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专业知识

篇1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立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五大模块”的多层次、全程化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在生物工程“卓越班”推出了“3+1”培养模式,在前三年完成所有理论与实验课程的实习,利用1年时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环节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实习和择业时间。

2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

实习基地建设对工科学生实习非常重要,为了满足学生实习的需求,我们十分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

2.1充分发挥校内实习基地作用

由于工厂对安全和标准化生产等的要求,学生在有些工厂实习期间,很难切身参与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时候只能参观,不能近距离操作实践,实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校非常重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经过学校的大力投入,我校建成了1个生物工程校内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中有啤酒生产车间、果酒生产车间、黄酒生产车间、发酵车间、动力车间、灌装生产线、生物工程下游处理车间,拥有多套先进的生物反应器,各种用于中试的下游处理设备,在良好的硬件设备的支持下,使生物工程专业的校内实习接近生产实际,使学生在学校利用中试设备就可以学习如何进行生物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能力。例如学生在校内的实习基地先利用小型啤酒生产线进行啤酒的酿造,熟悉啤酒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当他们再到啤酒生产企业进行实习时,就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其生产工艺和设备,使实习效果明显提高。

2.2选择建立优质校外实习基地

我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目前已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丰谷酒业等10多家著名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其中与泸州老窖正在联合建设“国家级固态酿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充分发挥校内专家、教授与实习基地的科研协作关系,学校与实习基地共同制订实习计划与内容,丰富实习内容。

3注重实习动员

加强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必要保证。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的目的,必须加强学生的教育工作。实习前一周,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主管实践教学的领导,实习带队指导老师都必须参加。第一,强调毕业实习的目的和实习的纪律和安全性,印发实习日程和学生分组安排,让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好实习期间生活方面的准备;第二,在专业知识方面,针对具体企业具体实习内容,专业老师进行系统讲解,要求每位同学查找资料、复习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做到有备而去,为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4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毕业实习中,教师不仅仅是领队,更要担当起毕业实习中的教学和指导任务。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往往更加注重自身经济的发展,不可能用更多的时间和人才来指导学生进行实习,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担当指导实习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建设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毕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1)选择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教师担任毕业实习指导教师。生物工程专业涉及制药、食品和酿酒等多个领域,为此,要求指导教师对各个方向的知识都要有较为扎实的基础,能够很好地解答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实习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基于此,学校应该对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指导教师拥有较强的专业水平。(2)选派指导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目前,生物工程教师并不缺乏实验室的实践经验,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必须对工厂大型设备的操作和整个生产工艺有所了解,必须有较为丰富的工厂实践经验,熟悉工厂的操作规程。因此,选派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到实习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对提高教师指导能力,提高毕业实习质量非常重要。(3)外聘企业优秀人员担任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员工长期在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可以聘请企业优秀专业人员担任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实习。

5加强实习教学设计及管理

提前做好实习计划,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制定实习内容,选择相关实习单位,并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工厂的生产计划,选择最恰当的时间进行毕业实习,并在毕业实习前做好实习准备工作。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服从企业安排,认真完成每天的实习任务,并坚持每天写实习日记并讨论总结;全部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对实习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对实习进行总结、提高认识,巩固实习效果。实习考核是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促进教与学的效果。在毕业实习阶段,实习指导教师每天对学生当天的实习表现、实习日记进行考核,实习结束后组织一次实习答辩,由实习小组作15~20min的实习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参加答辩。实习态度及表现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不是在生产现场认真学习,能不能积极思考,指导教师每天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给出成绩;遵守纪律情况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遵守纪律、是否有迟到、早退、旷工、影响学校声誉等现象给予成绩;实习指导教师每天检查实习日记,并给出成绩;实习报告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评定;实习答辩成绩为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的答辩分。

6结语

篇2

Abstract: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t present,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urse offer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ot advantageou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erefore,the stud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syste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Biology specialty;Experimental teaching;Educational reform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指出高职教育应贴近地方产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生物产业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生物专业学生要能迎合生物产业对于职业人才的新要求。高职实验教学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1]。因此,如何发挥实验教学在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是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 高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广大教师在实验教改中做了大量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学科型实验教学体制的影响,目前高职实验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设置看,高职实验课未能完全摆脱理论课的附属地位,仍然是作为理论课的一部分;教师按理论课程各自开设实验课,导致部分实验内容重复和实验材料浪费;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内容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教学方法简单、机械,忽视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作用;教学手段单一,影响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效果;实验成绩仅根据实验报告结果评分,忽视了学生操作过程的考核。因此,针对高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化,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

2 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在整合生物学科各专业相关实验的基础上,按照实验的类型和要求,优化实验方案,构建了完整的生物类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该体系打破传统的按各门课程各自组成实验的教学模式,将每个专业的实验课程优化整合为基础验证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和设计应用实验3个层次。

2.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1)基础验证实验。基础验证实验是以实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层次。主要以观察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学习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基本仪器的操作技能等。这些实验的安排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为专业实验准备条件,打好基础,该类实验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

(2)专业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层次。实验教学内容按专业不同而不同,除开设锻炼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实验外,教师需按照大纲的要求,精心安排、精心完成教学方案,并结合专业课教学进程,以及技能大赛内容,融合多学科专业知识,逐步开设模拟实际生产过程的综合性实验。在此阶段教师只制定综合实验的大致框架,学生需要通过独立思考,结合实验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或修改实验方案才能完成实验。这些实验的开设将为学生毕业设计和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这是实验教改的重点。该类实验课程安排在第2、3学期以及第4学期的前半段。

(3)设计应用实验。设计应用实验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层次。此实验教学以学生设计贴紧社会生产实际的应用实验项目为主。在这一阶段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自己深人生产实际,把其中实用的成熟技术带回实验室,另一方面必须带领学生深人生产与管理一线,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分析、研究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由此设计实验项目,通过制定解决方案来完成实验[2]。这类实验的开设为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类实验课程安排在第4学期下半段和第5学期上半段。

2.2 推行灵活多样实验教学方法 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积极采纳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物实验技术,推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教学方法。

(1)引导式教学。遵从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通过创设情景、趣味指导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分组实验教学。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与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变个体学习为组织学习,通过共享彼此的知识,达到共赢效果。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合作活动的参与者以及问题的解决者。

(3)开放式教学。重视开放式教学,着力打造实验平台上的开放实验教学环境。在生物工程学院网站开设“实验教学中心”板块,由此提供实验课程的学习指导,实验项目的、组织等。

2.3 实现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 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1)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构建教学资源平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教学课件,在“实验教学中心”网站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实现网上提问及讨论,以便教师解答学生问题和学生间相互交流。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仿真实验平台。将真实现场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方式有机组合,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所有进行实验的学生都可参与从入门基础实验过关、实践技能达标、加入技能竞赛和学生研究立项计划,直至毕业设计等模拟训练[3]。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不仅能减少实验材料的消耗,也能提高实验的效果。

2.4 采用多元化实验考核评定方法 考核评定以敦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提高其实践能力为目的,针对不同实验,采用实验过程评定、实验结果评定和实验分析报告评定等相结合的方式。

(1)基础验证实验考核。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出勤情况,实验全过程中的操作表现,并结合完成的实验报告,给予综合评定。

(2)专业综合实验考核。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记录、实验操作时间和实验结果,综合学生表现和完成的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给予建议学分。

(3)设计应用实验考核。考察学生实践中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实验教师和实习企业共同考核评定成绩。对在设计应用实验项目开发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由实验教师上报学院,在学生就业时,予以优先推荐。

2.5 改进编写实验教材讲义 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我院教改实际,编写了实验讲义、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教材。使实验教改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3 实验教学改革特色

经过2年多的实验教改的探索,我院实验教学形成了系统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色。

3.1 系统性 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推行,形成了由专业课程内实验、专业独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实验组成的基础验证、专业综合和设计应用实验项目,从而形成了逻辑严谨、内容完善、结构合理的系统性实验教学体系。

3.2 多元性 实验教学体系中形成了一套手工与电子相匹配、模拟与实际操作相并存、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手段。教学中灵活运用情景式教学、激励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

3.3 开放性 教改中开发了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以校园网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涵盖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实验模拟等各种教学资源的全面开放的“实验教学中心”网站。

篇3

关键词:生物制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173-03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in Bio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Li Ming et 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Daqing Normal University,Daqing 163712,China)

Abstract:The experience and progress and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training mode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establishment of local demonstration practice base,foreign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base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using Bioengineering College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emple.

Key words:Pharmaceuticals;Technology-based;Talent-training

1 引言

2011年,广东省中山市的调查显示,在所有行业中,生物制药行业人才最为紧缺,特别是新药研发工程师和生产管理经理。2012年,生物制药被列入成都、天津、苏州、无锡等多个城市的人才紧缺行业目录。2012年1月,科技部了《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涵盖生物制药在内的人才培养计划。到2020年,要培养和造就3~5名国际顶尖科学家、领军人才300~500名、学科骨干3万~5万名、30万名生物产业人才、3 000~5 000名生物技术高级管理人才。

大庆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自2006年恢复招生至今已走过10多个年头,共招收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2个专业。2012年始我校正式开始转型,大幅度调整各学院专业设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院结合国家生物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与201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并与同年停止招收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目前生物制药专业是我校大力扶持的一个重点建设专业,和大庆市地方的生物制药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的相关行业均可对接。

然而,目前国内的生物制药行业人才培养不足,尤其是本科教育偏向理论教育,学生实践能力水平有限,不符合企业的生产岗位需求。为了探索生物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合格应用型人才我院进行了为期4a的实践研究。现将已经取得的经验、成绩和做法总结如下,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勉。

2 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改革

根据教育部批使娑ǖ淖ㄒ刀ㄎ唬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通过去相关企业及高校实地考查,详细研究国内现有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生物制药专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文献发表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在初步构建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探讨了我院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式,目前已经探索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能够与生产企业有效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1]。

3 校级示范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应用

2012年开始与地方最大的制药企业福瑞邦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业务联系。福瑞邦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地处大庆市、“十三五”规划哈大生物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最大规模产业园之一。占地15万m2,建筑面积20万m2,注册资金4.15亿元,现运行四大产业模块:生物医药产业、中医药产业、医药商业和服务业等。通过校企双方的多次互访、考察、座谈、协商初步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年开始向企业输送实习学生。2014年7月,我院与福瑞邦集团公司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订单班签约仪式隆重举行,开始订单式培养。经过双向互选在2013级生物制药专业选拔学员35人成立了第一届“福瑞邦订单班”。通过“企业家讲坛”、“企业员工培训”、“专业见习”等多种形式逐步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2015年双方成功共同建成校级示范实习基地。基地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主要职能是在教学方面为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本科毕业论文及就业提供平台和便利条件,在科研方面与我院专业教师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目前基地已接纳实习学生累计40余人次、完成本科毕业论文40余篇,毕业后留在企业就业的学生累计20余人次。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切实体会到专业知识的用武之地。通过“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方式切实实现了抽象学习与生产实践应用的实体结合。直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业务技能和行业就业竞争力。此外,优秀实习生还可获得相应的岗位工资,对提高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积极性,以“持之以恒”的心态对待实习任务,稳定和发展本学院的实习教学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和稳定作用[2]。

示范实习基地的管理任务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参加专业实习的学生同时兼有双重身份,即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为了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物质利益、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性,稳定人才队伍,在实习教学开始前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正式签订实习协议书并严格履行。学生按照协议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到所在生产车间既定岗位完成实习任务,日常遵守企业和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实习学生主要由在企业实践锻炼的在校“双师型”教师指导和管理[3]。

4 省外实习就业基地的开拓

2016年10月由学院书记亲自带队考查了杭州、德清、苏州、常州和上海等5个城市的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旨在拓展我院实习就业基地,为我院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年12月第二次走访青岛、上海、杭州、台州、广州等地的制药企业和生物公司。通过与多家企业如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汉恒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博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中肽生化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朗华制药有限公司、深圳市傲基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哈佛赛尔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等的有效沟通,新建实习就业基地3个,包括青岛三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祥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取学生就业信息100余条;回访实习生30余人次,包括在阿里巴巴、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药集团、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地的制药和技术专业学生。

5 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成果

自2013年生物制药专业首次招生以来,本专业教师即开始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第二课堂、专业学科竞赛等多种科研活动。2014年累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2015年累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2016年累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3a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项项目成果参加 “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奖。

6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生物制药专业是我院新办专业,14名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有11人,占师资队伍总人数的79%。大多数教师在执教前并不具有行业工作经验,因此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改善师资:(1)直接引进医院药房专业药师担任专任教师职务,从事药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2)积极响应学校关于要求专业教师赴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的号召,多次派遣专任教师深入福瑞邦、阜丰等联合单位的生产一线进行企业挂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运行方式、与本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生产需求岗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为企业员工开展技术理论培训、结合自己的专业业务特长为企业生产实际解决技术问题、以科研立项的形式帮助企业克服技术瓶颈。(3)派遣由原生物科学专业转入本专业的专任教师赴沈阳药科大学等兄弟院校进行至少6个月的进修学习,主要涉及《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整合等。(4)鼓励专任教师参加各种国家级资格认证,成功建议学校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条例中添加了对国家级资质认证的认可和优先的相关文件内容,迅速提升了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双师”素质的重视程度,目前已有2位青年专任教师获得了国家级职业药师专业资格证书。(5)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车间主任、分公司技术人员到学院来担任兼职教师、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通过企I指导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及时了解生产一线与纯理论学习之间的巨大差距、学以致用、实时更新专业知识、坚定“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提高学生行业就业竞争力[4-5]。(6)在学院领导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本专业于2015年已孵育建成学院级生物制药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该团队由14名专任教师组成,高级职称2人,副高2人,讲师8人,助教2人;博士2人,硕士8人。

7 结语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无论对国家、地区还是学校的未来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内大多数转型院校都处于艰难的摸索阶段。4a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以及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指导与积极开展。但上述几点只是摸索的开端,只有全方位推进专业转型变革,才能为国家输出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国,李铭,张虹,等.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5(23):376-377.

[2]解新华.市场需求导向下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电子商务,2015(12):79-80.

[3]唐鹏,宫赛.转型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0):47-48.

[4]孟庆森,翟明戈,戴景杰,庄蕾,亓奉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5(Z1):100-102.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分级制度 教育改革 生物技术及应用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方案[1] [2]的提出,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初中后教育分流的基础上,采用5级架构为基础,纵向可以发展的“5+X”职业教育分级结构模型,形成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与人才评价机制。建立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对接学历制度、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能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或社会组织对于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是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的首批试验专业,目前已经完成了分级、标准、课程、评价、学习制度等方面的方案设计,并开始在2011级、2012级两个年级中进行教学改革试验。

构建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职业仓”

职业教育是从实际存在的职业需求出发设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组织教育资源开展的人才培养活动,从职业中来到职业中去,源于职业又高于职业[3]。职业仓提供了一个从职业到教育的分析模型。通过对某专业所对应的行业或企业中的众多职业进行分析,按照职业类型、结构、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建立起行业或企业的职业结构模型,并按工作的难易程度合理划分层级,从而形成与专业对应、分类有序、层级明显的行业企业典型职业的集合,即职业仓。职业仓从职业调研分析入手,解决职业教育能不能分级和怎么分级的问题。

生物医药产业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有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27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800多家。经过调研发现,在这样的高技术企业中从事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的人员不足10%,大多数的人员从事科研或研发助理、产品生产和检验等工作,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

为了调查清楚生物医药产业职业岗位特征和人才需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联合企业和科研单位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实地调查了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73家企业,摸清了这类企业职业岗位设置情况。课题组系统研究了国家职业大典中与生物医药相关的职业,并对人才招聘网站中北京地区生物医药行业的1,277个职业岗位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研发类岗位214个、检验类岗位240个、生产类岗位532个,未包含在上述大类内的岗位291个。据此,课题组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划分为产品生产、产品检验和产品研发类,确定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初次就业岗位)主要是从事生物医药行业产品生产、质量检验和研发助理等工作。

在充分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为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还需要提炼出典型职业,并将其合理划分出层次,作为建立职业仓结构的依据。下面是在分析北京地区生物医药行业的职业分布和职业能力要求之后,构建的职业仓模型(详见表1)。在这里,每个典型职业都对应了不同的职业教育等级。

表1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职业仓模型

教产合作拟定职业教育分级标准

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方案明确将职业教育目标分为社会能力、操作能力、发展能力3个领域、8个次级目标和若干个3级目标[4]。依据这个基本框架,学校和行业企业等联合开发职业教育分级标准,从而建立起横向分类、纵向分级的职业能力目标体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依托生物药物生产和检验两大岗位群,结合国家职业和行业企业技能标准,解构相应的岗位能力目标,形成职业教育分级标准。例如,该专业4级的标准分3个领域进行描述(详见表2~表4)。

表2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职业教育4级“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

道德责任 安全环保 沟通合作

①具备严谨细致、详尽如实地记录生产和实验数据能力,对产品质量负责的职业道德。②熟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规范和法规,具有法律意识。 ①熟悉生物制品生产等产品生产和检验岗位的质量、安全和劳动保护要求,并能对他人的工作行为和产品质量承担有限责任,具有健康安全意识。②能正确处理生物产品生产和检验中出现的三废,确保生产环境及相关环境的安全及卫生,能按照6S要求对工作环境进行整理和规范,并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①具有沟通交流能力,对自己或他人发现的生物产品生产和检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技术问题,能够通过协商后独立解决。②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能够根据合作合同或清单要求,与他人共同制定并完成生物产品生产或检验过程。

表3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职业教育4级“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

专业能力 通用能力

①具有理解和执行药品化验员、高级药物制剂工、生物制品工、基因工程产品工等岗位的企业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能力。②具有认识和使用无菌操作设备、药物制剂设备、仪器分析设备等专属生产工具的能力。③具有完成发酵原料药的生产、生物制剂生产、免疫制剂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等生产任务的能力。④具有完成生物药物原辅料、半成品和产品检验的能力。 ①具有使用衡器、量器等基本工具,掌握基本的化学分析方法等通用技术能力。②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手段解决生产和检验问题的信息处理能力。③具有利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数字应用能力。④能根据工作岗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具备自我学习能力。⑤能够借助专业词典,熟悉常用进口设备的仪器使用说明和标准操作规程,具备外语应用能力。

表4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职业教育4级“发展能力”

学习能力 信息能力 创新能力

具备及时了解制剂、基因产品、生物制品及药物检验相关领域的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具备能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媒介收集制剂、基因产品、生物制品及药物检验的相关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能力。 能对市场需求较新的一些生物产品、药物剂型和药品检验方法提出可行的生产程序或方法,具备一定的战略思考、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定面向人人的学习制度

职业教育的功能是帮助人们走向职业,面对的是学习者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只有超越学校教育、学龄教育、学历教育的固有模式,建立面向人人的弹性、灵活的学习制度,职业教育才更有意义。分级制度打破了传统学历教育框架,丰富了教育层次,使面向人人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表5是以本专业职业教育4级为例,建立的5种人才培养路径以及多元化的入学通道、学制安排和学习形式。

表5职业教育4级招生对象、入学要求、基本学制和学习形式

完成职业教育分级制度规定的学习任务,经过评价合格获得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学历证书有对应关系,2级与中职学历、4级与高职学历、5级与本科学历相对应。由于职业教育分级标准和原有的学历标准不同,因此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虽可对应但不等同。

课相开发与教学设计

实施职业教育分级制度对职业学校原有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课相就是在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试验中提出的课程新概念。它是以职业教育分级标准提出的能力目标为依据,以实际职业活动或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训、做、评相融合的职业教育教学任务和教学组织模式[3]。由于课相开发的依据是分级标准提出的能力目标,完成一组课相教学就意味着可以达到职业教育分级标准要求,为此,本专业职业教育4级共开发了“原辅料检验”“发酵原料药的生产”“生物药物制剂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免疫制剂生产”和“制剂单项检验”6个课相。

课相教学设计与传统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不同。传统的课程体系设计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思路,按照难度递进的方式进行设计,而分级制课相的设计是从职业岗位出发,以生物药物的生产和检验流程为逻辑主线而设计。其次,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不同。传统课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生物药物生产的专业知识,而课相教学是以实际职业活动或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完成实际生产任务的过程中贯穿讲解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例如,“原辅料检验”课相以4级分级标准提出的生物药物理化检验相关的能力目标为依据,以枸橼酸等6种生物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的原辅料为载体,按照实际的岗位工作流程进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融入传统教学体系中“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6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培养了职业综合能力。再次,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同。传统课程教学基本上是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组织形式,而课相教学是采用“教、学、训、做、评”相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课相教学是由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教学载体来源于实际职业活动或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实际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考核评价。

建立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

为建立完善的分级制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成立了由骨干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负责4级课相考核标准的制定。

课相评价分数由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50%)、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50%)组成。

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每一个课相的评价由任课教师(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组成。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操过程、证明材料、出勤考核等给出评价成绩;学生根据任课教师给出的评价表给出自己的分数;学生互评分数是由小组长根据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表现给出的分数。

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教师评价(70%)+学生自评(15%)+学生互评(15%)

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每一个课相的评价包含理论评价和产品评价。主体评价即理论评价,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客体评价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学生的产品进行评价。

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理论考核成绩(50%)+产品考核成绩(50%)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已试点两年,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参与了该专业的分级制改革和考核评价。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了“原辅料检验”等4个课相的开发与实践,企业非常认可“从职业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的分级制改革思路,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教会了学生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且教会了学生如何按照企业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教会了学生如何遵守药典等行业技术规范和法规,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AJA110003);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MAA11001);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孙善学.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基本问题[J].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22).

[2] 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度研究课题组.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R]. 2010.

[3] 孙善学. 从职业出发的教育[J].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22).

篇5

一、主要组织形式

(一)定时召开组会

我们导师制小组每周都举行一次“组会”,要求本科生务必参加。初期,组会内容主要是由导师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内容和前沿动态,为同学们扩充基本知识,并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在具有一定基础之后,导师逐渐引导学生确认自己的兴趣方向,并给学生讲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如有的学生对指导教师的科研领域不感兴趣,导师将会帮助学生联系其感兴趣的导师,并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

(二)研究生的言传身教

除为本科生开展专门的学习讲座外,本小组还将本科生引入到研究生日常的学习和科研中,参与研究生组会,一起进行文献研习和课题分析。经过不断摸索,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本科生,以研究生的言传身教,对本科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基于此,我们已经成功构建了“本科生—研究生,一对一”的学习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对二者的创新能力均有帮助。

二、成果

(一)获得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资助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考验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虽然学校倡议主要由2~3年级的学生参赛,但为了检验我们小组导师制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积极构思、参与科研项目和促进科研合作。我组2014级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邓宇、卢宇婷、张如月三位同学联合其他小组的周勇和姜维两位同学(均为大一新生),申报了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题为“H4K16ac调控Ras信号诱导的乳腺瘤细胞迁移、增殖能力机理研究”。全校总共收到23个院部的237个申报项目,学校最终决定对140个项目予以立项,并择优推荐了71项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邓宇等同学的课题即为其中之一(课题编号:X2014010)。经过激烈竞争,我们的课题再次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了2014年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编号:201410081035),并被推荐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评选。全国有117所部属高校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上报了项目,经教育部组织专家审核通过了25474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21718项,邓宇等同学申报的项目名列其中(编号:201410081035)。我校获得的国家级立项的35个项目中,只有4项是由大一新生申报的,该课题也是我院仅有的2项由大一新生申报并成功立项的项目。

(二)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

我组的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不但积极参与了本科生导师制,而且还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将自己参与的过程和见解撰写了教改论文,成功发表在《高师理科学刊》,题目为“本科生对导师制的认识与感受”。

三、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度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显露出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与其他管理制度冲突

学校现在实施“学分制”,学分多少与学生评优直接相关。导师制的开展,尤其是科学研究需要占用学生较多的时间,会对学生选上其他课程产生影响。这一问题,有望在导师制正式确立为一门选修课程并给予一定学分后得到解决。

(二)师生对导师制的概念模糊

学校对导师制度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和教师对导师制度概念模糊,影响导师正确发挥作用。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不知道要与导师合作开展什么学习内容,不清楚导师制对其学习和就业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导师制仅仅是对课余时间的管制方式。

(三)学生对科研主导型的导师制不认可,不愿接受指导

篇6

关键词:植物生物学;园林;自主-合作学习;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32-02

如何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这是目前园林专业老师都关心的问题。目前园林行业发展迅速,只有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又懂得园林植物的综合型人才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植物生物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它包括园林植物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是后续课程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植物栽培学的基础,又与其他专业课如园林植物造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等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其他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在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非农专业院校的三本独立学院,探索新形势下《植物生物学》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园林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其与一、二本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已成为独立学院园林专业教学的现实问题[1]。

由于演习了生物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植物生物学》的授课一直是传统授课方式,带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室内先将植物相关的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特征等灌输给学生,学生多数属于被动听课的状态,不会自己思考[2]。另外《植物生物学》的专业名词术语多、知识点很庞杂,特别是植物形态解剖这部分内容非常枯燥和难以理解,这些都给该门课的学习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3,4]。这种传统的教学法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发展。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二本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没有差别,但多数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自觉性差;很多同学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因此在独立学院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乐于并且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索,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提出了“自主―合作”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既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又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品质[5]。笔者作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的一名园林植物学专业教师,经过两年的探索,深感“自主―合作”学习是学习枯燥的《植物生物学》课程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将其运用于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应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独立学院学生自觉性较差,而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设置各种教学情景,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其创造思维并培养其探索精神[6]。

在应用过程中,老师一般提前布置探究的问题。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问题,有些就是在园林生产以及设计中碰到的植物学问题,适时巧妙地把学生置于这些“问题”情境中,通过设疑、引导、启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探究,鼓励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能力。例如课堂讲授时可以多一些与园林植物生活中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如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在花镜设计时,会考虑花卉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影响,那什么因素影响花儿的颜色?如何区别桃花、梅花、李花、樱花?等等。人的认识过程的起步,是以感性认识开始的。植物生物学在园林中应用较广,有创设学习情境的丰富材料。教师可联系生产实际,用强烈、真实、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爆发思维的火花。

二、采用现场教学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于植物营养器官以及生殖器官的介绍以及直观性强的分类部分的分科特征在课堂讲授效果不好,我们利用现场教学与大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场可以是校园以及公园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植物器官的外部特征,认识每个科属特征以及代表植物。现场植物材料新鲜、直观性强、特征明显,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现场讲解完后,可以再回到课堂上归纳特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7]。

如在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教学中,关于叶的形态特征部分内容,教师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里采集各种树叶,然后对照书上的描述,让同学们自己识别出不同的叶序、叶形、单叶和复叶等分类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同学还发现了同一物种,如构树,其叶片形状从完整叶片到掌状深裂的连续变异类型,立刻向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抓住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析叶形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从植物的生境、植株的性别、植物的年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培养了学生注意细节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讲述茎的结构以及根茎的变态等,也都是通过现场教学,甚至是在校外植物园现场讲解,学生在现场发现问题,可以立即提出来,对于有些老师也一时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回去查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在后续的课堂上给同学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植物成长,增加其感性认识,有效避免了对植物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的理论空谈,提高了学生的植物学认知水平。同时学生在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自学能力大大提高。有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把这种教学方式认为是“亚里士多德式”的求学,也是最潮流的“分享、交流、引领”,认为是最自然的交流授课方式,可以现场和老师直接交流沟通,没有拘束,他们非常喜欢,而且通过这些活动,既学习了专业知识,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尝试自学,团队合作,自行解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鼓励他们不断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其更加有效地学习。自主合作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地创造机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行解疑的空间。这样做不仅可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除了学生自学外,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方式学习。如在讲授有关植物的繁殖器官这一内容,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植物繁殖器官的结构,而是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学,需要学生自己组成3人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同学发放不同的花材。每个小组都确定一个研究主题,由小组长对每位同学进行分工,然后讨论打算怎样来研究,怎样把研究成果汇报给大家看,(参考课本资料)给大家8分钟时间,然后自行上台汇报。研究主题包括:花的组成是什么?每朵花都是由六部分组成吗?数数各种花的花瓣,是分离或连和?花冠形态是什么?每种花都有雌雄蕊吗?雄蕊群的类型是什么?波斯菊是一朵花吗?观察波斯菊,其花有什么特征?等等。

因为学生处在“尝试自学”的阶段,教师必须要加以一定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明确的研究主题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能够尽可能地抓住重点,从而更好地达到自学效果。同时在小组内,通过分工合作,每位同学的任务更加明确。学生完成主题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自行解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思考,必然会牢固地掌握知识点。同时又通过团队的形式,每位同学都有分工,学生通过自学,使其阅读能力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四、任务驱动法教学

《植物生物学》课程内容广泛。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园林专业的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植物的多样性一直是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我校园林专业培养方案中《植物生物学》的理论课时为34学时。在较短时间内要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核心基础知识,需要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合理优化,并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及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分配任务,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调查周边植物搭配,将照片拍摄下来,并对照片中的植物进行说明,制作成PPT,每个小组上台讲演一次,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很多学生都是在外出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园林植物设计,将照片拍回来,在课堂上和同学分享,为其进一步进行园林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中难度较小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将内容解读后,收集资料,制作成PPT。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并在小组中明确分工。经过1~2周左右的准备,要求每组学生派一个代表上台演讲,限定演讲时间在4~6分钟,演讲结束后,其他组同学提问,同组学生可以一起帮忙回答。上台讲演这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认识自我、锻炼口才、互相学习的机会。一直以来,他们都是以被动形式接受教育,对老师上课有一种厌倦情绪。而对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都愿意以这种新的方式学习知识,课后努力查资料,制作PPT,同时争相走上讲台,体验这种师生换位带来的自主学习乐趣。

这种通过任务驱动的自主合作学习还带动了综合能力的提高[8]。短短的几分钟讲演未必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但要能把特定内容讲出来,却对每组同学有较高要求。这要求小组同学主动地学习,主动应用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种学习,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分析筛选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同时在准备过程中还促进了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有的同学负责写稿子,有的负责查阅材料,有的负责幻灯片制作,有的负责上台讲演等,实现了更全面的教育效果。同时从课程实践结果看,学生报告中的幻灯片制作精美、充满个性,一组一组各有千秋,内容讲解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很多学生都增加了课外知识,PPT创意也非常好,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还有些从学生的角度找到许多新奇的要点和进展,有的还装点了诗歌乐曲。很多幻灯片制作连老师都自叹不如。在学生讲解的同时,结合学生讨论与老师点评,促进了下一次的提高。我们发现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形式能够燃起学生的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同时也让我们教师感悟到学生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喜欢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这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这些任务的学习,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学习,而且提高了其综合应用能力,又紧密联系生活,增强了学生对园林专业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上述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课堂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植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较高,《植物生物学》课程成绩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植物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问和讨论的学生增多;不少学生主动提出参与园林植物科研项目,其认知能力、思考和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实践和提高。以上是笔者针对独立学院如何有效推进《植物生物学》的“自主―合作”学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学者和专家对园林专业、园林教学给予更多关注,探索出一条符合独立学院园林教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玮,罗梦,苏静.园林植物栽培学产学研模式在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的应用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8):155-157.

[2]姚家玲,赵云鹤,史红梅.植物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02-105.

[3]韩多红,孟红梅,张芬琴,等.植物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河西学院学报,2006,22(2):114-115,121.

[4]葛茂悦,付和平,王立群,等.国家精品课程《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l1):177-179.

[5]曹利平.浅析自主一合作一探究学习模式在免疫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6:77-79.

[6]毛继光,孙春燕.大学英语任务-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实践性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8:29-31.

[7]石铁源,王海民,郑成淑,等.农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0,12,48-50.

[8]孙小红,王国夫,金自学.任务驱动法在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利用课程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36-38.

篇7

关键词:生产实习 监督机制 改进措施

生产实习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学习生产技能,了解社会、深入社会进行锻炼的好机会,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大演练。实习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产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也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夯实基础。

一、生产实习的必要性

1.生产实习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植保专业的实验课很多是在实验室的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观察病、虫、草的标本,与生产实践的病虫害的综合发生的表征有较大的差距。许多同学遇到生产问题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对农药的配兑都不会,更别说为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诊断和“开处方”,这也是目前在教学中一贯注重书本不注重操作所带来的后果。借助4个月生产实习,学生可以掌握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发病特征等,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大部分同学完全具备管理生产的能力。

2.生产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巩固理论知识,为专业课学习准备感性知识的教学场所。通过生产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水平的了解,明确本专业在社会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应用前景,对自己的专业以及个人的前途有深刻的认识。实习后的专业理论课教学是专业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对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推动作用。因此,生产实习和课堂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相辅相成,并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目的性。

3.生产实习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

大学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且要适应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利用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客观评价自我,进行合理的定位,能够根据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正视自己的能力,调整发展目标和期望值,克服好高骛远,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产实习改进的措施

1.构建监督体系

针对新疆农科类生产实习时间长、季节性强、区域性明显等特点,建立健全了由评价体系、督导体系和反馈体系组成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实施对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控制。在实习过程中,学院要求参与实习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同时还与生产实习单位签订协议书的形式,提供指导老师进行生产实践。实习前,学院给每位同学都发了教师参与指导实习的考核表,通过学生监督老师的指导情况。另外,负责教学的领导会不定期的到各生产实习点检查老师的考勤。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保证了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2.建立良好的考评标准

虽然作为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但在作物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识别病、虫、草害的相关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而且还要求懂得主要作物栽培、施肥、浇水等农事操作技术。生产实习的考核指标力求灵活、新颖、多样,加大过程考核,同时专业方向比重占大部分。作物栽培与管理、试验记录、作物病虫试验报告、作物生产总结报告、出勤率等均列入了考核指标,并且比重不同。最终的成绩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按4个部分进行考核:作物种植及管理占30%;作物病虫试验报告(2至4次)占25%;作物生产总结报告占25%;出勤率占20%。实习的时间正好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保证了学生对农事操作过程的熟悉、更加有利于对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的了解并提出防治对策。

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农林院校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课堂教学学时数的减少,实践教学课时数占得比重变大了。石河子大学植保专业作物生产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每年4月-8月),这期间正值各种作物生长及其病虫害发生的时期。通过实习,本专业将深刻体会到病虫草害的危害对作物产量、质量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学农、爱农、服务于农”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3.狠抓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严格考核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长期、巩固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是提高生产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学校注重农科大学生试验农场的建设,建立了1万亩的石河子大学试验农场;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在踏入社会前既能够获得锻炼的机会,又要保证实习的质量,学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在实习前对各实习单位进行严格的考核,确定学生分配名额。考核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设施规范齐全,主要指具有实习场所、科研设施的拥有量,以及人员组成等应当满足实习的需要;②技术指导有保证,确保提供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③配套措施完善,指实习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安全等良好的后勤保障。

针对校外实习单位,加强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例如可以利用生产闲暇时间对校外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进行培训、考核,或者在实习前期对需求实习生的单位进行严格考核,确定其具备能够接受并指导实习学生的能力。

4.优化实习教师队伍

目前,农业高校专业教师面临着学历层次高,理论水平高,但实践经验较为缺乏,不敢走向田间地头指导生产的尴尬局面,这一现象必然会影响到农科类大学生生产实习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急需要对作物生产教学实习师资队伍进行优化,通过不同专业搭配,老、中、青的教师结合,保证生产教学实习师资队伍的质量。例如,在一个教学周期中,可以聘请退休的植保、农学老教授负责全程指导,另外再派出3~4名青年教师参与实习,形成一支“以老带新、以新为主”的稳定师资队伍,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植物保护专业作物生产教学实习的任务。

三、总结

生产实习是植保实践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重视心理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树立起责任心;其次,通过改进实习模式,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坚决执行科学管理,规范学生、实习老师的个人行为等措施,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提高实习质量。最重要的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农科类高校应该紧密围绕着建立“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教育体系目标去改革,改变高校搞教学、培养人才,科研单位搞研究;农业企业、行政部门搞推广相互独立的局面,实现“三农”合作,共同建设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兴利,王,田立国,等.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科技信息,2010,27:8-9.

[2],杨焕文,杨志新,等.狠抓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J].高等农业教育,2001(增刊):91-92.

[3]吴义太,姜丽.试论大学生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5):157-158.

篇8

关键词 微生物学检验 综合性实验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18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Microbiology Examin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DONG Qing

(Jiangxi Nurs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201)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role of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s in microbiology teaching, our vocational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eaching microbiology tests,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students yourself access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design their own good experimental program and implemented,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teaching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enhances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 words Microbiology Examin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teaching practice

随着职业教育研究及改革的深入发展,卫生职业教育理念也不断更新。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知识结构的设计者,使学生善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方式也在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向综合性实验教学转变。综合性实验是指学习者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门课程知识,对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复合性实验。①综合性实验教学作为近年来的新型教学方法,其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在培养学习者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实验的比例大,内容较多。为了突出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实验实训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微生物检验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综合性实验教学措施

1.1 实验教学内容

临床脓汁标本细菌鉴定,临床血液标本细菌检验,临床粪便标本细菌鉴,临床尿液标本细菌分离鉴定。

1.2 实验教学方法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细菌检验基本的技能后,如学习细菌形态检查、接种技术、培养方法、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抗原抗体反应等技能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组4人,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在实训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设计好实验方案,主要包括实验的程序、材料、方法与步骤。每小组学生讨论各个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及其优缺点,最后确定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确定后,各小组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指导老师下发临床标本,学生实施操作,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并记录每一次的试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书写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报告。

2 结果

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后,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生所在实习医院检验科反映,近年来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学生动手能力增强,操作更熟练、更规范、更正确,适应临床检验岗位能力强。

3 讨论

不断深化教学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以适应医学检验发展需,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②通过综合性实验在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综合性实验教学不但可提高教学效果,也受到学生喜爱,是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3.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在综合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临床检验的实际,选择医院常见的检验项目来进行专题实验,使学生了解到所做实验在临床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所做实验产生兴趣。同时,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抱着走、照着做的方式,③解除束搏手脚的条条框框,让学习者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组织实施操作,使学生真实感受到自己在进行实验。故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发挥想象的空间,有了自己创造的机会和动力。

在进行临床标本细菌鉴定过程中,以往传统的做法就是给学生己分离纯化的细菌,要求学生做验证性的鉴定。而综合性实验给学生提供的是临床脓汁等标本,将4人学生分成一组,让学生参考教材和己经学习过的基础知识,经过小组讨论后,自行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材料以及实验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并在课堂上讨论可行性方案,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实施方案。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由以往的“让我做实验”变成了“我要做实验”,④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2 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提高,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综合性实验许多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完成,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操作机会。经过系列操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微生物学检验操作技能不断强化,临床检验职业技能得到了提高。⑤

在进行综合性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动手查阅文献资料,并设计好实验方案,就必须应用所学微生物检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验过程中,把知识学好、用好、用活,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3.3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临床检验医学要求检验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有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综合性实验能初步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往的实验课中,学生往往忽视实验的目的,忽视实验的结果,只盲目地进行操作,随意书写实验报告。综合性实验让学生综合设计并进行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加强指导,学生及时总结,不断提高。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3.4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选择综合性实验项目后,必须查阅有关资,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实施,对临床检验标本作出微生物学检验时,必须综合运用微生物学形态检查法、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细菌的生化反应及血清学反应等基本操作技能。并对微生物学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最后写出检验报告。此过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实现自我探索及自我拓展的乐趣中,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5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性实验的完成是多种因素和复杂操作规程的综合产物,这就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参加实验的学生须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来完成,学生要有互助团结的精神。综合性实验中,学生为了及时完成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任务,提高效率,就必须对检验任务进行分工,并各自独立进行。而在操作过程中,有的项目操作必须同时进行,这又需要相互帮助。相反,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大家互不关心,则会使整个实验脱节,致使整个临床标本检验不能连贯。另外,由于每项标本微生物检验的时间集中紧凑,并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发出检验报告。这就需要实验小组的成员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又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发挥团队效应。

3.6 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微生物检验综合实验的方案及总结均由学生讨论、归纳、答辩等形式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完成。良好的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不但可以及时捕捉专业知识的信息,还可把自己置身于学习和科研的阵地,并通过讨论交流及时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修改及完善小组的实验方案和计划。因而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和总结时,必须用准确的词语、规范的语言、结构严谨的段落对实验方案或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因此,在整个综合性实验中,通过讨论、撰写方案和总结报告,培养了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有序地综合了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建立了一个由学生主动设计、独立实施操作、自己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果并写出临床检验报告的平台。建立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学习热情,学生对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素养、科研素养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符合现代检验医学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

注释

① 李剑平.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在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39-40.

② 贺秋丽等.综合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广西大学学报,2006.32.

③④周俊英等.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性实验的体会.检验医学教育,2008.3:32-33.

篇9

近年来,我校办学规模扩大,青年教师迅速增加。生物教研组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课题中探索出:学习是生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基础,实践是生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研究是生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阶梯。学习者、实践者、研究者是生物教师专业成长路上必须扮演好的三重角色。

一、学习,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在学习。首先,学习能够温故专业基础知识,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科学性强、专业性高。在课题研究中,访问老师们的时候,大家都有同感:涉及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大学学习的知识遗忘的内容较多,重新把大学的教材找出来有目的地学习,巩固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学习能够统揽教材、掌握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十多年来,课标的学习一直都是生物教师的基本任务,只有掌握了课标,才有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师观念改变后反过来又能促进教师的学习。通读教材是教师认识教材、统揽教材的入门课,学习教材要达到清楚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络、熟悉逻辑关系。本校有一位老教师说得好:“我活到老学到老,教材在我心中了。”最后,学习能够帮助我们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名校、名师的经验,自我研修是学习,同伴互助是学习,专家引领也是学习,让生物教师自觉地成为爱好学习的人。

二、实践,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初为人师那天,生物教师就开始了一辈子周而复始的实践活动:备课、上课、议课,议课又包括观课、说课、评课等活动。部分教师只知道这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工作,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常规的教研活动。实践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常规的教研活动,来探究备课、上课、议课的有效性。备课、上课、议课既是常规的教研活动,也是一种行动研究,在备课、上课、议课中践行课程改革理论,追求教育改革的目标,生物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成为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实践,对生物教师还有另外的要求,这是由学科性质决定的,即通过实验实践。第一,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生物教师应有的实验操作能力。第二,培养教师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脚踏实地的实践让生物教师成为优秀的“实验员”,只有生物教师成为优秀的“实验员”才能成为培养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学生的教练员。

三、研究,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研究,很多教师认为高不可攀,以为研究是教授们、科学家们的事,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其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是研究。石柱中学生物组《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一个目的是转变教师观念,提到观念,老师们马上想到了: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等,几年下来,研究发现,常规的教研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就是一种校本研究,能够培养教师的课程观、课堂观、课本观,这三种观念也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有人问: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不重要了吗?其实有什么样的课堂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

篇10

专业制作趋向

微电影近两年的快速发展,数字摄影技术和器材方面的新发展是一大客观推动因素。例如近几年单反相机所普遍开发的视频拍摄功能――相比传统DV,相机本身在图像芯片和镜头群等方面的优势使其能以较低的成本做到更为接近电影化的摄影效果。佳能2008年推出的全画幅相机5D Mark II就被很多影视界专业人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数字视频解决方案。此外,配套的相关设备也不断推陈出新,比如2010年年中,电影镜头巨头蔡司就推出了为单反相机生产的电影级视频镜头CP.2(Compact Prime.2),可更换的接环也使该系列镜头能够在电影、电视摄影机以及单反相机等设备之间通用。

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和低廉化推动了微电影制作的普及度。在当前的微电影制作中,设备已不是主要的问题。目前,5D Mark II等一些普及度很高的平民级别设备已经能够达到或者接近新媒体平台播放的要求。据悉一些以此类设备拍摄的作品不但已经进入了网络平台,而且还成功卖给了一些电视台。当然,对于专业影视制作中的某些特别要求而言,民用级设备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比如情景喜剧喜用的多机拍摄、同期录音等,但另一方面,目前专业设备所需的成本并不算高――目前在北京,蔡司新出的CP.2全套镜头每天的租赁费用也就1000多元左右;而清晰度可达4k标准的专业数字摄影机RED 1搭配不同镜头的成套租赁费用也仅为每天2500元―4500元,这对于预算多为数万至数十万元的微电影来说,构不成过大负担。

设备选择的进一步丰富和所需成本的下降,降低了微电影制作的准入门槛。现在,似乎所有人都能拍微电影。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相比几年前的同类作品,当前的微电影拍摄、制作的专业化程度有非常明显的提升。这源于市场的实际需求――虽然不排除少数业余发烧友也能拍摄出高质量作品的可能,但在当前微电影的商业化程度日高、对产量和品质的要求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微电影制作更多需要的还是专业人才和团队。实际上,目前的微电影计划,无论走“草根”还是大片路线,绝大多数都出自至少是准专业的制作团队。

制作成本方面,虽然设备、器材的比重在下降,但人员和后期开支比重在上升。尤其是在近两年内地专业影视人员的人工费用增长明显的情况下,越来越依赖于专业团队的微电影,其制作必然需要更多成本支撑,尤其是在生产量大且要保证品质的前提下。

当然,相比传统影视剧制作,微电影的成本还是要低得多,毕竟新媒体的播放“语境”摆在那里。但另一方面,当前很多制片方在策划微电影项目时其实还是对电视台等传统平台有所考虑,毕竟“一鱼多吃”才是最理想的结果,这就意味着产品本身最好能够同时满足电视平台的播出要求,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成本投入。

在逐渐产业化的过程中,微电影“短平快”的制作模式有了不一样的解读,比如网络剧,虽然相比时下的电视连续剧其单集时长短得多,但集数往往要更多――很多网络剧,一立项就是100多集,总体工作量算下来其实和一部电视剧相差不多。即便如此,“短平快”的微电影相比同等条件的电视剧制作还是要便宜很多,一般的看法是,其成本至少要比电视剧低1/3左右。

内容创作一路摸索

在内容制式上,微电影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明确的“行规”。比如“时长短”公认是微电影的特点,但到底多短才是最适合的?

搜狐的“7电影”计划每部片长30分钟,而之前的《青春期》、《老男孩》等片时长则在40-50分钟。网络剧方面也是如此,虽然目前每集4-6分钟似乎是一个主流――这一方面是考虑到视频文件上传、下载的问题,此外其在制作节奏和周期上也更为现实。但另一方面,正在策划的很多项目中,不乏每集时长在20甚至30分钟的“长”剧。

相比微电影,传统的影视剧产品在宣传规模上占有压倒性优势。而电影、电视剧在进入网络等新媒体平台播出时,等于是为其之前在传统媒体渠道的放映等又打了一轮广告。这样的宣传积累和铺垫是大多数本就缺少明星、类型等卖点的微电影难以企及的。不过,即便是对于宣传铺垫和受众认知度更好的传统影视而言,其在新媒体上传播的实际效果也呈现出某种两级分化的趋势,因为新媒体受众的选择主动性很高,大多数人只会在网上找自己感兴趣的剧来看。微电影的观看中,这种两级分化的趋势更明显――受众观看微电影的偶然性更强,其黏度也不高,观众观看时更多是处于某种心不在焉的状态。

目前微电影的创作者们大都意识到了微电影的创作局限:相比传统影视产品,微电影的片长不能太长,创作必须要保持节奏,以保持受众的注意力,抖包袱的频率必须得高,这使得叙事节奏似乎更像小品。此外,观看的环境和制作条件也决定了微电影不太可能走传统影视强调视听的路线,创作的题材和类型也比较窄,目前更多还是集中在比较通俗和时尚的种类上。

不过,也正是由于观众观看微电影时的期待值和集中度不高,微电影所处媒体环境的宽容度就显得更大――既然很多观众是心不在焉地看,自然就难以对所看的内容产生激烈反应,拍得好的或许能脱颖而出,拍得差的最多也就是默默无闻。从目前的情况看,即使是一些直接是长广告的微电影,似乎也并未引发受众的强烈反感,这一点和电影观众形成了明显反差。

其实在内容创作空间上,微电影相比传统影视更有创新的可能。目前其在创作上的自由度也是比较大的,尤其是那些在创意时不考虑传统平台的作品。比如酷6推出的微电影《青春期》,就因某些“大胆”之处获得了不少关注。不过从未来趋势看,这也会带来风险。《青春期》虽然号称取得了近3000万的播放量,一直占据酷6网播放排行榜的首位,但该片不久前却一度在酷6网上悄悄下线。再次上线时,其时长已经从最初的55分钟变成了46分钟,“敏感”部分均被删减。

虽然在内容创作方面既有局限也有挑战,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内容本身的品质似乎在微电影运营中还没有上升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