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

篇1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与传统农业种植有很大的区别,有机种植对种植环境、作物种类以及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有较高要求,且技术更加复杂,因此作为农业技术人员要充分注意。

1 种植环境的选择

有机农业种植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方面:

1.1 种植环境要适宜

有机农业种植生产基地对空气、水、土壤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无污染,适合作物的生长。首先,要求种植基地远离闹市区、工厂以及交通路桥等污染源,一般要求要在污染源的上风口,避免空气污染对作物造成影响。其次,种植基地要建立在城市或工厂水源的上游,避免城市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排放对有机种植区域灌溉水质的影响,要求要对水质进行定期的检测,使重金属等重要指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再次,要选择土壤较为肥沃的地段作为种植基地。

1.2 适当设置缓冲带

有机农业种植基地除非采取特别孤立措施,否则很难避免常规种植区域或者其他周围环境的影响,影响方式可能是土壤污染、病虫害等等,因此可采用设置缓冲带的方法来对有机种植区域进行必要的保护。在实践中,可以在有机种植区域和常规种植区域之间设置各类障碍物,或者在缓冲带种植有机农作物,以不断稀释外界环境对有机种植基地地块的污染,也可以在缓冲地带提供虫、鼠等有害生物的天敌的栖息地,降低外界的鼠害、虫害等影响。

2 种植转换期限的确定

一般来说,准备用于有机农业种植的土地不可能完全符合有机种植的要求,需要通过种植一段时间的有机作物后,将土壤转变为完全符合有机农作物种植的条件,这段缓冲的时间称之为种植转换期。根据土地的历史使用情况不同,种植转换期限也不同,一般来说利用度越低的土地种植转换期限也就越短,如撂荒多年的土地一般种植转换期为不少于12个月,而一年一茬的土地转换期不少于24个月,像我国南方地区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则土地种植转换期不少于36个月。在种植转换期内,要完全按照有机种植技术和要求进行作物的种植,并且此段时期出产的农作物还不能认定是有机农产品,必须在度过种植转换期并经过认证机构认证后产出的农产品才能是有机农产品。

3 农作物种类的选择

有机农作物不同于传统的农作物,因此要根据种植技术要求选择合适品种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首先,要选择有机作物的种子或种苗,如非初次种植可选择前次种植预留下的种子进行种植,如为初次种植,又没有市售有机种子或种苗,可优选未使用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并且未经污染的常规种子、种苗进行种植。

其次,要根据有机农业种植区域的环境特点,优选可充分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并且本身抵抗害虫能力较强的品种。

4 有机栽培实践技术要点

在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要对种植的技术要点进行充分把握,使有机种植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有机种植基地要选择多种作物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严禁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以保持土壤的肥力。

第二,灌溉用水必须要符合国标一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同时要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可采用渗灌、滴灌、喷灌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

第三,有机种植中的肥料的来源必须控制得当,对外购的肥料一定要经过专门机构的认证,不能直接使用粪便等农家肥或者生物污泥,防止细菌、病毒等污染农作物,如必须使用时,要进行充分的无害化处理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

第四,有机地块的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地块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

5 病虫害的防治

有机农作物种植要格外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优选具有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并且通过轮作、套种等作业方法避免病虫害的扩大。

第二,采用现代化的诱捕手段,如利用超声波模拟雄性害虫的声音来诱捕雌性害虫,或者采用特定灯光、屏障、防虫网等隔绝害虫的入侵。

第三,在缓冲地带或者有机种植地块周围设置害虫天敌的巢穴等方式,通过生物多样化建立起来的生态平衡来控制病虫害。

第四,严禁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6 严禁使用任何基因工程产品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定论,虽然转基因产品无论在产量、还是抗病虫害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然而在有机农作物种植技术中,没有经过充分的安全性认证的产品一律不可使用,因此,为杜绝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严禁在有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使用转基因产品,包括转基因种子、转基因肥料以及基因工程土壤改良剂等。

篇2

农业作为一项基础性产业和我国的其他产业一起构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源[1]。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也为我国的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平台,生物技术开始在农业种植中被广泛的应用,为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

1.1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农作物病虫害问题一直都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广阔,且由于各个地方的差异性较大,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较大。而生物种植技术通过基因重组等方法,改善农作物的生物性质,从而起到提高农作物的抗虫抗药性。例如,为了提高马铃薯抵抗马铃薯甲虫的能力,已经成功的研制出了新的马铃薯品种,这种新型马铃薯在遇到甲虫侵害时,可以刺激自身分泌出一种称为水晶蛋白的物质,该物质可以对甲虫形成毒害,能够起到保护马铃薯的作用,从而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

1.2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国土面积广阔,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严重不足,因此,怎样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通过使用生物技术,改善农作物的基因,提高农作物的存活率和产量,可以大大地提高单位耕地面积内该农作物的总体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

1.3协调生态环境

在农作物生长中喷洒农药、施用化肥会对土地资源产生严重的污染,造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虫抗药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加大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技术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对农作物的施肥、撒药作业,从而起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2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2.1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是指通?^对农作物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进行特殊的剪切重组,改变生物的性质,然后将处理过后的分子重新放入该农作物的基因组中去的技术[2]。运用这一技术对农作物的基因组进行改善重组,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抗药、抗病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中,各种转基因产品也相继上市,如转基因大米、转基因蔬菜等。

2.2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是指运用特殊的技术,对农作物组织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农作物繁殖的技术[3]。使用农作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培养的环境要达到规定的标准,如组织培养的温度、日照时间、环境中的湿度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二是要时刻关注组织培养的过程,对酸碱值、渗透压进行及时的检测,确保农作物组织培养生态环境的健康良好,避免组织出现其他变异情况,防止最终培养出来的农作物幼苗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出现。

2.3生物农药技术的应用

生物农药技术是指利用农作物本身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将其再加工后制作出农药的技术[4]。生物农药与其他一般的化学农药相比,化学成分含有量低,施加到农作物中产生的污染也更少。因此,用生物农药来代替普通的农药,可以很好地起到减少对土地资源以及农作物污染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篇3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 种植技术 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157-01

在各种类型的农作物中,马铃薯构成了第三大农业作物。民众普遍喜食马铃薯,且可作为牲畜饲料。与普通类型的马铃薯相比,脱毒马铃薯具备更显著的栽植效益,对此进行推广有助于满足最根本的温饱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增收。脱毒马铃薯由于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因而更适合运用于各地的农作物栽培[1]。从种植技术角度来讲,与脱毒马铃薯密切相关的各项栽植技术都获得了推广,这种现状有利于缩短栽植脱毒马铃薯的整个周期,同时也提升了马铃薯栽植的综合效益。因此可以得知,种植脱毒马铃薯的做法在本质上符合了种植业的环保以及生态目标,值得在新形势下推广运用。

1 种植脱毒马铃薯的关键技术

1.1 选择适合当地的作物品种

脱毒马铃薯适合栽植于很多地区,针对耐旱性较好的马铃薯品种有必要进行优先选择。具体在实践中,技术人员通常要选择抗性较好的高产马铃薯品种栽植。这是由于具有较好抗性的优质马铃薯更能体现综合性的生态效益。目前在本地市场上,丽薯6号等马铃薯品种都在热销,这是因为此类品种本身具备相对较强的耐旱特征。具体在选择时,技术人员应当紧密结合当地的真实状况,对于地形与气候都要予以全面考虑。最近几年,合作88的脱毒马铃薯表现为整体退化的状态,因而减少了丰产性并且呈现相对较多的小型薯块。由此可见,针对此类种植品种还需谨慎进行选择[2]。

1.2 运用地膜覆盖的措施

经过较长时期的种植试验,已经证实了地膜覆盖运用于很多作物种植的价值与意义。目前针对玉米、马铃薯以及很多作物都可以x择地膜覆盖。相比于其他种植方式,地膜覆盖更适合用来保湿和保温,对于作物利用肥料的效率也得到了全面提高。某些地区受到水源不足的影响,针对马铃薯通常选择在冬季进行栽植。如果选择了早春种植马铃薯的方式,当地的水源应当能确保充足。具体在栽植时,地膜覆盖应当配合浇沟浇塘的技术措施,在此前提下突显地膜保湿的效应。针对当地土壤应当予以保墒,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措施并且确定栽植密度。

1.3 增强种植管理

脱毒马铃薯一旦遭受了病虫害,将会引发减产或其他灾害。因此可以得知,健全种植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应当落实于防控各种病虫害。近年来,多地种植的脱毒马铃薯都遭受了较大范围的晚疫病,严重影响了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然而与此同时,很多农户实质上并不具备防控疫情的认识,因而埋下了晚疫病的隐患[3]。为了从根源上防控马铃薯遭受病虫害带来的威胁,依照合理密植的宗旨来完成作物栽植,并在马铃薯生育期进行农药防治,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完成病害的防控。

除此以外,针对脱毒马铃薯还需密切监控施肥比例,对于氮肥、钾肥与磷肥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不但要施足基肥还要保证及时追肥。在必要的时候,农户可以优先选择运用农家肥来完成施肥处理。这是由于农家肥有助于蓄水保墒,对土壤整体的通透性也进行了全面提高。在出苗阶段,对于田间夹杂的杂草应当予以及时清除,进而为马铃薯幼苗创造优良的田间生长环境。

2 探析推广措施

目前多地都在致力于推广栽培脱毒马铃薯的相关技术,此项技术获得了全面推广。然而在推广脱毒马铃薯的实践中,仍存在没能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推广措施的现象。具体来讲现阶段推广栽种脱毒马铃薯包含了如下的关键措施:

2.1 对于农户有必要运用多样的鼓励措施,增大相应的扶持力度

在推广新型技术的整个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针对扶持力度应当予以适当增大,综合运用政府补贴及其他措施来拓宽扶持范围。这是由于农户只有获得了自身所需的推广资金,才能拥有更高的积极性与推广热情[4]。

2.2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还需致力于拓宽宣传,确保更多农户都能认可并且接受新型的栽植技术手段

农户应当认识到:种植脱毒马铃薯有利于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从长远角度来讲也有助于自身的增收。作为宣传部门而言,应当尝试着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措施,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来强化技术宣传。

2.3 推广新式的种植技术,客观上有必要构建栽种基地

从目前来看某些地区已开始尝试着构建种植脱毒马铃薯的农业基地,其中涉及到多层次的良种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基地。具体在建设基地时,针对温差幅度较大、气候适宜的区域应当优先进行选择,同时还需关注当地具备的运输条件。为了推广脱毒马铃薯,农户以及技术人员都应当能参与其中,通过构建栽种基地的方式确保获得更好的作物种植效益。

结语

相比于种植传统马铃薯的农业技术而言,种植脱毒马铃薯整体上具有更显著的综合效益。这是由于脱毒马铃薯本身具备早熟高产品质好的特征,种植脱毒马铃薯不仅能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助于获得更好的生态种植效益。从现状来看,与脱毒马铃薯有关的各项种植技术仍处在不断改进中,有必要进行长时期的完善。未来在种植脱毒马铃薯的具体实践中,广大农户与技术人员还需不断的摸索,有关部门也要因地制宜增强针对种植脱毒马铃薯的扶持力度,在此前提下构建多层次的种植推广体系,服务于种植户的增收。

参考文献

[1]吴绍东.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及推广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6(12):85+94.

[2]谭伟军,水清明,杨荣洲等. 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及推广[J]. 农业与技术,2015(12):114.

篇4

核桃作为我国非传统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广大,土壤与气候适应能力强、单位面积产量高,深受广大农作物种植户的喜爱。另外,核桃这类农作物在作物轮作周期内起着较好的用地养地作用,可以涵养农田土壤肥力,圈养水源,保持农田土壤营养含蓄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对核桃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播种面积也不断地扩大。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更好地提高核桃的产量,在相同的农业养殖化背景下提高核桃的质量一直以来是许多种植户深切关心的话题。在问题不断深刻探讨的背景下分析,核桃高产栽培技术还是具有很广泛的农业领域应用前景。此项技术可以在一定的农业环境限制条件下,切实的解决核桃的产量和质量问题。

1 当地核桃种植的农业效用分析

本地区是优质核桃种植比较理想的地理划分区域,但是,到目前为止,当地种植核桃的农户仍不多,种植规模也不太大。所以我们要利用当地的优势来积极的种植核桃,并逐渐扩大种植规模;还要通过提高核桃生产总量和质量,来促进核桃种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2 核桃高产种植技术的优点简析

2.1 核桃高产播种模式可以省种

传统的种植播种方式,一般亩用种量比较大,一公顷农田用种量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但是现代化播种模式亩用种量减少,可以大大地减少种子用量,节约种子成本,减少单位面积的经济成本投入。

2.2 调节化的操作种植模式可以省工

传统播种模式需要间、定苗,除草,喷药,分割垄.作等强度大的田间作业,但是现代化的高产核桃种植技术的可以避免许多人工浪费,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农户田间作业的时间精力的消耗。

2.3 控制化的核桃播种模式可以将土地养分利用最大化,提高核桃的抗性

控制化的操作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持种苗间的种植距离,减少杂草对农作物的影响,保证田间农作物的整齐化,规范化,标准化。保持最大的农田水土利用程度,提高辣椒对自然灾害的抗击能力,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证最大程度上的经济效益化。

2.4 田间精良化的核桃播种方式可以减少除草剂浪费,提高除草剂药效

精良化的核桃播种模式省去了间定苗环节,对单位面积中更好的保持封闭性,增强除草剂的时效性,减少杂草的生长,不会因为外部的人为原因破坏地表除草剂所形成药效覆盖区,提高除草剂对草类植物生长的限制效果。

2.5 高产模式操作步骤下可以保持核桃植株的最佳密度

决定核桃单位亩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合理控制核桃植株的生长密度,而新型高产化的操作条件下可以保持农田植株的合理密度,充分发挥土地涵养能力,发挥产量优势,保证农田经济收益的高效性。

2.6 精细化的种植条件下可以提高核桃果实的均匀度,提高成熟度及产量

精细化的种植步骤要求下,使每一颗核桃植株有着充分的光合作用范围,为其良好茁壮的成长奠定了活动基础提高成熟程度并保证产量的增加。

2.7 高产化播种的最终目的是增产创收,提高经济效益

在高产化播种技术的影响下,可以大大地减少经济成本运作和精力时间的投入,在提高亩产的方面也进行着最规范的优化模式,为农民的经济收入的增加奠定了技术基础。

3 核桃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

3.1 平整整地作业

根据核桃生长习性的角度出发,平整出适合核桃生长的土地形态,保持土地的完整性,根据核桃根茎的插入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种植深度,来保证核桃植株的可支持性,提高核桃主茎的抗灾害能力。

3.2 实行高产化的核桃轮作制度

在地势平坦,地表形态无沟壑、排水能力强的农田中实行作物轮番种植模式来保持土地涵养能力,在作物倒休期间合理规划种植模块,保证农田的基本可持续种植能力。

3.3 高产核桃种植农田要做到浅松土,深用肥料

在肉眼可观测的地表深度范围内,在季节性雨水过后要及时松土,保证土地与空气的循环交换能力。在核桃间隔纵行之间要进行一定深度的施肥,保持土地肥力。

3.4 选择优质核桃品种

必须从正规部门选购,索取品种简介,以便查阅生产日期、品种质量、纯度、净度,看好核桃品种的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也要看好品种发芽率。

3.5 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具体的核桃种植形态来对核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技术化处理,保证核桃种子的发芽和生长率。

3.6 科学性合理地施肥

在种植前后要根据土地肥力的具体情况量化施肥。在核桃生长周期内根据核桃具体生长状况选择适合核桃和土地土壤状况的有机肥料,保证核桃的正常生长。

3.7 核桃高产化操作前提下,合理密植

因为合理密植程度能使核桃植株子叶面积发育趋向于动态合理的水平,叶子规范化地生长能够减少阳光反射,增加光在子叶单位面积的截获和能量吸收程度,使叶子内部的叶绿体群体内部受光的影响较大,增强叶绿体的活性,保持植株的健康状态,从而受到时效性的可控生长。核桃植株棒三叶处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基部叶片周围的光照度仍在光补偿点以上,所有叶片都进行较旺盛的光合作用,制造较多的营养物质来提供植株正常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和碳物质,就能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利用效率。另外,植株密度优化种植方式是植株在田间的配置方式,在植株种群密度或叶面积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种植方式不同,整体植株群的生长状态也是不同的,应根据品种特性、密度大小、生产条件及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同,进行动态平衡化的配置,达到最大的产量效果。

4 结语

核桃一直是人们喜爱的坚果,其含有高蛋白质和维生素,通过对高产优质核桃栽培技术的总结可以更好的促进当地核桃种植业的发展,提高核桃的质量与产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推广

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两者互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技术。它将有压水源通过滴灌管道系统变成细小的水滴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节水灌溉;同时,由于覆膜可大大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使得作物根系在滴头附近集中发育,使水、肥作用更直接,效率更高。膜下滴灌还可在根系范围内形成一个低盐区,加之地膜覆盖使棵间蒸发甚微,盐分水易返回地面,在盐碱地上也可获得较高产量。

1.膜下滴灌技术优势

经过多年的应用和实践,膜下滴灌技术已经呈现出很多的技术优势,并在实践中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节省灌溉用水

滴灌技术的本质就是直接作用于需要吸收水分的植物根系区域,是一种局部灌溉的模式。因为滴水的强度低于土壤渗透的强度,所以不会导致土壤内部径流板结。同时,膜下滴灌用水量非常少,可以促进水分在地膜和土壤之间循环,降低了水分的蒸发速度。地膜的覆盖可以提升农作物对无效降雨的利用效率。通过相关专家的测试表明,传统的灌溉用水是膜下滴灌用水量的8.3倍,喷灌用水量是膜下滴灌用水量的2.0倍,滴灌用水量是膜下滴灌用水量的1.4倍。可以看出,膜下滴灌可以大幅降低灌溉用水量。

1.2 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实施膜下滴灌技术时,肥料可以有效地溶解在水滴中被根系土壤充分吸收,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据相关测试表明,膜下滴灌技术与传统的施肥相比,可以将肥料的利用率提升至55%左右。

1.3 提升农作物产量

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在合适的时候为植物的根系提供适量的肥料和水分,调节农作物间的湿度和温度。在夜晚和白天出现温差时,还可以在膜内结露,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较好的气候环境,提升农作物的生长效果。据一项调查表明: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分别帮助蔬菜、西瓜增产40%、25%。

1.4 降低劳动量

使用膜下灌溉技术,农作物行间是没有水分灌溉的,这样就降低了田地里杂草的数量,减轻了除草的劳动量。同时,使用膜下滴灌技术不会让土壤板结,降低了松土的劳动量。

1.5 增收节支

一方面,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农作物种植的经济价值。在棉花种植的田地里实施膜下滴灌技术后,可以实现增产1 000 kg/hm2,按照棉花的市场均价6.3元/kg来算,这样可以增加6 300元/hm2的收入。另一方面,从成本上来考虑,在传统的灌溉模式条件下,田地需要耗费350元/hm2的柴油费、耗费约4个工人和38 h的劳动时间。而使用机械膜下滴灌技术,只需要耗费50元的电费、1个工人和36 h的劳动时间。无论是能源成本、时间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都得到了大幅减少。

1.6 降低病虫害

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不会破坏健康的土壤结构,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提升土壤的生态性能。同时,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虫害、病害、降低田间的杂草量,防止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可以较好地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有效防止植物烂根,延长农作物的生命周期。

2. 膜下滴灌技术要点

2.1采用膜下滴灌技术需要对水源进行加压和净化处理,需要配置相应的机械、设备、管材等。内镶式滴灌带和管上补偿式滴灌管为目前国内研制和生产出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膜下滴灌.产品质量及使用效果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同。

2.2大田作物膜下滴灌系统的结构为:水源~水泵~离心式砂石过滤器~网式过滤器~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灌水器。膜下滴灌系统在田间的组成形式是:使用改装后的播种机,在拖拉机牵引下,将系统的末级毛管与覆膜、种子三者同时一次作业铺设完成。然后将末级毛管再与相匝的支、干(分干)管及设备相连接,组成膜下滴灌网络,水通过毛管上的灌水器在膜下均匀地为作物供水。

2.3膜下滴灌系统的设计,应按照标准SL1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执行。

3. 膜下滴灌技术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3.1底肥深施

铺膜后使施用有机肥变得困难,这就要求实施膜下微灌的地块秋翻时深施有机底肥。

3.2整地

膜下滴灌技术要求打破小家户地域界线,否则发挥不出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

3.3严格进行化学除草

免中耕作业是膜下滴灌技术节本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进行规范的化学除草,才能免除中耕作业。

3.4膜下滴灌要以技术培训为先导

必须建立一支技术熟练的培训队伍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否则在农村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就是一句空话。

3.5膜下滴灌技术要求综合效益

不能简单照朝阳地区的实施规程,膜下滴灌技术要根据各地农村土地承包情况和土地现状,试验后进行推广运作。这样才会使该技术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6产品需要进行改进

在产品设计方面,目前,大多数膜下滴灌产品是按照大面积统一种植的模式设计生产的,而设计生产适应农村的小农户滴灌系统,才能适应市场需求,才能更好发挥该项技术的作用。在产品质量方面,滴水管件和连接件有些规格不标准,脱开的现象较多,建议使用定型材料。该产品在注入肥料时不能观测和掌握肥料的溶解情况,应改进设计。过滤器、过滤网不能合理地进行磷酸二铵的施肥,建议加大滤网的间距。滴灌设备应能处理灌溉水含沙量过高的问题。

3.7膜下滴灌系统在地面管网安装运行前一定要做好防风准备,以免受风灾影响。

3.8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轮灌制度,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

4.膜下滴灌技术推广措施

从全国来看,越来越多的地区也开始使用膜下滴灌技术来代替传统的灌溉手段。从总体来看,膜下滴灌技术已经在全国十几个省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前景。

4.1 加大研究投入

我国最早的滴灌技术是从以色列引入的,在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多年的努力下,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已被打破。我国将这项技术和膜下栽培技术相融合,研究出更具竞争优势的技术。但不可否认,我国对膜下滴灌技术的配套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无论是器材的研究和量产,还是对营养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等都和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要想尽快的提升这项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需要国家给予更大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我国可以通过建立专项研究团队、设立专项研究资金等方式,加大对这项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力度[4]。

4.2 健全技术服务机制

技术的应用推广就需要有相配套的技术服务和支持人员,以帮助技术直接使用者的技术实践工作。技术服务人员通过对农户进行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以提升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将技术推广到农户家,帮助农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只有真正提升这项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实现其增产节支的目的。

4.3 实施科学的推广和应用机制

针对技术推广存在盲目、不科学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明确技术推广的规范,建立健全膜下滴灌推广和应用的机制。在进行推广时,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要将这项技术和本地区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杜绝盲目跟风的现象。同时,在具体的应用中,农业部门还要加强对这项技术应用监管的力度,纠正不科学的使用行为,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篇6

关键词:设施农业;机械化;新思路

1设施农业的概念及实际意义

设施农业是指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配合先进的工程施工建设,以人为方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外部环境进行改造,进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更为合理的因素搭配,通过温度、水分、气候和光热等资源的重组利用,设施农业的运用可以帮助农作物达到理想的生长状态,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种植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科学化和高效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我国而言有如下实际意义:转变传统的、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构建符合农业发展潮流的新型生产模式,并为农民提供更为稳定的增收渠道;与此同时,设施农业还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利用、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切实有效的作用。

2新时期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新问题

2.1土地瓶颈

毫无疑问,在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土地资源。但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中占据了大量土地资源,这就造成了农业生产中的土地问题日渐明显。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有必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土地联产承包的责任细分,农业经营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分配不均、规模缩水、成本膨胀等问题使农业经营难以发挥本身的优势。加之农产品经营的品种多而杂,管理混乱,技术落后,导致了0.33平方公里以下的小规模经营户依然占据多数,高昂的选种和交通费用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升级。

2.2人力资本

就当下而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人口流动等变化都对农业生产中的人力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本身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是较高的,但目前我国的农民却存在教育水平低、年龄老龄化等趋势,一大原因就是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的人力资源出现了严重流失。受限于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我国的设施农业在技术推广环节出现了较大漏洞,多数农业生产人员安于传统的生产模式而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包括配方养肥、病虫害防治和节能日光温室等技术,这些新技术目前尚不能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得到较合理的运用。

2.3产销衔接缺乏专业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

新时期下不断扩大的城乡发展差距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同样影响深远。农产品销售城乡脱节,多数情况下,农产品的营销依然依靠农产品经纪人拉关系进而实现外地销售的单一渠道。由于缺乏专业的批发销售体系,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脱钩,制约了农产品种植的进一步发展。

3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新思路研究

3.1政策创新

以政府机关为先导,以科学的法律规范为指导方式,通过运用更为灵活的农业辅助措施,构建更为合理的农业管理机构。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设施农业推广计划,规范设施农业的技术指标,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拓宽发展道路。在设施农业技术的使用推广中,重点开展温室节水灌溉、二氧化碳施肥、温室智能温控、日光自动卷帘等核心技术,并不断为设施农业的生产树立新的目标,引导农作物种植合理有序推进。

3.2技术创新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领域的新技术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举措。面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的设施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等特点,则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有所侧重地对农业生产中的配套技术进行创新推广。包括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都是新技术创新科研的重点环节。

3.3市场营销创新

品牌化的农业生产思想是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创新思路之一,对我国设施农业的引导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求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做到市场营销创新发展。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饲料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外资开发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工业化水平。在农产品的营销环节,切实做到以农产品品质为第一先导,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重要指导标准,规范生产投入和标准衡量,把好投入品关;其次要求农业生产要具有一定的规模,从客户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做好销售的后续环节,以设施农业技术拓展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增加市场化运作的科学合理性。成立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发展农村经纪人,解决农民“卖粮难”“卖菜难”等问题。

4结语

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言,设施农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其技术应用涵盖了工程信息学科、生物科学学科以及环境保护学科等,是现代化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新时期,大力推广和应用设施农业可以推动我国的农业生产科学化、设备应用规范化、种植方式集约化以及管理现代化。设施农业生产能够切实增加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完善资源利用率,保障安全生产,推动我国的农业健康发展,切实为农民增加收益。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业机械化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G].2011.

[2]闫石,刘怀,杨恺.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3).

[3]杨万江.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1).

篇7

一、循环经济是牧场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黑龙江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富裕牧场位于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境内,地处松嫩平原乌裕尔河流域,隶属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全场总人口11229人,除汉族以外,还有柯尔克孜、蒙古、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锡伯、朝鲜、回族和苗族等10个少数民族。全场总面积41.4万亩,其中草原10.2万亩,水面2.7万亩,林地6.7万亩。牧场有4个管理区、4个作业区,分布在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城周围。

牧场主要以农牧业生产为主,2011年全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5亿元,人均纯收入15019元。畜牧业方面:奶牛存栏1.8万头,其中,优质奶牛达到1.2万头,良种认证1万头,鲜奶年产量6.6万吨;年出栏肉牛1000头、生猪8.5万头、禽50万只。种植业方面:17.8万亩耕地,种植水稻10万亩,玉米7.8万亩。粮食作物单产700公斤,总产达到8.5万吨。

牧场养殖业比较集中,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畜禽粪便,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散发恶臭的气味,影响牧场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利用沼气工程对畜禽养殖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迫在眉睫。在总局和管局的大力支持下,牧场实施了撤队并区,人口向场部集中,打造万人小城镇。人口集中为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建设沼气工程、集中供气供电提供了环境基础。

种植业17.8万亩耕地、3000亩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0.2万亩草原,为消纳和利用沼气工程和有机肥厂的沼液沼渣肥料提供条件。设施农业管理上采取“四统一分”,即统一作物品种、统一育苗、统一富裕牧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文/夏元秋杨永生管理、统一技术、分户经营,为建设有机农业提供制度保障。

牧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没有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整体规划,缺少建设资金支持,缺乏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的引领,没有形成市场运营机制。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农业增效、农场增收的目标,着眼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线,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工程学方法,大力推广应用种养结合等新型种养模式以及健康养殖、标准化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高效的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主要目标。按照“1站2区3基地”的建设目标,力争到2015年,将富裕牧场建设成为全国寒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牧场,建设1个分布式资源站、2个养殖小区、3个基地。具体内容是分布式资源站包括沼气生产厂、生物有机肥厂、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养殖小区包括万头奶牛养殖小区、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基地包括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有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达20个以上,生产基地面积达8万亩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达8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氮肥使用量减少40%,肥料利用率提高10%;农作物秸秆、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95%、97%和80%以上,牧场职工增收50%,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品质进一步优化,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三、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

1.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以科技为引领,以机械化手段为依托,大力推进良种、良法、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力度,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以企业化运作为平台建立和健全有机食品市场体系,切实实现土壤改良、农民增收。

2.建立健康的标准化养殖模式。整合当前养殖体系,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采取养殖股份制,嫁接先进管理机制,实现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防疫和饲养科学化、机械化,节约人力资本,实现养殖增收。

3.深入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利用畜禽养殖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生物质能源,包括沼气和成型燃料,解决畜禽养殖和种植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为牧场职工生活提供清洁能源,为生态循环农业提供生物有机肥,为棚室蔬菜提供二氧化碳肥,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

4.发展设施农业,规划和建设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基地。规划建设棚室蔬菜种植基地,以科技为支撑科学种植,拓展牧场职工增收途径。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空间布局

建设8万亩有机农业种植基地。在大田作物领域,建立科学的轮作制度、良种制度,合理分配不同地块作物布局,包括有机农业比重、作物种类。核定机械化发展空间及发展规划,提升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包括有机米、有机玉米加工、有机农副产品加工,实现有机农副产品增值,牧场职工增收。在养殖业领域,建设万头牛、万头猪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实现集中养殖,科学饲养、科学防疫,统一管理。建设2000立方米池容的沼气工程、年产8000吨固态生物有机肥和10000吨沼液肥的肥料工厂,年产10000吨颗粒燃料的成型燃料工厂。集中畜禽养殖污染物、农业生产剩余物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为牧场职工提供清洁生物质能源、为土壤提供优质生物有机肥料、为棚室蔬菜提供二氧化碳肥料,形成环境治理、能源供应和土壤修复的循环经济链条。建设3000亩设施农业示范区。发展棚室蔬菜,利用富裕牧场的交通便利条件使之成为齐齐哈尔及富裕市有机蔬菜供应基地。形成有机种植、健康养殖、剩余物综合利用的格局。以沿嫩江地块和有机循环农业为依托,建设旅游生态园,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化氛围,拓展第三产业。

篇8

 

1 巧家县种植业特征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

 

1.1 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为主

 

巧家县人多地少,对食物的需求量较大,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作为种植业的基础,直接决定了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为主。“以农业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虽然社会形态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但是巧家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在农业经济中以种植业为主,在河谷地区、低二半山区,玉米、水稻667m2产量可达700~800kg;高二半山以上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耕作粗放,有“种一遍坡,收一箩箩”的说法,当地农民还未得以解脱贫困,生产生活水平低下。而江边河谷地区经济作物以甘蔗、烤烟、桑蚕、花椒、核桃为主,近几年来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鼓励大力发展栽桑养蚕;烤烟产业也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目前巧家县烤烟种植面0.2万余hm2,年收购烤烟7万多担。但是巧家县人多地少、经济落后的基本县情却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当前以粮为主始终是巧家县种植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1.2 区域布局情况在不断变化

 

巧家县的农业高稻产区及主要的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等都在两江河谷热区,故江边河谷地区是巧家县十分宝贵的资源库。江边河谷地区除传统的粮食和蔗粮生产外,近些年来,沿江各乡镇还在进一步拓展和开发新领域,在烤烟、反季蔬菜、花椒、蚕桑等经济作物,以及石榴、芒果、香蕉等优质水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同时也丰富了天然大温室的库存内容,但一直以来区域资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拉大种植业空间布局差距的直接原因。随着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布局情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巧家县进一步加快了特色经济发展的步伐,从以前单一的品种逐步向名优特新品种发展。

 

2 加大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1 加大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巧家县江边河谷地区冬季的热量比较充足,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反季蔬菜远销昆明、重庆、昭通、攀枝花等地。在今后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在政策和市场方面进行引导,提升冬春季节作物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农业部门应该充分重视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起完善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级部门应该将种植业技术推广作为重要任务进行完成,引起人们对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这样才能为技术推广奠定良好基础;各级农业部门应该积极配合上级的要求,安排技术人员到基层对种植业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广,同时应对外招聘知识面广、专业技术强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为推广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加大对种植业技术的投入,达到推广目的;在推广种植业技术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监督机制,确定种植业技术可以得到有效推广。此外,在日常种植推广中,农技人员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种植业技术,使用通俗易懂的培训方式,快速培训种植户,从而促进其种植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升。

 

2.2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和培训,引导农民对更多先进种植技术进行了解和掌握,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应该充分加大在种子、农药及农资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其附加值。巧家县的热量比较充足,土壤肥力较好,在水旱轮作模式的影响下病虫害也比较轻,因此和其他地区农民相比,该地区农民的负担要少很多。但是新的种植技术得到研发和应用以后,农民应进行积极的学习,积极参加相关培训。

 

2.2.1 加大对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切实将农民种植技术培训提到日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培训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展开;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应意识到拓宽渠道的重要作用,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引导社会中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巧家县农民的种植技术培训中来,更好地为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前提和基础。

 

2.2.2 加强培训方式的创新

 

在农民种植业技术培训过程中,注意不能沿袭传统方式进行培训,应该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按照新的种植技术针对广大农民展开培训。由于种植技术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所以必须通过实地培训来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兼顾到实践方面,结合农民的基本特点,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展开教学培训,尽量缩短农民接受知识的时间,减少农民在这上面投入的费用,使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多、最新鲜的科学知识,引导农民有效掌握各项先进的种植技术。

 

2.2.3 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在培训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吸纳,在培训过程中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和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技术员本身的能力及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不仅要对农民的种植业技术进行培训,还应注重自身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从而达到提升广大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的水平的目的。

 

3 种植业在巧家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前景

 

种植业技术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巧家县是立体农业大县,人多地少,山高坡陡,十里不同天,农业技术推广仍是农业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更新对提升农业水平至关重要,今后巧家县着力发挥“地理、气候、物种、生态、开放”五大独特优势,省委、省政府要求把云南省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花园子、肉铺子、鱼池子、药盒子”,努力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昭通路子。巧家县今后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主要利用巧家县高原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生物资源、热区资源优势,结合退耕还林和中低产田地林改造,大力发展以畜牧、反季蔬菜、花卉、核桃、花椒、蚕桑、热带亚热带水果等特色农业和冬季农业开发;大力发展山地牧业。充分利用巧家县草地面积广阔优势,实施现代畜牧业工程,推进生猪、肉牛、肉羊、奶牛、肉鸡、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快发展淡水渔业。充分发挥巧家县水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常规淡水鱼类、特色冷水鱼类和优质土著鱼类养殖,将巧家打造成为云南重要的淡水渔业养殖和出口基地;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充分发挥巧家县林业物种种类多、低成本消耗、可持续利用等优势,发展木本油料和以野生食用菌、林药、木本香料、松脂松香及紫胶、特色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为重点的林下经济、珍贵用材林及速生丰产林、生物质能源、高原特色观赏苗木等林产业;大力发展开放农业。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 相结合,建设外向型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区域性农产品进出口加工基地,“走出去”与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和向西南开放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构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农业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参与国际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4 结语

 

种植业技术直接影响着巧家县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农作物将会以先进为主要支撑,加大对种植业新技术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推广种植业技术。此外,应该意识到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民通过培训掌握先进的种植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巧家县农民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最终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篇9

关键词:反季节种植技术;园林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也随之蓬勃发展。园林绿化对于一个城市的布局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很好地划分相应的功能区,消解因城市发展而带来的空气污染,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较为清新的生活环境。而在园林绿化中,树木的种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由于树木本身的季节性和园林景观的恒定性,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运用到反季节种植技术。而且随着近年来的运用实践,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和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反季节种植技术概说

1、反季节种植技术的内涵

反季节种植技术一般来说指的是在特殊的季节条件下进行的绿化施工技术,这样可以突破季节气候对植物生长的束缚,种植新型的绿化植物。反季节种植与应季种植相对,多用于在种植农作物时在农田上建立相应的植物大棚,用来遮蔽风雨雪,提高植物表面生存的温度,保证作物顺利过冬。另外,反季节种植技术还多运用于花卉的种植,因花农在不同的季节都需要种植鲜花以供市场所需,为了确保鲜花能够在任意季节进行种植,就需要利用反季节种植技术给鲜花保持恒温。

通常来说,在对城市进行园林设计施工时,园林施工工程一般不会单独进行,而通常是在高楼大厦市政管道等市政工程结束后,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才会开展针对园林设计的施工工程。其中,因为园林设计施工工程不具备季节规律,具有不稳定性,加上一些重点形象工程可能会需要超前的取得园林绿化成果,所以,反季节种植技术便成为当前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在进行园林设计施工的首选措施。

2、反季节种植的原则

2.1 因地种植原则

前些年总是在新闻中可以听到某某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盲目种树导致树苗死亡殆尽。可以说,盲目种树这种行为不仅无益于城市市容、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会浪费纳税人的钱财,引发群众不满。因此,在选择树木进行栽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以便判断所选择的植物是否适应当地的条件。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进行反季节栽培,要尽可能地保证有树木生存和生长的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的存在,来满足树木的基本生长需要。

2.2 因树种特性种植原则

在园林施工中进行反季节植物栽培除了要因地种树,还应该要密切关注树木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根据树木本身的特性进行种植,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的存活率。比如说,对于裸根种植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保证树木根系的完整。根系不能太长、侧根、须根等却要尽可能地多,为了实现这一点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对根系进行打浆,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避免水分蒸发。另外还有一些不适用裸根式种植法的树木,则可以考虑使用带土球种植法。这类植物一般不能将根部暴露在外,因此不得不连同根部土壤一起迁移到园林区进行栽种,对于这些植物来说,带土球进行移栽可以大大提高它们的存活率。

2.3 因时种植原则

虽然说前文说到过,反季节种植技术是和应季种植相对的,但并不代表在任何时候都是适合运用反季节种植技术的。一般来说,应季绿化种植工作都会选择在春季和秋季开展,在这两个季节进行种植有利于植物存活和生长。而相比之下反季节种植一般是在夏季和冬季进行植物的入土栽培,秋末冬初这段时间是反季节种植的最佳时间,在这个阶段土壤中的温度会比地表上的空气温度稍稍高一些。因此当植物的根系栽种入地下,则可以很好地保护植物根部的生长及修复。另外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如异常高温、旱涝灾害等情况下,应将园林施工工程推迟进行。

二、园林施工中反季节种植法成功的关键因素

1、种植苗木的选择

正如前文因树种植所强调的那样,种植苗木的选择对于在园林施工中反季节种植技术的成功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反季节种植是在绿化工程之内进行的的,是在各种其他市政建筑完工之后才开展的。因此在进行苗木选择时,除了要考虑到选择苗木的种类是否能成活之外,还不得不考虑苗木对整体园林绿化环境的影响,是否会出现生物之间的物种冲突以及和周边建筑物之间是否配套。一旦存在物种冲突等现象,就应该重新换掉原有树苗另选其他不会造成种族冲突的苗木种类,这无疑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另外,由于园林设施一般存在于城市之中,因此在进行苗木选择时,必须要考虑城市病给苗木带来的影响,必须要使得选择的苗木能够抵御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侵袭。

2、确保运输安全

在选择好苗木之后,就必须要考虑怎样将苗木安全地送至指定地点,因此确保运输安全也是保证反季节种植法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目前来说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运输方式:第一,木箱运输。在反季节种植中,苗木因气候等因素并不适合长期直接暴露在外,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载对园林绿化开展时便会为树苗准备好保存用的木箱。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苗木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对植物的根部造成意外损伤。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苗木营造出一个比较温暖的内部环境。当装有苗木的箱子到达种植地点时,不用将木箱打开,而是按照木箱的规格大小挖好树木洞穴,然后将苗木放置进树穴中,之后再拆掉木箱;第二,盆栽运输。盆栽运输是指在苗木种植成型之前可以现将其放入花盆之中,利用花盆中的土壤和肥料使其进入一个较为健康的状态。这种方法可以使苗木得到较好的生长,并使其根系等得到充分的适应,大大提高了苗木的存活率,也是苗木运输、保存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3、栽种后进行适当维护

在园林工程施工完成之后,应及时将园林的维护交由市政园林部门,并定期对植物进行有效维护。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进行常规维护:对于任何植物来说,其根系是它们的命脉,对于反季节植物的生长来说更是如此。在反季节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特别依赖通过地底根系的吸收能力来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因此在新栽种的两周内必须尽快浇水施肥以确保树木能够生长出新的根部。如果反季节植物遭受了暴晒或者深秋干燥等恶劣环境和灾害时,应该及时架设遮阳设备,防止高温伤害枝叶生长,另外,深秋干燥时可以适当增加浇水频率或喷射保湿剂,增强植物的自动存水功能。

当然除了上述维护措施,还应该对植物进行适当修剪。一般来说为了减少植物的蒸发作用,园林施工人员会在种植开始前就对植物进行粗略的修剪,这主要是剪掉那些生长不良的枝干和有虫病困扰的枝叶部分,防止不良部分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对于根部的修剪是针对主根没有长出须根的部分,剪去的部分非常少。因此在种植后应该按照实际需求对植物进行细致修剪,这主要体现在对植物外观的调整上,工作人员应该剪去杂叶和枯黄木须,同时考虑到枝叶繁多后会抽取根部养分,也可以适当地进行疏剪和摘叶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反季节种植技术和应季种植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格外引起重视。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运用反季节种植技术,必须要遵循因地、因时、因树原则,应该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苗木的选择,在对苗木选择之后运输和保存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苗木的选择、苗木的运输和保存都是制约反季节种植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施工完成之后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要想使得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园林施工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就必须要遵循上述原则并有效应对。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业环境;影响;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343-03

The Influence of Rural Land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of

Xuanzhou District in Xuancheng City

YANG Dao-jun

(Xuanzhou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ique Spreading Centers of Xuancheng City in Anhui Province,Xuancheng Anhui 242000)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state of rural land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was expounded,the influence of rural land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was analyzed,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 land;scale operation;agricultural environment;influence;Xuancheng Anhui;Xuanzhou District

农业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农业生物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农业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环境质量。近年来,由于城乡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畜牧业、水产业忽视环境的发展对农业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以宣城市宣州区为例,探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1 宣州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1.1 基本情况

宣城市宣州区地处皖东南,毗邻苏、浙、沪,是长三角经济区向内地梯度转移的过渡带。全区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67个村,52个社区,总面积2 533 km2,总人口85.1万人,农业人口68.9万人,乡村户数21万户。耕地57 600 hm2,林地91 333 hm2,水面36 000 hm2,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目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1]。

1.2 土地流转形式与规模

宣州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有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等形式。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19 533 hm2,占耕地面积的34%(其中:转包6 147 hm2,占31.5%;出租12 220 hm2,占62.6%;转让533 hm2,占2.7%;互换、入股及其他形式共633 hm2,占3.2%)。全区出让涉及总户数6.9万户,受让户数2.3万户。2013年度新增签订3年以上合同且流转3.33 hm2以上的面积为2 933 hm2(含种植烟草),受让主体288户。

1.3 土地流转经营模式

在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宣州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呈现以下5种。

1.3.1 种粮大户带动型。一些熟悉农业种植技术且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大户,通过转包或租赁土地的流转方式获得该土地的经营权,以实现规模经营。例如,狸桥镇昝村一村民以每年6 300元/hm2的价格承包了姜家圩90.67 hm2的耕地,用于培育农作物良种。

1.3.2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型。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为主导,集体统一组织部分生产经营环节,发挥集体优势,形成规模经营。例如,向阳镇成立了宣板西瓜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规模流转土地67.73 hm2。

1.3.3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直接租赁土地,雇请农民工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规模效益。

1.3.4 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型。由集体经济组织出面协调,采取股份合作联合社,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形式,推动规模经营。

1.3.5 社会资本带动型。由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致富能人回乡创业,通过他们的资本和号召力带动当地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创办农业公司,发展现代化农业。

2 土地流转下农业规模经营的困境

2.1 农业生产风险大,保险制度不完善

农业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大,是典型的风险行业,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一旦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便会造成规模较大、损失较重的农业减少。流转大户普遍都有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但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参保和理赔方面还不完善。

2.2 规模生产投入多,农村信贷难度大

在规模农业生产时,种植大户(合作组织)不仅需要缴纳数量不少的转包租金,还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同时还需支付雇佣劳力的工资等,规模农业投入资金大,生产者资金常常不足。另外,现在农村信用社信贷手续繁杂、贷款困难,且贷款额度小,难以满足规模生产的需要[2-3]。

2.3 基础设施不完善,建设养护不配套

由于种植大户大都与农户签订合同,承包的土地也就穿插分散于其他农户的零散承包田中,不便于统一布局和集中管理。还有少部分乡镇的农田基础设施还存在沟渠不畅、机耕道不通等现象,影响大户的正常生产作业[4]。

2.4 政策扶持亟需加强,技术服务有待跟进

近年来,宣州区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种植大户对政策扶助和农业科技服务的要求。

3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3.1 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影响

3.1.1 农药的使用方面。实行土地流转,土地相对集中,提高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土地种植大户掌握了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对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更多的是考虑长远利益。种植大户选择优良品种,统一水肥管理,实施高效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生态防治。喷洒农药机械化,先进的病虫草害防控器械,杜绝了使用农药时滴、漏、跑、冒的现象,有效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防治效果。土地适度规模种植显著减少了种植户的农业投入品使用量(表1)。

3.1.2 化肥的使用方面。

3.2 对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影响

3.2.1 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促进秸秆还田。由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土地连片,使农机广泛使用成为可能,截至2013年底,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4万kW,比2012年增加1.7万kW,增长2.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农机化作业效益持续提升,全区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4.94亿元,比2012年增加0.24亿元,增长5.1%。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使秸秆还田成为可能,通过机械化耕作进行秸杆粉碎还田,留高桩还田,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同时,农业机械发展为秸杆的回收利用与工业生产提供丰富的原料,保证了低成本、高效率。

3.2.2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宣州区部分养殖企业清粪方式及污水处理情况见表3。宣州区农业环保站2014年4月在全区范围对2013年宣州区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清粪方式进行调查(表4),从调查情况看,由于受场地和技术条件的限制,1 000头以下的小型养殖企业对粪便污水仍不能作无害化处理排放,畜禽粪便清出室外露天堆放。有机肥的使用受农作物生长季节限制,在有机肥使用淡季时,畜禽粪便随雨水冲洗进入河沟,污染了农村环境 。规模化养殖场能够科学研究畜禽饲料配方及加工工艺,不断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便的排放量,大力开发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建防渗堆粪场、化粪池、沼气池。畜禽粪便作为沼气原料,沼渣是经果林优质有机肥,形成“畜禽―沼气―经果林”绿色生态农业模式。畜禽粪便在宣州区规模养殖场基本上做到了多元化处理利用,实现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2]。

3.3 对农村生活环境的影响

农村生活污染主要包括粪便、生活污水、厨余垃圾。虽然目前土地流转还不能改变农村的居住方式,农户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建镇,只有少数农村集中整治项目区,通过改变分散居住,进行相对有规划的集中,但土地流转集中到大户手中,因农机行走需要农村道路得以改善,沟渠淤泥杂草得到清理。因此,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间接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5-8]。

3.4 对从业人员综合素养的影响

现在农村青年大多进城进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年龄普遍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农业新技术相对滞后,农业生产靠经验,无生产操作标准,使用农药、化肥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土地规模经营户作为农业生产的新生力量,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在技术培训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近年来,宣州区各有关部门开展的新型农民培训,农业技能培训以及植保、土肥、养殖等方面的系统的技术培训,种植大户均作为培训重点,每年接受的系统培训在5次以上,使种植户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大幅提高。

4 加快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农村土地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同时,还要努力改善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农民社会保障。一是农业规模生产时要规范农业产业化与集约化生产模式,有效控制工业化与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使用环保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自身带来的污染[9-11]。二是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区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反哺“三农”力度,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物质保障。三是加快土地流转进行土地规模经营时,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

5 结语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农村土地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基础设施改善,先进农业技术的采用和从业人员科学素养的提高,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业环境改善。土地规模经营进行土地流转时应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确保规模适度。

6 参考文献

[1] 杨道军.宣城市宣州区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8):5933-5934,5965.

[2] 许月明.土地规模经营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9):15-19.

[3] 刘凤芹.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与效果研究:以东北农村为例[J].管理世界,2006(9):76-84,176-177.

[4] 张忠明,钱文荣.农民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调查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8(3):42,63-69.

[5] 潘义勇.发展股份农场 探索新型规模农业的新路子[J].桂海论丛,2008(1):55-57.

[6] 彭海英,史正涛,刘新有,等.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农民收入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2):44-48.

[7] 何二国,刘增良,秦军花.加强奶牛养殖业环境保护确保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3):8-9.

[8] 王平,王宗辉.WTO环境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理论界,2008(6):64-65.

[9] 章建华,严桂尧,成庆炎.早稻产购的新趋势值得关注--兼析粮田规模经营发展的环境与动力[J].中国粮食经济,2007(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