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篇1

关键词: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概念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是我国的提法,在国外没有“现代服务业”这一提法。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出现“现代服务业”的提法,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在以后的历届会议中都沿用这一提法。但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在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也没有确认现代服务业的界定范围。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强调“现代服务业”是依赖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起来的

刘志彪等(2001)认为:“现代服务行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分化形成的,是伴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

刘有章、肖腊珍(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内涵极广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国民经济新兴领域。”

邱立新、周田君(2005)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密集的服务业。”

李江龙(2007)则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显著依赖现代科技手段和组织方式,向社会、企业、政府和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的公司与组织的总称”。

谭仲池(2007)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是指工业产品的大规模消费阶段以后出现快速增长的服务业。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包括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含量与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以上概念基本上都强调了“现代服务业”是依赖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起来的,但是也并不是没有区别的,笔者比较同意谭仲池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二、强调“现代服务业”是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

朱春明(2004)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是指与现代技术密集、产业分工深化和经社会发展相伴的信息服务、研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服务等,但主要是为生产者服务的商业服务业。”

来有为、苏爱珍(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又称为‘现代生产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提供的服务。”

郑吉昌等(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咨询业、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

晁钢令(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为了满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的功能强化与职能外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要为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商务活动(公务活动)降低成本、扩展功能、提升效率而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部门。”

以上概念,前两个是着重强调现代服务业是为生产者服务的,后面的两个阐述的比较全面,强调了现代服务业是为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服务的。以上含义的界定仅仅是指出了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并没有指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所以笔者并不同意以上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三、强调“现代服务业”分为新崛起的和对传统服务业改造后的两类

常修泽(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不同于原有状态的传统服务业”。笔者对其内涵界定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新兴的或新崛起的服务业;二是指“传统服务业”当中经过用新技术、新流程、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提升后的那部分服务业。

夏杰长、霍景东(2006)则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其需求主要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

以上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也是现今比较典型的一种,为许多人所接受,其论述还是比较贴切现实的。

四、强调“现代服务业”分为现代生产和现代消费

黄繁华(2002)在《经济全球化与现代服务业》一书中对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为两部分:现代生产和现代消费。现代生产是指应用现代科技和满足生产中间需求的各项服务;现代消费是指主要满足个人提高生活质量和能力扩展所需要的服务。这位学者的定义,虽然在国内很少有学者支持,但是他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也不是不无道理的。不过究竟该如何区分生产和消费?其实很难区分,比如说房地产行业,笔者认为既有生产又有消费。

以上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学者们对现代服务业的理解越来越接近其本质。为了能很好地理解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从现有理论归纳的角度分析,现代服务业一般具有五大基本特征:1、高技术性,即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高;2、知识性,即现代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服务,使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3、高增加值性和集群性,即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使服务过程产生知识的增值,而且可以产生服务的规模效应和各种服务相互融合的聚集效应,引起服务的大幅度增值;4、从业人员高素质性,即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大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基础和技术、管理的能力,从而构成了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能力和“白领”、“灰领”阶层的聚集区;5、新兴性,即在时间上是现代兴起的或从过去演变而来的。

对于现代服务业的五大特点的描述,是针对现代服务业整体而言的,但具体到某一实际的服务行业,它可能同时具有五大特点,也可能只具有一两个特点。例如,旅游业的整体行业具有知识性和高增加值性,但缺乏高技术性、高素质性和新兴性,只有诸如航天中心游和未来的太空游之类的科技旅游,才同时具有五大特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志彪,周勤,欧阳良钻.南京市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的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1(增刊).

[2]刘有章,肖腊珍.湖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3.

[3]邱立新,周田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5.3.

[4]李江龙.现代服务业与城市能级提升[J].理论探索,2007.2.

[5]谭仲池,向力力.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6]朱春明.关于我国服务业发展中的几个战略问题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4.13.

[7]来有为,苏爱珍.中国现代服务业差距何在[J].科技决策,2004.7.

[8]郑吉昌,夏晴.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4.11.

[9]晃钢令.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4.

[10]常泽修.论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体制创新[J].理论与现代化,2005.4.

篇2

Abstract: If Jiaxing realizes the transfer to strong economy, it needs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promotion of the innovative enterprises, which need the support of modern services with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high human capital, and high added value. The paper makes the SWOT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Jiaxing, and points out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nd on the basis of SWOT analysis,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Jiaxing modern services by SWOT matrix.

关键词: 嘉兴市;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战略

Key words: Jiaxing;modern service industry;SWOT analysi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127-02

1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上,首次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当前国内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服务业作了定义,它们既有共性,也在其范围问题上存在着差异。这里对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做如下定义: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借助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出现的新兴服务业和被改造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层次、高附加值、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

2 嘉兴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1 服务业总量不断增加 自“十一五”以来,嘉兴市的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在2006—2010年间实现年均增长13.5%,比同期GDP增速高出约1.1%。如表1所示,2010年全市服务业产值实现同比增长12.5%,达到833亿元。2006—2010年,全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33.5%提高到36.0%。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2.2 领域迅速拓展,重点行业亮点纷呈 近年来,嘉兴市服务业在涉及领域上得到进一步拓展,已经涵盖了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咨询等多个领域。其中,科技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到2009年全市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87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家。

3 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

3.1 嘉兴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势 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嘉兴是一座充满江南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拥有7个国家AAAA级景区,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资源非常丰富。②良好的空间区位条件。嘉兴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实现了到上海、杭州、苏州的一小时交通圈。嘉兴绍兴跨江大桥、杭浦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③具备成熟的产业承接平台。嘉兴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成熟,现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个、省级经济开区11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多个,为全市发展科技研发、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重要平台。④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业发展氛围。嘉兴对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认识越来越深。

3.2 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劣势 ①高素质人才缺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是依靠高智力的人才。目前嘉兴无论是在人才总量还是在人才结构上和周边的上海、杭州等城市都有较大差距。如表2所示,嘉兴2010年的人才结构中大学本科以上才达到7.82%,而初中及以下的人口达到了58.52%,高素质的人才缺乏可见一斑。②相关要素支撑不强。总体来说,目前嘉兴对服务业的投入比重仍然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服务企业为研发主体、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科技资源的成果转化水平较弱。③结构不尽合理,层次偏低。嘉兴服务业内部主体依然是批发零售、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其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金融保险、信息科技等新兴服务业。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对比上,新型服务业要远高于传统服务业。以上两者相结合,就反映出嘉兴市的服务业发展的整体产业效益不高,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3.3 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会 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服务业就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嘉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057元(9144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20元。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普通百姓对服务业的依赖和需求日益高涨,这给服务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图1)②政府的大力支持。2011年上半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会上印发了《嘉兴市服务业倍增行动计划》和《嘉兴市促进服务业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③浙商回归工程,让嘉兴服务业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

3.4 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挑战 ①来自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从长三角地区内部看,上海和浙江都非常重视对信息产业、金融业、现代商贸等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同一经济区域内相似的发展模式使得两地的服务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周边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吸盘效应,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动聚集,使得嘉兴服务业临着更大的来自市场的挑战。②产业分散、聚集效应不明显。目前,嘉兴现代服务业的行业布局还处于分散状态。除了房地产、通讯、金融业外,其他服务性企业实力较弱且布局分散,不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不利于本地区服务性企业的长远发展。③市场化程度低,对外开放不够。部分服务行业存在多头管理,不利于企业的运营发展。

3.5 嘉兴发展现代服务业SWOT矩阵分析 针对当前嘉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可以通过SWOT矩阵来确定未来嘉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如表5所示,横坐标列出了优势(S)、劣势(W),纵坐标列出了机遇(O)、威胁(T),表中交叉部分表示可能采取的战略措施。

4 嘉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4.1 统一规划,分类指导 针对嘉兴服务业发展布局情况,建议尽快出台“嘉兴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通过政府的科学设计和引导,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4.2 完善体制机制 为了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深化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益事业、中介服务和各类经营服务收费的管理。

4.3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应下大力度推进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改变当前嘉兴服务业专业人才缺乏这一现状,努力为本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振华.服务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科学发展,2010(7).

篇3

关键词:高新区 现代服务业 市场营销

1 问题的提出

1.1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初步发展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国内外比较一致的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1.2 烟台高新区现代服务业综合体建设 根据《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区域配置将按照“一心四带”展开。“一心”,就是以三校科技园为中心,打造烟台高新区的科技CBD。“四带”,即以科技大道(学院路)为轴线,打造高端服务业聚集带;以烟威高速公路南现有工业园区为基础,打造高端制造业密集带;以滨海路为轴线,打造滨海度假休闲旅游带;以辛安河为轴线,打造滨河高档次科技文化观光带。“四带”中的一、三、四构成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已具有现代服务综合体的雏形。“现代服务业综合体”或“新兴服务业综合体”,其定义是:以一、两个现代服务业类型为主导,聚合了房地产、旅游休闲、商业贸易、博览展示、节事活动、文化娱乐、创意研发等三类以上第三产业业态的多功能、复合型综合体,这是第三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不断升级并向集约化、低能耗、高附加值模式转变的高级发展形态。

1.3 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 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服务营销)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服务作为一种营销组合要素,真正引起人们重视的是本世纪80年代后期,这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产业升级和生产的专业化发展日益加速,一方面使产品的服务含量,即产品的服务密集度日益增大。另一方面,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他们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需求层次也相应提高,并向多样化方向拓展。

2 高新区服务业现状及分析

2.1 初步资料调研

2.1.1 规模与结构 2010年,烟台第三产业的规模已经有了明显的扩大。这一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457.48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上升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64.93亿元,增长36.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67.40亿元,增长14.4%。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959.30亿元,增长77.9%,占全社会投资的35.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三产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67.40亿元,增长14.4%。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959.30亿元,增长77.9%,占全社会投资的35.5%。交通运输业与房地产业也是第三产业中投资比较大的产业。

(数据来源:烟台统计局之2010年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1.2 服务业发展态势与特色 烟台市服务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占全市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五年来,该市服务业发展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速度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30.2%提高到2009年的32.1%,年均提高近0.6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贡献率明显增大。2009年,全市服务业对GDP贡献率达35.2%,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三是层次明显提升。全市服务业发展不断从传统向现代演进,从低端向高端挺进,从生活性向生产性拓展,呈现出领域拓宽、层次提升、高端引领的良好态势。2009年,金融、房地产、信息传输与计算机软件、租赁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07.4亿元,比重达到42.7%,比2006年提高15.8个点。

(数据来源:烟台统计局之2005-2010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 SWOT分析 结合烟台高新区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作出SWOT分析,如下表:

3 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战略选择

蓝图已经绘就,为了缩小服务意识与日益提高的人口素质和区域内被服务企业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要求烟台高新区服务类企业必须建立全新的服务营销战略,现实的选择是:

3.1 技能支撑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的替代周期越来越短,掌握先进技术的服务企业常常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产品。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其实质是人与人、智力与智力的竞争,是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与技巧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还必须充分重视掌握先进技术的人的能力的运用与发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现代服务企业的必然选择。

3.2 资源共享 现代社会发展的另一重要动力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对信息进行充分、必要地整合,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共享,充分提升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服务”,这一产品的特殊性之一就是所拥有资源的重复利用特性,这也为服务资源的共享与充分利用奠定了基础。作为现代服务企业,充分认识这一点,对于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和质量至关重要。

3.3 品牌营销 在服务产品几乎无差别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必然集中到形象的竞争上面。特别是服务属于无形产品,消费者的体验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现代服务企业形象的树立,是通过个性化、无瑕疵的服务来完成的。所以服务过程与营销过程密不可分,将营销过程嵌入到服务过程是现代服务业提升企业形象,树立产品品牌的关键。

3.4 运营创新 创新是源泉,创新是现代营销活动的命脉。作为现代服务企业,创新不仅体现在服务产品的多样化,而且体现在服务过程的方方面面。因为服务业面向的是复杂的、多变的“人”,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与产品,将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基于现代服务业自身的复杂性,以及消费者相对于传统服务业对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迫使现代服务业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才能获得市场的持续认可。

参考文献:

[1]汪永太.刍议现代服务业市场营销的特征和性质[J].商业时代,2008,36.

篇4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产业结构升级 对策

一、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特征的新兴服务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成都市产业结构升级极其重要。

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类似的阶段。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平均吸收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仍然很低。从长远看,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服务业,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素质结构,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服务业科技特点是应用性、系统性和集成性。即使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最先进的前沿,也可以实现先进技术在应用层次上的跨越发展。

二、成都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

目前, 成都市已进入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应充分利用成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条件,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独特的环境优势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成都作为国家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独特、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在西南地区名列第一。优越的人文环境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广阔的经济腹地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辐射功能较强,服务业市场需求巨大。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成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必然创造对生产业的大量需求;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也将促进民生业的提档升级,推动服务业进入新一轮大发展时期。

优势行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成都住宿餐饮业、文化娱乐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发展较好,旅游业尤其是国内旅游业发展良好,金融业在西部地区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这些优势产业为成都服务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成都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劣势

发展不够优化。成都市的传统服务业占主导,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2012年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57.11%,电子商务对全区服务业的渗透尚未展开,新兴的科技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欠发达,呈现不均衡发展。

现代新兴服务业起步晚。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有信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中介咨询业等。而金牛区的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型服务业尚未大范围发展。

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金牛区物流业、科技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的专业人才较少,尤缺具有娴熟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

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空间布局规划滞后,区域分工不明确,空间资源开发无序。全市绝大部分服务业尚处于自发状态,特别是生产业尚未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各区(市)县服务业发展重点不明确,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

政策体系亟待完善。成都市发展服务业的政策体系不够健全,政策支持力度较小。特别是财政支持力度相对较弱,投入少且分散,缺乏政府引导资金和投融资服务平台支持,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也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撑。

四、成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

针对成都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利条件,可以得出成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

因地制宜,明确重点发展产业。成都市当前的重点是要大力发展生产业。而发展生产业的重点是科技创新服务业, 主要包括高技术型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科技创新型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上,即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上有所突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如研发、设计、中介、测试、咨询、技术市场等产业的创新性强、辐射面广, 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产业培育与整体实力提升。

推进现代服务业外部化发展,深化专业化分工。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中既要有外延型的规模扩张也要注重内涵型的质量提高。规模扩张主要是开拓新的服务产品和种类增加新的服务门类和业务改善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而形成更为完善和深化的服务业分工体系降低企业外购服务的获取难度。质量提高主要是用先进的理念改造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

优化产业布局。成都市要根据“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的要求,在城市规划中明确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块建设,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空间结构,加快实施旅游休闲功能区、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区、物流功能区等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对土地、交通、生态等各类资源的许可利用做出科学的安排,提高各类服务设施的集约化水平, 促进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产业格局。

优化政策环境,增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导向作用。成都市要加强对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政策支持, 在准入、用地、用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 设立现代服务业专项奖励资金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等;对税收潜力大、吸纳就业多的现代商贸、会展、旅游、新兴服务业等项目上给予政策扶持。

参考文献:

[1]张美文.对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探讨[J]学术交流,2006.

篇5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产业构成 营销战略

    一、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构成

    1.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其后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但是,关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界定尚无权威的认知。

    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进步而出现的,第三产业中的新兴服务类产业。这一界定的依据是

    (1)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氰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这一分类基本涵盖了现代服务业的大部分产业。而且,国家最权威的统计机关至今仍以三次产业来衡量国家的经济运营状况,未将现代服务业单列。

    (2)根据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法,“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以及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表述,“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从两个有一定时间延续性的中央文件来看,我国最高决策机关将“现代服务业”的层级等同于“传统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组成之一。

    (3)“现代”,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从社会与经济进步的角度来看,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没有必要每出现一个新的行业或产业类型,就根据当时的热烈程度,将其地位人为地提高。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或外延有不断调整的要求。

    2.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构成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优先发展运输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围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

    通过对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构成表述的分析,可得到现代服务

业的产业基本构成(见下图)。

    注:上图中粗斜字体为世贸组织界定的现代服务业范畴,其未列入“物流”、“电子商务”等我国界定的产业部门。

    总体来看,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产业部门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了新的服务领域和业态。

    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主要工作

    现代服务业的涉及面新而广,对技能的要求高,因此需要企业更加细致、创新地开展工作。

    1.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要突出对现代制造业的服务与促进    我国长期以来对制造业的重视与发展,一方面使得制造业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成为“世界工场”;另一方面也使制造业到达了发展的“天花板”,需要新的推动力,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需要推动制造企业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人尽其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目前,中央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就是为先进的制造业服务。特别是运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是为现代制造业服务的核心产业。

    2.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要为不断发展变化的消费需求提供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不仅满足于基本的温饱,他们的需求必然会向更高、更广、更新的层面迈进。因此,需要现代服务业企业提供更加令消费者满意的、创新性的产品,以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例如,老年服务产业、社区服务业等等。

    同时,为民生服务的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运营体系。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责任,更多的是对其进行优化,促进其产生新的增长点。例如,现代商贸业、医疗卫生业等等。

    总之,现代服务业的工作应更多地具有创新化、科技化与人文化的特色。

    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营销战略思路

    1.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特点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以下经营特点

篇6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内涵外延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两个层面对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外延作了清晰的界定。科技服务业是近年来新兴的服务业,然而学界对其内涵和外延一直存有争议。

科技服务业起源于西方,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科技服务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随着各国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以提供智力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且日趋活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服务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但是对于科技服务业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对于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迄今为止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在研究和管理中造成一定的混乱。

科技服务业概念界定的意义

科技服务业内涵和外延的明确对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有利于各级政府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业扶持政策。在制定扶持政策前必须明确科技服务业应包括哪些行业和机构。其次,有利于行业的管理。有了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在进行行业管理和统计工作时,可以避免错、漏和重复,才能避免出现把气象局、图书馆、书法协会等单位也统计进来的错误。最后,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在科技服务业的产业特征、发展规律、集聚模式以及对其他产业和科技进步的推动研究等方面都要求对科技服务业的明确界定。

科技服务业界定相关研究状况

目前还没有对科技服务业内涵和外延比较公认一致的看法。我国在1992年由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关于加速发展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将科技服务业定义为“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的统称”,科技服务业的概念开始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但此概念过于笼统,并没有对其内涵做出界定,只是给出了科技服务业所包含的行业,而且也不完全,如研发试验、技术转移服务等行业没有包含在内。

目前国内学者对科技服务业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杭燕(2006)、王亮(2007)等为代表的“目的论”。他们认为“科技服务业是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各种服务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把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作为科技服务业的目的,这里的“科技”是“服务”的对象。这种观点实际上认为科技服务业就是为科技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忽视了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服务的机构或组织,如提供测试服务、数据处理等服务的机构。第二类是以王晶(2006)、陈先荣(2005)等为代表的“手段论”,他们认为“科技服务业是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其服务手段是技术和知识,服务对象是社会各行业”。这里的“科技”是“服务”的定语,也就是科技型服务业,类似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这种观点片面强调科技作为提供服务的手段的特征,忽视了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目的。这就把一些提供科技咨询、科技信息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排除在外,因为许多科技中介机构仅仅起到的是连接科技生产者和需求者桥梁的作用,并不总是需要较高的技术和非常专业的知识。这两种观点只是阐述了科技服务业的某一方面的特征,都不全面。

在界定科技服务业外延时,学术界对于科技服务业行业的分类有多种,有分二类、三类的,有分四类、五类的。例如杨集政(2003)把科技服务业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参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的机构,如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二是利用技术、管理等知识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三是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提供了中介科技服务的机构,如专利事务所、技术市场等。王晶(2006)从在服务内容上的差异性将科技服务业划分为科技信息、科技设施、科技贸易、科技金融和企业孵化器五个子系统。不管如何分类,其内容都不完全。

科技服务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一)对“科技”和“服务业”的理解

“科技”当然指科学与技术,问题是在科技服务业中如何体现“科技”的含义。是指科技部门、科技服务手段,还是科技水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科技服务业的主要业务范围。根据《意见》中对科技服务业的意义和定义描述,科技服务业主要是为了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对象主要是科技研发机构、科技需求和使用单位,服务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科技和知识。因此“科技”的含义既要体现科技服务对象的科技特征,也要体现利用“科技”的手段。

服务业传统的非实物性、非生产性、不可储存性、不可贸易性、即时性等特性得到了较为一致的认可。陶纪明(2007)在综合了贝尔、界屋太一和马德里克以及周振华等人对服务的理解基础上,提出了“服务满足的是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的观点,并把“个性化”作为区分商品和服务的主要标准。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就是服务,提供标准化需求的就是商品。

在确定服务业的范畴时还应注意统计对象的独立性,不能简单地根据单位性质来确定统计的范畴。比如制造业企业的研发部门,如果不进行独立核算,无论其规模多大都应该归入制造业范畴;而一旦独立核算,则应该归为服务业。同样,研发单位的制造生产部门,如不独立核算,无论其产值、规模多大,应该计入科技服务业;独立核算,就不能把它列入科技服务业范畴。

(二)科技服务业的内涵

综上所述,科技服务业的定义既要体现服务对象的科技性,也要体现服务手段的科技性。因此科技服务业可以定义为:是指一个区域内,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为科学技术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提供智力服务并独立核算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

对这个定义内涵的理解包括:科技服务业的统计对象应限定在一个区域内,如国家,省(直辖市),市,县(市、区)等,在讨论科技服务业时不能脱离区域的范围;科技服务业的服务宗旨是促进区域内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水平的提升;科技服务业的服务对象为科学技术的产生、传播和应用部门;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手段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这是对服务主体科技水平的要求,避免把为科研部门提供快餐、卫生服务的行业列入科技服务业;对提供科技服务的部门或机构的要求是独立核算,并不强调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把独立核算的非独立法人机构也作为明确的统计对象。

(三)科技服务业的外延

依据以上科技服务业定义的内涵,同时参照《江苏省科技服务业调查细则》的行业分类方法,文章认为科技服务业应该包括三大类:

第一类是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指为了增加知识,以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运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即为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理论和新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应用途径和方法,以及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具体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等。

第二类是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具体又分为三类:科技推广服务,包括:为解决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产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能投入生产或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活动;各种技术开发(非研制)、咨询、交流、推广单位;以推广技术为主的技(科)、工、贸联合公司;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农业和社会公益等技术的推广、扩散和转移活动;专业产品、工艺设计活动。科技中介服务,包括:科技信息和文献服务;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科技项目招标、评估和签证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技术市场管理;其他科技中介服务;专利;科技风险。其他科技服务,指除技术推广、科技中介以外的其他科技服务,包括科普活动及科普展览。

第三类是专业技术服务,包括:技术检测服务,包括动植物检疫,产品(质量、性能、技术参数等)检测;工程管理服务,是指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工程筹建、计划、造价、资金、预算、场地、招标、咨询、监理等服务活动;设计服务,包括:产品设计、模型设计、包装设计、电脑动画设计等;数据处理服务,指为用户提供数据的录入、加工、存贮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使用用户指定的软件加工数据,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的活动,包括:为客户提供数据录入、处理、加工等服务的各类计算中心、公司的活动。

(四)科技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知识智力密集性。科技服务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服务业,它主要靠从业人员的智力获取收益。因此,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资本是人力资本,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第一要素是知识要素。

效益的高外部性。科技服务业不仅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具有独立的产业特性,为社会创造经济财富(一般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约占其GDP的3%-5%或更高);而且科技服务业是典型的外部性较高的产业。一般认为,科技服务每创造一个单位的收益,能为服务对象带来5个单位以上的收益增加(或经营成本与交易成本的降低)。

高度的交互性。在大部分科技服务业中,很难把“产品”生产者和“产品”消费者区分开来。科技服务业的生产一般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一现象被称为合作生产)进行高层次的合作以完成项目。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默会信息的交流可以帮助解释可编码的信息。即便有些服务有着一定的载体如书面文档的形式(委托人要求的合约和准确说明),仍有必要进行大量的个人交流,如对这些标准化和编码化的信息进行解释的知识。

科技服务业与其他相似概念辨析

(一)科技服务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目前尚没有较统一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定义,相对来说,Miles(1995)等的观点被引用较多,他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KIBS)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用户和社会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的私营公司或组织。这个概念强调提供服务的手段是利用专业性知识,而服务对象可以是用户和社会。科技服务业不仅要求服务的手段是科学技术,还要求服务的对象与科技有关,这就把许多与科技无关的用户排除在外。从这个含义上理解,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对象要比科技服务业范围广。

(二)科技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生产业)

国外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指为生产者服务的现代生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而其核心则是发展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生产业。在这里把现代服务业等同于生产业。科技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行业范围有许多重叠的部分,比如为生产部门提供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等科技服务活动,主要区别是现代服务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生产部门,而科技服务业服务的对象除了生产部门,还有研发部门以及利用和需求科技的其他组织机构。

参考文献:

1.曹丽燕.发达国家建设科技服务体系的经验[J].科技管理研究,2007(4)

2.杭燕.苏州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0)

3.王晶.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

4.杨集政.我国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对策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4)

5.王晶,谭清美等.科技服务业系统功能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

篇7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生产业和其他体现现代生活方式的新兴服务体系。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作支撑。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即“佩蒂—克拉克”定理。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很多都把费希尔和克拉克同视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也常常称“克拉克三次产业分类法”。笔者认为,服务业可视同为第三产业,作为一个产业,现代服务业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竞争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一部分服务业部门从福利型、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竞争型生产部门。原来属于福利部门或非经营部门性质的金融保险、文体、卫生、教育、城市交通等第三产业领域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内脱离出来,纳入推进产业化、市场化的轨道,并由此成为了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

创新性。区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一个基本依据就是产业内容与产业形态是否发生变化。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涌现出了大量拥有新的生产手段与生产用途的部门。比较典型的是信息服务业。与此同时,一些传统服务业不断改造升级,从而形成从传统产业脱胎出来的新型第三产业。如现代物流业就是从批发零售贸易业、运输业、仓储业等传统流通服务业脱胎出来的新型产业。

朝阳性。现代服务业是新经济增长点,是正处在孕育期、新生期、成长期的“朝阳产业”。根据“朝阳产业”的价值标准,现代服务业具备高成长性和高增值性的特点。一方面,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一般是几倍于整个经济的平均速度,发展空间很大。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广泛运用,使现代服务业的知识、科技密集度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同时由于其资源消耗又少,产业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时空性。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别,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与边界也有所不同。今天是传统服务业,随着技术含量的提高,明天就变成了现代服务业,在欠发达地区是现代服务业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在发达地区有可能就是传统服务业。

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大、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征,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新理念和新服务方式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是知识科技含量高、劳动生产率水平高、附加价值高的新兴产业部门。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__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伴随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而来,是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中悄然兴起的新兴服务业。与传统概念上的狭义服务业不同,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生产服务、流通服务、消费服务、分配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等,主要以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为代表。未来建设新型工业化的过程,是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__经济发展正处于不依赖服务业就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阶段,工业经济迫切需要现代服务业来促进其进一步升级。更为重要的是,实践证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落后与三农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消费与投资偏差问题以及城市化等诸多重大问题密切相关。

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城市成熟的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已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力就业中占主导地位。20__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1%,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1.7%,现代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根据__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开发程度,将现代服务业发展摆到重要位置,作为__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和推进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产业结构角度看,__现代服务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0__-20__年期间,__第三产业年均增长幅度为9.6%,而第二产业年均增长幅度为16.3%,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于第二产业。从全市范围比较,20__年__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市的平均水平低22.2个百分点。20__-20__年期间,__工业项目投资增长迅速,工业经济规模日益壮大。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对金融、保险、 人力资源、原辅材料、中介、创意设计、仓储、物流等的需求,创造了现代服务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和商贸中介作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保持__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从空间结构角度看,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城市化相一致

首先,与工业经济相比,现代服务业将以较小的单位面积获得较大的产出。如义乌商圈、重庆朝天门等各地商圈都是典型的代表。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城市化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体系、商贸繁荣和科技创新,因此,二产逐步被三产所挤占,是城市的发展趋势,更是其成熟繁荣的象征。再次,__区域面积狭小,未来又面临城镇建设和龙水湖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等任务,工业经济在空间上受到很大局限,除工业园区一带尚可布局大的工业项目外,其它地方已经难以拓展大的工业空间,否则势必影响城市空间的布局。

(三)从利益分配的角度看,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增加地方税收极为有利

根据我国目前的税收体制,营业税对地方的贡献率为80%,而现代服务业的税收主要为营业税。20__年,__区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三税”构成为73.4∶7.8∶18.8 ,分别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7.1%、3.2%、9.4%,营业税比重很低。同时,入驻的大型工业项目均享受着招商引资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进一步增强地方财力大有裨益。

三、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__区服务业总量不足,滞后特征明显,与现阶段地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20__-20__年,__区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升反降,由29.3%下降到20.3%。

(二)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从总体上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未能取代传统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在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保险业发展严重滞后,在服务业中不足6%,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没有显现出来;科技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不足0.5%,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极低;交通运输、仓储业中大部分企业经营观念、方式和手段很落后,提供服务单一,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现代物流企业;旅游业仍处于落后水平;教育行业增加值不足服务业的5%。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现代服务业发展越好,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经济形象越好。而城市经济形象越好,整个城市形象就越好。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化进程,且城市规模偏小,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很有限,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

(四)工业化现状束缚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__年__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7.7∶20.3,服务业的贡献率仅为5.7%。由于工业总量偏小,工业化水平较低,发展较为粗放,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资金密集型企业其次,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最低,造成专门而高级的服务业极度缺乏。__工业化的现状约束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五)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__工业在三次产业中占77.7%,但是,由于目前__服务支撑体系尚不完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制约了工业部门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六)金融业存贷结构极不合理

从下表可以看出,20__-20__年期间,__区存贷结构比几乎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甚至到20__年降至100:10.5,存贷款余额差距严重放大,大量资金闲置浪费。金融环境不够好,阻碍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四、__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策略

为了尽快改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第二产业不相适应的现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从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一)大力发展生产业

生产业落后是现阶段__地区服务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生产业是指为保持生产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主要功能是为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服务产品,包括金融保险、物流、研发、信息、中介及贸易相关服务等。

在知识技术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制造业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需要生产部门提供更多、更专业的知识,需要生产部门的专业化。制造业生产业部门的社会化满足这一需求,同时也加速生产业的发展。也即为了满足制造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制造业的生产部门社会化,同时促进了生产业的发展,增进两者的互动发展,同时提升两者的竞争力。__的主导产业主要为制造业,所以,现阶段__区应该把大力发展生产业同大力发展制造业一样作为同等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推进。

(二)大力拓展金融业,拓宽投融资渠道

金融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行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要改变现有的陈规模式,依托金融改革创新来加快推动。一是加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在立项、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内外资像当年引进重庆商业银行那样同等的待遇;二是尽快制定金融机构来__发展的若干政策,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驻__;三是强化金融支持,鼓励城市居民创业;四是发挥政府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 以“信用__”为切入点,完成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建设,加快__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可以成立__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放大财政资金和政府信用的示范效应。

(三)建造物流配送平台,促进 现代物流业发展

物流配送平台主要为生产企业提供包括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配送、采购、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是构筑商务平台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__尚未形成面向生产企业的供应链平台,也缺乏从事此类经营的现代物流企业。今后随着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生产企业与仓储、物流的分离,现代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同时,应加快一些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依托区内产业优势,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引导运输、仓储、配送、货运等企业围绕工商企业的需求,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逐步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四)构建综合服务平台

构筑高效的商务平台,除了现代物流外,还包括一些综合,如研究开发服务(包括创意、设计等)、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包括公司理财、会计、律师、税务、中介等)、市场营销及咨询服务(包括市场拓展、销售、产品设计、品牌营销、售后服务、广告策划、会展和管理咨询、信息咨询、工程咨询等)等。__在综合领域中的多数行业还处于空白,需要加强培植。可以充分依托大型企业形成研究开发服务中心,也可以鼓励一些研发设计能力较强的公司将研究与设计部门从公司业务中拓展开来,既为本企业服务,也面向社会从事研究开发服务。

(五)着力培育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的传统服务业

现代商贸业要适应社会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居民服务业要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要加快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经营步伐,大胆探索多元化投入、市场化经营的新路子。旅游业要利用龙水湖的优势,把旅游业做大、做强。批发零售贸易业要改变经营方式,积极与发达地区先进水平接轨,提高竞争力,实现__流通业的现代化。农业服务业要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为农业服务业大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六)加大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度,努力培养自身需要的现代服务业人才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充分利用重庆市内各职业学校在培养服务业所需各类人才方面的潜力和优势,有计划地利用好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引进人才,主要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急需的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各类中介服务、服务业政策与管理以及熟悉服务贸易规则等方面的人才。同时,抓好现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在职教育,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业务水平,增强其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有序扩大实施范围和领域,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二是从__现实情况来看,__本身除了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外,消费和优惠政策等方面与主城和邻近的区县相比都没有优势。在主城高机遇、高工资、高待遇强烈的吸引作用下,一些高级人才有离开__的趋势。因此__需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__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住房等高消费方面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和留住高级现代服务业的人才。

(七)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个城市的发展环境如何,决定着该城市对于资本的吸引力的大小,包括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等,这些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前提保证。长期以来,受区位条件和发展水平限制,__与主城和周边永川等地区相比对高科技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较差。为了进一步增强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__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重点要做的是不断完善自身的软硬条件建设,不断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因此__应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要利用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如资金资助、信贷补助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推动中介咨询、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等发展滞后的服务业的发展。在放开投资领域,扩大利用外资的同时,积极引进跨国集团和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服务技术和标准、经营理念,促进和培育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形成。

(八)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色

篇8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自贸区;城市功能;产业集聚

现代服务业是后工业经济时代城市功能的主要承担者,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塑造城市功能和特色,彰显城市的集聚功能和形象,凸显城市的竞争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是全球化的产物,是城市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区域竞争的重要载体。作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功能区域,浦东临港地区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起与区域功能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从而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加快临港地区城市化、国际化步伐。

一、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内涵和特征

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是指按照现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将相关的专业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形态新颖、内外连通、生态协调、资源节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具有较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能力的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备以下四个特征:第一,统一规划,突出城市设计,新老建筑结合,保护历史风貌,打造城市名片。第二,功能集聚,依托信息网络和交通枢纽,完善功能配套,形成产业高地。第三,形态新颖,开发地下空间,建造空中连廊,形成楼宇连通。第四,生态协调,贯彻以人为本,环境优美和谐,注重环保节能,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

与传统商业集中区相比,在区位上,传统商业区源于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沿城市生活通干道布局,且与城市居民生活区紧密相关;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只有一小部分是从传统商业区拓展而来,更多的则是基于城市用地条件、交通环境及城市产业发展战略与功能地位等多种因素进行叠加的综合选择。从功能上而言,传统商业区以商贸、仓储、运输、餐饮为重点;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金融、物流、商务办公、科研设计和各类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目前, 世界上许多大都市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作为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二、临港构建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中心城区服务业集聚向城市边缘地区扩散加快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解决中心城区商务功能过度集中的矛盾,以伦敦、纽约、东京为代表的世界级城市,都经历了由单一的大型CBD模式向多极化、分散化发展的过程。这种演变模式为大都市边缘区域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可能,即大都市边缘区域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将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上海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虹桥开发区建设,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市逐渐形成了服务业“核心-边缘”的分布模式。探索临港地区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符合国际和上海市服务业集聚区从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地区转移的经验和趋势。

(二)临港自身产业发展为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提供了条件

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繁荣本身就会扩大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空间。临港以“高端制造”、“极端制造”项目为带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基本形成了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大型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工程机械制造等五大装备产业集聚。先进制造业的集聚为临港生产业的集聚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二者将共同构成产品研发与制造、金融、保险、物流、教育培训、法律服务和广告营销等互相配套的产业生态集群。以临港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为基础,发展生产业集聚区潜力巨大。

(三)临港新型城镇化呼唤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与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求,它与产业发展阶段和演化规律相对应;反过来也能促进城市服务业效益的提升和集聚效应的扩大。临港地区开发建设十年来,在经济总量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和人口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特点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应运而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型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在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布局的同时,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人气,为临港的人口导入提供更完善的功能配套,改变临港长期以来“空城循环”的格局。

三、临港构建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

(一)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加速器”和“助推器”

临港地区是按照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发展起来的,十年来,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在临港地区迅速崛起。但与此同时,临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制约了制造业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和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临港现代服务业要致力于促进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深度拓展,扩大临港制造业在全国、全世界的品牌效应,推动“临港制造”向“临港智造”转变。

(二)有效集聚人气的强大“磁场”

现代服务业能够有效吸纳就业、集聚人口,对于当下人气不足的临港来说,发挥现代服务业的这种“磁场”效应显得尤为重要。临港要紧紧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和杭州湾地区联动发展的重要机遇,立足上海市关于把临港建设成为综合性现代化滨海城市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生产业和生活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功能,有效提升人气,将临港打造成为配套完善、生活便捷、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积极承接自贸区溢出效应的“第一站”

临港是自贸区的直接腹地,也是自贸区功能扩区的首选之地,目前已批复的28平方公里中,有6平方公里落在临港地区。临港要积极对接自贸区,创新各类平台和载体,打造贸易功能板块、金融服务板块和文化产业板块,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创新临港“双特”政策与自贸区制度优势结合的方式,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加速形成叠加效应,加快服务经济空间载体建设,打造保税展示、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溢出载体。

四、未来3~5年临港构建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未来3~5年,临港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应初步形成高效生产服务体系、优质生活服务体系,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效应、辐射效应日益凸显,为临港制造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提升、集聚人气发挥重要作用。

(一)主城区:生活业快速发展格局基本确立

临港主城区是以5.6平方公里的滴水湖为中心的城市综合生活服务区,作为为港、城、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服务功能的核心区,主城区要重点发展商业、居住、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生活业,基本形成功能多元、方便快捷的生活业发展体系,为临港的人口导入提供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效改善目前生活服务业的“短板”现状。按照临港2020年建成一座80万人口的新城目标,未来3~5年,临港主城区的生活业至少要达到满足50~60万人口需求的规模。

(二)主产业区:生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

主产业区是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发展,配合重点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以“主体多元化、产业融合化、服务专业化、业态新型化”为特征的生产业。未来3~5年,在主产业区初步建立3~4个以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教育培训等为主的生产业集群,同时加强平台建设,初步形成2~3个为企业提供自主创新、金融服务的专业服务平台。

(三)综合区:都市型现代服务业体系初见雏形

作为主城区城市服务功能的延伸区域,综合区着重发挥高品质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都市型现代服务业,聚焦产业高端性、环境相容性、服务综合性、土地集约性等特点,积极培育旅游度假、健康养生、运动休闲、文化创意等都市型现代服务业。未来3~5年,临港要打造并打响1~2个国际大型赛事和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扩大临港在上海市、长三角乃至全国、全世界的影响力。

五、临港构建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

临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围绕自贸区建设,选择产业关联性强、能够有效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发挥吸纳就业、提升人气的作用,同时凸显临港的空间优势、环境优势和海洋特色。

(一)大力发展与自贸区紧密互动的金融、航运、贸易服务业

临港要主动对接自贸区,充分发挥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打造金融、航运、贸易、文化、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板块。浦东开发开放的“主力部队”――四大开发公司在临港开发建设的项目中有不少与自贸区建设紧密相关的,如外高桥集团在临港规划的进口商品、进口汽车和进口食品三个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和自贸区文化贸易基地在临港的延伸,陆家嘴集团与港城集团合作开发的城市综合体――自由贸易广场等。依托这些项目和平台,临港与自贸区合作的密切程度将大大提升,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也将进一步向国际化、高端化和专业化方向延伸。

(二)大力发展有利于吸纳就业和集聚人气的服务业

就临港的城市化水平现状来看,发展有利于吸纳就业、提升人气的产业是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首要任务,如大健康产业、房地产业。大健康产业集医疗保健、疗养康复、养生养老、健康管理等于一体,产业链集成度高,易形成产业和就业的集群效应。临港优越的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发展大健康产业,而自贸区关于外资医疗机构的开放政策也有助于临港大健康产业主体的培育。房地产业具有产业关联性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就临港来说,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房地产业不仅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更是集聚人气、实现安居乐业和职住平衡的重要途径。

(三)大力发展体现临港空间优势与海洋特色的服务业

临港区域范围大、空间大,315平方公里的土地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大量的土地储备能够有效满足未来的城区开发和产业发展。作为杭州湾北岸先进制造业集聚带的核心区域,临港地区通江达海,海洋资源相对集中,海洋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有条件打造成为一座真正意义的海洋城,推动上海从“大江时代”逐步走向“大海时代”。临港应积极发挥空间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引进国际大型主题公园、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在临港落户,同时打造集海洋文化创意、海洋会展、海洋工业旅游、海洋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地。

参考文献:

[1]段兆广,张伟,朱跃华.略论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与建设[C].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7.

[2]周秀华.大都市边缘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陈陈,何骏.全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崛起及中国的对策[J].经济地理,2009(06).

篇9

1.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其后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但是,关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界定尚无权威的认知。

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进步而出现的,第三产业中的新兴服务类产业。这一界定的依据是

(1)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氰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这一分类基本涵盖了现代服务业的大部分产业。而且,国家最权威的统计机关至今仍以三次产业来衡量国家的经济运营状况,未将现代服务业单列。

(2)根据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法,“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以及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表述,“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从两个有一定时间延续性的中央文件来看,我国最高决策机关将“现代服务业”的层级等同于“传统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组成之一。

(3)“现代”,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从社会与经济进步的角度来看,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没有必要每出现一个新的行业或产业类型,就根据当时的热烈程度,将其地位人为地提高。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或外延有不断调整的要求。

2.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构成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优先发展运输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围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

通过对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构成表述的分析,可得到现代服务

业的产业基本构成(见下图)。

注:上图中粗斜字体为世贸组织界定的现代服务业范畴,其未列入“物流”、“电子商务”等我国界定的产业部门。

总体来看,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产业部门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了新的服务领域和业态。

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主要工作

现代服务业的涉及面新而广,对技能的要求高,因此需要企业更加细致、创新地开展工作。

1.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要突出对现代制造业的服务与促进我国长期以来对制造业的重视与发展,一方面使得制造业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成为“世界工场”;另一方面也使制造业到达了发展的“天花板”,需要新的推动力,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需要推动制造企业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人尽其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目前,中央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就是为先进的制造业服务。特别是运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是为现代制造业服务的核心产业。

2.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要为不断发展变化的消费需求提供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不仅满足于基本的温饱,他们的需求必然会向更高、更广、更新的层面迈进。因此,需要现代服务业企业提供更加令消费者满意的、创新性的产品,以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例如,老年服务产业、社区服务业等等。

同时,为民生服务的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运营体系。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责任,更多的是对其进行优化,促进其产生新的增长点。例如,现代商贸业、医疗卫生业等等。

总之,现代服务业的工作应更多地具有创新化、科技化与人文化的特色。

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营销战略思路

1.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特点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以下经营特点

(1)间接增值

现代服务业创造价值的途径一般为间接的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通过企业内部业务的外包,利用专业化的外力支持,降低本企业成本,以达到降本增值的目的。如,现代物流服务。

二是通过更加智力化、科技化的活动,提升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效益,以达到增收的目的。如理财服务。

三是通过各类服务活动,提升本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特别是品牌的价值,带动企业有形产品的销售,以达到创收的目的。如会展服务。

(2)专业支持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专业化与科技化,所以企业经营的行为更多地需要专业的支撑,并为其他产业或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包括对专业人才及其掌握技能的需求。

(3)运营灵活

现代服务业所解决的,一般不是企业中的常见问题,而是一些特殊的需求,如营销策划、投资决策等等。因此,对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尤为重要。只有不拘一格,出奇,才能制胜。

2.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营销战略思路

由于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特殊性,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特殊的营销战略,为企业行为指明正确的方向。其主要思路耘

(1)技能支撑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的寿命期趋于缩短,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技术的支持成为现代服务业“现代”化的主要衡量指标。掌握先进技术的服务企业常常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产品。

技术,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但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驾驭。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其实质是人与人、智力与智力的竞氧是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与技巧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还必须充分重视掌握先进技术的人的能力的运用与发挥。

另外,现代服务业企业对人才的应用观应该更加具有人本的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由对“人”越来越重视,以及知识更新节奏的加快,不管对个人,还是企业,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资源共享

现代社会发展的另一重要的动力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对信息进行充分、必要地把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地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另外,在各类人才资源和其他物质资源成为制约当今社会进步的主要瓶颈时,对资源的重视与利用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保证。

“服务”,这一产品的特殊性之一就是所拥有资源的重复利用的特性,这也为服务资源的共享与充分使用提供了基础。服务资源的反复使用,不仅不会造成资源的损失,反而会提升资源自身的价值,以及资源拥有者的价值。

(3)品牌营销

在新经济时代,大部分销售手段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识别,更谈不到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在此情形下,企业间竞争必然集中到形象的竞争上。特别是服务属于“无形”产品,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感官的正面形象,并能够以此吸引反复消费,必然要拥有显性的形象,以展现自身的特色。

服务业品牌形象的建立,可以使消费者形成对企业及其产品初步的印象,进而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甚而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也是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工作的一种促进。

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要求,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合理化

、产业发展集聚化,全面提升我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科学定位。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纳入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和园区发展相衔接科学确定各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布局、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

(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引导和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优质社会资本投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大产业规模,带动产业升级,提高集聚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盘活存量,集约发展。结合城区扩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和高新区、科技产业园、新区、新区扩容升级,在现有区域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尽量利用存量土地和现有废旧厂房,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过服务业的空间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实现服务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打造特色,有序推进。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努力挖掘和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以先进完备的设施和全面快捷的服务,营造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纳入规划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建设和成熟程度,实行分类指导、分批实施、梯度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经过努力,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国家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2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5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6-10家。集聚区项目投入占全区服务业投入总量的7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80%以上,引领和辐射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四、发展重点

按照“重在培育、示范带动”的要求,重点推进七大类18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树立一批示范典型,促进竞相发展。

商务服务集聚区:以城区经济为核心,以金融、会展、咨询、广告、中介等活动为主体,以商务楼、展示中心为载体,与现代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相配套,重点优化提升高新区中央活动区、建设路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中国家纺网销村,规划推进城东新区中央活动区、高新区金融港,形成城市经济繁荣、企总部集中、发展环境一流的商务服务业集聚区。

现代物流集聚区:充分发挥交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重点在沿江、沿海、空港、铁路、公路等交枢纽和道口节点以及专业、商贸市场附近,培育、构建物流园区,形成社会化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等现代物流集中区域。加快推进供销物流园、平潮汇晟建材物流园、空港产园,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和湾港口物流基地,形成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物流业集聚区。

软件和服务外包集聚区:以高新区为依托,以技术研发、信息网络、软件研发为主体,推进桑夏软件园设,吸引研发设计和软件企业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入驻,形成软件和服务外包集聚区。科技服务集聚区:以科技创业为重点,以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器为载体,集技术检测、技术推广、技术研究与试验、技术成果转等功能于一体,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重点提升东大科创园,加快建设高新区大学科技园,推进高新区以内涵式发展和创新驱动为特征的“二次创业”。

文化创意集聚区:以家纺创意设计、建筑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为主体,加快规划建设中国家纺创意村,打造成为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创意产业的文化创意集聚区。

生态旅游休闲集聚区:以我区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升级开沙岛旅游度假区,规划开发余西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加快启动进鲜港生态园和城市生态林风景区规划与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具有观光、休闲、商务、会议、培训、疗养等综合功能的特色旅游区。

市场与商贸集聚区:以专业化分工为特征,集中销售专业产品,推进产业升级,着力打造家纺城龙头带动型市场,优化提升东大商贸市场群,拉动我区商贸流、专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认定条件

(一)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省发改委《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发改服务发〔〕52号)、《关于印发〈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知》(发改服务发〔〕280号)文件精神,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须经过1-2年培育期,由市发改委组织专家论证,经审核后,上报省发改委认定。

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标准如下:

1、有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边界清晰,形态突出,目标明确;

2、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能够为入区企业提供投融资、合作交流、人才培训、信息管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

3、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实行统一管理,一站式服务;

4、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对过中心城市主城区改造、工业企业“退二进三”、老建筑保护性开发等利用城市存量资产开发的园区,可适当降低标准;

5、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批准或经省发改委批复园区发展规划,并已列入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市发改委《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精神,申报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须经过1-2年培育期,由区发改委组织专家论证,经审核后,上报市发改委认定。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标准如下:

1、有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边界清晰、主业突出,功能完善、目标明确;

2、有公共管理服务体系,能够为入园企业提供投融资、合作交流、人才培训、信息管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

3、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实行统一管理,一站式服务;

4、有一定规模,建筑面积一般在1万平方米以上,入驻企业不少于20家,对过主城区改造、工业企业“退二进三”、老建筑保护性开发等利用城市存量资产开发的园区,可适当降低标准;

5、经市发改委批复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三)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我区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参照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现明确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标准如下: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必须有明晰的产业布局和空间规划;

2、利用旧城改造、“退二进三”等存量土地以及老建筑保护性开发形成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可直接认定;

3、集聚区入驻企业15家以上,吸纳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规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较为完善,具有一定公共服务功能;

4、按照市场整合、运作先进、功能完善等基本要求,能形成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区域;

5、已经省、市批准的软件、物流等其他园区,可直接认定。

六、支持政策

1、对当年认定的区级、市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对当年认定的市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分别奖励20万元、30万元;在当年认定的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对于产业特色鲜明,规模较大,业绩显著,在全区同类集聚区中名列前茅,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经区发改委组织论证,由区政府认定为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奖励10万元。

2、凡是入驻服务业集聚区,符合集聚区功能定位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房地产项目除外),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可优先列入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实行“一事一议”的优惠政策。

3、新入驻服务业集聚区、符合产业指导目录的企业,建设完成后第一年度纳税额达到100万元(含100万元)-300万元的,当年给予企业10万元奖励;年度纳税额达到300万元(含300万元)-500万元的,当年给予企业20万元奖励;年度纳税额超过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的,当年给予企业30万元奖励。

4、对集聚区内符合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方向的项目,优先予以推荐申报;列入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计划的项目,区级引导资金按1:0.5的比例配套补助。

七、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协调。区发改委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牵头部门,要会同经信委、商务局、科技局、文广新局、规划分局等相关部门规划、指导集聚区的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各镇区园人民政府(管委会)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责任单位,要加强集聚区内的统一管理,注重即期、着眼长期,按照集聚区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项目,加强运行管理。区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合力。

2、注重规划引导。坚持科学规划,强化分类指导。区发改委要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合理确定集聚区发展的布局形态和功能定位,抓紧制定规划建设类集聚区实施办法和建设方案,引导培育发展类集聚区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加快优化提升类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在全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行业垄断,降低准入门槛,实行非禁即入,营造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环境。抓住国际服务业资本加速转移和服务业外包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创新服务业发展的实践区,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集聚区的层次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