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细则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绩效审计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绩效审计细则

篇1

关键词: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b)-162-03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不但要发挥“经济卫士”和“政府谋士”的作用,还要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立责任政府的需要,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传统内容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不能满足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已经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立责任政府的需要,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传统内容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不能满足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同绩效审计相结合已经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绩效审计过程中,还存在着审计力量不足、缺乏合理的效益性目标界定、缺乏准确的评价标准、经济责任审计结合彻绩效审计上还有瑕疵等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1绩效审计视角下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仍处在探索与建设的时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及质量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常常无法收到有效的结果[1]。目前,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1审计力量不足

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繁重,特别是在政府换届期间,各部门的人动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不得不应对集中下达的众多审计任务,这就很难保证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能够有效的完成。另外,从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无法达到行业性质的需求。被审对象往往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因此从事审计工作要具有很高的要求与政策性,从审人员往往责任重大,需要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其政策水平。我国从审专职工作人员相对较少,能够全面掌握经济责任审计要点、准确界定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的专职人员更为紧缺,在审计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审计评价无法切中要害,审计的深度和广度达不到要求,未能提供高水平的审计评价等现象。从事经济责任审计的专职人员的知识层次、实践经验、理论素养、敬业精神均亟待提升[2]。

1.2缺乏合理的效益性目标界定

从审计的目标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为上级部门、监管部门及人事部门考察与任命干部提供科学的评价根据。然而在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从审人员往往能够很容易地认定干部任期的微观经济效益,对于宏观经济效益的确定却十分困难;能够准确地认定干部任期的经济效益,对于社会效益地却难以作出准确评价;能够全面地认定干部任期的当前经济效益,对于长远经济效益却不易作出客观的评定[3]。无法有效全面地对党政干部工作期间的各类效益进行评估,往往会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性降低。

1.3缺乏准确的评价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对财政资金使用中的监督大多集中于总量监督和结构监督两个方面,而忽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所以应赋予绩效分析和评价的新内容。由于绩效审计的对象往往会有很大差别,对被审对象的效益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所遵循的标准也会有很大差别,难以实现统一标准。首先,现有的审计体系制度不够全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现有审计体系仅仅要求从审人员对经济指标、经济决策、财政财务收支、廉洁自律等内容监督,局限于经济责任的内容,然而,对具体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制度未作规定。我国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执行力强的审计理论体系。其次,工作绩效信息往往具有多元性、差异性等特点,使得信息的准确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需要对其所承担的社会管理责任、政治责任、机关效能建设责任等工作绩效进行评价。

1.4经济责任审计结合绩效审计上还有瑕疵

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绩效审计的一些思路和理念,有一些部门和领域开展的也还不错,但两者在结合上还有瑕疵。绩效审计涉及被审计对象任期所处部门经营管理和经济情况的许多领域,牵扯到的事务繁多,涵盖范围广阔。然而,现有审计体系关于绩效审计的内容仍处于建设过程中。例如,对行政事业单位等非营利性组织的绩效评价范围较小,仅对资金闲置、挤占挪用等问题提出了审计要求,而对决策失误,损失浪费等问题缺乏更深层次的查处,审计揭示和探讨的问题缺乏广度,应涉及单位业绩成效的管理,甚至政府的服务宗旨和服务部门任务的定位等更加有深度的问题[4]。从审人员应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应对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克服审计评价标准不一的困难,以实现对审计目标全面、广泛的绩效审计。同时,审计工作组应建立完善的专业人才结构制度,以满足审计项目要求。然而,我国从审人员在绩效审计这一方面存在着很大不足:其一,从审人员缺乏良好的社会科学教育,调查或评价工作经验较少,对被审计政治领域缺乏深入的了解;其二,虽然我国开展审计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但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就账查账工作,很少涉及绩效审计工作,缺少绩效审从审经验,这也是影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5]。

2绩效审计的科学性及二者结合的重要意义

绩效审计要求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得以有效落实,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通过绩效审计,不仅可促进党政领导干部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制度,解决民生问题,提高社会服务,且有利于精神文明公平公正建设,使得领导干部更加关注医疗、教育、社保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有效的绩效审计,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为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地遏制“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类不良的社会现象。审计工作主要是对责任主体部的金融活动和效益的评估,对我们的经济责任进行准确的评价是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键问题。绩效审计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准则,采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监督其财政收支和相关经济行为的效益,通过有效的分析提炼,进一步监督及评估被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及合理性,给出改进意见,提高效益。另外,绩效审计的开展是制衡领导干部权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它是对经济、效率、效果的一个综合评价。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绩效审计的目的就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3绩效审计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改善途径

3.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新常态下,新生事物也是需要更多的人力去解决,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十分重要。必须要按部就班有计划,有足够的力量进行及时的领导干部审计,避免出现审计调查解决问题的审计工作组力量不足的情况,一些财政金融的收入和支出都少的部门,或者没有金融资源配置和行政审批机关权力的部门,一些质量问题较少的行业,开展专项审计就可以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相关的范围之内的授权审核,通过现有的审计可以更清晰地验证,具体授权范围内的具体事务的领导干部和检查、评估、宣传,在任期间可以安排特别审计调查。建立和完善各级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重要的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机构,让熟悉审计政策,有一定级别的干部从事这项工作。为了尽快适应发展需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

3.2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

在拟定和制定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审计部门和纪律检查和监督以及组织和人事部门必须在协作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方案的制定,研究拟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和法规的定义,来保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效率和公正性。经济责任的范围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同部门之间的财务责任的领导干部是非常不同的。负责定义和评价应坚持定量和定性的标准,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政府部门的本质差异,企业和机构之间的评估标准来确定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这样做只要根据评价评分量化方法,可以确定本次审计评价更准确,直接使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此外,需要设置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使用国有资产和金融资本。

3.3让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就是对领导干部有一个制约,这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问题,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让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监督和制约干部的手段,就要加入“绩效”这个东西,有了绩效,才能真正让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作用,否则,经济责任审计只能是走形式,无法发挥它的全部作用。各级组织部门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坚持“先免职、再审计、后任用”的措施,在决定干部离任或有调整意向前,先免除其领导职务,再委托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形成之后,领导和组织和人事部门审计结果来参考和评估,决定是否对其继续任用,当然这在现行体制内还是一个假设。但是,组织和人事部门要去思考,如果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经济责任尚不清楚或不研究不作为,没有约束的行为,一律不认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也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之前任命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干部任命前系统结合。对于在表面背后产生的经济财务收支不平衡和无效率的经济责任问题,应该全面地分析,得出问题的原因“,谁的孩子谁抱走”,属于主管机关部门负责的,属于所属单位单位负责的,负责前任领导应当负责的,都应该有一笔清楚的账,不可以笼统地归咎于当前一任的领导。

3.4尽快将绩效经济责任审计“写入法律”

“绩效”的概念起源于企业,但是现在在我国行政部门中逐渐开展,我们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应该逐渐树立起绩效的意识。很多同志对绩效还存在着误解,其实绩效在我国也不算是新生事物了,现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绩效审计也是恰逢其时,既然《审计法》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要求对所在单位财政收支进行审计,那我们就应该把绩效的理念引入到这里去,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约这个行为,所以,将其写入法律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尽快把规章制度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周传德.台湾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启示[J].审计月刊,2015(11).

[2]王晓光.政府绩效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选择[J].西部财会,2015(11).

[3]谭文超.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综述[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1).

[4]宋秀珍.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6).

篇2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运行效果 证实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是我国独有的审计类型。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增加相关领导干部的工作效率,为相关部门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和选拔提供依据,有效预防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实证分析表明,经济责任审计力量越大执行力度越强,领导干部的犯罪的可能越小,领导干部工作效率越高。对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建立相关假设,对领导干部腐败预防治和财政财务收支绩效进行分析,清晰责任审计的运行效果,约束相关领导干部行为,提升其遵纪守法意识,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的在职期间的相关工作情况,对其绩效和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工作状况和工作效率,是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的重要工作。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有效的提升相关领导干部的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有效的对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进行控制。

(一)领导干部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的经济责任审计效果分析

根据犯罪学理论,领导干部也存在犯罪的倾向,也会做违法犯罪的事。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对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进行预防的重要手段。由于审计具有内生性的威慑作用,能够及时的将领导职务犯罪的苗头和倾向进行发现,并做出警报,从而起到预防职务犯罪的可能性,降低国家的损失。审计能对危害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破坏社会治安等行为进行及时的处置。并将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进行披露,进而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1、经济责任审计力量

经济责任审计力量是由审计人员构成的,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由相关的审计人员采取有效的审计手段,对在职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审计监督的力量,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并提出假设一:经济责任审计力量越大,领导干部发生腐败的情况越少。

2、经济责任审计执行力度

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力度,是关系到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对被审计单位中存在的违法、管理不规范和浪费等情况进行整理,明确相关责任人,从问题的根本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的整合,避免职务犯罪的发生。并提出假设二:经济责任审计执行力度越强,领导干部发生腐败情况越少。

3、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量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数量多少,就是审计业务量,也就是指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数量。也就是说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量越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也就越多,腐败的案件也就越多。提出假设三: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量越大,领导干部发生腐败的情况越多。

(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绩效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抵御功能,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做出警示,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能够有效的发现领导干部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意见,促进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绩效的提升,促进单位增收节支。根据已经提出的假设,提出假设四: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大,能够有效降低行政成本,财政财务收支绩效增加。假设五:经济责任执行力度大,形成成本降低效果越好,财政财务收支绩效增加。假设六: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量越大,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绩效增加。

二、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实证分析设计

选取国内近年来5年的职务犯罪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由准确的数据为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的实证分析提供基础。

三、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根据模型和近五年的数据进行代入,得出相关数值。

其中模型1的结果看来,审计人员的数量和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有犯罪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双方呈现负相关的状态,也就是说审计人员的数量越多,领导干部犯罪人数越少。结果接受假设一,也就是说假设一成立。审计的执行力度和发现的问题资金有着直接的关系,发现的问题资金越多,也就说明职务犯罪的情况越多,也就说明经济责任审计执行力度越强,犯罪发生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结果接受假设二,假设二成立。

模型2的结果表明问题资金和地级领导的犯罪人数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审计力度越强,犯罪率越低,进一步证实了假设二。

模型3的结果表明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行政管理费用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审计力量能够有效降低行政管理费用。结果接受假设四,因此假设四成立。

模型4的结果表明行政管理费用和审计工作人员是负相关,进一步证实了假设四。

四、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实证分析结论和建议

(一)实证分析结论

经济责任审计力量关系到审计的执行力度,良好的审计力量和执行力量,是有效降低和预防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重要措施。而审计的业务量在实际上和预防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关联不大。这就说明盲目展开经济责任审计不能有效的提高审计效果。这就对审计对象的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合理的选择审计对象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的重要手段。

审计人员人数越多经济责任审计的力量约到,效果越好,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财政收支财务支出业绩和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量联系不大,但和审计力量呈负相关。审计力量大能够促使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更好,降低腐败贪污发生几率。

(二)建议

根究实证分析得出盲目的增加经济责任审计,不但会给相关审计部门带来更多的业务负担,还不能有效的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效果。因此,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审计对象进行选择,需要对审计对象在职期间的其部门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对其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审计。通过选择合理的审计对象增加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从而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预防、排除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相关领导干部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水平。

五、结束语

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提出相关假设,审计力量、审计执行力度、审计业务数量和预防职务犯罪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有效的模型,并将一些实际数据进行代入,获得模型结果,获取相关假设的验证,得到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和审计力量和执行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经领导干部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江涛,苗连琦,梁耀辉.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11,03:24-30

[2]刘更新. 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的框架构建与特征分析[J]. 财会月刊,2012,01:31-33

篇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也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一个壮举,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我国审计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对今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形式来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自身的工作。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研究,不仅在理论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还在监督企业管理层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较晚,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解决。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中发展较为快速的企业,但同时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通过研究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控制对策,以期能够有效控制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和作用

 

1.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管理者在其任职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效益等进行监督和审核的活动,是在企业财务审计的基础之上,将审计结果与管理者的责任相联系。可以说,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具有特定的审计对象,由企业管理者的任期时间作为审计期间,主要审查企业管理者在任期内的所有经济活动。同时,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涉及较多方面,不仅包括一般审计所具有的内容还包括其他经济效益审计等内容。通过对企业管理者任职期内的管理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计,以此来评价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水平,确定企业财务审计的真实性及合理性进行审计,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评价企业管理者的经济,以此为人事部门评价管理者提供依据。并且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不仅能够对评价内容提供标准,还能够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

 

1.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作用

 

第一,完善企业监督机制,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管理者在任期内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提高了对企业管理者的考核质量。

 

第二,增强企业财政监督机制,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以财务审计为主要内容,因而能够重点监督企业管理者的财政情况。

 

第三,增强企业管理者的自觉性,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管理人员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公平且客观的审查,使水平较高的管理者能够得到较高的评价,而违反了经济政策的管理者则会得到查处,从而进一步促进管理者认真履行自身职责。

 

第四,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进一步查清企业的资产,了解企业的效益,发现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2. 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内容,同时审计应当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负责人的经济责任为主要内容。

 

2.1 管理者任期内企业的财务合法性

 

企业财务合法性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核算是否符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是否客观、真实且合理,同时财务报告是否完整及合法,以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合理且有效。

 

2.2 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

 

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主要是指企业的各项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周转状况,经营状况是否有所改良,资产的完整性如何,企业是否存在资产质量下降的状况,且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有何影响。

 

2.3 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状况

 

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决策中风险较高的投融资决策、公司经营结构、资本变革以及企业资产重组等对企业当前状况及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

 

2.4 企业电力销售管理状况

 

电力企业的电力销售管理审计主要是指以评价电力销售业务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主要内容,采取抽查验证的方式,验证电力销售相关信息的状况,为审计提供依据。

 

3. 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风险

 

一是审计力量较为有限,且与审计任务相矛盾。从总体来看,审计对象较多,但是企业的审计力量较为有限。电力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是一定的,并且每年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审计工作,而审计对象的数量却并不确定,这就导致审计力量不足。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比一般审计有更广泛的内容,还会对被审计的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

 

二是电力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不够明确。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具有信息、资源、人员及组织等优势,电力企业通过内部审计来提升自身的经济责任已经越来越重要。电力企业基本都制定了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但是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的主体并不明确,阻碍了经济责任审计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

 

三是电力企业的经济责任较难确定。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是否能够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以及企业收支的合法性等。但是在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中有一些经济责任难以进行划分。

 

四是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不统一。当前,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相关的制度并不完善。并且审计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审计范围内的特定事项,审计的职责并没有对人的审计范围进行规定,并且对人的评价缺乏依据。

 

4. 有效控制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对策

 

4.1 建立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议会制度

 

建立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议会制度是能够真正实现高效和统一的主要基础。可以说,它并不是企业审计能够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联合组织、纪律监督等部门进行工作协调。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议会制度需要企业内部的组织、审计和纪律部门等能够统一分工,共同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4.2 明确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目标

 

首先,电力企业应当设立经济责任审计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长期目标是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的短期目标则是正确评价企业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同时,电力企业应当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企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可以说,只有两种发展和改革方向相一致,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如果企业能够做好自身的财务审计,那么企业的经济责任能够更加明确,那么审计结果就可以更为明确地对相关人员进行正确评价。

 

4.3 明确界定电力企业的经济责任

 

为了消除电力企业的经济责任申风险,电力企业应当首先明确经济责任中的前任和现任责任。同时,电力企业也应当明确直接责任与主要责任的区别。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当对分工负一定的直接责任,对其余负间接责任。而对于其任期内,未经其审批而发生的重大净问题应当由当事人负直接责任。

 

4.4 建立完善的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构建首先应当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不仅需要对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等指标进行分析,还应当对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率等进行评价。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实事求是、全面反映被审计单位的主要状况,不能主观且片面在审计评价中,电力企业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首先应当对重要的经济事件进行评价;其次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在进行经济评价时,需要以事实为依据;最后应当遵循客观的原则,以客观、多方地角度来看问题,并且能够客观且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

篇4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国内企业总数的90%以上,提供了大部分就业岗位和超过50%的税收贡献。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活力,但就管理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尚处于粗放管理阶段,远没有达到以管理出效益的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环境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外的企业管理理论被引入国内,并逐步为国内企业接受,企业内部审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企业内部审计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贯彻。国内许多专家、高级经济师、学者、高层次管理人员对此问题做了很多研究,引进了国外的经验和理论并加以创新,得出了很多可行性方案,内部审计外包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的内部审计外包就是,通过订立合同约定权益的方法把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业务全部或部分分发给专业的会计事务所或审计团队,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高质量地实现企业内部审计,达到补充企业内部资源不足、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目标。但是,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并不是完美的,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利用内审外包,规避内部审计风险,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目标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重点研究,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工作实践给出一些可行性意见,以供参考。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内涵和形式

要正确运用内部审计外包就要先了解其内涵和主要形式。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内涵

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将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部分由专业审计团队或人员承担的一种审计管理方式,最早倡导和开展这项业务的专业团队有全球知名的咨询机构安永、毕马威、安达信等。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使得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达到为自己增加价值的目的成为了可能。业务外包有助于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内部审计外包的实质是业务外包,也就是把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给专业机构和人员,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为企业管理注入新动力,弥补内部资源不足,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对于具体的执行人没有特殊的、非内部人员不可的要求。倡导内部审计外包的专家和管理者认为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成本中心,其业务交给外部机构来完成,可以提高审计的独立性、节约成本。从成本方面看,内部审计外包只需要支付较少的费用就可以获得优质高效的内审服务,而不是付出更多的人力、培训等费用,这也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外部审计团队拥有具备专业知识和经营经验的专业人才,内部审计外包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处于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

依据外包业务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可以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就是企业不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或者仅设立内审负责人负责与审计单位的沟通,所有内部审计业务全部由委托审计单位承担;部分外包根据合作方式可以分为合作内审、补充型外包和管理咨询。合作审计,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审计团队,同时聘请外部审计人员,组成专业的工作组,共同承担审计业务,在涉及企业机密和核心战略时由内部人员审计,对于需要外部人员参与的高专业需求项目双方共同工作;补充型外包是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主要由内部人员为主,外部合作单位为辅,仅在必要时(如专业性需求特高的项目)才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审计;管理咨询式的内部审计外包形式,所聘请的机构是管理咨询单位,其主要工作是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帮助企业确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置、机构规模、业务流程,并帮助企业做内部审计人员招聘和培训,指导内部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并完善审计计划和管理流程,在企业重大问题和审计风险认定等方面向管理者提出参考建议。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弊端

内部审计外包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审计外包必然对审计人员公开企业财务和商业机密,尽管不是全部,也会因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泄密;外部审计人员的忠诚度是难以控制的;由于外部审计机构不可能只服务于一家企业,在一对多的审计服务中,审计质量也无法保证;外部人员不可能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难以针对性的做好服务;外部审计是契约式的利益交换行为,审计人员不会站在雇主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咨询职能也会削弱,外部人员流程化的审计操作也不能得到最客观的审计结论,加大了审计风险;外部审计会加深企业对审计机构的依赖,为自身的利益考虑,也不可能认真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内审团队;审计外包还会导致企业失去培养高素质内部审计人才的动力,最终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同审计机构具备不同的资质和审计能力,审计机构的选择也必然影响到内部审计外包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只是在条件不成熟时,为发展所需而做出的暂时性替代选择,不应该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依赖。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形式选择

篇5

(菏泽学院体育系,山东菏泽274015)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菏泽市部分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健身目的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季节特征、时间特征等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该地区健身俱乐部经营者提供数据支持,并深入市场进行分析,根据消费者的特征从而合理定位市场、完善经营制度,提高经营服务,促进当地健身俱乐部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菏泽商业 消费者分析

中图分类号:C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7-0010-04

菏泽位于鲁苏豫皖交界处,截止到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为828 78万人,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与支出、城市建设、消费水平等正逐步处于山东省中等水平。近年来菏泽经济飞速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据有效数字统计,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65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9715 21元,消费支出为6812 32元,农村人均村收入4023 17元,生活支出为2579.16元;2008年生产总值为821 79亿元,比去年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1元,比去年增长19.2%,消费支出为7698元,比去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4584,比去年增长13.9,农村生活消费支出为3085元,比去年增长19.6%;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为953 64亿元,比去年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7元,比去年增长10.0%,人均消费支出为8464元,比去年增长10.0%,农民人均村收入5047元,较去年增长10.1%,消费支出为3411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419元,人均消费支出为9765元,农民纯收入为5812元,生活费支出为3629元。根据恩格尔系数(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标准)标准,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 -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由此可见,菏泽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处于富裕水平。另外,2012年有山东省委政府在菏泽市主持召开支持菏泽发展座谈会,会议指出:“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明确任务,开拓创新,推动菏泽在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p在省委政组的政策下,菏泽经济发展又将迎来另一个发展高峰。省委省政府菏泽市在原有经济实力基础上的政策支持势必促进菏泽的经济飞速发展,菏泽市群众的生活水平将会大幅提高,其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的重中之重,因此,花钱买健康,健身健美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参加各种健身锻炼,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健身房所带给群众的时尚性、健康性、科学性、娱乐性等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菏泽的商业健身俱乐部将在这个大环境下不断发展。

1 研究对象

菏泽市9所商业健身俱乐部的250名会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通过收索菏泽市统计局、菏泽市人民政府网站、中国知网、百度等网站搜集有关菏泽市经济、体育、商业健身俱乐部等方面的资料,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2实地考察法

在走访14所不同规模的俱乐部之后,选取9所具有代表性的俱乐部进行研究。

2 3问卷调查法 本人通过电话预约,在各俱乐部负责人的同意下对会员发放《菏泽市商业健身俱乐部会员调查问卷》进行健身动机、喜爱项目、对本俱乐部的管理的满意度、对教练的期望等方面的分析,共发放250份问卷,其中241份有效。

3 结果与分析

3 1消费者的性别、年龄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菏泽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者多属于年轻人,占57,6%,年龄为16-30岁之间,因为健身健身俱乐部所经营的大多是一些动感时尚的运动项目,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因此以年轻人居多。35岁以上的人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负担较重,缺乏健身的精力和时间。50岁以上的人接受新事物的思想比较低,大部分健身俱乐部没有专门为中老年人设置的运动项目,加上菏泽市大多是以自发组织的老年活动中心为主,收费低,甚至免费。因此,他们宁可去公园、广场散步、打太极拳、扭秧歌等,也不愿花钱去健身房。而在美国,55岁以上的健身人群从1987年的154万发展到2000年的734万,增长了378.5%,成为了目前健身俱乐部会员的第三大人群。因此,菏泽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特征为年轻化。

从调查来看,参加健身的消费者多以男性为主,144人,占调查人数的59.6%,女性占40.4%。男女健身目的各不相同,去健身房健身的男性比较崇尚力与美的结合,加上男性喜爱运动,易于交往,喜爱社交,只要有时间,他们都会去健身房就行各种有助于自身健康的锻炼。女性消费者喜爱健美的体形,在美感驱使下,她们会通过广告、报刊、朋友或家人介绍等途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健身房锻炼。

3 2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分析

从参加菏泽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会员的文化背景来看,菏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者高中以下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居多,人数为153人,占所调查人数的63.4%,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消费者占36.6%。这是因为,经济的发展,菏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的健康与美成为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另外《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山东的举办,使体育健身观念的深入人心,无论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各年龄的消费者都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健身中。

从表3的调查结果来看,塑造体形和身体健康这两方面成为菏泽是健身俱乐部消费者健身俱乐部健身的主要目的,分别占30.29%,23.65%。人们对形体美的追求是消费者去俱乐部健身的重要目的之一,消费者到健身俱乐部健身始终把康康与美作为健身的首要动机,针对这种需求,健身俱乐部应该根据消费者的生理特征合理安排健身项目以及内容。多数消费者都是在健身俱乐部达到这一目的。因为健身俱乐部有时间经验和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的健身教练,在教练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合理的饮食能有效地达到自己理想中的体形。兴趣爱好也成为消费者到健身俱乐部健身的目的之一,这是因为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爱运动的习惯,由于T作或学习没有时间去运动,所以选择健身房健身。除此之外,社交、缓解压力、社会地位也是消费者体育健身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

3 4消费者体育健身的季节与时间特征

从表4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健身呈现季节性和时间性特征,菏泽属于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冷,春季、夏季、秋季又是的季节,受菏泽地理位置的影响,菏泽的健身消费者健身的季节多选在4-6月、7-9月和10-12月份,占所调查人数的20.3%、30.0%和34.9%。消费者喜欢的健身时间段在17:00-19:00和20:00-22:00,分别占26.1%、39.0%,这与菏泽市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除去工作或学习的时间,大部分城市居民多在20:00-22:00之间有空余的时间进行健身。

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项目,代表了所定位的人群。菏泽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项目从最初的单一健美操项目,扩大到器械健美、羽毛球、跆拳道、健美操、肚皮舞、杠铃操、搏击操等。在项目的内容和数量上与大城市相差很大。从调查来看,菏泽商业健身俱乐部开展的项目,只针对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群体,没有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特点安排健身项目。

目前,大多数人对体育消费的承受能力比较低,能承受的价格在100-300元之间,占所调查比重的54.2%,300-500元,500到800元和800元和以上的各占19.2%,16.8%和16.8%。消费者能够承受的价格与菏泽市健身俱乐部的价格行情相脱节。菏泽市的健身俱乐部会员价格,月卡的价格为380元、学生卡为150元、团卡为150元、年卡为1000-1999元之间。业内权威人士批评目前开办健身房的追风现象时说,一些投资者在缺乏市场研究及确切数据支持下便盲目掷下大量金钱,以致俱乐部开业后入不敷出,造成亏损或倒闭。

俱乐部服务产品的设置需要在经过调研后在传统健身项目的基础上,根据目标群体的消费需求设置合理的健身项目。对于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项目,以做好服务,获得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目前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项目里,瑜伽、有氧健身操、拉丁等能够展现女性妩媚与柔美的健身运动,深受青年女性的喜爱。

根据调查可知,菏泽健身俱乐部很少有针对老年人设置的运动健身项目。我国的呈现老龄化的人口不断增多,如果将老年人引入俱乐部,这无疑是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儿童群体也不可忽视,可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提供一些体育技能的健身项目。

4 3改善俱乐部的经营环境与提高服务质量

在大多数健身俱乐部经营同种健身项目的时候,提高服务质量往往成为吸引顾客的—个重要因素。比如,给每到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消费者做免费体能检测;有一段时间没去健身的会员,服务人员会向其以电话或邮件的方式询问一些类似最近是不是太忙、工作是不是太辛苦、身体情况怎么样等问题;对持有消费时间较长会员卡的消费者在生日的时候送上温馨的祝福等等,使消费者意识到俱乐部对其的重视。会员在训练后,教练员可以根据本次课程所学的情况提出建议等。高质量的服务成为健身俱乐部获得会员忠诚度的重要办法,也是吸引新顾客重要途径。因为,体验过这种服务的会员就是一种广告,他们的最真感受更能打动潜在消费者的心。 此外俱乐部的环境以及形象是消费者对健身俱乐部是否标准 化、科学化的第一主观印象,能否吸引顾客,首先要从环境抓起。菏泽健身俱乐部环境相对一般,可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俱乐部的标识要有创新意识。

(2)店面装饰整洁、时刻保持健身房内的干净。

(3)科学规划健身场地,既要保证健身房内的通风度,也要保障采光度。

(4)在服务区内配备网上冲浪、餐饮区、购物区、舒适的桑拿浴、健身疲劳后的按摩项目。

(5)健身器材要与时代同步,外形要美观,在结构设计上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刺激人的活动欲望,提高消费者参与运动的情趣。

篇6

一、医院绩效审计含义

医院绩效审计是采用绩效审计方法,利用医院的管理流程,开展对活动的监督工作。也就是说,医院的医疗费用、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和劳动效率等,对各类资源利用都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实施政策时要考虑是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开发并节约利用,是否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进行综合评价,由此协助并强化医院管理水平,揭示影响并制约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挥的主要因素,我们要加强行动以此来促进医院管理的发展,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和社会竞争力。

二、医院绩效审计的现状

1.拥有滞后的概念,对审计缺乏了解

首先,在我国有两种对于绩效审计的片面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利益是只是为物质产生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目前医院的审计工作的重点是绩效审计,开展绩效审计将阻碍审计的真实性。其次,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绩效审计人员认识比较局限,多数还停留在引进国外的模式上。再加上复杂的操作过程,模糊的理论,我国的绩效审计事业落后。

2.审计方法落后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绩效审计不仅注重财务收支审计,还要重视其他方面。我们对于经济,效率和效益相结合审计工作也有很大忽视。随着审计内容的发展,简单的定量审计不能满足现有审计目标的要求,定性和定量的审计的组合越来越重要,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来实际审计战略。

3.绩效审计的基础薄弱

医院绩效审计的基础是由审计部提供的,以便评估该医院的发展态势。医院绩效审计必须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信息是真实和法律的依据。否则,医院绩效审计的质量会大打折扣,并且评估将变得毫无意义。目前,由于绩效审计信息在我国的扭曲是很常见的,医院绩效审计的基本可靠性是不够的,这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

4.统一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很难确定

与医院相比,财务审计和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始终是制约医院的绩效审计有效地开展技术因素。 1999年后,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医院资金绩效评价规则”,“医院资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医院绩效评价准则”,“医院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为医院绩效评估工作,规范医院绩效评价的行为,增强评价结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为医院的绩效审计作为指标。这导致了医院绩效审计工作难以深入。

三、改善中国当前绩效审计现状的对策

1.打破传统思维模式

摆脱的传统观念影响,正确区分传统体系和审计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承认政府审计是审计的一个支队。为了建立其权威,明确审计机关有相当的地位和权威,完全信任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摸清医院的管理体制、内设机构职能及其业务范围,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捋清审计思路、明确审计目标和划定审计重点范围,编制出具体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2.改善医院绩效审计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审计将重点关注这由公共财政和国家立法机构批准的开支项目。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三级工作,在现有的立法体系建立医院绩效审计模式:第一,从立法方面维护,以规范审计权力;第二,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则以规范医院绩效审计,包括规划,实施,报告,评估等。

3.增强医院绩效审计基础

审计署指出,医院的财务审计,要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资金医院的利用效率,建立社会主义医院财务制度为目标,以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开展医院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的主要转变。医院财务框架及建立,是我国将在同一时间增强合法性和审核真实性一个很好的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医院绩效审计。想要实现这些,不仅看医院是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建立与其相适应、层层分解、明细具体的目标体系;而且要看医院的既定目标是否能得以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过程控制是否严密,目标考评是否客观公允。

4.明确评价原则,规范评价标准,建立评价体系

医院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不同的,所以很难测量审计对象的效率和效益,但应该明确的是性能和制度的结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能偏执。①绩效与公平相结合。坚持独立性原则,不能偏执一方。②绩效审计与医院审计相结合。③医院长期绩效与短期医院绩效相结合。尽可能保证短期内医院绩效不受到医院的长期绩效的影响,以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对医院绩效审计进行分析。其中,定性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政策,政策法规等。定量指标包括政府预算,具体指标计划,业务规范和经济技术指标等。总之,这是为了能够全面反映体力劳动和劳动消耗的绝对量,以及工作效率和效果的相对量。

5.着力提升审计建议的“含金量”

把提升审计建议质量作为提高绩效审计成效的重中之重,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入手,着力提高审计建议的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并把审计建议采纳情况作为科室和个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凡是医院或卫生主管部门采纳的,给予考核加分奖励;缺乏可操作性的,酌情予以扣分,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篇7

一、国资监管的历史沿革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次会议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决定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相应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始出台。财政部于1995年制定了《财政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经过三年多的评价试点和试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02年重新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国务院在“三定规定”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展所出资企业综合评价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但是对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经营行为的引导力度依然不够,一些企业只重视当期利润目标,忽视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培养,短期行为比较严重。为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引导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健康发展,需要一套全面评判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质量,诊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企业正确经营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制定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6年4月7日以国资委令第14号颁布,又一新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手段呈现在大家面前。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是根据出资人监管工作需要制定的,所规定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综合评判、分析诊断和行为引导三大功能,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综合性与客观公正性的特点:一是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分析出资人资本的回报水平和盈利质量,这是出资人资本属性的内在规定。二是多角度综合评价,其中:财务绩效的评价包括了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包括了企业战略执行能力、经营决策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八个方面,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三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将企业经营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两个方面,分别设置定量财务指标和定性评议指标予以反映,以克服单纯定量评价的不足。四是运用行业标准进行评价,包括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这一方面可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展对标活动,寻找自身差距,并向国内、国际先进标准看齐。

二、当前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应用情况

目前,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主要应用在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方面。过去的经济责任审计在评判企业经营者任期经营业绩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而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可以为综合评判经营者的任期经营业绩提供基础,从而有利于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因此,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是企业负责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财务监督工作中应用综合绩效评价手段,主要是根据企业经审计的财务决算报表实施年度绩效评价,以进一步检验企业的经营成果,诊断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揭示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三、财务监管手段与综合绩效评价的结合

为了推动企业“规范、科学、稳健、高效”的发展,国资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完善了出资人监管工作体系,有财务预算、财务快报、财务决算、财务审计、绩效评价、业绩考核等等。但在这个内在联系非常密切的过程中,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去贯穿整个过程,使之无法相互衔接、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发挥更好的作用。如何完善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财务预算、财务动态监测、财务决算)的财务管理体系,目前来看,凭借绩效评价所独有的特点,采用绩效评价无疑是最好的手段。

对财务预算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从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客观、公正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反馈意见,以便企业进行调整和控制。同时,计算绩效改进度,若大于1说明企业财务预算基本合理;若小于1说明企业预算过于保守,从而进一步验证预算的科学性。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需要下定决心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计标准值与之配套,从目前预测能力看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解决观念的问题。

在财务动态监测中引入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季度报表进行评价,将得出的结果与财务预算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如果结果相近则说明企业运行较为正常;如果结果偏离较大则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一方面警示企业采取相应措施;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预算调整的依据。

篇8

一、国有房地产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难点

1.企业价值目标多样,3E性难以兼顾

国有房地产企业是社会组织的一种存在形式,其实现的价值是多层面、多维度的。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企业注重的是经济目标,通过投资、建造、销售项目或提供服务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以满足投资人对投资的增值和回报。但在追求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过程中,又必须体现出比其他企业更高的公益性,实现公共利益目标,如承建政府特定的投资项目、参与市政工程和安居工程建设等,推动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企业在执行市场经济行为时,受资本逐利性的影响,会自发地追求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以期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当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目标时,3E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之间往往会出现矛盾,比如建造某一公共项目,在评价其绩效情况时常常会发现,有时支出虽然经济、节约,但效果不好,或者是产出质量、社会效果、公众满意度非常理想,但项目本身却无经济性可言。

2.经济业务复杂,评价标准难以统一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从整个企业集团看,其经营业务多元化。很多企业大规模跨区域、跨领域扩张,不仅从事着住宅、商业地产开发,还延伸经营与之相配套的市政设施建设、绿化养护、物业管理,并涉足酒店、文化、旅游、金融等多领域,由过去单一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发展成为了综合性房地产投资控股集团。从单个企业来看,其业务环节繁多。房地产开发业务一般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产品定位、规划设计、征地拆迁、七通一平、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多个阶段。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管理控制风险,影响企业绩效。企业开展绩效审计,可以是整个集团系统的各运营层面,也可以各业务开发阶段为审计对象,或者选择开发阶段的某一控制点进行审计。正因为绩效审计的内容广泛,审计对象千差万别,因此,制定一套统一适用的评价标准体系比较困难,也影响了当前绩效审计大范围的推广。

3.审计资源不足,审计效益受到限制

相对于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效益审计,绩效审计的目标层次更高,审计内容增多,既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在工作量不断增加和难度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审计任务重与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凸显,影响着审计效益的发挥。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企业管理者往往将审计与会计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审计就是对会计报表进行审核,是保证财务信息合法公允的第二道关口,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的潜在价值,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资源投资,这种资源不仅是有形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也包括管理者的时间和注意力资源。绩效审计因受资源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深入开展,审计意见和建议也就得不到较好地贯彻和落实。

二是评价依据不健全。2013年8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了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将原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具体准则合并修订为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为内部审计实施绩效审计提供了法规依据。但该准则对审计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只是作了笼统的列举,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给绩效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企业审计人员在进行绩效审计时, 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细则指导,往往凭各自的想法和职业判断来摸索, 难免有各行其是的情况, 这样不利于审计质量管理及审计风险控制, 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是人才资源匮乏。绩效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较广,审计对象复杂多样,这就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是精通多个学科、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而受传统财务审计的影响,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主要是会计师和审计师,精通工程、评估、经济、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极少,整体呈现着知识结构单一,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绩效评价的经验、知识及技术能力的特点。这直接影响了绩效审计的质量,审计评价和建议也无法上升到企业管理层面,难以达到理想的绩效审计效果。

二、国有房地产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思路

1.有的放矢,恰当选择审计项目

审计项目的选择是审计工作循环的开端,也是审计计划编制工作的第一步。审计项目选择的好,可以达到绩效审计目标;反之,则不可能达到。选择审计项目时,应对被审计事项或单位的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和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并排序,预测可取得的审计成果是否能够达到审计目标,最后由决策层、业务部门、审计组共同论证择优。目前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的实践经验有限,大规模开展绩效审计的基础和条件尚不具备,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可以选择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大资金,重点项目,高风险集中的重点环节进行试点审计,再由点及面,逐步推开。比如,对资金分配使用的合理性和项目的效益性进行审计,审查项目的可投资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审查工程质量情况,审查物资采购和招投标程序的合法合规性,审查项目建设计划与执行情况,审查项目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效率和效果等。另外,选择审计项目的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应与审计人员的数量、素质等审计资源承受能力相匹配。

2.建立多层次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确定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是绩效审计的关键问题,没有审计标准,就无从进行审计评价。国有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是多样的,绩效审计应当根据审计事项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体系是多层次的。一般来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财务绩效标准,是根据国家政策、行业参数、上级下达的任务目标、预算等制定的经济效益类指标,以定量和财务分析为主,利用这一类指标可以进行投入、产出等总量分析,进行预算投入与实际投入、本项目与其他项目的比较分析,进行未来发展走向的趋势分析,形成企业绩效的初步评价。第二层次是管理绩效标准,主要是内部控制类指标,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从企业经营决策、内部管理与控制、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反映管理成效,形成企业绩效更全面的修正性评价。第三层次是社会效益标准,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而制定,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增长率、社会满意度、群众上访率等指标,评价项目对生态环境、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公共政策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运用这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可以形成企业绩效的综合评价。在确定评价标准时,应当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当地的客观环境、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

3.综合评价企业绩效的3E性

绩效审计,又称为3E审计,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即评价审计项目的支出是否节约、投入与产出是否高效、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一般情况下,评价绩效最关注的是效果性,只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再评价审计事项是否经济和高效才有意义。3E性之间的关系是,经济性是前提,效率性是过程,效果性是目的。

房地产企业具有行业特殊性,其绩效审计项目往往会涉及许多重大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可能要延续若干年,有的项目要分几个阶段完成。这就需要对项目过程进行绩效审计和评价,提出管理建议。这类项目当期可能没有效益或收益很小,但不能简单地评价说项目绩效不好,项目可能在今后会取得较大的效益空间。因此,在评价效果性时,不能局限于现实的、短期的、局部的绩效,应当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必要时还要追溯到以前年度的工作成果对现实工作的影响,密切关注前后年度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在项目初期效果性不明显的情况下,要更多地关注投资的经济性,控制投资规模,注重项目的合理性,尽量控制不必要的变更支出。在企业承担政府建设任务,经济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要更多地关注其社会效益性,经济性和效率性则处于次要位置。总之,在评价企业绩效时,要权衡3E性,给企业一个客观、公正、准确的评判。

4.多方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审计署提出的“人、法、技”建设中,“人”的因素是排在首位的,因此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推进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审计组应组织审计人员掌握项目从立项、建设、验收每个环节涉及的内容、工作重点,全面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控制度,熟悉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其次,适当聘请法律、合同、工程造价、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到审计项目中来,通过审计人员与专家的现场互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再次,项目结束后,审计组应开展审计项目事后评估,总结审计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创新点,为下一个审计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企业应每年定期实时对审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既要培训绩效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又要有具体绩效审计项目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实战能力、攻坚突破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

5.加强监督落实,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1)建立跟踪检查制度,避免屡查屡犯。一是抓住绩效审计中发现的数额大、范围大、影响大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二是对领导批示的问题迅速组织力量督促整改,确保认真落实。三是在对绩效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督促纠正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督促健全内控制度和流程上,确保问题得到全面整改,扩大绩效审计的工作成果。

篇9

一、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现状

由于我国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加之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制度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系统工程,现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法规制度尚未统一建立。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法规体系,是有序和有效开展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主要依靠的是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各类具体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办法,但这些办法和方案对绩效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标准设计、绩效评价的操作规程、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规定得不详细,未上升到法律层面,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2、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缺乏明确的管理机构。我国至今仍未明确或建立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管理机构。我国现行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分散在财政、审计、监察部门、预算单位等进行的,由于各管理部门的层次、功能、目标和重点各有侧重,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制定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以及采取的评价程序也不一致。从而,使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很大,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受到质疑。

3、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缺乏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目前,我国在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侧重于合规性评价,忽视效益性评价,重点审核项目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忽视项目效益的评价;注重支出项目本身的评价,缺乏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评价,即我国现行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涉及支出项目本身的立项审核、项目投资与项目回报,对项目投资的环境、社会、政策等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则没有涉及。

4、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约束乏力。由于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评价结果只是作为项目建设档案保存,对于项目中的成绩、问题及相关责任没有任何约束,使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二、构建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政策建议

1、完善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法律制度体系。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既是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三大改革的补充和完善,又是财政管理制度的创新,应在财政法规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同时尽快制定《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明确评价目标、对象、方法和程序。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评价目标,分别制定实施细则,以便为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2、建立健全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组织体系,明确各评价主体的职责。地方政府可以将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委托给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组织实施;同时,制定和执行地方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办法和实施细则,负责监督绩效评价过程和应用绩效评价结果。财政部门受地方政府的委托,负责组织和管理地方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全过程,不仅承担对地方公共支出进行综合评价的责任,还要负责组织和指导部门和单位及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并提出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审计、监察部门配合财政部门做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参与制度制定、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处理等。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主要是自行组织本部门、本单位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

3、积极探索,分步实施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我国实行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刚刚起步,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应参照国际经验,本着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方针来进行。一是在实施步骤上,应以项目绩效评价为切入点,等项目绩效评价具备一定经验后,再进行部门绩效评价试点,在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真正实现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二是在组织实施上,先以财政部门为主,再过渡到人大、审计、财政以及部门各自分工负责的立体式绩效评价模式。三是在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建立上,先推行部门自评为主、财政部门重点评价、财政协调部门共同制定评价体系,待评价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方法以及相关评价制度完善后,再过渡到以审计、财政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为主的评价方式。

篇10

一、结合公司中心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管理审计,提升公司管理绩效。

(一)股份公司年初制定了中心目标之一就是:推行“三化”建设,即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完善工作事项督查机制和经济责任考核体系,建立“权力公有化,责任私有化,利益合理化”的内部运行模式,改变长期存在于国有企业中责权利界定不清运行难,责任模糊不清落实难,利益分配不均合理激励难的顽症,逐步实现责权利的协调统一。该同志带领内部审计部门会同公司人力资源等部门,一方面积极响应和推行公司提出的“三化”管理,一方面紧紧结合内部审计转型“由靠法律赋予的权利实施监督为主转向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为主”的主旨,把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彻底地由检查系统、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完善控制、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在今年6月份前,重点是配合公司各个部门、单位细化部门、职位、岗位等层级管理职责,推出了200多个岗位的“岗位经济责任考核办法”;参与制定落实了严格的资金审批办法,通过界定审批权限,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对权力的正确运行起到了直接的刚性制约;参与修订了物资管理制度,使港口的物资管理步入了正规的管理体系中;另外还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应收款管理办法”等进行了修订完善。今年6月份后,又会同人力资源等部门,按照计划对相关的制度、办法、岗位职责等进行了检查落实。通过一段时间的检查落实完善,使得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真正体现到全面转型上,同时也能够真正体现到股份公司制度建设的四句话的内涵中:制度之上,没有特权;制度之外,没有自由;制度之下,没有人情;制度之后,没有停留。

(二)开展薪酬专项管理审计,积极开展新的审计类型。该同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