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节能环保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中国资源的浪费、生态的退化和环境的污染还较为严重。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参考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当前的资源环境结构和技术条件下,我们不能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弯路。
2我国近年校园景观环境建设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新建校区和改建老校区重视的主要原则是独特的建筑外观、现代化的教学系统和优美的环境景观。然而,很少有学校建设把节能环保设计提升为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校园建设只注重学校环境的教学功能齐备和视觉美观性,往往忽视了学校的节能环保建设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3科学建设节能环保型校园环境措施的探索
3.1利用校园可利用空间,科学建设大面积绿色环境
1)利用有限的地面空间,将植物向竖向空间拓展,从而达到增加绿化面积的效果。位于城市市区的学校,很多都受到用地面积的限制,在建筑和运动场地外,所剩的种植地面面积很少,这也是近年来很多学校新校区选址在城市郊区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在有限的种植区域内,运用绿篱和具有美观造型的花模作为景观元素点缀空间,不仅能塑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还能增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作业面积。学校的围墙可用桧柏等高杆常绿的灌木结合实体围栏或砖墙组合成绿色围墙。
2)部分硬质铺地可采用拥有同一功能性的半绿化或全绿化地面替代。在室外停车场和消防通道的设计中,很多工程都采用预制植草砖来减少硬地面积从而增加绿化,但预制植草砖的绿化率只有50%左右,而且易出现破碎和局部沉降等现象。近年来,一些新型材料基本可解决预制植草砖的这两大缺陷。下面介绍两种市场上常用的产品:a.HD.PE承重草坪。其承受强度是200t/m2且受力均匀,能承受人、车的重压。绿化率达到90%~100%,与真实草坪几乎无异。适用于停车场、人行道、出入通道、消防通道、高尔夫球道、屋顶花园和斜坡,固坡护堤。尤其适合于设在各类居住小区、办公楼、开发区的停车场和车辆出入通道,也可在运动场周围、露营场所和草坪上建造临时停车场。b.现浇混凝土植草地坪系统。其是一种现场制作并经连续多孔质的草皮/混凝土铺地系统,并可根据承重要求加以钢筋强化,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连续性和透水性,可以在实现高绿化率的同时满足各种交通承载的要求,形成真正的绿色通道。除了停车场和消防车道的处理外,人流量少的人行通道,可采取汀步的处理方式,不仅减少硬质铺地面积,降低建设成本,亦可增加行走在通道上的趣味性。
3)结合建筑的外观设计,利用建筑立面、屋顶和室内空间栽植植物。在建筑的外立面和屋顶栽植植物,既可增加建筑外墙的保温性,又可让建筑外观具有独特的美观性。以往很多建筑为了实现外墙绿化多采用在建筑散水外种植爬山虎,让爬山虎攀爬建筑外墙自然生长。但这种处理方式有一定缺陷,爬山虎爬根对建筑外墙装饰材料有一定破坏性,而且爬山虎为落叶植物,到了冬季叶子会全掉光,露出凌乱的藤茎,反而影响建筑外观效果。建筑立面绿化设计可和建筑外墙结构结合设计,实现常绿效果。如ACROS福冈台阶状屋顶花园———福冈国际大厦是一栋建筑屋顶花园和建筑立面绿化巧妙结合的退台式建筑(见图1)。大厦设计者为了使台阶状屋顶花园与建筑南侧的公园连为一体,有意把整个建筑的1/4处理为地下空间,把地上1层~13层(60m)的台阶状屋顶设计为屋顶花园。竣工数年后郁郁葱葱的植被在城市中央形成了一座绿色的“人工山林”,夏季水泥屋顶的温度比有绿化的部分高出20余摄氏度,栽植土壤的地温也比气温低近10℃。台阶状屋顶花园不仅创造了城市中优美的景观,还降低了环境负荷,同时抑制了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现象。
4)尽量保存现有植被,多采用适应本地环境生长的乡土植物,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的维护和管理费用都较大,应选择耐寒植物种类,以适合当地水资源的供应量并将病虫害干扰降到最低。种植时要将审美和功能目标与生态兼容性及长期维护相平衡。植物选择的范围从中乔木到小乔木、灌木、草、地被植物、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尽可能采用适应当地土壤和降雨情况的乡土植物,通过减少浇灌达到节能的目的。
3.2建设雨水回收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节水目的将回收的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经处理后作为中水系统用于植物灌溉和生活用水。雨水收集系统通常使用储水池(罐)或者用封闭的储水箱来蓄积从屋顶或其他相对清洁的不渗水表面收集来的雨水。生活污水可分类进行处理,污染较重的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而污染较轻的污水(如来自洗浴、面盆的污水)可在校园内进行集中处理,再经中水系统用于灌溉和冲洗马桶之类的生活用水。
篇2
【摘 要】“所谓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的组合。”良好历史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增加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关键词 导学案;情境;学习环境
如何设计出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的“导学案”呢?
一、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历史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但要受学生的认知图式、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还会受学习活动所在的学习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导致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理解。
例如:七下人教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中重点内容——关于“隋炀帝修大运河”的评价,一般情况下导学案会设计成: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看待隋炀帝兴修大运河?
问题设计简单,但缺乏适宜的学习情境的提供,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思维难度较大,可能无从下手。
换种方式,如下:以下是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两首诗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利用导学案这一平台,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诗歌,了解古人对大运河开凿的两种不同的态度,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
再如:人教版七下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如果“郑和下西洋”部分的导学案这样设计:
根据书本知识,快速完成1—4题(个人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纠错)
(要求:书中划出要点,理解记忆)
1.明朝前期,___(皇帝)派遣___下西洋。
2.郑和为什么下西洋?为了___。
3.郑和下西洋共__次,共历时___年,首航的时间是__年,船队规模由__人和___船组成。
4.郑和下西洋起点是___,最远到达___,七次航行共到过___国家和地区。
填空式的导学案设计索然无味,学习任务思维要求低,学生阅读干巴巴的文字很难产生对郑和下西洋恢弘气势的感性认识,进而失去探究历史根源的愿望。
而设计成这样——
根据PPT播放的《大航海》视频并结合书本知识,快速完成1—4题(后略)。
虽然导学案上只增加了几个字,但是这部分历史的呈现方式已经从单纯的文字变为形象的影片展示;教学模式也从单纯的导学案教学变成导学案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了极大反差。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全神贯注观看视频的同时快速记录下有效信息,基础知识的自学效果非常好。在此后的探究环节中,学生更是延续这种学习热情,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导学案可以为学生提供文字性的真实情境,虽然在增加初中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上是有所欠缺,但可在导学案设计时注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
二、提供问题解决类的历史学习任务
从事复杂的学习任务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特征。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智力和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是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具备理解和使用抽象概念的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这个发展阶段。
所以,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既具有挑战性,也是符合初中生认知成熟度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又会带动一些低级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往往围绕课文重难点进行设计,在导学案设计中是重点部分,也是课堂活动中师生最为关注的部分。
这样的设计,几乎可见于每一个我们初中历史导学案。节选部分如下:
人教版八下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活动三:统一之路-----骨肉依存/来往密切
合作探究:两岸统一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根据你的了解在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有利因素?
人教版七下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
合作探究 完成思考题
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
三、提供学习的扶手、支架
“扶手”、“支架”用来帮助学生从较低的认知水平向较高的认知水平发展。导学案设计中能为学生发展,创建学习环境提供的“扶手”是将有思维难度的题目进行分解;或者提供思考、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后,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地层层递进。如前面提到的一个问题类的解决任务:“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假如问题到此结束,学生还是比较难以完成这个任务的。
将一个大而难解决的问题,分解成两个具体的小题目,缩小切口,降低难度,带领学生一步步提高认知水平。这些都是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扶手”、“支架”,导学案也在这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VRML;虚拟现实;平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4-0888-02
The Methods about Dealing with The Several Important Links in Designing the VRML Scene
CHEN Yan-jun, LIU Yan, ZHANG bin
(Northeast University of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VRML’s basic purpose is to build interactive 3d’s media in internet. Its basic features that include distribution,3d,interaction,Integrated media and so on .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features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document of VRML, and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analyses the facture procession of the VRML Scen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ing traits of VRML scene, some problems are considered and put forward designing the four degrees, the several important links deal with analyses in detail, meanwhile, projects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m.
Key words:VRML; virtual reality;balance
由于因特网(Internet)的蓬勃发展,互联网(WWW)成为进入网络世界的最佳界面,近年来出现的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是一种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运行虚拟现实,用来描述三维交互世界的标记式语言。通过浏览器可以浏览VRML创建的三维虚拟场景。
VRML发展到今天,出现了新的编码方案―X3D(Extensible 3D)。X3D整合正在发展的XML、JAVA、流技术等先进技术,包括了更强大、更高效的3D计算能力、渲染质量和传输速度。X3D将XML的标记式语法定为三维图形标准语法,并且已经完成了X3D的文件格式定义(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不久的将来X3D将会成为网络上制作三维图形的新宠[1]。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学实习、建筑设计、军事训练、体育训练、娱乐游戏等许多领域[2]。它的出现无疑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1 VRML文件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VRML编写的文件代码精练,占用空间很小,编译快,作为一种描述性语言,它使可用性与可视性高度统一。
VRML文件扩展名为(*.wrl)。这种文件插在网页上,当访问文件下载到本地后,由Web浏览器调用一个plug-in(VRML解释器),解释器对其指令进行解释,并创建三维景象,最后由渲染器(Render)显示其图像。这也是在浏览VRML文件前必须安装一个程序包的原因。随着VRML的推广,现在许多高版本的Web浏览器已经自带了VRML解释器。其简单的流程原理如图1所示:
2 VRML的场景设计
VRML是一种面向对象的描述。从微观上看,它的基本元素是节点(node)。每个节点由类型、域、事件、名称等组成,节点按一定规则构成场景图(Scene graph)。从宏观上看,场景的组成就是节点、原型(Proto;可自定义的复杂节点)、路由(Route)、脚本(Script)。
从整个设计虚拟场景的工程项目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模前的总体规划。
1)首先我们要考虑虚拟场景所“生存”的环境,交叉平台以及浏览器的兼容性问题。
例如目标平台不擅长处理3-D加速,那么我们就必须限制所使用的多边图形的复杂程度,保持可以接受的帧频。考虑到目标平台的性能,我们在VRML文件中放入的多边图形数,目标平台是否能正常运行。另外VRML浏览器还使用不同的染色器。不同的染色器工作方法都不全一样。例如A的浏览器中所看见的物体是红色的,但在B浏览器中可能变成了红棕色。对于目标环境的考虑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可以解决的方法有:①对用户进行说明,指定最适用于的目标平台(PC、Mac、SGI的新O2等等)、CPU速度、可以运行的带宽以及最适合使用的VRML渲染器等。②制作不同平台所适合的场景,通过对用户端平台的信息采集,返回最佳的场景。③通过数据库建立不同平台信息与场景环境最优值的映射,通过请求用户平台的信息,利用VRML自身的特性建立起一个最优化的场景。例如A用户使用的是OpenGL renderer,显示C物体时的最佳色彩是红色,B用户使用的是Software renderer,显示C物体时的最佳色彩是红棕色,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C物体的Material节点的域值来提供给不同用户最佳界面。
2)从虚拟场景的应用方面来考虑:是作为一种简单的效果展示还是逼真的实物反映?这涉及到建模的粗细问题,如果是作为一种简单的场景效果反应,那么在一些细节上就没有必要做得真实,很多几何体可用贴图来代替,一些复杂的几何体可用BILL? BOARD将纹理图映射为复杂的几何体。这便要在时间和价值上取得一种平衡。
3)另外还要充分准备好建模场景的各种视图(如front、left、top、right、bottom等视图)、数据及图片,作为精确建模的参考。
以上都是我们在建模前期要充分考虑到的问题。
第二阶段几何建模
几何建模可以用可视化的建模工具和手工编程。这个阶段涉及到VRML文件体积和制作时间的平衡。用可视化工具建模的优点是简单、快捷,有逼真的效果,节省时间。例如采用3DS MAX,COSMO WORLD , VRCREATOR等。而缺点之一是可视建模工具建立的模型,当导出为VRML文件时,数据的精确度会非常高,从而使文件的体积过大。
采用不同的可视化建模工具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它们总体上可分为面向VRML的可视化建模软件和非面向VRML的可视化建模软件。VRML文件对几何体的描述方式是基于polygon的,程序描述点(Vertex)的位置,然后由点生成面(Face)。在VRML2000的扩展标准中已加入了NURBS(None-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我们现在把两种不同类型的工具进行一下比较,见图2:
图2建模工具的比较
同样是对基于点坐标的描述,但采用3DS MAX建模的文件就多出了很多的“废点”。这只是我们对一个简单几何体进行分析,如果对复杂物体的建模,他们的文件体积比例可能是成百上千倍,甚至上万倍。所以很明显可以看出采用非面向VRML的可视建模软件虚拟的文件体积要大得多。
手工编程的文件体积很小,主要是采用手工写程序。但是极不方便,计算的数据量大。不容易描述出复杂的几何体。如用VRMLPAD软件。但编程中采用DEF、USE方法将大大减小文件体积。
所以针对以上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可视工具和手工编程相结合。尽量采用面向VRML的可视建模工具来虚拟模型。用非面向VRML的可视建模工具时(如3DS MAX),尽量减小模型Segment参数。场景中如有相同的对象时,建议采用手工编程中DEF、USE方法来处理,这样综合起来,能大大减小文件的体积和制作时间了。
第三阶段环境添加
我们把环境添加作为是除几何建模之外的所有景象的合成。
环境建模是场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要充分考虑到视点(Viewpoint)、灯光(Light)、背景(Background)、观看(NavigationInfo)等一系列对象的处理。以及采用Script节点对场景中动态对象进行描述。
使用灯光时也必须在质感和实际运行效果之间做出权衡。加入过多的灯光会影响浏览器的运行速度。为了使环境逼真,如对重力、碰撞、飞行、随动等等的描述。往往都采用大量的时间传感节点(TimeSensor)和Script节点对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交互,这样对CPU和内存占用很大,减少传感节点和Script节点并在其不执行工作时关闭是提高VRML文件运行性能的有效方法。
对于一个大的场景来说,建议采用LOD(Level-of-Detail)来处理。它用于对相同的景物做出不同精细程度的版本。构建VRML
虚拟现实时,必须在浏览器的运行速度和图形的真实性上有所平衡,画面越真实,文件体积越大,那么我们可以对相同的景物做出不同精细程度的版本,需要比较接近景物时就选用比较精细的版本,距离比较远时就选用比较粗糙的版本,这样大大提高了场景的
运行效率[3]。
第四阶段文件优化
1)VRML是一种文本格式的文件,应尽量删除文件中不必要的空格、空行等,以减少文件的大小。
2)通过可视建模工具建立的模型,虽然有逼真的效果,当导出为VRML文件时,数据的精确度会非常高,从而使文件的体积过大,影响其网络传输速度,压缩数据,减小精确度是必不可少的。
3)多使用DEF、USE方法,减少文件的代码长度。使用PROTO定义原型[4]。
4)有效使用纹理,纹理是可重复使用和具有延展性的,可用以使用小纹理代替大纹理,利用SCALE将纹理映射为多辐纹理,从而提高场景的渲染速度。
5)一些复杂的几何体应尽量用BILLBOARD将纹理图映射为复杂的几何体。6)利用压缩工具压缩VRML文件,文件压缩后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小。
3总结
总而言之,在我们进行VRML场景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到硬件方面的影响,又要考虑到总体规划上的可行性。在VRML场景设计的这几个重要环节上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 (VRML), Java3D and X3D (under development), can be seen at:省略.
[2]苏建明,张续红,胡庆夕.展望虚拟现实技术[J].计算机仿真,2004,21(1):58-62.
篇4
一、引言
环境设计是指针对建筑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整合的一门实用艺术,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规划学、景观设计学、环境心理学、美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近年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问题较为突出,加之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加大了环境设计行业所应对问题的难度,这些都为提高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新的困难,而解决方法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优化等等。本文以我校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为例,分析问题并提出应对的策略,以期提高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技术科学类课程的问题
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在我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从第3学期至第5学期增加了新型环境设计专业知识与技巧,并初步设置了“技术科学类课程板块”,主要课程有:《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基础》《艺术设计史》《环境设计与理论》《建筑设计基础》及《城市环境设计原理》等课程。《环境生态学》针对环境问题进行生态学的阐释与研究,对新型环境观念进行系统的阐述,强调地域性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科学基础》结合“声、光、热”学的相关知识,引入环境设计中可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艺术设计史》重点关注的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理论与方法;《环境设计与理论》《建筑设计基础》《城市环境设计原理》等课程增加了新型环境观念的内容。
以上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技术性特点充分体现了技术类课程的实用性,但从实际的授课效果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交叉内容安排不当和相同知识点多次重复
从课程设置来看,技术科学类各课程之间存在很多的交叉内容,但各课程针对交叉知识点的学习方向应存在一些差异。而从各门课程实际的授课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由于安排不当,出现了不同课堂讲授的交叉知识点内容重复或相似现象。
在现有的技术科学类课程中,大多都涉及到与“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包括:建筑内表面处理与保温、隔热效果,楼板与隔声吊顶,厅堂音质与装饰材料,室内照明及照明质量,门窗类型及窗温室生态效益,外表面处理及其生态效益,屋顶绿化及施工,玻璃幕墙的应用及室外微气候环境,室外绿地景观与生态效益,雨水花园设计等。这些内容在《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基础》、《环境设计与理论》等课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涉及,但各门课程针对交叉知识点所讲授的深浅程度、学习方向并不明确,从而出现课堂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另外,由于是交叉学科,而部分交叉知识点在各课程中安排不当,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知识应用情况较差
就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很少从技术的层面进行考虑,因此,很多与技术相关的内容就被忽视甚至被忽略了。例如:
1.小型单体建筑设计中,由于对建筑构件认识不够,因此会出现图面表达不够完整或者建筑构件比例、尺度失调的现象;同时,现有的很多节能技术措施也很少在设计中应用。
2.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更多的关注的是室外空间的划分(流线、尺度),并通过配置植物、景观小品等提高空间效果,但是,对于植物设置在空旷的场地还是建筑周围或是建筑墙面、屋顶所带的生态效益及施工过程了解不够。
3.室内环境设计中,对各种材料的规格、适用场合较为清楚,但对很多材料的性能(保温、隔热、防潮、隔声)了解不深,设计中也缺乏应用。
另外,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表明:我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在设计方案中结合技术,尤其对新技术考虑的较少,艺术与技术协调融合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环节缺乏
现阶段,技术科学类课程基本是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师授课时,大多采用的是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学生对于课堂讲授内容最多只能停留在与之相关的概念性的设计上,并不能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技术科学类课程的应对策略
环境设计专业是我校艺术学院的特色专业,在其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具备较为宽泛的交叉知识结构及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能将艺术与技术较好融合、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毕业生,能在设计、研究、教学及工程行业从事环境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达到甚至超越此目标,使技术科学类课程的相关知识能够很好地渗透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大幅提高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技术科学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整合与重构课程内容
整合与重构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各课程间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科内容的重叠与分化,使相关的“技术科学”内容渗透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使知识、技能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得到彰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通过联合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任课教师和指导设计实践的老师,确定多门课程中重复内容、安排不当的交叉知识点、以及设计实践中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点,对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整合,然后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任课教师的意见对其进行重构。
(二)更新与改进教材
在目前的教学中,专门针对环境设计或建筑技术的教材很多,但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使用的“环境技术科学”或“景观技术科学”类的教材较为少见。现阶段,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技术类”课程中,大多都没有专门的教材供师生使用。现有的教材内容大多是和建筑相关,且已出版使用多年。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课题组联合各任课教师,根据对课程内容整合和重构后的结果,进行教材的更新与改进。
(三)协调教学中“艺术性”内容与“技术性”内容
我校所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属艺术类学科。但严格地从学科属性上讲,艺术类学科自身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科学、技术性成分而理工类学科也存在不同层次的艺术性成分这种属性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被忽视、被割裂了,从而导致“艺术与技术协调融合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对“艺术性”与“技术性”内容的主从、协调、比例关系加以明确,尤其是在“技术科学类”课程中,将“技术性、科学性”内容进一步细化,并把握好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将这些内容落实到设计实践中去。
(四)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仅涉及到教师的授课技巧和手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本研究相关知识整合与重构后的教学效果。为保障教学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教学方法也应调整和改进。环境设计专业的“科学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主要以ppt多媒体方式进行,部分实践教学主要以老师命题、讲解,学生主动调研的方式进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融合艺术与技术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例如,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在部分课程中引入体验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以《环境科学基础》《建筑与环境设计作品赏析》为例。
1.体验教学法——教、做合一,“劳力上劳心”的手脑并用
体验教学法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以《环境科学基础》课程为例,部分章节涉及到散水、墙面、屋顶等建筑构件的相关内容,但由于所用教材中大多是从结构角度进行分析,不利于本专业学生理解,因此,可以将结构部分的内容弱化,结合学生同期进行的建筑模型课,对这些建筑构件常用的材料、一般的做法、不同的环境中的特殊做法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说明,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除了追求艺术性的表达外,对这些构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加强对课堂上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现场教学法——真实看、摸,加深理解
现场教学法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相关场地组织学生通过对现场事实的观察、分析,甚至动手体验,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从环境设计专业来讲,运用现场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以《建筑与环境设计作品赏析》课程为例,开设本门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建筑及环境设计作品,包括平面的布局、立面的表达。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现场教学,通过实际的“看”和“摸”,使学生近距离接触教学对象,可加深其对所讲授知识点的理解。
篇5
关键词:艺术心理学;公共环境;设计应用
一、公共环境设计中的艺术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是心理学和艺术学的结合产物。艺术心理学与哲学、美学、艺术学同源。在古往今来大量的艺术作品和现代艺术设计中都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心理学思想。艺术心理学重点研究艺术品创作和艺术品欣赏过程中人的心理及其规律,其研究的内容包括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思维,也包括艺术品欣赏过程中人的理解和判断。艺术心理学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不同的特点。在现代公共环境的设计中,人与公共环境之间是一对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改变环境,同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被公共环境所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现代公共环境设计是融入人的思想意识的产物,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公共环境设计中的艺术心理学的应用问题。
二、艺术心理学在现代公共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公共环境设计是人与环境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从“数”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美是对立因素的和谐”这一艺术心理学思想,并从这个思想中提出了大宇宙和小宇宙的概念,大宇宙即天体,小宇宙是人体,两者都受“数的和谐”原则的统治,两者相互影响,一旦人体的内在和谐与天体的外在和谐相契合,就进入到了一种美的关系当中。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认为,天、人、物是一体的,“物性”是“天性”的使然,人必须顺应“物之天性”,才能与之“合”,并进而“与天合”,实现人生的至美境界。在现代公共环境设计中,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人与环境关系的问题。只有将公共环境和人的问题放在一起统一协调考虑,才能构成一个好的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公共环境设计时,首先从设计的立意和根本出发点上要明确人与环境的关系,立足在“重人、重天、重道”这个基础之上,使公共环境的设计是出于人心,感于“物与天道”,在公共环境设计中融入人对美的理解和来自“人”与“物”之间的心理关系。这样一来,公共环境的艺术设计活动从本质上就成为了一种深层次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而不是单纯的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模仿。在这个基础上,公共环境设计中的空间划分,材质的运用,元素的处理等具体的内容才能够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公共环境设计是源于美的创造
在艺术心理学的思想体系中,包含了对艺术品和设计作品的心理功能的阐释,对于艺术品的作用,一般认为主要有娱乐、审美、教育和情感等功能。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强调“美的功用”,揭示了艺术活动中美与善的关系以及艺术品的教育价值。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也提出过,美的根源在于事物本身,美感是具有变动性的,美的欣赏开始于感觉,但是要通过智力活动,不同的艺术形象所引起的美感是有强弱不同的。当下人们对公共环境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限于使用功能的公共环境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了,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人的心理审美层面去的研究,了解人的艺术心理,探索更多“美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公共环境设计中,要深入的挖掘设计素材潜在的美的因素,通过设计师巧妙地艺术搭配,构成一个创造美、表现美的公共环境空间。例如在公共环境设计的植物配置中,就要充分的把握植物自身的美的元素,利用各个不同植物的季象变化,从而形成一个四季花开、色彩丰富的空间环境。
3、公共环境设计是移情的产物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人从环境空间中获得的美感和审美的体验都离不开人的艺术心理。费舍尔就认为这是人把自己外射到或投入到自然界的事物里去,以造成“对象的人化”,他用移情这个概念来说明审美时的心理活动,认为只有人“移入感情”到对象上去,才能使审美活动达到最完满的阶段。人推知事物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根据自己的情感来推知他人他物。一切艺术美的欣赏也是如此,先从内部引起,在人的身体中发生一定的反应,进而产生一种情感,而适合这种情感形式的物体或环境空间便会使人产生美感。现代公共环境从本质上说,其形体结构与人的生理结构、心理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形式,也正是这样的相似,公共环境空间才能唤起人的情感。我们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一个公共环境的场景特别能让人产生某种情感,这其实就是人在公共环境中移入了自己情感的结果,使人的情感“场”与公共环境的“场”形成了一样的频率,俗话说的“触景生情”应该就是艺术心理在公共环境设计中最恰当的形容。举个例子,林璎设计的美国华盛顿越战纪念碑应该是公共环境设计中最能体现移情的一个案例了。纪念碑黑色的V字造型象一道深深的疤痕划破了大地,纪念碑采用下沉地面的方式,让人们慢慢的走进黑色的大地底层,感受着走进死后的情景。越战纪念碑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手法很好的诠释了公共环境设计的情感表达,移入了人的精神和情感,震撼着人的心灵。结语:现代公共环境空间是一个城市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公共环境设计中分析研究人的艺术心理,对于公共环境的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的艺术心理不仅从本质上决定了公共环境设计的根本要求,而且艺术心理学还影响着公共环境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还左右着人们在公共环境空间中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进行公共环境设计时要充分的运用艺术心理学的知识,掌握人在公共环境中的心理作用规律,将人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思维巧妙地应用其中,创造出更多符合大众艺术审美的公共空间环境。
作者:马磊 单位: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写生是一门目的性明确的课程,让学生在优美的风景和建筑环境中理解空间和表现空间。通过环境设计写生可以获得直观的现场印象,提高学生对户外风景形式的直观立体效果认识。环境设计专业写生与美术类专业的写生相比有一些异同点。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在绘画工具、素描基础方面都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对于外部事物的真实提炼,能够形成构图完美、视觉线条流畅、整体结构清晰的写生作品。而两者的区别在于:环境写生设计更为突出环境中的主体,如建筑和配景的形象等,在写生的过程中应强调建筑透视与结构的精准;而美术类的写生则强调主观因素的表现,强调作者对外部事物意境的表达。
二、教学组织
在教学活动组织上,环境设计专业写生不拘泥于“教室”,而是将其扩展到学校之外的“实习基地”,建立以“实践课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组织模式。目前很多高校设计专业在写生实践教学中从制定合理的实践计划、应用多种实践工具器材、强化和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建立固定的校外写生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成果展等措施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践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动手、动脑的思维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处于设计写生连贯中,钢笔画则可以使设计者思维不断变换,快速记录自己的想法,创造更多的灵感。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学科造型的基本能力、审美能力、观察和思考方法,通过写生掌握艺术表现技巧、设计和创作的规律等。为后续的环境设计专业学习奠定造型和表现的基本能力,也为专业设计课程积累设计素材。
(一)积极动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学习快速表现,首先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手绘训练,强化实践动手能力,需要有一定数量和时间的积累才能换来高质量的手绘效果。因此,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安排合理进行钢笔画技法的练习,养成积极动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打牢基础,训练线条
在初步接触钢笔画时,应在线条练习上多下功夫。环境设计专业钢笔风景速写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用线条进行造型处理,在实际练习中,只有利用线条的艺术魅力才能最简洁、明确地表达对象特征。以线造型可简可繁,在进行环境艺术写生中既可以运用简洁线条描绘物体的轮廓,又可以用线条准确地刻画对象的特征,还可以用线条的疏密关系来塑造出对象的形体与光感效果。
(三)明暗关系
在钢笔画艺术语言表现中,明暗表现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方法。钢笔画中明暗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光影明暗表现:主要强调物体受光后的明暗关系的变化,注重对明暗交界线处理,强调物体间的明暗对比效果,注重物体明暗交界线处理,暗部与亮部及光的来源与方向的表达。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所获得的写生作品相对比较写实,节奏、层次丰富。
2.渐变式明暗表现:渐变式明暗表现多在物体的边沿和形体的转折处进行变化,由深至浅的进行明暗关系的处理,形成一个饱满的平面轮廓,使表现的画面具有良好的装饰趣味性。
3.综合式明暗表现:运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线条,或根据画面需要所画的色块,其目的是使画面更生动和更富表现力。此类表现手法要求绘画者具有一定手绘经验,能够良好地控制画面的气氛与节奏,较好地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
(四)透视表现
透视在环境设计写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确的透视是理解空间结构的重要方式,也是设计写生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常常发现,一幅钢笔画如果透视不对,即使线条流畅,光影关系表达到位,画面也会看上去别扭。由此可见透视的重要性。在环境设计写生中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好透视呢?凭感觉来画肯定是不行的,可以采用设计类专业的几何透视法来画。这样精确性是能保证的,不过如果作画如同画工程图,速度很慢,也就失去了写生要求快速捕捉形体能力训练的意义。一幅优秀的钢笔速写作品需要丰富的视觉语言,在环境设计专业写生中,虽然所使用的工具比较单一,但它的表现语言却存在着各种丰富性。通过钢笔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丰富的视觉效果,结合线条、明暗、透视的相关法则更好地传递物体的装饰性。
四、结语
篇7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环境设计教学
1.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
环境设计专业是主要涉及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的专业,是对建筑室内外以及环境、空间、光线、景观、家具、陈设等元素通过设计手段进行整合与改造,以满足符合人们使用功能和视觉审美需求的专业。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本身较高的基础要求和涉及的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融的复杂性,有效开展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有效理解和吸收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教学成效,教师要采用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日渐发展成熟,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与研究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空间和造型的搭建、物体表面材质的模拟、自然光线和人造光线的模拟,能够产生接近真实的虚拟世界,具有独特的全沉浸式和强烈的交互性特点,可以为创建教学情境提供有力的支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环境设计专业随着时展的更高的教学需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环境设计教学,可以进一步满足环境设计专业中部分特殊且复杂的教学要求,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具有一定帮助。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合理且具有较大潜力的发展趋势。
2.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教学需求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环境设计专业协作教学模式,是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知识建构、交互学习作为教学关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社会互动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提出,他认为个体置身于群体之中,其行为受群体行为的影响,即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于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维果茨基提出,社会互动是智力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个体的学习和认知发展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获得实践经验;费厄斯坦在“中介理论”中指出,中介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效的学习来源于个人和中介人之间的互动。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互动和交往双方互动的质量。混合式教学是将传授指导和研究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中,在线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传统课程,进行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还可以承担更多互动学习的功能,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层次;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则可以转而主要承担辅导、交流、研讨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提升教学深度,并将在此过程中得到的学习成果作为补充再次进行线上互动,以优化学习环节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将整合学习与碎片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增强课程中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有效扩展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更加适应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设计专业学习信息量快速增长的状况。
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二维展示教学模式限制有效的空间感知学习
在以往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图片赏析、案例展示等间接形式分析空间的营造效果、情感表达以及文化内涵。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在环境设计的空间展示学习中,教师通常用二维方式展示三维空间,这种方式虽快捷、直观,但因其具有高度抽象性,缺乏真实的空间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空间的性质、结构、尺度、形态、色彩、质感等设计构成要素的有效感知,难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理解、运用知识系统;二是虽有大量实际的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空间案例供学生体验学习,但因存在时间与距离的成本限制,考察性的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教学中难以普遍、持续开展;三是考虑到实际空间的建设成本及不可逆性,难以专门为专业教学构建丰富多样的真实空间环境,供学生学习体验。
2.封闭式课堂影响学习深度
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线下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相似,是一种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相对封闭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此模式在保障教学基础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以及明确的指导性上具有强大的效力,但由于专业发展现状,师生人数悬殊,主讲教师通常需要面对中、大规模班级的学生,教学活动往往只能集中在较为基础、普遍的知识点与技能上,难以满足设计教学中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将课程内容进一步延展。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形式往往较为枯燥,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专业学习的深度。
3.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受时空限制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信息技术条件下,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线下课程小组合作机会以及线上论坛讨论机会,但均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协作式教学无法普遍性开展,且在有限的协作式教学中,抽象设计思维在空间中的体现形式也无法进行有效、直观的传达,学生间的协作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性的设计思维培养。
4.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环境设计教学中的部分重点、难点,对以往教学中很难涉及到的领域也可以进行突破。但环境设计专业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尚未完善,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更加完善、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三、协作教学模式策略
在环境设计的教学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学生间的互动变得更加便捷、多元、有效,以此增强学生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中进行互动交流的兴趣,促进协作式学习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提升协作式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在协作教学模式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在环境设计专业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互动学习机会,不仅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讨论表达观点,而且能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设计思维互动,有助于促进对话、反思、知识建构和自我评价等教学实践的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实践、批判性评价和领导性才能。
1.人机协同合作
人机协同合作是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将线下的相关基础知识展示和线上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相结合,提供真实和虚拟两种实验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突破以往教学仅以教师输出为主的局限,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人机协同合作首先是学生在课前通过线上知识构建系统对基本知识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教学内容,然后进入线下课堂,教师设计一系列与线上相关的专业知识问题,形成问题式教学,将以往教学中“教师输出、学生输入”的模式变为“教师输出、学生反馈”的模式;在线下相关基础知识展示观摩阶段,教师可设计游戏性教学环节,增加新颖的学习基础知识的方式,促使学生将虚拟项目中呈现的相关知识与真实世界的实物对应,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和记忆。此类人机协同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将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重构成为更有趣味性、更容易被学生吸收的形式。
篇8
关键词:环境设计;色彩实验;改革创新
环境设计色彩实验课程旨在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今后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知识贯通起来,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通过色彩训练对几种常用色彩进行搭配与重组,并对其进行设计运用,最终达到环境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一、色彩实验课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基础作用
在环境设计专业中,色彩实验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在室内外设计中,色彩课程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它是室内外设计思想的重要体现。运用色彩搭配与创作是创造环境设计空间美感的重要途径。一名优秀的环境设计师能够在艺术设计作品中,运用个人主观意识进行色彩搭配创造,反复地调整色彩运用技法,设计出既能体现创新意识又能满足客户需求的空间色彩效果,这是设计师主观色彩意识运用能力的体现。
二、环境设计专业色彩课程的实验性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融合了设计与科技,应当走在时代的前沿,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创造性思维、文化素养和正确的审美观,并能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从实际出发,从环境设计基础必修课的色彩课程的实验性教学入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从而大胆开拓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创立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环境设计教育与设计作品尽快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环境色彩基础教学体系。
1.环境设计色彩课程的实验性思维开发
现在的艺术专业学生大多是通过艺术类考试进入大学的,但是他们的绘画水平也存在差异性。一些学生为了高考升学学习艺术,缺乏对色彩基本知识的掌握,缺乏创造力与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色彩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每位学生的色彩创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往更深的方向进行探索,达到开发思维、引导创作的教学目标。
2.环境设计色彩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在环境设计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与方法。因此,在色彩课程的教学安排上,教师要进行实验性教学的创新设计,通过这门基础课程让学生能够拓展设计思维,提高创作能力,加强对色彩知识的理解,提升色彩表现能力。这样可以为进行环境设计创作的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艺术系,色彩课程分为室内实验和室外实验两种实验方式,室内教学为60课时,室外教学为60课时。室内色彩实验以色彩写生训练作为主要创作方式,通过室内静物的不同摆放进行水粉画艺术的创新技法表现,目的是通过相对稳定的绘画环境使学生认识到写生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创作方式。通过反复创作,让学生掌握色彩创作的基本原理与绘画技法,学会主观性地选择与处理色彩,进而为环境设计创作打下色彩基础。校外色彩实验课将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紧密贯穿起来,进行有关色彩风景的绘画训练。如,带领学生到江西婺源写生实验基地进行色彩风景写生训练,让学生在自然风景中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与绘画创作方式;让学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强化色彩知识,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通过室外的色彩风景写生实验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室外色彩风景写生实验课程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体现,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化色彩基础专业课教学,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色彩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多方面掌握色彩理论知识。环境设计色彩原理在设计中的运用需要多看、多想、多创作、多变化、多组合。因此,色彩写生实验课程的训练目的是为了创作和观念的创新。色彩实践形式是色彩创作实现的形态,既可以是纸上的写生形态,也可以是画布上的写生形态,通过色彩的搭配,用主观色彩进行设计,使学生真正具备设计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这些实践性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满足环境设计色彩的需要。
总之,环境设计专业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设置上,都应将实验教学作为重点课程。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学理念,完善授课方式方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既有创新能力又有动手能力的优秀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动;环境设计
由于核心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广泛被用于各个领域,笔者研究在环境设计中利用计算机生成虚拟3D环境,使用适当的显示设备,传输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使他们能够体验和交互虚拟环境空间,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游客也可以直接参与各种动态变化的解决方案。
一、传统环境设计方案展示缺陷
目前,中国传统的环境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设计师很难把他们的作品完美地呈现给用户。同时用户对设计本身的体验也很低。传统的渲染和动画允许设计师与用户之间传递相对缺乏完整性的信息。
1、可以反映出更精确的设计、混凝土和建筑基于地形的位置,但这个计划并不直观,形象反映了忠实的效果,也不能允许用户从感性的角度理解外观、结构、颜色、材料。
2、无论手绘或计算机辅助绘图,可以随意用户显示,这是当前环境设计最常见的方法。专业人士倾向于非常现实的渲染图,但静态和特定视角的空间效应,无法准确描述功能空间之间的一致性。
3、建立模型:通过一个微型景观设计给用户,用户可以在模型和不同的角度观看内容,效果更好的提高用户的自主和探索的欲望。但是这个表单只能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中完成,用户无法适应。
4、建筑动画近年比较受欢迎,它结合了人体模型的优点,使用视频显示用户媒介,从脚本特点的角度来看,在特定时间,特定方位,观众可以鸟瞰、俯视、穿梭等方式观看整体设计,还可以模拟各种天气、动物和行人。但是观察者只能根据设置好的摄像机和角度来浏览,不能让决策者在任何访问和观察的设计中,实现真正的人机交互。
二、环艺项目虚拟展示的基本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引入环境设计中,可以描述太空计划的各个部分,实现用户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强调以人为本。从直觉,身临其境,人机互动理念和超现实主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直观完整的信息传递,从语言表达变为简单的图像表达,多媒体演示文稿和图片传递给它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完整和清晰。从原始社会的结语到历史书,越来越复杂的猜测是计算机信息的记忆变得越来越复杂。虚拟现实技术的诞生使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获得了解放,改变了传播信息的理念。VR技术将思想与现实相结合,效果比模型或渲染图更好,通过实时演示提高整体效果和完整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2、人机交互从环境和自然程度的反馈,用户可以操作的空间设施在一个虚拟环境方案中。虚拟现实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体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与任何对象在虚拟世界中感受和体验现实环境,这是成为虚拟显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驱动力。虚拟现实技术使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在虚拟环境中变得更加开放,你可以选择你想要看到的空间环境,能够展现出完全尊重他们意愿的过程。凭个人直觉不会影响他人的情绪。虚拟数字环境的现实,可以放弃世界纯粹的理想材料束缚在现实中,用户自由漫游在虚拟环境艺术项目中显示内涵非常丰富,符合时代个性化的特点和订购的特点。打破了工作和游客之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可提前帮助用户路径规划后续生活习惯等等,这不是普通的显示,这是优势凸显其价值所在。
3、思想超现实,在虚拟世界中寻求真实的东西,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更深动,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虚拟和现实的界限比较模糊,前者比后者更具吸引力和超现实的美。环境的概念和超越的目的是把想象放在想象的翅膀上,极大地拓展人类认知的范围。你可以添加不同的样式和功能,也可以把你的立体眼镜带进测试。然后让用户体验,让公众参与更好的管理设计,在这个平台的帮助下,做到更好的规划,更好的安排设施来促进决策的民主化。设计师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和景观的外观设计之前,在未来的计算机设计效果中进行设计。
三、基于VR技术的环境设计方案优势
1、实时渲染:可以确保虚拟系统运行30赫兹图像刷新率,高于目前的3D场景渲染图片,只需要0.3秒,如果使用电脑渲染3D需要很长时间。这是因为渲染软件是通过计算对象的整个空间信息,如材料质地生存最终效果,一般来说,把一个高质量渲染需要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
2、三维空间场景:传统方式需要数十分钟,甚至几十个小时去呈现建筑动画视频,如果观众想通过其它的视点来观察,需调整相机进行渲染是唯一的方法。但是VR技术在三维场景中,用户可以自由上下左右移动。每秒超过30次的图像刷新率可以替代现场观众,轻松地沉浸在自由游戏和探索的虚拟空间中。
3、自由互动:传统方式花在渲染和构建动画时钟上的时间是被动和不现实的,缺乏与观众互动。从当前市场分析,传统方式的价值越来越低,VR技术价值越来越高。VR技术虚拟显示可以让观众在三维空间中自由穿梭和观察,主要是与用户建立虚拟空间,打开一扇门、打开电视、打开壁灯、变换墙面壁纸、木地板体验等都可以随意操作和使用。O计师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将环境设计方案直观展示给观众,呈现出不同的层次信息,从更多更深更有效的计划理解研究分析与评价,为下一步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环境设计方案,研究设计方案的丰富性意味着其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和强大的交互性,以弥补传统的显示方式的不足。
四、结论
如今,VR技术在环境设计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改善了传统设计的局限性,并且节约了后期因设计不满意而导致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通过公司平台搭接VR技术公司合作交流,将虚拟现实设备与设计集合,使得客户第一时间亲身体验设计样例,置身于相对真实的模拟空间,极大提高客户参与感。设计师们将会把他们的天赋带到能力当中,每个灵感都会带给用户体验的感动。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将会逐渐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和青睐。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城市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成为一项人们非常关注的工作。环境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主要内容,环境设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感受,因此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设计十分重要。
关键词:
城市规划;环境设计;重要性分析
城市的容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要想建设一座环境优美、职能健全、布局科学的城市,需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职能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比较明显,因此做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设计工作非常重要。
一、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
解读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是了解城市规划工作内容和城市规划重要性的前提,在城市规划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城市建设等,这些概念具有联系也有区别,这些概念都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每个工作的范畴又不尽相同。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个城市在某段时间内的社会发展目标所进行的规划工作,城市规划既服务于城市发展,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方向,因此城市规划工作也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工作。城市规划能够避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企业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合理规划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出色的规划才能够有可能打造出出色的城市。城市规划总的来说,是站在一种全局性的视角来把握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一定要结合相关的规划常识,在规划常识的理解下,逐渐探知城市规划的意义。也就是说,任何城市规划都要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状态,在这个实际发展状态中进行规划。
2、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人们尤其关注的内容,城市设计主要是按照城市发展的整体目标进行系统和比较详细的设计,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细化,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之间既存在差异又有联系。与城市规划相比城市设计具有抽象性、数据化等特征,只有通过城市设计工作城市规划才能够进一步得到体现。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化的实践,没有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城市设计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说,城市设计是在城市设计中进行的,是在城市设计中一步一步地完成城市规划的具体目标的,总而言之二者一个是在宏观上把握城市发展的方向,另一个是在微观上保证城市发展的方向。二者的关系是不可以分开来认识的,必须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
3、环境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设计主要是利用一定的围合手段,对城市的空间界面进行处理,环境设计的目标是提高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居住舒适程度,因此环境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从整体上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与土地使用情况,而且对于城市人工照明、自然光利用、城市绿化等细节还要进行考虑,通过环境设计营造出城市整体或者某个区域特有的氛围和风格,满足人们对城市功能和视觉审美的双重需要。在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需要处理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绿化、环境污染等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由此可见环境设计的范畴包括城市绿化、园林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环境设计工作涉及建筑学、化工学、城市规划、艺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环境设计通过综合上述各学科将富有艺术感的共享空间呈现在公众面前。
4、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不仅包括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而且还包括对城市的建造过程,如果说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等相关工作的主导者是政府等相关部门,城市后期的建设工作的主导者中除了政府等相关部门,还包括企业、市民等,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对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当然,城市建设必须建立在前期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之中,任何城市建设都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具体的组成部分,这是城市设计中者必须认识到的。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特征和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优质的环境设计是提升城市规划品质的重要工作,随着城市规划水平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当今城市环境设计的艺术特征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环境设计的艺术特征主要是指在环境设计中创造优美环境的艺术,运用艺术的方式打造优美的城市环境。环境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工作就是要把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把握好艺术的度,既不能因过分追求艺术感而牺牲客观的自然环境,也不能过于依赖自然环境而不进行艺术设计。环境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城市文化的特点,结合城市文化的特点设计出具有整体感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具体特征主要包括整体性、多元性、艺术性和人文性。
1、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整体性
城市环境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站在城市整体角度进行设计,设计城市整体环境系统,环境设计所要求的艺术性就强调城市整体的艺术效果。进行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时,人们首先会考虑的就是如何整合城市建筑和城市绿化等问题,如果环境设计不能充分体现出整体性,往往很难体现出城市的特色,严重者还会给人纷繁杂乱的感觉。成熟的城市环境设计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城市风格,环境设计的各个部分能够互相映衬互相协调。
2、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多元性
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多元性是指在进行环境设计时需要融合城市人文、历史、地域等不同元素,最终呈现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环境,如在设计城市住宅环境时,可以将当地的风俗建筑特色融入其中,就会形成具有当地风俗特点的建筑环境,一些城市因古典气息而著名,一些城市因田园风格得到大家的喜爱,也有很多城市因为现代风格而远近驰名,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多重特点,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艺术性
艺术性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最突出特点,艺术具有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作用,城市环境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环境设计过程当中,不仅应该考虑城市的基础功能,还应该考虑城市的观赏功能,缺少任何一种功能城市环境设计都是失败的。无论是设计城市的使用功能还是观赏功能都应该注意其艺术性,如在设计人们的住宅区时,住宅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宅区如果没有艺术性设计人们很难被吸引也很难满意。
4、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指人类或者城市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或者沉淀下来的优秀的、精华的人类文明和成果,在环境设计过程中所设置的档次和层次应该与城市人文相适应,避免出现人文和环境的冲突,只有如此才能够营造出和谐的城市环境。人文性在一定程度上指的就是一个外在物品对人的一种感染力或者感召力,总的来说就是依据人们的内在的心理需求把人们的这种需求以合乎心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文性实际上指的就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心里的某种需求,根据这种需求实现人们的某种心理预期,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人文性,实际上指的就是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的一种人本思想的体现。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进行环境设计才能够设计出满足人们需要的城市环境,在环境优美、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城市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人们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对城市充满情感。本文将从住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滨水区设计以及景观环境设计等方面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环境设计一定要综合人们对环境的一般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水平,也就是说,综合人们的大部分人的一种审美体验,以这种审美体验为标准来进行环境设计的总体规划。突出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要突出人文设计的重要性,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对环境设计的重要性进行规划。
1、城市环境设计中住宅设计的重要性
住宅是城市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住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从微观角度来看,住宅环境是影响人们心情的重要因素,住宅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根据相关人员的研究住宅区是人类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住宅区不仅是人们饮食、居住的地点,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一个住宅小区包括多个家庭,是人们共同的感情寄托和心理寄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所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满足温饱,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需求,住宅设计也应该根据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如今,住宅设计能够较好地考虑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满足人们对住宅环境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带给人们更多的正能量,在清晨阳光升起时让人们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夜晚来临时帮助人们从忙碌和疲惫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从宏观角度来看,优质的住宅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一般情况下,住宅区占城市总体建设用地的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人均住宅用地为每人二十立方米到二十四立方米左右,住宅区在整个城市建设面积中的比重可以显示出住宅区对城市形象的重要影响,城市住宅设计能够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好的住宅设计能够让人们觉得城市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和谐富足。对于一些具有吸引投资目的的城市意义重大,由此可见好的住宅设计还能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城市环境设计中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无论如何发展,其宗旨都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程度,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宽敞舒适的公共空间给人天高云阔的感觉,在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园林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形式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当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公园、步行街、绿地以及广场等,公共空间从古至今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容量不断增大,城市的公共空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停车场、交通道路所取代,狭小的城市空间给人压抑的感觉,除此之外,城市公共空间被噪声、废气等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城市居民不愿意步行或者不愿意进行户外活动。研究表明城市生活质量与公共空间具有明显的依存关系,解决目前我国在城市公共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工作,做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工作已经成为提升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公共空间从根本上来说有一种公益的性质在里面,没有公益的性质,那么公共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含义,所以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要符合环境的审美观,没有环境的审美观,那么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这是由公共空间的性质和属性所决定的。
3、城市环境设计中滨水区设计的重要性
滨水区是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共同发展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和城市文明的不断发展,滨水区的职能和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城市滨水区需要重新定位,使其融入城市发展,滨水区设计已经成为一项决定滨水区未来定位的工作。新区开发和空间整合是比较常见的城市发展途径,在新区开发时,原有滨水区需要扩展,在空间整合时,需要对根据整体规划对滨水区进行整合,形成布局合理的滨水区体系。滨水区是一个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没有一个对滨水区的良好设计,也就当然不能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整体进行把握,实际上也就是在破坏环境设计的重要人文标准。
4、城市环境设计中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出色的景观设计能够增添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优雅舒适的景观环境能够带动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这里所指的景观环境主要是指城市专门设计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场地,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品味。进行景观环境设计时需结合城市运转节奏和人们生活状态,具有协调性的景观环境才能够为城市生活增添情调。景观设计实际上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城市居民而进行的,没有对景观设计的人文性的把握,也就没有对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说,在一定的高度上一定要认识到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没有对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景观设计在其设计阶段就可能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困惑,不能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城市规划设计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然后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在了解基础概念和城市环境设计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从住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滨水区设计以及景观环境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庞旭.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2]戴德艺.基于景观生态分析的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3]王诗嘉.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6:90.
[4]刘清云.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5,31:180-182.
[5]陈文秀,庄凌逍.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0:101.
[6]黄可可.简述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