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的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防医学的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完善课程设计
第一,根据不同的教学板块,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师们认真选择案例,选取医学里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以及与人们生活紧密关联的常见性案例进行讲解,着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第二,指引学生们从医学文献中找出典型的反面案例,例如在设计、实施等出现错误的案例。学生们所选的案例主要限定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临床科研实践,以及近期公开发表的医药卫生领域的科研成果。这些素材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没有固定的答案,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错误之处和辨别设计思路的能力。第三,综合运用专题讨论法、选题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讨论来提高学生积极地学习性。相对于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们更倾向于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这一方面能有效的诱使学生们进行深入学习,大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对教职工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1.2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学生们的学习素材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讲师们传授的内容以及有限的专业课本上。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下,院校应当为学生们提高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来源。一方面,院校应当为学生们建立齐全的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和国内外著名的预防医学网站给学生们享用。这样学生们能够根据查阅的教学资料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也能方便快捷的利用邮箱、在线解答等方式与教师们沟通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另一方面,院校应当加大对预防医学教育的资金物质投入,建立预防医学的实践场地,帮助学生们完成预防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相互转化,提高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真正跨入预防医学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1.3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
原则上来讲,评价考核体系主要包括考核内容、考核形式两方面。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下,考核内容应更加侧重学生们综合能力的评价,并相应地增加案例讨论内容所占的比重,拓宽案例讨论的考察范围,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而考核的形式应当突破单一的试卷测试,根据案例讨论的教学和课程特点,考核时应当兼顾学生对案例的收集整理能力、撰写的分析报告、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的因素采用试卷理论考试、课堂答辨等多样式手段来评价。例如,由于采用了案例式和传统法教学后,学生们的业余时间被用去很多,因此,适度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的比例能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日常对学习的投入。
1.4重视教学反馈
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使得学生们经过自主学习和在对案例的分析下充分掌握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中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保证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由于学生们自身的知识有限,不能深入分析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为此,院校教师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认真监督教学的每个进度和环节,做好回馈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出现的问题。
2结语
篇2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有很多的档案结构,分为几个部分,包括古代部分、世界部分、近现代部分还有当代部分,它的实际核心都是在做档案的工作。档案在今天看来是一个信息点整体的存储与调用,我想这才是当代档案主要的实质问题,那在今天我们当代的档案上,很久以来已经意识到知识对人的束缚与解构,那在我们现在所用的当代的档案方法里,恰恰是对于现有知识结构的一种打扫,一种将原有的结构进行重新的解构与区分,并且重建一个开放性的可变动的弹性系统。这样的概念会让我们不断的警惕。第一,对于所有的档案材料保持一种高度的警惕性,同时对它将来的使用可以有更为开放性并且创意性的使用。另外,档案在信息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位置,位置在我们传统的档案理解中会觉得它是一个以物理位置为主,一个东西存在哪里和从哪里可以查询是关键,但是在今天,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有现在的3D扫描、打印技术等等,一个介质的物理存储会越来越不重要,而它的虚拟存储空间位置反而成为他定位的一个方式。在这种要素的方式之下,现代档案会有一个载体,主要是通过数据库的完成,数据库既要通过严谨的学术分类,同时借助科技手段来实现所有信息的整合并且形成一个新的网路结构,而这样的结构是可以变动、调整的。
我们发现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值得注意,第一是分类的问题,正如主持这个项目的一名计算机博士的陈述: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在往抽屉里放卡片,首先我们要确定抽屉有哪些,然后每一个“分类的标准”每一个“特殊术语”都要变成卡片不断的放在抽屉里,也许这个抽屉有整合性,也许是交互性,这个工作就是我们现在不断要深入研究的结构。
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术语”,术语本身也是一个信息点,拆分到最小单位的元素,在这样的结构之下我们如何对于问题进行统计和名称的界定,并让这些名称形成“点到点”的相互关联是我们目前主要在攻克的问题。
我简要的介绍了对档案实质的界定和当代意义的一种解释,我们对于档案的态度对信息的态度,其本身已经成了一种思想的方法,我们会通过档案的方法,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认识从而获得更多、有弹性化的可能。 (陈瑞整理)
篇3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建议
这几年,在教育部领导的正确指引下,通过全国本科院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各个院校的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日趋合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1、关于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本科院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健全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目标;完善本科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提升本科教学管理工作水平;提高本科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加强本科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的管理工作,改革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以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全面提升本科教学管理的层次。
1.1 本科院校的办学规模
考虑到近年本科院校人均培养成本大约在12000元~15000元之间以及各个院校的师资队伍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本科院校在校生的数量应大体控制在2万人左右,个别规模较大以及师资队伍较强的本科院校,本科在校生的数量应大体控制在3万人左右。这样,既能维持本科院校的正常运营,又能较好地提高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
1.2 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本科院校应根据教育部出台的本科专业目录,全面优化学科和专业的布局,完善传统专业、增强优势专业、突出特色专业。在经过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适当增设就业前景良好的新专业,对部分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传统学科以及过时陈旧的传统专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适当增加热门专业。此外,从现有的本科专业中,筛选出就业相对比较容易的若干专业进行重点扶持,创建本科院校自身的品牌专业以及特色专业,使它们成为各个本科院校亮丽的名片。
1.3 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实现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工程,是各项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重点。本科院校应经常修订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与时俱进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建设体系,创建特色课程。以此为基础,创建省级精品课、国家精品课。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适当创建一些符合本科院校自身的双语教学课。
1.4 本科院校的评估标准
近年来,教育部批准了很多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一些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出现盲目性、攀比性等问题,特别是专科院校长期形成的办学模式,使其在各个方面无法适应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因此,本科院校要继续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合理规范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践教学、毕业论文各个教学环节,全面推进网上评教,加强领导评教、专家评教、教师相互听课,检查教案、检查试卷等相关工作。
1.5 本科院校的团队建设
本科院校团队建设中通常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申报,轻建设,评选标准不够合理,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团队成员协作意识不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建设有利于团队建设的制度环境,遴选德才兼备的教学带头人,明确团队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构建有利于团队合作的评价机制。此外,要借助团队集体的力量,指引青年教师,推出一批教学改革成果,培育一批教学骨干,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向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冲刺。
1.6 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
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建设工作,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推广网络教学,普及多媒体教学,推动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逐步推进产学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1.7 本科院校的就业与创业
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是确保本科院校能否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在本科生毕业前,开设一些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主题讲座,为大学生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以及创业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
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建议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对本科人才的需要,为了机动灵活地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发展与变革,创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尽快建成深受社会好评的合格本科院校。
2.1 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树立人才培养工作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积极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依照质量兴校、人才立校的办学思想,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他们的成功经验,充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管理过程中,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2 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研究教改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尽量体现个性培养、特色教育,把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生态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科交叉、文理融合的培养体系。鼓励探索和试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本科生的综合素质。
2.3 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提高就业率的战略需要,根据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遵循重点突出、兼顾一般的原则,培养能吃苦、肯适应、能创造、乐奉献的应用型人才。
2.4 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后盾
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坚强后盾,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加强教学环节的有机管理,鼓励教师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鼓励教研活动的各种新模式,推进教研活动的制度化和经常化。此外,为了扩大本科生的视野,积极开展各种主题的教学讲座,邀请知名学者和教学名师作报告,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和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只有教学工作的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之后,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脚踏实地的实现。
2.5 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学评教”等评价机制的作用,改进学院的教学评估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加强对专业水平、课程质量的评估,加强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反馈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2.6 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资源
把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依照本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新开一批特色鲜明的课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模块和课程库,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突破跨专业选课的障碍,拓宽学生选课的范围,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自我创造有利条件。
2.7 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改革。
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变陈旧的课程设置状况,避免课程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课程。要优化课程结构,让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学科交叉与文理融合的课程体系。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减少课堂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适当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8 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环节。
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补充和拓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本科院校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适当增加实践的比例。实践安排应详细与充实,并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以及创业教育,启动本科院校与科研院所、对口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努力开拓产学研结合的渠道,积极推进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开辟本科学生实践锻炼与服务社会的新渠道,丰富实践教学的方式和途径。
结语
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在本科院校的日常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个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都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默契配合,协调发展,真正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目标。
篇4
2010年8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全市教育系统发出了“关于转发市教委、市公安局制定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保安服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严格执行由市教委、市公安局制定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保安服务管理规定》。通知强调中小学、幼儿园必须聘用保安服务公司的保安员或自行招用有资质的保安员,从事校园门卫、巡逻、守护等安全防范工作。并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按门岗数配备保安员。白天学生在校期间,每个门岗至少配备2名保安员在岗值勤;夜间无寄宿制学生的学校至少配备1名保安员值勤;寄宿制学校至少按普通学校保安员的双倍配置保安员。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充保安员人数。
2014年7月18日,针对学校安全保卫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公安局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及制订并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保安员护校工作规范》(沪教委青〔2014〕18号文件),再次强调了学校保安服务必须由专业保安服务公司提供服务,并对学校保安员应具备的素质、配备人数、岗位职责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浦东新区教育局于2014年8月18日,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浦东新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浦教办2014第12号文件),要求浦东新区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严格执行“沪教委青〔2014〕18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对保安员配备、装备的配置、保安服务费的组成、依法保障保安员的合法权益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两个《通知》,对规范全市和浦东新区学校安全保卫管理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至此,中小学、幼儿园的保安服务工作,基本扭转了过去严重存在的学校保安服务跨行业经营、从业单位多而杂、个人挂靠保安服务公司违法经营、无序竞争和低价恶意竞争、从业单位侵害保安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严重等现象,逐步走上了社会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关于对学校保安员的技能要求
对学校保安员应当具备的素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性课题。这需要对保安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职业资格培训、法制理论的培训等,以培养保安员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掌握作为保安员应当具备的各种职业技能。除此之外,《通知》对学校保安员应当具备的技能作出了新的规定,要求“学校保安员必须持有公安机关颁发的保安员证和TC卡,并应当参加公安部门组织的校园保安岗位专业轮训考评,考评合格且在IC卡中予以认证后方能上岗”。《通知》中所称的专业轮训,就是指学校保安员的专项技能培训。
为此,2014年八九月份,按照《通知》规定,公安部门要求各学校保安服务从业单位组织在岗的学校保安员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学校保安员专项技能培训”,并进行了考试,学校保安员“防处突发事件”的技能得到了增强和提高。
各学校保安服务从业单位,应当以这次培训和考试为新的契机,除强化对学校保安员的岗前培训、在岗继续教育外,应当进一步加强“防处突发事件”的培训和演练,以进一步提升学校保安员防止和处置突发事件、反恐防暴等的能力。
当前,经过对一些从业单位在学校提供的保安服务进行检查的情况分析,一些从业单位没有在内部建立对学校保安员的专项培训机制,缺乏长效培训和管理机制,甚至个别从业单位以缺人不缺岗的形式,恶意减少保安员的人数以增加盈利,在不同程度上对学校的安全防范埋下了隐患。对此,学校应当履行对保安服务公司的监督责任,通过责令整改等的方式,督促保安服务公司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
二、叠加保安员数量,通过增加校门口保安力量确保学生出入学校的安全
从通报的国内外学生遭遇暴力侵害案件来看,大部分发生在校门口,案件发生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学生上学或放学时段。同时,校门口又是各类人员、车辆、物资等出入的必经之路,如果校门口安全管理混乱,就极有可能发生各类无法预测的案件,埋下安全隐患。因此,校门口是学校安全保卫的重点部位,学生上学或放学时段是安全保卫的重点时段。为此,《通知》规定各学校必须加大对学校门口的安全保卫力度,通过叠加保安员人数的方式,强化对校门口的安全守卫,确保学校师生出入学校时的人身安全。
《通知》要求每一个学校门岗,必须满足学生在校期间有2名保安员提供安全守护服务,履行对外来人员、外来车辆等的控制,禁止未经询问、请示确认、查验身份证件和随身或随车辆携带(装载)的物品等作业流程的人员或车辆随意出入校门。同时,为了加大在重点安全保卫时段的保安力量,《通知》要求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时段叠加2名保安员,会同2名日常保安员一起,在门口执行安全守护任务,强化护校职责。日常保安员由1人持长橡胶保安棍、1人持短橡胶保安棍分别站于校门内两侧。叠加的保安员由1人持长橡胶保安棍,另1人持圆盾牌和短橡胶保安棍分别站于校门外两侧。
自从2014年《通知》以来,经过检查,各学校均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的落实,校门口安全防范的力度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提高。但经过检查发现,个别学校的门岗依然存在不按规定配置人数的现象,对此,应当予以整改。
三、落实制度建设,加快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和管理的步伐
浦东新区教育局和浦东公安分局于2011年联合制订了《浦东新区学校保安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浦教办2011第24号文件),填补了学校保安服务进入社会化服务后无相关制度的空白,开始走上了制度化建设的轨道。对规范学校保安服务从业单位的经营行为和管理责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要使学校保安服务真正走向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安服务和管理、监督的制度建设体系。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对学校安全保卫的日常指导、检查和考核的力度,要制订并完善相关的考核管理体系和制度,确保学校保安服务围绕着“沪教委青〔2014〕18号”和“浦教办(2014)第12号”二个通知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作为保安服务需求单位的学校,要依据《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和双方签订的《保安服务合同》的约定,切实履行对保安服务公司日常经营和管理行为的监督,做好对保安服务公司的选择,确保选择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依法经营、诚信服务且具有《保安服务许可证》的企业提供保安服务。
篇5
>> 《编译原理》教学方法初探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编译原理》教学方法的研讨 “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Java语言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编译原理”课程多层次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浅谈《编译原理》教学方法 “编译原理”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初探 Java教学方法初探 编译原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普通高校本科《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探讨 关于《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思考 “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研究 案例驱动法在编译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编译原理工程化教学方法研究 编译原理教学方法研讨与实践考核改革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面向物联网专业的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Java EE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Bill Venners. Inside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M]. 曹晓钢,蒋靖,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11,150.
[6]Javac.[EB/OL].[2011-3-20]. /groups/compiler/.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Java-Based Case Teaching Method for Principles of Compiler Design
WANG Chaokun1,2,3
(1.School of Softwar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Key Laboratory for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84, China; 3. Tsinghua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NList),
Beijing 100084, China)
篇6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临床医学专业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巨大改变,并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难题,为我国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也由治病(医―病―药或手术) 逐渐向防治结合,然后继续向预防为主(群众―预防―保健―健康促进)进行转换。这就要求社区卫生诊疗人员不但要掌握基本的诊疗知识,还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我国的全科医学才刚刚开始,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这就迫切需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主要以“预防医学”和“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两门课为主。与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相一致。沿用多年的医学教育体系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彼此割裂开来,培养出来的临床医护学生缺乏整体医学观念,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何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拥有预防医学的理念,掌握适当的预防医学的方法,使临床医学从治疗医学向全科医学转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二、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1.建立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团队
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它是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培养社区基层医生的素质水平。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首先需要社会、学校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建立一支有志于培养新型医生的师资队伍。公共卫生学院把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了由院领导牵头的预防医学创新教改团队,团队成员学历均在硕士以上,80%以上为博士学历。团队成员积极投身到预防医学的教学任务和改革中,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定期举行教学集体备课,并做到每次实验课所有任教教师皆参与集体备课,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2.改革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和实验课中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其次特别注意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在不同模块的教学上,引用各自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分析,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法,如专题小组讨论法、选题小组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法等。
3.应用新技术,多方面与学生交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如果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本预防医学教学团队率先建立了预防医学网络课程,实现了网络化教学。多数任课教师都开通了微信、飞信、邮箱等联系方式,方便与学生交流和探讨问题,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不必与教师面对面即可询问问题,节约了穿梭大学校园和办公室的时间。
4.建立预防医学实践基地
本院已经在理念先进、模式新颖和防治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临床学生的教学实习基地。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同的是,该类实习基地是专门培养临床医生预防观念的实践场所。目前已经在为临床全科医学学生提供实习,安排学生在两周的时间熟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把临床与预防保健相结合,增强在诊疗过程中的预防观念,与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内容相互印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是医学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关键科目之一,它是临床与预防相结合的一个桥梁,是提高临床医生向预防模式转变的主要推手。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大多数预防教育工作者奉献付出,还需要临床教育家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伟,史良科.预防医学发展的未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9(12):10-12.
[2]王玉荣.新形势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48-49.
篇7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80-02
教学内容即是“教什么”,是所有教学包括实验教学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好的实验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预防医学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而实验教学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预防医学的学时较少,那么如何有效利用不多的学时就显得十分关键。
一、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是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但是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的实施多以单纯验证学科基础理论为主要目的,偏重于“菜谱式”操作和“越俎代庖”方式,即教师和实验人员准备好全部器材和试剂,学生被动地按教师的讲授和实验指导大纲进行学习[1,2]。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与21世纪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能力的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不符[3]。当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存在几个常见问题:①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多是背诵记忆,很少有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机会;②实验教学内容深度不够,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内容较为陈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③实验教学形式是教师演示或列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学生进行模拟,或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这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④预防医学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大部分与实际生活脱节,容易使学生认为学无所用,学生对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不够重视,且动手能力差,实验积极性不高。
二、研究性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中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增强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展开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意见》指出了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性教学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与学生的研究性课程学习有机的结合,便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探究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三创”型(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因此,把研究性教学融入到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中,是培养学生“三创”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中实行研究性教学,使受教育者从形象、思维、感性认识入手,从而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原理、方法,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4]。
三、研究性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深厚的基础医学理论、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以及宽广的预防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应具备全面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卫生防病工作能力。预防医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但是尚未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在初学预防医学时,接触机会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恰如其分地运用研究性教学,是任课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树立研究性教学理念
为适应时展需求,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理念,如PBL教学法、创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结合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在实施研究性教学时,必须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基本原则,通过该课程的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以及社会实践等课程内容的系统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思维方法及基本科研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疾病预防和疾病控制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宏观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
教育有一个共识:“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利用知识。研究性教学模式本着与开放式创新性教学方法相结合、与科研和社区服务相结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5,6],让学生既“得鱼”又“得渔”。
1.研究性教学与综合性教学方法相结合。综合性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避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简单、重复和呆板。教学内容新颖、系统,增加了学生对各类实验内容的兴趣,适应当代青年人多角度求知的心理特征,使教学环节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根据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研究性教学主要在实验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建立引导式、开放式、互动式和创新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师生互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从而达到“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
鼓励任课教师在平时实践中积极收集与预防医学相关的案例,包括近期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卫生事件和环境污染事件等,经过认真选择和精心设计,使案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特点。以案例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围绕案例先提出各种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探究其内在机理,揭示其一般规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运用模拟演示、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研究性教学,使其更规范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研究性教学与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面对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养公共卫生医师快速、有序、及时处理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研究性教学采取联合实际,与社会接轨的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开展社区咨询、健康调研及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与地方卫生机构密切协作,学生可结合理论知识、课堂实验,定期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去见习,去实践。学生亦可深入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人群调查研究,采样分析,增加课外实践的时间与机会。此外,建立以实验教学为依托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开展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等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到食品企业去参观,让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扩充其思维空间。
同时,开展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7]。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广泛,与社会现状等密切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项目,进行课题设计,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使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各样的科研工作。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的动态和前沿领域,从而发现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而渐渐学会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研究性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欧美医学院校受到师生的肯定,并得到广泛运用,其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人类思维和心理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预防医学要传承、发展、创新,需进一步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起适合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性教学,以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为群,孙梯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75-76.
[2]徐兆学,梁升禄.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教学与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11-313.
[3]黄锟,陶芳标,郝加虎,等.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43-44.
[4]汤贤春,路健,李学英,等.医学细胞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66-2367.
[5]付庆玖,韩振.高等教育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4-16.
篇8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人们日益重视预防医学的作用。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可以治愈疾病以外,还能够从社会医学及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患者如何预防疾病及保护健康。预防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医药院校本科教学中,预防医学课程目前已成非预防专业的基础必须课程。尽管如此,但在重视程度上还远远不够,学时数也极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尽量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据中医药院校的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适应中医药院校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情况,拟从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三个方面浅谈对该课程教学的认识。
一、明确中医药院校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1.预防医学教育是现代医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按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三个核心部分。其中的预防医学是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为目的一门应用学科。因此,预防医学教育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在现代医学模式下,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卫生保健提倡者、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卫生领导者和卫生服务管理者。而上述能力的形成,要求学生或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除了具备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外,预防医学相关知识也是每一位从业者所必须掌握的。而未来的中医医生,除了要对临床个体开展中医诊断活动外,更需要其应用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群体角度去观察、分析并解决中医问题,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适应社会发展的中医人才。3.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医的预防医学思想通过预防医学的教学,可使中医中的预防医学思想得到传承和发展。“治未病”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理念和预防医学中的三级预防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对于中医类专业学生来说,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同时,掌握预防医学中的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也可以对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在中医药类院校中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中医药类专业学生普遍对预防医学课程不够重视,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产生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预防医学课程为非主干课程,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作用和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认为医生能治病、治好病即可,而疾病的预防与医生无关。2.教学内容与中医、中药专业脱节中医药类院校预防医学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卫生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三部分,此类内容与中医或中药专业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与中医、中药专业之间往往是脱节的。其原因:一是预防医学教材内容与中医、中药的联系很少;二是中医药院校的预防医学教师绝大多数是毕业于西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对中医、中药不甚了解,没有系统的学过中医、中药,如果进入中医药院校后不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不关心中医、中药的发展,教学活动自然与中医、中药内容脱节。3.理论与实际不能紧密联系预防医学本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实践教学,很多内容就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而我校预防医学教研室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而是借用其它教研室的实验室,因而不能有效、系统的开展相关实验课,只能开展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活动,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主动参与,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的对策与方法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调预防医学学科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如2003年曾经威胁全球的“非典”,如果没有预防医学的防控措施,就有可能成演变为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性事件,从使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重视起来。此外,要强调社会医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在就业方面,除了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外,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急需大量预防医学专业人才。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2.寻找预防医学课程和中医药专业结合的切入点在讲到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时,可以引入中医“人与日月相应,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等理论。另外,针对当前很多年轻人晚睡晚起的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引用《黄帝内经》中“亥时养生,三焦通则百病不生”的观点,说明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不顺应自然规律的表现,应该遵守“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自然规律。预防医学理论和中医学思想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分体现预防医学思想的精髓。3.提高案例问题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的比重当前社会,由于法制观念落后,消费保护者自我意识较差等因素,使各种公共卫生问题层出不穷,如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大头娃娃事件、毒酱油事件以及频发的各类食物中毒事件等,我们可以从网络、报刊和杂志上选取一些生动的图片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同时,提出相关的专业问题,从而引入预防医学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制定教学内容,学生首先以小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课件制作,然后随机抽取学生代表,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投入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4.增加专业知识讲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现实生活中职业危害的认识,可以尝试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的教授给学生开展职业病的讲座,从而使专业知识讲座成为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综上所述,中医药类院校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意义重大。但目前中医药类院校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根据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特点及要求,对中医药类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篇9
1.1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是预防医学研究的基础设施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系,需要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实践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预防医学档案真实记录了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全过程,为现代预防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是预防医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建设科学的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就是建设现代预防医学研究的基础设施,一个国家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先进程度,将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预防医学的发展水平。
1.2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是国家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政策的重要指导
预防医学档案是对人类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医学实践的宝贵结晶。疾病的预防控制体系,不仅需要医疗工作者的全程深入参与,更需要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者、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因此具有很强的社会体系属性。建设科学有效的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激发群中的参与热情,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构建全面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2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2.1动态记录
建设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首先应注意对预防医学档案信息进行动态记录和动态处理。同时,预防医学档案管理还应注重资料获取和管理的时效性。疾病防治的规律告诉我们,很多类型的疾病,尤其是地区重大的传染疫情,其发展速度和变化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因此需要我们建立动态监测和观察体系,以求能够及时、高效、真实的记录疾病发展变化的每个阶段。因此,我们应该建立经常性检测记录、突发性检测记录、跟踪记录等记录方式相结合的动态监测记录体系,并能够根据疾病发展的阶段不断调整记录方法。所以,建立一个动态监测记录体系,是建设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核心之一。
2.2注重基础数据的整合
建设现代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另一个核心就是对预防医学档案基础数据的处理和整合。预防医学档案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声音、标本等等,但是,随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将这些材料整理成基础性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交流,以方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数据处理和整合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较少的运用医学理论对原始材料进行处理,而需要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语言去客观描述一个原始材料,这是因为医学具有很强的证伪性和扩展性,随着现代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很多过去的理论已被证明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而数学和统计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上的稳定性和传递性,有利于保证预防医学档案基础数据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的稳定性。
2.3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交流
篇10
【关键词】预防医学,创新,求近心理,求新心理,求实用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类健康发展,培养能适应21世纪发展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已成为医学本科教育目标和面临的迫切任务。目前,我国将全面推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这就需要进一步创新预防医学的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预防医学课程是本科和继续教育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根据医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认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与健康的密切关系,理解三级预防的基本概念,为今后以贯彻预防为主的预防保健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基础。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应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本人经过多年的大学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和不断学习、总结,尝试运用健康心理学创新预防医学教学,现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善用求近心理,引导学生重视预防医学
求近心理是人们一般喜欢接受发生在自己周围或同自己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的事情,包括生活、情感、知识的接近。学习知识亦如此,学生对于某一学科的兴趣及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生对教师的主观喜欢程度。教师要想成为学生的伙伴,让学生觉得可亲、可信、可敬,让学生主动接受此门课程,教师就应该以诚待生,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付出努力。其中包括:(1)首次自我形象的良好展示及恰当得体的自我介绍;(2)上课时饱满的精神状态及抑扬顿挫的声调可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程度;(3)善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耐心答疑,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感。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态度和蔼、作风严谨又不失幽默的良好形象,使学生敬重、喜爱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该学科的重视。
二、善用求新心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求新心理是指人们对新鲜事物强烈的探究欲,该“新”不仅指内容新颖,也包括形式的多变。教师可利用学生年轻好奇心理,合理运用新奇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合理、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课堂的组织和安排需要讲求技巧。首先要激发兴趣,引出主题,建立威望。预防医学中卫生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可以学生感兴趣的事开头。如讲授刺激性气体时,以现代战争中第一次化学武器的使用作为引子;亦可以学生熟悉的案例开头,如美国的“911”、印度博帕尔毒气泄露事件等;或者以提问开头,如什么是水俣病;还可以一个病例开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讲授正文内容时,要注意框架和逻辑的安排要合理。课前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展示及结束时内容的总结,要做到前后呼应,重点突出。
(二)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新颖有趣
根据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之特性,可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知识,如营养卫生章节可与日常点餐、配膳相结合;重金属章节可与化妆品真伪鉴别、质量把关相关联;环境卫生章节可与汽车尾气危害、自来水形成相结合。该法较能激发学生的关注和好奇心,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如采用记者招待会形式讲授卫生法学,以专家咨询热线方式开展预防医学接种内容的教学,用专家健康科普讲座方式进行慢性病防治教学。这些授课方式新颖,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善用求实用心理,授人以渔,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 上一篇:临床医学和护理的区别
- 下一篇:商业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