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7 20:0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成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作为职中班主任,应该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针对这方面的教育,进行了一些浅的研究。
关键词:养成教育 规则 好习惯 人格
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而言,一进校就要求他们思想进步,行为优秀,只能说是做老师的自寻烦恼。如果说要用严厉和残酷的方法,或者说不停得唠叨,逼着他们去接受教育,则无疑是揠苗助长,结果适得其反。不能因为这些,就觉得职业中学的学生不好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职中班主任,要懂得因材施教。职业中学的学生,最需要培养的,不是思想,不是行为,而是习惯。由于一直以来沿用坏习惯,所以职中学生才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爱幻想,思想极端,不思进取。而要改掉坏习惯,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习惯需要养成。就算是坏习惯,都不是一天形成,更别说好习惯,要养成则难上加难。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班主任,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学生,在我不断思考总结下,我发现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是很重要的。而且,养成一个好习惯,甚至会带动学生自觉形成第二个,第三个好习惯。难怪有俗语说:好习惯和好习惯是朋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当班主任的持之以恒,日积月累,那么下面我就简单说几点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些体会。
第一,用高标准来给学生定规则,明确自己的要求。
学生进校后,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为学生拟定一个适合他们的规则。就像一个国家,没有法律的约束是不行的。一个班级,也首先要有班规。规则一定要定得细,并且一定要可实行,不能走形式。比如每天早上几点到校,在校需要做什么,禁止做什么,都要由班主任来明确要求,不能含含糊糊。
同时,也不能为了民主,就把定规则的权利交给学生,因为学生不了解学校的要求,更不会自己主动严格要求自己。这些规则,每一条,目的都要是为了给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不能不符合实际,过于苛刻。太苛刻的规则,等于没规则。所以这些规则,需要班主任在自己的工作中去总结经验,寻找那些适合自己学生的。比如我的规则中有一条:每次离开课桌时,凳子必须整齐摆放到桌子下,桌上必须没有任何物品,抽屉里必须整齐卫生。这条规则看上去太细,像要求幼儿园的小朋友,但是对于职中学生非常实用。因为他们也许从幼儿园开始,就没有去养成这些习惯。所以刚开始没有一个人会收拾个人卫生,到最后每个人都做得很整洁。这就是规则养成一个人的好习惯的特例。
第二,解释清楚每条规则的目的,让学生不抵触。
有了规则,为了让学生执行,作为班主任我会逐条向学生讲解我的目的,我的初衷,以及本条规则对他们的好处。这点很重要,有的班主任忘记这一条,让学生心生怨恨。职中学生很懂道理,他们觉得对的就会去做,他们觉得你没道理,你怎么威逼利诱都不会做,或者说做得敷衍了事。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让他们明白你的苦心,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去接受。比如我定的有一条规则:不能向别人借钱,也不能借钱给别人。这条很多学生不理解,他们觉得借钱给别人是出于对别人的帮助,但他们并没有自己赚钱的能力,往往会因此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在我以前当班主任的过程中,就发现了这一问题。这时候,做适当的解释和教育,用一些实例去说明,告诉他们这条规则的好处,并且在班上反复强调,最后全班学生都接受了,推行下去也非常容易了。
第三,每条规则都要有实际奖惩措施。
没有奖惩措施的规则,形同虚设。对学生,不能用道德观念和传统等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来引导他们。当他们做了,错了,没有惩罚,则失去了拟定规则的意义。我是采取每条规则都用操行分来对他们进行约束。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扣多少分,由他们自己定,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二是平时一定要公平,并且持之以恒,不能今天扣,明天不扣,有人扣得多,有人扣得少。并且必须把操行分作为最终评定学生操行的标准,让大家重视分数,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其实除了操行分,还可以采取工资制的模式,把操行分变成工资,扣操行分改成扣工资,每个月的工资可以兑换小礼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提前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总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实行奖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竞争的环境里,自觉培养好习惯。
第四,要派专人来监督管理,并随时随地监管。
每条规则,都要有专人来监督管理,扣分加分。这些事情不可能全由班主任来做,不然不仅班主任承受不了,而且当班主任不在的时候,规则也成了黑洞。要养成学生的好习惯,就要做到随时随地都有监管,所以要把责任下放给学生。这时候就需要找得力的有责任感的小助手,班干部,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并且把每一条规则的监督责任细分给他们。通过小助手的记录和打分情况,每天都对学生们的行为进行点评,对表现得好的不要吝惜赏识教育,对扣分多的,也不要忘了批评提醒。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行为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后,会在这些方面自己多关注,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第五,养成教育要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这点之所以我要提出来,是因为养成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培养学生完整良好的习惯和人格。如果在培养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最终会成为失败的教育。所以让学生自信,快乐,也是必要的。所以在监管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互相监督,共同监督。这就需要在监督的小助手上下工夫。我的方法是轮流制,也就是让全班都有事做,把学生分成三部分,组成三个领导班子,每个月轮换一次。这样每个学生都受到了班干部的培训,也让他们除了被监督,也有监督别人的机会。那么在监督别人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这也为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总之,“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我相信职中学生不是不好教的学生,如果去了解他们,接近他们,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他们以后一定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篇2
提高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主要是依靠教师的指导。为此,应切实重视抓好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尤其要重视提高教师对落实《规范》的认识。在落实《规范》中将思想统一到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体。日常《规范》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包含人类传统和人类优良品质的复杂的道德体系,是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简化为具有明显行为标志的伦理纲要。“听腻了”,正说明我们长期停留在口头说教阶段而忽视了行为的养成,应当把“讲”的过程深化为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的过程。《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知”是简单的(这里指口述或背诵而言,彻底的“知”应指真正理解其复杂的道德内涵)。“行”则困难得多,所谓“困难”主要是难在持续不断,难在养成习惯。实践告诉我们:时断时续的教育结果往往是功败垂成。
(2)落实《规范》需要全体教育者形成“合力”。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只是分工不同,培养学生的大目标都是完全一致的,班主任抓了行为规范,为任课教师上课创造了条件;任课教师以自己的良好习惯影响学生,并时时配合班主任抓好行为规范,又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方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行为规范较快地影响到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认真品味“养成”二字,可以认识到,它就是连续的、一贯的,而决不是时续时断的。
(3)落实行为规范与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落实《规范》中关于“学习方面”的准则,实际上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对于大多数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应当在抓学习成绩的过程中落实《规范》,应从落实《规范》的实际行动中要学习成绩,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讲究养成教育的方法。养成教育的方法论,首先要求我们必须端正指导思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行为表现,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讲求养成教育的方法,努力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
(1)定时专一法。行为规范的内容广泛,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次训练达到要求。可定时重点抓“一”条(专一),要求学生对照《规范》,努力改正“一”个缺点。只有目标专一,才便于强化训练,也易于见到成效。第8条规定:“不挑吃穿,不乱花钱,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要节约水电。”在进行教育时要求学生对照这一条,进行检查。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爱护学习用品”这一具体的“点”上。如,有一学生有十几支圆珠笔,经常乱丢。集中了一条后,他主动把多余的圆珠笔放回家中,只带一支到课堂上;这时,教师给予表扬,使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纷纷仿效。
(2)分类突破法。在落实《规范》的过程中,学生既有菜性的问题,也有个性的问题,有落实起来感到困难的答款,也有落实起来相对容易的条款。对共性的、难以落实的条款,可组织学生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或由教师把《规范》分解成具体细致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行为目标”或“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实践。教师利用班会时间单独立项检查,经常给以鼓励表扬。通过检查、鼓励,提醒学生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目标”是否落到实处。
(3)自我教育法。要求每个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周记本中,每周开辟几行字的专栏,以“教师”的口气评判己一周的表现,由教师阅读这些评判,看看是否与事实吻合。应该看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是教育者、被教育者在信息传递与行为反馈活动中的协调过程,只有充分发挥被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使之与教育者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被教育乾缺乏主动性,就不可能把《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日常行为。进行养成教育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便于观察和操作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生依赖性和冲动性的心理特点。
(4)说理引导的主要措施有:联系学校实际表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日常行为问题讨论;找不同类型学生谈话;到校外进行调查、参观、访问等等。
篇3
一、采取四大措施,明确习惯养成教育的推进策略
习惯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理念育人。以“自主管理、主动发展;自主选择、个性发展”为育人理念,加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在学习、生活、活动等多个方面渗透,把帮助学生养成优秀习惯作为育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注重将矫正消极习惯和培养优秀习惯合二为一,同步推进。作为学生要有自主意识,把养成优秀的习惯当成一种自觉行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优秀习惯。制度育人。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强习惯养成教育的根本途径,根据班级工作的需要,我们实施了班级项目管理制度,通过每个同学参与到项目中,发挥每个同学的专长,建立和谐班级。12个项目小组的工作基本覆盖了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项目小组有规范的聘任、实施、总结、评价的过程,学期末进行项目小组的考核与评估。该项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活动育人。课外活动是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育人方式。我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习惯养成实践活动。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发动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示个性。如“21天养成一种好习惯”活动,教育学生在一个月内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年的读书节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假期里开展六走进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环境育人。我们精心设计、布局教室、宿舍环境,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比如我们的黑板报,一般两周一个主题,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雷锋”“爱学习,走精彩人生路”“冬学冬炼向前冲”。
二、结语
“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们应该树立的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和形成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力坚强、善于团队合作和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让优秀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成为学生的终生财富,更好地适应社会,展现自我,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价值。
作者:蒋世明 单位: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
篇4
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1]大数据时代下的大数据到底有多大?数据显示,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只要持有手机或电脑,随意摁一个按钮,海量信息即可随时随地浏览享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本身具有中立性,然而对于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具有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价值流变性。养成教育的难度进一步加剧。随着网络世界由web3.0向web4.0的演进,社会将迎来全民发声,全民出版,全民做主的时代,在演进过程中,微媒体、微信息、微社区等相继涌现,且表现出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以微博、微信为代表,其巨大的用户群体和迅捷的信息传播能力使“微”成为了时代的又一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覆盖网络的同时,“微时代”也悄然降临。在两个交叉的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人人又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它改变了“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是“面对面”的“自媒体”。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提高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而传统的养成教育主要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长期的培养、训练、熏陶、使其积蓄主流的社会规范,并能够自觉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亦即受教育者在指向型引导下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社会化过程。“人人都是中心”时代的到来,使得以“指向型教育”为主的传统养成教育体系的解构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由此高校传统的养成教育受到了“大数据时代”与“微时代”这对看似相互矛盾,而又协调统一的两大时代特点交互的强烈冲击,出现了教育功能的“边缘化”危机。
二、新时期背景下养成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人的社会化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为高吸的养成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1、个体性与集群性
大学生通过网络大数据可以便捷的寻找到个体在某些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的理论支撑,又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形成了学生个性化模式。而其价值观深成次释放促使其通过网络寻找一个价值认同群体,诸如各类兴趣爱好团体。由此,养成教育则需要反思,由整齐划一的教育被动群体,转为反思如何去正确引导由价值观统一而自主形成的主动群体。
2、开放性与封闭性
微圈子的形成过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地域,也不在拘泥于某个阶层,其可以跨越圈子成员的所有人类学属性,成员通过发表、甄选、评价各自的价值观念而逐渐形成确定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而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封闭性,排斥其他价值观念,有形成价值观念有失偏颇的局限性和可能性。养成教育在开放性与封闭性中关于圈子主流观点与社会主流观点的交叉与融合则成为全新课题。
3、多元性与主导性
在信息交叉时代,宏达与微小的边界正在逐渐模糊[2]。一些极其微小的事情如能产生价值共鸣,亦或由网络推手可以操作,则可能被无限放大。主流的核心价值观也同样因为解读不够到位而无人问津。教育者的主导性正在被多元化的价值体系所消解,如何通过更为青少年人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等多种载体让传统养成教育变得生动形象、内容鲜活,实现“微小”到“宏大”的过渡,正确把握多元与主导的信心节点成为养成教育成功的关键。
三、养成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1、重返课堂,因时制宜的开展养成教育
由于大学生们思想理论储备不足,社会阅历较浅,因此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和扁平化的传播途径,导致主流养成教育的系统信息荒漠化。产生了大学生表面上信息接受的主动性和实质的被动与茫然,他们既可以在正确思想的教育引导下健康成长,也可能在错误理论和思潮的影响下偏离发展的正确方向[3]。因此,重返课堂尤为重要,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将最基本的养成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需求相结合,重构养成教育课堂体系。
2、把握信息传播节点,做好观点引导
以网络新媒体信心交流平台为载体,正确把握多元性与主导性,的关系,“官微”作为高校正面舆论引导平台更是要通过及时解析热点问题,引导大学生发声,将理论性强的价值观以网络语言形式呈现,将抽象的大义转化为网络正能量,增加其潜移默化中获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兴趣和理解力,通过大数据回归真正的教育。
3、注重伙伴教育,形成养成教育的“关键场”
篇5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占我国家庭的多数,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爱劳动、关心集体、遵守集体规则和公共秩序,独立完成任务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我在班级开展了“小小值日生”工作。“小小值日生”要做好榜样,让大家都向他学习,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自豪感;值日生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班级服务,为小朋友服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集体意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了学习与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为此我们班建立了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帮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培养孩子们做个文明的好娃娃,我自己编了一首儿歌,儿歌内容是:“小蜡笔,手中拿,今天我来画幅画,画只公鸡尖嘴巴,画只小鸟叫喳喳,画个太阳眯眯笑,画个娃娃笑哈哈,不乱涂,不乱画,做个文明的好娃娃!”孩子们会边说儿歌边用动作表演,希望通过儿歌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养成不乱涂、乱画的文明娃娃。同时我还让家长朋友们参与想出更好的办法,使我们共同努力培养文明娃娃。
三、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其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当前,人们生活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进行制止并加以教育,否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不利。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兴趣入手。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赏识教育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这样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他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从而激起了他对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唱歌活动中,每首歌都会给孩子编配一些可爱的,易于记忆歌词的动作,让孩子们边唱边表演,孩子们兴趣很浓,学得快,表演得精彩。但在赏识教育中要掌握好“度”。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要及时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五、和家长通过网络互动来探讨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
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与家长互动也成了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平时的家长会都是老师讲,家长听,听完了就散会,老师讲得很辛苦,一直在唱独角戏,而家长却忘得很轻松。为了能使家长会开得有效,我就通过网络班级这个好的互动平台,召开“网上家长会”。如我曾经在班级论坛里发帖《您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家长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这种责任是对祖国的、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还包括对班级的。这种责任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应从小培养。”有的说“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世。”还有的家长提出了使用“象征性积分法”,这是一种强化儿童行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等等。通过这次会议,家长成为了老师的合作者、好朋友,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交流,达到了有效的沟通。
篇6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84―01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那么,如何进行养成教育呢?下面,笔者围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突出养成教育,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创设“润物细无声”的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环境创设上,P者所在幼儿园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温馨提示牌装饰在楼道、各种设施、花园草坪等处,随时随地地提醒、规范着幼儿的行为。在室内,笔者将养成教育的内容制作成精美的标记、图示融入到不同的区域,以引导幼儿的行为习惯。
二、优化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1. 生活活动。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生活细节中,比如入园时教师礼貌地接待每一名入园幼儿,引导幼儿主动和老师问好、和同伴打招呼、和父母说再见,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互相谦让、学习与人交往、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进餐时,要姿势正确、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午睡时,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离园时,不追逐、不吵闹,耐心等待父母来接;“值日生”要提醒同伴整理衣物,主动照顾自然角,并擦桌椅、分发碗筷等。
2. 区域活动。不同的活动区承载着不同的教育目标:分类、排序游戏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的习惯;棋类、表演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穿串珠、拼图、小制作等活动,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和耐心;在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美食街等社会性区域中,幼儿学会了有秩序地排队、等待,学会了交流、谦让、合作及关心照顾他人等。
3. 集体活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的活动形式之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笔者非常注重活动的游戏化以及对幼儿学习品质、规则意识的培养。在游戏化的集体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游戏活动都是有规则的,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及循序渐进地引导下各种能力都会快速提高,而且通过游戏幼儿的自我约束意识、同伴间的合作意识、公德意识都得到了培养。
4. 经典诵读活动。笔者利用一日活动的衔接环节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到经典作品的魅力。虽然幼儿对其内容尚不能完全理解,但他们的行为或多或少会受到好的影响。
5. 特色教材的选择。为了使养成教育的效果更明显,笔者在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安排的基础上,筛选了《品格教育》《礼仪教育》和《美德在我心》这三套幼儿园教材的部分内容,将之充实到幼儿的养成教育中。《礼仪教育》中选取了包括着装礼仪、节日礼仪、安全常识、待客做客习惯、公共场所习惯、书写习惯等内容;《品格教育》中选取了包括爱心、尊重、自信、诚实、自律、独立、勇敢、宽容、勤奋、节俭等内容;《美德在我心》中选择了快乐、礼貌、帮助、感恩、责任感等内容。这些教材很注重幼儿的直观感受,也有对家庭的具体要求,很适合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品格教育主题活动
篇7
关键词 德育教育 以人为本 道德意志的锻炼
德育教育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注重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着力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少年儿童在校活动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他们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和激发儿童的“五爱”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
少年儿童有了一定的道德动机和懂得一些道德行为方式以后,有时还不一定能够坚持去做,甚至还会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涉及到道德意志的锻炼问题。学校通过树立榜样、推介典型的同时,还制订了各项制度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了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少年儿童有了一定的道德动机和懂得一些道德行为方式以后,有时还不一定能够坚持去做,甚至还会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涉及到道德意志的锻炼问题。
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课堂进行渗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爱,从心里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兰霞. 浅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J].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04)
[2] 谢丹侠. 重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0(Z3)
篇8
在幼儿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将满足并引导幼儿生理、心理需要作为早期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切入口,在科学设计环境、重视活动管理、抓住随机教育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重视活动管理,养成良好行为
1、有机整合活动的功能。
不同的活动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功能,我将不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全面养成。例如:我设计开展了“餐饮服务”系列活动,在一学期中推出系列进餐主题:“自助餐”“食物朋友”“粮食哪里来?”以前有的孩子挑食,不爱吃的东西就扔掉,饭粒掉得满桌子、满地。通过这么一系列进餐活动,这些情况得到了大的改善。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不管什么饭菜都能吃完,而且桌面干净。这就收到了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不挑食、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养成幼儿自我约束的良好道德意识及文明的进餐行为。
2、挖掘活动的价值。
我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诸如平等交往意识、角色意识、合作能力、规则意识等。有意识地挖掘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将教育要求渗透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的自主行为。例如,幼儿“请客”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就是让幼儿做到客人来了要有礼貌,为客人沏茶,陪小客人玩自己心爱的玩具。 通过这些内容让孩子了解同伴的喜好,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提高了自我服务和为同伴服务的能力。又如,在本学期的春游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去自来水公司广场。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去时走路队要走整齐,到了广场后不大声喧哗,爱护公共场所卫生等,让孩子学会在公共场合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科学设计环境,引导幼儿行为
1、活动室的设计。
在活动室的设计上,我重视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行为的促进作用,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幼儿期在道德上是自利的,当结果或规则对他们有利的时候他们会很好地遵守。这一点在通常的教育观念中被看作一种缺点,但是我却将它看作一个绝佳的起点,因为幼儿道德的自利为幼儿个体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宝贵的自然动机。例如:红花栏的设置,如果今天某某小朋友做好事了,奖一朵小红花;某某小朋友今天哪方面有进步了,奖一朵小红花……等等。让孩子明白,只要行为是符合社会规则的,就能够得到肯定。红花栏使每个孩子奖到小红花的数量是多是少,哪个孩子表现更优秀,可以一目了然。从而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能自然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物化方式呈现集体规则。
我尽量不直接对幼儿提出“不可以干什么”或“应该怎么样”,而是以物化方式呈现幼儿在园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例如,我将幼儿等候洗手的地方划上一条宽约30厘米的平行线,让幼儿排队在平行线内等候,目的是将孩子集体活动需依序进行的行为培养融入环境之中。再如,杯子、小手帕等孩子的个人用品放在杯架和毛巾架固定的位置上,是个人专用,不能混用。对于这个规则,我以图示形式展示。小明的杯子是贴上一只小猫,小芳的贴上一朵红花……,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地遵守规则。又如,我在幼儿寝室的墙壁、天花板上画上星星、月亮、睡觉的小动物,这样孩子来到寝室受环境的影响自然而然就静悄悄的,不大声喧哗。因为所有的画面提醒了幼儿在这里不能大吵大闹,不能影响别人休息,这样孩子不需要语言指令,就会愉快地接受来自环境的温馨提示。
篇9
论文摘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道德修养不断加强的过程,教师在其中担当着引领者和催进者的职责。然而广大教师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养成教育方面尽管口破心,效果还是不理想。仔细分析,这既有学生的原因,更有教师自身教育方法不妥的因素。笔者作为政治教师,从事班主任多年,在如何提高中学生养成教育,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作法,如旁敲侧击,正话反说;率先垂范,意此言彼;真诚相待,深切叮呼;投其所好,因势利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社会转型期困扰着广大教师的主要问题,不是书难教,而是学生难于管理。打饭菜插队、课后为小事打架、乱扔垃圾、课堂上顶撞老师等不和谐的事情时有发,导致了教师灰心,班主任丧气,学校领导疲于处理问题。凡此种种,笔者以为均属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笔者作为政治教师,从事班主任多年,在如何提高中学生养成教育,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作法,现结合一些具体事例,整理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旁敲侧击,正话反说
镜头:开饭了,食堂里排着长长的队伍,工友正在不停的给学生打菜。突然一个学生拿着饭盆从后面窜到了窗口前,于是有学生检举:“老师,他插队!”值班老师睬了插队的学生一眼,接着对举报的学生说“原谅他。我们几百人都在排队,就他一个人插队有什么关系呢?”老师有意的把“几百人”和“一个人”说得很响,插队的学生听了之后,很尴尬的退回到了队伍的后面。
分析:值班老师的高明之一,就在于不是直接的批评插队学生的错误,而是做检举者的工作,让他具有包容之心,不要计较个别同学的小错误。当然,老师的本意并不是要纵容学生违纪,也不是要其他学生包容个别同学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而是要让违纪的学生知道“几百人”守纪,就他“一个人”违纪的可耻,使他在“几百”与“一个”的对比中,明白自己行为的不光彩,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包容里,意识到自己是处于一种孤立的地位,从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机。值班老师的高明之二,还在于他用了两句极其平常的话,既教育了其他学生要学会宽容,又委婉的批评了插队者的错误。他采取的做法不是正面制止,而是傍敲侧击,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诱导,这样既维护了学生尊严,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面对插队的学生,平庸的教师会大声斥责,甚至动手将其拖出队伍,有的还会向班主任汇报并责令其写检查等等。诚然,这样做或许可以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但这样的教育都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始终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且,学生还付出了损害尊严的沉重代价,其教育效果不见得比得上前者。
二、率先垂范,意此言彼
镜头:课间休息,一学生将手里的食品包装袋朝楼下一扔,包装袋飘飘然落到了教学楼前面的花坛里。班主任老师走过来,对他说:“你看,下面的花坛里有一些垃圾,你去拿垃圾篓,我们去把它捡起来,好吗,”老师先下楼,学生从教室里拿上垃圾篓连忙跟上老师,师生二人把花坛里外的垃圾全部捡到了垃圾篓。完了,老师对这个学生说:“你看,校园里没有垃圾多好哇’”分析:保护校园整洁,禁止乱扔垃圾,这是对学生的起码要求,然而对个别学生来说,并不是只要有要求就能做到的。为了帮助个别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斑主任只字没提该生乱扔垃圾的行为,更没有批评他乱扔垃圾的错误,而是通过与学生一起动手捡垃圾的举动,和对整洁校园的感慨,对学生进行了无声的教育,这样,既使学生意识到了自己乱扔垃圾的错误,又进一步理解了保持校园卫生的意义。让学生虚心而快乐的接受教育,就是这位班主任老师的高明之处。
三、真诚相待,深切叮吟
镜头:学校商店里没人,一学生进去拿了一支冷饮转向就走,刚好与从外面进来的店员撞了个满怀,学生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店员说:“记住今天的尴尬,永远别忘记。”
分析:手脚不净属于人的品质问题。就成年人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本人的好逸恶劳而形成的惯犯,二是见财起心,偶然为之。而对于一个在校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来说,显然属于后者。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这个店员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没有正面批评学生,也没有向老师告状,而是从学生的表情中洞察出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很快作出了反应:以一颗诚挚的心,叮泞学生“永远”别忘记今天的馗尬。我想,就是这听上去似乎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很可能将影响这个学生的一辈子。
四、投其所好,因势利导
镜头:就寝了,宿管员清点学生,发现303寝室有两个学生不在。根据这俩学生的一贯表现,宿管员判断:一定又是去了网吧。待学生全部睡下之后,宿管员来到网吧,果然,这俩学生正起劲的玩着网络游戏。宿管员坐下来,也参加了他们的游戏。这游戏三个人玩远比两人玩要刺激得多。宿管员与这俩学生一起欢呼,一起尖叫。学生玩得兴高彩烈,只叫过瘾。一个游戏结束,宿管员关掉机器,说:“不早了,该睡觉了。”学生也顺从的起身跟着宿管员走了。返校的路上,宿管员与学生从所玩游戏谈起,再谈玩游戏的利与弊,然后谈到游戏与纪律,谈到自我克制的问题,学生听得连连点头。
分析:玩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的最爱。诚然,网络游戏内容丰富,有的还很精彩刺激,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分析,他们喜欢这种游戏,是很正常的。目前,不少教师和学生家长都视网络游戏为洪水猛兽,有的学校还硬性规定,严禁学生玩网络游戏。诚然,
篇10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一切行为习惯都在模仿,社会上一切好、坏、美、丑的言行或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为了让幼儿分清这些表象的事物,是与非。“幼儿身处幼儿园文明优美的环境之中,耳濡目染一些文明行为,容易产生仿效学习的动机,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大有好处,因此,善于利用创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加强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我们班上的杜吉哲小朋友,特别懂礼貌,来园和离园时,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问好,我就让其他小朋友亲身体验榜样的举止行为。和幼儿一起讨论这样的行为,不是留于形势,而是一种情感与传统美德的诠译。再如,老师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是孩子直接模仿的对象。我们班一个叫蒋世泽的孩子,总往地上扔水果皮、纸屑。每当我看见他扔一次,我就捡一次,好多次以后,我发现这孩子主动把掉在地上的果皮、纸屑捡起来放在垃圾桶里。在这件事中,我深深体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胜过严厉的、枯燥无味的说服教育。
二、强化训练,促进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行为塑造与矫正的过程,应逐步增强与终点行为有关联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养成我们所期待的终点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强化理论,选择适合教育训练方法,例如,在课堂常规这一方面,我就反复教唱幼儿歌曲《我是一个好宝宝》,通过歌曲中,手要放好,眼睛看老师,耳朵听好话,发言要举手,通过反复强化训练,由而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再也不大声喧哗,上课都能按规则做。幼儿时期可塑性大,作为我们教师在发现他们每一个进步,每一个良好行为表现,都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知道只要这样做,才能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与园配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培养幼儿“养成”教育,形成良好习惯,不但要加强幼儿自我服务意识,还要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能力。“习惯是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单在幼儿园中,教师单独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家长配合,要与家长多联系、多沟通,统一认识、统一要求,使幼儿在幼儿园里养成良好习惯,在家里进一步得到强化和巩固。与家长一起讨论、共同总结方法,开展一些我是“妈妈的好帮手、乖宝宝”等活动。使幼儿能在家里和幼儿园做的一致。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