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和护理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医学和护理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开展组内考核与组间竞赛活动制订各亚专业组培训计划和建立考核体系,制订亚专业涵盖到的各种培训项目评分标准,包括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工作职责完成度和患者满意度。开展组内考核、科内考核。各小组成员考核合格后,进行组间轮训,并分批次培训考核全科人员,以点带面促使全科护士共同进步。
调查方法
1综合能力以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为考核目标,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德、智、勤综合素质评价三大部分,具体考核内容理论方面包括:常用抢救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常规;各种管路的护理及各项辅助检查的目的和临床意义。技能考核内容有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的术中配合、洗胃术、呼吸机的使用及参数调节、CPR、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电除颤、血液灌流术、气囊滞留物清除术、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呼吸末CO2监测等专科技能。德、智、勤综合素质主要从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团队合作意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及应急应变能力、沟通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采取笔试的形式由护士长统一出题。操作技术考核在组内培训及组间轮训结束后,采取实际操作的方式,随机抽取4项我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考试,作为技术考核成绩。德、智、勤综合素质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独立答题、现场交卷、现场核查问卷的方式对建立急诊护理亚专业组模式前后护士的综合素质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为四个等级,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2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由护理部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护士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情况、管理能力、护患沟通等,评价等级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亚专业组模式前后均随机调查患者或家属100例,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抢救成功率主要以我科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为对象。通过信息科病案首页采集培训前后抢救患者资料各100例,选择标准为50~60岁突发呼吸心跳停止的男性患者,既往无基础病史,参加抢救的医师均为副主任职称及以上。以抢救成功(即呼吸心跳恢复)为统计指标。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亚专业分组前后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比较建立护理亚专业分组后护士理论、操作成绩及综合素质高于分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亚专业分组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经调查,患者满意度由亚专业分组前的87%提高到分组后的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
3亚专业分组前后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亚专业分组前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9%,分组后抢救成功率为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3讨论
急诊护理亚专业组发展现状
急诊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临床医学专业,自1979年美国急诊医学正式成为第23个临床医学专业,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临床亚专业,急诊护理学已成为护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成为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并驾齐驱的二级学科。而与之对应护理亚专业组并未建立。
因急诊医学的发展及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急诊科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期望。在欧美国家,急救护理人员必须通过急救专业技能考核才能上岗操作,我国相当多的综合性医院与国外急诊护理发展有较大差距。为培养急诊专科护士,促进急诊护理专业水平与急诊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正式成立并开班授课,可见中国急诊护理人员正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正逐步与国际专科护士的培训、认证相衔接。这也是促进急诊护理专业水平与急诊治疗技术的发展的可行途径,但实施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各地仍在进行急诊护理模式的探索。
建立急诊护理亚专业组模式的优点
1可促进急诊医学亚专业发展,加快急诊护理学科品牌建设急诊医学是一门跨学科临床医学专业,贯穿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急危重症监护过程。急诊医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急诊医学模式的变革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院前、院内急救和急危重症监护一体化的模式是现代化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新模式,急诊亚专业建设是新形势下学科建设的重点。临床专科的显著特点是疾病谱、诊断、治疗和护理均有自身的区别于其他专科的特点。现代急诊医学已分化出小儿急诊、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灾难医学、创伤医学、危重病医学、中毒医学等亚专业。不同的亚专业面对的对象也有不同的特点,故诊断、治疗和护理也应该有别于其他专科的特点。因此,为适应急诊亚专业的发展,建立区别于其他专科的一体化模式的急诊护理亚专业队伍可促进急诊亚专业的发展需要,加快急诊护理学科品牌建设。
2提升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急诊专科护士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反映医院整体水平,而如何营造一个优质舒适的就诊环境,让患者得到最优质、高效、便捷的急诊专科服务也日趋成为不断努力的新目标。因此只有通过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急诊专科护士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医疗发展。而通过各亚专业护理小组的建立,实施组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急诊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和激发学习热情,进行组内培训和各组间的交流学习及科内的业务学习,开展组内考核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活动,要求急诊护士不仅要自觉学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与方法挽救患者的生命,成为合格的急诊护理专科护士。从而以点代面达到全科的共同进步,提升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成为急诊专科护士。表1、2结果显示,经过护理亚专业分组后,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得分高于分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在此形式下建立护理亚专业组模式,成为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
篇2
第二军医大学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军队护理事业发展中起骨干作用的护理学人才,要求具有坚实而广博的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能够对个体和群体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评估;为急、重症病人、慢性病人及临终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和支持;掌握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伤护理的基本技能。上述两所大学是国内开展护理专业教学较好的两所大学,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对其他高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认真分析上述培养目标,其具有如下特点:①对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要求远高于对临床医学知识的要求,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仅是为学员掌握护理理论和技能的要求服务;②与专科护理的培养目标不同,四年制护理专业学员具有高层次的特点,对护理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对于军队医学院校,护理专业要适应现代军事卫勤准备需要。
我校《皮肤科护理学》
目前的教学内容我校《皮肤科护理学》课程由两所附属医院的皮肤病与性病学教研室完成,师资力量以临床医师为主,所用教材选用的是第七版《皮肤病与性病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结合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我校于2007年修订了《皮肤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在总论部分增加皮肤病与性病护理内容,并在每个疾病后增加了相应疾病的护理内容。尽管有关教学内容的改革较好地体现出四年制护理专业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皮肤科护理学的授课效果,但从总体上来看,皮肤科护理学教学内容仍存在不足,表现在:①上述改革仅仅是疾病内容+护理内容的简单组合,缺少对皮肤科护理思维的培养,与学员进入科室后的临床实践存在脱节;②教学内容仍存在偏多、偏深的现象,与临床专业的区分仍不够;③教学内容过多以皮肤科专科常见病为主体,缺少对皮肤科护理在整个护理知识、能力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国内临床护理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思路
近10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大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本科层次的护理高等教育。国内医学院校主动适应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对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改革[2-4]。遗憾的是,在具体到某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和成果上报道较少;有关《皮肤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也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护理带教的实践教学方面,缺少有关教学内容改革的尝试。国内其他临床护理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见于《护理解剖学》和《妇产科护理学》。有关《护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文章认为,《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出与临床专业的区别和主次,很多内容对护理专业偏多、偏深、不实用。调整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应请解剖学教师与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临床护理学带教教师一起进行座谈讨论,整合护理解剖学教学内容。有关《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提出:可采用目标教学,以护理程序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包括疾病概要、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开展个案护理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完整病例为教学单元,以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为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体现整体护理的思想内涵和实践特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社会环境对人类健康与护理实践的影响,培养学生护理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专业素质。
篇3
共情能力是一种理解他人感受的特殊的沟通方式和心理表现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特殊能力,可以通过加强共情的认知结构以及对他人行为研究观察等的培训,获得更高的共情能力。它要求人们可以换位思考,以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想法,进而认同,最后接受其想法和感受,尽量地达到思考共鸣。Mayeroff(1971)认为共情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睛去看他的世界,以及就像是他自己,不是把他看成是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他的行为和动作,必须进入到他的世界里,从他的世界内部去体会、认识他的生活方式以及他的生活目标和前进方向”。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以临床医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理工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等)的大学在校学生,被调查的对象学生均没有视觉、听觉等五官感觉异常,没有情绪上的障碍(包括情感纠纷或者家庭纠纷等问题),也没有精神病症(如精神分裂、狂躁、抑郁、自闭等),没有滥用酒精和物质的过往史,更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残疾)等等。
(二)方法
以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对照研究。发放的调查问卷总共有200份,在规定时间内回收的调查问卷有192份,其中有效的调查问卷有18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有效调查问卷的学生按大学年级分,在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共63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20人,心理学专业17人,理工科专业26人;在读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共50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18人,心理学专业20人,理工科专业12人;在读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共57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22人,心理学专业16人,理工科专业19人;应届毕业生(在读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共15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5人,心理学专业3人,理工科专业7人。合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有65人,占总调查对象的35.13%;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56人,占总调查对象的30.27%;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有64人,占总调查对象的34.59%。调查问卷的结果参考由我国台湾学者詹志禹依据Davis基于共情的多维理论建构所编制的测量共情能力的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的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根据IRI-C的描述,共情能力可以从人的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关心、个人痛苦等来测量。
二、结果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
在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无管是临床医学专业、心理学专业或者是理工科专业,在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关心、个人痛苦都没有太大的差异。在读大学二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观点选择和想象力的测量方面,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在同情关心和个人痛苦方面比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稍稍有点优势。在读三年级和应届毕业的临床医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观点选择、想象力、同情关心还是个人痛苦的测量结果都普遍比理工科专业学生的高,特别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同情关心和个人痛苦方面的能力表现得最高。
(二)临床医学专业与心理学专业和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共情能力的调查结果总结
从调查结果上看,共情能力在各专业的在读一年级学生没有很大区别,随着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共情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而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共情能力相对来说反而有所下降。大部分的未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学生都处于原始状态,只表现出自己原来的共情能力,在接受一定程度的专业教育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由于萌发能够帮助别人的想法,共情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并没有达到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相对地,理工科专业学生没有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其共情能力有呈下降的趋势。
篇4
【关键词】康复治疗 国际接轨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1-01
康复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它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构成了全面医学,被称为是现代医学的四大支柱之一。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提出,要在现有医学院校和护士学校中开设康复课程,有条件的应设置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专业,并纳入教育和卫生部门的计划。
1.我校康复治疗专业基本概况
我校的成立时间不长,是由六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特别是康复专业由07年才开始建立,学生虽然都为高职生,但部分学生起点较低,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相对其他本科院校的康复专业学生也有一定差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实施,不能一味的学习其他重点院校的教育模式,应根据自己院校的实情来制定较强、较好的教学大纲。
2.建立良好的康复专业培养模式
2.1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培养目标是人才的成才方向和规格, 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是行使每个教学环节和内容的依据。许多学校在原有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办康复医学教育,有的把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照搬过来,再加上一些康复知识,就称之为康复教育。
2.2康复治疗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对象不同:临床医学处理的对象是疾病,康复医学处理的对象是残疾; 重点不同:临床医学注重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康复医学着重于功能的评定和恢复,以及残疾的预防;
目的不同:临床医学的目标是治愈疾病,康复医学的目标是使其尚存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及设法代偿那些已无法恢复的功能,使其达到生活尽可能自理,重返社会;
手段不同:临床医学主要是通过药物和手术的方法,康复医学主要应用训练、教育等手段。
医生的能力要求不同:临床医生只要求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就可以了,但康复治疗师不仅要求是一名康复医生,还要是一名心理学家,艺术家,教育家。
2.3制定合理完善的教育教学计划
该专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此专业需要有扎实、牢固又要系统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 而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均是为学好康复治疗技术打基础,在开展教学计划时,第一年应让学生学好临床各科基础知识,比如解剖学,生理病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西医诊断学、内外妇儿、神经病学、生物力学等课程,第二年在掌握临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康复专业课程,比如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技术(包括运动疗法学、物理疗法学、作业疗法学)、社区疗法学、言语疗法学,除了这些专业课程外,还应开设康复心理学,艺术学(包括音乐、书画、制作)、教育学(包括学前教育)等学科让我们的康复专业的学生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方面康复人才去适应广大的康复市场的需要,密切的与国际康复市场接轨。
3.如何实现完整的教育教学计划
在我们已经明确了康复专业的性质、地位、教学内容后,我们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完整的实现它?是按照原来的方式,或是照搬其他院校的教育模式还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3.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康复专业人才实际上是一种应用性人才,它必须是要建立在实际的运用中的,临床见习、实习是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康复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又直接影响到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康复临床教学基地应有比较健全的康复科室(如PT科、OT科等),有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病员和病种,还应具备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和见习场地,如电教器材、多媒体教室、示教室等。
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因为教师资源的缺乏,我校的康复学科专业教师大多数为临床专业的教师,虽然教师们基本上都为本科毕业,有部分老师还从教多年,但因为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学科,自身对康复治疗技术的实践掌握还不太完善,所以要想发展康复专业,必须要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质水平,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这样才在未来的时间里培养出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学有专长、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康复医学教育刚刚起步,各方面条件均不太健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培养大量品学兼优的康复医学人才,才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造福于社会。为此,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
篇5
关键词:血液细胞;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0引言
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十分常见,其所提供的检验结果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有助于对预后进行评估。实践提示,一些因素的存在使得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强化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分析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1],以不断提升检验质量,造福广大患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双台乡卫生院检验科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收集的检验的血液进行统计分析,共计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的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5.0±10.6)岁。患者的病程为2-4年,平均病程(2.0±1.8)年。采集每个患者的血液标本一份,经调查患者在采血前均为空腹,采集静脉血,血液采集后马上把标本放入干燥真空的抗凝管中,在放前在管内加入EDTA-K2,均在当天完成检测。本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实施的,均合理有效。
1.2方法
检测所用仪器为TEK-11MIN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传统的显微镜手工法实施检查。主要是检测患者的健康状况,检测前测量被检者的体温均为正常,将出现的误差及时地反映到相关科室,对发生偏差的血液标本实施回归性分析,找到发生偏差的具体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规范时间内送检的血液标本、1h之后送检的血液标本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液样本放置温度和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血液样本抽取出来放置的时间越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会越低,主要原因是:血液细胞形态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红细胞的分布宽度出现的变化较大,因此检测时间不同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也有区别。在低温的环境中放置的血液样本,其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也会产生偏差,就没有室温条件下放置的标本所检测的结果准确[2]。
2.2抗凝剂的比例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
检测时要将样本稀释后再检测,稀释样本的时候是有严格比例的,要按照1:10000比例来稀释样本,这样检测得到的结果就是准确的。如果没有按照规范比例稀释样本,结果就不准确。
3讨论
目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血液细胞检验已经成为普遍应用的检测方法之一,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可见检测结果准确性越高作用就越重要,但是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检验结果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降,所以,对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实施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研究分析我们认识到主要因素包括:人员因素、仪器因素、患者因素等,并不是由单一一种因素导致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3],可以通过岗前培训、适宜的工作环境、及时处理血液标本等有效措施提高工作效率。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所需的养分主要是来自于血液,在人患病的时候血液也会发生一些变化[4],临床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指标来诊断疾病,以此制定可靠的治疗计划对患者疾病治疗与早日恢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在实际的血液检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检测结果不正确的情况,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甚至会由此引发严重的医患纠纷。临床血液检测质量出现问题,由此引发的问题越发严重,逐渐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由此临床中血液检验质量的控制工作也引起了工作人员的重视[5]。为避免血液检测意外事件的出现,医院要不断地加强对检验科室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检测仪器是正常运行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科室的管理制度,规范检测操作,加强医护人员的意识,以确保血液检验的质量。送检的血液标本要合理分类,以使得检验工作秩序化[6]。检验人员要懂得血液标本存储的正确时间与相关条件等。在拿取血液标本的时候要避免剧烈晃动。要确保检测仪器是正常运行状态,要有专人对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这些都是确保检测质量的有效措施。在血液标本检验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对产生检测偏差的原因认真讨论分析,从而充分提升保证血液检测的合理性,提高医院管理的能力,给临床诊断与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同一名患者在不同手臂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得到的各项指标结果也会不同,因此要注意在同一侧手臂抽血检测。在血液标本采集后,尽量及时送检,因为标本放置太久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7]。为了保障血液标本检测等生化检测结果是准确的,在为患者进行检查前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准备时间,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检测,并在采集标本后及时送检。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对于患者来说意义重大,所以在以后的检验工作过程中应加大该方面的投入和研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谐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另外,在临床上患者血液采集部位存在差异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我们建议采集标本要选择静脉,不要采集手指的血液标本。造成检测结果发生偏差的因素是复杂的,不是单一某一个原因,因此在检验过程中要注重每一个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8]。总之,经过本研究发现:患者的血液细胞的检验结果不准确受到检验时间、采集部位、样本的放置时间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必须要严格控制和管理这些检验细节,对于每个阶段的质量都要严格地控制,以此来确保患者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不良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林律初,江炎章.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4):160.
[2]李伟清,聂文斌.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策略探讨[J].医学信息,2015,22(28):149-150.
[3]颜廷俊.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17(23):209-210.
[4]刘永春.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4(27):91-92.
[5]陈宜镇,陈宏.检验医学在临床中应用[J].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3(14):115-118.
[6]李素珍,林福禧,沈波,等.人改变时32项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J].中化检验医学杂志,2013,26(2):107-108.
[7]李嫦.临床检验结果与医疗护理沟通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2):110-111.
篇6
护理职业准入制度要求教材必须满足“双证书”的需要,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为基点选定健康评估的教学内容,结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和题量的分析,在系统教学中应侧重病史采集、社会心理评估,在规范、有序的身体评估中,侧重一般状况和周围血管的评估。同时,实验室标本采集方法、检查报告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也要重视。健康评估是基础护理学与临床护理学的桥梁课程,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出发,进一步细化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完善本课程的课程标准,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全面评估能力提供依据。症状作为评估对象健康状况的主观资料,是健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症状的发生、发展、演变以及由此发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对形成护理诊断、指导临床护理起指导作用[2]。从表1可知,症状评估在历年实践考题中至少出现5道题,2014年高达10道题,但中职健康评估教材中缺乏相关的系统内容,而是以散在形式出现在内科学护理的相关章节中,导致健康史评估教学空洞、晦涩,在问诊实践中无从入手,问诊资料难以收集,对评估对象的信息判断不准确,影响评估其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要观察、预防的潜在性健康问题。因此,尽管健康评估在内容上和其他课程有交叉和重叠,但在保持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症状评估在健康评估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学能力
健康评估旨在训练学生从护理角度评估病人状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结合护理相关信息确认护理诊断和监测、判断病人的病情变化及培养护理实践操作能力,与诊断学课程有着根本的区别。而健康评估教师多为临床医学专业专职教师,缺乏护理的基本技能训练,常忽视护理诊断的重要性,难以体现护理程序的特点。健康评估增加了社会心理评估内容,且这部分内容的考题逐年增加,2013年高达8道题,但部分学校将这部分内容调整为自学内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仅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而且拓宽知识面,增加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知识,从护理角度提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克服教学中重视身体评估而忽视心理评估和社会评估的倾向,才能使护理专业学生形成现代护理观念,从而具备整体护理实践的能力[3]。
3强化实践教学,实现校院合作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A2型题占60%,说明试题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考试,而是更倾向于病例分析,除了以往对知识点的传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对重点内容开展多案例示范教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为基础,密切联系临床实际,训练学生在面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时灵活多变的思维,强化实践教学,强调校院合作,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实现学做练一体化[4]。
3.1情景模拟与案例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练习,即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如学习收集健康史资料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交流收集病史,同时获得病人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主要涉及仪表礼仪、沟通交流技能、护患关系和医学知识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景,设计好病人的基本资料,由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在不同情景、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从而准确获取资料,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表1中可以看出,身体评估是健康评估的主要内容。身体评估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操作技能,但学生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少。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直观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观看视频材料,搜集操作要点和容易产生错误的操作,分组讨论练习;上实验课时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分组互换角色练习,掌握正常体征;利用仿真模拟病人体验异常体征,为临床护理奠定基础。
3.3课堂教学与课间医院见习相结合
篇7
1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简介
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分支学科之一就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该专业通常利用微创和无创的美容技术来实现人体美。
临床医学专业中的美容医学方向与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育一样,在学科上都属于美容医学专业教。然而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例如,两个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以及培养目标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培养能够从事医疗美容技术操作、美容产品营销或美容咨询等工作的实用性人才;而临床医学专业中的美容医学方向的培养目标多是美容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此外,在教学环节上,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强调的是实践教学,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在课程的设置上,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的是美容专业技术、美容人文医学和美容咨询与营销等。
2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在1999年兴起的新型专业,至今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最初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进行的多是中等医学教育和短期的培训并没有专业和成型的管理体制。最初开办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院校有大同学院、郑州大学护理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而到了2000年之后,又相继有一些院校开办了该专业,其中就有哈尔滨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开设之后,毕业的学生都找到了对口的工作,就业率有很好的保证,这说明该专业的市场需求是相当大的。正是因为市场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也导致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专业面临的现状是:
2.1相关政策制定不完善尽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与临床执业范畴已经被国家卫生部明确,然而依然无法使“医疗美容治疗师”这一职务名称在相关单位的人事部门得到应有的认可。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部分地区的卫生主管部门根本就不对该专业的技术人才毕业生给予肯定,正因为如此,不仅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无法得到保障,也使得该专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所以相关政策的一致性和完善性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2实验教学落后于美容技术市场的发展医疗美容技术的发展是飞速的,然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其教学使用的设备却无法做到立刻更新。因此只有建立与美容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医疗美容实训中心和教学实训基地,才能使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提高。
2.3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存在不统一的现象由于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十多年的历史,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该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规范。目前的情况是各高校中该专业的建设处于实践探索的状态。并且,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不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学计划上或者是在教材版本的使用上都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因此无法适应全国进行资格准入考试与认定的需要。
2.4专业教师的素质和梯队结构不够完善就目前情况而言,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各高校中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的匮乏、师资的年龄、学历或者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师资队伍往往是保证专业建设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力量,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程。
3如何促进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3.1加强专业建设和技术职称的对应为了加强该专业的建设与技术职称的对应,可以把医疗美容科定为一级学科,而美容皮肤科、美容心理咨询科等设定为二级学科。此外,还要建议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能够组织专家针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员的技术职务等问题进行论证。以便于解决专业教育与上岗资格脱节的问题。
3.2加强实践教学建设的管理和实施为了使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设备不至于与现代医疗美容脱节,就要做到把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现代医疗美容技术的快速发展紧扣在一起,使实践教学能够满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其中实践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还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课程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等。此外,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校企合作办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学生在实习期间要进行顶岗实训,尽力做到工学结合,能够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在岗为上工作,最终形成集教学、实训、实习和就业于一体的专业教育模式。
3.3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不仅拥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可以熟练的掌握最新的医疗美容操作技术的技能型高级人才。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美容培训师、激光美容、生物注射美容、美容美体师及店长等工作。
3.4增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为了加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学院可以采取邀请实践教学基地的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校任职某系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也可以选派教师到实践基地进修培训,加强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此外,学校也可以选派教师进行外出访学、短期培训进修,或者是参加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来加强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学校要支持专业中的青年教师在岗位上去攻读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位,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修养,也要鼓励那些中青年的骨干教师去积极的申报科研课题,并撰写相应的学术论文。通过这些方式来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培养,消除原先师资队伍存在的年龄、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的不合理现象。使师资力量得以有效的增强。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修订完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使该专业得到真正的科学化。
篇8
垂体瘤是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的良性肿瘤,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发生率高,约占颅内肿瘤的10% 一15%【1】,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2】。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而经鼻孔蝶窦人路切除垂体瘤,是近几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康复快等优点【3】,成为临床上治疗垂体瘤的首选方法。我科于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采用此法共治愈患者8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经导航系统应用于临床神经外科,实现了定位准确,微创切除肿瘤彻底,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我院使用神经导航经鼻切除垂体瘤84例。手术效果良好,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18~71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力视野障碍、尿崩、闭经、溢乳、肢端肥大、肥胖等。
1.2手术方法 采用神经导航经鼻切除垂体瘤。
1.3结果 84例手术患者获成功,术后视野、视力恢复52例,月经不调恢复20例。术后暂时性尿崩症9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脑脊液漏3例经保守治疗2周内痊愈。高热2例给予冰帽、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鼻出血2例给予凡士林纱条填塞后出血停止,无手术死亡者,治疗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者。手术后住院日最短者6天,最长者16天,平均住院日l1.2天,均痊愈出院。
2 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患者缺乏疾病知识,对手术不够了解,焦虑、恐惧等心理特点。首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神经导航系统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的区别、优点、效果,手术前、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其次请术后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担心,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1.2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情况,加强营养,多食新鲜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加强体质,以适应术中体力消耗及促进伤口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加强生活护理 对有视力视野障碍的患者,外出活动或做检查时有专人陪伴,防止患者发生意外。
2.2术后护理
2.2.1 患者全麻未清醒,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头面部水肿,也可使颅内组织因重力作用,向下压紧硬脑膜之切口处,便于愈合;同时,还可防止脑脊液鼻漏的发生。
2.2.2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意识、瞳孔、视力、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如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措施。
2.2.3鼻部护理 术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指导患者尽量不要打喷嚏、擤鼻涕。严密观察鼻腔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量。以防脑脊液鼻漏的发生。术后鼻腔的分泌物用无菌纱布擦拭,嘱患者及家属不可用手或物品去挖、堵鼻腔,使鼻痂自行脱落。
2.2.4口腔护理 全麻清醒,6小时后进食流质,用朵贝尔氏液行口腔护理,无菌湿纱布覆盖口唇处。指导患者少量多次饮水,保持口咽部湿润。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沐舒坦雾化雾化吸入2次/天,稀释痰液。防止呼吸道感染。
2.3术后并发症护理
脑脊液漏是经蝶窦垂体瘤手术的常见严重的并发症【4】,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预后。严禁自行拔除鼻腔填塞纱条,嘱其卧床休息,勿用力拧鼻涕,剧烈咳嗽,保持大便通畅,打喷嚏时张大口,防止喷嚏从鼻腔出去,遵医嘱按时应用抗生素及降颅压药物。
2.3.1脑脊液鼻漏:脑脊液鼻漏多因手术操作中撕破鞍上池蛛网膜囊【5】,或肿瘤向下生长破坏鞍底或用力咳嗽、屏气引起颅内压增高所致【6】。告知患者不要用力咳嗽、打喷嚏、大笑,咳痰。需加强抗菌治疗,并抬高床头,多数脑脊液鼻漏为暂时性的,可自行愈合【7】。颅内出血详细了解手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每15~30min观察意识反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1次,并作好详细记录,术后48h内观察有恶心、呕吐,抬高床头15°~30°。
2.3.2出血: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活动性出血。鼻腔有少许渗血属正常现象【8】,如前鼻部有持续血液流出或者患者有频繁吞咽动作,提示鼻腔内正在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重新进行鼻腔填塞止血。术后患者无明显出血,填塞纱条在3~5 天全部取出。
2.3.3疼痛:术后疼痛常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烦躁、睡眠不足。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要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向患者介绍有关疼痛和止痛的知识【9】。如术后局部疼痛反应重且无颅内并发症,可根据医嘱使用镇痛药物。若患者出现疼痛突然加剧,要考虑是否有颅内出血的情况发生,应立刻报告医生。
2.3.4尿崩症:术后应严密观察尿量及颜色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是尿量,每小时测量一次,若每小时尿量>300ml,连续2小时应留尿送检比重,以判断是否是下丘脑损伤继发尿崩。尿崩症是垂体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检测将造成电解质紊乱,病死率升高,据报道:尿崩症的发生率高达25%【10】,临床上多为一过性的尿崩,因术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射性减少所致,所以发生于术后24~48h以内。术后护理:严密检测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及24h出入量,每日患者的出入量必须保持平衡,同时观察电解质的结果,若尿量>200ml/h(区别20%甘露醇静点后正常尿量增加),24h>4000ml/h,可使用垂体后叶素,首次3~6U,效果不明显追加剂量,患者忌食西瓜等甜饮,以免增加尿量。2例患者对症治疗后好转。水电解质紊乱是垂体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表现为全身无力、表情淡漠,严重时发生肌肉痉挛以至于昏迷死亡【11】。术后护理:观察皮肤弹性,调整输液速度,尤其老年患者防止大进大出,可进食含钠、钾高的水果,猕猴桃、柑橘、橙子、橙汁、咸菜等,对于轻度低钠、低钾效果安全有效。
2.4体温的变化术后3~5d,重视观察体温的变化,经蝶窦手术后鼻腔与颅腔直接相通,增加了颅内感染的机率。体温过高将导致基础代谢率增加,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重脑水肿,且隐性失水增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术后护理:一旦发热采取有效降温措施,有利减少脑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体温38.5℃除上述措施外,冰敷、降温毯,药物降温同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3 结语
垂体瘤属颅内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经口鼻蝶窦入路治疗垂体瘤创伤小,取瘤方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病死率低,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要素之一。包括亲善的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充分的准备和手术配合,术后严密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加强并发症的护理。脑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贺宇宏 刘岩 吴香萍 张琳娜.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J].河北医药,2012,34(12):1912-1912.
[2] 毛淑琴.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32-233.
[3] 刘金瑜 张智峰 范锐太 田毅 梁阿铭 郭伟旭 杨波.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58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2,21(1):20-22.
[4] 戎金花 王丽琴.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28-230.
[5] 杜秀玉 殷尚炯 刘洪泉 王志明 王立忠 程月飞.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现巨大动脉瘤一例[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4(5):46-47.
[6] 色珍.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护理[J].医药杂志,2011,32(3):58-59.
[7] 王秋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178-179.
[8] 彭丽莉.经鼻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后的护理[J].心理医生:下,2011(6):203-203,206.
[9] 王忠 苏宁 吴日乐 张晓军.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8(5):275-275.
篇9
关键词: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临床实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15所院校137名研二、研三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
1.2方法
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函询法设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状况调查问卷,以问卷星方式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就读学校、学历、工作经验;第二部分为临床实践现状调查,包括对临床实践的满意度、临床实践压力、临床实践时间、临床带教师资、临床实践内容,是否参加专科护士培训以及护士规范化培训等;第三部分为临床实践期望调查。共发放问卷143份,回收143份,其中有效问卷137份,有效回收率95.80%。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2010,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数据描述。
2结果
2.1MNS研究生基本情况
137名参与调查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男性12人,女性125人,平均年龄(26.2±2.5)岁;研二84人(61.31%),研三53人(38.69%);学历:全日制本科124人(90.51%),专升本9人(6.57%),专科4人(2.92%);入学前有工作经验的33人(24.09%),入学前无工作经验的104人(75.91%)。
2.2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压力
对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进行调查发现,84.03%的研究生认为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协调科研与临床(94.96%),临床任务繁重(60.50%),专业知识不足(41.18%),缺乏临床工作经验(36.13%),人际沟通障碍(20.17%)。
2.3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
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主要是研一第二学期(68.07%),其次为研二第一学期(16.81%)。临床实践时间以12~18个月居多(52.10%),其次为19~24个月(24.37%)。对于入学前工作经验对实践时间的影响,74.79%的MNS研究生表示无论有无工作经验实践时间无区别,有21.01%的研究生表示有工作经验者实践时间更短,另有4.20%的研究生表示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具体实践时间。
2.4MNS研究生的临床带教
2.4.1带教形式
本次调查中,63.87%的MNS研究生有固定的临床带教教师。带教方式上,22.69%的MNS研究生认为和本科期间的无区别;63.87%认为有区别,但区别很小;13.45%认为有很大区别。
2.4.2MNS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
对带教教师的总体评价中,48.74%的研究生选择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但进一步对带教教师科研能力进行调查发现,仅22.69%的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科研能力满意,不满意者占20.17%。
2.4.3带教师资
本调查显示,目前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主要是高年资护士(78.99%),护士长(32.77%),专科护士(24.37%),导师(13.45%),普通护士(5.04%)。而研究生期望的临床带教教师分别是护士长(59.66%),专科护士(53.78%),高年资护士(49.58%),导师(46.22%)。
2.5临床实践内容
调查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技能训练(92.44%),专科护理学习(79.83%),跟随医生查房(64.71%),参与护理科研(63.87%),参与护理教学(57.98%),参加疑难病例讨论(47.06%),参与护理管理(43.70%),参与社区实践(15.13%)。
2.6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期望
2.6.1对临床实践时间的期望
有63.03%的MNS研究生希望实践时间少于12个月,32.77%的希望实践时间为12~18个月,4.20%的希望实践时间为19~24个月。
2.6.2对与专科护士培训和护士规范化培训接轨的需求
分别有14.29%和21.17%的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了专科护士培训与护士规范化培训。而根据研究生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需要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占89.07%,认为需要参加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占71.43%。
3讨论
3.1重视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84.03%的研究生反映临床实践压力较大。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主要包括科研压力和临床压力。
3.1.1科研压力
MNS研究生的科研压力主要来源于科研和临床无法协调以及缺少相关科研指导。本次调查中,有94.96%的MNS研究生表示实践期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协调科研和临床。有研究表明,实习医院对MNS研究生未形成统一的带教模式,经常使学生的科研与临床轮转时间发生冲突[2]。研究生提出是否可以在临床实践期间单独留出一定的科研时间,或上午开展临床工作,下午留出时间做课题。培养者可考虑合理安排临床和科研时间,以保障MNS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行,减轻研究生实践期间的压力。此外,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护理科研的专题讲座与护理沙龙等,或增设相关课程,给研究生提供科研方面的指导。
3.1.2临床压力
MNS研究生的临床压力主要来源于临床任务繁重、专业知识不足、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以及人际沟通障碍。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加之大多数研究生是应届毕业之后直接读研,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另外临床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此外,MNS研究生要应对护患、医护、护护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面临人际沟通压力。因此,培养者应根据MNS研究生的临床工作经验,制订详细的实践计划,给予针对性指导,加强研究生对于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以及沟通能力培养,积极引导研究生明确自身优势,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增强临床实践信心。
3.2规范MNS研究生临床实践与带教
3.2.1临床实践时间
目前我国尚未规定统一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院校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从研一第二学期开始,临床实践时间以12~18个月居多,这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实践为重点的培养目标。在绝大部分院校中,无论有无临床工作经验,研究生实践时间无区别,仅少数院校有临床工作经验者实践时间更短。有调查显示,部分高校规定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免临床轮转实践,直接进行专科方向的定向培训,或可提前1年毕业[3]。因此,培养者可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临床工作经验,适当调整临床实践时间。对于实践经验不足的研究生,需要安排其进行较长时间的临床实践,而有较多临床经验者,可以适当缩短实践时间,多安排一些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践[4]。
3.2.2临床实践内容
国外护理院校主要根据不同研究生培养方向及护理能力设计实践内容[5-6]。我国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科室及内容主要是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决定的,没有具体要求与说明[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内容主要为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和专科护理学习,其次为跟随医生查房、参与护理科研、参与护理教学。除了常规的护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近一半的MNS研究生还参与了护理科研、教学或管理。这符合研究生学习期望,MNS研究生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护、教、研方面的指导[8]。李峥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MNS研究生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临床护理能力、临床研究能力、临床教育能力、伦理决策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因此,学校应重视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研究生学习需求。
3.2.3临床带教方式
本次调查中仅63.87%的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有固定的带教教师。调查显示,有固定带教教师的MNS研究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高于无固定带教教师的研究生[10]。对于带教方式,有86.56%的研究生认为研究生期间的临床带教和本科阶段无区别或区别很小。这与罗彩凤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医院所能给予的临床带教并不符合MNS研究生的期望。由于我国护理专硕起步晚,临床带教还不完善,部分研究生带教依然沿用本科带教方案。有调查显示,临床带教教师在研究生带教中存在教学信心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带教方式主要沿袭以往的教学经验等问题[12]。因此,探索适合MNS研究生的带教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3.2.4临床带教师资的选拔
美国APN教育临床实践指导者由专科护理师或临床专科开业护理师担任,他们一般具有某专科领域硕士或博士学位,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教育指导能力[13]。我国MNS研究生导师大多为医院护理部主任或护理学院教授,不能直接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指导,医院选择的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大多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本调查结果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主要是高年资护士,而学生最期望的带教教师主要是护士长和专科护士。MNS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但有20.17%的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科研能力不满意。分析其原因,高年资护士虽然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有部分护士初始学历较低,且未经过系统的科研学习,缺乏科研指导经验。研究生希望实践期间提升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丰富专科护理知识,所以对护士长和专科护士有较高的期待。因此,在临床带教教师遴选过程中,除了考虑工作经验,还应把科研能力等纳入考核指标,并组织相关培训,强化带教教师科研能力,以便其引导研究生将临床和科研相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王晓芬等[14]构建的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考评内容指标,可为带教教师的选拔和考核提供一定参考,主要包括临床护理能力、临床教学能力、临床管理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此外,调查中有研究生提出“希望临床工作经验和科研经验丰富的医生加入临床带教教师队伍,选择有资质的带教教师或带教团队共同培养研究生,以提高专硕培养质量”。
3.3结合MNS研究生临床实践需求改进培养方案
3.3.1与专科护士培训的衔接
本次调查中,仅14.29%的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了专科护士培训,但是有89.07%的研究生期望在临床实践期间获得专科护士培训机会。我国MNS培养目标定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15],因此,专科护士是MNS研究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之一。专科护士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并轨发展实际上是专科护理人才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并轨发展,两者都是因适应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对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16]。实现两者的并轨,一方面有利于壮大专科护士中的高学历人才队伍,优化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提升专科护士培养水平[17];另一方面,通过专科护士培训,MNS研究生丰富了专科知识,培养了专科实践能力,有助于完善职业规划[18]。调查中MNS研究生提出“希望在实践过程中多进行一些专科技术、知识培训,而不仅是常规的打针输液”。还有研究生表示“医院跟学校沟通欠佳,获得专科资质的机会少,但是研究生实践应该有针对性,选择与研究方向一致的专科护士培训,不仅有利于专科知识学习,还有利于课题开展,确保毕业后能胜任专科工作”。目前,已有部分院校提出统一研究生学位教育和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要求MNS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获得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3]。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在各省间难以互认,而国家级专科护士培训受限于培训批次、地域、名额等[18]。
3.3.2与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并轨
调查中有21.17%的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了护士规范化培训,而在其期望调查中,有71.43%的研究生希望参加护士规范化培训。我国于2016年出台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此后各地医疗机构陆续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有学者提出,将二者并轨既可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学习与重复培养,又能促使MNS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开展临床工作[19]。护士规培不仅可丰富其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护士快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实用型护士[20]。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经实现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我国部分院校也进行了尝试,要求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接受规范化培训,但并轨方案不尽相同。因此,探索两者如何并轨也是MNS教育者需要思考的方面。本次调查中,有MNS研究生提出,可否将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纳入规范化培训时间,缩短毕业后规培时间。
篇10
作者:史锐 张晓丽 吴品昌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内容涉及浓度计算、结构理论、热力学初步等等,涵盖了多个化学学科知识,但像结构理论等知识主要以描述性介绍为主。这种浅、全,但内容繁多的内容很难符合现代教学要求,也不符合现代化医药人才培养的要求。内容与实用性联系较少。内容中对知识在医药学上的应用介绍较少,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少。如缓冲溶液中只介绍简单的浓度计算方法,而在医药学上常用的溶液介绍非常少。(3)课程内容对不同专业无明显区别,授课无侧重点。因此需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力求少而精。因不同专业的服务方向不同,对所学课程要求也不同,而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对学生整体目标的培养质量。因此《无机化学》怎样适应于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怎样实施教学,是无机化学教学工作者们探讨和研究的时代命题。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构想。构建面向不同专业以无机化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本校无机化学教研室承担全校药学相关专业、护理学等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并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拟增加无机化学和现代无机化学课程作为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公共选修课,为其后续课程学习提供良好的铺垫,并为今后的科研工作起到引领作用。
因不同专业的服务方向不同,对所学课程要求也不同。因此,根据本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以无机化学为核心的“1条主线和3个分支”课程体系,以适应全校不同专业对无机化学教学的需要。“1条主线”包括无机化学和现代无机化学2门课程,分别适用于药学和临床专业本科生必修和选修,体现无机化学对于药学和临床医学教学和科研的引导作用“;3个分支”包括无机化学(护理学专用)、基础化学和医用化学基础(中专护士专用),以加强非临床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相关无机化学知识的学习。(1)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重点阐述物质结构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元素周期律、化学基本定律、气体、热力学基础、动力学基础、酸碱理论、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配合物等。通过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将为医药学各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有利于将来的实际工作。无机化学是药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计划新开的临床专业公共选修课,但不同的专业对无机化学教学有不同的要求,药学专业学习重点为化学相关理论及药物制备合成相关知识;临床专业学习重点为后续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做铺垫,以及元素性质和其前沿应用的知识。因此,在上述专业的《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突出专业特色、满足专业需求、体现专业水平的原则,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2)《现代无机化学》是药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了无机化学及相关专业知识之后学习的一门计划新开选修课,其内容概括地总结无机化学中常用的经典理论成果,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论工具,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对无机化学领域最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了解现代无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把握无机化学学科前沿的能力及其在药学和临床医学的应用,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无机化学》(护理学专用)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在护理学相关方面应用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重点研究酸碱理论、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配合物等理论及相关技能,对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4)《基础化学》是非临床医学专业计划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简述无机化学四大平衡理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光谱分析、薄层层析、电化学分析等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为其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5)《医用化学基础》(中专护士专用)是研究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概括阐述化学相关知识以及化学技能在护士专业的重要应用。对护士专业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整合新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整合非常必要,整合后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特色。(1)满足学科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无机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日益交叉、渗透、融合,学科领域不断扩展,从内容看,实用化和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只有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增开现代无机化学选修课,才能跟上形势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2)提高授课效率。目前教学要求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突出,其中教学内容重复和衔接不畅是主要原因之一。整合后,精炼、流畅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授课效率,减缓缩课时与增内容之间的矛盾。(3)通过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整合与改革,不仅提高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实验教学的重复建设,有效利用资源,缓解扩大招生与教学投入不足的矛盾,而且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
探索创新性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在原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通过实验手段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更新及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探索性的改革。(1)改革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跟踪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变化动态,将新知识和新技术及时吸收融合到实验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按基础(验证)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探索性实验3个层次展开。并按照改革要求,编写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2)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改革单纯操作性实验考试模式。实验考试内容上实行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论文撰写,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论文答辩和技术考核,根据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开辟无机化学实验第二课堂:定期举行无机化学学术讲座和文献读书报告会;提倡药学专业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和实验室开放项目,撰写综述和论文等方法进一步充实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涵,促进本科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发展。随着高校教改形势向纵深发展,中医药专业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积极而慎重地进行,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逐步加强无机化学在高等化学教育中的基础和母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符合时展的中医药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