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感防控预案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院感防控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切实贯彻落实昆明市医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和昆明市卫计委《关于加强全市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我区传染病防控及不明原因肺炎、流感防控相关工作,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5年2月26日~27日对辖区内云南益康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高新医院、昆明宝岛妇产医院、昆明凯耀医院、马金铺街道卫生院5家医院进行了工作督导检查,现将督导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管理与制度建设
5家医院均已成立传染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均为单位法人,成员为医院控感、临床诊疗、护理、后勤行政人员,设置符合要求,具备成立文件;5家医院已建立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度建设较为规范,但督导检查中发现应急预案建立部分,5家医院参差不齐,延安医院高新医院与马金铺卫生院应急预案较为合理,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昆明宝岛妇产医院与昆明凯耀医院应急预案未详细明确责任人与具体职责,仅为院内职务,对疾病及疫情的上报程序未作具体概述,仅用一句话带过,需进一步改进;此外,督导中还发现,各医院制度及预案建立多属应付检查,对于院内医务人员制度及预案学习情况未知。
二、日常防控工作执行情况
1、发热门诊与预检分诊工作
5家医院中,云南益康医院设有发热门诊,具备预检分诊台,日常接诊工作较为规范,其余4家医院不具备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5家医院日常诊疗中对发热病例的接诊,警惕性较高,但每家医院对院内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执行力度不同,致使门诊接诊医生的传染病鉴别能力参差不齐,需进一步提高。
2、传染病日常管理
5家医院中现均已具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端口暨传染病网络直报端口,对目前确诊的传染性疾病能够及时上报,每家医院均已指定专人负责端口报送,指定人员均已接受昆明市疾控中心相关培训,取得直报合格证,证书使用未过期,但在督导中发现原有的3家网络直报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高新医院、昆明凯耀医院、马金铺卫生院)中,昆明凯耀医院部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存在缺项登记,影响卡片填写完整率,其余两家较为规范,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填写规范合理,门诊自查制度执行有序。
3、人员培训
5家医院在督导中发现关于院内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具有培训台账,但对于传染病的防控与突发应急处置未建立独立培训台账,且5家医院建立的台账资料多数未附有图片资料,培训内容也有待进一步深化,对于培训中涉及到的具体操作需根据自身条件制定。
三、应急值班与物资储备
5家医院普遍由执行领导牵头执行应急值班,通讯畅通,但应急物资储备情况除延安医院高新医院和云南益康医院有一定储备外,其余3家医院储备物资较为单薄,多为棉纱布口罩和普通白大褂,消毒药剂也多为优氯净、84含氯消毒剂,消毒器械为小喷壶,需进一步增添应急物资,如一次性隔离服、N95口罩、背负式喷雾消毒器等;此外,对于院内医务人员应急物资的使用培训也需进一步加强,使其使用程序符合规范。
通过督导检查发现的具体问题,已通报医院相关领导进行整改,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督导检查,在提高我区医疗机构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的同时,有效防止医务人员感染造成的交叉感染事件,亦提高传染病的诊治能力。
篇2
作为综合医院,每天要接诊很多不同病种的患者,其中也包括传染病。一般情况下,将传染病患者转诊至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科即可。而传染病的防治不仅是公共卫生防疫系统和传染病院的职责,各级综合医院不仅是防治各种传染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始终处于防病治病的第一线。2007年5~7月,我市儿童手足口病流行,东营市卫生局将我院确定为定点救治医院,在儿童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时,综合医院尚无对儿童传染病流行成熟的防治模式。我院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努力做好传染病报告及救治。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无1例院内感染手足口病,治愈率达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综合医院儿童传染病流行防治模式。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 计划
1.1 健全和完善管理班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分管副市长亲自指挥。我院组建了以院长挂帅,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儿科等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医院手足口病防控领导班子,负责手足口病防控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并监督执行,研究解决手足口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医务处设立手足口病防控办公室,负责手足口病收治的协调管理,在院感科设立疫情室,负责手足口病疫情收集、核对、网络直报及统计分析工作。儿科具体承担手足口病的诊治及相关资料的填写。各级组织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从组织上保证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在医院“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我院原有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根据新情况的要求,结合我院《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的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医院感染爆发处理预案》《传染病院内感染病例处理预案》等,制定了《手足口病防治应急预案》,并以文件形式下发相关科室。文件明确了科室及医务人员的职责、任务,并规定手足口病防治管理纳人医疗质量管理的范畴。从制度上保证了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执行
2.1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充分利用群众就医、社会公益活动等各种机会,采取设立咨询台、印发疾病知识等方式,积极开展面向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向群众进行手足口病有关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及时客观地解答群众的疑问,消除群众对手足口病的恐惧感,增强防病能力。
2.2 广泛、多形式的培训,加强相应知识及技能 组织儿科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手足口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处理流程》《手足口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指导原则》《手足口病中医防治方案》,使其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
2.3 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与审核 “东营市人民医院手足口病报告卡”是传染病疫情最原始的资料,其正确填写,能反映出手足口病的诊断、发病时间、发病地点等情况和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联系方式,为手足口病的统计分析、追踪调查等提供重要信息。只有确保了报告卡填写质量,才能保证手足口病报告的及时性、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我们采取专家组第1次审核、收卡人第2次审核、疫情管理人员第3次审核的方法,在网报前进行严格的卡片质量审核制度。专家组主要审核诊断是否正确,收卡人及疫情管理人员主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患者地址是否详细等。
2.3 网络直报与自我审核 为保证疫情的及时性,由护理部派出2名护士为专职收卡员,每天到儿科收卡,减轻临床医务人员的负担,保证卡片能及时上网,还可以就卡片填写存在的问题与临床医务人员及时沟通。在收卡人与网报人之间建立交接手续,以便查对。疫情管理人员对疫情卡进行审核并上网,网报后当即浏览全部报告,与当日卡片进行核对,并将自动生成的网号填写在疫情卡上,以保证所输卡片内容确已进人网络,从而杜绝因操作失误造成的漏报。
2.4 儿科设立手足口病专病门诊、输液室及隔离病房 实行预检分诊制度,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护士承担分诊员。在儿童挂号时将可疑病历检出,带至手足口病专病门诊。轻症患者回家口服药物治疗,门诊随诊。需输液治疗者到手足口病独立输液室治疗。对筛查出的高危患儿收入设立的手足口病隔离病房住院治疗。对上述场所做好消毒,对患儿排泄物及医疗用品严格消毒处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3 检查
从疫情报告的质量和时限上抓住三个环节:①东营市人民医院手足口病报告卡填写时间与上网时间的检查。核对网报时间与收卡时间是否合理,有无迟、漏现象。核对网上项目与卡片是否相符与完整,从而保证科室上报的疫情卡与网络直报之间的工作质量;②临床科室手足口病疫情漏报、漏登情况的检查。每月由疫情管理人员对儿科上报的手足口病疫情与门诊日志和出院记录进行逐项核对,严查漏报、漏登情况。这样网络直报工作的质量检查形成了一个紧密相扣的环,尽可能地杜绝漏报、错报、漏登现象,确保疫情数据的可靠性;③全面的质量检查。每周由手足口病防治管理小组抽调副高以上医生对手足口病管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诊断质量、疫情上报质量、收治质量,以及对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情况等。
4 处理
4.1 目的是促进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收集与研究采取疫情管理工作日志的方法,由医务科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每周梳理1次,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按照临床执行制度问题、管理流程问题、工作方法问题等进行分类,并研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向医院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汇报。
4.2 检查结果与改进措施的反馈 各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及时向儿科反馈,内容包括:该科室期内传染病疫情发生数、漏报数、漏登数、期内传染病疫情卡填写质量中的主要问题以及诊断、管理方面的问题等,这些内容纳人医疗质量考核评分,以督促不断改进。
篇3
一.在发现本场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之后我院立即行动,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做好防控工作.
二.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根据农场党委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我院领导迅速召开全员及基层医务人员工作会议.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及村卫生室疫情联络员.采取以加强疫情监测、重症病例发现和转诊、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场散发病例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布置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的相关工作.
三.设立发热门诊,强化预检分诊制度。
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设立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预检分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外,还特别注意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防止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例的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按要求做好
个人防护及必要的消毒隔离。
四.加强人员培训
进行全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使临床一线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及救治原则,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医生传染病商情报告意识,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增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意识。
五.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识,在卫生院设立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在农场、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粘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通过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对甲型H1N1流感的恐惧感,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抓好落实、控制疫情
1.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农场医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卫生部下发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要求,发现流感样病例后,立即向场卫生院或防保科报告。场卫生院或防保科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医生会诊,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立即向场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于流感样重症病例,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以及治疗期间发现的病情加重病例立即向场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病例救治:对于高危的病人,采取紧急的救护措施。做好重症病例早期发现和及时转诊的准备工作。
3.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医学观察,我院、防保科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做好医学随访和体温测量。自10月20日**小学的**被确定为临床病例后,我院抽调专人到**小学,中学早晚两次进行体温监测,对出现的疑似症状坚持先隔离再确认的原则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由专家组进行诊断治疗。
4.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我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以及负责卫生防疫工作的人员积极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5.我院、防保科指导本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等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和晨午检工作,对其他集体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6.我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当地群众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六.积极发挥本院的专业能力,协助相关部门搞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做好医疗救治应急工作所需设施、药品器械、防护用具等物资的储备工作。在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到发病的单位。共发放连花清瘟胶囊517盒,消毒液20箱、隔离衣11套、体温计100支,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以上药品的使用进行了有效的追踪和指导。
七.控制医院感染,加强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的规定,做好传染病报告和发热病人的监测,作到早发现、早报告、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根据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门诊病人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篇4
(一)编制依据
根据《*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区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机制》、《*市*区城乡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控制工作方案(试行)》和《*市*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等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目的
按照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分类救治的原则,积极应对,科学处置,认真贯彻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等各项防控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国庆节期间我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甲流疫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区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全区国庆节期间的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防控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1、区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上报甲流疫情防控工作信息,综合协调节日期间联防联控工作,承担区领导小组节日应急联络工作。
2、区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台、区新闻信息中心:负责协调节日期间甲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报道和防控知识宣传。
3、区经贸局:负责协调节日期间应急药品、疫苗、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物资的生产、储备、购置和统一调配。
4、区卫生局:负责节日期间全区甲流疫情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置、病人救治和健康教育工作,承担全区甲流疫情防控工作的专业指导。
5、区教育局:重点做好学校节日期间留校学生的管理和开学后的防控工作,与卫生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学校的甲流疫情预防和处置工作。
6、*公安分局:密切关注节日期间与甲流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疫情相关信息查询,保障应急车辆的运行畅通,必要时协助卫生部门落实强制隔离措施。
7、区财政局:负责节日期间紧急防控经费的落实,保证节日应急处置需要。
8、区交通局:负责对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和乘坐车船等交通工具旅客的检疫和甲流疫情监测,及时报告流感样病例,配合做好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人员的运送。
9、区台办、区外侨办: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节日期间涉外人员医学观察、隔离治疗等处置工作。
10、区风景旅游管理局:负责落实节日期间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的甲流疫情防控管理,与卫生部门配合共同做好旅行团队游客和星级饭店入住客人的甲流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根据疫情趋势和相关信息,提出旅游建议。
11、*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节日期间对甲流疫情应急处置药品、疫苗、医疗器械生产和流通等质量安全的监管。
12、区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部门负责保障节日期间应急值班、应急处置指挥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通信畅通和紧急情况下的通信保障任务。
区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节日期间甲流疫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按照《*市*区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机制》明确的要求,履行各自职责。
三、应急值守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落实节日期间24小时应急值守,主要成员单位指定一名甲流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联系员名单详见附件4),保持通讯信息通畅,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甲流疫情。各部门应急机动队做好车辆、应急物资的准备,安排好人员轮休,确保24小时待命。
四、监测预警
(一)台一医负责节日期间甲流监测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一旦发现学校、宾馆、景区、交通工具、养老院等单位或场所出现可疑聚集性甲流疫情,及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局在必要时向有关部门预警。
(二)各基层单位(包括学校、社区、企业、农村)依托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联络员,重点做好辖区内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甲流疫情的监测与报告。学校严格实行晨检制度、因病缺课追查报告制度和甲流疫情统计报告。企业负责本单位员工流感样病例的监测与报告。特别关注有基础性疾病者、老人、孕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及时发现有流感样症状患者,并立即报告。
(三)特殊单位(敬老院、看守所等)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人员流感样病例与聚集性甲流疫情监测与报告。大型活动主办期间,主办单位专人负责对参与活动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各接待宾馆和旅行社每天对入住人员和旅游团队进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与报告。
(四)交通部门分别对乘坐交通工具人员及公路、码头等场所进出人员,实施发热流感样症状监测。一旦发现发热流感样病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立即通报区疾控中心。
五、信息报送
各乡镇、街道和区级各部门在获知甲流疫情信息后,必须在2小时内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核实,逐级向区卫生局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区卫生局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区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重大或特别重大甲流疫情要即刻报告区政府。
重大敏感事件,如辖区内出现首发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或聚集性暴发病例,尤其是出现学校、医院、敬老院、人口密集企业等重点场所聚集性甲流疫情时,区卫生局要在接报告1.5小时内向区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其中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应报告完整个案。
区卫生部门要严格执行甲流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督促本辖区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人)做好甲流网络直报。
六、应急响应
按照属地管理、分类响应的原则处置国庆期间甲流疫情,主要分公路、水路和旅游、学校等甲流防控工作方案进行应急处置。(具体见附件1、2、3)。
七、疫情处置和医疗救治
(一)疫情处置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发热流感样病例报告后,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基层防控工作指导。辖区内出现首发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或聚集性暴发病例,尤其出现学校、医院、敬老院、人口密集企业等重点场所聚集性甲流疫情时,及时报告区卫生局,指派区级专家组前往现场,协助指导防控工作。
(二)分级分类救治
对符合标准的甲型H1N1轻症病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措施。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专人负责,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情变化要及时转至定点诊治医院进行治疗。旅游团队可在当地宾馆实行,由区旅游局落实;需住院治疗的甲流病例要在定点诊治医院集中收治,必要时,区政府将征用宾馆、学校等,改善通风条件,集中收治甲流病例;甲流重症病例要在*市第一人民医院集中收治,组织相关学科临床专家组会诊,制定诊疗方案。
120急救分中心配备专门医务人员、救护车辆,配置洗消设施,负责甲流病例的转运。
(三)医院感染控制
各医疗机构切实落实各项院感防控措施,规范发热门诊,对有发热流感样症状的探视人员应当限制进入病房,接触发热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八、保障措施
(一)应急药品储备。节日期间,完成达菲、乐感清和莲花清瘟胶囊等药品的储备。
(二)通信保障。通信营运企业要做好节日期间应急通信保障,特别是应急值守、相关领导、应急救援队的重点通信保障。
(三)经费保障。区财政局负责我区甲流防控经费的投入,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和甲流疫情处置等经费。
(四)公众服务保障。依托*电信114号码百事通建立的*市*区应对甲型H1N1流感公众服务平台,及时为公众解答甲流防控知识,查询、转接区疾控中心、发热门诊、专家咨询电话,引导公众到就近就便的定点诊治医院就诊。
篇5
自2009年4月首例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例确诊以来,疫情在全球迅速扩散蔓延[1],随着病例基数的增加,死亡病例不断出现。截至目前,本部驻地已有确诊病例40余例,严峻的疫情形势给军队和地方的甲流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确保部队全体人员(包括干部、战士及家属)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工作及生活秩序,根据疫情形势和上级要求,结合部队的具体实际情况,狠抓甲流防控工作的防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现将主要做法报告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制订防控方案
在甲流发生初期,部队就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防控工作;建立“军政主官负全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得到有效保障。根据部队的具体情况,防控办公室制定下发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搞好宣传教育、切实加强相关督察、严格部队营区及人员管理、强化医疗预防工作、保障应急处理及医疗后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密切疫情监测、认真做好疫情通报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医院防疫所负责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各单位要密切配合,联防联控形成合力,发挥职能作用。
2组织医护培训,提高诊治水平
通过上课、看视频电视、听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督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中相关人员预防性用药指南(2009年试行版)》、《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及上级传发的各种与甲流有关的相关文件。切实增强了全体医务人员对维护部队全体人员身心健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大提高了全体医务人员对新型传染病的诊断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控能力
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视频电视、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甲流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在全部队营造领导、机关各部门和广大官兵及家属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从而大大提高了部队广大官兵及家属的健康观念和自我防护能力。另外,甲流防控办公室还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完善了措施,并设立了发热门诊和医学观察室,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迅速、高效、有序的处置。同时,教育官兵甲流疫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甲流疫情,做到科学防控,避免产生心理恐慌,保证部队安全稳定。
4加强人员管理,消除防控死角
严格控制人员外出,减少人员流动。特别强调外出学习及探亲归队人员,要求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主动做好个人防护。加强营区大门及门诊发热筛查,外出学习、出差及探亲、休假归队人员进入营区或医院时,积极配合值班卫生员测量体温,一旦发现发热者立即送入发热门诊排查,并留院进行医学观察,对有疑问或医院有处理难度者,及时送往体系医院或送往驻地传染病医院就诊。从而消除了防控死角,有效防止了疫情的发生与传播。
5严格每日消毒措施,落实零报告制度
甲流防控办公室定期向驻地疾控中心了解掌握驻地甲流发病情况,根据疫情防控形式,随时调整防控工作部署。为了将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医院选派卫生员每天对部队营区各个场所进行消毒,对外场及各个外点派卫生员定期进行全面消毒,重点部位重点落实,大力加强部队官兵饮食、饮水卫生的管理,严把病从口入关。利用早交班,防疫所对每天驻地疫情及归队人员体温检测情况,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通报,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对当地的甲流疫情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对部队的人员流动情况也有全面的掌握。
6加强疫情排查,加大重点人群的防控
医院对于就诊的发热、流感样症状人员,建立首诊负责制,组织专业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初步诊断;对疑似甲流患者,按照“边处置,边报告”的原则迅速上报。并立即送往体系医院或驻地传染病医院进行鉴别诊断及治疗。根据当前甲流的传播特点,突出对探亲、休假、出差人员,供给采购人员、驾驶员、驻地上班上学的家属及小孩、医务人员等易感人群的防护。医院加强重要任务卫勤保障,指导官兵加强个人防护,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发生群体性发热。
7加强督导检查,保证措施落实
为了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部队预防甲流办公室及医院协调有关人员,到营区各个单位,尤其是各外点、基层连队、食堂、新兵营等进行现场督导检查。主要检查个人卫生习惯养成、预防知识掌握、室内通风、饮食饮水卫生、流感样患者就诊及疫情措施落实等情况。通过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有力促进了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篇6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作用;感染
[中图分类号] R197.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69-02
多重耐药菌(MDROs)问题日益严重,治疗感染可选的抗菌药物极为有限。多重耐药菌所造成的人力和经济花费巨大,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升高[1]前言。本院于2012年年初成立“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通过会议分析研究多重耐药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部门联动,使全院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工作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1 制定切实有效的多重耐药菌定期联席会制度
1.1 联席会主要职责
1.1.1 在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贯彻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规、规章;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
1.1.2 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临床实际,审议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1.1.3 研究、协调解决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的防控、联合干预策略,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1.1.4 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研究持续改进措施。
1.1.5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保持信息通报渠道畅通,定期通报多重耐药菌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
1.2 联席会的组成
联席会议由分管院长任总召集人。成员: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微生物室、药剂科、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负责人。
1.3 联席会议日常工作机构
感染管理科(牵头部门)具体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了解、掌握并通报全院多重耐药防控工作状况,分析研究多重耐药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联席会议提出对策建议,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由感染管理科主任兼任。
1.4 多重耐药菌管理―各部门分工
1.4.1 微生物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第一时间报告临床科室和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情况,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
1.4.2 临床科室逐条落实接触隔离措施,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和感染管理科检查落实情况。
1.4.3 医务科、药剂科负责检查科室合理用药情况,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物。
1.4.4 护理部:督促检查临床护士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
1.4.5 由分管院领导负责召集,每3~6个月召开一次由检验科、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等多部门参加的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联席会议,各部门通报相关信息,感染管理科对存在问题分析、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做到持续改进。
2 联席会的作用
2.1 加大培训力度和广度,提升感控意识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成员全员参与,各自根据需要及专业特点准备内容,院内授课。感染管理科分期举办了由医、护、技等参加的《医院感染控制与耐药菌监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讲座;检验科微生物室讲授了《标准化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并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演练中现场演示;药剂科、医务科培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比赛。通过多环节的强化培训、考试考核为大家更新理念、开拓视野,为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及传播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和防控意识。
2.2 及时有效的沟通,促进了信息管理
每季度由分管院领导召集多部门联席会,通报多重耐药菌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对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并根据各部门分工督导具体落实。新的工作方法,以临床为中心,感染管理科、药剂科、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等参加临床主任查房,积极参与具体的诊疗过程,在过程中提醒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促使医护人员自觉的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贯彻到医疗护理全过程中,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对医院感染暴发趋势做到提前预警,真正实现人人参与,和谐管理[2]。2012年1年内,病区内(ICU、神经内科)发生2起小型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分别是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通过各部门信息及时沟通,积极干预,感染很快得到控制。
2.3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会诊,规范合理用药
多重耐药菌是临床难题和公共卫生威胁,多重耐药菌防控是当今感染控制工作最大的挑战之一[1]32-33。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乃至全耐药菌的感染可选的抗菌药物极为有限,甚至无药可用。此时“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成员的会诊显得尤为重要,大家集思广益,从病情分析、送检标本、调整用药到防控多重耐药菌传播措施的落实,贯穿于患者的诊疗护理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3 讨论
本院2012年1~12月,在MDROs感染中,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ESBLs-ECO)感染为第一位,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提示我们要达到控制MDROs感染的目的,首先应控制ESBLs-ECO和PDRAB的感染。而控制不同MDROs的感染采取的措施不同,如ESBLs(+)细菌主要通过手传播,感染源主要来自人体,因此对于ESBLs(+)细菌是否需要空间隔离,还是更需要关注手卫生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3],很多研究证实,手卫生在MDROs感染的控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4]。同时,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随社区感染率的增高而升高,因此要控制MDROs的感染,还应加强社区感染的感染控制,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5-6]。文献报道成功用于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干预措施包括:(1)改进手卫生。(2)应用接触隔离。(3)主动筛查。(4)员工教育培训[7-8]。(5)强化环境清洁。(6)医疗保健机构之间更好的多重耐药菌相关信息的沟通[1]67。
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的成立及工作开展,无疑是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保障,并对工作的持续改进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必杰,宗志勇,顾可菊. 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 武迎宏,王秋玲. 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参与意识的策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379-3380.
[3] Lee J,Pai H,Kim YK,et al. Control of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c-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a children,s hospital by changing antimicrobial agent usage policy[J]. 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7,60(3):629-637.
[4] Bearman GM,Marra AR,Sessler CN,et al. A controlled trial of universal gloving versus contact precautions for preven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J]. Am J Infect Control,2007, 35(10):650-655.
[5] 杨启文,徐英春,谢秀丽,等. 全国10所医院院内与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9,19(9):1133-1138.
[6] 王晓霞,王安清,邹连章,等. 医院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比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97-1798.
[7] 牛菊茹,孙欣,王筱婧,等. 医院感染219例调查分析[J]. 医药杂志,2012,24(10):54-56.
篇7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914-03 中图分类号:R 722.1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70
手足口病在2008年5月被国家卫生部列入丙类传染病,该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l型为多见)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3~6月是高发季节,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播[1],易在婴幼儿造成爆发流行。重症手足口病少,大部分为轻症患儿。如何管理轻症手足口病门急诊的收治,是控制病情扩散,促进患儿健康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手足口病的门急诊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门急诊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341例,诊断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制定的标准,其中男725例、女616例,年龄多为1~7岁婴幼儿,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最小的5个月,最大为7岁。其中轻症1338例,均有充血性皮疹伴低热,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臀等部位,1250例口腔有疱疹或溃疡,流涕、咳嗽、咳痰伴支气管肺炎150例;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30例,重症出现高热嗜睡、肌体抖动神经系统症状3例。
2.治疗方法 给予抗炎、抗病毒和对症治疗,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利巴韦林、炎琥宁等;口服板蓝根、维生素B2片,皮疹给予涂炉甘石洗剂,口腔溃疡给予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搽口腔患处,同时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门急诊管理
1.制订启动应急预案 我院制订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在出现手足口病疫情时,迅速启动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医疗救治小组,由医院领导、各职能科长及防保科、药剂科主任、门急诊主任等组成,各成员职责明确,分别负责医师、护理人员的调配和物品、药品的供应及消毒隔离等方面的工作,保证高效有序地进行医疗救治和隔离。
2.实施门急诊预检分诊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我院门急诊设独立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室,对出现皮疹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直接引导到专门诊疗室,将手足口病患儿与其他患儿隔离,减少在候诊厅的停留时间,预防其他患儿交叉感染,并做好疾病的诊断、化验、报告及登记工作。对轻症患儿门诊抗病毒治疗或在家观察和隔离;对高危人群予抗病毒输液并留院观察治疗,做好床边、消化道、呼吸道隔离;对重症倾向患儿,开通“绿色通道”直接收入传染科进行隔离治疗。
3.做好医护人员手足口病知识的培训 组织门急诊医护人员学习《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请儿科、ICU主任、感控科主任讲课培训,在保证门急诊医护人员熟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重症病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抢救的相关技术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设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使用,特别注意患儿可能出现的病情突变及应对方法,掌握手足口病危重症的抢救护理程序及消毒隔离措施,科学规范地救治患儿。
4.严格消毒隔离及防止交叉感染 病区、患儿、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消毒隔离技术方案及本院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隔离诊室和手足口病输液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3次,地面、输液椅、床头柜用含氯消毒液(每升含有效氯500 mg)擦拭,每日2次;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因此,实施肠道隔离措施尤为重要[2],就诊或输液期间,督促家长管理好自己小孩,不要交换玩具、餐具、食品等,避免相互密切接触增加交叉感染机会。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按感染性废物处理,用消毒剂(每升含有效氯1000 mg)浸泡消毒半小时后再排入下水道,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严格“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治疗护理患儿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用后采用1000 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
5.做好输液患儿的发热护理 开辟专门的手足口病患儿输液室,保持输液室清洁,室内空气流通。输液室内多备体温针,输液期间,随时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对低热、中等热患儿,指导家长减少衣被、多喂温开水;对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给予优先输液并严密观察病情;体温超过38.5℃要及时给予退热处理, 如冰敷、温水擦浴(有皮疹者不宜用酒精擦浴)、小儿退热栓塞肛,冰敷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避免冻伤。对持续高热患儿要特别重视,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应用,并配合物理降温,争取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至正常,退热后1小时要复查体温。
6.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皮肤护理 指导家长尽量保持有皮疹患儿皮肤清洁干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其大小便,患儿被褥、衣物宜宽大柔软,剪短指甲,尽量不要抓破疱疹,避免皮疹感染。手足部皮疹初期涂炉甘石洗剂,疱疹有破溃时涂0.5%碘伏,炉甘石与牛奶相似,要注意分开保管,避免患儿误服。加强口腔护理, 已有溃疡患儿, 给予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搽口腔患处,以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医护人员在诊疗、输液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神志,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呕吐、抽搐等,若出现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或昏睡、呕吐等脑膜刺激征,警惕有可能出现病毒性心肌炎和脑炎,应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3]。
8.加强愈后宣教,防止重复发病 对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知识宣教,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嘱家长在患儿出院后2周内不要送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并注意做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清洗衣被,并予曝晒。指导患儿改掉吸吮手指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餐具使用前后要清洗消毒,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每年3~6月份家长要注意检查患儿手足口腔有无皮疹或疱疹,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结 果
1341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其中359例收入传染科治疗,1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外,其余970例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门急诊输液疗程一般为5~7天,最长10天。
体 会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或流行,在应对轻症手足口病门急诊的管理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学习,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好预检分诊,隔离输液,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宣教等措施,使手足口病患儿能够及时、有序救治,降低了手足口病患儿的死亡率和院内感染率,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08:123.
[2]叶 崎,邬菊英,俞海燕. 1566例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2):1541.
篇8
关键词医务人员锐器伤原因防控策略
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锐器针刺伤损害导致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本研究对某医院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发生情况调查以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某市级医院进入临床可独立上班医务人员共7名。
研究方法:要求临床各科室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立即报告院感科院感科核实情况后立即按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指导其进行防治同时填报结构式锐器伤原因调查表要求调查对象认真如实回答并一次性完成调查问卷。
结果
一般状况:9年1月~11年1月共接报告锐器伤1人次受暴露医务人员共8名平均暴露次数17次暴露率为6。其中医生8名暴露5人次平均暴露次数1次暴露率为686;护士19名暴露6人次平均暴露次数19次暴露率为6。
锐器伤发生类型及地点: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类型主要为注射器针头(7)、头皮针输液器针头(59)、血管钳(167)和穿刺针(9)。锐器伤高发地段主要为各病室内(6)、处置室(18)、手术室(17)和治疗室(15)等侵入性治疗操作密集地段及医疗废物处置地段。
锐器伤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主要为自己/助手不正确操作(88);伤害发生最危险的环节为患者静脉输液或手术的时候(9)、操作后处理废弃物(98)。锐器污染情况分析报告的1起锐器伤事件中锐器明显被血液污染的有59起(66)锐器被血液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污染的有7起(18)。81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后能按正确的紧急处置方法挤出血并用流动水清洗、消毒71的锐器伤的受伤程度以轻中度伤为主其中仅表皮刺伤未出血或滴血占1皮肤刺伤有流血占69。
讨论
本结果显示护士和手术相关科室临床医生是锐器伤发生最多的工种。可能由于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工作负荷的增大提高了医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职业暴露的科室集中在病房可能与病房中人员较多污染较为严重有关。暴露的途径主要以针头、缝合针刺伤为主说明锐器伤仍然是最常见的职业暴露原因。
98的锐器伤是操作后处理废弃物所致这与国内多项研究报道一致1-可见医院医务工作者要认真执行操作标准纠正导致针刺伤的高危行为。实施标准预防尽量应用不接触技术处理尖锐物品时要提高警惕预防锐器损伤处理医疗废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锐器伤发生原因主要为自己/助手不正确操作说明不安全、不规范操作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加强防护意识培训同时应重点加强标准操作规范的培训院感科应与医务处和护理部联合对医务人员培训基本的医疗护理操作常规防治因不正确操作引起锐器伤。
本次调查锐器伤暴露源种类时66的锐器物明显被血液污染18锐器物被血液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污染。医院管理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处理预案和保障制度把职业暴露时间的检测工作作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常规检测项目定期抽查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完善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凡新职工上岗前均进行体检并做好疫苗注射在职职工每年体检定期注射疫苗。
本研究中81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后能立即按正确的紧急处置方法挤出血并用流动水清洗、消毒伤口所有的锐器伤人员按处置标准操作规程指导其进行防治并进行血清学抗体追踪检测。通过以上预防措施近三年锐器伤发生率逐下降发生暴露风险后通过追踪无一例因暴露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
参考文献
篇9
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7月ICU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结果:有效控制了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运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等是控制感染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ICU 鲍曼不动杆菌 暴发流行 调查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82-02
鲍曼不动杆菌是不动杆菌属中不发酵糖类、氧化酶阴性、不能运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流行趋势,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的致病茵,更是目前我国医院内重要的超级细菌。ICU是医院中感染高危患者集中的区域,各种侵入性诊疗措施较多,是医院感染高发和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1]。为加强我院ICU医院感染的发生,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我院ICU2010年7月,连续发现多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聚集性发病,积极干预控制并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0年7月某日ICU共收治患者8名。2名已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感染;4名为痰培养结果阳性,考虑为定植可能;2人为新入病人,无感染症状。医院感染罹患率25%。医院感染管理科立即对全科病人重新采取痰标本送检进一步辨别筛查。
1.2 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自2010年6月22日起,该科住院患者中陆续出现有痰标本中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阳性的报告,截至2010年7月2日,累计确诊发病2例,痰培养阳性4例。经调查,首发病例:某男、82岁、2010年1月1日入院,诊断:糖尿病。从2010年3月份以来,一直反复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多次痰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阳性,常住ICU负压隔离病室,与后续发病患者之间无直接空间近距离接触。
2.2 卫生学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自2010年7月2日介入ICU调查后,立即对室内物表、空气、医务人员手、患者诊疗用具进行抽样检测,其中在首发病例的隔离室内床栏、治疗车、电脑键盘、当日专护护士及病室生活护理员的手上均检测到鲍曼不动杆菌阳性。
2.3 感染与定植排除。
2.3.1 表1中确诊的两例病人感染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基础疾病复杂,有重度肺部感染病史,年龄在70岁以上,自身免疫功能差,呼吸机及入院时间只是次要原因。
2.3.2 表2中4例定植排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某男,常住病人病情稳定,已脱机无特殊感染体征,确诊为定植病人且是感染源所在。其他3例排除的患者,基础疾病简单、有肺部感染症状,年龄在23-65岁。
结论,感染源为,常住病人,某男,病情稳定,已脱机无特殊感染体征;传播途径初步分析为:手,吸痰接触传播;易感人群病室内的病人为急危重病患者,基础病多且复杂,免疫力低下,没上呼吸机的患者也可以成为定植带菌者或被感染者或感染源之一。加强病情观察及辅助生活护理,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打造人性化且清洁安全的诊疗环境,有助于患者康复。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吸痰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时,气管插管与呼吸机接头处被污染,可能将环境内的细菌带入呼吸机管路;吸痰用物未按时更换;操作时未戴无菌手套;未及时倾倒治疗碗内残留的生理盐水;吸引器玻璃接头未泡在消毒液中或用无菌纱布包裹。
3.1.2 人员配备不足。手足口病流行以来,病人数增多,护理人员不足,鲍曼不动杆菌阳性病人未坚持实施分人、分组专人护理,感染者和非感染者实施交叉护理,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3.2 相关危险因素。
3.2.1 病室内物品摆放凌乱。
3.2.2 物表环境卫生差。环境卫生工作不到位,用物脏乱差,治疗物有肉眼可见的污迹。
3.2.3 隔离病室布局不合理。未设置缓冲间,与污染的隔离室想通。
3.2.4 抗生素使用情况。碳青酶稀类抗生素使用比例较大。
4 对策
4.1 多部门协作。
4.1.1 启动应急预案。强化消毒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卫生制度,专人专护,防止交叉感染。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程序”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紧急现场会制定防控措施。
4.1.2 共同筹备应急方案,有备无患。全面清洁、整顿、优化流程。
4.1.3 高度重视,多部门通力协作。指派专人到场监督指导,现场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4.2 及时救治。
4.2.1 暂时停止接收新患者,执行参观、探视制度,减少室内人员流动和病菌带入,暂时停止家属探视活动。
4.2.2 对感染病人进行辨别筛查,并分别制定治疗护理方案。
4.2.3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措施,杜绝感染继续蔓延。
4.2.4 加强基础环节护理,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患者可取半卧位抬高床头,加强口腔护理,以清除和预防口咽内部感染,严密监控。
4.3 有效防控。
4.3.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尽可能的降低环境物表的菌落数。制定针对性的消毒隔离措施,强化培训。加强监督,对环境实施全面消毒。物品用消毒剂擦洗,拖把、抹布要求专用,使用后进行消毒处理分别晾晒存放,以避免交叉感染。
4.3.2 强化手卫生制度,杜绝传播途径。强化培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呼吸机及其各管路的清洗消毒、气管导管内无菌吸痰法、手卫生、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接触隔离等知识。
4.3.3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操作管理,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反复发生。
4.3.4 加强各类监测工作,做到有效掌控。感控科加强检测工作,高度重视疫情发展控制情况,及时反馈痰培养检测结果。
4.3.5 保证空气的洁净和流通。做好区域空气层流洁净系统的启用和维护工作。备用区域使用前,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对环境行臭氧消毒,进行环境物表采样等微生物检测,指标合格后启用。
4.4 PDCA持续改进措施。为了严格控制流行趋势继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科特制定以下加强ICU病区消毒隔离的措施:
4.4.1 强化标准预防隔离措施。
(1)所有要进入ICU的人员均应采取强化标准预防隔离措施,控制入室人数,有上呼吸道感染者禁止入内。
(2)配备足够的专用鞋或鞋套,注明清洁或污染标志。
(3)全面清理更鞋间的各储存柜子,另备外来人员公用柜子。
(4)医务人员参观工作服保持清洁、足够,随脏随换。
4.4.2 加强ICU病区环境表面的消毒措施。科室负责人及护理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有效实施。
(1)地面消毒。通常采用常规湿式消毒清洁处理,要求每天消毒剂擦式地面不少于2次。各室设专用拖把,并标志清楚,分别悬挂。
(2)物表消毒。所有物体表面用消毒剂擦式消毒,要求每班一次,每天三次,用清水擦拭,以防腐蚀损坏仪器。
(3)各种诊疗用具消毒。体温计用消毒剂消毒液浸泡消毒,听诊器、血压计、简易呼吸器球囊、呼吸机等贵重仪器表面用消毒剂擦拭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预防腐蚀仪器。简易呼吸器面罩及其所有可拆卸的接头和零件均应实行灭菌处理。
(4)强化手卫生制度。严格执行耐药菌株接触隔离相关措施。在使用快速手消剂时仍要求遵照六步洗手法步骤实施。每一张病床相对固定治疗用物。
(5)强化全员培训与监督管理。立即对全科医务人员再次强化培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呼吸机及其各管路的清洗消毒、气管导管内无菌吸痰法、手卫生、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接触隔离等知识。保洁员擦拭床头柜用的抹布必须一床一用一消毒,并注明床号分别晾干备用,擦拭不同的床单位应更换手套;健康助理员进行生活护理时必须强调手卫生,护理不同的病人应更换手套,床上擦浴用的病人毛巾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备用。
(6)强化环境物表卫生工作。强化治疗室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环境干燥无尘,治疗室内各类用物保持清洁、整齐摆放,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治疗台面每班擦拭清洁,治疗盘、消毒剂固定底座每日下午治疗结束后清洗消毒擦干备用,每周用专用不锈钢保养液保养两次。病区内所有不锈钢用物均如此要求。
(7)严格实施标准预防与接触隔离。隔离间的病人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措施。所有用物专用,专人护理,一人一用一消毒。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穿隔离衣,专护人员隔离衣可每班更换。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向探视者说明探视时间、探视须知、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探视者的配合与理解,同时还要为探视者提供必要地消毒隔离设备,患感染性疾病者禁止入内探视。
(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特别强调的是医护人员在使用非密闭式吸痰装置给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持物钳或镊子;治疗盘必须每天清洁并用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才能使用;打开后的气管插管与呼吸机接头处用碘伏消毒后再重新连接;吸痰结束后即将吸引器的玻璃接头插入消毒瓶中或用无菌纱布包扎备用;每次吸痰结束后随即倾倒未用完的生理盐水;无菌盘内吸痰用物及时更换。治疗盘必须保持清洁消毒、无锈状态,治疗结束后用消毒剂擦拭消毒,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消毒液底座也同样处理。
(9)强化呼吸机及吸氧装置消毒管理。强化呼吸机消毒管理。呼吸机螺纹管要求至少做到每周更换一次。呼吸机螺纹管可用消毒剂消毒液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可存放于带盖容器中干燥保存备用,或者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处理。建议使用一次性呼吸机螺纹管,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10)加强床单位消毒。建议特殊病区购买使用床单位消毒机,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11)借鉴区内外各大医院经验和做法。
总之,医院环境物体表面的污染在医院感染传播中的作用一直是医院感染控制人员研究的课题。目前国内外多数医院认为,环境表面作为微生物来源引起手术感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环境表面的常规清洁处理,使每个手术后重新得到新的清洁环境。近年来,物体表面污染在医院感染中的作用重新受到重视,美国CDC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污染物体表面的间接传播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及注重物体表面的清洁卫生等,特别是ICU卫生员的手卫生是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
篇10
刚才大家围绕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问题,谈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农业、卫生等职能部门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全球禽流感疫情不断扩散蔓延,2月份以来有十多个国家相继发现了禽流感疫情,人感染死亡病例也不断上升。在我国,今年以来短短2个多月也发生了多起病例,这进一步提醒我们当前我市的禽流感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事情发生后,卫生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等领导都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
春夏两季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易发、高发时期,如果我们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决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电视电话会议,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务必充分认清做好防控禽流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它作为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政府对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负责人”的防疫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加强领导,完善防疫制度和应急预案。各区、县级市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加强组织领导,把防控工作扎扎实实做好,特别要重视发挥基层镇(街)一级政府的作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扎实实做好防控工作,千方百计防止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出现,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是坚决落实免疫接种工作,构筑坚固的免疫屏障。免疫接种是禽流感最有效、最实用的防控措施。从前一阶段的情况来看,个别街、镇党政领导出现松懈情绪,部分地方免疫注射经费不落实,出现了“有疫苗无人打”的现象。对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继续强化禽鸟集中免疫行动,消除免疫死角,务必在3月底前使全市存栏禽鸟全面免疫,这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各区、县级市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全面部署、迅速行动,保证专项经费的落实和防疫人员的到位,保证疫苗接种工作全面实施和巩固。对部分村镇因防疫人员缺乏等原因影响疫苗接种的情况,所在区、县级市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把工作落实到具体村镇。原创:要逐村、逐场、逐户核查免疫密度,消除免疫死角。有关部门要加强防疫督查工作,发现有工作不落实或措施不到位者,要追究领导责任。
二是尽量防止市民直接接触活禽,最大限度阻断传播途径。卫生部门要加强对餐饮单位、公共食堂等公共场所的检查监督,防止活家禽在上述场所出现。爱卫部门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群众不要在市区范围内饲养家禽,并提倡少养宠物。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农贸市场和禽类批发市场的检查,保证进入流通的禽鸟都已得到有效免疫;要切实搞好三鸟宰杀店档的环境卫生和通风,落实市场售货员个人卫生防护措施;要建立全市活三鸟店档每周轮流休市一天的制度,休市当天店档不准存放活禽,以便彻底大搞环境卫生和消毒,确保每周至少可以彻底切断一次传播链又不过于影响群众生活和经营者的经营。工商部门与商业部门要集中研究禁止肉菜市场现场宰杀三鸟的可行性。总之对市民群众有机会接触到鲜活禽类的所有场所,都要认真加以检查,把市民群众有可能通过家禽感染禽流感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是强化疫情监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准备。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有关技术规范,以及省、市和本地应急预案的要求,完善动物防疫网络,并将网络延伸到村,充分发挥村级疫情报告观察员的作用,提高疫情预警预报能力。要进一步严格疫情报告和值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要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突出抓好各级应急预备队的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要在应急物资、应急队伍、应急技术等方面充实疫情应急储备,尽快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库,特别是加强疫苗储备。
四是加强动物检疫和防疫监督。对检疫率较低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检疫率。要结合建立畜禽养殖档案工作,切实加强对家禽生产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查与监督管理。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督,完善种禽和种苗引进管理体系,做好活禽调运有关检疫证明和健康状况的检查,强化家禽批发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点)的监督管理。要按有关标准严格执行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三、加强禽流感疾病的监控和治疗,防止发生传染病流行
禽流感病毒对人体全身器官都可造成损害,病死率比较高。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禽流感病毒能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播,但随着禽流感病毒的蔓延,也不能排除病毒突变、变种的可能。为此我们必须按照三级应急响应的有关要求,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一是要落实人禽流感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具体报告的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卫生部门已经按省的要求下发通知进行了明确。各区、县级市要抓好落实,各医疗机构要指定部门和工作人员负责这项工作。
二是要按照程序认真做好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和筛查工作。过去非典时期一些好的做法可以借鉴使用。卫生部门要教育市民一旦发热,不要随意自行服药,应该尽快到规范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和造成传播。要严格开展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排查,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及时上报。农业、工商、林业、市政园林等部门也要主动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禽类职业暴露人群监测工作。
三是要切实做好病例的隔离、管理。疑似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应分开隔离。特别是要重视做好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防止被感染。医疗废物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发生问题。
四是要加强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做好病人密切接触者的搜索和医学观察,加强感染来源追查等流行病学调查,及早发现病例,规范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对疑似病例要及时组织专家会诊,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进行重点抢救,尽可能防止病人死亡。
五是要加强医务人员防控禽流感知识培训。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原创:学习禽流感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医务人员防止院内感染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工作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禽流感防控牵涉到农牧、卫生、林业、商业、交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宣传等多个部门,需要各区和县级市的紧密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加强工作协作和信息互通、共享,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农牧部门、卫生部门是禽流感防控工作的主要部门,要认真按照有关疫情预案的要求和各自的工作职责,主动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加强24小时值班,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好。绝不能出现因为责任不到位而造成防控方面出现问题。
宣传部门要强化公众防疫意识,向群众普及科学防控知识,并尽可能为禽流感公益性宣传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要加强舆论监管和引导,坚持正面舆论宣传,科学、客观地宣传报道禽流感防控工作。各新闻媒体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疫情制度,不得擅自公开报道未经农牧、卫生部门的疫情,避免造成社会恐慌。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畜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严防疫情传入,同时加强对供应港澳禽畜的防疫检查。
工商、物价、质监、经贸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巡查,价格指导、监督,以及药物储备等工作。
林业部门要抓紧开展候鸟对禽流感传播影响的监测和研究。
市政园林部门要加强公园禽类的卫生管理。
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承运货物的管理,保障防疫物资运输畅通。
科技部门要加强应用型技术的科技攻关,开展疫苗、防治药物、快速诊断技术、候鸟迁徙规律和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高防控科技水平。
财政部门要落实好防疫经费,急需的经费,各级政府务必要足额及时拨付,迅速落实到位。目前还没有落实禽流感疫苗款和人工注射补助经费的区、县级市,要抓紧落实,不落实的要按照行政不作为严肃处理。
公安部门要配合做好异常死亡点的治安管理和社会稳定维护工作。
- 上一篇:特色文化小镇规划设计
- 下一篇:林地资源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