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56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是学生初步了解物质变化的学科,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于化学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其不仅对学生的高考有着直接的影响,还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作用,而且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极具现实意义。但是高中化学学习也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因为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极为抽象,加上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较多,且在课程中存在大量的实验课程,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化学课程的时候显得手足无措。这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是极为不利的,长期如此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降低。
高中化学教师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化学教学的相关问题,就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教学方法的匹配,使当前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最适宜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进行化学学习。同时,在适宜的教学方法运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对相关的化学概念进行深入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相应的化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
一、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中化学教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在高中化学日常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教育的新形势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高中化学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显得过于被动,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掌握。教师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更利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也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其次,高中化学教师要营造起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得到充分的激发,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最后,高中化学教师要注意同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课堂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单向传递,而是教师同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和学生保持积极的互动交流,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好课堂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的自我展示,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在学习中向教师打开心扉,进而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
二、善用言行鼓励学生
学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着重体现在主体意识的塑造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次不经意的赞许、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段引人入胜的课堂引导等,都能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首先,高中化学教师要在课堂中多提问。就目前的化学教学而言,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教师要通过言行来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的塑造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积极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要注意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出现“教师提问题,学生无应答”的尴尬现象出现,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相互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达到主体意识的塑造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目的。其次,高中化学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只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了问题的讨论、回答之中,就要对学生予以肯定,肯定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的这种行为,让学生获得一种油然而生的满足感。这样在日后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才不会受到答错问题就要挨批评的困扰,其才能继续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之中,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不对学生的回答错误进行批评,并不是就要放任W生的错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肯定后,就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定的评价,对其中的错误回答予以更正。最后,高中化学教师还要学会一定的鼓励技巧。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并不局限于回答问题之后,在学生开始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予以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能够更为投入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在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更应当予以学生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能够不被挫折所折服,继续在求知的道路上前行。
三、教学方法要符合其学科特点
篇2
一、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发挥学生“学”的有效性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这是我们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构思教学活动时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思想,以少时间、少精力和少物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效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效果不是只看考试成绩,关键看每位学生的个性进步和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活动的主人,使教学变成师生自身的需要,教也乐,学也乐,师生都沉浸在快乐的学习和创造之中,体验知识美、学习美、课堂美。
(1)学生要学会在研究中学习。研究型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通过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新教材第一册、第二册附加了5-6个选做实验,这些实验的共同特点是实验用品都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比如天然水的净化、海带成分的检验、化学肥料的鉴别等。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提出问题,亲自设计实验过程,再通过自己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研究性学习,获得直接知识和情感经验。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研究态度,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
(2)学生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现行的高中化学新教材编排中增加了“家庭小实验”环节,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求知欲很容易满足,这样更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去做更多的类似实验,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三、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把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就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对化学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去探索知识,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
(2)教师要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教学效果越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角色去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挖苦讥讽学生,师生平等对待,教学气氛才能活跃、和谐。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只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组织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是最佳的。
篇3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新课程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取所需化学知识、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得到和谐统一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完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以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
一、情境教学法
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情境教学正是符合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应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创设的化学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化学小故事、图片、影像资料、模型、新闻报道以及科学史实等方式构建情境,力求达到生动、真实、直观又赋有探索性的教学情境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有机化学中一些分子的结构、加成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映的历程,以及某些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以动态形式直观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这些难点问题的理解。
二、分层次教学法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明确不同的教学要求等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优等生,教师应引导其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质疑、析惑、解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对于中等生,教师应让他们巩固已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在此基础之上,鼓励中等生向优等生的层次迈进;对于差等生,教师应给予特殊的关注,重在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来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性、创造性和概括性的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巧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点:问题的角度要新颖,问题的难易程度应适当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启发性,问题的数量应适度、适量,问题的坡度应由浅入深。
其次,教师要明晰化学问题设计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设计化学问题:一是,通过化学教材创设问题,例如,镁条可以在CO2中燃烧,那么镁条可以在CO、NO2中燃烧吗?二是,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例如,在铜与浓硝酸的实验中,生成的溶液为什么显绿色,而不显蓝色?三是,通过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例如,打开啤酒瓶盖子,为什么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再次,在化学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提问的时机,并给予学生同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学习程度优劣不一的学生提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当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使学生对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见解。
四、开放性教学法
为了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一味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建立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放性教学法符合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其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是课堂教学的开放,即把高中化学课堂定位为互动式课堂,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力教学课堂,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与教师进行讨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共识;二是问题的开放,即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和学生的答题形式开放。随着开放性试题在化学考试中的频频出现,教师应重视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中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多种思维品质。例如,两瓶无色液体,其中一瓶是饱和食盐水,另一瓶是蒸馏水,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定他们?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样的,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解答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五、结论
总之,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新教学要求,广大教师应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翁皓亮.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课程(教师版),2010(12)
篇4
关键词:教学方法;化学;教育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不同的教师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一节课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高中化学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线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并利用具体案例说明了每种教学方法,希望能对从事高中化学教育的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明生动而富有逻辑性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在较短时间内简捷地传授大量知识;方便而又及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特别是对化学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必须通过教师启发性讲授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初中化学教学中一切其他的方法,都必须和讲授相结合。因此,讲授法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具体运用中,因进行的方式不同,讲授法又分为: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
1.讲述法
多用来学习一些感知不太丰富的知识。此法的特点在于教师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或配合以图表,叙述所讲的对象或描绘事实材料。
2.讲解法
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输送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
3.讲演法
是教师指定学生以朗读方式表述教材内容的方法。常常用在印证、加深、补充所讲内容,可弥补教学语言的不足,增强讲授内容的生动性和可信性。
二、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铁的化合物常有不同颜色,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实验直接感受化学中的颜色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颜色证实物质的存在及检验物质的性质,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特色。
三、探究法
所谓“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发现/提出问题—批判性思维(信息处理)—问题解决—知识获取/结果报告”。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内容时,我们重点学习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但学完之后,我们提出新问题:金属Na与CuSO4溶液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可能会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分析说:Na的金属性很活泼,所以会有红色金属Cu生成;还有的学生说有气体产生,因为Na与水反应会有氢气产生。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尝试,然后观察现象。学生会发现既有气体产生又有蓝色沉淀物生成,但没有红色物质出现。观察现象之后,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写出相关方程式。如此一个完整的探究式教学过程能让学生学到化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在以下情况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
1.化学课堂不能做实验时宜用多媒体
2.解决抽象问题时宜用多媒体
3.对结构相似、性质相似的物质进行比较时宜用多媒体
4.各章复习课和总复习宜用多媒体
5.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宜用多媒体
五、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物质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可以利用自己的感官,还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例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放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等,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变化。
六、对比归纳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为了使知识便于提取和应用,就要对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例如:关于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我们可以通过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对比、归纳和整理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
法,即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检验。
七、练习法
练,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天宝.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3]刘大春.新课改形势下的讲授教学法[J].贵州教育,2011(1).
篇5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法;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93-01
在高中阶段,化学学科非常重要,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对其生活、学习均有巨大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教学观转变滞后。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及角色。但事实上,部分教师对此却无所适从,很难从单纯教育者的角色向参与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其次,学生学习观尚未转变。由于从小学阶段开始,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甚至是养成了机械化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无疑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探究、创新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全新的教学内容。新课程自然对教师的教学风格、理念、模式都有新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以讲授结合讨论、探究等多样化手段来实施教学,这样方可与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成长特点相符。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1.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立足于现实生活来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其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最终达到提高知识技能、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教学“氧化剂与还原剂”中铁及其化合物的还原性和氧化性时,传统教学方式相对枯燥,直接引入铁三角转化关系,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解决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红、黑两种含铁物质Fe2O3(铁矿石)和FeO,以及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小儿硫酸亚铁糖浆等,这些物质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形象直观的图片可强烈刺激学生的视觉,使其更加便捷地进行物质性质的研究,并通过分类思想合理分类含铁物质,最终对Fe3+、Fe2+的氧化还原性做出正确预测。生活化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引导他们立足于物质性质、物质分类和化合价差异等角度,对物质的通性进行研究并做出归类分析,继而实现对物质氧化还原性质的学习。
2.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深入的学习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实现新课标各方面目标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原理、概念等,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思想感情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检测容器气密性实验中,现阶段的教学法包括液封法、微热法和液差法三种,然而,学生对这些操作并不熟悉。这时可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科学划分班内学生,展开探究式合作学习,最后,再与教材中的实验方法进行对比,将比对数据反馈给教师,由教师指导分析与教材的异同,通过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如此一来,学生即可在探究过程中高效掌握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了解酒精灯的加热方法、实验原理等。更重要的是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容器气密性检测方法与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使学生再遇到同类问题时能够准确解决。若是单纯依靠课堂讲解,自然远远不能达到这种效果。总之,探究式教学在激发学生实践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其化学好奇心,使其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情景式教学
篇6
关键词:太和中学,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4-(页码)-页数
作为我校高中化学组的教师,本人在教学中,也非常注重自身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思考。希望能够按照学校的教学思路和年级组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改进和提高。下面是个人的几点体会:
1、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全过程,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创新思维
我们做教案,不是完成任务,里面要体现出对化学知识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规划和编排层次,课堂必须是被建构化的课堂,而不是结构化的课堂。我经常采用设置问题情景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感受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说。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好问题情景,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五花八门的甚至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在学生自学盐类的水解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提出:(1)不同的盐溶液为什么能使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2)强碱与弱酸组成的盐的溶液为什么会呈现碱性?(3)强酸与弱碱组成的盐的溶液为什么会呈酸性?(4)强碱与强酸组成的盐的溶液一定呈中性吗?(5)酸式盐的溶液一定呈酸性吗?(6)弱酸与弱碱组成的盐的溶液显什么性?(7)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8)如何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等等,教师就应从学生集中反映出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带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异创新价值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利用自己的旧知识去理解掌握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探索新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作知识归纳综合。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调动,新知识和重点、难点也能较好得到解决。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2、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的实验,巩固知识,进行创新教学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性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新体验、新感知。
例如:在氯气和水反应的教学中说明氯气的溶解度,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HClO有漂白作用。我采用了新的方法,如:(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取一个装有Cl2的大注射器,先观察并记录Cl2的体积,然后抽入少量水,振荡,再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由学生回答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2)从注射器中取出少量氯水,用玻璃棒蘸一滴氯水滴到pH试纸上,然后要求学生看书,并分析pH试纸中间变白,周围一圈显红色的原因。(3)演示氯气通入干燥和湿润的布条实验,再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记录数据,不仅掌握化学知识,也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最终必然也会提高成绩。
3、挖掘概念内涵,开阔学生知识面,进行创新教学
教学理论认为,能力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双向促进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对基本知识的内涵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深层分析、比较分析。除了把握教材的显性知识外(大多数学生只能停留在这个层次),对教材知识延伸的隐性知识,即所谓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重点把握;还有,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知识需要重视。所以,在我的教学中,就试图挖掘概念内涵,开阔学生知识面,进行创新教学,这也是本人的一种教学观、教育观。
4、在重点难点处设疑,建构概念的问题线索激发质疑,进行创新教学
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的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例如:在学生无法用得失氧的观点解决“C+O2==CO2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个问题时,可以设疑引导,标出C+2CuO=2Cu+CO2、C+H2O=CO+H2、C+O2==CO2这3个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然后看看是否能得到化合价跟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对化合价改变的研究,自己得出化合价跟氧化还原反应的各种关系结论。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释疑,教师可以视不同情况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从直观进行启发。同时,仔细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篇7
摘要: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直观地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还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3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和开展微型实验,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强化科学方法的学习、重视通过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整合。
1.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以强化科学方法的学习
1.1 由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
对于演示实验,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看老师做实验,虽然能看到老师的规范操作、能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学生的观察是被动的,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一些比较安全、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实验演示。学生上台演示的时候,台上的同学会想尽办法要使实验成功,台下的同学会聚精会神地观看他的操作,会从不同的角度指出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有些同学为了下次在同学面前有一个好的表现,他们课前会主动地去预习。与此同时,教师在台下除了对进行演示的同学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外,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实验,更能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
1.2 开展微型实验
对于微型化学实验,很多人曾从不同的角度给它下过定义。虽然,他们的定义不同,但他们对微型化学实验的原则理解是一致的,即仪器要简单、用剂量要少、反应要快速、现象要明显。微型化学实验不是常规实验的机械减量或缩微,更不是实验经费不足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而是在绿色化学理念下,对化学实验的创新性变革,要求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方案必须遵循微型化的原则。
微型实验的引入对化学教学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可达到下列四个目的:一是防污染、保护环境;二是省药品、省时间;三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能力和教学质量;四是有利:(1)废弃物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勤劳朴实的良好品质。(2)仪器用品的筹集制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独立实验、精心设计、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有利于开发智力和创造力。(4)丰富多彩的微型实验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如戴安邦院士所要求的“大力推行微型化学实验,使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皆有学生单人作业的实验”。可以预见,微型实验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师生间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改变公众对化学的错误认识等方面将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微型实验无疑是21世纪中学化学实验改革的一大趋势。微型化学实验实施举例分析如下:
a.常见的显色反应,淀粉溶液与碘液的反应。先准备一张滤纸,然后往纸上滴一滴淀粉溶液与碘水,滤纸立即变成蓝色,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类似的微型实验还可以进行KSCN与Fe3+的反应,依然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b.焰色反应,这类反应是部分金属元素的重要物理性质。以往这类实验实验过程比较复杂,微型实验提倡采取比较廉价的滤纸来开展实验,不仅可以缩减成本而且操作简单。措施:首先,准备好相关的溶液,其中有:NaCl、KCl、CaCl ,等等。其次,将准备好的滤纸剪成条状,要注意体积要偏小,在滤纸上标注出对应试剂的名称,然后放进所配制的对应溶液中,大约10分钟左右取出。最后,将晾干的纸条滴上无水酒精,在酒精灯上进行灼烧,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火焰呈现黄色的是NaCl、火焰呈现紫色的是KCl,而火焰呈现砖红色的是CaCl 。
c.微型化学实验中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实验就是通过小试管、点滴板、培养皿等这些基本的化学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际操作:性质实验中液体之间的反应应该都是以12×70mm的小试管来将常规试管代替的,这样的改善,依然可以得到良好的实验结果,但是却能最大限度地缩减试剂的用量与实验的时间,是完全符合经济效益的。另外,氨气的性质实验中,在同一个烧杯中放两个棉花球,然后分别滴上几滴浓氨水、浓盐酸,然后将烧杯口盖住,马上同学们就能看到有白烟出现。还能利用培养皿代替烧杯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配置比较适合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因此,微型实验的推出,让化学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方便快捷,最大限度地保障在有限课堂时间内能够成功完成教学任务。微型实验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还需要大家继续研究与开发。
2.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化学实验事实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正确反映和描述,属于化学经验知识,是化学认识的最初成果。化学实验事实知识主要指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的直接实验事实和通过查阅、上网、调查等方式获得的间接实验事实。实验观察是获得化学实验事实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亲自进行的实验观察所获得的是直接化学实验事实,它对于化学科学认识和化学教学认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限于现实的实验设备条件以及人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实验可能不能在课堂内进行,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间接的实验事实来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3.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转变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的有力工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替代一些费时或有毒有害的实验、模拟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模拟化学实验错误操作后果、模拟实验设计、模拟化工生产过程等。对于一些可见度不是很强的试管实验,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在演示实验后,播放模拟实验的Flash课件,以放大实验现象,使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碱金属与水的反应,教材是安排一个演示实验:绿豆大小的钠、钾分别与水反应。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钾比钠活泼。教材再提供实验事实:铷、铯与水的反应比钾与水的反应还要剧烈,它们遇水立即燃烧,甚至爆炸。最后,得出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教师在课堂上演示铷、铯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是很危险的,也很难进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铷、铯与水的反应视频资料。案例分析: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的实验现象,形象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留给学生的印象是干巴巴的文字所无法达到的,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另外,近年来,掌上实验室技术为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掌上实验室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相整合的工具。掌上实验室是手持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整合,手持技术是一个先进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它将科学数据的世界放在了我们的手掌。积极探索运用掌上实验室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4.结束语
戴安邦先生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改进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还要增加节约能源、节约药品原料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方炜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09
篇8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应充分采纳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开启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一种综合的自觉地独立学习的素质。在化学课堂上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体验,对化学知识、规律、定理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理念,为学生做好各种教学启发和智力支持,在一个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中,正确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针对某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独立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对事物的观察、提问、探究的良好习惯,形成善于质疑,努力思考,勤于表达的思维模式,愿意尝试创造性的实验,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充分体会到所学化学的知识、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提升对化学探索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思维和方法,最终实现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实践、探索、创新的渴望和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设计情景,制造问题的方法,根据教学环境的需要,因地因时地随机插入,来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活动,让能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一年级的能量转化专题第二单元中的“化学能与电能”一课时,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掌握电极判断、形成原电池的概念,通过对原电池组成条件的研究,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创设渐进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试验探究,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老师可以以国庆60周年彩车中的高能电池,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实验探究1,设置阶梯式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思路引导,当学生观察到“铜片上产生气泡”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提出问题结论的假设结果,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通过实验器材进行试验论证。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概念;利用模拟动画将学生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学生们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较强的好奇心理,更好的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创造性的能力,促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对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技能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缺乏对学生展开互动式教学的思想,老师在授课时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普遍采用单向式的授课方式,忽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亲身体验,对学生的个体特点、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够了解,只以自己的思维为主,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课本概念和理论的讲授,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老师往往高高在上,学生只能认认真真听课,不能自由的与老师就课程的内容进行相互探讨;学生只有被老师提问的资格,而不能对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反问的权利;学生只能根据老师的教学安排,一步步的去进行按部就班的学习,不能根据教学内容主动参与制定计划的权利。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差别性,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进一步得到发展,使化学教学和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因此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为了改变这样的教与学的状态,必须对教学观念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跳出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开展互动式的教学,全面学习和深刻理解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例如,我们在学习高一化学苏教版氧化还原专题第一章时,通过6Na+2NaNO2=4Na2O+N2的反应,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氧化还原反应是什么转移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什么数目的得失相关?辨析在6Na+2NaNO2=4Na2O+N2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当问题的不断提出,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分清角色,老师不在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成为学生自发探究学习中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提倡探究、创新、分组等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一种动态、立体、交互的信息环境中探究学习的方式,启迪多元的思维,从而培养起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形成对一个问题具有立体化、多元化的认识的意识习惯。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根据新的大纲要求,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理念,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综合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教材编写组.有机化学实验[M]
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多媒体
随着高中化学新课改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工作就是要结合高中化学课的课程特点,将新课改的新方法、新理念不断运用到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大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要加强教师相互间的备课交流
现在不少教师备课基本单干,把自己关在教研室里一人一本教材,可谓“关门备课”。备课、上课主要凭个人的经验,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活动,从备课起就应该改革。教师的备课交流特别重要,靠大家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学理念,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写教案的过程恰是对课堂教学筹划的过程、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集体备课就是把“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个人整理”等几项工作结合起来。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进行教研活动,以老带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注意营造民主开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心境能使人心脑清醒,能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反之,压抑的心情使人大脑受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如果教师上课精神焕发,充满激情,再会煽情,和学生特别亲近,循循善诱,激励鼓舞学生,学生就爱学、乐意学,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就敢想敢说,就有自信心。
三、转变教师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教师作为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真正实现情境式教学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将教学转变为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把学生真正转变成为知识的建构者;然后再改变教师“填鸭式”教授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只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判定者,更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的情意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平等,师生之间实现了充分的信息互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课堂设计要凸显新课标精神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学的角度设计课堂内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教学,就是为了实现化学课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以其生动、直观、形象、载体丰富等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内容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其参与到教学中来;
要把教师让学生“专心听讲”的内容设计成学生“多动多讲多问”的有意义的问题。就是把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操作、例题等基本知识中的句号变成问号,改编成学生探究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的课堂状态。备课时还按“导入—讲授—巩固—小结—作业”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这就是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设计。把课标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从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等各方面体现新课标精神,新课程才能得以实施。否则,教师学习新课标与备课脱节,教学还是老一套。教案的编写并不是将教学内容课本知识按步骤抄下来,教案是教学方案,是教学程序,写的是教师、学生该干什么、怎么干的活动内容,让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五、教法要灵活,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并得出结论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来源上,放在揭示知识的规律上,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用问题解决重点、难点。然后要尽可能地多做实验,以实验现象引导,克服理论说教。“一切认知均来源于感官”,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化学实验是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探究活动。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学生情愿看演示实验,更希望自己做实验。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是无法代替的首选学习方法。
六、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多媒体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多媒体能很好的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利用多媒体文字、声音、图像、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要呈现多样性、生动性,通过丰富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始,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探索和研究,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常德.论化学教育与创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
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03-01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高中化学的新课导入也要因新课内容的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方法,要贯彻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针对性的原则。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1.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创设情景进行课堂引入
虽然课堂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巧妙创设生动的情景却不失为其中效果极佳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动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上ph试纸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上课,笔者就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染色魔术。我取出事先用白纸制作好的一朵"白花"。我在后面将这朵"白花"沾了沾清澈的水,再放入一个空瓶子,嘴中开始数数,当数了不到十下时,这朵白花居然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顿时吸引了学生,他们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猜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因势利导,并让其自己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讨论探究一下。这一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他们表现出了特别高的创作激情,争抢着来答笔者提出的各个问题,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也特别牢固。笔者的作业就是让他们去生活中找一找这一类试纸的妙用,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了解了"学化学、用化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2.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笔者经常通过一些典故或生活中的实例来向学生讲述一些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深切认识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其学以致用的理念。比如笔者在讲"空气污染"一节时,没有直接进入正课的讲解,而是讲了一则小故事:英国的首都伦敦被称为"雾都",在某一年的冬季,天气特别冷且潮湿,家家户户都烧上了炉火,可是天气一点风都没有。于是出现了下层气温较低,上层气温较高,空气对流不能良好循环,逆温差把过时的烟雾压在了下面,几天散不了,引起了人们的呼吸困难。伦敦的很多市民都出现了胸闷、咽喉疼,咳嗽也厉害的现象,让一些老年人和身体弱的市民离开了这个城市,短短的几天就有4000多人死去,整个伦敦被一层死气沉沉的氛围笼罩着。当学生们听完这个故事后,心情都变得很沉闷,从他们的眼神中,笔者感受到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伦敦产生了这场劫难呢?笔者推出了今天的课题--空气污染。学生这一节课听得非常专注,深深地明白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3.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石,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如在化学分册中初中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要求中就有15个知识点,《高考考试说明》也有多处明确要求,近几年在高考中频繁出现关于溶液溶解度和溶液的深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考题。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启发式为中心培养能力的需要。在复习中既可以采用列表、知识结构图、归纳对比等复结方式,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层层诱导、实验启发等先进教改手段。不要一味满堂灌,要留一定空白,讲练结合,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以适应高中教学。
4.及时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延伸
针对初中知识重点突出地复习,还要对忽视和薄弱问题及时弥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有以下三个方面急需弥补:
4.1 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高中讲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复习中注意弥补。
4.2 关于溶液较高要求的计算。在初中关于溶剂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溶解度的计算不做要求,以后学生却要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一些。
- 上一篇:对体育赛事的理解和感受
- 下一篇:保护眼睛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