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管理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图书管理技术

篇1

XML是Web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可扩展标记语言是用来描述一种称为XML的文件的数据对象,同时也部分描术了处理这些数据对象的计算机程序的行为。为图书馆理系统实现查询功能奠定基础。

1.1XML的文档结构

一个典型的XML序言包含以下的语句成份:<?xmlversion=”1.0”?><!DOCTYPEbooksSYSTEM“books.dtd”><?xml-stylesheettype=”text/xsl”href=”books.xsl”?><xsl:stylesheetversion=”2.0”xmlns:xl=/1999/XSL/Transform>这个语句为了XML文档数据的有效性说明、XML文档的格式转换和应用程序设计。

1.2XML查询定位链接

随着XML的发展,XML文档的查询、定位、链接的相关技术规范相继出台。这些规范完善了XML技术体系,使XML稳步发展。目前Xpath、Xlink、Xpointer是W3C推荐的用于XML文档的查询链接和检索的规范。1.3XML与数据库的交换在XML技术出现之后,各种传统数据库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支持XML的解决方案来实现传统数据库与XML之间的转换。作为数据存储载体,XML文档也可以作为数据文件使用,同样可以完成传统数据库存储数据的任务和功能。

2XML查询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设计

本论文是基于我院的图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查询为主要研究内容。我学院是省骨干高职院校。(1)招生规模在省内高职中处于前列,在图书管理工作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2)我学院现有多个单机版本的图书管理系统,存在数据格式不兼容,数据严重冗余等问题,课题组通过对现有系统的整个改造并结合学院中各个子系统之间数据整合情况,采用XML表示各子系统中的数据,形成图书综合管理系统。(3)使用基于XML数据的查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众多的XML查询技术当中,选择了XQuery查询语言进行研究。(4)最终通过XQuery查询技术能够对图书综合管理系统中的XML数据进行有效的查询,最后得到所需要的数据信息。

3实现图书管理系统的查询方法

3.1专业调查(社会调查法)

通过调查,弄清本校图书馆现有的多套图书馆管理系统运行方式,数据的格式,系统的缺陷,数据相互共享的需求情况。

3.2文献资料法

通过专业图书、期刊及网络资料等资料文献检索方式,查阅国内外有关XML查询技术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总结其教训,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做为我们研究XML查询技术在高职校图书管理系统中应用的一个基础条件。

3.3数据搜集法

搜集学院各图书管理系统的相关开发手册资料等。主要是针对XML查询语言进行研究与应用,研究XML查询语言中的XQuery查询技术;利用这种查询技术对高职院校图书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查询应用。针对XML查询技术方面的资料很少,还有XQuery查询技术在高职校图书综合管理系统中的查询实现。

3.4XQuery查询技术法

XQuery查询技术从众多的XML查询语言是各个行业中表示数据的标准。基于关系数据库的通用XML存储查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能够将XML文档解析并存储到关系数据库中,实现不同图书管理系统数据的查询共享。

3.5主要观点和创新价值

篇2

1.1主要任务

针对现在的图书馆现状,设计出适合图书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操作实现对图书基本信息和读者基本信息的计算和管理,从而完成借书和还书等相关信息的记录、修改和查询,这些一系列的程序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管理实现的。

1.2功能

计算机管理的界面非常的友好,操作起来也非常的简捷,这个系统能够完成图书的信息计算、图书的信息修改、查询图书的信息、添加读者的类别和修改读者的个人信息等一系列的管理功能。开发这个系统的总体任务就是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和自动化,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最大的帮助,帮助他们高效率的完成管理工作。这个系统的主要原则就是实用性和介绍性,组成的部分主要由5大模块。1)图书管理部分图书管理部分主要是图书的信息管理和类别管理,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各个部分的数据和内容进行添加、修改、查询等这样的操作。从而实现图书的规模化和准确化,方便今后的查阅和归还,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图书利用的效率。2)借阅管理部分借阅部分就是借书管理和还书的管理,借阅者借书的时候就进行借阅程序的管理,并记录相关的信息,当借阅者还书的时候,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还书程序的管理,记录相关的个人信息和图书的检查工作。此功能主要实现对各个部分数据内容的添加和查询。3)读者管理部分读者管理主要就是对于读者的信息进行的管理,按照读者的类别和特点进行归类处理,进行统一的管理之后,方便了以后的借阅和归还,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对读者信息的添加和修改。4)系统管理部分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系统的用户密码和增加新用户的这两项功能。5)帮助部分帮助部分就是系统的设计前台和后台的简单概述,还有退出系统等功能,帮助系统有更好的界面、高效的运行、简单的操作、方便的操作等这样的快捷方式,从而有个全面的功能系统,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图书的管理工作。

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1)登录模块首先进入首页,进行查看,是不是已经注册成功,如果没有注册的话,就要返回到注册的页面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转到登陆的页面,如果下一次登陆的话直接跳转到登陆页面就可以,登陆完成之后进行操作,输入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保险起见对前两项进行验证,页面会有提示登陆成功或者登陆失败,如果失败的话就要重返页面重新登陆。2)图书搜索模块在此模块中的搜索页面中有三个文本框,书名、作者和类别,进行查询的时候在文本框中输入需要查询的内容然后点击确定,将查询的内容转到数据库进行查询,然后后台会把搜索的结果转回到前台,这样就可以显示结果了。3)借阅模块当前面的模块搜索完成之后,查看一下搜索的结果,对于自己需要的或者感兴趣的图书进行借阅的操作,如果确定借阅后将此次借阅的记录传到后台的数据路中进行保存,然后提示借阅成功。4)购物车模块对于自己需要的图书或者感兴趣的图书,进行借阅后,如果想要进行收藏,就要实施此操作,点击购物车,确认操作,如果成功就会提示收藏成功。5)购买模块进入到购物车,查看自己的图书,确认一下是不是自己前面确认的图书,如果需要修改的话就实施增删的操作,最后确认自己的图书。点击确认,就会跳转到付款的页面,根据提示选择自己所要付款的方式,进行付款,付款成功后会提示付款成功。系统将会把订单的内容传到后台的数据库,形成订单表,更新订单表就会显示订单的内容。6)订单查询模块进入订单查询的页面,查询的方式自己进行选择,输入查询的内容,转到数据库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的结果转回到前台的页面,就可以看到了。7)客户信息管理模块登陆系统进入到客户信息管理的界面,选择自己需要的操作方式,添加操作,输入信息,点击确认完成数据库的添加操作;修改操作的时候开始先要输入信息,之后查询,再次输入修改的内容,完成更新,删除操作与这个操作类似。

3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1)网络化的信息家检索图书管理中的借阅、归还和续借都可以通过信息检索的网络化来实现,检索系统可以进行图书的借阅和收发的查找,然后将查找后的结果进行自动的整编,整编完成之后就会将所有的信息和数据统一到图书数据库中,这样就方便了下次的借阅和归还。在各个图书馆中,进行联机检索,将所有需要的信息量短时间内储存在图书数据库中,使得获得的信息更加的全面,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可以弥补一些图书馆本身储存量不足的问题,如果一个图书馆储存的图书不存在,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联机检索进行查找,找到之后就可以进行借阅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图书馆的优势互补,可以充分的发挥每个图书馆的信息优势,进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1]。2)应用到图书编目管理图书的编目就是采购者把采购回来的图书交给编目部门,然后进行分类和加工,加工后的图书经过流通部门的再次整理最后到借阅者的手中,因此图书的编目过程是整个图书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图书编目环节中,需要管理人员进行手工的书写,书写完成之后要进行刻印,之后通过打印机的打印,完成这项工序。可想而知这样的方式是非常的繁琐和浪费时间的,同时还会带给管理人员不一样的工作压力。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书的管理就可以减少传统图书编目的工序,从而实现计算机的自动编目过程,工作人员只需要填写主要的内容就可以了,之后进行计算机的打印,打印出标准的表格和图书条目。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流通、采访等多功能,同时还能实现一次性输入和多次输出编目的效果[2]。3)远程服务信息的全球化进程逐步扩大,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普及,为处在不同地域的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平台。图书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中的远程服务,不同地域的读者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进行电脑的控制,从而进行图书的借阅和查看。远程服务还可以方便不同领域的读者进行资料的查询,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传真的方式与客户取得联系,从而进行图书信息的一切咨询和查阅。4)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图书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方便了图书的管理,解决了图书管理中的太多的难题,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因此未来的图书管理就要加强计算机的应用,这就表明图书管理者需要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技能,提高本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等综合能力[3]。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还要对图书管理者进行定期的培训,邀请知名的专家讲解现行的计算机技术,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新技术的敏感度,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图书管理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15-01

1.前言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图书管理领域,其作用更是无法替代。因为图书馆的每项工作的发展不但需要根据图书管理的实际规律进行,还要与当地的经济情况相适应,所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借书、还书等图书管理环节来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进行革新都是势在必行的。那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图书管理工作的影响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作为工作人员应该怎么通过利用这些技术来做好管理工作呢?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影响

2.1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办法

在过去,图书馆都是被视为后勤服务部门,其职责就是为人们提供资料服务,仅承担资料中心的功能。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推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办法,需要人们亲自到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查阅或是书籍的借阅,而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利用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样,有需要的人不但能够在网上进行电子信息查询,还能够利用网络来选择不同的图书馆达到跨地区查阅的目的,一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效地推动了图书馆环境的优化,一改过去纷繁、复杂的借阅和管理模式,信息的电子化使得图书馆真正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资源中心,不但能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电子信息,还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优化服务。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革新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2.2转变了图书馆员的角色

在过去,图书馆员只是承担管理者的角色,只负责书籍的借还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观念已经不适用于新的社会背景了。这是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读者不仅需要借阅图书,更是需要图书馆员为期提供其它的有用信息,这就注定了图书馆员的角色不能局限于过去管理图书和图书馆借阅的工作。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员的服务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环境,它不但可以让馆员与读者进行双向交流,还可以在交流中反复涌现相关服务的工作信息,从而让图书馆员主动地了解服务工作的相关信息。此外,馆员还可以凭借着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通过网络交流为读者服务。这些新的服务方式改变了图书馆员从过去被动地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到下载主动去了解工作内容,为读者的需求主动服务。

3.信息技术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的对策

3.1更新服务理念,提高图书馆员素质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等高科技和智能化管理工具的诞生以及在图书行业中的运用,逐渐淘汰了过去图书管理工作中以人工为主的工作办法。通过计算机管理软件能够有效地处理图书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都直接淘汰过去老旧的工作方式,对于现有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图书管理工作中,需要如数官员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重视自身素质对管理工作和为读者服务的重要性,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信息时代下的图书管理工作需求。

3.2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为图书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图书馆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书籍文献处理工作,而是转向为数字文献、电子文献等综合型管理工作。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也在要求着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能够跟上,为此就需要加大相关投入,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需求。详细地来看,就是加大资金投入,包括对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等智能化管理工具的资金投入和使用,从而达到图书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的目的,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查询平台,最大化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梅.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图书的优势[J]. 科技资讯. 2012(14)

[2]李雅琴.创新高校图书的管理工作,建设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平台[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8)

篇4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射频识别;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3-0094-02

0 引言

图书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过去图书管理主要依靠的图书管理员人工的劳动,由于图书数量大,这项工作也是十分繁重的,尤其是在图书馆书籍的检索查询使用环节,往往需要花费时间的查找,在提供图书服务的质量水平上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图书管理分类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当前射频识别技术开始在图书管理中应用。

1 RFID概述

1.1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及组成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能够自动识别所要查找的目标对象并获取该目标对象的相关数据信息,射频识别技术是现代科技手段在智能化领域的体现。包含标签和读写器两个部分。标签由其内部的芯片来完成RFID的存储功能。主要存储的数据是产品序号。为了能够更好的被识别,标签的外部形象可以任意改变,用以区分不同的应用。读取和数据写入的功能由读写器来实现。这部分功能用以实现和标签的交换。

1.2射频识别技术的分类

RFID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类型划分。

1)主动式射频识别与被动式射频识别。

RFID可按照标签的电源放置方式来划分。标签本身没有内置电源,称之为被动方式;反之,则称之为主动方式。在被动方式中标签的能量由读写器提供,读写器通过发出电磁波来发起识别活动。在这种方式下,读写距离一般较短。主动方式下,由于标签可以通过其内置电源来获取能量,从而发起识别活动。故其读写距离一般较长。不过使用寿命受其内置电源限制,会大大缩短,且造价较高。目前,存在一种介于被动式和主动式之间的半被动式方案。

2)不同频率的射频识别技术。

按照其发射和接收的频率不同来划分,低频,高频,超高频,微波四种。微波因其易受障碍物的阻挡,故不常被使用。其余三种的读写范围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不过各有缺点:低频和高频抗金属干扰性能不好,超高频易受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 RFDI方法与传统管理方法的对比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主要使用两种方法:条形码和磁条。由于两种方式的特性,磁条一般应用于门禁,书籍安全保管等的安全管理方面,而条形码主要运用于图书的标识和整理方面。RFDI的具体特征如下。

2.1对于磁条部分功能的取代作用

通过上文易知,RFDI技术有着较易穿透障碍物的特性,并且,它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读写。这样的特性可以取代磁条的安全防盗方面上的作用,用于图书馆的安全保障措施。与此同时,RFDI的使用寿命相较于磁条较长,且其标签的性质不易受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这些特性都将是RFDI未来发展的基石。需要注意的是,RFDI有着易受金属障碍物影响的特质,实际运用时应得到应有的注意和规避。

2.2 RFID相较于条形码的优点

1)方便性。

条形码在被阅读时,需注意其阅读时的方向和角度。而RFID则不需要注意这些。同时,条形码不可穿越障碍物。故在有障碍物或在其嵌入其中时,其阅读都会受到影响。而RFID在抗干扰性方面远远优于条形码,且能够穿越非金属障碍物。

2)高效性。

条形码使用单本串行的读取模式,且在其读取过程中需要人工加以干预。而RFID可以一次流通多本图书,同时读取多个标签,缩减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效率。

3)普适性。

条形码由其光学特性来唯一识别,其标签的破损或污染会严重影响使用效果。由于图书馆人员流动量大,书籍使用频率高,条形码的完整性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而RFID技术中,由其标签内部天线和芯片为唯一识别标准。有着外包装的保护,其标签可以适应很多环境。在多种状态下均可保证能够被准确识别。

3 RFDI技术在图书馆的运用

RFDI技术在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初次使用后,在亚欧很多图书馆投入使用。在2006年7月,深圳某图书馆成为中国首个完全用RFID技术代替条形码技术的图书馆。该技术大大提高了借还书的效率及图书的查找速度,同时简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安全性能。

3.1借阅业务

使用RFID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人工单本串行方式,同时自助扫描多本书籍或音像制品。并在扫描的瞬间同时修改借阅信息。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对于可分离包装的借阅品方面,RFID技术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只要在包装和内容物上同时附加RFID信息,就可以自动识别其是否一致,省去了人工打开检验的步骤。在解决人力的同时,也规避了人工错误所带来的损失风险。

3.2盘点业务

盘点业务有着频率低,代价大的特点。传统的条码识别需要人工将书取下来,逐本识别。为了完成此项工作,每次盘点都需闭馆,直至盘点完成为止。而RFID技术由于可以无接触批量识别,可以省去人工取书放书的过程,并能够同时识别一定范围内的书籍。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也提高了准确度。

3.3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通过磁条实现,包括门禁管理,图书夹私管理,错记漏记处理等。而RFID技术能够通过内置芯片的信息读取,来进行快速判断,从而选择是否进行报警。同时也可以通过其芯片中的存储数据,对图书信息进行更新和校对。

3.4导航系统

图书馆书籍量巨大,分类庞杂,导航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功能。传统的导航方式效果有限,增加了图书取用和借阅的难度。利用RFID技术可以形象简便的实现图书的地理位置查询,从而计算出最佳的取阅路径。目前的导航功能尚在实验阶段,并没有具体案例。目前的实验思路如下:借阅者手持RFID终端之一,对欲借阅书籍进行查找和扫描,确定目标书籍的位置。

3.5浏览摘要信息

传统的图书借阅模式由于其技术水平手段的限制,读者需要从借阅架上将书籍取下,通过翻阅知道所取书籍的大致内容。这极易造成书籍的磨损和污染。取阅后,图书被放回的概率低,放回到正确的位置的概率更加小,严重影响了其他人的借阅。并且加重了图书馆日常维护的负担。同时,我们也很容易知道,每次每本书只能供一人浏览,这种借阅模式降低了图书的利用率。

而RFID技术由于能够存储大量数据,能够实现远距离,非取阅式的信息浏览。能够支持借阅者远距离获知其基本信息的需求,这样降低了图书馆的日常维护负担。此外,RFID技术能够支持多终端同时浏览,提高了书籍的借阅率。这样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的浏览问题,提升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

4 结论

由上文叙述可知,RFID技术能够很好的提升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质量。因此,使用RFID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趋势。我国政府对此技术的推广和支持也促进了RFID技术的发展,降低了RFID技术应用的成本。但是,任何技术的使用都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图书馆规模,面向的借阅群众不同,是否使用RFID技术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察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张琦.电子标签RFID七大优势[J].金卡工程,2005(1):14-15.

篇5

一、推行信息化服务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图书资料信息库的建立问题。图书资料信息库的建立是指把大量的图书资料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客观、真实、系统地进行形式转换,形成电子信息资料并进行储存的过程。图书资料信息库的建立对图书资料管理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要求比较高,信息的录入效果和进展速度直接影响着信息化服务的进程,也影响着开展信息化服务的方式和服务的质量。而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很少能满足这样的技术要求。

2.图书资料信息的及时传递问题。及时性是信息化的主要特点之一。同样,图书馆的信息化推广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图书馆资料信息一般都带有最新的学术观点,它象征着学术的最新动态,所以,信息的及时程度决定着信息价值的大小。把图书资料信息及时、系统地在互联网上进行和更新,让需求者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是推广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信息的及时性和系统性直接影响着信息化服务的效果。信息的及时性由图书馆的计算机、互联网等硬件条件和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人员技术等软件条件两个因素决定。而当今高校图书馆的这两个指标都很落后。所以,图书馆资料信息的及时传递也是当前在高校图书馆推广信息化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信息化服务功能的多元化问题。需求者对图书信息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对信息的索取方式和索取目标各不相同,这是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基本特点。针对这种特点,图书资料的信息化服务要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通过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来满足需求者需求的多元化。

二、推广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模式的执行措施

1.建立图书馆人才的培养机制。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服务工作主要对象就是读者,而读者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信息化服务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在于执行服务的图书馆人员是否具有专业的服务水平。专业的服务水平包括职业化的服务礼仪和专业化的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建立良好的复合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①建立在职馆员的培训机制。首先,对馆员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专题调查研究,全面掌握馆员的基本素质。其次,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对象和级别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根据计划确定培训讲师,形式可以是外请也可以让内部的优秀人才担当。再次,依据《图书馆文明服务手册》制定出可行的教案。最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跟踪,跟踪受训者培训前与培训后的改进情况。

②建立高层人才储备机制。只有具备“知识导航”能力的高素质图书馆员,才可能去“揭示”各种科学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尤其是推广信息化服务,更加依赖于对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图书馆可以针对高层人才从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全面设计,建立专门的制度,为人才的引进提供保障。同时,建立在职馆员再教育机制,对可塑性强、有专业基础的馆员进行再教育,针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外派他们到大学和专业机构进行深造。通过“引进来”和“派出去”两种方式的结合,为信息化服务的推广提供至关重要的人才保障。

2.全面提升图书馆计算机、多媒体等硬件设备水平。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推广需要以先进的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硬件设备为基础。经调查,目前高校图书馆的计算机和多媒体硬件普遍落后,和社会上主流使用的硬件设备普遍落后2-3年。如果硬件无法和开发运用的软件相匹配,多元化的信息化服务功能就不能够得到及时的传输和,读者就不能在第一时间索取和使用信息。针对此,首先,图书馆要建立专项资金,针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配置相匹配的硬件设备。其次,建立完善的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制度,保证设备在正常使用的同时能得到良好的保养和维护。最后,设立专人对设备进行管理,对设备的日常使用进行监督和检查,减少故障率,实现设备利用率最大化。

3.全面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图书馆服务一定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拓展新的服务项目。如图书馆的查询、外借预约、馆际互借、催还业务、新书报道、图书报道等服务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功能来实现。

②深化开展多媒体信息服务。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和先进的通讯技术为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在图书馆网页上用超级链接方式建立信息导航系统,帮助读者在其指引下到特定的网址快速检索自己所需的信息,形成特色的“虚拟馆藏”。

③运用现代技术代替传统图书馆工作。书刊的采集、整理和编排等图书馆传统工作,都可以用现代化的数据库的建设和多媒体资源服务等进行替代,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节奏,而且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篇6

关键词:图书管理 文件分类 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1-100-02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越来越多,读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管理系统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使使广大读者便捷而有效地查找到所需资料是图书管理系统要解决的一个重大技术问题。

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文件包括书目数据、条形码数据、读者数据、期刊数据及各类统计数据,它是全体工作人员集体劳动的成果,是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从技术的层面看,文件分类方法的设计对图书管理系统的优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图书管理系统中采用的分类方法多是以文字内容涵义为依据来衡量文件间的相似度,这种基于内容的分类方式不能很好地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且系统维护不方便。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提出以使用者的浏览纪录为导向的方式,将使用者的浏览纪录加以群集,成为种使用者导向的群集分类方式,可方便地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中。

1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从广义上理解,数据、信息也是知识的表现形式,但是人们通常把概念、规则、模式、规律等看作知识,而把数据看作是形成知识的源泉。原始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如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如文本、图形和图像数据;甚至是分布在网络上的异构型数据。发现知识的方法可以是数学的,也可以是非数学的;可以是演绎的,也可以是归纳的。发现的知识可以被用于信息管理、查询优化、决策支持和过程控制等,还可以用于数据自身的维护。

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次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理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

采用数据清理、数据集成和数据转换、数据归约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图书数据进行预处理,不仅能节约系统资源,而且能对数据筛选使其更加具有规律性,从而提高数据挖掘过程的精度和性能。图书数据在经过一定的预处理后,用数据挖掘技术能更加快速准确地挖掘出隐藏在图书数据背后的有用的规则和潜在的信息,这将有利于合理配置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对图书馆的服务提供决策支持,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必将推动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完善,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2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文件分类方法

首先将管理系统日志文件中的数据分割为读者关键词使用数据与读者浏览数据两个部分,接着再由这两份数据表的整合而获得两者间的关联表,最后通过整合的关联表来计算网页间的相似度并获得最后的分类数据表。

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后,利用使用者查询纪录表数据中的关键字与IP地址作为起始数据,接着将表中的IP地址作为搜寻的条件在使用者浏览纪录表中进行搜寻,最后再将表中的关键词与查询后所得到的浏览网页新增至另一个汇总表。

该方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可以解决搜寻引擎或是检索系统的查询字符串通常太短以至于无法包含充分的信息来分辨目标的文件的问题,与常用的单纯以使用者输入的关键词来相比,可以获得较多的关键词来对文章加以描述。获得了网页描述关键词句与权重后,就可以针对不同的两个页面之间的相似程度进行计算。

这里要先对网页空间向量V1与V2稍做处理,处理的方是先将V1与V2向量内的数据做联集,产生联集的向量U,之后再分别将V1及V2与U比较,产生新的V1与V2向量。经过相似度计算后产生相似矩阵表,然后再采用群集算法来针对相似矩阵中的数据进行群集运算。

3 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本研究所使用的FAQ系统内的资料采用经由人工整理后的分类资料,全部618篇的FAQ问题经过分类后被分成14大类。因为这些FAQ问题的资料是由人工判断分辨后所产生的,因此每个类别里的数据应该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同特性。

本研究的评估方法是将模型系统在不同参数设定下执行产生的群集结果与先前经由人工分类的数据相比较,观察比较由本系统分群所产生的结果是否具有实质内容。而模型系统执行产生的结果是否具有实质内容的判定方式则是观察经由系统分群所产生的群集,看群集内部的项目内容是否与先前人工分类的资料属于同一类别。如果经由模型系统产生的群集与人工分类结果相同,则表示此群集具有意义,且群集效果好。如果经由模型系统产生的群集与人工分类结果不相同,则此群集效果就较差。

初步的观察618篇文章的点选状况之后,再观察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在不同的参数下可以描述的网页数量有多少。首先浏览设定时间后30秒所产生有关键词可以描述的网页有312篇、60秒产生有关键词可以描述的网页有356篇、120秒产生有关键词可以描述的网页有412篇。可以发现并非全部618篇的文章都可以用使用者关键词描述,因此只有使用者兴趣越高的文章越容易被描述到。

4 结论

由上述的分析讨论可知,查询后的浏览时间超过某一范围时,查询准确度就会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使用者浏览的数据已经偏离了原先的查询目的。然而不同环境状况下平均多久的时间才是使用者正常浏览搜寻结果的数据,则可能因为不同的环境而有所差异,因此此参数值的设定应依据不同的环境而做不同的设定。

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不需要词库的情况下即可取出关键词来描述网页,而且因为这些关键词都是由使用者所输入,因此可以极大地降低无意义或不合法的词汇出现的情况。此外,对于权重的给定方式,过去大多采用TF/IDF的方式来给定,而在本研究中提出另外一种给定权重的方式。

通过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只需要图书馆管理网站的日志数据就可以对于网络资源上的文档进行自动群集操作,可以发现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具有相当程度的准确度。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所提出的方法所得到的群集可以更直接的反应使用者的兴趣偏好,因为分群的资料的来源是网站日志文件中使用者查询与浏览的纪录。总之,以本文提出的方法来进行数据和文件分类,可以方便图书管理系统的维护,并为读者查找利用馆藏资源提供便利,同时该方法可以更直接的反应读者的兴趣与偏好,有利于图书馆资源的及时优化与更新。

参考文献:

[1] Berry,M.J.A.,G.S.Linoff.Data Mining Techniques For Marketing,Sales,and Customer Support[M].John Wiley & Sons,2011.

[2] 张文修,吴伟志.粗糙集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技术;效率

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效率得以提升。为更好的提升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效率,需要全面的努力和部署,全方位加强图书馆信息化技术的正确使用等。

一、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条码技术、无纸化技术以及其他多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书籍的管理效率提升,书籍的保护成本等降低,对于我国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 我国图书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阻碍

(一) 馆内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缺乏

    我国国内图书馆普遍面临馆内正式职工少的问题,馆内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更加匮乏。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在国内少数几个大型图书馆才有,各种中小型图书馆基本只有非技术专业的人才,对于图书馆内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等由此受到限制,也不利于馆内信息化技术的保护及维护等。管理人才的缺乏,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培训等较为缺乏,馆内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推崇程度不高,信息化技术的图书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技术对于我国图书馆图书管理效率的提升程度较为有限。

(二) 读者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较少

    国内图书馆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信息化技术,引导读者进行无纸化的高效率阅读。但国内图书馆中真正选择电子阅览室等无纸化阅读的读者极少,读者更乐于在纸质书刊等阅读室内选择阅读。电子阅览室这一信息化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成为图书管理的难点,一方面图书馆应该更多扩展电子阅览室的读者。但是另一方面,也就是现实工作中,图书馆只能在读者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尊重电子阅览室读者较少的情况,导致这一信息化技术的资源浪费等。

(三)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局限于传统技术层面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今天,国内极少数大型图书馆已经形成手机阅览室及网络阅览室,读者只需要在手机、电脑等媒介终端登录图书管理系统,就可以自主进行全面的无纸化阅读,方便读者和降低图书管理压力。但是目前国内图书馆对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十分有限,只有极少数的图书馆在一定的区域内使用这一技术,生成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数据库,并没有达到全面服务社会读者的效果。

三、 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建议

(一) 培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中,我国图书馆系统应该更多的培养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引入专业计算机系统人才,进行独立的图书管理系统建设与维护。定期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图书管理人员更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注重在馆内建立信息化技术运用的管理模式,将其纳入馆内工作人员培训及业绩考核中,引导图书管理人员更多的运用信息化技术。

(二) 引导读者使用信息化技术

    扩大信息化技术运用,注重加强宣传和引导,引导读者选择电子阅览室等新型的系统,提升读者阅读效率。可以在馆内显著位置建立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介绍,明确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优势等,对读者宣传使用电子阅览室的正确信息。定期建立电子阅览室开发日,集中引导读者在电子阅览室进行阅读等,促进电子阅览室这一无纸化阅览室的应用,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三) 推广新技术

手机阅览室及网络阅览室等逐渐兴起,我国国内大中型图书馆也需要适当引入这一技术,不仅在特殊的地域范围内供特殊人群进行网络化阅读,更需要进一步扩大数据库应用范围,为全国各领域更多的读者提供便捷服务。尤其是手机阅览室具备较好的发展价值,当前国内智能手机用户不断增多,手机系统内部的电子书阅读系统等逐渐完善,我国图书馆可以考虑这一因素适当扩展手机阅览室,更方便读者阅读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图书馆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84-01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各个行业都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并为数据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图书馆是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信息社会里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有着极大的吞吐量和利用率。使用计算机来对图书馆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就需要有科学、完善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在进行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前,首先要明确系统设计的目标,系统除了能够为图书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读者提供必要图书信息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功能,能够满足图书管的编目、采购、检索、流通和统计等业务需求,既能够很大程度地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能够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同时也能够减少图书馆的人工成本。其次,要考虑到系统的软、硬件配置,使其满足开发者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技术人员的水平、数量等因素,使图书管理系统成为使用者、管理者与图书馆沟通的最佳工具,方便使用者和管理者沟通和处理信息,可以通过网络Internet技术,发挥其信息传输的准确度高和速度快的优势。另外,还要考虑到图书馆的经济条件,包括从系统建设、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及工资等费用支出,使其既能为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方便又满足图书馆的经济条件。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注册、查询、图书借阅、目录检索、图书预定、图书采编和系统维护等模块。读者在访问系统时首先要经过注册模块,输入与读者相关的一些信息,成为满足借阅条件的系统使用者,注册成功后在系统登录界面输入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验证通过后方可进入系统,同时系统还要允许使用者修改用户资料。在进入系统后可以通过查询模块,根据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姓名以及关键字等条件检索到自己需要借阅的期刊或书名,如果读者所掌握的相关信息不够全面,还可以进行模糊查询来查找所需的图书和期刊。找到后读者通过输入图书的编码来了解自己所需要借阅书籍的状态,进入图书预定模块,系统通过查询图书数据库来显示书库中是否有些书,如果些书存在系统将为读者保留三天,读者可以在三天内到图书馆内办理相关的借阅手续,如超过三天系统将自动取消保留权限。当读者确定要借阅此书时需要到图书馆内通过借阅模块来完成借阅手续,借阅模块除了包括借阅功能外,还要包括还书、续借等相关的功能。另外,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还要包括对图书采购入库的管理,即图书采购需要经过编目等处理,将图书的名称、编号、类别、出版社、作者、定价、数量等信息存入到数据库中作为检索条件,以方便读者的借阅和管理者的管理。除些之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了方便读者,系统还可以设计电子读物模块,但要特别注意电子读物的版权和安全问题。还可以设计留言模块来了解读者的更多需求和建议,有利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系统维护模块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图书和读者的统计信息,使管理人员能够更系统地了解到图书馆的运行状况。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用户权限设置和加密处理,只有权限最高的系统管理员才能对数据进行维护,可以允许有一定权限的管理人员对数据库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的更正,但不能对系统进行更改等操作,要保证只有本系统才能对加密后的数据库进行维护,其他任何直接对数据库进行的操作都将视为无效操作,要严格保证数据库入口的唯一性,以防止外界破坏本系统。

系统界面设计的核心是方便用户,要使系统易于操作在页面设计上要更注重人性化设计,要满足协调、清晰等条件,对于错误提示要清楚明了,对于错误的操作系统要有针对性的提示,不要运用过多的技术性语言,要更多的使用用户语言以便于用户的理解,系统界面要方便退出和转移,还要让用户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可靠的依据。色彩既是视觉信息传达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又是界面规划的应用语言,所以在进行软件界面设计时,要能够运用色彩给人带来的冷暖、软硬、进退、轻重、强弱、明暗等特点,充分发挥色彩展示、划分、吸引注意力以及艺术性等功能。除了要注意色彩的运用还要合理地控制亮度对比度、图形图像、文字,使其达到最佳的搭配效果。另外,界面安排还要能够科学的安排主次关系,使其具有较强的操作识别性,对于次要数据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关键的数据能够更明显地展现出来,营造良好的次序关系。为了使界面具有较强的功能性,使其能够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在界面中通常要运用按钮、文字链接以及图形链接等进行页面的过渡,使系统软件很容易从一个界面跳到另一个界面,而且要使每个界面都具有“退出”功能,使读者能够随时结束对软件的使用,使界面更加人性化。界面导向的设计要简单、明了,把复杂、繁琐的东西都去掉,使操作界面清晰明了,让画面有一种清新、简约的感觉,给人们繁重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缕清新之风。软件界面的规划设计应对各年龄段予以满足,用比较生动的界面来调动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有效集中;针对大学生、成年人以及中学生时,规划软件要强调合理、便捷,让知识设置方面能够在软件中得到展示,使其积极性可以被调动起来。对软件界面的规划要不断提高其艺术性,突出操作性,这就要求有关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个人素质,还要有充足的工作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规划产生出真正科学合理的界面。

参考文献

[1] 宫昌利.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9.

[2] 徐鑫.中小型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郑州大学,2011.

篇9

图书馆为了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在信息交流检索及远程服务中已普遍使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使我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图书管理;应用

计算机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信息的收集与管理,能够很好地满足图书管理的日常工作需要。一般来说,在图书馆的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对外的管理与对内的管理。对内的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图书馆内部的业务管理,对外的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帮助读者完成信息的检索与电子图书的阅览等。

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一)取代了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

对于图书馆来说,主要是对一些文献与图书进行必要的整序、集存以及传递,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社会进行教育和智力的开发等。这些工作在传统图书馆中主要是依靠人力来完成,通过人工来对一些文献与书籍进行相应的收集、统计、登记以及整理等,这些工作比较繁杂,依靠人工效率较低,且容易出错,很难实现高效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各个行业中都在不断地追求程序化的管理、自动化的管理以及信息化的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人工,必然会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所以为了实现对图书馆进行高效管理,我们便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不仅方便了我们对文献的收集与登记,同时还构成了一个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管理实现了信息化与自动化的管理。目前,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均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我们不仅大量地使用了现代化、信息化的硬件,同时还专门根据图书馆的管理需要,开发了一系列的软件。通过这些软件与硬件,实现了对书籍与文献的采编及图书借阅的自动化管理。同时还建立了数据库,并能够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的各项业务进行自动化的管理、处理以及数据统计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人工进行编录所产生的漏编、漏录以及错录等现象的发生。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图书编录的准确率,并能够及时对一些错误操作进行纠正,对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流程进行有效优化。图书管理员的职责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而发生变化,要求图书管理员必须使用专业化的技术来实现对图书的管理,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库来分析图书馆藏书的种类与数量等,合理进行图书的采购。

(二)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

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在进行图书馆的借阅与归还时,均是采用人工登记,不仅效率低,同时还不利于对借还进行管理。而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管理,让借还变得更加简便,手续也更加便捷,而且不易出现借还错误,从而大大提高了图书的管理效率。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图书馆,我们可以在借阅图书之前,使用计算机登录图书馆服务器来对图书进行检索。通过该系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借阅时间、借阅期限等情况,同时还能够查询到图书馆内现有的书籍、藏书位置、藏书数量、所需书籍是否在架等。这样一来,我们不需要在各个阅览室盲目地寻找,借阅图书更加方便,有效地摆脱了传统文献的处理限制。对于现代化图书馆来说,已逐渐趋向于社会化,也越来越开放,同时使用互联网技术让我们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资源不再受时间及区域等的限制,能够有效地促进信息的跨区域传播。

(三)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是数字化图书馆,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信息存储形式,同时还改变了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形式,并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和人性化。数字化图书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来对各种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并加以利用,让读者能够快速查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加便捷,获取信息也更加全面,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速。此外,数字化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是在不断更新的,是一个动态的信息资源,而不像传统图书馆仅局限于书本。

二、加强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在数字化图书馆的构建中,我们必须加强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同时注重数字化服务与管理。在其构建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图书馆进行网络化与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图书馆藏信息进行实时更新的数字化的管理。

(一)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勘探技术

信息资源勘探技术是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统计,并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在线分析与处理。这一过程广泛使用了计算机技术进行情报检索,并根据以往经验组建专家系统,最后通过机器学习及模式识别等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勘探。该技术的使用大大方便了现代化图书馆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目前在高校图书馆中广泛地使用了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评估以及预测等,同时还能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分组和关联规则等。这样,便可以根据读者提供的信息,并通过相应的处理技术来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收集与处理等。使用信息资源勘探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馆藏资源进行统计,并能够对流通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在经过数据分析之后,还能够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便可以科学系统地对图书馆中每一项的工作进行管理,同时还能够为课程编排、学科的设置、课程统筹以及教学活动等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并方便了读者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二)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及业务提升

现代化的图书馆大量使用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收集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等,而传统的图书管理员不具备这些技术技能。为了适应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需求,我们必须引入一些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且具有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的技术性人才,同时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及业务提升。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必然会改变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为了适应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图书馆业务,还要有图书情报相关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技术,同时还要能够对图书馆信息系统进行熟练操作;不仅要能够进行联机检索与网上查询,同时还要掌握数据库的有关知识。由此可见,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会不断地深入到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同时对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联互补

虽然数字化图书馆使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了传统图书馆的繁杂的工作,但是以纸质形式存在的书籍与文献是不可能被其取代的。由此可见,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与互补性,要做好相关整合与衔接性工作。

(四)创新管理观念与理念

现代化图书馆不仅具有特色环境与活动,同时还具有特色服务与馆藏,其拥有的藏书种类与规模更多更大,符合现代社会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的发展需求,受馆藏数量与开放时间的限制越来越小。我们必须注重信息资源的共享,对多种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具有开放性的信息库资源,为快速获得所需信息资源提供支撑。同时,还要加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建设,使用先进的专业管理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科学管理。为了适应图书馆的发展需求,我们还要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强数据库、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有效提高图书馆数据库管理的质量。为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我们必须改变管理的手段与模式,要努力为读者提供快捷高效服务,让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准确,并不断对现有的数据库进行完善。此外,在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采编与扩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读者需求,更加主动、专业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作者:侯永青 单位: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林绮琴.论计算机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9):50-52.

篇10

【关键字】ASP;Access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现已逐渐进入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信息和数据的利用与处理也已进入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阶段,因此,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图书管理部门的必要因此,我按照图书管理部门的需要,采用ASP+Acces实现了此图书管理系统。

一、ASP+Access

ASP是Active Server Page的缩写,意为“动态服务器页面”。ASP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应用,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

Microsoft Office Access(前名 Microsoft Access)是由微软的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结合了Microsoft Jet Database Engine 和 图形用户界面两项特点,是 Microsoft Office的成员之一。

由于Access存储方式简单,易于维护管理、移植性好,所以本系统采用ASP做为编程工具、Access做数据库来开发

二、系统模块

此系统共分为模块,包括图书简介、规章制度、图书录入、归还图书、图书查询、新购图书、未归图书、系统维护。名模块的功能如下:

㈠图书简介:把图书进行分类和定义索书号,以方便查询。

㈡规章制度:主要介绍图书管理的订购、借阅、归还等制度。

㈢图书录入:对新购图书按书名、作者、分类、编号等图书信息进行录入。

㈣图书归还:此模块是图书管理员对归还的图书,按照图书编号进行入库管理。

㈤图书查询:按图书信息一些主要字段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并显示。

㈥新购图书:查询某一时间段以后所购买的图书并显示。

㈦未归图书:显示未归的图书,并分页显示。

㈧系统维护: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

三、设计数据库

此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里主要有以下几个表:

User:用来存储图书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字段为user、pwd。

Menu:存储程序主页面的菜单名称和链接地址。字段为ID、父菜单ID、位置、URl、字体颜色、菜单项。

Bookinfo:用来存储图书的各种信息。字段为书名、作者、图书分类、图书编号、索书号、出版社、版期版次、购入日期、价格、排架号、是否借阅、借阅日期、应归还日期、借阅科室、借阅人、备注。

Dept:用来存储科室名称。字段为dept。

四、程序设计

㈠登录模块及Session的使用

由于此系统有些功能是不允许普通用户使用的,如图书录入、图书归

还等模块,所以本系统采用以管理员登录的方式,来判断是何种用户使用本系统,如果是普通用户,点击“以普通用户登录”,就可以使用本系统,但图书录入、归还图书和系统维护等模块不能使用。

由于有些功能模块不允许普通用户使用,故在登录模块程序语句定义一个Session:Session("UserAcc") = Trim(rs("User"))。 Session在计算机中,尤其是在网络应用中,称为“会话”,用于保持状态的基于 Web 服务器的方法。Session 允许通过将对象存储在 Web 服务器的内存中在整个用户会话过程中保持任何对象。因此,在限制普通用户使用并用If判断Session("UserAcc")是否为空即可。

㈡表单验证

在图书录入模块中,需要填写图书的各种信息,在提交表单时如果某

些信息为空,IE就会显示出错,因此,在提交表单之前对表单进行验证,JavaScript 可用来在数据被送往服务器前对 HTML 表单中的这些输入数据进行验证,只需编写一个函数就可以实现。函数如下

function checkinput() {

if (frm.bookname.value=='') {

alert('请输入书名');

frm.bookname.focus();

return false;

}

}

在提交按钮代码中加入OnSubmit="Return checkinput()"就可以完成对表单的验证了。

㈢数据库连接

对于Access数据库,一个文件就是一个数据库,所以可以利用数据驱动程序直接访问数据,这种方法需要利用动态连接字符串建立一个连接,具体连接字符如下:

Dim conn, connstr,db

db="./data/tushu.mdb"

connstr="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Source="&Server.MapPath(db)

Set conn=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 connstr

这样就可连接数据了,再用SQL语句就可以读取表中数据了:

Set rs=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ql="Select * From bookinfo"

rs.Open sql,conn,1,3

㈣对数据库的操作

连接好数据库后,我们就可以对表bookinfo的记录进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了。具体代码及释义如下:

(1):增加:

bianhao=Trim(Request("bianhao"))

sql="Select * From bookinfo Where 图书编号='"& bianhao &"'"

rs.Open sql,conn,1,3

If rs.recordcount0 Then

Response.Write "此图书编号已存在,请重新输入"

Response.Write "

"

Response.Write ""

Response.Write "返 回"

Else

注:在增加信息时,必须检索图书编号是否唯一,如不唯一会出给出提示:“此图书编号已存在,请重新输入”

rs.addnew

rs("书名")=trim(request("bookname"))

rs(“作者")=trim(request("author"))

……

rs.update

end if

Response.Redirect "addbook.html"

end if

set rs=nothing

(2)删除

本系统“删除”图书记录功能在查询模块中执行,但必须以管理员身份登录,才能显示对记录进行操作的功能:

删除记录采用SQL中的delete语句,代码如下:

bh=Request("bianhao")

If bh"" Then

conn.Execute "Delete From bookinfo Where 图书编号='"& bh &"'"

End If

(3)修改

修改只需rs.update命令即可完成,这里不再赘述。

(4)查询

本系统有精确查询、模糊查询、分类查询、编号查询、索书号查询、借阅人查询共六种方法。用SQL中select…where…就可以完成查询功能。如按分类查询:

tiaojian=Trim(request("tiaojian"))

Set rs=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ql="select * from bookinfo where 图书分类= '"& tiaojian &"' order by 图书编号 desc"

rs.Open sql,conn,1,1

五、小结

此图书管理基本上可以实现图书管理的大部份工作,实现图书的计算机管理,方便借阅人员查询和借阅图书,更好的利用图书资源,把图书管理员从手工记录管理图书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伍云辉. 程序天下 电子工业出版,2008