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的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的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室外;室内;景观;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人类生存于大自然当中,处于不同的环境,环境中的景观设计可以某种建筑群的一定区域为范围,实现人的感观欣赏价值并同时具备实际环境利用价值,综合性地在其商业、文化、生态价值意义上体现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将室外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理念相融合的设计思想是一种非常有效而合理的表现方法,它将各错综复杂的要素通过空间的组织概念进行表述,达到统一的效果。本文就通过概述景观设计的思想,分析室外景观设计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理念的手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设计思想中考虑的要素
(一)把握场所环境要素特征。景观设计其最初的出发点是要立足于场所地域的特定特征,概括出场所整体的优势特征,通过对场所优势特征的深化和挖掘,开发出因地制宜的、与周围环境整体相联的景观设计,只有最大化地挖掘出场所的特征优势,才能形成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整体景观设计。
(二)体现公共空间要素的功效性。功效性其意是人们在这一公共空间所展现出的实际需求的性能,这一功效性并不体现于公共空间的有偿的、功能的服务,而是突出体现在人们精神层次的舒适度的需求之上,开放的公共空间可以让足够多的人们驻足、停留,在开放空间的环境里能够容纳人们的各种精神文化交流活动。
二、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在无形中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压力,人们渴望看到绿色的光影。于是,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就成为了新的设计思想,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将室外的奇花异草、喷泉瀑布等引入室内的视野,渴望通过室内环境设计与室外景观相融的设计方式实现统一,用绿色制造室内环境的园林景观。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已不再局限于以往人们简单化地摆两盆花、种几棵草,不再是人们的简单生活兴趣,而升华成了生存质量的个性化需求,现代的人们已经更多地关注无污染、无异味的环保绿色材料,纷纷选用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进行家装,室内环境设计师们也面临着新的设计理念的转型,思考用艺术化、人性化的室外景观设计引入室内环境设计中来。
三、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的总体风格特点
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室内设计的幸福感得以提升,用绿色、舒适的简约时尚的风格设计,成为了现代室内设计理念的主流风格。其具体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同一性与变幻性。在室外景观融合室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都是立足于自然,在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的源泉。同时,在向大自然索要创作的灵感、智慧的力量的时候,设计师们也要从多维的角度去发现、去挖掘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用变幻的设计、迥异的风格来创作出室内环境设计的创意性空间。
(二)亲和性和交融性。一定区域的建筑群都是钢筋铁骨、由钢筋混凝土构造而成的框架式结构,将人围阻在方格之中无法动弹,冰冷而无情,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的生活需求而设计,没有更多的设计艺术理念,而现代的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当中,则最大空间地将室外与室内进行融合,以室外空间的不同特色景观融合进单调的室内环境设计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设计理念。
(三)沿袭性和区域性。室外景观存在于变幻的不同地域的大自然中,由于地域的不同,传统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差别,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地域性和传统性的因素,用具体的、特色的、地方的想象进行室内设计,制造出社会特点和人文特点不同的设计意境,从而烘托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相融合的设计理念。
四、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的创作手法
(一)直接将绿色的自然移入室内。首先是选用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作为自然的颜色为人们所钟爱,绿色以其淡雅、透明的颜色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它富有生命的含义,代表着宁静、成长和希望,它通过精心的修整、培植,可以剪裁而成姿态卓绝、生动而富含气韵的艺术形象,从健康环保的意义上来看,绿色植物可以吸附灰尘、净化空气,为人们带来洁净的环境空间;从文化的蕴意而言,绿色植物体现了人们崇尚生命、崇尚自然、崇尚活力的题材特征。同时,绿色植物还可以作为一种标志化的间隔物,使室内环境空间具有层次和结构感。其次是山水之景,大自然中的流水之景通常用于室内环境设计中,流动的自然之态、灵活的节奏可以使人的心情舒缓、愉悦,使静止的室内空间充满活跃的灵动之色,从而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
(二)间接运用室外饰品及天然材料引入室内。用天然材料的自然元素引入室内,将天然材料:树质、石料等建构室内装饰,使人恍若生存在室外景观之中,平添自然韵味;绿色,在室内环境设计艺术家的眼中,它是一个灵动的色彩,设计师可以给“绿”赋予不同种类、不同感觉的视觉享受:运用黄绿色的设计,可以给人们以温暖而端庄的优雅风范;运用蓝绿或碧绿的设计,则给人们以“冷”的视觉体验;运用柠檬绿的设计,会让人们感受到时尚、潮流的时代风尚。同时,也可以将室内的合适位置用室外景观画来加以铺垫,例如铺设墙纸、壁画等,高明的设计师在进行墙纸设计时,不着眼于某款墙纸的颜色和图案,而是从整体着手,从不同的家具风格和房间的整体格局进行统筹考虑,再配以与房间相符的墙纸图案,起到室内与室外相融、生机昂然的独特效果。
综上所述,将室外景观与室内环境设计相融,是一种符合人们生存状态的需求趋势,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通过设计师们大胆、创意的想象,用自然的组成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组合,用变幻的景观、特色的结构创作出风格迥异的艺术设计作品,使人们在欣赏室内与室外环境变幻融合的享受过程中,减轻了生活中的压力,舒缓了人们的心情,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层次享受水平,实现了人们渴望拥抱自然、贴近自然的愿望,解决了人们在室内渴望享受室外风景的矛盾,随着室外景观设计与室内环境设计的相融,其设计功能已达到了享受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功效,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设计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楚朋.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空间设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2]梁家年.浅议绿色室内设计[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4)
篇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课程设置
一、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特性与就业现状
1、室内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发展前景
室内设计专业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都是一门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期,室内设计专业(又称装潢专业)就已经成为了艺术专业特别是设计方向最主要的专业之一。至此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情况良好,这和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从沿海城市开始,城市化进程速度之迅猛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农民、工人加上本科教育扩招后毕业的大量学生涌入沿海以及经济教育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随之产生的就是居住、医疗以及消费等各种问题。供不应求的楼市导致了在这些城市里,早期的五层楼甚至更低的住宅大量变成了现在的超高建筑。这样的超高型建筑就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产生大量的室内设计工程。
2、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就业现状
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报考环境艺术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就是室内设计。然而,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划分越来越精细,每个学科自身也越来越独立,在早期隶属于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也首先在美国发展成为了独立的景观设计学科(Iandscape Design),景观设计学科是主要研究自然景观要素以及人工景观要素,是一门与地理、气象学、植物学、生态学以及人文历史互相交融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具体的项目中,除了建筑物本身和室内硬装软装,景观设计主要负责实施道路的规划、植物的选择、景观小品的设置以及历史文化的相匹配。初步看来,景观设计学科是一门比室内设计学科更需要综合知识和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那么我们从可提供的就业前景来研究,一个中小型的居住区楼盘,一栋民用居住楼根据其户型的不同,大概会产生将近80到120个室内设计工程,而景观设计工程只会委托给一个景观设计公司或者团队,每个团队内大概8到10人,室内专业和景观方向的就业前景悬殊巨大。就业机会的渺茫导致了有些学生即使对景观专业非常感兴趣,也因为对前途的渺茫而随波逐流,选择了室内设计专业。
二、民办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在民办三本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近五年的专业教师,对同类学校以及自己所在系部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熟悉。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大部分学校都会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测绘、建筑初步以及小型建筑等,此类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基础核心入门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就会逐步引入专业的分科,有室内设计原理以及手绘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及设施及手绘课程,让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区别与联系有初步的理解与认识。只有了解了两门专业方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现实意义,才能培养自己对其中一个学科的兴趣。虽说在专业选择的课程设置上,大部分学校在初始时都会均等的设置室内方向和景观设计的课程,但是无论从教育大纲以及教学精神上,大部分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年级分配专业时,都会将天平偏向室内方向,在讲授初级专业课程时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室内设计方向。最终导致选择室内方向作为职业方向的学生数目远超过景观方向,那么在高年级阶段到大四毕业阶段,课程的设置最终成为了室内设计方向独大的局面。
2、问题背后的综合原因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能单独归咎于就业率,虽然这种普遍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景观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量也非常的大。特别是在沿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高度发达区,或者是各类城市规划设计院以及交通枢纽沿线,此类的景观设计人才是相当匮乏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的艺术专业基础比一本类重点院校的学生稍显薄弱,那么在本科时期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就更为重要。而现在,基于此类现状,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向都是把学生的就业倾向往市内设计师、基础绘图员或者效果图的制作上引导。最终导致了高级设计人才大都是重点名校出身,而大量三本类环境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却只能进入了大大小小的装饰公司甚至售楼部。如果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主观并且被动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此类学校专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都要有根本的改变和进步。
在国内,任何一个能力较好的景观设计团队所招纳的团队成员一般都是有着较好的技术能力以及较高的学历学位。所以,如果三本类院校的学习景观方向的学生想要进入这样的工作团队,学历上的拔高深造是很必要的。并且国家政策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选拔政策并没有苛求初始学历,所以,院系以及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能力较强、有意愿深造的学生,继续学习。一方面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水平。院系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入正轨的同时,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和引导,强调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两手都要抓,才能在大四毕业的时候不会面临没有心仪的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两难格局。
三、新思路下的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抓牢、正确引导
一个出色的景观设计团队要求设计师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那么在课程设置上,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大纲以及核心理念就必须有根本上的转变。首先,在基础课程之后,应该对学生平均的教授室内设计方向以及景观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因为这两个方向虽然学科性质差异较大,但是是相互交融并隶属于环境设计学科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两个学科都应该都要有所涉猎,然后主修一门。在初步学过基础理论课程之后,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方向选择引导,分析学科特性,分析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就业情况,切不可用工作的压力引导诱导学生选择自己并不喜爱的专业。在确定了专业方向之后,室内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各类核心课程应该按照层次、难易程度依次展开,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因为学科特性,学校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和实际工程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和市级工程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交流,比起每天面对枯燥而生硬的书本知识而言,这种实际经验会让学生有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2、深入实际、教学相长
实际项目对于环境设计类的学生来说远远比课本知识来的直接,这也是为什么设计类专业对于实际项目的要求会比文理科各种科研论文要求更严苛。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设计类学生有机会和导师一起参与各类实际项目的操作和演练,而本科生大部分的时间则是在学习各类基础学科。即使到了大四阶段,安排了各类实习课程,基本上也如没头苍蝇般随意找一处室内家装公司实习。很多本科生都反映,除了看户型套模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客户买材料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非常有限。笔者认为,在本科大三大四阶段,系部应充分利用专业特性,无论是企业合作还是教改以及各类科研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有兴趣和专业优势的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即使不能一开始就参与设计,从基层绘图开始,与老师讨论设计方案,亲自参与出图和项目洽谈和施工也是好的。此类实习课程为大四毕业设计会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学生就业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持和心理准备。
篇3
关键词: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必定会迎来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高速发达的社会环境,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必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相应地对社会生活质量和环境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与创建一个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的人们渴望绿色、健康的田园生活,作为运用艺术和技术等综合手段营造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景观环境设计相关专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居住小区作为与人们平时生活、休闲密切相关的活动场所,人们对其生存环境的关注已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休闲、文化、交往等多种功能的更高领域递进。安阳市南田新村的环境设计方案从场地条件入手,以创造舒适、优美、安全,文明的居住环境,以人为本,注重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体现时代气息和地方风貌的最新颖的观景小区为指导思想,营造出具有鲜明风格和宜人环境的人性空间场所。
二、景观设计
以生态园林原理为依据,在满足居住区绿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还应努力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中的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还要懂得不同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当这种认识与生态园林美学有机融合,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地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要求设计者必须十分重视并且牢牢把握景观的动态性。因此,如何在住宅小区的绿化规划设计中创造丰富多彩的动态景观效果,也是园林规划设计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1、意境创新
生态园林中的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植物、山石、建筑小品、道路等来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生态效果,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具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脏腑的芳香、美丽的名称,还因其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往往会成为人们感情的寄托。因此,生态园林设计者应学会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独特的优势,巧妙地将她们摆放在恰到好处的位置,让她们尽情地展现其特有的优美姿态,为小区居民营造出富有创新意境的生态园林来。
2、植物配置
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住宅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住宅小区的小气候环境,满足居住功能要求,而且还能起到美化环境,满足居民游览休憩需求。住宅小区绿化时的植物配置,还应以生态园林的理念为依据,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环境,按照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以利于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1)空间处理
住宅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大部分绿地都分布在住宅楼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狭长空间的感觉较强。园林设计者可以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其空间处理可分为:适合于上层栽种的植物,如银杏、腊梅、泡桐、刺槐等;适合于中层栽种的植物,如天目琼花、金银木、棣棠;适合于下层栽种的,如紫薇、榆叶梅、牡丹等。
(2)线条处理
由于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较多,植物配置时可巧妙地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和林冠线的起伏变化,使平行线条中融入优美的曲线。例如: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叶茂的特点(如金钟花、迎春、棣棠等)进行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线;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增加边缘线曲折变化;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有: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龙柏、桧柏等)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的曲线配置植物。
(3)季相变化
住宅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和游览休憩的场所,植物配置应有春夏秋冬的季相变化,使之与居民的日常生活规律同步,呈现出春天繁花似锦、夏季绿荫暗香、秋时霜叶似火、冬日翠绿常青的生动景象。如春以樱花为主,辅以玉兰;夏以百日红为主,辅以棣棠;秋以石榴为主,辅以两株柿子树或红枫;冬以腊梅、云杉为主,穿插红瑞木。整体来说,四季园内以云杉与大叶黄杨互相帮衬,辅以富含季节特色的树木花卉,如此配置,既满足了景观设计要求,四季皆有佳景、景景皆光鲜,又紧扣四季主题,温馨又舒心。
三、居住小区水环境设计探讨
水环境是小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生态功能最重要的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水资源较为缺乏,尤其是北方区域,我么能在进行水环境的规划时应尽可能遵循可持续发展、可再生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浪费的原则来制定。
(1)改善小区土壤结构和地基结构,提高水资源的渗透性,尽量让地表植被锁住水分,避免大量流失;
(2)注重小区水资源的收集。水资源的收集主要包括雨水收集和居民废弃污水收集两种,雨水收集需利用人工方法进行收集、储蓄,建造蓄水池,连通小区地下水系统,通过地下管道进行直接灌溉、洗车、冲厕等运用。而居民污水收集主要是居民洗菜、洗澡用水收集,通过中水循环系统直接收集、处理,而后进行非饮用水使用;
(3)发挥水景观的生态效益。水景观在整体景观设计中具有较好的观赏性效果,可以在小区进行喷泉建造、水池装饰、小范围水生系统建造等等,将水景与绿色植被景观相结合可以丰富人们的居住体验和生态审美观,同时对区域内的生态起到调节作用。
四、结语
住宅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对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住宅小区建设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小区建设水平也应得到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不同要求。
参考文献:
丁鸿雁:《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山西建筑》, 2006年14期
赵冠谦:《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城市建筑》, 2005年03期
篇4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环境心理学;校园意象;公共空间
在新时代下,如何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符合高校文化特色、符合当下人们的理念和习惯的校园景观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校园景观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设计师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学校园环境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研究。环境心理学主要从人的心理出发,从人的角度探讨人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以便设计出适合教学、休憩的校园景观。
1基本概念
1.1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旨在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用心理学方法分析人类活动与社会环境,特别是与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就现代校园景观设计而言,研究环境心理学有利于了解人对环境的心理判断,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把握校园空间的意象,塑造舒适、真实、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户外空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2环境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思维——景观与人之间的联系比景观本身更重要。那么,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环境?未来的校园环境应该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未来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以下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何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校园景观。
1.2.1公共性
在景观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就是公共空间。人不仅需要私密空间,还需要开阔而且自由的公共活动、交流空间。景观的公共性要求部分区域具备特定的功能,比如观赏、休憩。同时,大的空间可以促使人们聚集和交往,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
1.2.2私密性
私密性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在景观设计中,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是相对的,私密空间是控制信息交流且比较隐蔽的一种空间。
1.2.3领域性
领域性是指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行为需求或心理需求而占用的空间,它的划分有不同的尺度。领域的作用为增强人的认同感和安全感。领域的建立可以增进人们对环境的控制感。
1.2.4宜人性
一种不好看、不吸引人的空间设计,一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的设计。景观设计必须是使人愉悦的,能让人感受到美好,必须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这样的景观设计不仅能使人赏心悦目,还能陶冶人的情操。
2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的大学校园不仅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场所,还是一个吸引人才的场所。好的校园景观环境能带给教师和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和启迪。总之,深入了解人的心理,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景。
2.1创造丰富的校园意象
说到可意象的校园环境,不妨设想一下,当别人问起你喜欢的校园景观的样子时,你会如何回答他。你先回忆起的是校园的某一个角落,还是一个大的场景?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能够识别记忆中重现空间环境的形象,可意象环境空间的塑造往往依据的是环境心理学。在创建一所大学的前期规划中,一定会对这所大学的校园景观有一个大致的规划,比如是选择“生态式”的校园景观,还是“园林式”的;是选择“传统式”的,还是“现代式”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在塑造一种学校意象。意象不仅体现在整个校园景观设计中,还体现在局部。
2.2明确校园使用者的需求
除了创造丰富的校园意象外,校园景观设计还应该考虑校园使用者的需求。弄清谁是真正的使用者,弄清他们的需求,并研究他们在环境中的活动,以及与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是设计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那么我们应该依据大学校园的基本行为来划分区域。大学校园的基本行为大致有以下四种:①休憩。在一所高校中,休憩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是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工作之后放松的地方,是使人感觉安全、舒适、身心愉悦的地方。人对休憩空间的依赖性是很大的。②交流。交流空间是人们通过周边环境与他人交流的区域。现代的校园更加注重交流感,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知识的碰撞起到了促进作用。现代校园更强调交流的随意性和偶然性。③功能使用。功能使用是指设定的某一个区域必须具备一些实用的功能,比如学生运动、学术、交通等方方面面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功能使用将演变得更简洁、更智能。④个性培养。个性培养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大学校园是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因此要提供一系列从公共过渡到私密的空间。校园景观设计是一个创造空间的过程,反过来,空间也在改造着人的心理。设计要从人的心理出发,创造出实用、景色宜人、可持续的空间。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不仅要外观好看,同时还要富有文化内涵。此外,要重视人的行为因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结束语
研究环境心理学能够通过分析人的心理明确人的需求,设计出真正能被人认可并且使人感到舒服、愉悦的景观。创造一种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是深远的。优美的环境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环境与人的相互联系比环境本身更为重要。不同的环境能形成人的某种直觉,经过反复作用于人心,演变成一种思维定势,从而塑造个人品质和性格。因此,环境心理学对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薛健.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创意空间[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城市;建筑景观;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囊括了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甚至景观设计等,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引导着社会的发展,协调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艺术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其设计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应用各种技术手段,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日提高,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人们对于生活的享受不再局限在吃饱、穿暖的层面上,而是越来越追求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居住场所,因而对住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受众对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
(一)、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
建筑中的环境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们文化意识和审美思想高度概括和集中的表现。相对于其他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或者说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因此,人们对于文化和艺术最基本的审美需求也在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所表现。当代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成为了最基本的审美需求。中国传统建筑中往往将对文化的传承和对受众的教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在审美取向上更多地担负了沉重的文化使命和社会使命。
(二)、动态的审美需求
对于动态的需求一直是指导环境艺术发展的重要审美需求。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的体验过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而非静止,观赏者需要从外到内再到外对于环境艺术进行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感知体验,而不像欣赏一幅美术作品那样需要驻足观赏和研究。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充分发挥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充分利用欣赏者视角的变化为其营造出不断变化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体验。同时,由于时间也在不断变化,设计者应该能够根据时间的推移如日夜的交替和季节的变化让环境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意境,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三)、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
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受众需要的是多感官、立体性的审美体验而非单一性的审美体验;第二,用户需要的是多元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的审美体验,而非单一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的体验。
当前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体验和感知不再是单纯依靠视觉的体验和感知而是各种感官共同形成的复合型、综合型、多元的审美体验。人们对于建筑和环境的感知是通过所有的感官形成的对于空间和时间上的共同感知。建筑中环境设计本身便是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构建过程。设计者通过颜色和造型给人以视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材质给人以触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水、风给人以听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树木、花、草给人以嗅觉感官上体验等,通过对这些艺术元素的融合给人以情感和心灵上不同的体验。这些不同角度、不同感官上多元化的体验便是受众置身于建筑环境中所感知的综合性、符合性的审美体验。
二、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建筑的景观设计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环境艺术性在城市建筑景观中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筑景观的发展。具体而言,目前我国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特色
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引进不少外来的品种。有些城市的景观设计,只是单纯地追求景观的艺术效果,而没有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性的引入。这样盲目引进外来品种的方式,不仅给景观的建造带来了较大的成本,还使得本地的物种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这就容易使整个城市的景观缺乏个性不能很好地展现出当地的特色。
(二)、缺少内涵
目前,不少城市的建筑规划都比较注重绿化。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大量使用草坪或花坛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环境艺术的美观,使环境的整体艺术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增加了城市绿化的成本,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另外,这种单方面注重绿化的设计方案,还使得整个城市景观的内容显得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展现出当地的人文地理特色。容易使整个城市展现出单调而没有内涵的一面,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三、建筑景观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一)、艺术设计的过程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抽象性
所谓的限制性信息,是指它可以准确的用语言进行表达,而非限制性信息,无法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本身带有很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它需要用自身的感觉来体会,但是每个人的感觉又是不同的,所以很容易出现很大的模糊性。但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得,一定要传播的文化信息肯定不是限制性的确定信息,而是这种非限制性的,正是这种模糊的、非限制性的信息,才更需要人们去不断的联想。
环境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主要是根据人与建筑的关系为切入点,而人作为一种复杂的高级动物,他的品味和感觉很难做到高度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覆盖范围又非常的宽泛,对于文化建筑所传达的信息,没有必要整体把握,进行感受和分析仅仅需要抓住最主要的一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一点。例如,上海东方东方艺术中心(图1):似五瓣之莲花,三个音乐厅如珍宝般地被装在里面,中心外壳通透,外壁点缀有七彩陶瓷珍珠。整个建筑充满活力,如流动的曲线般优美。
图1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二)、建筑的人性化信息与传达手段的多元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高新科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获得了空前的发展:①人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聚集在了一起,从而传输的载体和介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②传播的速度和手段都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那种单一的信息交流方式被打破,呈现出一种网状的态势。③文化建筑的艺术设计可能会带来的视觉信息传播,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跨越民族以及国界,还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以往的那种自上往下的传播格局这种传播方式甚至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社会网络关系之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信息的交流中。
上海大剧院(图2),是中国传统图腾的现代诠释。地基是方形的、屋顶是拱形的,象征“天圆地方”。侧墙正面装有玻璃,面向广场,可以使人们饱览全城景胜。
图2上海大剧院
四、城市建筑室内各部分环境艺术设计
在同一栋住宅建筑物里,考虑到建设成本及可操作性的问题,在建筑设计时,楼层上下的建筑设计如出一辙,对于每家每户的住宅设计,只可能提供相应基础的空间条件,如一致的厨房、浴厕的位置。不同家庭的风格只有在不同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才得以体现,所以设计师应根据不同家庭的需要及追求设计出不同的个性化室内环境。
在探讨住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住宅的基本功能,即工作、学习、娱乐、饮食、休息等,这些功能的存在导致了不同房间的不同设计,造成了卧室、书房、客厅之分。而各个房间不同的布局,亦是住宅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不一样的平面用材与色彩、照明的应用使得不同房间各显其职。
结束语
城市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文化背景,还要求相关人员对城市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巧妙地展现出来,还要充分考虑建筑景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仅要保证建筑景观的艺术特性,还应重视其对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只有对各个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实现景观与环境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肖媛媛.环境艺术设计之于城市绿化景观[J].吉林农业,2011.
篇6
【关键词】现代生态环境;活动环境设计;园林景观;生态型园林
引言
现代城市活动区域经常引进颇具当地地域特色自然山水生态景观作为活动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将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活动环境进行高度统一和融合,既体现了当地风景园林地域特色,又符合人们渴望山水、亲近自然的本质需求,还有效地改善了人们活动的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并已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代人们活动环境设计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且在设计布局和具体景观表现手法上一定要得体和适宜;一定要有利于实现人和山水以及自然的亲和,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一定要有利于人们活动环境由自然生态景观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态美;一定要满足人的各种户外活动小气候环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类型和谐、得体地应用于现代人们活动环境,尚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一、“以人为本”的活动环境设计的一般要求
随着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在活动休闲时,除了考虑活动区域的位置、休闲设施和安全管理的合理性因素外,更注重环境的综合质量。活动环境的质量,主要包括绿色景观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环境等,具体要求如下
(一)设计应尊重地域环境,营造地域特色
现代人们活动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这是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公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二)“人车分流”以满足活动区域交通环境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公路,桥梁和交通工具的改良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交通系统正在迅谏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是在日趋超前,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解决好小区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已成为当今现代活动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活动区域环境设计所要追求的是安全、宁静、清新、自然、充满人情昧和生活气息。其中安全是首位,因此笔者认为“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环境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之一。在水平上乘的方案中,几乎都采用“车在周边行,人在中间走”的分流方式,人们可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人们一个安全宁静的“以人为本”的绿色共享空间。
二、园林绿化景观是活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人们日益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活动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园林”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正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活动区域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近年来,设计的园林景观大多采用的是围绕这个主景轴线(从大门到中心旱地喷泉公园的轴线),将主要的活动空间环境和各个小空间连成一片,组合成完整的绿色景观环境,以满足人们对绿化景观的需要。
(一)活动环境设计应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
人们活动环境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域风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应把活动区域作为一种生存生活载体来整体设计考虑,营造极具当地地域特色的现代活动区域。因此,在人们活动区域环境设计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1.首先要提升环境设计的理念。
对活动区域的环境设计要放大设计空间,走出居室,走出住宅的围墙去领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活动区域的规划设计不但要考虑环境的优化,而且还有考虑绿色生态环境和周围城市大环境的对接、过渡和协调,否则这个活动环境就是不全面的活动环境,就是与城市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异类”。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有机环境效应,将是重中之重。
2.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
对大、中、小地的人们活动环境应统一考虑,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手”的创新手法。大的活动环境规划应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进行对接,使活动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整个活动区域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又处处遵循正常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总之,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以活动者的行为活动规律为主线,以日常生活项目的停留时间为节点,划分各功能空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人们活动环境最重要的部分,可以直接反映出环境的优劣,因此,应加强活动区域的生态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以改善和提高人们活动休闲的环境水平。
三、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活动环境设计
(一)生态活动环境设计的范围和原则
生态活动环境规划设计的范围主要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以整个在城市环境中的布局为主要考虑对象,针对活动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方位、地址、周边环境情况、气象等因素,对活动区选址进行规划设计。二是以活动区内的生态规划布局,如广场、道路、院落、主题建筑物、小品等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
1.自然协调原则
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保持和维护景观、各功能区之间的和谐统一。
篇7
城市建设和房地产的快速增长,为人们提供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城市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破坏,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繁衍。痛定思痛,人们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中的生态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基本概念
1.1 房地产景观环境
本文所指的房地产景观环境是指具有商业目的的居住用地范围内的,除建筑以外的土地上建设的绿化空间,房地产景观环境是房地产产品的组成部分,提供个特定的居民使用的景观环境。
1.2 生态设计
在人们适应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设计几乎无所不在,也影响着周边的环境。设计是人们按照自己的计划、意愿和设想,作用于物品上,使物品呈现人们所期望的状态。诚然,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们的意愿,为人们带来了生活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与其他生物相关联的意料之外的效果。这些效果如果在设计之初没有纳入考虑范围,就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影响人类和地球的健康。
以房地产为例,最初人们建造房屋的目的是为了安全,遮风避雨和防护外部侵袭,然而,随着房屋建造数量的几何级递增,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在建设活动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污染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出来了,如大量的炼钢厂、水泥厂污染了周边的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
生态设计是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设计和人工干预,通过对其结构、功能以及工艺流程的优化,使得项目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在房地产项目中的生态设计,其目的是改善房地产项目的生境质量,恢复因人群密度过高和使用频率过高,忽视保护等而日益恶化的景观环境。
二、房地产景观环境的基本特征
2.1 房地产景观环境的环境与功能构成要素
在房地产景观环境中,主要的环境构成功能要素包括:生态功能、空间功能、美学功能和服务功能。房地产景观环境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成为生物栖息地,供植物,鸟类、昆虫等栖息;2、可以调节局部区域的气流、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改善区域的微气候;3、可以通过工艺措施,改善土壤,通过增强道路、场地的透水性,补充地下水,涵养土地;4、通过植物层次和距离的控制,阻隔噪音污染;5、通过植物品种的选择,达到清洁空气的目的。
城市房地产景观有着与其他景观类型共性的一面,同样也有着与其他景观类型不同的个性的一面:
1、房地产项目具有商品属性,房地产景观环境需要为提升产品价值服务。
2、房地产景观环境的使用群体是居民,基于居民尺度的景观空间、居民使用的舒适性与参与度,房地产景观环境的特点。
3、在房地产景观环境需要注重平衡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做到“均好性”,均衡环境和利益平衡,有利于区域整体环境的优化。
4、房地产景观环境具有人群活动频繁,人口密度高的特点,因此,生态功能和环境品质有着独特的两面性:一方面,人类的高强度干扰,将导致生态系统受到影响,甚至是破坏;另一方面,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调整和重构,会将人的因素融入到生态环境的演替中,达到人与自然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目标[1]。
房地产景观环境的生态设计,需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考虑区域的大地肌理安全以及生态平衡。 房地产景观环境中的生态设计,需将项目整体看成是一个系统,景观不仅仅是绿色的景物或自然空间,更是连续的地表结构,我们称之为景观基础设施[2]。
三、生态设计的形成和发展和原理
3.1 生态设计在国外的形成和现状
生态设计正是基于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一系列的问题,伴随着景观生态学而产生和发展的。景观生态学是在1939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 特洛尔提出的。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则为生态规划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生态规划设计的转折点。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景观生态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球性的研究热潮。
3.2 生态设计的原理
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1、地方性:充分发掘乡土文化、利用本土材料,尊重场地的自然延续性。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提高建设效率和产品的使用效率,尽量减少能耗,节约资源。通过再生系统,重新利用废弃资源。3、让自然做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本身的修复和更新能力,控制空间容量,让自然根据规律实现自我恢复,实现生态平衡 。
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房地产景观环境设计
景观生态学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3]
4.1 房地产景观环境设计要素
房地产景观环境中包含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自然要素是指的项目中的地形地貌,气候,植物等要素;人工要素是在设计者主观干预下,对原有环境进行改造所形成的景观空间。
4.2 房地产景观环境生态设计
可以说,设计的好坏直接作用于环境,关乎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以及地球环境的可持续性。房地产景观环境的设计也是如此。在房地产景观环境的生态设计中,需要考虑三个层面的生态设计。首先是生态设计让房地产景观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形成良好互动,也即环境的友好性;其二是生态设计使得房地产景观环境对原有地块和周边的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有所提升;其三是生态设计需要满足在房地产景观环境的整个设计、建设和拆除、灭失等过程,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实现对环境的零污染。
城市的居住区分布于城市的不同区域,具有一定的均质性。单个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的质量,对区域的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居住区生态设计时,首先需要分析居住区与周边地块的关系;居住区内部的原有生态条件,如树木、溪流、地形等;居住区所处的地区的气候条件,如风、雨水、日照等;还有居住区内部的建筑条件和道路条件。对这些资源或不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有利于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保证居住区生态效应的最大化和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正效果。
在针对居住区的现有条件进行分析后,会发现在现有条件下,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如大气、水、土壤、噪音或者光线的污染,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生态设计,通过区域景观元素的合理配置,将这些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如在噪音区种植富有层次的,密度较大的植物,用于降低噪音污染;如在土壤收到污染的区域,通过对土壤污染元素的分析,种植可以降解污染的植物;如在活动区和建筑的南侧,种植落叶乔木,保证在冬季能够为场地和建筑提供足够的光照。
在景观生态设计的中,需要充分考虑使用的材料、工艺的生态性,让工程从建设之初到使用中直至拆除和分解,都处在环境容量能容纳的范围内。将整体的景观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对内部各种景观元素的合理搭配,使物质和能源在生态环境内部实现安全、有序地转换和循环,实现居住区景观环境的可持续性。
五、总结
生态设计的目的在于实现社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居住区的生态设计,需要从控制、管理和保护等手段入手,加强对环境容量的控制,以自然为本,通过生态设计的手法逐步实现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生态平衡。系统的生态设计和建立生态设计规范和体系,可以保证在急速发展建设大潮中,开创生态友好型、多方共赢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 曾艺君,钟军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4):238-241.
篇8
关键词:水体景观;环境艺术;设计;审美意义
水体景观是一种以自然水为主创造的景观形式,人们针对创建的景观,不仅能欣赏,游玩,还能进行度假、旅游以及康复治疗等。水与自然现象形成紧密联系,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利用水进行设计,不仅能给人们一直唯美意识,还能给人们生活带来清新空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建设也提出较高要求,所以实现多元化的水体景观设计,对环境审美具有重要意义。
1 水体景观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形成特点
1.1 静水景观形成的特点
静水景观是根据水的变化形式来决定的,对水体的流动要求比较缓慢,并以一种稳定性的流动状态进行创作。静水景观在设计过程中,是在比较缓慢、平缓的地面上实现的,高度、速度并没有较大变化。静水景观的设计主要为湖泊、水库以及池塘等形式。[1]对于自然性的静水景观,该景观的水体是根据环境的自然变换以及模仿自然因素实现的,如湖泊。对于人工性的静水观,它根据相关形态的建筑物设计,由人工引水创建的,如游泳池。
1.2 动水景观形成的特点
动水景观与静水景观是相对的,它一般设计在地理位置比较大的地区才能产生动态变化。由于动水景观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快的感觉,所以人们在这种现象中,能形成一种快乐、激动的气氛中。[2]动水景观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利用水压,能够形成水向上喷的现象,并形成多种动态变化的动水景观。例如,水在压力状态下,也能形成多种变化形式,如,漩涡等景观,都能在视觉以及听觉上给人一种新的感受。
2 水体景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遵循的要点
2.1 静水景观要遵循的要点
静水景观体现的多样性比较多,可塑造能力强。为了满足人们对审美的不同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遵循三点[3]:第一,遵循水体景观的规则,静水景观在城市环境中,多数都为人工设计,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期间,就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现象、变化特点以及变化规律进行设计,并利用多种形态和特征形成水体景观。第二,根据水体的景观形态,静水景观是在自然景观模仿形式上产生的,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突出主体关系,还要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不仅要划分水体变化的区域因素,还要利用多样性的变化形态,实现和谐性的、生动性的自然形式。第三,还要遵循水体景观的形式,在人工景观设计期间,要根据自然景观设计的不同形式来构建景观。对于自然景观,由于实现的景观面积大,一般体现的是不规则现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静水景观的实际应用和体现的欣赏效果。
2.2 动水景观要遵循的要点
动水景观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呈现的动态设计是一种不规则的流动现象。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遵循三个设计要点:第一,要实现环保与安全性的统一,在环境发展形势下要做好环保意识,由于水景观在游玩期间也容易发生一定的多变因素,所以应注意安全性。所以在设计期间,要对水深、水道的材料进行优化选择。第二,还要遵循合理的高差形式,由于动水景观的流动变化大,无论在宽度、还是在高度差上都要合理控制。第三,遵循岸线护坡,为了保证动水景观的安全性、减少水流的冲蚀,在设计过程中就要根据相关的防洪标准对河道进行有效设计。
3 水体景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意义
3.1 水的颜色形成的审美意义
在水体景观设计过程中,水的颜色能表现出水的质感。例如,水与不同的动物、植物以及相关物体形成反射,能构建一种多样的、多变的以及多元化的水景观。水在无污染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性液体形式,在现代环境景观艺术设计中,可以根据设计的场景、问题、季节变化等特点进行颜色变化,从而给人们呈现不同感受。例如,莲花在生长过程中,特别在旺盛季节,莲花随着太阳的不断变换,与莲花、莲叶等形成不同颜色与艺术形式。在夜晚,夏天设计的喷泉灯、冬天设计的冰灯都呈现不同色彩。人们在这种设计形式上,再利用音乐以及不同灯的变换形成不同效果,从而给人们展现一种壮观的艺术形式。所以说,在现代艺术环境设计中,利用水体的颜色变化能形成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并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
3.2 水的形态形成的审美意义
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它是一种流动的液体。但要改变水的形态,一般借助与蓄水池的形状。在现代艺术环境设计期间,利用一些固定形态将水进行设计,并创造出一种平静的、湍流的以及多种变化的景观。例如,水体景观中的瀑布设计、喷泉设计以及游泳池设计等,这些水景观形态都是借助与周围的建筑物以及框架来实现的,从而实现了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结合方式,并形成了水体环境之美。又如,水在池塘中进行设计期间,要体现出水的形态,主要根据池塘的物体形状进行设计,然后利用相关建筑物以及艺术形式来建立,从而实现不同的水形态美。
3.3 水的声音形成的审美意义
水是一种生生不息、不断运作的液体,在宇宙不断变换发展中,水成为长久性的发展形态,也是一种典型的美学设计素材。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体现水景观的审美创造,不仅要根据颜色、形态进行设计,还要根据水流的声音来进行设计。例如,小溪、瀑布、喷泉等水体展现的声音特性,通过不同的声音表达,能表现出婉转、清脆以及激流勇进的水体声音变化,并给人在听觉上形成一种审美形式。在水体景观设计期间,人们利用水体的转移、水体的流动,根据这种表达形式,能够在听觉、心理上实现变换并产生不同的听觉感受。
4 总结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水体景观呈现较大的设计审美作用。由于水具有不同的传播魅力,所以其在各个领域都实现了不同的设计类型。设计师将水作为景观因素,并实现良好的造景模式。水体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人类发展和谐环境的重要形式,还是实践与发展的多元化方向。
参考文献:
[1] 丁艺.水体景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意义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62-63.
[2] 李双.水体景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意义[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5):255.
篇9
关键词:环境景观设计;现代陶艺
当前,现代陶瓷艺术在公众面前突显出更多全新的内容,中国悠久的艺术文化也在其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体现。纵观我国陶艺的发展史,从新石器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在家居生活领域中,陶瓷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得到了全面地体现。如今,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陶瓷艺术不仅仅在室内应用,在室外的环境设计中,也逐渐被运用到景观的设计中。陶瓷艺术作为现代景观的构成元素之一,陶瓷材料制作的景观小品大部分都是以自然多变的肌理、丰富的色调和形态展现出来的,与其他材料的景观小品相比较,与景观环境更容易融合在一起。
一 景观设计中的陶艺应用原则――与环境融洽和谐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组成环境因素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景观设计中的现代陶瓷艺术的运用,不仅要对其题材、意韵、构思以及艺术的表现进行重点考虑,而且对陶艺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更需要考虑它的设计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是不是可以相互融合。
当在自然环境中融入陶瓷艺术的时候,应该对陶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与自然环境顺应的同时,而且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得以美化,在此基础上,可以更为注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杭州西溪湿地自然生态公园内的木座椅、垃圾桶等公共设施可以采用一些充分体现自然泥土气息的陶制材料。在运用陶制小品过程中,不仅要与环境景观设施的功能需要相满足,而且也可以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更好地美化。环境景观中的陶瓷材料小品也会受到例如气候地域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北方气候本身比较干燥寒冷,一些暖色调的釉色是最佳选择,这样的话,人们可以在陶艺设计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南方气候一般为温热多雨,应该运用具有玻璃质感的陶艺材质,所选择的色调也应该偏亮或者冷色调,这样的话,人们就可以在本身炎热潮湿的环境中感受到一丝清凉。陶瓷材质本身具有防潮、防锈、防裂以及防压等特点,在环境景观小品设施中,陶瓷材质也会起到坚固持久的作用。
情感可以通过艺术这种形式得到有效抒发,而且受到地域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陶艺的时候,应该对人文环境因素重点考虑。例如,英国陶艺家格温・亨尼为英国威尔士Ebbw谷公园节日创作的《神话野兽》,他的作品题材主要来源于地方民间传说形象,利用借喻和双关的手法,使文化更具有装饰性。景德镇浮梁县城门前有各朝代历史的陶瓷版画、昌南达到壁画群以及城市道路陶瓷灯柱,在此基础上,景德镇辉煌的陶瓷文化和精湛的陶瓷技艺得到全面地展示。环境景观设计中,陶艺设施应该与自然和谐美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从而使陶艺设施和环境不管是在艺术上,还是在开放式的人居环境上,都可以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
二 现代陶艺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现代陶艺之所以在环境景观空间设计中可以发挥最大作用,最基本的原因其实就是源自它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陶瓷的制作,主要是通过粘土高温进行烧制,胚体表面附着一层釉,这种材料具有坚固性以及耐酸腐蚀、抗氧化的特殊性能,它的材料具有可清洗等优势,这些优势是其它材料所不具备的。陶瓷材料的肌理以及釉色的变化所具备的艺术欣赏价值较高。陶瓷制作工艺已经发展了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个发展历程中,也产生和形成了很多丰富的表现手法。陶瓷的釉料丰富,与绘画颜料的“新彩”、“古彩”、“粉彩”相比较,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具有耐人寻味的高、低温颜色釉等。釉色是陶艺作品在视觉效果上表现出来的最具有美感的部分,也是陶瓷艺术特有的品质,在陶瓷作品上,每一种颜色釉、透明釉、裂纹釉、无光釉以及釉上、釉下的色彩都形成了一种色彩感染力,再加上釉料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窑变现象,我们可以获得各种斑驳、裂纹的效果,从而使色彩效果和肌理质感达到一定程度。因为在火的融合下,存在无法预测性和偶然性,这样的话,陶艺作品的釉色会更具有趣味性和可看性。而色釉在窑火的烧制过程中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变化,这样的话,最终形成的艺术效果也是形形的,而这种现代陶瓷也可以显现出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在环境景观设计中,陶瓷艺术独特的釉色魅力应该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景观环境的色彩悦动性和生活的激情才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除此之外,站在陶瓷结构上分析,质地有坚硬的陶瓷,也有细密洁白的陶瓷等等,并且刻、堆、贴、镂、拼、捏、拍、压等都是陶瓷装饰手法的相关技巧,具体和抽象则为陶瓷在形式上的划分。这些都将现代陶艺的表现手段丰富起来,从而使景观空间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加强烈。
三 结语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逐渐趋于多元化,陶瓷艺术已经开始从室内的简单设计,逐渐运用到室外的环境景观设计,陶瓷艺术形式之所以可以得到广大设计者和民众的喜爱,重点就在于它可以将中国悠久的艺术文化展现出来,它的丰富多彩巧夺天工的艺术美感,不管是在风格上,还是在特色上,都呈现出较大的优势,也正是因为这样,它可以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得到较为广泛地应用,而这种艺术形式也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容被忽视的一股力量。它与环境景观空间的完美结合,不仅可以使景观环境的品味得到有效地提升,而且使人们的情操得以陶冶,与此同时,景观设计的新形式、新视野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开拓。
参考文献
[1]黄玉梅,薛圣言.论陶艺在建筑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及运用[J]. 中国陶瓷. 2009(09)
[2]刘志农.论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J]. 中国陶瓷. 2010(05)
[3]彭怀松.陶瓷美术浪漫主义创作中的艺术表现手法[J]. 中国陶瓷. 2008(06)
[4]邹幸.浅议构成主义与陶瓷形体以及装饰的关系[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06(02)
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生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既包含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也意味着在此基础上重建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的生存环境,一个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美化都市环境,还能体现城市的精神文明面貌,具有特殊的意义。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的关系已被推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在此,笔者将简要探析一下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贯彻生态设计的思维。
一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诸多城市病
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条件日渐提高,生活的改善与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使整个社会环境必须以不断的变化与之相适应,这种变化带来的副效应最显著的就是:自然资源与生存环境的破坏,造成经济发展带动盲目的、不科学的环境及建筑营造,而这种营造破坏环境,耗损资源,必将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隐患,这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链。加之,城市的绿化范围在逐渐缩小,人们越来越渴望自己的生活环境“生态化”、“园林化”。于是,通过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贯彻生态设计的思维,这一系列城市病是可以逐步解决的,人们向往的“园林城市”是可以实现的。
二 环境艺术设计和生态设计的含义
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设计手段和方式创造合乎人性的空间生活环境,从广义上讲,设计的对象应泛指除人以外所有周边的环境设计、改造、规划,它包括以建筑为主体的室内环境设计,以自然为主体的环境改造设计,以及这两者之间、两者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设计。而生态设计已不是个新鲜的词语,在此笔者认为,所谓生态设计是以现代环境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一系列环境生态设计手法营建生态功能、美学功能、使用功能良好的环境格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贯彻生态的设计的理念最直接的目的是维护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最终走向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观
城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城市环境是营建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本,来构建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用以满足人们的活动场所或空间的需要,其中,生态观对城市环境的设计与经营具有指导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点。
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贯彻生态的保护、恢复与促进的理念
参照西蒙.范.迪.瑞恩和斯图亚特.考恩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因此,生态环境艺术设计要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尊重物种的多样性、保护植物生存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面对未被破坏的土地,设计师应考虑如何通过设计的方法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完善;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环境艺术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应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是同等重要的。
⑵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观应尊重环境的地方性、乡土知识和尊重传统文化
环境艺术设计应植根于所在的地方,要着重考虑当地的地方性和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迪。如:天津市中环线河北区段绿化改造工程,在树种的选择上该段工程绿地景观的背景以高大的雪松和洋槐为主,便于防风防沙,紫叶李、金叶国槐、西府海棠等点缀其中,还种植了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紫叶小檗等,丰富了视觉效果。而这些植物均是乡土树种,这可使春秋短促的天津地区的绿色空间得以延续和发展,也在尊重当地地方性的基础上改善了生态环境。在文化传统方面,工程保留了建昌道与中环线交口处原有的两座雕塑与文化性景石,还保留了南口路路口绿地的雄鹰雕塑,因为长期以来,这些环境要素在河北区人们的心中不但是该区的代表性景观和地标,也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扎根于大众心中。因此,要实现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就必须重视具体的环境,这有利于我们取得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⑶城市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应采取先导性、共生性和综合性原则
城市环境是自然与社会、经济及文化生活的载体,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是社会、自然、文化多方面作用的结果。首先,先导性原则即在城市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场地选址、场地规划、环境设计这一过程中始终贯彻生态的概念。因此,先导性原则是环境艺术设计取得好的社会环境效益的有利保证;其次,共生性也就是在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始终关注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文环境、环境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共生共融。再次,综合性的原则即:环境是自然、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综合体,城市的人文、地理、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生物、微生物等社会与自然条件是设计师因地制宜的设计基础,而这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多专业合作来满足人类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生态环境艺术设计采取先导性、共生性和综合性的原则是推动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的有利保障。
⑷城市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应采取整体性的原则
城市环境是城市尺度上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设计中应把它作为整体来对待,而设计师是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与景观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城市环境设计正是通过对城市中每个小的局部的设计及对城市总体的考量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城市整体环境的统一。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应坚持生态环境观,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尊重环境的地方性、乡土知识和传统文化;对待环境设计时应在遵循先导性、共生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原则的同时,不断深入研究人类文化,准确理解当地的文化品格和环境特征,才能使城市生态环境设计达到相对的完整协调与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