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中国梦 班级文化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3月,同志系统地阐释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年4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了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采取不同形式推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当前如何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并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
从学术方面对“中国梦”的多维研究可见,中国梦的理论阐释和宣传教育正在不断深化。诸如,林培雄,刘光明从多个维度指出,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从幸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进一步演进。陈晋则从本质上指出,“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
2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开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问题。
2.1学生功利性务实化问题
在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功利性务实化问题突出,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既有网络媒体的错误引导,也有同辈、同学之间就业竞争压力的影响,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错误认知以及未能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错误地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认为“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是理想的梦,高高在上,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无关,而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班级文化活动更是在做表面功夫,追求形式,完成任务;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前,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人文素养有帮助,自己的投入与回报是否成正比,如果没有帮助则是在浪费时间,并未考虑到学生梦与中国梦、民族梦、人民梦的关系。
2.2班级文化活动形式化问题
班级文化活动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表现形式,但目前仍然存在班级文化活动形式化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深入、持续性。班级活动只是停留在“活动”表面,并未结合“中国梦”的实质性内涵与学生实际特点进行持续深入地展开;缺乏创新性:从班级文化活动形式上看,主要以传统的娱乐形式开展,导致班级学生认为开展活动就是为了娱乐,未能实现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活动的真正意义。从班级内容上看,班级文化建设中,对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活动过于重视数量而缺少对质量的关注,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倦怠,而且会导致班级学生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理解程度减弱。
3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首先是要在保证学生有一个正确定位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教育渠道,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才能切实增强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定位、实施效果,因此,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扩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扩教育渠道。利用主题研讨等形式,进行以“我的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发言,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教育;其次,扩宣传渠道。通过宣传栏、海报、班刊等宣传方式将与“中国梦”相关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校园活动等内容传递给班级成员;最后,扩网络渠道。网络渠道是三个渠道中最典型的教育途径。通过利用班级网站设立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讨论专栏,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研讨内容上传至讨论专栏,为班级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并将班级成员分成专栏维护小组和监督小组,以保证讨论专栏的持续性、话题的准确性以及班级成员的参与性。
篇2
摘要: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班级文化往往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因素涉及到了中职学校的校园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和校外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带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对师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发挥和对班级文化建设环境的优化,是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影响措施
在中职学校之中,互联网技术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变化,让班级文化建设问题成为了顺应时展的一种需要。信息化媒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的建设原则
1.1普遍性与职业性的统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在校园生活中的主要表现。从中职学校的自身特点来看,针对学生群体在文化素养和自制能力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问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制约功能的发挥和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导向功能的发挥,是对班级文化的有效性进行保障的重要因素。从中职学校的角度来看,作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之间的融合,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下,普遍性与职业性的原则的发挥,就应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在这一原则之中,要求中职学校各个班级的班级文化要与学校的整体办学原则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看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后者要求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学生构建班级文化特色的过程中,要让职业教育的自身特色渗透到班级文化之中。
1.2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从文化自身的角度来看,班级文化是班级自身发展历程的一种表现。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班级文化与信息时代的融合,可以让班级文化成为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在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从学校所构建的校园文化入手,构建一种让教师文化、学生自身的个体文化和群体文化共同发展的文化模式,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种可行思路[2]。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各个班级在构建自身班级文化的过程中,要遵循一种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即在对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传承的基础上,从班级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构建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
2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2.1校园因素。从班级文化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影响来看,优秀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校的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载体。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德育教师应该对班级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但是从中职学校的现状来看,一些学校对学生的实用技能培养工作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工作过于关注,这就使得人文思想教育成为了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在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缺乏关注的情况下,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性要求的缺乏,往往会让班级文化处于形同虚设的局面。
2.2教师因素。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因素也会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的传授问题过于关注,对德育问题的忽视,往往会让班级缺乏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在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相对欠缺的情况下,班级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混乱局面会成为影响班级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2.3外界环境因素。外界环境问题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极端的网络评论、缺乏官方证实的新闻报道、黄、暴力视频等不良因素出现,可能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威胁。社会中的、知法犯法等不正之风,也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3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的建设措施
3.1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设环境进行优化。从前文的论述来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班级活动形式的创新,是对班级文化建设环境进行优化的一种表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某中职学校数控班针对班级同学中存在的上课缺勤问题,将企业化的管理制度应用在了班级文化管理制度之中。在对考勤措施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班级改为了一家与数控技术有关的虚拟企业,在利用选举机制选出一些班级管理人员以后,通过发放虚拟工资单的方式,对班级的考勤制度进行了调整,在考勤制度进行调整的同时,对于一些在学校受到奖励的同学,教师也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虚拟货币鼓励,在家长的配合下,这种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与社区之间合作,也成为了推动班级文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措施,一些中职学校与学校所在地区共建义工服务站的做法,也是对班级文化建设环境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措施。
3.2对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信息化技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是中职学校各班在创建自身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既要对自身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也需要对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过程中,一些中职学校班主任借助信息化手段让自己与学生家长之间加强联系的做法,是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种可行措施。利用网络平台对班级优秀同学进行宣传的做法也是丰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在调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辩论会、节日娱乐活动等形式,对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进行发挥。
3.3对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进行完善。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在构建班级文化环境的过程中,信息化班级环境的建设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熏陶,是对班级物质文化进行丰富的表现。信息化影视素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在法制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一些中职学校的班级将《今日说法》《天网》和《忏悔录》等栏目应用在了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栏目中与青少年有关的栏目进行筛选以后,这些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具有典型性的节目可以在班级学生中发挥一种警示作用。在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百家讲坛》栏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拓宽了自身的视野。
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化的德育教育工作,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机制,对班级面貌进行充分展示是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大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这一工作中的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树民.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杜伟伟.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篇3
关键词:班级文化 存在问题 策略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主要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班级学生为主体,以班级价值观念、物质环境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具有凝聚、约束、引导、教育、激励等功能。其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长远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下面笔者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近几年来开展班级文化的建设实践活动为例,从问题入手,就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职教育自身特点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还是使用普通高校的思想教育方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特色,基本是以班主任或辅导员为主,按照学校工作要求,顺势而为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而缺乏对班级文化规律性和学生主体需求的了解,仅仅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看成一项班级管理工作,忽略了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文化渗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引导作用。
(二)班级文化呈活动化倾向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有不少人会将班级文化理解成为开展各种活动,加大对班级行为文化和与之相关的班级物质文化的投入。这样的班级文化建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特色优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形成一种班级氛围,但是却忽视了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未能深层次地去开发和挖掘班级精神文化,使班级文化失去了“灵魂”。
(三)班级学生难以形成集体合力
高职院校学生各方面素质差异较大,他们较多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较差,从而影响了班级文化,尤其是班风、学风、舍风等方面的建设,进而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四)缺乏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总结近几年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我发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非常重要,有效而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对于班集体成员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然而,现今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却缺少目标的设定,学生干部、普通学生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内涵都未从一个较高的认识高度去思考,没有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对于班级学生成员的影响力。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创建特色品牌班级
作为辅导员,我们应先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商讨、协商、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确定班徽、班歌、班级口号等,创建品牌班级,并在此基础之上,制订各班级各阶段、各学期的目标。班级目标不仅是为了反映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也要符合班集体的目标,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
(二)创新文化形式,开展各类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是学生展示才华、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之一。友好和谐的班级氛围,能使学生自发地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情感。每个学期我们都应开展团日活动、主题班会、各项比赛等,从而在活动中锤炼学生的思想。
(三)加强指导,提高职业认同感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促成职业的认同感。高职班级职业文化建设应注重学生职业情感的培植和职业道德的养成,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四)完善班级制度,实现民主管理方式
在大一新生入学之际,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在班级建立之初,结合学校有关制度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制定出适合本班级的班规规划。班级规划是班级的有效法律文件,需要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抓好落实和执行,并且要在班级内长期坚持,而不能将班级规划变成一纸空文。
(五)以活动为载体,逐步形成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指班级所形成的道德观、价值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精神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辅导员正确地、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在班级成立之初,我们就应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等,从而形成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
总之,班级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必须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各专业的特色,建立有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不断探索与实践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思路,进而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进委.浅淡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的特点及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
[2]赵东新.以学生为本,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平台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陈志刚,孙长清,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4]何绚.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J].科教文汇,2009(7).
[5]张炯炯.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0(2).
篇4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教育;班级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我国近年来也针对高等教育开展了改革,例如采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逐步废除传统的学年制,实行更加科学全面的学分制,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和社团文化。在这种环境下,班级的职能不再是固定的,学生和教师的集体意识也不再强烈,因此有必要针对班级文化建设采取相应的措施。
1高校班级文化特征分析
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年龄分布、组织形式等都与小学、中学有很大区别,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高校的班级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独立性。相对于初中和高中,大学生显然缺少父母的约束和庇护,因此有一定的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始尝试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独立性是大学生普遍具备的特点,因此高校班级文化同样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由于大学生相对于其他阶层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大学生急于全面的了解自己,塑造与别人与众不同的形象,完善并充实自我,因此,大学生逐渐趋向成熟使得高校班级文化具备独立性。2)融合性。高校大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城市和省份,生活环境以及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班级文化的形成。由于家庭文化、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班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信念理想和行为方式等,会呈现融合、碰撞的特点,这也是当今社会多元化的表现之一,高校班级文化同样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大学生不同的价值观让高校班级文化具有一定的融合性。3)凝聚性。高校班级文化相对于中小学班级文化,还具有凝聚性的特点,因为大学校园文化更具包容性,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并且大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时间和空间,大学生大多已经是成年人,有条件和能力开展课余文化活动,开展活动提高了班级文化的凝聚性。
2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班级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都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导致班级凝聚力较弱,很多学生热爱班级都是感性层面,也就是虽然说热爱班级和集体,但是却很难付诸行动,很多班主任和辅导员也反馈过这个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都缺少正确的认识,不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提高建设班级文化的觉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觉悟的提高可以为建设班集体打下良好的基础。2)缺少健全的班级制度。很多班级都没有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很多高校缺少健全的班级制度,很多班主任和辅导员对班规都没有概念,也从没想过设立班规,认为系里或者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已经能够达到管理班级的效果,再制定班规是画蛇添足,因此大多数班级都没有发展目标。但是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明确的目标才是发展的原动力,因此缺少健全的班级制度是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3)班级学风欠佳。大部分班级的发展趋势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班级学风欠佳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很多学生认为期末考试及格就行,班主任和辅导员召开班会也存在主题不明确、内容空洞等问题,这体现出班级凝聚力较差的问题。实际上学风体现出一个系甚至是整个学校的水平,而班级凝聚力则是衡量班级质量的标准。4)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力度不足。班主任和辅导员对班级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相对于学生他们有着更加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但是大部分班主任和辅导员并不会主动找学生谈心,也很少主动召开班会,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班级管理工作内容较多,并且较为繁琐复杂,再加上班主任和辅导员还要授课,时间紧张,还要处理家庭琐事,没有时间和精力加强班级管理工作。
3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1)提高院系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和院系领导是各项活动的领导者和发起人,应该充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根据院系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文化建设计划,在计划的基础上指导各个班级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督促领导、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向其他院校学习,听取学生和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并且领导应定期深入班级检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2)教师做好引导工作。班主任和辅导员要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做好设计和计划工作,在院系和学校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任课教师除了授课以外,还要在院系的帮助下做好引导工作,让班级向健康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对任课教师来说,要对班级文化建设有充分且正确的认识,除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既要教书育人,又要用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改善班级学风。要提高教育质量,改善班级学风是至关重要的,优良的学风也是学生做人和求知的基础,学风不仅仅关系到学习,优良的学风还能够防止学生沉迷游戏,让生活更加充实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良好的学风还是培养学生优良品格的基础,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综上,对于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应做好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通过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能够塑造他们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优秀品格。
参考文献:
[1]王钰岚.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新课程研究,2015,(09):12.
[2]廖泽兴.浅谈大学班级文化建设[J].读书文摘,2014,(09):85.
篇5
一、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建设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备良好道德情感的学生会更加自信。其次,学生能够学会与人合作,懂得尊重他人。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中与他人友好相处,并且形成较强的独立性。通过有效的思政学习,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建立班级文化,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素养。在小学阶段,小学教师通过传统的授课方式来教授知识,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重视教学改革,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并且将思政教育知识渗透到课堂中,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采取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巩固自身良好的品质。在建设班级文化时,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小学生德育意识的发展以及“三观”的建立,所以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既要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还要将思政教育融入班级文化当中。所以,小学教师可以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教育途径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制订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改变传统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2]。教师要通过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给小学生传递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活自身的学习思维,从而确保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二、目前在建设农村小学班级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思政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
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政教育渗透不到位。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不仅仅是完成理论知识的教授,还需要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想。
(二)教学理念陈旧,缺少班级制度文化
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不重视思政教育的开展,导致思政育人功能无法发挥其作用。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再适应现代农村小学教育的要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并且制定明确的班级制度,要求学生在班级中严格遵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班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且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建设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的有效实践
(一)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明确建设目标
教师需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来进行思政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科学的班级文化的建设方法,进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学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发展的情况来制订、设计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与内容,让教师能够有效地在小学教学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因此,小学教师为了完成班级文化建设目标,需要对学生进行规划性的教学。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最有效的思政教育,进而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3]。所以,教师要及时挖掘有效的思政育人元素,并且将其灵活运用起来,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来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在小学课堂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同时,小学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充分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制订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来进行教学。
(二)开展有趣的班级文化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想得到理想的分数,还想得到老师的认可与鼓励。因此,农村小学教师要认识到赏识与鼓励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及时表扬学生。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班级活动来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同时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抓住教育契机,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促进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观察,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学习行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会让小学生放下心理的警惕,打开心结,并且欣然接受教师的帮助,从而及时改正不良的学习行为。多样化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枢纽,能让学生有机会去展现自己的才能,还能够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得到同伴的支持与鼓励。因此,小学课程中要融入班级活动,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在小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学习观念,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还可以鼓励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沟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
(三)做好顶层设计,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合理性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农村小学教学中,并且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和完善农村小学教学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纳入农村小学课程教学大纲,并且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合理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不同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明确文化建设目标,结合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资源,选择最优、最有效的举措来落实班级文化建设。学校的管理层需要高度重视小学课程的班级文化建设。除此之外,学校要开放多媒体教室,让教师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来开展有趣的班级文化活动。学校还可以为小学教师配置单独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学校在对班级文化活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质,并且潜移默化地纠正自身错误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班级文化评价体系[4]。首先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其次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相互支持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农村小学教师应以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有目的地制订建设目标及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积极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意识。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从而确保学生的潜力能够得到发挥。总之,只有不断地改善小学教学环境,创建和谐、优美的班级环境文化,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才能及时、顺利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成志,曾晓琴.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5).
[2]林艳丽.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浅析[J].散文百家(下),2014(12):152.
[3]张春燕.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6(3):38-39.
篇6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含义
班级文化建设指的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大学的班级文化就是具有班级专业特点的文化总和,是一个班级的精神象征。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一)环境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是师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地方,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健康、轻松地氛围进行学习。优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整洁的环境里才能进行思考与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二)制度文化建设
任何一个集体都有需要建立自己的制度,这种制度是在长期的磨合中形成的。大学班集体也是一样,需要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大学的生活相对比较自由,学生容易在散漫的环境中迷失自我,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大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就是对班级文化的反映,所以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活动文化建设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大学班级也是一样,除了上课的时间之外,学生聚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因此要通过一些班级文化活动将学生联系起来,通过文化活动建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互动。
(四)精神文化建设
大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人格和意识,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精神导向,树立健康的奋斗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的文化建设不仅仅只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就是对班级的布置,首先,教师的板报是重要的一部分,大学的班级板报不能只有图画,更多的是要用激励人心的语言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创新是物质文化的建设的前提,班级成员要定期对板报进行更新与完善,保证展示给大家的是最优质的文化内容。还有就是在班级设立一个读书角,每天都摆放一些图书让学生自由阅读。对大学生的宿舍也及时检查,墙上的画报不能只是明星,要形成富有创意的文化墙。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导向与激励作用
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对他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代,对事物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将会带领他们奔着远大的目标前进。积极向上的思想会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以饱满的姿态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将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步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陶冶情操的作用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大学生离开父母来到大学校园开始集体生活,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学生,因此,班级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在班级里,不免会受到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耳濡目染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因此,只有健康的班级文化才能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能量,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增强团结协作的作用
现在的社会单位强调的是集体的团结合作,个人的能力再强,不能与集体进行良好的配合,那么无法正常的进行工作,甚至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度。一个班级也是一样,无论是参加活动还是日常学习,都需要学生有团结协作的能力,有集体荣誉感。优秀的班级文化,是学生之间的团结友善,相互配合学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把集体的荣誉摆在首位,而不是想到自己。
(四)规范和约束作用
大学生虽说是成年人,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需要班规班训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因此,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提醒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影响,进而减少大学生做出有损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五)教育的作用教育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有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引领着学生的灵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每个同学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以正确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六)提升审美的作用
班级的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就是对班集体的建设,环境优美的班集体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班级的物质与精神装扮都是提升审美的过程,一切对班级建设有利的事都是美的事物,长久以来,自然会由内而外的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
四班级文化建设与专业特点的有效结合
(一)借鉴专业特色,开展班级文化
大学生的专业文化很重要,同时他们的精神世界也需要关注。二者必须要达到一个平衡,既不能忽视专业文化只搞文化建设,也不能只学习专业知识不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比如说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唱歌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的学习课程,同时,唱歌也是文娱活动,可以作为班级的文化建设活动。还有学设计的同学,可以进行简单的设计大赛,然后对作品进行展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主要就是各个班级要对自己进行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活动。
(二)结合职业特质建设班级文化
大学生将来是要就业的,大学的班级文化建设也是为了将来的工作打基础。因此,班主任可以提前把职业特质引入班级教育中去。这样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就会减少此方面问题的发生。
(三)与企业文化结合,建设班级文化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时,可以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很多时候进行的班级文化建设都是落实在口头上,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不愿意听,甚至不想去做。所以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到企业去进行学习,了解本专业在社会中涉及的文化项目,鼓励学生走到社会中去实践,去提高自己,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自己的长处。
(四)合理分配专业文化课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时间
大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与之前是不同的,他们是马上步入社会的成年人,班级建设是促进他们成长的一种精神文明建设,专业文化课的学习对他们也是十分的重要,因此,班主任要合理分配时间。专业课的学习是每天必须的,是一定要进行的训练,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长时间形成的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是慢慢形成的,班级文化活动既不能太频繁,也不能忽视,频率要适中,不能让学生厌烦。
(五)要创新班级文化建设
许多年来,班级文化建设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灌输,学生早就失去兴趣了。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有独立的意识和思想,对班级的文化建设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充分的尊重,要把学生的想法作为参考的重点。很多时候,大学生提出的想法由于过于新颖不被大家接受,这样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时间长了,他们就不愿意动脑思考,阻碍学习的能动性。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以创新的姿态开展班级文化活动。
(六)班主任要做好引领工作
无论任何时候班主任的引领指导作用对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举动都受班主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意识。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为他们长远的谋划,以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宏观的把控。
(七)利用网络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
网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现在的大学生上网就是聊天打游戏,很少做有用的事。但是我们可以将网络利用起来,在班级内部建立一个网站,开展一个议题,就叫“如何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大家集思广益,把平时不敢说的话都在上面表达出来,大家可以自由讨论,但是由于网络具有相对自由性,因此可以自由发挥,不会受到限制,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与专业特色的结合。
五衡量班级文化建设好坏的标准
(一)大家的参与热情
班级的文化建设不是班主任个人的事,也不是班干部的事,是所有班级成员的事。班级的文化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出谋划策,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创建出优质的班级文化。同时,与班级文化建设相关的文化活动,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而不是几个人的配合,参与度高才能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班级成员要积极配合班主任和班干部组织的活动,增加参与度。
(二)大家的接受程度
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受益人是大学生自己,因此,他们对班级文化的认可程度是衡量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很多时候,班级文化建设都是按照班主任的意愿进行的,没有与学生本身进行沟通交流,没有尊重学生的意愿,所以有很多大家不认可的地方,但是却碍于班主任的权威,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只是表面上的执行,实际上心理并没有接受。
(三)思想深入的程度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表面功夫,是真正对学生思想上的转变。班级的文化建设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学生才会受其影响,改变其行为,否则班级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意义。每个班级的文化建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是区别于其他班级的独特文化,是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
(四)社会实践的程度
检验班级文化的好坏,是通过大学生日常在生活中的表现来检验的。大学生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就反应了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再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脱离了班级成员的践行,将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通过班级成员的践行来检验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有重要的意义。
六结语
篇7
1.班级文化建设的德育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所采用的基本方式是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传授有关的德育知识。主要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要求他们掌握社会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应当承认,要求学生掌握道德规范是完全必要的,但仅仅做到这一点,停留在学生道德认识层面上是不够的。因为,当今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以及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念,都在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教师的枯燥空洞的说教,不再心悦诚服,有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德育本身是民族文化的产物,祖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正如西方人士所说:“如果人类想继续生存,那么他将不得不在时间上退回2500年去领受孔子的智慧。”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撷取思想精华,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文化专题活动。如:在班级中组织的中外名著阅读活动,提高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时时感染鞭策着学生,使民族传统得以发扬光大。这样一来,班级文化建设,使德育形式“立体化”,把平面的道理,化为立体的形象。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一部电影、一部小说给人的印象,常常比一堂政治课更深刻、更持久,就是因为文化建设在教育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是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精神动力。
2.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的作用
2.1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一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是在一定群体中,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持久的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而要实现这一效果,也依赖于班级文化的建设。
2.2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启发引导,就能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良好班级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在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中,正确的、合理的东西能得到肯定、弘扬,错误的、不良的东西则为大家所不齿。这样,正确的舆论和班风就会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可以说班级文化是创建班集体的血液,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没有班级文化就没有集体。
2.3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实现班级教育目标。 班集体是在实现班级教育目标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而组织相应的具体活动则是班集体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重要形式。只有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发展和完善。如果没有活动,学生就不会感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主动的关心集体,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而有了活动,学生则会精神焕发,并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团结和班集体的巩固与发展。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表现力强、可塑性强、思想丰富、思维活跃 。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培养一些正当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但减少了课间打闹事件的发生,还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成绩。尤其对那些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这一系列的班级文化建设能使他们从中找回了新的自我,使他们重新燃起了学习的热忱,使他们找回自信,从而实现差生到优秀学生的转化。
2.4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一般来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对本班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活动搞得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锻炼学生和学生干部组织的能力,在活动中体会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建并形成优秀班集体总是以协调一致的集体工作和有益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始的。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发现美. 感受美.热爱美.追求美的能力 ,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兴奋愉悦状态,潜意识更好地合作,使潜意识更经常地为学生生活服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服务。如果一个班级不开展或很少开展活动,它将没有生机和活力、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先进班集体。
3.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的功能。研究表明,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班级文化建设是以优雅的环境、生动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潜在的、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暗示。德国著名的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为人接受。”学生从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的暗示,常能使学生在不需任何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教育,自我调适,从而形成积极稳定的心理品质。其次,良好的文化环境带给学生的是清新愉悦、自由、和谐。它不仅使学生在更为广泛的时间、空间上了解社会、理解人生,而且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寄托,又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学生的心灵。这就有助于学生开阔思路、形成乐观向上的个性。另外,健康有益的班级文化,也是青年学生适度地自我表现和合理地进行心理渲泄的良好形式,对排解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紧张、忧郁的不良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创设多样情景,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可以了解人类进步的艰难历程,可以感受伟人及科学家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激起探究新知的兴趣和勇气。
3.3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文化传承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都将得到较大的提高。文化活动中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另外,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学生在获取各种知识的同时,也将接受着科学思想的薰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由此产生创新的动机与灵感。
3.4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能够营造宽松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人文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多维的。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展。
3.5 班级文化建设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品位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而学校应该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并在班级建设中得到体现,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升华学生的精神气质 。
做班主任的都希望按自己的理想去打造班级。接班之初,我真的感到我们班的学生与我的理想相去甚远。只说外在的表现吧,坐不正,站不直,课间追追打打,你的“不准”永远赶不上他那层出不穷的新花样。为了全面提升学生气质,我对学生进行“专业形象与行为礼仪”讲座与训练。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到十分好奇,同时也就毫无戒备地接受了老师的讲解,而且特别管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恪守几条准则:不让学生写检讨,不树反面典型,只看现在不问过去。我一直认为,向善向上是人的本能。随着环境的改变,一个学生不管以前如何,他总是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呵护学生这点小小的愿望。我承认我跟现在的孩子存在代沟,但作为老师,我必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影响、教育他们。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老师要尝试去接近学生,并被学生所接受。
篇8
班级文化是中小学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一是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虽然每个班级墙上都贴有奋斗目标,但都是类似于“文明 守纪 团结 好学”这样的“千班一面”,缺少班级个性,体现不出班级的精神文化;二是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绝大多数班级制定了“班级公约”,但在具体实施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三是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广大师生都很重视教室环境建设,都在努力做好环境美化工作,但学生的参与力度不够,环境育人的作用还未全部发挥;四是在班级活动文化建设方面,某些班主任片面地强调学习,把更多的目光放到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对活动重视程度差异较大,某些活动前期策划准备不充分,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班干部的策划、组织能力相对薄弱。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说到底,就是班级文化建设不同程度地沿袭传统的“以师为本”的思路和做法,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以生为本”是背道而驰的。为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构建“以生为本,激励赏识”的新型班级文化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二、全面把握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点
1.深化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
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优美而温馨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班主任应高度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和净化”:一是注重教室的卫生,二是重视教室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2.深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深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制度的实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的思考
从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激励赏识”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而且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因此,某些班主任把布置和更换黑板报、墙报的任务交给少数能写善画的学生。但是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如果对这些黑板报、墙报不感兴趣,那么再美再好的黑板报、墙报对于整个班级的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都有“把自己才能表现出来”的良好愿望,黑板报和墙报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为办好黑板报和墙报,充分发挥其作用,班主任应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从而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情感,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2.积极培育爱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而“爱心”的培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核心。班主任和学生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主体,而班主任则是班级情感文化的缔造者。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主任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母亲般的温暖,并产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情感氛围。其次,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真正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学生在学校、班级里懂得做人的道理,心理更健康和成熟,所以,学生应该在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的沐浴下成长。这种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应该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中的成员人人热爱集体,又被集体所爱;人人赞美别人,也被别人赞美。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丰富班级的情感文化。
3.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
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可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要。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活动、各种文体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交往的品质、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培养。班风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班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的。但是无论是近期目标,还是中期或远期目标,要真正成为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不是由班主任规定的,而是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与班级学生共同“协商”的结果。
四、紧扣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探索以“以生为本,激励赏识”班级管理模式的德育建设活动,构建相应的主题班级文化,我从以下途径或形式的活动开展进行构建:
1.设计班级名片,激励引领学生。
在这一活动中,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由班级的宣传委员出面组织设计小组,让班级里的同学自荐或推荐能手,最后确定了五人小组的名单。我把设计任务放心地交给了这个五人小组。这五人设计小组真不含糊,很快就把班级名片设计出来了:整个图案呈圆形,以淡蓝的底色,主题图案是帆船,张开的风帆呈“三”字形,与我们七(3)班的班号相符,寓意:青春与活力,远航。参与设计班级名片的五人小组的认真态度和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感动了全班同学。
班级名片的设计,彰显了班级个性,激励着学生发展,展示了班级风采。让大家都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做,人生只要有认真的态度,认真参与实践,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2.评选“班级之星”,发现树立典型。
为了发现、树立典型人物,我一直在发现并挖掘身边的这些人物。同时,很多同学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诉诸笔端,记录下了同学们别样的生活方式。为了使优秀同学的事迹发扬光大,也为了表彰先进,督促后进,特开展“班级之星”评选活动,每周开展“学习星”、“文明星”、“进步星”、“特长星”、“优干星”等五星评选,评选出自己心中的“星”,让这些星绽放亮光,照亮咱们前行的路;让这些“星火”终成燎原之势,燃烧咱们青春的激情,激励学生前行。
3.培养自信,体验快乐。
健康快乐永远是我们班的主题,也是学生人格整体发展的必备心理条件,我以这样的信念促使孩子们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事情,以开阔的心境包容和理解事物,以清醒的自信指导行为。会感恩、懂感激,在班级人际交往中体验“快乐、互助、友善、宽容、感恩”,良好的班级舆论正在逐步形成。
4.尊重学生,张扬个性。
篇9
渝北中学校历来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学校遵循“同华同实,卓尔不群”的校训,在“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育人为本,不断培育师生“同花同实、卓而不群”的精神,以传承和弘扬“莲华精神”,形成了“师为先、生为本、德为首、行为知”的育德理念和确立了“讲文明、塑理想、明三观、求卓越”的育德目标。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正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思路下展开,在实施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做了一些积极思考和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1、班级文化的内涵。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物质行为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第一、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师生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它包括班级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班级精神。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第二、班级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式。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职能就在于倡导和培育班级文化。第三,班级文化是随着班级的建立和发展而生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有无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2、班级文化的结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视隐形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中的隐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3、班级文化的教育价值。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它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并构成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内容。
(1)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并提供了彼此分享各自体验的环境与氛围。(2)班级文化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3)班级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4)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行为有诊断和矫正作用。(5)班级文化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
1、先进性原则――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规范。2、整体性原则――学校、班级中的任何一项工作、活动,都看成文化的积累,把班级文化建设的诸项工作融于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之中,达到育人的功效。3、自主性原则――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发展人的潜能,焕发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向上的精神,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把动机与行为方式统一起来,学会自己当家作主。
4、实践性原则――利用多种活动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二)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1、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每月进行“文明教室”评选。我校每间教室都标准化配置了一流设施,如宽敞明亮、空气畅通的教室、多媒体视听设备等,学校还为每间教室统一制作了张贴栏、班级文化展板。全校每个班主任认真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高质量的板报、醒目的班级奋斗目标、激励性标语、图书角等,加上绿色植物的点缀,教室里生机盎然,教室里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
2、构建班级行为文化,学校和班级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实践中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班主任还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班级文体友谊赛、兴趣小组、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学科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拓展想象的翅膀,尽情表现,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玩中学,学中玩”,让全班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
3、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拟定班级规章制度。班主任在新生年级时,根据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班级实际情况,组织班上全体同学设定班级目标、制定班级制度、形成班训。并通过反复引导和修正、实践,逐渐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4、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塑造班风和学风
(1)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重身教,勤言教,共同引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2)班主任树立了“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并践行“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3)班主任注重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4)通过开家长会、校讯通、家长联系簿、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篇10
一、探明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方法路径中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打造“准职业人”未来素质与技能
由于班级精神文化呈隐性、群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因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经过深入探究后,不难发现,它就是指班级全体成员理想文化,即对达成未来追求目标过程中的意志品质普遍达成的共识。相较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显性易懂,精神文化确实呈现得比较复杂,这就使得教师们普遍视建设班级精神文化为畏途。中职班级的精神文化带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准职业人”,让中职生在校不长的时间里,拥有“职业人”所需的素质与技能,这是中职班级文化的“灵魂”。班主任可以从两条途径着手去引导形成班级精神文化:一是通过寻找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中的亮点,从中发现其蕴含的“职业人”所需的素质与技能,自下而上总结;二是借助行业优秀人物,通过榜样学习,自上而下演绎。“借助活动平台,让集体亮点闪光”是我们经贸教学部优秀班主任建设班级精神文化的一个可靠切入点。具体做法是:班主任借助开学初熟悉新环境、军训和行为养成教育等活动平台,观察、了解学生,深入分析本班学情,找出班级成员在学习、生活、相处和活动中蕴含的做事做人中的亮点,然后做两个排序,一是亮点量化排序,二是亮点与未来从事职业素养关系密切度排序。选择排序最优的亮点后,以此亮点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做事、为人和道德追求目标为终点,探究出最为有效的通往终点目标所需的态度、精神、意志、行为等要求,将这些要求用充满鼓动性的、精炼优美的、朗朗上口的语言或精美的图片呈现到班级公约、祝福语、心愿条、班刊班报、黑板报、学习园地、读书角等物态文化载体中。至此,班级的精神文化就建成了。它是一种动态文化,会随着班情和学生的学业不断发展,但始终昂扬着向上的主旋律。这种把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和班级学生的精神诉求融为一体班级精神文化,能给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注入无限的精神力量,将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以最终达成学校的育人目标。
二、明晰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要领开展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提前拥有合格员工的素质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是为了约束和监督班级成员的行为,它将为本班学生提供一个具体可感的法制环境和行动指南,使学生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学会照章办事,承担一个班级成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奉行规章制度,是成为一个好公民和好员工的必备素质。中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呈现于学校规章制度里,如学生守则、班级公约、宿舍公约、操作规程等,使之成为中职生身边最具体可感的法制环境。法制的性质特征是“认同”和“遵守”,养成对身边制度文化的“认同”和“遵守”习惯,让毕业生尽快融入社会与企业。我们的学生大多在本省、本地区就业,“认同”和“适应”本省、本地区的行业企业文化,是企业对员工的最基本要求。我们经贸教学部在建设班级文化过程中,认真研究福建目前的企业行业文化特点,从中找出其规律的东西,并让它们呈现于标语、板报、图片物态文化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无声地引导学生去认识、理解和遵从,新生入学军训、行为礼仪、法治教育、专业介绍、组织学习学生守则并结业考试;日常半军事化封闭管理制度,都是为了让学生树立严格执行制度规章的理念。福建民营经济占据了地方经济四分之三以上的份额,民营经济实体企业文化大多欠缺,很多企业实施的其实就是老板文化、血缘文化、乡缘文化,这些特点决定了听话、服从的员工更受欢迎,更能赢得发展机会。
三、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开展班级行为文化建设———提升中职生养成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可以说,教育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被应试教育制度淘汰到中职校学生们,基本上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也不太好。班主任通过带领本班学生开展班级行为文化建设活动,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化、人际交往礼仪化、公共场所礼节化、实习操作制度化、理论学习互助化等措施,优化本班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归宿感。我们推行的学生自我管理班级和自我管理宿舍制度,正是在班级行为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如今已成为学生管理的一大亮点,且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与措施。这种管理模式使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由管变导、将绑化疏,师生关系因此更加和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大大增强,“班级管理、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班级管理走上良性循环轨道,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减轻了,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
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开展班级活动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始终坚持“活动育人”的方针,积极开展以班级为参赛单位的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根据班级参赛的组织、参与和结果评奖,评奖结果将成为班级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此举调动了班主任和学生的积极性,推动了班级活动文化建设的蓬勃开展。学校设计学生活动项目时,充分融技能性、知识性、团体性、趣味性和个性为一体,借开展活动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为了提高个人素质,也在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各班都成立了各式兴趣小组;同学们纷纷加入各类社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每学期一次技能节,设置了合唱比赛、文艺汇演、演讲、会计书写、营销演练、模拟企业经营沙盘比赛、计算机动漫设计、手抄报、电算会计、软硬笔书法等项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灵性;每年一次运动会,是一次对既合作又竞赛的企业文化的提前体验;青年志愿者协会、记者协会、青春文学社、英语角、学生自我服务中心给各类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我们经贸教学部通过学校平台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使之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
五、提高了班主任的育人水平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策划者、倡导者和组织者,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将决定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他的做人做事风格,将影响带动班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职学校要尽量选择“双师型”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方能更好地把企业文化融入到育人过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