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绿色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理解绿色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理解绿色设计

篇1

关键字: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连通性,系统性

Abstract: from the definition of green building, to the true meaning of green build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ep green building,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theory. The real meaning of understanding the green building. And is not simple to save water and electricity, energy saving. Fundamentally know how to make the design of green building.

Key word: green buildin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nectivity, systemic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何为绿色建筑,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中给出的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绿色设计或生态设计

我们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其实是一种生态建筑设计之一,属于运用生态设计手法,来达到要求,绿色建筑被理解为是一个具有其自身机能的自然体系,并且建成后内部环境对其自身体系具有依赖性,它要求建成后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循环,贯通与建筑的始终。这种循环跟生态界动物或植物的生态循环一样,所以我们才说绿色建筑也是一种生态建筑。

生态设计的核心是“生态系统”本身,它需要一个对环境分析性的理解,这个场所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我们非生物因素,还有考虑生物因素,例如,对能源保护、气流、及声学等物理学机械性的设计,还有考虑生物学成分或者土壤因素,只有进行了整体的考虑才能算的上生态设计。

2.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

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维护生态圈功能的完整性,以便它能循环使用,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则采用细水长流方式利用,从这个角度看生态建筑本质,是寻找出建筑对自然界环境最小的影响,并且能阻止其退化,确切的说生态建筑应该对自然环境有益且具有进行修补、恢复和更新自然环境的积极作用。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建筑,它应该是对自然环境负责的态度被设计出来的。

3.绿色建筑的设计理论

3.1生态设计的持久性

生态设计应该是持久性的,我们应寻找出一种方式来指导设计,用一种宏观的理论基础来指导我们设计,使之具有整体性和预见性。这种理论随着人们的不断实践,使其不断的完善,生态设计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它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依赖的作用或者被看做是动态环境(包括全球和地方的)连通性,我们进行生态设计时,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建筑必须把它作用于地球生态系统和资源的消耗影响降到最低,并且设计还会对环境作出建筑性的贡献,并且还可以修复和补救被损坏的生态系统。

3.2生态设计的系统性

本身绿色建筑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系统,它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一个微小环节,它不断的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着输出及输入,如何将输出及输入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达到平衡,对整个大的自然系统是促进,不是破坏的,对与外界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虽然我们不可能对环境决定的不影响或者是破坏,但是在自然环境可恢复和可承载的范围就是生态设计了,这里面说输入和输出包含很多方面。

4.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生态建筑的设计有很多种方法和标准,虽然我们可以把它量化处理,但我们在设计时候,还是要综合的考虑,从而保证所做设计对于我们的生态系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性最小或产生有益的作用。

(一),场地的生态价值

1.1 场地规划,即考虑场地的生态价值,场地规划考虑包括建筑的地点、土方平衡、道路、地质情况、水文、河道、植物等,应考虑建筑物应建造的位置是对当地生态系统破坏和影响最小的区域。

1.2 评估当地的风作用,根据风的等级及发生频率来进行建筑物的场地布置,充分利用风的优势,减小风的不利影响,考虑风对行人及周边的环境的影响等。

1.3 检查对其他建筑物和地面的遮蔽情况,要避免对邻近建筑物及地面发生遮挡,建筑物布置要考虑场地的日照间距,不要对邻近场地的潜在的日光能遮蔽。

(二)建筑物的功能

2.1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合理的设计建筑物,首先考虑建筑材料,考虑材料的类别,考虑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和恢复潜力(及再用和再循环),考虑主要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考虑材料释放能量和二氧化碳的量。

2.2评估一下材料源流对环境的影响及生产中的能量的消耗及其影响。例如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考虑一下所使用资源是否为自然资源的消耗材料,如何谨慎的使用,对于材料是否能重复使用等都需考虑。

2.3评估材料的危险性,尽量避免采用具有危险性材料,如具有放射性材料。

(三)建筑物的运作

设计合理的建筑形式,建筑立面、使用太阳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空间热能的回收利用、自然降温,加大照明的合理控制等,这都是在建筑物运行时,我们设计应事先考虑进去的,尤其在通风系统上,如何大量采用自然通风,减少机械通风。还有如何通过绿化,来改善人得空间舒适度,还有在建筑中,如何采用高科技系统,达到合理的控制资源的使用,避免人为的浪费,例如水再循环处理、雨水的利用、中水处理、废水处理、对废材和热进行二次利用等,这都是在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和解决的。同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还有减少不利材料的排放,如二氧化碳、一些化学物质。

(四)建筑物的回收

主要是材料的重复使用和利用,如材料的废物利用,材料的重新利用、施工边角料的利用、建筑系统运转中的材料在利用等

5.结论

以上是对绿色建筑从概念、特性、理论及设计方法等方面的一些介绍和看法。它可能具有片面性,虽然他还不够全面,但随着我们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和了解会更加完善它,发展它。这需要整个社会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绿色建筑2009》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绿色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2

关键词:绿色;家具;可持续发展;人性化设计;情感

绿色,象征生命健康与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国际上对于“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住宅区绿色电器。这种消费回归大自然的情趣成为消费的新时尚,被人们成为绿色消费。家具是人类工作生活的主要器具。 据统计,大多数社会成员在家具上消耗的时间占全天的三分之二以上。家具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的生活质量。有人说家具产品市场是绿色的产品市场,谁设计并开发出经济实用的绿色产品,谁就拥有市场。

1 “绿色"家具的概念

采用木材及其它无污染的绿色原材料,在其寿命周期全程中(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废弃)符合当代国际公认的环保标准,不会损害人类健康和污染地球环境,同时完善其使用功能及造型艺术欣赏功能的多生命周期型产品。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1、“绿色”家具是指以环境保护为核心概念而设计生产的家具。

在家具的使用寿命终结时其零部件可以拆卸分解,部分零部件经过处理后可以重新使用。

1.2、“绿色”家具是“以人为本”为原则设计的家具,没有对人体毒害和伤害的隐患并体现高度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在人体工程学上,突破了以往狭义的人体测量概念,而是涵盖了更多诸如心理、环境行为上的因素。

1.3、“绿色”家具是指从设计生产到使用回收的整个过程中都符

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可以利用资源再生成循环再生的家具。

2 “绿色”家具设计的实施

2.1 绿色的设计方案

作为设计人员,在策划方案的开始就要考虑到绿色设计的因素:在满足家具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尽量简化家具结构,合理使用材料,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家具使用起硎媸省⒖雌鹄词泳跤湓茫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在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包装运输、回收处理等诸多方面都符合环保要求。

2.2 选择绿色原材料

绿色原材料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无有害气体释放,有利于人类健康,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可以重复利用的材料。木材是家具生产中重要的材料之它的天然构造决定了它的环保性,但是过量的采一伐将使木材由环保性变为非环保,这是一个应该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人造板也是家具制造的主要原材料,因为它属于木材二次加工的产物,故本身具有环保性,但是使用前提是要限制板材中有害甲醛的含量。在目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绝对绿色环保的材料是不存在的。

2.3 绿色的生产工艺

绿色的生产工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的合理性,例如:如何小材大用,劣材优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何进行家具生产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使材料达到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此外,如何降低工厂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等等。

3 绿色家具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变化,绿色设计也有了新的定义。它不仅仅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强调突出人的需要,综合解决人们的生活功能和心理感情需要。人人是设计的最终服务主体,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就是设计要关注人、关注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家具设计,不是一句设计师的口号,应该从设计的原始目的出发,是服务于人而不是相反。在家具设计中强调突出人的需要,综合解决人们的生活功能和心理感情需要,那么这样的设计就是人性化的家具设计。现在的家具设计让人欣喜地发现是让家具适应人而不是让人适应家具,放弃所有繁琐花哨的装饰和细节,纯色的、柔软的、方方正正的。茶几,也不再是看电视放零食的地方,而是家中的一个摆设,增色不少。

4 国内外“绿色"家具发展的概况与发展趋势

目前的绿色家具比例大约为5%一l0%。据专家分析,再过l0年,所有的家具将都进人“绿色”设计家族,也就是说,绿色家具将成为世界家具市场的主导产品。今后不实行“绿色”设计,家具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将被取消。从总体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绿色”设计理论体系,但家具“绿色”设计的研究已经受到业内专家及学者的重视。“中国家具产业绿色产品市场推广发展研讨会”已经讨论了中国绿色家具产品认证标准框架草案,国内家具设计业研究机构正对“绿色”设计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许多专业院校的相关专业也开始重视此方面的研究课题。在德国乃至欧洲的所有国家,近年来人们都对生态环境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木制家具都确切地标明其原材料不是来自像亚马逊这样的森林保护地区,还有一些家具生产商建有自己的林场,使用人工栽种的树木替代天然原始森林,同时有计划地进行补充种植。这样,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原木家具的需求,又保护了原始的生态环境。

5 结语

“绿色”家具设计是家具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未来世界家具设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在理解“绿色”家具设计的概念时,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由于我们所处时代的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某些环节或多或少还会产生非绿色的现象,即完全的“绿色”设计是不可能的,但通过“绿色”设计,我们可以将其中的非绿色指标降低到最低程度。设计呼唤“绿色”,时代呼唤“绿色”。

参考文献

[1]张书梅.绿色家具概念及设计定位[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34―35.

[2]向东,张根保.绿色产品的基本概念与评价方法[J].机械设计,2000(3):7―8.

[3]吕兆.绿色消费的概念[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

[4]李黎立,雷亚芳,王彪,等.现代绿色家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55―156.

[5]牛笑一,杨霞.家具绿色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在华日集团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2):64―65.

[6]维克多・巴巴纳克(美):《为真实世界而设计》第二版,2002年

篇3

关键词: 美术教学 色彩心理 色彩应用

“没有色彩的设计是缺少生命力的”。最强烈的视觉冲击的色彩能正确地表达信息,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在装饰、服装、产品、包装等各领域的色彩应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生活更丰满和美丽,生活离不开色彩应用。因此,我们在美术色彩教学中应利用色彩味道感、温度感、胀缩感、重量感心理属性引导学生应用色彩,美化生活。下面我就如何利用色彩心理属性,引导学生应用色彩,谈谈认识和做法。

一、利用色彩味道感引导色彩应用

色彩对于人的味觉识别有很大的影响,在设计食品颜色时要考虑色彩对人的心理感受的影响,充分调动人们对色彩的联想,发挥色彩味道感的最大功能。色彩的味道感,使色彩产生味道感,主要在于色相上的差异,往往是食物颜色的刺激而产生色彩味道的联想。因此,笔者在给学生上色彩应用时,在讲授色彩具有味道感,如何利用色彩味道感心理属性,引导学生应用色彩,增进食欲和进行减肥之后,便提问学生:“我们知道了色彩具有味道感,那么,如何分别为一个食欲不佳的人和一个肥胖的人设计一道食谱颜色?”经过一番思考、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对食欲不佳的人必须唤起他的食欲,食谱的颜色可以设计成让人联想到某种可口食物的食欲色,而红色、橙色和黄色等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味的食物,能增进食欲,是最具开胃效果的食欲色,如果在餐桌上设置这类颜色的食物,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多吃几口,所以食欲不佳的人食谱颜色应该由红色、橙色和黄色的搭配形成。而肥胖人食谱的颜色可以设计成使人没有胃口的败味色,象紫色、蓝色和黄绿色等则是最能抑制食欲的颜色,所以肥胖人食谱颜色应该设计成由紫色、蓝色和黄绿色等颜色组成以抑制其食欲。”通过讲解、引导、师生互动,学生明白了如何利用色彩味道感进行食品颜色设计的色彩应用。

二、利用色彩温度感引导色彩应用

色彩对于人的触觉感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室内装饰和服饰的颜色设计时应考虑色彩对人的心理感受的影响,充分调动人们对色彩产生的联想,发挥色彩温度感的最大功能。色彩温度感指色彩的冷暖感觉,通常称之为色性。色性的产生主要在于人的心理因素,在于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长期接触和认识,触觉的感知,积累了生活经验,引起了对色彩的一定联想。一般来说,红、黄、橙等色常让人联想到暖烘烘的太阳、火光,感到温暖,称之为暖色;而青色、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冰川、河流、海水等,感到寒冷,称之为冷色。因此,笔者在给学生上色彩应用时,在讲授色彩具有温度感,如何利用色彩温度感心理属性,引导学生色彩应用,进行室内装饰和服饰的颜色设计之后,便提问学生:“我们知道了色彩具有温度感,那么,你们可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室内装饰和服饰的颜色吗?”通过认真思考、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如在闷热的夏季,在家里可配用白色、黑色或灰色等冷色的电风扇,使用白色或浅蓝色的窗帘,这样,让人感觉室内比较凉爽、舒服。要是再配上冷色的室内装潢,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到了冬天,换成暖色的窗帘,用暖色的布做桌布,沙发套也换成暖色的,则可以使屋内感觉很温暖。在服饰的颜色设计上,蓝色系或白色衬衫单从颜色上就让人感觉凉爽,红色系让人感觉温暖。因此,在夏天可穿蓝色系或白色衬衫,冬天可穿色性偏暖的服装。”通过讲解、引导、师生互动,学生明白如何利用色彩温度感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室内装饰和服饰的颜色设计的色彩应用。

三、利用色彩胀缩感引导色彩应用

人们可通过视觉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取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色彩对于人的视觉感知外界物体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在室内装饰和服装搭配时应考虑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充分利用色彩胀缩感的特点。所谓色彩的胀缩感是指色彩可以将物体放大或缩小,暖色系中明度较高的颜色为膨胀色,可以将物体放大。而冷色系中明度较低的颜色为收缩色,可以将物体缩小。因此,笔者在给学生上色彩应用时,在讲授色彩具有胀缩感,如何利用色彩胀缩感心理属性,引导学生应用色彩,进行室内装饰和服装搭配之后,便提问学生:“我们知道了色彩具有胀缩感,那么,你们如何利用色彩胀缩感在室内装修中,使房间变得更宽敞明亮,在服装搭配时,使自己变得更完美呢?”通过动脑、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如在家里的客厅中配置黑色的沙发,黑色的沙发看上去让人感觉小一些,这样,让人感觉客厅剩余空间较大,客厅变得更宽敞明亮了。在服装搭配上,若是胖体形者适合穿中等纯度、低明度的中间色调和低明度、低纯度的深暗色彩,如砖红色、橄榄绿、深蓝色、黑色等。若是瘦体形者适合穿高明度、高纯度的鲜艳色彩,如红色、黄色、绿色、橙色等。”通过讲解、引导、师生互动,学生明白了如何利用色彩胀缩感进行室内装饰设计和服装搭配的色彩应用。

四、利用色彩重量感引导色彩应用

篇4

1.1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组成及基本作用楼宇自控系统是整个智能绿色建筑系统中,管理设备最多、涉及内容丰富、系统复杂、涉及管理控制范围最广,是智能绿色建筑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绿色建筑的设备控制系统、消防报警控制系统和安防控制系统构成了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三大子系统。其中,绿色建筑设备控制系统由智能楼宇机电设备控制系统、监控巡更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广播系统及车场管理系统所组成。智能绿色建筑中的楼宇自控系统有如下基本功能:

1)实时对智能绿色建筑各个子系统的重点设备节点进行监控,将较为分散的子系统集成起来,协同控制,并利用图形、文字等直观的方式将设备运行情况传送给管理员。

2)执行管理员控制指令,管理受控设备的运行。

3)动态反馈智能绿色建筑各设备子系统的状态信息,并形成记录报告。

4)对智能绿色建筑设备的数据自动记录,并为综合信息数据管理研判提供数据支持。

1.2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系统结构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一般分为集散式和现场总线式两种结构形式。

1)集散式(DCS)。集散式,即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是应用较为普及的一种自动化系统结构形式,具有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特点,通过两层网络的结构形式,可对三个层级的设备进行控制,它是伴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出的一种控制理论和结构形式。集散式控制系统是通过对智能绿色建筑现场设备信号的采集、分析、控制等,来实现设备现场的控制过程。设备现场控制器由人机交互平台和控制处理中心两部分组成,计算机和操作台构成了人机交互平台,集散式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处理中心实现系统的离线配置和在线监视及控制。集散式控制系统有较强的可靠性,当受控设备出现问题时,仍能独立运行和控制。随着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快速发展,集散式控制系统已逐步被现场总线结构形式所取代。

2)现场总线式(FCS)。现场总线式,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结构形式(FCS:FidlebusControlSystem),智能绿色建筑中现场受控设备的仪器仪表、现场总线、控制计算机等三部分组成一个标准的现场总线式,其核心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对于集散式系统来说,现场总线式具有实时、稳定、便捷、低廉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智能绿色建筑受控现场,弥补了集散式系统的不足,从信号、传输和标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它是自动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合的结果;主流的楼宇自动化系统中一般都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现场总线式控制系统已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集散式控制系统的替代,将成为第5代楼宇自控的结构形式。

2如何才能设计好智能绿色建筑中的楼宇自控系统

智能绿色建筑中的楼宇自控系统作用是对智能绿色建筑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智能绿色建筑的水、电、暖类机电设备涵盖内容杂,关联技术多,各专业既独立成系统,又有相互交叉,为此,造成了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才能设计出功能全面、管理便捷的楼宇自控系统,成为了设计师较为棘手的问题。

2.1熟练掌握智能绿色建筑国家规范和楼宇自控系统的综合知识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所涉及的设计规范和绿色建筑系统知识,是设计师进行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相关建筑标准是重要设计规范参考。此外,楼宇自控系统是智能绿色建筑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综合了各类智能绿色建筑设备,各专业知识以及相互发生关系的知识点和接口必须要掌握。只有这样,设计者才能在设计时做到游刃有余。2.2做好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1)做好业主需求分析。楼宇自控系统最终是服务于建筑,不同的业主对于楼宇自控系统的理解以及功能定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满足业主的使用需要至关重要。而且楼宇自控系统对于大部分业主显得过于专业,让一个非专业人士提供专业的智能绿色建筑需求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和业主方沟通,潜移默化的在智能绿色建筑、楼宇自控系统等基本建筑知识方面,对业主进行知识普及,确保沟通有力,提高设计前期落实业主需求的工作效率。

2)做好智能绿色建筑中可能应用的各类机电设备需求分析。在智能绿色建筑的各类机电设备中,空调、动力、照明、给排水设备等是主要机电设备,对此类设备的监控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进行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时应充分理解水、电、暖通等专业的设计思路,这样才能清楚整个楼宇自控系统应包括哪些内容、达到何种深度、实现哪些功能等。

3)做好前期配合协调。智能绿色建筑中的楼宇自控系统所涉及的机电设备种类繁杂,因此在进行系统前期设计时,一定要与机电专业人员进行充分沟通,详细了解专业需求及设备功能,并在设计前期就要明确控制设备的配电箱二次回路、设备接口等需求,并确认与其他专业的工作接口界面等。

2.3抓好后期楼宇自控系统深化设计的及时跟进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随着工程项目建筑设计的进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设备专业及其他因素的变化,对楼宇自控系统进行设计,尽可能的跟上业主的需求变化,最大限度的满足业主的功能要求。深化设计不仅在方案设计中应积极开展,而在后期项目施工图设计中更应作为重点认真对待,使其系统的功能方案得到进一步延续和贯彻,从而确保整个智能绿色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结语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旅游 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171-03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人文景观的主体,也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建筑更以其崭新的姿态吸引着众多旅游者的目光,如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海世博园等。但是,如何开发绿色建筑旅游资源才能更好的展现其特色及内涵,才能与其建筑理念相吻合,目前尚无定论。本文拟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对开发绿色建筑旅游资源进行探讨,以期探索适合于绿色建筑的旅游形式。

一、生态旅游概念剖析

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语,英文为“ecotourism”,是ecological tourism的缩写。该名词于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性环保会议上正式提出,之后,许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都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其定义进行了探讨。但是,由于着眼的角度和层次不同,再加上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其他概念含糊交错,目前为止,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仍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其中,比较公认的定义有以下几种:其一,199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倡导爱护环境的旅游,或者提供相应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享受自然及文化地域。”其二,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出台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这是第一次以国家政策法规的形式将生态旅游的概念确定下来。其三,2006年,国家旅游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三部门联合召开的“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给出的定义:“生态旅游不仅是旅游产品,也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更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重要业态和发展方式。发展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是相互促进的,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综合以上定义和国内外各专家学者给出的定义,本文认为,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1)旅游目标:应具有生态特征,蕴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2)旅游结果:应对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并使旅游者和当地社区居民在旅游与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环境教育,在对资源有限的认知基础上建立资源意识。同时,生态旅游应能促进各方面的环境道德责任感,应能提供对资源、当地社区和行业的长期益处。(3)旅游理念:应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积极的环境道德观。(4)旅游性质: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经营管理者等应具备很强的环境意识。

二、绿色建筑的定义及特点

1.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将其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概念,它贯穿于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建筑符合并体现了国际公认的三大主题: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融合。

2.绿色建筑的特点。关于绿色建筑的特点,由于侧重点和角度不同,不同文章的总结也各不相同,但其主旨基本一致。三、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

1.符合生态旅游内涵。绿色建筑的开发符合生态旅游内涵。具体表现为:(1)作为旅游的目的地,绿色建筑具备生态性。绿色建筑概念的产生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价值观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之后,绿色建筑的理念渐渐完善,并发展起完整的评价体系,如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英国建筑研究院环境评价系统》(BREEAM)、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BC)、中国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等。这些评估体系为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提供了定性、定量评价方法,保证了绿色建筑的生态内涵。(2)从旅游的结果和理念上来看,生态建筑开发生态旅游,必须保证与生态建筑本身所遵循的原则的匹配性。同时,生态建筑作为人文景观,其所展示的人文风貌本身就融入了环境教育,如建筑如何与自然共生,如何实现资源能源的节约,如何实现循环再生等等。(3)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必然是一种新型的、高素质的旅游活动。无论是旅游的参与者,还是旅游的管理者,都至少应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及特点,而这些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

2.扩大旅游环境容量。绿色建筑通常设在城市。开发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可以将参与生态旅游的游客由原始风光的乡村吸引入城市,从而分散旅游点,缓解乡村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扩大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

3.普及生态理念。绿色建筑从外观到材料,到电力系统、水力系统等内部结构,都渗透着生态主义思想。开发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可以使游客从置身于绿色建筑所在的场所开始,即可由外至内的学习并感受生态理念。同时,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会辐射带动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而行业内的相关人员必将加深对绿色建筑生态理念的理解。

4.促进建筑的“绿色”发展。开发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使小区居民受益。在利益的驱动下,绿色建筑将不仅仅是开发商打出的广告,而会切切实实的以符合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同时,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及深入,消费者环境意识增强,对自身的关注更加密切,于是,消费理念会发生变化。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改变,会促使开发商向着消费者的要求对建筑进行开发,从而促进绿色建筑的真正发展。

5.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无疑,开发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会辐射带动相关产品的消耗,带动有关旅游服务业的兴起,从而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

6.提升城市品位。绿色建筑的开发将重塑城市形象,为城市贴上生态标签,从而提升城市品位。一个以绿色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将以其和谐、舒适、健康的城市环境吸引众多游客。

四、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内容

1.建筑之旅。由于设计要求上的独特性,绿色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目前,大部分绿色建筑都在以其建筑艺术吸引着游客。例如,中国的国家体育场,以形似鸟巢而著称。卡里多尼亚的吉巴欧文化中心,以“编织”的构筑模式,巧妙地将竹篓式的造型与自然通风结合,体现了当地土著文化的魅力。松下电子公司采用梯形建筑立面以减小建筑物的体积,同时,为了减少底层的阴影区域以及地面风速,南北两部分的地坪彼此错开,中间形成一个同样的梯形中庭空间。事实上,所有的设计者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追求绿色生态的理念之外,都会在建筑造型上大费周章,建筑的美感始终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例如,杨经文的“未来系统”设计思想,充满了仿生意味。福斯特则注重建筑形象与周围环境的充分融合。总之,绿色建筑独特的建筑造型,在旅游中往往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看点。

2.文化之旅。绿色建筑包含着浓厚的生态文化,这些文化在旅游中会成为另一个亮点。绿色建筑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其生态思想上,具体包括:(1)生态共生性思想。即各层次生态系统的整体共生性原则。也就是说,建筑应与自然共生。首先,绿色建筑必须以“环境为本”,充分考虑地方气候和地形地貌两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其相适应,同时,在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同时,满足其他生物和环境的需求。其次,绿色建筑应采用“无害化”设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2)生态平衡思想。绿色建筑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各类生态因子是其网络上不同位置的节点,它们的互动实现了能量的流动和系统的平衡。因此,对任何一类因子的伤害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构成威胁,所以应关注各类生态因子自身新陈代谢的规律。绿色建筑在设计及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当地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因子间的关系,谨慎动土、保持水土、保护植被,促成各因子间的良性转换。(3)可持续性思想。绿色建筑的永续、循环利用及动态平衡反映了生态平衡的观点。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中,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地热来满足人们对能量的需要,在利用过程中防止再生循环的中断及污染的产生。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则应创造出更多的机制,使其尽可能多地被循环利用,延长使用环节,使其中蕴涵的价值、能量尽可能多地释放,减少人们对资源的利用速度,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且促进不可再生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尽快加入到其他物质的循环中去。

3.自然景观之旅。绿色建筑的自然景观充分体现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是生态旅游的另一个看点。绿色建筑的自然景观基于植物配置设计,包括:(1)屋顶绿化。屋顶绿化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办法。屋顶绿化可以为市民开创一个新意的活动空间,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减弱城市风暴和城市噪音,净化空气;可以隔热,防止因温差过大造成对屋顶的破坏,保护屋顶结构;能提高城市品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等。目前,屋顶绿化的营造技术和艺术水平已日趋成熟。如美国折加特维大楼为六层台阶式建筑,分别在各层建造屋顶花园,高低错落,连成一片,使各层都能观赏到窗外的屋顶花园。(2)墙面绿化。墙面绿化是垂直绿化的主要形式,常利用具有吸附、缠绕、卷须、钩刺等攀缘性的植物绿化建筑墙面,或在墙内外侧种植花灌木,是一种占地面积小而覆盖面积大的绿化形式。绿色建筑的墙面绿化有利于生态环境,植物的生长过程可明显改善小气候。(3)室内绿化。植物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室内空间的小气候,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另外,室内绿化植物的配置有分隔空间、引导空间、柔化空间的作用。植物的形色可以美化室内环境。例如,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在塑造中庭空间时,植物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要素,它能形成空间,分割空间,在纷杂的氛围中塑造静谧的小环境。同时通过绿化在光线下的投型,将斑驳的阴影投向建筑,使其在建筑空间中弥散,塑造出诗意的自然特色,并通过与建筑构件几何形态的对比,以其自由活泼的姿态使人感到空间品质人性化的一面。(4)室外环境绿化。绿色建筑注重室外环境绿化,使建筑充分融入自然。室外环境绿化的位置在建筑物的室外包括广场、道路两旁、露天土地等。种植的植物种类广泛,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藤蔓类植物都可以。室外环境绿化更能体现绿化配置的适宜性和多样性,增加绿色建筑的美感。总之,绿色建筑以其“绿色”的外衣,和谐的融入其周围绿色的大自然。立体的绿化配置,为其增添独特的自然之美。

4.社区参与。社区参与始终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将带动广泛的社区参与。这是由于:(1)绿色建筑本身是人类活动的场所,许多绿色建筑是建在生态住区,旅游者必须与当地居民相接触。(2)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必须获得当地居民的支持。旅游理念的普及、旅游的管理、旅游的可持续性、旅游地的保护等,都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

五、绿色建筑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1.旅游容量的划定。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它是指在既能保护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又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条件下,一个旅游区在一定时限内能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生态旅游应能保持绿色建筑的绿色特征,同时又能维持一定的游客量,因此,必须结合建筑区域的特点,科学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2.相关人员的教育。即营造生态旅游的社会环境,保持生态旅游的生态特色。相关人员的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对从业人员的教育。生态旅游的从业人员直接面对游客,又经常居住在旅游区点内,他们的言行对旅游环境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生态旅游方面的内容和相关准则以及生态旅游服务的技巧,是生态旅游地开发和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培训、发送宣传资料等形式向他们灌输环境保护知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生态文明素质。(2)对游客的教育。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旅游,生态旅游应该对环境保护给予更多的关注,对旅游者环境教育给予更多的彰显。因此,应该对游客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包括基本的环境知识、生态知识、生态文化理论和审美知识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使游客了解其必须履行的生态义务,知道其必须奉行生态道德,从而使生态旅游达到预期的目的。

六、结语

绿色建筑作为新型的、可持续的建筑形式,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深厚的生态文化、和谐的自然景观、广泛的社区参与,正越来越多的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如何开发绿色建筑的旅游形式,是一个关系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发绿色建筑的生态旅游,既符合绿色建筑的原则及内涵,又可缓解现有生态旅游的压力,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深化生态理念,因此,必将成为绿色建筑旅游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承包公司.中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

Reasons of Developing Ecotourism of Green Building

HU Wei-xua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Safety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篇6

我们都知道报纸的版面结构是由图片、文章、色块、线条、和空白组成,这些元素需要按照一定的编辑思想,然后再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不同的结构。通常我们按文章的编排来划分,一般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混合结构等几种形式。通常来说,左右结构的版面比较对称,但不太容易变化;上下结构显得工整,但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显得呆板;混合结构的版面富有变化,容易达到均衡效果,但是若是处理的不好就容易混乱。总之,用什么结构形式需根据版面元素而定,哪一种形式处理好了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现代报纸大都是采用包豪斯的“网格式”设计形式。版面分割以分栏为基准,形成多个标准“网格”,这些“网格”有的很明显,有的隐藏在某种形式里面。它们或者同一、或者变化、或者合并、或者拆分,总之既遵循一种严格的标准,又可以灵活地变化出无数的形式来,从而形成了现代报纸版面构成的网格——横平竖直,简约精炼。

然而,企业报在版式设计上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读者对版面的第一印象。读者的“第一印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是读者对外界信息加工创作的过程,集中了对以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捕捉。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提供创新的基础,而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将食物不断发展向前。企业内刊报纸的思维同样也是围绕着以上的内容展开的。按照人类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带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我们都知道,内容和版式俱佳的报纸符合从内容上看,导向正确,观点明确,好文章多;从版式上看,编排得体,吸引人的眼球、耐看。这类报纸大约占20%。因此,如何增强版式吸引力?创新版式才是出路。譬如:企业内刊报纸推出彩色报纸,在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说明彩色报纸的吸引力远远高于黑白报纸。只有这样,以读者所需为中心,报纸才能每天推陈出新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另一方面,我们的直觉引领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但是,这种联想通常以分散的点状出现,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律加以组织,那么,联想的内容也很难组织成为一幅完整的设计。虽然平面构成对于设计本身已经是一种规律性的提炼,但如果需要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那也必须从理解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相互作用开始。企业内刊报纸在平面构成中,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很好地诠释出来。企业内刊报纸中平面构成中的组成要素与形式规律是带有鲜明的逻辑思维色彩的,它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经验。如果我们的设计仅仅依靠以上逻辑因素,那么,我们的设计将会是刻板的、僵化的、没有朝气的。

总的来讲,解决思维更接近感性,更接近现实的世界,它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感性习惯,它并没有严格的合理性,可以萌发出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与创作力。而逻辑思维却截然不同,它更多的注重事物的现实和理性,有着严格的构架体系,求证原因与结果的必然性,逻辑思维是人类知识与经验积累的结果。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有机整合才是产生人类灿烂文明的源泉。

其次,版式本身蕴含着一种隐性的信息传播力,透过版式,读者能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个性和特色。为加深自己对版式设计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搞好版式设计,对于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更好地表达报纸观点、充分发挥报纸的舆论引导力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对企业报编辑也都有启发,对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内刊质量必定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而报纸的版式设计应服从于报纸的整体气质与基本风格,对于不同内容的版块和叠次,在版式设计上应体现出相应的风格特色,并从全局角度把握设计的强弱、轻重、疏密等等,形成层次分明、节奏有致的版式细则和严谨到位的执行力是确保一份报纸能形成鲜明风格、整体气质的根本保证。优秀的版式设计是用编者魅力吸引读者去领会作者的美丽。

而色彩的搭配在版式设计中也蕴含着重要意义,怎样的色彩搭配才能增加版面吸引力呢?下面就目前许多报纸版式创新设计中颜色的搭配方面产生的误区与版式设计的基本步骤,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统一版式的主色调。在进行版式设计、色彩搭配时首先要确定版式的主色调,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其一,根据版式的内容确定版式的主色调,一个版式的颜色应做到统一,使版式有整体的美感。例如要呈现温馨、和谐的氛围时建议版式选择暖色调配色方案,即红色、橙色、黄色、赭色等色彩搭配;再如要呈现宁静、清凉、高雅的氛围时建议版式选择冷色调配色方案。即青色、绿色、紫色等色彩的搭配。

其次,根据不同人群对颜色的洗好确定主色调,一般女性多喜爱暖色,男性多喜爱冷色,青少年喜爱鲜艳色彩,中老年则喜爱深沉、稳重的色彩。但不可以把多有的好看的色彩都用到版式上,这对整体效果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再有,根据季节变化来确定版式的主色调。利用颜色的象征意义配合版式内容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进行选择。例如:嫩绿色、翠绿色、黄金色、灰褐色就可以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所以春季的版式可以选择嫩绿色和浅黄色搭配做主色调,夏季的版式可以选择海蓝色或草绿色做主色调,秋季的版式可以选择中红。靛蓝、海绿。金色等做主色调,冬季的版式可以选择红色和橙色做主色调。

最后,要恰当运用对比色。使用对比色首先要做到在整体版式协调统一的前提下,使用小范围的对比。所谓对比色,简单地说,就是把色性完全相反的色彩搭配在同一个空间里。对比色又分为强烈色对比、互补色对比、近似色对比。这些色调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亮丽、鲜艳、喜庆的感觉。

篇7

关键词:能源紧缺绿色照明电气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蓬勃发展,能源紧缺问题越发显得严重。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约能源、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开发新能源已成为全世界的课题。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1.3% 。这一项指标需要我们提供大量的民用建筑为支撑,电能作为民用建筑的主要支撑能源其消耗量也随之日益增大,在我国电能的产生主要依靠化石能源。据统计,光建筑照明用电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0%,可见做好建筑电气的节能工作意义重大。

二、从绿色照明看照明节能的主要措施

现在要谈建筑电气节能人们首先会想到绿色照明,它是指通过提高照明电器和系统的效率,节约能源;减少发电排放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营造体现现代文明的光文化。绿色照明是美国国家环保局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完整的绿色照明内涵包含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等4项指标,不可或缺。高效节能意味着以消耗较少的电能获得足够的照明,从而明显减少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达到环保的目的。安全、舒适指的是光照清晰、柔和及不产生紫外线、眩光等有害光照,不产生光污染。

可见实施照明节能、实现绿色照明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照明设施、照明设计及照明维护管理三项内容。实施绿色照明、做好照明节能需要在一下几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开发并利用高光效的光源

目前,绿色照明光明源主要推广使用能耗低、光效高、光色好、寿命长的节能新光源。如:T5、T8双端稀土三基色荧光灯、紧凑性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无极荧光灯及LED等高光效光源。比如用紧凑型荧光灯取代白炽灯,可节电70%-80%,且寿命长5-10倍;以细管荧光灯取代粗管荧光灯,可节电15%-50%。

开发并应用高光效的灯具和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

高效照明器材是照明节能的重要基础,灯具和电气附件(如镇流器)的效率对于照明节能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比如一款双管格栅直管荧光灯,高效优质的产品比低质产品的效率高出50%甚至100%,足见其节能效果。根据不同场合自动控制照度以及背景光线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在要求根据实际需求变换照度或者场景的场所以及大中型公共照明场所不仅能发挥其节约电能的作用,还能节约劳动资源,提高建筑的档次。

合理的照明方式

根据不同场所要求不实际照度标准不同,结合一般照明、应急照明、局部照明以及混合照明,合理安排照明的控制方式。

充分利用自然光

自然光无疑是最安全、舒适、健康环保的光资源。在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将自然光和人工照明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满足建筑其他方面的要求下尽量多的利用自然光。

加强照明节能的管理

灯具在使用过程中应做适当保养,使用时间越长,光源发光效率越低,同时由于附着在灯具上的灰尘等也会导致损耗增加并降低使用寿命,所以应做好使用的维护管理工作。

三、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照明节能注意事项

1、规划设计阶段

这里所说的规划设计不单单是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其应该既包括项目建设时总的规划设计,还应包括由业主后续装修的规划与设计。一个项目能否做好电气节能,规划设计是关键。在这一阶段要决定两件事,第一要不要实施电气节能(节能工作做到什么程度),第二如何做好节能工作。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电气节能工作:

形成低碳和绿色建筑消费理念

能源问题已被大家所共识,但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消费理念还没有被社会各界普遍接受。大部分新建建筑只停留在满足建筑节能强制性设计标准的水平,部分新建公共建筑追求造型新颖特异和豪华装修,制冷、照明能耗高。建筑物使用人和运行管理人员行为节能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由于选用能效高的灯具和光源并配以智能化的控制系统的造价要比按普通标注设计的造价要高得多,如果业主节能意识不强或者过多的追求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电气节能的规划;涉及“四新”内容的设计审批更加严格、并且需要设计师及时对相关知识进行更新,所以也需要设计人员有强烈的节能意识,积极从技术上推动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应用。

充分沟通、合力控制

业主各专业工程师之间、设计单位各专业设计师以及业主与设计单位均要做到充分沟通。业主的建设意图以及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得以充分表达,拟建建筑建成后各功能区的预计运行状态应被设计师充分理解。设计师依据业主的设想以及各功能区的拟运行状态情况,在保障建筑其他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阳光,选择合理的照度标准、节能的照明灯具以及高能效光源,并配置合理的控制方式。做好投资回报分析,这样使规划设计的参与者合力控制,使业主看到节能的社会意义的同时还能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

成立自上而下的奖惩制度

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的测评机构,根据建筑的规划设计以及实际运行情况对于节能做的好的单位给予补贴与奖励,不好的建筑给予严厉的惩罚;业主也要针对对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并使之制度化。这样使节能工作社会化,全员参与,切实做好建筑电气节能工作。

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将设计图纸变成现实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步都关系到建设意图能否完美实现。

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

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阶段,工程师要与设计师进行全面沟通,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并就实际工程提出合理化建议。设计师将设计思想充分表达,拟采用的灯具、光源的各种规格、参数要标注清楚;线路的控制原理和方式要在图纸上表述清晰,并经双方沟通后对设计意图能够有统一的理解。

管线施工

在管线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在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的前提下,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管材以及线缆,并按相关规范规程通过监理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验收。管线路由尽量避免形成迂回布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接线点,线路做好标识以便将来运行维护。

灯具及设备采购

在灯具和设计采购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师给定的规格与参数等要求进行采购,建设、监理以及施工单位应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避免不合格品或者不符合设计标准进场。在满足工程造价控制的前提下,尽量采购规格参数优于设计标准的灯具以及控制设备,杜绝因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使用达不到设计标准的产品,从而影响实际节能的效果的情况。

安装及试运行

灯具设备在安装调试时,灯具的安装高度、方式、照射角度以及调光参数和控制程序设定等应严格按设计图纸以及规范规定进行,以确保达到最佳效果。安装完毕后进行试运行,在试运行中根据实际效果的测定判断是否达到设计预计值,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适当调整部分参数及回路的控制方法以达到最初的建设意图。

3、运行管理

良好的运行管理是实现建筑电气节能的必要条件。任何建筑的设计建造周期都远小于其实际运行周期,运行管理部门肩负着长期运行管理工作。建筑物的电气节能工作能否在规划设计以及建造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进一步节能,完全取决于运行、维护保养制度、措施的建立与执行。在建筑的建造阶段,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实现照明节能,从系统设置方面为节能打下基础。为在这一基础上达到更进一步的节能,还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以及熟练的节能方法与技巧,为此我们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建立定期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制度

建筑物投入运行后,定期对照明灯具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减少因尘土等污染原因使光源的实际光效降低以及加速设备老化,增加设备运行损耗等状况,使灯具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这对于延长灯具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好建筑电气节能工作非常重要。在实际运行中,应建立维护保养制度并认真执行。

及时更换超出经济运行状态的灯具设备

在运行中,某些光源因为质量、污染或者超过运行寿命等原因使其实际光效值不能达到最低要求,或者某些设备因老化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再预期最高能耗下运行,即当灯具设备超过经济运行状态时,要及时更换。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行方式

建筑物的实际使用状况可能会因某种原因改变,如果我们不改变其照明控制方式,也不利于电气节能。例如三层的地下车库,当某一段时间由于车辆减少,地下三层的车库没车停入时,我们如果能够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将实际照度调制国家最低标准,可能会节约大量的电力资源。而一味的按原来的供电方式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我们的绿色照明也将不再是“绿色”。

四、结束语

通过对绿色照明从规划设计、建造实施到实际运行全生命周期内如何做好电气节能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面对严峻的节能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不能降低工作或生活的标准,不能以牺牲建筑功能、建设甚至损害使用功能以及需求为代价,也不能盲目增加无谓的投资为实现节能而节能。需要对全生命周期内的每一道工序、环节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需要全行业、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共同奋斗。绿色照明节能工作如此,机电设备节能工作如此,整个建筑节能工作也如此。

参考文献

【1】 GB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篇8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绿色化 教学 工科高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47-02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环境保护需要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成为了当今化学与化工领域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人们提出了绿色化学的“5R”原则:Reduction,减量,即减少“三废”排放;Reuse,重复利用,诸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等;Recycling,可实现“省资源、减成本”的要求;Regeneration,即变废为宝、节省资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Rejection,即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有毒副作用及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

培养和造就具有绿色化学思想观念,并掌握绿色化学理论、方法、技术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应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绿色化学教育已经受到有关高校的重视。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制药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验证理论、提高技能、锻炼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有机化学实验会产生三废,对环境造成危害,还会损害师生的健康。以下对工科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教学内容

首先合理选择实验内容,然后重排实验顺序,达到了培养学生相应实验技能的目的,更彰显了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例如把“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绿色化实验引入到教学中。其次设计新的合成路线,改变原料、溶剂、试剂、催化剂等,从源头上实现绿色化。例如“合成己二酸”实验,传统方法中使用浓HNO3作氧化剂会产生有毒的氮的氧化物气体,用KMnO4作为氧化剂会产生MnO2沉淀,影响反应收率,后处理繁琐,而且两个反应剧烈难控制。我们采用环己烯为底物,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没有有毒气体的排放,催化剂可回收,后处理简单,产率也有所提高。再次,对有些危害较小的反应,对装置等进行了改进,例如在1-溴丁烷的制备中会产生溴化氢,易挥发,可用水吸收或用气袋封口。

二、教学模式

(一)半微量和微量实验

学校根据现有条件将部分实验改为半微量和微量实验,因为有机试剂储存存在安全隐患,还存在试剂挥发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资金浪费等问题。对此,我们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使药品用量由常量向微量发展。不但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更节省了时间和实验药品,使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同时减少了试剂的损失和污染物的排放,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作风,使学生理解少量、半微量实验的意义,逐步树立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

(二)辅助教学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实验时并不能主动地深入思考,限制了课堂活动范围,所以应增设辅助实验教学手段,并加大老师与学生们的互动环节,激发学习动力。因此,对于毒性大、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时间长的实验,尤其是特殊的反应,如低压催化氢化反应、高温高压实验、无水无氧反应等,可用多媒体教学或者观看教学影像等辅助手段来代替,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符合绿色化的要求。

(三)设计连续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课外化学创新实验

首先,设计连续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现行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设置缺乏“绿色化”的原则,是“孤立型”实验,缺乏连贯性。鉴于此,我校较为合理地调整了实验项目和实验顺序,尽量使用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项目。例如把溴乙烷的制备与2-甲基-2-丁醇及乙苯的制备联系起来,用制得的溴乙烷制备2-甲基-2-丁醇和乙苯。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每一个实验都能认真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学生节约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绿色化学教育的思想。

其次,开展课外化学创新实验。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对实验药品的物理常数、毒性、污染机理、污染物的防治等多加了解,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老师审查方案的合理性。

三、教学思维

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绿色化思想,有环保意识,有责任意识,了解各种废弃物排放的标准,能够对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进行控制和治理。

其次,提倡绿色化学教学,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教学思想。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些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要让他们知道这些物质在本质上对环境有何影响,如何正确防止危害,如何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有毒物质的生成,(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47页)甚至如何提高原子使用率。

四、“三废”规章制度

首先,对废气、废渣、使用过的溶剂等分类进行回收。实验室废气,可用带有废气处理的通风橱处理,或用水或碱液等进行吸收。溶剂的用量必须保证回收利用率,个别不能循环利用的要进行收集并做集中处理。用量较大的溶剂可采取纯化处理后回收再利用。例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需要用到很多工业酒精做溶剂,应该考虑工业酒精重复再利用, 同时回收的酒精下一批次实验能继续使用,以好的产品和酒精的回收率作为此实验的评分标准。固体原料一律回收。可以回收利用的固体要进行回收,如柱色谱实验中的氧化铝,用后洗净回收,活化后再用。不能进行综合利用的固体产物要先回收再进行无毒化处理,倒入指定地点;有毒废渣要放入废物瓶中,与水泥混合,固化以后深埋于指定地下。

其次,在实验班级中建立流动值日小组,负责当次的卫生值日,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回收的废液、废渣进行处理,处理的方法、步骤、效果作为实验考核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不但处理了“三废”,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由此可见,绿色化学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创造性思想,是有机化学科学基础内容的改革和更新。通过对工科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改革的尝试,综合教学形式、内容、管理和规章制度等的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使实验过程更加绿色化。我们从一点一滴入手,不断探究绿色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强化绿色化教育和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逐步实现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

【参考文献】

[1]闵恩泽, 曹军.绿色化学的进展[J].化学通报,1999(1)

[2]沈玲.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究[J]. 滁州学院学报,2007,9(6)

[3]宁静恒,李和平.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研究[J].广东化工,2009,36(6)

篇9

关键词: 色相环;想象思维;创意设计

中图分类号:J0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80-01

0引言

色相环练习是色彩构成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一般情况下都是让学生参照色相环图谱进行制作。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观摩中发现,有很多的作品都是直接临摹色相环图谱,在思维上缺乏灵感,在设计上缺乏创意与创新,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色相环的认识不够以及创新意识的缺乏。

1深入理解色相环

色相环可以看成是一个由不同颜色之间相互过渡的色轮,常见色相环有十二色相环,二十四色相环等。以图为例(见图1),内部是十二色相环,是二十四色相环。

1.1 从调色上理解制作方法首先确定色料三原色(在这里特别要说明一下,大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品红、柠檬黄、青色,把这作为三个基本色。接下来制作二次色,用青色和柠檬黄混合得到绿色,用青色和品红混合得到蓝色,再用柠檬黄和品红混合得到大红,这样就出现了6个颜色。最后制作三次色,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橙色,用大红与品红混合得到紫红,用蓝色与品红混合得到紫色,用蓝色与青色混合得到青蓝,用绿色与青色混合得到青绿,用绿色与柠檬黄混合得到黄绿,这样就完成了十二色相环的制作过程。如果要制作的二十四色相环那就非常简单了,根据以上原理,在十二色相环基础上依次用相连的两种颜色进行混合得到四次色便可完成。

1.2 从圆周上理解组合构成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色料三原色呈等边三角形,从青色到柠檬黄是顺时针120度,从青色到品红是逆时针120度。色光三原色也是呈正三角形,从大红到蓝色是顺时针120度,从大红到绿色是逆时针120度。十二色相环每一种色相的间隔角度是30度,二十四色相环间隔角度是15度。随着色相的增加,色相间的度数会相应减少,如果以大红色为0度开始,那么360度也是大红。

1.3 从色彩属性上理解分布规律把图1中的二十四色相环每一个色块用数字进行编号,以顺时针为方向,色相环是由中性色到冷色系再到中性色再到暖色系的分布状态。1到3号可以看成是中性色,从4到14号则是冷色系,从15到16号又是中性色,17到24号则是暖色系。随角度的大小我们还可以分同类色、近似色、互补色等。同类色是指同一种色相的色彩,比如大红、紫红、品红,他们都属于红色,他们之间的角度要小些。近似色是指颜色相邻近的色彩,比如青色、绿色,绿色中有青色的感觉,青色中也有绿色的成分,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的角度较同类色更远。互补色是色相环上直径相对的色彩,比如品红和绿色、青蓝色和橙色。

2运用联想思维,使色相环更生动形象

马克斯韦尔・莫尔兹曾经说过:“人具有动物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象力”。联想思维是无穷无尽的,赋予了想象的事物会变得生动形象,也会更让人理解与接受。

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天气随着一年十二个月的变化会出现冷与暖、潮湿与干燥、舒适与闷躁等变化,可以根据这个特点与十二色相环的颜色进行联系。例如: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7月,天气酷热,骄阳似火,在色彩上最火热的,可以对应大红;随着8月立秋的到来温度会适当下调,但天气还是比较炎热,大红应该降低,可以对应紫红;9月秋高气爽,天气不再酷热,温度较前两个月变得更低,可以对应品红;十月更加凉爽,是外出活动旅游最舒适的时节,色彩上应该偏向中性,有冷色和暖色的成份,可以对应紫色;十一月的天气就开始转凉了,天气有点冷,色彩上应该偏冷,可以对应蓝色;十二月更是寒冷,天气也会变得干燥,色彩为冷色基调,可以对应青蓝色;一月是最寒冷的时节,冰冷的严冬寒风刺骨,处处让人感觉冰冷的存在,可以对应青色;二月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也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寒冷依然存在,但气温稍微升高,可以对应青绿色;三月气温有所回升,春天的气息更浓,但天气还是冷意居多,可以对应绿色;四月温度变得更高,颜色上应该向暖色过度,可以对应黄绿;五月开始暖和起来,但有时候气温会下降,天气有点潮湿闷躁,色彩上应该以暖色为主偏点冷色,可以对应柠檬黄;六月基本上宣布夏天的到来,天气开始变得炎热,可以对应橙色。

3 使用材料制作色相环,使创意设计更新颖

在进行色相环制作的时候,一般都是如图1中那样做一个圆形的色轮,直接把颜料涂在纸上,以圆周进行等距离划分,这种形式单一乏味,缺乏创意与创新。色相环创意设计应该放弃传统形式,可以用特殊的材料为对象,将色彩染在材料上,然后利用的材料的特点,结合一定的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例如:由色相环我们想到了霓虹灯,两者之间在颜色上有很紧密的联系,可以做一个以“七彩霓虹”为主题的色相环创意设计,我们利用手电筒中小灯泡作为设计材料,将不同颜色按照色相环规律饱和均匀的涂抹在灯泡表面,最后将所有灯泡有趣的组合起来,在构图上可以最求多变,这样一个新颖独特的色相环创意设计便制作完成。这个案例对比传统做法不仅在材料、制作、构图等上有很大突破,而且完美的体现了创意主题,使色相环活灵活现。

4总结

正确理解并运用色相环是色彩构成的学习重点之一,只有在熟练掌握色相环原理的基础上用才能做出优秀的创意设计。

参考文献:

[1]范小春,周小瓯.色彩构成教程[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篇10

试想想,如果一个小学生果皮乱扔, 到处是脏水、垃圾,家长、老师熟视无睹,孩子耳闻目睹,长大后又怎么会成为一个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人 呢?所以,要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两者相互渗透,即在进行各项环境创设时 要处处考虑安排环保教育的内容,而进行环保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环境,发挥其特殊作用。 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好奇多问,活泼好动。而我们进行环境布置时往往容易以成人的观点代替幼儿的观点,以成人的眼光代替幼儿的眼光,特别是在环保教育时,如果只讲大道理,孩子们难以理解,收不到教育效果。 环境创设如何适应幼儿环保教育的特点呢?

(一)要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环境布置要让幼儿易于理解,所以,设计时要图文并茂,以画为主 ,并且运用各种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如设计墙报《创建绿色乐园》,就用了挂历纸、旧竹签、棉花等多种 材料,使用浅显易懂的图案,力求做到色彩丰富、图文并茂来吸引学生。设计环保教育内容应该以幼儿熟悉的 小草、小花和喜闻乐见的动物为主,这样容易使小学生产生亲切感,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二)要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画面应该带有童趣、童真,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如设计小学生在花丛 中荡秋千,这样既有童趣又具环保特色,小学生活泼好动,老师可带领学生到设置的生态环境中亲自栽种植物、 喂养小动物。又如在课室环境布置中,可让幼儿一起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参与制作,这样,小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产生兴趣,自然而然地增强了环保的意识。

(三)要以小学生的情感为出发点。环保教育要在幼儿面前显现最美好的画卷,让学生置身于最美丽的情境 之中,从而培养和激发幼儿热爱世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特别是创设环境时,应以各种手段提高其艺术 性,让学生生活在充满自然、和谐色彩的世界里面,将来长大才懂得去爱、去保护环境。

小学环保教育心得(2):

创建“绿色学校”是当今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实践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护环境,实现绿色文明,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校把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纳入议事日程,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

1、为了加强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德育和教学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以及主管学生工作和主管教学工作的有关领导参加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做到明确分工、职责到人。确保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检查、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