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育环境的生态性首先需要从受教育者主体的年龄、情商、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设计与受教育主体相和谐的教育环境。
(一)不同年龄段的多元化设计元素融合与单一的中学或小学不同,东城实验学校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校园环境设计关注从7岁到16岁年龄跨度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情感诉求,因此校园景观环境设计必须以多元化元素融合一体,从形态、色彩、材质、游戏空间等多方面照顾不同年龄学生,要求运用设计符号元素细节的区分到位。
(二)以恰当的设计手法表达校方教育核心价值该校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即对受教育者“尊重、赏识、情满校园”,重视通过学习的过程而显示,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等正面鼓励学生的探索实践。因此,其校园环境设计手法需要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游戏性,表达教育者对学生们的尊重、鼓励与赞赏,由此促进孩子健康的情商成长。
二、校园景观四大区域版块创意阐述
东城实验学校校园依据教学功能划分为四大空间区域版块:校区正门入口中心广场、艺术楼后小广场、低学年段小广场、校区运动场及绿化隔离带等。方案构思之初,依据四大区域版块空间的功能性以及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构成特点,本着以人为本,满足多年龄段学习、游戏活动方式前提下,学校协同设计者提出了校园景观四大板块创意主题——源、瀚、韵、律,它们在主题表现上各有侧重但又融汇贯通,并且对其内涵深入进行挖掘充实。
(一)“源”的阐述
“源”词义本义阐释为“水流所从出”,在文化中延伸意为“源源不断、生生不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四海相聚,珍惜缘分”,“天圆地方、幸福美满”。在本方案构思中,“源”的丰富寓意通过中心广场错落的同心圆、环绕的曲水流觞设计符号来展示。
(二)“瀚”的阐述
“瀚”古代本义“广大貌”,延伸意为“水浩大的样子;广大”,在校园景观方案中设计者提出在低年级段区域设立丰富多样的生物区、齐地绿化池、沙池,即寓指浩瀚的宇宙、博大的智慧。
(三)“韵”的阐述
“韵”的形象阐释在方案中是一个难点。“韵”本义指“和谐的声音”,延伸意为“美好、和谐而有节奏的形式、意味”。“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在校园中,狭义的“韵”可以仅指音乐,广义的“韵”则可以泛指校园的流水、音乐、鸟语花香,所有一切有活力、有视觉美感的错落连绵的形态、色彩等,甚至可以包含连绵的历史文化的流动在内。
(四)“律”的阐述
本义“法律、规则、音律”,而校园景观文化方案中延伸意为运动场外景观元素,设计表述为“律动健康、律动生命”的含义。
三、校园景观生态设计元素阐释
校园物态环境是指包括校园建筑、道路、植被绿化园艺形态、主题雕塑、墙面文化、室内外环境色彩、视觉传达导示牌等构成的学校功能实现及视觉形象的一个整体系统。东城实验学校校园的生态景观设计应用元素则涵盖江南以及钱塘江地域历史文化、生态自然文化、环境色彩、植被品种选择及造型、建筑景观和校园识别导示设计在内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和谐的全方位系统环境设计。
(一)江南自然生态环境营造
在少儿多元化智能发展中,自然观察智能是少年儿童必须培养的多元化智能之一。在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亲和力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孩子健康、阳光的情商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东城实验学校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着意将江南自然生态景观以富于童趣的互动游戏手法融合贯穿其中:以层叠的平台流水、汀步、平桥及阡陌纵横的地面图案阐释历史上曲水流觞、良田万亩、“韵味”盎然的江南水乡环境;品种多样、色彩丰富美观的花草、树木植被与教学环境融合,除了给学生们一个自然生态绿色空间环境之外,还可以作为学生在教室之外观察认识植物生长形态、水流形态的自然教育课堂。德育大厅荣誉墙以有江南特色的垂柳树枝条上张贴展示学生们获得的各种荣誉,表现出“尊重、赏识、情满校园”,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向上。
(二)历史文化氛围营造
在方案设计中,历史文化知识点的形象化表达亦是设计中的一个难点。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多样的历史知识点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就盲目导入到设计中,结果很容易变成枯燥的知识点解说而导致缺乏亲和力与吸引力,致使学生视而不见,达不到预期的作用。方案设计者经过推敲,最终采取将历史文化典故介绍融合贯穿于生态环境设计的方式中,不露痕迹地在设计表现方式上出新以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诱导他们去猜测、观看、体会。例如在入口处中心广场“源”的表现中,立面影壁墙以浮雕行书夏、商、周、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书苍劲、构成错落有致,展示了五千年历史的流传,在文化之源的介绍中阐述了历史之“韵”。
地面种植江南代表文人精神的竹林,流动的溪水中形似随意置放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上雕刻自春秋时期以来的各朝代历史文化名人名称:孔子、庄子、竹林七贤、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极易引起孩子的好奇与注意力,设计上又达到自然和谐融合。在艺术楼后的小广场,设计者还有意设计了一个关于阅读的历史知识文化连接,从中国古代的竹简刻字、丝帛书到造纸术发明,直到当代的数码阅读。整个景观点的设计元素以草地中铺装的石板竹简形态,蜿蜒曲折的青石小路(丝帛形态)、草坪卧石书本形态、木制阅读廊架中的文字介绍、阅读廊架中的电子阅读屏幕(数码阅读形态)有机串联,创造性地以视觉图形化语言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阅读历史。
(三)以人为本的设计元素应用
首先,设置在低学年段小广场的沙池景观是以游戏方式设立学生课余与自然亲近淘气玩沙的空间,让学生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沙池边上还设计有供各年龄段学生观察的长满水中浮萍的池塘;低年级课间活动区作为本案的创新点从低幼儿童兴趣及心理出发,设计了孩子们喜欢的森林动物大象、梅花鹿、马、猴子等墙面与阅读橱窗展示,色彩为低年段的学生所喜欢的天空的蓝色系、植物的绿色、黄色系,同样以游戏的轻松心理表现童趣盎然,打破了以往宣传栏形式的严肃呆板。
其次,在学校运动场的隔离墙面上雕刻了为中国体育竞赛做出贡献的姚明、蔡振华、邓亚萍、李宁、郭晶晶等运动员明星形象,旁边书有篮球、乒乓球、足球、跳水等的运动项目起源知识介绍,传递给学生运动的精神以及成长的榜样;运动场两旁的景观带错落有致地布置运动剪影的植物造型,以阐释生生不息的律动精神。整个校园景观设计以自然生态环境绿色设计为基础,力求在自然和谐环境中表现历史,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去探索知识;在自然中突出童趣的游戏精神,让孩子在自然中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互动。方案设计者真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去探索自然与社会。从教育角度来说,设计者要研究的正是如何运用环境设计的元素符号来实现少年儿童自然观察智能、视觉审美智能、人际关系发展智能、认知学习智能等多元化智能的发展。
四、结束语
从千校一面到开始注重校园局部装饰美化,从局部装饰美化到校园文化建设,从校园文化建设到人、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教育环境,这个历程阐述了人们对于教育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理解在深入与进步。在教育理念的革新中,校园环境建设实践也在不断进步,这个进步不是单纯设计手法的进步,也不是知识文化的纯粹张贴。以高超、娴熟的设计手法、设计方式将先进的科学文化探索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融入景观之中,每一个设计的环节都要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开放、自由、和谐、健康的理念诉求对教育与人的成长规律的尊重,这正是我们在校园环境设计实践历程中所要探究和表述的核心内容。
篇2
关键词:高校校园;校园文化;存在问题
Abstract: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ampus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not only the campus environment in service, and to a great extent, also affect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sense of valu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the campu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advanced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campus public environment.
Key words: Campu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mpus culture;Existing problems
考入的各个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而高校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场所,因此高校校园空间环境的建设设计的完善及质量更是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校园的公共空间建设不但有美化环境的功能,而且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好的环境能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作为一种独特类型的景观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一般可以大致分为自然景观与校园文化空间环境。自然景观是通常意义上的自然景观,如景观、水体、植物等;文化景观也被称为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基于融合的文化特征和构成的景观。而校园文化空间环境的概念理解的是:使用当地设计、充分利用校园的人文景观方法,创建一个特定的文化内涵, 能够历史传承校园公共空间环境。
一、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性
首先,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大学发展历史积淀中可以从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规划中有所体现。在西方文化史上的“文化”是指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变换,使其满足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在1871年,泰勒他发表了“原始文化”,点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的信托。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回忆。换句话说,许多大学校园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因此,在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护并同时体现出历史、文化、并反映在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中。使公共空间环境可以起到一个延续的作用,并传达出学校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历史意义。例如保留原来的标准象征性建筑、自然景观、公共设施、雕塑等,确保设计风格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这样使得公共空间环境有着悠久历史而且充满活力的一个整体。校园文化在校园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主要体现在构成了校园的各种元素本身,通过特殊的符号语言和形态特征,传达出独特的人文关怀。而大学显示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从各个大学校园独有的校园公共空间景观中感到大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所谓的校园文化是整个大学教育活动的,通过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校园文化可以理解为: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学校之形;制度文化是保证,是学校之规;精神文化是核心,是学校之魂。包括使这些特定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在校园物质实体。校园文化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所大学的观念取向上决定了大学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制度是观念的物化表现;物质文化是大学的环境与设施,包括空间结构、建筑风格、自然环境等等。物质文化是价值与审美载体,是一所大学形象最明显的表达。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性能,它存在于校园的环境之中,影响着校园内的生活节奏。行为具有多样性,与校园空间环境是和谐,互相支持,它们构成了现有的空间环境的全部意义。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内涵,是结合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个最密切的方式。
其次“以人为本”的环境建设。校园公共景观设计是为教师和学生的用户和服务。以基本的教学建筑为主,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照明等功能的完美系统。同时“以人为本”的重点是合理化、生态化的环境建设,为与人际交往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与教育环境。只有满足了环境要求,才能建立和谐的校园。坚持持续发展,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生态和谐校园。校园景观设计应在创新的理念为指导,注重实用功能,注重细节,旨在反映大学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历史内涵。此外,大学校园的整体设计应该能够反映我国的内在精神,注重实用性,注重生态价值。校园景观建设形式应该多样化,应该是根据该校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打造一个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文化认同大学校园。
与此同时,也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校园景观设计好的设计方案,在国外高校有很多的文化墙。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大学也有文化墙。它们多以宣传校园文化, 展示学生风采等,提倡绿色环保等等为主题。这不仅已成为在校园中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且提高了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校园, 学生们在体验景观的同时成为校园景观的实行者。
二、校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第一:很多高校缺乏公共空间环境的校园。现在,进入大学,大部分都是一个或几个广场,中间或附近有些审美感一般的雕塑。多数都是沿着中心花坛单一乏味的虚线对称。在一些校园里,除了构建复杂无味的教学设施外,其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就显得重要不足和缺乏,甚至有些学校没有真正进行大学校园环境规划设计。
第二: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不适合校园生活。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建筑入口、校园道路交叉口,经常有面板和广告牌,主要是业务广告和宣传,其实起不到对教育学生作用,目前,广告已经成为所有校园环境很难治愈“皮肤癣”。
结语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渗透在校园环境的每个角落。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景观传达给学生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在汲取科学知识的同时,逐步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尊重历史,感受深刻的文化底蕴,传承良好的学风,将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设计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校园的精神和物质功能,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篇3
关键词:风景园林 中学校园 规划设计 教学休憩
1、 基址概况:
兵团农八师144团中学位于农八师144团团部西北向,校园总面积85293.4平方米。其中有教学楼、食堂、宿舍楼、自行车棚、锅炉房、厕所等功能建筑,所要绿化美化的面积占校区总面积的56%。本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校区B区、C区部分、D区、E区等部分(A区为主教学区,已绿化)。B区为辅助教学区,现有建筑为教学楼一座、厕所一座;C区为教学服务区(旧区),现有锅炉房、库房、厕所及两栋宿舍(平房);D区为运动区;E区为生活休息区(新区),现有公寓楼一座,食堂一座。
2 、 规划设计原则和注意要点2.1 规划设计原则
根据该校的现状和中学绿化美化的特点,应本着“全面绿化、重点美化、提高档次、尽量节俭”的规划设计原则。2.2 注意要点⑴ 充分分析基址地形,地形设计应本着“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进行,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效果佳。⑵设计时应注意造景和功能并重,在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同时,应向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憩境域。⑶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有其特殊的人群和活动特点,风华正茂、朝气蓬勃,设计时无论从造园的风格和植物配置、尺度和比例、色彩、节奏和韵律等各个方面都应该进行突出和协调,具有校园绿化的特点,特别是设计出具有中学校园的性格和特点。⑷设计要实用、经济,规划设计讲求实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设计要有脱俗、领先意识,要有新意不落俗套,大方、现代、开朗。⑸ 注意三大效益,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通过绿化提高绿地覆盖率,力争施工后校园绿地覆盖率达到40%,使校园生态环境得以提高和改善,树种选择可以结合经济效益来考虑,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但应注意不能污染环境,布置应园林化。3、校园环境设计的立意和布局
3.1 立意
针对144团中学的特点进行重点设计,总体指导思想是通过造景对一中的整体环境水平得以提高档次,重点处进行点题,并将造园和人文、历史、校风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重点有两处,其一是辅助教学区、其二是生活休憩区,前者应注意突出以“学”为主来设计绿地;后者应注意突出以“休”为主来设计绿地。3.2 布局
整个校园绿化规划总体上分成四个区:辅助教学区、生活休憩区、运动区、教学服务区。辅助教学区教学楼前庭广场采用主轴线进行控制,属局部规则式布局,两侧的绿地采用自然式布局;生活休憩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形式;教学服务区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的布局;修读园和E区休闲广场采用自然式布局;运动场采用规则式布局。见规划总平面图(图1)
4、 园路设计
结合原有校园的道路将校园各分区进行联系,两侧的绿地结合亭、花架、廊等园林建筑小品进行自然式的布置,注意平曲线形的流畅和开合的变化,在路的拐弯处、视线的焦点处设置特置石、植物景观,路边设置木制坐凳,主路采用水泥彩砖铺装;修读园的园路设计主要布置鹅卵石嵌花铺装的路面,注意路面和蹬道两侧的置石和台阶的尺度处理;对于修读园小广场主要是碎拼大理石铺装。5、 绿化景观设计
针对该中学校园环境的现况将整个校区大体划分为如下几个需绿化美化的区域:B区教学楼前庭区和修读园区、E区休闲广场区、C区宿舍区、D区操场运动区,现分述之:5.1B区教学楼前庭区
B区为辅助教学区,现有建筑为教学实验楼一座、厕所一座。是144团中学校园绿化美化的重点之一。 教学楼前庭区位于教学楼出入口正南侧,厕所东侧,成长方形布置。该区以开放、简洁、大方、现代式绿地为设计形式,在西侧种植绿篱和乔木对西侧的厕所进行隔离。设计一以教学楼大门为轴线的控制主轴线,沿主轴线依次布置绿地,绿地中心布置园林建筑小品---风车构件,寓意着农八师144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见图2
图2(B区规划图)
5.2 B区修读园区
该区与教学楼前庭区相连接,在规划设计上紧扣“修、读”二字,突出以“学”为主来设计绿地。除在植物品种选择和植物造景上下工夫外,还在修读园绿地内设置景墙、游步道、汀步、座凳、景石,园内小广场中设置树池、石桌、石凳、廊架等园林小品,既丰富了景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人性化的生态“修读”空间。绿地种植上乔、灌、花、草相结合观果和观叶相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叶、秋有果、冬有绿;品种丰富,代表性强,树木挂牌,结合生物课的理论知识进行实地教学,广植李子、山桃、榆叶梅等树种,意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体现中学的莘莘学子刻苦求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意志和决心。见图2
C区宿舍区
C区位于位于校区西南角,为教学服务区(旧区),保留建筑有锅炉房、库房、厕所及两栋宿舍(平房)。在设计上用乔木把锅炉房和厕所与宿舍区分隔开,把原有兵乓球场重新布置、新增羽毛球场,用绿篱对活动场地进行围合,把它们与宿舍隔开。在两栋宿舍间再增设绿地,设置廊架、坐凳,以供师生休憩。通过这一系列改造既为住宿师生增加了活动设施,又美化了环境,降低了噪音与灰尘。见图3
图3
5.4 E区休闲广场
E区为生活休息区(新区),现有建筑为新建公寓楼一座,食堂一座,位于校区东北角,占地面积较大,也是144团中学校园绿化美化的重点之二。该区规划成疏林广场形式,留出种植池,下用S形或六角形砖进行彩铺并布置石桌石凳和特置石进行点缀,还在该区西北角增设篮球场(甲方要求)和健身场(安装健身器械),供师生晨练健身、读书和休息。在绿化种植上合理选择已驯化、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和常青树种进行布置,如沙枣、大叶榆、小叶白腊、樟子松等,并栽植灌木和宿根花卉,为师生健身、休憩创造一个优美环境。见图3
5.5操场运动区
操场运动区(D区)位于校区西北角,是学校唯一的一块大型运动场地。在绿化设计上将运动场和教学区用紧密的林带进行间隔,场地周围绿化以乔木为主,可选择枝、叶、等观赏部位随季节变化比较大,且冠大荫浓的树种,如小叶白腊、大叶榆等,少种灌木,以留出较多的空地供活动用。
6 、 植物种植设计
校区沿围墙规则种植乡土树种,如:大叶榆、大叶白腊。各区休闲绿地树木进行自然式种植,树木以群植为主,配以孤植。植物种类尽量丰富,种植方式以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和常绿相结合;观果和观叶相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叶、秋有果、冬有绿。主要植物品种为:小叶白腊、大叶榆、樟子松、李子、山桃、苹果、夏橡、暴马丁香、馒头柳、云杉、卫矛、火炬、山楂、红海棠、榆叶梅、紫丁香、芍药、月季、沙枣、黄刺玫、水腊、珍珠梅、石竹、草花等。
结语
篇4
现代大学的综合发展的教学思路,使学校科目全面、设施更趋齐全,促使学校的发展需要更大的使用空间,市区内已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大学校址选择了城市郊区,对于原始的城郊环境,在倡导以生态保护为设计宗旨的今天,使得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需要一套较为科学的设计体系,本文结合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环境设计的实际课题,初涉构成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领域。随着大学的教育方式从以教师授业为主转为以学生学习为主,我们研究构成新型高校校园景观的规划核心,即强调交融性:校园环境是为学校与社会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各学科之间提供合理的交流空间;强调学术性:校园环境是为校园塑造各种景点的象征性与文化氛围,体现校园的环境功能和景观特色;强调知识性:充分展现校园环境的智能化特色;以及应用高科技的环境技术,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改造;强调生态性:注重景观的生态适应性和自然维护,尽量保持现存地貌特征,将景观的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完美结合,创造符合校园教学功能的完善的生态体系。
景观设计首先注重的是对项目的场地进行系统分析。利用渗透性景观和道路系统划分场地空间,保持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生态环境有效疏导发展过程中的扩张压力。用融合的网络体系组织空间,空间结构的建构,交流氛围的营造,是通过交通规划和环境景观规划来创造。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汇夏藏龙岛科技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2047亩,规划用地为低岗丘陵区,地势东南较低,西北较高,用地内分布着鱼塘和原生林带,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良好的观赏性。合理地利用场地条件,充分展现大学校园景观特色成为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的规划指导原则。
由于该校址位于科技园区,是以创新为生命和以人文本的高科技为主体,要体现其集科教、生活、娱乐、社区、交流为一体的功能综合性,体现其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景观综合性,宜人的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生态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灵感。其次,是对景观规划项目作科学的系统分析,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十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分别为:景观节点、构造系统、场地竖向设计系统、场地交通系统、景观硬质铺装系统、照明系统、公用设施系统和文化展示系统。本文将侧重于竖向设计系统、景观硬质铺装系统、微气候调节系统、照明系统和文化展示系统设计五个方面的校园景观设计系统性作探索和研究。
一、竖向系统设计
竖向设计系统是对项目场地的整理和研究,包括场地的高程设计、场地的土方平衡测算、自然雨水收集,水岸生态系统研究等内容。在满足原规划中主路及建筑标高情况下,尽量保持对原有景观及土壤较少的干扰,从环境、文化、经济的角度考虑,确定竖向设计方案,根据网格法验算,尽量减少土方回填量。水系从东到西贯穿了整个校区,各功能分区之间或以路或以水相隔,断面设计考虑将掘湖泥土堆积成山,在区域内消化土方量,并营造此起彼伏的自然景观,同时增加地面汇水面积,并营造校园优美的天际线及景观节奏。将水岸线优化调整,扩大汇水面积,尽可能利用雨水收集保持人工水环境的水量,减少自来水的补给。保护生态,节约投资。在降雨时节,地表径流通过优化调整的地面坡向分别汇入水域或收集至集水坑,通过粗沙石的渗滤与丰富的水生植物的过滤达到净化效果,集水坑底部连通水管,在小型水泵的帮助下,可将收集净化的地表水进行植物的灌溉或林带的防火。边坡设计仅限于低矮的挡土墙部位,利用草坡和天然毛石结合,给人以亲切感,尽量打破平直一般的格局而采用造型丰富的形式。二、硬质铺装系统设计硬质铺装是景观设计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校区硬质铺装的时候,尽量采用透水性构造以维护原生的水循环。硬质铺装系统主要分为4个级别,分别为标志性广场、重点交通节点、各区域楼前广场、建筑物间庭院。不同级别的硬质铺装其构造方式、投资分配、绿化布置、风景感受均有明确区分。主广场以混凝土块为主,配合花岗岩为主,点缀草皮,景观树种,补充土壤水分,降低夏季硬质铺装地面的热气蒸腾。庭院以深褐色耐火砖为主,草皮、树木相间,尺度亲切、宜人。
三、微气候调节系统
校园用地呈长方形,东面临湖,西、北两面临城市干道,利用丰富的水景及合理的绿化布置,创造出有利于微气候调节的生态系统。设计中西、北两方向及规划路的校园边界,密植以樟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带,能有效隔绝公路噪音,并且能过滤灰尘;东面临河,种植垂柳、芙蓉、桂花、银杏等。冬季,西北边界密实的常绿阔叶林带能将寒冷的西北风吸收、减弱,南面的乔木树叶落尽,稀疏的枝条毫无遮蔽地将宝贵的阳光与暖气流引入校园;夏季,校园内地表的升温使热空气上升,吸引冷空气流向校园,南面高大的落叶乔木树大荫浓,可遮蔽炎热的阳光,来自南面的夏季主导风从树冠的底部直入校园,带来凉爽的气流,并将南边芳香植物的气息带到校园各地。中心水景的水雾状喷泉组,形成一片水雾幕,在夏季降低气温,在冬季可以增加空气负离子数量,达到提高空气温度的微气候调节作用。
四、照明系统设计
照明设计需满足行车、行人的运动、安全及景观需要。根据被照明范围不同的使用性质,所选用的照明器及照明方式是不同的。有高杆路灯,它的布置强调良好的视觉导向性,形成校园内的主要照明骨架;庭院灯,它是对景观及绿化的整体普通照明,为景观基础照明;壁灯,由于耗电量不大,可作夜间安全照明使用;脚灯,用于步行导向与提示,可作夜间安全照明;投光灯,耗电量较大,能产生令人激奋的视觉效果,使用于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潜水灯,用于水景照明。基于对照明的性质与能源消耗的考虑,整个照明采用3种分时照明方式:节日照明方式、常时照明方式和安全照明方式,不同的照明方式产生不同的照明效果,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减少投资。
五、文化展示系统设计
设置不同的人文景点、雕塑景点,营造校园的文化气息。在校园的核心部位,人流量较集中处设置主题雕塑,丰富校园的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景观特色,设置亭、园、岛、广场等不同的人文景点。校区的指示标牌经过精心设计,各个不同功能分区既统一又各有特色。集中体现校园的整体文化。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中小学建筑
Abstract:School desig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on system. Accompany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boost population in China, dimension of school gradually expanded. Since either new construction or refurbishment of school projects are aims to provide healthy, comfort, high-performance learning space for next generation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meaning of sustainability, therefore it make sense to study how can a sustainable school can be designed. In 1990,‘Green school’ movement expanded within global range, many countries has started their own sustainable school program, such as‘Green school’ in Sweden, ‘Sustainable school’ in Australia, ‘Eco-school’ in UK and‘Healthy school’ in US. Through decade of development, these countries have managed adequate assessment method, technical approach and operation strategy. In China, policy maker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 are gradua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 school. The report seeks to offer suggestions in improve the school design in China within sustainable scope.
Keywords:sustainable building design;sustainable development;schoo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8-0050-04
1 前言
我国现存有280000所小学,85000所中学,涉及建筑面积1.388万亿m2。而这些建筑人均消耗的能源是普通人均能耗的4倍,消耗的水资源是普通人均耗水量的两倍。如果以现有的建设模式发展下去,将导致电力、能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建设、运营中带来的垃圾和二氧化碳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巨大负担。相反,绿色中小学能提供更健康的学习环境,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到课率、促进学习成绩的目的。美国Heschong Mahone集团曾对此做过系统调研。研究发现,噪音和室内采光更好的学校能使学生的测试成绩提升7至20个百分点,通过通风方式的改进,学生的缺勤率下降了60%。此外,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学校能更好的普及环保低碳理念,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传播也能不同程度的辐射在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及周边社区,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另外,绿色建筑能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小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无论是对经济、社会还是环境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长效的积极作用。
2 国内外绿色中小学校园的发展
绿色学校、生态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种子学校等名词是各国大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衍生品。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绿色学校(生态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设施是否低能高效经济环保,二是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展状况,三是与周边社区相互联系。因而,绿色学校与绿色校园的概念是相互交错的。虽然各个国家依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对绿色学校和绿色校园的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但二者又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
美国是绿色校园运动发展最全面最深入的国家。2010年成立了绿色学校中心,并建立了绿色学学校市长联盟、绿色学校联合会及美国绿建委学生组织,试图通过一系列政府和市场行为全面推动绿色校园的发展,活动席卷了校园相关的各个利益集团。到2010年7月,美国共有315所学校获得LEED认证,其中58所获得LEED for school 认证[1]。其绿色校园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室内环境质量,但对于校园整体布局和环境关注较弱。
英国是对学校建筑的室内环境关注较早的国家。1931年BRE的前身建筑研究站就开始对教室的热工性能开始调研,1944年出版了学校建筑设计推荐(Recommendations on school design)。2004年针对中小学校园环境评价的标准BREEAM School,之后又出台了BREEAM FE用于高等教育设施的环境评估,2008年合并了两个标准,编订了普遍适用于大中小学的评估准则BREEAM Education。英国政府计划至2020年把全英的中小学校都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学校[2]。
我国近年来也开展了一系列绿色中小学校园的研究与实践,并在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成立了绿色校园学科组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学科组于2011年召开中美可持续校园研讨会,并于2012年在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举办“绿色校园”分论坛。实践方面,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北京金茂府小学、长沙梅溪湖中学、生态城低能耗中学、毛寺生态小学等一批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应育而生。但总体而言,我国中小学绿色校园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缺乏针对性强的评估标准,许多学校难以获得绿色建筑认证。
3 政策发展与导向
早在1996年我国就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提出了绿色学校的概念[3],1997至1999年、教育部和环境保护部共同发起了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而后于2001年了《绿色学校创建指南》。《指南》对环境建设的评估细则中包括了校园绿化程度、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状况、学校卫生状况及污染控制状况的相应要求。2008年针对高等院校学校设施及规划出台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导则确立了高校节约型校园的监管体系和评价办法,并为校园建设提供了节能技术指导[4]。随着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的成立,绿色学校设施的建设正在向规范化的方向迈进,覆盖大中小学校的评估办法《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日前已于2012年11月通过审理。
4 评估标准
美国用于学校类建筑的评估标准是LEED for school,包括可持续场地设计、水资源利用效率、能源与大气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革新设计六个方面对学校建筑给予评分。LEED for School在室内环境质量方面要求更高的得分,尤其在采光和声环境分项的评分值上,而在可持续场地、能源与大气环境、材料与资源等选项中要求得分较低[1]。
英国采用BREEAM Education作为评估标准,包括管理、健康与舒适、能源、交通、水、材料、废物、土地使用和生态、污染和创新共10个项目进行评分。根据每个项目里的得分乘以每个项目的权重比然后获得最终的得分。根据分值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大于等于30分通过、大于等于45分好、大于等于55分为很好、大于等于70分为优秀、大于等于80分为卓越。BREEAM Education的评估是由第三方机构独立完成的,评估过程分为设计和建造两个不同的阶段。另外,BREEAM Education有很多的减排条款归纳到室外环境中,BREEAM更侧重建筑队室外环境的影响,相对节水的要求较弱。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出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评估标准,部分区域也有当地的评估标准。由于目前针对教育类建筑的评估标准还在审批阶段,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绿标用于教育类建筑的一些缺陷。如绿标第5.1.11条要求公共建筑合理开发地下空间[5]。然而,我国的中小学项目基本为底层建筑,地下室并不常见,因此应该对利用开发地下空间的要求做合理调整。另外,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现存的中小学校设施大多不设置中央空调系统,因而绿标中设计中央空调技术的条款不适用与学校项目的评价。
5 绿色中小学校园的设计要素
校园规划:与其它单体建筑最明显的差别是学校设施往往是多个建筑物和多样化的场地使用相结合的产物。因而能源足迹需要综合考虑场地的水资源利用和交通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对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开敞空间也能对周边环境带来积极影响。校园内的建筑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单体建筑的日照与风向,还应结合周边的空间综合设计。建筑与绿化可以相互遮挡减少夏季太阳辐射,落叶乔木在冬季还不至阻挡室内得热。周边建筑可以用来遮挡风和直射阳光。
环境课程:校园整体可以很好的辅助环境教育。根据不同的年级,环境教育可以从简单的了解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到生态系统的循环与联系。建筑物与环境的关系本身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探求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之间的潜在关联。
使用群体的多样化:学校在社区基础设施中占据很大比例,因而它们象征了大量空间,能源及资金的投入。引导学校向周边社区人群开放能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减少重复建设的资金浪费。
水资源利用率:绿色校园强调减少可饮用水资源的使用,这可以通过中水处理或雨水回收等手段来实现。如卫生间的排水和绿地的灌溉水都可以用回收或循环利用的水源来代替可饮用水。
能源利用率:20%~30%的建筑生命全周期能耗来自于建造过程,70%~80%来源于建筑的运营过程。能源利用效率不仅仅和经济相关,能源的利用方式还直接影响到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候变化及学校的碳足迹。缓和能源供需的矛盾,首先要了解建筑的用能结构。照明是学校主要的电能消耗途径,此外是电器的电能负荷。提高自然光的利用效率合理的人工照明控制系统可以节约用电40%~60%。另外,培养良好的节能意识,随手关闭不使用的电气设备电源也能有效的减少电能的浪费。
采光设计:自然采光时要尽量避免眩光,良好的采光均衡度和反射比也是室内光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天空漫射光比直射阳光均衡性更高从而避免强烈视觉对比。太阳直射光的利用需要结合采光分析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人工光源的设计尤其要注意开关的控制方式。
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与装修材料、通风紧密联系。应当在建筑使用之前风干或冲洗以减低室内污染物含量。另外一方面,通风状况也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室内空气质量。热回收通风设备能保证90%~100%的换气率的同时能有效的去除污染物、细菌。
热舒适度:对于许多学校而言,是否使用制冷空调取决于人对不舒适环境的耐受程度。高效的自然通风模式往往能够减少对制冷空调的需求度,在某些气候分区甚至能省去。
声环境:声环境质量在学校建筑的性能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室内学生是否能听清老师的讲课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声环境的好坏往往取决于维护结构的性能、空调系统、自然通风系统及室内装修。空调设备发出的音量不能干扰正常教学,室内声反射的次数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通风口的设计必须朝向安静的区域。如若校园邻近城市主干道,毗邻主干道的一面外墙及窗都需要进行降噪处理。
6 绿色中小学校园设计的常用策略
被动式设计:学校的被动式设计主要是通过遮阳、通风、自然采光和优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实现的。这些设计策略能缩减机械通风、制冷、采暖、采光的需求,同时不影响室内舒适度。许多采用被动式设计的学校都有这样的特征:一到两层建筑,南向布置教室、阳光间、中庭。这种设计模式能够获得充足的室内光线以及较好的通风。但是这样一来教室内的声环境会受到影响。另外一方面,使用混凝土材料能减少建造和运营造价,其防火和保温性能优异。研究证明采用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运营中碳排放量远小于采用钢结构建筑。因此合理的结构选型也能达到减少环境影响的作用。
可再生能源利用: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不仅能减少学校的运营开支,还能起到一定教育作用。适用于学校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水和光伏发电技术是最常见的两种太能利用策略。由于学校类建筑的用能高峰和太阳能供给时间基本一致,因此利用效率较高。另外,学校的活动场地可以用来敷设风力发电装置,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可能产生噪音干扰,中小型涡轮机更为适宜学校。生物质能的利用需要取决于当地的环境条件,若能够保证持续的当地供给又不需要额外的燃料储存空间,生物质能会是一项经济适用的技术措施。
7 案例分析
Kingsmead小学(图1)是英国建筑使用研究BUS(BUILDIGN USE STUDIES)认可的近年来最好的小学建筑案例之一。设计团队希望能为社区提供一所低能耗、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学校,并试图把环境教育与之相结合。项目在2004年7月建成,9月交付使用。其舒适程度在投产使用后获得了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该项目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低碳环保经济可回收。在平面布局上充分考虑了自然光线的利用并综合采用了主、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生物质锅炉与冷凝锅炉组成的采暖系统为建筑提供间歇性供暖。另外,屋面雨水回收系统还被用来作为数学和地理的教学材料。
如图2所示,在平面布局上,小学的设计方案颠覆了寻常的设计思路,学校的主入口靠近主干道设计有利于缩短交通距离。弧形走廊是整个建筑主要的交通空间,围绕走廊北侧是教学用房,南侧布置办公用房、报告厅及其他辅助功能空间。把教室布置在建筑北面能避免夏季过热同时争取到稳定的自然光(图3)。建筑是木结构的,使用胶合木材作为框架和外墙的主要材料,而非承重墙则采用混凝土砌块作为填充材料,便于拆卸和回收利用。坡屋顶朝内倾斜便于雨水回收冲洗厕所,这一措施不但减少了30%的饮用水使用还缩减了落水管的数量。室内安装的电子显示屏能为收集的雨水计量,从而为学校的环境 教育提供材料。学校外墙及屋顶敷设了20mm的玻璃棉作为保温层,使得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降低到0.17W/m2K。低辐射玻璃组成的双层窗也有效的减少了热量散失。采暖系统由一个60kW的生物质锅炉和一个100kW的燃气式冷凝锅炉组成。如图4所示,生物质锅炉使用当地废弃木材生产的木屑作为燃料。当生物质锅炉的功率不足以满足使用时,冷凝锅炉作为补给。每间教室都有一个冬季不采暖的花园直接与游戏场地相连,这些缓冲空间能减少室内的热量散失。如图5所示,教室大部分时候利用天窗进行自然采光,室内人工照明连接了日光传感器,当室内光线充足时人工照明会自动关闭。除此以外,设计者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和光伏发电设备。电厨房和卫生间20%的热水由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15%的电力是太阳能光伏模块提供。
8 结语
中小学校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会成为这类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比对不难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建筑的性能与之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设计者,应当从校园规划、环境课程、用途的多样性、水资源利用率、能源的利用率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干靓.美国绿色学校评估体系及其实践研究[C].//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11:97-101.
[2] Murphy,C. &Thorne,A.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BENEFITS OF SUSTAINABLE SCHOOLS.
A review [M]. Watford: IHS BRE Press,2010:6-7.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Z].1996-12-10.
- 上一篇:环境设计的特征
- 下一篇:效益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