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篇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家长在用具体的物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时,应该提出要求,要求其通过思考掌握那些不能直接感觉的东西,而不能只满足他们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特点。孩子对感兴趣的活动常抱有很高的积极性,家长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巧妙的引导,以利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平。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其兴趣的支配。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思维活动时,应向孩子提出明确的目的。

要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能力。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要利用孩子所接触的各种事物,练习思维能力,如在认识小动物时,不是罗列一大堆动物的名字,让孩子知道动物的名称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分析,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孩子看到小鸡时,会对小鸡的外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毛茸茸的,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小鸡的身体特征如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和细长的腿脚,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小鸡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再在此基础上,还可对小鸡和小鸭等其他动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抽象和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步认识了动物的一些本质特征,头脑中就不是杂乱的、无序的动物名称,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家长应尊重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通过具体事物激发幼儿的思维。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教育: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所接触的各种材料、通过孩子直接的操作和活动,发展孩子的思维。如在数数教育中,通过点数实物,孩子开始真正理解数的含义,而只是口头上会数数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理解数。单纯的说教和书面知识的学习,因孩子的理解有限,所以学习效果一般不好。

利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现场教学,看到树木就让孩子观察树的叶子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枝的疏密程度,明白太阳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让孩子比较它与别的树的区别,明白不同种类的树木对阳光湿度的要求,对气候的选择,等等,再讲树的分类,用笔画出树的形象,让孩子用一句话概括出这种树的样子。所有这些都是在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你只要耐心引导启发,让你的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能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善于动脑动手的能力。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篇2

让孩子知道怎么去思考

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在试验中发现新规律是重要的思维方法,这种能力要从小培养。

妈妈可以用袋子装满多种不同质地和形状的物体,比如缎子、 饰带,、天鹅绒等,让孩子触摸,鼓励孩子描述这些东西有什么不同。妈妈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各式各样不同质地的材料,如不同质地的纸,、线等等,让孩子用胶水粘起来,并用不同的颜色对其进行染色。然后让孩子用红色、蓝色、绿色或两两混合,或三者混合,看看会出现什么颜色。最后妈妈与孩子一起讨论完成的作品,妈妈可以告诉孩子红色、蓝色、黄色是三种基本原色,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以不同比例将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出其它的新颜色。

整个游戏下来,看似枯燥的东西变得五彩缤纷。类似的游戏可多做,在游戏中孩子能学会试验、分析、比较的方法,这对他们今后做出杰出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

和孩子做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孩子游戏活动中的一种,它可以将音乐活动内容融于游戏中,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使孩子在情感上获得美的陶冶。当然,这些音乐游戏也能培养幼小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审美力、丰富孩子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

做音乐游戏时,孩子能够体验声音、运动和音乐的关系。妈妈可以主要集中在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方面, 当音乐响起,你可以让孩子按照他对音乐的理解翩翩起舞。在运动中,孩子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意境,这就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每个孩子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培养了孩子的求异性,而求异性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样的游戏要多做。

让孩子大胆地去探索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促进孩子学习和发展,鼓励孩子大胆去探索去创造,鼓励幼儿独立构思,自由创编小故事。父母还可以和孩子谈他们的所见所闻,让孩子说说喜欢什么,嫌恶什么,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创作时,家长要给孩子提供所需的多种东西,如手提包、帽子和鞋子,电话、杂志和围巾等等,让孩子去应用。

篇3

续编故事结局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有意不将故事讲完,而让孩子自己续编故事结局。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思考的余地,因为故事有趣味性,孩子会乐于意积极地开动脑筋。

看图改正错误

家长可以随手画一张与常识相悖的图给孩子看,让孩子把错误的地方找出来,把对的画上去,最后别忘了问一声“为什么爸爸(或妈妈)画错了,错在哪里?”

鼓励孩子幻想

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广泛地接触、观察、体验生活,鼓励孩子大胆地幻想,同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和指导。例如,孩子可能看着天边的晚霞说,那里是恐龙的家乡,父母不要打击孩子,说他就会胡思乱想,而应该问孩子:“为什么那里是恐龙的故乡呢?”

复述所见所闻

每天饭前饭后,家长可以让孩子把他一天的所见所闻讲出来听听。这样既能帮助孩子理清头绪,还可以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设置疑难困境

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难题和困境,让孩子想办法解决。比如,孩子玩小汽车的时候,家长可以问:“前面有条河,河上没有桥,汽车开不过去了,该怎么办?”促使孩子思考解决的办法。

提问环环相扣

例如给孩子提这样一个问题:树上有10只鸟,用枪打下来1只,树上还有几只鸟?这时孩子往往会做减法,答:“还有9只。”这时家长不要马上告诉他答案,而应该再问:“枪一响,小鸟害不害怕?”“小鸟一害怕,还会留在树上吗?”当孩子回答“一只也没有”后,为培养其求异能力,家长还可以换个角度再问:“如果打中的鸟倒挂在树枝上,树上还有几只鸟?”“有只鸟受伤了,飞不动了,树上还有几只鸟?”……这样步步深入地进行提问,就可以使孩子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

猜谜语、编谜语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内容编成谜语,让孩子去猜。猜得多了、熟了,还可以让孩子学着自己编谜语,由家长去猜。谜语是训练孩子思维的体操,多进行猜、编谜语的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大有好处。

多玩棋类游戏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一些棋类玩具,让孩子掌握灵活应付、处理问题的能力。跳棋、动物棋、汽车大赛棋、象棋等等都是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有效玩具。

自制可爱玩具

家长可以搜集一些无毒、无危险性的旧材料,教孩子做一些有趣的小玩具。比如,用纸折飞机、纸炮,用化妆盒做电视机、家具,用装可口可乐的瓶子做花篮等。

篇4

中国式父母的抱怨

父母总是抱怨孩子的动手能力差,逻辑思维更是跟不上趟。实际上,孩子展现的所有能力全部来自于父母。

陈家华的儿子明明今年5岁,他所在的幼儿园举行了一次夹球比赛。活动中,许多小朋友都很熟练地用筷子夹球,明明也很努力,可他怎么夹也夹不住。陈家华在一旁着急地喊着:“小明快点呀,手不要抖动。”听到妈妈的喊叫,他有点恼怒地对妈妈说:“谁叫你平时不让我用筷子吃饭!”

和陈家华的烦恼不同,林晓宇担心自己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我家小孩在学蒙式数学,有一道走迷宫的题目,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走。她来回走了很多次,都搞不清楚。是不是她的逻辑思维方面太差了?”

他们的焦虑在中国许多家庭都存在。遇到这些问题,说白了,主要是父母的问题。

乱贴标签。当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时,擅长焦虑的父母开始自问“难道是多动症?”“智力方面不会有问题吧?”“这孩子太贪玩跟谁学的?”乱贴标签、乱下结论,只会让自己心理压力过大,并传染到孩子身上。

凡事包办。如果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对待,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损坏东西,许多事不让孩子自己动作去做,由父母包办,那么孩子在失去了一次次动手的机会之后,只能是一个万事依赖、毫无主见的明珠。

成人化约束。孩子的成长需要自己的小天地,有些父母教导孩子进屋要安静,不许碰这动那,玩具也不能自由拿取,活动空间受到束缚会让孩子产生拘束感,抑制孩子的能动性。

父母一方面期待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另一方面又自我矛盾地不让孩子触碰新鲜事物,怕麻烦地全部包办,最终得到的只能是依赖父母、不愿尝试、没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外国父母动手能力强

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辅相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日渐缜密,相应的,逻辑思维成长也能让操作过程更有条理。

在德国,孩子的劳动义务明明白白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干家务。这在中国父母看来似乎不可想象,6岁的孩子,不是帮倒忙吗?恰恰相反,孩子可塑性之强是教对了的爸妈才能体会的。

绘制地图是德国人独创的教育方式,常常可以看见在海滨的沙滩上,幼儿在父母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附近的街道等,在画画的过程中,幼儿一遍遍理清思路,形象思维凝聚,并逐步演变为逻辑思维,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德国的严谨风格从小就得到培养。

在美国,一般年满3岁的幼儿,如果能够大小便完全自理,能够自己吃饭就可以顺利入园,否则会被劝退。6月底幼儿园的学年已经结束,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一份3岁幼儿夏令营的内容安排,包括戏水、烧烤、模拟食品大排档做生意、制作柠檬汁打折广告牌等。这些既考验动手能力,又考验思维能力的暑假作业,比中国式作业本有趣多了。

大部分中国父母显然说的比做的多,催促孩子动手做时,自己却怕麻烦。一位中国妈妈送5岁的女儿上美国的学前班时,看到课程表上很少有阅读、数学等学习课程,就向老师咨询要不要在课余给孩子增加一些课程。老师惊讶地说:“孩子在学校一天已经很辛苦了,不要再增加负担了。”

动手能力尽早开始

一个发育生长正常的儿童,2岁后大多数会自然地出现摆脱母亲“控制”的倾向。他们往往会大声嚷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妈妈,我不要你喂饭,我自己会吃饭!”此时,聪明的德国人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参与家庭的各种家务活,无论是摆放盘子,还是拖地扫地,都让孩子参与。

对于中国父母来说,要清除轻视动手的观念,让孩子把动手能力当成必修课。改变“学生是专门读书的”老派想法,把孩子的双手解放出来。

进行模仿性操作实践。让孩子学着大人那样做事。除做一般家务外,还要学习打鸡蛋、炒菜、做饭、洗衣、熨衣、摄影、使用各种家电设备、种树、浇花施肥等。

进行“修旧利废”的操作实践。这是带有一点创造性的活动,如修理家具、玩具,巧妙利用废牙膏管、废圆珠笔芯、空罐头盒、纸盒、塑料瓶等材料来做新玩意儿,变废为宝。

指导孩子自制玩具,如用纸折叠玩具,用蜡和肥皂雕塑玩具,用鸭蛋壳做不倒翁,用塑料薄膜做灯笼,用蜡光纸做风车等。父母要做有心人,帮助孩子搜集材料,找来有关工具,参与制作。

指导孩子进行综合性的、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实践活动,如办小阅览室、小图书馆、小玩具馆、小储蓄所、小商店等,为同班同学或同院内的孩子服务,学着成人那样分工、值班、管理、进货、记账。

指导孩子做科学小实验。可以建立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做空气实验,水的三态实验,地球四季成因实验,水中沉浮的规律实验以及各种趣味实验等。每个小实验都蕴含着自然科学的奥秘,极利于培养孩子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探索思考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中国“手工帝”爸爸PK外国“数控”男友

如果某天你看到一个小朋友开着跑车疾驰而过,请不要惊讶,更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从模型设计到配件加工制作,全部由手工帝爸爸一人完成,羡煞众网友。

另一位数控哥,则凭借自己设计制作的精密首饰盒,让全世界男人黯然失色。网友评道:“可别让别的女人看见,你这门槛抬得太高。真酷!”

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自然跟得上

研究表明,幼儿园孩子进入小学后,有难以适应学校学习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逻辑思维能力跟不上,思维的逻辑性在学前期就萌发了,因此,要抓住关键期启发宝宝的逻辑能力!

0~3岁:动作思维为主

这个阶段,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用手摸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珠珠、碗、豆豆等。同时,学习分类法,了解顺序的概念。

3~4岁: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

培养简单的看图说话的能力。在认数教学中,让孩子说出带有数量的一句话,逐步提高难度。

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思维的眼睛,孩子通过观察获得表象,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大小观察、种类观察、颜色观察等。观察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阅读更多的书籍,丰富孩子的知识,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

篇5

一、有利于开发右脑

口才实质是让孩子在用自己的情商和说话的技巧与人交流,同时也是一种对自己声音的欣赏,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右脑的开发,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二、能改变孩子的性格

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说话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且能够当着很多人的面把话说出来,说清楚,很容易使孩子爱上表达,性格也就随之更加开朗乐观。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口才训练包括辩论、相声、小品等多种形式,有利于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期坚持口才训练,就能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习惯,这是更好的、高质量的参与未来事务的一种素质。

四、有利于改变自卑

大多数学习不好的孩子,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不会大声朗读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在读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孩子公众表达的胆量,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五、能激发脑神经

敢说乐说巧说,一次次突破自己,每一次突破都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书籍,对孩子以后的语文学习也非常有益。

六、提高注意力

口才在锻炼孩子语言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展示口才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有利于速记能力的培养。

七、形成良好的语感

口才的训练要大声朗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口才注重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口才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朗读,勇敢的表达,就不会有真正的语感。

八、深入思考的能力

口才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和运用,是一门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要想实现巧说,就要不断调动脑海里学过的知识,不仅加深了知识点的印象,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九、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口才训练的结果就会使同学们出口成章,它所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我们的写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

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培养?

篇6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如何利用积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用积木搭好一件东西后,让宝宝数一数共用了多少块积木,每种形状的积木用了多少块?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让他用纸和笔记录下来

一、【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排顺序准备大小不同的积木,让宝宝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一开始排序的积木不要太多,可以从三个开始,让宝宝先比较两个并依序排好,然后拿出第三个与前两个比较。玩过一段时间,再根据宝宝的能力适当增加积木的数量。

二、【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数积木用积木搭好一件东西后,让宝宝数一数共用了多少块积木,每种形状的积木用了多少块?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让他用纸和笔记录下来。

三、【培养宝宝思维能力】谁的积木多宝宝和妈妈各有相同数量的积木,玩“剪刀石头布”,赢家从对方那里拿一块积木过来。玩3次后,分别数一数双方各有多少块积木,比比谁的多。

四、【培养宝宝思维能力】学习分类很多东西都可以根据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用途等。引导宝宝观察积木的不同颜色、形状、质地等,不但增强宝宝的观察能力,还可以让宝宝学习分类。

五、【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找朋友妈妈先在白纸上涂上红、黄、绿等几种颜色,然后拿出相同颜色的彩色积木,让宝宝试着把不同颜色的积木放在对应的颜色下面。如果宝宝没有放对,可以先引导他观察画出的颜色,再来配对。

六、【培养宝宝思维能力】理解数字概念有些宝宝3岁之前就能数出并认识1~10的数字,但是对于数与事物的关系,宝宝并不了解,他只是单纯“背数”。玩积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宝宝了解数与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字概念。

七、【培养宝宝思维能力】和什么一样让宝宝拿着积木去找一找,家里的什么东西和手里拿的积木的颜色是一样的,谁穿的衣服和这块积木的颜色一样的。

八、【培养宝宝思维能力】了解顺序的概念利用积木的大小、长短等特征让宝宝进行排序,有助于宝宝了解顺序的概念,更好把握事物的特征。

九、【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掌握空间概念宝宝的空间概念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游戏中不断地引导,积木玩具的立体特性是帮助宝宝掌握空间概念的有力助手。

十、【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打保龄球先把不同颜色的圆柱体积木排列成倒三角形,然后让宝宝离开一段距离,拿一个球滚向积木,将积木碰倒。随着宝宝能力的增强,逐渐加大距离。

十一、【培养宝宝思维能力】多米诺骨牌把积木按多米诺骨牌的方式排列好,然后撞倒排在最前面或最后面的一块积木,欣赏积木按次序倒下的有趣景象。在积木的摆放过程中,宝宝需要准确地判断空间距离,而且要求手部动作精确、注意力高度集中。

十二、【培养宝宝思维能力】简单的因果关系宝宝虽然还小,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如“宝宝吃饭是因为宝宝肚子饿了”,游戏活动也可以让宝宝知道简单的因果关系。

十三、【培养宝宝思维能力】哈哈,倒了当着宝宝的面,把积木一块一块地垒起来。垒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教宝宝用小手将积木推倒。看到积木倒下来的样子,宝宝一定会开心地大笑。这个过程中,宝宝会理解自己手推的动作和积木倒下之间的关系。

十四、【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放手,让积木落下来在宝宝面前放几块积木,让他将积木一块一块地拿起来。你用手接住,鼓励宝宝松开手,让积木自然地落到你手上,宝宝就会知道手的松开动作与积木落下之间的因果关系。

十五、【培养宝宝思维能力】教育叮咛1.“你搭的房子怎么一点也不像?”

——宝宝搭的不一定是房子呢,在不了解的前提下妄加评判只会挫伤宝宝的自信。

2.“那块蓝色的积木应该放在上面!”

——命令的口吻会阻碍宝宝的游戏热情,让他觉得是在听从指挥而不是自主地玩。

3.“来,我们用三角形搭房顶吧!”

——房顶一定是三角形的吗?这样的建议可能会抹杀宝宝的创造

篇7

一、智力的概念

是指人的心理方面的某些能力,比如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 、思维力、创造力等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则是智力的高级境界。我们常常说某人很聪明,那是指什么呢?通常就是指的某人思维比较敏捷(即所谓“脑子转得快”),判断比较正确,能较快的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而这些都是思维能力的表现。所以说,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应该是开发智力的关健。

二、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对智力的发展

首先,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简单地说,就是思维必须通过语言进行和表达,而语言也只有表达思维才有意义和存在价值。由此可见,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想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其次,按照人的语言的发展规律,2- 5岁幼儿正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有人把它称之为语言发展的黄金期,这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在这段时间,学习语言的兴趣最浓,接受最快,积累最积极,效果最显著。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时机,按科学规律办事,认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再次,语言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高尚品德、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也是统合孩子各项智力的重要工具。比如带孩子上公园,孩子要摘花,家长制止说“不能摘,管理的叔叔阿姨看到要罚款的。”看来是用语言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而同时却引导孩子进入了一个思维的误区:这花不能摘,是怕别人看到会罚 款。如果别人没看到是否可以偷偷摘呢。正确的引导应该是:①如果今天来的人把花都摘了,明天小朋友来看什么呢?(这是引导孩子学会为别人着想)。②花摘下来会枯萎,死掉,不是太可惜了吗?(这是教育孩子要爱护美好的事物)。当然,不是说一次误导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如果经常或反复出现类似“教育”,那就令人堪忧了。所以说,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无论从理论上分析,从儿童成长规律上考察,还是从幼儿生活的实际需要上看,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几点措施

1.营造健康和谐丰富的家庭语言环境

作为教师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自身的语言要文明、规范

家里有了幼儿,家长就要意识到自己的“老师”角色和地位,因此在讲话时就不能太随便,不能经常说粗话,尤其不能“带渣子”、骂人,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两口子发生矛盾,谈话要尽量避开孩子,特别是不能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骂;与孩子谈话,要尽量使用正确、规范的语言,既不能把孩子不健全的发音和不准确的表达当笑料,也不能迁就孩子的“错误”去交流。比如当面笑孩子结结巴巴或不当表述,或者在客人面前当笑话模仿;也不能迁就幼儿这方面的不当,如叫孩子“来吃换换(饭)”,说“东东(公公)来了”等,有的幼儿开始“你”、“我”分不清楚,妈妈问:“你是不是要喝水?”孩子说:“你是要喝水。”妈妈以后就问:“我是不是要吃糖?”孩子回答“我要吃糖。”这样好象孩子表达对了,其实更引起了他概念上的混乱。

(2)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方式

与孩子交谈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国外对此很重视,日本现在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他们提出了少用“你语言”,多用“我语言”的问题。就是说,与孩子谈话少用“你”作主语的语言,多用以“我”作主语的语言,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命令、斥责乃至伤害性的语言,而代之以商量、启发、感染的表达方式。象“你怎样老坐不住!”“你又把衣服搞脏了!”“你不要吵好不好,真烦人!”等等都是你语言。同样是制止一件事,两种表达的效果可能绝然不同。比如孩子把地板弄脏了,说“你怎么搞的,又把地弄脏了!”就不好说“地板脏了,妈妈又得再拖一遍,妈妈会很累的!”当孩子拿水瓶想倒水喝时,妈妈大叫:“你快住手!真不听话,这怎么能拿!”孩子可能被吓住,也可能很不满,结果可能是缩手缩脚,也可能走向反面,趁你不在偏要去拿一拿。但如果你说:“要是把宝宝的手烫坏了,妈妈真不知会多么难过,多么伤心!”亲情的感染对单纯孩子是很有份量的。

四、讲故事,复述情节

给孩子讲故事是现代家长经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选好读物,有计划有目的地讲故事

不要随意抓本书就讲,更不能讲不健康的迷信的故事。要选适合孩子年龄、性别、兴趣的故事书,特别是现在众多的“卡通”图书要注意选择。能有计划、按序列给孩子讲故事更好。

2.讲究方法,注意开发智力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自己先读几遍故事然后让孩子看着书,家长指上面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讲的 过程中也可以停下来提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讲完后让孩子自己看着图画,家长不看书再复述一遍。“妈妈不看书也可以讲了。宝宝能不能看着图给妈妈讲一遍。”启发复述很重要。孩子开始复述要给予帮助,复述后要给予鼓励。在适当的时候再安排他照书给全家人讲故事。这样坚持训练是可以取得很大收效的。既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思想教育。同时对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都有提高。

篇8

2、可以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

3、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4、可以开发大脑思维;

5、可以提高思维能力;

6、可以开发智力;

7、可以锻炼敏捷度;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数学 快乐式教学法

引言: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摒弃传统守旧的思想与教学方法,使得幼儿从被动学习自觉转向主动学习,为幼儿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和创新的要求,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需要贯彻创新的教育方式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培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只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来安排教学,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注入式的教育方法,忽略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无法提高幼儿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本文所研究的快乐式教学法就是专门为幼儿量身定做,以期让幼儿的享受快乐的同时,一并获取数学相关知识。

1.寓教于乐的数学教学方法

玩乐是孩子的天性,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内容,融合在有趣的游戏中,更能让孩子接受,让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学到数学知识,一举两得。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见识变得宽广了,简单的课堂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求,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及时创新,积极引入游戏教学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创新与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设计一些自由、欢快的游戏,让孩子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比如,在让孩子复习4以内的数字时,可以通过钓鱼的游戏进行教学,即在纸质小鱼上别上铁质的小针,并在卡片上编好数字,让孩子去抽卡片,每个孩子按照抽到的卡片上的数字,用带有小吸铁的鱼竿去钓相应数量的鱼,最后由老师来评判最后的结果,以达到复习数字的目的。

第二,在游戏过程中,要让孩子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互相帮助,从小培养集体荣誉感与团队精神,全面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通过游戏去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力,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分享。

2.渗透式数学教学法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孩子创设相关情境,让孩子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引导者,必须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老师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将有关数学的教学内容,渗透到例如绘画等内容中,让孩子通过绘画,了解空间和形状的概念等,同时,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体育活动机会,让孩子逐渐形成空间和方位意识。

第二,由于学习数学的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模型、玩具时钟等学具,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样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做到有教无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对其进行教育。每个孩子在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上都会有所差别,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孩子学习的原因,再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全面体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风格,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3.结语

传统的死板教育方式,已经不在适用于现代的教育事业中,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无法提高幼儿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想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必须对幼儿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快乐式教学法,就是一种以快乐心理体验为目标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得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步发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目的。在幼儿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快乐学习的思想,也不失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享受快乐的同时,获取数学相关知识的传授,还可以使得教师能够有效地掌控幼儿数学课程的教学进度,大大加强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易园珠.论如何快乐地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J].现代商贸工业,2010

[2] 邱磊.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 现代经济信息,2010(04)

篇10

作为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早期阅读时,首先要了解早期阅读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早期阅读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阅读能够有效刺激孩子的大脑、开发其智力,是促进孩子大脑神经组织发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早期阅读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逻辑组织能力

儿童读物中对各种事物生动、有趣、形象的表述直接影响到孩子自身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提高, 同时每一个情境或故事的发生、发展在不断影响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早期阅读是孩子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

在阅读中孩子将逐步了解各种客观事物和相应的社会规则,这对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等有着重要作用。

早期阅读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适应未来的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

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学习习惯,同时灵活多变、科学有趣的早期阅读也直接促进孩子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了解了孩子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家长在培养孩子早期阅读习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挑选适合孩子年龄段和理解能力的读物

孩子主要是从感官上了解事物的,要为他们挑选色彩绚丽,形象生动逼真的图书,再配上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短小的童话,有利于丰富孩子的词汇。

所选图书要丰富多彩,涉及面广而全

不应仅仅局限于童话类型的故事读物,还要有让孩子品味哲理的启蒙寓言故事类图书、动脑筋小游戏集合类图书,科学小常识小试验等科普类图书,剪纸、贴画、填色等动手类图书和自然、生物等多方面的内容。

发挥孩子的主导意识,让其成为阅读活动的主角

善于运用孩子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增强其阅读兴趣,让孩子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切忌总是家长绘声绘色的讲给孩子听,当孩子逐渐习惯了做"听众",早期阅读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让他们自由翻看、探究

不能简单依据家长的愿望,"勒令"孩子在划好的框框里进行阅读,更不要因为孩子表现不好而粗暴批评和呵斥孩子,这都容易打击孩子的阅读兴趣。

尊重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其成就感

切忌不断地打断孩子或者不断地纠正孩子的表述方式。在早期阅读中要善于鼓励孩子独立完成阅读,鼓励孩子在适合的时机展示他通过阅读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赞扬,从而让其不断体味阅读给自身带来的快乐和持续的成就感。

运用引导阅读的技巧,让孩子在快乐中爱上阅读

引导阅读需要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读或者根据孩子年龄由家长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肢体的动作、面部的表情、声音的模仿等吸引孩子,这些都是孩子在早期阅读中逐渐学习和模仿的要素。在引导阅读时家长要注意"讲三分留七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