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冶金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色金属冶金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技术技能型人才 有色冶金技术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87-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新问题。依据有色冶金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制订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把有色冶金行业的新发展、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课程体系中;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加强对学生专业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有色冶金工业及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特点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有色冶金企业生产一线中从事岗位技术操作,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实践操作技能,在生产岗位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并能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人员。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有色冶金技术的快速发展,有色冶金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与有色冶金专业或生产岗位相适应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有色金属各生产工序基本的岗位操作技能和操作规程,熟悉各生产工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达到在岗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培训考试,取得火法冶炼工、湿法冶炼工等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具备专业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有色冶金企业技术改造、工艺创新、设备更新换代将对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只有具备专业创新能力,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技术技能型人才要熟悉新设备、了解新工艺,具备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创造性地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同时,要能够根据岗位实践操作过程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意见,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胜任岗位工作。
二、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有色冶金产业人才规格及岗位需求,按照有色冶金技术职业资格标准,经过培养使学生素质和能力达到相应的目标。一是专业知识目标: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各种有色金属生产的基本过程、生产技术条件和主要设备结构等专业知识。二是专业能力目标:掌握有色冶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有色金属冶金生产一线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对有色冶金生产工艺改进、设备结构局部改造的能力,新技术运用、推广的能力,以及生产岗位技术现场管理的能力。三是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勤恳工作的敬业精神,良好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意识,较强的工作计划、活动组织和协调能力。四是方法能力目耍壕哂薪锨康难习能力,通过查阅专业资料、文献和计算机网络等取得专业信息的能力,较好的判断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二)人才培养定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专业定位上与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区别,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根据有色冶金企业的岗位需求,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为以下四类岗位:一是有色冶金生产岗位,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各种有色金属实践生产工作;二是有色冶金生产管理岗位,主要从事有色冶金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三是有色冶金生产工艺改造和新技术研发岗位,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及新技术研发工作;四是有色冶金生产过程及产品分析检验与工艺试验岗位,主要从事有色冶金原辅材料、生产过程技术控制检测和冶金产品的质量检验分析工作。
三、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发展意识和学习意识,总结并吸收先进、可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加强实践调研,有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与特色,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设立人才培养方案。在明确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及定位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来制订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优化教学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体系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专业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少。高职学生基础较差,过多、过深的理论教学会让他们难以接受,很多学生由于听不懂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此,需要对原先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把过去以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为教学重点的课程体系,逐步优化为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上,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体系。在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的实训,增加实践操作教学学时,使综合实践性教学学时占学生总学时68%以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专业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开展实验或实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改革教学模式。可考虑实施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理实一体,仿真教学”的教学模式。有色冶金生产过程一般都是在高温、高压或酸、碱等危险条件下进行的,在校内实训室难以进行生产实训。为此,可通过建设有色冶金仿真实训室来解决这些难题,即利用有色冶金仿真软件用大量的现场生产视频、图片,采用3D技术,形象、生动地再现有色冶金实际生产的全过程。学生通过操作界面对各工序的生产状态进行有效操作,真实地再现有色冶金生产操作过程。老师通过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操作过程进行实时评分,让学生知道操作过程的得失,不断提高操作技能。通过仿真实训,学生能亲身体验生产过程,学到企业生产岗位相关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进行广泛的有色冶金企业调研,了解国内外有色冶金产业发展趋势,对接区域内有色冶金技术产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确定有色冶金生产岗位群及其对应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与有色冶金企业深度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作为校外兼职教师,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实施、管理与考核评价等。基于企业专业人才需求和有色冶金职业能力特点,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学校、企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专业核心课程的全部或大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在合作企业或校内有色冶金仿真实训室进行,交替进行“实践”与“理论”教学。企业中的教学主要是跟班“工作”,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监控与考核评价,学生作为企业的“学徒”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和“学习”;经过反复交替学习和训练,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将发生变化。培养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以有色冶金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为基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不断优化高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经验与教训融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为有色冶金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冶立,朱光俊,杜长坤.应用型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8(1)
[2]杜长坤,吕俊杰,朱光俊,等.冶金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5(6)
[3]刘志宏,张传福,李洪桂,等.2l世纪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篇2
有色金属的世界性牛市
说到国内有色金属企业的优良业绩,首先要联系到的是有色金属的世界性牛市。稍稍了解国际商品期货的投资者都知道,从2003年起,国际上大宗有色金属期货产品的价格就出现了上涨的趋势,到去年5月份达到,当时的一个标志就是伦敦市场上铜的期货价格上涨到了每吨8800美元。不过,在这以后,铜价开始下跌,除了镍、锌等小品种外,其他有色金属价格也随之下调。当时就有一种舆论,认为世界性的有色金属大牛市已经结束。就连一直很看好商品期货价格的美国投资家罗杰斯,也一改大力推崇投资有色金属期货为农产品期货。但是,经过约半年左右的调整,时下有色金属价格又出现了全面上涨。最近,伦敦铜的期货价格再度上涨到了每吨8000美元之上,一些小品种则在年初的时候就陆续创出了历史新高。到这个时候,市场舆论也就有了一个逆转,大家都认为有色金属的牛市,似乎还没有完。既然有色金属的价格居高不下,那么生产有色金属产品的企业,自然获利颇丰,特别是那些拥有矿产资源的企业,更是有条件充分享受由于资产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红利。应该说,近一段时期来国内有色金属企业效益的提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得益于有色金属的世界性牛市。当然,相比海外那些大型的铜矿、锡矿等企业来说,国内企业效益的提高还是有限的。
那么,进入本世纪以后,为什么会出现世界性的有色金属牛市呢?原因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分析。首先,在这一段时期,世界经济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没有出现全局性的经济动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有色金属的需求自然是明显增长。统计显示,原先消费有色金属数量有限的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区,这几年的需求增长都相当快,这就使得供应出现紧张。二是在来自各方的需求增长中,中国需求的增长是最快的。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有色金属的需求更是以较GDP增长为快的速度在提升。而中国本身有色金属矿产的供应并不充分,因此只能大量在海外采购,以至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因素”。去年,由于中国国内加强宏观调控,有人就预期“中国需求”会下降,这也是导致当时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下跌的一个原因。反过来,如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继续提高,则又强化了“中国因素”。三是经过多年的开发,国际上有色金属原料的实际供应能力有所下降,而过去由于价格偏低,造成投资不足,也使得一些矿产处于尚待开发的状态,而要开发这些矿产,需要几年甚至是近十年这样漫长的周期。所以,有色金属的供求矛盾,很难在短期内解决。也因为这样,其价格的上涨就成为一个大趋势。
也许,现在人们很难预测下一阶段有色金属期货价格的具体走势会怎么样,但是至少可以认为仍然会处于强势之中。既然这样,那么有色金属的商品期货牛市,自然是构成了相关公司业绩提高的背景,推动了股票牛市的出现。
企业整合推动业绩提升
不过,商品牛市真的要转化为推动公司业绩提高的动力,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就国内的有色金属板块上市公司来说,虽然总量并不是很少,但大都规模不大,并且主要分布于行业的中下游,譬如生产电解铝的就要比生产氧化铝的企业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限,而加工能力比较大,所以相关公司在行业的分布上就呈现大量聚集在中下游的特点。二是前几年有色金属景气度低,从事矿产开采的利润很低,不如搞下游加工还有点附加值,因此能够上市的公司,主要就是有色金属的加工企业而非矿产开采企业。三是从事大规模的矿产开采,投入巨大,新上项目周期也比较长,在前几年证券市场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这样的企业很难上市募集资金。到了现在,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虽然按照行业惯例,加工利润也能够相应提高,但是毕竟幅度有限,难以出现业绩的快速增长局面。因此,就前一两年的情况来说,只有少数拥有矿产资源的有色金属企业业绩提高比较多,其他加工企业情况比较一般。所以,证券市场上有色金属板块股价的上涨,整体上是不那么平衡的,而且脉动性比较强。
但是,自多数有色金属板块的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一些公司的控股股东有意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或者是实现整体上市,或者是提高其生产能力。而从现状来看,所注入的资产,比较多是来自于现在收益最好的矿产开采。本文一开始就提到的驰宏锌锗,在2005年的时候每股收益是0.818元,净资产收益率是18.13%。但是,在股改以后,由于实施了定向增发,收购了母公司旗下的铅锌矿,结果在股本扩大的情况下,去年的每股收益仍然大幅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也上升到44.34%。在生产铜的上市公司中,铜都铜业业绩一直是比较平淡的,这是和它的铜矿资源自给率低有关的。但公司最近也提出增发议案,准备向控股股东收购“四矿一厂”,实现从矿山开采到冶炼的一体化。显然,在如此操作之后,公司的效益会有较大的提高。现在,这种大股东注资的题材,在很多有色金属上市公司中都存在。而这方面操作力度最大的是中国铝业,它将旗下的几家上市公司私有化,实现整体上市,以此来完成在资本市场上做大、做强的目的。总之,现在看来,对有色金属行业来说,通过企业整合是实现将商品牛市转化为业绩增长的最佳途径之一。
应该说,大股东通过注资等整合上市公司,其自己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对于普通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来说,在现阶段这样的操作确实能够提升公司的业绩,因而可以从中分享到有色金属商品牛市所带来的成果,所以无疑会是支持的。
相关股票仍有投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5月份,境内有色金属股票在国际期货价格飚升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大幅上涨。此后,虽然表现较为一般,但由于股市整体向上,所以走势也是比较强的。进入到今年,随着国际有色金属商品期货的再度发力上涨,以及境内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与整合的深入,相关股票也纷纷走出了较为强劲的上涨行情。尤其是驰宏锌锗,股价一跃而上,最高时曾经攀升到154元,刷新了股价最高的纪录。在它的带动下,整个有色金属板块在近期的涨幅都是比较大的。
篇3
推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一要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其次要转变增长方式。第三要转变治污思路。绝不能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注重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二要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大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要从开采、冶炼、再生利用等环节抓住节约降耗不放手,努力提高矿山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冶炼回收率,降低单位产品能源和水资源消耗。二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降低废物排放。要加强对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物。通过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行业内不同产业和相关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合理延伸和组合,促进废物循环利用,实现废物“零”排放;在再生金属利用方面,要提高循环利用水平。三是加快实施清洁生产,从生产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要认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方案,逐步实现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三要坚持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坚持与结构调整相结合。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严格限制高消耗、重污染产业的发展,防止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产业布局,依法关闭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坚持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废物资源化和再生金属循环利用,都需要先进技术做支撑,这也是有色金属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关键。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快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在行业的推广应用。加大节能降耗、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力度,要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的应用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大作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再生金属回收利用,节约了资源,但拆解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要大力开发和推广无污染“零”排放的技术。三是坚持与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
篇4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有色冶金工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F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083-01
有色冶金工业引进自动化技术,一方面是提升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系数,避免员工接触腐蚀性的物品,尤其是对一线工人而言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是提升有色冶金工业的技术要求,从而优化有色冶金工业的生产质量。我国有色冶金技术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起步较晚,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自动化技术的变革直接推动有色冶金工业的进步。
一、有色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状
自动化技术是综合性十分强的技术,主要与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互关联,该技术促进冶金工业的控制智能化和工业高精度化。但是该工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并不顺利,以下是对有色冶金功能工业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有色冶金技术自动化的程度也不断加深。有色金属冶炼的工作现场不断增加自动化设备,大多数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系统,工作现场的员工尽可能摆脱人工作业的传统,吸收和适应自动化技术,并且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但是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该设备与系统需要随时进行更新,保证我国冶金技术的国际化和先进性,因此我们应该提升自动化技术的创新能力,摆脱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过分依赖,推动我国冶金技术走在国际的前沿。
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我国由于环境的污染受到各种程度的危害,其有色冶金工业的原料就因此大大减少,因此原料的短缺和资源结构的破坏是其发展自动化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自动化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有色冶金工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其资源消耗和废料污染等。
二、自动化技术在冶金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近几年来在我国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其主要解决工业现场中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数据信息的之间通讯以及现场先进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是有色冶金工业实现自动化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该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国际上逐渐形成的现场总线技术,建立现场自动化设备之间通讯的网络,有助于现场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和运用。在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通讯、相互独立和操作和自我修复等功能,建立自动化设备的通讯网络,从而推动冶金工业的现场管理和控制系统的进步。
2.工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工业计算机是将计算机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设备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对有色冶金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的计算机技术不仅仅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也走进冶金工业的生产当中。工业计算机技术主要用于有色冶金工业的生产精度控制和测试方面,该技术在现场总线技术的基础上获取来自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计算机技术将其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得出结论,最后将其数据结果输出。该技术是对有色冶金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精密的控制,并且由于其设备价格低廉、管理范围大和功能强等特点,便于在有色冶金工业中应用。
3.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为MS,MS是以人为核心建立的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搜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有色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数据信息,辅助企业实现其战略计划,支持上级的领导,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领导对现场的控制手段和决策的依据,实线智能化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业以太网技术在有色冶金自动化中的实际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太网由Xerox、Intel、DEC公司联合开发出来的基带局域网。有色冶金工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太网的价格低廉、设备简单、运转速度高成为有色冶金工业的首选。
1.工业以太网的功能
工业以太网是在Ethernet的基础上建立,其具有强大的区域和单元网络的优势。以太网的帧格式与IP的一致,便于数据的传输,现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有色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自动化设备新旧更替的问题,必然存在新设备与旧设备之间数据兼容的问题,建立无缝升级的新系统,从而影响企业控制胸膛对于冶金生产过程的控制力度。以太网络具有高效的数据传输,储存能力强,千兆技术,标准化和较为全面的诊断和维修等功能。为企业内部、企业外部、国际网络的联合创建平台。该网络不仅仅运用到管理系统当中,也运用在有色冶金生产和自动化改革过程。
2.工业以太网在有色冶金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以太网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PLC一样普及,但是很多员工对以太网的认知员员没有PLC一样熟悉,很多先进系统仅仅有IT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更新,让很多现场的工程师误以为工业以太网仅仅局限于办公室管理阶层的应用,很难对有色冶金工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工业以太网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考虑到通讯速率、安装方式、通讯协议、电源、工业环境认证、散热通信功能和通信管理功能等因素是否匹配有色冶金工业的生产。冶金生产过程中若是需要信号强弱、端口设置、出错报警、分析和处理、服务质量等高级的功能体现,还需在以太网中设置交换机来体现这些功能
工业以太网将工业中的各类网络系统连接到一起进行综合控制,该技术实现对有色冶金工业中对加工原料的成分分析,并将其测试到的数据传输到所需部门进行加工;同时也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公司的员工和领导都可以在该共享系统中查到自己所所需的数据信息;最后是有色冶金工业现场将以太网为通讯技术,PLC为主站,其他自动化设备为从站,逐步加深有色冶金工业的自动化程度,保证每一个系统独立性和稳定性,从而提升该工业的整体实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色冶金工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其自动化程度的改革仍不够彻底,工业生产系统仍存在很多漏洞和不稳定因素,为了增加该工业的竞争实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而进一步推动有色冶金工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江涛.自动化技术在有色冶金工业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
[2] 殷妮娜.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J].硅谷.2012(16).
篇5
【关键词】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 SCP范式 对策
一、引言
有色金属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绝大部分行业都以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色金属成为我国重要的生产资料。自2003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228.1万吨,居于世界第一位,截止到2010年,我国已经连续8年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是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却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2010年有色金属产业销售利润率仅有4.8%。
哈佛学派把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并运用结构、行为和绩效(即SCP范式)对市场关系进行分析、衡量,并提出政策建议。SCP范式认为,企业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绩效,基于SCP范式充分把握中国有色金属的产业特点对进一步提升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色金属产业结构分析
本部分以产业集中度为重要环节,并结合规模经济和进入退出壁垒展开分析。
1、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低
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通常采用产业中前n家企业某些经济指标的总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经济指标的比重来体现,前n家企业的选择,一般4—10家即可。本文选取有色金属前4家企业销售收入占整个行业销售收入总比重(即CR4)和前8家企业销售收入占整个行业销售收入总比重(即CR8)来衡量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
表1显示,2005—2006年间有色金属产业的CR4和CR8相对较高,但2007—2008间受宏观经济增长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进入高速扩张阶段,导致产业集中度显著降低,2009年开始在国家有色金属产业振兴和复苏纲要带动下,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开始略有上升。
美国经济学家贝恩认为,CR4
为了进一步具体地分析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根据魏后凯(2002)提出可以根据CR4与CR8之比(也就是集中率差距指数,简称为D指数)来反映企业在规模分布中的不均匀程度。D指数的值在1/2—1之间变化。魏后凯根据D指数值的大小,把市场结构分为两类:准原子型以及典型原子型两大类。D指数值大于65%,称为准原子型;小于65%,则称为典型原子型。表2显示,自2005年以来中国有色金属的产业集中率差距指数都大于65%,即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属准原子型市场结构。准原子型市场机构的特点是产业集中度较低,但是中小型企业数量很多,并且存在不均匀的规模分布,这也是我国有色金属面临的产业市场结构的重大问题。
2、规模经济化程度不高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或生产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所花费的平均成本逐渐下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研究表明,有色金属产业是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这由产业的技术特征、工业特征所决定。总体来看,我国有色金属的投资规模、市场规模以及从业人员的整体规模相对较大,首先在投资规模方面,中国有色金属明显呈现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525.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933.88亿元。在市场规模方面,自2003年开始我国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228.1万吨,居于世界第一位,截止到2010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已经连续8年领先于其他国家。2010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达到3121万吨,比去年增长17.84%;在从业人员方面,由2003年的147.9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46.99万人。但是却表现为大而不强的局面,产业规模经济化程度不够高,经济效益不显著。
3、进入/退出壁垒较高,企业进入受限
有色金属产业是规模经济性较高的行业,其进入壁垒也相对较高。从选取设备、制作工艺到冶炼技术等都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比如铅锌冶炼相对来说进入壁垒不是很高,但是建成10万吨铅或锌冶炼系统总投资也要在10亿左右,另外,高科技技术的高要求以及国家政策的出台导致有色金属行业的进入壁垒不容忽视,以下是有色金属的进入壁垒状况(见表3)。
此外,如同铜冶炼、铝冶炼行业的高进入壁垒,其退出壁垒同样很高,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的大量投入都使得生产商在退出此行业时会遭受重大损失,但是在市场环境恶化的情况,迫不得已退出时,一些中小企业为减少损失,率先降价赢得市场,使得有色金属市场高低起伏、产品价格升降不定的市场混乱状态。
三、有色金属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1、行业内兼并重组力度加大
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优化离不开行业的兼并重组,我国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以及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产业的要求,促使有色金属产业不断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自2009年,在有色金属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引下,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兼并重组十分活跃。政策的引导对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发挥极大的作用。此外,经济全球化也为我国有色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了途径,很多外资企业的进入,与我国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合资经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有色金属企业重组和并购的案例见图1。
篇6
一、新型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全球化重点在于“全球经济再平衡”。对中国来说,国内消费不足、产能过剩、能源与资源瓶颈、环境约束构成了中国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内部制约;伴随着外需萎缩以及汇率战、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建立在中国出口―美国消费、中国储蓄―美国消费基础上的“旧”式全球化(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受到明显制约。在“全球经济再平衡”框架下,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快产业升级,以长期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已成共识。“新型”全球化的实现通道在于内外政策的有效结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出发点上,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宏观政策的长期趋势来看,即是建立“消费为主导的中国”(国内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在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动过剩产能出口,化解内部能源、资源紧张和环境约束则构成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关键内容。
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切实把经济增长模式转换到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轨道,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依靠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投入与消费并举,是广西以及河池市当前应对后危机时代及更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
二、建设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点和主要特征
后危机时代的新型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提供了广泛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借助于危机的倒逼机制,积极主动顺应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国家战略,是广西在中长期内经济发展的必然政策选择。在结合区情的基础上,走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我区的基本发展方向,而拆解和突破现有工业发展中的障碍和问题,加快工业化发展,自然成为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主要集中在“四特”和“五新”。“四特”为广西的中长期产业发展提出了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的环境。一是后发展地区的跨越目标(“两个翻番,4个先进14个4亿”目标:到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全区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水平主要企业装备技术应用水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14个产值年销售收入分别实现超千亿元目标。)。二是后发展民族地区“14+4”新型产业体系:食品、汽车、石化、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14个亿元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4个新兴产业。三是国家战略定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了广西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新的定位,广西要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形成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民族地区,在西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四是政策支撑体系(广西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的决定及40个配套文件)。“五新”则明确了广西的产业发展方向。具体包括: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要得到充分利用。
显然,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是广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战略和主攻方向。
三、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内部政策楔入
围绕后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战略选择以及建设具有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要求的“四特”和“五新”,结合区域特定的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河池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新型产业体系的契合点之上。在内部政策楔入上的重点在于:依循“一带二极三区”①的有色金属产业主格局架构,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及国家级铟产品加工中心,打造资源富集和强势产业两大名片,构建“有色河池”。
具体而言,“内部政策楔入”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第一,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切实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简化投资审批环节和程序,加快审批速度。贯彻落实和用足用好国家鼓励西部及民族自治地区开放开发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降低投资成本,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政府主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方式,通过本地企业上市(或借壳上市)、招商引资、政府贴息和鼓励社会化资本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等,完善我市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利用行业协会促进资源共享、限制恶性竞争,增强对外博弈和谈判能力,健全产业发展监管机制;建立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网,使其成为服务于河池市有色金属企业的综合信息平台,也作为河池色金属产业向外展示的窗口。
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制定河池有色金属产业技术路线图为突破点,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进一步挖掘现有产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人才小高地”建设,按照我市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状况,尽快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形成高层次人才、职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的完整梯队,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人力支撑。
第三,依托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将城区工业园区延伸拓展至丹宜高等级公路沿线100平方公里范围。构建13路沿线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集聚带;加快各园区工业供水水源、管线网络、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一带两极三区”建设,统一规划与管理,为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创造必要条件;完善园区商业配套,培育生产业,逐步完善产业链形成要素,形成并强化园区的产业吸引力;以重大项目和项目群在相关园区的有效实施为依托,最终形成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
第四,探索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多种途径。建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规范秩序,加强日常检查,规范权证流转秩序,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权益和正常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秩序,利用采探矿权证搞好资源开发。
第五,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通过体制创新,消除企业重组过程中财税利益分配、资产划拨、债务核定和处置等方面的体制,大力推动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能整合和技术提升;坚持“扶强补短”的基本思路,扶持南方冶炼、金山铟锗等在行业发展中具有优势的本地企业,重点引进锡、铅、锌、钛等产业的外地优势生产加工企业;坚持“扶持本地”与“外部引进”兼顾、品牌培育与优势产品扩能并重思路,积极推动华锡、富源、高峰的资产重组和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资产重组,组建若干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形成“龙头”效应。
第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尽管全球气候谈判目前尚无定论,但全球气候变化和高碳的经济增长方式密不可分。“三高一低”产业政策收紧,以及发展低碳经济已成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在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业“三废”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利用价格杠杆、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在推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回收与利用、发展环保产业等方面,对企业予以扶持;基于产业生态化打造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在园区范围内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互相合作,构建产业生态网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约型的工业园区;在产业内部或产业之间,把原来传统经济的单向产业链条“资源―产品―废物”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产业链条,将上游生产弃渣中的锌、铟、锗、银、钴、铜、镉、铅等金属作为下游生产的原料,形成产业内、行业间的生态化循环关系。
四、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外部资源整合
外部资源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扶持。抓住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实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的机遇,力争在国家或自治区层面建立铟、锗等稀有金属战略储备;争取各级、各方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依托国家近期开展的“全国地质找矿行动计划”②加大后续矿产资源勘探力度,有效降低有色金属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切实解决河池后备资源链条严重脱节的问题;借助自治区千亿元产业“23”研发中心工程、千亿元产业“350”重大科技攻关工程以及培育扶持工业品牌等政策,为我市产业发展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二是充分利用区域开放合作。在全球化效应的持续驱动下,自然资源、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货物商品等要素流动的边界壁垒不断下降。伴随着CAFTA、泛北部湾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等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已从“共识”转向“务实”。在国家层面:今年1月1日CAFTA正式建立,随着双方关税的进一步降低,互补性产品的市场空间将极大拓展,据统计,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其次,中国政府出台了深化与东盟合作的系列措施,包括设立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为务实合作提供项目和金融支持。再次,自今年6月起,广西被纳入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不仅助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更有利于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控制盈利预期。此外,横跨7国的南宁―新加坡铁路建设已提上日程。在自治区层面:近期出台的《广西与东盟全面开放合作行动计划》,积极建设面向东盟的铁、锰、钛、铜、铝、铅、锌、锡等矿产品和有色金属进口基地,并围绕港口物流、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训、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市场建设、工业优势产业合作、旅游合作、农业合作等八个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对河池而言,在更大范围内借助外力、优化资源配置已具备条件。在有利的外部机遇下,关键在于提前筹划、加快行动,鼓励相关企业依托这样的发展机遇,在产业转移、海外资源整合、产业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前谋划具体的项目,并通过项目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或政策扶持,真正实现“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双轮驱动战略构想。
①“一带两极三区”是《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中提出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带”指河池市中部有色金属深加工及高新技术材料产业带;“二极”指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两个增长极,位于中部有色金属深加工及高新技术产业带两端的重要产业发展区,即南丹工业区、金城江工业区;“三区”指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三个工业集中区,即环江工业区、大化工业区、罗城县工业区。
篇7
【关键词】库存率;储存成本;库存合理区间;库存警戒线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也正经历着改革与调结构的重大转变,作为国内各有色金属企业,都在进行着精打细算、压缩生产、运输和管理成本,走精细化成本管理,拓展销售渠道的改革之路。而有色金属日常销售过程中,如何合理控制有色金属产品库存量,控制产品库存成本,以保证市场销售和运输需求,是产品经营管理中重要一项课题,如何能有效降低有色金属企业产品的库存率?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层都在思考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想通过自己多年来对阴极铜销售和储存、运输过程中合理调配,通过借鉴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精心测算和分析,使更多企业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产品库存量,以降低有色金属产品储存成本,更好地为企业销售增创效益。
一、有效控制阴极铜库存率的目的
目前,阴极铜作为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具有价值高,占用资金大,运输周期长等特点,为科学合理确定阴极铜日常合理库存量,既满足每日现货销售需求,又能够合理满足销售需求,确保有色金属产品(阴极铜)销售和运输配套、通畅,为集团公司运输管理科学化、合理化提供库存管理有效支持。
二、公司阴极铜产品库存周转现状
过去,阴极铜产品运输主要根据现货销售情况、运输作业进度和铁路运输形势安排阴极铜日常库存量,因为没有一套有效、合理、科学地库存控制管理方案,造成日常库存量较高,平均日库存量在2600吨左右,有时库存量长期保持在5000吨高位,这样,资金长期占用在1.2-2.25亿元左右,严重影响到企业财务资金正常运转;其次,产品运输周转时间长,由于阴极铜主要通过铁路运输发往上海进行期货交割,运输周期较长,造成销售变现时间延长和销售点现货销售被动,再则,电铜库存太低时,存在电铜缺货断货问题,销售合同不能按时履约,客户到厂后不能及时提货,这样造成公司销售形象和诚信受到严重影响。
三、产品库存控制的作用
库存控制(Inventory Control),是对制造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库存控制是使用控制库存的方法,得到更高的盈利的商业手段。
库存控制是仓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它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库存控制要考虑以下因素:阴极铜市场需求状况,企业阴极铜生产供应状况,企业销售策略,运输发货周期,阴极铜储存成本,特殊季节特殊需求等等。
1.企业库存控制的作用
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2.库存的合理控制
库存量过大所产生的问题: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财务流动资金,造成大量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影响阴极铜库存量的因素
1.阴极铜市场需求因素
阴极铜作为有色金属初始产品,受到下游铜加工企业影响较大,根据每个企业产品市场分布情况,各加工企业生产特点和采购状况,我们必须适当去考虑产品库存量的合理控制。
2.企业阴极铜生产供应因素
作为铜冶炼加工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是确定产品合理库存的关键因素,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短期和中长期冶炼生产能力,原料供应情况,设备使用状况,还有季节性因素来衡量产品的合理库存量。
3.企业销售策略因素
产品库存控制是企业销售策略中一个重要环节,库存大小直接体现企业销售策略是快速出货还是短期囤货,其中价格因素、市场走势判断、运输周期、财务资金状况等决定企业如何确定产品库存量。
4.阴极铜运输储存成本因素
产品的储存成本是确定产品库存量一项动态指标,企业决策者会根据产品储存期限和存储费用的多少合理调节库存数量。
五、合理确定阴极铜库存率的方法
1.合理确定阴极铜的常态库存量
作为铜冶炼加工企业,阴极铜产品的常态库存量需要严格考虑市场日常需求,考虑各加工企业生产特点和采购状况进行合理配置,同时根据企业短期和中长期冶炼生产能力,销售策略,确定产品合理库存量。常态库存量是一个动态指标,需要销售部门定期进行测定,比如以每个星期或者每旬为一个周期,周期不宜过长,在企业生产正常状况下, 按照物流行业通行的1.5倍原则,如果每天阴极铜平均销售量在400吨左右,那么,阴极铜的常态库存量要确定在600吨水平为宜,这样,以即能有效保证日常产品销售节奏,又能避免销售断货问题。
2.合理确定阴极铜的最低库存量
在企业生产正常状况下,我们要确定产品的常态库存量,但考虑到企业生产不稳定,短期甚至中长期产量波动因素,或者销售策略调整因素,就必须确定产品当期最低库存量,一般情况下,要首先保证销售的正常衔接和有序进行为考核目标,当期产品最低销售量就是同期产品的最低库存量。
3.合理确定阴极铜的最高库存量
如何确定阴极铜产品的最高库存量,主要是考虑企业销售管理因素、财务资金周转因素、以及市场占有率波动因素确定,以尽可能资金周转最优化,销售利润最大化,市场占有率最大化为销售目标,合理确定“最低”的产品最高库存量,以满足企业销售经营管理需要。
目前,我通过从产品产出后每个环节入手,进行工作量统计、占用时间统计、运输程序测算、运输路途状况统计、交货时间统计。确定有效、合理数据和可节约、省去可同时进行的环节数据,然后,进行合理、科学地制定阴极铜库存解决方案。
六、结束语
有色金属企业如何对产品销售库存量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根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我们应依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产品销售状况、货物仓储管理特点、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灵活决策,通过精细化库存率成本管理和精细运输成本管理,选择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销售库存管理模式,以有效降低有色金属产品库存率,更好地为企业增创效益。
参考文献:
[1]唐连生 李滢棠.库存控制与仓储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2)
[2]小林俊一.精益制造009:库存管理.东方出版社,2012(10)
篇8
【关键词】 有色金属 冶金生产 节能降耗 措施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内存在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以及消耗也在不断的扩大,能源消耗的问题愈演愈烈,并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而在所有行业中消耗能源最为严重的行业便是冶金行业,因此,针对冶金行业在生产方面以及管理技术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有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的。综上所述,采取正确的措施使能源消耗的指标降低已然是所有生产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本文简要分析探讨了企业能源消耗的内在原因,进而得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下所述。
1 在组织方面采取的措施
1.1 提升生产运营所具有的均衡性能
要知道生产企业在进行冶金的过程中会使用各种冶金专用炉,其中主要包括金属还原、烧结、熔炼用炉,除此之外还包含有很多用于加热和退火的专用冶金用炉。尽管以上冶金炉没有较为庞大的占地规模,却在操作以及生产所具有的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并且在整个生产线中冶金炉的运用数量也不可小觑。因此,在工艺上它具有较大的消耗。
在有色金属的冶金生产过程中由于其生产出的产品具有相对较高的熔点,因此对冶金炉炉体本身便有很高的要求。它所运用的主要材料分为重质和轻质两种保温材料,其中重质材料主要运用在承重的构建中,而轻质材料则使用于冶金炉体的保温结构中。在整体冶金工艺中高温会达到几千摄氏度,因此,冶金炉的炉体所具有的构造也会产生相对较大的耗能。
冶金生产企业中包括生产运营部门,正是这一部门规划着企业合同的生产。因此,该部门对能源的消耗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同时还制约着生产成本的高低。为了使合同生产保持均衡总结了几方面有效措施,如下所示:首先,要依据生产合同中存在的数量以及生产周期,安排相似品种的产品进行统一生产。其次,企业要确定机器设备的运用总数以及生产产品数量,目的是要确保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具有满负荷的状态,同时机器设备的运用状态也是连续不断的。再次,要安排制定相应的季度生产计划,以便有效提高生产的可预见性能。
1.2 有效降低使用辅材料的耗能
在冶金生产的过程中辅助材料在耗能方面往往会占据很大的比例,因此,生产企业应该精确的算出辅助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数据,这是降低辅助材料耗能以及降低投资成本的有效方法。在实际的企业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以下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要依据生产产品的分类以及其具有的工序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分类管理,运用定额法进行产品计算,同时还要确保所采购的物品具有较高的完好性能。其次,为了降低采购用品所产生的运输费用,企业应依据季度的计划进行采购,并且应存有备用物品。
2 在技术方面采取的措施
2.1 炉体的保温技术
要知道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就表现在对冶金炉炉体所具有的保温材料的择取上,它的材料种类分为很多种,其中广泛使用的是名为硅酸铝以及岩棉的保温毡,这两种保温毡的安放方式也极为重要,注意的核心事项是不可以使它的初始形状被破坏。对于冶金炉的炉体砌筑而言,最为关键的主要体现在材料的择取上以及炉体的砌筑方法,其中择取的材料要有规整的外形,主要的砌筑方法是要压缝,并且靠近炉体的边缘部分要运用保温毡进行多层的压实和填充工作。
2.2 线路连接同发热材料间存在的影响
我们了解到在冶金炉所具有的发热材料同它的供电线路两者间会影响和制约生产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而会影响能源的消耗以及辅料的消耗。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发热材料同温度测量设备常会由于高温而出现线路损坏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总结了一些措施如下:首先,旧的机器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发热体损坏以及温度监测设备损坏的现象,因此对于这类设备的改造应运用标准的备件,同时还要求聘用专业的安装人员进行施工。其次,在机器设备使用之前应对发热体以及温度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同时,如发现存在异常现象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的工作。
2.3 择取合适的工艺参数机器装置,提高其具有的准确度
提高产品所具有的质量水平以及成品率同工艺的参数准确度高低是有密切联系的,工艺参数的监测设备在启用的初期要运用准确的校核方式以及校准机器设备展开校核的相关工作,目的是要确保它的准确性能。此外,在该监测设备的运用过程中要严禁不正确的操作产生,在发现测量所得结果出现误差时要及时的采取校正工作。
3 在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确保发热体以及保温材料能够及时得到维修。发热体以及参数检测设备的处理主要是通过管理措施进行处理的,企业生产在闲暇期间会依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运营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在设备使用期间不出现由于设备的突然损坏而影响制约生产的现象。除此之外,要注意对于温度的测量设备所存放的外置部分要采取必要的密封工作,若没有进行必要的密封工作也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消耗。
4 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显而易见,成品率影响着企业生产的成本,如成品率不符合标准便会增加原料进行二次处理次数,致使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投入。而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只有通过提高设备工艺的执行精准度才能实现,如果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不正确的操作便会降低成品率,其中包括有野蛮操作,同时还包括缺少必要的责任心也会使成品率降低,严重的违规操作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生产闲暇期间应加强培训操作设备工艺的力度以及规范性,使工作人员充分认知工艺精准度对成品率的影响。
5 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而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行业是在所有行业中耗能最大的行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是影响和制约冶金企业生产投资成本的核心因素,本文简要的从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节能降耗思路的探析。综上所述,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以及节能降耗是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得到的成果,是要经过精确的研究分析和不间断的提高方可实现达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包文彬.有色金属冶金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J].有色矿冶,2014(03).
篇9
冶金技术 专业建设 思考
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过去,我国高职冶金技术专业一直沿用的还是“压缩版”的本科教育模式,这种现象在一些老的专科学校尤为突出,由于受传统教育思维习惯和观念定势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还存在着不能妥善地处理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分离等问题。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冶金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企业往往需要对新招毕业生再培训,致使企业用人成本增加,如何培养既掌握冶金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具有从事冶金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技术专业,自2008年9月立项以来,坚持“依托云南有色冶金行业,立足云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东盟,培养以有色金属冶金为主、兼顾钢铁冶金方向,可在有色冶金企业、钢铁冶金企业的熔炼、电解精炼、球团焙烧、高炉运转等一线生产岗位从事工艺过程控制及生产管理、设备及系统运行操作、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通过实施“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有色金属生产流程为主线,构建了基于冶金生产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制订了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核心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开发了冶金工艺仿真实训软件,建设了一批冶金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了冶金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实训的要求,同时,全面实施以提高“双师”素质和改善“双师”结构为重点的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带动了专业群建设,至2011年3月,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各项建设任务,通过了教育部验收。发挥了显著的示范辐射作用,取得了显著建设成效。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通过职业岗位调研,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要求,确定出冶金生产矿物的浸出、浸出矿浆的固液分离、浸出渣的处理等40项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掌握与职业技术技能相适应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熔盐电解、备料与焙烧、矿物熔炼、粗金属精炼、矿物浸出。金属化合物溶液净化、金属沉积精炼、炼铁生产技术、炼钢生产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冶金机械设备的识图、制图能力及分析冶金设备构造、工作过程的能力。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冶金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冶金生产一线主要岗位的操作能力和处理一般事故的能力。具有从事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2.实施“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实施了“招生就业双定生,火法湿法双领域,理论实践双平台,学历技能双证书”的“四双”校企共同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双定生”——即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冶金技术专业于2000年在校内率先实施了“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和探索,该模式逐渐在全校推广。在组织教学时,对“双定生”实施针对协议单位生产实际的理论模块教学,实践教学则将“双定生”安排到协议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2)“双领域”——即根据有色金属冶金生产工艺的特点及云南冶金企业的实际,将冶金生产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两个技术领域,并以此进行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转换和学习情境设计。
(3)“双平台”——即指以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冶金生产工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和依托云南冶金矿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云南锡业集团公司火法冶金实训基地、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湿法冶金实训基地、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熔盐电解实训基地、云南文山铝业氧化铝生产实训基地、昆明钢铁集团钢铁冶金生产实训基地等校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平台。
(4)“双证书”——即要求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获得金属冶炼人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此项制度统筹兼顾学历和职业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条件。
“四双”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了对学生从招生、学习、毕业到就业各个阶段的服务、教学、学习要求等各个方面,突出了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宗旨的功能,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3.构建有色冶金“双领域”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流程,通过深入云南锡业等大型有色冶金企业,完成了本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据此按照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双领域”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思路,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参照火法冶炼工、湿法冶炼工、氧化铝制取工、铝电解工职业资格标准,进行了“基于冶金生产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典型工作任务归并,整合出职业行动领域,构成了由基础课教育系统、专业技能培训系统、能力拓展系统课程组成的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
4.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以《湿法冶金—浸出技术》、《湿法冶金—净化技术》《湿法冶金—电解技术》《氧化铝制取》《金属熔盐电解》5门课程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的学习领域标准及学习情境。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指标体系标准,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
篇10
关键词 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冶金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34-02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从高等教育视野来看,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开始侧重于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如何有效地培育训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然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改革的重要课题。缺乏实践能力的教师必然无法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该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这与该校基于“完全学分制”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
随着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更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到该队伍中来并逐步成为中坚力量。据2008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资料显示,全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超过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66.7%[2]。因此,必须构建一个适宜冶金工程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制,以保障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2 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现状及分析
青年教师无法将实践能力与专业发展相结合 部分冶金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在刚踏入工作岗位时,因其无法看清该专业的发展机遇与潜力,再加之身负教学、科研等多项职责,并无过多精力投身于工程实践,常导致实践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割裂。青年教师具备思想活跃、积极肯干等优势,应该利用优势,引导其将实践能力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在工作与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匮乏 目前,我国多数工科高校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已经和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相脱节。高校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标准普遍较高,实施培养目标的主体即为专业教师,而青年教师恰占据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半壁江山。没有长期实践生产经验的青年教师, 即使具备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也难以做到联系工程实践问题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环节[3]。同时,部分工科高校的人才甄选机制也存在“科研倾斜”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具备工程实践背景教师的选拔工作,进一步加剧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匮乏的程度。
实践教学环节参与度较低 冶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较多,主要包括社会实践、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生产和毕业实习这四个部分:
1)社会实践部分,青年教师基本不参与其中;
2)专业课程实验部分,青年教师易忽略实验理论与现代化冶炼工艺的结合;
3)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部分,青年教师设计题目数量略显不足,无法保证设计题目的工程实践性;
4)生产和毕业实习部分,青年教师仅起到管理与组织的作用,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并不多。
因此,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参与程度远远不够。
3 构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方法
实现“模块化”培养模式 基于我国大多数工科高校冶金工程专业采用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不同地方高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具体情况,构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块化”培养模式,构成一个动态体系。图1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模块化培养模式。
如图1所示,依据冶金工程专业实际培养方案,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分为三大模块:专业课程实验模块、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模块、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模块。其中,每一模块又分为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两个子模块;钢铁冶金子模块包含火法冶金工艺和钢铁材料的冶炼及轧制两个分子模块,有色金属冶金子模块也包含湿法冶金工艺和有色金属的提取及回收两个分子模块。两个子模块间相互联系,并对其相关联的分子模块做相应的完善和补充。
青年教师先接受工程应用型[4]课程实验模块的培训,并辅以理论教学基础;再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以设计的形式完成实践教育;最后进行实习实践[5],最终形成一个分层次、模块化的培养模式。该模式能够顺利开展培育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既可以有效保障青年教师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实施“关联式”培育方法 为针对性地解决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缺失的问题,高校可采取“社会―
企业―高校”的关联式培训模式,社会相关部门做好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育的宣传、组织工作,具体执行由相关冶金企业及各高校协作完成,搭建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平台,使青年教师能够合理利用校企平台,以补充缺失的工程实践背景。最终使这三个关联项构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该体系能够体现青年教师培养的长效性和实效性,达到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迫切要求。
建立“考核化”培养制度 针对青年教师日益缺失的实践能力,可以将日常科研、教学能力的考核方法加以改进,并引入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以完善青年教师的培训体系。首先,在岗前培训中实行实践时间的考核,要求满足一定量的企业实践时间,以拓宽工程研究视野;其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引入“网络炼钢”“模拟炼钢”等实践经验的考核,强调考核的常态化;最后,科学评定考核结果,辅以一定的奖励政策,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起长效的培养制度。
4 结语
在工科高校发展规划目标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处在很重要的位置。构建符合专业规律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可以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实现工科院校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佘元冠,杜立辉,盛晓娟.对我国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8(6):9-12.
[2]韩进.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8[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杨艳华.冶金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1(5):88-89.
- 上一篇: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教育
- 下一篇:绩效薪酬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