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9 04:1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社会教育的概念
社会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私有制”教育模式,它包括了除法定的学校教育以外的其他所有教育,其内容涉及方面比较广,既包含中小学生辅导性质教育、成人社会教育,又包括婴幼儿早期教育等全民性质的教育类别,甚至还涉及到心理咨询教育等新兴的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比重是15∶52∶33,而世界平均是5∶31∶64,即使是世界上低收入国家也在10∶38∶52。显然,中国第二产业过高,第三产业严重滞后。就我国的三大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第一、二产业发展比较合理,但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行业是我们发展最缓慢的产业,在我国服务业还没有被重视,所以我国急需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与这个社会的教育水平息息相关的,从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我国教育行业也有很大部分需求填充。社会教育是服务行业中的一种全新“私有制”性质行业。在我国,目前虽然经历了民办中小学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各类民办技术教育等教育阶段,但就我国的社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社会教育正好弥补了学校教育发展中的缺陷。然而社会教育刚刚踏步于我国的教育领域,还需要很大努力来发展壮大。在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社会教育业开始起步发展,作为新兴的“私有制”教育业,我们社会教育的发展空间很大,市场很广阔。在校的几亿中小学生的课外辅导、每天都在出生的婴儿的全程教育、社会促使发展的成人教育、人事制度催生的职称考试制度都是社会教育的主市场。
2 社会教育的几个特征
任何新生的生物都具有一些显著的的特点,都要经历一个由初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从而从新生物增长为成熟物。笔者通过最近几年从事社会教育的一些经历,暂对社会教育进行几点分析:
2.1 不稳定性:新生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新生事物的产生注定了其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新生事物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初期,总是弱小的,总有某些缺陷和不完善;在社会领域中旧的习惯势力,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是新事物发展的不利因素,所以要善于发现和认识新生事物,对事物要有锐敏感,还要对新生事物要热情关怀,积极支持。
2.2 时域性:时域性是社会教育的特性,比如,中小学生开学以后,辅导和家教服务进入冷淡阶段;中小学生放假后,辅导和家教服务进入炙热阶段;还有在一些职称、考研等考试之前,辅导服务会处于炙热阶段。
2.3 竞争性:主要是针对同行业竞争的变化来说的。根据调查,在中小城市内,2家大型教育服务机构即可以满足需求,但是由于社会上一些小规模教育服务中介的介入,就会只允许一家教育机构生存。为了取得生存权,就要求在竞争来临之前取得民众的信任,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4 广泛性:社会教育既然作为学校教育的衍生物,就必然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也就要求离开学校以外的教育。可以是课外辅导班、家里,也可以是运动场等等,其存在着地域的任意性。
3 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
社会教育这个服务型行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然而需求量却在逐渐增加,发展潜力巨大,正是大力发展的好时机。由于它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正是国民教育的生力军。目前,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教育大背景下,社会教育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出现,在国内大中小城市,社会教育尚未得到发展,但社会需求量极大。在全国而言,社会教育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即使一些大城市,社会教育也基本是空白,所以说这正是社会教育发展的时机。
参考文献
[1] 王尚志.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新动向.学科教育.2005. 10
[2] 袁明哲.浅谈素质教育.教师论坛.2006.2
篇2
看完之后我很感动,更多的联想到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我的学生年纪都很小,大部分在读小学、初中,读高中的都很少,甚至辍学在家。他们身上美德的展现更多的来自家庭和社会。荆棘路上使他们最美绽放。平坦路上的孩子又怎样进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呢?
说到家庭教育,我又想到女儿,每次听到女儿口中说出我说过的话的时候,都会使我感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身为教师的我,课上四十五分钟的为人师表还是可以做到的,在女儿面前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的正面作用相对来说就很难了。这证明了家庭教育难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到位,学校教育水到渠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由于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了各种问题。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条件优越,得到的爱多,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最美的孝心少年由于特定的家庭环境使他们过早地担负一切,懂得去爱别人。对于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家长怎样教孩子去爱和被爱呢?
一、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父母要学会倾听,和孩子交谈,他们的心里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内容,父母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
二、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这点在女儿身上我深有感触:女儿字迹潦草,我很生气,刚要说出的话一秒钟转变语气:“这次作业比上次好了一点点,但是和老师的要求还差一点点,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达到要求的。”结果使我验证:一次恰到好处的鼓励胜过几次的打骂教育。
我喜欢看法制频道的一些案例。里面有很多青少年的犯罪都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更使我深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主要可以归结为不良影视、文学、和广告作品以及一些非法出版物、电子游戏及网络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它不但败坏社会道德风尚,污染社会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严重危害青少年的成长,社会教育很重要,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怎样对孩子加以引导呢?
篇3
关键词:
我国幼儿社会教育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对幼儿社会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的研究,并且经过了实践的证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主要从四个方法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虽然幼儿社会教育一直存在,但是人们对其重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由此可见,我国在研究幼儿社会教育时起步较晚,目前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讲有待提高,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幼儿社会教育。幼儿社会教育的好坏与其方法有着直接关系,本文就比较常见的四种方法进行分析。
一、情境陶冶
情境陶冶需要三种环境的配合,即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教育环境。环境对幼儿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处于幼儿这个年龄段,是最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必须重视良好的教育情境的创设。情境陶冶将重点放在了暗示和感染上,让幼儿产生情感共鸣。经过一定时间的熏陶,幼儿的一切行为、性格、情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充分体现出教育的意义。教师在运用情境陶冶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育情境根据教育目的和内容来进行设置。教育情境的创设是要根据社会所下达的教育任务来进行的,与自发的环境是不同的。自发环境是比较随意的,与教育情境相比,没有系统性。(2)教师应该在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方面发挥主动性。将幼儿成功的引入情境中是教育情境创设的主要目的,通过教育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己感受外部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让幼儿扮演这个情境中的社会角色,感受角色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园教学中角色扮演一直都在进行中,并且这个方式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幼儿经常在家里玩的时候,也会办起过家家的游戏,各自扮演着爸爸、妈妈、女儿等角色。角色扮演培养了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识,有利于他们掌握社会行为,并且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由此可见,角色扮演实现了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了知识。
例如,医院游戏。两个幼儿在幼儿园中玩起了医生和病人的游戏,一个扮演医生、一个扮演病人。扮演医生的那个幼儿模仿着真正医生的动作,拿起了听诊器放在了病人的胸口,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诊,然后问了问病人现在的情况,最终断定是感冒,因此,就拿笔在纸上写了一些方子。这个病人就拿着医生给开的方子按照一定的流程去拿药。通过这个游戏,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平时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并且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经验。
教师在运用角色扮演时,应注意一下问题:(1)教师让幼儿扮演的角色一定是幼儿熟悉的,他们对这个角色有一定认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这样才有意义。如果所扮演的角色幼儿根本没有什么认识,那么扮演这个角色的意义就不大了。(2)角色扮演并不是想扮演什么就扮演什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来定,要以正面角色为主。(3)在角色扮演时,除了让幼儿模仿,更重要的是幼儿能够将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幼儿自己来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能起指导作用。
三、移情训练
移情训练法是通过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提高幼儿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直至达到共鸣的一种方法。它是幼儿社会教育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幼儿情绪的易感染性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幼儿早期社会性行为的动机基础就是移情。
例如,通过学做残疾人的方法来进行移情训练。让幼儿将眼睛蒙住或者捂住耳朵,让她们体会眼睛看不见或者耳朵听不到的感受,感受残疾人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训练,然后再让幼儿探讨,残疾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在他们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亲身体验残疾人的不便,这样在以后遇到残疾人时,幼儿很自然的就会上去帮助他们。
移情不是自然产生的,它是要经过教师和家长的训练才能产生。在训练幼儿移情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要依据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的需要,选择能够符合幼儿年龄与认识发展需要的情绪、情感,创设的情境必须是儿童所熟悉的社会生活,这样才能利于孩子理解进而产生移情。(2)移情训练要通过角色互换来学习换位思考问题,让幼儿以自己本身的情感体验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3)要不断变换移情对象的身份,以利于训练幼儿对各种不同人物的移情,扩大移情对象,使幼儿形成泛化的且不受移情对象与自己关系影响的移情。(4)移情训练重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的教育,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心他人,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情绪的理解和分享上。
四、行为练习
行为练习是指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行为练习的重点就是如何让幼儿去做,教师在进行行为练习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行为练习的目的和要求一定要明确,在进行行为练习时,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和严密的计划。(2)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成为行为练习的主人。要想幼儿在练习中体会快乐,就必须以幼儿为中心,这样也能够促进练习目的的实现。(3)行为练习不能半途而废,要体现持之以恒。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进行形成的。在行为练习时,教师要多夸奖幼儿,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鼓励,让他们具有坚持下去的恒心,这样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幼儿社会教育方法有很多,本文只是对常见的四种方法进行分析。幼儿社会教育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的特点选择一种方法或者多种方法来进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幼儿社会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文菊. 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1) .
[2] 唐淑.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初创阶段研究略述[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02) .
[3] 虞永平.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J]山东教育,2005,(09).
篇4
教育是现代科技馆的基本属性.是科技馆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教育是科技馆事业的核心特征.是科技馆工作的主要方向.科技馆各项工作都应当围绕这一属性开展。教育活动是现代科技馆最基本、最核心的活动,也是最生动、最有活力和社会影响的活动但是科技馆教育与正规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他是非线性的、非系统的。其次,他的对象是非特定的社会群体最重要的是.他的教育内容较正规教育更为广泛。因此,科技馆教育具备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科技馆的教育注重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使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展示手段,采取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其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等四方面。其教育目的在于突出观众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鼓励观众自己动手、观察、思维,激励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创造灵感,挖掘智能潜力,培养科学态度.缩短人与科学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提高整体科学素养的目的
2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形式
《科学素质纲要》指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技馆作为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为社会普及教育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加强社会的科学文化氛围,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的功能。随着探究式学习在正规教育中的推广.科技馆教育工作围绕素质教育形成了日趋科学和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从其活动的主要外在表现方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展览教育、培训教育、实验教育、科技交流(咨询)等几种主要形式这几种形式之间并无严格的区分.常设科普展览其展品本身就含有很大的实验成分在内.较为系统的实验教育则往往又以培训的形式开展活动.展品辅导人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也含有相互交流与咨询的特点。从教育内容上看,它们之间的联系远远大于区别。
3明确自身定位.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教育之路
各馆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中采取何种形式.关键在于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在坚持科技馆特有属性的前提下,“扬长补短”,不拘一格.大胆创新.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3.1认清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的区别.以科学素养的培养为主线索.以创新教育为主目标.以“提出问题比获得答案更为重要”为主题.为观众构建和提供一个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需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科技实践环境从总体上看.科技馆教育表现为非线性、随机式的模块化教育形式。与学校教育不同.科技馆教育并不十分强调对观众实行系统的、非常全面的知识教育即便是一些内容丰富、专题性强的临时展览.也仅仅是对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知识的深化与全面阐述“提出问题比获得答案更为重要”是贯穿科技馆教育的主题思想.科技馆教育归根结底注重培养的是观众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科学知识只是科技馆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科技馆教育并不以观众获得具体的知识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它强调的是观众在参与过程中.思想层面意识、精神、态度、能力等是否得到了收获,是一种典型的“过程教育”模式。因此.为观众构建和提供一个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需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科技实践环境.就成为科技馆的首要任务。对于常设科普展览来说.其展品更加注重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体现与培养.常设科普展品具有得天独厚先天性条件.常设科普展览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正是一系列科技馆建设、业务指导文件一再强调常设科普展览必要性、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篇5
关键词:英语教育 社会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65-01
当前,在我国,幼儿英语教育日益受到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重视。幼儿接受英语教育,是基于对幼儿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和活动的意识的培养,以及语言交流能力的培树,通过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是幼儿们能够感悟、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存在,为今后正规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的教育活动分为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这些领域的教育活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虽然这些领域的教育活动不是以语言学习为主,但都离不开语言这个表达工具。
英语教育分属于语言领域,英语的学习不能被当作一门孤立的学科,而应该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并且应该始终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对于幼儿来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教师要重视英语的交际和工具的属性。幼儿英语教育活动应该在融合其他学科的同时,扩展幼儿的词汇范围,使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使英语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逐渐让英语成为幼儿学习和交流的工具。
对幼儿的社会教育要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的。英语教育可以与社会教育活动灵活地融合渗透。例如,幼儿对各种节日会非常感兴趣,可以引导幼儿用英语表达自己对节日的认识以及喜好。也可以充分利用真实的场景来帮助幼儿掌握英语的表达。
以下为一个英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融合的案例:
一、活动名称
Where is the school?
二、活动班级
大班
三、活动目标
(1)学习短语turn left,turn right,掌握句型“Where is…”;
(2)在交通模拟中作出正确的反应;
(3)体验当小小驾驶员的乐趣,在游戏中学习英文表达。
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各种交通工具模型;
(3)交通标志牌。
五、活动过程
Step1 As usual one student tell a children’s story.
Step2 Let the students watch a video about a boy telling directions to two persons.After watching ask students what happened to Nick.
Teacher: Have you ever got lost? And what will you do?
Student: I will call my mother or ask somebody for direction.
Step3 Revision:Review the expressions about asking directions.Use a tapestry to have a practice.
T:Look at the tapestry and who can tell some expressions about asking way?
Presentation: Give the procedure of giving directions.
First teach them how to give directions.Use the animation form to teach.
Next teach them how to describe the position.Let the students watch the position of a dog and a house to learn the prepositions.
Training:
a)Viewing exercises
Let the students watch a easy map and learn some vocabulary.
b)Listening exercise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by using prepositions.
c)Oral practice
Point a place in the tapestry and let the students give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Teach the dialogue in English chant
d)Game
Play a game.Give some place pictures to students and ask one student to ask and the other student to answer.
e)Group Work
Show them four scenes about asking directions.Give them some minutes to prepare and then let them show their performance in front of the class.
f)Professional behavior orientation training
Let the students think about how to teach children about the topic.Then let them show the performance.
Step4 Summary :Use flowcharts to summarize the procedure of asking and giving directions.
六、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幼儿在生活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句子“Where is …?”。
(2)在模拟场地让幼儿灵活地边玩边运用所学单词、短语、句型。
参考文献:
[1]周晓敏.我国幼儿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76):189.
[2]宋占美.阮婷、宋占美――学前双语课程整合模式的构建与探索――基于中儿园双语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J].社会科学家,2014(3).
篇6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建议
博物馆中收集和陈列着许多人类历史实物和自然实物,为广大人民群提供很多历史参考资料,是一所教育价值非常大的社会大学。博物馆在用自身特有的实物教育方式,使人们接受自然科学知识的熏陶,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公众的文化素质,使博物馆已经成为了人们接收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一、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意义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博物馆也由原来收藏功能转变为向人们传播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博物馆内展览着的各种实物都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包含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博物馆通过对这些历史实物的研究、展览以及讲解,能够起到非常强的社会教育作用。博物馆运用自身历史实物的展示方式客观、真实地向人们传播着历史知识、自然知识以及社会知识,能够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爱国情操以及审美情趣。最近几年,我国的博物馆的省会教育功能也在不断发展,不少城市的博物馆已发展成为了公众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人们自我学习和丰富知识的社会大学。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特点
博物馆运用自身历史实物的展示方式客观、真实地向人们传播着历史知识、自然知识以及社会知识,起到了其他教育形式达不到的教育效果。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社会性和全民参与性
博物馆在向人们提供和传播知识的方式和其他的教育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博物馆的教育不会受到人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健康状况等个人因素的影响,而且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是全体的社会成员,任何有学习能力的公众只要有学习知识的意愿都可以到博物馆进行知识的学习,都可以享受博物馆提供的无差别服务。
(二)开放性和多样性
现目前大多数博物馆都是采用展览形式来进行宣传的。然而,博物馆的展览工作也应当根据紧跟时展方向,运用于符合时展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由于大多博物馆内都收藏着很多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定期更换某些展览品来吸引参观者的兴趣。随着博物馆的发展变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博物馆的已由原来的单一管内陈列形式发展成为了现在的流动展览、举办博物馆专题知识讲座以及举办夏令营等现目前流行的多样化方式。
(三)直观性
博物馆陈列和展览的各种文物都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包含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博物馆应当加强对收藏和展示文物的价值研究,使收藏和展示文物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不断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由于博物馆的文物大都都是以实物的展示方式直观、真实地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知识、自然知识以及社会知识。
三、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一)在展览中融入新科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展览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意识,博物馆在进行文物展览时,除了运用传统的图片、文字等展览方式外,还应当采用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技术来进行文物的展览。现代高科技技术的运用能够把展览文物所包含的内涵更加准确和全面展示给参观者,能够更好地加强参观者与展览文物的交流,不断激发观众对展览文物的好奇心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参观者学习文化知识提供更好的条件。博物馆展览应该最大限度地还原社会生活和自然历史,让人们更好地接受自然科学知识的熏陶,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例如:在展示厅,博物馆可以多媒体技术给参观者展示一些的相关照片和声像资料,让参观者更好地认识到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培养参观者的爱国情操。
(二)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首先应当明确自身的定位,博物馆工作人员是为参观者更好地提供服务的,而不是来监督和管理参观者的,应当建立把“把以人为本”做为工作的宗旨,不断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参观者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当耐心细致、主动热情地及时为参观者提供帮助和服务。让参观者在和谐愉悦的博物馆气氛中学到新知识。由于参观者进入博物馆内首先接触到的是博物馆的解说员,因此博物馆解说员的解说工作便成为了参观者接收博物馆教育的主要途径。博物馆应当加强解说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使博物馆解说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为参观者更好地讲解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特点、历史内容以及文物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使参观者在博物馆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此外,博物馆讲解人员还应当根据不同参观者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更好地吸引、启发和教育参观者。
(三)结合地方特色
博物馆是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播使者,博物馆应当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播。博物馆在进行陈列展览时应当大量挖掘当地的民间习俗和本地文化,积极引入具有博物馆当地特色的很物质文化内容,引发参观者的共鸣,达到预期的展览效果。博物馆在展览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片面的高品质和高档次的展览。博物馆也可以开展群众藏品展览来收集当地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集中展览当地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参观者来博物馆进行参观。此外,博物馆在进行本地域文化展示时应当加强和参观者的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博物馆的展览水平,更好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四)拓展教育渠道
博物馆应当拓展教育渠道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博物馆专题知识讲座。博物馆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定期向人们群众、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②出版科普刊物。博物馆可以出版发行一些有关收藏文物的科普刊物,增加人们对一些收藏文物的文化内涵的了解。此外,博物馆也可以在各展览台前放置该展览文化的一些科普知识,提供给参观者免费使用。博物馆的多样式教育渠道,不仅能够帮助参观者理解博物馆展览文物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意义得到更好的发挥。
结束语:
博物馆的基本社会功能是收藏功能、研究功能以及社会教育功能,其中,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博物馆一旦摒弃了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就就失去了提高人们精神文明作用。因此,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当不断发挥和完善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参考资料:
[1] 姜楠楠.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科学之友,2012,(28):115- 116.
[2] 苏学明,吕锦梅.浅谈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大众文艺,2012,(23):206.
[3] 孟希旺.浅析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文物世界,2012,(4):73- 76.
[4] 彭洁.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浅谈[J].青春岁月,2013,(12):436.
篇7
为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我们进行了幼儿社会教育多元化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为幼儿创设灵活多样的社会活动环境,引导幼儿在社会活动时多渠道感知、多途径交往体验,探索幼儿社会教育的多元活动形式及特点。
一、 社会活动生活化——探索渗透在生活环境中的社会教育
良好的幼儿社会教育应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价值,和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扩展、迁移和巩固经验。
1. 环境创设中渗透社会教育
幼儿园环境应具备社会的感染力、美感、情趣性。我们在环境设置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等溶入其中,使社会教育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例如,幼儿园的围墙栏杆有意识地布置了不能攀爬的标志、图片,对幼儿进行爱护生命的教育;楼梯台阶贴着上行靠右、下行靠左的小脚丫图形,提示幼儿上下楼梯的规则。
2. 日常生活中了解社会认知
幼儿的思维是感性、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社会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社会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无时不刻不在与社会打交道,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简单的社会认知,练习相应的社会行为技能。例如,“厕所堵塞问题的解决”,首先是疏通,其次是找原因,最后是解决,一层一层下来,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自我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厕所也不再堵塞了。
3. 家庭教育中重视社会教育
孩子社会性的发展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生活中的家长对幼儿的“社会”教育,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平时,可让孩子讲讲家庭成员的生日,说说自己父母喜欢的电视频道及内容,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敲敲脚等。
二、 社会活动游戏化——探索渗透在游戏活动中的社会教育
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游戏环境的创设能让幼儿轻松地在“玩”中“学”。
1. 编制幼儿喜闻乐见的社会活动游戏
我们通过分析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围绕近期目标,设计了角色游戏、音乐游戏、亲子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五种类型的游戏,无论哪一类游戏都有社会化教育的内容与作用,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结构游戏要求幼儿认真细致、克服困难、团结协作;角色游戏要求幼儿间相互配合协调;智力游戏要求幼儿善于自控、遵守规则、诚实操作。例如,为帮助幼儿体验小伙伴一起玩的快乐,我们设计了音乐游戏“孤独的一条鱼和快乐的许多鱼”;为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我们设计了亲子游戏“衢州小吃”,请企业界人员、家长、孩子一起来做、“推销”、品尝邵永峰麻饼、美妍蛋糕、龙游发糕等。
2. 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组织方式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游戏的组织方式要丰富多彩。小班组织的游戏形式要单一、情节性要强,中班的游戏形式可多样化,大班则可多一些让幼儿练习行为规范的环节。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小班可投放大量相同的娃娃、餐具,中班可再开设一些医院、理发店、餐厅点,提供幼儿更多选择的机会;大班则可创设一些情景让幼儿去体验。
三、 社会活动整合化——探索渗透在家园环境、各学科领域的社会教育
幼儿社会教育无论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都是一个整体,教育者应该充分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社会教育形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以提高幼儿社会教育的成效。
1. 家庭与幼儿园社会教育价值导向的整合
幼儿的社会教育关涉整个社会,又需要整个社会关注,教育者不仅仅是教师,还应包括更多元化的群体。单纯通过幼儿园而没有整个社会的系统协作,幼儿社会教育是很难走出困境的。我园建立了有效的家园合作关系,促进了家园之间幼儿的社会教育价值观的沟通。如进行父母价值观的调查,了解父母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期望;幼儿园向家长发放有关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手册并对家长进行辅导,组织家长进行价值观讨论等,建构共同的价值观。
2. 社会领域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
潜移默化是社会领域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在社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与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边际交融。如在中班科学“打气球”的活动中,我们就渗透了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我们在提供给幼儿各种充气的工具时,各组的材料不同,鼓励幼儿在活动时相互协商、操作。
四、 教育内容“时代”化——探索具有时代气息的社会教育内容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时代对幼儿的社会化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幼儿社会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1. 关注身边的问题
社会成员的社会性素质与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构成。我们把幼儿“社会性素质”培养的目标第一条定位为:不成为危害社会的人。近段时间,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染色馒头、毒花椒等,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成为公共安全的顽疾。我们开展了“食品安全你我他”活动,组织幼儿给有关部门、企业主写信,寄发“叔叔阿姨,我要吃最安全的食品”的照片,倡导“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做食品安全小卫士”的理念。在全社会进行反对酒后驾驶的活动中,我们的孩子也积极参与其中,给爸爸妈妈写信,不乘坐喝酒以后的人驾驶的车辆。
2. 关注全球性问题
篇8
【关键词】社会教育 科技馆 功能 作用
我国的战略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所谓科教兴国,就是要加大科学教育发展力度,从而使得我国在科学技术层面可以获得长远进步和发展。科技馆在我国社会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其可以有效进行基层科普宣传,同时还可以在宣传过程中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所以,科技馆的社会功能非常强大,其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1科技馆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
科技馆是现代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开展相应社会活动过程中,比较官方与规范的教育形式。科技馆教育与传统的正规教育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别,其主要体现为:是非系统性的教育形式;科技馆的教育对象面向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且与学校等正规教育相比,教育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且范围更为广泛。
所以,依据现代科技馆自身的社会教育特点来看,其具有的功能和属性可以简单理解为:科技馆是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科学知识传播。并且试图利用先进的手段,将现代先进思想、科学理念等主要内容传播给更多社会群众。此外,还要将现代信息科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利用创新、充满趣味的手段和方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既能有效激发群众的创新意识、培养动手能力,还能引发更多人的创造灵感,使得全民内心都可以形成科学技术理念与态度。这样的做法可以将人类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拉近,同时也有利于在我国社会中整体提升群众的科学思想意识,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作出贡献。
2科技馆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1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有所区别
若想分析科技馆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明确其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有所差别。正是因为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才使得教育观的教育形式更为随意、随机且非线性强行规定,也避免了传统学校教育的模块化教学固化。科技馆教育内容并不过分强调知识的前后联系性,且即便讲解一些具有较强专题性质的内容,也是针对该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并不会系统全面开展教育活动。也可以这样理解,科技馆本身的教育教学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受众真正了解或者获得某些知识,而是在学习与观察某一现象的过程中,将其态度与能力进行培养,从而看重该过程对于群众的引导作用。所以,科技馆在社会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是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场所。通过这样的场所构建,可以让更多人逐渐形成科学思想与思维。当形成科学逻辑意识之后,逐步对该展览或者教育主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科学意识,这才是科技馆本身的教育目的和方向。
2.2有效实现资源整合
科技馆要注重自身与时俱进的特点,这就要求科技馆在开设展览或者专题讲解的时候,必须要有效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且及时对相应的资源进行整合与处理,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完善。
比如当科技馆要展现不同主题且相关联程度较低的内容时,就可以将其利用展品的形式开展。通过具有相似性的同一展品呈现,为观众提供更多方面的内容,从而满足观众的个性化服务要求,最终开展个性化教育,体现出科技馆本身的教育意义与特点。
再比如利用科技馆进行某一科学技术能力训练或者试图通过展示成品,培养观赏者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活动时,也应该试图注重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思维模式的培养。只有将科技馆本身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对现代人进行素质教育。并且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开展不同的教育内容,将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教育发展中的作用逐步体现出来。
2.3有效体现科普宣传、示范以及辐射作用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当中,更需要其在课外不断拓展教育场所,从而使得教育实现全面化与普及化。科技馆在现代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作用。尤其在培养人们形成科学意识与科学思想方面,科技馆可谓是主要阵地。所以,科技馆应该有效体现自身科普宣传、示范以及辐射作用。
比如科技馆可以依据社会发展现状,及时抓住社会发展热点,进行相应的科技展览。这样的形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最大范围的群众实现平等交流,并且满足快速观赏、快速学习的要求。临时性的展览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是及时抓住某一社会热点且对其进行相应宣传的最佳选择。如神舟飞船发射成功之后,该发射地就可以举办类似的科学展览。通过临时展览形式,呈现一些图片、文字和视频,从而使得更多人对神舟飞船以及宇航员的具体情况有深入了解,实现科技馆的科学知识普及目的。
除此之外,科技馆开展教育还可以利用实验手段,即在一些科普教育活动过程中,加大实验教育的比例。还可以将社区、学校等与科技馆进行联合,进而实现科普资源贡献。既有效拓宽了科技馆自身的宣传辐射范围,也使得科技馆在社会教育中的普及性越来越强,带动了整个社会教育的发展。
3结语
社会教育活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这也就充分说明科技馆在其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科技馆要弥补传统正规教育的不足,也要不断加强对公众的综合、全面、素质教育。既实现与时俱进,又不断创新与深化。在这样的发展目标指引之下,科技馆的教育作用将会更为显著,且科技馆在我国社会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前景也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张战军.浅谈科技馆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3:7+9.
[2]翟树刚,卞飞.浅析科技展览对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及创新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244-245.
篇9
多元文化教育起源于美国,是美国现代教育倡导的一种基本理念和一种教育改革。克瑞斯汀(Christine,1999)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基于对民主的信仰和珍视,在存在文化差异的社会中与多种文化相互依赖的世界中确认文化多元化的一种教学和学习取向”,其目标在于“使属于不同人种、宗教、文化、社会阶层的集团,学会保持和平与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共生”。美国学前教育专家莫里森(G.S.Morrisonrenwei)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帮助儿童理解、欣赏、尊敬其他种族、性别、社会经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使儿童能够在一个不同文化的世界中生活、学习、交往和工作的教育,获得平等的机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在西方,多元文化的概念多立足于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多元文化是尊重和平等对待弱势民族与不同的种族文化。而今,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多民族国家必须直面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元文化社会系统的构成不仅来自中华民族内各民族的文化,还来自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等文化形态的冲突与融合。
二、多元文化融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必要性
学前儿童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他虽然还没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但必须按照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样式受到培养。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儿童全球化视野
过去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种误区,即:喜欢突出和颂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越性,用意识形态的思维批判和贬低其他文化,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认为“资产阶级思想都是腐朽的”、“资本家只知道享乐”等等,从而树立一种文化对立情绪,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把我们紧紧连接在了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往将面临共同的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要解决各自文化中的问题,必须要培养国际视野、全球眼光,相互借鉴经验。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关注全球动态,了解国际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使本土化与国际化接轨。
(二)增进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多元文化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前儿童认识和了解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感知中华民族内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民族特色、民族礼仪、民族语言,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语言、文化、民族历史的美好与伟大,从而树立自豪感。
(三)培养开放意识和接纳能力
多元文化教育为儿童创造了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国文化的机会、接触不同的族群,既知道自己民族的文化与历史遗产,又能学习和感知新的外来文化,同时还增强了他们对其他民族的喜爱,学会接纳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习俗与语言。从小培养儿童开放的意识和悦纳他人的胸怀。
(四)学会分享和理解
儿童出生后作为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人,不仅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还需要与社会成员进行交往。多元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帮助儿童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学会不同的礼仪,尊重他人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同情不同民族人民曾经遭遇的磨难。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多元文化视域的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社会教育作为五大领域活动之一,足见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在其一生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教育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性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为主要内容。基于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必然要与《纲要》规定的内容契合,因此,笔者认为主要应抓住三个方面开展教育。
(一)加深多元文化认知
儿童社会的发生是建立在其社会性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儿童一出生就积极从环境中寻找、选择适宜自己的环境刺激,并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建立认知。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是其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主动与被动感知理解的一种心理活动。儿童对多元文化的社会认知内容包括:了解全世界不同的民族与种族以及他们使用的语言、生活习俗、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经济发展、宗教仪式等等,从而树立儿童多元文化的初步意识,加深其对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丰富性的感知。
(二)培育多元文化情感
学前儿童的多元文化社会性情感是建立在他们的认知基础之上,在社会活动中的一种内心感受、心理体验。情感具有动力作用,它渗透在儿童生活和幼儿园活动中,对儿童的认识、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培育学前儿童积极的多元文化情感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培育文化自尊情感,通过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感受丰富性,培植民族文化自尊感。二是培育尊重其他文化的情感,通过面向世界的教育帮助儿童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其他文化。
(三)促发亲社会
学前儿童的多元文化行为的发生一定是基于其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认同并产生相应的社会化情感。儿童在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对他人和事情表现出的态度、语言和行为反应有可能是亲社会,也可能是。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引导幼儿良好的亲社会,比如,对少数民族孩子的服饰表现出喜爱、赞美,对外国小朋友的语言表现出兴趣,等等。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多元文化视域的实施途径
培育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是当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育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还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的最佳途径。对学前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本质上要让幼儿认识感知本民族文化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同时增强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意识渗透,初步树立幼儿能以客观公正、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民族和种族文化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对学前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要考虑到每个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每个儿童的家庭背景和语言文化,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儿童的积极情感与多元文化体验连接起来。
(一)创建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多维体系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因此,各类幼儿园应当基于本地实际,结合民族特色和当地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地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并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形成体系等途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教师培训等途径具体加以落实。1.打造多元文化主题幼儿园。在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民族风情把幼儿园建设成为以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幼儿园,包括幼儿园的建筑外观、环境装饰、教育理念都可以体现民族特色。在一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或者因某种历史原因形成的特定居住区域,例如建设“客家文化幼儿园”、“金沙文化幼儿园”等等,充分彰显和尊重民族文化的独特与多样,从而达到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2.创设多元文化环境。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标识,比如说到新疆的维吾尔族,我们就想起“大盘鸡”。看到哈达,我们就想起藏族儿女热情的歌舞。看到“桑巴舞”,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巴西。幼儿园在考虑幼儿的构成基础上,把多元文化的教育因子植入到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中。例如,打造民族大舞台,定期在幼儿园开展不同民族的服饰秀、歌舞表演等;创设国际走廊,把各个国家的国旗、国徽、民族特色做一个陈列展示,等等。3.设计多元文化主题活动。从幼儿的兴趣特点出发,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为基础,把不同国家、民族的地理、建筑、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编制成一个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以主题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目的是养成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积极态度,充分让幼儿理解和尊重来自不同民族和种族的文化。例如,很多幼儿园都在开展“大创游”体验活动,具体做法譬如“美国饮食吧”、“美国购物街”、“回族餐厅(或者伊斯兰餐厅)”等等,如果在这些活动中植入多元文化内容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开展师资培训。多元文化教育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的水平,对教师进行多元文化理念与教学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理念的人,宽广的视野和较为丰富的知识素养必不可少,同时还要具备性别公正意识和行为,避免幼儿性别角色歧视、种族与民族歧视等等。当前国内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比较多,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当把多元文化内容作为必选课程。同时每个幼儿园也可以开展园本培训,帮助教师提高多元文化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教师花大量时间练习怎样适当选择教育材料、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
(二)建立多元文化教育伙伴关系
篇10
社会教育为不同社会地位、职业、处境的人提供了随时接受教育的广泛机会,由于人们面临的社会生活问题不同,对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不同,培养的个性兴趣爱好不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社会教育内容要非常广泛也正是由这些不同的教育需求决定的,社会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包括科学知识,而且还应该包含道德规范、健身意识、传统文化等方面。
一、普及科学知识以“开民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教育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由较单一的学习内容转变为全面的学习内容。过去,人们的学习在社会生活范围内主要是经验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在学校范围内的书本学习与技能培训,教育是要让人成为专才而非通才。而现在,学习的内容已经扩展到人的全部活动领域,表现在教育上,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拓宽。我们今天教育不应当只面对青少年,也不仅仅是对学校教育而言。在推广终身教育思想的今天,作为实现终身教育重要手段的社会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国民,社会教育是为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而服务的。那么,在社会教育的内容中,普及科学知识必不可少。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与生活是天然融为一体的。现代教育呈现出唯科学主义的倾向。制度化教育产生后,使教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出现了为教育而教育、为分数而分数、为升学而升学的现象,使教育变得苦不堪言。社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以其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向广大民众传播科学知识,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社会教育是要通过普及科学知识来发展人的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进而达到“开民智”的目的,并不是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
二、传播道德规范以“兴民德”
现代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对物质的需求也在日益膨胀。但是,人类高度的精神文明并没有伴随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到来而到来。中国正处在文化转型、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社会道德问题更为突出。社会成员获得宽广的知识面、精深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缺少了完善的人格,则对社会的发展毫无价值甚至是负价值。中国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道德建设,道德建设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可以借鉴,具有一定优势。在构建新的、适合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将中西方的优秀道德思想和规范加以融合,形成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并加以传承。我国的社会教育更要肩负起传播道德规范的责任,鼓励人们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并不仅仅停留在道德规范的灌输上。社会教育更要倾向于注重民众道德思想的涵养、精神境界的培养,强调立足当下的道德追求,以“兴民德”,时刻传递“人无论身处何境,是富是贫,都应该保持道德的自觉性、自律性”的精神追求。
三、增强健身意识以“鼓民力”
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予体。无体则无德智也。”充分体现了身体健康之重要。然而,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都迅猛发展的今天,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福音;另一方面又在生理与心理上给人类造成了过重的负担。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忽略了对身体锻炼的重视,各种疾病频频发生。健康之体,不仅伴随每个人度过生命的全过程,也将是每个社会成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社会教育要潜移默化地向全体民众传播健身意识,使“增强健身意识”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要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广大社会成员注重身体的锻炼。
四、弘扬传统文化以“化民俗”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共同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的整合,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淀,所形成的统一的信仰体系。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举凡饮食服饰、琴棋书画、文学艺术、民风民俗、哲学思想,无一不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在国外文化不断向国内涌入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作为中国人,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义不容辞。康德曾说过:“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能够完善发展的;人是一种祈求幸福、富有理想的理性动物,在他的内部存在一种充溢的驱策力,他相信人正是由于这种力量才获得了做人的尊严,从而成为自由的存在。”文化是教育的上层建筑,教育则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在人们不断追寻幸福、达到自身完善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积极的精神激励作用,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教育要肩负起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丰富人们的灵魂,以“化民俗”。
任何现实中存在的人都是社会中的存在者,都处于复杂的关系场域之中,人们不可能剥去这些关系而单独存在。每个人都处在历史、文化、社会场域构成的复杂关系中,相对的,这种复杂的社会形势和结构也在塑造着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因此,教育培养的人并不是抽象的生命个体,教育也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生活而独立存在。现代社会中,公民的素质与国家的稳定、繁荣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当下的社会教育来说,其责任主要在于通过扩大人们学习的机会进而塑造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提高其社会责任心,丰富其文化素养,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相应的,社会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对知识或能力的补偿性的回归教育上,而应该侧重于公民整体素质的培养。这些不可能仅仅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社会教育对于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