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护理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护理心得体会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骨盆骨折患者,男65例, 女35例,平均年龄(34.5+4.7)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事故伤所致骨盆骨折80例,其中,摩托车致伤14例,大型客货车致伤16例,小型汽车损伤55例;跌落伤8例;房屋倒塌伤7例。伤者中,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分别有21例、79例。伤后人院时间范围为(0.5―3)h,复合伤72例,其中,18例合并四肢骨折,24例合并肋骨骨折、胸部损伤,17例合并胸腰椎骨折,l2例合并颅脑伤,15例合并胸、腹及肢体等处骨折损伤。

1.2 方法

早期需对症治疗及行必要抗休克疗法,62例在伤后3~7天内,38例在伤后4~10天内接受内固定疗法。

1.3 疗效判定

治疗后骨盆骨折按照Matt评分法,其评价标准为:优:患者步态正常,无痛,X线测量骨折块分离距离小于4mm; 良:步态正常,轻微疼痛,骨折块分离距离为4~10mm;一般:出现跛行,中度以上疼痛,X线测量骨折块分离距离大于10mm。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在100例骨盆骨折患者中,经治疗及护理后恢复状态为优的有68例(68%),良的有19例(19%),一般的有8例(8%),3例(3%)因合并多脏器损伤、衰竭而死亡,2例(2%)因术后肺栓塞死亡,6例(6%)患者合并尿道损伤,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受限,所有病例经精心、积极护理,住院期间无骶骨部压疮病例出现。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3.1.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骨盆骨折多因暴力所致, 常伴头、胸、腹部及四肢复合伤,骨盆内血管丰富,一旦骨盆骨折则易出现失血性休克[3]。及时将患者转移至急救室,积极行抗休克疗法,并测量排尿量,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皮肤色泽、意识的变化情况,综合判断,掌握其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瞳孔及下肢感觉等特征变化[4]。

3.1.2 急救护理 迅速建立两条建立静脉通道,并及时按医嘱进行输血、输液治疗,纠正血容量不足;立即止痛、止血,及时对骨折进行固定复位,避免血管损伤加剧,减轻疼痛;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对患者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压进行动态监测,并作为判断病情依据;留置导尿并记录尿量,观察尿色,及时给予低流量吸氧,观察并记录患者皮肤色泽、体温;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呕吐以及肠鸣音的变化和腹膜刺激征以判断盆腔或腹膜后血肿是否形成 。

3.1.3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患者主要的负性心理包括:紧张、恐惧、焦虑、猜疑、敏感和悲观绝望等,对于不同的心理表现,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盆骨骨折后患者因疼痛往往导致其生活自理难,怕自此一病不起,又担心拖累家人朋友,异常烦恼和痛苦,此时应积极开导患者,给予有力的心理支持,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并介绍手术治疗的希望所在,并以手术成功的患者作为例子,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渡过难关[6]。

3.1.4 饮食护理 早期应给予高维生素、低脂、高铁、清淡及易消化食物。后期给予高糖、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以利于补充机体能量和骨折的修复。

3.2 术后护理

3.2.1 预防四大并发症 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及压疮是骨盆骨折常见的四大并发症。应主动向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增强其自身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意识。如何进行有益的排痰及咳嗽、增强深呼吸锻炼以及练习腹式呼等。呼吸道管理方面,鼓励咳嗽咳痰,早期予以雾化吸入以及翻身拍背等措施防治肺部感染:饮食需搭配一定量的纤维素、蔬菜及水果,晨起可饮蜂蜜水或淡盐水,并进行腹部按摩,心情保持舒畅,按时作息;每日充分补水,维持尿量>l 500m1]天,增强冲洗作用,及时排出体内代谢废物[7] ;向患者解释皮肤护理的必要,加强会皮肤的护理,保证生活用品的卫生,每间隔一段时间按摩皮肤,有条件的话可使用气垫床,建立皮肤翻身卡,避免骨隆突及受压处出现压疮。

3.2.2 功能锻炼 骨盆骨折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踝关节屈曲和背伸训练, 并锻炼股四头肌收缩功能,待3-4天后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可开展膝关节的恢复性训练。2周后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帮助下,可练习下肢活动关节,行直腿抬高练习,避免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症状,并练习不负重扶拐行走练习,3个月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行走能力[8]。

3.2.3 出院指导 骨盆骨折伤势一般较重,恢复时间长, 因此, 自行康复护理意义重大,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患者出院以后,仍需视病情严重程度继续卧床3―4周,向患者解释下床活动的危害以及卧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增强患者自主训练的信心,鼓励其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9],如刷牙、洗脸、吃饭、上下肢伸展及肌肉收缩功能锻炼及关节功能恢复性锻炼等,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防止病情的恶化。

4 讨论

骨盆骨折通常是由于遭受较为猛烈的外力撞击,易合并脏器损伤,受伤严重, 失血量一般在500―5000 ml之间,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因此,对于骨盆骨折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成功救治的关键。抢救急诊骨盆骨折病例时,既要重视患者生命体征的整体状态,也需注意局部变化,如及时发现急诊患者黏膜、皮肤及尿量方面的变化;同时还需关注患者心理感受,与患者主动进行沟通,说明护理操作的重要意义,帮助患者树立生存的信心。对于急救过程发现的并发症,应尽早对症处理,为治疗护理提供指导,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为降低骨盆骨折致残致死率,挽救患者生命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晓丽.浅谈临床骨盆骨折的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3):262-263.

[2]陈淑芹,臧萍,刘宏,等.对压疮高危患者行分级分期护理管理的做法及体会[J].山东医药,2006,22(6):1-3.

[3]李爱夏,李爱英,项娟萍.循证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03-704.

[4]何斐英,陆关珍,韦小花.水垫减压和吹风驱潮在骨盆骨折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6,22(2):49-50.

[5]张灿芬,傅明丽,余王芬.骨盆护理吊架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6-27.

[6]鲁劲松, 邴淑芝.骨盆骨折合并休克及腹膜后血肿的急救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89-190.

[7]马开兰“损伤控制骨科”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实施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11-313.

篇2

[关键词]新生儿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虽然目前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死亡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数据的产生首先是由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只有提高婴儿护理质量,才能在人

最脆弱的生命阶段获得良好的成长氛围。根据多年来对产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总结如下:

1、病室环境

由于新生儿的呼吸道比较敏感,对药物的抵抗能力弱,因此一旦诱发疾病,治疗的难度大,也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为此,需要给新生的婴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首先,对婴儿居住的卧室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其次,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望,尤其应该远离病毒和病菌的携带者,要定期对婴儿的卧室进行消毒处理;最后,为了保持婴儿的个人卫生,需要每天对婴儿进行全身性的淋浴。淋浴时应该保证水温的事宜,并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化学的洗浴液,这些洗浴用品中含有不同成分的化学试剂,极易对婴儿的皮肤产生损伤。

2、注意脐带护理

新生儿脐带在生后第 1 天是无菌的,以后逐渐有各种细菌生长。 在新生儿脐带未脱落前应检查脐部有无分泌物或出血,脐带残端应保持干燥、清洁。每天要用消毒棉签蘸 75%的酒精进行擦拭,不要使用各种粉剂,然后再用消毒干纱布覆盖,再用防过敏胶膏将其粘好。在日常生活当要也要时刻注意脐带的情况,不要让大小便弄湿脐带及其覆盖的纱布而引起感染。如果脐部不小心被尿湿,需要马上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脐带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脱落,在它脱落之后就不需要再用纱布覆盖了,但是仍然需要让脐部保持清洁和干燥。

3、维持体温恒定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由于新生儿刚刚出母体,因此对外界的温度还不能完全适应,过冷或者过热都有可能让新生儿患病。所以新生儿的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 度之间,早产儿的居室温度要保持在 24―26 度之间,昼夜之间的温度差不要太大,除了要保持居室内的温度适宜之外,还需要注意衣被的增减,时刻关注室温和衣被是不是适宜,最好的观察指标就是新生儿的体温,如果能让新生儿的腋下温度保持在 36―37 度之间则是理想状态。如果新生儿出现了面红耳赤,体温也超过37.5 度的话,就说明室温稍高或者是过度保暖了,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除了环境温度以外,新生儿的居室还需要优质适宜的湿度,春季和冬季居室里一般都很干燥,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用温布来擦地面,在暖气上放上水盆或者火炉上放打开盖的开水壶来保持居室的湿度。如果有空气加湿器,则效果会更理想。

4、母乳喂养

正常的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即可吸吮母乳,生后 1-2 小时可喂些葡萄糖水,4-6 小时或更早可喂奶。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母乳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营养丰富,且含有很多免疫成分,是任何乳类或食品不能代替。 新生儿可能因喂养不当而出现呕吐,这时应将婴儿抱起头高位片刻,卧位时应侧卧,以防止发生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5、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儿出生后数天内,阴道偶有粉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肿大,红斑,色素斑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 2―3 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都会自然消失,不必经过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上述现象仍不消失或有其他不良症状反映,则应去专科医院检查。

6、情感交流

每天沐浴后,护士要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按摩,应指导父母与婴儿说话、抚摸、摇、抱,以增进母子感情交流,母亲在哺乳时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在注视中与宝宝亲切地交流,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洗澡了”、“宝宝乖,我们开始吃奶了”,以此给宝宝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所以说,新生儿行为感情的发育需要大家共同来关怀和诱导,学会用爱心和耐心来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贝。

7、严格用药

婴儿的体制比较虚弱,对部分药物没有抵抗能力,或者是药剂的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在婴儿发病时,护理人员切忌擅自用药。需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并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目前各种西药试剂的药物含量参差不齐,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婴儿的疾病治疗不仅不能够起到效用,还有可能衍生新的疾病。

8、结语

总而言之,婴儿的诞生是家庭和国家的幸事,每一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都希望婴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此,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

行婴儿护理之前,需要对有关的基本常识进行数量的掌握,一旦婴儿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应该立即到正规的专科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婴儿刚诞生不就,刚从母体分开,还不能更好的适应外部的环境,生理机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为此,对于婴儿的护理工作由其要引起家长和医院的重视,要提高所有护理人员的理论能力,为婴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心理学;临床护理;应用体会

Abstract:In clinical nursing,nursing psychology refers to the use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psychology,and the combination of nursing and psychology,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activity,the law,the targeted to do a good job of nursing.In clinical nursing work,nursing staff should not only master the excell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but also have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psychology.It is a good way to make patients to form the best psychological state,promote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work smoothly,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Key words:Psychology;Clinical nursing;Application experience

心理学与护理学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在医学中,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系统的机能恢复,使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从观察病情中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理

新入院的患者,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陌生,加上疾病的痛苦,使他们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表现为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有的自费患者因担心家庭经济困难。表现为心情沉重、沉默不语。一些需要进行特殊检查的患者会表现出恐惧、紧张和难为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及时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熟悉医院环境,使其在短时间适应病房的生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

患者对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心理护理中就要做到因人而异。如有的患者对治疗方法恐惧,稍加解释就能愉快接受并积极配合。而有的患者反复多次做工作,也难以接受。这时就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把医学知识通俗化,耐心细致地向他解释,讲解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并让其他患者进行现身说教,通过心理护理会让患者摆脱消极情绪,愉快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1]。

心理护理的疏导工作是很重要的。主要是向患者说明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疗、饮食、休息、预后及健康知识宣教。医护人员必须详细地搜集资料,用科学的道理和简单易懂的话,使患者对目前所进行的有一定了解并熟悉相关知识,对患者有疑问的地方要耐心解释,不能遮掩隐瞒,这也需要护理人员有良好的素养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微笑服务、主动服务、礼貌用语都是增强沟通能力的技巧。

3在病房管理中的心理护理

患者的气质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气质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属于多血质的患者往往在病中就显得比胆汁质的患者娇气,忍耐性差。这种人,需要护士在打针和吃药时动作要特别轻柔,多做些心理上的安慰,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同情,他就会很好地配合治疗。但这种患者一旦病情好转后,就显得异常活跃。如病房应安静,但是他由于身体上的康复,心情愉快,会大声说话或唱歌,这样就影响了同病房其他患者的休息,别人提出异议,他会不高兴甚至是吵架,这时护士一方面应祝贺他的康复,另一方面要指出他的缺点,让他回忆在病重时的心情,这样他才会接受护理人员的要求,自觉遵守病房规定。

召开公休座谈会,是沟通护理人员和患者心理沟通的一种好方法。通过会议,让患者畅所欲言,多提意见,这是取得护患之间相互谅解的最好方法。通过会议,护理人员可以多多听取患者对我们工作中的批评与建议,以正确的态度去积极纠正工作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解决病患在院内的各种困难,切实让患者感受到优质服务的开展与推进,不再有"看病难看病贵"的偏见现象,让患者从心中感到极大的安慰,解除忧虑恐惧感的同时增加了信任感和安全感,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要求,会积极接受并配合[2]。

4护理人员在实践工作的心理素质

护理工作的繁杂、紧张、琐碎、持久性,要求护士必须要用天使般的仁爱之心对待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护理环境,使每位患者尽可能的舒适地度过住院生活,带病而来,痊愈而归,即使是一个身患绝症的患者,也能让他在弥留之际感受人间的温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心,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急救工作,更要机敏果敢,沉着应对,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克服烦躁情绪,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在工作中磨炼和培养,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将促进护理工作的提高,二者紧密相连。

综上所述,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增进和谐护患关系,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陪伴分娩;心理护理;产妇

1 临产产妇的心理状态

1.1 恐惧和焦虑 面临分娩,产妇难免产生几分恐惧和忧愁。怕痛,怕出血,怕胎儿畸形,怕发生难产,担心孩子及自身安危等心理状况错综复杂,这种心理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随着宫缩的出现,这种心理逐渐加重,尤其初产妇更加明显。临产以后,随着宫缩的不断加剧,难以忍受的宫缩和腹痛使产妇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1.2 陌生和孤独 产妇在待产室里,面对其他产妇的痛苦表情,以及工作人员严肃的态度,只身一人忍受着人生艰难时刻的考验,常以大喊大叫、闷不作声、喋喋不休或不听劝告等方式缓解内心的恐惧,排除寂寞和孤独,这样不仅影响休息,食欲不振,极度疲劳,而且加重了恐惧和焦虑心理,严重时会形成恶性循环。

2 心理因素的影响

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心理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性紊乱,影响了正常的子宫收缩。焦虑使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子宫收缩受到影响。同时这种心理状况既影响饮食摄入,又消耗大量体力,致使能量不足,内分泌紊乱,电解质异常,这些均会影响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力,可导致以下几种结果。

2.1 心理性难产 心理因素造成子宫收缩乏力而致产力异常,甚至有的产妇精神紧张发生宫颈痉挛,使宫颈扩张减缓、宫颈消肿。子宫收缩乏力和宫颈痉挛可使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延长,从而造成心理性难产。

2.2 胎儿窘迫 引起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为胎盘障碍或胎儿胎盘单位气体交换受阻。由于产妇焦虑心理严重,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使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胎儿供血不良,导致胎儿窘迫。

2.3 子宫大出血 宫缩乏力是产后大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而不良的心理是导致宫缩乏力的主要原因。大出血导致产科休克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会危及产妇生命。

2.4 采取产科干预性治疗 不良的心理状态使产妇难以忍受分娩的痛苦,提出尽早结束分娩的要求,这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干预性治疗虽然解决了难产的矛盾,但也增加了产妇的损伤和围产儿的发病率。

2.5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产科的一种病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产后抑郁症与分娩时产妇在陌生环境里的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分娩时产妇最希望丈夫陪伴和医护人员给予安慰和鼓励。产时缺乏感情支持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2.6 新生儿发病率上升 心理因素不仅导致产妇生理上的体力上的改变,同时也影响胎儿的生理变化。氧供不足会使胎儿的耐受能力和应激能力下降,除可导致胎儿窘迫外,还可引起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等疾病。这些疾病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2.7 影响母乳喂养 母乳为人类生命早期的最佳营养品和免疫剂,母乳喂养是最安全、最好的喂养方法,能增进母子感情、降低卵巢癌的发生率,也有利于子宫复旧。产时产妇的能量消耗大,极度疲劳,情绪低落,加之恐惧和焦虑心理等都会影响产后乳汁的分泌。产科干预性治疗和新生儿患病率的增高使产妇体力恢复较慢,产后母婴分离时间长,这加重了乳汁分泌不足,影响母乳喂养。

2.8 增加医疗费用 心理因素引起的宫缩乏力使产时治疗、产后病率、围产儿患病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因而医疗费用增加,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篇5

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

心血管疾病是与机体循环系统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疾病的通常,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又可以将心血管疾病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1-2]。院于2010年1月~2013年2月共收治了8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2月共收治了8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其中女32例,男48例,年龄58~75岁,平均65.9岁;病程1~25年,平均12.5年。80例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心血管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一般护理 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时间,临床护士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合理指导患者的活动和休息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症状时,嘱咐患者一定要卧床进行休息,但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时适当进行肢体活动,并适当翻身,防止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3]。

护士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能量、低盐、易消化的食物。控制患者食盐的摄入量,食盐摄入控制在4~6g/d,患者可以多食用钾含量丰富的食物。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开胃食品,刺激患者食欲。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切忌暴饮暴食,宜多餐少食。对于出现水肿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要记录患者液体的出入量,每天摄取水的量控制在1500ml以内。

1.2.2心理护理 通过心理护理患者能够克服其心理障碍,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心血管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因此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很容易丧失信心,进而产生悲观的心理,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轻生念头,此时护理工作者应该要经常鼓励患者,耐心地讲解疾病的相关只是,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消除他们的顾虑,应该密切关注患者情绪上面的变化,避免对他们的精神刺激,影响治疗的进展[4]。

1.2.3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如利尿药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钾血症,对于这类患者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血钾浓度,防止患者血清钾浓度过低导致的不良反应,同时做好患者生理指证的记录工作,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高可靠的参考资料。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1例,总的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者2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容易反复,通常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因此在进行护理时要注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顺从性,提升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心理护理对患者预后也有重要作用,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合理护理是治疗中重要的环节,优质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的配合临床医生对该病的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通常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相关学科知识,例如掌握一定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知识,以便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展现优秀的职业道德,对患者要有责任心和同情心,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工作,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与疾病有关的健康教育,同时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合理的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在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工作人员要熟悉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和护理要求,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满足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黄改萍,姚艳绒.反复住院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011): 2878-2878.

[2]把爱萍,张室玲,赵江月,等.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需求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 2002, 8(11): 874-875.

篇6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04-01

1 病室环境

由于新生儿的呼吸道比较敏感,对药物的抵抗能力弱,因此一旦诱发疾病,治疗的难度大,也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为此,需要给新生的婴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首先,对婴儿居住的卧室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其次,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望最好是谢绝,尤其应该远离病毒和病菌的携带者,要定期对婴儿的卧室进行消毒处理;最后,为了保持婴儿的个人卫生,需要每天对婴儿进行全身性的淋浴。特别要注意腋窝,肘窝,大腿皱褶处及大腿根部的清洁和干燥,并要擦干后涂以爽身粉。淋浴时应该保证水温的事宜,并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化学的洗浴液,这些洗浴用品中含有不同成分的化学试剂,极易对婴儿的皮肤产生损伤。让新生儿的皮肤保持清洁,大便过后要用软布进行清洗臀部,经常给宝宝洗澡,室内尽量不要放置鲜花,防止新生儿过敏。

2 注意脐带护理

新生儿脐带在生后第 1 天是无菌的,以后逐渐有各种细菌生长。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肌体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因此平时需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在脐带脱落之前,每天要用消毒棉签蘸75%的酒精进行擦拭,不要使用各种粉剂,然后再用消毒干纱布覆盖,再用防过敏胶膏将其粘好。在日常生活当要也要时刻注意脐带的情况,不要让大小便弄湿脐带及其覆盖的纱布而引起感染。如果脐部不小心被尿湿,需要马上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脐带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脱落,在它脱落之后就不需要再用纱布覆盖了,但是仍然需要让脐部保持清洁和干燥。

3 保持体温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由于新生儿刚刚出母体,因此对外界的温度还不能完全适应,过冷或者过热都有可能让新生儿患病。所以新生儿的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2-24度之间,早产儿的居室温度要保持在24-26度之间,昼夜之间的温度差不要太大,除了要保持居室内的温度适宜之外,还需要注意衣被的增减,时刻关注室温和衣被是不是适宜,最好的观察指标就是新生儿的体温,如果能让新生儿的腋下温度保持在36-37度之间则是理想状态。如果新生儿出现了面红耳赤,体温也超过37.5度的话,就说明室温稍高或者是过度保暖了,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除了环境温度以外,新生儿的居室还需要优质适宜的湿度,春季和冬季居室里一般都很干燥,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用温布来擦地面,在暖气上放上水盆或者火炉上放打开盖的开水壶来保持居室的湿度。如果有空气加湿器,则效果会更理想。

4 母乳喂养

产妇在生产4-8小时后即可给新生儿喂奶,提早哺乳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营养健康,同时能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刚开始母乳不足时可用糖水来补充,一般应在吃完母乳后再喂糖水,而不要轻易使用牛乳或糖水来代替母乳,宣传并鼓励用母乳喂养新生儿,尤其是生后第一次的初乳,初乳中含有多种抗体(母乳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磷,维生素,内分泌激素及免疫抗体等),

千万不要丢弃。新生儿喂养可以定时,即每3小时喂奶一次;也可不定时,那就是新生儿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喂乳,这样更符合新生儿的生理需求,在确定无母乳情况下可以用婴儿奶粉喂养。

5、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儿出生后数天内,阴道偶有粉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肿大,红斑,色素斑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都会自然消失,不必经过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上述现象仍不消失或有其他不良症状反映,则应去专科医院检查。

6 情感交流

每天沐浴后,护士要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按摩,应指导父母与婴儿说话、抚摸、摇、抱,以增进母子感情交流,母亲在哺乳时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在注视中与宝宝亲切地交流,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洗澡了”、“宝宝乖,我们开始吃奶了”,以此给宝宝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所以说,新生儿行为感情的发育需要大家共同来关怀和诱导,学会用爱心和耐心来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贝。

7 严格用药

各种药物进入机体以后,一般都需要经过肝脏解毒,并通过肾脏排泄。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均不佳,用药极基困难,因此注意绝对不能自行用药,新生儿生病时必须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规定的剂量及疗程应用药物,否则极易造成不良后果。

总之,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要想国富民强,我们就更需要注重生命的质量,以往的产科学是以母亲为中心的,他们着重的是母体的生理,病理上的变化,而对新生儿,胎儿的研究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因此那个时候新生儿,胎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的速度往往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以来,产科的理论体系在不变的转变,母婴统一的管理理论体系,在全体产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大大地降低了早期新生儿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在今后的产科儿科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全天下父母的共同努力下,胎儿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定会极速下降,人口素质问题也会一步一步提高,让我们为了宝宝健康的人生一起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新生儿护理体会】,2011年21期.王文琴.

篇7

关键词:心律失常;护理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表现为率过快、过慢及各种心律不齐,故心律失常也称为心律不齐。心律失常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群。其病因多数是病理性的,但亦可见生理性的,发作时经心电图检查即可确诊。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在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其表现形式较为复杂,其临床意义依其发生原因、伴随临床情况、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因素而异。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短暂意识丧失或猝死等危急状态,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治与护理,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8例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8例心律失常患者60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8~88岁,平均年龄为58岁,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预激综合征8例,室性心律失常12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冠心病29例,肺心病10例,风心病5例,高心病3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了抗心律失常及对症处理,同时采取了周到、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

2 护理

2.1一般护理协助患者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协助患者去枕平卧,抬高头部和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患者半坐卧位,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时,应注意保护好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并注意防止舌咬伤。对于偶发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患者,无需卧床休息,可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以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嘱其卧床休息,直至病情好转后,再逐渐起床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2.2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的护理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应注意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速度、观察药物的作用效果和副作用。抗心律失常药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可出现用药前没有的更严重的心律失常,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恶化或加重,这种作用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负性肌力作用,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或恶化。用药时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对容易发生致心律失常作用的高危患者加强监测,一旦患者出现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或发生心力衰竭,应立即停药。

2.3电击复律的护理电击复律的护理包括 ①复律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术前2d遵医嘱停用洋地黄及利尿剂,并给患者试服奎尼丁0.1~0.2g,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反应;备好除颤仪、急救药物及氧气、气管插管、吸收器等抢救用物;②复律时,让患者仰卧于绝缘硬板床上,给予氧气吸入,取下活动假牙,解松衣领、裤带,建立静脉道路,按医嘱给予安定静脉注射,诱导患者进入朦胧状态;准备好除颤仪,配合医生进行电复律;③电复律术后护理:①转复后持续心电监护24h,密切观察其心律、心率、呼吸、血压及神志等生命体征。患者应卧床休息4h,清醒后2h内避免进食,以免恶心、呕吐。应继续服用奎尼丁、洋地黄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维持窦性心律。②电复律后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或原有潜在心脏病变的心律失常,其他并发症可有栓塞,故电复律术后应注意观察神志、瞳孔和肢体活动情况。个别患者可发生电击后肺水肿,可按肺水肿做紧急处理。局部皮肤烧伤则应做对症处理。

2.4饮食与排便的护理 饱餐可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所以心律失常患者宜少量多餐,避免烟、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或纤维素多的食物。便秘和用力排便会使腹内压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可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轻度心律失常患者应适当活动;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2.5心理护理 以及健康教育心脏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之一,易受心理活动的影响,焦虑、紧张、激动都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又可导致患者焦虑、烦躁不安和恐惧,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安慰以及健康教育是必要的,教会患者自己及家属测量脉搏,随时监测病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疼痛、睡眠不足等,向患者说明心律失常的可治性,消除其焦虑和悲观情绪,增加对疾病治疗的信心,给予患者生活上的帮助,保持规律的生活,积极配合治疗。对存在严重的心动过缓者,应尽量避免胸腔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屏气、用力排便等。对因心律失常安装了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嘱其保持与有电磁辐射的物体至少10cm以上,应每日自测脉搏,发现心律过慢时及时就诊。如果因故被医生建议做核磁共振、CT检查时应提醒医生。

3结果

48例患者经过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治疗护理,住院8~22d,平均14d,均取得满意效果,无1例死亡。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老年冠心病患者共计60 例, 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时间为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 全部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均确诊为冠心病, 均符合《内科学》第7 版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男40 例, 女20 例, 年龄最小65 岁, 最大80 岁, 平均年龄(72.35.6) 岁。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32 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 例, 心绞痛患者25 例。

1. 2 护理方法 ①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24 h 心电监护, 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随时观察患者的瞳孔、神志、疼痛性质及持续时间, 认真做好详细记录。②心理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 这些不良的情绪对治疗效果非常不利, 甚至会诱发各种心律失常, 导致病情加重甚至猝死。护理人员需要正确评估其心理状况,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态度和蔼地将有关的知识耐心讲解给患者, 了解其内心想法, 有针对性地疏导其负面情绪,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③一般护理: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温度及湿度适宜, 每天开窗通风2 次, 保证空气新鲜, 提高患者舒适度。④饮食护理: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保证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 做到少量多餐。同时保持排便通畅, 避免由于便秘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患者伴有心力衰竭时严格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 输液速度不可过快, 详细而准确记录患者的24 h 液体出入量, 并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⑤用药护理:患者用吗啡或派替啶后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的情况, 在应用血管扩张类药物时, 输液的速度及总量要严格控制, 最好用输液泵控制滴数。应用溶栓药物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活动性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脑血管病等溶血禁忌证。在溶血治疗时,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 同时监测心电图、心肌酶及凝血酶原时间, 并观察溶栓的效果。此外还要督促患者服药到口,教会患者科学合理的服药方法, 要严格遵医嘱服药, 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 做到按时服药, 不要漏服或错服, 一旦漏服也不可在下一顿一起补上, 做好用药知识的宣教也是为患者出院后能正确服药打下基础。⑥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 例如洗脸、刷牙、梳头等)、床上进餐、简单的肢体被动及主动运动, 活动强度不要过大,循序渐进, 无不适症状为宜。⑦健康指导: 告诉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禁烟酒, 科学合理膳食, 少吃动物脂肪、内脏及脑、不吃海产品, 做到少食多餐, 不可暴饮暴食。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心痛定等药品, 心绞痛发作时要停止一切活动,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得不到缓解及时就医, 定期来院复查。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症状基本或彻底消失,心电图和相关指标完全正常;有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 发作次数减少, 发作间隔时间延长, 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较为明显;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无任何改变。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总例数100%。

2 结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23 例显效, 32 例有效,5 例患者无效, 总有效率为91.7%, 全部患者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

3 讨论

篇9

【摘要】:本文随机从某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抽选90名,并将其分为两小组: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为45人。其中,心理护理组在给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实验持续时间为3d,最后比较分析两小组的疼痛变化。实践结果显示,比较于常规护理组来说,心理护理组对手术后患者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帮助。结论心理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有着十分明显的镇痛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并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普外科手术;镇痛作用

普外科手术后,临床患者往往会有术后疼痛感。其中,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旨在分析心理护理普外科手术后镇痛作用,本文有针对性的对普外科患者开展手术前、手术后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加以控制,减轻患者对术后疼痛感的无助感与恐惧感,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具有十分好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实践对象与实践手段

随机从某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抽选90名,其中男60名、女30名,平均年龄的50岁,同时将其分为两小组: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为45人,心理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比较大的差别,相对均衡,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有很大的可比性。其中,8名直肠手术患者、8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1名消化道穿孔手术患者、14名结肠手术患者、19名胃癌手术患者、30名胆囊手术患者。

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仅仅局限于一般程序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每天按时对患者接诊,帮助患者测量血压、测量脉搏、测量体温、测量体质等一般指标,耐心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医院的周遭环境与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前一天对其开展与之相关的手术教育,譬如手术主治医生、方式、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稳定紧张而焦虑的情绪。而心里护理小组不仅仅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而且还得和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确保行之有效。第一,护理人员对要患者的背景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譬如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综合心理素质等,切实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合理的谈话内容,尽可能地把每一位患者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并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从而让患者了解和熟悉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这对他们身体、心理有十分有利。在和患者交谈的过程中,要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口吻,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与氛围下畅所欲言,护理人员采取各种方法向患者传达善意和内心的诚恳,从而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其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开展疼痛健康教育,让患者对手术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手术之后的疼痛感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让患者知道这种疼痛是能够被治愈的,从而帮助其从内心减轻对手术之后的疼痛恐惧感,从而增强战胜手术后疼痛的自信心,让患者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镇痛治疗中去。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虚心听取患者的意见,明白他们内心所想所感,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和安心,最终实现早日康复。除此之外,心理护理还得要求护理人员切实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譬如患者的综合心理素质、文化程度与修养、以往经验、人格特征等特征来实施护理。这便是心理护理组护理的具体内容,这种治疗效果是其他药物治疗所无法替代的。

二、实践评估

患者疼痛等级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即重、中、轻和无。

在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坚持到手术之后的3d,在这个时间内,手术后的1h进行一次评估;然后没8h进行一次评估,并计算平均值。

三、临床表现与实践结果

普外科手术后出现疼痛是一种应激反应。患者对手术后疼痛感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因而在手术后会产生相关的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在疼痛感的折磨下,患者很容易产生不安与焦虑的心理,感到十分的恐惧与无助,直接影响患者之于镇静药物的敏感性,从主观上增强对疼痛的感觉,甚至出现一些患者无法配合医生治疗,对治疗效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发并发症。与此同时,对患者在普外科手术后产生疼痛影响的因素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待患者麻醉清醒之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患者会逐渐产生身体上的疼痛感。这是因为,麻醉作用消失之后,患者身体损伤组织依旧还在产生导致身体疼痛感的物质,患者所承受的疼痛程度和接受手术部位以及手术性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特别是严重的手术之后,身体疼痛感往往会出现在患者的腹部、背部、直肠、胸部以及等部位。第二,待手术之后,患者咳嗽、翻身等行为都会使得伤口因为张力增加而加剧疼痛感的程度,这样的情况一般出现在患者手术之后的2到3d。第三,患者手术之后3到4d时间内,患者身体所承受的疼痛主要是由于胃肠蠕动而引发的,但是这也意味着患者的胃肠功能逐渐开始恢复。普外科患者在手术之后疼痛临床表现相当多,具体表现为患者愁眉苦脸、心情十分的焦虑与不安,严重的则会表现出十足的无助感,甚至会哭泣和大声。在经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之后,心理护理组的患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并增强了战胜疼痛的勇气与信心,同时也消除了对手术疼痛的陌生与恐惧感,并积极乐观地参与到药物治疗过程中去。然而,进行一般常规的小组心理压力仍然很大,对药物治疗不自信,十分的悲观。从实践结果中不难得出,相比较于常规护理小组,心理护理小组的镇痛作用有着明显的优势。患者在得到精心的心理护理之后,他们的不安、紧张与焦虑感都逐渐消除,同时积极乐观地投入到药物治疗中去,最为明显的是患者的疼痛感渐渐低于常规护理组。

总的来说,在普外科手术后,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和减轻患者手术后身体所承受的疼痛感,消除患者手术后心理负担与恐惧感,从而加速患者身体病愈。而这还得需要护理人员将普外科手术后患者的身心疼痛当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同时向患者家属说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自信心,勉励与支持患者积极接受药物治疗,保持愉快的心情。这对患者身体康复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吴清香、丁小容、操静、刘颜.Orem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年24期

[2]王秀珍、王令焕、徐梅、刘纯一.头颈部肿瘤术后管饲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13期

篇10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临床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以气候严寒的北方地区患病率最高,急性发作的冬季常见。临床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均为我科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符合1997年全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7例,女15例,年龄60~86岁,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均存在Ⅱ型呼吸衰竭及Ⅱ-Ⅲ全心功能不全。平均年住院次数3~4次,年住院日30~90 d。

1.2 临床表现 长期咳嗽,咳痰及劳动后呼吸困难或伴有胸闷、心悸、紫绀、浮肿;桷状胸,叩诊鼓音,语颤减弱,双肺呼吸音低,心音远,心尖搏动不明显,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无强;呼吸衰竭:先缺氧继而二氧化碳潴留,临床上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产生相应表现,低氧血症:SaO2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在患病时会出现种种不良的负性情绪,如紧张、焦虑、悲观失望,行为退化或过度依赖心理。由于疾病反复发作、病情危重、患者缺乏信心,应多与患者交流,把患者当亲人,生活上多关心、多照顾,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基础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选择正确吸氧方式,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L/min~2L/min,浓度25%~29%,保持吸氧通畅;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说明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氧疗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冬季避免空气直接对流,以防患者受凉刺激而诱发。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坚持预防治疗为主,减轻此病的发展加重;鼓励每2 h左右更换,由于长期缺氧,胃功能减弱,进食水量少,呼吸频速导致失水增多,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因此指导患者掌握主动有效的排痰方法十分重要,协助患者拍背(从肺底向上轻柔拍打),尽量让患者自己咳出痰液,咳痰困难者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或使用吸痰器促进痰液的排出,以减轻肺部痰液蔓延。

2.3 呼吸困难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形成和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最重要因素,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经有效治疗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得到纠正,肺动脉高压可明显下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缓解。取舒适半坐卧位,不仅增加肺容量和肺的顺应性,便于膈肌活动,而且减少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右心功能。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使氧分压处在氧离曲线的陡直部。氧饱和度可见大幅度提高,且对呼吸中枢又不造成抑制;清洁鼻腔分泌物,每天更换鼻导管,于另一鼻腔重新插入。

2.4 静脉输液 给强心药时需检测脉搏心率,心律不齐,脉搏60次/min以下暂停使用及时通知医师;利尿补钾,认真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同时注意电解质的平衡。控制输液速度,在20~40滴/min为宜;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意外发生积极抢救。

2.5 生活护理 口腔护理2次/d,缓解期生理盐水漱口2次/d;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均是中老年人,病程长,应定时协助翻身,1次/2 h,按摩受压处皮肤,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观察患者下肢、骶尾部和下垂部位浮肿,有无并发皮肤压伤,做好皮肤压伤防护,在受压部位用海绵垫或气垫,抬高下肢,定时变换。

2.6 饮食护理 营养不良可引起呼吸肌疲劳,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咳痰能力降低,且免疫系统功能减退,易反复加害呼吸道感染,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加强营养至关重要。应限制盐摄入,保证蛋白摄入量,碳水化合物不宜过高应≤60%。因糖的呼吸商高,且生成过多二氧化碳增加呼吸负荷;给予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防止腹胀,便秘而重呼吸困难;注意营养摄入,宜进食高蛋白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少食脂肪食物,食欲欠佳的患者可遵医嘱加服助消化的药物。

2.7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积极的生活方式,根据病情适当户外散步,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早、中、晚用盐水漱口,坚持全年冷水洗脸,预防感冒;呼吸锻炼可增加膈肌活动,提气量,改善气体分布,提高SaO2。患者取舒适,一手放于前胸,一手放于腹部,先呼后吸,吸鼓呼瘪,呼时经口,吸时经鼻,有利于将肺内的余气尽可能排出、还可净化湿润空气,减轻干燥空气对气管的刺激,进行2~3次/d,约10 min/次。

综上,对慢性肺源性心脏患者在抗感染、纠正心力衰竭的同时,精心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病死率,精心护理可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陈绪.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胸患者的护理.临床肺科杂志,2004,9(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