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竞赛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竞赛的作用

篇1

关键词: 城市经营;体育竞赛表演;作用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城市的管理和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出现了新的城市管理理念——城市经营。体育竞赛表演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它从城市兴起,在城市得到发展,那么它对城市经营又有哪些作用、如何发挥这些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1 城市经营的内涵

当人类社会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化运动勃勃崛起,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城市管理者在理念上要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伴随着这种观念的转变,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城市经营”孕育而生。城市经营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城市建设的实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所谓城市经营,就是城市政府依据城市发展战略,广泛引用市场机制和营销手段,充分挖掘与合理开发城市自身资源,科学地组织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市场化运营,做到增值财富、优化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建设,藉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环境质量和综合实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谋略和战略措施[1]。城市经营是一种崭新的城市治理和发展模式,是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的政府职能转型。城市经营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环境质量,培育特色优势,塑造城市形象,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2]。

城市经营理念和实践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①城市经营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经济体制转轨的产物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城市经营是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的产物,是我国城市政府职能的深刻变革的反映,是我国城市政府的一项制度创新,标志着我国城市运行方式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②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城市的迅速集中,使得城市基础设施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面对城市建设的历史欠账和对城市基础建设的高昂需求,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城建资金短缺成为每个城市政府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体育场馆及其他体育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其建设资金问题同样是摆在城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城市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体育产业如何在城市经营发展中发挥其优势,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是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 体育竞赛表演在“城市经营”中的作用

作为体育产业的主体产业,体育竞赛表演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它不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资金,为城市体育设施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许多城市的体育馆已成为该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体育竞赛表对城市经营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吸引资金、提高城市知名度、丰富广大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改善居住环境等。

篇2

关键词:体育;体育竞赛;现状;对策

1.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竞赛的现状

1.1 体育竞赛的组织结构

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华光”系列体育竞赛为例,体育竞赛的组织一般由西亚斯国际学院“华光”体育领导小组主办,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以及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协办。

1.2 体育竞赛的开展形式

通过对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访谈得知,目前开展体育竞赛的主要形式为:校运动会,“华光杯”系列比赛,科技文化节,各个院系的迎新比赛,友谊交流赛等。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为西亚斯学院的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从整个学校到各个院系,所引发反响令人震惊。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开展的体育竞赛的竞赛项目基本以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校运动会以及“华光”体育活动为平台而参加体育竞赛活动,当然,各个院系的迎新比赛也是西亚斯学生踊跃参加体育竞赛的一大特色。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学生参加体育竞赛项目大多以各类球类居多,其他的项目有待进一步的扩充。

1.3 体育竞赛学生认知态度

体育竞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的体育课一周只有一次,严重需要各式各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来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而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由于体育竞赛本身的竞争性,它比其他的竞赛更能带给运动员身体上与心理上的刺激,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改善九大系统功能的运作效率。又由于体育竞赛比赛的时间比较长从运动员的选拔,到运动训练,到参加比赛,从学生心理跟生理上的改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作为基础,为学生以后长时间的学习与工作开辟出了其他学生所不能够拥有的资源。

使学生们切身体会赛场瞬息万变的事态以及各种突发,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处理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把这种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

通过调查,有60%的学生认为开展体育竞赛有利于学生的各方面的学习,20%的学生认为一般,剩下20%的学生认为开展体育竞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每个学生的参赛动机不尽相同,53%的在校大学生是为了使自己有个强壮的体魄,坚持锻炼身体,20%的同学是因为自己喜爱体育这项活动,15%的学生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7%的人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5%的学生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是为了完成老师所安排的任务等。

2.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竞赛的对策

2.1 继承与发扬我院体育传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体育竞赛能够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提高其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创建潮气蓬勃的校园气氛和良好的学风。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华光杯”系列竞技体育比赛每年都能掀起一股全校动员、全体踊跃参与的体育运动热潮。新的时期,在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氛围相对欠佳的阶段,继续办好学校的传统体育品牌赛事其意义深远,应该高度重视这批体育竞赛的延续性和持久性,注重切合实际地在办赛形式、竞赛内容上进行完善与创新,使其历久弥新。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又要在灿烂的四月开始了,运动会上学生的拼搏精神令人难忘。

2.2 增设比赛项目的数量

培育新的体育竞赛文化高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开展体育竞赛能够满足大学生增进健康、丰富课余生活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和发展个性的需要,大学生能否自觉、主动、积极参加直接关系到学校主办的成效。于此同时,学校开展的体育竞赛活动能否具有广泛的学生参与是基础,即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是关键。因此,认清目前我院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的局限性,注重开展体育比赛的多样性、广泛性,有针对性的扩大项目类别的范围,改变原有竞技性比赛占主要方面的格局,增加一些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的民族传统项目和现代休闲项目,如:拳术、爬山、赛车、轮滑、体育舞蹈等。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措施,迎合更多大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求,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踊跃参与,并根据办赛效果选择性的重点扶持与发展一批体育比赛,使我院体育文化品牌绚丽多彩。

2.3 加大扶持的力度

提供坚定的比赛后备力量,学校能否提供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这是开展体育比赛的基础。由于近年来我院各种建设项目层出不穷,新图书馆的建设还在进行中,学校经费与其它资源十分吃紧。在学校体育的投入和维持方面明显不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损毁后的维修、翻新、置换与新建普遍滞后,很多设施对我院体育课的正常运行有很多的不足,导致很多比赛缺少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其它设备,这样直接影响校内体育竞赛的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做好统筹规划,拨划更多的体育经费,以便有效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增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资源,优化体育活动物质环境。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体育师资力量建设,配备更多的课外体育活动专项训练老师,为体育竞赛提供更周全的专业化技术指导与服务。

3. 结论

篇3

摘 要:基于中小学校体育竞赛特点和教育价值的具体表现,探讨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实现途径。通过理论分析和举例说明得出结论:中小学校体育竞赛需要从赛会服务、参赛组织和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分别做好赛前、赛中和赛后相关工作,在保障全员参与的前提下,实现其教育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校;体育竞赛;教育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G80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20

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开展的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 根据规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的比赛, 可分为校内和校际两种方式。[1]从教育实施的参与性出发,校内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竞赛的主体,主要包括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球类项目(及其他单项)竞赛、趣味项目比赛,以及年级组内、班级内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对于中小学校而言,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积极因素,更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有力手段,为促进学生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 中小学校体育竞赛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表现

(一)中小学校体育竞赛的特点

中小学校体育竞赛一般以班级为参赛单位,同年龄段的学生同场竞技,加上学校场地条件和组织结构的影响,表现出参与面广积极性高,竞技水平低竞争激烈,组织灵活变通性强,精神性奖励为主等特点。首先,在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大班额授课的现状下,课堂教学极大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体育竞赛是少有的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舞台,对于缓解和释放日常积累的学习压力、消极情绪具有较好的效果,因而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竞赛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其次,普通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差异不大而展示欲望强烈,加上运动学习经历相似,使得比赛竞技水平不高但竞争性却很强。第三,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发展的规律和中小学校运动设施的条件限制,往往不能完全按照大型体育赛事的操作办法实施中小学体育竞赛,增加了比赛组织方式的灵活性和竞赛规则的可变通性。第四,中小学校体育竞赛一般以奖状、奖牌或低价实物(学习用品为主)对获胜选手(或集体)给予奖励,重点强调其纪念意义和精神性鼓励。

(二)中小学校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表现

在学校教育氛围下,学校体育竞赛不仅能够体现出运动健身和竞技观赏的属性价值,更能体现出与教育相关的衍生价值,产生激励、凝聚、规范、意志强化等积极效果和促进学生沟通、组织能力的提升。

1.激发潜力,提升技能

我们往往能够看到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比以往练习中更好的运动成绩(跑的项目最为明显),这说明热烈氛围、激烈的竞争,能够极大提高参赛运动员的神经核肌肉兴奋度,充分激发参赛者的运动潜能,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和理解运动技术的要领,以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另外,在长跑类项目中,老师、同学的及时鼓励,能够帮助参赛者突破生理极限,结合赛后的强化训练,能够很大提高参赛者的运动水平。

2.懂得释放, 学会欣赏

绝大多数学校体育竞赛的参赛者和观众都是在校园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学校体育竞赛就成为一部分学生在老师、同学前展示自我的最大舞台,奔跑、跳跃、呼喊、挑战、鼓励等各种让人心潮澎湃的情节都能在体育竞赛中得以实现,有着极好的情绪释放空间;同时学校体育竞赛还是更多学生近距离观看体育竞技,融入体育竞赛氛围的主要机会,既能欣赏到运动本身的美,又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落寞,在真实场景中学会祝贺成功和鼓励失败。

3.激励个人,凝聚集体

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是由体育的竞争性所决定的,体育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学校体育竞赛中比赛获胜或是自我超越的成功体验能够帮助参赛者建立自信,通过参赛让同学和老师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或优势,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学习帮助。体育竞赛活动还能通过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团队意识将集体内的学生凝集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矫正不良习气,形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

4.规范行为、强化意志

在学校体育竞赛中,规则本身的约束性及裁判公正、公平的执裁和判罚,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进而提高遵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提高自制能力。体育竞赛的竞争本质和学校教育的整体氛围,可帮助学生认识到“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内涵,以及在落后时决不放弃的意志需求,从而逐渐养成正确的胜负观和得失观。另外,体育竞赛中成功突破生理极限的体验能够极大激发参赛者战胜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勇气。

5.促进沟通、提升能力

学校体育竞赛有着全面的参与性和组织的灵活性,大多数竞赛都需要学生参与组织和管理,这给学生间的交流和共同目标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为了展示良好集体形象和获得集体荣誉,学生往往能够很好进入到集体分配或者自主选择的活动角色之中,在履行岗位职能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同学、老师,甚至家长的沟通,在实践操作中提升了自己的协调、组织能力。

二 体育竞赛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

学校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实现依赖于良好的赛会组织和和谐的参赛环境,离不开赛会主办方的严明纪律、公正执裁和参赛组织者的正确引领、有效指导。

(一)做好赛前准备,落实全员参与

充分考虑参赛领队和队员的组织经验和能力水平,制定明确的参赛流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赛事,并给予参赛者足够的准备时间,是实现中小学校体育竞赛教育价值的基本要求。[2]首先,有参与才有教育,在赛会组织上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和赛会服务中。可以在赛事中增加学生服务团队,不仅增加了赛会的参与率,也加强了参与者对体育竞赛相关知识的掌握;要做好赛会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海报介绍比赛内容、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让全体学生在理解比赛的基础上产生合理期待。第二,有准备才有质量,主办方对于比赛的流程要了然于胸,并让各参赛单位明确各环节具体要求;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落实好比赛场地、器材的检修、维护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对于比赛裁判员和组织经验相对缺乏的新任班主任要针对地性进行细致的规程解读和规则解释,以利各参赛队伍从容参赛。

学校体育竞赛一般以班为参赛单位,班主任是参赛的主要组织者,如果他们不了解体育竞赛赛前准备的具体工作,仅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体育竞赛,其教育价值将不可能实现。一是赛前动员要在全面了解学生运动技能状况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为激励教育做好思想准备;二是组好参赛团队,做到全员分配一个不拉,让所有学生在比赛中都有任务,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三是重点关注体育弱势学生,借助参赛服务调动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其体质健康改善;四是做好参赛队员的赛前训练,磨练技术、熟悉比赛流程,让学生在行动中懂得有付出才有回报;五是树立团队精神核心,强化集体荣誉感,以共同价值取向约束个体不当行为。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竞赛取得成果的保障条件,而体育竞赛是体育教学的成果展示。体育教师在体育竞赛活动实施前的课堂教学上,要对竞赛相关知识、技术进行针对性传授,让学生熟悉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自主锻炼的热身方法,运动竞赛中的战术运用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更好的在比赛中发挥他们的运动能力、展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二)关注赛会细节,正确价值引导

对于学校体育竞赛组委会而言,保障比赛顺利进行和及时发现比赛过程中的亮点,并给予恰当的鼓励、宣传,是做好比赛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关键。第一,确保执裁公正和比赛公平。学校体育竞赛的裁判员一般以体育教师、其他科任教师和部分学生组成,而参赛的队员中有些是他们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或者同班同学,在执裁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并保证提前到位,做好比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二,做好赛场秩序维护和比赛服务。良好的比赛秩序是安全参赛的保障和文明礼仪的体现,全面到位的赛场服务则是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在比赛过程中,要及时对破坏比赛秩序的行为加以制止,在有序的前提下营造热烈氛围。第三,及时正确处理比赛中的突发事件。赛前应急预案是处理赛场突发事件的参照依据,尽可能按照最佳流程和方法处理问题,谨防“二次伤害”的出现。第四,把握体现体育精神的比赛瞬间,宣传具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可以充分利用全校师生手中笔和镜头,记录比赛的精彩瞬间,并及时通过校园广播、宣传窗通报全校,让体育精神的内涵以实际形象印入学生心中。

作为参赛组织者,班主任在比赛过程中要积极发动观赛学生,有效激励参赛队员;利用体育竞赛充分释放学生学习中积累的不良情绪,并通过身边的实例教育学生怎样理解体育精神。一是组织好班级拉拉队,为本班参赛队员加油鼓劲。不管获胜还是失败,都要及时肯定参赛学生的努力和付出,从而激发更多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和运动健身的兴趣。二是组织好赛场服务,落实全员参与。要创造机会让非参赛同学融入比赛氛围,比如协助参赛同学检录,为参赛的同学保管好衣物,及时送上饮水、毛巾,保持好观赛场地环境卫生等。三是记录赛场点滴,留存美好瞬间。视觉记忆不如文字和图片更加真实和久远,体育竞赛的赛场记录可以作为后续教育的良好素材。四是合理处置比赛争议,正确引导学生观赛。学校体育竞赛中的争议判罚不可避免,班主任要按照正常流程合理处置,并对学生做好解释和安抚,让学生明白尊重规则的重要性和应对争议的正确办法。

(三)及时赛后总结,发扬积极因素

赛后的总结、表彰是延续学生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的必要环节。一方面,组委会可以通过闭幕式或者其他学生集会通报、总结竞赛成绩,表扬优秀团队和个人。充分发掘比赛中的优秀典型,激励更多的同学加强自主锻炼,增强个人运动技能;合理处置比赛中出现的违规问题,诫勉全体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进取、文明守法。另一方面,可以举办学校体育竞赛主题的摄影或书画创作展览,即可延续体育竞赛的激励效果,又可将艺术教育成果加以展示。

对于班级来说,一次体育竞赛会大大增强同学间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育竞赛所伴随的集体荣誉会对参与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积极的影响。赛后的主题班会是必不可少的,一来可以及时整理和交流比赛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转化为后续学习和锻炼的动力;二来可以通过比赛获得集体荣誉,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三来可以避免参赛队员和其他学生产生分离现象,在强化其自我认同感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班级带动责任意识,帮助全班共同进步。

学校体育竞赛后的体育课堂,应该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运动项目技术、战术、规则等知识进行再一次的梳理,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需要对取得突出比赛成绩和重大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并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树立全体同学体育参与的信心和决心;需要对体育竞赛中出现的有关学生体育道德修养、体育精神、思想作风、人格表现等方面的问题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以实现体育竞赛对体育教学的教育补充作用。[3]

参考文献:

[1] 李宁,闻勇.浅析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体系[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3):77-79.

[2] 李静波,杨波.我国学校体育竞赛问题与对策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0(4):89-91.

篇4

关键词:体育竞赛;中学生;抗挫折能力

抗挫折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适应挫折、应对挫折时的能力。中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对挫折的调控能力较差,容易在面对困境时一蹶不振,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列为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体育竞赛是一项兼具娱乐性和竞争性的运动项目,具备运动强度大、难度高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探讨在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本校学生中抽取受测者参与调查问卷测试。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8份。问卷题目的得分高低直接反映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情况。为了分析参与体育竞赛对于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参与测试的学生进行筛选,依据问卷得分高低将学生分为三组。首先将问卷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将前27%命名为高分组,后27%命名为低分组,中间的46%为中等组。三个层次的得分反映了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水平的高低顺序。高分组为参与水平一、中等组为参与水平二、低分组为参与水平三。三组参与测试者的分布情况见表1。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知网、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和分析了大量有关体育竞赛、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逆商培养等的论文及专著,为完成本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法:为达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中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情况调查问卷和中学生抗挫折能力测试问卷。其中中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情况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在过去一学年参与体育竞赛的次数和频率,体育竞赛持续的时间。中学生抗挫折能力测试问卷测试学生的意志力、情绪稳定情况、自我控制能力、精神面貌、焦虑状况及自信心,根据被测试学生参与竞赛的情况,分析体育竞赛对于增强抗挫折能力的影响。

(3)数理统计法:根据调查问卷,利用计算机数据分析工具对统计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比较三组参与水平的学生在意志力、情绪稳定情况、自我控制能力、精神面貌、焦虑状况及自信心方面的表现,研究体育竞赛对于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对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测试从意志力、情绪稳定情况、自我控制能力、精神面貌、焦虑状况及自信心六个方面进行考察。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体育竞赛与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呈现正相关关系。综合表1、表2可以看出,体育竞赛参与水平越高的学生,在意志力、情绪稳定情况、自我控制能力、精神面貌、自信心等方面的得分普遍高于参与水平低的学生,而体育竞赛参与水平低的学生在焦虑状况测试项的得分普遍高于体育竞赛参与水平高的学生。具体得分情况见表2。

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体育竞赛参与水平与学生的意志力、情绪控制能力、自信心等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心理焦虑状况呈现负相关关系。参与水平一的学生在意志力、情绪稳定情况、自我控制能力、精神面貌、自信心等测试项的平均分数为4.36,参与水平二的学生为3.64,参与水平三的学生为3.04;而参与水平一的学生在心理焦虑测试中的平均得分为3.2,参与水平二和三分别为3.4和4.2。因此,提高中学生的体育竞赛参与程度和范围,在竞技运动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实践证明,体育竞赛作为一种强度大、要求高的运动项目,能够让学生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遭受挫折,并不断地战胜挫折,从而磨练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体育竞赛中的情绪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自信心。由此可见,提高学生⒂胩逵竞赛的程度和范围,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融入抗挫折教育,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建议

(1)在体育竞赛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竞赛作为竞技运动项目,在此过程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一方面要教会学生正确看待竞赛过程中的胜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或调整训练方式、训练难度等途径重拾信心。

(2)在体育竞赛中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控制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分析比赛中遇到的困难,比赛输赢的原因,让学生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放松心情,享受比赛的过程。

(3)在体育竞赛中结合突境训练应变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竞赛中的焦虑心情。教会学生在突发状况中从容应对是体育训练中的必要内容。教师应训练学生克服焦虑的心情,从容思考对策,通过综合运用平时的训练技巧去应对比赛。

篇5

体育竞赛的胜负有的有绝对标准,例如:时间、距离;有的只是相对标准,需要裁判或裁判群。于是就有裁判的公正问题,发生了黑哨等等问题。因为人体体质不同,有的项目分为不同级别,但是大多数项目不分级别。于是在运动员选择上就有偏向。例如:篮球运动员偏高,像姚明(身高2。26米)、穆铁柱(身高2。28米)就得天独厚。

体育竞赛还有一个目的是组织者牟利。许多赛跑项目有预赛、半决赛、决赛。这些赛跑项目胜负本身有绝对标准,但是最后的名次却不按三次比赛中的最好成绩判决。因此,在预赛和半决赛中,运动员只是为了获得决赛权,而保留体力不去创造世界纪录。这也是一种异化,叫做“名次第一,成绩第二”。

在比赛中,为了名次或胜利,故意犯规甚至造成对方运动员的伤亡,只是又一种异化。不久前“刘翔的遗憾夺银”和“罗伯斯犯规丢金”就是一例。

为了名次,平时训练中服用药物甚至雄性激素,常常引起女运动员的体质异常。在比赛前若干时候停用药物、雄性激素,使比赛时检查不出。这是另一种异化。

体育竞赛项目中不断“改变规则”的以乒乓球为甚,因为这个项目的各种奖杯长期由中国人独揽,于是针对中国运动员就产生历次“改变规则”,结果还是依旧。这些“改变规则”的动因不是为了公正,而是因为不服。这也是一种异化。

篇6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竞赛 失败 心理承受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36-01

1 中学生体育竞赛失败心理承受能力之现状

据有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学生体育竞赛中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并不良好,大多数的中学生对于体育比赛失败的情绪为沮丧、不服气甚至是愤怒,只有很少的参赛者可以以较为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体育竞赛的失败。而中学生体育竞赛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表现主要有:其一,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对体育训练和比赛有抵抗情绪,斗志低落,无法集中精神,感到很大的压力且难以释放;其二,对待教练和队友冷漠,无动于衷,对体育竞技没有任何兴趣,思想包袱重;其三,焦虑,在学习和比赛中情绪十分不稳定,经常表现得焦躁不安,或者畏惧、恐慌,不敢尝试;其四,经常逃避现实,不敢认真面对自己,甚至放弃学习机会,不能较好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去;其五,易怒,将比赛失败的原因归结为队友的配合不当或者对手违反比赛规则或者裁判的不公正,从而容易发怒,甚至采取过激的肢体报复动作,发泄不满;其六,物质滥用,在体育竞赛失败后,有些中学生可能会酗酒、抽烟或者服用刺激性药物,以图达到精神上的麻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方式,但归结而论,中学生面对体育竞赛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还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得到有效改进。

2 中学生体育竞赛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之原因

2.1 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

在平时的体育训练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都可能忽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致于他们在体育竞赛中失败后难以正确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例如,有些中学生的体育成绩较差,而体育教师往往忽视他们的存在,他们长期得不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可能会造成自己的自卑、不想学习的心理;还有部分体育教师可能只关注技术动作或者训练结果的达标与否,不关心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甚至可能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使得他们不能对所选的体育项目产生足够的兴趣或者逆反于老师的教学方式。

2.2 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严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雨季,对自我的评价、期望很高,当达不到自己的预定目标时可能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尤其是在体育竞赛这种竞争激烈的场合。他们不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不能接受自己是比赛失败者的结果。例如,有的中学生平时上课和训练过程中表现不错,自我感觉良好,但在体育竞赛中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便无法面对,被打败后可能很长时间都难以提起斗志;另外,也有部分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失败后,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对手不守比赛规则或者采用非正当手段,甚至可能对其产生敌意或者进行报复。

2.3 人生经历较浅,抗打击能力较弱

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人生经验还很不足,遇事自我调整的能力还很不够,在体育竞赛中过分看重成败得失,一旦遭遇失败的挫折,不可能很快地恢复过来。例如,有的中学生将从事体育当作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在竞赛中,尤其是高端的比赛中失败的话,便会有自暴自弃的想法,觉得人生无希望,觉得自己是废人,且对继续从事体育和练和比赛十分胆怯;也有的中学生将失败的痛苦无限放大,感觉从事体育没有出路,彻底不再对体育运动抱有兴趣,实不相宜。

2.4 家庭中父母等长辈的期望过高

很多中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和参加体育竞赛都是出于父母的要求,而非自己真正的兴趣、喜好;而父母往往会将自己子女的竞赛成绩当作对外炫耀的资本,但是这无形之中会给子女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当子女在体育竞赛中失败的话,不但没有安慰、鼓励,反而会斥责或者体罚。如此一来,中学生参加体育竞赛中失败的痛苦便会加剧,更不利于其以后的发展,对其完整人格的形成也会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家庭原因,也是导致中学生体育竞赛中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

3 提高中学生体育竞赛失败心理承受能力之合理建议

3.1 中学生体育竞赛失败中心理承受能力之所以差,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家长都是有一定责任的

故而,他们作为与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对学生体育竞赛中心理承受能力影响最直接的人,应该有所改善。学校体育老师,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视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并且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其寻找原因;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一味地表扬,不能放纵不管,应注意让他们戒骄戒躁继续进步。学生家长不要给子女过多的压力,要经常关心和开导子女,使子女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有较为宽和温暖的家庭氛围,不断向上,亦不至于承受不了竞赛失败所带来的痛苦。

3.2 中学生自身是提高自我心理素质的关键

首先,中学生要认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习和竞赛的过程中,失败是难以避免的,要正确看待失败,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继续努力。其次,要学会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面对竞赛中的失败,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原因,改善自己的训练方式,适当调整训练项目的难度,重新收获信心和勇气。再次,多与老师、父母以及队友沟通和交流,将自己在学习和比赛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客观分析,减少对体育竞赛的恐惧感,放松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情,专注地完成自己的体育项目。最后,注意对自己体育道德精神的培养,如尊重裁判、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胜不骄败不馁,及时调整心态,充分思考对策。

另外,中学生毕竟仍然处于校园的大环境中,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接受挫折教育或者逆境教育,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实践中遭受挫折,并不断地战胜挫折,提高体育竞赛中失败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立农.体操运动员比赛中动作失败的心理因素及心理调适[J].湖北体育科技,2006(5):545-547.

[2] 刘志清.体育学习中学生心理挫折浅析[J].科技信息,2009(30):I0022.

[3] 陈伟.体育学习中的心理挫折及其特征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31.

[4] 傅遐龄.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挫折的预防和排解[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0-82.

篇7

一、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具有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适当地倡导班级行为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课余体育竞赛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赛场上同班同学的紧密配合,已把平时同桌、同组、男女同学之间的小小分歧抛之脑后。它产生的团结、紧张、活泼、友善的风尚是平时任何活动都难以达到的,这正是我们体育教学所要求的。由于是课余,因而同学们自发备赛、自觉守规,为“要”到“我要干”,开辟了“兵教兵”的良好途径。比赛中,女同学为男同学选水、递毛巾,男同学为女同学当场外教练,克服了“自我”,形成了“大我”。总之,各种课余竞赛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着同学们的思想品德。

同学们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划场地,当裁判,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他们懂得了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垒球的基本比赛规则和赛场尺寸,并经过实践掌握了由“书本图”到“现场图”的放样,让数学知识得到了活学活用。出海报、组织“拉拉队”,又让大家尝到了“广告学”的甜头。可以说,体育竞赛活动让枯燥的体育理论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艺术表演”。一场精彩的课余比赛不亚于一出电视小品,小竞赛的“可视性”牵动着比赛班级的百十来颗心。

二、课余竞赛具有其他教学活动所不具备的优势

大型的春秋季全校田径运动会固然重要,然而它费时费力,停课和诸多安全方面的要求使得它有一定的局限性。课余竞赛就像大海中的“鱼雷艇”与“航空母舰”同时存在一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1)课余比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活力。“压断板凳不如提高效率”。由于课余比赛小型多样,参与的人数多,而且竞赛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可以说是轻松愉快地争相参加,互帮互学。

(2)课余比赛能使较少的体育教师在发挥“画龙点睛”作用的同时收到“群龙欢腾”的良好效果。因为再“重点”的学校都不可能有专职的课外活动课老师,而体育的普及在于广泛开展活动,课余竞赛的示范性就是最好的教师。同时,由于是课余竞赛,同学们比较能够放得开,所以能充分展示自己,使我们能发现体育“苗子”,为体育工作的进一步提高拓宽了视野。

(3)课余竞赛不受季节、场地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因时因地制宜。陕西省城固县宝山初中(以下简称“我校”)常年开展体操、武术、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垒球比赛,冬季我们还举行拔河比赛、30×200米接力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为校园增添了活力,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认真、有恒”是开展课余竞赛的关键

认真,首先是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每学期学校都要给各班排课余竞赛日程表,都要有翔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持之以恒,予以落实,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它比写在备课本上还要重要。其次,要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作用。我校团委和学生会是课余比赛的领头人,他们的文体委员在活动中成长,成了独当一面的优秀学生干部,他们有的被评为“三好学生”,有的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学校的激励措施使我们的课余竞赛常抓不懈,收效卓著。最后,教师要带头。我校各处室不断开展各种体育比赛,由副校长领头组建了校教工篮球队,经常在校内外比赛,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有恒,是指每位体育教师在抓课余竞赛中都要倾其全力,有始有终。一方面要说服领导,统筹安排;另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场场到位,进行必要的指导,对竞赛结束后的小结、讲评,体育老师更要坚持到底,不能可有可无,视为儿戏。有恒还表现在要学会“弹钢琴”,张弛有度,一段时间内一个年级只能举行一种类型的比赛,不可多而无序,造成混乱,冲击教学。

篇8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个性 发展探索

根据体育新课程的要求,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应根据学生兴趣、性格、体质等自身因素的不同,注重学生个性的激发。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个性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授课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合理的手段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比如,根据课程安排,引导学生进行上肢力量练习时,要求所有学生根据统一的口令进行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练习,达到一定的练习效果。但是这样的练习方式往往不能够满足学生不同体质的需求,导致有些同学出现力量不足或之后肌肉出现酸痛的现象。如果教师将这种练习方式改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引体向上、斜身引体向上、水平悬垂屈伸等多种练习方式,并允许他们根据自身承受能力自主调节俯卧撑练习时手与脚的抬起高度,则不仅可以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调动起他们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支配他们完成身体运动的同时,也渗透着来自于政治、文化、道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同时运用积极的社会因素引导学生增强进行体育锻炼的内驱力,从而为他们个性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还应充分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以提高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根据学生性格进行分组练习。性格偏外向的学生大都活泼开朗,且比较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运动力也相对较强;而性格相对较孤僻的学生则往往不太喜欢参与体育锻炼,运动能力相对较弱,体育素质也相对较差。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了个性差异的存在,就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降低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为此,在室外体育运动练习时,教师应按照学生性格的不同,结合他们自身运动技能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对课程密度与运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可以考虑到更多学生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

二、在体育竞赛中发展学生个性

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篮球、羽毛球、足球、踢毽子等活动,因为每个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爱好不同,可以在一个较为广阔的运动领域中尽情游戏、活动、竞赛,其中竞赛是充分显示和发展个性的最好途径。

1.体育竞赛的感召力。体育竞赛对学生心理刺激和精神感召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体育竞赛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用得好对学生是一种磨炼、激励的正效应行为;用得不好对学生则是一种打击、摧残的负效应行为。例如,竞赛有胜利者必然就有失败者,如果教师能准确地抓住“赛后讲评”的时机,对胜利者进行鼓励,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勇于挑战,自我超越,促进自身发展;对失败者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并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其寻找成功的途径和方法。这样的赛后讲评做到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新的胜利。如果教师在赛后讲评中只是简单地宣布谁是胜利者或者要失败者受罚,这样的讲评对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会引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有的会因不服气或嫉妒而扰乱秩序,有的或对体育竞赛乃至体育课产生厌倦。

2.体育竞赛中个性的发展。在体育竞赛中,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如何对待个人与集体,如何对待规则和裁判,如何对待自己与对方,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等等,都会在竞赛中表现得非常具体和真实,其应答度的效应又表现得非常鲜明和及时。这种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和及时反馈正是体育竞赛发展学生个性的优势所在。

在组织体育竞赛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裁判甚至是参与者。作为“导演”,必须精心创设体育竞赛的情境,不但要向学生讲清楚比赛方法和规则,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预计竞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技术上、纪律上和心理上应注意的事项。作为裁判,不但要用规则衡量学生的比赛行为、评判比赛结果,还要通过体育竞赛了解学生,学生可能因比赛胜利而感到喜悦和自豪,可能因比赛的挫折或失败而急躁、烦恼或泄气,也可能因裁判的不公而动怒不服,还可能为取得比赛胜利而投机取巧,故意违反规则或侵犯他人等等,这都是学生个性的表现。教师应仔细观察,分析学生在比赛中的行为表现,以便耐心地疏导。

篇9

[关键词]体育竞赛 大学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23-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也正逐年增加。因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致使我国大学生的能力总体不高。大学期间,除了让大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知识之外,如何提高大学生各种各样的能力,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体育竞赛本身具有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因此在提高大学生某些能力方面能起到特殊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自我锻炼的能力

大学生参加体育竞赛之前,一般要经过较为系统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之后会进行专项素质的训练。不同的专项训练内容也有差异,比如跳高、跳远非常重视弹跳素质和协调能力的发展,而武术、艺术体操更重视柔韧素质和表演能力的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各项运动能力都会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为他们将来从事艰苦的工作提供体力支持,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从近些年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状况来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究其原因,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欠缺不无关系。虽然大学生在中小学期间一直上体育课,也学习过不少体育运动项目,但让他们自觉自愿参加体育锻炼时,大部分学生会出现为难情绪,要么是没同伴一起练,要么是不知如何去锻炼。这主要是因为以前学过的体育知识比较零散,运动技能的学习不系统,浅尝辄止。而大学生在参加体育竞赛前和竞赛期间所进行的训练,教练员针对训练的理论、方法,会细致、全面地给队员们讲解,使他们对体育运动有更深刻的体会。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大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提高了自我锻炼的能力。

二、有利于人际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中国医学心理学开拓者之一丁瓚曾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人际关系失调而来的。”大学生和中学生相比较,虽然课业负担轻一些,但生活环境的改变、将来就业的压力等会给他们带来新的困扰,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目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大学生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以及不容易交往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自卑心理、自我为中心、孤独心理或喜欢独处等。

体育比赛是在一个开放、多变的环境中进行的,同伴之间既存在竞争,又必须团结合作。在同一个队中,每个队员为了有更好的表现,刻苦练习,力争超过别人。同时,又不能各自为政,要与教练员、同伴经常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赢得比赛的策略以及如何提高团队的战斗力等问题。这种互动,无疑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舞台,使他们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接受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从而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即使是对手,经过一场比赛,也可以增进友谊,成为朋友,这使得大学生的交际面更广,更有益于人际交往。

体育竞赛的场合就是一个小社会,其中有扮演各种角色的人。体育竞赛总体上来说是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的,但参与者有时也会偶遇一些突发事件。如裁判判罚失误,甚至故意偏袒对手,对手不文明不礼貌,观众不友好等,或者天气恶劣,交通受阻,不能按时比赛。这些意外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对于初次参赛者会有些不适应,但参加比赛多了,就能坦然面对,并心平气和地应对和解决出现的现实问题,这会大大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基本上很少干家务活。高考前因学习紧张,没时间干,多是父母包办。到了大学,他们有时间打理自己的事情,但有不少学生还不会照顾自己,甚至有极个别同学把脏衣物攒一段时间后运回家让父母去洗,听起来好笑又可气。参加过体育比赛的大学生肯定不会这样,因为体育比赛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固定,赛前赛中又有很多必须自己去完成的事情,如准备短衣长裤、洗漱用具、球拍球鞋,甚至住宿交通,都得自己去安排,这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总之,体育竞赛对大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只要学校重视,创造良好氛围,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层次、规模的体育比赛,无论是对提高他们的能力或加快他们成长成熟,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体育赛事 赛事品牌 培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作为体育大国在国际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同时向世界显示了举办国际比赛的能力。近几年来在我国进行的各种项目的国际比赛也成上升趋势,譬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但作为举办方的青海省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举办环湖赛必然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环湖赛的可持续发展。环湖赛有着自己特有的情况,尤其在商业化运作方面有待于研究和发展,而赛事不断举办积累经验的同时也给组织者提出很多的问题急待于解决和完善。如连续三届总冠名权流标;第三届九个赛段只有两个冠名;在商业化运作上处于落后状况等等。这种情况在我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中已经成为了瓶颈,如何针对赛事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商业运作模式是目前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成功的国际体育赛事有着共同的赛事特点,就是赛事品牌的成功培育。成功的赛事不仅给举办方带来了丰厚的利益而且最大可能地推广了体育赛事,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环法自行车赛国际事务总监约翰・勒朗格在华体国际论坛上表示,2004年环法的总收益约为1.35亿欧元。勒朗格说,这1.35亿欧元中,50%的收入来自于电视转播权,40%来自于营销和赞助单位,10%来自于组织各个阶段比赛的城市。品牌的培育对赛事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我国体育项目的市场推广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其它体育赛事的借鉴作用,对地方经济有积极的影响。

按照《牛津词典》的定义:品牌(Brand)是一家公司制造的一种产品,以注册商标(Frade Mark)为其标志。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品牌或以公司名称的品牌,但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名牌,知名公司的品牌才是名牌,知名品牌是公司的宝贵财富1。如环湖赛作为一项国际自行车赛事,已经成为一个品牌,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如何将环湖赛品牌做成一个国际化知名的名牌,从而达到这项赛事的成功推广和在国际自行车联盟的地位,最终成为一项与三大自行车赛事齐名的优秀赛事。

大型体育赛事品牌的树立策略主要从品牌的发展理念和品牌实施的具体行为着手,打造成功的体育赛事品牌。

一、发展理念

赛事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战略规划是一个长期的指导思想。通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将赛事打造成国际优秀赛事,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大型体育赛事要符合体育运动所向往的挑战性、竞争性的积极作风,赛事要有特色才可以在国际赛事中更具有竞争力。

赛事的独特性是品牌战略的基础,经营管理者应根据现代赛事理论知识和国际赛事的发展形势,重点塑造和宣传赛事品牌的文化意义、战略意义、历史意义、市场意义、经营意义和借鉴意义,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赛事的品牌,并使这个品牌延伸发展,将成功品牌应用到涉及赛事的产品上,用以缩短国内外观众认同的时间,尽快地让观众接受。实施了品牌延伸战略的赛事真正具备内在的生命力和由此带来的拓展张力,而这又将成为品牌进行下一步延伸的内在动力。

二、品牌实施的具体行为

政府应加大推动赛事品牌战略力度,从赛事吉祥物以及徽标的设计,突出赛事和地域特点,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点和影响力的标志。在赛事的运作中尤其是在目前时期,赛事初期邀请高水平运动员的参加,提供高额奖金的支持战略,构筑并推动赛事品牌战略以提升与国际赛事的竞争力。明确赛事近、中、远期目标,制定高效、灵活的工作思路,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同时加快赛事品牌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以达到拓展品牌的潜力,提高赛事形象和知名度,明确导向的目的。

赛事公司积极对赛事品牌进行研究,扩大品牌覆盖的范围,促进品牌的成长。清晰的品牌识别,可以指导品牌的传播和推广活动。如围绕赛事举办其他活动以及纪念品的设计、制造和出售等,体现其赛事的运动性和专业性。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国际上和国内仍然以单纯的公路自行车赛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还没有成为名牌,以扩大和延伸影响力。譬如:观众只要想到环法赛就可以联想起《队报》、Skoda;想到奥运会就能想到可口可乐、维萨国际、三星等著名企业,赛事的宣传就显得更为重要。

1.提高体育竞赛的等级和精彩度。体育竞赛与其他产品不同,它具有不可预测的特性,比赛的悬念越大,其魅力也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强。要注重竞争对手的实力对比,加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强比赛的悬念,吸引观众的重视。提高对体育明星、赛场和比赛过程的包装和渲染,体育明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条件之一,体育明星在体育竞赛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因此,要加强对赛事自己的体育明星的培养和包装,要注重发挥体育明星效应,增强比赛观赏度。

2.提高赛事组织机构的内部管理,引进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体育竞赛要创品牌,需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来支撑,需要有很好职业道德的运动员和高水平技艺,需要有完备的竞赛制度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需要有健全的制度法规加以约束,需要有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需要在浓厚的市场氛围和市场意识中运作。赛事组织机构要加强制度化管理,营造合理的竞争机制,提高经营意识。因此,必须审视自己的管理体系中有无脱钩现象,在重要环节的管理上有无盲区或空白点,塑造赛事的最佳效率和最佳影响。

(1)提高发展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在体育竞赛营销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赛事在发展公共关系时,要明确体育竞赛公共关系的目标,进行形象的自我评估, 明了赛事目前的公共关系状况如何,社会公众的要求是什么,对公众要求的满足程度如何等问题。要明确公共关系的对象。体育竞赛公共关系的对象主要是观众、合作企业、舆论界、有关单位。搞好消费者关系,则能促使观众形成对企业及其产品良好的印象和评价,提高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吸引世界性的观众,争取长期的赛事市场,开拓和稳定高度关联的赛事、合作者(企业)和市场关系。

提高与媒体的联系,扩大赛事的宣传力度。环湖赛是一种特殊 “产品”,要把这种“产品”推向市场,就必须向市场传递有关赛事“产品”的信息, 使消费者对赛事能够较充分地了解, 同时引导观众,使观众对赛事产生一定的兴趣。因此, 深入人心、深得人心的广告宣传,是创建体育竞赛品牌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2)制作电视宣传片和赛事集锦特别要提出的是,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制作精良的电视宣传片和赛事集锦来吸引更多的观众。目前对于宣传片的认识不够,应考虑如何通过宣传片提高赛事的收视率。传播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一个思想共鸣的过程2。

目前我国的电视频道数量很多,播放宣传片是目前最有效、消费比率最高的营销工具。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目前的宣传片制作水平较低,内容简单、节目语言单一,不适宜国际推广,难以达到良好的宣传目的。赛事宣传片是电视上播放的展示赛事形象的片子。宣传片的主要作用首先是它能维持熟悉赛事的观众收视,使观众停留关注节目和赛事;其次让更多的观众逐渐了解和熟悉赛事。宣传片的制作和宣传中要注意以下问题:简单、明了具有很强的个人体验性;宣传片缺乏持久性,要经常保持更新;宣传片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避免观众反感,根据不同地域、文化等制作不同风格特点的宣传片;尽可能增加宣传片播出频道和次数。

(3)提高赛事会标以及吉祥物的设计。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举办地青海拥有迷人的风景,又有多民族的文化,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出自己的会标可以让观众更好的认识赛事。我们所见到的世界著名公司的商标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赛事会标的设计上应该突出以下几点:形状的设计、颜色的设计、人文概念上、最后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标识。

3.专业运营提高赛事市场分析能力,不断创新。成功的赛事品牌创建关键在于创新和特色,而不是去模仿。赛事公司必须时刻关注、研究相关赛事以及其他成功体育赛事的变化,并适时推出自己的特色,既满足观众新的需求,又可以激发专门人才的创造力,是赛事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表现。创新包括赛赛事技术创新、赛事营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赛事技术创新在竞赛中主要体现为:线路的合理设计,新的赛事种类,制定新的比赛规则,对赛事的组织、器材不断进行改革,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等方面,提高赛事的精彩性和观赏性。赛事营销创新要不断研究市场从赛事的宣传和包装、合作计划、赛事传播研究和方式方法、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营销创新。

总而言之,大型体育赛事品牌的培育是促进赛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的动力,依托体育赛事大力发展赛事商业化和市场化之路,并通过赛事商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来促进体育赛事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