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绿化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绿化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绿化技术生态技术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绿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集成应用要有效的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于案例中建筑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绿化技术的设计原则以及技术特点、操作的手段进行建筑物的设计工作。本文主要对绿化技术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手段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对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探讨了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集成应用的效果。
一、绿化技术和生态建筑的设计特点
生态建筑实际上是一项与人、环境以及自然密切相关的建筑方式,主要表现在:生态建筑以建筑物的特点为出发点、以环境与人的关系以及和谐发展为建筑目标;以环境的各项质量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建筑设计方式。这种建筑设计的主要应用策略包括:实现生态的有机补偿;进行结构体系的不断优化;对于建筑外各项结构的节能效果;对于室内各项环境的有效控制方法;室内环境控制;对于各种能源的选择方式等。绿化首先作为一种生态补偿的有效手段,对于环境的有机补偿控制、提高建筑机构技能的效果以及改善室内的环境质量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
一般来说,建筑师作为多种技术的整合者,作为建筑设计的主体,对植物形状、生长条件和生态效应的了解不如专业林木工程师深入。强调技术之间的集成化应用,就是通过集成发掘设计的综合价值,并针对集成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和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为各自的专业领域拓展视野,同时,这也是建筑师的优势所在。更是绿化技术作为一项建筑技术而非环境技术,融入建筑设计体系的客观要求。根据作用环境不同,集成应用又分为室外环境集成应用和室内环境集成应用。其中,既要强调不同绿化技术之间的专业内部集成,还要强调绿化技术与非绿化技术的跨专业集成。
二、室内环境集成的应用内容
室内的环境主要包括环境的绿化、建筑物本身的绿化以及人工的湿地绿化等,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有效的绿化技术实现对当地环境的生态补偿,还能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水平。
(一)进行绿化配置的应用原则
首先是绿化率的确定。绿化率也被称为叶面积的指数,总的来说就是指单位内的绿化面积植物叶片的总体覆盖水平。在和传统的绿化控制相比,绿化率能够更直观、更科学的反映生态环境的好坏。
(二)其次就是复层结构的绿化
要想不断的提高生态效益,主要的问题除了对绿化率进行有效的增加以外,还要对于复层的绿化率进行加强。复层的绿化比率能够直接对绿化的场地产生影响,还能够直接影响到场地的植被以及生态效益指标。因此,加强复层的绿化是非常关键的。
(三)地方树木的绿化
树木是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做好树木的绿化是非常重要的。与非本地的或未经驯化培育的植物相比,本地树种能更好的适应地区自然条件,比如季节性干旱、虫害及当地土壤性质;其次就是树木生长期的耗水量小、农药用量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为可观。此外,本地树种也是本地生物最适宜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指标:它主要是通过对土壤、水文、植物群落等建筑外部环境的免遭破坏,保护生物链上最基层生物的生存环境,保障高级生物的食物基础,促进多样性生物发展。
三、绿化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绿化的建筑设计一定要对建筑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必要对植物的作用进行加强,才能达到绿化的目的。比如,山西晋城的一项建筑设计项,对绿化建筑设计中集成应用的方面就做的非常好。
山西晋城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地区,气候主要以半湿润半干旱为主。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春季挡风的措施、夏季的防晒手段以及冬季的保温工作。在进行场地的绿化过程中应该着重对局部环境的影响以及场地、建筑四周的方面进行分析加强。首先是场地的:要对风向以及防晒方面进行分析;建筑物四周:要能满足夏季隔热通风以及冬季的保暖挡风的需求,还要对建筑物的遮阴效果进行有效的兼顾,以有效的保证植物能够有良好发育水平。还要利用全年的光照数值对位于邯郸市建筑物在不同的方位墙面的日照状况进行分析,还要对日照的水平相对较好的建筑物的南墙以及较差的北侧墙面进行着重的监测分析。
四、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集成应用
对于建筑室内的植物来说,植物具有改善空气质量以及净化环境、调节人的心理状态等方面作用,植物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植物不但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室内温湿度、滞尘降噪,还能缓解精神紧张,甚至辅助疾病治疗。作为生物性技术,植物在影响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提出要求,室内环境不利的日照、温湿度等条件都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我们尝试提出“生态核”环境控制空间模式理论,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解决植物和室内环境关系,使其在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生态核”环境控制空间模式的特征主要有:具有温室效应的阳光房;促进通风换气的烟囱效应空间;具有微型植物群落的绿化空间。其中,前两项是构成模式的基础手段,最后一项是构成模式的充分条件,真正实现生态化的人工自然。根据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和功能差异,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生态中庭、空中花园和生态舱,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生态中庭”。
工程案例分析:本文以北方城市一个项目为例对建筑的绿化设计中的集成应用进行分析。在该项目中,除节能降耗体系外,尝试“生态中庭”设置就是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和建筑要求的另一项研究性技术策略。该中庭位于建筑南侧,面积是500米。主要工作是承担公司接待、展示、新闻、休息交流等多种功能,并通过阳光房、温室效应和烟囱效应为中庭周围大进深办公室提供采光通风、提高冬季保温效果。技术对方案基本确定后,再利用计算机进行技术模拟,分析其对植物生存和人体舒适度影响,完善方案细节。模拟主要包括室内光环境和室内风环境两项。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生态中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提高了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集成应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仅对绿化技术应用一个初步总结,还有很多的内容需要解决。特别在“生态核”环境控制空间模式方面,目前的研究仅是开端,许多具体问题仍未解决。比如:植物在这种模式中具体的生态效益、植物群落的规模确定、植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另外,我国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地区差异,如何建立一套简单有效、针对不同气候区的“生态核”设计体系也是我们感兴趣并极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更是实现绿化建筑设计集成应用的有效途径。此外,我国目前已经在逐步完善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但是对于绿化技术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绿化内容没有加强重视。因此,加强对建筑及场地的重视是绿色建筑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结语:
本文对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集成应用进行了分析,对进行绿化建筑设计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可见,影响绿化建筑设计的因素很多,唯有加强建筑物室内以及室外的绿化工作,才能有效的确保绿化建筑设计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富平,栗德祥.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集成应用[J].建筑学报,2007(9).
[2]陈瑜.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集成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4(12).
篇2
作为城市空间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建筑再生一直以来备受各界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工业建筑再生的理论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关于以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工业建筑再生设计手法的归纳少之又少。本文从工业建筑改造背景、文化教育导向改造案例和再生手法并通过厦华电子旧厂的改造实践来摸索和总结基于文化教育的厂房改造设计的新途径。
关键词:
文化教育;工业建筑;再生设计;设计手法
1工业建筑改造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成为很多国家城市创意空间塑造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欧洲和美国在城市复兴中分别为80%和70%的空间更新项目与此有关,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他们形成系统的工业建筑改造理论和手法都能为中国工业建筑更新和再生提供丰富的经验。旧工业建筑在改造在我国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发展的过程整体基本分为三个时期[1]。初期工业建筑的改造主要是强烈的功能需求进行改建或扩建,这个阶段对国外的案例和理论了解少,改造设计的手法和思路比较局限,缺少系统改造理论指导。中期的探索围绕上世纪90年代展开,由于改造成效显著、成本较低,此时工业建筑改造开始在全国各地兴起。各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都参与到工业建筑更新的改造中,例如:北京的双安商场;末期,从90年代后期至今,期间工业建筑再生和更新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同期受到国外设计思潮和优秀案例的影响,这时的工业建筑改造案例呈井喷效应,改造对象从厂区、仓库到船坞,改造内容涵盖商业、艺术和展示等,例如:北京798、上海红坊等等。随着改造理论的成熟,改造手法的多元化,改造的内容也不断地在增加,如一些院校和私立教育机构将工业建筑改造为文化教育空间。
2文化教育为导向改造案例
作为城市空间更新的重要空间载体,工业建筑改造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热门的改造对象。随着工业建筑的改造和转型,其内容的多样性也在不断增强,其空间跨度大、层高多样化是文化教育建筑青睐的转型载体。1980温特图尔的锅炉厂旧工厂被改造成为温特图尔苏黎世建筑学院,改造完之后立面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形式,建筑内部分为两层空间,直穿式的过道成为很好的展示和评图场地,大跨度的空间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绘图教室和交流空间,建筑内部建筑结构给人粗狂的空间质感,改造完之后感觉空间功能和教育内容和谐一体。国内一些厂房经过改造成为文化教育空间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内的工程坊、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等等,都是由校内工厂转型再利用成为文化教育建筑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作为校办工厂在经过改造后进行华丽转型,建筑内部空间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改造设计,利用大跨度直跑楼梯串联垂直交通并丰富空间的视线层次。在空间的节点上形成高低不一的半围合空间,这些空间即可以用来做展示和评图,也可以来做班级和团体活动具有灵活多变性。建筑局部空间保留着原有厂房的设备和结构无不唤起使用者对工业文化的记忆和空间穿越感,该空间的改造取得较大成效,也作为国内教育建筑改造的一个经典案例。
3文化教育建筑改造再生手法
通过对比和总结以往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一些优秀理念和手法,并根据文教教育建筑的特点,形成以下改造再生手法;
3.1引入绿化
工业建筑改造成文化教育类建筑,首先要改变的是空间氛围[2]。引入绿化的方式有多种;首先是可以在建筑之间的广场引入地被、灌木和乔木,丰富空间的层次。工业建筑内长期的重金属致使土壤严重受污染,植被起到生态修复和美化作用。其次可以通过立体绿化的方式,在建筑立面和空中种植绿化来改善建筑立面视觉效果。最后可以采用建筑内部绿化方式,在建筑内部挑高空间、天井、中庭处种植植物来绿化空间内容。
3.2塑造形体
3.2.1立面造型:
工业建筑改造使其进行功能置换既要保留工业建筑的特点,也要突出替代功能的属性。因此改造过程中,对建筑立面造型的调整和更新是必然的。采取对窗体和柱网内的墙体进行重新分割和组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附加表皮的形式,如在表皮添加穿孔彩钢板、穿孔铝板、防腐木、有机玻璃、钢化玻璃等材料进行立面形体塑造。
3.2.2增加链接:
对于建筑群体来说不仅仅是对单体建筑立面进行设计和改造,更重要的是加强独立建筑形体之间的联系。设计中可以采用连廊的形式对建筑形体进行串联,既能保证交通的流畅性,也能让建筑之间产生空间围合关系和形体材质对比。针对二层以上空间可以采取玻璃框架空中连廊的形式,大大增强区域内的空间层次感。大面积的玻璃框架有时也会用来连接两个或多个建筑形体,如北方天气较为寒冷,会用玻璃框架将多个建筑连接一起形成入口、中庭或其他交流空间。
3.2.3增减形体:
改造中为增加形体功能或展示建筑形态内质,会采用增加或减少建筑形体方式。增加形体称为为扩建,根据增加功能的类型进行设计,如增加大型多功能厅就会附加独立形体用连廊接连或者穿插到建筑内部,形成材质的对比和反差。立面增加主要表现在将窗体和平台向外出挑,形成对外的观景平台等。减少形体常规采取方式是全部或局部拆除墙体和楼板保留柱网框架,形成公共场所和交流休闲平台,的柱网与主体建筑形成虚实对比并塑造强烈的工业文化氛围。
3.3组合空间
工业建筑改造不仅要对建筑外形进行设计,更重要是室内空间的改造,根据不同层高和跨度会形成以下两种方式;
3.3.1水平组合
工业建筑改造内部功能置换最为重要,因此就涉及内内部空间的分割和布置,建筑跨度较大的空间根据文化教育功能需求进行水平分割,如学生教室和阅览室面积较大,教师办公、交流空间、厕所等其他功能面积较小,根据功能分区和柱网跨度大小对水平功能重新组合。水平组合采用固定式和移动式墙体,与固定式空间不一样的是很多文化教育空间偏好移动式墙体,主要是可以灵活多变,根据教学需求组合大小不一的空间功能,如深圳华侨城的有方文化教育空间,作为一个展示空间在安排教育讲座的时候将展墙全部推移到墙边就可以形成一个大型交流场地。
3.3.2垂直组合
垂直组合就是增加或减少垂直面的层次,对于层高超过4.8m的空间可以采用增加夹层来丰富垂直空间界面和功能面积,对于层高4m以下的建筑门厅、大厅或者内部公共活动空间可以采用打通垂直楼层界面,形成两层挑空的敞开空间。另外可以利用层高对形体进行错落退台式的处理来丰富垂直界面;如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展览空间设计打破垂直分层和水平分层的界线,以一种垂直递进的方式逐渐抬高和递减[3]。
3.4梳理交通
交通的梳理与空间的组合不能分离,同时交通也作为一个独立重要的元素影响着空间的层次变化;
3.4.1水平交通:
水平交通有直线贯穿式、环绕式、发散式等,工业建筑柱网以框架结构为主,开间多,水平交通要注意消防疏散,特别是尽端空间要注意开设次入口和垂直疏散出口,梳理内外流线使功能分区明确交通便捷[4]。可以用抬高、降低和材质变化进行功能分割丰富水平交通的形式。
3.4.2垂直交通:
文化教育建筑的交通消防疏散要求严格,工业建筑置入文化教育功能必须要严格按照消防要求进行改造和设计。垂直交通是重要的交通节点,其串联各楼层之间的交通关系,特别是需要增加电梯和拓展垂直交通的形式成为改造重点。如华清学院,在入口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大跨楼梯直通二层形成冲击力强烈的垂直交通形式,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则采用直跑楼梯直通三层,成为空间改造中突出的设计亮点。
3.5丰富细节
3.5.1墙体:
墙体的设计主要包含立面开窗细节,如针对青少年空间开窗,可适当降低高度,改变窗户的材质,丰富开窗造型,改变工业建筑开窗的单一造型。墙体的材质可以进行丰富和细化如采用磨砂玻璃、穿孔板材、红砖、彩钢板等进行材质的对比。
3.5.2小品:
在允许条件下适当保留厂房原有的工业设备,如锅炉房设备、厂房机器组件等可以成为空间中重要的展示元素,作为改造的重要方式记忆的延续也给空间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建筑的内涵。
3.5.3水平界面:
常规工业建筑地面都采用耐用水泥材质,而作为文化教育类建筑空间,需要丰富地面铺装造型,如利用原有形式形成跑道、铺设软质材料、增加地面导视内容丰富地面材质的形式。工业建筑楼层较高,局部空间如儿童交流空间,需要增加吊顶来塑造亲和的空间氛围,同时可以利用统一不规则吊顶造型来丰富空间主题。
4厦华电子旧厂改造设计
4.1基地现状
厦华电子旧厂房位于湖里工业园区,南临湖里大道与特区纪念馆,西至象屿保税区,距港口码头、机场与火车站仅5km路程,与厦门岛外三大区紧密连接,交通便捷,周边配套成熟。厂区作为闽台文化产业试验园的一部分,在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的申报中脱颖而出,这些以老工业厂房为主的区域正等待着转型的时机。基地由南北两栋建筑组成内部停车系统紊乱,功能流线不清晰,除基地内三棵大榕树,没有其他绿化。厂房建筑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楼层高,跨度大,适合用来做展览、教育等公共功能空间。通过调研发现湖里区在教育文化空间方面发展较为薄弱,特别是以湖里大道为交通轴的空间,缺少文化教育类型的活动空间,这不利于区域内青少年的休闲娱乐的多元化。因此在改造中将区域的功能定位为以服务青少年学习、休闲的文化教育活动空间,主要功能以文化教育为主,辅以展览、办公等功能,通过功能的置入来丰富和提升区域内的文化氛围和活动类型。
4.2设计内容
4.2.1建筑改造设计:
厦华电子厂主要有两栋分别高五层和六层的厂房组成,建筑造型是典型的方盒子玻璃幕墙厂房式建筑造型。在改造设计中首先从加强两栋建筑的连续性入手,利用梯田的退台形式,层层递减形成连续的立体绿化界面,在更有利于视野通透的位置加层,积极营造水平无阻、上下通透的开放视野[5]。每层退台都是两栋建筑的联系室外交流空间和立体空中绿化,为建筑空间植入绿意。这些退台用来不同种类的植物,儿童和家长们都可以加入其中进行互动种植。临街的建筑表皮采用彩钢板并在上面进行激光穿孔形成竹子的剪影效果,阳光穿过钢板投射到墙体上会形成竹影的斑驳感。同时利用不同功能空间的形体穿插向外出挑,形成室外的观景平台,丰富立面的形体层次和空间机理。
4.2.2广场改造设计:
对于文化教育的建筑来说,室外活动空间尤为重要,在改造设计中有效的借用空中绿化平台同时,最大限度开发广场空间。基地现有三棵大榕树分布在不同的空间节点,首先利用高低起伏的连廊形式将三棵榕树的空间进行串联,再利用形体切割的方式对硬质空间软化处理,形成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绿化形体。为避免绿化形式的单一化和塑造空间的活跃感,对绿化体块较大的节点进行曲面立体绿化处理,增强竖向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中主要利用木材质、绿化植物、水景、长廊和硬质铺装同时点缀一些雕塑小品,形成喷泉跌水、表演舞台、观景平台、起伏长廊、休息空间等丰富的立面轮廓,力求以简单的形体设计塑造多样的活动类型。
4.2.3室内改造设计:
两栋建筑分别为教育馆和科技馆;教育馆主要包含文化手工制作、艺术培训、武术培训、亲子教学、展览区等功能。改造中植入大型的旋转楼梯,从底层通道顶层强化垂直交通的形式,丰富交通空间形态。设计中融入自然的叶片元素,对其进行变异处理,形成不同的空间层次和形式肌理。曲线和圆形的是空间分割形态的主旋律,在遵循活动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空间流线的设计。科技馆主要包含科技活动、室内探险、科普知识区、科学体验区、办公等功能。室内改造设计疏通多处楼层直通屋顶,形成空中连廊和室内中庭,基于较好采光和空间互交性将中庭用来做休息交流空间。部分功能利用形体向外出挑的形式对单一立面进行突破,在大空间中融入小盒子元素,使室内体验维度增加。
5结语
我国文教类旧工业建筑改造不完善,作为以文化教育为向导的工业建筑改造设计,不仅仅关注工业建筑形体本身,更要侧重育人精神的塑造。特别是作为教育的空间场所,要始终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从人机工程学出发,以实用、舒适为前提,来塑造一个人性化的教育服务场所。每一个案例的尝试都是建筑师对改造这一命题的态度和积极探索,反观现在很多厂房改造过度艺术化的处理,我们更需要考虑人为使用的可行性、实际性和探究其延伸的人文关怀。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作者:叶茂乐 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金奎.从旧工业建筑改造到高校建筑空间拓展的初探[D].湖南大学,2011.
[2]贺耀萱.建筑更新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析[D].天津大学,2011.
[3]杨瑾,王满军.面向文教类的旧工业建筑改造[J].城市建筑,2013(06).
篇3
关键字:室内外设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人类是大自然与社会生活共同的产物,所以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为自已寻找和营造着一个能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空间。从远古时期的洞穴到草顶泥墙的茅屋,从封建时期恢宏壮丽的亭台楼阁到当今社会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将人们压迫在运转不息的工业流水线上,压迫在为生活而激烈竞争的奔波忙碌之中。回到家里,又是拥挤喧闹的街区与如鸽子笼般的单元房。人们早已厌倦了这种压抑的生活,他们渴望的是自然的回归,心灵的释放。所以,室内外设计相融合的趋势不仅仅是室内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它也是顺应社会进程的必然选择。
二、室内外设计融合的关键
建筑内外空间的融合设计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法,整体把握空间,设计其形状和大小,内外保持相协调。
为了满足人们能舒适地生活和活动,需整体考虑室内外环境和用具的布置设施。那么,建筑内外的空间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满足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需要的空间环境。影响建筑内外的空间设计的因素很多,诸如空间的尺寸、空间结构的潜能和局限性、以及室外所处的位置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室内空间的具体用途,是作为工作或休闲、娱乐或礼拜还是康体或学习;还有要重点考虑的室内外空间相协调的内涵。
三、室内外设计融合的要点
现代室内外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外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现代室内外设计是综合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它既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3.1室内外光线融合
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光不仅是为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因素。光能制造空间、改变空间或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空间形状大小、质地和色彩的感知。影响采光设计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照度、气候、景观、室外环境等,另外不仅要考虑直射光,而且还有漫射光和地面的反射光。
3.2室内外空间点缀
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使得绿地在相应地日渐减少。长期工作、生活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们,希望能充分利用城市中的每一块绿地,并将室外的绿色植物移植室内,以提高环境质量,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绿化植物也是室内的装饰品,能使人精神焕发,更是一种室内设计室外化的手段。
利用绿化布置室内空间,一般在人口门厅、屏风两端或沙发、地柜等转角空间,对置或横置绿化植物,这些绿化具有明显的室内路线标识作用和分隔空间的作用。它能够打破室内空间的单调,给生硬的空间以柔化作用。将室外绿色花草灌木移植于室内,不仅是净化空气所需。而且能给乏味的室内空间增添的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们以清新豁达的视觉美感用绿化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结合家具和陈设品能形成综合的立体装饰,统一与对比组成背景或主体图案。
3.3室内外园林融合
向中国的传统园林艺术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传统的造园手法延用至今,曾创造了像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一批优秀的古典园林,而且也创造了一大批建国后的新时代园林。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上的应用,加强了室内外空间沟通,进一步把室外环境融合进室内空间之中。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框景”这—造园手法。所谓“框景”就是利用室内的门窗洞口作为模拟的景框,将室外的自然景色也纳入其中,观赏者在室内的一定距离之内能欣赏到一幅优美的图画。奇山、异草、水藻、喷泉、瀑布与溪流等原本是置身室外大自然的景观元素,紧张而疲乏的都市人以极大的热情与努力将室外园艺引入室内制造室内园林。人们企图时刻能将自己置于大自然中,寻求最大限度的交融与和谐,以舒缓竞争给身心带来的压抑。这种设计多见于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的门厅或中厅之中。由于这些场所的棚顶多用透光玻璃罩结构,这就为许多观赏性植物和动物的存活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条件。宽敞明亮的内厅为设计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其间或安排山石、绿树、喷泉,或构筑假山。飞瀑、小亭,或布置小桥、流水、草舍等等,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真真切切地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在室外园艺手法应用在室内设计的案例中,香山饭店可谓是经典案例,香山饭店本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的艺术特征。在整体结构上,它恰到好处的运用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借助大自然风光,依山而建,随高就低,蜿蜒曲折又不拘一格。二至四层的五组楼群,由十一座庭园相分隔,自然散落,却又以曲折的连廊相沟通,互为呼应。并独具匠心的将山石、池水、花草、树木、曲径等室外常见的小品移入室内,使得整体环境一步一景巧妙结合,显现出江南特有的园艺风情。
3.4墙体、柱、门窗等融合
墙体作为室内空间的主要界面,面积大,而且单一,是将室外元素引人室内最能产生效果的地方,往往是主导室内整体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好的设计师特别注重并善于处理墙面。在大型的室内环境中,常常拥有较多的粱柱,而且体量也较大,因而柱式装饰也不能忽略。墙柱装饰的“室外化”主要是借助室外天然建筑装饰材质的直接或间接应用。这种自然构筑材料主要有卵石、条石、大理石等;原木以及水泥灰等,除了这些天然地材质之外,后现代派的室内设计还利用室外工业化的机械、通风管等结构材料,将它们在室内毫无掩饰地暴露而达到“室外化”的装饰目的。在舞厅咖啡厅尤其在酒吧间这样充满时代气息和鲜明个性色彩的娱乐场所的室内装饰中,天然材料及工业化的结构等室外元素被设计师在室内的墙柱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或表达对乡土人情的怀恋或表现质朴的原始美或造就粗犷的自然风或表现强烈的超现实的前卫感。
对于门窗的室外化,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在门与门框的取材上运用天然原木等,二是借助墙的开洞,自然随意地创造室外化的门洞,这种方法一般是半封闭的隔门,因为考虑防保功能而不能用于直接朝外的门。窗户作为室内自然采光的主要的手段,巧妙的设计与装饰也会起到活跃气氛,渗透室外自然情趣的作用。一般可在室内的窗户两侧,或上下方作固定的窗扇装饰,这种装饰已排除了实用功能,并且不是真正的室外窗扇。玻璃屋,是以轻钢龙骨等轻型金属为构架,用大型屏风玻璃而组成的透明的房间,我个人将这种空间理解为室内窗户的无限扩大,它是室外引向室内的最好的一种延伸方式。这种空间同样可以抵御风雨,同时也可以充分享受室外的阳光。因为它的透明,室内的一切自然风光也可以传递给室外的人们。著名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巴黎建造的仿金字塔的透明建筑便是这种设计的作品。
四、总结
随着人们是的生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建筑、室内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如现场环境的实用性、健康和安全因素,还有室内外所处的视觉(颜色、灯光、形状)、触觉(表面、形态、质地)以及听觉(噪声、回音)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设计师必须了解人们的新新需求,把握好室内外各要素的统一和协调,对室内外各要素应具备美学、适用性和技术可行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盛守伟、吕建斌、董毅,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7期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 夏热冬暖 空中庭院 立体绿化 共享设计 BIM
深圳大学城作为清华、北大等名校汇聚的创新示范高地,承载着率先探索实践绿色新城建设的历史责任,其整体规划体现开发办学、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理念。在大学城建成10年后,根据新的发展需求,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基地项目应运而生。
1、基地环境本底分析
规划设计首先从大学城现有的基地本底分析人手,深圳大学城采用核心区共享设计,核心区位于西校区的中央部分,以横跨大沙河两岸的图书信息中心为轴,北大、清华、哈工大三个研究生院分布在四周,采取链式规划布局与核心区相连。清华创新基地3号楼位于核心区,东邻图书馆、西邻规划中的哈工大基地、北邻北大汇丰商学院大楼、南邻生态保留山体。项目位于核心区的核心地带,规划设计希望延续大学城开放、交流、共享的理念,将建筑与周边邻近建筑进行有效协同规划。
项目延续低成本被动技术优先的绿色设计理念,首先分析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气候特点。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长夏短冬,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2.5℃,最高气温为38.7℃,且自然通风条件优越,年平均风速为2.7m/s,场地所在大学城区域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大学城周边自然环境优越,项目上风向是生态保护山体,使得自然通风条件十分优良。深圳市的自然通风对于建筑节能的贡献很大,即使在最热月份也有1/3的时间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解决热舒适,而不需要空调,不但节能效果明显,而且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2、协同共享的规划设计
三号楼项目位于大学城高密度的核心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项目承载着联系周边北大、哈工大和信息图书中心的枢纽责任。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指引,要求项目在裙房和建筑塔楼尺度、首层架空连廊、地下空间、裙房等部分考虑与周边邻近项目连通。我们的设计进一步在不同高度、不同空间之间与周边项目建立更密切的立体生态连通。大学城的核心区不仅仅是把各个学校大楼简单地摆放在一起,而应提供一个跨学校与专业的更加便捷交流沟通的大平台。设计中,我们安排了穿越连接各个功能活动目标的通道,有结合地形穿行中庭的坡道,也有通过廊桥连接不同标高的空中平台。同时预留了对图书馆、北大、哈工大和南侧山体的连廊接口,从而使不同高度的公共空间实现立体穿行。我们希望在未来,当师生们偶然穿行于建筑中,一个海报、报告或是谋面都将在这些创新型人才群落中碰撞出难以估量的可能性。
3、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修复
设计希望将人工环境与基地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共生关系。
首先,从水系统设计人手,将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与周边环境进行协调。核心区建筑密度较高,设计提出邻近建筑共同建立统一的水处理和循环系统,并与大沙河、核心广场湿地等结合在一起。各栋大楼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首先蓄存在建筑塔楼高区的雨水蓄水池中,通过自然重力浇灌高区的立体绿化,多余的雨水与建筑下层平台的雨水一起进入地下雨水蓄水池和临近广场的人工湿地。建筑内的卫生间污水也集中通过人工湿地处理达标后形成中水回用到各个楼层,成为滴灌、渗灌立体绿化的水源,同时用来冲洗卫生间洁具,实现雨水分级蓄存和中水循环利用。
第二,建立立体的生态补偿体系。设计通过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空中绿化平台等措施,补偿建筑基地和道路所占用的原有场地绿化面积,从而实现高层办公建筑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并为高层中的空间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建筑在塔楼顶层部分采用庭院式布局,结合逐层退台式绿化花园,营造类似地面院落式的研究办公环境,并为环境类研究项目提供室外实验场所。塔楼部分结合“Z”字形平面布局,错层设置悬挑的绿化露台,均匀地为各层实验教学空间提供开放的院落空间。这些院落空间在东、西区分层且错层布置,结合深圳地区对跨层露台的面积计算规则,使得这些露台不占用项目的总建筑面积指标,形成室内、半室外、室外的三级过渡空间。
4、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的形态设计
建筑形态对建筑有效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深圳建科大楼的实践经验,在深圳地区采用适宜的形体布局可以大大节约建筑的空调和照明能耗,并改善室内的空间环境品质。建筑分为塔楼、裙房和地下三个部分,设计针对各部分特色,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组织自然通风和采光。
塔楼部分是建筑的主体,项目实验室和研究室为主要功能,分析出以两个8m跨度为标准进深更适宜于实验室空间需求。将建筑平面布局设计为“z”字形布局,有利于项目所在地过渡季节主导东北风的均匀进入室内。同时“Z”字形的布局增加了建筑临窗的面积,有效改善了自然光环境。在通风采光较弱的区域布置核心筒和交通配套设施。
裙房部分面积较大,进深也较大,且东西北三面都临近高层建筑,致使边界采光条件不利,设计采用在中部设置采光通风中庭为低区建筑提供良好的天光和适宜的进深布置。裙房部分的首层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形成错层的布局,将内部高差处理成中庭台阶庭院和报告厅,结合周边架空连廊和生态楼梯,将类似冷巷的、有遮蔽的低温空气通过中庭部分引入建筑,形成良好的内部空气流通。
地下室部分因为场地局限几乎全部在裙房下面,设计利用首层空间设计下沉式地下庭院,将地面光线通过采光顶、导光管等引入地下空间,用绿色植物和自然采光通风,改善位于地下室的工作、实验环境。
5、可持续发展变化的功能布局
现代大学实验建筑需要应对快速变化的各种新需求,建筑内部功能分为相对固定的特定实验室和通用可变实验室两大类。针对一部分有特定空间及环境需求的实验室,设计将其安排在地下室、首层、裙房及塔楼的不同部分。对通用型实验室,我们也充分考虑可预期的各种实验室变化带来的设计需求。
地下室除了用于停车及设备用房以外,还考虑设置一些精密实验室,以隔绝外界不利环境对实验设备及实验过程的影响。裙房底层布置先进制造学科的整车实验示范平台和材料学科的重型实验室,在底层另一侧设置公共报告厅及各个学科的公共实验室,方便使用。在五层结合裙房的屋顶花园设置公共会议等功能,营造良好的交流空间。塔楼顶部布置有大量通风柜需求的实验室,满足环境学部及材料学科的需求。顶层有光电示范基地,将建筑本体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实验展示平台。清洁能源采用单晶硅太阳能光伏遮阳棚和垂直轴微风发电机,为大楼提供清洁能源补充,也成为大学城迈向绿色生态的标志性新形象。
建筑在荷载、用电负荷、空间高度、通风设备、护构造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功能变化发展的需求。总之,延续建筑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是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6、综合绿色建筑护设计
绿色建筑的外表皮设计不仅仅是传统围护和造型的问题,还需要综合解决遮阳、通风、采光、降噪、降温等需要,本项目的外立面设计希望体现绿色生态立体绿化和单元式可灵活变化的遮阳构造。理工科的实验室使用中需要灵活配置通风柜和外挂排气管,往往都被迫在平整的外墙上伸出长长短短的管子。针对这一需求,建筑采用外挂混凝土预制遮阳格栅,与建筑主体之间形成通风管线夹层,方便进行管线的安装和维护。同时每个方格都预备可以灵活安装的半透明遮阳模块,可以根据室内实际的布置需要,遮挡或打开相应的方格单元,以改变室内的光照环境。
建筑通过遍布建筑四周的多种立体绿化形式,希望构建网络化的大楼生态系统,为师生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同时为植物和小动物提供继续在这颗“大树”上生存下去的机会。设计采用水平花池遮阳系统和模块式立体绿化,用充满生命力的植物作为建筑重要立面的组成肌理之一,让自然的变换形成建筑最具特色的标志。
7、基于BlM的三维精细化设计
BIM为项目提供了更加直观和精细化的设计平台,使得项目较为复杂的功能布局,可以更加直观地在设计者和非专业的使用方之间进行展示、沟通。性能化的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也可以基于三维信息模型进行更加准确的模拟和设计。绿色建筑需要更加精细化的三维工作平台来支持,跨专业的协同也可以在三维环境下更加顺畅和准确地进行。
8、结语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基地三号楼项目是继深圳建科大楼之后,采用被动技术优先的实践案例之一,项目目前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和前期基础施工工作。通过项目的设计和实践,以共享设计为指导进行的绿色建筑项目也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检验。
作者简介
张炜,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创中心总建筑师,长期从事绿色建筑、绿色规划研究与实践工作。
周筱然,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中心建筑部副经理,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工程规划、设计和研究项目40余项。代表项目:深圳大学南校区基础实验楼、大理喜洲旅游文化创意园区、深圳华侨城小学教学楼绿色改造等,曾获得2011年“中国建研院CABR杯”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当前追求的主要建筑设计形式。绿色建筑设计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习俗、生态特点充分利用建筑高新技术和建筑学的基本理念进行设计,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绿色建筑设计体现了自然条件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协同发展,努力实现人类向自然界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生态平衡,寻求自然、人、建筑之间的统一和谐性。
一、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一)建筑领域降低能耗的需要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一般讲,建筑活动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因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人类实现永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目前形势下至关重要,不仅对我国,对全球都是首要的任务。我国的年建筑量世界第一,资源消耗总量增长迅速,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二、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的要点方法
(一)合理规划建筑用地
国务院有关文件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地方行政公署要全面规划,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国家建设和乡(镇)村建设用地,必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节约用地,从建筑的角度上讲,是建房活动中最大限度少占地表面积,并使绿化面积少损失、不损失。节约建筑用地,并不是不用地,不搞建设项目,而是要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规划设计要体现“绿色、生态”
1、加强环境绿化
(1)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
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很多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
(2)立体绿化
引入“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如保山的“世纪公馆”的墙面绿化,在西墙面上设计由柱子和圈梁组成的构架,并设置种植槽和集中喷灌系统。夏季爬山虎覆盖墙面形成一道绿墙,绿墙与墙面之间形成大约300mm宽的间层,这间层形成了良好的通风竖井,增强了墙面的散热性能,而且绿墙还能避免阳光对墙面的直射。屋顶绿化是在建筑屋顶上采用蓄水覆土种植,屋面上种植花草和一些低矮灌木。
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
(3)雨水收集、中水回收利用
雨水收集利用应根据区域的具体条件和项目要求而定。一般首先考虑补充地下水、涵养地表水、绿化、冲洗道路、停车场、洗车、景观用水、和建筑工地等杂用水,有条件或需要时还可作为洗衣、冷却循环、冲厕和消防的补充水源,在严重缺水时也可直接作为饮用水水源。通常情况下,应根据现场条件,将雨水直接和间接利用相结合,建立生态化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当前我国水利用的应用范围不够广泛,仅限于部分缺水严重的城市。在一些已经开展中水回用的地区,中水回用工程运营情况不理想。北京很多居民小区的中水回用工程闲置多年,造成严重的投资浪费。
目前中水回用的主要模式是“自给自足”,即如小区、酒店内部独立建设一座中水回用设施。然而由于水源的不稳定、回用规模较小,设施常常得不到充分利用,成本偏高。虽然部分地区已经成立了一定规模的中水公司,但是限于管网问题、运输成本,也没有得到最大的利用,像天津市的中水利用工程,受路网建设不同期的影响,中水主干管网多处断头、不成系统。
(三)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要体现节能环保
1、外墙设计
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1)门窗采用低辐射的玻璃,如LOW-E玻璃,其传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
(2)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
(3)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
2、屋顶
(1)采用高保温材料
最近推广使用一种预制好的隔热砖,可在结构层上直接铺设。新近研制的防水珍珠保温板,具有带排气孔、重量轻、强度高、保温性能好等特点。
(2)屋顶设置高效隔热层
可防止大量辐射热侵入室内,减少空调等耗能。隔热层在设计时,不仅要保证有一定的隔热空间,而且还应该保证隔热层能够通风,及时将热量带走,才能有效的保证隔热效果。
(四)节能灯具、节水马桶的使用
1、提高节能灯具的线路功率的设计
线路功率是镇流器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提高镇流器的性能,需要提高其线路功率因素。因为较低的线路功率因素会降低电压质量,并且还会额外增加电压的损失,此外,还可能会降低供电设备的利用率。为提高线路功率因素,可行的设计方案是:运用PFC型电路,IR-2157以及ST-6560型电路就是很好的选择,这种电路类型能够形成功率补偿电路,从而增加了二极管的导通角,此外,还能够有效地防止波形畸变的形成,从而提高线路的功率因素。
2、 新型的马桶水箱工作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适用性:这款马桶的自动冲水功能通过对传统马桶水箱的改进实现,对马桶整体未做太大改动,因此在家庭、公共场所都能使用。(2)采取双层水箱结构:上层常备用水,下层可以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进行加水,有节水的效果。(3)杠杆系统:这套杠杆系统采用简单的杠杆原理,方便实用、成本低廉、便于维护和修理、不使用任何能源,有很高的性价比。(4)隐藏踏板:踏板用弹簧支撑,有缓冲效果;踏板与杠杆之间用铰链连接,便于翻开进行清洗;踏板埋设在地下,使用时,人能自然的走上踏板,不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同时不会对马桶美观带来影响。(5)手动应急系统:上层水箱中保留原有的手动开关,即使在杠杆系统失灵的情况下仍可继续工作。此自动冲洗马桶,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与传统马桶相比,它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用水量.
三、结束语
追求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探索尊重环境和高效使用资源,也能帮助建筑师进行理性设计。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探索和努力,一定能促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走上一条环境和谐、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
[1]何积铭.浅谈对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及研究[J].四川建材,2009.6.
篇6
关键词:低碳技术;外部环境;节能;室内环境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将导致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绿色建筑侧重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筑侧重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用低碳技术策略打造的绿色建筑称为低碳型绿色建筑。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特征工程建设标准,降低碳排放量势在必行。
1 项目概况
A地块项目位于某工业园区用地面积约57 000m2,总建筑面积约15万m2,容积率2.2,定位为高层低碳生态精装修住宅小区。
2 低碳生态设计分析
首先,通过分析该项目得出本项目适宜实施的多种建筑技术措施。其次,从建筑技术措施的多方面出发,对技术措施进行分类组合优化,为本项目量身打造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最后,根据确定的建筑技术体系,制定特定的低碳生态建筑技术方案,以满足本项目的需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低碳生态要求,确定从下述五个方面来开展规划及建筑设计:1) 外部环境; 2) 节能及利用; 3) 节水及利用; 4) 节材及利用;5) 室内环境。
3 低碳生态技术体系
3. 1 外部环境
1) 场地通风
通过分析当地常年风向为东南风,在规划设计时调整楼栋位置,保证住区风向能顺利通过整个地块,保证室外1.5m高处风速v<5m/s,且无严重的无风区或涡旋区。利用基于CFD原理的计算软件对室外风环境进行分析,优化建筑布局及设计,避免高层建筑间距过小形成“高楼风”,同时使建筑物处于周围建筑物的气流旋涡区及无风区之外;优化建筑物主立面在过渡季和夏季主导风向下的迎风夹角,以利于室内自然通风效果。
2) 场地日照
采用日照分析软件对小区规划设计布局进行模拟,分析项目用地内建筑的日照状况,优化建筑布局及户型设计,确保每户大寒日满足2h日照。
3) 本土化生态景观设计
对当地植物物种进行分类,优先种植少维护、耐候性强的乡土植物,同时也可以根据乔木物种的生态指标(如放氧量、固碳量等),结合小区的碳排放参数,确定各类植物物种的配比,达到减碳的目的。
4) 室外透水地面设计
考虑到当地为多雨地区,而通常雨水就直接排到市政管网内,多有浪费,为更好地吸收雨水,补给地下水资源,避免浪费,在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铺设生态型透水地面。透水地面一般在透水砖下面铺设碎石、砂砾、砂子组成的反滤层,能够让雨水自然渗透。同时,下雨后经透水地面保存下来的雨水可以慢慢蒸发出来,释放到空气中,增加住区的湿度和舒适感。
5) 屋顶绿化
参照建筑屋面设计标准,按照植被层、基质层、隔离过滤层、排(蓄) 水层、隔根层、分离滑动层的构造设置一定面积的屋顶绿化,既能增加绿化,又能起到一定的防晒作用。
3. 2 节能及利用
1) 控制窗墙比和建筑朝向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物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每个朝向窗墙面积比不超过0.5。
2) 高效外墙保温隔热系统
采用高效外墙保温系统、断桥铝合金窗框、Low-E中空玻璃、高效保温隔热屋面技术、高效能门窗系统、高性能外遮阳技术。
3) 太阳能热水系统(50%住户)
采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器充分利用太阳能供水,以最大限度地解决能源问题。集中式太阳能供热方式为每户合用一套太阳能集热器,储水箱及管道,集中制热、储热及供水; 太阳能热水器统一设置在建筑屋面,并联或串联安装,储热或供热水箱可以灵活安放在屋顶。由集热器产生的热水,经储水箱再通过供水干管重力或压力输送至各用水点。集中式系统的集热器与储水箱之间多采用机械循环,供水可以是循环介质为热水的直接供水,或介质为传热介质的间接供水系统。
4) 公共空间采用节能照明系统
地下室空间应尽量采用导光管自然采光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光,节约照明费用,夜晚还可以反向利用为草坪灯。从黎明到黄昏,甚至是阴天或者雨天,该照明系统导入室内的光线仍然十分充足。同时公共区域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同时,采用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紧凑型荧光灯优先选用电子镇流器; 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宜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5) 其他节能设备(水泵、电梯)
选用节能主机的小机房电梯或无机房电梯,相比普通电梯可节电30%以上; 针对高层,合理进行水系统分区,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
3. 3 节水及利用
1) 节水器具的利用
节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等具有手动或自动启闭和控制出水口水流量功能的产品;当地为水质性缺水地区,选用一次冲洗水量不大于6 L 水的便器。
2) 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回用于室外场地绿化浇洒、景观补水(10%利用率) ,分析当地雨水资源条件,设计优化雨水收集系统形式,计算收集量、回用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及卫生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调蓄排放、回用雨水的用途。计算雨水收集量,室外绿化、景观用水量,计算可利用率,并根据需求优化系统设计,建造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同时,雨水用于室外场地绿化浇洒、景观补水等用途即可认为满足非传统水源利用率10%的要求。
3) 中水收集
通过中水收集,回用于室外场地绿化浇洒、景观补水及入户回用(30%利用率) 根据排水的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回用的水质、水量的平衡计算选定中水水源,并进行技术和经济性分析选择再生水源和水处理工艺; 并同时收集雨水; 确定室内冲厕、绿化浇洒、景观补水等各项用量,计算非传统水可利用率,优化系统设计,建造中水回用系统。
4) 绿化灌溉
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严禁采用漫灌方式; 普遍采用的节水绿化灌溉方式是喷灌; 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采用喷灌或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可分别节水30%~50%,50%~70%。
3. 4 节材与利用
1) 环保材料利用
采用取材方便、生产简便、生产能耗低、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并尽量使用可再循环材料利用(10%利用率) 。
2) 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材利用(30%利用率)在部分对外立面、建筑结构、使用功能没有影响的地方,倒如室内非承重分隔墙体等,可以使用二次建材,以提高建材的回用率。
3. 5 室内环境
1) 室内采光优化设计
结合立面设计,利用日照软件模拟分析房间的采光效果,优化布局、户型、遮阳构件设计,以及窗地面积比。
2) 室内通风优化设计
结合场地风环境计算结果,利用基于CFD 原理的计算软件分析建筑室内自然通风状况,优化布局设计、窗户开口面积和位置,尽量形成有利的“穿堂风”,避免涡流区。
3) 室内隔声设计
为解决楼板撞击传声产生的噪声,地面采用“浮筑楼板”构造。即在结构楼板上铺设一层绝缘隔声材料,上面再浇筑6cm~8cm的混凝土砂浆层,这层楼板好像浮在绝缘层上,与楼板及四周墙体分离,从而达到极好的隔音效果。
篇7
咖啡厅设计主要以灰色调为主,并强调自然材质的运用。无论是石材还是木饰面,或者是家具的陈设,都以此主导设计思想,这是整个空间柔化的前提。采光以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形成局部的灯光对比效果,体现空间的柔和之美,在气氛的表现上也做到了完美(如图二所示)书吧在设计构思上充分考虑到了方便,舒适,美观,在选择材料上以对比、黑与白的经典搭配,素净的米色毛石墙面,努力创造出书吧的新概念、新感觉。吊顶主要以免漆板木饰面作为装饰基础,地面选用了实木地板,其色泽和吊顶是一个色系的,这样能够体现出空间的统一性、包容性。瑜伽房的设计,主要以养生、健康、安静为前提,其设计思想以自然界的水、石以及松木为主要材料进行空间构思。墙面大面积毛石、地面松木的铺装,以及室内水体的设计,创造了极具亲和力的空间性格(如图四所示)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下沉式会所建筑的柔性化设计可以有如下原则与方法:首先,统一与和谐是空间柔化设计的前提。这种统一,主要体现在色彩的运用、灯光的设计、室内陈设的选择以及主要材质的大面积使用上。上列会所的设计,以暖灰色为主调,主要是突出空间的朴素而不失雅致,大气而不失奢华的艺术气息,大面积色块的使用,一般会在短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心灵以安全感。这种整体性主要通过空间中的各个界面、实体和细部用色之间形成有力的融合,从而构成统一的色彩设计。另外,吧台背景色的运用,在会所设计中也起着衬托作用,在与单体物体色彩的搭配中,其效果更加融合,同时也体现出空间的柔性化要求。家具的选择也不能忽视,中性色的座椅靠垫,和地面浅色石材形成鲜明的对比,唯美而不失柔性。其次,柔性介质的使用。作为下沉式会所设计的主要选择,绿化植物与水体是设计师的不二之选。绿化植物生机盎然的自然形态,赋予建筑旺盛的生命力。其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潜移默化中弱化了建筑体的生硬感,它是对建筑进行柔性化设计的最佳选择之一。水在建筑设计中也被大量采用,打造动态的柔性效果。水最大的特点是可塑性,同时水体具有整体性效果,它与墙、柱等建筑元素组合起来运用,能够达到连续而生动的引导效果,创造虚实结合的室内外环境效果。水同时还具生态特点,给人清新自然的空间设计感。在我们的室内设计中,水的设计有多种,但无论怎么变化,其本身所具有的柔性魅力,始终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得到心灵上的放松与满足,而且给我们创造和谐、干净、清新、低碳的生活环境。室内空间采用绿化植物、水体甚至只有室外才会出现的亭台楼榭,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让人在心理上无限接近自然,打破建筑的束缚与限制,这是对建筑空间进行柔化设计的有效手段。第三,柔化会所建筑空间环境,也可以使用生态木、毛石、玻璃、布、花岗岩地砖、实木地板等。
生态木:室内木材的使用,对整个建筑空间有着软化作用,从而达到柔性化的设计目的。木属于自然物,它与建筑本身的融合,以装饰设计的形式存在,具有软化和审美两重意义。它的不可替代的天然性,其纹理、色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意味。石材:石材的使用可给建筑空间庄严、稳重之感。石材来自大自然,天然的色彩和纹理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存在,把它从室外引入室内,那种天然的亲和力,能够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实木地板:以天然木材为原料制作而成,不同的木质其质感也不同,它具有防水、耐腐、不容易变形等特性,天然带有香味,能够调节整个生活环境,面层的肌理又让人有亲近大自然的感受。
玻璃:玻璃本身具有晶莹剔透、光洁细腻的质感,表面的光滑使它具有很强的反射性,在空间中使用会给我们带来虚实交替的视觉感受,让空间通透而不缺乏宁静,空间的类型更加丰富且多元化。最后,空间的层次效果要靠灯光来创造与烘托。灵活多变的灯光效果,不仅能够提供最基本的照明,在空间的组织创造中,它更多地扮演了空间渲染大师的角色。不同的灯光色温,提供了不同的空间主题背景。灯光的对比运用,可以产生虚实对比的空间三维效果。在多重光源的作用下,既可形成明亮的区域,也可以创造迷幻或者暧昧的空间环境氛围,柔弱的空间性格由此被自然营造而成。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以人为本运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1、案例工程概况:
金龙·理想1号住宅小区位于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延长线凤岭段北侧,枫林路东侧。基地呈狭长缓坡丘陵地形,南北两侧各有两条宽18m及12m的规划路环绕。该项目总用地55965.424m2,总建筑面积167819.97m2,地上总面积141635.77m2,地下总面积26184.2m2;容积率2.53,建筑密度19.56%,绿地率38.1%。
以下通过对金龙·理想1号小区用地条件的分析,以及对住宅区规划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将“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紧密贯穿在该项目的规划与环境设计中,以达到创造开放、自由、舒适的空间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2 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运用
2.1 宜居的绿色生态环境
在规划环境设计中,应注重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充分利用环境,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本着建设以人为本、健康舒适、节约能源、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相结合的生态住宅来进行设计。
以人为本设计宜居的绿色生态住宅环境应注意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合理安排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和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金龙·理想1号住宅小区设计中,小区共设两处人行出入口、两处机动车出入口,均设于枫林路。从创造生态环境的空间规划布局出发,注意住宅楼的朝向和风向,使住宅区形成自然风道与生态绿化环境。同时,考虑到建筑单体和群体与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注意阳光对环境及住宅日照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景观环境用地,使小区绿化率达到38.1%,使之成为景观生态场地。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
2.2 和谐交往的心理环境与合理的空间布局
从住宅区中心绿地到楼前绿地到庭院绿地,按“公共——半公共——半私有——私有”的空间格局,在居住小区中以不同组合形态构成景观带,形成居民户外活动的领域,并经过精心布置绿色植物、花坛、坐凳、雕塑等环境小品,及可供老人和儿童休闲游戏的场地和设施。
小区的景观分为四个空间格局: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有空间、私有空间。
公共空间: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与文化建筑、水面、草坪、树木、雕塑小品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
半公共空间:组团内部绿化,以自然植物为主,成为各组团内部独立的公共活动空间,其公共性具有一定限度的空间。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有效疏散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
半私有空间:住宅楼各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吸引各组团的居民不同程度的参与,从而营造出院落住宅持有的归属感。
私有空间:住宅架空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架空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植物,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观。
3 单体设计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应用
3.1 在住宅单体设计中考虑空间的舒适性
住宅的舒适性应重点考虑住宅空间尺度对人的居住环境的心理感受,在设计中还应注重增加更多方便合理的使用功能,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设计要准确地把握空间尺度,提高住宅空间的舒适性。
居住空间并非越大越好。住宅的舒适性就是一种居住者的心理感受,过大的空间环境会使人们从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因而要考虑居住建筑的私密性。
金龙·理想1号住宅小区户型设计强调“户户朝南,窗窗有景”,既经济实用,又能提供独特居住空间感受。户型室内平面布局上讲究经济适用,并结合空间灵活多变的特点,室内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离,公私分区,干湿分区,室内开间及进深合理,各房间面积比例恰当,而且室内交通流线清晰,杜绝面积浪费,强调居住的实用性。
在户型空间设计上,全落地大飘窗、转角飘窗的设计将室外的优美景观延伸至室内,从而使身心更放松,心情更为舒畅,而且房间采光更为明亮。户型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每户均巧妙设计有大面积的入户花园,使得室内空间灵活多变,业主可根据自身喜好及要求,将入户花园一部分空间进行优化,变成各种功能的房间,与市场上同等面积的户型相比,房间功能更齐全、使用空间更大、舒适度更高。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影响。金龙·理想1号住宅小区户型设计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3.2 生态节能环保、日照遮阳与采光设计住宅的生态环保设计既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是每个建筑师要认真思考的。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照明灯均采用节能型的灯具,如太阳能灯具;绿地浇灌系统为节水节能型的喷灌系统;住宅单体设计中,建筑材料均采用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如墙体均采用蒸压加气砌块外墙保温,屋面采用绝热挤塑聚苯乙烯板隔热等等;建独立的垃圾收集点,集中处理小区居民每日垃圾,及时清运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有害污染。
3.3 住宅的无障碍设计在金龙·理想1号住宅小区整体环境景观道路设计中,考虑了盲道,在地上的车位中设计了无障碍车位。在配套建筑的设计中,设有无障碍厕所等。在单体设计中,楼体的出入口设计了无障碍坡道,入口平台的宽度均考虑了轮椅的回转距离。此外,还设计了无障碍的住宅套型,套型内的设计中均考虑了轮椅在户内各个区域的回转距离、转动半径和活动空间。考虑卧室、起居室到厨房、卫生间的通道尺寸和洞口宽度,在卫生间等室内增加设计了扶手、握杆等一些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使用的设施。
4 结语
在人们不断追求生活品质的今天,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生态住宅将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在住宅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效节能材料,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们的居住环境、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景观环境更加舒适、优美、洁净是每个建筑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特瑞普.自然与生态设计:德国SBA事务所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25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种植屋面;屋顶绿化;低碳 节能
目前国内建筑能耗接近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与建筑维护结构相关的采暖空调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0%,因此选用低能耗的维护结构是实现节能建筑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设计合理的建筑屋顶绿化是一种直接有效的节约资源的措施。屋顶绿化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上海世博会瑞士展馆名为“自然乐园”的种植屋面成功的利用屋顶绿化,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特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 工程概况
上海东方国信工业办公楼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内,地下两层为汽车库,地上分为1#、2#、3#三栋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72941平方米。按照业主要求,园区内建筑应满足申报绿色建筑的需要,降低建筑使用能耗,从而实现节能减碳的目的。当然,为使用者提供绿色温馨的户外休闲休息场所,美化环境,也是本次设计要求之一。因此东方国信工业办公楼分别采用了低辐射玻璃幕墙系统、中水循环再利用系统、雨水回收系统和屋顶绿化系统,以下着重介绍屋顶绿化系统。
屋顶绿化按照覆土厚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本次设计采用轻型和中型两种形式,绿化总面积约为6442平方米,超过屋顶面积的30%,包括植被区、硬质铺地、水景等内容。中型屋顶绿化应用于地下二层顶板(包含地下一层局部下层庭院)、轻型屋顶绿化分别位于1#、2#办公楼七层露台和1#、2#、3#办公楼的九层屋顶。
2 设计依据
2.1 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每年30。C以上温度的天气达100天,节能、降温是上海区域建筑设计必考虑的因素,建设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在高温天气时,轻型屋顶植物绿化的屋面能使室内温度降低约2。C。另外,采用轻型屋顶绿化的房间用电量比未采用的减少0.106KW•h/d•m2,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室外温度越高,屋顶绿化的节能节电效果越好,两者呈明显直线关系。
2.2 在屋顶绿化设计形式上,东方国信办公楼屋顶采用轻型屋顶绿化。轻型屋顶绿化屋面在保证水性、养分供应能力、温度调节等方面能力下,其基质厚度仅为70~200mm,建筑的整体结构荷载比重型屋面绿化系统大大减轻,降低了主体结构的投资成本。
2.3 轻型屋顶绿化技术中的某些层面,比如渗透层和种植层,均可利用回收的建筑废料来生产,建筑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起到环保作用,也体现了东方国信工业办公楼在设计理念上的可持续发展思维。
3 设计内容
下面以3#办公楼屋顶绿化为例,讨论一下其屋面做法。3#办公楼屋顶共有三种屋面做法:内配筋细石混凝土屋面区、种植土绿化屋面屋面区和透水路面砖屋面区。内配筋细石混凝土屋面区为屋面设备区,放置屋面设备,如屋面太阳能板、空调冷却塔等;种植土绿化屋面面区和透水路面砖屋面区为屋顶绿化区,构造厚度分别为320mm和300mm。
3.1 构造做法
种植土绿化屋面屋面区和透水路面砖屋面区构造层厚度分别为320mm和300mm,构造做法详图一和图二所示。
图一透水路面砖屋面构造做法
图二种植土绿化屋面构造做法
3.1.1 找坡层:为减轻屋面结构荷载,采用CL10轻集料混凝土,坡度为2%,坡向屋面排水天沟
3.1.2 保温层:根据节能计算,采用40厚挤塑聚苯板(近女儿墙500范围内为65厚半硬质矿棉板)作为屋面保温层
3.1.3 防水层:共设置两道防水层――3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4厚铜复合胎基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3.1.4 排(蓄)水层:20高 PE聚乙烯凹凸排水板,凸点向上粘贴土工布滤水层
3.1.5 种植土与植被层:植被区为200厚(最薄处)复合种植土,种植草坪地被植物。按照屋面2%坡度计算,最厚处种植土为300厚。
硬质铺装区:70厚砾石、30厚粒径为2-8mm的粗砂、70厚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砖
3.2 相关专业配合
结构专业:东方国信办公楼为三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办公楼,屋顶面需适当增加屋顶层结构荷载,并充分考虑动荷载与静荷载。按照轻型屋面设计要求,覆土层约200-300mm厚,种植土容重为23300-400kg/m3,由此推出屋面荷载为300-400kg/m2。
给排水专业:因屋顶绿化植被覆盖的原因,需增加屋面雨水口数量,由标准的屋面每200 m2汇水面积设置一根直径100mm的雨水管,更改为屋面100 m2汇水面积设置一根直径100mm的雨水管,以保证暴雨时期及时排除屋面雨水,防止雨水滞留影响植被存活。屋顶设置喷灌和滴灌自动浇灌系统,定期养护屋面植被,免去人工提水至屋面的麻烦。
3.3合理选择植物物种。屋顶光照比较充足,种植层又相对较薄,因此在东方国信办公楼屋顶绿化设计原则上宜选择根系发达,能适应土层浅薄的浅根性植物,并尽量选择了耐寒耐旱的本土植物。例如采用类似佛甲草这种对当地的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耐旱耐高温的本土植物,能大大的降低屋面后期维护成本。
4 结束语
屋顶绿化把传统绿化从地面延伸到空中,既能节能环保,又可以美化环境,与现在国际上的节能减碳、绿色建筑等理念非常吻合。在未来的国家建设过程中,建筑低碳化,构建环保城市等将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的课题。在用地相对紧张的上海,发展屋顶绿化的前景更加广阔。在后世博时代,人们会更加珍视环境、珍惜绿色,所以东方国信办公楼屋顶绿化设计正是顺应潮流,在建筑低碳化、建设绿色建筑的设计上发挥了一定优势,为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又一经典案例.
参考文献
[1]《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
[2]杨青.绿色建筑中的屋顶绿化.山西建筑:Vol.36 No.19,2010.7,350-351.
[3]陈海鹏.既有工业建筑改造设计中的生态策略.建筑设计管理:Vol.27No.6,2010,42-44.
篇10
【关键词】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生态环境
前 言
屋顶绿化是指一切不与地面自然土壤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特殊空间的绿化,也是指一切脱离了地气的绿化,不仅涵盖了屋顶绿化,还包括入户花园、阳台、天台、楼台、护栏、墙体、地下车库顶、立交桥、道路中央隔离带等建筑物上的绿化。
1、我国城市发展屋顶绿化的限制因素
在北方,传统绿化方式尚有改进空间,另外受季节影响,能用作屋顶绿化的植物种类单一,且无法四季常绿。北方冬季大雪,若要利用屋顶栽植植物,势必对屋顶承载力要求更高,目前符合条件的房屋较少。南方,限制因素虽没北方多,但荷载和排水问题,以及植物配置依旧需要考虑。总体来说,我国在屋顶绿化方面存在问题很多,如宣传力度不够,资金投入和筹措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还有相关法律政策和鼓励措施力度有待完善。国内对于屋顶绿化缺少整体规划和相关教育。
2、开展屋顶绿化的优点
2.1保温隔热,降低热导效应
屋顶种植绿化植物后,屋顶表面最高温度可降低7.7℃,平均温度可降低2.1℃,且种植绿化植物的屋顶内表面传热密度为负值,即传热方向是从屋内向屋顶传导,绿化屋顶吸收了室内热量。绿化屋顶的冷却效率达145%,隔热效果非常显著。
2.2增强楼盘品质,提升房屋价值
一般楼盘顶层完全暴露在太阳暴晒之下,传统的隔热层又不起作用,所以最有价值的顶层却是价格最低的,但在增加了屋顶绿化和空中花园后,不仅提升了顶楼房屋的价值,同时还增加了整个楼盘的品质。
2.3延长防水层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由于昼夜温差变化,使屋顶结构中的防水层一直处于这种剧烈变化的气温环境中,加速了防水层老化或导致防水层遭到破坏,或导致屋顶裂缝出现漏水。开展屋顶绿化后保护了防水层,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4缓解雨水溢流,减少排水压力
由于屋顶绿化的蓄排水板蓄水量在1.6L/m2以上,种植土蓄水量可达到自身重量的25%~50%,再加上植被也具有一定的涵水功能,故能缓解瞬间暴雨对地面造成的水害。
2.5吸尘降噪,改善环境
据测算,1000m2的屋顶绿化地可滞留粉尘160~220kg,可降低大气中含尘量的25%左右,减少二次扬尘,缓解大气飘尘,大大降低PM2.5含量,净化空气,缓解污染。
2.6结构合理,绿色环保
屋顶绿化均采用纯绿色材料,自身重量轻,可直接在蓄排水板上设计各种景观,且水饱和时仅是土壤重量的25%,利于植物生长,并能有效抑制主根生长、培养须根发育。
3、存在的问题
(1)屋顶绿化工程造价高。从近期千灯镇规划设计的几个屋顶绿化案例来看,工程造价普遍要比地面绿化贵好几倍,花园式屋顶绿化造价在800~1000元/m2,普通屋顶绿化造价在500元/m2左右,草坪式屋顶绿化造价在200元/m2左右,而墙面立体绿化造价在2000元/m2以上,所以,一般企业难以承受,政府在财力有限的前提下也难以推广。
(2)适用于本地的植物可选择性小,由于屋顶绿化的生存环境不同于地面,对植物的选择性要求高,要求耐干旱、耐高温、耐贫脊,而适用于本地的植物少之又少,多数植物要从外地引进甚至从国外进口,增加了绿化成本。
(3)施工难度大,养护成本高。由于在屋顶上施工,工程运输量大、作业大,且在高空作业,安全性要求高;同时,屋顶绿化建成后养护不方便、要求高,所以又增加了养护成本。
4、我国发展屋顶绿化的主要途径
4.1政策法规的推出是推进屋顶绿化的主要动力
国外一些国家为推行屋顶绿化技术,出台了相关的屋顶绿化法规,促使开发商更多的使用此技术。在我国,成都、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也已推出了一些关于屋顶绿化的政策,值得鼓励。这些政策虽然尚不足以促进产业扩大化,但作为产业探索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可以选择上海,天津等典型的城市作为试点,研究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发展策略,以点带面,再向全国推广。
4.2科研探索企业入股是屋顶绿化发展的基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据生态需求和社会需求,屋顶绿化技术的优势已得到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不过硬、资金不足以及相关人才的短缺成为屋顶绿化发展的瓶颈。在技术方面,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可以充当科研主力,在植物群落配置方面、房屋荷载及排水,关键是旧房改造如何提高承重力等方面进行试验,为此项目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事垂直绿化的企业也可贡献相应力量。作为盈利机构,企业不只可以为科研投资,更可以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政府可以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身科研,同时鼓励技术引进,申请专利。在人才上,园艺型、建筑型等人才,不只需要学校的培养,也需要时间磨砺的机会,建议相关企事业单位,给予在校生实习机会,更鼓励企业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4.3宣传推广展示商机是屋顶绿化得以发展的契机
经调查,某发达城市中心城区要绿化1万m2的土地,征地和拆迁等费用约需3000万元,而绿化同样面积的屋顶,只需投入200万。对于财政而言,与拆房建绿相比,绿化成本大大降低。从城市长期发展来看,垂直绿化不只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同时对市民身心健康的帮助也很大,这是政府工作的方向。屋顶绿化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绿化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实行季节性绿化、暂时性绿化或广告性绿化,这不只为我国园林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也是开发商提升小区品质,企业做广告宣传的新方法。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此产业的优势能被百姓所知。除去美化环境等生态益处外,屋顶绿化可以为百姓省钱。资料显示:地毯式屋顶或爬满爬山虎的墙壁,在盛夏高温时,可使室内温度下降2~4℃,节约空调耗电量的20%~40%。这对于热岛型城市更加实用。节能环保、延长屋顶使用寿命等等益处都需要进行宣传。只有百姓了解并向往屋顶绿化,屋顶绿化才有发展的希望。
结束语
2015年天津第一殡仪馆主礼堂设计也是通过设计师努力争取提升绿建标准而大面积采用了屋顶草皮绿化,由于紧邻火化车间,主要目的是降尘降温,同时考虑有限造价及物业成本,屋顶绿化不作为对外公共花园,仅考虑用耐寒耐旱的北方草皮(例如垂盆草)铺设,减少浇灌而利用天然降水就能保持良好景观覆盖,以此减少后期养护成本。
屋顶绿化已在我国悄然兴起,各大城市的屋顶绿化面积也在逐年提高。它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但作为一项生机产业,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关注。作为利国利民的园艺绿化途径,需要社会各界为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