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9 12:5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虽然我国一直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学生仍然有做不完的作业和没完没了的考试,小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在日益的增加,光凭“减负”的口号也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有的小学生们对小学数学这样需要极其费脑力的科目产生了厌倦心理,而这种心理导致的直接影响就是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形成了一种矛盾的局面,就是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与教育教学的强迫性之间的抗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老师们往往抛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谈,只是“填鸭式”教学,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喜爱数学的,但是从心理上排斥数学、讨厌数学的人也不在少数。如何满足所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成为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关心和解决的问题。
2、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所偏倚。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倾向,他们往往比较注重精英教育,对于那些对数学本身的学习兴趣特别大,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关注程度比较大,这种精英式的教育虽然会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它也在某种程度上自动摒弃了对那些普通水平的学生的教育教学,这与传统的大众教育是不相符的。那些得到关注的学生受到重点的培养,学习成绩等方面也会一直的上升,而那些不被关注和重视的学生因为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许,有可能会对数学课产生反感的心理,学习成绩自然也提不上去,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学习成绩上的两极分化,直接影响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3、数学教育上目标的期待与具体执行有差距。好多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或是教育局出台的相关的教育政策其本身是比较好的建议,但是这些目标和建议如果不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的话,又因为受到各种因素方面的限制,最后是取得不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的,有的专家的建议没有那么大的可执行度,最后学校和老师们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又进入了原先的教育教学的循环模式。
4、教育教学目的具有纯粹的功利性。我国教育环境总体上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背景下的教育肯定含有一定的功利性,家长和老师们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拼命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还有的家长为学生报名许多数学兴趣的培训班,但是学生们的兴趣受到了一定的忽视和限制,没有发挥更好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育具有特别强的功利性,虽然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有时候反而会产生相反和负面的教育教学影响,这给学生本身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给学生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小知识题,让学生们去积极寻找和探索数学的原理,讲一些以前大数学家们比较励志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获取于自身有益的正能量。家长们给孩子们报数学兴趣班之前要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并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点所在选择适当的培养机构。
2、按照有教无类、因地制宜的原则教育教学。针对有的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所偏倚的现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改变这种情况。老师们要同等的对待所有的学生,对于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鼓励的同时也要告诫不要骄傲,而对于那些对数学已经失去兴趣的学生要加以正确的鼓励和引导,鼓励他们不要气馁,只要努力认真的学会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交流,以便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他们的兴趣点适当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水平和修养。有的学校的小学数学老师没有比较高的职业教学水平和本身的素质修养,这也影响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引进小学数学老师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在实际教学中的完全发挥。另外,学校应该定期的组织对小学数学老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老师们平常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多看一些专业的书籍,主动要求参加一些课题的研究,在锻炼中成长,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广泛的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争取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
4、教学不应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学这门学科是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学成的,欲速则不达,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教学,抛却比较强的功力性,保证学生们的知识理解和吸收的能力和效率。不能因为一味要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一时给学生们灌输大量的小学数学的理论知识,因为小学生处于这样的成长时期,虽然有着较强的记忆力,但是理解力方面还需要老师和家长们耐心的进行引导。因此,老师们不要过多的给小学生们留一些数学练习题或者作业,让学生们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下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篇2
数学初三教育教学计划【一】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3)(5)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94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落后面比较大,学习风气还欠浓厚。正如人们所说的“现在的学生是低分低能”,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巧做安排。为此,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九(3)班和九(5)班比较,九(3)班学生稍活跃,但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九(5)班学生相对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分析如下: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运用它们进行实数的简单四则混合运算。
2、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方法解方程。经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作用,进一步提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的基本能力。
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等性质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5、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预习的习惯;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不同层次分别适合于差、中、好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后进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后进生过关,为后进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以上是本学期的个人教学工作计划,自己有决心不让计划成为一纸空文,在工作中一定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争取把自己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期末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数学初三教育教学计划【二】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担任初三年级数学,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初三数学教学计划。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五章:
第22章:二次根式;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4章:图形的相似;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
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5分钟。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五、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六、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篇3
一、分层教学之学生分层
对于学生分层,是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利用分层教学理念的基本前提。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在学校的支持下,学生从入学那一天起便被分层,分进快班与慢班。这样的分层方式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分层的唯一标准,并通过筛选让学生成为优等生、中等生与差等生这样三个等级,不利于学生在班级内积极表现自我。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传统的分班分层方式能够让优秀学生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帮助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教师往往没有关注中等生与差等生。分班之后,中等生、差等生将自己视为矮人一头的落后者,中等生徘徊在中下游位置得不到进步,而差等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被教师放弃,被学校忽略,逐渐失去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成为厌学之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进步的空间,促进学生在分层过程中建立起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当通过有效的分层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正确的引导,在同一个班内对学生进行分层,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打好基础。在一个班级内分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入学时的数学测试成绩,还要关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行为的分析,获得有关于学生学习模式的信息,从而判断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强烈程度。将学生分成一层、二层、三层这三个层次。一层次的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具有学习主动性,能够完成教师所赋予的学习任务,并在课下积极探索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二层次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完成学习目标,且有效完成课后作业,学习主动性一般,需要教师的监督。三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无法在课堂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作业完成主动性不足,独立性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明确的分层之后,教师要将分层的目标告知学生,避免小学生在数学启蒙阶段产生自卑心理,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认可自己。
二、分层教学之内容分层
在学生分层之后,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这是利用分层教学法的重点所在。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较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弱去设计教学内容。对于一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在教师的课堂点拨下便能掌握。而二层次或三层次的学生往往会陷入自己的思维死穴,成绩进步速度较慢。大部分学生通过记忆与死板套用解题模式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教师要通过教学大纲的帮助了解哪些内容为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哪些内容是一层次学生要去探究的内容,哪些内容不能强硬要求三层次学生掌握。比如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认知知道角各个部分的名称,能够在物体表面接触角,能够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认识角与辨认角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内容,为各层次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且是三层次学生的学习重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认识角的大小,并能够通过直观观察去区分角的大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层次的学生要尝试理解与掌握这部分内容,但一层次学生必须要形成直观区分角大小的能力。三层次学生则努力尝试,即便掌握不了也没关系。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能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建立起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完成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获得进步。
三、分层教学之作业分层
篇4
1.农村学校数学教育现状
1.1优质生源流失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人平越来越好,大都农村家庭正走上富裕的道路。伴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加重视。有条件的家庭会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子女送入城区或更好的学校读书。导致农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失,尤且是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留在学校的基本都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1.2家庭教育不均衡。有许多农村家庭为了提高家庭的收入,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一年半载回家一次,子女则留给爷爷奶奶辈照看,自己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无从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要做什么,就更不要说指导什么了。隔代教育大多充满了溺爱,大多数爷爷奶奶生怕自己的孙子就多吃了点苦,孩子说什么往往会答应什么,孩子的行为习惯逐渐变差。而初中三年,正处于孩子叛逆时期,思想变化起伏较大,家庭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没有父母及时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这些学生大多存在一些思想问题。
1.3落后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多读点书少读点书无所谓,只要能找到一门好工作就可以了。在他们周围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两个人虽没有读多少书,但却发家致富,甚至富裕程度超过了大多数人。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影响着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却很少去思考当时的年代以及一些特殊的因由才造成部分人的富裕。另有一部分家长,看到自己的子女成绩不好,也不去分析成绩差的原因,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对孩子的学习也就听之任之,不怎么关心。父母的这种思想影响着着孩子在学习上的发展。
2.农村学校数学教学现状
2.1学生不好教。优质生源的大量流失,让留下的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榜样,在普遍差生的班级,学生可能还自我感觉良好,他们不喜欢深入地学习数学,他们不想升学,觉得书上的内容大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无用武之地,学那么多来干什么?班级不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缺少家长配合的学生,一般判逆思想明显。他们不轻易接受老师的教育,总认为是老师在找自己的麻烦。他们经常会做一些叛逆的事情,如和老师作对或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对同一个问题屡改屡犯,让老师很头疼,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学生谈心。
2.2老师不愿教。一方面,农村学校的学生,家校配合差,学生不好管。老师付出了许多,却不容易看到学生的进步。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基础差,成绩提高较难。而教学成绩是学校评价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没有优质生源是很难教出好成绩的。明知不能出成绩,谁又愿意去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呢?
3.对策分析
3.1尊重、关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个人意识增强,迫切希望独立,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不是处处把他们当成小孩子。要让学生认真对待学习,老师就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诚。首先,老师在与学生接触时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学生成绩好坏,都要一视同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其次,老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活动是师生交流的最好载体,通过活动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有利于师生思想的沟通,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第三,积极进行家访。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给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良好表现,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状况,针对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家访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从而让学生自信起来。
3.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往往是他们未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许多课程内容都可在生活中找到实例。因此,在课前,我们应充分挖掘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例子,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去体验、思考。当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用所学知识就能能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善于欣赏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没有自信,学习上也没有什么动力。很多学生害怕老师,不愿亲近老师,更不会主动问问题。老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表现出的每个成功,哪怕很微小的一点进步,都不要吝啬赞美。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欣赏他们的,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自己是在进步的,从而建立起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3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背公式,搞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练题来提高成绩。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好教学方法:如果班级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教学设计要做到入手尽量容易些,让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及时听懂,能简单的进行运算。当学生能熟练运用基础知识时,就可增加难度,拓宽知识面。如果学生厌学,教师应该在新课引入方面功夫,既要让学生容易入手,又要考虑知识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分层次布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篇5
1.改革课堂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保持课堂的活泼、生动,激发学生的热烈讨论、积极发言,那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课堂进行创新的目标。要改革数学课堂氛围,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摆在首要位置,为学生的学习利益考虑,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教师在讲完相关的知识后,将准备好的与课内知识有关的课外或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讨论的组合可以是学生就近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在讨论期间,允许不同组的学生自由走动,交换观点,而不必强求纪律,束缚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多设计新鲜的、有趣的问题,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讨论热情。防止问题过于抽象或理论化,使学生疲于理解,无法展开讨论。因此,无论是学习氛围的营造、课堂纪律的放宽还是问题的设计,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改革课堂模式的前提。
2.改变教师角色,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上的主要关系,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堂上,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更强。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他们的学习心态影响极大。因此,教师要注重改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防止学生因害怕数学教师,转而害怕数学课,影响到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参与者,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在学生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给出耐心的解答,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觉得自己得到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此外,学生在无法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回答错误时,教师也要避免一味地惩罚,而是要对学生细心引导,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这样会使学生对错误理解更加深刻,避免再犯。而课下,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将教师当作朋友,有利于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的喜欢转移到数学课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个性,使得纯理论式的数学教学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需要更多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教学活动的支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难题提出来,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寻找更为合适的答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和学习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数学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难题,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几何知识直观展示,以增强学生对几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这些都有利于创新数学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二、结语
篇6
关键词:创新 小学数学 教育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小学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与思维能力,还符合了当前学生学习的特点,为日后的教育奠定基础。
1 教学内容的更新
1.1教学目标的布置
就拿小学数学老师来说,需要按照我国新课改的要求把教学目标重新进行定位,要把以前以教授详细知识为目的的老传统教学思路转变过来,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
1.2 对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示下,把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传授学生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环境及学习能力,导入现实中跟学生能力比较符合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设定的时候,除了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外,还要注重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上询问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要求,私下可以跟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把要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进行完善及补充,确保课堂上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2.1转变课堂模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果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活泼、讨论激烈,说明小学数学课上的教学已经快成功了。所以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舞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是小学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同样的也指明了老师们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创新的方向。要想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课堂模式,老师们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赋予学生应得的权利和自由,全心全意为学生学习利益思虑。另外,老师们在设置的问题上,要多安排点让学生们感兴趣,比较鲜明的问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激起学生探讨的激情,绝不能安排一些独特的问题,让学生难以理解,没办法探讨,觉得无趣。不管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是问题的安排上,老师们都要以学生为首要,尊重学生,这也是转变课堂模式的第一步。
2.2转换教师角色,变成友好的师生关系
往往学生在自己喜爱的老师的课堂上,表现的格外的异常,课堂氛围轻松欢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平时强很多,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师生关系是否友好,对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心态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害怕数学教师,转而对数学课产生胆怯心理,妨碍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主导者转换为参与者,跟学生们互动起来,激励学生对不懂没听明白的问题积极的提出来,老师们也不能嫌麻烦,要给学生进行耐心的解答,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所学的知识。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们都应该增强对学生的关心,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去呵护,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让学生把教师当成朋友或者亲人,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可以让学生从对教师的喜欢转移到对数学课的喜欢,同时学生也会辅佐教师的活动,积极配合,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3增加教学活动与完善措施
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其个性的存在使小学数学教学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便于理解、直观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提出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然后与大家分享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意识。除此之外,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老师合理的设置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且老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将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教学环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的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老师授课的重点。小学数学教育方法、内容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措施的重要手段,这对数学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因此,数学老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 路海东.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3] 解书.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及特征分析[D].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学校不难看到这样的数学课:讲台上教师声嘶力竭,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试问:这样的课堂还有什么效果可言?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宰者,学生是被动的承受者,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对学生“满堂灌”.教师只注重训练考点,向学生灌输很多所谓的解题经验、解题方法,学生一味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会扼杀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使学生缺乏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发现规律的技能.总之,传统教学注重“接受”,忽略“生成”.当然,也不是说传统教学一无是处,但传统教学适应不了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今天的课改,就是要从马车换乘汽车,不能再“老牛拉破车”了,不能再耽搁孩子们了!
二、“构建高效课堂,演绎精彩数学”的策略(一)高效课堂的教学论高效课堂要回到教育原点,高效课堂的教学论要扎根课堂、依据有生命力的科学体系.心理学研究证明,青少年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所以教师应在这个黄金时间内完成某个教学内容.美国教育家珍妮特?沃斯说过:“人们喜欢的东西会学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去学,会学得最快.”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最好“讲练结合、五官并用”.另外,控制论认为,教师强迫学生的学习是低效的,只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交流,才能使学生愉悦地学习.因此,特级教师林华民提出的“三分课堂教学论”认为,教师持续授课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不少于10分钟,学生当堂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高效课堂教学论“聚焦课堂”,重视“实践”,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
(二)构建高效课堂,演绎精彩数学
1.编写高效导学案导学案不是简单的习题集,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它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直接影响教学效率,例如兖州一中的导学案就突出了“导”和“学”两个关键字.导学案是由全体数学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统一组织,分工合作,共同努力的集体结晶,编制的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所谓知识问题化,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明确的小坡度问题;问题层次化,即问题设计分为四个级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拓展类”,真正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然,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生搬硬套,我们要结合自己及任教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总体个性特点和整个成绩状况,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修正整合,注重动态生成和发展,注重在课堂上进行即时备课,对教学环节的再设计、教学情境的再创设,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突出创新,使导学案“本土化”,以免“水土不服”.
2.打造高效课堂,实现三维目标新课程专家提出:课堂教学应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的高效课堂模式呈现“百花齐放”,教师可针对本校、本班的情况进行“异地嫁接”,或者“借鉴改良”.(1)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新课标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向民主、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教师要视学生为朋友,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课堂由教师一手包办的“一言堂”变成学生的“百家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民主和谐的课堂,课堂是学生表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里,人人平等,个个自信,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我.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预习,“畅快”地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展示、评价、质疑、解答,使学生得到尊重、满足、欣赏、认可、表扬、掌声,从而大大地“收获”学习能力.高效课堂就是民主的、开放的课堂,就是彻底还给学生的课堂!(2)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高效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与能力,也就是在课堂上赋予学生生存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①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自学能力”定义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也就是说,一个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将无法在未来社会中维持生活并得到有保障的生存权利.我们可以设计“预习课”,根据学情分为一节、两节、十几分钟不等.学案中有预习提纲,学生可以先独立完成,也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上网查资料,也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也可以和其他组员讨论、细化预习提纲的知识点,也可以自由发言,向老师、同学提问……有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的发言就会“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大大提高.②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新课程中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与能力,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为6~10组,每组6~10人.桌对桌,面对面,组内分工,组长引导组员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展示提升.教师在课堂上是主持人、组织者、协调者,适时点拨、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会倾听、积极与别人沟通、在竞争中合作.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实现“兵强兵”,这样的课堂就会“动起来,更精彩”!③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探究能力我们都知道,能力来自于实践、动手、经历、合作.教育强国日本提出21世纪日本教育发展的方向是:要重视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判断,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而动手操作能力正是我们的学生的共同弱项之处.高效的课堂,在预习交流、小组合作、展示提升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性、交流探究性,真正使全员参与、人人动手、个个提升,拓展生成有价值的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中,谁也不是旁观者,而是课堂的主人.④课堂中培养学生当堂练习、当堂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明明听课懂了,就是不会做题,只能回来抄作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效率、精讲多练,重视当堂练习,穿插辅导,当堂解决问题.高效的课堂就应该注意当堂练习,连预习也是在课堂中完成,展示后同学讲解,其他同学点评,总结关键点、易错点,总结规律,拓展提升,变式训练,质疑解答……全部是当堂解决,课后可以“零作业”,只布置预习提纲和选做的拓展题.把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中解决,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3)向课堂引入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郭沫若曾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说明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抑制疲劳,由“难学”变为“易学”、“乐学”.反之,如果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认为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厌学、弃学.因此,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教学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各种评比方式,如小组内全员参与的加五分,讲题准确精彩的加五至十分等.最后,根据小组的得分排序,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进行点评、表扬、鼓励.这样的课堂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效课堂是精彩的课堂!
3.完善高效课堂,演绎精彩数学教师在每节课后应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情况,随之调整导学案和教法,巩固、完善高效课堂.我们可以设置“反馈课”,教师展示上一节的难、重点题目,反馈各类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适当进行变式训练,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查漏补缺,促进提高.
篇8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学;技巧;提问;教学难点
1.初中数学教学技巧应用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富有科学性,还应当富有感染力,要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之上,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学技巧的应用具有必然性。适时、合理地应用教育教学技巧,有利于攻克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发挥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特色,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使其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下,勇于探索数学知识,提升自己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中数学教学技巧的应用分析
2.1比较归类以少胜多
数学题目无穷无尽,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解题数量。实际上,比较和归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注意解题的类型、完整归纳知识点,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这要求教师在平时多多总结教课书等教学材料的内容,对各种数学习题进行比较、分析及归纳,做到粗中取精,以少胜多。
例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边或对角均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特征。又如多边形中,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内角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即该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它们的和为360°,等等。
2.2合理运用提问教学法
提问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课题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应当蕴含科学性,要保证内容准确无误,提问合理、适时。例如,在讲授梯形知识时向学生提问:我们可以把梯形转化为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在教授菱形面积的推导公式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求菱形的面积时可以运用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呢?在讨论立体图形体积的问题时向学生提问:高与底都相等的圆锥体和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具有怎样的关系呢?等等。
由实践可知,教师在课堂上的成功提问,是建立在一堂课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向基础之上的。教师应当擅于提炼具体问题,将知识转化为问题,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
2.3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具体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之一。在教学中很可能会碰到复杂的数学问题,想要让学生顺利学到知识、解决难题,就要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构建起解决复杂问题的大框架,进而找到突破口,化繁难为简洁,一举攻克难点。
例如,教授三角形等边的“边边边”公理时,针对学生不清楚必须用三个条件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原因这一点,运用化繁为简的技巧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如此设计问题:第一步,证明只满足1条边相等或者1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第二步,满足2条边相等或者2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第三步,满足3条边相等或者3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样,让学生沿着教学设计方案,层层向上,就能理解复杂问题了。总之,数学来源于社会实践,教师想要将数学问题化难为简,就要注意观察和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并要高于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数学知识,使之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
2.4语言精练生动,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用语,要求亲切而富有感情,通过语言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语言要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注意提炼,抓住重点,分化难点,从而让学生在精练的语言中产生独立思考、总结及实练的动力。
例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时,教师只需提炼语言讲清楚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扇形的圆心即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其圆心角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圆心角所对的弦即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其半径即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如此一来,垂直分弦定理的逆定理也就可以由学生自己依据数学原理而自行导出了。另外,除了语言上的精练之外,讲究语言的通俗性和生动性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
2.5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分解复杂现象,归纳教学重点,更有利于让学生直观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多媒体教学作为当下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其合理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解决平面几何题目:F是平行四边形ABCD边CD上的一点,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22平方米,求ABF的面积。依据题意,其解题思路是要搞清楚ABF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面积的对比关系。该题由于F点不定,仅凭一幅图来求解难度很大,所以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几何画板将F点移至C点或者D点上,从而让学生明白,ABC的面积是四边形ABCD面积的一半,由此算出ABF的面积等于11平方米。由教学实践可知,运用多媒体教学来直观反应初中数学中的二次函数图象移动、特定的图形翻转等内容,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6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有思维能力上的局限性,他们在理解几何等数学问题时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只有将数学教学寓情于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以实验,才能促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教授勾股定理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四个直角三角形,进而拼成一个正方形,这样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验证得出勾股定理,同时实现了教学气氛更加轻松、愉快。
3.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擅于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技巧,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生活情境,增加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教师在运用教学技巧的时候,应当注意因材施教、适时提问、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化难为简、注意总结和归纳,进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的能力,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范文贵,张守波,朱凤林;影响数学应用能力之主要因素的剖析[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曾庆可;中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篇9
(一)数学教育偏向于反复机械训练
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相关限制,一些教师认为数学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增进熟练度,来实现幼儿数学认知和能力的提高。导致一些幼儿未能有效理解和转化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缺乏真正的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锻炼。
(二)数学教育偏向于解决习题能力培养
在很多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课堂之上,数学教师对学生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是较为单一的,幼儿能否会解决习题是衡量幼儿成长的最主要指标。然而,幼儿时期正是很多想法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仅用会不会解决去衡量,会抹杀幼儿的一切创造性思维,这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幼儿今后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种摧残。
(三)数学教育忽视数学的应用能力素养
而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幼儿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导致幼儿的数学知识被限定在课本或数学问题上,不能充分形成自主研究和学科探究方面的积极应用,限制了幼儿数学知识能力的发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深入实施课堂教育,而怎样的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最大化使幼儿收益,使教育落实到实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实施课堂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新课程理论
通过游戏化和生活化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一,幼儿园围绕教育部相关课题实验教材,开展中班级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的组织和指导方法的研究。
第二,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教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数学认知游戏
新型建构游戏“搭房子”是由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四种材料构成。通过面与面的拼接等,发展了幼儿手脑结合进行拼接。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来教幼儿认识图形,同时锻炼了幼儿手部肌肉的力度、灵活性和协调性,拓展了幼儿手眼协调、手脑协调、空间思维、创意想像、合作互助的能力。下面我们就运用观察法,以中一班数学教育教学为例,对教师在这项游戏中的指导现状加以分析。
1.建构游戏的准备
首先是各种材料的准备,教师把游戏材料分别摆放,并向教师们简单介绍“建房子”游戏材料的特性。
2.建构过程的指导
教师按幼儿能力进行搭配,分小组进行搭建。在建构的开始,教师提出自己的建构设想,并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分别搭建目标任务。不到半小时,就搭建出形形的房子,教师一一对作品作出评价,氛围融洽。
3.游戏评价
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对各组的建构作品都一一作了评价,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创意与发现,教师给予高度评价;对于构建活动中各组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精神,教师更是着重提出表扬,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们对建构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但在游戏的准备和建构的过程中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在准备中,教师应该指导幼儿研究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在领悟到不同材料的用途后,教师指导幼儿自己确定主题,而不是一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限制幼儿的思维拓展。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引进多元教学模式,促进幼儿主动性提升
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变化,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将生活中的情景适当引进课堂中来,准备更充足的学具来给幼儿探究发现,使得幼儿学习数学不再单调乏味。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让幼儿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促进幼儿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为学习创设一定的悬念,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比如,在学习《比大小》时,教师取出2个苹果,向幼儿提出:看谁取的比我多,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也能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互动,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被很好的激发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知识层面较浅,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幼儿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往往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比如,在幼儿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超市中顾客、老板,向幼儿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逛超市买东西的小场景。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加强引导,幼儿就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游戏式教学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兴趣
课堂上,趣味性的问题在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提出。
比如,《图形拼组》一课,在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时,可以提出了“小熊的口袋破了,你能替小熊换个正方形的口袋吗?”这样一个充满妙趣横生的问题,它显然比直接问“长方形可以变成正方形吗?”要生动和有趣味得多!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激发了幼儿自我摸索的动力,在不断分析中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勇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兴趣;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01-01
数学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高中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但许多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很苦恼。即使有很多在初中阶段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到了高中后,对于数学学习还是很吃力。新时期,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正视这种现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寻求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视目前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方能对症改正
很多的学生,在小学乃至初中阶段,对于数学的学习都得心应手,然而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当进入高中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于高中知识点学习起来总觉得很吃力,慢慢的降低了热情,成绩一落千丈,慢慢的轮为学困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可是这么多年却没有人去想为什么,去找原因。经过多年的教学,以本人的经验总结,我觉得有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教学方式问题了。教学方法的不同,在初中由于教材内容少,教学要求较低,教师课时安排比较充足。因此,讲课内容少,课时进度慢,教师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教师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评讲,学生也有足够时问进行巩词并总结。其次,心理因素的原因。由于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是受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所制约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大多数高中生一般都是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总是觉得很害羞,不爱与教师交往,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因此,心理上产生了一种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知识。最后,不得不提环境因素。学习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这些环境都是客观的,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利用环境、改造环境、适应环境,使自己成为环境的主人。有的学生常常过分强调环境的客观性,忽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去积极地利用现有环境。或改造、适应现实条件,而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有的甚至埋怨环境不理想,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活动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导致学习数学知识吃力,学习激情不够,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变成学习困难,而放弃学习。如上的几点原因,只是本人的简短的总结,并不是面面俱到,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反应,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能多提宝贵意见,共同寻找原因,只有知其因,方能对症解决。
二、知其因后,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呢?
1、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联系教学知识,抓住重点,正确引导。点穴到位,挖掘开发教学知识的趣源,在教学中实施趣教,并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同时要积极的期望。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数学充满信心。相信数学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学生认真学习数学,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也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因为不断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有的同学往往努力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而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这样才对学习有兴趣,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兴趣的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高中教师切记不能忽视兴趣的重要性,相反还要更加的努力,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放在教学首位。
2、以人为本,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好和会学是两码事。新时期,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我们更注重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应满足于“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中,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以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它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才能终身受益。但学生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还是要靠后天培养。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与传授是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的揣摩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能力。
3、提高多媒体的使用率,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