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

展需求,应该采取何种生物教学策略,让生物教学更有效

呢?笔者结合多年初中生物教学实际,浅析了自己的几点

看法。

一、立足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除了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让学生能够终身学

习。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充分搜集和教材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

学有所获,学能应用。(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以课程标准为重要依据,并在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

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2)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深入理

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到更丰富的生物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植物的蒸腾作用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一颗玉米的质量和玉米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水分出发,当学生认识到一颗玉米一生吸收了较多水分却仅仅只有那么一点重量的时候,他们就会对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兴趣了。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有效性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教育教学应

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力量,促进教学质量和数量的共同提高。多媒体能够将理论化的教学内容演示成精彩纷呈的课件,并通过各种技术将知识有机地串接起来,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教学课件、视频音频、图文资料、图表数据库等,促进教学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既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创新,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张艳娥.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05).

篇2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初中生物学科没有得到足够应有的重视

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众多学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对于不参加中招考试的生物课重视不够,每周仅安排两课时课堂教学时间,其它时间不允许占用。辅助教学的教具、挂图、模型等更是不愿投资。实验仪器要么不愿买,要么上级配发了也是束之高阁。素质教育成了口号,致使初中生物基础教育陷入尴尬境地。

2.教师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

目前的中招考试中有专门的理化生实验考试,三门考试共仅占15分。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学校普遍存在实验室设备简陋,缺乏实验材料,准备实验嫌麻烦等因素,很多实验无法进行。只在实验考试前,突击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实验学习。再加上实验考试要求相对不严格,就更加纵容学校工作的功利性,靠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了一句空话。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由于生物没列入中考科目,上上下下都将其视为“副科”而打入“冷宫”。这样就造成了教师教学热情不高,极少生动讲解,不愿对课堂效果进行研究,固守陈旧的教学方法,甚至上课时不愿携带挂图、模型、生物标本等直观教具。教师的消极情绪又反过来刺激学生的厌学情绪,致使学生对生物课不重视,上课做别的学科的作业或复习中考科目。教师和学生的“负面”情绪相互影响,使原本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失去了魅力而枯燥无味。

二、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创新教育对策

要走出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困境,使初中生物教学赶上时代的步伐,也为高中生物教学打下基础,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做好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应当彻底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端正教学指导思想,从以“应试教学”为主的办学思路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文化知识的全面发展,切实从各个环节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应提高对生物学基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克服“短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观念,把生物课放在应有的位置,采取积极措施改变教学现状,以尽快扭转目前生物基础教育被动局面。

2.通过考试制度的改革实现生物学科的改革

提高国民的生物学素质,培养生物高科技人才,就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考试就是指挥棒”。不考,就不会引起重视。如果把生物学科纳入中考,并与理、化等学科并驾齐驱,学校、家长、老师、学生都会对生物重视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广大生物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全身心投入到生物教学中,还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增加对生物教学设施投资,改善办学条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并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自然学科。首先,要增加??验设施,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足开齐实验,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普遍接受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为课堂教学提供内容配套的直观教具。其次,开辟生物园地,通过科技活动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根据学生的志趣和爱好,组织课外科技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专题研究,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4.改进初中生物教材,切实普及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求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县以下的基础教育贯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特别是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目前,农村有相当部分初中毕业生要加入广大农民以科技为支柱脱贫致富的行列,他们就业前的素质如何至关重要。生物学教学的改革要适应这一需要,教学大纲和教材要进行改革,在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对农村初中生物课程适当增加种植、养殖、医药卫生等教学内容和实用技术,相应增加课时比例。

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复习;兴趣;基础;有效性

初中生物复习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比较伤脑筋的事情。对于初中生物的复习,许多教师还没有把握住要点。有的教师在复习的时候,仅仅是把学过的知识重新讲一遍,表面上看是梳理知识点,但实际上却不符合复习的要求;也有的教师喜欢用题海战术,企图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但对于难点、重点,学生依然搞不清楚,达不到复习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复习的时候,方法要适当,既要解放学生,又要解放教师,真正发挥出复习的成果和功效。

一、重视学生心理,提高复习兴趣

兴趣是做事的敲门砖,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将会是一种煎熬和折磨。对于新课,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复习课,则更需要学生的兴趣为支撑。但是复习课不比上新课,知识点都已经讲述过,所以难点就在于如何用已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在复习前,只有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知识掌握状况做全面的了解,才能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教师和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能从中得到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重视这项工作,因为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分析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能否制订出正确的复习目标和教学策略。

例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知识掌握的也比较扎实,所以对复习不重视;有些学生是糊里糊涂、半懂半不懂,不知道从哪去复习;也有学生本来学习就不认真,自甘落后,复习与不复习都一样,反正是听不懂也不想听。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教师用一贯式的覆盖法,将复习内容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反而会遭到学生的反感,或者说复习根本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可行的方法就是对全体学生的知识结构做一个摸底调查,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着重拿出来讲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复习中去。

二、遵循“课标”要求,吃透教材,制订计划

1. 心有课标

(1)新课标对于初中生物的复习内容和范围都有着具体的要求,所以复习的时候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制订复习内容。

(2)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生物试卷体现的是一种基础性和导向性,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把这两点结合制订出的复习计划和教学内容,必将是事半功倍的。

2. 制订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对于复习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根据新课标所确定的复习内容,从基础知识、思维训练、能力提升三个方面着手,制订出三个层次的复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复习形式:复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最普遍的有讲、练、评三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要点,其中“讲”注重的是精讲,抓住知识点的本质和要领,避免出现无效的讲解;“练”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并不是用题海战术来蒙题;“评”则是教师根据习题和测试卷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要让学生弄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立足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基础,是初中生物课本中所展现的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初中生物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但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对此,我们制订复习内容应立足于书本,立足于基础知识,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训练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生物学与别的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频繁,如果复习时没有一个成型的体系,就会显得非常杂乱。所以,复习时可以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把每一章的知识点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比较、串联,使知识系统化。

另外,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常用比较法,例如将体循环和肺循环进行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比较等,这样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去弄懂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便于知识点的记忆。

四、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我们反对题海训练,但是定量的习题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不能免除的。因为只有教师讲,学生不练,达不到巩固的效果;学生光练,教师不讲,学生自然会陷入迷惘,所以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讲练结合,达到交替巩固的效果。

对于习题的设置,也需要教师认真安排,目的就在于提高习题练习的质量和学生反馈的质量。习题设置不合理,学生练习效果不好,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会很模糊,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而实际上学生也只是懵懂。对于习题,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

(1)精选习题。既然是精选,题目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题量一定要适中,既能突出重点知识,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以便通过习题检测出学生真实的水平,从而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或者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重点的训练。

(2)重视练习的检测。把练习变成检测练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简单地说,教师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这些共性问题,还有一些难点问题。对于这一工作,难点不在于能力,而是思想问题,因为这项工作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很多情况下,教师在复习阶段的初期会这样做,复习的效果很明显,但是却不能在复习全程都坚持这样。

总之,复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现行水平,在考试中拿到高分。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应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帮助学生把初中生物课本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抓住主线内容和重点内容展开复习。同时要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复习的作用,提高复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孔海艳.谈初中生物学中考专题复习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1(10).

[2]李有卓.初中生物复习的思考[J].商情,2011(28).

篇4

生物作为初中的主要学科,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而近年来初中生物教学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的整体教学质量。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并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将对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参与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简单的实验。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能力,而参与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的专业知识。通过参与式教学的开展,能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课本上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理论知识的重难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记忆,还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在开展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生物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并让学生自己完成生物实验的全过程。而在学生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且让学生对教师的传统看法得到转变,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长时间的参与式教学中,学生将会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完成生物知识的学习。

(三)让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中,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单向地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必要的沟通,不仅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还会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固定,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但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将能更好地向教师请求帮助。长时间的参与式教学将能让学生积极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会因为别人都能解决而假装自己也懂。其实,参与式教学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主,所以在开展参与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积极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开展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让学生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明白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学生自身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学生自己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习的趣味性,从而避免学生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时候感觉到枯燥,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

(二)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开展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在学习氛围较好的情况下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还能让学生在相互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所以教师在开展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更好地开展学习,并且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减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任务量,让其有更多的实践去掌握学生需要的,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在开展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课堂小组的讨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观点,并得到综合性较强的答案。在学生完成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得到的答案进行点评,对学生观点的正确性进行评判,并帮助学生整理思维以找到错误的原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之间的感情得到培养,还能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生物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掌握生物学习的方法。而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生物学习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相关现象的观察掌握加深对生物知识的印象。教师在开展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已达到提升生物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直观教学 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言语直观 初中生物教学

我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一个年头。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从一名“在校学生”逐渐转变为一名“在职教师”,顺利地完成了初二生物的教学任务,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做了一定的课后反思工作。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年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关于直观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一定的教学内容作用于学生,使其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活动。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是将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经过重组,建构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知识直观”是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直观教学也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1]可见,直观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并接受新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但其抽象逻辑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能否在课堂上运用好“直观性原则”,将显著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观教学的方式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2—3]。实物直观是指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获得的感性认识与实际事物联系密切,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但是,实物直观往往很难直接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属性,需要学习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模象直观能够很好地避免实物直观存在的这个问题。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对事物的模拟形象(即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拟形象并非事物的原始面貌,而是经过一定加工后的事物面貌,能够鲜明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忽略其非本质属性,使得原本比较“朦胧”的事物变得清晰而易于接受。初中生物课程学习的是生命世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要求学生既能掌握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又能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处理好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关系,只有将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相结合,才能较好地使学生掌握生物规律的普遍性和生命世界的多样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在初中生物相关章节教学中的结合运用。

图1 心脏结构示意图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哺乳动物心脏的结构及出入心脏的血管和血流的情况。这个内容对于理解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十分重要,但知识比较抽象,初学时不易准确掌握。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运用模象直观法,将比较复杂的心脏及其周边血管的结构简化为一幅平面图(如左图所示),图中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心脏及周边血管的主要结构特点:左右心不相通,心房与同侧心室相通,血液在瓣膜的控制下由心房单向流入同侧心室。对于出入心脏的血管,可用红粉笔画出动脉血管,用蓝粉笔画出静脉血管,而用红色箭头和蓝色箭头分别表示血管中血液的性质(动脉血液还是静脉血液)及血流的方向。结合这张平面图,进行全身血液循环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这一相对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心脏及其周边血管的主要结构要点,又能顺利完成“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这一难点的突破。但是,平面图毕竟只是对心脏具体结构的一种简化和抽象,没有哪个真实的心脏是像平面图上画的那样的。当学生通过模象直观认识了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后,教师应通过实物直观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心脏结构。例如观察和解剖猪的心脏。若条件不允许,则可以让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模型。只有将模象与实物相结合,才能真正完善学生对心脏结构的认识。

又如,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第21章,涉及有关遗传规律的内容。尽管初中阶段涉及的遗传规律比较简单,但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而言,仍然比较抽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尚未学习有关概率的知识,因此对于遗传概率的计算尤其显得不知如何下手。因此,笔者在进行有关遗传规律的教学时,采取了一些简单的直观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就地取材,用红绿两支粉笔,分别代表成对存在的等位基因。利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既可以模拟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存在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开,又可以模拟受精之后基因发生重组的所有可能,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模拟遗传概率的简单计算。这样的直观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彼此分离,以及受精时带有不同等位基因的配子自由组合这一抽象问题具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有关遗传概率的计算。类似的直观教学方法还可以运用于“人类性别决定”的教学,使学生对性别决定的实质有比较直观而准确的认识。

初中生物课程中有一些内容,不太容易甚至根本不可能运用“实物直观”进行教学,例如有关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内容。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是生物学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内容无法通过直接的观察、再现来进行直观教学,因此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当重视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做过的重要实验,例如巴斯德鹅颈管实验、米勒实验等,以及探究生物进化历程时发现的重要进化证据,如重要的化石等。将这些重要的实验或证据以图片、视频等模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比较直观地掌握这些知识。

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设计,课都是由教师来上的,因此,教师言语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正如一部好书,不仅需要知识丰富,论证严密,更需要通俗易懂,易于被读者接受。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在于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多少内容,更在于学生在一节课里接受了多少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用直观、易于接受的而又不失科学、严谨的语言进行教学。“言语直观”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思考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还要思考如何用生动、直观的语言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更认真、细致,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呈现生动、直观、易于接受的教学过程。

以上便是我对直观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优化

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课堂的导入。教师课堂导入效果好,学生就会充满了学习的兴趣,更好地进入到生物探索中。若是教师的导入枯燥无味,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了生物学习的兴趣,生物课堂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导入的效果,提升学生参与生物教学的积极性。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初中生物教学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带领着同学进行以前相关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迁移,从而引发生物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进行复习导入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其次,教师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为学生思考提供方向和思路;第三,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够向新知识进行靠拢。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提高生物知识的系统性,对初中生学习生物非常重要。

二、生活常识导入法

初中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生活常识,并且对生活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了解。生活常识导入法就是建立在初中生的生活常识中。教师使用生活常识导入法的时候,注意选择的生活现象和学生的生活相近,学生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选择那些不知道的事件。教师列举的例子越是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越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生活常识导入法还会增强学生细心观察的程度,学生会主动地了解生活中相关的现象,加强生物的生活性。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课堂导入:“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接受各种疫苗的注射,有的同学打过乙肝疫苗,有的同学打过狂犬疫苗,你们知道这些疫苗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主要的作用吗?我们今天就是要讲述疫苗的发挥机能――特异性免疫。”教师通过这样的描述,就可以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心,自然地进入到生物学习过程中。

三、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主要是将要学习的生物知识和情境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合适的环境中了解生物知识的本质。例如,教师在讲述食物链的相关章节时,就可以带领着同学们来到教室外面,观察花园中各种鲜花盛开的景象。教师就要在合适的情境中进行适当地引导:“同学们,咱们面前的花儿这么漂亮,你们能够看见花儿上面的小虫子么?花儿想要盛开的更加美丽,就需要杀虫,那么在自然界中谁是虫子的天敌呢?天空的鸟儿吃了虫子以后,还会不会被其他的动物吃掉呢?”教师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递进,就可以让学生领会到食物链的层次关系,对生物链的学习提高了兴趣。

四、实验导入法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生物实验能够深刻地揭示生物的本质,让各种生物关系更加真实化,让学生更加透彻地进行生物学习。教师在进行实验导入法时,要注意生物实验应该具有典型性,能够真实地反映生物的本质。教师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课堂的引入,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神关注生物实验的进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生物圈的细菌课堂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将实验室培养的菌种带到教室中,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细菌的生活环境。为了方便学生细致观察,教师还要带着显微镜,将这些平常看不见的细菌真实地展露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了解不一样的世界。

五、故事导入法

初中生因为课程数量众多,很难有精力进行生物的探究工作。教师要想办法提高生物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从心底喜欢上生物的研究学习。故事导入法在生物教学中经常使用,生物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生物故事,能增强生物的内涵,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习生物。故事导入法可以让生物教学的开始就充满了趣味性,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就能够认真地听讲。

例如,教师在进行细胞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讲述细胞的发现过程,细胞在被发现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趣事。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细胞是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的。学生在故事演绎的过程中,就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知识,增强了生物学习的兴趣。

六、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进行生物课堂的导入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物圈中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很多有趣的现象。

例如,植物种子的生根发芽的过程,蚂蚁们之间的交流方式,细菌的生长环境等,这些微观的现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生物变得更加有魅力。学生在观看了这些微观视频之后,眼界得到了拓展,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全新的认知。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生物课堂的深层次教学引导,通过观察森林系统的繁殖,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通过观察江河湖泊的流动魅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通过了解生物圈各个环节中生物的作用,树立保护自然系统平衡的思想。

初中生物课堂的导入非常关键,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优化。通过复习导入法、生活常识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多媒体设备导入法等多种导入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生物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生物知识,提升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宏伟.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艺术[J].学周刊, 2012(6).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学习态度、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要学好初中生物,光是上课听讲还是不够的,教会学生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近几年来,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创新的启蒙教育,本学期仍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争取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初中生物学,只听在课堂上是不够的,要教给学生有一个合适的学习方法,掌握基本知识点, “第一记忆力,理解力” 。生物学是身体,学习与环境主体之间(植物,动物,自然)的正确认识,也注重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知识体系。学习初中生物一定要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可以多看看书,找找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生物教学的互动平台,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看笔记教参,做练习―对教参中课外部分多加思考,无法理解的记录下来,问老师,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方法有两个,一是归纳,二是做题。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的行动,结果和动机是激励人们采取行动的权力。首先讲讲归纳,这是教学中最推崇的方法。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掌握基本知识要点,要“先记忆,后理解”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其实生物看起来简单,学起来内容多,但却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系统的;生物题一般只难在设计性实验那一块,在于掌握实验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要学好生物一定要好好理解,比如有丝分裂这么一个现象,正常是个什么进程,可能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错误,DNA各阶段状态都要自己理解清楚后还要想象一下,就更形象了。

掌握知识的基本点,以“第一记忆,理解”与学习科学,生物学,所以学生们只有在记住这些名词,术语很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这就是所谓的“第一记忆,理解“ 。事实上,生物看起来简单,学习更多的内容,但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系统;生物学问题一般很难设计实验,一个是掌握基本的规则,基本的实验方法。为了学习生物学,必须正确理解,比如有丝分裂,这样的现象,正常的是什么样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在什么时候, DNA的状态,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理解去想象,更多的图像是什么错误。生物学教学首先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例如,开始给学生生物课上,可以谈谈两者之间的“生物科学和我们之间的关系” 。 例如,让学生探索我们进入严重的粮食问题,人口增长,有效地解决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的产品,以及最近,南方医科大学,最新启动的粮食问题“中国数字人男1号”教学,使学生想说谈课本的内容有一个一般的理解和愿景。2.生物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计算机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教学,但绝对不能取代实验教学。教学节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只有艺术地处理各种媒体呈现的频率、速度,每次呈现时间长短、各种媒体的交叉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效能。例如一种媒体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内容较轻松与紧张的画面应穿行,有张有弛才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观察和思考的余地。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误认为:这堂课用多媒体课件了,板书能不写就不写了,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其实,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使教师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任意修改板书,这一传统教学手段的特色功能是多媒体无法完全取代的。

最后要巩固练习:按照基本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结合练习题,一边做,一边梳理自己的知识并记忆。做题时,应该有信心,千万不可一味依赖于答案。在做题的过程中,同时可检查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漏洞,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争取将每道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再复习一次。错题整理,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上面介绍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不仅适用于学习生物,也适用于学习其他科目,当然要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而不断改良。学习方法,像知识归纳,是要花很多时间和心血的,每个学生都不是天生的十分聪明,所以只有用更多的勤奋来收获更多的知识。勤奋、付出,是每一个求学的人都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周玉平.生物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篇8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先行组织者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通过一系列事实、概念、联系和原理来逐步揭示自然界中的基本规律。生物学知识是由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构成的庞大的动态网络,各个概念间按照逻辑关系,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差异,生物又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就决定着在学习生物过程中要掌握大量的生活常识,而初中生对于生物常识又很欠缺。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形成并掌握生物科学概念,并且在掌握的基础上学会迁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已达到有意义学习。

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1.1“先行组织者”的内涵

“先行组织者”是由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最先提出的,他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中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其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经存在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任意性的实质性联系。这就要求要想达到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才能与新知识进行联系,达到旧知识的改造,以获得新知识。而在初中生的认知结构中缺乏这种能够改造的旧知识,或者不善于将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教学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通过呈现“组织者”,给学习者已知的东西和需要知道的东西架构起一道知识的桥梁,使之有效地学习新材料。因此,“先行组织者”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引导性材料。

随着对“先行组织者”的深入研究和不断的完善,研究者们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了“组织者”的概念,这种“组织者”可以放在要学习的资料之前(先行组织者),也可放在学习资料之后呈现。这就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更系统的方法论,“组织者”可以高于学习的材料,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可是具体概念,低于原学习材料,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的能力。

1.2“先行组织者”的类型

这种“组织者”可根据不同方式分类。根据组织者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也可根据呈现形式分为以语言指导形式呈现即语言及直观视觉形式呈现即图片、模型、动画和实验。

那这些不同类型的组织之又如何应用中初中生物教学中呢?如陈述性组织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初中生物人教版第八单元的传染病和免疫中的疫苗免疫,在学习前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同学们有没有打过预防针,觉得疼吗?”引导学生回忆,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疫苗免疫的相关知识,并接着提问“为什么要接种疫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疫苗免疫的作用和现实意义。比较性组织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起到支架和桥梁作用,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内容的异同、区别与联系进行思考和辨别,从而促进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在学习脊椎动物中爬行动物纲的特征时,可以通过已经学习的两栖动物纲的特征作为引导性材料,通过比较爬行纲与两栖纲在生活环境的不同,进而得出其在呼吸、生殖和发育上更为进化,让学生在掌握爬行纲的特征时也强化了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两栖纲的特征。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讲解植物参加水循环这这一节课时,在导管和筛管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前可以在课前展示植物维管束的泡沫立体模型,引导学生区分维管束中的导管筛管的不同结构,根据已学的导管和筛管的作用,进而讲解根吸收水分和茎对水分的运输有什么样的联系,利用的组织者就是模型形式的组织者。利用这一组织者不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也促进新旧知识的链接和构建。在讲授细胞膜的结构和作用时,仅仅依靠教师对于细胞膜的描绘,学生很难理解这层肉眼看不见的生物膜,而卵黄膜是一种特殊的生物膜,因此,可以在讲授细胞膜这一内容前将生鸡蛋打在培养皿中,让学生通过感官和触觉来观察和感受卵黄膜,引入“生物膜”的概念,教师再进一步讲解细胞膜的作用时就不难理解了。这就是利用演示实验组织者。

在利用不同的“组织者”时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时机呈现,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有时前于学习资料呈现就可以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类比,拓展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时可以在学习资料后呈现,可以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不断地补充新内容,以期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

2“先行组织者”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实施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呈现先行组织者,详细讲解组织者,引起学生的注意,阐明课程目标,确认问题最本质的属性,促进学生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意识;其次,呈现新资料,在呈现过程中提出学习任务或学习材料,可以通过讲授、讨论、影片和实验的方法,其目的是明确新材料和组织者的逻辑关系;最后综合贯通,使认知结构得到加强,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程序。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科学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并且学会迁移。下面我们就用具体的实例来分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应用。

在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对于这种抽象的知识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在讲解时利用“先行组织者”加以辅助教学。首先应呈现“组织者”,可以是图片形式也可以是短片形式,由于学生对于原始地球缺乏了解,所以,可以通过呈现原始地球表面的情况的短片,并进行讲解原始地球的一些特点,结合学生了解的现在地球的状况,来对比原始地球和现在有什么区别,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原始地球的状况,而且能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给出本节课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让学生有根据地去思考学习,然后让学生类比现在地球上的生命要想存活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在原始地球能够满足吗?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经有生命存活的条件,进而能够思考原始地球具有哪些条件支持生命的存在。这样,有了先行组织者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相联系和贯通,在接下来的讲授生命的起源过程就不难理解了。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到的组织者类型不仅有陈述性组织者,也有其他类型的组织者。“组织者”也可放在学习资料之后呈现,这样可以在教师讲解原始地球形成生命的过程之后呈现原始地球条件的短片,帮助学生扫除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能够更有目的性地在短片中寻找支持生命起源的条件,强化所学知识。因此,教学实践证明可以通过组织者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3小结

在生物中的“先行组织者”的运用形式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为了达到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生物知识博大精深,让学生记住曾学过的所有内容是不现实的,但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能够培养的。因此,生物“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比较能力,促进学生生物概念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笑微.“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对高中生物知识学习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

篇9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过程中得以产生和发展,又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所以,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鉴于此,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地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顺利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学以致用”时,将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渴望,引发学生强大的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之前,可以先根据教材相关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前调查作业”,即通过多媒体出示“舌两侧能上卷”和“舌两侧不能上卷”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能上卷的为显性性状,不能上卷的为隐性性状,然后布置学生回家进行“家庭调查和分析”,以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调查分析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可以正确分析某些遗传现象,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课堂上将要共同探讨的课题“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遗传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在展示相关的资料或图片后,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交流。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然后提出疑问:“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白化病对肤色正常是什么性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那么,患白化病和肤色正常的概率各是多少?……在社会人群中,具有什么关系的人更有可能带有相同的致病基因?……法律为何禁止近亲结婚?……”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就地选取背景材料,并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串,为学生创设了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生物现象的探究式教学情境,有效唤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难点成为学习兴趣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做好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活动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生物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探究能力,并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浓厚的生物学习兴趣。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生物教材中加大了实验教学所占的比例,由此可见,新课标重视培养中学生的实验能力。但是,现行教材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内容还是显得比较缺乏,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在教会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的生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自己进行生物实验,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熟悉的生物(如豌豆、玉米、老鼠等)作为实验材料做遗传学的生物实验。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种植纯种黄色玉米(可以种在花盆里),当玉米长成高大植株后,观察穗上的性状,利用遗传学理论进行思考和分析,还可以提交讨论,以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最终达到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的。

三、温故而知新,降低教学难度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畏学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高中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是建立在初中生物知识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高中生物教材与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在的衔接问题,在初中生物基础知识与高中生物新学内容之间架设连接的桥梁,从而实现从初中生物到高中生物的“顺利正迁移”。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遗传和染色体》这一章节时,可以先将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知识作一下回顾,为进一步学习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遗传学的原理和规律作好铺垫。此外,教师在讲授高中生物的遗传学部分的“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时,将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数学知识中概率和统计方面的相关内容,而在讲授DNA的结构时,又将涉及物理的力学知识和化学的物质结构等内容。因此,当教学内容需要以前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时,教师应提前“架好桥梁”,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课堂讲解 目标 兴趣 语言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尽量减少教师的课堂讲解,以便增加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当然是遵循教学规律的。但是,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因此不敢讲解,该讲解而不讲解,就有点因噎废食的味道了。减少讲解并不意味着不讲解,或者降低讲解要求;相反,对教师的讲解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精讲和优讲就变得尤为重要。初中生物学科的许多知识是需要讲解的,教师必须理直气壮地讲解,而如何优化课堂讲解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明确目标

要优化课堂讲解,必须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是否该讲解,该讲解多少为宜。美国认知学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同化论”,为讲解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新旧知识间的同化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这种方式加以实现。“同化论”提出了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重点概念,而且有意义学习必须通过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这种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就是新旧意义上的同化,通过认知同化形成更高一层的认知结构。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重点观念,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观念,就需要教师的讲解。例如,学习《种子的结构》,就会讲到下列知识点: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这些基本的概念只有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去理解。在这种课堂讲解模式中,教师讲解的关键在于把原有概念的内涵及其联系进行归纳、综合,加工、概括出新的概念,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二、精通教材

要优化课堂讲解,教师首先要丰富自身的学识,成为本学科的专家型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功底,不仅对教材内容精通熟练,而且要做到精细、准确、到位,既要掌握生物学科的传统知识,更要了解生物学科的前沿知识,对本学科内容在整体上烂熟于心,才能举重若轻。例如基因工程、代谢与调节、生态、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近几年中考中考察到的知识,如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探究过程,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萨顿的假说及类比推理法,促胰液素的发现,胚胎工程、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等,教师一定要提前学习掌握,在教学中予以重视,务求理解清楚熟练,才能在课堂讲解中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

三、激发兴趣

课堂讲解把握不好,往往是枯燥的,学生听不进去很正常。要使学生听得明白、听得有趣,还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既充分吃透课本,发挥课本主导作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点,正确分析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又能注重生物学理论的探索过程,力争把课本读薄,把知识积厚,这样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顺导性情,激发起学生的听课兴趣。要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趣味性,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妙趣横生的生物小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亲历实验并掌握解离、染色、观察等操作方法,就容易得出正确答案。利用实验教学,不仅要加强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的理解,还应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有了实验的基础和积累,教师讲课时信手拈来,让学生兴趣盎然,有积极探索的欲望。要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的实用性,讲解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生物,从而乐学不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但是经历不是复制,如何很好地经历,需有教师讲解的引导,才能经历得充分、体会得深刻。

四、修炼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