宣传。重庆生态旅游产品之所以缺乏知名度、忠诚度和影响力,根本上在于营销手段单一化,营销氛围不浓厚。为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在宣传上大做文章。要集中有限的宣传资金,突出做好影响深远而广泛的宣传促销,即要选择花钱不多、宣传效果好的方法,如:开展主题年活动、举办节庆活动、举办旅游推介会等。在做生态旅游宣传前,首先应做好宣传战略、制定宣传目标和阶段计划、选择宣传方式和时机,从而使旅游宣传形式与效果得到统一。

4.系统梳理,查清资源,突出特色,制定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则

首先应搞好各种生态系统的数据调查,建立生态旅游资源数据库,以便为确定旅游开发的最佳客容量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投资规模等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对已经定位了的国家级、市级景区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府应通过旅游局严格控制和保护,不能由区县自行改造、扩建;要改造、扩建必须由市旅游局组织各科专家讨论审定,然后由政府批准方案。其次,要突出山、江、湖、林,以及人文资源的特色,在遵循简朴、归真与自然协调原则和政府主导、原生性、保护性开发原则的同时,还要突出当代游人喜爱的保健长寿特色,制定好近、中、远期开发规划。

5.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辐射,打造精品旅游,提升旅游品位

重庆旅游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旅游大项目的拉动,没有鲜明的特色项目作为支撑,而表现为散、小、弱、差、浅,缺乏一批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所以,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注意大项目、精品项目的挖掘和培育,形成以点带面,全面辐射的格局。即以长江山峡、山水都市、大足石刻、乌江画廊、武陵风光“4+1”旅游精品为建设重点,以酉阳生态游,秀山生态游,巫山生态游,云阳生态游,忠县生态游,芙蓉仙女山生态游,城口巴山风情游,龙乡铜梁游,竹乡茶都永川游等周边区县旅游风景区为辐射点,构建一张立体生态旅游网,从大格局上开发不同层次的生态旅游产品,创造特色旅游品牌。

五、结语

重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生态旅游开发所显现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加彰显了开发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要做大做强做好重庆生态旅游产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品牌经营、项目带动、制度创新、环境优化,必须在迎接挑战中抓住机遇,在克服困难中播种希望,实现生态旅游带来的可观效益,提升重庆实力。

参考文献:

[1] 晓王仰麟:《生态旅游刍议》,[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1

[2]朱同林:《生态旅游:概念与功能》,[J],《丹东师专学报》,1998.12

篇4

    关键词大凌河口湿地;自然生态分布;生态功能;保护;对策

    大凌河下游凌河口湿地属于河流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这里有大面积海洋、滩涂、湿草、沼泽地等形成的湿地,属滨海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分芦苇沼泽、滩涂、浅海海域和河流、盐田及水稻田6种湿地生态类型,是辽宁省的重要湿地之一。湿地作为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1,2]。近年来,随着大凌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内各地市、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地区之间争水问题日趋严重,工业用水无偿挤占农业用水,生产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等现象不断发生,河口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河口湿地发生严重退化[3,4]。因此,大凌河口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与高度关注。

    1大凌河口湿地概况

    1.1河口湿地的地理位置

    大凌河干流全长435km,流域面积2.35万km2,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渤海辽东湾北海岸,东起大凌河河口背河,西至小凌河河口钓鱼台礁,海岸线长83.7km。凌河口保护区东部与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隔大凌河相接,东部为凌海市大有农场,西部为娘娘宫镇,中部为建业乡。

    1.2湿地的水文特征

    水是构成湿地的主要因素。在大凌河河口处,湿地是由地表水、地下水、潮水等组成。大凌河河水年平均径流量为19.16亿m3/年,最大含砂量90.3kg/m3。大凌河下游属温带季风气候区,60%~70%的降水集中在

    6、

    7、8月内,形成洪汛期,在下游形成一片泽园,而且当地降水由于地面坡降仅有1∶1000~1500形成地表径流,绝大部分降水滞留原地靠蒸发排泄,大凌河口的潮差平均为2.39m,最大潮差达到5.06m,感潮河段直至凌海市,加上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结果在河口及附近潮沟及沿海岸形成了落潮成滩。

    湿地的地下水埋深仅为0~1.1m。受海水和潮水的影响,地下水含盐量高,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矿化度高达10~20g/L(含Cl-、Na+、K+等)。在闫家及新庄子一带形成高氟区。

    辽东湾海水水色较深,透视度较低,沿岸河水的注入,使海域中有机质、营养盐含量丰富。冰期长达3~4个月,可形成沿岸冰和冰脚,冰厚为10~40cm。

    1.3湿地的土壤特征

    大凌河下游湿地是由河流冲积沉积物和海水沉积物组成,并通过生物和人工的培植形成含有一定盐分的多种土壤,其中有潮滩盐土、滨海盐土、淤泥沼泽土、盐渍化草甸土和水稻土,各种土壤的特征见表1。据调查,大凌河下游湿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加权平均值为1.12%。

    1.4湿地植被

    由于大凌河口湿地土壤过湿,盐分较重,所以植被条件较差,喜湿耐盐植物多,中性植物少,其中优势种和建群种全为喜湿或喜盐植物。大凌河下游植物群落的生产能力见表2。

    1.5湿地动物

    凌河口湿地动物种类丰富,每年有大量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有动物199科794种,已发现浮游生物82种,无脊椎动物60种,脊椎动物500多种。发现鸟类250种,其中水禽145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鹤和二级保护动物白枕鹤和羽鹤。据该管理处专家考察,该区年迁徙栖息珍稀水禽达6万多只,经中外专家认定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国际通道。

    2大凌河口湿地生态功能变化

    2.1蓄水调洪功能下降

    辽东湾北岸湿地连片面积约有3660km2,目前开发稻田和盐田约占47.8%,保留自然面貌的地区只占52.2%。再加上道路的修筑,防潮堤的兴建,使得水流阻隔,能够拦洪蓄水的地区只有1400km2左右,蓄水调洪能力明显下降。

    2.2生物群类锐减

    自然湿地的面积减少会直接导致生物种类的减少和改变,按岛屿生物地理理论的推测,生物群类的减少能达到25%。

    2.3营养物质的转化机制发生变化

    原有湿地的营养物质转化机制受到破坏,转化为稻田和虾田所需的营养物质,排泄物质同原有湿地的自然排泄物完全不同,由于人类的介入,大量的农药、化肥随之排入,对近海海域构成污染。

    2.4生物的生产力下降,相应输出量减少

    沿海建虾田、盐田和拦潮堤坝,阻断了盐水、淡水间的交换和融合,使原有的沼泽水体性质发生变化,植物的生产量大幅度下降。随着临海沼泽的逐渐消失,芦苇的产量将大大减少,随着芦苇的减少相应的伴生生物和以芦苇作为栖息场所的生物量也随之减少;如河蟹的上市量在20世纪50年代仅附近一个县就高达600~700t/年,从80年代以后沿海虾田、盐田和拦海大坝的修筑,河蟹的上市量每年不足80t/年,到目前仅仅靠人工投放蟹苗收取成蟹,天然产的河蟹逐年减少;过境的鸟类也急剧减少。在大凌河入海口处调查过境小鸟,过去每年

    3、4月每小时可见100~150只,而近年同期调查过境小鸟量仅为10~30只。

    2.5鸟类的栖息和营巢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由于大凌河河口地区工业油田、稻田等逐年的开发,使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歇息的苇沼泽地逐渐消失,目前下游的东郭苇场和大有苇场成为丹顶鹤主要栖息地。经有关专家长期观察,凌河口相邻的双台河口区湿地几乎没有见到丹顶鹤歇息的痕迹。因此,保护好大凌河下游地区的湿地是非常重要的。

    3河口湿地的保护对策

    3.1提高民众对河口湿地的保护意识,加强立法管理

    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湿地的保护力度,宣传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增强民众保护湿地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区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依照《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不断促进湿地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依法保护和管理湿地。

    3.2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退耕还湿工程

    湿地的恢复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迫切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尽快恢复湿地的重建工作,对退化湿地应采取有效措施逐渐恢复其原貌,适量限制周围工业油田和农业稻田开发,退耕还湿,对周边的低洼易涝、不易生产粮食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从而扩大当地的湿地面积,在此基础上逐渐恢复湿地原有的丰富资源,为鸟类繁衍栖息及植物的生存生长提供环境,使其更有效地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

    3.3建立部门协调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程,目前由林业、环保、国土、旅游、水利等部门负责,这种行业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容易造成各部门在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管理不当。只有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湿地资源保护的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并合理开发利用湿地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卫民.秦皇岛观鸟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8(14):6063-6064.

    [2]祁用禄,窦全虎.论高原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J].中国林业,2009(16):57.

篇5

今天,社会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毒奶粉、毒面粉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对稀有保护动物的各种滥杀滥捕犯罪行为也非常猖獗。这就需要今天的高中生成为明天社会环境保护的建设者、参与者和决策者,他们是保护社会、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的一代,因此,高中生的环保教育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

1、立足教材内容,加强环保教育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根本。教学不仅要立足实验教材,还要在此基础上挖掘其中与环境教学相关的内容,尤其是教材中的一些“隐性”的环境知识,这样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环保教育统一起来,有效的培养高中生的环保意识。在现代高中的生物教材里有很多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教材知识与环境保护很好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教材中“遗传病”知识可以结合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疾病,影响人们的健康,通过遗传,还会威胁到人类的子孙后代,需加强环保意识。这样,生物课堂不仅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且还将环保意识深深印在学生的心理里。

2、注入现代科技教育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生态环境教学中,不能光只是讲现在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这样容易会让学生出现悲观、消极情绪。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把现代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加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现代有很多人正在为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积极做着贡献。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基因工程,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培育杀虫防病的菌类,这样农作物在生长时就可以不打农药,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生物科技可以生产再生能源,将植物纤维素转化成清洁燃料,把秸秆变成沼气和氢类能源等,让学生看到希望,看到科学的力量。

3、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要让学生从思想意识里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就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环保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如今,水资源不断被污染,我们生活的可用水越来越少,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水资源枯竭,水资源危机已经是个全球的问题。要保护我们的是自愿,可以从生活中做起,不使用含磷洗衣服,合理的使用化肥,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植物可以刻通过生物科技来防御并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对水和突然的污染。现在很多有益动物成为大家的盘中美食,例如青蛙、鸟类等,被大量的捕杀了,这就破坏了自然界的食物链,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农害虫急剧增加,因此我们要加强生态意识,拒绝这些美食,从根源上断绝对生物链的破坏。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学习来源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德育渗透

一、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德育指的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德育指的是学校德育。在学校德育层面上,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确切的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指导,或者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趋于功利、过度重视成绩,或由于现代青少年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等各方面原因,英语教学往往容易忽略关于对学生德育的渗透,甚至有的教师还以为德育只是政治学科要关注的事。然而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任何一门学科的内容及教学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本身又是一门人文学科,更应重视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以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新的课程改革对于英语学科的改革重点是改变过去过分重视语法知识以及词汇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局面,改变偏重知识课程偏重死记硬背的现状。新课标要求英语学科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外,增加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最终目的。其中情感态度就包括了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爱国主义(Patriotism)、自信心(Confidence)和兴趣(Motivation)等方面;学习策略就包括了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文化意识就包括了中西文化差异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些方面的培养都属于德育的范畴。这足以说明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品德与修养尤为重要。

二、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

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是多样的,所涉及的方面是多元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

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涵,教师应该先从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寻找合适切入点。英语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二为例。西方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及各国传统文化等具体教学内容给学生渗透文化意识,让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充分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学会跨文化交际的技能。此外,教师可以在教材恰当渗透中西方名人事迹理想教育、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教育等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德育内容,也能切入德育其他方面的重要内容。

2.课前导入活动

在英语阅读课前教师都会采用各异的导入方法来引入话题,比如有设疑导入,视频导入,图片导入,微课导入等。近年来,高中课堂基本都配备有基础现代教育手段,以必修二第四单元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种类的珍惜保护动物,让学生们给出对应的英文翻译,接下来教师可以展示关于近年来珍惜保护动物受到猎杀,生存条件堪忧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兴趣,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关注。课前导入活动的多样化对于课堂活动的展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课前导入活动中也渗透着本单元生态环保意识的德育内容。

3.课尾总结渗透

高中英语课堂德育的渗透不仅可以通过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切入点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组织的教学课堂活动来达到。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时候,在阅读的最后环节可以设置情境,例如可以设问:如果发生地震你应该怎么做?(Whatwillyoudoifanearthquakehappens?)如果发生地震你会携带哪些随身物品?(Whatthingswillyoutakewithyouifthereisanearthquake?)通过教授学生在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来渗透安全教育,这也是高中英语德育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并让学生表演出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克服部分同学的害羞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英语阅读课堂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现场表演,课堂演讲,辩论,画思维导图等。通过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在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下,德育应该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日常教学中,而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渗透德育思想是可行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从课堂内容,课前导入活动和课尾总结渗透三个环节把握,能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渗透度。

参考文献:

[1]黄琼梅.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J].学园(教育科研),2012,5:89-92.

篇7

关键词 西双湖湿地公园;建设现状;保护措施;江海

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137-02

东海县位于江苏北端,东与连云港市海州区接壤,据黄海70 km,西与山东马岭山与山东省郯城县分界,南与沭阳为邻,北与山东临沭县交界,东北沿新沭河与赣榆区相望,西南与新沂市相连,是新亚欧大陆桥头堡西行第一县。东海县地属淮海平原东南边缘的平原岗陵地,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东西最大距离70 km,南北最大距离54 km,全县总面2 250.6 km2。

1 西双湖湿地群落结构

江海西双湖湿地公园总面积719.2 hm2,按功能分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西双湖陆地生态系统常见森林植物群落有2类,一是以杨树、垂柳等为主的落叶阔叶林群落,二是以落羽杉、水杉、马尾松和雪松等为主的针叶林群落。水生生态系统优势植物群落有3类,一是以荷花、茭草、香蒲和芦苇等本土植物为主的挺水植物群落,二是以水鳖、睡莲、荇菜等为主的浮水植物群落,三是以菹草、金鱼藻、狐尾藻等为主的沉水植物群落。据调查,西双湖湿地公园内有高等维管植物94科242属362种,底栖生物32种,鱼类66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17种,哺乳动物13种,鸟类130种。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较高。其中,列为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易危级别的有4种,为中华鳖、无蹼壁虎、鸿雁、小白额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二级保护植物2种,为野菱和野大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种,为白额雁、鸳鸯、东方角^、长耳^、短耳^、苍鹰、赤腹鹰、雀鹰、红隼、燕隼、游隼;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33种;列入《江苏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31种。

2 西双湖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西双湖湿地公园原是1958年开挖的人工蓄水库,2013年获得省级湿地公园称号。东海县按照湿地公园的标准进行建设,但由于市民对湿地的认识不强,并因国家一直没有制订湿地保护法,对占用、破坏湿地的行为素手无策,致使存在捕杀野生动物、占用国家湿地养殖家禽等违法行为。西双湖是东海引用水源,周围养殖场及游览区的排泄物严重污染水质,却无单位管理,管理体系严重不畅。

3 西双湖湿地建设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3.1 是保护湿地系统的需要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天然湿地日益减少,湿地生物的多样性逐渐丧失,生态功能严重受损。近几年,受农业污染和养殖污染等的影响,西双湖水质恶化严重,对西双湖湿地保护为当务之急。

3.2 是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东海位于江苏北端、黄淮海平原东南端,是我国境内三大候鸟东支线的重要过境之一,为我国候鸟提供了安全畅通的通道,通过水质保护、水岸恢复、栖息地恢复等措施,提高湿地系统的功能,为候鸟迁徙及越冬提供更加良好的栖息环境,对维持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是传承湿地文化资源的需要

西双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传奇动人、文化底蕴深厚,开发保护建设湿地公园,开发特色湿地状态旅游,开展湿地文化主题活动,让湿地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扩大西双湖知名度。

4 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措施

4.1 水质保护

东海水系主要有新沭河、蔷薇河、龙梁河、西双湖水库、石梁河水库、安峰水库、房山水库,目前各个河流和水库主要污染物是沿河湿地养殖的禽类排泄物,养殖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根据现有水系资源,对原有水体进行疏浚、清理,打造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水环境系统,满足不同类型动植物栖息。

一是水质保护:养殖污染控制,在湿地区严禁养殖行为,多多放养一些虑食性鱼类、贝类,虑食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可以净化并改善水质,通过鱼类、地栖动物、藻类、大型水生植物等生物物种进行多样性搭配等措施,构建生态平衡的淡水湿地环境,使其通过自身的净化功能,调整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二是人为开垦控制:水库、河流周边严禁开采、施放化肥农药导致水体的污染,应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还湿工程。三是生活污染控制:湿地公园、湿地小区、水库周围游人较多,会产生生活污水,污水的排放会破坏湿地鸟类栖息环境。加强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由旅游活动、日常管理等产生的污水全部通过管道进入城市排水系统,最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实现达标排放[1-2]。

4.2 水岸保护

水岸是水岸湿地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水岸环境的规划是湿地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岸线环境的规划是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岸线、驳岸和形态方面进行科学合理设计,采用多样的水岸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而且可以营造生动的湿地景观效果。在岸线设计上,根据地形地貌现状,营造自然的弯曲和岸线,避免横平竖直的灌排渠式结构,在植被少的河岸人为栽培乡土植物,如垂柳、榆树、故鳌⒐故鳌⒙苇、睡莲、荷花等等,形成一种自然植被景观,不仅美化环境,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功能。驳岸的设计,尽量以自然驳岸设计为主,避免过多的人工砌筑,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的区域[3]。

在规划区周围构建复试驳岸恢复模式,以防止地表径流直接流入水域污染水体,采用从岸边―乔灌木―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配置模式流入乔灌木区和挺水植物区的降水经净化后再流入湿地区,可有效净化流入湖道的地表径流,乔灌木区以旱柳、枫杨、水杉等为主,配置方式为不规则栽植。

挺水植物区种植芦苇、香蒲等,分片栽植。浮水植物区以睡莲为主,沉水植物区主要配置金鱼藻,采用化整为零、逐步改善、连点连片的策略。

位于隘口处、流动性强的河岸和承担水上游用于游览的河道,在驳岸设计上以自然驳岸为主,选用本土性的枸杞、杞柳、常春藤等植物具有固岸护坡作用,表层作自然石压顶,防止水流冲刷侵蚀。

在部分景观点和亲水台附近,要设有指示牌,例如“此处危险”“禁止入内”“河岸滑湿”等景点指示,为了保证游客安全,在主要景点岸边设置木栅栏,定期清理河道淤泥,保证水质安全,利于动植物栖息生长。

4.3 栖息地保护

4.3.1 确标立界,设置保护标志牌。湿地公园、河流、水库等按分区保护区域设置相应的界桩,明确区域的范围,对各级保护区域设置相应的标志牌,在重要入口处标明湿地的名称、范围、动植物资源、保护现状以及相关的湿地知识。

4.3.2 本地动植物及生境保护规划。①植物:对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建档立案,加以保护,必要时应在区域设置隔离保护设施。②鸟类:湿地是多种鸟类的栖息地,特别是冬季候鸟的重要觅食与栖息地,应该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对于现有的水禽栖息地应禁止在内开展旅游活动。③鱼类:规范湿地区捕鱼,严禁3―6月产卵时期捕鱼,做好鱼种保护规划。加强对两栖、爬行和哺乳类监测,掌握动态情况,严禁捕猎活动,在湿地区营造良好的繁殖环境,设立警示牌,严禁游客破坏捕杀。

4.4 保护管理能力规划

全县湿地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如整体规划不具体、机构主体不明确、湿地权属不清、全民保护湿地意识不强等。在以后的湿地保护工作中力争做到“规范程序,以点带面,责任主体明确,重护严打,促进生物环境与人文和谐发展”。 一是明晰机构主体。要健全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体系,力争理清关系,健全机构,设置功能齐全的执法体系,为保护动植物夯实基础。二是明确主体责任。执法主体要切实履行职责,保护野生动植物,做好辖区内野生动植物救助,确保物种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三是多级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切实有效的保护野生动植物监管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体系,对野生动物养殖场的建立、驯养、经营进行全程动态跟踪。不定期对养殖许可证申请的养殖种类、数量进行复查,发现不符合实情的,纠令改正,对涉及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

5 参考文献

[1] 张庆辉,赵捷,朱晋,等.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J].湿地科学,2013(1):129-135.

[2] 汪辉,欧阳秋.中国湿地公园研究进展及实践现状[J].中国园林,2013(12):112-116.

篇8

合影

知力:北大附中为何选择观鸟作为博物选修课的内容,作为一门课程,观鸟活动有何成果?

董鹏:观鸟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活动。说它简单,像我们学校以前有一片小树林,学生在校内就可以进行观鸟活动,总共记录过六十余种鸟类;说它复杂,如寻找珍惜鸟类或稀有鸟类就必须投入很大精力,而最终可能仍然没有结果,因此观鸟可以磨练耐心,磨砺性格。同时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在观鸟过程中走近动物、走近大自然,在不打扰鸟类的情况下感受另一种生物的生活。

现在我校很多学生与北京观鸟会的成员都有接触,除了能从前辈身上学到新知识外,孩子也能看到这些观鸟人为观鸟、护鸟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我们的学生每年通过北京观鸟会参加10月的北京高校观鸟比赛,在与大学生的竞争中,我们获得过颇多奖项。

奖状图

知力:观鸟活动需要付出大量精力,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何影响?

董鹏:观鸟不会直接提升考试成绩,周末的观鸟活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但是很多孩子说自从参加观鸟活动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从以前一有时间就在家里玩游戏,到现在他们总想出去观鸟,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积极改变。学校不停地为学生提供观鸟活动的机会,在每周的理论课上为学生讲授观鸟知识,介绍鸟的形态、类群、识别特点等生物特征,同时敦促他们自发学习。这种能力在我们的学生中已经体现出来,比如北大附中高中部的博物社团就是由观鸟小组的同学建立起来的,而其他一些小组成员也成为诸多社团的骨干。

5个学生1个老师照片

知力:平常去哪观鸟?观鸟有什么要注意的?

董鹏:观鸟最常去的是颐和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市内的有湖和树林的地方。冬天的十渡是非常好的观鸟地点,十渡离城区较远,有三十多种鸟类栖息,其中不乏城里很少见到的鸟。观鸟讲究时间,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可以看到不同的鸟种。我们带领学生观鸟尽量寻找大型鸟类、美丽的鸟,最大激发孩子兴趣。每年的博物课都会组织自然之翼夏令营,夏令营至今已经举办7次,甚至还到过广西崇左观察鸟兽。

鹬 黑翅长脚鹬

张昊:观察鸟类首先要有耐心,切忌打扰鸟类的生活,要主动和鸟类保持距离。鸟也会认出对它友善的人,曾经有一支鸟主动飞到我身边不到10米,因为它知道观鸟者不会伤害它。

刘子昂:除了饮食和衣物等必需品外,望远镜,照相机,鸟类图鉴,记录本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因为在观鸟活动结束后要根据观察到的鸟进行数据整理。

林深:观鸟之后需要收集观鸟数据、整理拍摄照片,例如准确辨析鸟种、统计鸟种,留下这些数据或提供给需要数据的人和机构。

知力:聊一聊外出观鸟的旅行吧。

李博:我们刚去了云南怒江边上的高黎贡山百花岭,之前也做了不少准备,搜集当地的资料、鸟类录像,最后总共分辨出131种鸟。

张昊:百花岭上的鸟颜色鲜艳,而且和北京能看到鸟几乎没有重复,北京的鸟很多都会迁徙,所以要找不同的时间去观测不同的鸟,而高黎贡山上的小林鸟由于环境良好适宜生存所以一般不迁徙。

红翅薮鹛

刘子昂:我们第一次外出观鸟是去十渡,果真看到了很多选修课上提到的鸟类,有金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第一次看到这些动物对我有很大冲击。后来还去过不老屯,看到上千只灰鹤,在野鸭湖看到漫山遍野的鸭子。

大天鹅

张婉意:十渡的秃鹫、花脸鸭,翠鸟等也很好看,让人一下就能记住。

知力:在北京能看到什么鸟,你最喜欢什么鸟?

刘子昂:我喜欢猛禽,多次去过百望山它们。猛禽飞得高、飞得快,在空中自由翱翔,让我有很羡慕的感觉,羡慕它们飞翔的自由。每年2-4月和8-10月是猛禽迁徙经过北京的时候,每天早上都适合观察。百望山是猛禽迁徙的通道,所以每次能够看到它们经过,可惜的是很少看到鸟类落下。

阿穆尔隼幼鸟、蛇雕

张昊:我喜欢一切蓝色的鸟,比如蓝歌鸲、蓝仙翁,比较可惜的是南方的蓝色鸟很多,北方就少,只有仙翁偶尔才能碰到。

红嘴蓝鹊

李博:我喜欢小型林鸟,如北京的几种柳莺。有些林鸟也迁徙,有些不迁徙,所以去公园时可能还能看到一些没有见过的迁徙途中的林鸟。北京林木植被稀疏,所以利于观察林鸟。

栗腹矶鸫

张婉意:我比较喜欢涉禽,包括鹭、鹬类。我在初二时一次独自去北京翠湖湿地公园,无意间猛然看到我前面的一棵树上有二十多只苍鹭搭窝、孵蛋,它们把翠湖当作了栖息地。周围有带小孩的家长告诉小朋友这是天鹅,这也让我感受到宣传鸟类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凤头

知力:张婉意同学进行观鸟活动的时间最长,你对观鸟有什么体会,有没有想过今后从事鸟类学相关的专业学习或工作?

张婉意:观鸟活动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鸟不会受人意志的影响,即使你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也可能在观鸟活动中一无所获,这也就是观鸟困难之所在。另外观鸟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自己心里的体会,而不是向他人炫耀我看到了什么鸟。观鸟让我发现了以前从没有发现过的就在身边的动物,它们可能就从我头上飞过,但没有收到关注。自从我开始注意它们的存在后,我好像在心里体验到了鸟群飞翔的感觉。

现在我还没想过今后从事鸟类方面的学习,不过我和几个同学在北大附中高中部成立了博物社团,还组织过观鸟方面的讲座和十渡观鸟活动,我们想用自己的感悟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或关注鸟类观察,把我们的兴趣爱好推广到更多的人心中。

知力:通过观鸟活动,你们怎么看待鸟类保护工作?

李博:我以前到山东省猛禽迁徙的路线上观鸟,发现当地很多猎人铺设鸟网粘鸟卖钱,我也碰到当地一个保护鸟的团队,于是就跟随他们去拆掉鸟网,取下被困住的鸟放生。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在利益趋势、习俗推动和生态意识缺乏的共同作用下,保护鸟类是很困难的事情,即使是专业的护鸟团队也只能指标不能治本。

鸟巢12

林深:我在黑龙江大庆见到了一个专门保护鸟的人,他以前曾经是个猎人,打鸟无数,但是后来他自己把枪折了,再不打鸟。他跟我说了自己的故事:有一次他在山上打了一对红雁中的一只,后来这只红雁的配偶围绕着山头伤心地飞了3天,从此这个猎人就不再打鸟,反过头来从事护鸟工作。我亲眼看见他制服了一个在森林里下毒捕鸭子的人,然后交给警察。现在大庆有一个雕塑,是一只折断的枪,上面站着两只鸟,这就是那个猎人的故事。

知力:听说有人为了拍鸟,会特意洒下很多食物引诱鸟类过来,你们见过这样的事情吗?

林深: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天坛里有很多诱拍现象,每天很多鸟都去专门寻找这种食物吃,成为一种习惯。诱拍的人以为这样喂食不会对自然产生负面影响,我认为这种行为不会影响候鸟,但可能会影响留鸟的习性。如果有一天诱拍的人突然停止喂食,这些鸟可能会突然间丧失寻食的能力。

篇9

关键词:音译 中医名词术语 英译 方法

音译(Transliteration)是一种译音代义的方法。方梦之(2004:96)解释说:“音译也称转写,即用一种文字符号(如拉丁字母)来表示另一文字系统的文字符号(如汉字)的过程或结果。”《现代双语汉语词典》解释道,音译即译音,是把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的翻译方法。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术语带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点,有很多根本没有对应的英译,这使得中医基本术语的翻译大量运用音译手段。

1.音译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的理论体系创立已有两千多年,其理论体系非常完善。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精、气、神等基础之上,因此很多名词术语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何处理翻译中遇到的文化因素,前人的研究值得借鉴。朱自清在《译名》中认为,“所重在音的”(如人名、地名的大部分)和“意义暧昧的”(如“以太”之类)名字的翻译就离不开音译。另外,黄德新(1996:39-41,46)认为音译法的使用范围包括专名翻译、民族特有事物名词的翻译、其它无对应词的词语和特殊情况下某些名词的翻译。中医的名词术语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事物名词,有很多无对应的英译,使用音译是最佳方案。

2.音译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的广泛应用

音译在医学名词翻译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早期的西医名词lymph 音译为“淋巴”、penicillin音译为“盘尼西林”、gene音译为“基因”、Vaseline音译为“凡士林”、Rifampin音译为“利福平”等都是音译在医学名词翻译中应用的很好的例子。很多西医名词在中国已经被接受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理,对于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音译也同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概念独特、含义丰富、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中医基础理论名词。例如“气”(qi)、“阴”(yin)、“阳”(yang)、“气功”(qigong)、“命门”(mingmen)等。事实上,这些名词的音译形式已被国际中医界广泛接受。

2.2针灸穴位名。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了针灸经穴英译标准化译名,其中所有的穴位名都采用音译形式。例如,“腰眼”、“兴奋”、“止喘”等就分别译为“Yaoyan”、“Xingfen”、“Zhichuan”等。

2.3药名、方剂名。中医中使用的一些药名,如党参(dangshen)、当归(danggui)、甘草(gancao)。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剂名称,如“乌鸡白凤丸”、“青龙白虎汤”,试比较,使用音译来翻译“乌鸡”(Wuji),“白凤”(Baifeng),“青龙”(Qinglong),“白虎”(Baihu) 要比译为“Black Cock”,“White Phoenix”,“Blue Dragon” “White Tiger” 好很多,众所周知,在英文中,“cock”一词属于four-letter words,与性有关,是个禁忌词。乌鸡白凤丸是一种治疗妇科病的药。看了这样的译名,西方的女士决不会买这种药。如果将其译为Wuji Baifeng Pill,就可以避免误解和文化休克了。另外,西方人认为“龙”是邪恶的象征,而“虎”则是保护动物之一,看到“blue dragon”和“white tiger”,他们或许认为该药的成份是以青龙和白虎为原料,看到这种药,他们肯定望而却步。将“青龙白虎汤”译为“Qinglong Baihu Decoction”至少不会引起误解和文化休克。而且,该译名还具有回译性(back-translation)。也就是说,如果读者想了解进一步信息,就可以根据汉语拼音查出中文原文。

2.4中医古典著作名。海内外许多词典将《黄帝内经》译为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Medicine。众所周知,“黄帝”不是“emperor”,只不过是一位部落首领;“内经”并非指“内科”,“外经”也非“外科”,只是一种编撰方式,相当于上下卷而已。况且,《黄帝内经》并非“黄帝”所著,只不过是假借“黄帝”之名而已。该书由许多不同时代道教医家所著。因此,可以将《黄帝内经》音译为Huangdi Neijing 或者Neijing。事实上,《黄帝内经》的音译形式Neijing早已被国际中医药界广泛地接受。或者,我们也可以采用音译加意译的形式翻译中医古典著作名。例如,《黄帝内经》、《千金要方》可分别译为 Huangdi Neijing,or Canon of Medicine,Qianjin Yaofang,or Valuable Prescriptions。

3.音译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中的推广

许多词通过翻译进入汉语时,先出现的是意译词,但逐渐被音译词所取代。如:Logic一词到清末时竟有50多种译法,但最后“逻辑”成为定译。Clone先译为“无性系羊”或“无性系繁殖羊”,后音译加注为“克隆羊”,现音译为“克隆”(刘祥清,2008:39)。无独有偶,很多汉语词英译之后,先出现意译词,但最终也是其音译词占了上风,如中国的古典乐器“二胡”,一开始意译为“two-stringed violin”,但最终被西方人接受的却是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的音译词“erhu”。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中医名词术语来说,音译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主要翻译方法,许多中医名词术语的音译已经被国际中医界接受并使用。但从中医名词术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情况来看,很多人并不买“音译”的帐,例如,“三焦”还是存在多个译法,如“three cavities ”,“three warmers”,“tri-jiao”,并没有统一使用音译“Sanjiao”,可见,要想使音译后的中医名词术语进一步推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先采取音译加意译的形式让更多人熟悉中医名词术语继而接受音译的中医名词。笔者认为,音译的方法一直处于边缘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音译在促进中医文化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能因为短期内不被认可和接受,就取消音译或减少音译方法的使用,当然也不能滥用。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音译作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中医乃至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不容忽视。本文就音译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中的必要性和应用以及推广做了初步探讨,希望能为中医推广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黄德新.音译法使用误区.山东外语教学,1996, (2):39-41,46。

2.李永安. 如何处理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西安交通大学医学英语硕士学位论文, 2000:31-34。

3.刘祥清.音译的历史、现状及其评价.中国科技翻译,2008,(2):39。

篇10

关键词:幼儿绘画教育环境发展

学科课堂是幼儿园教育的主阵地,在环境教育中这块主阵地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让幼儿幼小的生命在学科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

1、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环境教育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一种教育,是证明环境价值和澄清概念的一种过程,是培养人们具有理解和评价人、文化及其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它也包括要人们遵循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决策及行为准则的教育。

2、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环境教育

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幼儿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绘画《绿色呼唤》这一课时,我准备了两张画。第一张画的内容是:一座城市座落在风景优美的大自然里,上面飞着一群快乐的小鸟,树林里有很多的小动物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幼儿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看完这张画,我提问:“你们喜欢这儿吗?看了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小鸟和动物们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孩子们都抢着回答:“喜欢!因为那里风景很漂亮,有很多很多的树和小草,所以小鸟和动物的都很快乐。”接着,我又出示了第二张画,画面上有许多树桩但没有一棵完整的树,树桩上生出一些嫩绿的小树叶,眼里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上面飞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正在伤心地流着泪,似乎在乞求、呼唤着什么?整座城市变得很茺凉。看完这张画,我问:“小鸟为什么会这样伤心?动物们为什么都不见了?”孩子们都抢着回答:“因为树都被砍光了,小鸟的家没有了,所以小鸟很伤心,动物们都不喜欢在那里生活了。”我又问:“你看到这幅画是怎样想的?你会怎样做?”“我们要保护植物,保护动物。让美丽的景色、可爱的动物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对,这就是我们的呼唤,绿色的呼唤!让我们和动植物们一起大声呼唤吧!“保护生命,保护绿色。”小朋友们都有点坐不住了,个个都想为这张画添画些什么。通过这两张图片的欣赏,使孩子更加形象更直接地了解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鸟护树,树养鸟的道理,从而使幼儿懂得了保护树木,爱护鸟类是多么的重要;使小朋友们主动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将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以此从小激发他们的绿色意识,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使幼儿主动意识到创设一个美丽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孩子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3、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培养学生从艺术角度考察和理解环境,引导和启发幼儿对艺术所反映的主题产生一种情感体验。还可以通过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促使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大自然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从而最终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老师组织幼儿画一些有关保护环境的漫画和宣传画,在学校里进行展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现成教材,进行渗透教学,让幼儿在外作画(绘画过程)中得到环境教育的内在感染和感受。例如:教师通过展示由电视上《环保万里行》的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的资料片段,或者图片投影、幻灯的形式等等,让幼儿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幼儿:“面对环境污染,你会怎么做?”、“我们需要不需要保护环境?”、“如果今天我们放弃保护环境,会造成今后怎样的后果?”……

4、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解决方法(这两点过于简单)

利用各种全国性的、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日,组织广泛性的美术活动:如现场作画、专题性环境保护书画展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除了能展示自己的绘画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趣味性、有益的、有创造性的、快乐的美术活动,更直观地感受到环境保护地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参与全国各级各类的环保绘画比赛,让学生了解环保是国策,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了解和重视地,并且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21世纪已扣响我们的门环,我们的地球能否在21世纪永葆绿色的青春,取决于今天孩子们心灵绿意的深浅。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增强了环保意识。这样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4.1、幼儿园美术教师人人都做环境教育的带头人

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中,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渗透环保的内容。每位教师须在每学期的教案中选择一份最能体现渗透环境教育的教案参与园内的评比,并根据评比结果进行奖励以调动教师积极性,牢固树立渗透意识。

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学生更能直观地、形象地、具体地、潜移默化地得到一种由完全说教所无法感知的教育。它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动态、形象化的思想,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的信息和重要性,无疑比来自于语言的说教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在课堂的美术教学中,在其他形式的美术活动中,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做好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从小做起、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4.2、幼儿园开设环境教育的园本课程,让幼儿自主选择

利用环境教育课积极开展“六个一”社会环境实践活动:读一本环保书籍、画一幅环保画、讲一个环保故事、提一项环保建议、搞一项环保调查、做一件环保实事。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并将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将决定下世纪我国环境状况的好坏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进程,使整个社会形成良性循环。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在21世纪幼儿美术的教育,面临着如何把环境教育纳入现代科学教育,又如何把握好幼儿环境教育特点。幼儿对于美术绘画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爱好。

知识就是力量,绿色的知识就是绿色的力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我们应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应时代的发展,把课堂中落实环境教育这项工作做好。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而积极行动,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为我们的地球缔造一个绿色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期-车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