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业行业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中国矿业企业来说,出海淘金,目前似乎不是一个好时机。
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全球矿业发展势头放缓。自2011年以来,大宗矿产品价格不断探低。日前,普华永道报告指出,仅过去一年,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矿业板块排名前100位的公司市值已累计下跌44%。
来自中国矿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小幅下滑。于11月3日在天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5000名代表参会,很多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阿根廷、苏丹和格陵兰等国家和地区的矿业界人士表示,期待与中国进一步加强矿业领域合作,走出低迷。
“虽然当前全球矿业还处在深度调整期,但从长期来看,新一轮矿业发展的‘超级周期’仍在持续。”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当前全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正持续推进,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矿产资源将保持强劲的需求动力。
海外投资下滑 矿企进入持续期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矿业联合会(下称中矿联)了受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委托撰写的《中国企业2013年前三季度境外矿业投资情况分析》报告。中矿联国际与地矿金融项目部负责人常兴国分析报告时指出,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在金额和数量上均小幅下滑:中矿联共受理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项目103例,同比减少8%;项目协议投资总额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10.9%。
中矿联认为,中国矿企海外投资已经由探索期、巩固期、快速发展期而进入持续期,也是矛盾比较多的时期。“未来,(矿产品)价格下调震荡,市场趋势向下是比较普遍的共识,这个时期持续多久并不一定。”常兴国说。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处长陈丽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全球有180多个国家拥有矿业,其中100余国矿业对外开放,其中又有60余国的矿业占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到哪些国家去投资,投资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投资,遇到风险怎么办,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复杂的决策。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海外开发部总经理童军虎表示,矿产资源有着“工业的粮食”之称,为保工业“粮食安全”,矿企“走出去”十分重要。目前中国企业“刚开始走出去”,成绩并不太令人满意,但是作为中国企业,必须要过“走出去”这一关。
失败率高达八成,不能“摸着石头过河”
中矿联常务副会长王家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前一阶段“矿业热”时期,大批非矿企业及地勘单位纷纷“走出去”投资海外,然而教训惨痛。
仅2013年前三季度,就有大量大型矿企并购案以失败告终。
1月,全球最大的金矿商巴里克终止了中国黄金集团对其旗下非洲公司部分股权的收购交易,商务部网站显示,双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收购价和税收分担等问题上。4月,汉龙集团与澳洲铁矿企业Sundance高达14亿澳元的收购案终止,Sundance公告称,由于交易的融资条件没有达到,因此终止了此项全资收购计划。
有媒体报道称,“十一五”期间中国企业出海的成功率不足20%,其中很多大的项目都来自矿业。
“中国在海外的矿业投资,大概有80%的失败率。”王家华在今年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直言,许多企业仍在 “摸着石头过河”。
常兴国认为,专业化程度不足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重要掣肘。他介绍说,非专业性主要表现在企业跨行业、跨矿种、跨国家投资的过程中。此外,金融机构投资矿业,虽然财务很擅长,但却缺乏矿产行业常识。
中国罕王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潘国成也表示,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关键是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团队和本土化的运营团队。潘国成提醒其他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切忌赌博式的冒险,尤其是初次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必须聘请并购顾问,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可行性研究,“要以非常成熟的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进行海外并购。”
蓝海矿业基金执行合伙人张焱认为,由于矿业市场泡沫不再,“卖故事”向投资者销售未来增长预期的方式已经行不通,更重要的是专业水平。他表示,目前自己的基金只投资上市公司,并要求具备项目预可研报告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银国际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程雁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资本市场较热时,以收购目标资产价值为杠杆的“空手套白狼”的操作是可行的,而在市场下行的过程中,投资者将更注重企业获得资产后的持续经营能力。
矿源地的激烈竞争也是影响矿企海外表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非发展基金副总裁鲁庆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非洲绝大部分盈利性强、品位较好的矿产资源掌握在西方国家三大矿企(力拓集团、必和必拓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手中,但是注重抢占优质资源而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西方模式”已经不可持续。目前非洲国家更希望中国企业投资与当地企业合作,加快开发当地矿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就导致了国内企业的相互竞争。
北京雨仁律师事务所主任栾政明则表示,国内矿企之间的竞争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许多国际矿业并购案中都发现了来自中国本土企业抬价争项目的情况。
矿业金融已经存在
王家华介绍说,目前我国对海外投资矿业的企业大致分四类:其一是民营矿业企业,很有(经济)实力,但规模较小;其二是地质勘查类企业,专长是技术支撑,但经济总量较低;第三类就是大型矿企,具有技术管理优势,势力较强;第四类就是金融企业,其资本量最大,但对与技术、整个开采与开发的管理处于劣势。然而,即便如此,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推动矿企“持续出海”的重要力量。
常兴国表示,目前金融资本正在通过A股和H股两个平台深度介入矿业领域。
根据矿业联合会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来自A股市场的10家上市公司以投资协议额11.53亿美元占到矿企海外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投资项目多选择并购和矿山建设,勘察项目较少。此外,由于许多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资本市场也通过港股流入矿业领域。特别是许多私募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对矿业的参与度持续加大。
“矿业金融已经存在,而非一个号召。”常兴国表示。
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折戟”案例
2009年6月 本可能成为中国海外最大并购案的中铝集团与力拓的收购交易终止。中铝集团拟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以增持其19%股份。然而,计划几经周折,但最终由于力拓毁约而宣告失败。依据协议,力拓向中铝支付了1.95亿美元“分手费”。
2010年6月 紫金矿业终止了对澳大利亚Indophil Resources NL的股权收购。公司公告称,终止原因在于“若干项收购先决条件难以达成”。
篇2
2010年是转折点,这一年淮南矿业通过注入铁路运输、物流贸易等资产显著提升了皖江物流业绩,当年净利润近2000万元,2011年净利润高达3.31亿元,2012年更上一层楼,达到3.85亿元。好日子没有维持多久,2013年净利润大幅下降,不早不晚,正好发生在业绩承诺期满之后。随之而来的是2014年巨亏27.38亿元,多亏有87.12亿元的投资收益“护体”,否则亏损将达百亿元。同年,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触目惊心的造假东窗事发,9月停牌,至今已近一年。
精确指导的业绩
根据2009年重组时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书,截至当年7月底,拟注入的淮南矿业旗下的淮南矿业集团铁路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铁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43,268.86万元,净资产评估价值为146,217.49万元,增值率为2.06%。另一拟注入资产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物流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9,075.43万元,净资产评估价值为39,988.98万元,增值率为2.34%。
淮南矿业还承诺,铁运公司和物流公司2010年度实现的经审计后的净利润合计不低于3.2亿元,2011年度不低于3.84亿元,2012年度不低于4.61亿元。若不足,则由相应现金补偿。
如此优质的资产仅仅作价18.62亿元,评估增值率2.12%,承诺期业绩覆盖率高达62.57%,芜湖港5年内就有望收回成本。那么,芜湖港“捡到宝”,淮南矿业“很实在”?
此后,经审计,注入资产2010年至2012年实现的业绩连续3年超额完成,完成率分别为102.14%、105.21%、105.32%,超额率控制在6个百分点以内,每年如此精准,实在不可思议。不过,承诺期一过,芜湖港业绩立马变脸,2013年净利润为2.65亿元,同比下降31.08%,当年年报没有披露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的营业利润及净利润。注入资产应该是芜湖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及利润来源,但公司2012年之后就开始刻意回避其后续盈利情况。
在造假东窗事发后,芜湖港对财报进行了修订,2012年净利润已经从原来3.85亿元修正为1.29亿元,注入资产“2012年度实现的经审计后的净利润合计不低于4.61亿元”的业绩承诺根本没有完成。但至今,业绩补偿的事宜尚未提上议程。
注入资产2010年11月开始纳入合并范围,其净利润逐年递增,而同期芜湖港原资产的净利润却持续恶化。
2010年1-9月,芜湖港原有资产净利润-976万元,淮南矿业的资产注入后,亏损急剧扩大。芜湖港2003年上市至2009年,7年时间一共盈利21295万元。资产注入后,芜湖港原有资产2010年至2012年三年时间就已经亏损19737万元,而同期不少港口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却呈现持续增长势头。
低级错误涌现
在披露的重组草案中,铁运公司的审计报告出现大量低级的严重错误。
其中,资产项目没有一个正确的。铁运公司财报显示,2007年末、2008年末、2009年7月末 “货币资金”均为零。报表显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附注号为“六、一”,而附注中“六、一”显示的不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而是“货币资金”,“货币资金”2009年7月末100,347,938.73元,2008年末20,407,382.62元,而这两个数据对应的却是报表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各期末均为零,而附注显示金额分别为62,498,807.63元、63,372,420.91元,这两个数据与报表中“应收利息”却是一样的。
“资产总计”各期末均为零,“非流动资产合计” 各期末分别为2,551,282.03元、3,714,349.89元、4,706,510.02元。报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各期末分别为163,957,914.10元、84,308,512.76 元、176,939,244.05元,而“流动资产”各期末均为零,这三个数据应该是流动资产合计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各期末也均为零,“工程物资”各期末的金额却高达1,009,444,825.40元、535,057,155.25元、543,552,770.50元,与附注中“固定资产”的金额相符。
整个报表及附注出现如此大量、低级的错误,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可想而知,上市公司的信披质量实在太差了。
如果不是物流公司百亿窟窿导致破产重整,这些低级错误还会继续存在。
铁运公司疑点重重
铁运公司成立于1999年5月,主营业务为煤炭铁路运输。2007年、2008年、2009年专用线运量占淮南矿业煤炭运量的比率(即淮南矿业集团所属矿区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2.39%、65.99%、72.61%。据介绍,未来运输量有望大增并且运价大涨,可以说,注入后的铁运公司“钱途无量”。
2011年、2012年铁运公司呈现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同比上升的良好势头,但从2013年、2014年却持续下降。2012年是业绩承诺最后一年,这一年铁路运输收入达到9.05亿元,为历史最高值,但营业成本3.73亿元,反而是2011年至2014年中最低值,毛利率58.84%,为2007年以来之最。之后铁运公司收入回落,而营业成本却增加,毛利率下降。2014年铁路收入只有7.45亿元,对应营业成本4.08亿元元,几乎回到注入前的状况(2009年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分别为6.20亿元、2.90亿元)。
虽然潘谢矿区铁路专用线运价价格从2010年6月1日起上涨32.43%,但铁运公司的毛利率只是略有上升。铁运公司注入后前两个月(2010年11月-12月)的毛利率只有35.97%。2011年毛利率飙升至56.57%,2012年、2013年及2014年分别为58.84%、50.76%、45.31%。与注入前毛利率相比,无明显提高,2008年至2010年1-6月毛利率分别为51.06%、53.28%、56.34%。
运价大幅上升,而毛利率却没有明显提高。2012年12月淮南矿业以解决同业竞争为名将六条铁路专线注入上市公司,铁路运输收入没有上升反而下降。
2013年初芜湖港对子公司铁运公司、煤炭储配公司实施整体吸收合并。即使铁运公司被注销,但从分行业的业务情况来看,铁路业务过了业绩承诺期后,每况愈下。
物流公司的百亿大窟窿
物流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当初的重组公告显示,物流公司目前是安徽省主要的钢材经销商和建材集成供应商。自成立以来,业务额不断提高,目前经营产品中钢材已占总贸易额75%左右,月均销售量达10万吨左右,钢材议价能力显著增强,钢材价格优势体现日趋明显。另外,对于在贸易额中占有15%左右的铜材,物流公司采取以单定采的贸易方式,借以规避价格风险。
物流公司成为淮南矿业收入版图急剧扩张的利器,占据其营收的半壁江山。物流板块营业收入2011年超过煤炭业务收入,成为淮南矿业第一大收入来源,该板块的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191.77亿元增加至2012年的350.38亿元、2013年357.0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37.67%、48.69%、50.69%。
但钢贸行业的好日子早在2011年上半年就已经结束了,2011年下半年开始,钢贸危机爆发,参与钢贸者大量跑路,有关钢贸的诉讼暴增。上市公司从8月份起多起因无法提货、无法收回预付款等公告,并纷纷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损失,甚至紧急转让涉事公司。越演越烈的钢贸危机在2014年集中大爆发,到了彻底清算的时刻
物流公司销售市场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区域内主要竞争对手有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和五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五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五矿发展(600058.SH)主营钢材进出口业务和国内贸易的控股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钢材贸易企业,其钢材贸易的主要方式是贸易、分销和提供增值服务。2012年五矿发展净利润亏损3.80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6.50亿元。
在行业如此惨淡的情况下,物流公司却剑走偏锋,它迅速做到超过300亿元营收,靠得就是大量投钱,除了芜湖港支持20多亿元外,物流公司还从金融机构套取上百亿资金。用近200亿元资金,只能换来300多亿元营收,结果可想而知。由于淮南矿业本身的资产负债率非常之高,将物流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背书,物流公司可以从银行获得大量授信。激进的做法及可能涉及的舞弊导致物流公司出现百亿大窟窿,远远超过其他公司,其他公司在钢贸产生的窟窿也不过是几千万、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而已。2014年物流公司终于到了无法偿付的地步。公司内部查证、核实的初步结果,截至2014年9月12日,物流公司债务总额167.49亿元,其中已到期债务20.69亿元,未到期债务146.8亿元。其中金融类债务总额127.18亿元,涉及19家银行,其中已到期债务9.98亿元,未到期债务117.2亿元。债权总额161.57亿元,但大部分已经无法回收。物流公司迅速转入重整,这样芜湖港不用并表,躲过百亿巨亏。
即使这样,芜湖港2014年半年报还称,适时收购物流公司持有的斯迪尔公司、仓储公司、联运公司、信息技术公司全部股权,将现由物流公司负责的“平台+基地”业务转入新设公司运营,新设公司将继续探索完善这一运作模式,逐步形成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实现该模式经济增长发式的根本转变。
由于物流公司的注入,芜湖港的财务费用急剧增加。2010年、2011年、2012年与2013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支出分别为1.72亿元、4.68亿元、3.91亿元和4.58亿元。为缓解资金压力,2012年4月,芜湖港进行定向增发,淮南矿业以15亿元现金全额认购。没有这一大力支持,注入资产,2012年根本无法完成业绩承诺。
而物流公司在钢贸行业一片惨淡的情况下,依然完成业绩承诺,靠得就是签订阴阳合同、虚增收入、虚增成本、虚增采购、虚增应收票据、减少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隐瞒担保等等手法。
2014年8月,芜湖港公告称,同意将公司对全资子公司物流公司的委托贷款及其他债权共计人民币10亿元,以债转股的形式转增物流公司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物流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至人民币20亿元,公司对物流公司的持股比例仍为100%。
为了显示本次债转股有利于物流公司“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公告中的物流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看上去依然漂亮:截至2013年底,物流公司净资产为15.36亿元,当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31.98亿元,净利润13091.19万元。截至2014年6月底,物流公司净资产为12.55亿元,当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6.37亿元,净利润3777.08万元。
2015年7月,芜湖港公告,拟以零对价向控股股东让渡物流公司全部出资人权益。根据审计、评估结果及相关分析报告,物流公司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在模拟清算状态下,普通债权所能获得的清偿比例为17.53%。如果芜湖港不进行债转股,可以少损失近2亿元。物流公司注入时,实收资本只有3亿元,后续陆续增资,加上本次债转股的10亿元,物流公司实收资本高达20亿元。零对价转让后,芜湖港损失巨大。
难以觉察的舞弊?
物流公司百亿窟窿出来后,芜湖港公告解释,称其信用风险爆发的内部原因主要是该公司原董事长汪晓秀,全面切断了与母公司的信息渠道,系统性地串通舞弊,导致其所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被发现。
在上市公司纷纷爆出钢贸风险时,在行业龙头五矿发展亏损时,物流公司一枝独秀,难道不算异常?
物流公司靠着上市公司及淮南矿业两棵大树,疯狂开具承兑汇票。2011年五矿发展营业成本1280.85亿元、2011年末应付票据100.25亿元,而物流公司分别为300.55亿元、97.18亿元,物流公司不到五矿发展四分之一的成本,期末应付票据几乎一样。应付账款少得可怜,预收账款更是少之又少。这难道也不算异常?
资产证券化在加速
2014年9月,芜湖港公告称,因物流公司发生重大信用风险事项,淮南矿业拟筹划与本公司有关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最新公告显示,本次重组的标的资产行业类型为淮南矿业所属煤炭、电力业务板块的部分资产,标的资产为淮沪煤电有限公司50.43%股权、淮沪电力有限公司49%股权和发电公司100%股权。这些标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后将明显增厚公司每股收益。
在芜湖港巨亏之际,淮南矿业大打温情牌,筹划将大量“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的步伐大大加快。
从2014年第四季开始,物流公司已经不纳入合并范围,但已经注入的其他资产盈利同样不容乐观。表3显示,淮南矿业注入资产(剔除物流公司)已经高达27.32亿元,换来的却是上市公司的亏损无底洞。
淮南矿业宛如“百宝箱”,但自身盈利非常糟糕。2012年至2014年,淮南矿业营业收入分别为728.17亿元、712.43亿元、565.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96亿元、-11.70亿元、-49.78亿元,同期的营业外收入分别为9.75亿元、7.56亿元和10.89亿元。2012年末、2013年末、2014年末,淮南矿业的流动比率分别为0.88、0.65和0.61,速动比率分别为0.65、0.44和0.35,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覆盖不足,短期债务还债压力较大,存在短期偿债风险。2012年末、2013年末、2014年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6.66%、79.60%、80.45%。
已经更名为皖江物流的上市公司似乎不担心目前的困局。
8月1日,公司公告称,公司股票不会因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被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
篇3
一、博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选题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本人必须高度重视学位论文选题工作,要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选题工作。
1.选题应从所属一级学科出发,选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
2.选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生在选择不属于导师研究领域的课题时,必须事先取得导师同意,并在导师及指导小组指导下进行工作。
3.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研究生的专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生选题。
4.硕士生的选题应体现对研究课题的新见解,要范围适宜、目标明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5.博士生的选题还应考虑到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适当的难度,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2.开题题报告
在确定论文课题后,研究生应在经过大量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研究前沿动态的基础上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所选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依据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价值。
2.该课题的文献综述,须详细阐述国内外有关文献在该研究方向的动态。并将研读的文献目录在选题报告的附录中一一列出,博士不少于1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60篇;硕士不少于8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
3.研究内容,包括创新性及要解决的问题。
4.阐述研究工作的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5.该课题达到的预期效果。
6.阐述课题研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7.估计该课题的工作量和所需经费。
3.开题报告会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第三学期,最迟在第四学期前四周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博士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答辩前至少2个学期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
2.开题报告前,研究生要填写“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选题情况表”(以下简称“选题情况表”)中的有关内容,交导师审查合格后,由导师确定开题报告会的日期及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名单,专家人数不少于3人。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可由导师担任。
3.开题报告应提前三天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公布。
4.开题报告会的程序:
⑴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开始,并宣布开题专家组成员名单。
⑵ 研究生做开题报告,时间为15—30分钟。
⑶ 专家对选题报告提出质询和研究生回答质询。
⑷ 专家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认真而充分的讨论,提出具体意见,并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
⑸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结束。
5.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应汇总与会专家对选题的评价和意见,每位与会专家要在“选题情况表”上签名。
6.开题通过的研究生可进入学位论文环节。开题未通过的研究生应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重新开题。
4.其它
1.开题通过后,研究生应根据专家的建议,制定出选题修改计划。然后将修改后的“开题报告”和“选题情况表”交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由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所有选题情况进行审核。因特殊原因在第四学期结束前仍不能进行开题报告者,必须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向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推迟开题的书面申请,并注明预期开题时间。
2.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求参照此办法执行。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必须结合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和特点,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学位的具体特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选题工作。
(一)工商管理硕士(MBA)(含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
工商管理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高层次的工商管理人才,论文选题应在研究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改革与建设、企业管理或工作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应体现实用性、前瞻性、新颖性、重要性。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理论深度、有独立见解,正确运用研究方法;主要考察其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操作性;应体现MBA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调查研究能力;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以及编写高质量的案例等。
(二)工程硕士(ME)
工程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论文选题要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选题应体现科学性、应用性、先进性、效益性。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专题,可以是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项目的子项目,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生产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工艺、产品有新颖性和实用性;或研制的成果(技术)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公共管理硕士(MPA)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针对政府部门与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公共管理实践需求,在研究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工作积累和研究特长进行选择。选题主要反映公共管理某一领域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鼓励和提倡结合个案进行应用性研究。选题应体现实用性、理论性、效益性。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重大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等为主要形式进行。论文应体现MPA研究生综合运用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公共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管理思想或理论方法上的创新能力。
(四)资产评估硕士(MV)
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资产评估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资产评估基本原理,具备从事资产评估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对资产评估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资产评估专门人才。
资产评估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学位论文须与资产评估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资产评估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资产评估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
(五)体育硕士(MSPE)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体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运动技术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实际,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论文形式可为专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体育教学与训练和重大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等。
(六)艺术硕士(MFA)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包括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等艺术创作领域。
艺术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必须与艺术创作实践紧密相联,根据创作领域,结合作品展映或舞台表演创作实践,在对作品进行专业分析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完成。
(七)翻译硕士(MTI)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翻译说学位论文必须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可采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形式。
(八)会计硕士(MPAcc)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会计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会计实务。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会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等分析与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工程管理硕士(MEM)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工程管理及相关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工程管理项目设计、专题研究或案例分析报告。
2.开题报告
在确定论文课题后,研究生应在经过大量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的基础上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所选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依据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价值。
2.该课题的文献综述,须详细阐述国内外有关文献在该研究方向的动态。并将查阅的文献目录在选题报告的附录中一一列出。
3.研究内容。
4.阐述研究工作的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5.该课题达到的预期效果。
6.阐述课题研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7.估计该课题的工作量和所需经费。
3.开题报告会
1.学制为两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学制为三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第四学期末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
2.开题报告前,研究生要填写“中国矿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情况表”(以下简称“选题情况表”)中的有关内容,交导师审查合格后,由导师确定开题报告会的日期及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名单,专家组人数不少于3人。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可由导师担任。
3.开题报告应提前三天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公布。
4.开题报告会的程序
⑴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开始,并宣布开题专家组成员名单。
⑵ 研究生开题报告时间为15—30分钟。
⑶ 专家对选题报告提出质询和研究生回答质询。
⑷ 专家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认真而充分的讨论,提出具体意见,并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
⑸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结束。
5.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应汇总与会专家对选题的评价和意见,每位与会专家要在“选题情况表”上签名。
6.开题通过的研究生可进入学位论文环节。开题未通过的研究生应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重新开题。
4.其它
1.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题必须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要与管理或生产实践相结合。
篇4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020-02.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直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特别是在世纪交接之际中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经历了战略实施初期的幼稚和过分乐观之后,目前我国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了解对外投资的基本知识和游戏规则,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方面也将变得更加成熟。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6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已经连续保持九年增长。其中,非金融类601.8亿美元,同比增长25.9%;金融类86.3亿美元,同比下降1.1%。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首次超过日本(562.6亿美元)、英国(110.2亿美元)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位居世界第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32万亿美元,年末存量20.4万亿美元,中国占比分别为5.2%和1.6%,流量排名第五位,但存量排名仅列第17位,这与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地位不相符合。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平均投资比率仅为0.18,不仅低于发达国家1.32和世界平均水平1.03的平均投资比率,甚至都低于发展中国家0.35的平均投资比率,这说明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但整体投资比率效率较低,我国以直接投资的形式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有待深化。
由谁去投资(主体选择)、投资于何种产业(产业选择)以及到哪里去投资(区域选择),被认为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三大基本问题。而这三大基本问题都带有结构的性质。因此,本文所说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主要包括主体构成、产业结构以及区位分布三大部分。并试图从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以及提出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主体结构
截至201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经达到了13 000多家,从境内投资者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情况看,近六成的境内投资者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占10.2%(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占8.2%,股份有限公司占7%,股份合作企业占4.6%,外商投资企业占3.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集体企业占1.1%,其他占6.6%。
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者中,中央企业及单位仅占5%,各省市区的投资者占了95%。境内投资者数量前十位的省市区是: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上海、北京、辽宁、河南、黑龙江,占到境内投资者总数的67%;浙江省境内投资者数量最多,占16.3%;七成的私营企业投资者来自浙江和福建两省。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某一注册类型企业的比重上升说明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这类企业数量有所增长。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的非国有企业比重的下降,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投资主体数量上升,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跟随着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国际市场参与度有所提高,参与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具有更加灵敏的嗅觉和更加灵活的应变能力,在为市场竞争提供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动我国对外投资潜力的开发,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升级,投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虽然在数量上有限责任公司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对外直接投资额中的大部分仍然来自于央企,不止是因为“走出去”战略的牵引和国家长期的支持,更是因为它们自身聚集着大量国家垄断行业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和政策优势。当然,央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也体现了我国国家宏观竞争优势。
(二)产业结构
根据《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行业上继续呈现出相对集中的态势。其中,流向租赁和商贸服务业302.8亿美元,同比增长47.9%,占44%;金融业86.3亿美元,同比下降1.1%,占12.5%;批发和零售业67.3亿美元,同比增长9.6%,占9.8%;采矿业57.1美元,同比下降57.2%,占8.3%,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开采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73.8%,占8.2%,主要是水上运输业、其他运输服务业和航空运输业等投资;制造业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占6.8%,主要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投资。
图1
由图1及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集中于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占全部对外直接流量的九成。从增速上来看,交通运输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速最快,其次是制造业,而金融业和采矿业有所下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正不断扩大,已从过去的以贸易和餐饮为主逐步拓宽到矿产、森林、渔业、石油化工能源等资源开发,家用电器、纺织品与服装、机电产品等境外加工贸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农业及农产品开发,餐饮、旅游、商业零售等多个行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投资重点相对的愈趋集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有:商业服务及批发零售类、采矿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
近几年,在“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业主体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而且特殊的地位。虽然2010年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下降,但是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的起伏主要由跨国并购活动引起,而跨国并购活动的多寡和规模,则主要取决于宏观世界经济环境形势和企业的战略规划、规模和实力。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无论我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怎样变化,其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三)区域结构
至2010年末,中国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共有1.6万家境外企业,投资覆盖率达到72.7%,其中对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90%和85%。
从流量的区域分布来看,亚洲仍然是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最为集中的地区,而欧洲则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对欧洲的投资在2009年增长2.8倍的基础上再次实现成倍增长,流量达到67.6亿美元,同比增长101.6%,占流量总额的9.8%,较上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主要流向卢森堡、瑞典、俄罗斯、德国、匈牙利、英国、挪威等国家。北美洲2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2.2%,占3.8%,主要流向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1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8%,占15.3%,主要流向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西、秘鲁等。非洲21.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6.8%,占3.1%,主要分布在南非、刚果、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肯尼亚等。
表1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
由表1可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遵循周边国家(地区)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发展轨道,与坎特维尔和托兰惕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的预测基本一致。
从区域分布的行业结构来看,资源开发型投资主要集中在拉美、非洲、澳大利亚等资源丰裕的地区和国家,加工制造业中的对外直接投资大部分是在发展中国家,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投资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几乎所有大型家电企业都在美国或日本建有研发基地,信息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如联想、四通亦在美国、中国香港设有带研发特征的机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了对外投资的高涨阶段,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都在大幅上升。而对外投资发展结构在主体上有限责任公司占主要地位,国有企业数量比重不大,但是投资额度上国有企业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特别是中央直属企业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行业上则侧重于以贸易导向为主的服务业和以资源导向为主的采矿业;在区位上则侧重于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在对2010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将会继续保持增长,投资结构也会愈趋合理化。
投资主体方面,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对外投资经验的积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更多的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会踊跃地加入到对外直接投资大军中来,有限责任公司也会作为一种重要的主体形式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大部分仍然集中于央企,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与投资潜力的开发将会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央企各个方面的结构优化,强化其竞争实力。
行业分布方面,通过分析可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绝大多数是由服务业和初级产业推动的,这一趋势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一方面,我国的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货物贸易依附阶段,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货物贸易的增加,商务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业必将呈现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业更好更快地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相对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初级产品及其是能源产品的消耗仍会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而以初级产业业务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的加快仍会使初级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长。所以,即使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呼声不断高涨,其发展速度在短时间也无法使其超赶服务业和初级产业对外直接投总量的贡献。另外,随着“低碳经济”这一理念的推广和时间,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经济增长的压力,改善我国经济增长结构,从而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改善。
区域分布方面,预计我国仍将继续保持甚至增加对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投资,更多地参与到全球资源尤其是矿产和能源资源的配置当中去。另外,随着我国部分跨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全球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更少的依赖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避税岛的“庇护”,而是借助更外直接、有效的手段进行投资。另外,中国香港地区由于与我国大陆地区拥有紧密的经济联系和特殊的优惠策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作为我国企业首选的对外直接投资平台之一,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未来的发展,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调整和改进,就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能够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一是政府要继续积极推进投资主体的调整,使投资主体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调整。二是加强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战略性选择。三是建立和完善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缩小“心理距离”。四是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五是调整投资区位,实现合理分布。六是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扶持和指导,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和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 李桂芳,储贺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 胡曼.从产业结构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J].科技创业周刊,2005,(10).
篇5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对外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5.124.8;F832.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1)05-0048-03
近年来,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加强和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好转,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投资合作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对外部资本依存度很高,需求强烈,其中对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推动效应的外商直接投资是俄最理想的投资类型。根据俄政府制定的2020年现代化快速赶超战略目标,未来十多年间累计要投入2万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其中1/3须由外资来填补。因此,深入研究当前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及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现状及问题,可以准确把握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动向,更好地促进中俄投资合作。
一、俄罗斯投资环境分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并积极吸引外资,然而由于投资政策不连续、投资成本高、市场风险较大,吸引外资的效果并不明显。近几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恢复,进入俄罗斯的外国投资逐年增加。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从2000年至2010年俄罗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累讹841.7亿美元。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增幅最大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巴西、智利、墨西哥、摩洛哥。有资料显示,俄罗斯在世界直接投资排名榜中的位次已经从2003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6位,俄罗斯正逐渐成为全球投资中心之一。
(一)法律环境
俄加快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进程,不断调整和改善法律制度,仅2002年一年里就通过了47项新法案。为减少行政对企业的干预,政府出台了《国家注册法》,简化企业注册程序,使企业注册在一个窗口完成;制定了《许可证制度》,简化了发放经营许可证的手续;修改了《股份公司法》;颁布了《国家检查法》,以限制政府监督部门滥用权力。此外,修改后的《外国公司投资俄罗斯战略部门法规》也于2011年开始生效。俄总理普京表示,此法规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国际投资者进入俄罗斯食品生产、药品生产以及金融行业的经营渠道,同时政府也会在相关项目的土地使用上放宽限制。
但俄罗斯有关外国投资的法律至今仍不够健全和完善,联邦法律与地方法规有些地方脱节,不同领域的经济法律在同一类问题上缺乏一致性,而且这些法律变动较频繁,缺乏稳定性。
(二)经营环境
俄政府和各联邦主体吸引投资的积极政策是外国投资者在俄能顺利经营的先决条件。最近几年,俄罗斯政府进行了税务改革,以便减轻企业税收负担,降低投资成本。例如:企业利润税从35%降至20%,增值税从20%降至18%,个人所得税从35.6%降至13%,统一社会税从40%降至26%,取消了原为5%的销售税、原为1%的汽车道路使用税。自2009年起,对进口俄罗斯产品目录中未列出的技术设备免征增值税,对出资培训员工和为员工缴纳养老金的雇主免征所得税、统一社会税和自然人收入税,免征正在进行科技研发或已经生产的现代化新产品的增值税等。
同时,俄罗斯还陆续出台了新的促进投资政策,其中包括组建经济特区、俄罗斯联邦投资基金、发展与对外经济活动银行、俄罗斯创业公司、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等。除了俄罗斯联邦政府采取集中措施以保持投资积极性外,各地方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作为国家给予支持的一种手段,地方政府可以对投资者在地方预算的税收收取幅度(地税)上给予优惠。
(三)社会治安环境
俄社会治安环境仍未根本好转,外国投资者和经商人员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干扰,人身安全缺乏可靠保障,外资企业外方人员及其他外商往往成为歹徒袭击和黑社会敲诈勒索的对象。
二、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特点及面临的障碍
苏联解体后,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数额不大,增速缓慢。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俄双边贸易额的攀升,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也大幅提高。2007年《中俄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的签订,使得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达到了4.78亿美元。2009年以来,俄经济显现出复苏态势,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也结束了由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下降局面。2010年,中国对俄累计直接投资为5,94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对俄直接投资还将大幅增长。
(一)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领域与地区分布
截至2010年末,经中国商务部核准并备案的在俄中国企业达到772家,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由于存在着行业和地区经济差异,外资进入的往往是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行业和地区。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其中,莫斯科州和圣彼得堡市不仅有纳税优惠,而且有发达的市场基础设施和较高的支付能力,是俄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毗邻中国的地理位置,对中国资本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天然气、石油、矿产以及动植物等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吸引了大部分中国对俄直接投资。
从2007―2010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存量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占据投资存量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分别占投资存量的1/4左右。从具体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投资主要涉及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建筑业等领域。其中,房地产业是中国企业对俄投资最为活跃的领域。2009年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实施原木采伐、木材加工120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为15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9.5亿美元。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和采矿业也是投资存量较多的行业,制造业的投资存量有逐年缓慢增加的趋势。另外,从2007--2009年中国对俄投资份额的增减幅度来看,由于俄罗斯相关政策的不稳定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三产业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有明显的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特点
1.中俄投资合作互补性趋势增强
2009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明确了两国开展投资合作的主要目的、原则、合作机制及投资优先领域等重要
内容。两国在资源规模和产业发展方面突出的互补性,决定了中俄投资合作的发展潜力。这种优势互补型的投资合作主要体现在两国相互投资的出发点上,即中国投资俄罗斯,利用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工并换回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俄罗斯投资中国,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房地产业、林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等领域。近几年,受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按揭贷款利率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俄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中国一批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先后进入俄房地产市场。但从中国对俄投资存量来看,对俄罗斯林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投资仍然占主要份额。可见,中国对俄投资属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来看,绝大部分投资集中在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纺织服装、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木材加工等八个行业,除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其他均集中在沿海地区。由此分析,俄罗斯对华投资属于资源寻求型及出口导向型。因此,比较中俄两国相互投资的动机,中俄投资合作领域呈现出明显的互补性特点,且有显著增强的趋势。
2.中国加大了对俄企业跨国并购力度
根据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的《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统计分析报告》,俄罗斯是中国企业2010年十大出境并购目标国家之一。近几年,中国企业对俄企业的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矿业领域,如2006年7月收购俄罗斯油气生产商俄罗斯石油公司7.58%的股权。竟购财团包括英国石油公司(BP)、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CNPC)、马来西亚石油公司(Petronas),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在俄罗斯石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时斥资5亿美元收购其股权。2010年香港银创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一家投资控股公司Spring Vast,该公司持有俄罗斯奥姆恰克金矿公司80%的股权。银创控股有限公司以3亿美元的价格真正获得了俄罗斯金矿资产的控制权。这些成功的跨国并购案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俄罗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金砖四国”之一,俄罗斯将继续成为中国投资的潜在目标国。
(三)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面临的障碍
1.俄罗斯劳动力匮乏
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预测,以2000年人口数量为基础,随着国家人口数量的不断减少,达到具有劳动能力年龄的人口数量在2005--2006年扩大到8990万,占人口总数的63.6%,但自2006年起开始呈逐步减少的趋势,预测到2016年仅剩下8040万,占人口总数的59.9%。巨大的劳动力缺口将对俄吸引中国直接投资造成一定障碍。
3.中国企业缺乏对俄市场的了解
相对于中国市场,俄罗斯市场环境更加复杂。而中国企业往往并不了解俄罗斯市场信息,不了解俄罗斯文化,对于俄罗斯的投资环境、消费者习惯、消费心理、政策法规等知之有限,这使得对俄投资在起步阶段就困难重重。另外,俄罗斯的产品检验标准比中国本土检验标准更为严格,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只有达到国际标准,才有可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4.法律与市场不完善
在吸引外资方面,俄罗斯已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外商的法规(包括税法、土地法、企业管理法等),但是这些法律实际上效果有限。司法系统公正裁决的不确定性、管理机构广泛存在的贪污受贿行为,严重损害了外国投资者对俄法律保障的信任。另外,俄罗斯宏观经济不稳定也给投资企业带来很大风险。
三、结论和建议
在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我们应以《俄中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和《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为指导,完善对俄投资企业的管理,积极探索跨国并购等主流投资方式在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中的应用,尝试构建促进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战略模式。
1.加强对企业赴俄投资活动的管理和指导
企业境外投资既需要政府推动和组织,又需要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要设立专门的对外投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制定省(自治区)对俄投资的战略规划,提出对俄投资合作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实施的步骤和要采取的措施。建立对我国企业对俄投资的事后监管体系,由对外投资管理机构收集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国有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中国驻俄使领馆经商参赞处境外投资企业业务活动信息,并进行及时整理和分析,以此作为监管依据。
2.注重经济特区的作用
经济特区是俄罗斯政府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区域。一般而言,经济特区中企业能够得到普遍的优惠政策。例如,加里宁格勒州特区内企业建立前六年免除企业利润税和财产税,从第7年到第12年利润税和财产税减半征收。利佩茨克州通过有关经济特区地方法律,提供减免税和提供补贴等优惠政策。例如,企业入驻五年内免除财产税,对入驻企业引资项目贷款利息提供地方补贴,对企业入驻安置提供地方补贴等等。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成功实现境外投资。
3.加快培育骨干企业作为对俄投资主体
外经贸企业是深度开发俄罗斯市场的强有力主体。当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外经贸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行股份制,实现资产多元化。鼓励效益好的公司通过兼并、合并或联合等方式进行集约化经营。鼓励生产企业与专业外经贸公司联合,中小企业联合,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同时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外经贸领域,改革外贸经营权审批制度,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对俄经贸业务,在融资、税收、用汇、经营范围、配额许可证管理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待遇,使之在对俄经贸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李中海,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路(2000--2008):经济卷[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高欣,中国对俄的直接投资现状与特点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1,(5).
[3]郑雪平,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J],西伯利亚研究,2010,(5).
篇6
关键词:有色金属;财务战略管理;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战略是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企业战略管理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和延伸。具体来讲,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财务进行前瞻性、全局性规划,为企业财务行为提供科学指导,它影响着企业今后的财务发展方向,关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能否顺利形成。在财务战略理论下,企业无论是资金的筹集、投入还分配,都应该摆脱传统思维的限制,逐渐向战略管理层面靠拢。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臻激烈的今天,有色金属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愈发复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战略管理能力,才能妥善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财务谋划和财务设计,推动企业稳步发展。另外,仅仅制定了财务战略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必须对财务战略实施有效的管理,以确保财务战略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内容
一方面,企业财务战略所潜藏的风险与经济的周期变化有很大关系,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可帮助企业制定出弹性化的财务战略,以减弱经济震动造成的影响。比如,在经济复苏时期应加大融资力度,扩大企业规模,抓住时机来实施扩张型财务战略;而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在发展之余需要适当采取相对稳健的财务战略。另一方面,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各阶段的风险要素不同,企业需要借助企业财务管理来制定出与自身发展阶段相契合的财务战略,以防财务战略背离企业发展实际。
三、有色金属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对策
1.提高财务分析意识
有色金属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首先需要增强财务人员的分析意识。企业领导应将财务分析作为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通过不断提高财务分析水平来落实企业的管理活动。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应认识到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坚实保障。
2.完善财务分析制度
有色金属企业应设立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人员,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来明确财务分析的任务和目的,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和目标。企业应通过制度来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明确财务分析的指标和方法,使财务分析工作具有明确统一的规范。
3.开展实际调研工作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全面、科学、合理、实用的财务分析报告。有色金属企业应通过开展实际调研活动来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有效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注重事前预测环节
企业应从传统的事后监督模式逐步向以事前预测为主的新型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提供科学性决策。科学决策是有色金属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细致的事前预测才能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保证。因此,企业的会计人员应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会计资料,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是决定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财务人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地适应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新要求。有色金属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不断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来提高其财务分析能力和修正会计数据的能力,财务人员只有具备综合的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才能使财务分析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实现。
四、有色金属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具体途径
1.科学实施财务管理
有色金属企业应针对财务管理活动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现状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对财务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使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实施。企业应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激发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不断地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企业还应从根本上调整财务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集体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科学化。
2.严格进行资金管理
有色金属企业应改变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坚决杜绝子公司私设账户等现象,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各种违规现象,还要对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严格处理。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企业投资的方向、投资的项目、投资的数额均由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只有一致通过之后才能执行,防止个别人和个别部门滥用投资权的情况发生,从源头上杜绝资金管理混乱的现象。
3.加强内部财务监管
加强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管是确保有色金属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活动的基本保障。完善的企业会计控制体系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制度作为企业的财务法规,是保障企业经济利益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基础,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监管水平,有色金属企业应明确财务监管活动的必要性,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将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管活动落到实处。
五、结语
有色金属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战略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并使这项活动得以顺利实施。有色金属企业应从提高财务分析意识、完善财务分析制度、开展实际调研工作等方面努力使财务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何妍杰.对有色金属行业财务管理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4(03).
篇7
不期然之间,复星国际有限公司(下称复星国际,香港交易所代码:0656)IPO成为今年香港股市迄今的最大热门,这只有着“民营”和“投资基金”双重概念的股票7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
公告显示,复星国际公开发售获得约232倍超额认购,并以招股价范围上限9.23港元定价。7月19日,复星国际IPO联席协调人全部行使超额配股权,使此次发行由12.5亿股增加至14.375亿股,占扩大后总股本的22.3%,融资净额约127.7亿港元。复星国际当日报收11.08港元,较招股价上涨了20%。
复星国际掌门人郭广昌的身价亦大幅提升。目前,郭广昌持有复星国际58%股权,共计29亿股,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郭广昌拥有的复星国际价值超过300亿港元。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就在四年前的2003年3月,上海复地集团(下称复地)赴港上市的最后关头,因截至认购时仍未取得足额认购而突然终止招股行动,后来延期到2004年上市。而今年以来,中国民企概念股在香港市场备受追捧,碧桂园、百丽等公司上市都获得了数十倍的超额认购,而动辄超过十亿美元的融资额更令人咋舌。
“现在市场对中国概念股与两年前完全不同,只要是中国概念,就会大热,不管是民企还是国企。”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对《财经》记者说。
在热烈激昂的市场环境下,固然可以借机大干快上,但在“内地和记黄埔”的盛名之下,只有时间才能证明其价值含量。复星集团过去经历了钢铁、房地产等行业宏观调控、集团负债率过高、资金链紧绷等风波,种种影响至今仍未消除,整体上市成功之后面临的挑战也并未减少。
路演提价
复星国际最初将招股价定在6.48港元至8.68港元之间。据投行人士透露,在6月底开始的新加坡和香港推介两日之后,复星国际已获得了8倍的海外超额认购。由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中金公司组成的承销团在香港推介会结束当晚,便决定将招股价区间调高到6.98港元至9.23港元,并最终以招股价上限定价。
对于提价,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表示,“价格总是由需求来决定的。”他将投资者热捧复星的原因概括为两点: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有信心,对复星的团队有信心。而在熟悉郭广昌的人士看来,此次提价再度反映了其精明。
“郭在价格上不会吃亏的”――四年前的2003年3月,复地路演时按照2003年预期6.5倍至8.5倍市盈率进行定价,而市场还出的价码只有6倍左右。郭广昌在挂牌前三天断然叫停,复地招股行动戛然而止,至第二年才上市。
复星国际全资控股的复星集团是内地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涉足医药、房地产、商贸流通、钢铁、金融、汽车、媒体及发行、教育、体育及IT等,身兼五家内地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并持股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复地(香港交易所代码:2337)和招金矿业(香港交易所代码:1818)
在2004年至2006年三年间,复星集团的收入分别为180亿元、235亿元和24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23.2亿元、23.1亿元和17.4亿元人民币。2006年其净利润大幅倒退,一个重要原因是旗下A股上市公司参与股权分置改革。
复星国际路演过程中,海外投资者提出了诸多疑问;再现频率较高的是,过去几年复星的主业钢铁、房地产、医药等行业波动性都较大,复星如何保证盈利的持续性?
参加了欧洲、中东、香港等站路演的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总裁梁信军向《财经》记者解释道,过去五年间国际钢价波动不大,中国钢价波动很大,但形势正在变化,国家鼓励整合,产能的增长在放缓,需求增长持续。今年上半年,需求增长速度第一次超过了产能的增长速度。他据此称,未来中国钢铁趋于平稳的趋势已清晰。
但熟悉复星的投资者都知道,复星在钢铁方面的一些收购并不为宏观调控主管部门所欢迎,当年收购宁波建龙在2004年被发改委紧急叫停,至今未与主管部门协商出合理解决方案。
医药行业由于药价下降,很多企业表现不好,有投资者提出复星为什么不卖掉医药板块的疑问。梁信军称,复星对医药长期看好。中国2018年才真正迎来“老龄化”,那个时候是医药业的高峰时刻。医保实现全覆盖后,市场和现在大不一样。而且,行业不景气给复星提供了整合机会;“我们现在要硬着头皮,鼓足信心,去做整合。”
上海房地产最近两三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区域,未来走向充满变数。不过,梁信军强调,这些不利因素都已过去,市场在回暖。复地今年业绩预期比去年大幅度增长,正体现了过去几年调整的结果。
复星集团很多利润都来自参股公司,保证盈利的稳定性对复星是一大挑战。有境外投资者认为,公司应该着重于主营业务,涉入其他不相关的行业是一个劣势。交叉持股使得上市公司股权关系太乱,不利于公司透明,对整体股市也有助涨助跌的放大作用。
市场疑虑虽未尽消,但在看好中国的大环境下,复星路演仍取得成功。
根据招股书,复星引入11名策略投资者,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郭鹤年、潘迪生、刘銮雄、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及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分别认购1693.9万股,沙特王子阿瓦伊德则通过国际配售认购2.34亿港元的股份。
瑞银研究报告显示,复星集团合理价值约为356亿至512亿港元,今年预测市盈率为18倍至25.8倍,2008年预测市盈率为11.9倍至17.1倍。里昂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复星国际每股9.23港元的定价已等于其每股资产净值(NAV),估值并不吸引人,建议投资者在股份挂牌后获利离场。
争议疑似PE模式
“复星国际是中国潜在增长行业的发现者(China Potential Industry Discoverer) ,这是我们承销时提炼出来的概念。”复星此次承销商之一、瑞银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蔡洪平说。
郭广昌亦认同这一定位,他甚至以当前资本市场最热门的PE(Private Equity Fund,私人股权基金)自喻,“如果把我们看作一个投资基金的话,我们这个团队等于是免费的。我们不收管理费,你们把钱投进来,我们帮你们管好,一起发展好。我们可能是最便宜的PE。”
然而不少分析师及基金经理观察,“大联合企业”的概念有些过时。有分析人士提出:“看一下过去十几年的基金投资历史,基金经理会更偏爱那些公司架构更为简单、投资范围更为单一、盈利性清晰可见的公司。”
十年前在港上市的红筹股北京控股(香港交易所代码:0392)提供了多元化经营的痛苦经历。股价跌破发行价,市值大幅缩水,在2003年末向北京市政府提出重组。北京控股现任董事局主席衣锡群向《财经》记者表示,其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并不被投资者所看好。
“有的公司,比如通用能够因为多元化获得溢价,但大部分公司可能会被扣分。复星的特点在于资产选择搭配方面有独特的眼光和判断力,在各行业找专业人士来管理。”另一家承销商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执行官孙玮如是说。
“PE只能是一种模糊的类比,国际上成功的PE有着有限合伙架构、独特的分配机制、专业的投资团队和强大的融资能力做支撑,完全是另一种‘动物’。PE和德隆这样所谓的以产业整合为目标的公司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后者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没有人能够靠资本金和自身增长去做多个行业的整合。”一位投资界的资深人士并不以为然。
不过,郭广昌又强调,复星和完全的buy-out PE(收购基金)也不一样,“我们更多的是产业投资者,除了投资,我们也非常注重价值的提升。”
梁信军称,复星集团对下属企业是实行主动管理,对于下属行业保持比较强的控制能力,以持续优化其管理,持续提升其价值。他举例,中国医药由复星参股49%,国有控股51%,2003年投资时效益在业内排到中上水平。复星进入后,经营管理进行大调整,并推动其收购一些互补型的企业。四年后其销售的复合增长率是43%,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是39%。对于控股及全资持有的子公司,复星自称改变更大。
对于如何管理好不同的行业,郭广昌和梁信军都反复强调,复星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综合类企业,懂得怎样去管理好多行业,懂得去召集各个专业的人才,把各个行业都做好,“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15年的成功经验。”梁信军更认为,“中国大企业几乎全是综合类,海尔、联想,还有民营老大哥万向。”
大福证券研究部执行董事及主管麦德光认为,复星国际上市后的市盈率超过了30倍,还是有高估的成份。“投资者如果看好某一个行业,比如钢铁,可以去买那个行业的龙头公司,不用买这种‘拼盘式’的公司,”
麦德光不认为PE模式会成为复星整体业务的主流,“市场是过分看重了。”
风险仍在
复星国际此次公开募集的资金,40%用来偿还贷款,50%用来投资收购,10%则用作一般性运营基金。
作为民营企业,复星集团在高投资、高成长、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负债率一直较高。2004年下半年,对于复星的各种猜测和疑惑充斥报端。复星集团后来还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做的《复星集团财务分析报告》分送给有关银行、投资人和监管机构,希望以此作出澄清。
根据复星提供的安永报告的合并资产负债简表,到2004年6月30日,复星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68.88%。这一比例蕴含着相当大的资金链风险。
根据复星国际招股书,至2006年12月31日,复星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的金额为190亿元。流动负债总计及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257.6亿元及63.8亿元。以2006年总资产440亿元计,集团负债率超过50%。
梁信军解释,复星旗下每个行业的负债率不一样,外界看到的是并表的结果。豫园商城负债率低,但无法并表,因为持股比例未达50%。南钢旗下投资最大,并入表内,显得整体偏高。
他表示,上市后,复星负债率会显著下降,未来能控制在40%左右。“我认为50%多一点在我们的掌控能力之内,是可覆盖的良性的负债。”
复星“舍近求远”选择在香港上市,亦引起一些猜测。沪深两市近两年涨势惊人,许多海外上市的大型企业纷纷回归A股,复星国际如在A股整体上市,应可获取更好的溢价。
2004年复星国际在香港注册,并全资控股复星集团。2005年3月8日起,复星集团的企业类型已由原民营企业变身为港澳资企业。
有接近复星集团的人士称,复星集团变身红筹上市的计划至迟在2004年已经开始酝酿,只是受制于市场环境,今日始得实现。
“以前我们有A股、H股,现在上香港红筹,健全融资渠道。”梁信军认为,红筹上市和扎根本土并不矛盾。
庞大的计划投资下一步
梁信军介绍,复星下一步投资顺序大致已定――整合钢铁等行业,进军矿产资源,Pre-IPO投资,参股城商行,成立私募产业基金。
梁表示,复星有意和中东投资者共同在香港设立针对中国内地的产业投资基金,一些目标已跟踪两三年。
对于复星计划投资于基金管理以及私募领域,有投资者认为此举带有“机会主义”色彩。
“这是现在所有老板都想做的事情,趁着世界都看好中国,把钱先弄来再说。”一位投行人士称。
坊间亦有消息称,复星集团正计划将旗下一些优质资产分拆上市。其中,复星旗下的德邦证券IPO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上海复地回归A股也将在年内完成。
梁信军透露,不排除子公司各种融资的可能性。集团未来几年则不会考虑再发新股,稀释股权。
“我们需要资金可以通过别的渠道解决,香港解决的渠道很多,发债券、长期信贷融资、产业基金方式等。” 他说。
篇8
关键词:高职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 改革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63-02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重点专业课程。本专业200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院校建设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根据示范性建设要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广泛专业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引入行业标准,推行“教、学、练、做”一体的教学方法,被确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08年以来,在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课程建设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展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建设,对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组织实施等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总结,构建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三结合、五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课程的主要内容以阐述工程技术为主,复杂的理论推导较少,因此在传统的授课期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引入工程实例,在授课期间引导学生根据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课程地位及性质分析
我国是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大国,有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亿 t/a,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约25.85万 t/d,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相对于垃圾的排放量明显不足,无害化处置率只有60%左右。2006年我国的工业固废排放量也超过15亿吨,但其综合利用率也仅约61%,而其余则进行贮存或处置后堆放。近年来,电子废物、农业废物的产生量增长迅速,而收集与处理率却较低。据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7576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197万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固体废物的处理也越来越重视,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有更多的生活垃圾处理厂以及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厂建设及投入运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的发展,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也将越来也重要。
但之前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产业化应用发展缓慢;另一方面目前各地对于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所需人才较少,所以本课程在学时安排上只有42个学时和一周专业实习。而本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内容较多,且多以工程技术阐述为主,传统讲授时与学生互动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时,一方面将教学内容调整结构顺序;一方面将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课堂上尽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过程,教师只是讲授基础理论内容,起辅助学习的作用。
2 重构课程内容
将教学内容按照一般固体废物处理的顺序重新排序:第一部分为绪论,在绪论里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的、要求等;第二部分为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包括收集、运输及破碎、分选等;第三部分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及利用,包括焚烧、热解及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第四部分为不可利用固体废物的处理,包括固化、稳定化及填埋;第五部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在每部分内容编排上主要偏重常用工艺理论,设备方面不做重点(同期开设的还有环保设备课程);在每节内容后面附有“知识拓展”以及思考题,介绍当前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及当前经济发展,作为课后自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自信心,使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过程立足于加强学生应用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基本采用讲、学、练、做结合方式。由于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相关设备较少的特点,因此,教学场所主要以多媒体教室为主。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专业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3.1 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课程内容既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也有固体废物处理的设备原理及工艺流程,如果全部采用传统“黑板加讲述”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给教与学都带来一定的难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让学生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与直观认识。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也要结合使用黑板教学,这在讲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是有益的,同时,由于本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习基本理论时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知识,这也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多查阅资料。
3.2 创设工作情境
创设工作情境,是创造一种有利于教学的环境,使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对固废课程来说,主要以学习固体废物的处理工艺为主,而这不可能去模拟工厂或者设计室的工作氛围,所以以分析生产单位的实际工艺项目为任务来引领带动整个课程的教学。例如,对校园的垃圾收集路线进行设计并写出报告,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从对校园垃圾投放点的考察、校园平面图的整体了解到整个路线的设计,在系统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掌握收集路线设计的原则及保护环境等重要的知识,真正将理论实践融为一体。又如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工艺学习任务中,涉及到如矿业、化工等各个行业的知识,知识量大,且大多为陈述性内容,传统教学极易让学生感到无趣,学习效率不高,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能逐一讲解。经过改进,在教学中选取一个典型的处理工艺作为讲解实例,在讲解当中,注重让学生掌握这些工艺的设计原则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对于其他污染物的处理工艺则不再详细进行讲解,在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对其他任一选定的工艺项目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用学习到的知识原则对所选定的工艺进行剖析,并写出总结报告,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学过程立足于加强学生应用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基本采用讲、学、练、做结合方式。由于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相关设备较少的特点,因此,教学场所主要以多媒体教室为主。设计的项目,要求学生独自完成。分析案例项目实施时:每若干人一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选定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最后做出评价,提出不足和改进意见。
3.3 合理布置课后工作任务
对于课后作业,不再是让学生单纯的写几道思考题、简答题之类的作业,而是把在课堂上讨论的结果或者争议放在课后去整理,并形成报告,这样一方面可调动起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可让其充分利用起学校给提供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专业网站等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的参考书,知识视野自然也就开阔;另一方面也可弥补课时不足带来的缺陷。对于报告,需要教师进行批改点评。
4 课程考核与评价
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端正学习态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对培养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必要。在教学改革实际过程中,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细化,由以前的单一考试考核方式扩展为考试考核、平时考核等综合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按课程分为7个项目分别考核,考核成绩以项目考核成绩累计计算。项目考核的每一个项目成绩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权重。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可依据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可采用笔试和问答等多种方式。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要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献进行评价。考试考核可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传统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面试等。
5 实施效果
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调查以及校内教学督导和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可得知,本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后,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以“基于工作过程”理念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场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6 结语
在课程内容方面,与行业和企业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将新的专业标准和技能培养标准引入到教学里,以理论知识够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为准来构建课程内容。在教学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融“教、学、练、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按照岗位要求不同,以就业单位需求为中心,以校企共同指导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考核方面,突出职业岗位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形式不再是单一的笔试。
参考文献
[1]龙来寿,梁凯,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0,31(3):157-159.
篇9
2011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增长稳定、质量提高、结构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统计,2011年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246.1亿元,增长14.3%。
2011年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一是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77.5亿斤,增长10.6%。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化学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高于全国平均5.1个百分点。三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64.1亿元,增长3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1%。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四是区域布局调整深入推进。西部地区重点产业加速向沿黄沿线地区集中,沿黄沿线22个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665.8亿元,增长35.1%,占西部地区全部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增加值的86.7%。东部地区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明显成效。就业形势稳中趋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3万人,完成计划的105%。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6.5万套,开工率104.5%。各项社会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提高幅度均在10%以上。
2011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较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一煤独大”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非资源型产业和服务业比重较低;运力明显不足,重点路段拥堵仍然比较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与全国平均仍有一定差距;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二、2011年发展和改革工作回顾
2011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区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履行参谋助手职能,切实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坚持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加强对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适时提出宏观政策建议。
一是争取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若干意见》,为我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我们争取国家发改委协调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贯彻落实《若干意见》重点工作的部委分工方案。加强落实《若干意见》的督促和协调工作,国家9个部委出台了支持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文件。代拟了自治区落实《若干意见》分工方案,已上报自治区政府。
二是强化对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按月度进行经济形势分析,全年共完成11期全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其中,一季度、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及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和2012年经济工作安排建议向自治区党政联席会议做了汇报,上半年的分析报告在全区经济形势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专题通报。完成了上半年社会形势分析报告和《2010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了《2011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三是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在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农牧业、生态等39个重点专项规划,其中20项已经政府审批公布。按要求修改完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送审稿)》,编制形成了《呼包鄂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已上报自治区政府。组织编制了《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呼包鄂地区能源发展规划》、《自治区“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呼包鄂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等一批规划,有的已经政府批转实施。
四是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提出了《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大部分已上报自治区政府,有的已经批转实施。完成了《自治区物流业情况报告》、《服务业发展报告》、《热电联产情况调研报告》等18个专项调查研究报告。
(二)着力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进度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累计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37亿元,发行企业债券总规模120亿元。生态方面,落实退耕还林建设任务6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633万亩、退牧还草1765万亩、天然林保护166.8万亩、“三北”防护林197.5万亩。交通方面,共争取国家批准重大交通项目4个,其中,铁路项目1个、建设里程286公里,高速公路项目3个、建设里程691公里;自治区按权限批复了铁路项目10个、公路项目23个、公路客运站项目13个、民航机场项目2个。水利方面,落实了5个大型灌区续建及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黄河近期防洪工程、规模化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海勃湾水利枢纽和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能源方面,共争取国家核准了14个能源重点项目,包括1个火电项目2×66万千瓦、3个风电项目70万千瓦、4个煤矿项目3800万吨、6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486公里;自治区核准风电项目178.2万千瓦、太阳能项目2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2×1.2万千瓦、煤矿升级改造项目1050万吨、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310公里、成品油输送管道项目321公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解决了1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2万户,新增通沥青水泥路嘎查村959个。
工业和服务业方面,落实中央投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8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64项、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19项。高技术方面,落实中央投资高技术项目33项。城建和环保方面,开工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57个、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34个。民生和社会方面,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6.5万套,建设了97个教育项目、1067个卫生项目、63个文化项目、7113个广电项目、7个养老设施项目,落实了12个基层就业社保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项目,启动了乡镇干部生活设施项目建设。
二是加强投资项目管理。为准确掌握项目动态情况,坚持对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按月调度、按季通报的制度。加强项目监督检查,配合国家发改委稽察工作组对中央扩大内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层卫生服务、水利建设及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项目开展了专项稽察和整改复查工作,按照自治区政府的安排,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了检查。对全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开展了专项稽察,督促有关地区和项目单位进行整改。
(三)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履行节能减排综合协调职责,完善政策措施,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
一是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经过积极争取,国家同意将我区的“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由原定的16%下调到15%,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由原定的17%下调到16%。制定了“十二五”盟市节能降速指标分解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盟市、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分解了盟市2011年度节能目标,落实了责任制。
二是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起草形成了《自治区2011年节能降耗应急方案》,提出了对电石、铁合金限产限电和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主要工业产品耗能限额管理办法,制定了全区排污权交易试行收费标准。
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节能方面,争取到国家节能技改资金7090万元,重点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既有建筑改造等一批节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了50项自治区“以奖代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减排方面,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和燃煤锅炉改造项目建设,争取到国家对91个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和重点领域治理的支持资金11.66亿元。
四是积极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草上报了《“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总结》,制定了《2005年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对外合作和战略能力建设。
(四)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改革开放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一是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修订完成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除国家明确要求由自治区核准备案的项目外,其他一律下放到盟市核准备案。稳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工作,新开工内蒙古医院门诊楼暨C座住院楼、内蒙古第一附属医院综合楼两个代建制项目。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出台了《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全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26所公立医院开展了改革试点,25所旗县级医院开展了综合改革试点。三是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稀土资源税由0.4元―3元/吨调整为轻稀土60元/吨和重稀土30元/吨。研究拟定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相关规定》和《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和征收标准》,自治区政府已经下发执行。积极探索资源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开展风电开发权、煤炭矿业权拍卖试点。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一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成功组织参加了“西洽会”、“科博会”和“东北亚博览会”等一系列全国性的投资洽谈活动,达成经济合作项目21项,协议引进资金177.1亿元。二是区域经济协作取得新进展。建立和完善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签署了《推进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协议》等2个合作协议和《携手打造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行动计划》等4个行动计划。与天津市、山西省、浙江省、江苏省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河北省签署了《建设临港产业园和港口项目合作协议书》,启动了园区规划和港口可研编制工作。三是“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效。全年累计批准境外投资企业30家,股权变更增资项目1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5亿美元。满洲里、二连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方案上报国务院。
(五)加强价格和收费管理,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和管理,清理和规范收费秩序,切实关注低收入群体生活,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切实加强价格调控和管理。制定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电价,提高蒙东、蒙西火力发电机组上网电价,对市场交易电煤实行最高限价。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对农贸市场水电热价格实行优惠政策。加强价格监管和监测预警,制定了《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监管实施方案》,启动了每周两报农副产品应急价格监测制度,开展了商品零售企业价格欺诈和商品房明码标价专项检查。
全面清理和规范收费秩序。在国家取消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基础上,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项目262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65项。按要求暂停审批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和服务价格,对新申请立项的收费严格成本监审,尽可能从低核定收费标准。配合交通部门制定了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方案,已完成调查摸底和自查自纠工作。
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针对价格上涨给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问题,8月份启动实施了低收入居民生活临时补贴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孤儿、五保供养对象、“三无”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价格补贴3.15亿元。
三、2012年发展改革工作主要任务
从当前形势分析,2012 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严峻。国际方面,存在世界贸易增速放缓、欧美债务危机扩散、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三大风险。国内方面,面临经济下行、通货膨胀、节能减排三大压力。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2012年我区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一是宏观政策方面,明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026亿元,比2011年增加200亿元,中央银行广义货币发行量预期增长14%,比2011年实际增长高1个百分点,资金供给将比2011年相对宽松。二是2011全国出现大范围缺电现象,华北、华中、华东电力供需紧张的问题还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我区电力供应富余,价格较低,为争取国家对我区煤炭、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的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我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三是最近两年我区企业效益普遍较好,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0.9%,2011年1-11月份增长41.4%,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四是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产业、投资、财税、金融、土地、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综合研判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入分析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的基础上,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们确定13%的增长速度,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与“十二五”规划充分衔接。我区“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12%,2012年安排13%,将为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奠定较好基础。二是体现稳增长的信心和决心。2012年国家要召开十,中央强调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稳增长”是首要任务,我区13%的目标在全国各省区中位居前列,可以为实现国家稳增长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为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条件。我区是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外需份额很小,世界经济不稳定间接传导我区有延滞效应,按预测2012年我区经济增长可能达到14%以上,安排13%目的是为我们调结构、转方式留出必要的空间,把各方面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上来。四是稳定社会预期。2011年年底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对今后5年的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各地新的领导班子都对今后的发展满怀信心,安排这样比较积极的速度,就是为了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各方的信心。
篇10
[关键词]薄煤层 回采技术 地质环境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042-01
1 概述
在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薄煤层普遍生产效率低下。然而回采力以及生产水平是影响煤矿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煤矿的薄煤层开采需要合理及时开采,否则会引起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薄煤层的开采技术水平差异决定了地区间煤矿生产水平。我国薄煤层在我国分布广泛,且薄煤层资源丰富,煤层质量好。薄煤层的开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煤层硬而薄、劳动效率低下、采掘接续紧张且掘进率较高、机械化程度小。这几项特点也充分说明薄煤层开采对技术和机械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工艺参数,选择较高水平的开采技术和高质量的设备,提高回采效率。
2 煤层薄煤层开采基本情况
2.1 选择合理的采煤技术和设备
合理的采煤回采技术能保证采煤工作面高效率高产量,回采技术主要决定于煤层的赋存条件、设备选择和操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回采煤矿机械化水平虽然是煤矿高效高产的保障,但是由于煤层的地质层面条件复杂,所以需要操作人员选择合理的技术和设备,以避免工作搬家频繁、采取不配套的机械和劳动组织艰难等问题。根据我国现行的薄煤层开采实际情况,可知最好选择使用刨煤机或采煤机进行开采,这样可以实现高效高产的开采。
2.2 技术参数的选择
确定科学合理的工作面技术参数,是薄煤层开采实现高产量的保障。首先,对截深的选择上,需要依据采煤机的功率、煤层厚度以及支柱支护方式等因素进行确定。操作人员需要认真了解工作面的地质环境和配套设备的情况,进而确定截深。比如,在顶板节理发育情况不理想、片帮严重时,需要在割煤后超前支护,以保证高产高效。
2.3 确定支护方式
根据我国薄煤层开采的实践情况,可以确定采取分组作业时,需要无间隔支护;在采煤机割后,需要及时支护顶板,然后移送输送机;结合顶板和截深状况,选择合理的支护密度和支护形式;当顶板较为完整时,顺序移柱与分组移柱相结合,以达到快速连续切割煤矿的目的。
2.4 采煤机选择合理的进刀方式
在对煤矿薄煤层的开采中,有两种选择。一种需要采用采煤机落煤,主要采用单向开采,提前在施工缺口直接进刀,或者中部斜切进刀;另一种是可利用双滚筒采煤机的前滚筒切割顶煤,同时用后滚筒切割底煤,自开缺口。
3 加强工作面管理、做好保障措施
针对上述的薄煤层开采的基本状况,可知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采煤技术、开采参数、支护方式和进刀方式。为提高煤矿的产量和提升生产效率,本部分提出一些建议改善当下的状况。
3.1 合理使用回采技术
回采技术的应用可以保障薄煤层开采的合理性有效性。实践表明,在薄煤层开采时使用回采技术极大提高了煤炭的回收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面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保护了开采人员,实现安全开采。薄煤层的回采技术是以固定的步骤循环开采的,可以增加煤炭的生产量。但是需要使用合理科学的回采工艺进行回采,针对煤层厚度不足1m的薄煤层,不可使用回采技术。
3.2 加深对地质环境的分析
在对薄煤层进行开采前,勘测人员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对煤矿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完整的勘测,并作出彻底完善的分析报告。在勘测前,需要对煤层结构、埋藏深度和平均厚度等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同时利用机械对工作面岩石层的质地、机构和厚度等属性进行充分勘察测量,以便可以灵活设计机械化开采需要的设备,优化设备的选择配置。同时,还需要保证工作面的“三平一直”,且工作面前的20m范围内进行超前支护,以保证支护强度。
3.3 合理控制采高
控制采高也是薄煤层开采的重要环节。首先,工作面应开采高于0.7m,以保证采煤机可以在支架前梁下无障碍通过。其次,在较薄的煤层处,需要根据顶板和底板的岩石属性进而掌握好顶板和底板的切割量,必要时还需要预先爆破,同时割媒后及时移架。最后,在采空区域需要及时放下顶板,控制好顶板的下沉度,使得采煤机可以正常运行。
3.4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是提高开机率的关键。在对机械设备管理中,可以严格实行机电设备岗位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增加机电人员的维护的责任心。树立起他们主动对机械设备的勤检查、维护和保养的意识,把隐患消除在起始点,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发生,提高开机率。此外,还需要以人为本,注重对职工安全操作知识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最终建立起一支技术强、操作熟练、善于维修和管理的职工团队,最终实现质量指标,创建精品工程,为薄煤层开采的高效高产打下基础。
4 总结
薄煤层是我国煤炭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加强薄煤层的开采也是我国煤矿资源开采行业的重中之重。由于薄煤层的厚度小、地质条件复杂等特性,煤矿开采对薄煤层开采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通过对薄煤层技术深入研究,科学合理地选择开采技术,加强对地质环境分析,合理控制好采高和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以及强化职工人员对安全操作知识的培训。因此,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是合理开采充分利用我国煤矿资源、实现煤矿高产量高效率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论煤矿薄煤层开采的特点及开采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3,(9):106-106.
[2] 鲁守明.薄煤层开采安全技术经济一体化创效实践[J].中国煤炭,2015,(3):19-21.
[3] 徐优秋.现阶段薄煤层开采的难点与解决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9):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