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小镇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色文化小镇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特色文化小镇规划设计

篇1

您提出的“关于保护特色老旧房屋、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搞得热火朝天,我市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更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您提出“关于保护特色老旧房屋、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议”表明您对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意义深远,值得我们去认真的谋划。

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院落闲置废弃,传统建筑损毁、优秀文化传承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使传统村落走向衰败,造成了大量固定资产闲置和土地资源的浪费,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瓶颈。我市这种闲置的老旧房屋几乎村村都有,正如您所说这些老旧房屋“年代久远、样式不一”,有的青山绿水环绕,有的隐于大山深处,将这不可多得的资源融于当前的特色小镇建设中定会发挥价值,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是小镇的内蕴力,生态是小镇的吸引力,旅游是小镇的辐射力,将乡村老旧房屋融入当地文化,结合山、水、林、田特色,建设旅游特特色小镇是乡村发展及精准扶贫的最佳选择。

二、坚持规划现行,注重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农村老旧房屋属于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了挖掘、打造这一资源必须制定系统的规划并把这一规划列入全市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以闲置的老旧房屋复活为抓手,积极引进项目建设,切实打造生态良好、生活富足、基础设施完善、富有鲜活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的美丽乡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根据乡村地域性、自然性、专业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独特的乡村旅游项目,把旅游产业贯穿乡村生产中。

三、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的战略的再定位,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的科学的系统旅游,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的有效手段。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便捷的交通等优势条件,通过租赁村中散落、闲置的古旧住宅,对其进行科学创新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在尽可能保持乡土建筑风格的前提下,对院落实施主题式景观塑造,对房屋进行修旧如旧的除险加固,对房间进行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改造和富有传统农家特色的装修装饰,使其在有效传承农村传统和特色文化的同时,成为富有现代气息,能够满足都市人乡村生活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健身等多种需求的古民居客栈、院落式乡村主题酒店、乡村会所等新型业态。在充分挖掘生态之美,传承文化之韵,塑造产业之特,提升服务之优的基础上,打造集乡居休闲、有机果品采摘、民俗文化和传统美食体验等多种业态为一身的乡村生活服务综合体,使市民与村民和谐共处、和睦为邻,充分体验和分享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和原生态的田园风情。

散落在村内的闲置古旧院落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租赁给企业改造经营,迅速变废为宝,其文化价值、居住价值、建筑美学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成为吸引都市人群体验传统村落文化和传统乡居生活的鲜活载体。打造“一户一院、一院一景、连点成片”的园林式特色乡村体验区。

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外朴内雅的精致民居,为都市人群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的田园雅舍。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民居风格和对农村生活场景的全景体验,吸引大批游客来参观体验。

篇2

一、“高尔夫庄园”模式

实践表明,将生地变成熟地的最佳办法,就是建设高尔夫球场,其对于休闲地产的带动作用极其明显,除了球场本身拥有极好的景观资源外,更为主要的原因是高尔夫球场是重要的高端政务商务休闲交流的平台,能够引发高端休闲人群的聚集,凸显品质性,从而带动了休闲地产的价值提升,并为休闲地产的销售创造优越基础,国内形成了以观澜湖高尔夫、富春山居高尔夫、春城高尔夫为代表的多个经典案例。

由于地块规模与政策压力的限制,高尔夫庄园模式未来的趋势,已经不再是球场规模的比拼,而在于主题化的创新,即赋予球场一种独特的文化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营造一种独特的景观意境,使球场不仅具有一般的功能与景观,更有不可复制的特色文化内涵,其吸引力与竞争力必定超越常规球场,从而为休闲地产创造更大的附加值,如富春山居高尔夫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意境打造蓝本,形成了国内少有的文化型高尔夫,在亚洲市场也颇负盛名。

二、“温泉会都”模式

温泉,是最具带动力的休闲引擎,已经成为全国休闲开发的超级热门,它对休闲地产的开发具有突出的作用。

“以特色温泉水疗产品为吸引,以会议度假酒店为核心,带动先售后租的温泉地产开发”的“温泉会都”模式在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有三:

一是温泉本身具有养生与休闲的双重特性,可以提升地产的附加值;

二是温泉可以解决酒店经营的冬季问题,并对会议经营有极大带动作用;

三是如果有观光景区在周边,则可以成为休闲消费的核心平台。

三、“文化度假酒店综合体”模式

悦榕庄酒店、安缦酒店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正以稳健的速度持续扩张。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们如此受青睐?文化的魅力!以生态别墅或古村落为载体,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在一种独特的文化意境里享受时尚度假的奢华体验,这种低调的奢华获得了世界范围内许多高端休闲人群的极大认可,造就了一批忠实的“全球粉丝”。

尽管这两家酒店的重点不在地产开发,但绿维创景认为,这些具有鲜明文化主题的精品度假酒店,其文化意境的地域性、其低调奢华的特色性、其时尚浪漫的品质性,一定对休闲地产的开发有着突出的带动作用。

四、“休闲Mall”模式

通过将品牌餐饮美食街、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家电商场、大型电影院、量贩KTV等不同的业态整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独具吸引力的区域性休闲消费中心――休闲Mall,以此带动写字楼和住宅地产的开发,此种模式称之为城市中心区休闲地产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或中心城拓展区的地块,如万达广场。

五、“主题文化小镇”模式

主题文化小镇,主要是古镇、古街区,或者新打造的小镇。其核心是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凸显独特主题风情的文化小镇,以小镇为载体,构建文化休闲平台,提升吸引力,进而带动小镇的休闲地产,如丽江大研古镇、成都宽窄巷子、上海朱家角古镇、成都芙蓉古镇、楚雄彝人古镇。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很多古镇进行休闲化升级与城镇化发展的主流途径。

六、“特色景区综合体”模式

这里所说的特色景区,包括主题公园或休闲景区。

主题公园带动模式,以华侨城和迪斯尼为代表,以游乐园带动休闲地产开发,已经成为业界经典,但需要强大的开发资金、品牌效应与运营管理等多方位支持,进入门槛较高,并非每一个企业都能够操作。

休闲景区带动模式,以安徽某木屋村度假区为代表,通过中国最大的珍稀乡土树木园的打造,以木屋为特色,带动木屋休闲地产的开发,获得了市场的青睐。此类模式,以稀缺性资源的占有或者打造为前提,投入相对较大,然而一旦开发成功,其开发效益回报将会非常可观,并对城市总体休闲水准也是一个巨大提升。

七、“多元休闲综合体”模式

篇3

关键字:身份认同 特色景观 本土文化 中国印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我们周围的景观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我们身边所常见的,街道景观也好,小区景观也罢,功能至上而缺乏文化,这类景观从设计施工到使用者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是快速发展的时代产物;另一类,则是被追捧的文化景观和大师作品,这类景观与其说是试图充分的表达中国文化和地域差异,倒不如说是充分的表达了设计师的理想和背景,以及在此之上对于景观和文化的认识和应有的表达方式。不可否认设计是一个相对主观且瞬息万变的事情,所以首先我们界定一个时间,以近二十年为案例比较的时间范畴,同样,我们还需要界定一个对象,那就是那些可以具有强烈身份认同的景观,最后我们需要界定的是主观研究立足点,以案例为例,那么我们的视角无疑就是设计师的视角了。

1全球化的景观是否等于工业化的景观?

全球化之下的景观特点是什么的,西方的简洁的线条和开敞的空间,重金属的介入还是参数化设计的不断被使用?当代中国景观对于自身特点的挖掘并不深入,很多的手笔都借鉴了先进的一些设计经验和新鲜的设计元素。以岐江公园代表的一些现代性的公园,似乎都无法抹去受西方设计思潮所影响之下的影子。站在更广的范围之内,我们可以对比欧洲的景观的发展和变化,我们所熟悉的巴洛克时代的园林特色,现在已被极简主义,浪漫主义等其他的思潮所代替,以德国的鲁尔后工业区为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和推崇的景观,已经不再是豪华和繁琐,而更多的是一种纯粹性、原真性和表达方式的直接性。做这样的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并非谁影响了谁,而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对于景观和美的认识的整体的阶段性的改变。

全球化的景观代表就是工业化的景观,但是不能说是完全等于的,因为与之同时诞生也有像泰晤士小镇这样文化集锦式的景观,像迪斯尼这样国际品牌的景观,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身份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一方面会影响到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人们的归属感,我们在哪儿,我们是谁。

2中国特色的景观是否等于古典主义的景观?

2.1中国的不止是古典的

谈到中国特色的景观,无疑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亭台楼阁,也许我们还会想到意境的表达,但是我们还能想到些什么呢。世博会的亩中山水园,设计的最初目的就是传扬中国文化,体现中国风格,最后也是采取了古典园林这种方法来得以实现的。所以可以说,我们达成共识的中国风格就是一池一山一亭一水。

2.2中国古典的一定是中国的

古典主义园林在中国园林的发展史上,乃至世界园林的发展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不可否认古典主义的景观一定可以代表中国特色的景观,但是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我们固然是要保护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要不遗余力的探索和研究新时代下的中国印记。

2.3什么的才是中国的?

“主客交融,冥合天人,物我两忘,能所俱泯”,我们所一直倡导的人与环境的微妙的和谐关系从古至今一直贯穿于景观设计当中,但是在现代的思潮和西方的设计理念的影响之下,似乎略显模糊,有时候一种风格或者说文化的形成是是一种强势性的表达,强势性的植入,而中国的传统的中庸的思想,让我们对于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明缺少了一些更为坚挺的叙述。

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为什么在设计之中很难去融会贯通呢,有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我们当代设计师对于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太少了,那些古典园林的设计师和拥有者们往往都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且通音律的人,意境的创作,应该不仅仅是一些元素的组合排列,更重要的是把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感知空间。

3景观的身份认同从何体现

身份的认同和再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一个地标性的景观,到一个乡土树种的使用,再到一个本土故事的景观叙述。

3.1传统思想的体现

把传统的思想贯彻的最为彻底和具代表性的当属日本现代景观,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野俊明的设计作品中清晰的看到,在他的作品之中总是可以构建起一种宁静幽玄的宗教氛围,使每一个遇见它的人尘怀顿释,在与黑松流泉的对话中发现素朴的生命之美,这种园林形式是日本禅化园林的一个很完美的传承。从户田芳树的日本津南中央庭院到野俊明的瀑松庭,我们可以看到在普通的简洁的设计元素之中流露出的日本气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在日本而言,是传统思想的一脉相承。

3.2特色文化符号的提取

从英国丘园中的六和塔到中国的方塔院,还是世博会中中国馆的设计,都分别提取了不同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亭台楼阁的代表性已经被广泛的认可,我们现在逐渐的开始向多学科发展,不同领域扩散,比如中国以绘画著名,那么在设计之中所谓的散点透视的应用,就不失为另一中较为抽象的文化符号,在成都的鹿野苑的设计当中我们便可以看到中国绘画文化对于景观设计的一些启迪。这种文化的符号化是目前运用比较娴熟的体现景观身份特征的手法,但是有时候不乏流于表面,也许更多深层次的文化符号有待发掘。

3.3时代与地域的双重性

在时间维度和地域维度之下,景观便具有了一个特定的气质,身份的认同也首先我们要明确是在哪里的,同时也要明确是什么时候的,古典的永远都无法代表现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地域文化的解读才是真正具有特定身份的文化解读,在这两者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点,在这一点上既可以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本土的文化烙印。

4结论

当代世界的技术传播已经很难使景观固守在一个地域的传统资源中发展,而文化的交流、社会的多元化态势以及商业世界的扩张也很难阻止设计风格脱离地域“游走他乡”,所以我们需要在保护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之上,基于全球化的设计手段,设计和创作之中打上中国印记,今天的文化景观就是明天的历史遗存,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反思,需要对于古老文明的不断求索,需要对于世界文化思潮的批判性的吸收,更需要设计师将景观的身份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表达。

参考文献:

[1]陈立旭著.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

[2]卢永毅.地域主义与身份认同的文化景观.同济大学学报, 2008.

[3]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景观设计,2002.

[4]易兰规划设计事务所.“亩中山水”演绎当代中国情韵.园林.2010.

[5]周向频,郑春燕.从传统中蜕变――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08.

[6]张云彬.心灵与自然的对话.现代园林.

[7]张振.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3(8)..

篇4

关键词:旅游区;规划设计;综合价值;和谐构建;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into new towns at the paper to the rock fortress Forest Park and Dongshan tourist attractions tourism planning, for example, discusses how to not only protect the natural landscape in the tourist area, min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but also with business, tourism, vacation, health and other industries to develop clever fusion, so space and urban history and symbiosis of nature, culture and people of interest.

Keywords: tourism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integrated value; harmonious build;

[F292]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发展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小城镇建设正方兴未艾。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实际上是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的建设,是城市经营与旅游区域开发的全面结合。目前众多旅游专家一致认为,生态、绿色、极限、人与自然、度假、文化、体育等将是未来旅游业的主题。观光旅游已被体验式旅游所取代。一、设计理念篇

01、项目背景

磐石市处于以长春为中心,松辽平原向长白山过度地带,属于丘陵半山区。沈阳、哈尔滨三小时经济圈中心地带,交通十分便利。沈吉高速和沈吉铁路是磐石最主要的对外联系通道,哈大高铁的开通,使交通更加的便利。02、设计定位与目标

汲取当代“文化旅游新城”开发建设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以可持续城市主义为核心理念与指导,建设具有地域传统文化特征与山水环境资源的文化旅游景区。

具备精品文化项目、精品旅游景点、旅游集散等功能的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商务会展、娱乐、居住等功能融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宜居名城。

以创意文化为依托,以都市旅游为主线,打造独具生活魅力的山水宜居新市镇。

集合当地的多民族性、文化各异、宗教多元性特征;使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打造具有城市门户区域形象标志和便利完善配套设施的度假休闲山水城。

建设磐石市度假休闲、娱乐观光、郊野康乐和文化教育综合性风景区。是人们日常、度假首选之地,营造便利宜居的城市高尚生活。

03、项目解读

周边用地分析从磐石用地分析图上了解到,基地的东侧和南侧为居住用地,项目开发将与周边用地形成互补,满足城市自东向西发展策略。另外从沈吉高速下道,经过永盛大路进入磐石市中心,景区作为城市门户,必经之地,可以说是磐石市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一个重要的示范区。

04、基地概况项目主景区西山景区位于磐石市西北部山地区域,东山景区位于城市东南区域,与西山风景区隔着磐石市区遥遥相望,两基地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西山景区毗邻沈吉高速和202国道,占地约450万平方米,与209省道相连,永盛大路作为进入市区的主干道路横穿基地。风景区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交通道路、功能定位等不可代替的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成为磐石市向西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进入城市中心地段的首要名片,其特有的景色展示着磐石市独有的文化和地域风貌,让人流连忘返。东山景区位于磐石市东南部,七个顶子山坐落于此,刘菜籽水库东西贯通,明镜一般倒映着如画美景。

05、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协调本旅游区与老城、开发区、以及现有村落之间的发展关系,有效整合旅游景区与磐石市的旅游资源,从而利用独特的项目建设来带动地区发展。

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与本旅游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应对基地相对贫瘠的土壤和受到破坏的自然资源的现状,严格保护和恢复基本山林资源,通过旅游开发尽可能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途径。

经济发展的问题,当地政府仅依靠自身的经济力量来发展旅游产业难度较大,作为与外部交流密切的产业,需要有超越小城镇范围的投资眼光,外部资金和外来投资者会对本区域的发展发挥深刻的影响。

这些,将作为规划设计改造的重点问题,在总体构思中着重思考和解决。

06、设计主题

本次设计从山、水、城、人这四个主要的小城要素出发, 提出“山水田园,碧水串珠”的总体构思, 引入“山水园林城”景观主题——突出磐石山环水绕的城市整体发展格局,让山体成为城市优美背景,通过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的组织,达到“远山、近水、郊野农田、城镇公园”之间的有机融合。完善特色生态与文化气息并重的旅游休闲度假新城。

07、旅游发展策略

交通——组织区内循环交通,打造绿色出行模式区网络化内电瓶车、自行车、徒步系统,区外城市公交、绿道系统。

四季皆可游——分区域、分季节开发旅游模式、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节。

吸引外资——创造条件和提供优惠政策,通过景区的不断建设丰富城市经济来源。

旅游富民——利用本地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开发旅游产品,带动区域发展。

二、规划篇

01、功能分布

根据现状空间、规划及景观特点,把景区分成四个功能片区,其各自的景观特点和功能,满足市民及游客出游、纪念教育、登山观光、休闲娱乐、信仰文化交流等等需求。

02、总图构架

土地利用规划

针对西山和东山风景区进行了局部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原有居住用地和生态上体用地的基础上,增设娱乐用地、度假用地、旅游用地、公共文化用地、滨水用地等,丰富基地用地种类,促进区域综合发展。

绿化景观规划

在尊重和保持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进行精心设计,打造疏林草坡、密林景观和公共景观想结合的公园绿化形式。

道路交通分析

东西两侧整个风景景区在交通的组织上,设置有主要游线、休闲漫步道以及滨水步道。每种步道都各具特色,做到人车分流。主要游线可以引导人们快速的到达各个活动点;而休闲漫步道则可以让人们避开大量的人群,独自逍遥;滨水步道则满足人们亲水的乐趣,欣赏碧水蓝天山体一线美丽景色。

岸线景观分析

驳岸景观设计注重软质与硬质的搭配与穿插,丰富了驳岸形式。利用微地形及水生植物的分隔,形成自然地形的浅水池。滨水硬质铺装与地形结合而自然形成的剧场或者滨水广场。

木质平台探入水体成为观赏水景和水生植物的场所。

滨水的大草地形成了软质的休闲空间,稀疏种植的小乔木提供了局部荫凉,可以在此遛狗、休憩、野餐。

季节性旅游

春夏季节整个景区的各个区块将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场地如有氧活动、水上运动、场地活动、滑草运动、采摘等。

秋冬季节以组织冰上运动为主要特色,结合滑雪、场地运动、室内活动等,丰富人们冬季活动的需求。

03、服务设施分布

为了更好的完善景区综合发展,我们在划分功能区域种类的同时,在不同的功能区也合理的设置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例如:停车场、游览车乘坐站、公交乘坐站、餐饮设施、购物设施、银行等,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04、功能布局

规划强调功能的多元与复合,通过体验式的休闲娱乐、情景购物,特色化祈福、养生、多元化的文化体验以及全方位的健康运动主题,是本项目具备全季节性的持续活里,多元功能穿插互动,构建四大功能板块,即养生祈福休闲游 主题度假体验游 现代生活户外游 文化教育纪念游四大主题景区。

05、景观功能分区

西山景区(石城森林公园)

度假旅游是综合性旅游,可分三个层次进行开发:

建设富有吸引的休闲地,开展新颖的时尚活动,开发周边村落。

建设充满想象力的度假地,建设会馆、市民广场、体验基地和度假中心,作为西山度假旅游的发展重点。

建设独具魅力的居住地,抓住度假旅游和房地产业的互动,开发养老产业,建设高品质的养老院和养生度假公寓。改造独具特色的民俗村落,推广地域特色文化。

东山景区

作为常规的户外活动目的地,可分以下几个层次适度开发:

打造核心入口区域空间为前景,强化与周边区域的景观和空间联系,使其成为人流聚集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

加强交通组织的梳理,形成便捷交通网络,以不同的步道形式和铺装材料相结合,为市民提供一个完善、连续的充满趣味的生活化活动空间和文化交流场所。

建设生态绿化共生系统,以台地花园、生态林地、水生植物走廊等营造一片都市生态展示场所。在展现不同植物群落景观的同时,还具有生态科普教育的功能。

06、交通组织

在整体城市交通路网的依托下,景区内交通系统规划充分考虑地形的制约因素,因地制宜,随行就势,注意土方平衡。强调各功能区之间交通联系的特性,内部交通的相对独立性。合理组织车行、步行系统,并与绿化、水系、地形相结合,创造景观多变的游览线路。

西山景区

景区车行路网,在原有现状路的基础上形成的,景区内部形成“十字加两环”结构体系。

“十字”——东西向是入市区的主要道路-永盛路。南北向是连接仙人洞山和石城森林公园中心路。十字路网主要起到景区与城市相互联系的作用。

“两环”——指仙人洞山和石城森林公园各有一条环路,通过车行环路将景区内部各个功能区紧密连接,规划车道宽7米,提供游客可以临时停靠欣赏景色的同时,也保障景区内部游赏路线安全与舒适性。

景区人行路—以网状分布,分为主要登山路和次要漫步路。主要登山路通过研究景区内部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和位置,选择最方便最省时的路网,使游客能够畅游每个景点。次要漫步路精心选取相对私密、观景最佳的路网进行规划,达到一步一景,流连忘返。

东山景区

因靠近城市中心,户外活动以市民登山为主,景区从功能上为步行交通。

在市民登山习惯以及不破坏周边地貌的前提下,将路网系统做主次之分。主要登山路,材料上规整大方。

08、绿化布局

绿化设计整体上强调人工与自然状态的对比和融合,力求形成多层次的绿化体系,主要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1)广场绿化

广场绿化即强调核心广场的礼仪,又兼顾了市民游客驻留休憩的需要。

2)街道绿化

欧陆风情街、民俗文化街的绿化以硬质场地为主,通过种植高大乔木的方式,形成硬质景观林荫空间,为大量人流的活动提供适宜的空间。

3)滨湖林荫区

环湖保留原有的树木格局,补植乡土树种,强化原有的林荫硬质场地空间。

4)疏林草坡区

结合地形地貌,与建筑有机穿插结合,形成疏林草坡式的建筑场地绿化。

5)五彩花卉带

广场区域可临时摆设不同颜色的盆花,配合活动需要。

6)梯田花海区

以观赏性的花卉乔灌木为主,创造层层叠叠的台地绿化景观。

7)生态林区

林地和草坡的有机结合,纯粹的景观元素营造出大尺度的自然场景。

8)湿地绿化

绿化与水体相互渗透穿插,创造出具有磐石自然风情的景观氛围。

09、分期开发建设

根据基地现状考察,考虑城市发展及景区建设,我们将景区由周边向中心分期建设。景区周边地势完整,施工方便快捷,同时周边景点与城市道路相连,建设后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可谓一举两得。而景区的中心由于城市以往建设留下的痕迹比较严重,以及现有的村庄覆盖面积大等,都需要长期的建设的维护,将景区分为三个期限来完成。

景观篇

石城森林公园

滨水风情区,水库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滨水特色空间色营造是吸引游客和塑造城市活力的关键要素。滨水风情区担负着城市广场、道路景观、滨水体验、游览展示等多重功能,因此在设计上尊重自然,建立生态平衡的滨水生境。

梦幻欢乐谷,该区现为采石场,北部山体因开采所致,出现断崖现象。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这块自然地貌遭到破坏的场地改造成为内容多样化的娱乐中心,并与周围的森林,茂密的山地环境形成和谐的对比。人工构造物的设计包括东西两个新的停车场、售票处、入口前广场和情景商业街。

梦幻欢乐谷内的设计划分为三大部分:主题中心广场、成人游乐区及儿童游乐区。

主题中心广场主要突出迎宾和展示功能,通过树阵的围合提升欢乐谷入口气势,同时该区域也通过建筑小品等展示梦幻欢乐主题效果。

欧陆风情街位于欢乐谷南侧,是进出游园的前广场。规划街区长500米,宽30米,主要以临街2-3层欧式建筑围合构成,建筑风格上由半圆拱形的门窗、暖色调的墙面、红色的瓦砖构成偏地中海式的风格,同时局部设有塔楼、角窗丰富街面效果。

藕遇芙蓉,位于大坝西侧比邻大榆树水库。因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水池,园区以水池为中心,改造成以市民休闲娱乐为主的和荷花公园,其取名为“藕遇芙蓉”。区块内环境富有特色,功能齐备,满足多层次消费对象。

生态体验区,整个区域与滨水风情区相连接,邻近水系。由于人类的破坏,山体局部破坏,现将其规划为“生态山地体验区”, 通过对该区域修复与利用,稳固山体,境地水土流失,同时开展各类创意文化活动,矿坑温室区、创意中心区和自然林保护区等。同时根据地形的特点与优势还规划了滑草区和划船区。两区的建设使游客及市民来到此处感受动静结合的游览模式,流连忘返。

仙人洞山,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丘起伏缓和,山体众多,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山林较多,海拔480米,具有一定的地标性。临近山腰处有慈恩寺和卧龙禅寺,两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道家寺庙,市民主要以步行登山为主,且局部路坡较大。

形象与特色营造:旅游规划以道家文化和古盘文化作为设计的切入点,着力打造区域道教名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扩建道教建筑群,利用道观宗教活动进行宗教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2、把道观中和古盘石的神话传说有机地引进旅游点,能有效增加旅游的宗教文化内涵。

3、引入道家与古盘文化的特色符号、文物古迹、和奇观来吸引众多的游客。

4、利用山地条件,突出仙境,以道家五行、八卦思想和追求吉祥、如意、长生成仙的思想来规划养生居住、度假疗养区域。

近年来,由于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为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这不仅解决了宫观的自养问题,还带动和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使道教和旅游业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东山风景区

基地位于磐石的东南部山林地带,周边绿树环绕,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由于临近市区是当地居民户外健身的首选之地。景区由烈士陵园和七个顶子山共同组成。

七个顶子山,磐石最早景之一,海拔550米左右,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为生态观光和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开展风景观光、爬山、慢跑、徒步、湖畔垂钓、滑板等活动。设计着力改善和优化市民户外活动的环境质量,除规划出两处登山特色入口广场以外,结合不同材料、形式和趣味的登山路径、观景平台、休憩游园,使整个山林路路相通,处处有景。

四、建筑篇

设计上,对建筑风格做分区考虑,统一于现代技术和地方材料的应用,满足新城镇形象的要求。无论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建筑物的细节处理上,力求简洁明快,形式上与功能相吻合。组团设计欧陆风情街,色调以暖色调为主,尺度亲切,简约大气,突出滨水建筑,强调都市简约时尚风格。东蚂蚁屯农家乐、阿里郎民俗村,传统的形式与现代的材料完美的结合。东北及朝鲜建筑风格完美的体现,围合式院落的建筑布局营造出安宁的氛围,山间小镇的理想生活使游客,感受回归大自然的快乐。“民俗文化”这一概念完美诠释。单体设计

体现了综合、统一、灵活、合理的原则。建筑元素协调:和谐的立面元素(如门、窗、檐板、里面的处理),在形体变化的同时,保证形象风格的统一。单体设计中除考虑日照、通风等基本因素,还突出考虑与场所环境的结合,充分考虑地形和广场、水系、绿化、停车及建筑,从而实现景观、功能的完美结合。

五、结语

石城森林公园及东山风景区涵盖了城市郊野公园和城市边缘的旅游区,其规划设计从内容和方法上均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或旅游规划,二是兼有两者不同的特点,本次设计对此进行了一定探索:一方面注重贯彻生态理念,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民生等方面落实与推行旅游区域综合开发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继承、文化发扬与文化创新,以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区域综合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旅游规划 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地域是一个非常广义的名词,它有一定的界限,但没有大小的界定,地域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邻里单位,每一个地域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习俗、空间形态等。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旅游规划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从更大的范围去研究,探求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与旅游规划相结合,提取地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符合现代需求的旅游规划之中。

1潼南崇龛镇地域文化资源

1.1区域简介:崇龛镇位于潼南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琼江河27.35公里穿境而过,东靠双江、南靠柏梓、西靠四川的安岳县,北靠四川的遂宁市,全镇幅员面积87.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2万人,总耕地面积4.7万亩。

1.2历史发展由来:616年,隆龛镇升建为隆龛县,712年因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改名崇龛县, 967年,崇龛县降为崇龛镇,境内史家坝是古县城遗址。民国时期名崇龛镇,又叫漏孔场。1951年建崇龛乡,1967年改名光辉,2001年复名崇龛。崇龛镇自隋代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其间曾设立县城,县址在瓦子堡。道家创始人陈传老祖就出生在这里,如今他的塑像供奉在崇龛镇玉佛寺。琼江河的秀丽风光孕育出了无数优秀儿女,如恩威集团公司总裁薛永新先生、琼海集团总裁张燕先生、首都拉格斯特公司总经理夏洪生先生等。

1.3地域文化资源:陈传老祖所传的道家文化在海内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老祖故里,崇龛镇当地千百年来亦有着相当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烟坡岭道教文化基地。同时当地还有自己特色风格的琼江河、风景优美、群山环绕,搭配上当地的特色民居建筑,形成了崇龛镇特有的地域文化资源。

1.3.1陈传老祖:陈传 字图南 唐末宋初人氏,他是道教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当时道教门徒都称陈传为陈传老祖,他是继老子 张陵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物。 陈传年轻的时候就理想着,自己通过科举走向仕途,他虽然才学过人,满腹的学问,但最终名落孙山。从此以后陈传就将自己的精力,转向了修仙得道的修炼上来,以摆脱世间的纷争。 当时武当山是道教第一名山,陈传在道士孙君仿的指点,来到武当山九室岩隐居修炼。在此修炼长达二十年之久。宋太宗赐陈传为 希夷先生 称号,此号是宋太宗取之老子的两句话:听之不闻为希,视之不见为夷 以此来赞赏陈传高深的道行。 陈传最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概括了陈传的为政之道 为人之道:优好之处勿久恋,得志之处勿再往。

陈传老祖故里即是崇龛镇,千百年文化传承中的历史积淀成为崇龛镇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基于对陈传老祖的崇拜而形成的具有道家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塑像、祭祀庙宇等为物质文化载体,以祭祀、传说、文学等为传播途径,寄托了人们对老祖的修生养性之道的憧憬和崇拜。在当地,陈传老祖信仰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生,早已成为民俗的一部分,成为地域性的一大特色。

1.4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4.1特色建筑群的新建与保护:陈传老祖纪念庙宇作为对老祖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十分重要的地域特色文化之一。因此,本规划的主导是在与自然景观保护不冲突的基础上对陈传老祖的纪念庙宇做重点保护和恢复性重建,将陈传老祖文化的物质载体做一个有效的组合,凸显其主体和特色,更好的发挥其作为信仰中心的作用。

1.4.2陈传老祖民俗活动的继承与发展:对陈传老祖的崇拜和纪念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民俗活动。每年陈传老祖的诞辰日,崇龛镇都回举行系列的纪念朝拜活动。发展至今,除了传统的纪念活动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也融入了很多商业文化和现代文化。例如纪念活动已不是仅仅的祭祀,而是发展成为带有商业社交等等性质的一种综合社会行为。因此,在此方面也应该加以引导和保护,一方面应该继承传统的民俗活动,一方面要加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使其能够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1.4.3崇龛镇传统民居的保护:传统民居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具有高度的经济、文化、社会价值。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传统民居建筑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崇龛镇范围内许多村子都历史悠久,本有着许多传统民居,但是近几十年来的无序发展,造成了许多传统民居已经被陆续拆除了,现在仍然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而传统民居一旦被拆除,就无法再恢复,它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也将随之消失。因此对现存的传统民居建筑应该进行抢救性保护,依照当地的风俗特色,对其加以整治,恢复原貌。在整体布局中对其进行整体的统一规划保护,对新建建筑加以限制,并适当的统一风格,使整个建筑布局上有一个延续性,呈现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1.4.4特色自然特色的保护与开发:区域范围内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两河环绕、群山围抱,自然植被丰富。在旅游规划中首先要对河流、森林等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商业旅游开发,托山体、河流、道路等为载体,划定景观视线通廊,保证崇龛镇整体风貌与结构完整性。采取水陆多种方式,增加游客体验性。由青杠村向白沙村方向开发强度逐渐降低,各个区域划定容积率、建筑高度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依托自然资源形成特色农业旅游。

2崇龛镇旅游建设与规划

2.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地域整体性考虑:区域内有陈传老祖这样的地域文化遗产、有琼江河、植被丰富的山体这样的自然遗产、有纪念活动等人文遗产,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得到有序发展,也没有使彼此之间产生有序的联系和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且未能够有效吸引外来游客的到来,未能产生旅游吸引力、产生经济效益,未能带动休闲度假旅游业的发展。

(2)用地不合理问题:风景区、度假区与村镇建设用地互相混杂,干扰严重,没有明确的分区。镇内建设缺乏总体考虑,建筑风格缺乏特色,缺乏保护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考虑,造成旅游景观用地不明确、不足,也影响到了该镇自然资源的保护。

(3)交通缺乏问题:该镇已形成五条出境干道:即到柏梓、姚市、大安、双江、龙台的公路,但是路况还不够理想,部分路面还不是全硬化路面,班车普遍缺乏,和外界联系不够。镇内交通方面,几乎为零,只有少量农用车摩托车等作为内部交通工具。不论是对外交通还是内部交通,都不能满足旅游观光的需要。

2.2旅游规划发展对策:

(1)整体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传统地域文化来说,合理的、适度的利用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充满活力。在保护好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发展特色旅游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是旅游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应依托陈传老祖传统地域文化、琼江河和山体自然资源、原生态农业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探寻之旅、河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现代服务旅游产业,并带动崇龛镇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提高旅游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崇龛镇的环境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

(2)统筹考虑用地规划:对村镇建设,不同旅游用地进行有序的规划和控制,使其有所分区、避免互相干扰,以烟坡岭道教文化为山体基质,由林地、山地、等自然植被和道教人文文化组成。以琼江河为水体基质,由水体、滨水景观、水上游乐设施等组成。以琼江河以北的建设用地城市基质,主要新农村建设。

(3)加快道路交通发展:随着崇龛镇旅游的发展,镇内外交通的瓶颈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对于外界的联系交通,应该加快路面的建设,改善路况,增开与外界联系的车辆班次;同时积极建设的士系统。对内交通方面,在主要的游览区采取特色交通模式,游客代步工具可采取电瓶车、小火车、马车、游船等,并鼓励当地居民和游客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使交通成为一大特色,同时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营造出宁静、安全、神秘、浪漫的旅游环境。

(4)规划中原住民的参与:国内的很多旅游项目,由于缺乏对原住民的利益考虑,欠缺了原住民的参与,往往会造成对原有地域资源的毁灭性破坏。因此在旅游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原住民的参与,要给原住民提供就业机会,使其有机会和条件参与到整个旅游发展事业中来。使原有居民获利,才能够使他们自发的参与到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中来,才能够真正的使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和可持续的基础上。例如原有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应该让其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机会、原有的渔民应该有发展特色渔业的机会,同时在旅游雇员中也应该向当地人倾斜。

2.3崇龛镇旅游规划总体布局

崇龛镇旅游规划按照全局规划来进行,对全镇的规划做一个统一的布局,按照原有城镇建设情况、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和人文景观分布情况,将用地分为风景名胜区、特色农业旅游区和城镇建设区。

(1)风景名胜区:崇龛镇风景名胜区是以陈传老祖文化为特色,以烟坡岭自然风光为依托的,以观光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风景区。风景名胜区即为烟坡岭道教文化基地,对区域内应该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严禁建设与保护区无关的设施,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风格,尽量保持原滋原味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风貌。

(2)特色农业旅游区:该部分用地为琼江河和沿河的新农村建设用地,沿琼江河形成带状分布,该部分注重特色农业的建设,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形成菜籽花等不同颜色的花卉分区。建筑的风格与传统风格相协调,形成特色休闲旅游区,建筑的风格、体量、高度、造型等均应满足旅游的需要,严格避免建设城镇化和过度商业化。

(3)村镇建设区:该部分用地结合原有居民定居点和场镇,适当引导居民由散居过渡到聚居。原有的场镇区域应集中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设施,是全镇旅游和社区服务的中心。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从建筑风格、规划布局方面进行提升,使小镇、美景、人文达到融汇和谐。

3结语

任何规划建设的设计与实施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崇龛镇旅游规划也不例外,它也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1任何规划都应该是尊重当地地域特点入手。如何与地域文化特点相协调,进而利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是规划设计的关键点。

3.2地区规划建设必须找到传统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不顾及现实经济发展的规划也不可能得以实现。

3.3在尊重地域性、照顾经济型的同时,还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 联合国人居署编.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张建萍.旅游环境保护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

4徐军.探析旅游环境保护内涵.旅游学刊, 1998(5).

5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编著.城市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6王军、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科学, 1999,,2(2).

篇6

广元、巴中、达州、广安、南充、遂宁六个城市,因同处于四川省东北部而被统称为川东北地区。川东北地区六个城市分别享有 “女皇故里”、“之乡”、“巴人故里”、“小平故里”、“将帅之乡”、“观音故里”的美誉。这颇具特色的六个城市,近些年来它们又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记者历时半月进行了探访。

广元:让教育软实力变为“硬实力”

2012年的春天,青川美丽如画,青山绿水,衬以金黄色的油菜花,充盈着春天的温润气息。

走遍青川,无论在县城乔庄、鸡鸣三省的小镇姚渡、白雪皑皑的唐家河、清澈秀美青竹江畔的竹园,还是在地震时最惨烈的东河口……山间最亮丽的是一所所新学校;最有生机和希望的,是校园里的孩子;最让人感怀的,是琅琅的读书声。

4月5日,“巴蜀万里行”一行记者走进青川县的智慧岛教育园区。

智慧岛园区一面临山,三面环绕青竹江水,风景非常美丽,是学子求学的清静美好之地。园区包括青川县第一高级中学、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青川教师进修学校、青川体育馆和“五纵三横一环”的道路网络。

“智慧岛”给青川教育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先进的硬件、软件设施,激发青川老百姓送孩子上学的热情。记者在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采访时,看到机械班的40多名同学正在实验室里上实践课,四五人一组在七八台机床前加工级梯轴。学校副校长文排章说,“国家每月给每个学生补助150元的生活费,除实习的一年时间外,两年在校学习期间,补贴费达3000元。他们毕业后,由学校统一负责他们的工作安排。”

经过重建,全县共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学校55所,总面积4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单体抗震等级为一级。教学用房、教辅用房、行政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厕所、教师周转房一应俱全;新建高规格运动场馆24万平方米;安装了远程教育网络,青川教育步入了现代信息技术时代。

15.5亿元的巨额投入,让青川实现了一幅震前难以想象的教育蓝图。

巴中:“巴山新居”幸福百姓

沿着平坦的水泥路,“巴蜀万里行”记者来到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立刻被那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小别墅、宽阔的圆形广场、倒影如画的水塘,联排的蔬菜大棚以及盛开的梨花所吸引。

中岭村支部书记陈其富告诉记者,他们村通过“巴山新居”建设,不仅改变了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引进了致富产业,村民们开启了新的生活。

昔日的中岭村,“户户土坯房、柴草围着墙、人畜同屋住、四周垃圾场。”由于地上无特产,地下无资源,交通不便利,人畜饮水困难,村民们生活相当困难,老百姓改造生产生活面貌的愿望特别迫切。

在连片扶贫开发的大决战中,平昌县突出“山水相融、田园意境”主题,做到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错落有致、相对集中,强力推进以农村危旧房改造为重点的巴山新居工程,着力构建县城―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产业聚集地)的四级城镇体系。

“群众修房子,政府规划设计、配套基础、补助资金,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村民罗佳祥告诉记者,他家原来住的是土墙房,离聚居点有5里多,交通条件差,赶场、办事都不方便。在新村建设过程中,他筹资10多万元,住上了160多平方米的新房,客厅、卧室、厨房、厕所一应俱全。

“建 ‘巴山新居’不仅仅是建起漂亮的房子,关键要有产业支撑。”村支书陈其富告诉记者,他们引进成都科威果业公司、温氏集团和成都翼展公司,流转土地近2000亩,分别建起黄金梨园、养猪场、生态农业产业园。村民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还有劳务收入。

目前,全县新建巴山新居11170户,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让更多的农民群众过上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

达州:城乡统筹一体化,提升百姓幸福感

今年来,渠县城市建设频出大手笔:2月,北城救灾生命通道动工;3月,渠城东城供水水厂奠基,东城景观大道开建……

按照“城市园区化、园区城市化、产城一体化”的要求,渠县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园区布局,逐步构建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为“两化”互动提供空间和平台。渠县县委书记王善平说,渠县正努力建设成为渠江流域生态滨江城镇群。

驱车东城新区,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小区、四通八达的道路、建设中的公共设施,一个产城一体的现代滨江生态城正在崛起!

“渠县老城也在悄然改变容颜。”陪同记者采访的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说。记者站在渠江大桥举目眺望,远处青山苍翠,脚下江水奔涌,旁边是建成的万兴广场和在建的渠江二桥。

记者走进渠县工业集中区,见到的是一座座规模宏大的在建厂房,一家家加紧生产的企业。谁能想到,曾经的一片丘陵和田地,短短3年时间就完成了质的蜕变,成为企业入驻的“洼地”。

着眼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渠县既在工业上“扬长”,也大力推动农业向基地化、产业化,商贸向商圈化、市场化转变。目前,已建成黄花、柑橘、蔬菜、花椒等特色产业基地25.5万亩,畜牧养殖小区204个,一个投资6.5亿元的华西希望・特驱30万头生猪产业生态循环经济园项目正落户建设;老城区由几条特色商业街组成的亿级商圈已形成,而另一个总投资22.5亿元的川东・渠县商贸物流城10亿级商圈也在规划实施当中。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统筹民生。”渠县把推进发展与增进福祉统一起来,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广安:进一道门办所有事

“我万万没有想到,在五年前要跑几个地方,还要花十天半月才能办完的房产抵押贷款过户手续,现在只需进一道门,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把所有事情办好了。” 4月13日,在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家住广安市凌云路青松花园的江显万老汉拿着办好的房产抵押贷款过户手续,面对记者的采访显得十分激动。

近年来,广安市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场地建设,市、县两级先后投入5亿元以上新建、改建政务服务中心,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全面达标升级。如今,全市181个乡镇、2713个村均建立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居代办点,建成率达100%。

同时,广安市的电子政务大厅建设任务也提前完成。他们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网站群,推进市、县(区、市)电子政务大厅建设,市本级电子政务大厅于2011年6月正式开通,各县(区、市)电子政务大厅于10月底全面开通。

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告诉记者,广安市按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时限最短、服务最优、制度最硬、问责最严、作风最正、运行最佳”的工作目标,全面打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市县乡三级均设立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民生事项和招商引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大力精减审批项目,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成为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承诺办结时间最短的市。

南充:工业园区成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南充市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在全市进行9+2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南充工业园区)建设。南充工业园区成为了新项目的‘成长点’,外来投资项目的落脚点,南充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这是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在接受“巴蜀万里行”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席话。

4年前,潆华工业集中区、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和嘉陵工业园还是沟壑纵横的荒山野地,全市只有零星分散的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2007年底,南充市在全面梳理园区发展现状后,召开园区专题研究会,明确了园区建设的目标,提出了 “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园区建设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六大优势产业,综合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特点和自身生产要素配置能力,在全市范围布局了“9+2”特色园区,并统筹规划和确定各园区的功能和定位,做强产业承接载体。

一时间,挖山填沟,铺路架桥;机器声、爆破声响彻云端;挖掘机挥舞长臂,装载车往来穿梭;丘陵、荒山被夷为平地,变成了成片林立的厂房。以机械汽配、新型建材为主导的顺庆潆华工业集中区;以机械制造、家具建材为特色产业链条的高坪航空港工业集中区;以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南充化学工业园区……成为嘉陵江畔沸腾的工业新城。

截至2011年底,累计投入70多亿元,全市已建成工业集中区71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0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扩大。入园企业达到698户,建成投产472户,解决就业7万多人,实现利润163.5亿元,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7.9%。

遂宁:绿色发展中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遂宁市在“环境立市、绿色发展、民生优先”的发展方略引领下,在绿色发展中实现华丽转身――城镇功能完善配套、现代产业迅速崛起、城乡社会服务均衡配置、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正逐渐形成。

在绿色农业发展上,遂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着力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已建立和正在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并在全省率先建成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

在绿色工业发展上,遂宁坚持“工业主导、产业支撑”为重点,规划建设100亿元产业园区8个、500亿元产业园区2个、1000亿元产业园区3个。近年来,全市连续引进3000万元以上电子企业264家,形成了集成电路、数字视听、电子元器件、软件及服务外包等28类100多个产品的电子产业集群,成为配套成渝的电子产业基地。

在绿色服务业发展上,遂宁以建设“河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为着力点,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打响遂宁绿色文化品牌,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将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建设成为国家级物流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打造四川中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