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雕刻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雕刻的特征

篇1

关键词:古典主义;曼祖;文艺复兴;雕塑;颓废艺术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053-01

杰阿柯莫・曼祖(Giacomo Manzu,1908 - 1991 年),意大利雕塑家,1908年出生于贝加莫市的一个鞋匠家庭,1919年跟随民间艺人学习木雕、石雕以及金属雕刻的制作。1928年进入维罗纳艺术学院接受系统教育,读书期间曼祖对意大利传统雕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古代伊特鲁里亚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和19世纪的雕塑有着系统的梳理和学习。传统艺术对曼祖的艺术创造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那些经典元素和图式被他充分运用到艺术实践中,浓郁而丰沛的古典之风弥散于他的系列作品之中,曾经光耀整个人类文明史的意大利传统艺术也借助曼祖的之手重新获得新生。

曼祖选用的题材多是宗教中的人物故事,虽然源自《圣经》,但艺术形象同早期雕塑大师同类题材的作品有着极大差别,这种差异既是曼祖个人风格的体现,也是特定时代赋予其的文化印记。

1927年曼祖前往巴黎留学,在现代艺术的熏染下,这个年轻的意大利艺术家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风格,希望将传统题材 融入时代特质,在颠覆和扬弃中将表现、象征和抽象等极为流行形式融入到创作中。1930年曼祖重返意大利,定居在米兰。之后的几年中,他运用不同材质和主题进行创作,其中既有现代风格、语言前卫的作品,也有面向传统、从古典精华寻求可供表达的主题和元素。三十年代的意大利时逢纳粹主义蔓延,民族主义情绪支配着整个国家,艺术方面积极向古代看齐,文化复古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成为纳粹分子煽动民族情绪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确立政治合法化的基石。在这种民粹思想的挟裹下,整个意大利掀起民族复兴运动的思潮,古罗马帝国强大和文艺复兴的辉煌成为民族主义者标榜的典范和榜样。这个期间的意大利艺术与传统联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密切,绘画和雕塑艺术体现的尤为明显,曼祖的作品同样如此。

经过反复的对比和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成为曼祖最心仪的风格,他的多数作品都具有15世纪艺术家倡导的创作原则和表现技法。尤其是他的系列浮雕艺术,更是将多纳泰罗的技巧与智慧融入其中,以极度细微的变化塑造人物的形体结构,感性而充满力度。不同于多纳泰罗的真实与细致,曼祖手中的形象更为简洁单纯和富有戏剧性,巨大的团块、精彩的褶皱和弧线让厚重的形体和明快线条融为一体,唯美而精确。这组作品的出现是曼祖个人风格走向成熟的标志。创作于1939年的《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此期的代表作。

二战期间,除了大量的基督受难之类的宗教塑像,曼祖还创作了一些反应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创伤。

作为一个一个极富才华的艺术家,传承只是曼祖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途径和手段,无时不在的创新才是他最终的目的和理想。但标新立异或独辟蹊径的探索也给他带来许多困扰,常常引起人们的争议甚至是恶意诽谤,如他的《红衣主教》系列,虽然来自传统的母题,但人物却予以压缩变形处理。主教头戴高冠、表情肃穆,长袍将整个身体紧紧包裹起来,简单的轮廓让对象看起来犹如一个硕大的锥形侏儒,充满戏谑和嘲弄的艺术表现将庄重高贵的神职人员拖入了小丑的行列。艺术家含混暧昧的创作态度不仅招致了教会的痛恨,也引起了法西斯政府的不满,认为艺术家并没有再现古典的精髓,却热衷于“颓废艺术”的创作。“颓废艺术”是纳粹上台后对当时欧洲前卫艺术的统称,认为这些艺术消磨人的意志,是沉沦的、将人们引入迷茫的、有着强烈负面作用的艺术。因此这些艺术不能给人以正确引导的、缺乏真能量的文化糟粕。所以战前和战争期间,在纳粹分子的控制中的地区,很多从事前卫艺术探索的艺术家都不同程度受到迫害。

篇2

近年来,旅游市场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散客游”逐渐代替了“团队游”。我国散客旅游的比例虽然低于旅游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发展也十分迅速,已占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近半壁江山,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散客比例更大。散客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角。而经营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自由行的散客旅游者呈爆发性增长,这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接待能力也是一种考量。

扬州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是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山灵水秀风景如画,素以“绿杨城郭”著称于世。近年来,扬州城“北雄南秀”的园林风光及适宜居住的人文环境吸引着大批散客旅游者来扬州旅游。散客旅游逐渐成为扬州旅游市场的主体。本文笔者在扬州主要景点对散客旅游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着重从对扬州散客旅游者特征分析的角度了解扬州旅游接待服务与设施的现状,以期发现扬州散客市场接待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设性的建议,从而达到改善扬州旅游硬件设施、提高扬州旅游市场散客接待能力,最终吸引更多游客来扬旅游的目的。

一、扬州散客旅游者的基本特征

笔者通过针对来扬散客旅游者在年龄层次、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表1),从而归纳出扬州散客旅游者的基本特征。

(一)年龄层次以中老年为主

来扬的散客旅游者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占总人数的64.6%,其中中年人占43.8%,老年人占20.8%。中年人大多成家立业,收入稳定,具有一定经济条件,拥有自己的私家车,方便外出自驾游。老年人生活稳定,具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外出旅游,扬州是一座慢节奏的休闲城市,因而受到老年人的青睐。而30岁以下年龄的游客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4.5%。由此可见,要想增加来扬旅游的客流量,在稳步发展中老年市场的同时,要注意开发适合年轻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以此吸引以年轻旅游者为主的各年龄段的散客旅游者。

(二)受教育程度以大专以上为主

来扬的散客旅游者其文化程度达到大专、本科及研究生以上的有5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9.4%,所占比例最大,而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的人数仅仅只有14人,占总比例的14.2%。由此可见,扬州散客旅游者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这与扬州自身的文化性存在一定联系。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其城市自身以及当地旅游文化博大精深,因而来扬州的旅游者大多本身具有一定文化层次,对文化的追求较高。

(三)职业结构种类众多,层次不一

企事业单位人员占调查总人数的13.6%,国家公务人员占总人数的23%,学生占总人数的10.2%,而其他占总人数的40%,从而我们可知,来扬旅游的散客职业种类众多,层次不一。

(四)收入水平以中高层为主

扬州散客旅游者的月收入大部分处于中高层,占总比例的56.5%,集中在2001~4000元。这主要跟散客旅游者客源地的经济水平有关。来扬散客大多来自江苏省内,尤其是以苏、锡、常等苏南地区为主,苏南经济发达,因而其收入水平普遍较高。而其中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总人数的8%左右,我们推测此类人大多为学生,因为学生还在求学阶段,没有工作,因而没有稳定较高的经济来源。

(五)客源以江苏省内居多,扬州周边城市占主导

来扬州旅游的外地散客较多,其中又以江苏省内的游客居多,占总比例的63.6%。尤其是扬州周边城市,例如苏州、无锡、常州等,占总人数的42.7%。这不仅跟空间以及时间上的距离有关,其经济发达水平也起了决定性的因素。苏、锡、常等地经济相对发达,人们收入及消费水平较高,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更加激发了外出旅游的愿望。当然还有一部分省外的旅游者,占总比例的36.4%,这些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出游费用相对较高,因而出游人数较少。

二、扬州散客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一)旅游目的及对目的地感知的分析

1、旅游目的以观光旅游为主

来扬州旅游的散客大多是抱着观光旅游的目的,所占比例到达了56%。这跟扬州自身的旅游文化有关。扬州建城已有2500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盐商园宅,湖上园林众多,环境优美,2006年获得联合国颁发的“最佳人居环境奖”,是一个典型的休闲观光游览城市。从调查中获知,来扬旅游的散客没有纯粹以宗教朝拜为旅游目的的。这跟扬州自身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有关。扬州较之其他城市,虽然拥有比较良好的宗教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禅宗四大丛林之一的高F寺,全国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仙鹤寺,律宗祖庭的大明寺等诸多著名寺庙,但是扬州并没有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并发展成宗教旅游产品。因而如今扬州也只有一个大明寺,较为人们所熟知。散客来扬旅游的其他目的如休闲度假、探亲访友、会议商务、文化体育、健身疗养等所占比均为10%以下。

2、旅游次数多为初次来扬及停留时间多以一天为主

散客旅游者大多是第一次来扬州旅游,所占比例为82.3%,来扬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人数较少,所占比例为13.7%。由此可见,来扬旅游的散客旅游者重游率并不高。扬州散客旅游者在扬州旅游停留时间为一天的人数最多,所占比例达到67.7%,停留两天时间的,占总人数的24.0%,而停留三天及以上的人数较少,只有8.3%。在扬过夜的省内客源占总过夜人数的29%,其中苏南客源为6.5%,苏北为22.5%;省外客源占71%。过夜人数比例存在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距离因素,外省游客来扬旅游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且出行不易,因而来扬旅游一般会选择在当地过夜,鲜少有当天来回;苏北地区散客来扬旅游,由于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一般也较少会选择当天来回,通常会留宿扬州。另外,还有就是经济交通方面的因素,苏南相对而言经济更加发达,而且来扬旅游无论在时间或交通等方面都更为便捷,所以几乎不在扬过夜。散客旅游者来扬重游率不高,停留时间较短,也从侧面说明了扬州旅游不具备决定性的吸引力因素促使旅游者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留在扬州。

(二)旅游活动六要素分析

1、交通

(1)来扬旅行方式

在调查中,设计了飞机、火车、旅游大巴、自驾、自行车及徒步等几种旅行形式。 散客旅游者来扬州旅游大多选择自驾游,在所有旅行方式当中比重最大,将近有50%,其次便是选择火车的旅游者,所占比例为24%左右,在被调查游客中没有选择徒步和自行车的方式的旅游者。自驾游是国内旅游的一个大趋势,2015年在国内40亿旅游人次中,自驾游游客已占到58.5%以上,达到23.4亿人次。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国自驾游人数将达到58亿人次,比2015年翻一番多,约占到国内旅游人数的70%以上。[2]自驾游散客增多,这跟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关。自驾游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自由,行程的安排完全自主,更具灵活性和选择性。传统的团队游已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因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游形式。当然,扬州自驾游的火爆,这跟扬州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道路建设息息相关,也与通往主要客源地的高速高架的建设是分不开的。距离较远的客源选择火车是因为,相对机而言火车更为经济安全,飞机速度虽快,但就扬州机场目前的建设来看,并不是所有大中型城市都有直达扬州的航班。而且,相对于周边的南京机场、上海机场,扬州机场航空费用较贵、班次较少,较远的客源在选择飞机来扬时受到诸多限制,例如陕西西安的游客一般会选择火车的旅行方式。另外,来扬散客大多以中老年为主,而这部分人大多生活稳定,闲暇时间充足,出游选择火车,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发时间,可以更好地享受旅游的过程,另外,比较经济实惠,符合老年人的消费理念。

(2)城内出游方式

由图2可知,扬州城内出游交通的选择比较多元化,而以“自驾车”“出租车”“公共汽车”的选择人数比较多,所占总人数分别达到35%、26.2%和14.8%。从侧面也可反映出扬州城内的各地停车场建设,以及旅游景点班车的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大大便捷了散客旅游者在扬的旅游。

2、游览

散客旅游者来扬旅游几乎大多选择扬州七大著名景点“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汪氏小苑,大明寺,汉陵苑”中的2个或2个以上景点参观浏览。其中“瘦西湖”和“个园”几乎是来扬旅游的散客旅游者必去的两个景点,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100%。可见其知名度非常高,在扬州旅游景点中的地位也是首屈一指。近年来逐渐演变成为扬州城内另一大风景线的“双东街区”也越来越火热,游人众多,占总人数的49%。

3、住宿

在住宿问题上,大多旅游者依据“干净卫生”“精致舒适”要素选择所下榻的地方,这两要素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6.1%和28.2%,而对于所入住的地方要求“名气大”的人数较少,仅占7.2%。详见图3。由此可见,散客旅游者更在意自身的旅游舒适度,而不是空有名气缺乏内在的昂贵消费,同时这也说明了散客旅游者也在逐渐走向成熟。

4、饮食

(1)来扬就餐偏好的地点选择

散客旅游者来扬州旅游就餐一般更倾向于市中心附近,所占比例达到43.5%,其次是旅游景点附近,所占比例达到30.3%。市中心附近就餐为大多人所偏好,这是因为近年来扬州著名文昌商圈不断建设,市中心愈加繁华,无论是餐饮还是娱乐体系都渐渐一体化,游客选择众多。而著名景点附近越来越多的住宿饭店的建设,也使得旅游者的用餐更加方便。

(2)来扬就餐偏好的场所选择

散客选择“知名淮扬餐馆”就餐的旅游者人数较多,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41.6%。其次,选择“特色小吃摊点”的比例有32.3%,也是人数相对比较多的。扬州地处江淮地区,著名的淮扬菜享誉海内外,其精细的刀工,细致的选材,对于爱好美食的旅游者是一大诱惑。同时,扬州对于老城区维护得非常好,大街上一些特色摊点的师傅都是老扬州人,手艺非常好,食物口感也很好,吸引了很多旅游者。

5、购物

各地旅游者到扬州旅游大多都会购买一些扬州特产。例如,牛皮糖等吃食购买人数比例为28.7%,毛绒玩具所占比例为23.4%,扬州“三和四美”酱菜购买人数为18.3%,其他均有涉及,但没有购买漆器或玉器等商品的游客。牛皮糖口感适宜,价钱低廉,且包装多为盒装,较为精美,便于携带,可当作送人的礼品,所以购买者较多。“三和四美”酱菜口感鲜甜脆嫩,但多为玻璃瓶装,易碎且有一定重量故而不易携带。而散装的酱菜,多用普通塑料袋盛装,不够卫生,且塑料袋具有一定危害物质,直接接触食用的吃食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扬州酱菜虽名声四扬,但游客购买度并不高。扬州漆器玉器可谓名闻天下,但由于价格昂贵,且游客不易辨别真伪,因而一般鲜少有人购买。另外,有30.2%的散客旅游者认为扬州旅游商品设计过于普通,28.6%的旅游者认为扬州旅游商品缺乏当地特色,因而大大降低了他们购物的欲望。

6、娱乐

根据调查只有43%的人在扬州参加了娱乐活动,大部分散客旅游者表示扬州的娱乐项目种类并不丰富。在娱乐项目选择方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感受到了“体验式项目”,所占比例仅仅只有5.8%。而观看民俗表演的人数也仅占总人数的20.3%,体验主题公园娱乐项目的也只有17.3%。大多数散客旅游者反映扬州晚间娱乐项目种类太少,可供选择的空间较小。可见扬州娱乐项目建设还不完善,尤其是体验性项目,与周边苏州、常州等城市的差距较为明显,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三、关于扬州散客旅游者特征调查分析的结论

扬州散客旅游者是以职业稳定,经济收入颇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老年为主体。从地域范围来看,省内散客旅游者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又以来自苏南地区的散客旅游者居多。他们在扬州停留的平均时间为1天,多为初次来扬,故地重游的较少。

在扬州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中,扬州散客旅游者喜欢品尝具有当地地道的淮扬菜或特色小吃;选择干净卫生,精致舒适的住宿场所;在扬州旅游期间多选择自驾或者当地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游览的景点以瘦西湖、个园、大明寺以及双东街区为主;大多会选择购买牛皮糖等吃食,鲜少有购买漆器或玉器;在扬期间参加的以晚间娱乐项目为主的娱乐活动较少,选择空间小,主要是观看《春江花月夜》和《千秋粉黛》的表演。

“在旅游活动六要素中最满意的是什么”这一调查中,38.5%的人选择的“游览”这一要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饮食,占调查人数的23.1%。而选择购物和娱乐的较少,分别为8.5%和3.2%。详见图4。“在旅游活动六要素中最不满意的是什么”这一调查中,购物和娱乐的不满意度分别达到27.1%和26.1%,位居前列。详见图5。由此可见,扬州的旅游景区和餐饮企业的服务与设施比较完善,得到游客的高度认可,而旅游商店出售的旅游商品以及扬州旅游业界推出的以晚间娱乐项目为主的娱乐活动却存在较大问题。另外,从问卷调查来看,住宿和交通的满意度也不算高,这说明扬州住宿以及交通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完善扬州旅游接待服务与设施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旅游商品地方特色设计,不落俗套

在了解扬州当地的民俗风情、体现地域特色的基础上,扬州旅游商品应在开发上巧用心思,展现其独特性。外包装设计要体现扬州地方特色,例如在所有旅游商品的外包装上都带有扬州城标“五亭桥”的标志,扬州地域特色则一目了然。开发设计的最重要的原则是,让每一个购买扬州旅游商品的游客都有“看到这个商品,就想到了扬州”这样一个认识。有了扬州烙印,普通的商品也就成了扬州所特有的商品。那么,这个旅游商品的设计则真正做到了一枝独秀,形成了“品牌”效应,从而增加散客旅游者的购买欲望。

(二)加强娱乐项目建设,多开发民俗风情表演和体验型项目

扬州的当地民俗风情表演娱乐活动较少,典型代表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而《千秋粉黛》仅为极少数人所知。大多来扬散客旅游者表示《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表演很精彩,但也存在不足,与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的大型表演有一定差距。因此,可对其表演内容的种类定期转换表演形式,增强实景特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节目编排注重结合扬州史实,还原历史。《千秋粉黛》表演则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散客旅游者对其感兴趣程度,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扬州旅游部门也应大力扶持。同时《千秋粉黛》也可应散客旅游者需求扩大其表演场地,适当增加表演时间或减少表演项目,节目讲究“精”和“深入”。总而言之,对于这两个节目应深入挖掘,发展为成熟的旅游产品。

针对来扬散客旅游者在观赏游览当地著名景点,获得视觉与心灵的审美体验的同时,对体验性项目也想积极参与,想多观看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表演的心理需求,结合扬州当地特色,多开发旅游体验项目和表现扬州文化古韵系列的特色娱乐产品,增加游客的参与性。此外,还应大力支持传统戏剧的排练演出场所、传统手工艺的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活动场所建设。例如,在瘦西湖琼花林处开辟地方搭建戏台,让游客在观赏瘦西湖风光的同时,观看扬州木偶戏表演,小朋友也可上台参与。让散客旅游者观赏体验“双享受”。

(三)设计建造主题酒店,满足游客不同审美享受需要

在住宿方面,扬州相关企业部门应加强合作,多花心思,在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保证酒店内部设施的干净舒适,同时根据游客的审美需求设计主题酒店,营造出不同于传统酒店的住宿氛围,实行“一条龙服务”突出人性化和独特性,带给人新奇的审美享受以及享受舒适的服务,形成扬州“住”的一大亮点,从而增加扬州旅游的吸引力以及散客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四)发展旅游“慢行”交通,拓宽景点附近的停车场

在交通枢纽、游客集散中心、主要旅游景区之间开通旅游公交专线、旅游直通车,提升旅游干线交通与支线交通间的接驳能力,并且可以在观光旅游巴士车上配备电子讲解设备,让游客在乘车时可以对城市和景点进行深入了解,大力推行此种慢行旅游专属旅游交通。另外在景点附近整治好流动摊贩,保持秩序,将其与停车场划分开来,并且在景点附近开拓合理位置扩大停车场,增加停车位。

(五)加强散客旅游市场调研,了解游客多元化需求

篇3

东西塔与瑞云塔雕刻艺术

概述东西塔与瑞云塔的雕刻作品,分别代表了当时福建地区雕刻工艺的高超水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艺术风格。

1.东西塔及其雕刻概述:东西塔位于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前左右两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塔相距约200m。东塔名镇国塔(见图1),高48.27m;西塔名仁寿塔(见图2),高45.06m。西塔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间,为花岗石仿木八角形攒尖顶空心楼阁式建筑,塔身分为外壁、外走廊、内回廊、塔心柱等部分,层层收分,塔内中心为石砌八角形塔心柱,外为回廊,塔心以横梁、斗拱与塔的外墙相连结。东塔建造时间比西塔晚10年,建筑构造与西塔基本相同。东西塔从整体造型到营造结构设计缜密、工程浩大,反映了13世纪闽南乃至福建地区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东西塔每层嵌有佛教人物浮雕16尊,两塔共160尊,在须弥座上还有佛传图40幅、花卉鸟兽图48幅以及负塔侏儒16尊,这些雕刻使东西塔犹如一幅佛国的缩影,反映了佛教发展概况与佛教义理规制。虽然东西塔雕刻是南宋时期的作品,但由于泉州地处中国东南部,中原文化传入需一定的时间,因此文化发展速度较慢,所以还保留了部分唐代雕塑圆满、雄浑、大气的风格特征,同时又兼具宋代秀婉、细腻的特点。东西塔塔身雕刻的丰富与壮观在同时代我国其他古塔上是少见的。南宋时期,我国石窟造像艺术已接近尾声,所以东西塔雕刻可以认为是对我国佛教石雕艺术新的传承与发展。

2.瑞云塔及其雕刻概述:瑞云塔(见图3)始建于明万历34年(1606年),是福清人万历首辅叶向高之子符丞叶成学和知县凌汉聊募捐兴建,并由名匠李邦达负责设计与施工,最终于万历43年(1615年)完成,前后历经10年。瑞云塔建筑样式美观,造型挺拔,雕刻精湛,外观线条和谐,是典型的中国南方风格的楼阁式石塔,堪称明代石塔的瑰宝,1965年被公布为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瑞云塔为仿木构楼阁式空心塔,平面正八角形,共7层,高34.6m,由基座、塔身、塔盖和塔刹等4部分组成,塔身外设走廊,每层有腰檐,外形力求仿木构造,突出斗拱、梁柱等各种构件的作用与特点,逐层略有收分,整体造型笔直,古朴典雅。瑞云塔塔身自下而上布满了400余幅精美的雕刻,有佛、菩萨、罗汉、高僧、金刚、飞天、力士、麒麟、狮、奔马、玉兔、鹿、猴、花卉、树木、山水等形象。瑞云塔不仅外壁雕满了浮雕,而且塔内也有雕刻,每层塔心室内均设有佛龛,左右两边雕有菩萨、罗汉等像,甚至在每层台阶通道的顶部还刻有观音造像,堪称明代石雕的精品。东西塔与瑞云塔雕刻艺术虽创造于不同时代,相距达350余年,但均代表了当时民间雕刻工艺的最高水平,作为塔,它们之间有不少相同点,但也有许多差异之处。

东西塔与瑞云塔雕刻的对比

由于东西塔是由僧人主持建造的,具有浓厚的佛教义理和妙胜的含义,其中东塔代表东方娑婆世界,西塔代表西方极乐世界,因此,东西塔的雕刻内容紧密结合佛教的主题思想。东塔雕刻以佛教修行的5种境界即五乘为标准,从第一层到第五层依次为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与佛乘,并按照人物之间“性类相近,相应对称”的关系,每两尊一对排列在塔门和佛龛两边,形成尊卑有序、层次分明的佛教人物图,表现了东方娑婆世界的佛教精神。西塔代表的极乐世界提倡众生平等,因此,人物排列没有东塔如此分明的等级次序,而是相互穿插,每一层均有佛、菩萨、罗汉和高僧像。瑞云塔是由当地官员倡议建造的,具有佛塔和风水塔的双重功能,因此,雕刻在内容和排列上比较自由,不仅有佛、菩萨、罗汉、僧人等人物,还出现了大量与佛教关系不大的雕刻题材。通过对比东西塔与瑞云塔雕刻题材的差异性,可以窥见古塔雕刻艺术演变的状况。

1.佛菩萨造像的对比

东塔的佛菩萨雕刻严格遵照五乘来排列,第四层与第五层分别代表菩萨乘与佛乘,因此,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宝华菩萨、地藏菩萨等均在第四层,而第五层则为圆佛、通佛、三藏佛,以及释迦牟尼佛。西塔代表西方极乐世界,因此从二至五层,均有菩萨造像,如第二层的香积菩萨、妙音菩萨,第三层的无名菩萨,第四层的观世音菩萨、相信菩萨、光明菩萨、月光菩萨,以及第五层的清凉菩萨、宝昙华菩萨等。这些佛菩萨像都位于塔壁上,形象高大,刻画生动。瑞云塔佛菩萨像所处的位置相比东西塔较为隐蔽,如塔第一层塔壁除塔门外,其余七个面每一面塔壁佛龛上方有并列5尊结跏跌座的佛像,7面共35尊,但体量较小,动态统一,刻画简洁。二至七层塔壁外面,并没有佛菩萨像,只是在每层塔心室正中的佛龛内安放佛像,而只有第三层塔心室佛龛两边各有1尊普贤菩萨骑象雕像与文殊菩萨骑狮像。另外,每层通往上一层的石阶上方,分别雕有1小尊观世音菩萨像。总之,瑞云塔的佛菩萨造像相比其他雕刻数量少,体积较小,造型变化简单,均位于较次要的地方。可以看出,造塔者无意强调这些佛菩萨圣像,只起了点缀的作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东西塔雕刻十分突出佛菩萨形象的威严,而瑞云塔的佛菩萨像更像是其他雕刻的配景,这说明东西塔更加注重佛教意蕴的缔造与渲染,而瑞云塔的佛教气氛相对较弱。

2.高僧、罗汉造像的对比

东西塔高僧、罗汉造像的位置是遵照佛教中的规范顺序排列的。东塔第二、三层分别是声闻乘和缘觉乘。因此高僧、罗汉等像均集中在这两层,其中,寒山、拾得、丰干、法显、玄奘、宝志、慧思、道宣以及布袋和尚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僧都出现在第二层,代表他们的是声闻乘,而阿难、迦叶、普化、长眉、佛图澄、目连尊者等代表缘觉乘,均位于第三层。代表西方净土的西塔则各层塔壁都有高僧和罗汉形象,如第一层的普化和尚,第二层的寒山、拾得,第三层的目连尊者,第四层的唐三藏,第五层的香严大师,其中西塔第二层上的香积菩萨头戴七宝冠,项后有圆光,弯眉秀目,身穿天衣,脚踏莲花,左手执一只香炉,右手将檀香放入香炉里,而第三层的迦叶摩藤尊者圆光头顶,大耳穿环,面部丰满,身穿袈裟,左手施智慧印放胸前,右手执扇。东西塔的高僧、罗汉造型均较端庄严肃,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包含宗教意蕴。瑞云塔每层塔壁都有许多高僧、罗汉造像,数量比佛菩萨像更多,排列顺序较为自由。第一层塔壁佛龛两边,刻有2幅高僧、罗汉像,但面积都不大。第二层至第七层塔壁和佛龛两边的高僧、罗汉像是瑞云塔雕刻中较为突出的塑像,每尊高僧、罗汉像刻画得十分生动幽默,突出人物动态和表情,性格鲜明,特别是第四层塔壁的一幅罗汉穿鞋造像,滑稽有趣,塔的第二层至第五层佛龛上、下方,还有一些高僧、罗汉造像。这些高僧、罗汉的动态比较活跃,如第五层佛龛下的一幅浮雕,伏虎罗汉坐在老虎背上,而另一名僧人用双手抓住老虎的尾巴,似乎不舍罗汉离去,想留下他继续讲经说法,而在同一层的另一幅图中,一名高僧骑在马上,前有一名和尚牵着马绳,后还有一名和尚挑着扁担和行李,这幅图应该是描写西行取经的故事。第六层还有一幅高僧行脚图,中间2名僧人带着斗笠,双脚踩在云彩之上,左右两边各有一名侍者背着行李,显得风尘仆仆。这几幅雕刻作品充满了生活情趣,更像是将寻常百姓的生活形态加以提炼与夸张,人物动态有着世俗化印记。总体看来,东西塔高僧、罗汉造像颇为严肃,具有宗教神秘感和威严感,而瑞云塔高僧、罗汉从动态到表情都比较活泼,更加具有社会生活气息和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趋向世俗化特征。

3.神将、金刚等造像的对比

东西塔还有许多神将、金刚等造像。东塔第一层代表人天乘,因此神将和金刚像最多,如东、西、南、北方四大金刚神,还有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等四大天王,他们全都武士装束,威风凛凛,如东塔塔壁西北面的西方广目天王,武将打扮,头戴宝冠,大耳穿环,额上有净天眼,表情严肃,身披盔甲,彩带飞舞,狮蛮腰带,脚穿战袍,双手抱拳夹住金刚杵,而南方金刚神头戴宝冠,上身赤膊,锦带缠绕,面露怒相,手执金刚杵,赤脚套镯,具有古印度武将的风格特征。东西塔上的这些神将和金刚造像,作为护法神,全都孔武有力,威风八面,有着不可一世的气概,体现了佛教的崇高地位和宗教尊严。瑞云塔只有在每层塔门的两边立有神将形象,7个塔门共12尊,这些神将是瑞云塔雕刻中最高大的塑像,其中第一层塔门两边的神将,面含微笑、披坚执锐,神采奕奕,一手执剑,一手放在胸前,有着明代武将的衣着特征。比较东西塔与瑞云塔神将等的造型,瑞云塔神将显得温文尔雅,贴近百姓的生活,明显是借鉴当时武将的形象,远没有东西塔神将来得威武和严肃,而是有着文人的气质,更具亲和感。东西塔和瑞云塔须弥座八转角还有八尊负塔侏儒力士,他们都矮矮墩墩,几乎都是单腿跪地。两座塔的侏儒力士造型动态基本相同,只是东西塔侏儒力士的手脚更加粗壮。唯一明显不同的是,瑞云塔有两尊力士用手拿着海螺拼命地吹着,仿佛在用号令指挥其他力士们努力托住高大的石塔,而同样西塔也有力士在吹口哨,但只是把2个手指放在嘴里吹,逼真地反映了福清当地海边渔民自然悠闲的生活场景。东西塔里面的人物具有写实性特征,每个人物都反映了一个佛教故事,传递着深刻的佛教哲理,如童子求偈、青衣献花、忍辱仙人等佛本生故事,而瑞云塔的一些人物造像,少了几分宗教意味,却多了些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情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情景。

4.动物造像的对比

东西塔的动物造像基本处于配景位置。东塔须弥座上的佛传故事雕刻,包括佛本生故事、佛本行故事、佛教比喻故事等共40幅,由于故事的需要,往往会出现马、龙、象、兔、羊、猪、鸟、狮、蛇、鹿、虎、鼠等动物,但这些动物只是作为配景出现。可以看出,东西塔的动物除了双狮戏球和二龙抢珠中的狮子与龙等少数动物是瑞兽,其余的大都具有佛教故事中的比喻含义,如“三兽渡河”中的兔、马、象,只是用来比喻声闻、缘觉、如来三乘行法的深浅。“丘井狂象”里的大象是比喻人生无常,黑白双鼠比喻黑夜与白昼,四条毒蛇比喻地、水、火、风,而“薄荷示迹”中的猪则是菩萨为救度畜生道众生的化身。瑞云塔的动物形象有龙、凤凰、狮、麒麟、马、鹿、鹤、猴、兔、金翅鸟、喜鹊等,均为常见的瑞兽,具有吉祥的象征含义。塔雕中如麒麟嬉戏、双狮戏球、白马奔腾、麋鹿踏青等,无不体现造塔之人祈求幸福、平安的心理。麒麟作为神兽,来自天上;石狮是权力与威武的象征;马是雄壮、力量的象征,代表了民族生命力和进取精神;鹿是天庭瑶光星散开时生成的瑞兽,与神仙、仙鹤、灵芝、松柏在一起,布福增寿,保佑人民幸福安康,国家昌盛繁荣,而且“鹿”与官员俸禄的“禄”同音,代表了永享禄寿,加官进爵,这也反映了倡建瑞云塔官员们浓厚的儒家思想。另外,鹤是长生不老的仙禽,在我国民俗中,鹤与长寿永生、羽化升仙、平安祥和等寓意相伴随,含有道学思想,而“猴”读音同“侯”,有封侯的含义。东西塔动物雕刻更多是作为配景,虽然也出现不少动物,但几乎都是出现在佛传故事,不是主要形象,而是蕴含深刻的佛教哲理内涵,宣传教义成分更浓;而瑞云塔的各种动物雕刻往往作为主体形象出现,编具祈福之意。与东西塔相比,瑞云塔上的这些瑞兽蕴意更为丰富,不仅含有某些佛教内涵,还兼具儒家、道教以及民间风俗的含义,赋有喜庆、吉祥的象征性,寄托了当时官民的美好希望。

5.植物、山水造像的对比

东西塔的植物与山水雕刻几乎也是作为主体雕刻的配景。东塔的40幅佛传故事中众多的植物和山水图像皆是为了衬托佛教故事,如“玉象剃塔”里的花卉、“雪山苦行”中的树根、“童子求偈”和“田主放鹦”中的树木、“萨诃朝塔”中的山石等,这些植物和山水遵照现实主义的风格,造型风格写实。相比较而言,西塔须弥座和踏道两旁象眼板上的花卉图案还算较明显,造型完整,但与整座石塔雕刻相比,也是处次要地位。瑞云塔的一些植物与山水却是作为主要形象来表现的。如第三、四层塔壁佛龛下方的大型莲花图像,工匠们改变了原有中国传统莲花纹样严谨的装饰特征,模仿国画的造型风格,以浪漫主义的曲线来表现,虽然西塔石阶踏道边也有类似的莲花图案,但画面比较拥挤,缺少瑞云塔莲花的灵动感。瑞云塔三层塔壁的兰花造型飘逸灵动,清雅潇洒,几瓣兰叶向左右伸展开来,显得雄健刚劲,花朵在绿叶间绽放,风韵清丽,幽香清远,显然借鉴了国画中的兰花图,婷婷袅袅非常可爱,令游客从中品味到毛笔一波三折的韵味,感叹古代艺人巧夺天工的技艺。在塔的同一层外壁上还有图案,开着硕大的花朵,姿态优美,在风中昂首挺胸立着,令人肃然起敬。瑞云塔第三、四两层上的假山造型也颇为奇特,表面纹理纵横,姿态奇特竣削,曲折圆润,通灵剔透,具有苏州园林中太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征。塔上雕山石在许多塔中也有出现,但雕刻太湖石在我国古塔中却极其少见,在福建300余座古塔中也绝无仅有,颇具生活气息,反映了福清当地文人墨客向往抒情悠闲的生活情趣。总之,瑞云塔植物和山水形象比东西塔的更加飘逸,更具有明代文人画的风格特征。而东西塔的植物、山水形象只是佛教故事里的配景,并不代表宗教和哲学含义,相较之下,瑞云塔的山水植物所具有的文人气息与民风民俗特色,更多更直接地反映了当时福清地方文人士大夫和民众普遍的审美情趣。

东西塔与瑞云塔建造的不同历史背景

综上所述像,瑞云塔雕刻不同于东西塔,佛菩萨圣像明显减少,更贴近民间的罗汉、动物、植物、山水等造像和图案增多,且风格鲜明,集中地体现了福清民风、民情、民性。同样作为塔,东西塔与瑞云塔雕刻出现的这些异同点,究其因,与它们不同的建造背景有一定关系。

1.东西塔建造背景

我国佛教在隋唐是鼎盛时期,但由于唐末五代中原地区战乱,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中原的佛教日益衰落,而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帝王们多热心佛教。宋代福建的佛教寺院数量为全国之冠,泉州佛教也呈上升趋势。据《泉州府志》记载:“泉当宋初,山川社稷不能具坛,而寺观之存者凡千百数”,此时是泉州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众多寺院和僧人们拥有巨大的财力,佛教的发展达到新的高峰,当时泉州地区寺院多达170多座。原本东西塔是在唐通年间和五代后梁贞明时建造的木塔,因被火烧毁,后又建成砖塔。到了1228年,僧自证先将西塔改建成石塔,之后,东塔也改用石材。建塔期间,虽然有官员与民众参与,但主要还是由僧人来主持与设计,如僧本洪、僧法权、僧天赐等都曾主持建塔工程,因此东西塔完全按照佛教的仪轨进行雕刻,故其更多地体现了佛教的思想与观念,极具佛学含义。另一方面,东西塔的建造,体现了泉州佛教最兴旺的黄金时期,表明当时佛教已深深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之中,并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东西塔的建造,可以说是南宋泉州佛教极盛的标志。

2.瑞云塔建造背景

明代时期,中国佛教的发展缓慢,已经失去唐宋时期的繁荣,而且由于佛教与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此时的佛教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与民间信仰的结合中,与民风民俗进一步协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又由于当时风水学开始在我国盛行,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地区大量建造风水塔,较少有建如东西塔那样纯粹的大型佛塔,而瑞云塔建造的动因首要就是要建座风水塔。瑞云塔的建造,是为求得国家兴盛,人民富足,渴望改变风水,改善居住环境,宣扬儒家尊君孝道的思想,且还有“镇邪”之用[3]。瑞云塔是由一班福清当地儒生倡建的。儒生们热衷于科举取仕,求取功名,建造风水塔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因此,瑞云塔众多的雕刻,除了与佛教有关联的佛菩萨圣像、高僧、罗汉、莲花、狮子、龙凤、飞天、力士等外,还出现了许多与儒学、道学以及民俗有关的其他形象,如马、鹿、鹤、猴、兔、喜鹊等。瑞云塔雕刻艺术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思想与民俗特征,融合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包含了人的品格以及对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创造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建筑作品,将神圣世界同现世生活联系起来,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和谐圆满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明代佛塔不断世俗化的文化特征。从瑞云塔的雕刻中可以体会到,它的造型样式与表现手法均已突破了佛教仪轨的制约,体现工匠们的创意思维,反映了佛塔中国化的特色。瑞云塔雕刻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理想的向往,也表明了建造者具备福建民间艺术海纳百川、接纳多种文化思想的胸怀,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现实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把明代士大夫及民众的思想、情感、观念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东西塔与瑞云塔的雕刻艺术既有相同点,也有相当多的不同之处。

古塔雕刻艺术演变的文化学意义

1.反映了福建古塔雕刻艺术的历史沿革

如果把福建古塔建造年代以元代为界限,比较元代之前的塔雕刻和元代之后的塔雕刻,就会发现许多古塔存在着类似于东西塔与瑞云塔雕刻之间的差异性。元代之前(包括元代)的塔,如唐大中2年(848年)的连江仙塔、五代闽国永隆3年(941年)的福州乌山崇妙保圣坚牢塔、五代的仙游天中万寿塔、北宋元丰5年(1082年)的涌泉寺千佛陶塔、北宋政和7年(1117年)的长乐三峰寺塔、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的福清龙江祝圣塔,元至元2年(1336年)的石狮六胜塔等,均是典型的佛塔,塔上的雕刻虽然已有某些世俗化倾向,但主要还是体现了佛教的教理。元代之后的塔,如明万历16年(1588年)的连江含光塔、明万历31年(1603年)的福清鳌江宝塔、明万历年间的莆田雁塔、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的马尾罗星塔、清道光11年(1831年)的永泰联圭塔等的雕刻,则有着明显的儒、释、道以及当地民风民俗文化特征。因此,通过比较东西塔和瑞云塔的雕刻艺术,就能窥见福建古塔雕刻艺术的演变历程,进而反映出中国古塔的演变过程。

2.反映了中国佛教发展历程的演变

我国佛教文化在魏晋时期已初具规模,南北朝时趋于兴盛,至唐宋时期达到鼎盛。而宋代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佛教开始衰落,并逐步世俗化,佛教思想与民间信仰相互结合,成为明代以来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特色。自此,印度传入的佛教经过不断的中国化而最终形成了中国式的民族宗教,对社会心理和民族习俗都起了深刻的影响。可以发现,古塔雕刻内容是随着佛教文化发展的历程而演变,东西塔与瑞云塔雕刻题材的差异性,正反映了这种变化。

3.反映了中国不同时代人文思想追求与艺术取向

古塔雕刻题材的变化,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唐宋时期,佛塔还具有较为纯粹的佛教功能与佛学内涵。宋代以后,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禅宗得到快速发展,它所提倡的“平常心是道”的观念,使原本威严、神圣、高深的佛学逐渐进入普通、平常的世俗生活,淡化了佛教高不可攀的神秘气氛。随着佛教在我国不断地中国化与世俗化,也随着佛教与中国传统儒学与道教学说的融合,佛塔以及雕刻已逐渐由单纯的佛教功能,演变成具有儒、释、道及民间传统思想观念的建筑了,表现出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世俗化的趋向。从泉州东西塔雕刻到福清瑞云塔雕刻题材的演变过程,也正是佛教日趋世俗化的过程,是中国既有的民族意识将佛教文化消融吸纳过程的一个侧面反映,体现了不同时代人文思想的追求,也决定了艺术的取向,这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趋势。

结语

篇4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优良,古典家具的雕刻艺术更是为古典家具平添了几分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明清家具的雕刻装饰艺术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国的古典竹、木、牙、角器雕刻艺术品一脉相承,是受商周青铜器、春秋玉器、唐宋陶瓷器等雕刻艺术品的熏陶影响,吸纳其精神文化,体现在家具上的升华结晶。

精美的良木雕刻是古典工艺家具中主要的装饰手法,其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传统家具本身的外在价值,是中国古典艺术之奇珍。明代家具体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精华,其造型和做工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明式家具的雕刻艺术与先秦两汉传统艺术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与同时期其他工艺制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展示了明清两朝民族文化的精神,既表现了帝王富丽华贵的生活,也表现了文人崇尚高雅的心境,同时又反映了平民祈望祥和幸福的美好愿望。

2古典工艺家具雕刻艺术赏析

2.1美观多样的雕刻纹饰

古典工艺家具雕刻纹饰多样,雕刻图案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在明清时期家具雕刻达到艺术的顶峰。明式家具质朴简洁,在装饰上简单大方,主要是为了体现其材质美而形成具有清新雅致与明快的简约风格特点,其雕刻手艺精细而且结构比较严谨,根据家具的整体需求,对家具的局部进行适当的雕刻装饰。

按雕刻图案题材分类,明式家具雕刻图案是我国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无所不包,但其倾向于松兰竹梅等植物题材和龙凤祥瑞等动物题材,突出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主题,如连环、如意、云头等来表达平民对幸福祥和生活的美好愿望。

按雕刻图案所在位置来说,明式家具不同部位的雕饰图案基本形成了独立的雕饰样式,有一定的范式,主要是在家具的椅背、牙子(包括各类角牙、挂牙、站牙、牙板、牙头、券口、圈口及档板等)、腿足、端头、结子以及各类板面等部位雕饰,工精意巧,具有灵动的装饰效果。有些结构雕刻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还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另外,在家具的显眼部位通常以雕刻或线形雕刻装饰的手法做小面积雕刻装饰,与大面积素底形成鲜明对比,也是明式家具雕刻的常见形式。

2.2意蕴悠长的雕刻内涵

古典工艺家具雕刻的纹饰图案大多有固定的寓意,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累沉淀,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美好愿望的寄托。如植物类的雕刻纹饰中,不同的花卉植物依据它们自身的特点被赋予了不同的品质和寓意,如牡丹象征富贵华丽、莲花象征清正廉洁、梅花象征刚健傲骨、象征高洁优雅、兰花象征朴实无华等,传统的文化给它们寄予了一定的精神内涵。再如飞禽走兽类的雕刻纹饰,龙作为皇权和贵族的象征成为人们崇拜喜爱之物,云龙纹、拐子龙等龙纹多装饰在宫廷及皇族使用的家具上;凤作为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成为我国古代人民所崇拜的图腾。另外,在古典家具的雕刻纹饰中,很多将不同题材的图案组合在一起,将图案中的同音字和谐音巧妙运用,从而形成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五福捧寿”、“凤穿牡丹”、“福庆有余”、“麒麟送子”、“松鹤万年”等固定的搭配,这些吉祥的搭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盛行。

同时,古典家具雕刻图案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儒家倡导“修身”理念,梅兰竹菊四君子成为雕刻图案的首选之物;而飞天、莲荷、火焰等的纹饰则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以“寿”为主题的图案是道家长生不老思想的延续。

2.3日趋成熟的雕刻工艺

家具雕刻的工艺在能工巧匠的不断实践探索下,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雕刻技法包括圆雕、浮雕、透雕、半浮雕半透雕等,明清家具充分运用了雕、嵌、描、堆等工艺手法,雕与嵌是清式家具装饰的主要方法,清代除了继承明代原有的竹嵌、玉嵌、石嵌等形式外,又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珐琅嵌、瓷嵌和骨木镶嵌。其雕刻工艺程序流程主要由“拓样”、“制粗坯”和“扫活”三大部分构成。

(1)拓样。将预先设计好的雕刻纹样绘制到雕刻工件上,形成雕刻的参考纹样,即“拓样”程序,是雕刻加工的重要步骤,对后续加工及雕刻部件最后的美观性有直接的影响。在进行拓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拓样用的纸要轻薄通透和柔软,显露出木材本色的同时要完全贴合在木材表面;在处理较大的纹样尺寸或对称式分布和形状复杂的纹样时,可将纹样分块复制,但要注意拼接处纹样切忌重叠;粘贴时应将浆糊刷在工件上,而非纹样上,避免中间出现气泡和杂质。

(2)粗坯雕制。把拓样处理后的雕刻工件,根据整个纹样的设计意图和表现形式,经过凿、锯、磨等加工出具有纹样轮廓的雏形。进行粗坯雕刻要等拓样贴纸牢固后进行,经镂空和去边后的工件即可进行“锉毛边”的处理,在浮雕制粗坯的过程中存在前期“铣地”处理的要求。

(3)扫活。在扫活之前要先用圆槌敲打各种型号的铲和凿,避免直接进行铲削造成雕刻纹样的破坏,然后用光木锉、尖木锉、刮刀片及型号较小的铲刀对基本完成的雕刻纹样进行细致的修补,修补后用砂纸将其打磨至光滑。

3对现代家具装饰的借鉴意义

现代家具在进行装饰时,很多都采用雕刻装饰大量的传统图案,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但由于题材和雕刻装饰的形式都是从明清家具上直接吸收借鉴,甚至全盘抄袭明清家具的雕刻纹饰,缺乏应有的创新,失去中式家具应有的韵味和风格,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和审美需求。

因此,在借鉴古典工艺家具雕刻艺术时,要对古典家具雕刻图案进行提炼:首先,要选择寓意美好的图案,如龙凤麒麟等祥禽瑞兽,运用象征和寓意等的手法,体现对“乐”感文化的追求;其次,要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将自然界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等作为设计的题材,并将美好的寓意赋予其上,体现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再次,要体现含蓄美的文化特征,运用“藏”与“隐”的手法,追求“言不尽意,弦外有音”的物我交融的意境,体现质朴与协调的审美情趣,强调家具与环境,家具与人的协调融合;最后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偏好有所不同,在进行家具装饰图案的设计制作时,要结合当代特点,进行简约和适度装饰,体现现代人的个性和追求。

在进行现代家具装饰设计时,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怀旧情怀。同时要改良雕刻工艺,克服传统雕刻工艺中的缺陷,加强对设计人才的培养,考虑用电脑制图设计,增强雕刻图案的精准性,加强技术的提高,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益,加强雕刻工艺的技术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管理,融入新的材料,设计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家具装饰。

篇5

装饰纹样主要通过各项组成结构对建筑特色进行展现,取材内容非常宽泛,内容形式多样,在中国建筑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在传统建筑中设计人员常通过装饰纹样对建筑艺术性进行展现,形成系统、完善装饰体系。在传统建筑中人们常在门窗、梁柱、檐口、房檐等位置雕刻人物、花鸟、山水等,通过装饰纹样的绘制消除建筑的单调性,提升建筑的美观效果。上述装饰纹样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或神话故事,或历史人物,或寓意吉祥,或期盼平安,内容形式非常丰富,表现效果各不相同。上述不同风格、特色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生命力,让死板的建筑灵动起来,从本质上丰富了现代化建筑的精神文化体系,对建筑表现力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上述装饰纹样也得到了非常好的传承运用。现代设计中通过对传统结构的分析对建筑中的纹样进行选取,将建筑艺术通过纹样进行展现。随着装饰纹样设计内容的不断丰富和人们对纹样认识的不断深入,当前纹样的类型已经逐渐分为植物纹、几何纹、冰裂纹等几大类。苏州博物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就引入了上述装饰纹样设计理念,在馆庁内部构架、展台等上镶嵌吉祥纹样,让建筑馆与文物相得益彰,将文化知识的沉淀,给人一种悠扬、优雅的感受。该馆建设中将装饰纹样应用到了许多方面,使建筑整体与苏州文化特征紧密融合在一起,提升了建筑馆的传统文化气息,让人们在视觉上了解传统文化魅力,加深了对文化的感知。

2雕刻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雕刻艺术设计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加工,有效改善了建筑的整体风格,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国建筑雕刻艺术历史渊源流长,雕刻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有效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传统建筑装饰雕刻艺术设计主要分为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木雕主要是对建筑结构中的柱、椽、梁等木质结构进行图案雕刻,通过不同手法、技术等将纹路、文字、图案等展现在木质结构上,形成一种古朴灵秀的淡雅之美,增添雅舍雅风,有效改善了建筑结构的感染力。石雕主要是在台阶、石碑、石狮等石头结构上的雕刻,常通过钻、凿、刻、磨等处理手法完成,将图案展现在石头结构上,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砖雕是在砖结构基础上刻制图案、花纹等,以砖为画板对生活进行标绘,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将雕刻技术非常好的融入到了现代建筑,尤其是石雕和砖雕技术。设计人员常在特色民居、园林景点等场所进行雕刻技术应用,有效改善了上述建筑的展现效果,提升了建筑结构的艺术性。除此之外,在雕刻艺术设计应用到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了钢结构雕刻、水泥雕刻技术等。设计人员依照现代化建筑内容需求,将雕刻技术与现代化建筑元素紧密融合,从根本上改善了现代建筑表现效果。当前民居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常选取木雕艺术作为主要装饰结构,增添了居室的艺术气息。这种雕刻装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了现代建筑艺术特征的展现效果,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为建筑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3总结

篇6

关键词:云浮石雕;艺术特征;文化价值

广东云浮,又被称为石城,位于中国华南西江南岸、是连接广东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枢纽,系著名旅游风景名城,全国有名的“石材王国”,文化特色鲜明,民间文化资源丰厚,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地质资源等原因,形成特色民间文化产业----云浮石雕。云浮有全国最全的大理石品种,因此云浮石雕品种繁多,五彩缤纷。同时云浮石材坚持走高端细造的理念,石雕做得非常的专、精、细,产品的深度挖掘很到位,云浮石雕经过逐步发展,迄今为止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着典型的南派雕刻风格特征,讲究形神兼备,富有动感和气势,而且具有动态美和神态美,更注重的突出纤巧、精细、神奇,含有细节语言,富有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云浮人让自己所雕刻出来的石雕作品摆脱了北方传统特征,汲取了闽南青山秀水的灵气,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艺术特征,从而影响了中国石雕艺术的半壁江山。

云浮石雕发展期是在明朝后期到清代,这个时期也正是南派石雕艺术脱离北派传统的一个时期,是南派雕刻艺术自立门户与北派艺术并驾齐驱的一个过度时期。这个时期的云浮石雕作品改变了过去雕刻艺术中只注重“形似”的刻法,从而达到了“神似”的艺术境界,努力通过石雕作品去表达一种精神实质和象征意义。明朝万历年间,云石雕刻工艺就分为建筑实用装饰、家居用品、天然石板画、石碑等不同的石雕工艺行业。据《云浮县志》记载:肇庆水月宫有一块石碑,上刻“水月宫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东安县(即现在的云城区和云安县)所产所刻。证明400多年前,云浮已有云石工艺石匠加工石板材和雕刻云石工艺了。清咸丰7年(1857年),云浮、阳春交界处的富林镇莲塘岗咀村的张源昌在红塘板山设厂,生产云石板材和建筑装饰实用工艺。尽管是作坊生产,但当时他的产品已远销到新加坡等国家。清末,县城附近的罗斗岗、张屋、石脚围一带,民间加工雕刻云石工艺的活动已相当频繁。解放前,云浮石艺人曾把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日定为凿石师傅旦,解放后因破除封建迷信而废除。

明清时期和民国初期,当地一些村落、氏族大兴建造庙宇、宗祠,如春岗山的龙母庙(已毁)、区委大院内的关帝庙(已毁)、云城的陈太保祠(已毁)、城西的城隍庙(现尚存一亭)、城基路的吴家大屋(吴氏宗祠)、腰古镇程氏大宗祠、河口初城村的李家祠等等,这些庙宇、宗祠内的柱座、门座、地脚、石狮、石屏风等等的建筑实用装饰石雕石刻工艺,尤其是家居用石刻装饰工艺,其工艺水平已有相当造诣。除此之外,这些石雕工匠还根据云石片的天然纹理,创作出如幻如真的天然石板画。四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使得云浮石雕完整地纪录了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文明成果,展示了一幅清晰的历史文化的画卷,实现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物化,成为一种综合的、有鲜明特征的物质形态。因此,云浮世道艺术本身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广东民间文化产业品牌培育与建设中应重点保护和挖掘的内容。

云浮石雕在传承历程中与诸多社会文化现象反复交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艺术面貌和制作技艺。具有独特的南派艺术的审美特质与区域文化价值。云浮人丰富的想象力、朴实而细腻的情感和浪漫的精神就是这种区域文化特征的体现。对于石雕艺术而言,其所呈现的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艺术特色,即不唯形似,而更多地从直观感受出发,注重神韵,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和情感的塑造,着重表达人物的精神与气质。所以云浮石雕的造型简洁、洗炼,体态挺秀、舒展,丰盈圆满,线条流畅而生动。这一点至今在云浮石雕艺术中仍能清楚地体现出来。这种性格特征使得云浮石雕艺人在极其恶略、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不折不挠,坚忍不拔。反映在石雕艺术的创作中就是深思熟虑,构思精巧。

石雕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仅仅需要美术、绘画、书法、雕刻等综合性技能人才,更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云浮石雕艺术经久而未衰,这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力量,是云浮石雕艺人钟情于石雕艺术的特有情怀。对于雕刻艺人和拥有雕刻文化的曲阳民众而言,作为此文化的主体,他们是来自社会底层的最普通的民众,自幼受当地民风、民俗熏染,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特定的乡土文化结构、审美心理和审美尺度。因此,在他们的石雕作品中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艺人们同云浮的普通百姓一样,生活劳作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深知民间的诸多喜好,而这些喜好就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柳树,被以生命的形式融入雕刻之中,因此,云浮雕刻艺术具有巨大的精神功利性,即精神上的实用价值。它能给民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增强区域凝聚力和区域认同感,这些正是云浮石雕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其艺术价值中最珍贵的部分也体现在这里。这一点也是区域文化自信建立的重要支柱。它诠释了当地的风貌特征和人文习俗、思想信仰,以独特的石雕艺术语言,成为广东文化的重要载体。

云浮人用独特的文化精神视角,将其融入自己的石雕艺术创作中,使得云浮的石雕产业与时俱进,不仅走出云浮走向全国,而且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石雕行业拥有一席之地。而且云浮的石雕文化已经在世界艺术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它的影响力还在不断地提高。但是由于云浮的石材雕刻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大规模加工能力,其创作基础和产业形势均不容乐观。所以要把云浮石雕的文化传播的更好,让其影响力更深更广,还要求我石雕艺人能够孜孜不倦的去承担传承、发展和创新的责任。

参考文献:

篇7

作者:黄强生 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社会发展,口腔病患者对修复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向口腔修复工艺及修复体制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史、教育及经济等原因,造成了我国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口腔修复学的发展和形成“精品齿科”的需要。随着我国的入世,口腔修复体的制作将向国际化、规范化目标迈进。牙体解剖学是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掌握了牙体解剖学的理论后,有必要进行牙体形态的雕刻训练,通过反复训练,可以逐渐熟悉与掌握牙体的解剖形态与特征,对每一颗牙达到理解并诠释其特征。雕牙是口腔修复工艺的一项基本功训练,[1]只有牙雕得好、雕得像、雕得美,这样才能在口腔修复工作中得心应手。

我校注重对学生牙体解剖形态雕塑技能训练的强化,以达到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目的,使学生能面向当前适应生产实际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及适应职业变化打下较扎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牙体解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了将来制作高质量修复体将美学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为了学生适应市场及就业的需要,我校探索研究在遵守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基础上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原有的基础课、普通课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删减,增加了专业课、雕牙实训课的课时。把原《口腔解剖生理学》中的牙体形态雕塑的内容拿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牙体雕刻技术课),并制定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牙体解剖形态雕塑技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形式及测评标准。注重强化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练地掌握牙体形态雕塑技能。成为一个具有较好工艺技术及技能的口腔修复技术人员,以适应社会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具体实施办法:在我校2010级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三个班,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安排了牙体雕刻技术实训课,将其一直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过程中。在雕牙训练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对临床拔除的离体牙进行详细的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制定出统计表,然后,要求学生按标准对每一颗牙进行牙体形态描绘,熟练之后再按前后牙及难易程度对照标准模型先进行放大倍数的蜡牙的雕刻和石膏牙的雕刻(雕牙用标准模型和雕刻器械人手一套)。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要完成约1000颗左右的牙体雕刻(每天2颗),先雕刻3倍大的石膏牙,目的是把每一个牙齿的细节都体现出来,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牙体的细微结构。既能看得见、又能摸得着,使学生对牙体有一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其具体的雕刻方法我们分别采用了现有教材中的方法和日进公司教授的方法及德国技师教授的方法等多种方法。在每雕刻两个3倍的石膏牙后,再进行2倍、1.5倍及1倍石膏牙的雕刻,1倍石膏牙的雕刻量要大,使学生对一颗牙齿的认识逐渐过渡到牙体的真实状态。在训练中,我们重点强化了上颌1、3、4、6、下颌6等牙体形态的雕塑。牙列具有复杂的形态,牙体雕刻不仅仅要做到形态的雕刻与参照物相似,更要符合牙列的生理结构,在牙列中雕刻不仅要有正常的牙合曲线,还要与对颌牙有良好的咬合关系。这种在牙列中进行的牙体雕刻和滴塑,更接近真实牙的情况。最后,进行烤瓷内冠滴蜡法制作。

同时,我们也在考试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加大了技能考核的力度,每两周由教务科组织专人监考的实做考核,选派两名非任课的口腔专业高级讲师进行两轮打分后给出最后成绩。对不及格者要进行补考,并每年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口腔雕牙竞赛,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一活动,唤起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并养成勤学苦练的好习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为每位同学配备了一套标准的牙体解剖模型和雕牙用工具,供同学进行临摩,并购置了大量各种放大倍数的牙体解剖模型教具,制作了相关的教学录像片和多媒体课件。雕牙是制作口腔修复体,特别是金属烤瓷修复及其他材料的冠、桥修复与铸造修复的基本功。雕刻的好坏与否关系着修复体的成败。因此,加强对形态训练等修复工艺基本功的练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将牙体解剖形态雕塑课程化是实现培养合格口腔工艺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篇8

关键词:古典建筑;西方柱式;中国顶式;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184-01

西方古典建筑,以希腊神庙为辉煌的开端和历史的典范,其最主要的文化特征是由于历史形成的柱式之美。在罗马时期,继承希腊出现了塔什干和组合。这一组合一度被奉为造型的楷模,极大地影响了以后的西方建筑尤其是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建筑。在建筑理论中,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著名的《建筑十书》,就论述了古希腊乃至罗马神庙和柱式。

中国古典建筑与古希腊、罗马柱式系统相比较,其除了材质以外的视觉差异主要来自于柱子与屋顶的比较,也就是说,西方古建筑是以柱式为美,而中国古建筑与之媲美的则是屋顶,或者说在于顶式系统的丰富性――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而其最主要的文化特征,可说是历史形成的“飞檐翼角”之美。

马克思曾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可见,神话文化对希腊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当然这也同样表现在建筑艺术,尤其是神庙建筑之上。最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侬神庙,神庙主要供奉智慧女神雅典娜,也就可以认为,没有雅典娜以及有关的神话和信仰,也就不会有帕提侬神庙了。正如黑格尔言“古典建筑的庙宇要有一个神住在里面,于是雕刻就把具有造型艺术美的神放在里面。”然而,这一功用的表达又离不开雕刻文化的介入。

希腊古建筑柱式之所以颇易受到凝铸着人体比例意识的雕刻文化的影响,除了雕刻是当时当时希腊精神的表征、希腊文化的核心外,特别是由于希腊古典建筑与雕刻在材料上都是采用石材,因为材料的共同性,所以决定了加工手法的相似――都是要用刻凿功夫,从而“把石头作为一种艺术品”。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大家兼建筑史米开朗琪罗曾说,最好的雕刻作品。就是从山上滚下去也滚不坏,因为它是坚硬的团块。同样,希腊神庙及其石柱也是牢固得非经严重的天灾人祸不易损坏,而且即便是残缺了仍然是一种美。这是希腊建筑及古典柱式之所以能够或多或少地具有雕刻文化特征的一些依据。

中国古建筑的文化特征,主要的不是以木柱为美,而是以屋顶――飞檐翼角为美。早在《诗经》中人们就用事的语言描绘这种美了,《小雅・斯干》描述周王的宫室,就有“如鸟斯革,如斯飞”这样的名句。距专业人士考证,从建筑史上看,周代决没有达到这种工程技术水平,当时虽然已开始出现木构架建筑,但大体上还离不开“版筑墙。”可考证的飞檐翼角的顶式结构,一直要到汉代才有雏形。故可知,周代这样的描述是“超现实”。因为后世确实现实地出现了这样的顶式结构,故被认为这是一种“浪漫精神所启迪的一种‘文化超前意识’”。而它的产生必然是精神气候和文化背景不断孕育的结果。

从周往前溯源,可知中国原始时代的艺术文化有着强烈的飞翔意识,这种文化意识在艺术领域中又集中表现在乐舞之中。这种飞翔意识其美学特征是浪漫的,表现出狂放而热烈的飞动之势,不像古希腊雕塑那般“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温克尔曼),也不像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那样是一种静穆牢固的空间存在,而是一种截然相反的动态之美。

虽然中国的神话是零碎不完整的,但是人们仍可从中寻觅到飞翔意识为特征的乐舞文化的踪迹,早在洪荒初辟的时代,龙凤就是先民图腾崇拜和艺术创造的对象,龙飞凤舞就是中华民族腾飞精神的渊源和表征,原始乐舞和飞鸟的渊源关系由来已久。

在原始时代的种种文化中、意识类型中,联接着飞翔意识的乐舞文化可说是核心,正如古希腊凝铸着人体意识的雕刻文化是当时的文化核心一样,乐舞文化――飞翔意识作为文化核心也必然会影响当时诗人对建筑的歌咏,于是便有“如鸟斯革,如斯飞”这样的句子留传至今。

就建筑的内部原因来看,汉初“非壮丽无以重威”的宫殿的大规模建造,标志着建筑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根据当代学者研究,到汉朝,木构架的建筑技术,在当时已经渐趋成熟,屋顶已经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悬山、囤顶、攒尖和歇山……甚至在汉朝还出现了由庑殿顶和庇檐组合后发展而成的重檐屋顶。至东汉,斗拱结构艺术也开始成熟……

篇9

关键词:曲阳;雕刻产业集群;规划

一、曲阳雕刻产业发展概述

河北曲阳县雕刻技艺兴于汉而盛于唐。得天独厚的大理石资源、两千年传承不衰的雕刻技艺,成就了曲阳在艺术殿堂的历史地位。1995年国务院正式将曲阳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2006年6月,“曲阳石雕”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阳的石雕企业主要定龙公路为轴线,在两侧成翼状分布,目前重点建设“东方雕刻城”,从生产规模来看,全县雕刻企业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0多家,建立企业集团3个,这些集群内的大型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技术实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已经成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集群内多数企业已经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并逐年增加投入进行技术改造。

二、曲阳雕刻产业集群化发展必要性分析

目前曲阳雕刻产业已经显现出了产业集群“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初级阶段所表现出的基础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促进集群的“节点密切联系”与“形成复杂有机整体”的关键性特征凸现,实现信息通畅、协调发展、整体激发“产业集群效应”。曲阳雕刻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与扩散效应。产业集群一旦形成,民间经济固有的发展活力经过集聚后将加倍放大,从而为曲阳地方经济形成日益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合理的资源配置格局奠定基础,为区域经济的整合和雕刻支柱产业的形成奠定基础,为地方经济的技术创新和整体进步奠定基础。

三、曲阳雕刻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的设想

(一)总体目标

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曲阳雕刻产业集群。促进雕刻业的发展模式的外延扩张与内涵打造的双向延展,成为产业结构合理、支撑体系完善,资源利用节约,专业市场繁荣,经济效益突出、创新能力强劲的特色产业基地,使雕刻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拉动曲阳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发展计划

争取用3-5年的时间,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形成充满活力、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雕刻产业集群。

1、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尽快实现规模化联合采购及参与矿山开采的突破。建设可靠的资源保障体系是曲阳石材产业发展的基础。一是控制资源,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供给成本。参与异地开发资源就可形成对资源控制力。大规模采购将提高讨价还价的能力,提高采购效率和资源供给质量,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品质。曲阳目前都是中小企业,企业个体又没有能力构成大规模的采购能力,因此,实施联合采购是一条有效途径。

2、全面推进营销平台建设,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化市场方面实现突破。对企业而言,仅仅简单做好生产和服务工作,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胜,将十分困难的。企业必须开展营销活动,通过营销来推销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同样,对于一个产业集群而言,不营销就没有景气,产业营销的目的就是要扩大产业影响,为企业建立营销的平台,国内成功的经验表明,大规模的专业市场对拉动产业发展作用巨大。曲阳石材产业的营销工作已有了一定基础,建立了曲阳国际石材城;有一定的开办和参与石材展览会经验;“曲阳石材”已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品牌。

3、人才培育方面有突破性进展,率先在骨干企业中实现突破,造就一批现代企业家,艺术、管理等类型的人才。目前曲阳的石材产业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初级阶段,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产业要完成第二次创业,对人才要求也进入了更高层次。人才缺乏问题已困扰着曲阳石材产业的发展。构筑现代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队伍,是造就曲阳现代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群产业和企业的迫切要求。因此一定要在现代企业家、艺术和管理等类产业人才培育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建立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和条件,包括建立培训条件及对有贡献人才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政策。

4、依托资源、专业市场,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优势企业培育的突破。骨干企业不强、缺乏对产业的带动力,这是曲阳的瓶颈性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是一项贯彻始终的长期战略任务。在现有的条件下,应抓住机遇、找到突破口,实现培育强势企业的突破。石材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较快,已成为曲阳石材业新的增长点。一些企业的发展前景很乐观,石材机械制造的企业结构基本与石材加工业相同,因此应借市场旺势,加大力度培育这一领域的优势企业。

5、在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上有突破性进展。优势企业的培育、人才的培养及对原始创新的鼓励机制,初步形成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及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程波.我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5.

3、黄月玲.产业群的区域经济效应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2.

4、李瑞林.武友德.落后地区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学术探索,2006(6).

5、崔丽红.产业集群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文化建设,2006(9).

篇10

2011年12月12日,原告数控立体雕刻机(以下简称雕刻机)专利权人吴善旺的人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一中院)提交了证据保全申请书,申请对上海某区家具厂(以下简称家具厂)内一台涉嫌专利侵权的雕刻机进行证据保全。同年12月26日,一中院作出(2011)沪一中民保字第26号民事裁定书,裁定以拍照、摄像的方式保全被申请人家具厂内的雕刻机一台。2011年12月28日,一中院的两位保全法官到家具厂进行了拍照、摄像等证据保全,保全时还发现了另外一台涉嫌侵权的雕刻机,并当场对家具厂的总经理做了调查笔录。2012年1月12日,原告人到一中院家具厂侵犯原告发明专利权。同年1月16日,一中院正式受理原告诉被告家具厂侵害其发明专利权案,案号为(2012)沪一中民五(知)初字第24号,并立即排期定于2012年3月7日开庭审理。2012年1月31日,被告家具厂主动与原告吴善旺达成和解意向,并签订了和解协议,被告向原告支付一定的专利许可使用费,并承诺不再购买和使用其他侵权机器。

立体雕刻

2011年12月8日中午,我接起手机,电话那头传来一位男士的声音,一听便知是浙江人。这位男士说话中气很足,语速很快,自称是浙江台州一家企业的老总,叫吴善旺。吴善旺在电话中说,他于2008年发明了数控立体雕刻机专利,因其实用性强、市场广大,不久仿造者便蜂拥而至,为此,他在全国各地维权。最近,他发现在上海也有大量侵权产品使用者,了解到我打过不少成功的专利侵权官司,这次在上海维权欲聘请我作为其人,对此我欣然同意,并约定次日上午到所面谈。

次日一早,我还未到所,吴善旺在电话中就说已到我所门口,好在助手张兵已到,便先予接待。我到的时候,吴善旺正在介绍他的专利,见到我便起身与我握手。吴总约四十来岁,个子不高,精神饱满,是个典型的浙商,精明能干,雷厉风行。吴总先介绍他的企业是玉环圣弘法数控雕刻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弘法公司),主打产品是数控立体雕刻机,年产值规模已近亿元。在交谈过程中,我感到吴总不但善于经营,而且还崇尚发明创造,近年来在雕刻机上申请了不少发明专利。

涉案专利是吴总于2008年3月6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申请,并于2011年7月20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ZL200810060107.X。该发明提供了一种立体雕刻机,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雕刻机滑动不顺畅,稳定性差和传动精度低的问题。该立体雕刻机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方按水平横向设置的横梁,在横梁的侧面上设置用于安装若干刀具的刀具架,在刀具架和横梁之间设有与水平横向的横导轨相连接的横拖板,在横拖板和刀具架之间设有以垂直设置的竖导轨相连接的竖拖块,刀具架固定在竖拖块上,横梁下方设有工作平台,在工作平台上设置与刀具数量相同的工件夹持机构,在机架和工作平台之间至少有一条水平纵向放置的纵导轨相连接,在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工作平台沿纵导轨移动的驱动机构三。该立体雕刻机具有运动稳定性高、移动和定位精度高的特点,且可连续加工,与原来的平面雕刻机相比,速度大大加快。

杀“鸡”儆“猴”

圣弘法公司自申请雕刻机专利以来,凭借其专利技术优势,生产了大量雕刻机,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特别是小型1-12头旋转数控雕刻机在市场上更是销售火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仿造产品。2011年5月,圣弘法公司经调查,发现有原圣弘法公司员工离职后,将制造技术及生产工艺带到台州等地其他公司,生产侵权产品。为此,2011年9月吴总曾先后向台州和杭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进行维权,最终均以调解结案,维权成功。

2011年11月,吴总又发现上海不少家具厂在使用涉嫌侵犯其专利权的雕刻机。据了解,上海有不少家具厂曾通过商购买、使用圣弘法公司生产的雕刻机,这些家具厂如果都使用侵权产品,将对圣弘法公司的市场销售带来严重影响。

2011年12月9日当天,吴总就与我所签订了聘请合同,并特别授权我所维权,并要求我们对涉嫌侵权产品使用者主张权利,以制止他们继续使用侵权产品。接着,吴总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雕刻机的仿造者均为散兵游勇,多为浙江的个体小作坊,偷偷地生产,悄悄地销售,难以掌握其确凿证据,也难以索赔;另一方面,使用侵权产品的家具厂也是专利侵权者,同样可以作为被告,而且只要有确凿证据,也可以要求其停止使用。吴总提出的这种做法似乎有舍本取末之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根据上述情况的对比,专利侵权产品使用者更为方便有利,并且上海这家家具厂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本地家具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影响,一旦家具厂成功后,就树立了一个典型,可以震慑其他家具厂,起到杀鸡做猴的作用,最终使侵权机器的生产者因销售下降、成本上升而亏损淘汰。我们听后,觉得吴总言之有理,便按照他的思路制定了诉讼策略――以家具厂为诉讼被告。

接着,我们根据吴总所提供的相关证据对专利的稳定性和是否侵权问题详细地进行了分析论证。

我们对专利的稳定性很有信心,因为涉案专利为发明专利,在授权过程中已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实质审查。如果是实用新型专利,那么诉前还要经有关部门进行专利检索,以证明该专利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关于是否侵权就要看涉嫌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必要技术特征是否相同或等同,如是相同或等同则构成侵权,否则不构成侵权。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又对相关证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作为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原告,至少需要提供两类证据,即权利证据和侵权证据。本案中,我们可以向法庭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因此权利证据比较简单。但在侵权证据方面,原告仅提供了一张在家具厂车间内拍摄的涉嫌侵权机器的彩色照片。从照片上只能看出该设备的外形和颜色,难以体现该照片拍摄的地点是被告的车间,更困难的是外形和颜色无法将涉嫌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必要技术特征进行比对。这些证据难以判断是否侵权,而且能否立案还是一个未知数。对此,我们再三问吴总照片上的产品是否肯定侵权,吴总果断地说肯定是侵权产品,他知道涉案产品的来历。如此,我们提出关于不足的证据可以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加以补强。于是,我们就将原告的专利权证书和拍摄的彩色照片作为初步证据向法院提讼,并申请对彩色照片所示侵权产品进行证据保全。

敲山震虎

2011年12月20日,我派助手王翔向一中院递交了状和证据保全申请书。一周后,我们便收到一中院作出的民事裁定书,裁定以拍照、摄像的方式保全被申请人家具厂正在使用的雕刻机一台。第二天一早,一中院的保全法官就到家具厂车间内进行证据保全,在拍照、摄像的过程中,保全法官意外发现家具厂共有2台涉嫌侵权的雕刻机,并对家具厂总经理做

了调查笔录。该厂总经理说因为涉嫌侵权的雕刻机价格低廉,他便贪图便宜,从浙江某地购买了两台涉嫌侵权的雕刻机。

保全果然起到了震慑作用,在法院证据保全的当天晚上,家具厂总经理便给圣弘法公司吴总打电话,检讨过错,承认侵权,愿赔偿损失,并希望与原告和解。看来法院的保全确实对家具厂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为纠纷的顺利解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吴总将被告家具厂的态度告诉了我们,我们认为该案可以通过调解解决。于是,吴总授权我们与被告谈判调解方案,经过几轮谈判,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如下。

1.被告承诺未经甲方许可,不得购买或使用其他侵犯涉案专利的雕刻机;

2.被告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原告支付2台侵权雕刻机的许可使用费5万元整,原告许可被告可继续使用现有的2台侵权雕刻机;

3.被告承诺若违反和解协议中规定的相应义务,则向原告另行赔偿50万元;

4.双方一致同意由法院根据本和解协议书出具民事调解书,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和解协议达成以后,我们立即将此协议递交给法院,并请求法院出具调解书。承办法官得知后很高兴,便择期迅速制作了调解书。如此,一起难度较高的专利侵权诉讼就以原告胜诉迅速结案。

感由

本案从立案到最终调解结案仅花了1个月时间,其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专利侵权诉讼因其专业性强、难度大、环节多,通常诉讼周期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我第一个京、津、沪专利侵权立体诉讼从专利侵权诉讼中止,到专利无效请求,再到专利权属纠纷,最终到专利侵权诉讼解除中止,并判决认定侵权构成,一圈下来整整历时五年。本案如此迅速结案,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思路准确

本案难度归根结底在于证据不足,仅凭一张照片难操胜券,故决定采取证据保全的方法,借助法院补强证据,以达成功。

2.证据保全威慑力大

证据保全在本案中是一大亮点,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保全的成功迫使被告主动寻求和解,是本案得以迅速结案的关键。在一般的专利侵权纠纷中,证据保全对原告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很多此类案例中,原告能够掌握的侵权证据都比较薄弱,有时即使知道对方有侵权行为,也无法自行取证,此时就应当考虑申请证据保全,通过借助法院或知识产权局等公权力依法调取相关证据,以确保合理诉求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